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诗(教师版)

合集下载

李白《送友人》(教师版)

李白《送友人》(教师版)

八下第六单元《送友人》练习答案送友人【唐】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诗歌体裁】格律诗(五律)【作者简介】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注释】郭:在城的外围加筑的一道城墙,指城外。

蓬:蓬草,枯后根断,常随风飞旋。

这里比喻即将孤身远行的友人。

征:远行。

浮云:飘动的云,比喻游子行踪不定。

落日:缓缓坠落,不忍离去,比喻难舍之情。

自兹去:从此离去。

兹:此。

萧萧:马嘶叫声。

班马:离群的马。

这里指载人远离的马。

班,分别;离别。

【译文】青山横卧在城郭的北面,白水泱泱地环绕着东城。

在此我们一道握手言别,你象蓬草飘泊万里远征。

游子心思恰似天上浮云,夕阳余晖可比难舍友情。

频频挥手作别从此离去,马儿也为惜别声声嘶鸣……【主题】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作者通过对送别环境的刻画、气氛的渲染,表达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赏析】这首送别诗写得新颖别致,不落俗套。

诗中青翠的山岭,清澈的流水,火红的落日,洁白的浮云,相互映衬,色彩璀璨,寓情于景。

班马长鸣,形象新鲜活泼。

自然美和人情美交织在一起,写得有声有色,气韵生动。

虽是一首送别诗,但诗的节奏明快,感情真挚,热诚而又豁达乐观,毫无缠绵悱恻的哀伤情调。

这正是评家深为赞赏的李白送别诗的特色。

首联:一抹青山横卧在外城的北面,一湾清水绕着东城缓缓而流。

点明了送别的地点和环境。

一山,一水,一静,一动,情景交融,更显出送别时的依依之情。

“横”字写青山的静,“绕”字写白水的动,用词准确而传神。

颔联:此地一别,友人就要像那随风飘转的蓬草,远去万里之外,漂泊不定,音讯难寻了。

“孤蓬”的比喻,抒发了诗人离别的感伤和对友人的漂泊天涯的深切关切。

此联点明“送别”题意,表达对友人的依恋不舍。

颈联:游子漂泊,就如这天上的浮云,行踪不定,而眼前落日缓缓西沉,似乎对山峦和大地无限不舍,就如我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2021年整理〗《古诗欣赏送别诗集锦》优秀教案

〖2021年整理〗《古诗欣赏送别诗集锦》优秀教案

送别诗集锦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送沈子福之江东
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 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
女共沾襟。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别离
陆龟蒙
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

杖剑对樽酒,耻为游子颜。

蝮蛇一螫手,壮士即解腕。

所志在功名,离别何足叹。

于易水送人一绝
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浙教版7到9语文表达送别诗句有哪些

浙教版7到9语文表达送别诗句有哪些

浙教版7到9语文表达送别诗句有哪些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送别是一种深情厚谊的表达方式,是人们在离别时表达对亲人、朋友、同事的祝福和祈福,希望他们一切安好。

送别诗句,是送别之际常用的一种表达方式,通过诗句表达出对被送者的思念和祝福。

浙江教育版7到9年级语文教材中的送别诗句,既有唐诗宋词的经典之作,也有现代诗人的现代意象,每一句都饱含着深深的情感和思念之情。

浙江教育版7到9年级语文教材中的送别诗句,既有古典之美,也有现代之风,每一句都能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下面就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浙江教育版7到9年级语文教材中的送别诗句,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感悟。

1. "愿有人陪你走下去,一生有你真好。

"这句诗句表达了送别者对被送者的祝福和希望,希望被送者一生有人陪伴和关爱,幸福美满。

2. "慨然赁弄,信我不自遗。

"这句诗句意味深长,表达了送别者对被送者的无限怀念和期盼,希望被送者不要忘记自己,要坚强勇敢地面对生活。

3. "万种千般,无语心怀。

"这句诗句抒发了送别者内心深处的无限思念和愧疚之情,希望被送者能够体谅和原谅自己的无奈和无法承诺。

4. "各自海阔天空,各执一端。

"这句诗句表达了送别者对被送者的理解和包容,希望被送者能够有自己的选择和空间,过得自由快乐。

5. "送君一斗酒,过后不相思。

"这句诗句中既有对被送者的祝福,又有对离别的痛苦和无法割舍的思念,描述了送别者难舍难分的心情。

浙江教育版7到9年级语文教材中的送别诗句,无论是古典之美还是现代之风,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内涵,让读者深有感悟。

