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支护变形监测记录

合集下载

基坑支护安全检查记录表【范本模板】

基坑支护安全检查记录表【范本模板】
基坑内作业人员设安全立足点;垂直作业上下设隔离防护措施;设置足够照明,光线充足。
检查人员(签名): 年 月 日
核查意见:
安全负责人: 年 月 日
核查结论:
核查人(签名): 年 月 日
此表一式二份,工程结束后一份交业主,一份施工单位存档。
坑壁支护
坑槽开挖设置安全边坡符合安全要求;特殊支护的作法符合设计方案;支护设施产生局部变形立即采取措施调整。
4
排水措施
基坑施工设置有效排水措施;深基础施工采用坑外降水,采取防止临近建筑物危险沉降措施。

坑边荷载
积土、料具堆放距槽边距离不小于设计规定;机械设备施工与槽边距离符合要求并有措施.
6
一般项目
上下通道
人员上下设专用通道;设置的通道符合要求。
7
土方开挖
施工机械进场经过验收;挖土机作业位置牢固、安全;挖土机作业时,不得有人员进入挖土机作业半径内;按照规定程序挖土或超挖;司机持证作业.
8
基坑支护
变形监测 按照规定进行基坑支护变形监测;按照规定对毗邻建筑物和重要管线和道路进行沉降观测。
9
作业环境
基坑支护安全检查记录表
工程名称: 检查部位: 编号:
序号
检查项目
检查标准
检查情况
整改结果
1
保证项目
施工方案
基础施工时有具体的支护方案,支护设计及方案经过上级审批;施工方案针对性强能指导施工;基坑深度超过5M设有专项支护设计.
2
临边防护
深度超过2M的基坑施工设有临边防护措施;临边及其它防护符合要求。
3

基坑变形监测的内容

基坑变形监测的内容

基坑变形监测的内容基坑变形监测是指对工程基坑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变形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的过程。

基坑变形监测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工程的安全稳定,及时发现和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保障施工进度和质量。

在基坑施工过程中,地面开挖和支护施工会引起周围土体的变形和移位。

这些变形和移位可能会导致地面沉陷、周围建筑物的倾斜甚至坍塌等严重后果。

因此,基坑变形监测必不可少。

基坑变形监测的常用方法包括测量法和监测仪器法。

测量法是指通过测量基坑周围建筑物、地面和地下水位等参数的变化来判断基坑的变形情况。

监测仪器法则是通过安装各种监测仪器,如倾斜仪、位移计、应变计等来实时监测基坑的变形情况。

基坑变形监测的内容主要包括基坑周围建筑物的倾斜监测、地面沉降监测、地下水位监测以及基坑支护结构的变形监测等。

这些监测内容可以通过测量法或监测仪器法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

基坑周围建筑物的倾斜监测是基坑变形监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在建筑物上安装倾斜仪或激光测距仪等仪器,可以实时监测建筑物的倾斜情况。

如果发现建筑物倾斜超过安全范围,就需要采取相应措施,如加固建筑物或调整施工方案。

地面沉降监测是基坑变形监测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地面沉降是指地面由于基坑开挖和土体变形等原因而发生的下沉现象。

通过在地面上设置沉降点,并使用沉降仪进行测量,可以实时监测地面沉降情况。

如果发现地面沉降过大,就需要及时采取补充土方案或加大支护措施。

地下水位监测是基坑变形监测中的重要环节。

地下水位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基坑周围土体的稳定性。

通过在基坑周围设置水位监测点,并使用水位计进行实时监测,可以及时掌握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

如果发现地下水位过高或过低,就需要采取相应的排水或补水措施,以保证基坑的稳定施工。

基坑支护结构的变形监测也是基坑变形监测的重要内容。

基坑支护结构的变形情况直接关系到基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通过在支护结构上安装位移计、应变计等监测仪器,可以实时监测支护结构的变形情况。

基坑支护变形测量监测方案

基坑支护变形测量监测方案

基坑支护变形观测方案Xx有限公司xx年xx月xx日1、工程概况Xx项目基坑支护项目位于xxxxxx,根据设计图纸要求,沿基坑四周布设水平及竖向位移观测点SS1--SS26共计26个、沉降观测点C1--C9共计9个。

