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诺登为什么选择香港逃难
爱德华斯诺登揭露美国安全机密的勇敢行动
爱德华斯诺登揭露美国安全机密的勇敢行动爱德华·斯诺登揭露美国安全机密的勇敢行动近年来,网络安全问题备受关注,人们对于网络监控和个人隐私的担忧与日俱增。
而在这个问题上,爱德华·斯诺登(Edward Snowden)的名字无疑是家喻户晓的。
他的勇敢行动揭露了美国国家安全局(NSA)对全球公民实施的大规模监控,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重视。
本文将围绕斯诺登的揭露行动,探讨他的背景、行动的影响以及对他的评价。
一、斯诺登的背景和行动1.1 背景介绍爱德华·斯诺登,于1983年出生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
他曾在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和国家安全局(NSA)担任过多个职位,深度参与了美国的网络监控体系。
然而,在2013年,斯诺登毅然决定将这些保密文件公之于众,以揭露美国政府大规模的网络监控行为。
1.2 揭露行动斯诺登的揭露行动始于他离开美国前往香港,并与记者格伦·格林沃尔德(Glenn Greenwald)合作。
斯诺登向格林沃尔德透露了数个证明美国政府进行全球监控的秘密文件,这些文件被称为“斯诺登文件”。
随后,这些文件被媒体大量报道,引起了全球的关注和震动。
二、斯诺登行动的影响2.1 全球性的关注与辩论斯诺登的揭露行动引发了全球性的关注与辩论。
他的举动使得全球公众了解到政府监控网络活动的程度,导致了对个人隐私权的深刻反思。
各界人士就网络监控与反恐之间的平衡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对于权力滥用和公民权利的讨论成为舆论热点。
2.2 法律和政策改革斯诺登的揭露行动也影响了全球各国的法律和政策。
面对公众的质疑和压力,许多国家开始审视自身的监控体制并加强隐私保护。
一些国家通过立法限制政府的监控权力,保护公民的个人信息。
此外,一些国际组织也开始关注网络安全问题,呼吁国际社会共同应对。
2.3 斯诺登的个人命运斯诺登的揭露行动也对他个人产生了巨大影响。
他因泄密被美国政府起诉,成为国际刑事通缉犯。
斯诺登的行为被一些人称赞为勇敢和正义,他的支持者认为他是为了揭示真相而牺牲自己。
斯诺登逃离美国之后,香港贫民区里的人庇护了他
斯诺登逃离美国之后,香港贫民区里的人庇护了他本文只能在《好奇心日报(只能在《好奇心日报()》发布,即使我们允许了也不许*本文转载*香港电 - 三年前的香港,当一名 42 岁的菲律宾女性打开公寓的门时,两名律师带着一名她从未见过的男子出现在了她的面前。
他们向她解释说,这个人需要一个藏身之处,他们告诉她,这个人叫做爱德华·斯诺登。
“我第一次见他,也不知道他是谁,完全不了解情况,”菲律宾人凡妮莎·梅·邦德里安·罗德尔(Vanessa Mae Bondalian Rodel)在接受采访时回忆道。
美国国家安全局前合同雇员斯诺登在 2013 年逃离美国后,至少有四名香港居民曾收留过他,罗德尔是其中之一。
直到现在他们才决定说出那一段经历,铺开了“窃听门”这一长篇巨制新的一章,而在斯诺登披露国家安全局窃听电话、监控数百万美国人和其他国家公民的邮件和上网活动之后,世界都为之一震。
