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和第七章
第一章 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
第一章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4课时)一、学习提示本章介绍了建安文学和正始文学的情况。
分5节,用4节介绍建安文学,1节介绍正始诗歌。
第一节:曹操与曹丕。
主要介绍了他们诗歌的内容和风格,也指出了他们对建安文学的倡导和贡献。
第二节:曹植。
着重介绍了他在政治上的悲剧和在诗歌创作上的卓越成就,肯定了曹植在后世诗坛上的地位。
第三节:王桀、刘桢及蔡琰。
分别介绍了3人在诗歌创作上的成绩,并连带介绍了建安七子中的其他诗人,如陈琳、阮瑀、徐干等人。
第四节: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
从政治理想的高扬、人生短暂的哀叹、强烈的个性表现和浓郁的悲剧色彩等4个方面论述了“建安风骨”的美学内涵。
第五节:阮籍、嵇康与正始诗歌。
重点介绍了阮籍82首《咏怀诗》,指出其与建安风骨是一脉相承的。
本章是魏晋南北朝文学的重点。
要求能结合具体作品的分析,认识“建安风骨”的美学内涵和“正始之音”隐晦风格。
要求掌握“三曹”诗歌的主要成就和各自的特点,掌握“七子”中代表的王粲、刘桢、蔡琰等诗歌创作的内容和特点,阮籍《咏怀诗》的成就和影响。
其中尤为重要的是对曹植生平及诗歌的了解。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充分认识建安文学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讲析篇目和导读篇目:*《蒿里行》、*《短歌行》、*《燕歌行》、*《美女篇》、*《咏怀诗》(*夜中不能寐、独坐空堂上、驾言发魏都)、《步出夏门行》(观沧海、神龟虽寿)、《赠白马王彪》、《七哀诗》(西京乱无象、荆蛮非我乡)、《野田黄雀行》、《杂诗》(仆夫早严驾)《送应氏》、《名都篇》二、重点和难点1、曹丕及七言诗。
2、曹植对五言诗的发展。
3、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
4、阮籍《咏怀》82首。
第一节曹操与曹丕一、建安文学二、曹操的生平及文坛地位操字孟德,沛国谯(今安徽毫县)人。
曹操的家庭出身是微贱的,他的父亲曹嵩是汉桓帝时宦官曹腾的养子,《三国志·魏武帝纪》说“莫能审其生出本末”,可知其先世社会地位不高,为当时的清流所鄙视。
【精品】中国文学史袁行霈版
【关键字】精品古文一、填空题。
(1*10)2、诗歌赏析。
(2*9)三、名词解释。
(4*4)四、简答题。
(4*8)五、论述题。
(2*12)第一章、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1、《步出夏门行·观沧海》是我国现存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写出了大海孕大含深、动荡不安的性格:“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辣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曹操采用乐府古题写时事,比如汉乐府的《薤露》和《蒿里》本是挽歌,曹操却用来描写当时的社会现实。
●3、曹丕,《典论》。
●4、曹丕《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此诗写一女子在不眠的秋夜思念淹留他乡的丈夫,情思委曲,深婉感人。
《燕歌行》是我国现存第一首成熟的七言诗,对后代歌行体诗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5、“建安七子”:“七子”之称,始于曹丕《典论·论文》为孔融、陈琳、王粲、徐幹、刘祯、阮瑀、应玚七人。
其中孔融年辈较长,且在建安十三年被杀,因此实际上只有六人参加了邺下时期的文学活动。
其中王桀、刘祯的成就最突出,钟荣《诗品》列之于上品。
王桀的诗歌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刘勰许为“七子之冠冕”。
●6、曹植前期诗歌主要是歌唱他的理想和抱负,洋溢着乐观、浪漫的情调,对前途充满信心。
如《白马篇》:“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
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
长驱蹈匈奴,左顾陵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第一章 从建安风骨
太祖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 书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登高 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 成乐章。(《魏书》) 鲁迅:“改造文章的祖师”。
二、曹丕
( 187—226 ) 字 子 桓 , 曹
操次子,公元220年代汉自 立,即魏文帝,在位七年。 《典论· 论文》 《燕歌行》
诗歌内容不及曹 操诗丰富, 可分为: (1)纪游诗; (2)抒情言志诗; (3)男女爱情和 游子思妇诗。
代表作《燕歌行》两首
其一: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何为淹留寄它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 不觉泪下沾衣裳。援琴鸣弦发清商, 短歌微吟不能长。明月皎皎照我床, 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
尔独何辜恨河梁?
