如何总结中国管理思想演进的规律
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概述
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概述中国传统管理思想萌芽于夏、商、周,兴起于先秦时期,繁荣于春秋、战国,定型于汉、唐,止步于宋、元,盛行于明、清,衰落于清末。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一般分为宏观管理的治国学和微观管理的治生学。
治国学适应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需要;治生学则是在生产发展和经济运行的基础上,通过官、民的实践逐步积累起来的。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要点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点:1、顺“道”“道”,是指万事万物的运行轨道和轨迹,也可以说是事物变化运动的场所。
而在管理角度上讲,“道”一般是指人类社会的一种规则、法则,指管理要顺应客观规律。
2、重人“重人”是中国传统管理的一大要素,包括人心向背和人才归离。
早在《荀子·哀公》中就有提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3、人和“和”就是调整人际关系,讲团结。
我国历来把天时地利人和当作事业成功的三要素。
人和的关键在于管理者,管理者要从自我管理入手,才能实现人和。
4、守信守信是做人的根本,办一切事情都要把诚信放在第一位,诚信是人们之间建立稳定关系的基础。
5、利器人类的发展就是不断地提高利用工具水平的过程,人类的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就是发明了前所未有的机器设备,大大提高了人类的生产力。
6、求实办事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一切行动的方法和行为准则。
即儒家提出“守正”原则,看问题不要偏激,做事情不要过头,也不要不及。
7、对策任何事情都要事先进行统筹谋划,制定正确的对策,然后再去实施,才能取得成功。
制定对策,一是预测,二是运筹,即我们常说的“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8、节俭我国历来提倡开源节流,勤俭持家。
孔子主张“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墨子说:“故其用财节,其自养俭,民富国治”。
9、法治我国的法治思想起源于先秦法家,后来逐渐演变成一套法治体系,包括田土法制、财税法制、军事法制、人才法制、行政管理法制和市场法制等。
西方早期管理思想国外的管理时间和管理思想同样有着悠久的历史。
总结中国管理思想的要点
总结中国管理思想的要点中国管理思想的要点是背靠文化遗产、坚持人本主义、注重团队合作和强调长期发展。
首先,中国管理思想背靠丰富的文化遗产。
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这对于中国管理思想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仁爱”、“和谐”和“孝顺”,这些价值观念渗透到了中国管理思想中。
中国管理者注重与员工之间的互动和凝聚力的培养,强调与员工的情感联系和人际关系。
文化遗产为中国管理思想提供了独特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其次,中国管理思想坚持人本主义。
中国管理理念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和尊重个体的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中,人的尊严和自由是重要的价值观。
中国管理者注重员工的个体尊严和权益保护,倡导人与人之间相互关怀和关注。
中国管理者更加注重员工的参与决策和自主管理,鼓励员工展现个人才华和创造力,从而推动组织的创新和发展。
第三,中国管理思想注重团队合作。
中国强调集体主义和团队精神,将团队视为一个整体,而不仅是一群个体的聚集。
中国管理者强调协作和共同努力的重要性,通过培养团队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提高组织的绩效和效益。
中国管理者鼓励员工之间的交流和合作,通过团队的智慧和力量来解决问题和开展工作。
团队的凝聚力和合作能力是中国管理思想的核心。
最后,中国管理思想强调长期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持之以恒”的精神和追求长久发展的目标。
中国管理者注重组织的长期战略和目标,追求稳定和可持续的发展。
中国管理思想中的长期发展观念体现了对于组织的发展和员工的成长都具有长期性和可持续性的关注。
中国管理者注重组织和员工之间的长期关系,通过持续的培养和发展来推动组织和员工的共同成长。
综上所述,中国管理思想的要点是背靠文化遗产、坚持人本主义、注重团队合作和强调长期发展。
这些要点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同时也反映了中国管理者在实践中面对的特殊环境和需求。
中国管理思想在全球范围内都具有独特性和价值,为管理学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观点。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总结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总结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源远流长,不同朝代和学派的思想家对于管理问题有着各自的独到见解。
本文将对中国古代管理思想进行总结,包括儒家、道家、法家等学派的观点,而后为读者提供一些思考。
在这些思想家的指导下,中国古代管理实践的丰富经验和智慧至今仍然对我们有所启示。
首先,儒家的管理思想强调以德治国,以德治家。
儒家注重人际关系,强调人与人之间的道德约束和和谐相处。
儒家认为管理的核心是以身作则,领导者必须具备高尚的品德和道德操守,以影响身边的人和整个团队。
儒家的管理理念依靠仁者爱人的道德准则,注重培养个人的道德品质和待人处事的技巧,促进个人发展和社会秩序的和谐。
道家的管理思想强调无为而治。
道家强调自然与人事的和谐统一,主张无为而无不为,管理者应该以柔性管理而非强制约束,让事情按照自然规律发展。
道家认为,管理者应该尊重自然,顺其自然地引导和帮助他人,减少人为干预,发挥不可思议的力量。
法家的管理思想强调以法治国,以法约束人。
法家的思想受到法治观念的影响,主张利用法律和制度约束管理,以达到秩序和效率。
法家认为,人性本恶,只有通过严格的法律规范和制度设计,才能克服人的自私和欺诈行为,维护社会的正常运行。
此外,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中还有墨家的管理观念,墨家认为管理的核心是公正和公平,强调以才干而非身份衡量个人,注重选拔人才和提拔有为之人。
历史上的管理者也通过实践总结了一些成功的管理经验。
在古代中国的管理实践中,可以看到很多智慧的运用。
例如,一些领导者把重点放在选拔和培养人才上,通过业务能力和道德品质的双重考核,吸引了许多优秀的人才,提高了组织的整体素质。
同时,一些领导者注重激励员工的积极性,通过奖励和赏罚,提高员工的动力和工作效率。
还有一些领导者善于化解冲突,通过妥善处理各方利益和意见的矛盾,实现合作共赢的目标。
在总结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时,我们不仅要看到这些思想的优点,也要看到其局限性。
儒家注重道德,但有时过于理想化,忽视了实际利益的考虑;道家推崇无为而治,但有时面临现实情况时缺乏应对之策;法家强调法律和制度,但过于重视条条框框而忽略了人性的复杂性。
