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合集下载

突发事件中政府信息公开所存在问题及对策

突发事件中政府信息公开所存在问题及对策

突发事件中政府信息公开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我国突发事件政府信息公开的理论依据1.人民享有“人民主权”的权利我国《宪法》明文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按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这不仅体现出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政府的一切权力来源于人民,更体现政府具有保障人民的权利的义务。

人民主权理论将主权视为绝对化的存在,由人民集中掌握,认为人民亲自、直接地参与和决定国家的事务是最好的实现方式,赞成由人民立法、政府执法的政权组织形式。

根据人民主权理论,政府的权力不是固有存在的,而是人民授予的,政府有义务将突发事件中的信息向人民公开。

因此,政府应当是没有私权力,没有私利益,公众在突发事件发生后需要及时了解突发事件的信息动态,政府必须釆取便捷的渠道获取信息,采取有效的方式传递给公众。

2.公众享有知情权知情权,被各国奉为政府信息公开的核心理论基础,同时也是突发事件中政府信息公开的核心理论基础。

它指公民对国家的重要决策,政府的重要事务和社会上发生的与公民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件,有了解知悉的权利。

有了知情权的保障,社会主义民主才能得到真正的实现,因为如果政府不将正确的信息传达给公众,公众就不可能正确的了解并根据其做出正确的判断,更不可能有效的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

现在社会公众对信息资源具有一种普遍的利益需求,体现了现在社会成员的一种权利意识。

在面对突发事件发生时,公众常常会因为信息的缺失或者错误的信息而做出错误的判断,进而不能最大限度的保护自己的利益,甚至可能使国家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严重的损失。

要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政府信息全面公开,政府充分发挥行政职能,保障公民的知情权,使公众得到全面、真实的信息,有效的参与到公共行政中,同时也对政府的行为进行全面的监督和建议。

3.政府与公众之间的危机沟通理论危机沟通理论通常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政府对危机相关信息的公开以及公众对危机相关信息的反馈。

我国政务新媒体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我国政务新媒体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我国政务新媒体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作者:卜金来源:《管理学家》2022年第07期[摘要]目前,我国各级政府部门均积极利用各大网络媒体平台,包括微博、微信、抖音等,将“政务”和“媒体”两大属性融合,通过开设政务新媒体账号,为公众提供了更优质且便捷的政务服务。

文章对当前我国政务新媒体存在的信息发布内容同质化严重、重大突发事件应对处置不到位、运营人才队伍短缺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上述三个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政务新媒体;存在问题;对策建议中图分类号:C9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2(2022)07-0004-032021年8月27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突破10亿。

其中,在线政务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是网民数量增多的重要原因之一。

目前,政务微博、政务微信、政务抖音以及政务App是我国政务新媒体的四大主流形式,它们的出现时间虽有早晚,但都成为我国“互联网+政务服务”的主流应用场景。

2008年5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让中国的政务信息公开工作步入了“有法可依”时代。

三年后,我国迎来了政务微博元年。

2011年,我国多个政府部门开通微博,此时的政务微博在政务信息公开、舆情分析与引导方面的作用得到体现。

2012年,微信公众平台上线,不同于微博基于陌生人的“弱连接”属性,微信基于熟人关系的“强关系”属性,使得政务微信在内容发布和服务提供上都更具“本地化”的特点。

2014年,我国政务客户端数量快速增长,并与政务微博、政务微信共同形成了“两微一端”的政务新媒体格局。

2018年,随着国资委新闻中心正式入驻抖音开设账号“国资小新”,抖音成为我国政务新媒体转型升级的新平台。

经过近10年的发展,我国的政务新媒体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信息发布内容同质化严重、重大突发事件应对处置不到位、运营人才队伍短缺等问题制约了政务新媒体的健康、有序发展。

浅谈我国政府网站信息公开领域的建设

浅谈我国政府网站信息公开领域的建设
求。但是 , 目前多数政府 网站 的在线服 务能力普 遍较 弱 。虽然 不 少政府 网站都设立 了在线办事 服务板块 , 提供办 事指南和表 格下 载, 且部分能够实现在 线提交 , 但实 现全程 在线办理 的为数 甚少 , 不能满足公众和企业的需求 。特别是一些涉及多部 门的在线 服务 基本没有开展 , 形成 “ 想要的 内容没有” 、 “ 网站上 的 内容不 实用”、 “ 网站 内容与政府业务 两张皮 ” 等现象 。 3 、 公众参与程度不高 。公众 参与 , 是政府 网站 内容 的重要 组 成部分 。政府 网站 的公众参 与功 能设置 , 目的就 是听取 公众 的意 见建议 , 为公众解决实 际问题 。特别是对 于咨询投诉类 栏 目而言 , 政府及时而有效的反馈 , 不 仅能够解 决公 众的问题 , 更重要 的是体 现 了政府服务公众 的理念和态度 , 对于缓解社会矛盾 , 树立政 府 良 好形象具有重要作用 。但从 整体 上看 , 相当一部 分政府 网站存 在
随着互联 网的快速发展 , 我 国政府 网站 围绕信息公开 、 在线办 事和公众参与三大功 能加强建设 , 已成为党和政府服务社会公 众 , 沟通社情 民意 的重要 渠道。但笔 者 以为 , 政府 网站在 信息公 开领
域方面 的建设上 , 虽 然 以“ 用 户为 中心” 理念 有所体 现 , 但 由于服 务功能应用仍不够深入 , 使得整体影响力不足 。 当 前 政 府 网 站 信 息 公 开 领 域 建 设 的 存 在 问题
2 2 5 3 0 0 )
政府 网站应紧 紧围绕三大定位 : 信息公开 、 在线办事以及互动 交流 , 将 网站定位 工作 及其 深化 落实作 为一项基础工作 , 以保证 网
站稳定发展 。 1 、 把 用 户 需 求 放 在 首 位 。政 府 网 站 建 设 应 坚 持 把 “ 构 建 服 务

关于政府信息公开行政诉讼的突出问题及对策建议

关于政府信息公开行政诉讼的突出问题及对策建议
当然在案件的选择方面必须进行严格的划分必须明确哪些仅仅一项法规在地位上低于行政诉讼法在它们遇到冲突案件适合用不公开审查方式切不可滥用职权将那些可以进行况会以法律为优先而忽略了法规的作用所以应当考虑在条不公开审理的案件包装成不公开审查的案件侵犯了当事人熟时尽快将其上升为法律对于条例中政府信息公开的具的知情权
( 三) 缺乏对信息公开诉讼审级和审理人 员资格 的规定

( 一) 行 政诉讼 案件 的 受理 范 围过 窄
般情 况下 , 行 政诉 讼 中的一 审案件 由基 层法 院审理 , 如遇
我 国 的行 政诉讼 存在着 一个 受案范 围, 即并 不是所有 行政 争 特 殊情 况则 由其 他层 级法 院 审理 。而在 政府 信息 公开 的行政 诉 议, 行政 相对 人都 可 以向法 院提起 行政诉 讼 , 只 有当行 政 争议在 讼中, 由于某些信息是存在较高的保密性, 可能涉及到国家机密
可 以依法 申请 行政 复议 或者提 起行 政诉 讼 。 ” 虽然 规定 可 以申请 基层 法 院审理 具有 国家 绝密 性质 的信 息 就是 不合适 的 。除 了缺
行政 诉讼 或是 行政 复议 , 但 前提 条件 却是 “ 具 体行政 行 为侵犯 其 乏对审 查机构 级别 的规定 外, 由于 信息 的特殊性 对审理人 员 的资
{ I } l J 占 缸会
2 0 1 4・2 ( 中) ◆ 政 法 论 坛
关于政府信息公开行政诉讼的突出问题
及对策建议
王华丽
摘 要 我国在 2 0 0 7年 1 月1 7日由国务院第 1 6 5 次常务会议通过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 以下简称《 条 例》 ) , 并 自2 0 0 8年 5月 1日起施行。《 条例》 首次以行政法规的形式明确增加 了政府信息公开这项义务 , 标志着国家政治

