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六三制)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土壤的成分》教学设计
科学三年级上册10《土壤的种类》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师:我们家乡的土壤有哪些类型,适宜生长什么植物?请同学们课后调查并做好记录。
学生活动
调查课外研究,并做好记录。
设计意图:调查家乡的土壤种类和家乡主要的农作物,目的是让学生充分了解家乡,了解家乡的土地
资源、植被资源等,知道家乡的土壤适合种植什么庄稼,家乡土壤需要怎样改良,让学生从小关心家乡
的土地环境,在学生心中埋下一颗为家乡服务的种子,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6.板书设计
10、土壤的种类
沙质土
土壤的种类黏质土
壤土
7.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①一种土壤渗水性好,那么它的保水性就好。
()
②西瓜适合种植在黏质土中。
()
③东北地区的黑土有深厚的黑色腐殖质层,很肥沃。
()
(2)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①西北内陆地区的土壤类型是()。
A.荒漠土
B.黑土
C.红壤
②最适合大多数植物生长的土壤是()。
A.沙质土
B.黏质土
C.壤土
③将一把湿润新鲜的土壤用手捏,不能成团的是();能捏成团,扔到地上不易散开的是();能捏成团,扔到地上会散开的是()。
A.沙质土
B.黏质土
C.壤土
8.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
播放课件,加深学生的认识,拓展学生的视野。
青岛版小学科学新三年级上册科学9土壤的成分
课后拓展
查阅资料,了解土壤是怎样形成 的?
土壤的成分
9 土壤的成分
土 壤 里
有 什 么
?
寻找土壤成分
方法一:用手捻
土壤湿润,有小石头, 草根和小虫。
寻找土壤成分
方法二:用防大镜
寻找土壤成分
有小石子,大小不同的沙粒, 粉末状的颗粒。
寻找土壤成分
有气泡冒出,
方法三:把土放进水里搅拌后静置
土壤分层沉 降,下层是 粗粒的沙, 上层是很细 的黏土。
寻找土壤成分
方法四:用酒精灯加热土壤(实验)
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火柴,铁盘,土壤
实验步骤:把土壤放在铁盘里,用酒精灯加热,有 什么现象
发生?闻一闻有什么气味? 实验现象: 冒烟,有气味,土壤颜色变浅了。 结论: 土壤中含有能够燃烧的腐殖质
酒精灯的用法
2、 用 外 焰 加 热
1、点燃酒精灯
3、用灯帽熄灭酒精灯
酒精灯使用方法土壤里有什么?方法用手捻 用放大镜观察
把土放入水里搅拌 后静置
实验记录现 :
象
土壤湿润,有小石头,草根和小虫。
有小石子,大小不同的沙粒, 粉末状的颗粒。
有气泡冒出,土壤分层沉降,下层是粗粒的沙, 上层是很细的黏土。
把土壤放在铁盘上 冒烟,有气味,土壤颜色变浅了。 加热
我的发现:土壤中含有沙子,黏土,空气, 水,腐殖质等成分
青岛版(2024)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青岛版(2024)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对科学课充满了好奇和兴趣,他们在经过一二年级的科学学习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简单的思维能力。
但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还较弱,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同时,这个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在教学中需要采用生动有趣、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二、教材分析青岛版(2024)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材包括《动物与环境》《植物的生活》《土壤与岩石》《固体和液体》《测量工具》五个单元。
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目标1. 科学知识认识常见的动物和植物,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知道土壤和岩石的种类及用途,理解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区分固体和液体的性质,了解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会使用常见的测量工具,准确测量物体的长度、质量等。
2. 科学探究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简单工具进行观察和测量。
能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并通过实验、调查等方式寻找答案。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分类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 科学态度对科学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热情,愿意参与科学活动。
培养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敢于质疑和创新。
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善于合作、乐于分享的精神。
4.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了解科学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科学给人们带来的便利。
意识到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动物和植物的特征及与环境的关系。
土壤和岩石的性质及用途。
固体和液体的区别和性质。
测量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
2. 教学难点探究动物和植物适应环境的方式。
理解土壤的成分和岩石的形成过程。
比较固体和液体的不同性质。
运用测量工具进行准确测量并记录数据。
五、教学措施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生动有趣的实验、故事、游戏等方式引入教学内容。
2. 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和观察活动,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青岛版(六三制)小学科学新版三年级上册科学9 土壤的成分 教案