浅谈管理思想的历史及发展
浅谈管理思想的历史及发展管理活动或实践是自古以来就存在的,它涉及范围广泛,比如企业管理、行政管理、人事管理等。
它是人类集体协作、共同劳动所产生的。
在历史上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古代人类都有了丰富的管理活动和光辉的管理思想,本文主要针对管理思想的发展与历史演变做一简单阐述,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思想是每个事物发展的领导核心,它在事物发展中起到引导作用,贯穿整个事件,而且每个引导事物发展的思想也时刻在变化,即思想也有过去与未来。
就像领导中国共产党的毛泽东思想,过去就是马列主义,现在就发展成科学发展观等思想,这些思想一直引导着中国共产党进入一个全新、积极的时代。
在管理学中也不例外,它同样起到很重大的作用,引导管理者形成一定管理风格,从而引起整个管理系统风格的形成,所以管理思想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然后它的发展与历史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问题,下面对管理思想的发展与历史演变作一简单论述。
一、古代管理思想从管理思想方面看,我国古代的很多典籍记载了至今仍有价值的管理原则与原理,通过管理学基础这门课程我们的学习,我们对其有个初步的了解。
早在奴隶社会时期,姜尚就著《六韬》、《三略》,阐述了治理国家和管理和管理臣民的理论。
在春秋时代,我国早期的管理思想更是得到了蓬勃发展。
著名的军事理论家孙武在其著作《孙子兵法》中就明确地提出了计划管理的思想,指出:“多算胜,少算不胜”。
在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苏格拉底认为管理具有普遍性。
公元前2000年左右颁布的汉姆拉比法典中,有许多条款都涉及到了控制借贷、最低工资、会计和收据等经济管理思想。
在《圣经》旧约全书的《出埃及记》中也体现了管理的公权原则、授权原则和例外管理等管理思想。
从管理实践来看,人类进行的管理实践,大约已经超过6000年的历史。
埃及金字塔、巴比伦古城以及我国的万里长城等,都是古代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也是历史上伟大的管理实践,如果没有合理设计的管理,根本无法完成。
二、近代管理思想在过去,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一般都是作为某个人或者集团的观点、思想、方案而体现出来,尚处于管理经验积累阶段,还没有形成系统的、完整的管理理论。
中国管理思想的发展与实践
中国管理思想的发展一、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特点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特点包括:以人为本,即以“人”为核心而建立起来的,不过分强调个体独立性,而主张个体与群体的统一,既重视个人的主体价值与作用,又主张推己及人,把个体融入和谐的集体之中。
中庸之道:指克己尽己,内仁外礼,和而不流,中立而不倚,中正平和是评价是非的标准。
处理问题上主张调和与折衷,反对过度偏激,提倡人与人之间相亲相爱,保持人际关系的协调,从而构建一个和谐的、和美的社会。
无为而治:“无为”就是尊重世间万物各自发展的规律,“道法自然”,从而达到“无不为”的境地。
对于管理者来说,就是要善于抓大事,把具体工作分配给具体人员和机构去做,无须事必躬亲。
这样才能分工协作,权责分明,各展其长,各尽所能,管理工作就会井井有条,获得最佳效果。
厚德载物:如果一个人没有高尚的道德,即使贵为王侯,也并不能获得好评;而一个有高尚道德的人,即使身处贫困之中,也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运用在管理思想中,就是要注重领导阶层的身教,强调领导者以身作则的榜样效应,强调道德伦理的作用。
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因此,成功的领导者要自觉地协调他人、社会的关系,从立身正己做起,树立自己的人格魅力,达到“以德服人”的目的。
二、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发展方向随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加上互联网、现代通讯及其他高新技术的发展,中西方文化之间的融合以令人难以想象的速度进行着。
西方社会的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对中国人群的渗透范围正在不断扩大,中国人也越来越善于学习国外经验,正在朝着个性化和理性化的方向发展。
未来的社会将是一个突出个性、允许并强调多样化的时代,不论是在思想界还是在管理界,各种情况都将更加参差不齐和纷繁芜杂。
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完全采用以数量化和客观化著称的西方科学管理思想显然是行不通的,这时需要的是适应人类生存和人性发展的有效管理模式,而中国的儒家管理思想和西方科学管理的结合刚好可以实现这种管理目标。
管理思想的演进
CHAPTER 03
现代管理思想
彼得·德鲁克的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的定义
01
目标管理是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而使
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
目标管理的核心
02
目标管理强调组织中的每个人都应该参与到目标的制定和实现
过程中,这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参与感和责任感。
目标管理的实施步骤
培养员工的自我管理能力
激发员工的自我管理意识,培养其自我 驱动的能力。
鼓励员工主动承担责任,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
通过培训和引导,帮助员工提升自 我管理能力。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经验管理阶段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革,管理者开始总结管理经验,形成了一些分散、零星的管理思想 。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管理思想开始从经验走向理论,但仍然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
科学管理阶段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随着工业革 命的推进和生产力的快速发展,管理 思想开始走向科学化。
VS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出现了许多具有 代表性的管理理论,如泰勒的科学管 理理论、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等, 这些理论强调对生产过程进行科学的 分析、计划和控制,以提高生产效率 。
03
目标管理通常包括目标设定、目标分解、目标实施和目标评估
等步骤。
迈克尔·波特的价值链分析
价值链分析的含义
价值链分析是一种管理方法,它把企业活动分为一系列价值活动, 每一种活动都会对企业的价值产生影响。
价值链分析的目的
价值链分析的目的是帮助企业找出价值链上的关键环节,从而提高 企业的竞争力。
价值链分析的实施步骤
