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语文教案:甜甜的泥土教案
《甜甜的泥土》的教案
《甜甜的泥土》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甜甜的泥土”背后的故事,理解其中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2)通过课文阅读,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3)通过课后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亲情友情的情感态度。
(2)培养学生懂得感恩,关爱他人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通过课文阅读,理解“甜甜的泥土”背后的故事和情感。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甜甜的泥土”背后的深层含义。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 互动式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回答问题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 实践教学法:通过课后实践,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甜甜的泥土》2. 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等3. 教学道具: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实物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课文所传达的情感。
(2)简介课文作者及其背景。
2. 学习生字词:(1)让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
(2)教师讲解生字词,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3. 理解课文内容:(1)让学生概述课文大意。
(2)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 小组讨论:(1)让学生分组讨论,探讨“甜甜的泥土”背后的故事和情感。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课后实践:(1)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创作一个关于“甜甜的泥土”的故事。
(2)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大家共同欣赏、评价。
《甜甜的泥土》教学设计及反思 甜甜的泥土优质课教案
《甜甜的泥土》教学设计及反思甜甜的泥土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
2.学习并运用阅读理解技巧,提高阅读分析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写作灵感。
二、教学重点1.体会文章的情感表达。
2.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意义。
2.掌握写作技巧,进行仿写。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关注课文题目,询问“甜甜的泥土”是什么意思。
(二)整体感知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三)深入解读1.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如“甜甜的泥土”代表的情感。
2.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如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
(四)课堂小结2.布置作业:仿写一段关于“甜甜的泥土”的描写。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象征意义。
(二)课堂讨论1.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如对比、排比等。
2.学生讨论如何在写作中运用这些技巧。
(三)写作实践1.教师出示写作题目:“甜甜的泥土”。
2.学生进行写作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四)课堂小结2.布置作业:修改并完善自己的写作作品。
五、教学反思1.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较为深刻,能够体会到文章表达的情感。
但在分析象征意义时,部分学生理解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引导。
2.学生在写作实践中,能够运用所学的写作技巧,但部分学生的写作水平仍有待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加强对学生的写作指导。
3.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但在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发言不够积极,需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4.作业布置方面,我注重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但部分学生作业完成情况不佳。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加强对学生作业的检查和督促。
本次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不足。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1.体会文章的情感表达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文中的‘甜甜的泥土’象征着什么?它为什么能让人感到温暖?”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对,它象征着母爱,是孩子们心中那份纯真而甜蜜的回忆。
《甜甜的泥土》教案15篇
《甜甜的泥土》教案《甜甜的泥土》教案15篇《甜甜的泥土》教案1一、教学目标1、品读语言,感悟母爱,启发学生融进爱的世界;2、了解小小说特点,理解小小说惊奇结尾的意义;3、适时进行语言和思维的训练,倡导批判性学习。
二、教学重点1、重点:感受母爱亲情。
2、难点:发散性思维及语言组织表达能力的训练。
三、教学设想1、本文是一篇小小说,故事情节较简单,但立意深远,所以怎样让学生从简单的情节中体会缺位母爱的无所不在是本文教学的重点。
2、运用直观教具吸引学生注意力,采用讨论,分组交流和谈话的方式教学,注重引导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打开,鼓励学生表述自己的意见。
3、教时:1课时四、教学进程1、情境导入: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现代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的一篇散文《背影》,文中谈到了父子间相互眷念的深情。
今天我们来学习另外一篇文章——《甜甜的泥土》,在这一篇文章中我们又会感受到什么样的情感呢?我们先不谈,请大家看一副图片(展示图片),看了这副图片,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谈感受)母爱的伟大、无私。
2、引出文章体裁(小小说):老师展示这副图画的用意何在?和文章主题有关,母爱和泥土有什么关系?文章哪些地方写到了甜甜的泥土?文章结尾,讲的是埋在土里的奶糖化掉了,不是大家想的埋起来,还做好标志,下次挖起来再吃,结尾显得有点突然。
美国作家欧亨利讲过有一种文章体裁结尾很具有惊奇性,大家可能依据自己的文学知识积累来猜猜这是什么文体?小小说。
小小说:人物、环境、情节,“微型小说”、“超短篇小说”。