以上就是浙江教育版7到9年级语文教材中的送别诗句,每一句诗句都饱含着深情厚谊和对被送者的祝福和思念。

送别并非终结,而是新的开始,希望每一次送别都能成为一次珍贵的经历和回忆。

送别的时刻,不仅是分别,更是一种情感的延续,也是对彼此之间深深的牵挂和思念。

《赠汪伦》教学教案3篇

《赠汪伦》教学教案3篇

《赠汪伦》教学教案3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赠汪伦》教学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赠汪伦》教学教案1教学设计:《赠汪伦》是一首千古传诵的送别诗。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进行了古诗教学新的尝试,把《大纲》要求掌握的另外6首送别诗,归纳整理,并提供相关图画及重点词语的解释,以一带六扩展阅读,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阅读量,并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方式和内容,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

授课地点:计算机教室教学目标:1.根据注释自学、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3.根据喜好选择一首送别诗,自学并交流汇报自学成果。

教学重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了解诗意、体会诗情。

教学难点:理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含义。

教学准备:教具(课件)①古诗趣背复习;②《赠汪伦》诗句;③自学提示;④《赠汪伦》意境动画演示;⑤送别诗6首;⑥学习提示。

学具(课件)①《赠汪伦》诗句和重难点名词注释;②古诗学法概括;③扩展自学送别诗6首(图文加重点词语解释)。

学习方法:1.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结合生活实际,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教师提供学法和学习资料,点播助学、培养能力。

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资料,利用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料自学互助。

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一、复习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古诗是我国文学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大家学习背诵了很多古诗,在学校古诗背诵活动中表现得特别出色,你们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吗?出示1.看谁最聪明,能让动物巧进诗句笼泥融飞(燕子)自在(娇莺)恰恰啼一行(白鹭)上青天早有(蜻蜓)立上头柴门闻(犬)吠北风吹(雁)雪纷纷2.世上颜色千般好,看你填哪一种最妙?霜叶(红)于二月花万条垂下(绿)丝绦两个黄鹂鸣(翠)柳千里(黄)云(白)日曛春来江水(绿)如(蓝)万(紫)千(红)总是春3.李白诗句垂千古,看谁马上吟得出?①(不敢高声语)②白发三千丈③(举头望明月)恐惊天上人(缘愁似个长)低头思故乡④(朝辞白帝彩云间)⑤飞流直下三千尺千里江陵一日还(疑是银河落九天)复习背诵过的古诗,重在复习学过的李白的诗句,激发学习新诗的兴趣。

渡荆门送别语文教案(优秀5篇)

渡荆门送别语文教案(优秀5篇)

渡荆门送别语文教案(优秀5篇)渡荆门送别语文教案篇一一、诗句的写作背景: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押韵的字有游、流、楼、舟。

题材:送别诗李白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山之外驶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楚国故地游览。

二、诗句具体分析:步骤:请同学简析,教师点拨,再课件展示“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指的就是这一壮游。

这时候的青年诗人,兴致勃勃,坐在船上沿途纵情观赏巫山两岸高耸云霄的峻岭,一路看来,眼前景色逐渐变化,船过荆门一带,已是平原旷野,视域顿然开阔,别是一番景色。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前句形象地描绘了船出三峡、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特有景色: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

它好比用电影镜头摄下的一组活动画面,给人以流动感与空间感,将静止的山岭摹状出活动的趋向来。

“江入大荒流”,写出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从荆门往远处望去,仿佛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显得天空寥廓,境界高远。

后句著一“入”字,力透纸背,用语贴切。

景中蕴藏着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

写完山势与流水,诗人又以移步换景手法,从不同角度描绘长江的近景与远景:“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长江流过荆门以下,河道迂曲,流速减缓。

晚上,江面平静时,俯视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似的;日间,仰望天空,云彩兴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般的奇景。

这正是从荆门一带广阔平原的'高空中和平静的江面上所观赏到的奇妙美景。

如在崇山峻岭的三峡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夏水襄陵,江面水流湍急汹涌,那就很难有机会看到“月下飞天镜”的水中影像;在隐天蔽日的三峡空间,也无从望见“云生结海楼”的奇景。

这一联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艺术效果十分强烈。

颔颈两联,把生活在蜀中的人,初次出峡,见到广大平原时的新鲜感受极其真切地写了出来。

三、诗的整体感知:李白在欣赏荆门一带风光的时候,面对那流经故乡的滔滔江水,不禁起了思乡之情:“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送别怀人诗教师版

送别怀人诗教师版

1 / 2多情自古伤离别,一种分别多样情 ——送别怀人诗复习学案教师版 【学习目标】 1.复习送别类诗歌鉴赏题,牢记送别诗中常见主题和意象; 2.明确送别诗常用的抒情手法,并能结合诗句分析此类诗歌抒发的具体的感情。

3.体会赠别诗的鉴赏方法;1、(2017.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送子由使契丹 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

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

②武林:杭州的别称。

苏轼时知杭州。

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

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1)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答案】BDA .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

B .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轼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