领导变革理论的实践意义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总结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总结中国传统管理思想,是中国古代智慧的集结和积累,它源远流长,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实践经验。
这些传统管理思想继承于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政治制度和社会伦理,包括儒家思想、道家思想、法家思想等。
这些思想体系对中国古代社会和管理行为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也对当代中国管理理论和实践具有重要启示和借鉴意义。
首先,中国传统管理思想注重以人为本。
儒家思想强调以人为本,重视人的全面发展和个体尊严。
儒家注重道德教化和个人修养,管理者应以德育为先,以身作则,要善于引导和教育员工,使员工能够在职业和道德上得到提高。
此外,道家思想更注重个人修炼,提倡无为而治,管理者应尽量减少干预和约束,给予员工更大的自由度和发挥空间,以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主动性。
其次,中国传统管理思想重视和谐发展。
中国古代理念中,强调和谐的思维模式,即天人合一、阴阳调和。
儒家强调“天人合一”,认为人应该以天地之道为依据,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
法家则更注重社会秩序和法律规则,强调权威和效率,但也强调“对治”即以德治人,不仅要依法办事,更要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
这些思想引导人们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和组织关系,通过和谐协同的方式推动组织的发展。
第三,中国传统管理思想注重规范与治理。
法家思想强调法治和分权,追求管理的规范性和效率性,提出明确的权责和职能划分。
另外,儒家则更注重准则和规范,通过伦理教化来达到管理的目的。
儒家追求以仁德为基础的人际关系和组织文化,注重管理者的德才兼备,要求管理者以身作则,做到以德服人,通过人际关系的和谐性来实现组织内部的治理。
第四,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兼顾效率和社会责任。
儒家和法家思想都强调管理者的责任和义务,管理者应承担起对员工、对组织和对社会的责任。
儒家提倡以仁爱关怀员工,注重家庭道德和人情关系,强调管理者为员工谋求福祉。
法家则更注重规范和效率,在强调利己的同时,也关注组织和社会的利益。
这一理念为管理者提供了一个平衡的指导,既要关注组织效率,也要尊重员工的权益,并体现社会责任。
总结一下中国管理思想
总结一下中国管理思想中国管理思想是指中国人在管理实践中形成的一系列理念、原则和方法论。
它是在中国特定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下形成和发展的,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中国管理思想的核心价值观是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和务实创新。
在中国管理思想中,重视有效的组织管理、员工激励和文化塑造,注重协调与平衡,追求共同成长和持续发展。
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根植于儒家文化和中国古代社会制度的特点。
儒家强调仁爱、孝道和忠诚,提倡道德和伦理规范,注重领导者的德行和榜样作用。
中国古代社会的封建制度也对管理思想产生了影响,封建主义思想中的等级观念和权威体系在管理实践中得到了体现。
近代以来,西方管理思想的引入和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使得中国的管理思想开始向现代化转变。
中国的管理理论与实践开始关注效率和效益,发展了一批以提高组织绩效为目标的管理模式和方法。
中华文化中的"中庸之道"和"和谐发展"的理念也成为中国管理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管理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侧重于人的因素。
中国的管理者普遍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注重人际交往和沟通技巧,并具有高度的人情味。
中国管理思想中尊重员工、关注员工的成长和发展,将员工视为组织的最重要资产。
同时,中国管理者也倾向于采用集体主义的管理模式,注重团队的协作和整体利益。
另一个中国管理思想的特点是注重和谐发展。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谐的理念非常重要。
中国管理者追求个体与组织、企业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平衡,注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并追求利益的多方共赢。
中国管理思想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务实创新。
中国管理者主张实事求是,强调务实的管理方法和实效性。
中国管理者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和改进管理理念和方法。
总而言之,中国管理思想是在中国特定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下形成和发展的管理思想体系,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中国管理思想重视人的因素,注重员工的成长和发展,并倡导和谐发展和务实创新。
关于中国管理思想的总结
关于中国管理思想的总结中国管理思想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特点,追溯至古代的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以及现代的社会主义思想,都对中国管理思想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将通过对中国管理思想的总结,探讨其核心观念和特色。
首先,中国管理思想的核心观念是“以人为本”。
古代中国的儒家思想强调人的仁爱之心、礼治之道,提出君子之道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管理者要注重道德修养、以身作则,与员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此外,中国古代的道家思想强调无为而治,强调顺应天道,倡导管理者要以柔软的方式管理人,尽可能减少干预和控制。
这些思想理念都贯穿于中国管理思想的发展中,使得中国的管理风格更加注重人的价值和发展,关注人的情感需求和人格尊严。
其次,中国管理思想注重家庭和社群的概念。
中国历史上,家庭和社群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影响着人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
这种“家庭观和社群观”的影响在中国管理思想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中国管理者更注重员工之间的亲情关系和人情味,强调团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团结协作。
他们更倾向于与员工建立亲密的关系,在处理工作问题时更倾向于以家庭和社群为背景,注重员工的感受和人际关系的管理。
