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导学案(老师)

合集下载

《朝花夕拾》的导课教案

《朝花夕拾》的导课教案

《朝花夕拾》的导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了解鲁迅及其作品《朝花夕拾》的基本情况。

2.培养学生对散文的兴趣,激发学生阅读《朝花夕拾》的欲望。

3.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欣赏和分析散文作品。

二、教学重点1.鲁迅及其作品《朝花夕拾》的基本情况。

2.散文的基本特点和审美价值。

三、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和分析散文作品。

2.如何激发学生对《朝花夕拾》的阅读兴趣。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谈论鲁迅师:同学们,提到鲁迅,大家会想到什么?生:课文中的鲁迅作品,如《呐喊》、《彷徨》等。

师:很好,鲁迅是我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作家,他的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那么,大家听说过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吗?2.介绍《朝花夕拾》师:《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部散文集,收录了他在1926年至1927年间所写的十篇散文。

这些散文以鲁迅自己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展现了他对社会、家庭、教育的深刻思考。

二、课文概述1.分析目录师:请大家翻到目录,看看《朝花夕拾》中都收录了哪些文章?生:《狗·猫·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等。

师:这些文章都有各自的主题和特点,我们将逐一学习。

2.梳理文章结构师:我们先来学习《狗·猫·鼠》这篇文章。

请大家快速阅读,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生:阅读并分享阅读心得。

师:文章主要讲述了鲁迅童年时期与动物相处的趣事,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人性、社会的思考。

下面,我们来分析文章的结构。

三、散文特点分析1.语言风格生:找出并分享语句。

2.内容与形式师:散文的特点之一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请大家从文章的结构、内容、语言等方面,分析《朝花夕拾》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

生:分析并分享心得。

四、阅读感悟1.个人感悟师:阅读《朝花夕拾》,大家有哪些感悟?生:分享阅读感悟。

2.讨论与交流师:我们分组讨论,分享一下自己对于《朝花夕拾》的理解和感悟。

生:分组讨论并分享。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朝花夕拾》这部作品。

《朝花夕拾》名著导读导学案

《朝花夕拾》名著导读导学案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导学案学习目标1、快速阅读、搜集、筛选信息、了解全书的内容,熟悉精彩片断;体会语言的形象性、丰富性,感受作者对社会、对人生的极大关注和热情。

2、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了解作品诞生的文化历史背景,帮助学生理解作品内容,学会欣赏运用拟人、借代、排比等修辞和对比手法、细节描写人物。

3、品味语言,学习抓住关键性语句,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调,领会作者情怀,增强阅读、鉴赏作品能力。

4、发展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学习重难点:1、文章内容:品味散文的形象性、抒情性的特点。

2、表现手法:作者是如何运用白描手法与拟人、借代等修辞强化感情色彩的。

3、情感体验:每篇文章的深层情感,以及从中受到的教育。

突破重、难点措施方法:问题驱动、互动交流、合作探究。

一、自主预学,感受新知自主预习课本上的内容,画出重点内容。

二、导入新课,展示目标导入: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早在三十年代,他的作品就已被编入学校教材;解放后,他的文章更是频频出现在各级各类学校的语文课本中,并成为经典篇目。

可以说,一代又一代的新中国人,无不是在鲁迅思想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

的确,鲁迅作品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大多如“无花的蔷薇”,而在这蔷薇丛中唯一开着花的,当数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了。

三、检查预学,任务导向(1)、《朝花夕拾》全书篇文章,外加一篇《》,一篇《》,是鲁迅惟一一本集;是鲁迅回忆、和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文字,是,是回忆性。

(2)、我们已学过该集中的文章有《》、《》等;在初中阶段,我们还将学到《藤野先生》一文。

(1、十;小引;后记;散文;童年少年青年;记叙文;散文。

2、《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四、合作互学,研读课文阅读导读选文《五猖会》,讨论:1、《五猖会》主要记述了一件什么事?(这篇短文描述了儿时父子之间一场微妙的冲突——“我”对五猖会的热切盼望和父亲的阻难,表现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隔膜。

朝花夕拾导学案

朝花夕拾导学案

《朝花夕拾》学案一、知识点拨与学法引导(一)整体感知《朝花夕拾》是鲁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时年四十六岁。

此书共收入《狗•猫•鼠》《阿长与》《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等十篇。

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

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目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上。

一九二七年七月,鲁迅在广州重新加以编订,并添写《小引》和《后记》,改名《朝花夕拾》,于一九二八年九月由北京未名社初版,列为作者所编的《未名新集》之一。

一九二九年二月再版。

一九三二年九月第三版改由上海北新书局重排出版。

书的封面为陶元庆所绘。

“朝花夕拾”,顾名思义,就是“早上的花傍晚时分才拣拾起来。

”这十篇散文,是“回忆的记事”〔《三闲集•〈自选集〉自序》〕,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追忆那些难于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在夹叙夹议中,对反动、守旧势力进行了抨击和嘲讽,生动了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画面,是研究鲁迅早期思想和生活以至当时社会的重要艺术文献。