浅谈我国政府公信力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浅谈我国政府公信力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公共服务质量不均等:不同地区、 不同群体之间的公共服务质量存在 差异,导致不公平现象
公共服务监管不力:政府对公共服 务的监管不到位,存在一些违规行 为和服务质量问题
PART FOUR
政策制定过程公开透明 政策执行过程公开透明 建立政策反馈机制 加强政策宣传和解读工作
建立信息公开制度:明确信息公开的范围、方式和程序,保障公民的知情权
推动民主法治建设:政府公信力是民 主法治建设的重要保障,能够促进政 府依法行政,推动民主法治建设。
政府行为:政 府行为是否公 正、透明、高 效,直接影响
政府公信力
政策制定:政 策是否合理、 可行,直接关 系到政府公信

公共服务:政 府提供的公共 服务是否优质、 高效,也是影 响政府公信力
的关键因素
建立官员考核机 制,对不称职的 官员进行惩处
推进政务公开,增加 政府工作的透明度, 让公众了解政府的工 作内容和成果
加强与公众的沟 通和互动,建立 良好的政府形象
优化服务流程:简 化办事程序,提高 服务效率
提升服务水平:加 强人员培训,提高 服务意识和能力
创新服务方式:利 用现代科技手段, 提供便捷高效的服 务
强化监督机制:建 立完善的监督机制 ,确保服务质量和 效率
PART FIVE
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加强信息公开透明度 建立独立的监督机构,对政府行为进行监督和评估 加强社会监督,鼓励公众参与政府决策和监督 建立问责制度,对失信行为进行惩戒和追责
建立健全社会参与机制,鼓励公民、企业和社会组织积极参与政府决策和公共事务管理 加强舆论监督,发挥媒体和网络平台的作用,对政府行为进行及时曝光和监督 建立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权,提高政府透明度 完善行政问责制度,对失职渎职行为进行严肃追究和惩处

浅谈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完善

浅谈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完善

浅谈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是现代社会政府与公民之间直接联系的桥梁。

通过建立完善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政府与公民之间的沟通更加畅通和有效,有助于促进政府的透明、民主和法治化建设。

本文将从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意义、现状以及改进方向等方面深入探讨如何完善我国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一、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意义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是现代社会民主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有三方面的意义:(1)促进政府透明与公正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可以有效地促进政府的透明度,让公民了解政府的权力职责、行政行为和政策决策的全过程,监督政府实施公共事务的过程,防范和纠正行政权力的滥用或不当行为。

通过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公民可以直接向政府要求信息,以此增加对政府工作的了解和信任。

(2)增强公民参与政治决策的能力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可以帮助公民了解政府的决策过程和相关信息,增强公民参与政治决策的能力。

公民可以更好地理解政府作出的决策,对决策的合理性和公正性有更清晰的认识,提高了公民对政府决策的接受和认可度。

同时,公民也可以通过政府信息公开途径及时提出批评和建议,对政府决策产生影响,从而增强了公民的参与和掌控政治的能力。

(3)促进政府规范化、法治化建设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有助于政府机构规范化、法治化建设。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建立了严格的信息公开程序和机制,明确了政府机构信息公开的内容、范围和方式。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有助于推动政府机构依法行政,同时也可以帮助政府机构补充完善用户体验,营造出更加法治化和民主化的环境。

二、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现状分析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在我国也经历了一定的发展,但在实践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1)法制化建设推进缓慢我国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已开展十多个年头,然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有关法规的制定并不完善。

由于有些法规制定的不够完善,门槛较高,从而让公民难以获得自己所需的政府信息。

而且,由于道德水准的限制,一些政府官员对于信息公开表现出较弱的意愿,促使实行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效果降低。

浅谈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浅谈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浅谈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摘要]推行政府信息公开有助于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对转变政府职能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文章对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现状作了初步分析,在找出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政府信息公开;现状;对策一、政府信息公开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一)政府信息公开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初步建立。

市场经济要求行政决策更加民主、透明。

通过政府信息公开,有助于打破信息资源垄断,降低经济活动运行成本;有助于遏制腐败,维护市场竞争活动的公平、公正;有助于行政决策的科学民主,避免因决策失误导致在经济发展中付出巨大代价。

(二)政府信息公开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举措服务型政府是集法治、透明、高效和低成本于一体的现代政府。

政府信息公开有利于形成开放、透明的政府形象,杜绝“暗箱操作”和权力滥用行为;有利于消除官僚作风、促进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信息低成本、大范围传播,以简单高效的方式达到行政管理的目的。

(三)政府信息公开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的有效方式政府信息公开是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有效方式。

一方面,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要求政府把决策变成集思广益的过程,从而做到趋利避害。

另一方面,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提高,对政府信息有了更高的要求。

政府信息公开有助于公众在深入了解、有效参与的基础上,正确行使自己当家作主的权利。

二、当前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现状(一)取得的成就1.制度建设初见成效,信息公开有法可依目前,中央各部委、31个省级政府均已建立政府信息公开的管理制度。

一些具体制度也在不断落实中,例如: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较为全面的法律、法规公告体系、新闻发布和发言人制度、重大事项听证制度等。

此外,《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首次从法律上对政府信息公开做了明确规定,并确立了公开、平等、服务、便民等一系列重要原则。

2.电子政务提高效率,信息公开方便快捷电子政务已经成为政府部门提高效率的重要手段,依靠信息技术,政府门户网站不断增多,发布大量用于社会共享的信息,已成为承载政府信息公开的主流载体和窗口。

浅谈政府网站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作者:胡国胜)

浅谈政府网站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作者:胡国胜)

浅谈我国政府网站现状和发展趋势(作者:胡国胜)一、概述政府网站作为一个展示政府形象的窗口,它是一切电子政务的前端和绩效表现平台,是企业和社会公众获取政府信息和服务的主要渠道。

建设好、应用好其功能是当前我国电子政务的核心任务,是完善政府公共服务接入渠道的主要手段,也是衡量一个地方政府电子政务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经过多年建设我国各级政府网站已经取得了长足发展,基本形成了中央、省、市、县、乡五个层级的政府网站框架体系。

初步实现了信息公开、在线服务和公众参与三大功能定位的基本要求。

二、当前我国政府网站发展现状及问题1.当前我国政府网站的现状2006年中央政府门户网站正式开通,标志着中国政府网站框架体系基本形成。

尤其是近几年,我国政府网站建设速度明显加快。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1年7月的统计报告,截至2011年6月底,我国“”域名已经达到51865个。

目前,县级以上政府机构的网站平均拥有率达到80%以上,初步形成了中央、省、市、县、乡五个层级的政府网站体系。

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大部分的政府网站采用专业的网站平台和内容管理软件作为支撑,已从最初技术导向阶段到内容导向阶段的过渡,逐步走出技术实现及后期维护不便的困扰,转而关注网站应用。

特别是近些年政府网站建设取得了不菲的成绩,政务网站逐渐成为公众获取各类政务信息的载体,更成为公众获得各类民生重点领域的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服务资源的新渠道,承担起打造阳光政府、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职责。

在关注我国政府网站发展成绩的同时也要更多意识到自身的地位,在联合国发布的《全球电子政务调查报告》中,我国电子政务发展排名已由2008年的第65位降低到2012年的第78位,电子政务的发展呈现下降趋势,这些都彰显了我国电子政务在透明度、开放性等方面的不足,而这些不足又集中体现在我们的政府网站中,各级政府网站在信息公开、在线服务和公众参与等各方面均存在不少问题急需我们去解决。