是“七子”中成就最高的作家。
《文心雕龙》:七子之冠冕。
王粲(177—217)字仲宣,今存诗23首。
归曹之前,作品或纪汉末战乱,或写其流 落荆州时的羁旅之情和壮志难酬的感慨, 代表作 《七哀诗》三首。
其一是汉末现实的真实写照:
·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
五、徐干
徐干(170-217),字伟长,北海剧(今山东省 昌乐县)人。曾为曹操司空军谋祭酒,五官中 郎将文学。性恬淡,不慕荣利,以著述自娱。 情持写得最好,《室思》是代表作。 端坐而无为,仿佛君容光。 峨峨高山首,悠悠万里道。 君去日以远,郁结令人老…… 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
六、蔡琰
《步出夏门行》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
第一章 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
《七哀诗》:七哀诗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思妇,悲叹有馀哀。借问叹者谁?言是 上有愁思妇,悲叹有馀哀。 宕子妻。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君 借问叹者谁?言是宕子妻。 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沉各异势, 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 会合何时谐?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杯。 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 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 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杯。 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
形式:诗作中乐府 歌辞与古诗约各一半。 内容:相当一部分 作品沿用民歌题材, 善于写游子思乡、思 妇怀远之情。 语言:通俗流畅, 委婉细致。
艺术风格
曹丕的文学贡献之二:
《典论· 论文》
所著《典论·论文》,在中国文学批 评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我国文学批评史 上第一篇专题论文,所论的“文”是广义 上的文章,也包括文学作品在内,涉及了 文学批评中几个很重要的问题,虽不免有 些粗略,但在文学批评史上起了开风气的 作用。
--钟嵘《诗品》
曹植(192--232),字子建, 曹丕之弟。幼年随父在军中长大, 抱有平定吴、蜀,统一全国的雄心。 少年聪慧,下笔成章。曹操死后, 曹丕及其子曹叡相继为帝,曹植受 到猜忌和迫害,屡次迁封。最后徙 封为陈(今河南淮阳)王,在忧郁 中死去。卒谥思,史称陈思王。
曹植的创作分期
曹植创作以建安二十五年(220)分 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艺术技巧
1、比兴手法,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思贤若渴 的急切心情。
例:“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喻人生短促。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把贤者比喻为高空的明月。 “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比贤士们还没有归宿。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喻用人要“多多益善” 。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表 明优待贤才的态度。
建安与正始诗歌
现存诗约40首,写游子思妇居多,题 材狭窄,缺乏风力。 刘勰《文心雕龙·才略》:“子桓虑 详而力缓。” 锺惺《古诗归》:“婉娈细秀,有公 子气,有文人气。” 沈德潜《古诗源》:“子桓诗有文士 气,一变乃父悲壮之习矣。”
整理ppt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雁辞归鹄南翔,念君客游多思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 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整理ppt
3、王粲《七哀诗》
题目与内容 “七哀”表示哀思甚多。《七哀诗》共
三首,这是第一首。写公元192年董卓部将 李傕、郭汜在长安作乱时,人民流离失所的 情形。
整理ppt
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复弃中国去。 远身适荆蛮。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路有饥妇人。 抱子弃草间。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违。 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
另外,十分注重艺术技巧的表现,如比 喻、对偶的运用、警句的安排、炼字等。
整理ppt
曹植虽然是贵族,但他那种怀才不遇 之感,与后来出身寒门的人是相通的, 再加上他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五言诗的贡献,所以他在南 朝诗人的心目地位很高:
谢灵运说:“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 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同用一 斗,奇才敏捷,安有继之。”
在诗歌形式上,创作了《短歌行》、《观沧 海》等优秀四言诗,使沉寂已久的四言诗再 一次放出异彩。
诗歌悲凉沉雄,强烈的腾发着时代精神。对 建安诗坛有开风气的作用。
整理ppt
4、诗歌作品讲解 《蒿里行》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 乃心在咸阳。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淮南弟称号, 刻玺于北方。
