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要点 第八单元 糖代谢

合集下载

医学基础知识:生物化学之糖代谢的知识

医学基础知识:生物化学之糖代谢的知识

医学基础知识:生物化学之糖代谢的知识今天今天来给大家梳理一下关于糖代谢的知识,具体内容如下:糖的分解代谢(一)糖酵解葡萄糖在无氧情况下经过三个阶段生成乳酸。

(糖酵解的产物是乳酸)1.三个阶段、三个关键酶:①第一阶段:葡萄糖生成2分子磷酸甘油醛;关键酶:己糖激酶、6磷酸果糖激酶。

②第二阶段:磷酸甘油醛生成丙酮酸;③第三阶段:丙酮酸生成乳酸;关键酶:丙酮酸激酶。

(第一阶段:葡萄糖在己糖激酶作用下生成6磷酸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在6磷酸果糖激酶的帮助下生成1,6二磷酸果糖;1,6二磷酸果糖再裂解成2分子磷酸甘油醛。

)2.糖酵解的3个关键酶(限速酶):己糖激酶、6磷酸果糖激酶、丙酮酸激酶。

记忆:(六斤冰糖):6磷酸果糖激酶、己糖激酶、丙酮酸激酶。

3.糖酵解的作用:提供能量。

(二)糖的有氧氧化1.三个阶段:①第一阶段:葡萄糖生成丙酮酸;②第二阶段: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生成乙酰辅酶A;③第三阶段:乙酰辅酶A进入三羧酸循环生成二氧化碳。

2. 三羧酸循环四步脱氢、三个关键酶、二步脱羧、一次底物磷酸化。

三羧酸循环的原料:乙酰CoA;第一步:乙酰CoA生成柠檬酸;关键酶是柠檬酸合酶;第二步:柠檬酸调整姿态,变为异柠檬酸;第三步:异柠檬酸生成-酮戊二酸;关键酶是异柠檬酸脱氢酶。

(第一次脱氢;受体是NAD)第四步:-酮戊二酸在-酮戊二酸脱氢酶的帮助下生成琥珀酰CoA;关键酶是-酮戊二酸脱氢酶。

(第二次脱氢;受体是NAD)第五步:琥珀酰CoA在某些激酶的帮助下生成琥珀酸和GTP。

(这是唯一一次底物水平磷酸化)第六步:琥珀酸在琥珀酸脱氢酶的帮助下生成延胡索酸;关键酶是琥珀色酸脱氢酶(第三次脱氢;受体是FAD)第七步:延胡索酸加水生成苹果酸。

第八步:苹果酸在苹果酸脱氢酶的帮助下生成草酰乙酸(第四次脱氢;受体是NAD)总结:三羧酸循环发生在线粒体;三羧酸循环的底物:乙酰辅酶A;三羧酸循环发生了4次脱氢;生成3个NAD、1个FAD;三羧酸循环发生2次脱羧,生成2分子CO2;三羧酸循环发生1次底物磷酸化;一个NAD可以生成2.5个ATP;一个FAD可以生成1.5个ATP;一轮三羧酸循环总共生成10个ATP;(3个NAD、1个FAD + 唯一一次底物磷酸化时生成的1个ATP)三羧酸循环通过脱氢反应生成9个ATP;三羧酸循环底物磷酸化生成1个ATP;一分子乙酰辅酶A进入三羧酸循环最终生成10个ATP;一分子葡萄糖糖酵解生成2个ATP;一分子葡萄糖彻底氧化后生成30或32个ATP;一分子丙酮酸彻底氧化后生成12.5个ATP。

糖代谢知识点总结

糖代谢知识点总结

糖代谢知识点总结糖是人体能量的重要来源,它经过糖代谢过程转化为能量供给给人体各个组织器官,包括脑、肌肉和肝脏。

糖的代谢主要包括糖的吸收、转运、储存和利用,以及血糖调节等过程。

糖代谢受内分泌激素的调节,如胰岛素和糖皮质激素等,还受到一系列酶和代谢途径的调控。

掌握糖代谢知识对于预防和治疗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1. 糖的吸收和转运糖的吸收主要发生在小肠。

在胃肠道中,碳水化合物在食物中的来源包括多种多样的淀粉、蔗糖、果糖及乳糖等。

其中大部分淀粉经酶分解成葡萄糖,果糖和蔗糖分解成果糖和葡萄糖。

机体对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的吸收和碳水化合物的稳定性是由多种多样的细胞膜承担的,其中最重要的是小肠上皮细胞膜承担的。

细胞膜上有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的转运体,使这些营养成分通过细胞膜进入小肠上皮细胞内。

通过被动扩散和主动转运,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从肠腔内进入小肠上皮细胞内;然后通过葡萄糖转运蛋白,葡萄糖和果糖顺从小肠上皮细胞移向血液。

2. 糖的储存糖的储存主要指肝脏对葡萄糖的调节。

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素的分泌增加,与糖的分解途径配合起来,也会启动肝脏的糖合成和储藏。

在餐后,肝脏将多余的葡萄糖转化为糖原,以供应禁食时期的耗能需求。

糖原是一种多聚核糖的储量糖。

它是由α-葡糖苷键连接起来的线性生物同聚物,直接保留在肝脏和肌肉细胞中。

肝脏内糖原的含量约为100克,能够支持机体24-36小时,一般情况下,在禁食后3-4小时,血糖下降到一定水准时,机体通过糖原来维持血糖浓度。

当血糖浓度下降时,血糖失去「生糖」的刺激,胰岛素的分泌量降低,活性和升糖激素糖皮质醇的分泌增加,肝脏转入分解糖原产生葡萄糖的「生糖」状态。

如果机体在短期有2-3天的正常饮食,糖原又将几乎恢复到正常水平。

3. 糖的代谢和利用糖的代谢和利用主要是指葡萄糖的糖酵解、Kreb氏循环和脂肪酸、蛋氨酸等物质与糖的相互关系。

糖的代谢和利用与机体中一系列的酶和代谢途径有关。

八章糖代谢-资料

八章糖代谢-资料

核酮糖
核酮糖
核酮糖
木酮糖
C2
核糖
木酮糖
C3 P
C3
C7 P
C4 P
C2
C3 P
木酮糖 C3 P
核糖
木酮糖
C6 P
C6 P
C6 P
C6 P
C6 P
6 6-磷酸-葡萄糖
6 H+ + 6 NADPH