第三单元土壤与岩石教学设计单元分析: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地球上有什么?”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我们生活的地球有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组成。
通过学习知道三部分中的地壳有土壤和岩石层构成。
那么土壤和岩石层是怎样的呢?我们来学习第一单元:土壤与土壤和岩石通过学习知道地壳是由土壤和岩石构成的,而土壤和岩石是由一种或多种矿物有规律组合而成的。
而土壤是有土壤和岩石风化形成的。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土壤里有什么?土壤的种类,植物与土壤的关系等知识点。
土壤和岩石、矿物不仅是组成地球外壳的重要物质,还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人们种植农作物的土壤来自于土壤和岩石的风化,许多生产生活的原料及能源都取自于土壤和岩石和矿物。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土壤和岩石和矿物将被更广泛地应用于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
四年级的学生对土壤和岩石不会太陌生,山坡上、溪沟里、小路边、海边到处都有土壤与土壤和岩石。
对于土壤我们很清楚周围的环境中的土壤特点和类型。
而土壤和岩石学习起来也有许多问题,如“美丽的雨花石是从哪里来的?”“卵石为什么会这么光滑?”等,这正是引领学生研究土壤和岩石奥秘的兴趣之源。
但同学们远离山区对于土壤和岩石知道少一些。
本单元的探究活动是以实践操作、观察、比较、描述为主。
对土壤、土壤和岩石的观察鉴别活动,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通过这样的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
单元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地壳是由土壤和岩石构成的,都是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的,土壤和岩石、矿物是组成地球的要物质。
2.不同的土壤和岩石和矿物有不同的形态、性质和用途。
3.人们识别土壤和岩石和矿物是根据它们的特性。
4.人类生产、生活用品的许多原料取自岩石和矿物。
岩石与土壤过程与方法1.利用多种感官观察、比较、描述和记录土壤和岩石及矿物。
2.根据土壤和岩石和矿物的特性,对照有关资料对它们进行识别。
3.阅读更多的有关土壤和岩石和矿物的资料。
4.将先前所学的概念和技能应用于新问题的解决。
情感态度价值观1、懂得土壤和岩石和矿物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资源,应该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
青岛版(六三制)科学三年级上册《11.保护土壤》
活动过程
活动二:我们怎样保护土壤?
设计实验方案 1.研究怎样为什么植树造林能够防止水土流失? 2.怎样研究? 3.需要哪些实验材料?
活动过程
温馨提示: 1.事先准备好的一个种有草皮的一个盒子,在
另一个浅盒子中填满土壤,并拍实。 2.分别将两个盒子倾斜放入水槽中。在土盒上
方同样的高度,同时用喷壶往两个盒上分别浇同样 多的水。
3.视察两个盒子中的土产生了什么变化?
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 活动二:我们怎样保护土壤? 生活中破坏土壤的现象:
被无机物污染的土壤
活动过程 活动二:我们怎样保护土壤? 生活中破坏土壤的现象:
滥砍滥伐,水土流失
拓展活动
课下请同学们继续调查生活中破坏土壤的现 象,并做一张手抄报宣传保护土壤。
活动过程 下列是世界陆地面积和耕地面积的模型,根据
这两个模型,你可获得那些信息?
结论: 世界上,陆地面积占总面积的29%,而可耕种的土地只占
陆地面积的11%,所以世界上土壤资源非常缺乏
活动过程 思考:我国的土壤资源丰富吗?
土地 类型
土地 面积
国土总
面积
966万平 方千米
陆地总 面积
877万平 方千米
青岛版小学(科学) 三年级上册
11.保护土壤
活动准备
人们在山坡上植树,在河岸上种草,对土壤有 什么好处?
搜集人类活动对土壤影响的资料。
活动过程
活动一:土壤为我们提供了什么?
活动过程
活动一:土壤为我们提供了什么?
活动过程
目前,世界上各国的土壤资源丰富吗?
地球上陆地面积仅占地表面积的比例少,在陆地中,除了 湖泊、河流、裸露岩石外,有土壤覆盖的土地就更少
1青岛版《科学》六制三年级下册 .《土壤的成分》教学设计
《土壤的成分》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土壤的成分》是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四学制)三年级下册《土壤与岩石》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土壤的成分。
通过引导学生研究土壤,了解土壤的主要成分,进一步掌握记录、观察、实验的方法。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提示学生采集一定量的土壤样本,为课堂探究做好活动准备。
第二部分活动过程,包括两个活动,活动一:土壤为我们提供了什么?包含两个环节:一是了解土壤与植物、动物、人类的关系,二是通过讨论交流探究土壤为我们提供了什么。
活动二:观察土壤,有什么发现?包括两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观察土壤,交流发现。
目的是引导学生观察土壤,它体现了两层意思:一是直接观察带来的土壤,教科书图示了学生直接用手捻土壤,感觉土壤的湿度。
二是可以利用工具观察土壤,第二个环节:实验探究土壤的成分。
引导学生通过设计实验研究土壤的成分,培养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自主进行实验的探究能力。
第三部分拓展活动:“查阅资料,了解土壤是怎样形成的。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进行对土壤的研究,让学生搜集查阅资料,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本课主要从土壤问题开始,让学生运用一定的观察方法,根据已有经验进行推测及研究,再通过实践证实,认识到土壤不是一种单一的物质。
【学生分析】三年级学生对于身边常见的土壤有一定的认识,但对于土壤成分、土壤的种类、土壤与植物的关系这些问题是不清楚的。
