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门寺旅游文化现状及对策研究
法门寺调查简报
作者机构: 西北大学历史系扶风县博物馆联合调查小组
出版物刊名: 文博
页码: 5-13页
主题词: 扶风县博物馆;调查简报;莲花座;真身宝塔;省级重点文物;白毫相;扶风法门寺;大宝积经;华严经;普宁藏
摘要:<正> 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是一座四海知名的佛教古刹,1956年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1年秋,关中地区暴雨,寺中“真身宝塔”西半壁坍塌,塔中一些佛象、佛经随之而下,或四处飘散,或被压在砖砾之中。
在省人民政府、文化文物厅和西北大学有关领导的关怀、支持下,在扶风县博物馆首先清理了现场的基础上,我们就法门寺的历史、佛像和佛经,进行了初步的调查研究,现简报如下。
法门寺发展现状
法门寺发展现状法门寺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寺庙,位于湖北省鄂州市,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古建筑群之一。
该寺庙始建于东晋,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曾是南浔十六座大寺之一。
法门寺自古以来就是修行者和佛教信徒的圣地,也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
目前,法门寺的发展现状仍然稳定和积极向上。
随着中国佛教复兴的浪潮,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佛教文化的研究和学习,法门寺也成为了他们追寻内心宁静和智慧的重要场所。
寺内举办的法会和佛教讲座吸引了大量信众和游客参与,并得到了广泛的赞誉和好评。
与此同时,法门寺也注重提升游客服务和文化体验的质量。
寺庙的管理团队积极引进现代管理理念和旅游规划策略,将佛教文化和旅游业相结合,开发了一系列精品旅游线路和主题活动。
游客可以在参观寺庙的同时,还可以参与禅修、文化交流、书法绘画等丰富多样的活动,进一步提升了游客的满意度和参与度。
法门寺的周边环境得到了保护和改善,进一步提升了法门寺的美誉度。
当地政府加大了对法门寺的环境卫生和景观保护力度,改善了寺庙周围的交通和停车设施,并修复了寺庙内外的建筑和雕塑。
这些努力使法门寺成为一个令人愉快和宜人的旅游目的地。
要继续发展和提升法门寺,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如何平衡佛教信仰和旅游经济的关系是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佛教是一种宗教信仰,但法门寺也不能仅仅依赖于佛教的支持,还需要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普通民众的光顾。
其次,如何保持和传承法门寺的佛教文化和历史遗产是一个重要的任务。
寺庙管理团队应该加强对传统文化和艺术的保护和研究,让来寺庙的游客能够深入了解佛教文化。
最后,提高游客服务质量和增加旅游设施的投资也需要加强。
法门寺的游客数量在逐年增加,为了保持可持续发展,必须不断提升游客体验和满意度。
总之,目前法门寺的发展现状仍然积极向上,其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和美丽的自然环境吸引了大量的信众和游客。
法门寺的管理团队还需不断面对和解决各种挑战和问题,以推动法门寺的持续发展和提升。
相信在各方的努力下,法门寺将继续在中国和世界上的佛教界和旅游界发光发热。
法门寺文化景区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扩建 。 4 9 4年 的首次开塔迎舍利 ,到隋文帝 的“ 成实道场”的命 名 , 仁寿二年 ( 6 0 2 年) 的右 内史 李敏二 次 的开塔瞻礼 。武 德七 年 ( 6 2 5 年) 唐 高足李渊敕建并改名 “ 法门寺 ” 。 并于唐贞观年问三次开塔就地 瞻礼舍利 。 其 原塔 的俗名 “ 圣冢” ,改建后成 为四级木 塔 , 直到在高宗显庆年间修成瑰琳宫二十 四院 ,
的一个皇家寺院。阿育王统一后将佛骨舍利 分成 百万四千分 , 法 门寺里便有着在 中国十 九处舍利 的第五颗 。 后经历 5 5 8 年拓跋育的
2 .新世纪以来的大发展 2 0 0 6 年 5月 2 5日, 佛教寺 院法 门寺以
南北朝至清朝的历史文化遗址 , 被批为第六
的认识 , 在这个 问题得到解决后, 其他的问题
法 门寺的历 史发展
“ 陕西第二个文化符号”和又一张享誉世界
的名片。
法门寺位 于宝鸡市扶风县 , 始建于东汉
末年恒灵帝年 间,距今约有 1 7 0 0余年的历 史, 是一座我 国最富传奇色彩的寺院和久负
盛名 的中 国佛 教圣地 ,被誉 为关 中塔庙 之 祖 。 由于供奉 的佛骨舍 利和 独特 的地理 位
将佛 指舍利 毁掉 ,由于佛 教高僧 的舍命 护 指, 造 出的影骨 , 故将释迦牟尼的真身舍利 保 留下来 。 宋代 时期 , 法 门寺沿承了唐代建筑 的恢
套产业和衍 生产业 ,开展以宗教朝觐旅游、 参 与性体验旅游和观光旅游,打造 以佛教旅 游 为特 色 的旅 游产业 集群 ;着力 抓好新农 村 、新景 区、新城镇建设 ,完善景区道路 、 市政设施 、景区绿化等基础设施 , 最终建立 起一个法 门寺旅游经济区 , 在这个基础上形 成一个宗教文化旅游经济圈, 努力形成 “ 东 有兵马俑 ,西有法 门寺 ”的大市场 、大辐射