6 6-磷酸葡萄糖酸-δ-内酯
6 6-磷酸葡萄糖酸
6 HO2
化 阶 段
6 H+ + 6 NADPH 6
5-磷酸-核酮糖
HMP途径调控:限速酶是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最重要的 调控因子是NADP+。
三 糖的合成代谢
自然界中糖的基本来源是绿色植物及光能细菌进行的光合 作用(Photosynthesis)
(一)蔗糖的合成
G-1-P + UTP ←→UDPG + PPi PPi + H2O → 2Pi
UDPG
C6H12O6 + 6H2O + 10NAD+ + 2FAD + 4ADP + 4Pi 6CO2 + 10NADH + 10H+ + 2FADH2 + 4ATP G → CO2 + H2O 产生ATP 38 个(肌肉、神经组织中36个) [G] → CO2 + H2O 产生ATP 39个
TCA的生物学意义: 1. 是生物利用糖或其他物质氧化而获得能量的最有效方式。 2. 是三大有机物质(糖类、脂类、蛋白质)转化的枢纽。 3. 提供多种化合物的碳骨架。
O
CO~ P
Phosphoglyceric kinase

生物化学知识点总结-生物化学糖代谢总结

生物化学知识点总结-生物化学糖代谢总结

生物化学知识点总结|生物化学糖代谢总结【考纲要求】1.糖的分解代谢:①糖酵解基本途径、关键酶和生理意义;②有氧氧化基本途径及供能;③三羧酸循环的生理意义。

2.糖原的合成与分解:①肝糖原的合成;②肝糖原的分解。

3.糖异生:①糖异生的基本途径;②糖异生的生理意义;③乳酸循环。

4.磷酸戊糖途径:①磷酸戊糖途径的关键酶和生成物;②磷酸戊搪途径的生理意义。

5.血糖及其调节:①血糖浓度;②胰岛素的调节;③胰高血糖素的调节;④糖皮质激素的调节。

6.糖蛋白及蛋白聚糖:①糖蛋白概念;②蛋白聚糖概念。

【考点纵览】1.限速酶:己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丙酮酸激酶;净生成atp;2分子atp;产物:乳酸2.糖原合成的关键酶是糖原合成酶。

糖原分解的关键酶是磷酸化酶。

3.能进行糖异生的物质主要有:甘油、氨基酸、乳酸、丙酮酸。

糖异生的四个关键酶:丙酮酸羧化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果糖二磷酸酶,葡萄糖-6-磷酸酶。

4.磷酸戊糖途径的关键酶,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

5.血糖浓度:3.9~6.1mmol/l.6.肾糖域概念及数值。

【历年考题点津】1.不能异生为糖的是a.甘油b.氨基酸c.脂肪酸d.乳酸e.丙酮酸答案:c2.1mol丙酮酸在线粒体内彻底氧化生成atp的mol数量是a.12b.15c.18d.21e.24答案:b(3~7题共用备选答案)a.果糖二磷酸酶-1b.6-磷酸果糖激酶c.hmgcoa还原酶d.磷酸化酶[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e. hmgcoa合成酶3.糖酵解途径中的关键酶是答案:b4.糖原分解途径中的关键酶是答案:d5.糖异生途径中的关键酶是答案:a6.参与酮体和胆固醇合成的酶是答案:e7.胆固醇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是答案:c8.糖酵解的关键酶是a.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b.丙酮酸脱氢酶c.磷酸果糖激酶一1d.磷酸甘油酸激酶e.乳酸脱氢酶答案:c(9~12题共用备选答案)a.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b.苹果酸脱氢酶c.丙酮酸脱氢酶d. nadh脱氢酶e.葡萄糖-6-磷酸酶价9.呼吸链中的酶是答案:d10.属三羧酸循环中的酶是答案:b11.属磷酸戊糖通路的酶是答案:a12.属糖异生的酶是答案:e13.下列关于己糖激酶叙述正确的是a.己糖激酶又称为葡萄糖激酶b.它催化的反应基本上是可逆的c.使葡萄糖活化以便参加反应d.催化反应生成6-磷酸果酸e.是酵解途径的唯一的关键酶答案:c14.在酵解过程中催化产生nadh和消耗无机磷酸的酶是a.乳酸脱氢酶b. 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c.醛缩酶d.丙酮酸激酶e.烯醇化酶答案:b15.进行底物水平磷酸化的反应是a.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b. 6-磷酸果糖→1,6-二磷酸果糖c.3-磷酸甘油醛→1,3-二磷酸甘油酸d.琥珀酰coa→琥珀酸e.丙酮酸→乙酰coa[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答案:d16.乳酸循环所需的nadh主要来自a.三羧酸循环过程中产生的nadhb.脂酸β-氧化过程中产生的nadhc.糖酵解过程中3-磷酸甘油醛脱氢产生的nadhd.磷酸戊糖途径产生的nadph经转氢生成的nadhe.谷氨酸脱氢产生的nadh答案:c(17~18题共用备选答案)a.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b.苹果酸脱氢酶c.丙酮酸脱氢酶d. nadh脱氢酶e.葡萄糖-6-磷酸酶17.属于磷酸戊糖通路的酶是答案:a18.属于糖异生的酶是答案:e19.糖尿出现时,全血血糖浓度至少为a.83.33mmol/l(1500mg/dl)b.66.67mmol/l(1200mg/dl)c.27.78mmol/l(500mg/dl)d.11.11mmol/l(200mg/dl)e.8.89mmol/l(160mg/dl) 答案:e。

糖代谢途径知识点总结

糖代谢途径知识点总结

糖代谢途径知识点总结1. 糖的来源及转化:糖是生命体中最基本的能量来源之一,它主要来源于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如淀粉、蔗糖等。

糖在体内主要通过消化吸收、肝脏储存和释放等步骤进行转化,最终经过一系列的代谢反应转化为能量供给细胞使用。

2. 糖原的合成与降解:糖原是一种多聚糖,主要储存在肝脏和肌肉中,它是人体内最主要的能量储备物质。

当人体内的血糖浓度过高时,胰岛素的作用下,糖原会在肝脏和肌肉中合成并储存起来,以调节血糖的浓度。

而当体内需要能量时,糖原会被分解成葡萄糖并释放到血液中,供给全身各个组织细胞的能量需求。

3. 糖的磷酸化途径:糖的磷酸化是糖代谢的一个重要步骤,它发生在细胞内质膜上的糖磷酸合成途径中。

主要包括糖激酶的作用,将葡萄糖磷酸化为葡萄糖-6-磷酸等。

糖类的磷酸化是糖类代谢的起始关键环节,它不仅能使葡萄糖转化为更容易受控制的代谢产物,而且还能限制葡萄糖进入细胞的速率,从而保持细胞内的葡萄糖水平。

4. 糖酵解:糖酵解是糖代谢途径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能将葡萄糖分解产生能量,是维持身体能量平衡的重要手段。