这些篇章,文笔深沉隽永,是中国现代散文中的经典作品。

(二)复习引导1、强调课前复习。

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自学能力,为实现“教是为了不教”努力。

2、强调多读。

本文作者是文白转期的文学家,作品精深,较难懂,人言《朝花夕拾》是没有呐喊的心底呐喊,故必须熟读。

另外,语感是语文的生命,而读是培养语感的最佳途径,故必须多读。

3、强调积累。

丰厚语文积淀,包括学法积累和基础知识积累。

4、强调自主设疑,合作学习,勇于探究。

(三)审美鉴赏1、十分注意人物刻画。

作者运用白描和画眼睛的方法,创造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如《藤野先生》中的藤野先生;《范爱农》中的范爱农。

2、文体不很一致。

如《狗·猫·鼠》《二十四孝图》《无常》三篇夹叙夹议,描述往事也批判现实穿插交织,有较多的杂文笔法。

朝花夕拾导学案(2)

朝花夕拾导学案(2)

朝花夕拾导学案1. 继续指导学生提高读整本书的能力;引导学生用粗读和细读相结合的方 法,了解全书的内容,熟悉精彩片断;2•了解作品诞生的文化历史背景,帮助学生理解作品内容。

3•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并能够对重要的作品作深入的了解。

4•在一系列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提高其语言综合素养。

【教学重点及难点】1 •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

2. 教会学生一些阅读的方法;3•引导学生在对人物进行分析的同时引申到对社会、人生的深入思索。

《朝花夕拾》回忆的是作者童年、少年和青壮年时期的生活,大多与故 乡的人和事有关联。

中央电视台有一个关于鲁迅的专题片,其中开篇就 说:对于故乡绍兴,鲁迅一直怀有一种复杂而又矛盾的心情。

在他的一 系列作品里,鲁迅对故乡表现出热爱、崇敬,甚至终生的眷恋,而另一 面则又充满了憎恶、决绝,甚至诅咒。

这和他最初感受的凄风苦雨和人 情冷暖,紧紧联系在一起。

这一点,我们在“小引”中,也可以看到。

而这种复杂矛盾的感情,势必倾注在他的作品里,或隐或现。

阅读时一 定要走进文本,深读细思。

【背景介绍】 *本书为鲁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

前五篇写于北京, 后五篇写于厦门。

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目陆续发表于《莽原》半 月刊上。

一九二七年七月,鲁迅在广州重新加以编订,并添写《小引》 和《后记》,改名《朝花夕拾》。

1925年11月2日,北洋军阀政府教育部部务会议决定,小学生要读经, 自初小四年级起,每周一小时,直至高小毕业。

北洋军阀竭力鼓吹那些 所谓“以正人心而厚风俗”的读物。

上海出版了《男女百孝图全传》作 为“家庭教育的好模范”的必读本。

《朝花夕拾》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 产生的。

其用意,正如许广平在讲到关于鲁迅对待儿子海婴的态度时所 指出的那样:“他自己生长于大家庭中,一切戕贼儿童天真的待遇,受 得最深,记得最真,绝不肯让第二代的孩子再尝到他所受的一切。

尤其 是普通的所谓礼仪,把小孩子教成木头人一样,见了人都不敢声响的拘 拘为仁”。

《朝花夕拾》 导学案

《朝花夕拾》 导学案

《朝花夕拾》导学案《<朝花夕拾>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鲁迅的生平经历和文学成就,以及《朝花夕拾》的创作背景。

2、熟悉《朝花夕拾》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理解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人生哲理。

3、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学习作者通过细节描写和对比手法刻画人物的方法。

4、品味作品的语言特色,感受鲁迅简洁而深刻的文字风格。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朝花夕拾》的主题思想,体会作者对童年、青少年时期生活的回忆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2)掌握作品中的重要人物形象,如长妈妈、藤野先生、范爱农等。

(3)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如白描、讽刺等。

2、难点(1)理解作品中一些隐晦的表达和深层的文化内涵。

(2)将作品与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相结合,深入探究作品的价值和意义。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鲁迅(1881 年 9 月 25 日-1936 年 10 月 19 日),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他的作品以深刻的社会洞察力、犀利的批判精神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作品背景《朝花夕拾》创作于 1926 年,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性散文集。

当时鲁迅正处于北洋军阀统治下的北京,反动势力猖獗,社会黑暗。

在这样的环境下,鲁迅以回忆往事的方式,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四、学习过程(一)自主预习1、阅读《朝花夕拾》全书,了解各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2、查阅相关资料,了解鲁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二)课堂探究1、主题思想探讨(1)分组讨论《朝花夕拾》的主题思想,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

(2)引导学生思考作品中对童年、青少年生活的回忆与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之间的关系。

2、人物形象分析(1)选择书中几个重要的人物形象,如长妈妈、藤野先生、范爱农等,分析他们的性格特点和作者对他们的情感态度。

(2)通过文中的具体描写,探讨作者是如何刻画这些人物形象的。

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

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

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精选10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收集的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1、学生进一步了解鲁迅,了解他童年、青年时期的生活经历。

2、学习用浏览、略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阅读书籍。

3、熟读《朝花夕拾》中的精彩片段,学习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1、了解鲁迅,掌握全书内容,提高理解水平。

2、掌握浏览、略读、精读等阅读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高尔基说:“书籍——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古往今来,有很多读书的至理名言。