法门寺景点介绍
法门寺景点介绍法门寺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寺庙之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大雁塔南广场东侧。
该寺建于唐朝开元年间,历经多次修缮和扩建,现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1. 历史文化作为唐代八大禅林之一的法门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这里可以欣赏到众多珍贵的文物和艺术品,如千手观音铜像、释迦牟尼金身等。
2. 佛教活动法门寺是一个重要的佛教活动中心,在这里每年都会举办各种规模不同的佛事活动。
其中最具盛名的当属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日举行的“浴佛节”,成千上万信徒从全国各地前来参加。
3. 园林景观法门寺园林布局精美,绿树成荫、花香四溢。
除了主体建筑外还有许多小桥流水、假山亭台等景点值得游客探索。
4. 大雁塔法门寺与大雁塔相邻而立,两者共同构成了西安市标志性风景线。
大雁塔高达64米,内部藏有许多珍贵文物和书籍,并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工程奇迹之一。
5. 禅修体验作为一个重要禅宗道场,在这里可以接受专业导师指导进行禅修体验。
通过冥想静坐等方式感受内心平静与自我提升。
6. 特色美食在法门寺周边也有许多特色美食可供品尝,如灌汤包子、凉皮、肉夹馍等传统小吃以及餐厅提供素斋菜肴满足不同口味需求。
7. 节日庆典除了浴佛节外,在春节期间还会举办传统民俗表演和祈福仪式;端午节则会展示龙舟竞渡比赛;中秋节则会放放孔明灯祈愿平安幸福等传统庆典活动。
总之, 法门寺是一个集人文历史遗产, 自然生态环境, 人们对宇宙自然界及其本身存在意义认识以及社交娱乐功能于一身的综合性旅游胜地, 是您来到西安不能错过并必须去参观拜访学习领略其独特魅力所在!。
世界佛都-法门寺
世界佛都——法门寺文化景区在西边距离西安120公里的地方有一个小镇——法门镇,这里因为一座“皇家寺院”而举世闻名。
法门寺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被誉为“关中塔庙之祖”,这里珍藏着世界唯一的佛珠释迦牟尼的真身指骨舍利,成为世界佛教徒心中的圣地。
法门寺夜景法门寺文化景区依托法门古寺而建,位于陕西省扶风县,景区一期工程斥巨资打造(25亿元),占地约1300亩,是由台湾著名建筑设计大师李祖原先生主持设计的,(他曾主持设计台湾中台禅寺及目前全世界最高摩天大楼“台北101”等著名建筑)。
景区由山门广场、佛光大道、法门寺寺院、合十舍利塔,以及众多艺术佛像、园林雕塑小品等几部分组成,全面展示了佛文化在哲学、政治、艺术等方面的成就,彰显了中华民族灿烂的历史文化。
景区建设自2007年3月,根据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由曲江新区管委会组建了法门寺开发建设团队,与宝鸡市人民政府一起负责项目开发建设。
项目总规划面积9平方公里,分为东区佛文化展示区与西区综合服务区,整体区域规划依托佛文化资源和地域文化资源为发展基础,是陕西省委、省政府强力推出的十大文化旅游工程之一,也是曲江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的重要辐射、延伸区域,在构建和谐社会政策的历史背景下,陕西建设文化强省、旅游强省的重大举措并致力将其打造成为名符其实的“世界佛都”,成为继兵马俑之后的“陕西第二个文化符号”。
合十舍利塔山门广场区域面积约15万平方米,由佛光门、般若门、菩提门及圆融门4部分组成。
此区域涵盖酒店、素食餐饮、大唐禅茶、讲经堂、旅游精品购物、游客中心、大型超市、电瓶车租赁等配套实施一应俱全。
山门广场建筑设计风格大气恢宏,北接佛光大道,寓意着我们众生由此岸世界渡到佛的彼岸世界的过程。
般若门穿过圆融门我们就步入了佛光大道,佛光大道全长1230米,宽108米,面积约14万平方米,是一条成佛之道,同时又是景区的景观主轴。
佛光大道分别设有经幢、菩萨,等景观,它是按佛教“五时判教”而设,我们将山门比喻为“此岸”(现世),佛光大道接引众生通过“五时判教”到达“彼岸”——合十舍利塔(佛国),这样一轮回即为一大度。
法门寺景区运营3年负债累累 佛教商业化致双输
法门寺景区运营3年负债累累佛教商业化致双输2013年01月07日10:00投资者报[微博]我要评论(247)字号:T|T“曲江那边来的人今年年初就说要拆迁,要花45亿,到现在都一年了也没动。
”2012年12月21日,雪后初晴,在法门寺山门正对着的法门镇主街上,60多岁的刘老汉坐在自家临街的门面房里对《投资者报》记者说。
按照法门寺景区的二期规划,现在整个法门镇都要从目前景区的东侧拆迁到西侧。
“哪来这么多钱呢?”刘老汉如是说。
记者近日实地走访西安市、扶风县和法门寺景区,通过多方了解得知,法门寺景区这一陕西省政府主导的文化产业力作,2009年5月9日对外开放至今,仍然仅能维持盈亏平衡,一期项目高达32亿元的巨额投资回收无期。
定位于“世界佛都”、继兵马俑之后的“陕西第二个文化符号”的法门寺文化景区,2007年总体规划面积9平方公里,分三期建成佛、法、僧三区,如今二期项目已无限期拖延。
一边面临“借佛敛财”的严厉质疑,一边是短期难以赢利,后续建设延期的困境,法门寺景区这个佛教与商业结合的旅游项目,其最终结果可能是双输。