浅谈我国政府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浅谈我国政府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浅谈我国政府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浅谈我国政府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内容简介:随着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各级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与运作方式都有了很大改观,并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以下就是由我为您提供的我国政府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相比,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论文格式论文范文毕业论文随着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各级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与运作方式都有了很大改观,并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以下就是由我为您提供的我国政府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相比,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相比,与以人为本的现实要求相比,还存在差距,还需要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进一步探索应对措施。

当前我国政府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在思想观念上重经济建设轻社会管理,在管理主体上重政府作用轻多元参与,在管理方式上重管理控制轻协商服务,在管理环节上重事后处置轻源头治理,在管理手段上重行政手段轻法制规范和道德自律。

(一)政府行政管理绩效与经济发展的现实要求存在差距。

第一,宏观经济调控效益有待进一步提升。

从以人为本的角度看,经济发展只有给人带来幸福才具有意义,政府的管理工作不能脱离这个目标。

但是,这个要求并未完全达到。

一个很明显的例子是,近几年最令人们关心的房地产问题一直热度不减,房价不断攀升,直接影响着群众的利益。

虽然政府对房地产调控采取了许多措施,但效果并不明显,还引发了广泛质疑。

第二,微观经济管理效益有待进一步提升。

一些部门的管理中存在着越位错位缺位现象,造成一些地方政府在管理中措施不当,直接或间接影响了人民群众利益。

特别是在我们当前提倡低碳生活的背景下,行政投入和行政绩效之间的较大反差还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真谛。

第三,对发展主体的定位有待进一步明确。

发展权的主体是人,尊重人的发展权本质上就是尊重人的自主发展。

但是,一些部门把发展权片面理解为政府的发展权,进而滥用政府发展权,危害人民群众其他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

浅谈我国政府采购中现存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我国政府采购中现存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我国政府采购中现存的问题及对策一、题目:我国政府采购中的现存问题及对策探析二、问题一:政府采购制度存在的挑战近年来,我国政府采购市场规模越来越大,但政府采购制度也存在一些挑战,如采购程序不够透明,程序不规范,公示不及时等。

首先,政府采购的过程需要具备透明度,但是政府采购过程中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部分中介机构或个人可以从中获利,导致透明度降低。

其次,当前政府采购过程中程序方面仍有堵点,如流标、废标、重标等状况频繁发生,严重破坏了公平竞争原则。

同时,政府采购过程中的公示不及时,也导致有关方面难以及时获知招标项目信息及相关情况。

为应对这些挑战,政府需逐步优化政府采购的流程与规则,建设透明化政府采购平台,并健全相应的执法机制,保证政府采购审核评估工作的公开公正。

三、问题二:政府采购案件发生频繁政府采购案件发生频繁,给政府采购市场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并且对政府的公信力造成影响。

政府采购案件涉及到的范围比较广泛,如质量问题、清查问题、报批问题等等。

一些问题的出现,加剧了整个政府采购项目的复杂性,降低了采购效能。

为了防止政府采购案件的发生,应对问题进行有效监管,在招标前对供应商进行资质审查和信用评估,建立供应商黑名单制度。

加强政府采购意识和公共事务意识教育,强化员工职业道德教育,有效降低政府采购案件事发的几率。

四、问题三:政府采购信息公示不完整政府采购项目的信息公示十分重要,但当前政府采购项目的信息公示工作仍存在缺失和不规范的情况,政府采购过程中的信息公开程度较低,难以评估政府采购项目的效果、可行性和社会效益,阻碍了政府采购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提高开放式公开采购项目信息的规范和完整性,制定有效的政府采购公示制度,并建立政府采购信息公示平台,以充分保障政府采购工作的公开性和透明度。

五、问题四:政府采购中的廉洁问题政府采购中的廉洁问题一直存在。

这是由于政府采购市场存在诸如商业贿赂、暗箱操作等黑暗交易现象。

浅谈政府公信力的不足与对策

浅谈政府公信力的不足与对策

浅谈政府公信力的不足与对策作者:成辉来源:《科学与财富》2016年第29期摘要:法律建设的不足,有制度设计的缺陷和政府自身行为的缺失。

所以我们必须明确政府的职责,不断提高公务人员素质,加强对政府权力的制约,从根本上提高政府自身的公信力。

关键词:政府行为;公众信任;制度规范随着当前经济体制的不断健全,公信力做为社会的基石,公众越来越重视政治体制的改革。

政府公信力的建设越来越受到公众的重视,已经成为衡量政府改革工作成败的一个重要指标。

政府公信力是政府信用能力的体现,它直接体现了大众对政府行为的信任程度。

公信力的状况由公众因素和政府因素共同决定。

那么如何提高政府公信力的合法性已成为制约当前政治改革的重要难题,所以我们有必要对政府公信力的含义和现状以及原因加以探讨,再找出应对之策。

公信力实是指政府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它直接体现了政府工作的服务程度和法治建设的程度,民主满意度。

它是人民群众对政府所作所为大的一种评价方法,反映出人民对政府行为的信任程度和工作满意程度。

政府公信力就是指政府由自身的行为和信用,而获得的社会公众对于其的认可和信任的程度。

政府的公信力不仅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社会群众的利益需求是国家和政府产生和运作的价值标准,政府的合法性实质上就是公众对政府存在的认可性,认可和信任程度越高,其存在的合法性就越强,基础也就越夯实。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对政府公信力的要求越来越高。

政府公信力反应了公众对于政府的评价与信任,公信力越高,表明群众对其拥护度越高,并能积极与政府保持一致,政策的实施就越顺畅,进而可以减少政府运行成本,促进政府对社会管理的高效化。

政府公信力是政权巩固和管理社会的前提和基础。

我们的党一直以来就高度重视政府公信力的问题,采取了很多的有效措施加强政府公信力的建设。

政府是社会信用建设的倡导者和示范者,必须具备很高的公信力,处理好改革和发展的稳定关系,将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统一起来,促进社会的持续发展。

现阶段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现阶段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现阶段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作者:刘萍来源:《管理观察》2010年第15期摘要:建立和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是建设法治国家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当然也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分析了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现状,总结了政府信息公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政府信息公开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对策政府是最主要的信息生产者、使用者和发布者,政府信息的公共属性决定了政府信息应该为公众获得和利用,因此,公共信息服务成为当今信息社会政府应提供的最为重要的一项公共服务[1]。

2008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正式实施。

它的出台对于理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高政府透明度,保障公民知情权将产生积极的作用。

但是我国政府信息公开还存在很多问题,由此引发了对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发展的思考。

一、现阶段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我国政府信息公开萌芽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经历了20余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

全国各地有关政府信息公开的规定纷纷出台,还引入了政府发言人、政府上网工程等制度,这些措施有力地推动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发展。

但是我国的信息公开工作中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府信息公开意识淡薄,官本位思想浓厚我国是一个拥有浓厚封建传统思想的国家,官本位思想严,所以政府的公务人员思想上并不重视信息公开,漠视公众的知情权,能不公开的信息就不公开,以避免出现责任纠纷和政治事故。

这种保守的思想和怕担负责任的想法,造成了政府部门信息公开意识淡薄,从而“暗箱操作”便习以为常。

(二)法制不健全,缺少法律约束我国尚未形成统一的信息公开法,《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是我国目前政府信息公开领域效力最高的法律规范,它的出台虽然填补了法律,但从立法层次上看,它仅属于国务院颁布的行政法规,其权威性和约束效力远低于法律[2]。

同时,现存的保密法与信息公开条例之间存在冲突,保密法强调保密而不是公开,因此在实际操作中,行政主体往往以“涉及国家秘密”为由,拒绝向公众提供相关信息。

浅析我国政府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我国政府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霞要保障。