你知道吗?师生交流读书名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源泉!——高尔基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欧阳修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二、合作交流(一)教师介绍《新课程标准》推荐的10部名著。

冰心《繁星》《春水》施耐庵《水浒传》鲁迅《朝花夕拾》老舍《骆驼祥子》吴承恩《西游记》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高尔基《童年》罗曼罗兰《名人传》笛福《鲁滨孙漂流记》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二)介绍叶圣陶谈读书。

1、靠自己的力量阅读2、阅读要讲究方法(三)读书要讲究一定方法,老师介绍三种读书方法。

1、浏览:就是我们所说的“随便看看,随便翻翻”。

即自主的、没有很强目的性的大略阅读。

对一本书不是从头到尾读下去,而是对该书的的部分内容有选择地阅读。

如作者、前言、内容提要、目录和大小标题等。

2、《朝花夕拾》写于哪一年?是本什么集?共多少篇?1926年间。

回忆性散文集。

共10篇。

3、这十篇分别包含:《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范爱农》《藤野先生》小结:浏览之后,要做进一步阅读,介绍第二种读书方法。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导学案(2课时)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导学案(2课时)
三、当堂测试
《朝花夕拾》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四、拓展反馈
抄写鲁迅的名言,最好注明出处,至少三段。
学习目标
1.继续指导学生提高读整本书的能力;引导学生用粗读和细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全书的内容,熟悉精彩片断;
2.了解作品诞生的文化历史背景,帮助学生理解作品内容。
3.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并能够对重要的作品作深入的了解。
1.通过粗读,了解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重点写了什么?
2.通过精读,认识阿长是一位怎样的旧中国劳动妇女?
3.通过品读,了解鲁迅对阿长的深厚感情。
汇丰中学九年级语文学科教案导学案
班级学生姓名备课教师周辉审核人课型探究课时间3月7日
教师行为
激趣明标
先学后教
问题预设
及方法指导
当堂训练
(题练合作探究
随笔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①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衬托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揭露和批判封建腐朽、脱离儿童实际的私塾教育。
4.在一系列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提高其语言综合素养。
重点难点
人物分析、写作手法总结
一、明确目标,自主学习(阅读课本内容,完成下列问题)——相信自己,快乐前行!
联系作品,分析人物
找出在全书中你认为认为描写得最好或者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
二、小组交流,合作探究——小组合作,探究质疑!
赏析片断,写出感受:精彩片段之——《阿长与山海经》
②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同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③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朝花夕拾》 导学案

《朝花夕拾》 导学案

《朝花夕拾》导学案《<朝花夕拾> 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朝花夕拾》的作者鲁迅的生平及创作背景。

2、掌握《朝花夕拾》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

3、分析书中主要人物的形象特点。

4、品味鲁迅独特的语言风格和写作手法。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掌握作品中的重要情节和经典片段。

2、难点(1)对鲁迅深刻思想的领会和作品深层内涵的挖掘。

(2)体会鲁迅语言的艺术特色和表现力。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鲁迅(1881 年 9 月 25 日-1936 年 10 月 19 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 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

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民主战士,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2、作品背景《朝花夕拾》创作于 1926 年,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性散文集。

当时鲁迅受到北洋军阀政府的通缉,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鲁迅借回忆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的生活,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人性的思考。

四、学习过程1、自主阅读(1)安排学生用一定的时间自主阅读《朝花夕拾》全书,做好阅读笔记,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和疑问。

2、内容梳理(1)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各自的阅读心得,梳理出《朝花夕拾》的主要内容,包括每篇文章的大致情节和主题。

(2)各小组选派代表进行全班交流,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

3、主题探讨(1)组织学生讨论《朝花夕拾》的主题思想,如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对封建礼教的批判、对人性的思考等。

(2)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文章内容进行分析和阐述,加深对主题的理解。

4、人物分析(1)让学生分析书中主要人物的形象特点,如长妈妈、藤野先生、范爱农等。

(2)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的分析,体会人物的性格和品质。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导学案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导学案

《朝花夕拾》简介(鲁迅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本书为鲁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

这十篇散文,是“回忆的记事”,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生动了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画面,是研究鲁迅早期思想和生活以至当时社会的重要艺术文献。

这些篇章,文笔深沉隽永,是中国现代散文中的经典作品。

本书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等篇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

《朝花夕拾》中的第一篇文章《狗〃猫〃鼠》核心内容表现了鲁迅对猫的厌恶和仇视,媚态的猫实际上是以物喻人,不仅指现代评论派的资产阶级文人,也勾勒了一切反动黑暗势力的共同特征。

长妈妈是鲁迅儿时的保姆,《阿长与〈山海经〉》就是集中写她的一篇,这是一个善良朴实而又迷信、爱唠叨、“满脑子是麻烦的礼节”的女性。

但她竟办成了别人办不成的事情,那就是给童年鲁迅买来了他梦寐以求的书——《山海经》。

《二十四孝图》是《朝花夕拾》里的一篇重要作品,表现了鲁迅对白话文的坚决捍卫和对封建孝道的猛烈抨击。

鲁迅在《无常》中,用非常生动的笔触,活灵活现地描绘了一个迷信传说中的勾魂使者——无常的形象,鲁迅对他显露出难以掩饰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在鲁迅早年好友中,范爱农是很重要的一位。