C .从李揆的典故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

D .苏轼告诉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

E .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

(2)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

(6分) 答案:表现了诗人旷达的性格,苏轼兄弟情谊深重,但诗人远在杭州,与在京城的苏辙已是天各一方。

这次虽是远别,诗人表示也不会作儿女之态,悲伤落泪。

2、(2015全国卷)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

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

送别诗上课用

送别诗上课用

★★★鉴赏步骤 ★★★鉴赏步骤
首先,分析离别诗常用意象。 首先,分析离别诗常用意象。
首句选取的景物是漂泊不定 的杨花和叫声凄婉哀愁的子规。 的杨花和叫声凄婉哀愁的子规。 接着,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接着,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随君直到夜郎西。
山中送别 王维 山中相送罢 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 王孙归不归
江亭夜月送别二首(选一) 王勃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为何送别诗常用傍晚月夜等时间意象? 为何送别诗常用傍晚月夜等时间意象? 暮色朦胧中的苍茫感与别离这种忧伤 的情感相协调; 情景交融) 的情感相协调;(情景交融) 傍晚飞鸟归林、鱼沉潭底, 傍晚飞鸟归林、鱼沉潭底,对于远离 家乡的游子征夫来说, 家乡的游子征夫来说 , 更能勾起漂泊之 人的离情别绪。 反衬) 人的离情别绪。 (反衬) 月光给人的感觉是朦胧、迷离、 月光给人的感觉是朦胧、迷离、苍凉 这与深邃悠长、 的,这与深邃悠长、委婉忧伤的离情别 绪是一致的; 情景交融) 绪是一致的;(情景交融) 月亮含有思乡、思亲的象征义, 月亮含有思乡、思亲的象征义,因而 古人常借月抒怀。(烘托) 。(烘托 古人常借月抒怀。(烘托)
送别诗常见的提问方式
问题类型五 这首诗使用什么表现手法? 这首诗使用什么表现手法? 送别诗常用艺术手法 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直抒胸臆 以乐景写哀情,衬托,渲染,白描、 以乐景写哀情,衬托,渲染,白描、 比喻、拟人、 比喻、拟人、夸张
《别董大》高适 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这首诗使用什么表现手法? 这首诗使用什么表现手法 ?体现了怎样的 思想感情? 思想感情? 反衬;哀景衬壮情。体现了诗人乐观豁达的 反衬;哀景衬壮情。 胸怀,对友人真诚情谊。 胸怀,对友人真诚情谊。

关于师生离别的诗句

关于师生离别的诗句

师生离别的诗句关于师生离别的诗句关于师生离别的诗句有哪些呢?老师是我们的知识的传导者,是我们心中敬仰的人。

与老师离别无疑是伤感的。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关于师生离别的诗句,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送别李叔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杯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赏析】“悲欢离合”,乃古往今来、大千世界的永恒主题。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对分离的凄迷;“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是对朋友的劝慰;“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对友情的珍重;“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是对别离的伤感;“金陵弟子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是对别离的眷恋……在中国古典诗歌的送别曲中,“离情别怨”是永恒的旋律。

“五四”运动以后,抒写离情别怨的诗文,依旧蓬勃,佳作如潮。

其中,李叔同先生创作的校园歌曲《送别》,尤其脍炙人口,风行天下,历久不衰。

从总体结构看,《送别》很像一首古词(类小令),共三节,其中一、三两节文字相同。

第一节,着重写送别的环境。

作者选取了“长亭”、“古道”、“芳草”、“晚风”、“暮色”、“弱柳”、“残笛”、“夕阳”八个典型的意象,渲染离别的场景。

“长亭”“古道”是写送别的地方,这使我们想到文学史上的无数次离别,如柳永的“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白居易的“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等等。

“芳草”喻离情,如《楚辞·招隐士》中就有“王孙游兮不归,芳草生兮萋萋”。

“晚风拂柳”暗示了惜别,“柳”与“留”谐音,多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

如《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戴叔伦《堤上柳》:“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

”“山外山”喻天各一方。

而这一切别绪,都笼罩在“夕阳”之下的特定时间里,只让人感受到友情温暖、斜阳温暖、晚风温暖;温暖而又缠绵。

教师版送别诗

教师版送别诗

1、读下面的诗,完成题目。

谢亭送别许浑劳歌一去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劳歌:送别歌的代称。

⑴作者在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答:本诗抒发的是作者的离别之愁。

⑵有人认为第二句“红叶青山”的色调与全诗的情感基调不和谐,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答:红叶青山色彩艳丽,乍看似不协调,实际上恰恰是对离愁的有利反衬。

景色越美,越觉离别的难堪。

这是典型的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

2、阅读下列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魏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别董大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1)《送魏二》全诗四句都有写景,一、二句和三、四句所写之景有何不同?答:前两句写眼前的实景,后两句写分别后想像的虚景(未点明是分别后的想象之景,不得分)。