2、执行的标准和技术依据①《工程测量标准》(GB50026—2020);②《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③《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16);④《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标准》(GB50497-2019)⑤《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⑥《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 24356-2009)⑦《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 18316-2008)⑧委托人及设计单位有关技术要求;⑨项目技术设计书。

3、监测实施方案3.1、监测流程本工程监测工作按以下流程进行。

3.2、实施方案3.2.1、监测点位埋设本工程的基坑监测共需埋沉降观测基准点3个,位移观测基准点3个,基坑观测点详见《基坑支护变形监测点平面布置图》。

3.2.2、监测频率与周期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按以下频率进行监测。

①基坑开挖前,各监测点采集稳定的初始值,且不少于2次;②每层土方开挖后监测一次,基坑开挖至设计标高后,2~5天监测一次,半个月后5天监测一次,以后每15天观测一次。

③当变形超过有关标准或场地条件变化较大时,进行加密监测,观测时间间隔现场定;④当有危险事故征兆时,进行连续监测。

3.2.3、信息反馈在工程的监测过程中,监测数据报送的的及时性是发挥监测工作作用的一个重要因素,包括监测快报、周报、月报等。

(信息反馈流程图)具体各监测报告按以下要求进行报送。

3.2.4、检查验收(1)、实行二检一审制度1)、一级检查包括监测过程中作业组内的自检、互检技术负责人组织的队级质量检查。

对于本工程,作业组必须有至少另外一个技术人员的独立数据处理文件并进行比对方可提交二级检查和审定,独立数据处理人员需承担该工程技术负责人技术责任的50%,且在审核意见处理表上需两人共同签名确认。

基坑变形检测报告

基坑变形检测报告

基坑变形检测报告1. 引言本报告旨在对基坑变形进行检测分析,为工程施工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基坑变形是指土壤在基坑开挖或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变形现象,对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本次检测,我们将对基坑变形进行全面评估,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2. 检测目标本次基坑变形检测的目标为:•确定基坑变形的类型和程度;•分析基坑变形的原因;•判定基坑变形对工程的影响;•提出相应的控制和修复措施。

3. 检测方法基坑变形检测通常采用以下方法:3.1 地下水位监测地下水位监测可以通过安装水位计等设备实时监测基坑周边地下水位的变化。

地下水位的上升或下降可能导致基坑变形,因此及时监测和控制地下水位是至关重要的。

3.2 地下水位压力监测地下水位压力监测是通过设置孔隙水压力计等设备监测地下水位压力的变化。

地下水位压力的变化可以对基坑变形进行预测和评估,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

3.3 周边建筑物变形监测通过安装变形监测仪器,如测斜仪、水准仪等,监测周边建筑物的变形情况。

基坑变形可能引起周边建筑物的沉降或倾斜,因此及时监测周边建筑物的变形能够提前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3.4 基坑边坡变形监测利用边坡位移监测仪器,如测斜仪、全站仪等,对基坑边坡的变形进行实时监测。

基坑边坡的变形可能导致坡体滑动或坍塌,因此对边坡变形进行及时监测是必要的。

4. 检测结果分析根据以上检测方法,我们对基坑变形进行了全面的监测和分析。

根据数据和观察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基坑周边地下水位呈上升趋势,可能导致基坑变形;•地下水位压力表明地下水位压力较大,对基坑稳定性造成潜在威胁;•周边建筑物出现微小的沉降和倾斜,可能与基坑变形有关;•基坑边坡存在局部滑动和变形现象。

5. 影响分析基于对检测结果的分析,我们对基坑变形对工程的影响进行了评估,并提出以下结论:•基坑变形可能导致周边建筑物的沉降和倾斜,影响其结构安全;•基坑边坡的滑动和变形可能引发土方坍塌,对工程施工安全构成威胁;•地下水位的上升和压力的增大可能导致基坑的不稳定,进而影响整个工程的稳定性。