浅析我国政府公共服务存在的二、当前政府公共服务的成绩<一)政府普遍建立政务服务中心问题及对策政务服务中心是地方政府为改进其工作作风,加快机构改革,提高办事效率,口李倩君把与市民利益密切相关的行政审批和服(新疆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46)务职能集中在一起办公,推广公共行政服务社会化而设立的政府对外办事机构,是政府职能转变的有益尝试。

摘要:公共服务需求增长是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重要标志。

如何通适(二)政府重视提升公共服务效能。

政府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政府公共服务投入、建立政府公共服务绩效排行销度等各级政府都把建设服务型政府、提升。

措施提升政府的公共服务效能,建设真正的“服务型政府”,将是我们在较长时期西政府的公共服务效能作为政府发挥功能j裕的重要任务。

的核心,把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强化到各錾。

美键词:公头服务存在婚题对策民生:盔个领域,并且把效能政府作为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目标。

很多城市政府都建立了首问负责制等多项改革举措,而且,各级行一、政府公共服务的内涵会发展的进程,迫切要求政府既要履行好政审批服务中心都推出了不少便民措施。

所谓公共服务就是提供公共产品和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督的职能,促进经济健(三)政府公共服务力度不断加大公共服务,包括加强城乡公共设施建设,康发展,为促进社会和谐创造物质基础。

胡政府公共服务领域不断扩展,而且政发展社会就业、社会保障服务和教育、科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及之后的讲话中府对公共服务的支持力度也不断加大。

一技、文化、卫牛、体育等公共事业,发布公共都反复强调“加快行政体制改革,强化政府是继续加大对社会丰义新农村建设的投信息等,为社会公众生活和参与社会经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入。