(2)试比较分析两首诗的作者所抒发的离别之情是否相同。

答:《送魏二》一诗表现了作者离别时的惆怅哀婉之情;《别董大》中的离别之情则于慰藉中寄希望,带有一种豪放健美、清新乐观的色彩。

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一、二两句写景,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答:这两句写景,增添苍茫萧瑟之意,渲染离别时悲凉、暗淡的气氛,凸显自己的孤独。

(2)“一片冰心在玉壶”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你认为写得好吗?请说出理由。

答:写得好。

“冰心”“玉壶”都是纯净无暇,用它们作比喻,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冰清玉洁的操守和志节。

诗人以此告慰亲友,更表达了他对亲友的深情。

4、阅读下面唐诗,完成题目送人东归温庭筠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

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

何当重相见,樽洒慰离颜。

(1)请从现实与想象交融的角度,说说作者在尾联中流露了怎样的情感。

答:就要分别了,主人与归客开怀畅饮,期盼着别后再相逢。

表现出思念友人的情感。

(完整word)送别诗(教师版)

(完整word)送别诗(教师版)

诗歌鉴赏之送别诗【典型题例】1、阅读下面宋词,回答问题。

鹧鸪天·送人辛弃疾唱彻《阳光》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参考答案:思想感情: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险,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

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参考答案:不应把离别(相聚)视为人间唯一悲痛(欢乐)的事。

人世间的风波远比路途风波险恶得多。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魏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

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2分)参考答案:橘柚香.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2)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

(4分)参考答案:惜别知音,借酒浇愁;凄凄风雨烘托悲凉的心情。

(3)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

”请作具体分析。

(4分)参考答案: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1)本词上、下片各写了什么?请作简要概括。

(2分)参考答案:上片写浙东山水的美好;下片抒发作者送别的情意。

(2)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评王观词是“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

这首词“新丽”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分析。

(4分)参考答案:修辞巧妙,用语绮丽: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送春归”“和春住”。

惜别送别诗—金陵酒肆留别(教师版)

惜别送别诗—金陵酒肆留别(教师版)

学习目标: 1、了解写作背景。

2、诵读全诗,扫清障碍。

3、把握诗歌的内容,感悟诗人的情感。

一、赏析《金陵酒肆留别》金陵酒肆①留别李白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②。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注】①酒肆:酒店。

②尽觞:干杯。

1.创作背景李白在出蜀当年的秋天,往游金陵,也就是今江苏南京,大约逗留了大半年时间。

726年(开元十四年)春,诗人赴扬州,临行之际,朋友在酒店为他饯行,李白留诗告别。

2.描述诗歌内容风吹柳絮满店都是香味,吴地的女子压好了酒请客人品尝。

金陵的年轻朋友们都来为我送行,送与被送的人都频频举杯喝尽杯中的酒。

请你们问问这东流的水,离情别意与它相比究竟谁短谁长?3.送别的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春季(暮春)地点:金陵的一家酒肆人物:诗人自己、金陵子弟4. 赏析“风吹柳花满店香”一句。

①视觉和嗅觉相结合,把眼前看到的柳花和闻到的花香、酒香融合到一起,把店内、店外连成一片,营造了柳烟迷离、春风骀荡的令人迷恋、沉醉的气氛。

为后文诗人不舍离别做了铺垫。

②“香”字用得好,把花香和酒香融合到一起,把店内、店外连成一片,营造了柳烟迷离、春风骀荡的令人迷恋、沉醉的气氛。

为后文诗人不舍离别做了铺垫。

5.“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

比喻,把离情别意比作流水,化抽象的情感为具体的景物,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的惜别之情。

二、我的收获与疑惑学习目标: 1、诵读全诗,扫清障碍。

2、把握诗歌的内容,感悟诗人的情感。

一、赏析《送魏二》送魏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描述诗歌内容在橘柚飘香的高楼上设宴为朋友送别,江风夹杂着雨水吹入船中带来丝丝凉意。

想着在不久的将来,朋友夜泊在潇湘之上,一轮孤月高照,恐难成眠,即使友人暂时入梦,两岸猿啼也会一声一声闯入梦境,令他睡不安稳,因而在梦中也摆不脱愁绪。

2.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

送别诗教学设计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送别诗教学设计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送别诗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什么是送别诗。

2. 培养学生欣赏送别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写作送别诗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了解送别诗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2. 分析名家送别诗,学习欣赏和仿写。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讲义和多个名家的送别诗作品资料。

2. 学生准备纸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给学生朗读一首送别诗,如杜甫的《赠别二首》或陆游的《送友人》。

通过诗歌的语言和情感,引导学生体会送别诗的独特魅力。

2. 了解送别诗(15分钟)通过讲解和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什么是送别诗。

讲解送别诗的定义、特点和传统写作方式。

引导学生思考,送别诗在我们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3. 欣赏名家送别诗(20分钟)教师提供多个名家的送别诗作品,如杜甫、白居易、辛弃疾等人的作品。