基坑支护变形监测记录

基坑支护变形监测记录

基坑支护变形监测记录基坑支护变形监测是指在土木工程施工中对基坑支护体进行变形监测的过程。

基坑支护是为了保证土方开挖过程中土体的稳定性而进行的一系列工程措施。

基坑支护体变形监测是对这些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评估的重要手段,有助于保障施工的安全和质量。

1.监测目的:需要明确该次监测的目的以及所要达到的效果。

例如,是否为了评估施工前后地下水位变化对支护体的影响,或者评估施工过程中支护体的变形情况等。

2.监测方法:记录使用的监测方法,包括监测设备、监测点布置和监测周期等。

常用的监测方法有测量孔法、全站仪法、倾斜仪法等。

3.监测过程:详细记录监测过程中的操作步骤、监测点的选择和布置情况、监测设备的使用情况等。

同时,还需记录监测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解决措施,如监测点测不出数据、设备故障等。

4.监测数据:将监测得到的原始数据进行整理和汇总,包括监测点的测量数据和变形量计算结果等。

对于监测点,需要记录测量时间、测量参数、测量值、测量精度等。

5.数据处理与分析:对监测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包括数据的平滑处理、趋势分析、变形特征分析等。

根据分析结果,评估支护体的变形情况以及是否符合设计要求,进一步指导施工工艺的调整和优化。

6.结论与建议:根据监测数据的分析结果,给出本次监测的结论和建议。

结论应明确地评估支护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是否需要调整支护体结构或施工工艺等。

建议可以包括加强支护措施、改进施工方法或者增加监测频率等。

7.监测报告:将监测记录整理成监测报告,报告中应包含本次监测的目的、方法、过程、数据、分析结果、结论和建议等。

监测报告是对监测工作的总结和总结,并提供给相关人员进行参考。

基坑支护变形监测记录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通过监测记录,可以实时了解基坑支护体的变形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确保施工的安全性和质量。

基坑支护变形监测记录是施工单位与监理单位交流的重要依据之一,同时也为后续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和经验。

因此,对基坑支护变形监测记录的编写和整理要严谨,尽量详细和准确,以便后续的分析和研究。

变形监测在深基坑支护中的应用

变形监测在深基坑支护中的应用
( 二 ) 布 设 示 意 图
了 对 基坑 支 护 无 影 响 的 判 断 ; 2 . 西侧土钉墙一 2 . 0 m平 台 出现 1 mm的 裂 缝 ,作 出 了尽 快
平整场地 ,使土钉墙 不能长期浸泡在水中的分析判断 ;
1基坑坡项变形观测点数为3 O 个 ( 编号 :P D1 ~P D 2 5 :
然地面8 m~1 0 . 8 m。根据基坑 周边情况 ,东南角及北部采用 钻孔灌注桩加锚杆 复合 结构 支护,其 它部位采用锚杆加土钉 复合结构支护 ,止水帷幕采 用深层搅拌桩加高压旋喷桩复合 止水帷幕。
( 一 )周 边环 境 条 件 北侧 有三幢 建筑 物 临近基坑 ,其 中西 北侧一 幢1 O 层 大

径2 8 mm、长度 1 2 c m的预埋件放 入孔 内,周 围用环氧树脂
填充使牢 固。观测时将活动标志旋 紧 ,测毕 取出,盖好保 护 盖。这样 既不影响建筑物的外观又起到保护标 志的作 用。沉 降观测点 的布置 :沉降观测点设置位置、数量 ( 由有关单位 共同商讨确定 ) 。观测要求观测仪器采用徕 卡D N A 0 3 数字式
沉积黄褐色粉土、灰色粉土及粉细砂 。下部 为黄河冲积形成 的棕黄色、黄褐色粉质 粘土、粉 土及粉细砂 。地下水位埋深
计算 ,消 除了读数误差 ,提高 了作业速度和精度 。
( 一) 布 设 依 据

《 岩土工程 设计 图纸 》、现场 勘察 、复杂的周边环境 、 《 工程测量规范 》、 《 建筑 变形测量规程 》。
基坑 。东侧 南角6 层住宅楼 距基坑4 . 9 7 m , 中部 6 层 距 基 坑 6 . 2 m ,东 侧 北 角6 层距基坑4 . 4 8 m。 ( 二 ) 基 坑地 质 条 件