在《朝花夕拾》的最后一篇专门记叙了与他的交往和他的不幸遭遇,标题叫《范爱农》。

此人勤奋正直、孤标傲世。

作者通过对他的回忆,揭露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

《五猖会》记叙了迎神赛会的习俗,揭露了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的摧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生动描写了塾师寿镜吾的形象,他是鲁迅的第一个启蒙老师。

《父亲的病》叙述了父亲生病长期治疗的过程中,对庸医误人表示出了深深的愤慨,是鲁迅开启维新思想的开端,使他以后东渡日本想要学医救国。

《藤野先生》是作者怀抱学医救国的思想东渡日本遇到的一位老师,这位老师正直热情,激励鲁迅投入新的战斗。

《琐记》记叙作者家道衰落后,饱受世人的冷眼而终于走上了与封建主义决绝的道路。

《朝花夕拾》 导学案

《朝花夕拾》 导学案

《朝花夕拾》导学案《<朝花夕拾> 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鲁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增进对作品的理解。

2、熟悉《朝花夕拾》的主要内容和篇章结构。

3、分析作品中人物形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品的写作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掌握《朝花夕拾》的主要情节和主题思想。

(2)理解作者对童年、青少年生活的回忆和思考。

2、难点(1)剖析作品中蕴含的深层文化内涵和社会批判。

(2)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并能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鲁迅(1881 年 9 月 25 日-1936 年 10 月 19 日),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2、作品背景《朝花夕拾》创作于 1926 年,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性散文集。

当时鲁迅受到北洋军阀政府的迫害,被迫离开北京,到厦门大学任教。

在这段时间里,他回忆起自己的童年和青少年时代,写下了这些文章。

四、自主学习1、阅读《朝花夕拾》全书,了解各篇文章的大致内容。

2、整理出书中出现的主要人物,并简要概括其特点。

五、合作探究1、小组讨论《朝花夕拾》中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描写,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分析其中体现的童真童趣。

2、探讨《阿长与〈山海经〉》中阿长这一人物形象,思考作者对阿长的感情变化。

3、分析《藤野先生》中藤野先生的形象,以及作者通过这一形象所表达的思想。

六、课堂展示1、各小组选派代表,分享小组讨论的成果。

2、进行个人朗读或角色扮演,展现书中的精彩片段。

七、拓展延伸1、比较《朝花夕拾》与鲁迅其他作品在风格和主题上的异同。

2、以“我的童年回忆”为主题,写一篇短文,学习鲁迅的写作手法。

八、总结反馈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重点和难点。

2、完成相关练习题,检测学习效果。

九、具体篇章分析(一)《狗·猫·鼠》1、主要内容这篇文章主要通过对猫和鼠的习性及各种行为的描写,来比喻某些人,表达了作者对“正人君子”们的憎恶。

《朝花夕拾》导学案

《朝花夕拾》导学案

《朝花夕拾》导学案名著之《朝花夕拾》学习任务单(一)一、笔记整理二、做整本书的思维导图三、习题(一)选择题1.“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主要原因是()A、形象好看B、活泼诙谐C、能勾摄恶人魂魄D、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2.《藤野先生》中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是()A、受到日本同学歧视B、先生不重视自己C、要拯救国民的精神D、学医太难3.《琐记》一文中写了几件事,表达了“我”对衍太太的不满()A.一件B.两件C.三件D.四件4.《朝花夕拾》中,阿长的性格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列哪一个不是阿长的性格特点()A.迷信B.不拘小节C.马虎D.朴实5.陈莲河给鲁迅的父亲看病时所开的药引是什么()A.一对蚂蚁B.一对蟋蟀C.一包苦菜D.都不是6.《琐记》中,衍太太对鲁迅说偷珠宝的事件后,她有没有散布流言()A.有B.没有7.朝花夕拾》中记叙鲁迅为了寻“另一类的人们”而到南京求学的经过的是()A《五猖会》 B《琐记》C《父亲的病》D《无常》8.范爱农和鲁迅初次相识的地点是()A、东京B、北平C、横滨D、绍兴9.《朝花夕拾》中,鲁迅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对“正人君子们”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嘲弄和鞭挞是哪篇文章()A《琐记》B《无常》C《二十四孝图》D《狗猫鼠》10.下列文章中不曾提及“长妈妈”的篇目是()A狗猫鼠 B五猖会C二十四孝图D琐记(二)综合题1.班级开展《朝花夕拾》阅读交流活动,同学们踊跃发言,畅谈自己的阅读心得。

小明抢先说:“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真切地感受到小主人公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请你从《朝花夕拾》其余的篇目中选择你熟悉的一片,简述你的阅读心得。

2.书名是一部作品的眼睛。

结合下面作品具体内容简要评析书名的特点。

《朝花夕拾》点评:。

3.《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其中有些作品记录了他童年和少年时期的生活,在这些作品中,鲁迅描写了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如《阿长与<三海经>》中的阿长,《从百草屋到三味书屋》中的①,又如《②》中的③。