二是确保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规范津政治、文化活动提供保障和创造条件。

我国建设全面系统与国情相适应的公共贴补贴工作稳步开展。

地方预决算公开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探究

地方预决算公开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探究

地方预决算公开现状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探究张艺莹摘㊀要:我国自从颁布有关信息公开条例后ꎬ中央与地方政治部门发布有关政策制度ꎬ明确规定预决算公开内容㊁范围以及职责等ꎮ经过不断探索ꎬ预决算公开已获得成效ꎬ但在操作中仍旧存在问题ꎮ本文主要是对某省进行检查调研ꎬ全面分析某省的预决算公开问题ꎬ并提出改善措施ꎮ关键词:预决算公开ꎻ现状ꎻ对策中图分类号:F812.3㊀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8-4428(2019)76-0042-03㊀㊀政府和部门的预决算公开不但是政府职能的转变方式ꎬ同时也是公共财政的基本要求ꎬ能够保证公民的监督权㊁参与权以及知情权ꎬ加大建设法治政府力度ꎬ确保财政透明化和清晰化ꎮ某省按照深化财政税体制全面实行公开的预决算管理ꎬ把预决算公开检查作为手段ꎬ全面检查和调研政府预决算公开内容㊁范围以及出现的问题ꎮ一㊁地方预决算公开成效由调研可知ꎬ地方预决算工作的开展是有条不紊的ꎬ获得了财政部的认可ꎬ预决算公开工作已变成地方推进财政改革的手段ꎬ并获得了阶段性效果ꎮ第一ꎬ政策扩大知晓面ꎮ专项资金安排一般是在省㊁县和市ꎬ逐层申报ꎬ在政府和部门间封闭运行ꎬ公开项目资金的申报流程ꎬ社会公众了解政府渠道不断增加ꎬ由部门到部门的运行模转化为社会到部门到社会的模式ꎮ公众一方面了解政府专项资金的数量和方向ꎬ一方面掌握申报流程ꎬ专项资金申报数量也以递增的方式在增加ꎻ第二ꎬ优化外部监督ꎬ分配资金公正公开ꎮ财政资金若要堵住制度体制的漏洞ꎬ需要在阳光下运行ꎮ项目申报者应做到互相监督ꎬ比如粮油产业项目ꎬ在评审时主管部门接到项目申报单位投诉电话反映名单中有两家企业不符合条件ꎬ不应纳入申报的范围ꎬ主管需要核实后再确定是否要取消两家企业的申报资格ꎮ项目的承包单位与受益的群体也要掌握资金支持的状况ꎬ随时跟进资金进度ꎬ确保部门可以提升资金拨付效率ꎬ让资金可快速落实到项目中完成效益ꎬ发挥出应得的效益ꎻ第三ꎬ规范资金管理ꎮ传统的专项资金在设立后ꎬ基本不调整管理方法和申报要求ꎬ一些单位甚至未发放申报通知ꎬ在资金分配上有着较大的随意性ꎮ当资金公开后ꎬ专项资金的流程会面向公众ꎬ资金申报㊁公示和分配等环节应根据流程来ꎬ不可具有随意性ꎮ要健全评审分配流程ꎬ资金管理需要由过去的 要他改 变成 他要改 ꎬ修订资金管理法ꎬ健全资金管理ꎻ第四ꎬ宣传主流媒体ꎬ社会响应良好ꎮ主流媒体纷纷转载ꎬ政府部门的公开事项获得良好的反响ꎬ比如新华网㊁凤凰网转载新能源汽车推广的补贴政策ꎬ或者是腾讯网㊁搜狐网转载移动互联网资金扶持申报通知等ꎮ主流媒体转载新闻是对政府部门公开推进财政预算改革工作的认可ꎬ主流媒体扩大了资金报道的影响ꎬ让预决算公开发挥出导向作用ꎮ二㊁地方预决算公开存在的问题一些政府领导和预算单位领导对预决算公开工作缺少正确的认识ꎬ在接受社会监督方面意识淡薄ꎬ社会也未形成监督氛围ꎬ地方预决算公开工作实施存在着难度ꎮ(一)地方忽略了部门预决算公开的重要性地方更看重政府预决算公开ꎬ忽略了部门预决算公开ꎬ致使部门预决算公开范围小ꎬ某些地方的部门经常会有少公开㊁甚至不公开的预决算事项ꎮ(二)未将公开范本的时间统一ꎬ导致公开效果下降地方对财政部门的指导文件工作要求存在着差异ꎬ预决算公开的格式和内容也不同ꎬ对于是否公开存在着不统一的意见ꎬ未统一公开格式ꎬ公开内容多种多样ꎮ当财政部门颁发预决算公开的文件时ꎬ没有提供完整的预决算公开模式ꎬ公开表格是由地方独立设计ꎬ未创建统一的公开范本ꎬ公开时间有着较大的随意性ꎮ当前省级部门预算单位在某天以相同的公开口径对群众实施预决算公开ꎬ但公开时间散乱ꎬ缺少规律性ꎬ对公众获取信息不利ꎮ(三)部门主体意识弱ꎬ缺少主动公开性部门主管的主体意识较弱ꎬ预决算公开工作通常是由财政部门布置ꎬ许多部门把预决算工作作为财政部门的内容ꎬ未意识到主管部门是公开的主体ꎬ大部分工作由财政统一选择ꎬ一些专项资金仅是在财政门户网站公开ꎬ部分公开的部门缺少主动性ꎬ预算编制和执行的决算存在差异ꎬ一些部门会担心在公开后出现麻烦ꎬ不想充当改革的阻碍者和急先锋ꎬ保持着观望的态度ꎬ在信息公开后ꎬ通常会避重就轻ꎮ(四)未健全公开内容ꎬ有待提升公开的质量地方单位的公开内容的准确性尚在确定中ꎬ一些单位对经济和功能分类的科目使用不合理ꎬ存在着未根据规定使用用款计划㊁年度结算错误的现象ꎮ年终决算报表和财务报表数据不符ꎬ政策性调整多ꎬ致使公开预决算无法展现真实的状况ꎬ公开数据不够细化ꎬ比如公共预算支出未根据经济分类公开ꎬ未细化公开的人数等ꎮ公开表格有着较强的专业性ꎬ公众无法快速理解ꎮ公开政府和部门的预决算信息可看出缺少详细的解释ꎬ说明公众无法了解财政信息ꎮ部门预算24管理探索Һ㊀单位公开经常会有决算报表遗漏的情况出现ꎬ或者是公开报表未完善的情况ꎬ此种问题出现率高达15%ꎮ政府预决算公开内容需要健全ꎬ自推行预决算公开以来不断受到重视ꎬ公开力度也在不断地增加ꎮ按照新预算法公开的草案可知ꎬ县级政府公开预算法对于有关内容存在欠缺ꎬ国有资本的收入和支出均未公开ꎬ一些预算部门未公开支出的明细ꎬ公共用车的使用和购置㊁接待费用等情况也未公开ꎮ(五)尚未健全公开方式公开形式比较单一ꎬ缺少多样化的方式ꎮ公开是以部门网站为主ꎬ但一些区域未设置预决算公开的内容ꎬ网站搜索功能尚未健全ꎬ不利于公众查阅ꎮ一些地区的资金尚未实现全公开ꎬ某些区域存在着专项资金制度㊁绩效评价和流程公开不到位的状况ꎮ上级的补助和资金申报流程尚未公开化ꎬ某省的政府决策在公开时ꎬ对于支付钱财和借债情况尚未完整地公开ꎮ(六)公众参与制度尚未完善预决算公开受到的关注度少ꎬ公众缺少监督意识ꎬ在分配资金中也尚未创建公众参与制度ꎬ预决算公开仅是传声筒ꎬ未真正地变为政府和群众间的双声道ꎬ因此部门和社会在预结算公开中需要加强双向互动和反馈制度ꎮ(七)未统一地方预决算公开渠道ꎬ查阅信息不便各地方预决算公开的渠道存在着差异ꎬ某些政府预决算是在本政府门户网站公开ꎬ一些是在财政部门的网站公开ꎬ还有一些部门是由部门公开ꎮ一些地方未在法律规定的时间内将预决算公开或者公开一段时间后便会撤销ꎬ某些财政部门和地方政府未及时更新网站信息ꎬ对于网站维护也不符合标准ꎬ影响公众浏览和阅读预决算公开信息ꎬ经常会出现找不着打不开的情况ꎮ三㊁分析地方预决算公开存在问题的原因经有关调查可知ꎬ导致预决算信息公开出现问题的原因多元化ꎬ不但有客观原因同时也有主观原因ꎮ(一)未完善预决算公开的标准制度预算法的出台代表财政预决算公开将正式的被写入到法律中ꎬ但仍有配套法律不完善的情况出现ꎬ相关法律法规缺少统一的操作流程ꎮ政府在预决算信息公开工作中ꎬ有着较强随意性ꎬ公开的要求也未给予明确的标准ꎬ操作起来会有无章可循的感受ꎮ(二)未统一预决算的公开形式经调查可知ꎬ地方预算单位间的预算信息流程格式和内容未统一ꎬ若是未统一公开的模板ꎬ则无法确保地方预决算公开的完整性ꎮ(三)政府不够重视政府领导和预算负责人对于财政预决算信息公开不够重视ꎬ财政信息部门对于预决算信息公开工作缺少严格的把关制度ꎬ工作人员责任心差ꎬ政府的宣传力度小ꎬ导致群众关注度低ꎬ公众的监督感和责任感薄弱ꎮ(四)监督不到位内外职能部门缺少监督和检查的自觉性ꎬ致使社会公开预决算信息时ꎬ经常会有内容不够细化和不完整的情况出现ꎮ同时为创建完整的问责制度ꎬ无法体现出监督的效果ꎮ媒体的监督效果弱ꎬ无法发挥出社会的督促作用ꎮ四㊁健全地方预决算公开制度的建议当下地方预决算公开已进入全覆盖阶段ꎬ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狠抓预决算公开的工作ꎬ使其形成具有常态化和规范化的公开体系ꎮ(一)加大预决算公开宣传力度要提高认知度ꎬ开展公益广告的宣传ꎬ让政府和部门认识到预决算公开的作用ꎬ提高部门对于预决算公开的认知ꎬ让单位能够树立起以公开作为原则的理念ꎬ自觉地开展预决算公开工作ꎬ同时加大宣传力度ꎬ让主动㊁公开㊁透明㊁财政监督等意识深入群众心里ꎬ加大培训基层财政结算人员的业务能力ꎬ使其能够将工作进行合理分类ꎬ保证单位年终结算的报表和财务报表数据相统一ꎬ从而提升预决算公开的准确性ꎮ(二)加强监督ꎬ健全绩效考核把预决算公开检查工作融入日常的监督工作中ꎬ定期地开展专项检查预决算的工作ꎬ如果是未及时公开预结算的地区ꎬ应立即追究责任ꎬ从而确保通过监督来督促管理ꎮ在检查中要对预决算公开的要求与政策进行普及ꎬ从而约束预决算公开的主体ꎬ加强政府和部门的运营决算工作的自觉性ꎬ指导部门创建公众参与制度ꎬ加强公众参与预决算公开的力度ꎬ发挥公众在预决算监督的作用ꎮ在公开专项资金时ꎬ需要公开有关联系人的姓名电话ꎬ为公众咨询与反馈提供便利ꎬ从而形成预决算编制ꎮ公众反映的预决算公开中的问题ꎬ应认真的核查ꎬ在核审时若是存在问题ꎬ要责令有关部门单位进行整改ꎬ创建绩效考核挂钩制度ꎮ预决算公开制度要确立责任主体ꎬ把预决算公开工作作为年度考核的内容ꎬ充分使用监督财政的结果创建考核体系ꎬ从而来提高监督性能ꎮ(三)规范公开形式ꎬ优化流程统一预决算公开形式ꎬ便于公众理解政府部门预决算公开表格和文本ꎬ公开表格需要根据中央要求ꎬ保证公开内容符合实际ꎬ公开文本应有文字说明和模式化的板块ꎮ公开资料要具有完整性ꎬ公开时间要快速ꎬ基层财政部门需要根据财政制定的格式和范本ꎬ及时地在预算软件中更新模板ꎬ便于预算单位可以及时检索内容ꎬ确立公开的资料与表格ꎬ使预结算公开工作朝着可持续化㊁程序化的方向前进ꎮ优化公开流程ꎬ实施自动公开ꎬ把预决算公开工作融入办文程序中ꎬ当涉及秘密的事项会自动选择是否公开ꎬ在结束办完后会进入到公开的环节ꎮ(四)健全公开内容ꎬ挖取有价值的数据在预结算公开信息中ꎬ需要使用简单易懂的方式来说明公开事项ꎬ从而确保预决算公开的信息存在着易懂性ꎬ让观众不但能够看得到ꎬ同时也可以看懂ꎬ进一步健全编制方法ꎬ在设置软件模块时ꎬ应根据经济功能来进行划分ꎬ细化出政府部门包含的经济分类ꎮ健全政府部门的经济分类体系ꎬ使其能够和经济分类款目适应ꎬ充分挖取具有经济价值的科目ꎬ加强分析经济分类科目的结构以及趋势ꎬ针对公众担心的经费㊁人均支出和工资结构等问题作出解释ꎬ指导观众把视觉锁定在政府部门提供的数量和质量上ꎬ合理地看待部门34经费支出ꎬ加强政府和群众的有效沟通ꎬ建设服务型政府ꎮ(五)预决算公开要反应状况ꎬ掌握细节地方政府的预决算工作包含着公共预算㊁国有资本预算以及政府资金预算等ꎬ因此若要实现政府预算信息公开化ꎬ需要细化公开的内容ꎬ详细说明政府债务㊁预算绩效等ꎮ公众不但可以掌握政府收支状况和规模ꎬ同时可以掌握财政的去向ꎬ让公众看到预决算收支的去向和细节ꎮ(六)地方政府需要明确建设预决算公开的制度财政部门要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下来开展地区预决算公开工作ꎬ制定科学的预决算公开标准ꎬ负责公开政府预决算ꎮ有关部门要在信息公开部门的领导下组织本部门的预决算公开ꎬ基层政府需要联系实际情况ꎬ在有关法律法规的框架下ꎬ明确统一政府预结算公开制度ꎬ制定出更详细㊁准确的预决算公开方式等ꎮ(七)地方政府需要设置预决算公开平台专栏ꎬ公开信息渠道地方政府需要让预决算公开的方式和渠道达到统一ꎬ财政部门要负责本级财政部门的网站设立的公开平台ꎬ将政府预决算在平台或专栏中统一公开ꎮ在专栏公开的信息中ꎬ需要编制政府预决算的公开目录和内容ꎬ便于群众监督和浏览ꎬ对于公开的年度结算应在网站上设置位置ꎬ在网站上公开的信息需要永久的保留ꎬ但是预决算公开资料若是太多会不利于公众查阅ꎮ如果是有要删除的公开信息ꎬ则需要由主管部门审批ꎬ在网站公开删除的原因ꎮ(八)创建完整的预决算公开体系ꎬ规范工作内容有关政府要按照«预算法»要求创建预决算公开制度ꎬ确立预决算公开主体ꎬ规范预决算公开格式㊁内容和渠道等ꎬ有序推进预决算工作流程ꎮ第一ꎬ需要确定预决算公开的主体ꎬ创建奖惩制度ꎮ一些预决算单位忽略了预决算公开的工作ꎬ财政部门属于业务指导部门ꎬ对预算单位缺少有效的督促措施ꎬ这是由于预决算公开主体未明确责任ꎬ有关政府要确立预决算公开主体ꎬ从而遵循对应的原则: 谁公开谁负责 ꎮ建立有关的奖惩制度ꎬ在指定的时间内若是未公开或者是未立即反馈给财政部门ꎬ政府需要给予责任追究ꎬ制定惩罚措施ꎮ在制度的约束下ꎬ确保能够及时发布和公开预决算信息ꎻ第二ꎬ统一预决算公开的形式ꎬ确保预决算公开的整体性和有效性ꎮ经检查可知ꎬ有关部门预算单位间的预决算公开形式和内容尚未达到一致ꎬ需要统一公开的格式㊁内容㊁流程等ꎬ制定公开的模板ꎬ指导地方政府预结算工作ꎬ保证预决算公开的完整性和整体性ꎮ同时财政预决算信息的表格比较烦琐ꎬ容易无法理解ꎬ应将公众关注的内容简单化和通俗化ꎬ确保公众有着较高的监督意识ꎮ预决算信息公开途径是统一在政府部门网站专栏上公开ꎬ并且要健全检索功能ꎬ让观众打开便可阅读网页ꎬ也有利于公众监督ꎮ财政预决算信息表格和科目设置烦琐ꎬ观众解读困难ꎬ需要把公众关注的内容简单化ꎬ从而提高公众监督意识ꎻ第三ꎬ需要创建突发应急体制ꎮ省级政府要创建预决算公开的突发应急体系ꎬ规范预决算公开的处理原则和要求ꎬ特别是当公众和媒体提出质疑时ꎬ需要完善处理原则ꎬ防止由于政府和部门预算不当ꎬ让政府的形象受损ꎮ(九)增强外部监督ꎬ起到推动和促进的作用政府财政预决算信息公开是为了确保社会公众享有监督权㊁知情权㊁参与权ꎬ公开透明的预决算体制对于打造阳光政府有利ꎮ若是想要做到此点ꎬ则需要社会公众的支持与监督ꎮ第一ꎬ要提高对政府信息的关注力度ꎬ从而发挥出监督作用ꎬ开展执法检查与调研ꎬ更好地推进信息公开ꎬ提高政府公信力ꎻ第二ꎬ新闻媒体应发挥出监督的作用ꎬ及时地收集信息ꎬ发挥出社会公众的监督作用ꎬ指导政府信息公开迈向健康化ꎻ第三ꎬ有关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应增强监督和检查预决算公开力度ꎬ创建监督体系ꎬ定期检查预决算公开信息ꎬ要严肃处理不符合实际情况的预决算公开部门ꎬ发挥出监督的作用ꎮ(十)明确主体责任确立预决算信息公开的责任ꎬ督促有关责任人要按照个人的职责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工作ꎮ地方财政部门要按照我国有关法律结合工作需要ꎬ开展集中教育ꎬ让财政部门的工作人员承担工作职责ꎬ明确预决算公开流程ꎮ不但能够起到履行工作的职责ꎬ提高工作完成效率ꎬ同时可以发现问题ꎬ便于及时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职责ꎮ地方财政部门要改进预决算工作ꎬ提高工作的准确性和完整性ꎬ优化预决算内容ꎮ地方财政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创建完整的预决算公开考核指标ꎬ把预决算公开的状况作为绩效考核指标ꎬ优化职能人员的责任ꎮ五㊁结束语综上所述ꎬ地方的预决算公开是指政府和部门按照有关法律法规ꎬ在指定的时间和渠道内ꎬ向社会完整又全面地公开政府预决算事项ꎮ地方预决算公开可确保公民权利ꎬ保证财政清晰度ꎬ加强建设法治社会ꎬ让公民享有监督权和知情权ꎬ有效解决政府预决算存在的问题ꎬ通过合理的措施让公众掌握部门预决算流程和部门预决算收支状况ꎮ参考文献:[1]曹建辉ꎬ朱伟常.湖南省地方预决算公开的现状及问题分析与思考[J].财政监督ꎬ2017(11).[2]李吉鹏.地方财政预决算信息公开现状探析[J].时代金融ꎬ2017(10):115-116.[3]杨哲.加大预决算公开监督力度㊀积极推进专员办职能转型 专员办做好地方预决算公开监督工作的对策思考[J].财政监督ꎬ2015(1).[4]许小丹ꎬ米雅钊.对话专家:透明预决算如何 换挡提速 市县政府财政预决算公开现状调查(下)[J].半月谈ꎬ2014(8):49-50.[5]半月谈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基层政府离 阳光财政 有多远 市县政府财政预决算公开现状调查(上)[J].半月谈ꎬ2014(8):46-49.作者简介:张艺莹ꎬ香河县财政局ꎮ44。