中国古代文学(三) 魏晋南北朝
之魏晋南北朝文学(终极背诵版)第一章: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第二章:两晋诗坛第三章:陶渊明(重点)第四章:南北朝诗歌第五章:谢灵运、鲍照与诗凤的转变第六章:永明体与齐梁诗坛(重点)第七章:庾信与南朝文凤的北进第八章:魏晋南北朝的辞赋、骈文、散文第九章:魏晋南北朝小说姓名:李延帅学院:文学院班级:中本0902电话:1328762881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魏晋南北朝至唐前期是中古期第一段,以五七言古近体诗兴盛为标志。
五古在魏晋南北朝高潮,七古和五七言近体在唐前期鼎盛。
魏晋南北朝文学自觉、文学创作个性化,期间宫廷起核心作用,形成文学集团。
集团内部趋同性使文学呈现群体性风格,使文学发展阶段性明显。
对两汉文学的继承在五古和辞赋方面最明显。
第一节文学的自觉与文学批评的兴盛一、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繁荣。
曹丕《典论〃论文》、陆机《文赋》、(梁)刘勰《文心雕龙》、(梁)锺嵘《诗品》等论著以及(梁)萧统《文选》、(陈)徐陵《玉台新咏》等文学总集出现。
文学自觉的标志:(一)文学从学术中分化成为独立门类。
1、汉朝人所谓文学是指学术,特别是儒学。
2、南朝文学有独立地位,宋文帝立四学,文、儒、玄、史学并立,《后汉书》单列《文苑列传》,与《儒林列传》等并立;同时有文笔之分,《文心雕龙〃总术》:‚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
‛,梁萧绎《金楼子〃立言篇》文笔之别已不限于有韵无韵,而强调文以情动人的特点,并且更广泛地注重语言的形式美。
(二)体裁的细致区分,对各种体裁的体臸和风格有明确认识。
1、《艺文志》、《东观汉纪》蔡邕《独断》刘熙《释名》等反映早期文体辨析意识。
2、《典论〃论文》将文体分为四科,并指出‚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明晰而自觉。
3、《文赋》将文体分为10类,对每类特点有所论述,并将诗赋分成两类,指出‚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
4、西晋挚虞《文章流别论》论及12种文体,追溯起源,考察演变,并列举作品。
魏晋南北朝文学概况
魏晋南北朝文学概况:时间:196年到589年(共约400年)从魏晋开始,历经南北朝,包括唐代前期文体:以五七言古近体诗的兴盛为标志的。
五古在魏晋南北朝进入高潮,七古和五七言近体在唐代前期臻于鼎盛。
朝代:汉末——三国·魏——西晋——东晋——南北朝。
第一章: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建安文学什么是建安文学:1、建安汉宪帝年号,(190——220)共25年的时间。
2、代表作家:三曹七子和女诗人蔡琰。
3、指建安的东西,在此期间在北方形成了一个文学中心,史学上习惯把建安时期以及若干年以后的时期的文学称为建安文学。
三曹的评价及作品分析:曹操:诗风与文风:诗风高爽,苍凉而又沉雄;文风通脱而机智。
诗歌的突出成就:①曹操诗是学习汉乐府结出的硕果。
他采用乐府古题写时事,比如《蒿里》本是挽歌,曹操却用来写当时的社会现实。
既反映现实又有很深的感慨。
②语言古朴率真,所以胡应麟说《短歌行》等诗“汉人乐府本色尚存。
他的诗于悲凉之中含跌宕慷慨之气。
锺嵘说:曹公骨直,甚有悲凉之句。
③就艺术形式而言,曹操的四言诗也为已经板滞僵化了的四言诗体注入了活力。
作品:《蒿里行》找出诗中名句并说明?答:“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大幅度地勾画出了战乱时代百姓悲惨的生活画面深刻反映了战乱破坏的严重,控诉了军阀的罪行。
你认为锺惺〈古诗归〉评此诗说“汉末之实录,真诗史也”的评论如何?答:诗歌首写群雄起兵,次叙军阀混战,末言人民遭殃,真实而概括地记录了东汉末年诸侯拥兵自重,为争夺权利而互相残杀,至使百姓遭殃的受沉重灾难的黑暗的社会现实。
特别是“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大幅度地勾画出了战乱时代百姓悲惨的生活画面深刻反映了战乱破坏的严重,控诉了军阀的罪行。
《短歌行》举例说明诗中比兴手法的运用,及此诗的语言特点?答:以“朝露”比喻人生易逝,以“明明如月”比喻才德高盛。
以山、海比喻胸怀宽阔,招纳人才越多越好;语言质朴自然,在深沉的忧郁之中激荡着一股慷慨激昂积极向上的情绪。
第一章 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
2、曹操诗歌的艺术特色:
(1)他采用乐府古题写时事 。 (2)他的诗继承汉乐府的传统,既反映现 实,又有很深的感慨,语言古朴率真 。 (3)就艺术形式而言,曹操的四言诗也为 已经板滞僵化了的四言诗体注入了活力。
前人评曹操诗文
钟嵘《诗品》卷下:“曹公老将,气韵沉雄。” 刘熙载《艺概·诗概》:“曹公诗气雄力坚,足以笼 罩一切,建安诸子未有其匹也。” 沈德潜《古诗源》:“借古乐写时事,始于曹公。” 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的关系》:“在曹操 本身,也是一个改造文章的祖师。”
四、曹植的诗歌受到后人的推崇的原因:
1、由于文采富艳; 2、因为他对五言诗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3、他不幸的身世引起后世文人的认同。
作品讲读
艺术特色:
白马篇
(1)本诗的重点是写人,它通过游侠儿形象的描写 刻画,塑造了一个理想化的英雄形象。
(2)本诗的表现手法,既有细致的铺排渲染,也有 概括的勾勒描写。
第一章 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
第一节 曹操与曹丕
一、建安时代(196——220): 建安时代的代表作家: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七子”:王粲、刘桢、陈琳、阮瑀、 徐干、应瑒、孔融。
二、曹操
1、诗歌内容
(1)其中一部分诗反映 了汉末战乱的现实和人民 遭受的苦难,如《蒿里 行》; (2)曹操乐府较多描写 他本人的政治主张和统一 天下的雄心壮志。前者如 《度关山》,后者如《短 歌行》; (3)《步出夏门行·观沧 海》是我国现存第一首完 整的山水诗。
二、曹植诗歌内容:
曹植的创作,以公元220年曹丕称帝为界, 分为前后两期。
1、曹植前期诗歌主要是歌唱他的理想和抱负, 洋溢着乐观、浪漫的情调,对前途充满信心。 如《白马篇》;