当时政府和新闻媒体都尽其所能地寻找泄密的消息源,泄露的信息当时发表在《卫报》(Guardian)和《华盛顿邮报》(Washington Post)上。
在一份在酒店房间内录制的采访中,斯诺登表示自己就是泄密者,并透露他身在香港。
之后他开始四处躲藏。
大约两周之后,他出现在了莫斯科。
谁也不知道在离开五星级酒店美丽华(Mira Hotel )的房间之后的关键几天里,斯诺登藏身何处,当时,美方要求斯诺登返回美国。
如今真相大白,他那时就藏身于罗德尔和其他几个人的家中。
这些在香港寻求政治庇护的人都会被安排在香港贫民区较为破旧而不太体面的公寓里。
他们都是罗伯特·提伯(Robert Tibbo )的委托人。
罗伯特是斯诺登在香港的律师之一,是他安排了斯诺登在香港的住所。
罗德尔说,斯诺登就睡在她的卧室。
她和她一岁的女儿搬到了仅有的另一间屋子里。
她并不知道他吃会些什么,所以她给斯诺登买了麦当劳的烟肉蛋麦满分和冰茶。
深度报道案例
案例一:《泄密者》背景《泄密者》是一部由美国导演劳拉·波茨执导的纪录片,于2016年上映。
该纪录片以爱德华·斯诺登为中心,揭示了美国国家安全局(NSA)的大规模监控计划,并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争议和关注。
过程第一幕:斯诺登的背景与决定纪录片首先介绍了爱德华·斯诺登的个人背景,他曾在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和NSA工作。
通过采访斯诺登本人以及与他有过接触的人,观众了解到斯诺登对于政府滥用权力、侵犯隐私的行为产生了质疑和不满。
逐渐,斯诺登决定将这些秘密信息公之于众。
第二幕:揭露NSA的监控计划影片展示了斯诺登如何获得并搜集到大量证据,揭示NSA大规模监控计划的细节。
他透露了PRISM项目、XKeyscore系统等各种技术手段和监控方式,这些手段可以追踪全球范围内的电话通信、电子邮件、社交媒体等活动。
斯诺登认为这种行为严重侵犯了公民的隐私权,并将其定义为“宪法违反”。
第三幕:斯诺登的行动与后果纪录片详细描述了斯诺登如何将这些秘密文件带出NSA,并逃往香港,最终前往俄罗斯获得庇护。
斯诺登透露他选择揭露真相是因为他希望公众能够知道政府对于个人隐私的侵犯,并能够重新思考安全与自由的平衡。
结果国际影响与争议《泄密者》纪录片上映后,在国际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和争议。
一方面,有人认为斯诺登是一位英雄,他勇敢地站出来揭示政府的不当行为;另一方面,也有人认为他是一个叛徒,泄露了国家机密信息。
各国政府对此持不同态度,有些国家表示支持斯诺登并采取行动保护他的人权,而有些国家则将其视为威胁并对其表示谴责。
法律诉讼与政策变化斯诺登的行动引发了美国政府的强烈不满,他被指控犯有间谍罪和窃取国家机密罪。
美国政府试图引渡斯诺登回国受审,但未能成功。
在全球范围内,斯诺登的行动促使一些国家修改了监控和隐私保护方面的法律和政策。
公众意识的觉醒与讨论《泄密者》纪录片通过揭示NSA的监控计划,引发了公众对于个人隐私权利和政府滥用权力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爱德华·斯诺登:网络天才隐身叫板美国政府
P eak 巅峰·环球本栏目冠名:北京风云人物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爱德华·斯诺登:网络天才隐身叫板美国政府2013年5月20日,他告别了女友和家人只身离开夏威夷前往香港。