这种特点在现代中国的企业管理中仍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第三,中国管理思想还强调以德治企。
传统中国的儒家思想中,强调从道德的高度规范自己的行为,即“行有道而不变,随时适应并积极回应变化,并通过激浊扬清的方式提升管理者的道德品质和修养。
现代社会主义思想也强调道德的重要性,倡导管理者以自身的道德高度来影响和带动员工。
在中国企业中,诚信、信任、责任等价值观念被视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的经营和管理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最后,中国管理思想注重整体观念和长远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天人合一、宇宙观念,注重整体观念。
管理思想中也强调要从整体的角度看问题,注重综合分析和整合资源,以达到优化结果的目的。
此外,长远发展观念也是中国管理思想的一个重要特色。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九大要点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九大要点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宏观上是治国平天下,微观上是兼顾治家、治学、治企。
南京大学蔡一教授对传统管理思想进行研究,提炼出管理思想九大要点,大致可以概括如下:一、顺“道”中国古代,顺应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去发展,违背自然规律必然会受到相应的惩罚,不能搞“大跃进”。
在商业的世界里,要顺应客观经济与商业规律。
二、重人重视人才与人心的工作,重视人才才能发展,重视人心才能让团队跟有凝聚力与战斗力。
三、求和治国是和能兴邦,治生是和气生财,成事还特别强调天时、地利、人和。
在企业发展中,人际关系尤为重要,在中国尤甚。
四、守信治国要守信,办企业要把诚信放在第一位。
信誉是人们之间建立稳定关系的基础,是国家兴旺和事业成功的保证。
五、利器生产要有工具,打仗要有兵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企业要有自己的技术,核心竞争力。
六、求实实事求是,办事要从实际出发。
办事不要过头,也不要不及。
注重“量力”原则,凡是量力而行;也要注重“时空原则”,就是办事要注意时间(时机)和地点等客观条件。
七、对策古人云“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商业活动中也必须统筹谋划,正确研究对策,以智取胜。
研究对策注意两点:一是预测,二是运筹。
要有预见性,并且要多系统统筹。
八、节俭要学会开源节流,勤俭建国,勤俭持家,经营企业同样如此。
要学会勤俭治企,把有限的资源放在最能产生效益的地方。
九、法治韩非子提出法治,并形成一套法治体系。
企业中往往也会进行规章制度的建设,让员工在“有法可依”的制度环境下开展工作。
以上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九大要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国管理思想概况概述总结
中国管理思想概况概述总结中国管理思想概况是一个广泛的话题,它涵盖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背景的体现。
本文将对中国管理思想的概况进行总结,并探讨其对现代管理实践的影响。
中国管理思想概况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儒家文化。
儒家思想强调人伦关系、仁爱、忠诚和道德规范。
在中国的封建社会中,这些理念对于管理和领导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儒家管理思想强调领导者的身份和责任,提倡仁爱和恩德的精神,需注重培养个人的素质和道德标准,以及维护社会稳定和和谐。
另一个重要的管理思想来源是道家思想。
道家强调自然和平衡的原则,并主张无为而治,注重生态平衡和自然法则。
在管理实践中,道家思想强调领导者应以身作则,遵循自然法则,尊重员工的个性和需求,营造和谐平衡的工作环境。
此外,中国管理思想还受到了其他一些传统哲学思想的影响。
例如墨家以公平和公正为核心价值观,强调资源的平衡和共享。
墨家的管理思想对于组织内部公平和团队合作的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此外,法家思想注重制度和规范,提倡公正和法治,对于管理实践中的权力分配和组织规则的建立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随着现代化的进程和全球化的影响,中国的管理思想也在不断发展和演变。
一方面,西方管理理论的引入和借鉴,为中国管理思想的创新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西方管理理论中的科学管理、人际关系、领导力等概念和方法,为中国的管理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
另一方面,中国管理思想也在世界范围内逐渐得到重视和关注。
中国的崛起和发展,使得人们对于中国管理思想的研究和应用越来越重视。
在现代管理实践中,中国的管理思想对于中国的组织和企业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管理者们通过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管理理念,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管理模式。
这套管理模式注重领导者的人格魅力和道德修养,强调员工的参与和团队合作,注重关系的建设和维护。
通过推崇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和原则,中国管理思想在现代管理实践中强调人文关怀和价值观的导向,提倡人本主义的管理理念。
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
管理的原则——情,利,法,理。
情——以情感人,它是以儒家的“性善论”为基础的, 即对待被管理者,采取以情动之的正面感化原则,以 及从“仁者爱人”的要求而提出的以“以人为本”的 管理原则。 利——以利驱人,利,这里主要指物质的利益,墨家 非常重视对“利”的追求,人们是在不断地追求利益 中的生存和发展,利是管理者进行管理的有效驱动力。 法——以法齐人,韩飞主张把法,术,势三者结合起 来,认为法和术是统治者的两大法宝。 理——以理服人,“礼”是做人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礼的作用就是协调社会的各种关系,使众人各安其分, 达到和谐统一。
中西方差异
核心
管理方式
目标
本质
核心的差异
中国 西方 重视技术化的管理。 重视人的力量,认为 人是管理的核心。 会把管理的重点放在 在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物质资料的改进和提 中,民本思想一直占 高上。如泰罗的规范 据着主导和核心地位。 管理理论和法约尔的 一般管理理论等。
管理方式的差异
中国 十分重视“人”的作 用并强调要“知人善 任” 。 强调“士气”的重要 性。 讲究激励的艺术。 西方 把管理的核心放在对 “物”的管理上 。 人也视为物化的管理 对象 。 重视采用标准化的机 械管理方式 。
目标的差异
中国 强调协调各种组织、 群体间的关系 。 强调整体协同 。 西方 管理文化与资本主义 生产方式相结合 。 管理文化与资本主义 生产方式相结合 。
节俭