糖酵解共包括三个主要步骤:糖的预处理、三羧酸循环和线粒体内的氧化磷酸化。

在这些过程中,葡萄糖经过一系列酶的作用,分解成乳酸或乙醛和丙酮,释放出大量的ATP,供给细胞在活动中所需的能量。

5. 糖异生:糖异生是指细胞内非糖物质被合成为葡萄糖的过程,主要发生在肝脏和肾脏中。

当体内能量供给不足时,肝脏会通过糖异生途径将蛋白质或脂肪分解产生的丙酮酸、乳酸等合成葡萄糖,以满足全身组织细胞对能量的需求。

糖异生是体内糖代谢中的重要途径,能够保持血糖水平的稳定和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

6. 糖类的磷酸化途径:在糖代谢途径中,糖可通过糖激酶酶这一酶的作用受磷酸化。

这一过程不仅是糖代谢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体内维持能量平衡的重要手段,它能有效调控糖的代谢速率和保持细胞内的糖水平。

总结:糖代谢途径是细胞内进行能量代谢的重要途径之一,它通过合成与降解、磷酸化途径、酵解、异生等多个环节,将葡萄糖合理地转化为细胞内的能量源,从而维持身体的正常生理活动。

生物化学-糖代谢

生物化学-糖代谢

2021/3/29
25
G
G-6-P F-6-P F-1,6-BP 3-磷酸甘油醛
磷酸戊糖途径
NADPH 5-磷酸核糖
丙酮酸
2021/3/29
乙酰CoA
TAC
CO2+H2O+ ATP
26
整个代谢途径在胞液(cytoplasm)中进行。 关键酶是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
内 膜 折 叠 成 嵴
,
有 双 层 膜 结 构
,
2021/3/29
节首
33
章首
线粒体的功能特点
呼吸链(respiratatory chain)由供氢体、传递体、受氢体以 及相应的酶系统所组成的这种代谢途径一般称为生物氧化还原 链。如果受氢体是氧,则称为呼吸链。
外膜对大多数小分子物质和离子可通透,
NADPH在体内可用于: ⑴ 作为供氢体,参与体内的合成代谢:如参与合
成脂肪酸、胆固醇,一些氨基酸。 ⑵ 参与羟化反应:作为加单氧酶的辅酶,参与对
代谢物的羟化。
2021/3/29
29
⑶ 使氧化型谷胱甘肽还原。 ⑷ 维持巯基酶的活性。 ⑸ 维持红细胞膜的完整性:由于6-磷酸葡萄
糖脱氢酶遗传性缺陷可导致蚕豆病,表现为 溶血性贫血。
2021/3/29
30
2. 是体内生成5-磷酸核糖的惟一代谢途径:
体内合成核苷酸和核酸所需的核糖或脱氧核糖均以5-磷酸核糖的 形式提供,这是体内惟一的一条能生成5-磷酸核糖的代谢途径。
磷酸戊糖途径是体内糖代谢与核苷酸及核酸代谢的交汇途径。
2021/3/29
31
能量变化(3)
有氧氧化能量变化:以每分子葡萄糖计

生物化学糖代谢知识点总结.doc

生物化学糖代谢知识点总结.doc

生物化学糖代谢知识点总结.doc糖代谢是指生物体利用糖类化合物进行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合成和降解过程。

它是个复杂的化学反应链和代谢过程,涉及到多种生化反应和多个酶催化反应,同时也是维持生命的重要过程之一。

下面是生物化学糖代谢的知识点总结:1. 糖类化合物基础糖类化合物是指一类多元醇与醛或酮葡萄糖分子通过缩合反应而生成的化合物。

这类化合物可以简单分为单糖、双糖、多糖三类,其中单糖是构成生物体多种糖的基础单位。

最常见的单糖有葡萄糖(Glucose)、果糖(Fructose)、半乳糖(Galactose)等。

2. 糖代谢途径在生物体内,主要进行糖代谢途径分为两条:糖异构化途径和糖解途径。

前者是指糖分子在酶催化作用下转化为异构体的途径,后者是指将糖分子降解成各个代谢产物的途径。

单糖由异构化途径进入糖酵解途径,经过一系列酶催化反应分解为乳酸、丙酮酸或二氧化碳和水,产生 ATP 和 NADH 等物质能转化为化学能。

3. 糖异构化糖异构化途径是指糖分子在酶的催化作用下转化成异构体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一个糖分子的环化结构中的羟基与卤代物发生相互作用,使糖分子的环化结构发生变化,形成不同的异构体。

最常见的糖异构化途径有麦芽糖异构酶、果糖-1,6-二磷酸酶等。

根据研究,大多数人的肝脏细胞及小肠上皮细胞将小分子碳水化合物转化为葡萄糖。

但其他组织细胞也可以利用糖异生途径,这个过程包括在非糖元(如脂肪酸和氨基酸)存在的情况下,从前体化合物的合成中生成葡萄糖。

胰岛素及其反性会对该过程产生影响。

生物化学糖代谢涉及的范围很广,尤其和人和动物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因此相应的研究和应用价值也很高。

随着现代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生物化学糖代谢的概念和技术也在不断地完善和拓展。

【高中生物】高中生物知识点:糖代谢

【高中生物】高中生物知识点:糖代谢

【高中生物】高中生物知识点:糖代谢
糖代谢:
知识拓展:
1、血糖的来源除了定义中得出淀粉(主要就是食物中的淀粉)之外,除了非糖物质(例如脂肪、蛋白质)的转变和肌糖原的水解。

2、蛋白质转化成血糖的时候主要是脱氨基作用形成,而脱去的氨基主要形成尿素随尿液排出。

3、糖类、脂肪、蛋白质三者转化成血糖提供更多能量的顺序就是糖类、脂肪、蛋白质依次展开的。

4、空腹血糖正常值
(1)、通常空腹全血血糖为3.9~6.1毫摩尔/升(70~110毫克/NOAEL),血浆血糖为3.9~6.9毫摩尔/升(70~125毫克/NOAEL)。

(2)、空腹全血血糖≥6.7毫摩尔/升(120毫克/分升)、血浆血糖≥7.8毫摩尔/升(140毫克/分升),2次重复测定可诊断为糖尿病。

(3)、当空腹全血血糖在5.6毫摩尔/升(100毫克/NOAEL)以上,血浆血糖在6.4毫摩尔/升(115毫克/NOAEL)以上,应当搞糖耐量试验。

(4)、当空腹全血血糖超过11.1毫摩尔/升(200毫克/分升)时,表示胰岛素分泌极少或缺乏。

因此,空腹血糖显著增高时,不必进行其它检查,即可诊断为糖尿病。

5、餐后血糖正常值
餐后1小时:血糖6.7-9.4毫摩/升。

最多也不超过11.1mmol/l(200mg/dl)
餐后2小时:血糖≤7.8毫摩/升。

餐后3小时:第三小时后恢复正常,各次尿糖均为阴性[2]
6、糖尿就是糖尿病患者的症状,但是如果存有尿糖现象,不一定就是糖尿病,有时候一次性噢多的话也可以发生尿糖。