这一天的到来,他反复思索过,也等了很久。
他身上藏着一个惊天秘密,一旦这个秘密公开,那将会震惊世界,也将会使他陷入难以想象的险境。
而他此赴香港,正是要将这个秘密公诸于世。
一次意外事故让小天才发现惊天内幕2003年,一次意外事故改变了他的人生,从此让他一步一步向这个巨大的黑幕靠近。
那年他加入美国陆军,想参加伊拉克战争,因为自觉有责任解放受压迫的人。
不幸的是,他在一次训练中跌断了双腿,被迫退役。
退役后,他在国家安全局得到了一份工作——在马兰里大学一个秘密设施担任保安人员,随后他又转到了美国中情局担任信息科技保安。
虽然,他只有高中学历,但是却有着非常卓越的网络才能,他也因此受到赏识与信任,迅速获破格晋升。
接着,他以中情局信息技术员的身份被指派到瑞士日内瓦工作,负责维持计算机网络安全,并受到外交身份掩护,直到2007年。
因为这份工作,他接触到了一些机密文件,这些机密文件记载着美国政府对一些国家实施的电子监听项目,范围之广,数量之大令他暗暗震惊。
这让他对美国政府和其对世界造成的影响大失所望,他也意识到他所从事的这份秘密工作的非正义性。
他想到了向外界揭露。
但是,在再三思量下,他没有付诸行动,一方面中情局的秘密行动主要是针对个人而非组织或制度;另一方面,公开这项机密行为后可能会危及到他人,于是他选择了等待。
2008年美国大选,黑人总统奥巴马正式接手美国政府的工作。
奥巴马的上台让他心生希望,他期待奥巴马能够带来真正的改革罢免这个监听项目,但是结果没能如他所愿,奥巴马继续了布什政府的这一个监听项目,不仅如此,奥巴马政府还变本加厉,为搜集情报而“不择手段”。
他只能通过自己的行动来向世界揭露美国政府的这一监听内幕了。
2009年,他离开了美国中情局,供职于戴尔计算机公司,随后前往一家美国驻日本军事基地中的国家安全局设施,为一家私人承包商工作。
论引渡中的双重犯罪原则
论引渡中的双重犯罪原则——XXX学院法学专业XXX级XXX英国《卫报》和美国《华盛顿邮报》2013年6月6日报道,美国国家安全局和联邦调查局于2007年启动了一个代号为“棱镜”的秘密监控项目,直接进入美国网际网路公司的中心服务器里挖掘数据、收集情报,包括微软、雅虎、谷歌、苹果等在内的9家国际网络巨头皆参与其中。
告密者前中情局(CIA)职员爱德华·斯诺登的去向引人争议。
本文拟就斯诺登假若一直滞留香港美国是否能将其引渡回国的问题展开讨论。
引渡,是一国把在其境内而被他国指控为犯罪或已被判刑的人,根据有关国家的请求移交给请求国以便审判或处罚的一种司法活动。
它是国际刑事司法协助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制度。
随着引渡制度的产生和发展,出现了一系列引渡原则,双重犯罪原则就是其中重要的原则之一,它对于国家相互间开展引渡合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双重犯罪原则,又称“相同原则”,是指依照请求引渡国和被请求引渡国的法律,引渡客体即被某国指控为犯罪或判刑的人的行为是犯罪行为。
双重犯罪原则的确立,是“罪刑法定原则”在国际刑事司法合作领域的体现,即只追究那些触犯了刑律的违法行为,而不追究法无明文规定者。
双重犯罪原则在各国有关引渡的国内立法和引渡条约中多予以了确立,但引渡并不要求罪名和犯罪类别相一致。
只要同一行为既触犯了请求引渡国的刑事法律,又触犯了被请求引渡国的法律,就可以认为符合双重犯罪的条件,在罪名和犯罪分类方面的差异是无关紧要的。