通过朗读和欣赏,让学生感受不同名家送别诗的风格和表达方式。

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诗歌中的意象、表达的情感和表达手法等。

4. 学习写作送别诗(3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一个送别诗的结构和写作技巧,并与学生一起合作创作一首送别诗。

首先,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个简单的写作模板,包括引子、事由、感情表达、寄托等部分。

然后,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自由发挥,各自写下自己的送别诗。

5. 分享和评价(10分钟)学生可以将自己写好的送别诗朗读给全班同学听。

教师和同学可以进行评价和讨论,分享对送别诗的见解和感受。

六、教学延伸1. 给学生布置课后任务,让他们观察身边的事物或情感,尝试写一首送别诗。

2. 提供更多名家送别诗的资料,让学生进行欣赏和学习。

结束语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能够了解什么是送别诗,培养欣赏和写作送别诗的能力。

通过欣赏名家的送别诗,可以拓展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通过写作送别诗,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情感交流能力。

希望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更加敏锐地捕捉到送别时的情感和意义,用诗歌的方式表达出来。

《渡荆门送别》教案及反思

《渡荆门送别》教案及反思

《渡荆门送别》教案及反思《渡荆门送别》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青年时期在出蜀漫游的途中写下的一首五律。

下面是店铺为你带来《渡荆门送别》教案及反思,希望大家喜欢。

《渡荆门送别》教案教学目的:1、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这首诗。

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3、了解诗歌的结构方法,领悟表达方法,学习写作诗歌。

教学重点: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学习诗歌的写作。

课前准备学生收集有关送别的诗句。

老师查找有关李白的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同学们:以前我们曾经学习过许多送别诗,你们能说说有哪些?提示:《赠汪伦》《别董大》《送元二使安西》等等,你还记得吗?生回答并朗诵。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很特别的送别诗《渡荆门送别》(板书课题)二、教师范读,整体感知学生听读,注意节奏、字音,思考下列问题:1.说说《渡荆门送别》一诗的主要内容。

(写作者李白出蜀至荆门来到楚地时所见到景色及自己的感受。

)2.这首诗与我们以前学过的送别诗有什么不一样?它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情感?(以前的送别诗是友人相送,表现的是友情,而这首诗,一下子看不出来是谁送谁,表现的是乡情。

一般送别诗的感情基调是依依难舍缠绵悱恻,而这首,却是兴致勃勃满腔豪情。

)三、品读诗句,体味内涵1、介绍作者2、逐句串讲这首诗首联叙事,颔颈两联写景,尾联抒情。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是按由远到近的顺序写的。

前两句形象描述了船出三峡、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特有景色: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

长江冲出三峡,在茫茫原野中一泻千里。

巧妙地将静止的山岭描绘出充满动感与空间感的活动画面来。

后句写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写荆门一带平原旷野辽阔高远的景色。

这两句把生活在蜀中的人,初次出峡,见到广阔平原时的新鲜感受极其真切地写了出来。

景中蕴藏着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

表达师生离别的诗句

表达师生离别的诗句

表达师生离别的诗句表达师生离别的诗句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诗句吧,诗句具有精炼、集中,节奏鲜明,富有韵律的特点。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诗句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表达师生离别的诗句,欢迎大家分享。

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3、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4、一日为师,终生为父。

5、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6、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7、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终身难忘。

8、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9、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万龙孙绕凤池。

10、愿尔尽得春风意,长风直挂成名家。

致谢人生旅程上,您丰富我的心灵,开发我的智力,为我点燃了希望的光芒。

谢谢您,老师!春雨,染绿了世界,而自己却无声地消失在泥土之中。

老师,您就是滋润我们心田的春雨,我们将永远感谢您。

老师,您是海洋,我是贝壳,是您给了我斑斓的色彩……我当怎样地感谢您!踏遍心田的每一角,踩透心灵的每一寸,满是对您的敬意。

有如从朔风凛冽的户外来到冬曰雪夜的炉边;老师,您的关怀,如这炉炭的殷红,给我无限温暖。

我怎能不感谢您?对于您教诲的苦心,我无比感激,并将铭记于心!天涯海角有尽处,只有师恩无穷期。

感谢您,老师!您用心中全部的爱,染成了我青春的色彩;您用执著的信念,铸成了我性格的不屈……老师,我生命的火花里闪耀着一个您!鸟儿遇到风雨,躲进它的巢里;我心上有风雨袭来,总是躲在您的怀里——我的师长,您是我遮雨的伞,挡风的墙,我怎能不感谢您!没有您的慷慨奉献,哪有我收获的今天。