负债累累的法门寺景区法门寺景区运营三年多来,目前已经负债累累。
据记者了解,2006年10月1日,在陕西省西安市曲江新区(微博)最终获得“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金字招牌之前不到一年之际,陕西省政府第86次会议决定启动法门寺文化景区建设,并决定将其打造为“世界佛都”、继兵马俑之后的“陕西第二个文化符号”。
主要操盘者即为近年来成功打造出文化产业“曲江模式”的曲江新区管委会及其旗下公司。
在陕西省政府的强力推动下,2007年4月16日,西安曲江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曲江文投)、宝鸡市法门旅游开发建设有限公司、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金堆城钼业集团有限公司、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文化产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共同出资11亿元,注册成立陕西法门寺文化景区建设有限公司。
公司注册地址位于宝鸡市扶风县法门镇,是陕西法门寺景区文化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法门寺集团)的前身。
关于法门寺佛文化
法门寺佛教景区文化发展建议法门寺建设是一个标志,标志党和国家对宗教工作的重视,也标志中国思想大解放的开始。
随着道德信仰的重建,思想解放的裂变,会激发更多更深层次的文化创新,带动中国与世界文化的大发展。
引导人类走向可持续生存的康庄大道。
陕西拥有太多历史文化古迹,文化内涵深厚。
省领导早就英明决策,利用陕西是中华文明发源的优势,把陕西建设成中国文化首都。
省领导在这种思路决策下,由段市长与曲江法门寺文化景区,各级领导员工共同努力下,四年时间舍利塔景区一期工程胜利完工并顺利运营,巨大的工作量,被景区工作人员逐渐一征服。
在景区运营二年多时间里,存在一些不足,是人们因佛骨舍利神圣性,对景区期望值过高形成的。
客观讲任何景区发展完善,都有一个过程。
大型工程顺利完工到运营,都不是一项简单工作。
法门寺景区是佛教文化项目,它的完善更需要一个系统工程。
以下建议从世界思想文化开始,到中国佛教界介绍,是为让领导们全面了解世界和中国思想界的现状与需求,才能为陕西省与曲江法门寺景区,在文化产业发展上,寻找到大的突破口。
为让‚法门寺景区‛,能在建立世界新哲学理论、新世界普世价值观、中国道德信仰建设、佛教现代体制建设上,抢得先机找到方向,让法门寺成为名副其实的佛教圣都。
使曲江文化集团建立起世界文化宣传高地,为建设陕西文化首都,堆积文化理论基础。
在此用以下五段章节,向领导们做已汇报。
目前法门寺文化景区发展,正处在不断完善阶段。
下面我从道德信仰重建,思想解放,文化理论建设等几个方向,提出建议与设想:世界与中国文化现状与危机一:世界文化思想界现状与危机1:当今西方普世价值观有问题现在西方普世价值观是自由、民主、个人权利等,被各国认可,得到法律普遍保护。
看似合理的西方普世价值观有大缺陷,造成世人内心一切向钱看,追求物质享受,唯利是图,道德沦丧。
实质是造成世界资源匮竭,环境污染,气候异常。
这些无限个人权利被放大保护,对地球空间与资源无节制使用,必将导致人口与土地空间、自然资源不够用的矛盾,二、三十年后各种自然枯歇后,这些矛盾会无法避免在世界上爆发出来。
法门寺旅游区调研
前来朝圣的信徒
陕西法门寺佛学院是西北第一所汉传佛学院,国家 宗教局指示按高等佛学院筹办
法门寺佛光阁位于法门寺的新文化景区内,是西北地 区唯一一座佛文化体验宾馆
法门寺因佛界圣物佛指舍利而生,佛指舍利是现世仅存的释 迦牟尼佛真身传承,其唯一性、神圣性、价值性都决定了法门 寺在佛教界的无上地位,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游客和佛教信徒 慕名前来,法门寺更成为佛教大型活动的主要场所,特别是近 几年来当地政府大力投资这一方面的基础型建设,建立了气势 宏伟的法门寺博物馆,大大增加了其作为旅游品牌的建设。现 在法门寺已经成为一个象征佛教与圣地的这么一个符号,其背 后的商业价值是巨大的。并且它不同于一般的旅游胜地,它源 于佛教的历史文化背景使它具备形成独立品牌的潜质,完全可 以结合其文化背景与巨大吸引力形成旅游背后的产业链,建立 与其相适应的产品开发,将佛教文化融入设计与开发之中。
寺内古建筑
唐代200多年间, 先后有八位皇帝迎 送供养佛指舍利。 每次迎送声势浩大, 朝野轰动,皇帝顶 礼膜拜。照佛教仪 轨,将佛指舍利及 数千件稀世珍宝一 同封入塔下地宫。 法门寺成为皇家寺 院及举世仰望的佛 教圣地。佛塔被誉 为‚护国真身塔‛。
宋代法门寺承袭了唐代皇家寺院之宏阔气势,被恢复到最大规模,宋徽宗曾 手书‚皇帝佛国‛四字于山门之上。明清以后,法门寺逐渐衰落,明隆庆三 年(1569),历经数百年历史的唐代四级木塔崩塌。明神宗万历七(1579), 地方绅士杨禹臣等捐资修塔,历时30年建成八棱十三级砖塔,高四十七米, 极为壮观。值得一提的是文革期间,红卫兵欲挖地开塔,良卿法师点火自焚, 用自己的生命保护了塔下珍宝。
产品分析简图
将本地的佛教文化做成两个方向, 针对消费者:游客及佛教信徒。 从佛文化的角度做产品:配饰, 传达保佑之意;供奉佛像及系列 用品可以针对信徒,例如木鱼, 香炉等;文化衫主要针对游客, 印佛教图腾纹样并带有独立品牌 的logo. 另一个方向是将佛教文化进行提 升,提出‘禅’的主题,进行独 立品牌产品的设计开发,例如文 化茶具,家具,佛教文化的书法 书籍等,这个方向借助于本有的 旅游基础进行宣传和推广,把佛 教文化依附于其中。