引渡也不要求具备相同的犯罪构成要件,即被请求引渡国只需审查引渡请求所针对的犯罪是否符合本国法律为该犯罪规定的所有要件,而不考虑本国的法定要件同被请求引渡国的法定要件之间是否存在差异,但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是被排除在可引渡的犯罪之外的。
依上述理论,本人认为倘美国提出引渡,香港依法不应答允其引渡请求。
理由如下:(一)政治犯不引渡首先,斯诺登事件牵涉到一国两制的问题,从法律上讲,香港司法体系跟大陆司法体系不一样,是独立的,中央政府不是港美协定的当事方,中美之间也没有引渡条约,因此斯诺登的引渡,并不直接牵涉中央政府。
毛概实践论文
大学生对斯诺登事件的看法斯诺登爆料的“棱镜”窃听计划可以知晓,美国情报机构通过互联网公司实现对民众电话的通话记录的监视、监听,及对民众的网络活动的监视。
这引起美国民众无数哗然,虽然白宫一再强调必须获得法院授权才能对国内通信执行秘密监听,但熟悉政治操作和官方生态的就能明晓,这种被动的应急表态可信度总是令人怀疑的。
显然,“棱镜门”事件彻底将美国尊重人权和言论自由的形象毁了,美国言论自由的标榜和以此攻击别国的类似伎俩也彻底被打翻在地。
而这也无异于给了那些成天拿美国作标本批评中国的民主自由的公知学者们当头棒喝。
美国的双重标准不仅应用于盟国和非盟国以及国内和国外之间,同时在国内对民主、自由和市场经济等的执行也是依据政府的利益而定。
美国中情局的前雇员这只蝴蝶扇动了几下翅膀,就在全球信息安全领域刮起一阵风暴。
由此可见,斯诺登事件的对全球的影响很大,了解大家对此事件的看法也是十分必要的。
斯诺登爆料这一事件一出,同学们对此的看法和态度也大相径庭。
当然这件事对于全世界人民来说是公道的,所以如果不站在道德的立场上,斯诺登的行为是对世界人民负责,至少他的爆料让世界人民和各国政府清楚自己的处境,同时也对美国的霸权主义有一定的揭露和遏制。
但是如果站在美国人民的角度,问题就会复杂很多,而在美国国内也在热烈地争论着斯诺登到底是一个爱国者还是一个背叛者。
于是针对这个问题,本组成员对同学们做了一系列关于斯诺登问题的看法的调查,调查的结果显示,大部分同学(将近70%)认为斯诺登做得对,其行为对于世界人民都是有价值的,甚至可以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而小部分人则认为此事件另有隐情,斯诺登的这一系列爆料与其自身品质无关,而是其自身安全受到威胁迫使其作出这样的选择,或是另有更大的利益驱使。
当然还有极少一部分认为斯诺登的行为是不符合道德的,作为美国中央情报局的一名雇员,就应该坚守自己的岗位和承诺,而此次爆料是其对美国政府的不忠诚。
基于这样一个结论,我们认为大部分的看法是有一定道理的,斯诺登本人的结局,于国家而言,肯定没有鲜花和掌声,悲剧的可能性较大。
斯诺登:真相要来了,政府杀了我也挡不住
斯诺登:真相要来了,政府杀了我也挡不住
布雷特·罗季乌拉脱(BRETT LOGIURATO)2013年6月17日11时30分
前国家安全局的承包商雇员爱德华·斯诺登对他手中掌握多少有关国家安全机构监控计划机密的这个具体问题避而不谈,他周一暗示说,他认为联邦政府想监禁或谋杀他。
“有多少套你透露的文件是你做的,有多少不同的人得到了这些文件?如果你有任何意外,文件还会存在吗?”一个提问者在《卫报》网站上的实时聊天中这样问格林沃尔德,斯诺登已向他提供了一些文件。
这是他的回答:
“我眼下所能说的就是美国政府把我关起来或者杀掉我,也无法掩盖这一事实。
真相要来了,谁都挡不住。
”
许多国会议员认为斯诺登是一个“叛徒”或从事“叛国行为”。