名著阅读《朝花夕拾》导学案

名著阅读《朝花夕拾》导学案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学习要求一、激趣,把书打开。

激发阅读兴趣,消除与经典的隔膜,走近作家作品。

二、通读,把书读厚。

掌握默读、跳读、猜读、选读、精读的阅读方法,指导学生学会使用圈画、批注的读书方法。

三、精读,把书读薄。

融会贯通全书,整合相关内容,归纳共性,借鉴写法。

预习1.查找资料,了解鲁迅,请把相关童年鲁迅的信息,摘录记下。

学习一、开卷游戏·悦读1.请抢答以下问题。

(1)童年鲁迅的宠物是?小隐鼠《狗猫鼠》(2)童年鲁迅最不喜欢的动物是?猫(3)童年鲁迅的游乐园在哪里?玩什么游戏?百草园捕鸟挖何首乌等(4)童年鲁迅的私塾,相当于现在的幼儿园,这私塾的名字是?三味书屋(5)童年鲁迅喜欢上学吗?长大后呢?不喜欢主动求学(6)童年鲁迅上课开小差时做什么?绘画(7)童年鲁迅有一个很好的伙伴,他的名字叫?闰土(8)童年鲁迅有一个保姆,她的名字叫?阿长(9)童年鲁迅眼中的父亲是慈父还是严父?严父(10)本书写了鲁迅的两个老师,他们分别是?寿镜吾先生藤野先生二、通读书本,理解内容1. 小组合作,完成你领取到的任务。

选题1:《阿长与<山海经>》(1)主要人物是谁?请对他(她)实行简单介绍。

阿长鲁迅的保姆。

她是青年守寡的,只有一个过继的儿子。

(2)作者围绕阿长主要写了哪几件事?表现了阿长怎样的性格?喜欢切切察察、睡相摆成大字形、元旦吃福橘、讲长毛的故事、为我买山海经(3)“我”对阿长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不大佩服——不耐烦——产生空前敬意——敬意完全消失——发生了新的敬意(4)作者在刻画阿长时,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外貌、语言、动作、神态…)选题2:《范爱农》(1)概括鲁迅与范爱农交往的三件事?同乡会的争执,故乡酒楼叙旧,报馆案风波(2)结合文本分析范爱农的性格。

外表冷漠内心对革命充满热情,为人孤傲耿直,不满黑暗现实(3)范爱农是自杀还是意外落水?(求证)(4)作者在刻画范爱农时,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外貌、语言、动作、神态…)选题3:《琐记》(1)主要人物是谁?衍太太(2)衍太太究竟是好人还是坏人?(求证)(3)“我”离开家乡后,去哪上学了?选题4:《藤野先生》(1)藤野先生是谁?是我在日本学医时的一位任教我解剖学的教授(2)作者围绕藤野先生写了哪几件事?表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性格?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关心实习,了解裹脚,表现了藤野先生认真负责,治学严谨,严格要求,没有民族偏见的特点。

整本书阅读《朝花夕拾》精读、略读、浏览(导学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 人教部编版2024)

整本书阅读《朝花夕拾》精读、略读、浏览(导学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 人教部编版2024)

《整本书阅读<朝花夕拾>精读、略读、浏览》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习精读、略读、浏览三种阅读方法,并在《朝花夕拾》的阅读中运用。

2.梳理《朝花夕拾》主要内容及人物形象,明确各篇的主旨情感。

3.了解《朝花夕拾》成书过程,明白作者心路历程。

【重点难点】1.学习精读、略读、浏览三种阅读方法,并在《朝花夕拾》的阅读中运用。

2.梳理《朝花夕拾》主要内容及人物形象,明确各篇的主旨情感。

【任务群】任务一:学·精读略读浏览方法任务二:探·鲁迅“朝花”何以“夕拾”任务三:寻·鲁迅生活的“那些年”任务四:识·鲁迅笔下的“那些人”任务五:察·鲁迅心中的“那些情”【学习过程】在本单元《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的学习中,我们初步了解了《朝花夕拾》和鲁迅,知道了《朝花夕拾》是鲁迅回忆少年、青年时期生活的散文集。

那么,这本书到底记载了鲁迅先生怎样的人生历程,回忆了哪些人与事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跟随鲁迅先生走进那些难以忘怀的记忆吧。

[课前学习任务]★任务一:学·精读略读浏览方法读一本书,首先要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

根据兴趣或读书目的不同,可以采取精读、略读或浏览的方法。

那么,什么是精读、略读、浏览呢?请阅读教材72页“阅读指导”,并完成相应任务。

1.什么是精读、略读、浏览?2.如何做好精读?3.略读和浏览,与精读相比有何不同?4.阅读《朝花夕拾》这本书,可以怎样运用精读、略读、浏览这三种读书方法?[课中学习任务]★任务二:探·鲁迅“朝花”何以“夕拾”1926年,鲁迅先后撰写了十篇回忆性散文,并以《旧事重提》为总题目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上。

1928年结集出版,更名为《朝花夕拾》。

“朝花”何以“夕拾”呢?我们进行探究。

1.《旧事重提》更名为《朝花夕拾》其实隐藏着在儿童视角下的写作意图。

请同学们结合下列背景,读《小引》补全作者写作《朝花夕拾》的经过。

1925年,鲁迅在北京担任大学讲师期间,因支持学生运动而受到当时所谓“正人君子”的流言攻击和排挤。

初中语文《朝花夕拾》导学案

初中语文《朝花夕拾》导学案

《朝花夕拾》导学案【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没落的封建家庭。

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并第一次使用“鲁迅”这个笔名;中篇小说《阿Q正传》;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等。