法门寺考察报告
法门寺考察报告一、引言法门寺,位于中国河南省洛阳市的一座佛教寺庙,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刹之一。
法门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拥有着丰富而悠久的佛教文化遗产。
本次考察旨在深入了解法门寺的历史背景、建筑特色以及对佛教信仰的影响,进一步探索其在中国文化和宗教领域的地位。
二、历史背景法门寺始建于东汉永平年间,距今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
最初是由东汉皇帝汉明帝所建,取名为“佛光寺”。
在后来的南北朝时期,佛光寺逐渐兴盛起来,并在隋唐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唐代佛教大师玄奘法师曾经在法门寺寻求佛法真相,使得法门寺成为佛教弘法的重要地点。
在历史的演变中,法门寺先后被破坏和修复,如今的法门寺建筑主要是清代的重建。
三、建筑特色法门寺以其宏伟壮丽的建筑和高超的工艺而闻名。
寺内的主要建筑包括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和虚空藏菩萨殿等。
山门是法门寺的正门,巍峨壮观,中间两侧各有六旗,象征佛教的修行八诫。
天王殿是供奉四大天王的殿堂,天王的雕塑栩栩如生,显示了中国古代工艺的精湛技巧。
大雄宝殿是寺内最重要的建筑,供奉着释迦牟尼佛坐像,气势磅礴。
虚空藏菩萨殿是法门寺的重点之一,在这里信徒们祈求菩萨庇佑,心灵得到安慰。
四、佛教文化与信仰影响法门寺作为中国佛教的重要寺庙,对佛教信仰的影响不可忽视。
佛教文化在法门寺得到了极大的传承和弘扬。
每年佛教寺庙会,吸引了数以万计的信徒和游客前来朝拜。
寺庙内的佛教音乐、法事等文化活动丰富多样,使得信徒们更加投入和融入佛教信仰的世界。
此外,法门寺还吸引了大量的文化传承者和学者,通过研究佛教经典和历史文献,继续弘扬佛教文化。
五、扩展相关内容除了其建筑特色和佛教文化影响外,法门寺还拥有许多与之相关的内容。
例如,法门寺所在的洛阳市还有其他著名的佛教寺庙,如白马寺和龙门石窟。
这些寺庙共同构成了中国佛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学者前来考察和研究。
此外,法门寺也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故事和传说,如玄奘法师的求法之旅和传教事迹等。
寺庙旅游、宗教旅游开发瓶颈和要点(共5篇)
寺庙旅游、宗教旅游开发瓶颈和要点(共5篇)第一篇:寺庙旅游、宗教旅游开发瓶颈和要点寺庙旅游开发:跳出寺庙看寺庙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发展迅猛,将佛教资源与旅游开发结合的发展模式也随着水涨船高,作为传统宗教场所的寺庙在旅游大发展的背景之下又被赋予了旅游景点的新涵义,建筑、音乐、文物、庙会、民俗等寺庙文化逐渐深入人心,不仅丰富了各地的文化氛围,同时促进了地方旅游业的发展。
一、三大问题制约寺庙旅游发展[在此处键入]通过一些宗教文化项目旅游景点的开发,可以让人们感悟到佛教独有的文化内涵与博大精深的文化特质,充分发挥了寺庙文化的资源作用。
但是在开发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也是我们不可忽视的。
1、过度商业化寺庙旅游的过度商业化一直被游客诟病,许多人在去寺庙景区之前都会带着好奇和膜拜的心情,像是去探索一个极其神秘和神圣的地方,但是到那一看寺庙门前杂乱无章的销售摊点,脏乱差的寺内环境以及一些破坏寺庙整体和谐的告示和牌匾,游客的兴致立马就大打折扣。
2、接待能力有限寺庙接待能力有限也是影响寺庙旅游发展的一大问题,许多著名的寺庙不是在高山之上就是在偏远地区,景区本来不便,在客流大的时候更是一停车位难求,再加上寺庙本身吃、住、购、娱等方面配套的不完善,接待能力远远不足。
3、门票收入依赖寺庙对门票经济的依赖也严重制约着其自身的发展,以前寺庙是民众祈福拜佛的地方,主要收入是香民的香火钱。
现在功德钱虽然也是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门票也是十分可观的一大收入。
门票制度的[在此处键入]推行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游客的数量,来寺庙烧香拜佛的人基本是外地游客,附近的乡民由于无法承担高额的费用,渐渐地不再来寺庙祈福还愿,当地浓厚的民间宗教色彩逐渐淡化,而这恰恰是寺庙旅游进一步发展的根基和寺庙文化的精髓所在。
二、三大方法为寺庙旅游支招佛门乃清静之地,过度的商业化会招致游客反感,不利于景区的发展。
寺庙旅游开发要跳出寺庙,不能单纯依靠寺庙观光收益,而是要以寺庙文化为依托,发展复合型文化旅游衍生产品,增加收益手段,逐步摆脱旅游门票经济,跳出寺庙看寺庙。
浅谈法门寺地宫的考古发现及其意义以及法门寺现状
浅谈法门寺地宫的考古发现及其意义以及法门寺现状法门寺位于陕西省扶风县法门镇,据传始建于东汉明帝十一年(公元68年),周魏以前原名叫阿育王寺,隋改称成实道场,唐初改名法门寺,被誉为皇家寺庙,因安置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为举国仰望的佛教圣地。
寺中有一座佛塔,塔在佛教中是埋藏舍利的标志,法门寺塔就是一座佛教舍利塔。
史籍中记载着法门寺塔下有地宫,里面埋有释迦牟尼的一节指骨舍利和无数珍宝,但后人一直无法断定这是真实的存在还是虚幻的传说。