3、小说的人物、环境是围绕情节来设置的,这篇小说是围绕什么样的情节写的呢?请同学读文章(设置小组交流活动),归纳总结文章情节。
4、请一位同学用自己语言简单复述文章内容:一位离异母亲给在新家庭中受虐的孩子送奶糖吃的故事。
离异母亲是“她”,受虐孩子是“王小亮”,这是文章的两个主要人物,主要情节呢?(板书)送奶糖吃奶糖缺位母爱埋奶糖无所不在融奶糖融于社会5、师生交流:读文章时感觉文中哪些语句对你触动比较大,怎么样体现出母爱的无私、伟大,缺少母爱的艰辛、悲惨,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归纳点拨。
《甜甜的泥土》优质课教案
•••••••••••••••••《甜甜的泥土》优质课教案《甜甜的泥土》优质课教案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甜甜的泥土》优质课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甜甜的泥土》优质课教案篇1教学目标:1.熟悉课文情节。
2.感受人物形象。
3.探究作品主题与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难点:1.体会作品所表现的无私、宽厚的母爱,理解人间的至亲至爱无所不在,无处不在的主题。
2.进一步探究作品的主题。
2.新奇的立意。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欣赏四幅图片。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生活中不是缺乏爱,而是缺乏感受爱的心灵。
)二、预习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
2.划出重点生字词。
3.分别以“王小亮”和“奶糖”的口吻,用第一人称复述课文讲述的故事。
4.理清课文思路。
(故事的情节都与“奶糖”有关,概括一下本文写了和糖有关的几个故事片断。
)送奶糖——吃奶糖——埋奶糖——化奶糖三、探究研讨1.课文写的小亮“过去的妈妈”是一位怎样的母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她对王小亮的“至爱亲情”?一位离异后,很久没有见到自己儿子的母亲。
她非常相信自己的儿子,是一位具有无私、宽厚而博大母爱的母亲。
神态描写行动描写2.熟悉王小亮。
(设置情境)以小组为单位组织一个采访节目角色分配:小组长模拟节目主持人提问,小组组员模拟王小亮回答。
提问储备a.今年生日你收到了特殊的生日礼物,你怎么知道是妈妈送的?b..你特别珍惜这包糖,为什么不留着自己慢慢吃,还要分给同学和老师?c.你平时生活得怎样,你的爸爸和现在的妈妈对你好吗?d. 如果能满足你一个愿望的话,你此时最强烈的愿望是什么?①这包糖是王小亮“最喜欢吃的糖”,也只有王小亮“过去的妈妈”才知道儿子最喜欢吃奶糖。
②当王小亮吃了糖后,当晚就梦见了过去的妈妈笑着回来了。
课文《甜甜的泥土》优秀教案
课文《甜甜的泥土》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甜甜的泥土》的主要内容,体会故事中所传递的价值观。
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和动机。
掌握一些重点词汇和表达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提高口语表达和交际能力。
利用多媒体资源,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家庭、友谊和社会责任的认同,增强他们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欣赏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2.2 教学重点理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和动机。
掌握重点词汇和表达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2.3 教学难点理解故事中所传递的亲情和价值观,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
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提高口语表达和交际能力。
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欣赏能力。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引入一些与亲情相关的问题,引发学生对家庭关系的思考。
引导学生回顾自己与家人之间的美好时光,激发他们对课文的兴趣。
3.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和动机。
3.3 讨论与思考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故事情节和人物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所传递的亲情和价值观,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
3.4 口语表达与交际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故事中的场景,提高口语表达和交际能力。
教师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进行指导和评价,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评价标准阅读理解能力:学生能够准确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和动机。
口语表达与交际能力:学生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他人进行有效的交流。
《甜甜的泥土》教案设计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其表现。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从课文中提炼信息,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感恩他人的美好情感。
(2)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培养坚强的意志力。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分析课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其表现。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体会作者想要传达的情感。
2. 学会从课文中提炼信息,培养信息处理能力。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氛围。
3. 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课堂讲解:(1)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优美的语言。
(2)讲解生字词,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3)分析课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其表现,引导学生学会鉴赏文学作品。
3. 课堂练习:(1)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2)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4.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提醒学生在课后加以巩固。
5. 课后作业:(1)要求学生正确朗读课文,加强语音语调的训练。
(2)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
(3)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扩大知识面。
六、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表现,检查学生对课文语言的掌握程度。