我国理财和治生,历来提倡开源节流,崇俭 拙奢,勤俭建国,勤俭持家。
法治
我国的法治思想起源于先秦法家和《管子》, 后来逐渐演变成一整套法制体系,包括田土 法制,财税法制,军事法制,人才法制,行 政管理法制,市场法制等等。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演变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演变第一节先秦时期的管理思想先秦管理思想是管理思想之根一、管子的管理思想1、管子约生活在公元前6世纪,春秋时期的大政治家。
年轻时曾经商,后来由鲍叔牙推荐,当了齐桓公的卿,从政四十年。
他辅助齐桓公在“尊王攘夷”的口号下成为春秋的第一个霸主。
2、管理思想注重疏导、调节,综合运用经济、教育、行政、法律手段进行管理。
二、孙子的管理思想1、孙子:约生活在公元前5世纪初,春秋末期齐国人,大概与孔子同时。
曾辅助吴王阖庐崛起东部,显明诸侯。
有《孙子兵法》流传后世。
2、孙子的指挥观点:指挥的艺术在于造成一往无前、不可阻挡之势。
3、战略目标:“不战而胜”和“全胜而取”。
4、孙子最基本的哲学信条是,如果你能够仔细规划好你的战略,那么你就能够获胜;而且,如果你能够拥有一个真正伟大的战略,你甚至不战而胜。
这种东方的侧重于用战略智慧来击垮对手的战略思想与西方的大不相同,后者强调行动(比如说发动大的战役)来取得胜利。
--(美)迈克尔森三、孔子的管理思想1、孔子:春秋时期鲁国人。
被尊奉为“万世师表”,“大成至圣先师”。
2、注重礼治,注重人的自我修养。
统治者只要重视“礼”、“义”、“信”,就能领导好国家。
四、老子的管理思想1、老子:生平不详。
一种说法认为是春秋时期老聃,名李耳,楚国人。
另一种说法认为老子是孔子死后120多年的太史儋。
2、动合无形、无为而治n 老子的管理辩证观:福祸相依n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五、墨子的管理思想1、墨子: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所领导的墨家成员多来自社会下层,直接从事生产劳动,生活清苦,纪律严明。
为安定社会,墨家学派的弟子既能出世,又能参加防御战斗。
2、主张“兼相爱,交相利”,“尚贤”、“尚同”六、韩非子的管理思想1、韩非子:战国末期韩国人,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2、主张“崇君尚法”,提倡“法、术、势”相统一的管理思想体系。
n 韩非子论“大舜事必躬亲”第二节秦汉时期的管理思想一、秦始皇的集权管理思想1、秦皇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求臣下为自己制定尊号,以“皇帝”并称,且自称为“始皇帝”。
中国管理思想的总结
中国管理思想的总结中国管理思想是长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独特的特点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这种思想不仅在中国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对世界管理理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首先,中国管理思想强调人本管理。
中国传统文化中,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是核心价值观之一。
因此,在中国管理思想中,关注员工的合理需求、提高员工的幸福感和满意度被视为重要任务。
这与西方管理思想中忽视人的因素的倾向形成了鲜明对比。
其次,中国管理思想注重稳定性和长期发展。
中国有悠久的文化传统,注重传承和延续。
在管理层面,中国管理者更倾向于长期发展和可持续性,而不是短期利益追求。
这种思想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使得许多企业能够保持稳定的增长和繁荣。
第三,中国管理思想注重协调和和谐。
中国文化中,强调人际关系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在中国管理思想中,团队合作和协调是至关重要的。
与西方管理思想中竞争至上和个人主义的倾向相比,中国管理思想更注重的是共赢和共同进步。
这种思想在中国的企业管理中普遍存在,促使组织成员之间形成了紧密的合作关系,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凝聚力。
第四,中国管理思想强调家族观念和儒家思想。
中国是家族型企业的发源地,家族观念在中国管理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家族企业注重传承和家族荣誉,在管理层面强调忠诚、信任和恩义。
这种思想与儒家思想紧密相关,儒家思想中提倡的道德和伦理价值观影响了中国管理者的决策和行为。
第五,中国管理思想强调中庸之道。
中庸在中国哲学中是重要的思想理念,意味着找到适中的平衡点,避免过分偏向任何一方。
在管理领域,中庸之道的应用体现在管理者要平衡各种利益,避免极端行为和错误决策。
这种思想有助于提高管理者的智慧和决策水平,使组织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中保持稳定和适应性。
综上所述,中国管理思想是长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独特的特点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强调人本管理、稳定性和长期发展、协调和和谐、家族观念和儒家思想、以及中庸之道等方面,中国管理思想与西方管理思想形成了鲜明对比。
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总结
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总结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
这些思想对中国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在管理领域有着独特的价值和智慧。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总结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即人本管理、和谐共治和无为而治。
首先,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强调人本管理。
儒家思想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关注个体的发展和幸福。
在管理实践中,儒家思想倡导以德治人,注重领导者的品格和道德修养。
与其依靠权威和规则来管理员工,儒家思想强调以身作则和感化教育,通过启发、引导和激励员工,实现他们的自我实现和发展。
此外,儒家思想还强调社会关系和亲情关系的重要性,在管理中倡导建立和谐、互助的人际关系网络。
其次,中国传统管理思想追求和谐共治。
受到道家思想的影响,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强调了组织内外的和谐。
道家思想倡导顺应自然、遵循自然规律,并以和谐为目标。
在管理上,道家思想强调领导者和员工之间的和谐关系,主张领导者要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员工,尊重他们的思想和需求,以及善于为员工解决冲突和困扰。
此外,道家思想还强调组织与外界环境的和谐共存,倡导与利益相关方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实现共赢的局面。