1981年,法门寺塔在暴雨的冲刷下倒塌了,塔的倒塌给了考古学家一个揭示秘密的机会。
下面,我将从自己去法门寺参观时的所见和从课上所放纪录片中的介绍等方面来浅谈一下法门寺地宫的考古发现及其意义以及法门寺现状。
一、法门寺地宫的考古发现的过程及珍贵文物介绍(1)地宫考古发掘过程简介1981年8月24日,因年久失修,曾经威武的法门寺佛塔终于不堪重负,在一场暴风雨中遭到严重破坏,中部出现裂缝,东北部基本上已经坍塌,只剩倾斜的西南角依然伫立在那里。
当时负责残塔修复工作的部门对此极为重视,并列出了两个可选方案。
A方案是把塔拆除后重新修建,B方案则是保护半边塔。
B方案经过论证,发现执行起来困难重重,如何把土坯保护起来从技术层面上来讲就相当有难度,况且造价不菲。
所以,最后专家们一致选择重建佛塔并进行考古发掘工作。
1987年4月3日,现场工作人员无意在浮土下面发现了一块白玉石板,石板上面还刻有一尊雄狮浮雕。
谁也不会料到,因为重修,一个埋藏了有1000多年的绝世秘密就要重见天日。
考古队员立刻赶到白玉石旁,推开放在旁边的碎石板,一个狭小幽深的洞口出现在大家眼前。
莫非传说中的佛骨舍利就埋藏于此?在挖掘出19级青石台阶后,一道石门显露出来,考古队员更是在前面大殿后发现一个漫步踏道,如果没有猜错,这应该是通往地宫的出入口。
紧接着,考古人员巧妙地将石门上面的铁锁打开,这把锁因年代久远,早已锈蚀。
4月9日,地宫第一道门被打开。
有关法门寺旅游文化发展的调查报告
有关法门寺旅游文化发展的调查报告2013年7月28号,怀揣着喜悦的心情来到了我国佛教圣地—法门寺,在导游的带领下对法门寺旅游文化景区进行实践调查,在调查的过程中了解到法门寺是一个“对外宣传,对内调整,对上参谋,对下指导’’的佛教圣地,是一个聚宗教旅游文化为一体的佛教圣地,以宗教文化特色为基础,在原有的资源上进行自主开发,自主创新,全面展示世界文化、历史文化和唐代地宫珍宝之精华。
真可谓是“千载佛家圣地,万世人文经典”一、法门寺从古至今的发展历程。
(一) 法门寺创建缘由1、始建于东汉末年恒灵年间,距今约有1700多年历史,有“关中塔庙始祖”之称。
法门寺因舍利而置塔,因塔而建寺,法门寺因痉贮佛骨而修塔,又因修塔而建寺,塔寺闻名世界。
原名阿育王寺。
释迦牟尼佛灭度后,遗体火化结成舍利。
公元前三世纪,阿育王统一印度后,为弘扬佛法,将佛的舍利分成八万四千份,使诸鬼神于南阎浮提,分送世界各国建塔供奉,中国共有十九处,法门寺为第五处。
(二) 法门寺发展历程。
1、公元558年,北魏皇室后裔拓跋育曾扩建,并于元魏二年首次开塔瞻礼舍利。
仁寿二年,右内史李敏二次开塔瞻礼。
唐贞观年间曾三次开塔就地瞻礼舍利。
2、高宗显庆年间修成瑰琳宫二十四院3、唐代200多年间,先后有高宗、武后、中宗、肃宗、德宗、宪宗、懿宗和僖宗八位皇帝六迎二送供养佛指舍利。
使法门寺成为皇家寺院及举世仰望的佛教圣地,佛塔被誉为“护国真身宝塔”。
4、1654年因地震塔体倾斜裂缝,1939在爱国志士朱子桥先生的主持下,完成了晚明以来最大规模的维修。
文革期间,良卿法师点火自焚,用自己的生命保护了塔下珍宝。
5、1981年8月24日,宝塔半边倒塌。
1987年2月底重修宝塔。
同时发现2499多件大唐国宝重器及稀世珍宝,簇拥佛祖释迦摩尼的真身指骨舍利重回人间。
6、2006年,新组建的法门寺文化景区按照“千载佛家圣地,万世人文经典”的定位,巨资打造一流景观、一流文化、一流环境、一流服务的世界级景区。
佛教旅游文化发展中的问题研究_崔烜
佛教旅游文化发展中的问题研究崔 烜 宜兴中等专业学校摘 要:作为我国旅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佛教文化的地位毋庸置疑,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发现,大多数人对佛教旅游文化的认识并不完全正确,这导致佛教旅游文化在发展过程中问题重重。
在长期的调查、研究过程中发现,人们普遍将佛教文化与佛教旅游文化等同对待,这导致佛教旅游文化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一些违法犯罪分子借助佛教文化从事诈骗活动也影响了佛教旅游文化的发展。
本文就佛教旅游文化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从多角度帮助人们正确认识佛教旅游文化。
关键词:佛教 旅游文化 佛教文化经过两千多年的传承,佛教已经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我国与佛教有关的名胜古迹数不胜数,而这些佛教古迹所蕴含的佛教文化成为佛教旅游的重要内容之一,佛教旅游文化因此成为一项重要的旅游项目。
尽管佛教并不起源于中国,然而,佛教在中国发展的几千年已经自成一派,我国不同地区的佛教文化也存在些许区别,其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尽相同。
尽管佛教旅游文化开展的如火如荼,然而,对佛教旅游文化的认识问题却导致其在发展中问题重重,这也对后期的佛家旅游文化开展造成了负面影响。
佛教文化与旅游之间的关系研究能够对佛教旅游文化给与正确指导,而研究佛教旅游文化中的问题则对于提高人们对佛教旅游文化的正确认识产生积极影响。
不仅如此,正确认识佛教文化能够增加人们对借助佛教旅游文化从事诈骗活动的防范性。
因此,正确认识佛教旅游文化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不仅能够实现佛教文化的传承,更能够促进佛教旅游文化的健康发展。