【成书过程】《朝花夕拾》是鲁迅1926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

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

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目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上。

1927年7月,鲁迅在广州重新加以编订,并添写《小引》和《后记》,改名《朝花夕拾》,于1928年9月由北京未名社初版,列为作者所编的《未名新集》之一。

【历史背景】1926年初,全国处于大革命高潮的前夜。

《朝花夕拾》的前两篇写于此时。

“三·一八”惨案后,险恶的政治环境迫使鲁迅过着避难生活,但他始终没有停止战斗,《朝花夕拾》中的三篇都是在流离中创作的。

鲁迅离开北京到厦门大学任教后,当时学校死寂的气氛以及周围人物的可憎嘴脸,使他感到难以忍受。

离开了北京激烈的斗争环境,周围的寂静“浓到如酒,令人微醺”,鲁迅不禁感到要“沉静下去了”,但他永远不是一个生活的旁观者,他是那样地渴望投入火热的斗争,只有在斗争中,才能驱除他由于离开战斗环境而产生的“淡淡的哀愁”。

于是他写出了《朝花夕拾》中比较系统地回忆往事的后五篇。

这些优美的散文的产生既是现实斗争的需要,也是鲁迅倾听“自己的心音”、自我解剖、思考前进方向的需要。

【主要内容及主题思想】《朝花夕拾》十篇文章的顺序基本上按青少年时代的生活过程排列,所涉及的年代大致从1887年到1912年,也就是鲁迅7岁到32岁这一段时间。

作者通过对自己生活道路的回忆,从各个方面描写了旧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风貌:充满各种“小风波”的没落的封建大家庭、牢笼似的私塾教育、绍兴民间赛会和演戏的盛况、黑暗社会的炎凉世态、骗钱害命的庸医、南京“乌烟瘴气”的水师学堂、日本不平静的留学生活、“内骨子是依旧的”辛亥革命等,在一定程度上再现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的社会生活,突出表现了鲁迅追随时代步伐、倔强奋进的精神。

朝花夕拾导学案

朝花夕拾导学案
学生回答:
(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
(阿Q、孔乙己孔乙已身边的短衣帮、祥林嫂的乡邻们……)
(现在麻木的中国人依然存在,如佛山小悦悦事件;浙江平湖一中年男子雨夜欲跳楼轻生,有围观者说“跳吧跳吧”;黑龙江绥化市兰西县一婴儿被弃闹市路边4天无人管,被活活冻死……)
三、练学(以核心知识点检测为主导,保证15分钟,可在教学结束后集中进行,也可穿插在互学导学中。)检测题要典型、适度和适量
四、四、总结归纳:
1、小结《朝花夕拾》主题:
师:由于时间原因,我们这节课只粗略赏析了《朝花夕拾》中的五篇散文,除此还有《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无常》、《琐记》和《范爱农》,从中我们不难看出,这里有他喜欢的人:“无常”、长妈妈……有他爱的人:父亲,有他敬重的人:藤野先生和寿镜吾,有他厌恶的人:衍太太,也有他同情的人:范爱农。其中无不透露出作者对童年温馨的回忆与对现实理性的批判。
一、情景导入
著名的共产党人瞿秋白曾经这样形容鲁迅,说他是“野兽的奶汁所喂养大的狼。”而且鲁迅也承认,说“对,我是狼”,“痛苦时索性躺在荒山里,在草莽中,舔着自己的伤口。”还有人说鲁迅先生是一把匕首,是插入敌人心脏的一把锋利的尖刀。
提问:那么你能用一个词或一个字来形容一下他吗?说明你的理由。
鲁迅是。
——学生回答:(鲁迅是战士、落红、树、鬼……)
提问:他的父亲在他兴致勃勃要去看会的时候让他来读书,他至今还疑惑,你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
——学生讲述自己的切身经历及感受。
学生感悟:(鲁迅先生对封建教育和封建家长制的不满和批判。
3、《二十四孝图》
同学们齐读片段。
文中主要讲了鲁迅对待“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则故事的看法。谁能为大家讲述这两则故事?

朝花夕拾导学案

朝花夕拾导学案

名著阅读与推荐——《朝花夕拾》导学案主备人:石桥子初中蔡春花【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用粗读和细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全书的内容;2、了解作品诞生的文化历史背景,帮助学生理解作品内容。

3、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并能够对重要的作品作深入的了解。

【教学重点及难点】1、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

2、教会学生一些阅读的方法;3、引导学生在对人物进行分析的同时引申到对社会、人生的深入思索;【教学准备阶段】1.教师方面:搜集资料,制作课件,制作与课文有关的片段;2.生方面:布置预习课文,利用课外时间阅读《朝花夕拾》这部书,了解本书的写作背景和全书内容。

3、制作与《朝花夕拾》有关的专题手抄报。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展示目标:(二)、走近作者,了解写作风格1、小组活动,推举代表讲述作者的生平事迹及作品2、我心中的鲁迅畅所欲言用“鲁迅是,因为他”的句式,来概括你心目中的鲁迅先生。