最后,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主张无为而治。
这一思想表达了尊重自然规律、不操之过急的管理理念。
无为而治并不是不做事,而是通过合理的规划和布局,善于借势应变,达到无为而治的境界。
在管理中,这一思想强调领导者应充分了解组织的现状和内外环境,审时度势,避免不必要的干预和操劳,而是通过自然的演变,引导组织朝着预期的方向发展。
这种无为而治的管理方式体现了对人和事物的尊重,强调谦逊和沉稳作为成功管理者的品质。
总之,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在人本管理、和谐共治和无为而治等方面有着独特的智慧。
虽然在现代社会中,许多新的管理理论和实践方法正在兴起,但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我们可以借鉴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以更人性化、和谐和理性的方式来管理组织,从而取得更好的管理效果。
论述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精华
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分为宏观管理的治国学和微观管理的洽生学。
治国学适应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需要,包括财政赋税管理、人口田制管理、市场管理、货币管理、漕运驿递管理、国家行政管理等方面。
治生学则是在生产发展和经济运行的基础上通过官、民的实践逐步积累起来,包括农副业、手工业、运输、建筑工程、市场经营等方面的学问。
这两方面的学问极其浩瀚,作为管理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原则,可以概括为如下一些要点。
1.顺“道”中国历史上的“道”有多种含义,属于主观范畴的“道”,是指治国的理论,属于客观范畴的“道”,是指客观经济规律,又称为“则”、“常”。
这里用的是后一含义,指管理要顺应客观规律。
《管子》认为自然界和社会都有自身的运动规律,“天不变其常,地不易其则,春秋冬夏,不更其节。
”社会活动,如农业生产,人事,财用,货币,治理农村和城市,都有“轨”可循,“不通于轨数而欲为国,不可。
”人们要取得自己行为的成功,必须顺乎万物之“轨”,万物按自身之“轨”运行,对于人毫不讲情面,“万物之于人也,无私近也,无私远也”,你的行为顺乎它,它必“助之”,你的事业就会“有其功”,“虽小必大”;反之,你如逆它,它对你也必“违之”,你必“怀其凶”,“虽成必败”,“不可复振也”。
司马迁把社会经济活动视为由各个个人为了满足自身的欲望而进行的自然过程,在社会商品交换中,价格贵贱的变化,也是受客观规律自然检验的。
他写道“贱之征贵,贵之征贱”,人们为求自身利益,“以得所欲”,“任其张,竭其力”,“各劝其业,乐其表,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民自来,不求而民出之,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对于社会自发的经济活动,他认为国家应顺其自然,少加干预,“故善者因之”,顺应客观规律,符合其“道”,乃治国之善政。
“顺道”,或者“守常”、“守则”、“循轨”,是中国传统管理活动的重要指导思想。
2.重人“重人”是中国传统管理的一大要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重人心向背,二是重人才归离。
中国管理思想
五千年灿烂的中国文化孕育了许多优秀的管理思想,而把握我国企业管理理论的发展脉搏则是对后金融危机时代企业管理创新的有益尝试。
一、中国古代百家思想中的管理精华中国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史,在浩如烟海的文史资料中蕴含着及其丰富的管理思想。
这些思想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宏观管理的治国学和微观管理的治生学。
(一)顺道老子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对自然界来说,“天不变其常,地不易其则”(《管理·形势》),其运行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在他看来,“万物之于人也,无私近也,无私远也”(《管理·形势》),只能“因之”而不能抗拒。
因此,管理者必须能辨道(辨识客观规律)和顺道(根据客观规律的要求来组织管理活动)。
(二)重人重人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重人心向背,二是重人才归离。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得众而不得其心,则与独行者同实”(《管子》)。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诸葛亮《前出师表》)(三)求和“和”强调的是人际关系的融洽、和谐。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孔子也提倡“礼之用,和为贯”。
求和的关键在于当权者,是谓“无私者容众”,切不可“以爵禄私所爱”以至“党而成群者”,而是要“循公而灭私”(《管子》)。
(四)法治中国古代的法治思想源于先秦,其后不断发展、完善,包含了一下三条基本原则:第一,明法。
是法的公开性原则,“法必明,令必行”,“上有明法,下有常事也”;第二,一法。
是法的统一性和平等性原则,“权度不一,则循义者惑”(《管子·君臣上》)、“罚不畏强大,赏不私亲近”(《战国策》);第三,常法。
是法的稳定性原则,“执者固,固者信”,“法判有常,则民不散而上合”(《韩非子·五蠹》)。
(五)守信信誉是国家和企业的生命。
“君子信而后劳其民”(《论语·尧曰》),“言而不可复乾,君不言也;行而不可无再者,君不行也。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作者:————————————————————————————————日期: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分为宏观管理的治国学和微观管理的洽生学。
治国学适应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需要,包括财政赋税管理、人口田制管理、市场管理、货币管理、漕运驿递管理、国家行政管理等方面。
治生学则是在生产发展和经济运行的基础上通过官、民的实践逐步积累起来,包括农副业、手工业、运输、建筑工程、市场经营等方面的学问。
这两方面的学问极其浩瀚,作为管理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原则,可以概括为如下一些要点。
1.顺“道”中国历史上的“道”有多种含义,属于主观范畴的“道”,是指治国的理论,属于客观范畴的“道”,是指客观经济规律,又称为“则”、“常”。
这里用的是后一含义,指管理要顺应客观规律。
《管子》认为自然界和社会都有自身的运动规律,“天不变其常,地不易其则,春秋冬夏,不更其节。
”(《管子&形势》)社会活动,如农业生产,人事,财用,货币,治理农村和城市,都有“轨”可循,“不通于轨数而欲为国,不可。
”(《管子&山国轨》)人们要取得自己行为的成功,必须顺乎万物之“轨”,万物按自身之“轨”运行,对于人毫不讲情面,“万物之于人也,无私近也,无私远也”,你的行为顺乎它,它必“助之”,你的事业就会“有其功”,“虽小必大”;反之,你如逆它,它对你也必“违之”,你必“怀其凶”,“虽成必败”,“不可复振也”(《管子&形势》)。
司马迁把社会经济活动视为由各个个人为了满足自身的欲望而进行的自然过程,在社会商品交换中,价格贵贱的变化,也是受客观规律自然检验的。