糖代谢 重要知识点

糖代谢 重要知识点

一、糖的组成1、蔗糖是以α-D-葡萄糖和β-D-果糖以α-1,2糖苷键连接形成的二糖。

2、麦芽糖是由2分子D-葡萄糖通过α-1,4糖苷键连接形成的二糖。

3、乳糖是由1分子D-半乳糖和1分子D-葡萄糖通过β-1,4糖苷键连接而成的二糖。

4、直链淀粉是由D-葡萄糖以α-1,4糖苷键连接而成,长约250-300个葡萄糖单位。

5、支链淀粉是由多个较短的1,4-糖苷键直链(不超过30个葡萄糖单位)结合而成;2个短直链之间的连接为1,6糖苷键。

6、糖原的结构与支链淀粉相似,由D-Glc以α-1,4和α-1,6 糖苷键相连。

7、纤维素是由D-葡萄糖以β-1,4糖苷键连接而成,不含支链。

二、糖的酶促降解1、α-淀粉酶:在淀粉分子内部任意水解α-1,4糖苷键。

(内切酶)2、β-淀粉酶:从非还原端开始,水解α-1,4糖苷键,依次水解下一个β-麦芽糖单位(外切酶)3、脱支酶(R酶):水解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作用后留下的极限糊精中的1.6-糖苷键。

不能直接水解支链淀粉内部的α-1,6糖苷键4、麦芽糖酶:催化麦芽糖水解为葡萄糖,是淀粉水解的最后一步。

5、淀粉的彻底水解需要上述水解酶的共同作用,其最终产物是葡萄糖。

6、糖原的降解:是在转移酶、脱枝酶及磷酸化酶的协同催化下获得产物:葡萄糖-1-磷酸。

三、糖酵解1、定义:糖酵解,亦称为EMP途径,是指:无氧条件下,1葡萄糖分解产生2丙酮酸,并伴随ATP生成的过程。

2、糖酵解中10步反应各自的特点,尤其是偶联的步骤极其磷酸化机理:一次脱氢、二次底物水平磷酸化。

3、(1)糖酵解中的三步反应不可逆。

(2)关键酶:三步反应不可逆分别由己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丙酮酸激酶催化,因此这三种酶对酵解速度起调节作用,其中磷酸果糖激酶是最关键的酶。

4、糖酵解过程中产生能量的计算。

5、糖酵解反应部位:细胞的胞浆;反应条件:缺氧或无氧。

6、糖酵解的生理意义:(1)糖酵解是放能过程,供给生物体一部分能量。

生物化学第八章糖代谢

生物化学第八章糖代谢

第八章 糖代谢 (saccharometabolism) 糖是生物体内主要能源 生命过程 消耗能量
第八章:糖代谢
01
02
03
1 多糖和底聚糖的酶促降解
2 糖的分解代谢
3 糖的合成代谢
葡萄糖的主要代谢细胞定位
细胞膜
细胞质
线粒体
高尔基体
细胞核
内质网
溶酶体
细胞壁
叶绿体
有色体
白色体
液体
晶体
分泌物
01
02
03
04
糖酵解过程: 10步反应 葡萄糖 丙酮酸 乳酸 能量转换发生在前10步. 可划分为两个主要阶段: 前五步为准备阶段,葡萄糖通过磷酸化、异构化裂解为三碳糖。每裂解一个已糖分子,共消耗2分子ATP。使己糖分子的1,6位磷酸化。最后形成一个共同的中间产物甘油醛-3-磷酸。 后五步为产生ATP的贮能阶段。磷酸三碳糖转变成丙酮酸,每分子三碳糖产生2分子ATP。 整个过程需要10种酶,这些酶都在细胞质中,所以 , EMP途径的发生部位在细胞质中。
8反应图
甘油酸-3-磷酸
磷酸甘油酸变位酶
甘油酸-2-磷酸
9、2-磷酸甘油酸脱水烯醇化
9反应图 烯醇化酶 甘油酸-2-磷酸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2-磷酸甘油酸的脱水生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烯醇化酶(enolase) 这一步反应也可看作分子内氧化还原反应,分子内能量重新分布,又一次产生了高能磷酯键。 反应可以被氟离子抑制,取代天然情况下酶分子上镁离子的位置,使酶失活。
二次磷酸化。形成果糖-1,6-二磷酸。
该反应不可逆
酶:称为磷酸果糖激酶(PFK),
该酶需要Mg2+参加反应。
ATP可降低该酶对果糖-6-磷酸的亲和力,但ATP对该酶的这种变构抑制效应可被AMP解除。因此ATP/AMP的比例关系对此有明显的调节作用。H+对酶活性也有很大影响。

糖的代谢知识点总结

糖的代谢知识点总结

糖的代谢知识点总结一、糖的吸收人体摄入的大部分碳水化合物都是以多糖的形式存在,如淀粉、纤维素等。

而人体能够直接吸收的只有葡萄糖和果糖。

在消化道内,多糖经过淀粉酶、葡萄糖苷酶等酶的作用,被分解成为葡萄糖。

葡萄糖随后被通过绒毛缘吸收到小肠上皮细胞内。

在上皮细胞内,葡萄糖进一步被运输蛋白(GLUT2)转运到血液中,然后被输送到各个器官细胞中,转化为能量或者进行合成。

果糖则是通过GLUT5转运蛋白转运到肠上皮细胞内,然后再转运到血液中。

二、糖的运输血液中的葡萄糖主要通过胰岛素的调节进行运输和利用。

胰岛素的分泌受到血糖浓度的调节。

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素分泌增加;当血糖浓度降低时,胰岛素分泌减少。

胰岛素通过GLUT4转运蛋白的作用,促进葡萄糖的进入脂肪细胞和肌肉细胞内,转化为能量或者合成为三酰甘油和糖原。

同时,胰岛素还抑制了肝脏中糖异生酶的活性,减少了葡萄糖的合成,促进了葡萄糖的利用。

三、糖的分解葡萄糖在细胞内主要通过糖酵解途径进行分解。

首先,葡萄糖被磷酸化成为葡萄糖-6-磷酸,然后通过多种酶的作用,分解成为丙酮酸和丙酮。

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参与三羧酸循环,产生ATP和NADH。

而丙酮则经过一系列酶的作用,被转化为丙酮酸,然后参与三羧酸循环。

三羧酸循环是产生ATP的关键途径,它还能提供细胞合成脂肪酸、胆固醇、蛋白质所需的前体物质。

四、糖的合成葡萄糖在细胞内可以通过糖异生途径进行合成。

糖异生主要发生在肝脏和肾上腺皮质细胞中。

在餐后,胰岛素的分泌增加,促进了葡萄糖的进入,并抑制了糖异生酶的活性。

而在餐后,血糖浓度降低,胰岛素分泌减少,糖异生酶的活性增加,促进了葡萄糖的合成。

糖的代谢知识点总结如上,对于了解糖的吸收、运输、分解和合成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希望本文能够对读者有所帮助。