《土壤的成分》就是进行“真实”问题学习的认知过程,让学生在尝试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知识,形成科学技能和科学态度。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土壤是地球上常见的资源。
2.知道土壤里有沙、黏土、空气、水、腐殖质等成分。
科学探究目标:1.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土壤。
2.能制订简单的探究土壤成分的实验计划,并运用观察与描述、比较与分类等方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土壤的成分表现出探究兴趣。
小学科学《土壤的成分》优质教案 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土壤的成分》优质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土壤是由不同成分组成的。
2. 掌握土壤的主要成分以及它们的作用。
3. 能够通过实验方法观察和分析土壤的成分。
二、教学准备1. PPT演示文稿2. 实验所需的材料:土壤样本、若干透明、显微镜等3. 学生实验记录表格4. 教师准备好的示范实验样本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显示带有土壤的图片或实物,让学生对土壤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并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2. 知识探究a. 土壤的主要成分介绍1. 使用PPT演示文稿介绍土壤的主要成分,包括有机物质、无机物质、空气和水分。
2. 逐一解释每种成分的作用,例如有机物质提供养分,无机物质提供矿物质等。
b. 土壤成分的实验观察1. 每个学生获取一份土壤样本,并观察其外观特征。
2. 学生将土壤样本放入透明中,加入适量的水并摇晃均匀,观察水的变化并记录。
3. 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土壤样本中的微生物和植物残渣,并记录观察结果。
c. 实验数据与分析1. 学生将实验观察的数据填入实验记录表格中。
2. 学生根据观察结果,进行数据分析,总结土壤样本的成分及其比例。
3. 拓展延伸1. 学生分组进行小研究,调查不同地区的土壤成分是否存在差异,并对比分析原因。
2. 学生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分享彼此的发现。
四、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研究,我们了解了土壤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并通过实验方法观察和分析了土壤的成分。
在拓展延伸环节中,学生还通过小研究探讨了土壤在不同地区的差异性。
希望同学们能够继续保持对科学的兴趣,并进一步了解土壤的更多知识。
> 注意:这份教案仅供参考,具体教学过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青岛版(六三制)小学科学新版三年级上册科学11 保护土壤 教案
11、保护土壤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讨论,了解土壤污染的危害及其原因以及水土流失的危害,初步树立保护土壤的意识。
2、通过模拟实验,知道流水与水土流失的关系,以及植物在防水土流失中的作用,进一步提高实施对实验的能力和爱护绿化的意识。
二、教学准备:土壤污染和水土流失的相关录象或图片、水槽、鞋盒盖子(去一侧短边)、水壶、土壤、适量带草皮的土壤等。
三、教学重、难点:1、了解土壤污染的危害及其原因以及水土流失的危害2、知道流水与水土流失的关系四、教学活动过程:活动(一)土壤污染学生活动流程指导要点1、比较:未受污染和已受污染中玉米的生长情况。
2、讨论:人们的哪些行为会造成土壤污染。
3、观察:p27图片或相关录像4、交流:观察结果5、小结:人类活动造成土壤污染的途径。
﹡抓住土壤污染的危害,引出对造成污染途径的讨论。
﹡可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图片及资料,帮助学生理解。
活动(二)水土流失学生活动流程指导要点1、观察:图片2、交流:水土流失的危害3、设想:保护土壤不被水流冲刷的方法。
4、实施:模拟对比实青岛版三上科学验并记录5、交流:实验结果6、介绍:防止水土流失的做法。
7、讨论:我们可以为保护土壤做些什么。
﹡实验时依然要强调可比性﹡引导学生在比较流下水的多与少、状况和泥沙的多少的基础上,分析植物在防水土流失中作用。
﹡引导学生针对土壤污染的原因和防止水土流失的做法进行讨论。
板书:保护土壤人类破坏土壤的行为随意排放污水过量使用化肥和农药随意堆放工业、城市垃圾。
小学科学21《土壤的成分》(教案及反思)
小学科学21《土壤的成分》(教案及反思)教案:小学科学21《土壤的成分》一、教学目标:1. 知道土壤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包括有机物、无机物和空气。
2. 了解不同类型的土壤成分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3. 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土壤成分的特点和作用。
二、教学重点:1. 让学生了解土壤的成分和组成。
2. 引导学生认识土壤成分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三、教学准备:1. PPT呈现土壤相关的图片和信息。
2. 准备土壤的样品和实验器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与土壤相关的短视频或图片,引起学生对土壤的兴趣,并提出一个问题:“你知道土壤是由什么构成的吗?”2. 探究(15分钟)使用PPT向学生介绍土壤的成分。
包括有机物、无机物和空气。
同时,展示不同类型土壤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讨论它们的相似点和差异。
3. 实验(3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
每组学生准备好不同类型的土壤样品,并使用显微镜观察土壤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
同时,让学生浇水于不同土壤样品上,并观察水的渗透情况和植物生长情况。
通过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发现不同土壤成分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并让他们展示实验结果的数据和观察。
4. 总结(10分钟)引导学生讨论和总结实验结果,回答以下问题:- 不同土壤成分对植物生长有何影响?- 为什么有机物对植物生长有益?- 为什么无机物对植物生长有益?五、课堂延伸:1. 展示不同地区的土壤样本,让学生了解土壤类型的多样性。