第三编第一章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
二、曹操的文学创作
• 曹诗以气取胜,但所用形式又很朴 曹诗以气取胜, 前人评论: 质。前人评论: • 魏武雄才崛起,无论用兵,即其诗, 魏武雄才崛起,无论用兵,即其诗, 豪迈纵横,笼罩一世。( 胡应麟 。(明 豪迈纵横,笼罩一世。(明·胡应麟 诗薮》 《诗薮》) • 魏武帝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 魏武帝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 敖陶孙《 (宋·敖陶孙《诗评》) 敖陶孙 诗评》 • 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钟嵘 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 。(钟嵘 《诗品》) 诗品》 • 评其为“慷慨悲凉”(冯班《钝吟 评其为“慷慨悲凉” 冯班《 杂录》 杂录》) • 这是由于他是一个雄心勃勃的政治 家和军事家,才略雄大, 家和军事家,才略雄大,足以高其 势位崇高,足以吐其气; 气;势位崇高,足以吐其气;治军 三十年,足迹遍中原, 三十年,足迹遍中原,经历那么多 丧乱,足以充其气。他的诗悲凉, 丧乱,足以充其气。他的诗悲凉, 慷慨,气势豪迈沉雄,语言古朴。 慷慨,气势豪迈沉雄,语言古朴。 这种气慨这种风格是与他对民生疾 苦的同情, 苦的同情,对丰功伟业的追求紧密 结合的。 结合的。
二、曹操的文学创作
• 《蒿里行》是古挽歌, 蒿里行》是古挽歌, 属乐府《相和歌辞·相 属乐府《相和歌辞 相 和曲》 和曲》。曹操运用这一 古题来写时事, 古题来写时事,描述了 动乱的社会现实, 动乱的社会现实,并且 在诗中对人民表示了深 深的同情, 深的同情,这首诗具有 史诗的性质, 史诗的性质,并不失为 一首好诗, 一首好诗,明人钟惺评 汉末实录, 说“汉末实录,真诗史 古诗归》 也”(《古诗归》)。
三、曹丕的文学创作
• 曹丕现存诗约四十首。他 曹丕现存诗约四十首。 的诗歌三个明显的特点: 的诗歌三个明显的特点: • 一是内容上的特点: 一是内容上的特点: • 1、描写男女情爱和游子 、 思妇题材的作品很多,表 思妇题材的作品很多, 现了乱离时代人们的哀怨; 现了乱离时代人们的哀怨; • 2、宴游诗,模山范水写 、宴游诗, 游赏之乐; 游赏之乐; • 3、抒情言志之作,突出 、抒情言志之作, 救民涂炭” 了“救民涂炭”和志在 靖乱”的决心。 “靖乱”的决心。
第一章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
正始时期司马氏专权,政治险恶,作家陷于 极度苦闷之中。阮籍的《咏怀》组诗,用比兴的 手法,隐晦曲折地抒发感慨、批判现实,形成了 与建安文学不同的风貌。
第一节 建安时期社会及文学概况
一、建安时期的社会概况
建安(196—220)是汉献 帝的年号。东汉后期,外戚宦 官交替专权,党锢之祸与政治 的严重腐败,导致了黄巾起义。 在镇压起义中,割据势力渐起。
此诗写一女子在不眠的秋夜思念淹留他
乡的丈夫,情思委曲,深婉感人。《燕 歌行》语言浅显、清丽。是我国 现存第一首成熟的七言诗。
第三节
曹植
一、生 平
曹植(192—232)字子建, 曹丕弟,聪颖异常,几被立为太 子。诗人气质重,“任性而行, 不自雕励,饮酒不节”,终于失 宠。曹丕称帝后,倍受猜忌,名 为王侯,实则囚徒。年41死。
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 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 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 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 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第三编第一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
(190--589)
第一章 建安正始文学
汉末政权掌握在曹操 手中,汉朝名存实亡,以 曹操为首的邺下文人集团, 文学Fra bibliotek具有魏晋文学色彩。
邺下 古代地名,在今河南省临漳县西南(即现在的河南安 阳地区),汉献帝建安时,曹操据守邺城,招揽文士。 建安七子及其他诗人环绕在他的周围,创作上形成一种 “梗概多气”的诗风。故建安七子又称“邺下七子”。 汉末建安年间,天下的权柄已操在曹操手中。曹氏父 子喜好文学,奖励风雅。凭借着优胜的政治地位和非 凡的文学素养,对当时的文坛产生强烈的凝聚力。那 些因社会动乱而被迫流亡于各地的文人学士,先后游 息于曹氏的根据地邺城,环绕于曹氏周围,连舆游宴, 吟咏诗文,抒写悯时伤乱、救世济民的悠悠心曲和烈 烈壮怀,掀起了我国文学史上文人创作的第一个高潮, 形成一个彬彬之盛的邺下文人集团。
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_OK
——《三国志 · 武帝本纪》
好飞鹰走狗,游荡无度 。
——裴松之注引《曹瞒传》
9
诗书琴棋 多才多艺
10
曹尝问许子将: ‘ 我何如人 也? ' 子将不答。固问之,子将 云: ‘ 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 雄。 ”
——《世说新语》
赘阉遗丑,本无懿德;好乱
第一章 从建安风骨到正
始之音
2021/9/4
1
建安文学
建安,是汉献帝刘协 的年号(196~220)。建安 文学的代表作家是“三 曹”、“七子”、蔡琰。
2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占 有主导地位。“……诗的主 导地位又正是通过了建安时 代才建立起来的,而其间的 中心人物就是曹氏父子。”
——林庚
3
魏氏三祖
69
其二 谁言去妇薄,去妇情更重。 千里不唾井,况乃昔所奉。 远望未为遥,踟蹰不得共。
70
2、宴游诗
多写游赏之乐,模山范水比较细致, 文辞富丽,常用对偶。如《芙蓉池作 诗》、《于玄武陂作诗》、《孟津诗》 等。
也有痛苦的情绪表达。比如不安享乐、 探求人生真谛,否定神仙的趋向等等,
如《大墙上蒿行》。
67
于清河县见挽船士新婚与妻 别
与君结新婚,宿昔当别离。 凉风动秋草,蟋蟀鸣相随。 冽冽寒蝉吟,蝉吟抱枯枝。 枯枝时飞扬,身体忽迁移。 不悲身迁移,但惜岁月驰。 岁月无穷极,会合安可知。
愿为双黄鹄,比翼戏清池。
68
《代刘勋出妻王氏作》
其一
翩翩床前帐,张以蔽光辉。 昔将尔同去,今将尔同归。 缄藏箧笥里,当复何时披?