浅谈政府公信力的现状及转变

浅谈政府公信力的现状及转变

浅谈政府公信力的现状及转变摘要:社会诚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素.现实生活中,诚信的普遍缺失是一个重大社会问题,成因悠久危害深远.分析表明,社会诚信的缺失源于政府公信的丧失,社会诚信的重建必先以恢复政府公信为前提.新的历史时期在倡导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蓝图中,公信作为社会诚信的前提,理应得到求真务实的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我个人认为,在要想使公共政策切实有效的实行,政府公信力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政府在处置公共事件中面临着“以人为本,诚信至上”的新观念、新体制、新机制的挑战。

根据党中央提出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总要求,各级政府只有进行全面改革创新,加强行政诚信建设,从根本上提高社会公信度,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增强诚信意识,完善制度保障,理顺行政体制,坚持民主决策,严格依法行政,加强沟通协调,完善责任机制,强化监督制约,全面公开信息。

政府在公共事件中诚信形象的塑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随着公众心理期望的变化,各种信息的作用和社会舆论的发展,公众对政府的诚信要求会越来越高。

政府诚信水平、服务水平、公共管理水平的高低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

一、诚信之必要性(一)诚信是在市场经济社会发展中形成的自律与他律的制度当我们要研究诚信体系建设的时候,有必要先对诚信的起源进行一些探讨。

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诚信就是诚实,守信用。

所谓诚实,即人的言行和内心思想一致,为人处事不说谎、不虚伪,是一种道德自律,是在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社会教化和价值取向等非正式制度环境中形成的。