2. 带领学生到学校的花园或周围的自然环境中,观察和收集不同类型的土壤,进一步加深对土壤成分的理解。
反思:本次教学中,通过实验和讨论的方式,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了土壤的成分。
他们通过观察和实验分析,并能够总结不同土壤成分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改进点:1. 实验操作的时间安排不合理,导致有些学生无法充分完成实验。
下次需要合理安排实验时间,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全面参与实验和观察。
2. 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引导需要再加强,以引出更有深度的讨论和思考。
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土壤:2,土壤的成分》
2024秋季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土壤:2,土壤的成分》教案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土壤的主要成分,包括砂、黏土、水、空气、动植物残体及腐殖质。
•学生能够初步理解土壤成分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等活动,探究土壤的成分。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土壤和自然环境的好奇心与探究欲。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保护土壤对生命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土壤的主要成分及其特点。
•土壤成分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教学难点•理解土壤成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通过实验和分析活动,准确识别土壤中的不同成分。
教学资源•土壤样本(多种类型)。
•实验工具(放大镜、筛子、烧杯、搅拌棒、量杯等)。
•实验材料(水、纸巾等)。
•多媒体课件(土壤成分的图片、视频等)。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土壤的主要成分及其特点。
•实验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土壤的成分。
•讨论法:分析土壤成分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教学过程1. 教学导入•提问导入:询问学生土壤中有哪些物质?为什么植物能在土壤中生长?•展示土壤样本,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 新课学习• 1.2.1 土壤的主要成分介绍•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介绍土壤的主要成分(砂、黏土、水、空气、动植物残体及腐殖质)。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成分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 1.2.2 土壤成分探究实验•分组进行土壤成分探究实验。
实验步骤如下:1.观察土壤样本的颜色、质地等外观特征。
2.使用筛子分离土壤中的砂和黏土。
3.向土壤样本中加入水,观察土壤中的空气和水分的释放情况。
4.使用放大镜观察土壤中的动植物残体和腐殖质。
•学生记录实验过程和发现,教师巡回指导。
• 1.2.3 土壤成分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土壤中的不同成分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举例说明不同土壤类型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如砂土透气性好但保水性差,黏土保水性好但透气性差)。
三年级上册 科学 第二单元 4 土壤的成分 教案设计
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 4 土壤的成分教案设计一、理论指导小学科学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是科学启蒙课程。
探究式学习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探究既是目标也是方式。
这一理念源于杜威,他认为“探究”是主体解决不确定情境问题的行动,知识是个体主动探究的结果。
在教学中应采用“从做中学”的方法,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动手实验,积极参与科学实验活动,通过观察、提问、设想、实验、记录、表达和交流等方式构建知识、提升素养。
二、教学内容“土壤的成分”是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第4课的内容。
土壤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但学生对于土壤成分的认识可能仅停留在表面。
本节课将深入探究土壤中包含的各种成分,如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等,让学生对土壤有更全面、科学的认识。
三、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但他们的知识储备和思维能力还比较有限。
对于土壤,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虽有接触,比如在花园、农田看到过土壤,但他们可能不知道土壤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复杂物质。
在学习本节课时,学生可能会在理解土壤中一些抽象成分(如矿物质)以及区分不同成分方面存在困难。
四、教学目标1. 科学概念- 学生能够知道土壤不是一种单纯的物质,它包含沙砾、沙、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成分。
- 理解不同成分在土壤中的比例不同会影响土壤的性质。
2. 过程与方法- 能够运用多种方法(如观察、实验、分析等)探究土壤的成分。
- 学会用简单的工具(如放大镜、筛子等)对土壤进行研究。
- 能够记录和整理实验结果,并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发现。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土壤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 让学生意识到土壤对植物、动物和人类的重要性,增强保护土壤资源的意识。