一、 佛教旅游文化的发展问题在对佛教文化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当前佛教旅游文化发展情况,佛教旅游文化所面临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无法正确区分佛教文化寺庙文化。
对于佛教文化,大部分人将其与寺庙文化相提并论,然而,寺庙文化仅仅是佛教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大多数佛教文化属于佛教旅游文化的一部分,但是,也不能简单的将二者混为一谈。
法门寺沦为地方政府“创收”工具
法门寺沦为地方政府“创收”工具人走近“佛”的法门在哪里?这在佛学界很难回答。
但法门寺景区给了一个答案:钱。
以千万甚至亿为单位的钱。
这里每一个功德箱都有创收指标。
每一尊佛像都有天价的供养标价。
释迦牟尼的化身、报身、法身三尊佛像的供养分别是3000万、4000万、5000万。
最贵的是装载佛指舍利的舍利宝塔,标价一亿。
(5月9日南方周末)一,“与时俱进”的寺庙创收模式在中国,几乎每个有名的景区都有寺庙。
这些寺庙不仅收门票,庙里还有各种“高消费”服务项目。
比如,烧香要买香,撞钟要花钱,求签要钱,解签也要钱,至于办各种价格的水陆道场,更是要你花大把的钱等。
而如今,寺庙的创收“模式”还在与时俱进。
套钱的招数从最早的信物、点灯、赐福、刻碑发展到如今的银行卡“保值”。
有“‘大师’拿着游客的银行卡念经,还在卡面指指点点,以此保佑卡里的钱只进不出,并让游客选择保佑的时间期限,期限越长,费用越高。
拿法门寺来说,从走进大门开始,每一尊罗汉、菩萨或佛的身前,都摆着一个硕大的功德箱,有人统计了一下共计21个。
除了功德箱可以赢利之外,在景区,每一个菩萨、佛像都是可以“供养”的。
供养价从一千万到五千万不等。
为了激励大家募款的热情,不光景区所有人工作人员的收入都和劝募回扣挂钩,包括临时工。
回扣点从0.5%到7%不等。
甚至连导游及外部人员拉来的善款,则按照5%到15%不等的金额进行奖励。
二,信仰成了生意,和尚成了白领如今寺庙里,不仅香火旺盛,甚至和尚都超越了公务员,成了最赚钱和最受尊敬的职业。
当和尚如此赚钱,这样就有了不少假和尚。
寺庙的收入“全靠这些‘大师’忽悠”,成为其“掘金“的主力。
那些怀揣虔诚的游客跨入这些寺院的门槛的瞬间,就成为待宰的羔羊,少则数百,多则几万。
在“大师”语言暴力的恐吓之下,佛门威严的气场和心诚则灵的心理暗示自然战胜理性,而那源源不断的功德钱最终落入了寺庙的口袋。
比如,为赚游客的解签钱,有些寺庙还不惜请了几位假大师。
陕西宝鸡法门寺旅游区发展战略策划纲要(61页)
第一部分态势分析项目开发的前提、目标、资源和需求一、项目策划工作的前提前提一:项目核心景区的主题概念为“21世纪世界佛教文化中心”目前旅游景区的规划和发展定位研究,李祖原建筑师事务所的方案得到较大认同,并将法门寺景区发展概念定位为“21世纪世界佛文化中心”——这是我们策划工作的一个重要既定前提。
前提二:拟定以投资额巨大的舍利塔为项目核心法门寺佛教文化旅游区的核心资源为佛教生物和唐代珍贵文物,高定位和设计水平的舍利塔成为整个旅游区的核心项目;按照初步概算,舍利塔建设投资额约为5.45亿元人民币,加之首期需要投入的佛光大道0.48亿元,首期总投资额为约6亿元;前提三:包括镇区行政生活区,已规划用地9KM2按照现有规划(未经过上级政府审批),法门寺旅游景区规模为9KM2,包括:镇区行政生活区、法门寺文化旅游区。
此规划为市政府较为认可的方案,并成为策划工作的前提。
前提四:政府是项目开发的主导者、启动者和协调者,不是项目的直接投资者政府是项目开发建设的主导者和启动者,主导项目资源整合、环境营造和关系。
依据国家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办法,国家的宗教政策,以及对平衡各宗教团体发展机会的考虑,政府不能作为项目的直接投资者,投入资金建设舍利塔。
政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项目的前期设计、征地、启动开发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上给予一定支持。
二、参与各方在项目开发的目标1.政府的开发目标:法门寺景区开发是实施宝鸡旅游兴市战略的重要支点。
通过法门寺和舍利塔作为引擎项目,开发佛教文化园,启动和带动旅游业的全面发展;●通过佛教文化园的高度、旅游价值吸引全国乃至国际游客,使项目区域成为大量游客的汇聚之地,从而开发旅游和消费价值更高的旅游及服务产品,带动地方经济,建立和丰富旅游区域旅游产业链;2.法门寺及佛教界对项目开发的目标●舍利回归与供奉,佛家圣物回归寺院得到供奉是佛教界的共同意愿;●凭借佛指舍利的影响力,借助旅游、商业力量扩大影响力,弘扬佛法;●谋求更多资源,获取经济支持和发展空间;3.投资者和开发商项目开发的目的捐赠的信徒:积功德,种福田;不求经济回报;商业投资者:获取最佳的投资回报为首要目标;获得品牌效益,增加知名度和影响力。
法门寺及其文化景区佛教文化旅游景观表达探究
法门寺及其文化景区佛教文化旅游景观表达探究
陈祺;陈佳
【期刊名称】《南方农业》
【年(卷),期】2016(010)007
【摘要】佛教文化旅游的真正魅力,在于亲身体验佛教对人调心、佛教净化人内心的功能,通过禅修来培育心灵.佛教文化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决定其开发、利用到发展主题文化旅游中的重要意义.以位于陕西省扶风县的法门寺及其文化景区为例,在挖掘扶风人文历史底蕴的基础上,立足于东方佛都的区位优势,紧扣"佛教文化"特性脉络,从"环境感知、文化梳理、功能表达和文化表达"四方面统筹构筑佛教文化旅游景观体系,以充分认识佛教文化景观表达对主题文化旅游开发建设的重要意义.