(完整版)生物化学糖代谢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生物化学糖代谢知识点总结

各种组织细胞门静脉肠粘膜上皮细胞体循环 小肠肠腔 第六章糖代谢糖(carbohydrates)即碳水化合物,是指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及其衍生物或多聚物。

根据其水解产物的情况,糖主要可分为以下四大类: 单糖:葡萄糖(G )、果糖(F ),半乳糖(Gal ),核糖 双糖:麦芽糖(G-G ),蔗糖(G-F ),乳糖(G-Gal ) 多糖:淀粉,糖原(Gn ),纤维素 结合糖: 糖脂 ,糖蛋白其中一些多糖的生理功能如下: 淀粉:植物中养分的储存形式糖原:动物体内葡萄糖的储存形式 纤维素:作为植物的骨架一、糖的生理功能1. 氧化供能2. 机体重要的碳源3. 参与组成机体组织结构,调节细胞信息传递,形成生物活性物质,构成具有生理功能的糖蛋白。

二、糖代谢概况——分解、储存、合成三、糖的消化吸收食物中糖的存在形式以淀粉为主。

1.消化 消化部位:主要在小肠,少量在口腔。

消化过程:口腔 胃 肠腔 肠黏膜上皮细胞刷状缘吸收部位:小肠上段 吸收形式:单糖吸收机制:依赖Na+依赖型葡萄糖转运体(SGLT )转运。

2.吸收 吸收途径: SGLT 肝脏过程第二阶段:丙酮酸的氧化脱羧 第三阶段:三羧酸循环 第四阶段:氧化磷酸化CO 2NADH+H +FADH 2H 2O[O]TAC 循环ATPADP四、糖的无氧分解第一阶段:糖酵解 第二阶段:乳酸生成反应部位:胞液产能方式:底物水平磷酸化 净生成ATP 数量:2×2-2= 2ATPE1 E2E3 调节:糖无氧酵解代谢途径的调节主要是通过各种变构剂对三个关键酶进行变构调节。

生理意义:五、糖的有氧氧化1、反应过程E1:己糖激酶E2: 6-磷酸果糖激酶-1E3: 丙酮酸激酶NAD +乳 酸NADH+H + 关键酶 ① 己糖激酶 ② 6-磷酸果糖激酶-1 ③ 丙酮酸激酶调节方式 ① 别构调节② 共价修饰调节 ➢ 糖无氧氧化最主要的生理意义在于迅速提供能量,这对肌收缩更为重要。

➢ 是某些细胞在氧供应正常情况下的重要供能途径。

生化要点8.糖代谢

生化要点8.糖代谢

第八单元糖代谢分解代谢:酵解(共同途径)、三羧酸循环(最后氧化途径)、磷酸戊糖途径、糖醛酸途径等。

合成代谢:糖异生、糖原合成、结构多糖合成以及光合作用。

可转化成多种中间产物,这些中间产物可进一步转化成氨基酸、脂肪酸、核苷酸。

糖的磷酸衍生物可以构成多种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NAD、FAD、DNA、RNA 、ATP。

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受神经、激素、别构物调节控制。

一、糖酵解(一)酵解与发酵1.酵解(glycolysis,在细胞质中进行)酵解酶系统将Glc降解成丙酮酸,并生成ATP的过程。

它是动物、植物、微生物细胞中Glc分解产生能量的共同代谢途径。

在好氧有机体中,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经三羧酸循环被彻底氧化成CO2和H2O,产生的NADH经呼吸链氧化而产生ATP和水,所以酵解是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的前奏。

若供氧不足,NADH 把丙酮酸还原成乳酸(乳酸发酵)。

2.发酵(fermentation)厌氧有机体(酵母和其它微生物)把酵解产生的NADH上的氢,传递给丙酮酸,生成乳酸,则称乳酸发酵。

若NAPH中的氢传递给丙酮酸脱羧生成的乙醛,生成乙醇,此过程是酒精发酵。

有些动物细胞即使在有O2时,也会产生乳酸,如成熟的红细胞(不含线粒体)、视网膜。

(二)糖酵解过程(Embden-Meyerhof Pathway,EMP)(1)葡萄糖磷酸化形成G-6-P此反应基本不可逆,调节位点。

△G0= - 4.0Kcal/mol使Glc活化,并以G-6-P 形式将Glc限制在细胞内。

催化此反应的激酶有,已糖激酶和葡萄糖激酶。

已糖激酶:专一性不强,可催化Glc、Fru、Man(甘露糖)磷酸化。

己糖激酶是酵解途径中第一个调节酶,被产物G-6-P强烈地别构抑制。

葡萄糖激酶:对Glc有专一活性,存在于肝脏中,不被G-6-P抑制。

Glc激酶是一个诱导酶,由胰岛素促使合成,肌肉细胞中已糖激酶对Glc的Km为0.1mmol/L,而肝中Glc激酶对Glc的Km为10mmol/L,因此,平时细胞内Glc浓度为5mmol/L时,已糖激酶催化的酶促反应已经达最大速度,而肝中Glc激酶并不活跃。

糖代谢知识要点

糖代谢知识要点

糖代谢【学习要求】掌握:1.糖在体内的代谢途径、主要过程和生理意义。

2.血糖的来源和去路。

熟悉:1.糖的生理功能。

2.血糖浓度的调节。

3.糖尿病的生化机制。

4.糖耐量试验。

了解:1.糖的消化吸收。

2.糖代谢调节与代谢紊乱。

【重点内容】知识点一概述一、糖的生理功能(一)糖是人体的主要供能物质(二)糖是人体组成成分之一(三)糖可以为其他物质的合成提供原料知识点二糖的消化吸收一、糖的消化主要在少量在口腔,主要在小肠消化二、糖的吸收吸收形式:单糖吸收方式:主动运输(需要载体,消耗ATP)吸收途径:口腔→食道→胃→小肠→门静脉→肝→体循环→各组织知识点三糖的分解代谢概述糖的分解代谢包括糖酵解、糖的有氧氧化、磷酸戊糖途径。