(三)、方法指导A、基本阅读方法:1、先读前言、后记和目录。

2、略读与精读相结合。

3、眉批和笔记相结合。

4、利用工具书和有关参考资料。

B、读书笔记做法:1、概括大意2、划出关键字词3、入情入景4、品味语言(批注\摘抄等)5、写读书心得(四)、合作交流,感悟名著1、小组展示成果:深入文本,了解背景2、阅读文本,整体把握名著篇目3、小组讨论,畅谈自己喜爱的篇章4、分析文中的人物(五)小试牛刀,中考链接1、《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l926年所作的一本_______(体裁)集,原名共10篇。

2、在鲁迅的《朝花夕拾》中,写“宠物”的文章是_______。

3、朝花夕拾》共收10篇回忆散文,被选为课文的有《》和《》,在初中阶段,我们还将学到《藤野先生》一文。

3、《朝花夕拾》中刻画的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妇女形象有________和________。

4、《朝花夕拾》全书篇文章,外加一篇《》,一篇《》,是鲁迅惟一一本集;是鲁迅回忆、和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文字,是,是回忆性记事。

《朝花夕拾》导学案

《朝花夕拾》导学案

朝花夕拾》导学案
2.《朝花夕拾》中出现了四个主要人物,找出来并谈谈你对其中一个人物的看法。

3. 请同学们仔细品味这部书中你喜欢的文章,说说这部书有怎样的写作特色。

【深入研读】 品读《阿长与〈山海经〉》,回答下列问题。

4. 文章前两段介绍了“长妈妈”称呼的由来,从中可看出“长妈妈”怎样的社会 地位?
5. 当阿长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表现了“我”什么心理?
【课后延伸】 名著阅读基本的方法: 一、先读前言、后记和目录。

二、略读与精读相结合。

四、利用工具书和有关参考资料。

2.划出关键字词 4. 品味语言(批注\摘抄等) 三、做点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要点: 1.
概括大意 3.入情入景
5.读书心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朝花夕拾》导读课导学案七年级语文组主备人:向昀 2018.10.30一、导入: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你们的同龄人,看看他在做什么?油岭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1.你们认为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是一个贪玩、淘气的孩子。

2.长大后,他成了一名作家,你们知道他的名字吗?(鲁迅)二、目标呈现:1.提高读整本书的能力,了解全书的内容,熟悉精彩片段。

(重点)2.用粗读和细读相结合的方法,提高阅读的能力;(重点)3.培养阅读的兴趣,在对人物进行分析的同时引申到对社会、人生的深入思索。

(难点)三、自主合作:1.“朝花夕拾”的含义是“早晨的花晚上拾起”,即“从记忆中抄出来”的意思。

据鲁迅说《朝花夕拾》的文章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

《朝花夕拾》是关于鲁迅生平史实的第一手资料,我们可以从中看到早年鲁迅的完整形象。

这部回忆性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是他中年以后回忆青少年时期的往事之作。

2.请同学们收集鲁迅的相关资料,请对作者及其代表作品做介绍。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1918年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热风》《坟》《且介亭杂文》等。

3.利用手中《朝花夕拾》这部书,了解本书的写作背景和全书内容,完成填空(1)《朝花夕拾》全书十篇文章,外加一篇《小引》,一篇《后记》,是鲁迅惟一一本散文集;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文字,是记叙文,是回忆性散文。

(2)我们已学过该集中的文章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

四、展示质疑:1.《狗·猫·鼠》在这篇文章里,鲁迅先生清算猫的罪行这篇文章选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

2.《阿长与〈山海经〉》——阿长是鲁迅小时候的保姆。

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的行为,充满了尊敬和感激。

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怀念。

3.《二十四孝图》鲁迅先生从自己小时候阅读《二十四孝图》(这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图画,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

)的感受入手,重点分析“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中国儿童的可悲状况。

4.《五猖会》是一个迎神赛会,在童年的“我”的心目中是一个节日。

作者叙述了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5.《无常》是个具有人情味的鬼,去勾魂的时候,看到母亲为死去的儿子哭得那么悲伤,决定放她儿子“还阳半刻”,结果被顶头上司阎罗王打了四十大棒。

文章在回忆无常的时候,对现实生活中那些所谓的正人君子予以辛辣的嘲讽,虚幻的无常给予了当时鲁迅寂寞悲凉的心些许的安慰。

6.《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揭示了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私塾教育之间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

7.《父亲的病》——父亲被庸医治死,一直是埋在鲁迅心中的痛苦。

文章重点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8.《琐记》——鲁迅在这篇文章里主要回忆了自己离开绍兴去南京求学的过程。

作品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和矿务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

作者叙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似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9.《藤野先生》——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叙述了在仙台医专受日本学生歧视、侮辱和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

作者突出地记述了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严谨、正直、热忱、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情的怀念。

10.《范爱农》——追叙作者在日本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五、巩固建构:十篇文章,可分三类:求学之路、传统之思、身边之人。

请你分一分:求学之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琐记》传统之思:《二十四孝图》《狗·猫·鼠》《无常》身边之人:《阿长与山海经》《五猖会》《父亲的病》《范爱农》《藤野先生》六、拓展延伸:1人物关系《朝花夕拾》中出现的四个主要人物,是作者的保姆长妈妈恩师藤野先生、朋友范爱农、父亲。