在聊天中,斯诺登还表示,他逃到香港而不是冰岛——他的首选庇护目的地——是因为国家安全局雇员的旅行限制,。
“离开美国具有令人难以置信的风险,因为国家安全局员工必须提早30天呈报其国外行程并受到监控,”斯诺登写道。
“我极有可能会遭到中途拦截,所以我不得不在没有预订的情况下先到一个国家,而当地文化和法律体系允许我工作而不被立即拘留。
香港就是如此。
冰岛也可以,但在公众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感情之前,政府会更快感受到更大压力,那么我不能躲过当前美国政府的追捕。
”。
斯诺登事件
斯诺登事件近日,前美国中央情报局(FBI)国家安全局技术承包人斯诺登,可谓是世界政治、金融圈的不二话题。
斯诺登,于2013年6月将美国国家安全局关于PRISM(棱镜)监听项目的秘密文档披露给了《卫报》和《华盛顿邮报》,后逃亡到香港,据港媒报道,香港特区政府已经掌握了斯诺登的动向,并有“专人”提供保护,以防出事。
至于斯诺登的去向,最终仍需他本人决定。
目前斯诺登正在逃避美国政府及英国政府等情报及安全单位的刑事追捕。
一部涉及尖端级国家机密、潜逃、缉拿、钢管舞女友、善意的谎言、恋人的生离死别、个人隐私和国家利益矛盾冲突的大戏,正粉墨登场。
爱德华·斯诺登出生于北卡罗莱纳州伊丽莎白市。
2004年5月7日,斯诺登加入美国陆军,几个月後,他在训练事故中,折断了他的双腿,而在9月28日被除役。
2007年,美国中央情报局将其派驻瑞士日内瓦负责维持电脑网络安全,斯诺登在2009年离开CIA,前往一家美国驻日美军基地中的国家安全局设施,为一家私营承包商工作。
在2013年5月离开美国时,他已在国防承包商博思艾伦谘询公司工作了不到三个月,职务是在夏威夷的一处国家安全局设施内担任系统管理员。
2013年5月,斯诺登以治疗癫痫为由申请暂时离职并获得批准。
5月20日,他飞抵香港,入住一家酒店,在此将秘密文档披露给英国《卫报》并接受该报采访,披露美国政府的一项秘密情报监视计划(棱镜计划)让世界为之一震。
一场空前大戏至此拉开序幕。
棱镜计划是美国政府的一项秘密情报监视计划,这个项目从2007年开始运作,现已成为美国总统每日简报的最大的消息来源,参与该计划的公司都是美国赫赫有名的互联网公司,包括微软、雅虎、谷歌、Facebook、youtube以及苹果等9家公司,美国国家安全局和联邦调查局从这些公司的内部服务器中收集公众的大量数据,其中包括音频、视频、照片、电子邮件、以及文档,棱镜计划被美国国家安全局定为高度机密,在被斯诺登曝光之前,从未被公开披露过。
斯诺登向何处去
如果不是29岁的爱德华·斯诺登,美国民众不会知道美国国家安全局一项代号为“棱镜”的秘密项目,不会知道他们的私人电话、互联网信息、甚至每封邮件都可能受到美国政府的监控,更不会掀起一场对奥巴马政府“窃听”私人信息的指责。
有人说,斯诺登和将美国外交密件交给维基解密的士兵曼宁一样,是卑鄙的告密者;也有人说,他将美国政府伸向民众的“黑手”公之于众,是不折不扣的英雄。
但无论如何评价,有了曼宁被捕的前车之鉴,斯诺登显然做了“更聪明”的打算。
斯诺登个人档案爱德华·斯诺登出生于美国北卡罗莱纳州伊丽莎白市。
父亲是一名美国海岸警备队的官员。
母亲是一个马里兰区美国地方法院的办事员。
他有一个做律师的姐姐。
1999年,斯诺登举家搬迁到马里兰州埃利科特市,他在安妮·阿伦德尔社区学院学习计算机专业,以获得必要的学分用以获得高中文凭,但他没有完成课程,其后他获得普通教育发展证书。