知识点四糖酵解的过程(一)糖酵解的概念人体内葡萄糖或糖原在无氧或缺氧条件下分解为乳酸,同时产生少量能量的过程称为糖的无氧分解,或称为糖酵解。

(二)糖的无氧分解(糖酵解) 反应过程磷酸果糖激酶-1知识点五糖酵解小结(1)反应部位:细胞质(2)糖酵解是一个不需氧的产能过程(3)反应全过程中有三步不可逆的反应(4)产能的方式和数量方式:底物水平磷酸化净生成ATP数量:从G开始 2×2-2= 2ATP 从Gn开始 2×2-1= 3ATP (5)终产物乳酸的去路释放入血,进入肝脏再进一步代谢。

分解利用乳酸循环(糖异生)糖酵解的生理意义1.糖酵解是机体相对缺氧时补充能量的一种有效方式。

如激烈运动或长时间运动时,能量需求增加,肌肉处于相对缺氧状态,此时可以通过糖酵解提供急需的能量。

2.某些组织在有氧时也通过糖酵解供能。

如成熟红细胞无线粒体,主要依靠糖酵解维持其能量的需要。

知识点六糖有氧氧化概述糖有氧氧化的概念糖的有氧氧化指葡萄糖在有氧条件下彻底氧化分解生成 CO2和H20并释放大量能量的过程。

知识点七糖有氧氧化过程糖有氧氧化的反应过程(4个阶段)1.葡萄糖→丙酮酸(和糖酵解比较基本反应过程相同,部位相同,有1点区别:生成的NADH的去路不同);2.丙酮酸→乙酰辅酶A(底物、产物、酶和辅助因子、反应特点);3.三羧酸循环:;4. 氧化磷酸化见“生物氧化”一章。

糖代谢的知识点总结

糖代谢的知识点总结

糖代谢的知识点总结1. 糖的来源和分类糖是生物体内主要的能量来源之一,同时也是细胞结构和信息传递的重要组成部分。

糖类化合物可以来源于饮食摄入或者内源合成。

来自饮食摄入的糖类主要包括葡萄糖、果糖、半乳糖等,而内源合成的糖类则主要包括葡萄糖、葡萄糖酮等。

根据其化学结构,糖类可以分为单糖、双糖、多糖等不同的类别。

单糖包括葡萄糖、果糖、半乳糖等,是构成多糖和多糖的基本单位。

双糖是由两个单糖分子通过糖苷键连接而成,如蔗糖、乳糖等。

多糖是由多个单糖分子通过糖苷键连接而成,如淀粉、葡聚糖等。

不同种类的糖类在生物体内都具有各自特定的生物学功能和代谢途径。

2. 糖的吸收和转运在消化道内,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被消化酶分解成单糖,在小肠上皮细胞内被吸收入血液循环。

被吸收的单糖通过上皮细胞内的转运蛋白转运进入血管,然后经血液循环运输到各个组织细胞内。

在细胞膜上存在多种类型的糖转运蛋白,包括Glut蛋白家族和SGLT蛋白家族等。

Glut蛋白家族主要负责细胞膜上的被动扩散转运,其在不同组织细胞内的表达量和亲和性也不尽相同。

SGLT蛋白家族则主要负责细胞膜上的主动转运,其存在于肾小管上皮细胞和肠黏膜上皮细胞等处,可以主动将葡萄糖等糖类转运进细胞内。

3. 糖的分解糖类在细胞内被分解成葡萄糖后,可以通过糖酵解途径和糖异生途径进行进一步的代谢。

糖酵解是指将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丁二酸的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质中的细胞器内。

在糖酵解的过程中,葡萄糖分子先被磷酸化成果糖-1,6-二磷酸,然后通过一系列的酶催化反应最终产生丙酮酸和丁二酸。

这一过程中产生的ATP和NADH等高能化合物可以为细胞提供能量。

糖异生是指在机体内通过一系列酶催化反应将非糖类物质合成成糖类的代谢途径。

在糖异生的过程中,一些非糖类物质如乳酸、甘油、葡萄糖酸等可以被合成成葡萄糖分子。

这一生物合成途径在肝脏中尤为重要,可以维持血糖稳定并提供足够的能量。

4. 糖的利用糖在细胞内可以通过不同的代谢途径产生ATP和其他高能化合物,为细胞提供所需的能量。

糖代谢知识点总结图

糖代谢知识点总结图

糖代谢知识点总结图一、糖的吸收和转运1. 糖的消化吸收:糖类主要通过小肠粘膜上皱不整的绒毛处的吸收上皮细胞,通过主动运输、被动扩散、依赖能活转移等方式被吸收。

2. 糖的转运:糖在肠道吸收后进入血管系统,在体内通过各种糖转运蛋白进入细胞内,参与能量代谢和结构物质的合成。

二、糖的利用和合成1. 糖的利用:糖类在体内主要参与葡萄糖代谢途径,包括糖的磷酸化、糖酵解、糖异生等途径。

磷酸化途径是糖类进入细胞之后的首要代谢途径,通过磷酸化反应将葡萄糖转化为葡萄糖-6-磷酸。

糖酵解途径是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生成差异合酶酸后进入三羧酸循环产生ATP。

糖异生是指通过某些组织的特异合成途径,例如肝脏和肾脏可以合成葡萄糖以满足机体组织的需要。

2. 糖的合成:糖类合成主要包括糖异生途径和异生糖合成途径,通过这些途径可以合成各种不同类型的糖类物质,如多糖、寡糖和核苷酸糖。

三、糖的代谢调节1. 体内糖代谢平衡:机体通过血糖浓度调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调节以及神经内分泌调节等方式维持体内糖代谢的平衡状态,确保机体内糖代谢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2. 糖代谢失调:血糖浓度异常、胰岛素分泌或功能异常、肝脏糖异生功能障碍等因素可能导致糖代谢失调,引起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等疾病。

四、糖代谢与疾病1. 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分为Ⅰ型和Ⅱ型糖尿病。

Ⅰ型糖尿病主要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Ⅱ型糖尿病主要由于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减少引起。

2. 低血糖症:低血糖症是指血糖浓度过低的疾病,主要原因是胰岛素过多或者酮体生成不足引起的。

五、糖代谢与健康1. 膳食糖的选择:合理的膳食结构和糖的摄入量对于机体健康非常重要,过多摄入糖类可能导致肥胖、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