十二万分地感谢您,敬爱的老师。

您送我进入一个彩色的天地,您将我带入一个无限的世界……老师,我的心在喊着您,在向您敬礼。

把精魂给了我,把柔情给了我,把母亲般的一腔爱给了我……老师,您只知道给予而从不想收取,我怎能不向您表示由衷的敬意?您的眼神是无声的语言,对我充满期待;是燃烧的火焰,给我巨大的热力:它将久久地、久久地印在我的心里……假如我能搏击蓝天,那是您给了我腾飞的翅膀;假如我是击浪的勇士,那是您给了我弄潮的力量;假如我是不灭的火炬,那是您给了我青春的光亮!老师,在今天我们身上散发的智慧光芒里,依然闪烁着您当年点燃的火花!往曰,您在我的心田播下了知识的种子,今天,才有我在科研中结出的硕果――老师,这是您的丰收!您谆谆的教诲,化作我脑中的智慧,胸中的热血,行为的规范……我感谢您,感谢您对我的精心培育。

语文教师招聘诗歌整理—十首描写离别的诗句

语文教师招聘诗歌整理—十首描写离别的诗句

语文教师招聘诗歌整理—十首描写离别的诗句
教师招聘网整理中小学语文课本里古诗中描述离别的句子
1.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2.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
3.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李白《送友人》)
5.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6.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7.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8.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
9.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0.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李叔同《送别》)
文章来源:中公教育北京分校北京教师招聘网/html/jiaoshi/yueduziliao/。

《送别》教学设计精品3篇

《送别》教学设计精品3篇
李白在这里送别他的朋友孟浩然,还写下了一首这篇课文就是写送别的情景和介 绍这首诗的。
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 (1)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并在生字上端注音,特别是其中的平翘舌音、 前后鼻音和三拼音节。读准生字的发音。 (2)联系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理解下列带点字及词语的意思: 饯行 暂时 孤帆 脍炙人口 唯见 满饮触动 依然 伫立 凝视 惜别 (3)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最后四行诗句并入第 5 自然段),读顺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含带点字的词语。(见上) (2)指名读词语,特别注意读准其中带点的生字拼音兼三拼音;饮 yin,前 鼻音;暂 zan,平舌音兼前鼻音;脍 kuai,三拼音;炙 zhi,翘舌音。 (3)指名解释词语,教师敲定答案。 饯行:设下酒食送行。 暂时:短时间里。
4、现在请大家带着李白与孟浩然在分别时那种依依惜别的感觉,齐读古诗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ⅱ 2、请大家带着李白与孟浩然在分别时那种依依惜别的感觉齐读古诗《黄鹤 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四、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视时间而定] 1、 分两个大组,一组读,另一组听,再交换读、听一次。 2、 同座二人交替背、听各一遍 3、 全班背诵。 4、 指名背诵。 五、练习 1、抄写词语。(文后练习 3) 2、能够不看课本说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意思,并会默写 该诗。 3、用暂时、凝视各造一句。 4、把摘抄的诗句与课文中的诗句比较,写出你比较后的感受。 附板书: 25、黄鹤楼送别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孤帆:指只有一只帆船。帆是挂在桅杆上的布篷,可以利用风力使船前进。 (利用插图画面事物来理解)
脍炙人口:美味人人爱吃的意思,比喻好的诗文大家都称赞。脍是切得很细 的肉,炙是烤熟的肉,都是美味。 唯见:只见。

初中送别诗词

初中送别诗词

初中送别诗词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渡荆门送别
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鉴赏专题七送别诗(教师版)【专题简介】在古代,由于交通工具和通讯技术都不发达,人们往往一别数年便再难相见,因此古人很重离别。

离别之际,人们不仅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要作诗话别,这也使得古诗中以离别为题材的送别诗颇多感人之作。

离情别意是古代文人骚客咏叹的永恒主题。

抒写离情之章远在《诗经》中就已出现,如“燕燕于飞,差池其羽。

之子于归,远送于野。

赡望弗及,泣涕如雨”(《邶风•燕燕》),或“我送舅氏,悠悠我思”(《秦风•渭阳》)。

伟大诗人屈原说过:“悲莫悲兮生别离。

”南朝梁代著名文学家江淹也慨叹:“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苏东坡也曾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思想内容:古代送别诗种类繁多,根据其内容及主题倾向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第一,直接抒写离别之情的。

如苏轼的《送子由使契丹》、元好问的《别程女》、黄景仁的《别老母》等等,抒写的是亲人离别之情;而李白的《赠汪伦》、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吴伟业的《送友人出塞》等等则是对友情的咏唱。

第二,借诗吐胸中积愤或明心志的。

这类诗往往是诗人在艰难困厄之际写就的,往往有不少见情见性的佳作,如王昌龄,“天生贤才”终未被“君王”所用,虽命运多舛,仕途坎坷,屡遭贬谪,但他胸怀大志,仍想建功立业:“身在江海上,云连京国深。