诚实是人类交流的原始基础。

在人类进化发展的初期,由于地壳的变动,热带丛林的减少,类人猿开始由丛林走向地面生活,完成了“从猿转变到人的有决定意义的一步”—直立行走。

因为人一开始就是集体的动物,离开丛林到地面后,环境更加危险,不集体劳动,就无法生存。

而集体劳动,必然有一个交流与协调的问题。

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人类发明了交流的工具—语言。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政府信息公开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政府信息公开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6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政府信息公开存在的问题及建议郑甜甜( 中南民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摘 要】重大疫情背景下的政府信息公开不仅是打赢疫情阻击战的关键环节,也是对政府执政能力的一次考验。

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梳理政府信息公开的研究现状,分析政府在疫情信息公开方面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政府信息公开;问题和挑战;政策建议习近平总书记在指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提出:“要完善疫情信息发布,依法做到公开、透明、及时、准确。

这是重大疫情中宣传工作的首要任务,也是人民群众做好自身有效防护的前提”。

可见,公共危机事件下政府信息公开,既有利于保护公众对疫情信息的知情权,保持社会稳定;也有利于夯实党和政府讲诚信、有自信的制度公信力。

中国自2008年正式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来,学界和社会公众对政府信息公开的相关问题已展开了激烈的探讨。

关于政府信息公开的研究成果更是出现了大幅度地增长,但针对公共危机事件这种特殊情况下的政府信息公开的研究文献较少。

因此,本文从疫情在政府信息公开内容出发,对疫情信息公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期为疫情信息公开工作提供建议和对策。

一、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研究现状政府信息公开是一个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的研究主题,从其被提出后便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焦点。

本文以中国知网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作为数据源,限定关键词为“政府信息公开”,时间范围为2008年-2020年,文献类型限定为核心期刊和CSSCI,经检索得到607篇相关文献。

借助SATI文献题录信息统计分析工具,对该研究领域的核心内容进行社会网络分析,探索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

就文献高频词而言,文献关键词是作者展示研究成果核心容、研究方法和学术观点的凝练和总结。

基于高频关键词的社会网络分析可用于分析其研究热点、探讨其研究结构。

在图1中,每个方形节点代表一个高频关键词,关键词在网络中出现的频率和重要性程度与其对应的标签字体和大小成正比例关系;节点越大表示出现频率越高,图中的连线代表该节点与其他节点之间的联系。

档案馆开展政府信息公开服务遇到的问题及对策

档案馆开展政府信息公开服务遇到的问题及对策

主动 、 有序 、 位地 公开政 府信 息是 构建 透 明 、 全方 高效 政府 的必要 条件 , 是政 治文 明发展 的必然 趋 势 。政 府信 息 公开 的重要性 和必要 性 已被普遍 认可 。《 府信 息公 开条 政 例》 明确指 出了档 案馆 是 政府 信 息 的一个 查 阅场 所 , 法 在 规上 为国家档 案资源 建设 提供 了保 障 , 同时也对 档 案部 门 发挥 自身优势 、 与公 共 服 务提 出 了更高 的要 求 , 对 于 参 这 档案部 门来说 既是一 种机 遇 , 是一 种挑 战 。 也
报 送过可 以开放 的文 件 。从 实 际情 况来 看 , 案部 门开 展 档

档案 馆开展 政府 信息公 开 服务遇 到 的问题
现行文件开放利用服务存在着诸多现实困难。政府信息
公开是 一项 复杂 的系统 工程 , 需要 有领 导机 构负 责全 面规
目前 , 国各地 各级综 合档 案馆作 为政 府信 息公 开查 全 阅的指定 场所 , 已成 为 政府 现 行文 件公 开 中的 主力 军 , 在 政府 信息公 开 中发挥 着 越来 越 重 要 的作 用 。漯 河 市 各级
着政治 民主化 的深 入发 展 , 国公 民的知情权 和 参政 议政 我
1 收集 内容不 齐全 . 档案馆 开展政 府信 息公 开服务 之初 , 了保 证现 行文 为 件集 中查 阅 , 委和市政 府通 过两办 的发 文形 式规 定 了有 市
的权利 日 益得到了保障, 但公 民的维权意识相对淡薄。另

在现 行文 件 的 利 用 上 , 行 文 件 开 放 的社 会 影 响 不 现 大, 社会 效益 也有 待进一 步提 高 。不少 公 民的 维权 意识 不

浅谈政府信息资源的公开

浅谈政府信息资源的公开
社 会 公 众 一 般 只 能 利 用 到 档 案 馆 参 考 价值 在 漫长 的 3 0年 的 “ 宫 ” 注 释 : 冷
的开放 档 案 。虽 然从 个 体上 看 , 一 中消耗 殆 尽 , 可不 说这 是 对整 个 不 个 档 案 馆 的 馆 藏 量 一 般 来 说 远 大 档 案 资源 的一 种 巨大 浪 费 。 于一 个 档案 室 的室 藏 量 , 是 如果 但
转让 给 别 人参 考 利用 , 人们 就 可 以 公 众 能 够 利 用 到 的档 案 资 源 只 占 在 日益讲 究成本效 益 比的市场经 吸取 其科 技 成果 , 进 社会 生 产力 整个 社 会档 案 资 源 的一 小部 分 。 促 而 济 中立 足 。 们 必须 要 正视 自己的 我 的发 展 , 如 果 等几 十年后 这 些产 即使 这 小 部 分 能 够 为 公 众 所 利 用 缺 陷并 不断 改进 。而如何 对现 有体 但

2 公 民的 知情 权 要 求公 开政 息 的未完 全 公 开 , 过 欺骗 的手段 、 通
享 的环 境 , 供 具有 权 威性 和指 导 府信 息 提
公 民 对 于 政 府 的 重 要 事 务 以 分 弱 势 群 体 陷 入 了 不 必 要 的 纠 纷
及 与 社 会 上 当 前 发 生 的 与 普 通 公 中 。阳光 是 最好 的杀虫 剂 , 在信 息 件 , 了解 和熟 悉 的权 利 。知 情权 去 了滋生 违 法 、违 规 行 为 的 土壤 , 有
品 、 术 和 工艺 可 能早 已落后 了。 技
三 结 论
的档 案 一 般 也要 封 闭 3 0年 才 开 制进 行完 善将 是一 个 系统工 程 ,需
放 ,它 们 往 往 只 剩下 了史 料 价 值 , 要档 案界 方方 面面 的探 索 和努力 。

政府信息公开中的问题及对策

政府信息公开中的问题及对策
息公 开相 关方 面 的法律 法规 , 引导政 府机 关做好 信 息公 开工作 , 实现 服务 型政 府 。 关键 词 政 府信 息 信 息公 开 民主 法治 作 者简 介 : 刘 宏伟 , 河北 大 学政 法学 院研 究生 。 中图 分类 号 ; D 6 3 2 文献标 识码 : A 文 章编 号 : 1 0 0 9 . 0 5 9 2 ( 2 0 1 3 ) 0 7 . 1 6 9 . 0 2
党 的十 八大提 出 , 到2 0 2 0 年 我 国要建成 小康 社会 , 小康 社会 是公开 内容 明显 缩水 , 公 开范 围被缩 小 。 的建成 需要 以民主法 治 为支撑 。 在信 息高 速发 展 的今天 , 领 导广 大人 民建 设 小康 社会 的政府也 需要采 用 高新技 术公 开政 府信 息 , ( 二) 政 府信 息公 开 的 内容 过 于形 式化 、 表 面化 《 公开条例 》 指 出各行 政机 关将信 息进行 公开 的 目的是“ 为了
制占 红 金
2 0 1 3・7 ( 上) ◆ 政 法 论 坛
政府信息公开 中的问题及对策
刘宏伟
摘 要 我 国的政 府信 息公 开从 2 O 世 纪末 开始 实施 , 至今 已经取 得 了一定 的成 就 , 但是 我 国的政府 信息 公 开还存在 范 围
不明确, 公开内容形式化, 公开缺乏主动性等问题。为了进一步推进我国的民主化和法制化进程 , 我们有必要完善政府信
( 三) 政府 信 息公 开缺 乏主动 性
我国《 公 开条例 》 明确 规 定行 政机 关公 开权 力置于 公 民 的监督 之下 , 这样 才 能建 公正 、 公 平、 便 民的 原则 , 发 现有对 社会 发展和 公共 治安有 不 良影
的程 度 , 推进 社会 主 义 民主政 治 的发展 。 政 府信 息 公开是 预防 腐 败, 促 进 廉政 建设 的需 要 。反腐 倡廉 工作 关系 到 国家政 权 、 人 民 利益 和和 谐社会 的发 展 , 而 政府 信息 公开就 是反腐 倡廉 的一个 行 开就 变成 了徒 有其表 , 成了行政机 关“ 提高政 府形象” 的面子工程 。