2. 运动与糖代谢:适量的运动可以促进糖代谢途径,提高机体对葡萄糖的利用率,对于预防糖尿病和其他代谢性疾病具有积极意义。

总结:糖代谢是机体内糖类物质在生物体内进行化学反应和能量转换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单元糖代谢分解代谢:酵解(共同途径)、三羧酸循环(最后氧化途径)、磷酸戊糖途径、糖醛酸途径等。

合成代谢:糖异生、糖原合成、结构多糖合成以及光合作用。

可转化成多种中间产物,这些中间产物可进一步转化成氨基酸、脂肪酸、核苷酸。

糖的磷酸衍生物可以构成多种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NAD、FAD、DNA、RNA 、ATP。

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受神经、激素、别构物调节控制。

一、糖酵解(一)酵解与发酵1.酵解(glycolysis,在细胞质中进行)酵解酶系统将Glc降解成丙酮酸,并生成ATP的过程。

它是动物、植物、微生物细胞中Glc分解产生能量的共同代谢途径。

在好氧有机体中,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经三羧酸循环被彻底氧化成CO2和H2O,产生的NADH经呼吸链氧化而产生ATP和水,所以酵解是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的前奏。

若供氧不足,NADH 把丙酮酸还原成乳酸(乳酸发酵)。

2.发酵(fermentation)厌氧有机体(酵母和其它微生物)把酵解产生的NADH上的氢,传递给丙酮酸,生成乳酸,则称乳酸发酵。

若NAPH中的氢传递给丙酮酸脱羧生成的乙醛,生成乙醇,此过程是酒精发酵。

有些动物细胞即使在有O2时,也会产生乳酸,如成熟的红细胞(不含线粒体)、视网膜。

(二)糖酵解过程(Embden-Meyerhof Pathway,EMP)(1)葡萄糖磷酸化形成G-6-P此反应基本不可逆,调节位点。

△G0= - 4.0Kcal/mol使Glc活化,并以G-6-P 形式将Glc限制在细胞内。

催化此反应的激酶有,已糖激酶和葡萄糖激酶。

已糖激酶:专一性不强,可催化Glc、Fru、Man(甘露糖)磷酸化。

己糖激酶是酵解途径中第一个调节酶,被产物G-6-P强烈地别构抑制。

葡萄糖激酶:对Glc有专一活性,存在于肝脏中,不被G-6-P抑制。

Glc激酶是一个诱导酶,由胰岛素促使合成,肌肉细胞中已糖激酶对Glc的Km为0.1mmol/L,而肝中Glc激酶对Glc的Km为10mmol/L,因此,平时细胞内Glc浓度为5mmol/L时,已糖激酶催化的酶促反应已经达最大速度,而肝中Glc激酶并不活跃。

进食后,肝中Glc浓度增高,此时Glc激酶将Glc转化成G-6-P,进一步转化成糖元,贮存于肝细胞中。

(2)G-6-P异构化为F-6-P由于此反应的标准自由能变化很小,反应可逆,反应方向由底物与产物的含量水平控制。

此反应由磷酸Glc异构酶催化,将葡萄糖的羰基C由C1移至C2,为C1位磷酸化作准备,同时保证C2上有羰基存在,这对分子的β断裂,形成三碳物是必需的。

(3)F-6-P磷酸化,生成F-1.6-P此反应在体内不可逆,调节位点,由磷酸果糖激酶催化。

磷酸果糖激酶既是酵解途径的限速酶,又是酵解途径的第二个调节酶。

(4)F-1.6-P裂解成3-磷酸甘油醛和磷酸二羟丙酮(DHAP)该反应在热力学上不利,但是,由于具有非常大的△G0负值的F-1.6-2P的形成及后续甘油醛-3-磷酸氧化的放能性质,促使反应正向进行。

同时在生理环境中,3-磷酸甘油醛不断转化成丙酮酸,驱动反应向右进行。

(5)磷酸二羟丙酮(DHAP)异构化成3-磷酸甘油醛由磷酸丙糖异构酶催化。

已糖转化成3-磷酸甘油醛后,C原子编号变化:F-1.6-P的C1-P、C6-P都变成了3-磷酸甘油醛的C3-P。

(6)3-磷酸甘油醛氧化成1.3—二磷酸甘油酸由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催化。

此反应既是氧化反应,又是磷酸化反应,氧化反应的能量驱动磷酸化反应的进行。

碘乙酸可与酶的-SH结合,抑制此酶活性,砷酸能与磷酸底物竞争,使氧化作用与磷酸化作用解偶连(生成3-磷酸甘油酸)。

(7)1.3-二磷酸甘油酸转化成3-磷酸甘油酸和ATP由磷酸甘油酸激酶催化,是酵解过程中的第一次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应,也是酵解中第一次产生ATP的反应。

一分子Glc产生二分子三碳糖,共产生2ATP。

(8)3-磷酸甘油酸转化成2-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变位酶催化,磷酰基从C3移至C2。

(9)2-磷酸甘油酸脱水生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2-磷酸甘油酸中磷脂键是一个低能键(△G= -17.6Kj /mol)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中的磷酰烯醇键是高能键(△G= -62.1Kj /mol),因此,这一步反应显著提高了磷酰基的转移势能。

(10)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生成ATP和丙酮酸。

不可逆,调节位点。

由丙酮酸激酶催化,丙酮酸激酶是酵解途径的第三个调节酶,这是酵解途径中的第二次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应,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将磷酰基转移给ADP,生成ATP和丙酮酸。

(11)EMP总反应式1葡萄糖+2Pi+2ADP+2NAD+ →2丙酮酸+2ATP+2NADH+2H++2H2O (三)糖酵解的能量变化无氧情况下,净产生2ATP(2分子NADH将2分子丙酮酸还原成乳酸)。

(四)糖酵解中酶的反应类型氧化还原酶(1种):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转移酶(4种):己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磷酸甘油酸激酶、丙酮酸激酶;裂合酶(1种):醛缩酶;异构酶(4种):磷酸Glc异构酶、磷酸丙糖异构酶、磷酸甘油酸变位酶、烯醇化酶。

(五)糖酵解的调节1.已糖激酶调节别构抑制剂(负效应调节物):G-6-P和ATP;别构激活剂(正效应调节物):ADP。

2.磷酸果糖激酶调节(关键限速步骤)抑制剂:ATP、柠檬酸、脂肪酸和H+,激活剂:AMP、F-2.6-2P;ATP细胞内含有丰富的ATP时,此酶几乎无活性。

高含量的柠檬酸是碳骨架过剩的信号。

H+可防止肌肉中形成过量乳酸而使血液酸中毒。

3.丙酮酸激酶调节抑制剂:乙酰CoA、长链脂肪酸、Ala、ATP;激活剂:F-1.6-P。

(六)丙酮酸的去路1.进入三羧酸循环2.生成乳酸在厌氧酵解时(乳酸菌、剧烈运动的肌肉),丙酮酸接受了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生成的NADH上的氢,在乳酸脱氢酶催化下,生成乳酸。