在动斯诺登向何处去?Where is Snowden Going to?斯诺登6月6日在香港接受媒体采访的资料照片“棱镜门”事件占据世界主要媒体头条FOCUS ON 关注身前往香港之前,斯诺登与他的女朋友住在夏威夷、西欧胡岛、维帕。
2004年5月7日,斯诺登自愿加入美国陆军,同时希望最终能参加特种部队。
他说:“我要争取参加伊拉克战争,因为我觉得作为一个人,我有责任,帮助人们摆脱压迫”,但仅仅几个月后,他在训练事故中,折断了双腿,9月28日被除役。
后来他曾在国家安全局设置于马里兰大学的一处隐蔽设施担任警卫。
在此之后,他又在中央情报局(CIA)担任与信息技术安全有关的职务。
2007年,CIA将其派驻瑞士日内瓦负责维持计算机网络安全,并给予其外交身份掩护。
2009年,离开中情局,为戴尔计算机公司工作,随后供职于美国国家安全局的一家合同承包公司。
(这家名为布兹-艾伦-汉密尔顿的公司发表声明,确认斯诺登是公司的员工。
声明说,如果报道是真实的,斯诺登的所作所为让人“震惊”,也违反了“公司的行为准则和核心价值”)。
斯诺登事件牵出的国际法问题研究
斯诺登事件牵出的国际法问题研究作者:杨琰来源:《中国·东盟博览》2014年第03期【摘要】随着斯诺登事件的发展,其所涉及的国际法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兴趣,如对移交逃犯协定、领土与国家管辖权、政治庇护等问题产生了多个疑问,从而也出现了不同的答案和看法。
【关键词】移交逃犯协定;领土与国家管辖权;政治庇护一、香港放行斯诺登:既不越权,也没失权诺登停留香港期间,美国政府曾向特区政府要求向斯诺登发临时拘捕令,特区政府向美方要求提供进一步资料,但由于美国政府的文件未能全面符合香港法律上所需的要求。
所以在未获得足够资料的情况下,并无法律依据限制斯诺登离境。
这里涉及的主要法律问题:一是,香港特区政府是否有权根据港美协定处理斯诺登事件;二是,香港特区政府允许斯诺登离境是否违背港美协定的义务。
关于中国香港特区政府处理斯诺登事件的权限问题,香港特区基本法载明,“中央人民政府负责管理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有关的外交事务”,“香港特别行政区法院对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无管辖权”。
所以,香港特区政府此次处理斯诺登问题,并不违背“一国两制,港人治港”的原则和特区基本法,既不越权,也不失权。
关于履行港美协定义务的问题,香港律政司要求美国提供相关证明资料合理合法。
港府要求美方澄清是否存在美国政府机构入侵香港电脑系统的事实,以便界定美方的指控是否为政治指控,以及要求美方明确其指控的“未获授权泄露国防资料和情报资料”罪名性质为何,属依法办事。
但在斯诺登离港之时,美国的临时拘捕申请尚未符合要求。
依照法律,香港政府不能对斯诺登进行临时拘捕。
香港政府的一切行动或不行动,从法律层面上看,并无不妥。
二、机场国际中转区:谁的领土?该谁管辖?斯诺登从香港飞抵莫斯科谢列梅捷沃机场。
在得知了斯诺登抵达莫斯科后,美国通知俄罗斯,斯诺登的护照已被注销,要求俄方驱逐斯诺登,但这一要求遭到俄罗斯的拒绝。
俄罗斯方面认为,从形式上看,抵达莫斯科谢列梅捷沃机场的斯诺登并没有越过俄罗斯边境,因为他仍在机场过境区,没有通过俄罗斯海关。
爱德华斯诺登的历史故事
爱德华斯诺登的历史故事爱德华斯诺登(Edward Snowden)是美国一名计算机专家和前中央情报局(CIA)员工,他因揭露美国国家安全局(NSA)大规模监控计划而闻名于世。
他的故事引发了全球关于隐私和政府监控的广泛讨论。