2. 课后练习题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小组讨论的参与程度,观察学生在团队协作中的表现。
《甜甜的泥土》优秀教案
《甜甜的泥土》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甜甜的泥土”背后的故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2)运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学生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想象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亲情的理解,懂得感恩和回报。
(2)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积极面对生活的困难。
(3)培养学生珍惜友谊,学会关心他人。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内容,理解“甜甜的泥土”背后的故事。
2.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体会亲情、友情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面对困难时保持积极的心态。
三、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甜甜的泥土》。
2.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源。
3. 生字词卡片。
4. 教学录音机或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把握。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分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关注重点句子和段落。
(3)讲解生字词,让学生能够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理解课文:(1)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2)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体会亲情、友情的重要性。
(3)让学生思考生活中如何运用课文中的积极态度面对困难。
五、作业布置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读后感。
(3)与家人分享课文中的故事,讨论亲情、友情的重要性。
2. 课堂作业:(1)完成生字词卡片练习。
(2)通过绘画或制作手工作品,表达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朗读等,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兴趣。
2023年《甜甜的泥土》教学设计(精选5篇)
2023年《甜甜的泥土》教学设计(精选5篇)《甜甜的泥土》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品析__中朴实而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感受母子间的至爱亲情;2.理解文中“甜甜的泥土”的含义;3.读写结合,学会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写作。
教学流程:(一)导入:以寓言故事《大鱼和小鱼》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谈听后感受。
设想:小鱼不懂事,有一天真的被钓钩钓走了,大鱼有该有怎样的表现?(小组合作研讨并写出)学生读文交流。
小结写作情况并切入主题,学习感人__感受亲情并学习方法。
(二)阅读:(1)初读课文,概括__内容。
(2)浏览课文,试复述课文。
(把握住小说中的情节)试引导学生把握住此文结构:送糖——分糖——埋糖——化糖(3)品析课文,完成教学重点。
文中塑造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从文中哪些语句中可以看出。
(在学生的回答中解读亲情的同时,抓住时机引导写作方法,如: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比喻等修辞方法的运用)把握住中心后,深化理解,__题目为“甜甜的泥土”,__结尾说道:“那泥土,甜丝丝的”,为什么泥土是甜的,其中蕴含着怎样的含义?(三)写作练习,体现教学效果。
理解了母子深情,了解了描写深情的方法,拿出刚才写的小片段进行修改。
(小组合作方式进行,小组成员念作文)板书设计:甜甜的泥土描述亲情方法:送甜蜜宽广动作分糖爱神态埋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语言化永恒比喻教学反思:此课是本校的第二轮研讨课,上课是抽班进行,又是八年级学生,首先是对学情并不了解,据此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有了如下的安排:1、教学环节简化,面向大多数学生;2、导入时用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减少师生间的陌生感;3、注意对学生评价语的运用,重在鼓励,但真诚地对其缺点进行点评;4、品析时侧重于方法的点拨;在上完课后,我有如下感受:首先,我被学生的积极投入所感动,他们每个同学都在尽其所能的回答问题、积极思考,这种精神是不多见的。
我觉得我从九年级下来后,有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在课堂机制上有了进步,比如在对学生的评价中能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评价,在教学容量上也比以前要大了,这些是我感觉比较好的一面。
《甜甜的泥土》教案
《甜甜的泥土》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甜甜的泥土”的象征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运用想象和联想,培养学生对美好情感的体验。
(3)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提高自己的情感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母爱的伟大和亲情的可贵,培养尊敬父母、热爱家庭的情感。
(2)懂得珍惜生活中的美好情感,学会感恩。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理解“甜甜的泥土”的象征意义。
三、教学难点:1. 理解“甜甜的泥土”所代表的母爱和亲情。
2. 学会联系课文内容与自己的生活实际,提高情感素养。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小组合作学习准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齐读课文《甜甜的泥土》。
(2)请学生简要复述课文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讲解生字词,学生跟读,巩固记忆。
(3)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和联想,理解“甜甜的泥土”的象征意义。
3. 课堂练习:(1)学生运用所学生字词,进行造句练习。
(2)学生谈谈自己身边的“甜甜的泥土”,联系生活实际,分享感受。
4. 小组合作:(1)学生分小组,讨论自己在课文中学到的美好情感。
(2)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大家共同交流学习。
5. 总结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2)学生谈谈自己对母爱和亲情的理解和感受。
(3)布置作业:回家后,写一篇关于“我身边的甜甜的泥土”的作文。
六、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深入理解“甜甜的泥土”的象征意义,领会作者想要传达的思想感情。