五、教学重点1. 1. 重点- 探究并认识土壤的主要成分,包括沙砾、沙、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
- 理解土壤各成分的特性及其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土壤的成分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青岛版五四制》
《土壤的成分》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土壤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2. 掌握土壤中各种成分的作用。
3. 理解土壤成分对植物发展的重要性。
导学内容:一、土壤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土壤是由无机物质、有机物质、水、空气和微生物等组成的。
无机物质包括矿物质、水和气体,有机物质则主要是由植物残体、动物残体和微生物遗体等组成。
这些成分互相作用,共同构成了土壤的结构。
二、土壤中各种成分的作用是什么?1. 矿物质:提供植物发展所需的营养元素,如氮、磷、钾等。
2. 有机物质:提供植物所需的有机碳和能量,增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
3. 水:是植物发展的重要条件,提供植物所需的水分和养分。
4. 空气:提供植物所需的氧气,增进土壤微生物的呼吸作用。
5. 微生物:分解有机物质,增进养分的开释和植物的吸收。
三、土壤成分对植物发展的重要性是什么?土壤的成分对植物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中,矿物质提供了植物发展所需的营养元素,有机物质提供了植物所需的有机碳和能量,水和空气则为植物提供了发展的必要条件。
微生物的存在则增进了土壤中有机物质的分解和养分的开释,为植物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营养。
导学问题:1. 土壤的主要成分有哪些?2. 这些成分在土壤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3. 土壤成分对植物发展有何重要性?拓展练习:1. 请列举一种矿物质及其对植物发展的作用。
2. 有机物质对土壤的改良有何作用?3. 为什么土壤中的微生物对植物发展至关重要?总结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了解了土壤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深刻认识到土壤对植物发展的重要性。
希望同砚们能够加强对土壤成分的理解,为今后的进修和实践中更好地利用土壤资源打下坚实的基础。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土壤与岩石》全部教案(共5课)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土壤与岩石》全部教案《土壤的成分》授课教案【教材分析】《土壤的成分》是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土壤与岩石》单元的第一课,本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土壤的成分。
通过引导学生研究土壤,了解土壤的主要成分,进一步掌握记录、观察、实验的方法。
本课主要从土壤问题开始,让学生运用一定的观察方法,根据已有经验进行推测及研究,再通过实践证实,认识到土壤不是一种单一的物质。
本课只有一个活动。
包括两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观察土壤,交流发现。
目的是引导学生观察土壤,它体现了两层意思:一是直接观察带来的土壤,教科书图示了学生直接用手捻土壤,感觉土壤的湿度。
二是可以利用工具观察土壤,第二个环节:实验探究土壤的成分。
教科书呈现了两幅实验探究土壤成分的特写图,目的是让学生明白可以通过设计实验研究土壤的成分。
教科书中的实验只是起到提示作用,实际活动中,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
这一活动的设计,目的是启发学生利用不同方法、从不同方面、多个角度去实验研究,在实验中充分展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培养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自主进行实验的探究能力。
【学生分析】三年级学生对于身边常见的土壤有一定的认识,但对于土壤成分、土壤的种类、土壤与植物的关系这些问题是不清楚的。
《土壤的成分》就是进行“真实”问题学习的认知过程,让学生在尝试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知识,形成科学技能和科学态度。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 地球表面大部分覆盖着土壤,生存着生物。
2.知道土壤是地球上常见的资源3. 知道土壤里有沙、黏土、空气、水、腐殖质等成分。
科学探究目标:1.知道组成土壤的主要成分。
2.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土壤;能制订简单的探究土壤成分的实验计划,并运用观察与描述、比较与分类等方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土壤的成分表现出探究兴趣。
2.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态度。
小学科学24土壤的成分(教案)
小学科学24土壤的成分(教案)【教案】小学科学24:土壤的成分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认识土壤是由不同的成分组成的;- 掌握土壤中的有机物、无机物和水分的组成;- 能够用简单的方法进行土壤成分的观察和分析。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与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通过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培养学生爱护植物、关心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理解土壤是由有机物、无机物和水分组成的;- 能够用简单的方法进行土壤成分的观察和分析。