他写道“贱之征贵,贵之征贱”,人们为求自身利益,“以得所欲”,“任其张,竭其力”,“各劝其业,乐其表,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民自来,不求而民出之,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对于社会自发的经济活动,他认为国家应顺其自然,少加干预,“故善者因之”,顺应客观规律,符合其“道”,乃治国之善政(《史记&货殖列传》)。
中国管理思想精髓总结
中国管理思想精髓总结中国管理思想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文化和哲学思想,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和实践探索,形成了独特的管理理念和方法。
这些思想包括孔子的仁义道德、法家的法治思想、儒家的家庭伦理、道家的自然哲学等等。
总结来说,中国管理思想的精髓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中国管理思想的精髓在于强调以人为本。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被视为自然界的一部分,应与自然和谐相处。
因此,中国管理思想注重个体的尊重和发展,鼓励员工参与决策、积极创新,提倡管理者以身作则、关心员工的生活和成长。
这种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在当前的企业管理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提高组织的凝聚力和竞争力。
其次,中国管理思想的精髓在于平衡利益关系。
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强调“中庸”、“和谐”,推崇“兼爱”、“兼顾”等理念。
这种思想认为,管理者应该平衡各方的利益,在处理冲突和矛盾时寻求最大公约数,实现各方面的共赢。
这种平衡的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至关重要,可以帮助管理者更好地处理员工和企业、企业和社会、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等之间的关系。
第三,中国管理思想的精髓在于专注细节和注重实践。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句古话“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强调实践和行动的重要性。
中国管理思想注重细节和实践,认为行动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管理者应该注重细节,关注细微之处,把握好每一个细节,从而保证整个组织的顺利运转。
同时,中国管理思想还注重实践,认为理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得到检验和证明,实践是获取知识和经验的最佳途径。
最后,中国管理思想的精髓在于追求和谐。
中国传统文化一直强调和谐、平衡的价值观念。
在管理方面,和谐的思想体现在对内在员工之间的和谐关系的重视,以及对外部企业与环境之间和谐关系的追求。
和谐的管理能够使组织内外部的关系更加和睦,增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综上所述,中国管理思想的精髓可以归纳为注重以人为本、平衡利益关系、专注细节和注重实践、追求和谐等几个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如何总结中国管理思想演进的规律篇一:儒法道墨看中国企业管理思想之总结篇儒法道墨看中国企业管理思想—总结篇众达朴信人力资源管理专家杨少杰从古人的管理思想来看古人对人性的判断,其中有性善论、性恶论、可恶可善论、消灭人性论,这四种似乎也可以看出社会历史的变迁。
这四种管理思想各有特点,虽然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但逻辑严谨,随着历史的发展,最后与其他的思想相互融合,形成了独特的中国式的管理文化。
如果说管理思想根据其特征划分成不同流派,诸子百家也就是不同的流派,而指导中国传统管理的思想并不纯粹属于某一派,其中“阳儒阴法”只是中国传统管理文化的主基调,历代专制王朝都会把这两种思想渗透在治国管理政策中,在历史上不同时期,其表现的侧重不同,甚至于在某个特定时点走向了极端。
儒家、法家建立封闭型管理模式起到了决定性的影响作用,尤其是在集权控制、等级管理这两方面一直是专制社会的核心构架。
诸子百家中多数都是给顶层群体提出治国的解决方案,其目标基本一致,只不过表现形式不一样要么是温情脉脉,要么是赤裸裸,殊途同归。
儒家思想对社会约束力较弱,所以没有被主动接纳,但是孔子的个人修养的方略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大放异彩,塑造了一个民族的灵魂。
法家思想就不一样了,与时俱进,时代特点很明显。
难怪秦王嬴政见韩非的《孤愤》、《五蠹》之书后,曰:“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都到了这种程度,见不到韩非能让一代帝王急成这样,可见其对专制体制的贡献之大。
推翻“秦暴政”之后,刘邦败项羽建立汉王朝,尝试过改弦更张但效果并不理想,结果让汉武帝借“独尊儒术”之名,披上了一层温情的面纱,成就了一个强大的国家。
封闭型组织管理模式曾经是非常有效的管理模式,否则不会维持如此长的历史时间,而且极大的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中华民族优秀的文明就证明了这点,在宋朝gDp占世界总额的70%-80%。
但是到了公元1500年后,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航海时代的开启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拉开了现代文明的序幕,随后资产阶级掀起思想解放运动,而这时中国依然固守原有的传统。
在文明程度相对落后、人们价值需求单一的时代,这种管理模式是能够起到一定积极作用,但是现代文明开始之后,这种模式反而成为了社会发展的阻碍,尤其是对人们思想的禁锢以及主观能动性的压制,这也是近代中国逐渐落后的原因,清王朝就是在这种大环境下仍然拼命维持专制统治。
可惜的是从此与世界先进生产力拉开了距离,近几个世纪以来,中华民族再无影响人类发展的重大发明出现,直到改革开放以后,中华民族才开始慢慢恢复元气。
西方管理学产生时代背景和我们目前的环境差异较大,虽然历史的发展进程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还是本质的区别,如今我们研究企业管理时,很多时候会发现既有传统文化的痕迹,又有现代企业管理特征,多种管理思想的交融中很容易让管理者迷茫。
我们的专制历史时间较长,传统管理思想已经渗透到了民族的血液中,对今天的企业管理者有着直接影响,在文化传承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的体现出来。
虽然我们开始接受大量的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但由于市场经济体制建立时间尚短,以及我们今天所处的特定的发展阶段,还需要今天的企业家们在中国传统思想根基上,探索适合本土企业发展的管理思想。
在四种主流管理思想中,都提出了最高管理权威如何管理的方案:儒家是“守礼”、法家是“守法”、“道家是“无为”、墨家是“尚同”,这些思想现实中都具有局限性,相反,各种思想最后都成了为封建专制服务的工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管理文化,使集权特征得到了加强,成为了封闭型组织的管理基础。
无论是儒家、法家、道家都是把希望寄托在管理权威自身,儒家思想是君主能够效仿圣人,自我管理实现;法家思想是君主能够建立法治,自觉遵守;道家是君主能够放弃权利,遵守自然法则,这三家中只有法家对权力的管理还有一些约束力。