《甜甜的泥土》的课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理解课文所传达的道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课文中提炼中心思想,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学会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画面。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课文中所传达的亲情、友情、师生情等美好情感。
(2)懂得珍惜身边的人和事,学会感恩。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提高阅读能力。
(3)分析人物形象,领会课文所传达的道理。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细腻的情感描写,如何引导学生体会。
(2)如何让学生理解并学会从课文中提炼中心思想。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提高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1)让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教师适时停顿,帮助学生把握课文结构。
3. 学习生字词(1)引导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巩固学生记忆。
4. 分析人物形象(1)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
(2)教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审视人物形象,领会课文所传达的道理。
5. 课堂小结(1)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所学。
(2)引导学生思考课后作业,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能力。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根据课文内容,描绘一下你心中的“甜甜的泥土”。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你对课文中所传达的道理的理解。
五、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亮点与不足,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提供参考。
2.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3. 不断丰富自己的教育教学知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以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甜甜的泥土》教学设计(18篇)
《甜甜的泥土》教学设计(18篇)《甜甜的泥土》教案1备课人:巩丽萍导学目标1、体会离异的母亲对儿子的至爱之情;2、感受母子深情。
自学预习一、读准下列词语黯(àn)淡呆滞(zhì) 蹭(cèng) 蓦地(mò dì) 愣怔(lèng zheng) 吮(shǔn) 涮(shuàn)净晕眩(yūn xuàn)二、这篇小说描写了王小亮过去的妈妈送来了他最爱吃的奶糖,以及王小亮把糖分给老师、同学一起分享,但是由于害怕现在妈妈不得不将糖埋藏在回家的路上,以至融化到泥土中。
正当他为糖化感到伤心时,他想到了母亲、老师、同学以及好心人对自己的关心和帮助,甜到了心里。
三、自由朗读或小组内分角色朗读,朗读时要注意的事项① 把握感情基调:沉重→快活。
悲愤凝重——喜悦明快② 叙事部分要妮妮动听地以讲述故事的风格来朗读。
③ 描写内容处理为场景感、画面感较强的描述风格。
④ 人物语言体现人物的年龄、性格、性别…… ⑤ 朗读节奏:轻快型、凝重型低沉型、高亢型舒缓型、紧张型四、母亲是个神圣伟大的称呼,让我们高唱一曲献给母亲的歌:“世界上有一种最美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 但丁“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
—— 纪伯伦二、明确文章中的几个问题1、文章中的“她”是谁?到学校来干什么?王小亮过去的妈妈;她到学校来是给心爱的儿子送最爱吃的奶糖我们可以从2、哪些语句看出她对王小亮的“至爱亲情”?专心致志地等候放学后的儿子、见不到儿子后内心的悲痛3、王小亮得到奶糖后,“惊喜极了”。
他知道这包奶糖是谁送给他吃的吗?说说你的理由。
知道。
�②吃了奶糖后,当晚就梦见过去的妈妈笑着回来了,现在的妈妈垂着头走了。
4、如果文中的王小亮就是你,那么你拿到母亲送来的奶糖会怎么办?课文中王小亮又是如何处置奶糖的?他为什么这样做?先和同学、老师一起分享“过去的妈妈”送来的奶糖,然后在回家的路上埋藏好奶糖。
《甜甜的泥土》教案
《甜甜的泥土》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甜甜的泥土》的主要内容,体会泥土的“甜”在文中的象征意义。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3)提高学生朗读和感悟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来理解词语的含义。
(3)学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感恩他人的美好情感。
(2)培养学生珍惜亲情、友情,懂得关爱他人的品质。
(3)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甜甜的泥土》的主要内容,体会泥土的“甜”在文中的象征意义。
2. 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三、教学难点:1.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含义。
2. 感悟课文所表达的作者情感。
四、教学准备:1. 课文《甜甜的泥土》及相关阅读材料。
2. 生字词卡片。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甜甜的泥土》,引导学生观察课题,激发学习兴趣。
(2)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作品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字形。
(2)让学生勾画出生字词,并互相交流学习。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课文内容,理解泥土的“甜”在文中的象征意义。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讲解:(1)讲解生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2)解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谈谈对泥土的“甜”的理解。
(2)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亲情、友情故事,感受生活中的美好。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泥土的“甜”在文中的象征意义。
7. 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写一篇关于亲情、友情的小作文。
8. 课后反思: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总结和反思,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要求。
《甜甜的泥土》教学设计
《甜甜的泥土》教学设计 3 篇本单元的阅读教学第三单元的内容安排上主题是“至爱亲情”。
至爱亲情,血浓于水。
本单元的课文中,一个背影,融注了深深的父爱;甜甜的泥土,蕴含着不言自喻的母爱;人琴俱亡,呈现了兄弟的手足之情;优越的条件,割不断父母对子女的情愫……单元主题与学生比拟贴近,但由于本单元五篇课文的时代背景与学生生活的现代相隔较远,学生不太简单了解:没有离开家庭的经受就不能深刻地感悟简简洁单背影中的深深父爱,处于安康家庭的孩子无法品尝出泥土中的“甜”味,家庭富有的孩子无法深刻体会贫困的父母宁可饿死也不为优越的条件而送走自己的孩子;现代的独生子女很难感受到兄弟的手足之情;……所以,怎样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很是关键。