三.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土壤成分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分辨土壤中不同成分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 实验中使用的土壤样本;- 透明玻璃容器;- 滤纸;- 水;- 刻度瓶;- 风筝纸;- 手电筒;- 手镜;- 研磨杯;- 显微镜。
五.教学步骤1. 导入(10分钟)- 利用图片或具体实物引起学生对土壤的注意,并启发学生观察和思考。
- 引导学生谈论土壤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2. 了解土壤成分(20分钟)- 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对土壤成分的猜想,例如:土壤中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 通过实验展示,向学生介绍土壤中的有机物、无机物和水分成分,并解释它们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 引导学生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对于土壤成分进行讨论和总结。
3. 观察和分析土壤成分(60分钟)-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土壤成分。
首先,让学生用尺子量取土壤样本的重量,并记录。
然后,将土壤样本加入透明玻璃容器中,并加入适量的水。
通过晃动容器,让土壤与水进行充分接触。
- 邀请学生观察容器中土壤与水的变化与特点。
学生可以使用手镜或显微镜来观察混浊的土壤水溶液中的微小颗粒。
- 引导学生围绕以下问题进行探究:- 什么是悬浮固体?- 为什么土壤中有这些悬浮固体?- 从土壤样本的量和水溶液的量来看,哪种成分比较多?4. 分析实验结果(15分钟)- 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并总结土壤中有机物、无机物和水分在实验中的表现。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制)三年级上册9《土壤的成分》教学设计
《土壤的成分》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土壤的成分》是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土壤与岩石》单元的第一课,本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土壤的成分。
通过引导学生研究土壤,了解土壤的主要成分,进一步掌握记录、观察、实验的方法。
本课主要从土壤问题开始,让学生运用一定的观察方法,根据已有经验进行推测及研究,再通过实践证实,认识到土壤不是一种单一的物质。
本课只有一个活动。
包括两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观察土壤,交流发现。
目的是引导学生观察土壤,它体现了两层意思:一是直接观察带来的土壤,教科书图示了学生直接用手捻土壤,感觉土壤的湿度。
二是可以利用工具观察土壤,第二个环节:实验探究土壤的成分。
教科书呈现了两幅实验探究土壤成分的特写图,目的是让学生明白可以通过设计实验研究土壤的成分。
教科书中的实验只是起到提示作用,实际活动中,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
这一活动的设计,目的是启发学生利用不同方法、从不同方面、多个角度去实验研究,在实验中充分展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培养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自主进行实验的探究能力。
【学生分析】三年级学生对于身边常见的土壤有一定的认识,但对于土壤成分、土壤的种类、土壤与植物的关系这些问题是不清楚的。
《土壤的成分》就是进行“真实”问题学习的认知过程,让学生在尝试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知识,形成科学技能和科学态度。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地球表面大部分覆盖着土壤,生存着生物。
2.知道土壤是地球上常见的资源3.知道土壤里有沙、黏土、空气、水、腐殖质等成分。
科学探究目标:1.知道组成土壤的主要成分。
2.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土壤;能制订简单的探究土壤成分的实验计划,并运用观察与描述、比较与分类等方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土壤的成分表现出探究兴趣。
2.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要珍惜地球土壤资源,并善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小学科学土壤的成分(教案)
小学科学土壤的成分(教案)【文章内容】一、课程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土壤的基本成分,认识土壤的重要性以及掌握简单的土壤成分的实验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1. 掌握土壤的基本成分和其重要性;2. 理解和运用实验方法观察土壤的成分。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科书、实验工具(放大镜、显微镜等)、实验材料(例如土壤样本、玻璃试管、烧杯等);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实验记录本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与学生的互动问答,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土壤是由什么组成的吗?学生:(回答)教师:对的,土壤是一种很重要的自然资源,它是由不同的物质所组成的。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实验来探究土壤的成分。
2. 概念讲解(10分钟)教师:同学们,在我们进行实验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本概念。
土壤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矿物质:是土壤中最主要的成分,它由岩石经过风化、侵蚀等过程形成。
土壤中的矿物质有很多种类,包括石英、长石、云母等。
(2)有机质:来自于植物和动物的残体、粪便等,经过分解形成。
有机质含有丰富的养分,对于植物的生长非常重要。
(3)水分:土壤中的水分对于植物的生长至关重要,它提供植物所需的水分和养分。
(4)空气:土壤中的空气是植物的呼吸场所,也是土壤中微生物的生活环境。
3. 实验操作(25分钟)教师:现在,我们将进行土壤成分的实验。