乐祸,剽狡锋协。
——陈琳《讨贼檄文》
11
曹操是一个很有本 事的人,至少是个英 雄。
【建安风骨正始之音】
第一章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一.背诵默写篇目:《蒿里行》、《短歌行》、《燕歌行》、《白马篇》、《美女篇》、《咏怀诗》(夜中不能寐)。
二.解释:1、三曹 2、七子 3、建安风骨 4、正始风力 5、嵇阮 6、《咏怀诗》三.填空1、建安时期的重要作家有“三曹”、“七子”和女诗人,“三曹”是指、和;“七子”指、、、、、和。
2、建安文学的倡导者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杰出的诗人。
3、曹操的诗歌其中一部分诗反映了汉末战乱和人民遭受的苦难,如《》写“白骨露于野。
千里无鸡鸣”。
另一部分描写他本人的政治主张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如《》(“对酒当歌”)和《步出夏门行》的《》。
曹操的诗学习汉乐府,他采用写时事。
4、《》是我国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
《》是我国现存第一首成熟的七言诗。
5、曹植的创作以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其前期诗歌主要是歌唱,代表作有《》。
其后期诗歌主要是表达的矛盾,其代表作有对自己和朋友遭受迫害的愤懑,如表现朋友无辜被害而自己无能为力的《》,对任城王暴卒而表示悼念的《》。
还有用思妇、弃妇托寓身世,表白心迹的《》、《》。
前者以美女盛年未嫁寄托自己的怀才不遇,后者以“沉浮异势”自述无辜被弃。
6、“七子”中成就最突出,被《诗品》列为上品的诗人是和。
前者被称为“七子之冠冕”,后者“仗气爱奇”,他们的代表作一是写战乱中饥妇弃子的《》,另一首是个人的抱负和遭遇的《》3首。
7、现存题为蔡琰的作品有篇,其中较为可信的是五言体的《》。
8、正始文学的代表作家是和。
9、嵇康的四言诗的代表作是《》。
阮籍的代表作是《》82首,他开创了中国文学上中的先河。
10、阮籍《咏怀诗》风格隐约曲折,《诗品》评为“言在耳目之内,。
”。
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
第一节 曹操与曹丕
• 一、曹操 • (一)生平、思想: • 1、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
郡(安徽亳县)人,父亲曹嵩是得宠宦官曹腾的养 子,官至太尉。曹操二十岁举孝廉为郎,后在汉 末大乱中聚集兵马,建立了自己的军事武装。建 安元年,受封为丞相,官渡一战击败北方最大的 割据势力袁绍,逐步统一了北方,成为北方的实 际统治者。 • 曹丕称帝建魏后,追尊他为武帝,史称魏武帝。
• 抒情言志诗,如《黎阳作》、《陌上桑》 写征伐之事,既有克敌制胜的豪情,也 有征人行军之苦。
• 宴游诗,如《芙蓉池作诗》、《于玄武 陂作诗》等,描摹细致,文词富丽,在 山水诗的发展史上有一定地位。
精选ppt
• 游子行役与思妇别愁一 类成就最大,属代人立 言的拟作体。
• 《于清河见挽船士新婚 与妻别》言离别之苦, 凄婉动人。
• (我国现存第一首成熟的七言诗,对后代歌行体 诗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精影选pp响t 。)
• 2、曹丕诗的风格
• (清)沈德潜《古诗源》:“子桓诗有文 士气,一变乃父悲壮之习矣。要其便娟婉 约,能移人情。”(便娟,轻盈美丽的样 子;婉约,柔美的样子)
• 曹丕新变的2个方面: ①从历史使命感和平定天下的抱负到个人情
• 《祭故太尉桥玄文》《举贤勿拘品行令》 《遗令》
• 2、清峻、通脱的风格
精选ppt
(四)曹操诗文的地位与贡献
• 1、汉魏之际, 承上启下。
• 2、乐府文学的 新阶段——文 人乐府诗阶段。
• 3、开创“建安 文学”的繁荣 局面。
精选ppt
• 二、曹丕
• (一)曹丕的诗文
• 1、曹丕诗的题材内容:曹丕诗现存约40 首,分三类:抒情言志、游宴、游子行 役与思妇别愁。
中国古代文学(二)复习提纲
中国古代文学(二)复习提纲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第一章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识记:1. 建安风骨:是指政治理想的高扬、人生短暂的哀叹、强烈的个性、浓郁的悲剧色彩的特点构成的一个时代风格。
即“汉魏风骨”,三曹,七子,蔡賧等人的创作,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其内涵为:政治理想的高物,人生短暂的哀叹,强烈的个性表现,浓郁的悲剧色彩。
2. 我国现存第一首成熟的七言诗:曹丕的《燕歌行》理解:1. “三曹”的文学成就P22曹操食汉末接触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他多才多艺,对书法音乐和为其都相当精通曹操的乐府诗较多描写他本人的政治主张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诗歌笔力雄健,生动饱满描绘沧海形象。
曹操是学习汉乐府接触的硕果,他采用乐府古题写诗。
就形式和艺术而言,曹操的四言诗也成为已经板滞僵化了的四言体注入了新的活力。
《短歌行》充分表达了诗人求贤若渴的心情与统一天下的壮志。