【总页数】8页(P19-26)
【作者】陈祺;陈佳
【作者单位】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陕西杨凌 712100;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陕西杨凌712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6
【相关文献】
1.佛传天下共享和谐法门寺首届佛教文化艺术节即将举行 [J], 王苏民
2.基于文旅融合战略下的高等级景区规划设计研究\r——以德清新市古镇景区文化
旅游景观设计为例 [J], 董晓英
3.佛教文化在园林景观中的表达
——以济南千佛山风景区为例 [J], 李成;李会云;刘美博;孔德义
4.佛教文化在园林景观中的表达——以济南千佛山风景区为例 [J], 李成;李会云;刘美博;孔德义
5.法门寺佛教文化的美学特征 [J], 林培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陕西段丝绸之路宗教性旅游资源的现状及对策--以法门寺为例
陕西段丝绸之路宗教性旅游资源的现状及对策--以法门寺为例田甜;陈丹
【期刊名称】《艺术科技》
【年(卷),期】2015(0)10
【摘要】陕西段丝绸之路旅游资源丰富,特色鲜明等级较高,其中不乏国家级和世界级的旅游资源,而宗教寺庙性的旅游资源占很大比重,本文通过对法门寺旅游景区资源开发管理现状的全面分析,得出相关持续发展可行性建议,以此对丝绸之路陕西段上其他的宗教类型的旅游资源有所借鉴。
【总页数】1页(P92-92)
【作者】田甜;陈丹
【作者单位】陕西科技大学,陕西西安 710021;陕西科技大学,陕西西安 710021【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以丝绸之路红色旅游资源分析探索体验式旅游发展模式r——以豫、陕、甘、新四省为例 [J], 时婷
2.丝绸之路陕西段旅游资源整合研究 [J], 张婷
3.丝绸之路经济带西段五省区旅游资源群开发潜力评价 [J], 侯志强;刘春雨
4.以丝绸之路红色旅游资源分析探索体验式旅游发展模式——以豫、陕、甘、新四省为例 [J], 时婷;;
5.丝绸之路陕西段旅游资源整合研究 [J], 张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门寺旅游文化现状及对策研究王银银(旅游管理 07旅游管理5班)摘要宗教是一种信仰,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而宗教旅游是一种以宗教朝觐为主要动机的旅游活动。
陕西省宝鸡市的法门寺是宗教旅游的代表地,其拥有世界上目前发现的有文献记载和碑文证实的释迦牟尼佛真身舍利,是佛教世界的最高圣物,所以也就成了佛教圣地。
然而法门寺景区在旅游发展中出现一些问题,建议举办宗教活动推广宗教旅游文化,改善和提升法门寺景区的旅游地形象,从而促进宝鸡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关键字法门寺;宗教旅游;现状;发展宗教旅游与宗教信仰、宗教文化体验活动密切相关。
宗教信众的进香、拜佛、朝圣活动产生了巨大的旅游流,宗教建筑、雕塑、活动等也强烈吸引着许多非信众的普通游客,因此,宗教旅游市场被公认为是规模巨大、需求稳定的优质旅游客源市场[5]。
佛教是中国最普及最为大众接受的宗教,它是封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古代社会历史,对哲学、文学、艺术等其他文化形态,都发生了深远的多方面的影响,给后世留下了难以估量的文化艺术宝藏。
近十年来我国宗教旅游项目的开发经营从形式到内容都出现了巨大的变化。
上海龙华寺、杭州灵隐寺、厦门南普陀等传统宗教寺院旅游点的持续热旺和近年来无锡灵山、三亚南山等新兴宗教文化主题旅游区的成功开发,似乎进一步印证了旅游项目“有仙则灵”的说法。
特别是以东部华侨城为代表的现代大型主题乐园引进了佛教艺术,其目前世界上唯一一座集四尊不同观音像为一体的户外贴金佛像——观音座莲宝像,国内首家佛文化主题酒店——茵特拉根檀越酒店,国内首台以佛文化为主题的晚会——《天音梵乐》。
这些都将佛教佛教旅游推与极致,成为旅游业中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6]。
法门寺是典型的重要的佛教圣地,在宝鸡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及旅游业中都有着重要的地位,但开发经营仍存在许多问题。
本文从法门寺景区着手对这些趋势和问题作一简单分析介绍,以便为我国同类旅游项目的开发经营提供借鉴。
1 法门寺佛教文化与旅游现状1.1 佛教文化法门寺位于陕西省宝鸡市扶凤县城北10公里处的法门镇,东距西安市120公里,西距宝鸡市96公里。
始建于东汉末年恒灵年间,距今约有1700多年历史,有“关中塔庙始祖”之称。
1987年4月3日发掘出了1113年之前的2499多件大唐国宝重器,而且意外发现了佛祖释迦摩尼的真身指骨舍利,这些稀世珍宝不论在中国社会政治史、文化史、科技史、中外交流史、美术史等方面的研究上,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2006年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1]。
法门寺文化景区依托法门古寺而建,现有世界最高的佛塔——148米的法门寺合十舍利塔。
景区一期工程斥巨资打造(25亿元),占地约1300亩,是由台湾佛光大道夜景湾著名建筑设计大师李祖原先生主持设计的。
景区由山门广场、佛光大道、法门寺寺院、合十舍利塔,以及众多艺术佛像、园林雕塑小品等几部分组成,全面展示了佛文化在哲学、政治、艺术等方面的成就,彰显了中华民族灿烂的历史文化。
项目总规划面积9平方公里,分为东区佛文化展示区与西区综合服务区,整体区域规划依托佛文化资源和地域文化资源为发展基础,是陕西省委、省政府强力推出的十大文化旅游工程之一,也是曲江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的重要辐射、延伸区域,在构建和谐社会政策的历史背景下,陕西建设文化强省、旅游强省的重大举措并致力将其打造成为名符其实的“世界佛都”,成为继兵马俑之后的“陕西第二个文化符号”[7]。
1.2 旅游现状法门寺是陕西西安、宝鸡宗教旅游的主要场所,在佛教独一无二的地位,每年吸引数以万计的海内外游客前来瞻仰拜佛旅游。
法门寺在旅游高峰时的旅客人数是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的3倍以上,而且发展的潜力仍然很大。
法门寺的宗教旅游收入比较可观,虽然宗教旅游的季节性很强,其高峰期主要在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一、十五的春节、周末、小节假和十一黄金周。
旺季短,淡季长的特点,然而其2008年旅游量210万,直接收入仍近2000万。