请大家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操作:(1)取一些土壤样本,并放入玻璃试管中。
(2)加入适量的水,并摇晃均匀。
(3)待土壤和水充分混合后,让它静置一段时间。
(4)观察试管中土壤的分层情况。
教师示范操作,并引导学生进行实验。
学生:(进行实验操作)4. 实验结果分析(15分钟)教师:同学们,大家注意观察了吗?试管中的土壤分成了几层?学生:(回答)教师:不错,大家可以看到,土壤在静置后分成了几层。
最上面的层是水,中间的层是土壤颗粒,最下面的层是重沉的沙石颗粒。
三年级科学上册《土壤的成分》教学案例
三年级科学上册《土壤的成分》教学案例《土壤的成分》教学案例一、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研究土壤的基本成分。
土壤由水分、空气、沙、黏土和枯树叶等构成。
通过采集、观察和研究土壤一系列活动,激发学生研究的兴趣,让学生在实验中形成有关土壤的认知结构。
本课教材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让学生在大人的陪同下去不同的地方寻找、采集土壤,通过观察新鲜的土壤引导学生思考土壤里究竟有什么。
第二部分,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比较采集来的土壤,学生借助工具观察发现土壤里有沙砾、枯树叶、小虫等。
第三部分,学生动手实验,通过将土壤用纸包住使劲握一握以及土壤沉积实验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到土壤中既有肉眼看得见的物质,也有肉眼看不见的物质,如水和空气等。
最终通过研究知道土壤是沙、黏土、枯树叶、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
二、学情分析学生熟悉土壤,但对土壤中的物质是比较陌生的,他们缺乏对土壤的深刻认识。
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对土壤进行直观的观察认识,再经过进一步的实验探讨,有利于让学生知道土壤的组成。
本节课涉及较多的实验,在教学中全面开放式的自主设计验证土壤中有水和空气方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师不仅要注重实验的效果,更要从实验的设计、实验的规范操作以及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等方面加强对学生的引导。
三、研究目标知道土壤中有沙、黏土、枯树叶、水、空气等;研究采集土样,经历实验研究土壤成分的探究过程;能够运用多种感官来认识土壤,会观察、描述、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愿意亲近土壤,意识到动植物的生活离不开土壤。
四、重点与难点重点:知道泥土的主要成分;难点:研究用科学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土壤中的成分。
五、教学准备野外采集材料:金属取土器、透明塑料瓶、放大镜每小组各一;课堂实验材料:学生采集的土壤、玻璃杯、放大镜、水、盘子、勺子、木棒、吸水纸等每小组各一;教师准备:土壤的图片和视频、课件等。
六、教学过程◎什么是泥土?(一)图片导入,认识土壤。
《土壤的成分作业设计方案》
《土壤的成分》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土壤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实验设计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土壤的兴趣,培养珍爱环境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1. 土壤的主要成分。
2. 不同成分对土壤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 土壤中微量元素的作用。
2. 不同土壤成分之间的互相作用。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器械:玻璃烧杯、试管、滤纸等。
2. 实验物质:土壤样品、水、酸碱试剂等。
3. 教学PPT:包括土壤成分的介绍和实验步骤。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种类的土壤,引发学生对土壤成分的好奇。
2. 知识讲解:介绍土壤的主要成分,包括有机质、矿物质、水分、空气和微生物等。
3. 实验设计:分组设计实验,探究不同土壤成分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4. 实验操作:学生根据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实验数据。
5. 实验分析: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不同土壤成分的作用。
6. 总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展示实验结果并进行讨论。
7. 作业安置:安置作业,要求学生结合实验结果,写一份关于土壤成分的报告。
六、教学评判:1. 实验报告:评分标准包括实验设计、数据记录、结果分析等。
2. 进修表现:评分标准包括教室参与、讨论质量、总结能力等。
七、延伸拓展:1. 可以邀请专家进行讲座,深入探讨土壤成分的钻研进展。
2. 组织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感受不同土壤成分的特点。
八、教学反思:1. 教师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进修情况进行教学反馈。
2. 学生要主动参与教室,提高自主进修能力,培养实验操作技能。
通过本节课的设计,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土壤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培养对土壤的珍爱认识,提高对环境的认识和理解。
希望学生通过实验操作,能够培养观察、分析和实验设计能力,为未来的科学钻研打下坚实基础。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制三年级上册9土壤的成分教学设计