教师应依据教学实际创设符合学生认知水平、能够使教学拓展和力量迁移得到有效落实的情境,帮忙学生深刻感悟这种“至爱亲情”。
这样就可以引导学生从多个人物身上、多个角度和侧面,去领会那种血浓于水的至爱亲情,从而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起到肯定的升华作用,爱我亲人,爱我生活,爱我社会。
因此,教学中要留意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外拓展去熟悉人物的形象,体会文章中表现出的父母兄弟的至爱亲情。
作为教师,肯定要糊涂地意识到,学习本单元,决不只是简洁的学习文中写到的几个人物,目的是引导学生在感受作品中的人物和大事的同时,体会父母兄弟之间血浓于水的亲情,引起共鸣,从而能够在平常的生活中感受到父母对自己深刻的爱、别人对自己无形的关爱……体会到人间到处有真情,做到课内外打通,不局限于课本,也不脱离开课本,在课本的根底上拓展、迁移,升华,将自己的体会形成文字,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依据本单元的内容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及你的理解确定一个专题作为本单元的探究问题。
如围绕以《背影》为动身点,引导学生阅读朱自清的散文,进展朱自清作品的风格探究;学习了《甜甜的泥土》后,指导学生进展社会调查,如家庭环境对孩子教育的影响;围绕《父母的心》可以进展中西文化的特色比拟等等。
《甜甜的泥土》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母亲的形象,理解母爱的伟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和情感。
(3)学会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母爱的伟大,培养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
(2)学会珍惜亲情,关心他人。
(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母亲的形象,理解母爱的伟大。
2. 教学难点:(1)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和情感。
(2)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思考,引导学生分享自己与母亲的故事。
(2)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所传达的情感。
(2)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母亲的形象,讨论母爱的伟大。
(2)组内分享:每组选一名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4. 课堂讲解(1)讲解生字词,让学生巩固所学。
(2)详细解析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运用所学生字词,进行小练笔。
(2)选取课文中的细节描写,让学生进行分析。
6. 总结拓展(1)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
(2)分享与母爱相关的故事或诗词,进一步感受母爱的伟大。
四、课后作业1. 抄写生字词。
2. 复述课文内容,简要概括母亲的形象。
3. 结合自己的生活,写一篇关于母爱的作文。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
2.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
3. 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程度。
4. 学生练习作文的质量。
5. 学生对母爱的理解深度。
六、教学内容1. 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复述课文大意和母亲的形象。
《甜甜的泥土》课堂教案设计
《甜甜的泥土》课堂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甜甜的泥土》的主要内容,体会泥土对小草的重要意义。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情感和性格特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甜甜的泥土》的主要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
(3)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 教学难点:(1)理解泥土对小草的重要意义。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情感和性格特点。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 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
四、教学准备1. 课文:《甜甜的泥土》2. 生字词卡片3. 教学课件或黑板4. 小组合作学习资料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观察黑板上的泥土图片,引发学生对泥土的思考。
(2)教师简要介绍课文《甜甜的泥土》的主要内容。
2.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
(2)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学习生字词,讲解字词含义。
3.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讲述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探讨泥土对小草的重要意义。
4. 情感体验(1)学生闭眼想象自己就是小草,感受泥土的滋养。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进行情感引导。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6. 作业布置(1)回家后,找找身边的泥土,观察它的特点,并结合自己的感受写一篇小作文。
(2)预习下节课内容。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除了小草,还有哪些生物需要泥土来生存?2. 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教师进行补充讲解。
《甜甜的泥土》优秀教案设计
《甜甜的泥土》优秀教案设计《甜甜的泥土》优秀教案设计《甜甜的泥土》优秀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把握小说的故事情节。
2、能力目标:理解“甜甜的泥土”的含义,体会小小说立意新颖,结尾惊奇的写法。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到母爱的深沉伟大,学会珍惜母爱,珍惜亲情。
教学重点理解文中王小亮的亲生母亲对他的深沉的爱。
教学难点理解“甜甜的泥土”的深刻含义。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老师讲述故事:1976年7月28日凌晨3点42分,唐山发生了7.8级的大地震,一个八个月大的婴儿靠母亲咬断食指流出的鲜血,奇迹般地生存下来;2008年汶川8.0级大地震中,又一位母亲用自己的身体扛住了巨石,保住了身下的孩子,在弥留之际,她在手机上写下了这样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还活着,长大后一定要记得妈妈永远爱你!2、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谈感受)3、今天,我们也要来学习一篇表达至爱亲情的文章——《甜甜的泥土》。
(板书题目、作者)二、、出示目标1、把握小说的故事情节。
2、理解“甜甜的泥土”的含义,体会小小说立意新颖,结尾惊奇的写法。
3、品味饱含深情的语言,体会母子深情。