2009年上半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44.5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加53万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7亿元,同比增长59%。
同时还带动相关的旅游商品市场的兴起,餐饮娱乐收入增加。
间接的旅游年均收入可达近8亿,在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中作出了较大的贡献[3]。
依靠法门寺传统景区,现代景区项目不断扩大。
总投资1.2亿元的野河山生态旅游景区主要景点已投入营运;投资1亿元的关中风情园、风情园贵宾楼和农业科技示范观光园已投入使用;投资2000万元的大明寺海会塔项目已建成;投资2600万元,规划面积48公顷、容纳260户接待户的民俗饮食文化村已初具雏形;投资8000万元,集影视、观光、吃、住、购、娱为一体的西府古镇项目正在建设之中;西宝高速改扩建扶风段项目如火如荼,西安到法门寺旅游轻轨列车项目运筹帷幄[3]。
当地政府在东西部洽谈会、全国百城旅游宣传周、陕西旅游重庆推介会等节庆活动中积极宣传推介扶风,还拍摄了电视连续剧《法门寺猜想》、电视专题片《法门寺之谜》、《龙飞法门》、《法门寺》等多部旅游宣传片,在中央电视台和部分省级电视台连续播放,使法门寺的知名度大幅提升,来扶风旅游的中外游客数量大幅攀升。
2 法门寺宗教旅游发展优势2.1 景观体系设计首开国内先河法门寺文化景区在国内首创互动式景观设计,通过意念互动,空间组织互动,人景互动,景景互动的多种互动方式,构建起“一心、二塔、三带、四团、绿网”的“佛光普照”景观体系。
即,通过心、塔、带、团、网的景观构建方式,形成心呼应,塔远望,带相连,团互动,网相连的“意念传达”、“佛光普照”空间系统,使景区每一处空间系统既能充分展现绿色的写意,也能静心感应佛光的普照[1]。
围绕佛文化展示区,通过不断输送养分的树根脉络形式,构成独特的绿地系统,形成覆盖规划区的“绿网”,既有利于引导绿地的开发利用,也有利于形成空间层次丰富的绿色步行系统。
2.2 佛指舍利极核资源的特殊性质法门寺地宫出土的释迦牟尼真身指骨舍利,是迄今为止佛世界独一无二的至上圣物,受到佛教世界顶礼膜拜,见佛祖舍利如见佛祖,佛祖所在之处,即是万法之门,正信之地,佛指舍利是“绝对神圣性”的资源。
作为供奉“护国真身舍利”场所的法门寺,具有天下佛教朝觐总道场的特殊身份,成为佛教界最具东方文化特色的“绝对珍稀性”资源。
2.3 成熟的国际旅游市场经过多年的发展,陕西省已成为旅游大省。
法门寺作为陕西省西线旅游的龙头景点,已经形成了相对成熟的国际旅游市场,成为世界瞩目的佛教圣地。
2.4 丰富的旅游资源法门寺周边有太白山,周原遗址,周公庙,乾陵,茂陵,昭陵等自然人文景点,这有利于旅游产品的组合和旅游产业链的构建,法门寺必将成为区域旅游的游客集散中心。
2.5 佛教近年得到迅速发展现在社会的浮躁促使人们对自然对本性的回归,近年来佛教在国内外得到了迅速发展。
国内佛教信众已达2亿多,并且呈现了年轻化的趋势,三大语系佛教寺院共有2万多处。
此外,佛文化在企业管理,保健医疗,商业,环保等社会各领域影响力不断增加。
3 法门寺旅游的主要问题3.1 多头管理互相牵制法门寺存在的多头管理现象,主要表现为:僧人管理寺院,博物馆管理文物,法门寺管委会管理周围的基础环境建设,但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却由县政府负责。
宗教旅游具有活动覆盖面广、行业界定模糊等特点;但多部门管理这种权责不分、管理混乱的现象严重地妨碍了法门寺旅游的发展和资源的保护,常常出现资金不到位、出现问题互相推诿、帐目不透明、办事效率低下等现象。
3.2 开发商损害了周围居民的利益由西安曲江新区倾力打造的法门寺文化景区,东西长达4公里,法门寺所在的法门镇的周围居民过往均要绕道,生活上极为不便。
这是其次,重要的是法门寺文化景区规划占地面积9平方公里,这使得紧挨着法门寺院墙外的村庄和耕地不得不被征用。
大北巷有162户,拆了118户。
据拆迁户一直对对征地补偿标准一直心存芥蒂。
有些钉子拆迁户甚至遭到恐吓、打击报复。
同时景区高墙阻断了周围个体商贩的生意客源来源,对其生存保障造成威胁[2]。
3.3 开发商与景区矛盾众多法门寺文化景区建设有限公司为自身利益,在有关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强行在法门寺山门口砌围墙,设门卖高额门票,连寺院内部用车出入通道也要封闭,2009年3月20日法门寺因此决定当日开始关闭山门进行依法抵抗。
与此同时,法门寺僧侣还一齐涌出山门,合力推倒正在施工中的围墙。
而法门寺方丈室见到该寺慧慈法师时,他称法门寺与景区建设方最初的合作没有商量、没有参与,法门寺是在景区后期运作成熟时才被拉进去的。
法门寺希望景区建成后能成为弘扬佛法的净地,可景区要发展歌舞厅、杀鸡宰羊,有此看见几方矛盾众多[2]。
文化旅游开发必须有选择性地开发。
法门寺经过上千年的历史积淀,已经和寺院内外的地域、自然、民俗融为一体,景区开发必须照顾到历史与现实的和谐统一。
3.4 景区门票高而贵法门寺门票现旺季为120元,而少林寺为100元,五台山为168元,峨眉山为150元。
虽然说在这些景区之中法门寺门票属于中等,但是对于一个刚成长的景区,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还不能与上述景区相比,所以门票的高低会影响一大批常客。
而且法门寺门票对学生是没有半票的,这点就把自身形象大打折扣。
学生是一群富有生机、激情的庞大群体,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更能够使景区生机盎然,而且佛教其中的深奥哲学、为人处事之道也需向学生传播,这样有利于法门寺自身发展,也帮助学生更好的成长。
4 解决法门寺旅游问题的对策4.1 减少机构,提高景区管理水平在法门寺景区,多头管理的部门应该根据实际进行合并,重新进行职能和管理划分,尽量减少重复机构,提高办事效率,同时避免为利益问题而相互争斗、扯皮现象。
同时管理、监督权衡利弊,相互协调进行。
4.2 妥当协调众方关系法门寺景区开发过程中牵扯了众方关系,有当地政府、景区僧人、周围居民、曲江新区(开发商)。
开发商与景区僧人和周围居民都存在过矛盾,曾经一度非常严重,甚至升级到抗议冲突,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
法门寺景区要想快速健康的发展必须处理好多放关系,尤其是僧人和周围居民,这多放关系必需有一方主要领导,而且在不损坏其他方的利益情况下,经过会议或谈判形式友好相互协商,为景区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条件。
4.3 景区项目建设和门票应举行公众听证法门寺是国家重点保护单位,是祖先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众多文物价值不可估量,对后世文化、文学、艺术等影响深远。
其建设发展不是几个部门的事情,而是全社会的事情,所以法门寺景区建设应该听取社会的意见和建议。
公众的智慧是不可小看的,它方方面面集众人之言、合百家之思,反复论证都是精华,同时让大众来参与更能显示景区开发商人性化的管理制度和海纳百川的气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