行当务功业,策马何骎骎。

”(《别刘谞》)第三,重在劝勉、鼓励、安慰的。

如王维的《送梓州李使君》、梅尧臣的《东城送运判马察院》等,劝勉之中带有明显的“君子赠之以言”的倾向。

高适《别董大》中“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两句为“胸臆语,兼有气骨”(殷璠《河岳英灵集》),因为是知音,说话才质朴而豪爽,又因别离,才以希望为慰藉,于慰藉之中倾注信心和力量。

第四,综合型的,既含离别之情,又有身世命运之感,或兼劝慰警示之意。

这类送别诗内涵丰富,表意的侧重点也不明显。

如谢眺的《新亭渚别范零陵云》把离别之情、劝慰之情和内心的希冀巧妙地融为一体:“停骖我怅望,辍棹子夷犹。

广平听力籍,茂陵将见求。

心事俱已矣,江上徒离忧。

”这些诗从情感上看,或“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有着浓重的伤感情绪,意极为凄悲,催下泪下;或一洗悲酸之态,吹响豪迈的号角,激情荡漾,气贯长虹,如“勿使燕然上,唯留汉将功”(陈子昂《送魏大从军》);或运用优美的文字,勾画绮丽的意境,创设轻松的氛围,使人心旷神怡,如“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或慨叹尘世之喧嚣,追慕山林之空灵寂静,赞叹僧人之清静脱俗,富有禅意之情等等,不一而足。

【方法指津】1、常见的意象:第一,长亭、劳劳亭、谢亭、灞陵亭、南浦。

长亭,是古人在大道上专为行人休息所设的亭子,人们常在长亭送别,从而使得长亭这一自然景观常常出现在与送别有关的作品中。

劳劳亭,离建康古城大约十五里;谢亭,又名谢公亭,在宣城北面,是南齐诗人谢眺任宣城太守时所建,他曾在此送别朋友范云,后来谢亭就成了宣城的送别之地;灞陵亭,在长安东南三十里处,那里原有一条灞水,又因汉文帝葬在那里,遂称灞陵,唐代时人们送朋友出长安,常在那里分手;南浦,一是指专有的地名,一是指某一地区中位于这个地区南侧的水浦,再一个是指河流的分口处,江淹在《别赋》中说:“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此后人们便用“南浦”作为送别诗的意象。

第二,杨柳。

“柳”者,“留”也,二者谐音,因而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惯。

这一古老的风俗最早出现于汉代,汉乐府有古曲《折杨柳歌》:“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

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

”第三,夕阳、日暮。

许多诗人喜欢把离别与夕阳、日暮联系在一起,表达浓浓的离情,这是因为忧伤的情感和苍茫的暮色相协调,对于远离家乡的游子来说,暮色渐起渐至苍茫,最能勾起他们的离情别绪,正如孟浩然在《宿建德江》中所说的“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第四,酒。

古人离别多设宴饯行,“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杨载《诗法家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人分千里外,兴在一杯中”(李白《江夏别宋之悌》),故许多离别诗,都飘散着酽酽的酒香,酒里充盈着亲情、友情、故园之情、感时之情。

第五,秋。

“自古逢秋悲寂寥”(刘禹锡《秋词二首》),古人在对秋景的注视中感觉到时光的流逝,感受到人生的短暂和易老,“秋”能使志士失志,对现实失望,对前途悲观。

遇秋而愁已成为古代文人的一种普遍文化心理。

像杜甫“万里悲秋常作客”(《登高》),在暮年面对巫山巫峡的秋色,作者感到了知交零落、壮志难酬,国势衰落,不禁发出“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秋兴八首》)的感叹,抒发了自己的忧国之情和孤独抑郁之感。

秋代表了萧条凄清,代表了寂寞抑郁,是送别诗中惯用的意象。

第六,杜鹃(杜宇、布谷、子规)。

杜鹃叫声凄切悲凉凄清抒发忧愁忧思、羁旅思归之情。

(1)杜鹃花则传为杜鹃血染成。

后世即以杜鹃啼血来喻悲苦之情,或多用作离愁的寄托。

中国几千年一代代文人墨客,已经把杜鹃鸟定位为一种悲鸟,一种悲愁的象征物。

(2)由于其叫声古人认为有“不如归去”的意象,又与思乡念家的情感相连。

第七,月。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月”往往表达游子思妇之情。

游子思妇,彻夜难眠,惟有天上的明月相伴,此时,月亮的清清冷冷跟游子思妇内心的寂寞冷清揉和到一块。

再加上在自然界中,月明月阴,月圆月缺与圆满、欠缺相关联。

因而诗人笔下的月便常常与悲欢离合的情感相联系了。

第八,杨花。

杨花暮春时节,漫天飞舞,飘飘洒洒,给人一种飘忽不定、漂泊不归的感觉,最容易勾起离别者的愁绪。

……纵观古代的送别诗,赠别也罢,留别也好,俱是由眼前景而触发心中情,是寓情于景、寓景于情,是真情的流露、心志的坦陈。

2、解题方式:①解题思路:什么意象——意境——情感②答案构成:描摹图景,概括意境特点,明确作者表达的情感思想,运用的手法或表达效果【温故知新】闻王昌龄左迁龙标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第一句景物描写有何作用?答:首句选取的景物是漂泊不定的杨花和叫声凄婉哀愁的子规,暗含了因友人王昌龄左迁偏远之地的忧伤之情。