曹操食建安文坛的领袖,他不仅以自己的创作开风气之先,而且还以其对文学的倡导,为建安文学的繁荣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曹丕的文学贡献之一:《燕歌行》我国现存第一首成熟的七言诗,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风格清丽婉转,低徊哀怨,体现出文人化的特点.曹丕的文学贡献之二:《典论·论文》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专门性的论著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
[初步探讨各种文体的特点]曹丕现存的四十首诗主要分为三类,一类食宴游诗,二类食抒情言志之作,三类食写征人思妇的相似离别及思乡之情。
曹植的诗歌创作:曹植是第一位大力创作五言诗的文人,五言诗在他的手中完成了乐府民歌向文人诗的转变,他的诗作风格兼有父兄之长,达到风骨与文采的完美结合,成为建安诗坛最杰出的代表。
他的诗歌是政治悲剧与诗歌才华的展现,他的后期诗歌,又开启了正使诗风。
曹植以曹丕称帝为界,前期诗作抒发政治抱负,积极进取,乐观自信,后期创作表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苦闷愤恨。
2. “七子之冠冕”王粲的文学成就P29王桀,字仲宣。
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分享资料
步出夏门行·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4
讨论:请将《步出夏门行·观沧海》与毛泽东《浪淘沙》 作对比分析
附:毛泽东《浪淘沙》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 外打渔船。一片汪洋都不见,之向 谁边?
第一章 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
第一节 曹操与曹丕
1
一、建安时代(196——220): 建安时代的代表作家: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七子”:王粲、刘桢、陈琳、阮瑀、 徐干、应瑒、孔融。
2
二、曹操
1、诗歌内容
(1)其中一部分诗反映 了汉末战乱的现实和人民 遭受的苦难,如《蒿里 行》; (2)曹操乐府较多描写 他本人的政治主张和统一 天下的雄心壮志。前者如 《度关山》,后者如《短 歌行》; (3)《步出夏门行·观沧 海》是我国现存第一首完 整的山水诗。
21
二、曹植诗歌内容:
曹植的创作,以公元220年曹丕称帝为界, 分为前后两期。
1、曹植前期诗歌主要是歌唱他的理想和抱负, 洋溢着乐观、浪漫的情调,对前途充满信心。 如《白马篇》;
22
2、曹植后期诗歌,主要是表达由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所激起的悲 愤。其内容可分为四类:
(1)对自己和朋友遭遇迫害的愤懑。 (2)用思妇、弃妇托寓身世,表白心迹。 (3)是述志诗。 (4)是游仙诗。
7
3、曹操的影响: 曹操是建安文坛的领袖,他 不仅以自己的创作开风气之 先,影响了一代诗风,而且 还以其对文学的倡导,为建 安文学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 贡献,开创了“建安文学” 的繁荣局面。
8
作品讲读
曹操《蒿里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教学设想】本章是魏晋南北朝文学的重点之一。
主要讲授建安文学和正始文学。
重点是“三曹”和阮籍、嵇康的作品。
教学时要注意将文学史知识和具体作品结合起来;要将本时期文学与前代(汉代)和后代(唐代)文学结合起来比照着来学习;还要了解清楚作家的生平、性格,以做到“知人论世”;本时期历史比较复杂,要弄清楚文学发展的线索;对一些名家名作,要求学生熟读或背诵。
第一节曹操与曹丕一、曹操1、建安文学(见教材47页注释1)2、曹操的生平。
(见教材47页注释2)3、曹操的诗歌创作。
形式上主要用四言为主的乐府古题,抒写全新的时代感受。
“借古乐写时事,始于曹公”(沈德潜《古诗源》)。
如汉乐府《薤露》、《蒿里》本是挽歌,他却用来写政治现实;《陌上桑》本是写罗敷之事,他却改而写求仙;《秋胡行》本写秋胡之事,他却用来述志。
他的四言诗苍劲有力,慷慨悲凉,已完全脱出“三百篇”境,更非汉人四言可比。
内容上主要有二:一是用乐府记时事,二是用乐府抒壮怀。
【作品讲读】●《蒿里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二句,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大幅度的勾画出战乱时代百姓悲惨的生活画面。
明·钟惺评此诗:“汉末实录,真诗史也。
”全诗充满着强烈的爱憎感情,言简意赅,悲慨深沉。
●《短歌行》“短歌”与“长歌”相对而言,非指诗篇幅的长短,而是就歌曲唱时声调的急缓、长短而言。
这是一篇用于宴会的歌辞。
全篇由两个相互联系的主题组成:一是感叹时光易逝,人生短暂;一是渴慕贤才,希望得到他们的帮助,实现统一天下的雄心。
正因为感到时光易逝,人生短暂,所以才有时不我待的焦虑,大业未成的忧虑,求贤若渴的心情和建功立业的决心。
诗人追求不朽的事业,不仅是一种社会责任感,而且是为了使自己有限的生命获得崇高的价值。