至于墨家思想则是通过来自理念世界的外部力量对君主进行管理,虽然有进步但是不现实。
这四种管理思想都提出了各自的解决方案,可惜的是没有一个是有效。
因此这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历史是有充分的理论依据,依据就是在中国没有找到合适管理思想。
历史上各家思想一直争论不休,最后也只是五十步笑百步。
虽然这些传统都有局限性,但为了维持整个组织正常运行,也对各种思想进行融合,一般是采用三种方法:一是神话最高管理权威,这里有儒家和墨家的思想身影,使管理权威具有天然的正确性,帝王成了天子,天之子如何能有错?相信正确才能驱使底层群体行动符合顶层群体的意识要求,社会才会稳定,最终实现管理目标。
同样,管理权威也不能轻易承认错误,否则会就动摇管理模式的基础。
二是强调公平的社会秩序理念,这里有墨家和法家的思想身影,“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成了社会最高行为规范,但只停留在理念层面。
秦太子犯法时,商鞅对太子老师公子虔施以割鼻之刑,《史记》中记载“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到了曹操那里有了一定的进步,成了“割发代首”。
法家很清楚“法之不行,自上犯之”,也清楚“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为了保持法的严肃性只好找替罪羊来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形式上保证公平的社会秩序。
三是实行愚民政策,这里有道家和法家的思想的身影,在这两家都有详细的描述。
三种方法是从不同角度来维护专制王朝的统治,一是神化权威,二是制造幻觉,三是降低智商,虽然中华民族历史上出现过不少大智大慧之人,但是在这个问题上始终没提出有行之有效解决方案。
这问题对企业而言,就是对企业的管理权威们如何进行管理?很多企业在这个领域还是真空地带。
我们看到很多开明的老板和经理人能够加强自我管理,主动接受企业制度的约束,这即是市场竞争的要求,也是传统思想对管理者的影响。
在制度建设中一方面强调完善公司管理制度,一方面要求高层管理人员尽到勤勉、忠实的义务,这些策略还是法家的依法治理,儒家的道德规范的指导思想,我们仍然无法突破古人的思维边界。
企业顶层群体的管理是是世界范围内的一个难题。
这部分群体的特殊性,除了要在企业内部有相应的管理机制外,还需要市场环境下的配套机制,哪个国家的市场环境越成熟,顶层群体的管理系统越规范,在一个企业内部思考如何对顶层群体进行管理,是无法突破思维的局限性。
我们市场经济发展时间很短,顶层群体的管理必然是未来企业管理的重点。
除此之外,让人感到遗憾的是传统思想中缺乏创新元素,儒家希望自我管理,安分守己,甚至有回归周朝礼制的想法;法家希望消灭异己,安分守法,通过富国强兵之路保证国家安全与安定,道家思想期望于回归原始状态,与创新就更是背道而驰;而墨家思想中具有创新元素但被搁置了两千多年。
传统思想缺乏创新,造成了我们习惯于回头看,能做到与时俱进,却很难做到锐意进取,这对我们的企业管理影响较大。
在传统思想中,无论是“大同”“大治”“至德”“同义”的组织愿景,都是为了改变当时的社会环境,出发点一致,只不过历经两千多年其思想中的局限性始终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对古人还是今人而言都是一种遗憾吧。
当我们处于一个逐渐开放的环境中时,随着与世界不断接轨,我们会发现不但传统思想依然存在,外来文化元素也悄然的出现在身边,这是一个思想碰撞与融合的时代。
对企业而言,传统管理思想依然存在,但是正不断受到西方管理思想的冲击,甚至在某些领域西方的思想元素反而特征明显。
例如在传统思想中“竞争”“创新”等元素都是亚文化,但是西方国家却已经是主流文化,而本土企业多数多会把这些元素作为企业中的主要管理思想,因为这些元素符合开放的市场环境,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只要置身于市场竞争环境,参与到市场活动中,必然要建立与这种环境相适应的管理思想,可以判断的是符合市场竞争的管理思想必然会消弱传统管理思想中的某些元素,这些元素就是那些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具有强烈封闭意识的部分,不管是否愿意,这是大势所趋。
起初也许是消弱一些思想元素,但是随着环境的日益成熟就变成了取代,就会稳定下来,最后成为一种稳定的管理文化。
在这种文化碰撞与融合过程中,对管理思想本土企业出现三种认识:认识模糊、完全继承、完全否定。
对管理思想认识模糊体现在不清楚自身企业发展特点,只要是新的管理理念都想在企业中进行尝试。
前几年“文化管理”一度成为先进企业的标志,无不让管理者们对企业文化着迷,谁不想看到自己是先进企业的代表?这种“跃进式”的思想就是典型的认识模糊。
多数本土企业连“制度管理”都没有实现,何谈“文化管理”,“制度管理”绝不是企业是否有制度那么简单,要想实现“文化管理”,先理解“制度管理”。
类似于这样的一些先进的管理思想一旦让快速发展的本土企业接触到,就想在企业中尝试一番,结果多数不理想。
管理思想的完全继承体现在企业现有的成功证明了原有的管理思想的正确性,因此很多管理者认为新的管理思想对企业不见得会发挥积极作用,这时对外来的管理思想是抵触的。
这个观念有些片面,诚然原有的管理思想对企业的成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是否能支持未来的企业发展就需要理性看待。
首先要审视的是企业的成功因素是什么,如果不是来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原有管理思想对企业发展价值不大,甚至可能还会对企业的未来发展起到阻碍作用。
本土企业的成功很多是由于市场机遇以及老板个人能力起到决定性作用,但是这种成功不是一个成熟市场环境下,作为优秀企业应该表现出来特征,企业需要逐渐弱化原有管理思想对企业的影响,吸收一些外来的与市场机制相匹配的管理思想,这样有利于企业适应未来的发展。
很多老板认为企业的失败或者是管理失误是由于缺乏先进的管理思想,因此就想建立一套全新的管理理念。
管理思想不能无中生有,也不是想有就会有,即便是想培育也无法脱离原有思想与文化的基础,而且管理思想需要企业行为、员工行为的沉淀实现稳定性,否则只能停留理念当中。
新的管理理念一定是符合市场环境,有利于企业未来发展,即便是需要吐故纳新,也要稳步进行,尤其是在这样的一个具有历史使命的时代背景之中,更是需要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新的管理思想也只能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扬弃,不可能做到以新换旧,最重要的还是要用各种制度规范进行校正,才能使新的管理思想生根发芽。
管理思想属于文化的一部分,与现实行为相互作用,两者相互适应则表现出一致性,否则就会是人格分裂。
在人格分裂的企业中,其管理思想也是分裂的。
20XX年笔者曾经在一家民营企业做调研,企业文化宣传做的非常到位,其中让作者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诚实”这一管理理念,当与企业一位管理人聊天时谈及这个管理理念时,结果对方说了一句:“企业中诚实的员工都已经离开了企业??”其实自改革开放以来,中西、古今管理思想的冲击越来越明显,本身传统管理思想与封闭的环境相辅相成,一旦环境发生变化,就需要对传统思想的进行扬弃,这才是正确的管理观,也是这个时代管理者的使命。
完全抛弃不太可能,因为历史悠久,根深蒂固;完全继承与目前环境不相匹配,我们尚未建立成熟的市场环境及配套机制;更不能认识模糊,因为每一次实践新的管理思想就是一次消耗,要付出管理成本,因此还必须能够清晰的分辨出哪些管理思想对企业现状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