地下室开挖基坑支护监测方案

地下室开挖基坑支护监测方案

地下室开挖基坑支护监测方案一、项目背景与目标二、监测内容与方法1.监测内容(1)地下水位监测:在开挖基坑前后,通过井点和水位计等设备对基坑周边地下水位进行连续监测,以及记录相应的变化情况。

(2)周边建筑物变位监测: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对周边建筑物进行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的监测,以及记录相应的变化情况。

(3)基坑支撑结构变形监测:对基坑支撑结构进行水平位移、竖向位移、沉降等变形的监测,以及记录相应的变化情况。

2.监测方法(1)地下水位监测:选择适当数量的井点,在基坑周边布设水位计,连续监测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

同时,记录天气、降雨等外部因素的变化情况,以便分析地下水位变化的原因。

(2)周边建筑物变位监测:通过激光测距仪、测斜仪、水准仪等设备,对周边建筑物进行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的监测。

监测频率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一般为每天一次或每周一次。

(3)基坑支撑结构变形监测:通过激光测距仪、全站仪、沉降标测等设备,对基坑支撑结构进行水平位移、竖向位移、沉降等变形的监测。

监测频率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一般为每天一次或每周一次。

三、监测数据处理与分析1.监测数据处理(1) 地下水位数据处理:监测得到的地下水位数据应及时导入电脑,进行处理和分析。

具体的处理方法可以采用Excel或专业的数据处理软件进行。

(2) 周边建筑物变位数据处理:监测得到的周边建筑物变位数据应及时导入电脑,进行处理和分析。

具体的处理方法可以采用Excel或专业的数据处理软件进行。

(3) 基坑支撑结构变形数据处理:监测得到的基坑支撑结构变形数据应及时导入电脑,进行处理和分析。

具体的处理方法可以采用Excel或专业的数据处理软件进行。

2.监测数据分析(1)地下水位数据分析:通过对地下水位数据进行分析,判断基坑周边水文地质情况是否有变化,并结合实际情况评估地下水位对基坑支撑结构的影响。

(2)建筑物变位数据分析:通过对建筑物变位数据进行分析,判断基坑开挖对周边建筑物的变形情况,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和修复。

基坑监测内容监测频次监测成果

基坑监测内容监测频次监测成果

基坑监测内容监测频次监测成果
基坑监测通常需要监测以下内容:
1. 基坑变形及沉降:通过水准测量、位移监测仪等设备,监测基坑的变形及沉降情况。

2. 地下水位:通过水文监测井、水位计等设备,监测基坑周边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

3. 土体应力状态:通过应力应变仪、振动传感器等设备,监测基坑周边土体的应力状态、振动情况等。

4. 基坑支护结构变形:通过变形监测仪等设备,监测基坑支护结构的变形情况。

监测频次一般根据工程的要求以及监测内容的重要性来确定,一般情况下,监测频次为每天或每周一次。

对于一些关键节点,可以增加监测频次,比如施工前后、支护结构变化明显时等。

监测成果包括监测数据、监测报告等,监测数据需要及时上传到云端数据库中进行存储和分析,监测报告需要及时编制,并向相关人员进行汇报。

监测成果的最终目的是提供参考依据,帮助工程师调整施工计划,确保基坑施工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表C02-22
基坑支护变形监测记录
工程名称:编号:
基坑支护部位
支护日期
支护方案编号
施工单位验收日期监测 Nhomakorabea位支护验收结果
监理工程师
监测开始日期
设计方案规定控制变形值(mm)
变形监测记录(实际变形值)(mm)
监测人员签字
监测次数
测量时间
A
B
C
D
E
F
1
2
3
4
5
6
7
8
9
监测点简图:
实际变形值必须控制在设计控制值内,如发生超出控制值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必须达到正常情况后再继续施工。
监理机构::
专业监理工程师:
施工(监测)单位:
项目技术负责人:监测人:
年月日
本表由监测单位填写并保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