全篇以比兴手法,如“朝露”喻人生苦短,“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喻贤臣找到了明君,“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喻贤臣没找到明君的茫然,“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喻自己的博大胸怀。
全诗八句为一个层次,感情迂曲幽深,反复申说,从“人生几何”发唱,以“天下归心”收结,诗中流动着一片悲凉慷慨、深沉而雄壮的情调,这正代表着建安诗歌最为感人的一面。
●《步出夏门行·观沧海》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大海不但包容山岛树木,也吞吐日月星辰,这正是诗人胸怀博大、壮志高远的象征。
以如此豪壮的笔调,写如此苍茫的大海,画如此宏大的气象,在中国诗史上,《观沧海》是可推第一篇的。
同时这首诗也是中国山水诗之祖。
附:毛泽东《浪淘沙》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渔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之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步出夏门行·神龟虽寿》自然生命是有限的,人生的理想和壮志是无限的。
所以就应以不懈的努力,获得生命的价值。
人的寿命的长短,不全由天定,主观的“养怡”,可以长寿。
这就从哲学的高度表达了自己对生死问题的精辟见解。
诗用托物言志的手法,把深刻的人生哲理用具体鲜明的艺术形象表现出来,既具文学性,又富哲理性。
小结:曹操是一个叱咤风云的乱世英雄,又是建安文学的领袖,影响了一代诗风。
曹操继承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反映社会动乱和人民苦难,表现其政治理想,抒发雄伟抱负。
他的诗歌绝少华美辞藻,结构也不很精致,喜欢从大处落笔,语言古朴,气势宏伟,内涵厚重,风格悲凉慷慨,沉郁雄健,显示出鲜明的个性色彩。
乐府诗从他开始,走上了新的发展道路。
二、曹丕:曹丕在文学上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他的《典论·论文》是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专门性的论著。
《典论》是一部学术性的著作,已逸,《论文》是其中唯一保存下来的一篇。
涉及到文学的价值、作家评论、作家的气质、作品的风格、文体的区别等文学批评中几个很重要的问题,为此后的文学批评理论的繁荣开了先河。
1、对文学价值的重视。
他说:“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
”曹丕所说的“文章”,指广义上的文章,既包括伦理道德方面的论著,也包括诗、赋等文学作品。
它把文学提高到与传统经典相等的地位,这对文学的兴盛,必然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对建安七子作了评价,指出各人的长处和短处。
3、提出了著名的“文以气为主”的观点。
它所说的“气”,大体指作家的气质。
作家的气质不同,导致作品的风格就不同。
4、初步探讨了各种文体的特点:“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善实,诗赋欲丽。
”(二)曹丕有一首乐府诗《燕歌行》,内容上仍脱不了古诗十九首“少妇闺怨”的题材,主要用情景交融的手法,风格清丽婉转,低徊哀怨;更重要的,《燕歌行》是我国现存第一首成熟的文人七言古诗。
比较:张衡的《四愁诗》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首独立的完整的文人七言诗。
但不是成熟的,因为还带有楚辞的遗迹。
3、与曹操相比,曹丕的诗表现出新的变化:(1)更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2)文人化艺术表现手法的使用与艺术风格的形成,这主要表现在语言的工丽绮练和艺术形式的创造上。
第二节曹植一、曹植生平。
曹植(192-232,40岁)字子建,曹操第四子。
建安十六年,封平原侯,十九年徙临淄侯。
曹丕称帝后,杀曹植好友丁氏兄弟,曹植备受猜忌迫害。
魏明帝曹睿太和六年封陈王,同年病卒,谥“思”,世称陈思王。
有《曹子建集》。
“三曹”中,曹植在政治上虽然满怀抱负,然终无成就,但在文学上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它诗赋俱佳,尤以诗歌见长。
主要原因是跟他的诗人气质有关,再者跟曹丕的嫉妒和政治陷害有关。
陈思王植子建,年十余岁,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
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倩(请)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倩人?”时邺铜雀台新成,太祖悉将诸子登台,使各为赋。
植援笔立成,可观,太祖甚异之。
性简易,不治威严,與马服饰,不尚华丽。
每进见难问,应声而对,特见宠爱。
......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