“互联网+”背景下政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互联网+”背景下政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81Internet Application互联网+应用“互联网+”背景下政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不断发展,科技水平也在逐渐提升,尤其计算机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社会整体现代化建设,目前来看,我国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

政务信息化建设程度会直接关系到其日常业务开展效率及准确性,因此,今后政务部门应该提升对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视程度。

虽然我国基层政务部门在当前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也暴露出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例如信息化建设条件不充沛、信息化建设流于形式、存在信息安全隐患等。

今后,政务部门应该针对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确定相应解决措施,从而促进政务部门高质高效开展业务。

关键词:“互联网+”;信息化建设;问题与对策郑德刚(1967.07.16-),男,汉族,四川德阳,讲师(信息工程),研究方向:电子政务、计算机网络。

一、引言当前来看,我国政务部门已经将信息化建设提上日程,具体来说,政务部门信息化建设所包含的内容较为广泛,会涉及信息联网建设、政务信息系统建设等多个方面,当前最为集中的信息化表现形式则是电子政务。

对于电子政务来说,其主要是指各级政务机构通过互联网开展信息传递及共享等工作,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提升政务部门各项公务开展效率,也使得政务部门多项工作开展获得了有力辅助。

我国部分政务部门在推行信息化建设时,遇到了一些问题,由于其对问题理解不够深入,导致了信息化建设无法进一步推进,因此对政务部门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分析非常有必要。

二、政务部门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一)有利于公共行政绩效提升对于政务部门来说,其具有公共行政特性,政务部门在日常运转过程中,信息化理念及技术的融入可以使其工作效率明显提升。

由于政务部门日常运作所涉及的内容较为丰富,并且工作流程较为繁杂,传统的人工或半人工管理方式很难实现对多种信息的有效整理、检索及利用。

而将信息化技术融入政务部门公共行政工作中之后,实现了网络办公、远程会议、虚拟平台构建,这也使得以往政务工作所受到的时空限制被解除,使得信息交流更为及时、便捷,促进了公共行政绩效水平提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摘要]推行政府信息公开有助于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提高依法行政
能力,对转变政府职能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文章对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现状作了初步分析,在找出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政府信息公开;现状;对策
一、政府信息公开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政府信息公开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初步建立。

市场经济要求行政决策更加民主、透明。

通过政府信息公开,有助于打破信息资源垄断,降低经济活动运行成本;有助于遏制腐败,维护市场竞争活动的公平、公正;有助于行政决策的科学民主,避免因决策失误导致在经济发展中付出巨大代价。

(二)政府信息公开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举措
服务型政府是集法治、透明、高效和低成本于一体的现代政府。

政府信息公开有利于形成开放、透明的政府形象,杜绝“暗箱操作”和权力滥用行为;有利于消除官僚作风、促进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信息低成本、大范围传播,以简单高效的方式达到行政管理的目的。

(三)政府信息公开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的有效方式
政府信息公开是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有效方式。

一方面,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要求政府把决策变成集思广益的过程,从而做到趋利避害。

另一方面,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提高,对政府信息有了更高的要求。

政府信息公开有助于公众在深入了解、有效参与的基础上,正确行使自己当家作主的权利。

二、当前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现状
(一)取得的成就
1.制度建设初见成效,信息公开有法可依
目前,中央各部委、31个省级政府均已建立政府信息公开的管理制度。

一些具体制度也在不断落实中,例如: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较为全面的法律、法规公告体系、新闻发布和发言人制度、重大事项听证制度等。

此外,《政府信息
公开条例》首次从法律上对政府信息公开做了明确规定,并确立了公开、平等、服务、便民等一系列重要原则。

2.电子政务提高效率,信息公开方便快捷
电子政务已经成为政府部门提高效率的重要手段,依靠信息技术,政府门户网站不断增多,发布大量用于社会共享的信息,已成为承载政府信息公开的主流载体和窗口。

同时,通过开发p
1.观念壁垒难突破,政府信息公开的意识不够强
一方面,政府信息公开主体意识不强。

受传统思想影响,一些政府机构的习惯是信息不公开,要改变这种惯性思维阻力较大。

另一方面,公众的权利意识也有待提高。

相关数据显示,中国57.7%的公众从未访问过政府网站,被调查者认为“不需要”是最重要的因素占55.7%,①这表明广大民众对政府工作主动参与意识不强。

2.起步较晚,政府信息公开的层次不够高
我国行政法治建设起步较晚,因而政府信息公开的法制化时间短、层次不高。

此外,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是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基础上进行的,市场经济的成熟度也制约了政府信息公开的发展。

具体表现在:公开的双向机制尚未建立,依申请公开渠道不畅;跨地区跨部门协同性差,表现出很大的任意性;有些政府网站流于形式,信息空洞,服务性差。

3.政府信息公开评价体系不够健全
目前,从内部来看,上级对下级政府信息公开的考核缺乏实际意义,多数部门都将其涵盖在年终总结中,和一些重点工作相比,易被忽视。

这是影响政府信息公开效果的根本原因。

从外部来看,没有建立公众评议机制,公开的内容、时效性等缺乏客观评价。

三、完善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对策
(一)完善政府信息公开相关法规
目前,我国政府信息公开仅凭《条例》做了原则性的规定,缺乏具体的实施措施,应尽快出台实施细则,细化《条例》内容,增强可操作性。

同时制定配套的法律法规,使彼此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强化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容和效力。

(二)加强政府信息公开的组织协调
在管理中应强调统一领导、各部门和区域协调。

一要抓紧设立专门机构,具体负责推进、协调各政府机构的信息公开工作。

二要整合资源,强化门户网站在政府信息公开中的核心地位。

三要统一考核,鼓励具备技术、信用的第三方评
估机构参与政府信息公开考核评估。

(三)完善政府信息公开的救济手段
应确立政府信息公开的司法
救济原则,明确将政府信息公开的相关行政行为纳入法院受理范围。

对《条例》的相关内容进行修订,取消投诉举报、内部处分等机制,保留“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党的历次代表大会都强调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并明确提出了政府信息公开要求。

针对我国目前政府信息公开存在的问题,我们应积极面对,努力探索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政府信息公开方式,建立起一个政府主导,其他部门辅助,公众广泛参与的政府信息公开综合体系,使其真正发挥对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应有的巨大推动作用。

[注释]
①朱四倍.政府网站“绝缘”半数公众背后的双重错位.[DB/OL].
/politics/2007-12/29/content_7333182.htm,2007-12-2 9。

[参考文献]
[1]陈振明主编.公共管理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陈有西.变革时代的法律秩序[M].法律出版社,2009.
[3]关保英.行政法认识史[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
[4]杨解君主编.可持续发展与行政法关系研究[M].法律出版社,2008.
[5]颜佳华.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政府权力运行机制重塑研究[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