2.中考真题训练(2015·江苏南京)你为初一新生做《朝花夕拾》的荐读演讲。

下面是演讲稿的片段,请按要求填空。

亲爱的学弟学妹们:《朝花夕拾》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我建议大家读一读。

在书中,有描述小鲁迅与小动物为友的( ① ) ;有表现他在日本与师友交往的( ②) ;也有反映他家乡赛会风俗的( ③ ) 。

在这些温馨的回忆里,蕴含着(④) 和( ⑤ ) ,令人回味无穷。

1.将下面篇目的序号填在对应的横线上。

A.《狗·猫·鼠》B.《阿长与〈山海经〉》 C.《二十四孝图》 D.《五猖会》 E.《无常》 F.《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G.《父亲的病》H.《琐记》I.《藤野先生》J.《范爱农》① A、F ②I、J ③ D、E2.在相应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短语。

(2分)④深沉的情感⑤理性的批判七、作业安排阅读《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范爱农》《五猖会》《父亲的病》五篇文章,并完成《朝花夕拾》“身边之人”阅读任务单。

八、课后反思推进课:身边之人一、导入鲁迅的《(朝花夕拾》是散文集,不是小说,但在散文里面却有大量的情节描写。

这些情节描写虽不像小说的情节描写那样波澜起伏,却似一位邻家阿婆在絮絮叨叨地向你讲述着生命中经历的美好与温暖,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其中三篇写人的文章去体会鲁迅先生内心中的温柔和坚定。

二、目标呈现:1.梳理在各个不同时期,鲁迅身边的人物对他产生的深刻影响。

(重点)2通过填表格、做批注、小组讨论三种方式探究关于“身边之人”的五篇文章(《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父亲的病》《五猖会)《范爱农》)。

(重点)3.体悟鲁迅先生对温情的感知和对社会的深刻性思考。

(难点)教学课时:1课时。

四、展示质疑:勾画批注,把握形象分析人物形象是本节课几篇文章学习的关键,通过对人物形象的把握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内心世界的成长和对过往生活经历的思考。

勾画批注是一种高效率的阅读方法。

长妈妈:a.第一句话就得对我说:“阿妈,恭喜恭喜!”记得么?你要记着,这是一年的运气的事情。

不许说别的话!b.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

c.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地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批注:阿长是一个很不幸却又希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她虽没有文化、粗俗,但却心地善良,热心帮助孩子解决困难。

2.藤野先生:勾画文句a.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

一一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

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b.他们的话大概是真的,我就亲见他有一次上讲堂没有带领结。

批注:藤野先生是一位治学严谨、生活简朴、正直热忱、尊重科学、认真求实、没有民族偏见的好老师。

3.范爱农:勾画文句:a.谈起自己的经历来,他说他后来没有了学费,不能再留学,便回来了。

回到故乡之后,又受着轻蔑,排斥,迫害,几乎无地可容。

现在是躲在乡下,教着几个小学生糊口。

b.第二天爱农就上城来,載着农夫常用的毡帽,那笑容是从来没有见过的。

c.老迅,我们今天不喝酒了。

我要去看看光复的绍兴。

我们同去。

批注:可见范爱农是一个性格直爽、单纯的人,他做事勤奋,对革命抱有理想,但却落魄不得志,生活困窘。

五、巩固建构:请同学们以小组交流的方式探究鲁迅写阿长、藤野先生、范爱农这三个人物的用意是什么,并思考这三个人物对他的成长都有哪些意义。

阿长:作为鲁迅的保姆,她曾给予年幼的鲁迅关爱与照顾。

她为鲁迅讲过美女蛇的故事;她为鲁迅买过别人不背买的《山海经》;小鲁迅在父亲的過迫下书时,她也是默默地候在他的身边的……她是鲁迅温暖童年的一部分。

阿长青年守寡仅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讲究迷信,渴求平安……阿长,让鲁迅看到了小人物的境况与命运,引发了他对小人物的怜与同情。

藤野先生:作为一名日本教师,他正直热忱、治学严道、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

鲁迅说:“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与藤野先生相比,那些日本学生对中国的态度,使鲁迅看清了中国人的劣根性,认识到学医解救不了中国,要想拯救中国,只有改变国人的思想,改变国民的劣根性。

因此他決定弃医从文,想从思想上唤醒国人的灵魂。

认识藤野先生的这一时期,也是鲁迅思想的转折期。

范爱农:他是鲁迅赴日留学的同乡。

革命前,他因不满黑暗的社会现实而追求革命;辛玄革命后,他又备受打击、迫害,无事可为,穷困潦倒,最终溺水而亡。

鲁迅思念他,同情他,并在沉痛的自我剖析和对朋辈的真挚怀念中看到了封建势力复辟的罪恶和辛玄革命的不彻底性,这一切都激励着鲁迅继续寻找救国救民的方法。

六、课堂小结:几篇回忆性散文,都是作者在艰难境遇下对过往的回望,在回望中感受温暖,从而寻求更加坚定向前的力量。

七、作业安排:完成《父亲的病》《五猖会》中对于庸医与父亲形象的课后讨论。

八、课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