总反应:Glc + 2ADP + 2Pi →2乳酸+ 2ATP + 2H2O动物体内的乳酸循环(Cori)循环:肌肉收缩,糖酵解产生乳酸。

乳酸透过细胞膜进入血液,在肝脏中异生为Glc,解除乳酸积累引起的中毒。

Cori循环是一个耗能过程:2分子乳酸生成1分子Glc,消耗6个ATP。

3.生成乙醇酵母或其它微生物中,经糖酵解产生的丙酮酸,可以经丙酮酸脱羧酶催化,脱羧生成乙醛,在醇脱氢酶催化下,乙醛被NADH还原成乙醇。

总反应:Glc+2pi+2ADP+2H+→2乙醇+2CO2+2ATP+2H20在厌氧条件下能产生乙醇的微生物,如果有氧存在时,则会通过乙醛的氧化生成乙酸,制醋。

4.进行糖异生5.合成氨基酸(七)其它单糖进入糖酵解途径糖原降解产物G-1-P,D-果糖,D-半乳糖,D-甘露糖均转化为糖酵解的中间物。

二、三羧酸循环葡萄糖的有氧氧化包括四个阶段。

①糖酵解产生丙酮酸(2丙酮酸、2ATP 、2NADH),②丙酮酸氧化脱羧生成乙酰CoA,③三羧酸循环(又称柠檬酸循环、Krebs循环),④呼吸链氧化磷酸化。

(一)丙酮酸脱羧生成乙酰CoA1.丙酮酸脱氢酶系丙酮酸脱氢酶系是一个十分庞大的多酶体系,位于线粒体膜上,电镜下可见。

E.coli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比核糖体稍大。

含有TPP、硫辛酸、FAD、NAD+、CoA、Mg2+等辅因子。

2.反应步骤(1)丙酮酸脱羧形成羟乙基-TPP(2)二氢硫辛酸乙酰转移酶(E2)使羟乙基氧化成乙酰基(3)E2将乙酰基转给CoA,生成乙酰-CoA(4)E3氧化E2上的还原型二氢硫辛酸(5)E3还原NAD+生成NADH3.丙酮酸脱氢酶系的活性调节(1)可逆磷酸化的共价调节丙酮酸脱氢酶激酶(E A)(可被ATP激活)和丙酮酸脱氢酶磷酸酶(E B)调节丙酮酸脱氢酶的磷酸化,磷酸化的丙酮酸脱氢酶无活性,去磷酸化的丙酮酸脱氢酶有活性。

(2)别构调节ATP、CoA、NADH是别构抑制剂,ATP抑制E1,CoA抑制E2,NADH抑制E3。

(3)能量1分子丙酮酸生成1分子乙酰CoA,产生1分子NADH(3ATP)。

(二)三羧酸循环(TCA)的过程TCA循环:每轮循环有2个C原子以乙酰CoA形式进入,有2个C原子完全氧化成CO2放出,分别发生4次氧化脱氢,共释放12ATP。

1.反应步骤(1)乙酰CoA+草酰乙酸→柠檬酸柠檬酸合酶,TCA中第一个调节酶,受ATP、NADH、琥珀酰CoA、和长链脂肪酰CoA的抑制;受乙酰CoA、草酸乙酸激活。

柠檬酸合酶上的两个His残基起重要作用,一个与草酰乙酸羰基氧原子作用,使其易受攻击;另一个促进乙酰CoA的甲基碳上的质子离开,形成烯醇离子,就可与草酰乙酸缩合成C-C键,生成柠檬酰CoA,后者使酶构象变化,使活性中心增加一个Asp残基,捕获水分子,以水解硫酯键,然后CoA和柠檬酸相继离开酶。

氟乙酰CoA可与草酰乙酸生成氟柠檬酸,抑制下一步反应的酶,据此,可以合成杀虫剂、灭鼠药。

氟乙酸本身无毒,氟柠檬酸是乌头酸酶专一的抑制剂,氟柠檬酸结合到乌头酸酶的活性部位上,并封闭之,使需氧能量代谢受毒害。

它存在于某些有毒植物叶子中,是已知最能致死的简单分子之一。

LD50为0.2mg/Kg 体重,它比强烈的神经毒物二异丙基氟磷酸的LD50小一个数量级。

(2)柠檬酸→异柠檬酸由顺鸟头酸酶催化,顺乌头酸酶只能以两种旋光异构方式中的一种与柠檬酸结合,结果,它催化的第一步脱水反应中的氢全来自草酰乙酸部分,第二步的水合反应中的OH也只加在草酰乙酸部分。

这种酶与底物以特殊方式结合(只选择两种顺反异构或旋光异构中的一种结合方式)进行的反应称为不对称反应。

结果,TCA第一轮循环释放的CO2全来自草酰乙酸部分,乙酰CoA羰基碳在第二轮循环中释放,甲基碳在第三轮循环中释放50%,以后每循环一轮释放余下的50%。

柠檬酸上的羟基是个叔醇,无法进一步被氧化。

因此,柠檬酸需转变成异柠檬酸,将不能被氧化的叔醇,转化成可以被氧化的仲醇。

90%柠檬酸、4%顺乌头酸、6%异柠檬酸组成平衡混合物,但柠檬酸的形成及异柠檬酸的氧化都是放能反应,促使反应正向进行。

(3)异柠檬酸氧化脱羧生成α-酮戊二酸和NADH这是三羧酸循环中第一次氧化脱羧反应,异柠檬酸脱氢酶,TCA中第二个调节酶。

Mg2+(Mn2+)、NAD+和ADP可活化此酶,NADH和ATP可抑制此酶活性。

细胞在高能状态,ATP/ADP、NADH/NAD+比值高时,酶活性被抑制。

线粒体内有二种异柠檬酸脱氢酶,一种以NAD+为电子受体,另一种以NADP+为受体。

前者只在线粒体中,后者在线粒体和胞质中都有。

(4)α-酮戊二酸氧化脱羧生成琥珀酰CoA和NADHα-酮戊二酸脱氢酶系,TCA循环中的第三个调节酶,受NADH、琥珀酰CoA 、Ca2+、ATP、GTP抑制。

α-酮戊二酸脱氢酶系为多酶复合体,与丙酮酸脱氢酶系相似(先脱羧,后脱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