三、设疑自探1、通读课文,整体感知(一)读准下列词语黯(àn)淡愠(yùn)色踉跄(liàng qiàng)馍(mó)蓦地(mò dì)吮(shǔn)渗(shèn)入蹭(cèng)呆滞(zhì)愣怔(lèng zheng)涮(shuàn)净晕眩(yūn xuàn)2、学生设疑:(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文中写了哪几个人物?主要写谁?(3)、“甜甜的泥土”有什么含义?(4)、文中令你感动的语句有哪些?说出让你感动的原因?(1)、本文围绕什么线索如何展开故事情节(2)、文章中哪个人物留给你的印象最深?你从哪些地方能看出来他(她)是一个怎样的人?(3)、文章为什么以“甜甜的泥土”为题?四、解疑合探1、小组讨论自探过程中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
《甜甜的泥土》教案
《甜甜的泥土》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
2.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提高欣赏和评价能力。
3.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珍惜亲情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
2.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
三、教学难点1.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
2.理解文章中的象征意义。
四、教学准备1.课文《甜甜的泥土》2.多媒体设备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泥土是什么味道的吗?有人说泥土是苦涩的,有人说泥土是芬芳的,那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泥土又是什么味道的呢?二、课文阅读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2.教师引导学生分段落概括课文内容。
三、分析课文1.分析主人公小明与母亲之间的感情。
a.描述小明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b.描述母亲对小明深深的爱。
2.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
a.拟人手法:如“甜甜的泥土”。
b.象征手法:如“泥土”象征母爱。
四、课堂小结2.布置作业:课后思考,生活中你是如何感受母爱的?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主题。
二、深入分析课文1.分析课文中的情感表达。
a.描述小明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b.描述母亲对小明深深的爱。
2.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
a.拟人手法:如“甜甜的泥土”。
b.象征手法:如“泥土”象征母爱。
三、课堂讨论1.讨论题目:如何理解课文中的“甜甜的泥土”?四、课堂小结2.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母爱的作文。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主题。
二、作文点评1.点评学生作文,分析作文中的优点和不足。
2.提醒学生珍惜母爱,关爱他人。
四、课堂小结2.布置作业:课后阅读关于母爱的其他文章,感受母爱的伟大。
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分析课文《甜甜的泥土》,让学生深入理解母爱的伟大,提高了学生的情感素养。
2.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3.课堂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甜甜的泥土》教案范文
《甜甜的泥土》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甜甜的泥土》的主要内容,体会泥土对人类的重要性。
(2)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句子和段落进行思考和分析。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资源的情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甜甜的泥土》的主要内容,了解泥土对人类的重要性。
2. 学会运用课文中的句子和段落进行思考和分析。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泥土对人类的重要性。
2. 如何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四、教学准备1. 课文《甜甜的泥土》文本。
2.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学生学习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展示与泥土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泥土。
(2)教师简要介绍课文《甜甜的泥土》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完成学习记录表,记录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2)各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全班交流讨论。
4. 探究学习(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泥土对人类的重要性。
(2)学生进行探究学习,通过查找资料、小组讨论等方式,回答问题。
5.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思考如何珍惜泥土、保护环境。
(2)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全班交流讨论。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泥土对人类的重要性,以及环境保护的意义。
7. 课后作业(2)学生制定一个保护环境的行动计划,并进行实际行动。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七、评价建议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和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八年级语文下册《甜甜的泥土》教案设计
八年级语文下册《甜甜的泥土》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甜甜的泥土》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学会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课文,培养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母爱的伟大和无私,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懂得珍惜亲情、友情和他人的关爱。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甜甜的泥土》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2. 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课文,培养创新思维。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
2. 运用问题引导、情景创设、案例分析等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复习相关的语文知识点。