北师人版四年级下册14单元反义词四年级下册反义词窄一一宽浓厚一一淡薄淸脆一一沙哑繁华一一荒凉新鲜一一陈腐恐慌一一镇定软绵绵・—一彼邦邦糟蹋一- -爱惜新鲜一-陈旧颠倒是非一一实事求是驱赶一一挽留情愿-一勉强乞讨- -一施舍贪生怕死一一视死如归繁华- ——萧条进攻一一撤退华丽i__朴素衰竭一一旺盛漆黑一一-明亮寂静——-喧闹悲伤一- -欢喜禁锢一一解放漆黑一一明亮寒冷一一温暖巨大- -一微小收缩一- -膨胀驯服一一反抗茂盛一一枯萎明洁一—暗淡莫衷一是__ 异口同声轻柔- -—厚重生机勃勃一一死气沉沉纤细一一粗壮偃旗息鼓一一大张旗鼓低一一高繁荣一一衰败出一一入短促一一漫长来一去生一死单调一一丰富坠落一一升起宁静一一喧闹轻盈一一笨拙贪婪一一满足光明一一黑暗炽热——凉爽仰一一俯黄昏一一黎明不慎一一谨慎洁白一一乌黑粗糙一一细腻明亮一一昏暗熟悉一一陌生幸福一一痛苦保护一一破坏欢乐一一忧愁柔软一一坚硬保持一一改变仔细一一马虎年轻灵敏一一迟钝不计其数一衰老一屈指可数熟练一一生疏硬一一软损伤一一安抚僵硕一一灵活北师人版四年级下册1・4单元近义词 近义词坠一一落 无动于衷一一麻木不仁 驱赶一一驱逐 斑白——花白幻想一一空想偃旗息鼓一一鸣金收兵跨越一一传递强烈一一猛烈彼此一一 •相互 聆听一- -倾听 飞翔一 一飞行 坠落一一掉落欢乐一- -快乐 宣报一- -宣布.附轻盈一 -轻快印象—— -影像叹吁一一叹气亏得一一幸亏招探一一 招揽Hi%素常一一 •平常惊讶 -惊奇 咏——吟得逞——如愿I A J R 惺松一一 •蒙咙不计其数一一; 数不胜数 熟悉一 一熟识 灵敏- 一一皱锐褶皱——皱纹痕迹 一一踪迹损伤一一侵害仔细一一认真防止一一阻止根据一一依据假如一 伙伴一—假若按照一 —依照新鲜一 繁华一 一清新 —繁荣勿曰捏造一 一编造 叹息一 -一叹气 吩咐一 —嘱咐褴褛一 —破烂 崩溃 —瓦解 浓厚一 —浓郁催促一一替促衰竭一一衰弱立即——立刻 寂静一 —宁静 小扣一 一轻扣 禁锢一 —束缚渴望一 一盼望 驯服一 一服从 单调一 —枯燥 贪婪一 —贪心 映照一 一照燿 空暇一 一空闲忠实一 —忠诚 清脆一 —悦耳 恐慌一 —惊慌颠倒是非一一颠倒黑白华丽一 —华美情愿- —甘愿芯1力进攻一攻击景象一 一现象汹涌-沉醉- -一陶醉啼—— -叫抗拒一一抵抗绚丽一 --瑰丽 宁静一 —安静 回旋- 一盘旋舞动一 •—挥舞 欣赏一 一观赏 明洁一 —明净焦躁一一烦躁生机勃勃一一怔气蓬勃亡 羊居之千( )牢—( )当 先()武 扬 诚( )手 不 及置 :;'J 不 ( ( () )下) 百() ( )壁 偷光震 ( ) 欲 聋( ) 竽 充数( ) 水 ( ) 山( ) 涯 海 ()( )气 ( ) 现喜 ( ) 乐 (( ))3 如 生 口()驰 背 道 ( )杯 弓 蛇 ()杯力冰 ( ) 玉 洁( ) 驾码 区病 入( )博 ( ) 强 记不1ft ( ) 天沧 海( )草 () 人 命( ) 目结舌持之1 ()出 ( ) 拔 萃登 占 分 声 峰 ( ) 极独 () 头尔 () 我 诈耳 ( ) 目染X [人 深 ( ) 风 道扌 场( ( )) 风 驰 电 ( )改 弦() 辙穿 ( ) PI 怡z k同填应}里她7i(两{动声错盼确木心露力谈夺关必协奇 彩不形心夸 光莫原通夸\7 x )z X ? N Hzf \ z t \ z f v T i Khu 人 已株块站州迫不悔 不成手叹有^ ))))) 赞胸眼海苦斗外 到共奋往 山干苦出同坚差顾错仰生路注气新事气 >>改后如无关伤一求吐 、伏徐头神头然事眉 <讽{ —二前徐走全垂换实杨天壤之别:莫名奇妙:喜出望外:得意忘形:冒名顶替:经久不衰:莫衷一是:神机妙算:闻所未闻:振耳发嗾惊慌失措:留连戏蝶时时舞: 应怜屐齿印苍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学习的交流活动:
1、教师谈话:今天,老师收到了许多同学采集的土壤,老师真高兴,你们能够积极、认真的完成任务。现在,老师想问一问:你们是在什么地方采集的土壤?(学生回答)那么,你们知道土壤有什么作用吗?(学生回答)
2、师:是呀,花草树木的生长离不开土壤,高粱小麦等农作物的生长也离不开土壤,土壤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土壤,好吗?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土壤与岩石》单元的第一课,以小学生的生活和知识经验为基础,主要是使学生亲近土壤,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了解土壤的组成成分,体验观察、实验的科学探究方法,并学会记录自己观察和实验的结果。
重点难点
研究土壤的成分,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
教学准备
土壤标本、放大镜、粗细不同的筛子、水、透明塑料瓶、小木棒、酒精灯、烧杯、滤纸、玻璃片、试管夹、三角架、石棉网,记录表。
(三)交流资料,补充信息
1、师:课前,老师还让同学们查阅了有关土壤的资料,关于土壤中有什么,谁还想通过资料进行一下补充说明。
2、学生交流资料。
三、拓展活动
搜集、查阅关于土壤形成的资料,摘记其中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做成资料卡。
个性修改(二次备课)
3、师:你们现在最想研究有关土壤的什么问题呢?(学生提出问题)
4、师:这节课,我们先来研究土壤中有什么,也就是土壤的成分有哪些?
板书课题:土壤的成分。
二、探究活动:
(一)观察土壤
1、师:科学家在研究问题之前,一般要先进行假设和推测,让我们也像科学家那样先来猜想一下:土壤中可能有什么呢?(你为什么会这样认为呢?)(板书学生说出的土壤成分)
2、学生讨论制订计划,汇报(详细)。
3、师: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什么呢?
生回答。
教师出示课件: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①取下灯帽,扣放在桌面上;
②自下而上点燃酒精灯;
③用外焰加热;
④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盖灭后打开,再盖上。
提出实验要求:一会儿,你们就可以按照方案进行研究。听好要求:在研究的过程中小组同学注意合作,认真观察,如果你们组有什么新发现可以记录下来。研究完毕将桌面清理干净,物品放回原位。
2、师:刚才,都是同学们的猜想和推测,那么,用什么方法才能证实我们的这些猜想对不对呢?(观察与实验)
3、师:探究科学的方法很多,首先,我们通过观察法来研究土壤。请同学们将土壤放在白纸上,充分利用我们的观察器官,认真观察,也可以借助放大镜、小木棒等工具,并做好记录。
4、学生分组观察,汇报结果。
(二)设计实验继续研究
《土壤的成分》教学设,用语言描述所观察到的事物的形态特征;知道土壤的构成成分。
2.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作好实验记录;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3.想知道,爱提问,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
4.让学生认识到在自己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责任。
4、学生进行研究土壤的实践活动。
5、汇报:请同学们汇报一下你们组的研究结果。
6、师:观察和实验,你们认为土壤的成分有哪些呢?在加热实验中,思考一下,哪些方法是成功的,哪些需要改进?
7、总结:土壤不是一种单纯的物质,它是由沙、黏土、水、空气、腐殖质等成分。腐殖质主要是动植物残体腐烂后变成的。
加热实验中,思考哪些方法是成功的,哪些需要改进的,就是在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