2、三四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运用了拟人修辞方法,将自己心中的愁思寄托给明月,满含深情的明月照耀友人,一直陪伴他到偏远的夜郎。

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关切和思念。

【例题解析】送沈子福归江东王维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1、第一二句诗中,哪些意象是暗示送别内容的意象?试做简要说明。

答:杨柳: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在诗中,它烘托了送别时的气氛。

渡头:送别之地,显示出分别已在眼前。

荡桨:摇动桨橹,暗示离开或启程。

临圻:交代友人所去之地。

2、前人评论三、四句说:“工于比喻,善于言情。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试作简要赏析。

答:同意。

诗人展开奇妙的联想,将抽象的情思比作自然界的春色,使景与情妙和无间,不但写出了彼此深厚的友情,而且将惜别时微妙的抽象情感生动地表达为可见可触的春色,使人感受到相思之情充溢于大江南北,绵长且无处不在,可谓“工于比喻,善于言情”。

【真题直击】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2006湖北)丹阳送韦参军严维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暮春浐水送别韩琮绿暗红稀出凤城①,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注】①凤城:京城。

1、两首送别诗都写到的“水”,各有什么寓意?请作简要说明。

(4分)答:上一首用“水悠悠”象征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

下一首借“宫前水”的不断流淌来抒发对人生、历史以及社会的感慨。

2、《暮春浐水送别》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作简要赏析。

(4分)答:这首诗将友情、世情等浓缩为“古今情”,融入由“绿暗”、“红稀”、“暮云”、“宫前水”等意象组成的一幅感伤画面之中,形成了融情于景的艺术特色。

【牛刀小试】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淮上与友人别郑谷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1、这首诗作者所要表达的基本情感是什么?请结合具体诗句谈谈作者是如何表达这一情感的。

答:这首诗作者所要表达的基本情感是离愁。

首先,作者选取了大量象征离愁的景物:“杨柳”、“杨花”、“风笛”、“离亭”。

末句直接表达了各向天涯的无限愁绪和南北异途的深长思念。

二、阅读下面一阙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本词上、下片各写了什么内容?请作简要概括。

答:上片提到流水和青山两个意象,写浙东山水的美好;下片抒发作者送别的情意,“送春归”点明作者为春天刚刚逝去而满怀伤春之愁,“送君归”则再添别恨,“和春住”暗含惜春祝愿之意。

2、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评王观词是“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

这首词“新丽”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分析。

答:“新丽”处表现在:(1)比喻巧妙,用语绮丽。

把朋友归去路上清澈明亮的江水喻为美人流动的眼波,把团簇纠结的山峦喻为美人蹙损的眉峰,极言浙东山水的秀美可爱。

(2)语带双关,意蕴丰富。

“眉眼盈盈处”有两层意思:一指清丽明秀的江南山水有如女子的秀眉和媚眼,二指有着盈盈眉眼的那个人。

“千万和春住”既表达了和鲜花如锦的春天住在一起的惜春之情,又喻含祝愿朋友与家人团聚之意。

三、阅读下面一首诗,自拟两道题,自供答案。

•送魏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拟题参考:1、写景的角度•正侧结合动静声色虚实点面远近白描各种修辞手法本诗的写景特点可以有两种理解:两种不同气氛的景物描写,显示了诗人与朋友分别之时的心情变化:饯别宴上飘散着橘柚的香气,环境幽雅,气氛温馨;而到了朋友上船离别之时,心情又如凄风苦雨般悲凉。

开头的景物描写有力烘托了诗人与朋友分别时的悲凉心境,第一名看上去是写乐景,实际上是写醉别的哀情,以乐景衬哀情。

2、炼字:如分析“忆”字在本诗的妙用“忆”在这里是“想到”的意思,以“忆”字领起最后两句,虚构了一个境界:在不久的将来,朋友夜泊在潇湘之上,那时风散雨收,一轮孤月高照,环境如此凄清,行人恐难成眠吧。

即使他暂时入梦,两岸猿啼也会一声一声闯入梦境,令他睡不安恬,因而在梦中也摆不脱愁绪。

这样写借助想象,扩大了意境,深化了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