(2)通过提问方式,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甜甜的泥土》,理解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形象。
(2)学生通过课后注释和查阅相关资料,解决生字词和难点问题。
3. 合作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互动交流。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和讲解。
(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分析课文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5. 情感教育:(1)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汲取养分,感受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进行情感交流。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7. 课后作业:(2)学生预习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思考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是否得到提高,以及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需求。
甜甜的泥土(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甜甜的泥土(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并感知泥土的味道和价值。
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1.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观察和体验泥土的味道。
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感知泥土的质地和特点。
1.3 教学方法观察法:让学生观察泥土的外观和质地。
亲身体验法:让学生亲自尝一尝泥土的味道,并描述自己的感受。
1.4 教学步骤准备泥土样本,让学生观察和触摸。
让学生亲自尝一尝泥土的味道,并记录下来。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并进行讨论。
第二章:泥土的成分与特性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泥土的成分和特性。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2.2 教学内容泥土的成分:让学生了解泥土中的主要成分,如矿物质、有机质等。
泥土的特性:让学生了解泥土的质地、颜色、水分等特性。
讲授法:讲解泥土的成分和特性。
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观察泥土的特性。
2.4 教学步骤讲解泥土的成分和特性,并提供相关的图片和资料。
让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泥土的质地、颜色、水分等特性。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记录,并进行讨论和总结。
第三章:泥土的应用与价值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泥土的应用和价值。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
3.2 教学内容泥土的应用:让学生了解泥土在农业、建筑、环保等方面的应用。
泥土的价值:让学生了解泥土对人类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泥土的应用和价值。
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践活动,体验泥土的应用。
3.4 教学步骤讲解泥土的应用和价值,并提供相关的图片和资料。
让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制作泥土工艺品、种植植物等。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记录,并进行讨论和总结。
第四章:泥土与文化让学生了解泥土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4.2 教学内容泥土与文化:让学生了解泥土在各种文化中的体现,如陶瓷、泥塑等。
泥土的艺术价值:让学生了解泥土在艺术创作中的独特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语文教案:甜甜的泥土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熟悉文本,能复述故事情节。
2、学习本文妙用对比的写作手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亲情是永远不老的话题,一个失去母爱滋润的孩子会有怎样令人心酸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甜甜的泥土》,去倾听王小亮的心声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侧耳聆听,细细感悟。
思考片刻后,根据要求交流感悟。
例:我从甜甜的泥土中品尝到了苦涩的滋味,你看那王小亮过早地失去了母亲的疼爱,年仅八岁就要承担繁重的家务,这滋味真是太苦涩了。
)
二、再读课文,理清思路,学会复述。
(一)自由读文,思考,交流。
(本文是以一包奶糖为线索结构全篇。
送糖——吃糖——埋糖——化糖)
(二)小组合作,先相互复述,评判,后全班交流。
三、合作探究,理解课文。
(1)文中“她”到底是谁?通过哪些语句可判断出来?我们可
以从哪些语句看出她对王小亮的“至爱亲情”?
(2)王小亮得到奶糖后,“惊喜极了”。
他知道这包奶糖是
谁送给他吃的吗?说说你的理由。
王小亮特别珍惜这包糖,却不留着
自己慢慢吃,还分给同学和老师,为什么?
(4)本文描述的是一个苦涩的故事,却用“甜甜的泥土”为题,你如何理解?
四、学习本文成功地运用了对比手法。
例如学校传达室老头对王小亮“过去的妈妈”前后不同态
度的对比,体现了他的通情达理,对王小亮的怜爱。
请同学们小声读
课文,再找出几处对比,并说说这些对比的作用。
五、学完了课文,你还有什么疑问吗?如果有,请提出来。
六、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甜甜的泥土》这篇小说,小说描写了
王小亮过去的妈妈送来了他最爱吃的奶糖,以及王小亮把糖分给老师、同学一起分享,但是由于害怕现在妈妈不得不将糖埋藏在回家
的路上,以至融化到泥土中。
正当他为糖化感到伤心时,他想到了母亲、老师、同学以及好心人对自己的关心和帮助,甜到了心里。
甜甜的泥土(展示课)
教学目标:
1、品读语言,感悟母爱,启发学生融进爱的世界。
2、通过语言和思维的训练,达到真正理解课文的主旨。
教学重点:
1、重点:感受母爱亲情,启发学生融进爱的世界。
2、难点:通过语言和思维的训练,达到真正理解课文的主旨。
教学过程:
一、听故事,聆听母爱。
1976年7月28日凌晨3点42分,唐山发生了7.8级的大地震,整座城市夷为平地,24万人丧生,成为有史以来地震给人类造成的最大的灾害。
在那次的大地震中,很多人都埋在了废墟里,其中有一对母子也被埋在了废墟里,母爱的半个身子被混泥土板卡住动弹不得,十多天了,没有吃,没有喝,可营救人员发现他们时,母亲刚刚咽下了最后一口气,可那个只有八个月大的孩子却还活着,口里还含着母亲的食指。
救护人员抱起孩子,发现母亲的食指只有半截。
原来啊,他的妈妈在危急之时一直用乳汁延缓着孩子的生命,乳汁吸干了,她拼力咬断了自己的手指用鲜血让孩子存活下来。
听了这个故事,老师想起了一首歌。
你们知道是哪一首歌吗?(《世上只有妈妈好》)看来我们的感受是一样的。
好,我们一起来唱一唱。
(师生同唱)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个宝,没妈的孩子像根草”。
母爱,对许多人来说唾手可得,对有的人来说却是那么的遥而无望。
今天我们就走进《甜甜的泥土》,看看它表现的是怎样的一种母爱。
二、读课文,感知母爱。
(一)没妈的孩子像根草
过渡:刚刚歌词中说“没妈的孩子像根草” ,失去妈妈的日子,小亮就像根“草”一样。
快速阅读课文,课文中哪些语句能很好的阐述小亮像根草一样的生活呢?