(《三国志·魏书·陈思王传》)谢灵运尝云:天下才共有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奇才敏捷,安有继之?(李瀚《蒙求集注》)汉、魏以来,二千余年,以诗名其家者众矣。
顾所号为众仙才者,唯曹子建、李太白、苏子瞻三人而已。
(清·王士祯《带经堂诗话》)二、曹植的创作。
曹植的创作,以公元220年曹丕称帝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诗歌的内容,一是反映战争和动乱,如《送应氏》(略讲),情调悲凉,如同他父亲的诗一样。
二是抒发理想和抱负,呈现出一种豪迈气概,洋溢着乐观和浪漫的情调。
富于进取精神和自负自信的少年意气。
【讲读】●《白马篇》诗中的游侠少年,实际上就是作者理想的化身。
后期因受到曹丕的压制、猜忌甚至迫害,心情忧愤悲伤,作品的内容和风格发生显著变化,早期的那种豪迈气概和开朗的情调消失了,代之出现的是反映个人命运的失望和对曹丕政治集团的不满和怨恨。
在他的后期诗文中,主要表达由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所激起的悲愤,充满着受压迫的苦闷与痛苦,和预感到生命即将在屈辱与碌碌无为中消耗,失去其应有价值而产生的悲哀,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他的前后期的诗歌创作,内容和风格明显不同。
他的诗歌是政治悲剧与诗歌才华的展现。
他的后期诗歌,又开启了正始诗风。
【讲读】●《野田黄雀行》建安十四年(219),曹操杀了曹植的好友杨修,次年曹丕即位,又杀了曹植的知己丁仪、丁廙(yì)兄弟俩,这首诗就作于此时。
它通过黄雀落网和少年拔剑挑网救雀的故事,反映了当时政治官场上的险恶和黑暗,表达了对邪恶势力的憎恶和自己身处险境、无力救助朋友的悲愤心情。
诗中用“风波”喻环境的险恶,以“利剑”喻权力,以“鹞”喻强暴,以“雀”喻弱小和无辜的生命。
通篇用比喻,而通篇写心,写眼看一个个朋友被无辜的杀害而自己爱莫能助的无奈和悲愤之心。
由于政治环境的险恶,诗人只能用比喻的手法曲折深婉的表达。
●《美女篇》诗借美女因不遇理想的配偶而“盛年”不嫁,抒发有才能、有理想的志士因不遇明主,才能不得施展,理想无法实现的慨叹。
从《白马篇》到《美女篇》,可看出诗人由前期到后期的心迹。
●《赠白马王彪》全诗共七章,感情丰富复杂:旅途的艰辛,骨肉分离的悲伤,对人生的失望,对曹丕不敢明言的怨恨,对监视者的诅咒,兄弟之间强作达观的慰勉等等,层见错出,真切感人。
而且诗中还出现了一种从根本上对人生表示怀疑、否定的倾向。
这是因为,曹植既不能放弃对人生价值的追求,又看不到现实矛盾有任何解决的可能。
天命可疑,神仙虚妄,人生无常,现实世界一片黑暗。
本来建安文学具有一种慷慨激昂的基调,但这种基调是建立在对人生价值追求的自信自负的基础之上的。
当严酷的政治现实粉碎了这种自信自负之后,诗歌的格调就随之改变。
由此开启了“正始诗风”。
但从根本上说,曹植早期诗歌的激昂之气与后期诗歌的悲哀情调有相通之处。
正是由于建安文人对于人生自由和生命价值有着强烈的追求,当这一追求受到打击时,他们的悲哀才如此强烈。
写法上:1、“愤而成篇”为一篇之警策,无论写景、叙事,都渗透了作者强烈的悲愤感情。
2、章章蝉联,层层顶针,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由眼前遭遇到人生遭际,层层加深感情抒发,其感情迂徐曲折,反复深入。
小结:曹植是第一位大力创作五言诗的文人,五言诗在他的手中完成了乐府民歌向文人诗的转变。
他的诗骨气奇高,辞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
风格兼有父兄之长,达到风骨与文采的完美结合,成为建安诗坛最杰出的代表。
第三节王粲、刘桢和蔡琰第四节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亦即“建安风骨”。
所谓“建安风骨”,即建安文学(“三曹”、“七子”的诗歌创作)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风格、气骨。
其内涵是:1、政治理想的高扬。
造成悲凉慷慨的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2、人生短暂的哀叹。
表现为三种不同的态度(见教材41页)。
3、强烈的个性表现。
曹操的诗古直悲凉,气韵沉雄;曹丕诗便娟婉约,有文士气;曹植诗“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钟嵘《诗品》)。
4、浓郁的悲剧色彩。
以曹植诗最有代表性。
这些时代特征也正构成了“建安风骨”美学范畴的内涵。
补充扩展:刘师培把“建安风骨”总结为四个方面(见《中古文学史》):1、清峻。
曹操以刑名法术治理天下,于鞍马间为诗为文,用语简洁,词气峭厉,不傍经典,直抒胸臆,故文风清峻。
2、通脱。
即随便之意。
诗文的随便由思想的随便而来。
这跟汉末儒学衰微,玄学兴起有关。
故这一时期的文学,既有直面现实人生,积极建功立业的乐观精神,也有命运无常、人生短促的感叹。
但总的看来,建安文人对生命短暂的感叹,最终导向及时建功立业、追求人生的不朽的精神。
所以,慷慨悲壮,乃成为建安文学的又一风格特征。
3、骋词。
即气盛词壮。
建安文人思想束缚较少,精神比较自由,故其议论时事,抒写情志,无不畅所欲言,力求充分地表现自我,由此形成“骋词”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