(二)有妈的孩子像块宝
过渡:“有妈的孩子像块宝”,虽然现在的小亮确实像草一般,但是爱他的妈妈却一直深爱着她,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轻声朗读课文,从文中找出离异母亲爱孩子的语句,品味这份爱。
按句式表述:“读 ,我体会
到。
”
示范:读“一群唱着歌儿的孩子,跨出了校门……人影稀疏了,零落了,没有了。
”我体会到母亲要见到自己儿子的急切心情以及没有见到儿子的失望和难过。
三、议人物,品味母爱
过渡:在上面环节我们随着“像根草又像块宝”的小亮一起感受了母爱,虽然爱她的母亲离开了他,小亮非常的不幸,但是小亮也是幸福的,因为在妈妈的心中始终装着小亮,妈妈一直都是深爱着他的。
可以说小亮是不幸的,又是幸福的。
请同学们走进课文,仿照示例,一起来议议文中的一些人物和事物。
关键词: “小亮”“妈妈”“传达室老头”“泥土”“奶糖”
示例:小亮是不幸的,又是幸福的,因为虽然离异的妈妈不在小亮的身边,可她却爱着他。
(师:请同学们交流你们的阅读感受,老师愿意和大家一起来品味这多味的人生。
生交流:
妈妈是负责任的,又是不负责任的,因为她给小亮吃糖,却不
能天天照顾小亮的生活。
传达室老头是铁面无私的,又是善解人意的,他刚开始拒绝
她是坚守自己的岗位,他帮助她传奶糖是同情、理解他们的遭遇。
泥土是涩的,又是甜的,因为它融入了奶糖的味道。
老师的内心是甜的,又是酸涩的(苦的),她分享了小亮的快乐,她对小亮的身世是充满同情的。
仅作参考,课堂是充满变数的。
)
四、品奶糖,体会母爱
过渡:不管现实是多么的残酷,但是我们可以感受到围绕在
小亮周围的更多的是幸福、是甜蜜。
其实人生是多味的,酸甜苦辣
都有,但作者在题目和结尾处为何只偏偏突出了“甜”这一种味道?
奶糖是甜的,作者应该说甜甜的奶糖,为何说甜甜的泥土
呢? (甜甜的泥土的蕴涵:母亲的胸怀应该像大地那样宽广,
那样慈爱,那样公正,她会给每一个孩子以温暖和热爱,使他们幸福
成长。
人间的至亲至爱犹如宽广的大地,无所不在,无所不有。
a、我们常常把大地比做母亲,因为它宽广、深厚,作者让奶
糖化为甜甜的泥土,就是要告诉大家,人间的致爱亲情犹如宽广的大地,无处不在,无所不有。
b、从外因来看,小亮的遭遇虽然是不幸的,但是来自于老师、同学的关心以及妈妈的爱滋润了小亮的心田,驱散了这些不幸,使他
心中充满了阳光。
从内因来看,小亮的心理之所以充满了阳光,是因为在他的
身上有着乐观的精神,和一颗感受爱的心。
)
五、就实际,抒写母爱
过渡: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拥有母爱更是世界上最幸
福的事。
小亮渴望得到母亲的疼爱,连做梦都想,但现实中的我们,
在母爱的呵护下,却麻木的感受不到母爱,觉得自己的母亲唠叨、烦,甚至开始讨厌自己的母亲,一次又一次地伤害自己的母亲。
同学们
在这首《烛光中的妈妈》中好好反思你的自己吧!此时此刻你又哪
些话要对你的妈妈说呢?
六、教师
寄语
母爱是伟大的,让我们珍惜我们拥有的母爱,让我们也力所
能及地回报给母亲我们的爱,最后让我们更加珍惜母爱,祝愿天下的母亲――平安!幸福! 祝愿天下的孩子――幸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