1. 背景介绍爱德华斯诺登出生于1983年,在计算机领域展示出了出色的才能。
他曾在多家技术公司工作,并为美国政府机构提供技术支持。
他最初以支持美国政府的行动而为人们所知,但他的看法发生了转变。
2. 发现监控计划在2013年,斯诺登泄露了大量的机密文件,揭示了美国国家安全局的监控计划。
这个计划被称为PRISM,它允许NSA以大规模收集并监视全球范围内的电子通信和数据。
这个发现震惊了世界,引发了公众对于隐私权和权力滥用的关注。
3. 后果与逃亡斯诺登意识到他的生活将会受到严重威胁,他决定逃离美国并前往香港。
在那里,他继续透露更多关于NSA和其他情报机构的秘密。
斯诺登的行动引起了美国政府的愤怒,他被起诉为叛国者。
4. 向全球媒体披露爱德华斯诺登选择逃往俄罗斯,并最终获得临时庇护。
在俄罗斯,他继续向媒体披露有关美国政府监控计划的信息,并与一些记者进行了深入的采访。
他的行动引起了国际社会对于隐私权和言论自由的广泛关注。
5. 讨论和影响斯诺登披露的信息引发了全球范围内对于政府监控和隐私权的激烈辩论。
一些人认为他是英雄,揭示了政府的滥权行为,保护了公众的隐私;而另一些人认为他是叛徒,他的行为暴露了国家安全并损害了国家的利益。
6. 法律后果斯诺登仍然因违反了美国的间谍法而被通缉,他无法回国而继续生活在俄罗斯。
虽然有些人赞赏他的勇气和揭露了政府滥权的意义,但也有人认为他应该接受法律的追责。
这衍生出了持久且复杂的法律争议。
7. 个人信念斯诺登一直坚持他的行动是出于对公众利益的关心。
他认为政府应该对其行为负责,并为大规模监控计划引起的问题作出解释。
结论爱德华斯诺登的历史故事引发了全球关于隐私、权力滥用和公民自由的讨论。
从国际法有关角度探讨斯诺登事件.
•
美国与香港自1996年起订有移交逃犯协定。该协定作为有约束力的国际协议,对香港特区与中央政府均具有法律效 力。中央与特区政府处理斯诺登事件,固然要考虑中美关系的政治因素,顾及国际舆论与国内民意,但从国际法角 度看,中央与特区政府受港美协定的约束,承担相应的国际法律义务,应在协定规范的限度内行事。根据协定,如 在一方境内发现另一方通缉在案的逃犯,该方有义务向对方移交人犯。因此,一旦美国政府对斯诺登提出刑事检控 并向香港发出移交请求,特区政府有义务执行协定,启动移交逃犯的法律程式。 不过,对于移交逃犯的义务,港美协定中亦有诸多例外规定。与本案最相关的,应当是协定第六条政治罪行不 引渡的条款。这一规定,是国际引渡实践中的惯常条款。但对政治罪行的含义,各国解读多有歧义,国际上并无统 一清晰的界定。香港的本地法例及多个引渡协议中,均有政治犯不引渡的内容,但对其含义及范围,本港法院尚无 权威判例加以釐清。在斯诺登案中,如斯诺登以政治犯不引渡作为抗辩,则香港法院须依普通法的原则与先例酌情 确定。在英国普通法中,所谓政治罪行,通常指犯罪行为涉及某种旨在争取政权的有组织的政治运动。但不包括恐 怖行为。斯诺登的行为是否构成政治犯罪,视乎美国对其提出的具体指控及相关的事实证据。结果如何,目前尚难 预料。不过,根据国际引渡中的特定性原则(协定第16条),美国不得先以普通刑事罪名(如盗窃)要求引渡,在 人犯到手后,改用其他罪名(如间谍)检控。而且,由于美国法律对间谍等罪名可判死刑,根据死刑不引渡的原则 (协定第四条),美方必须先行作出不判处或不执行死刑的承诺,特区政府方可移交人犯。 中央政府不是港美协定的当事方,中美之间也没有引渡条约,因此斯诺登的引渡,并不直接牵涉中央政府。早 前媒体中有种说法,根据港美协定,中央政府对于斯诺登的引渡,可以以中国国防、外交或重大公众利益与政策为 理由,否决美国的引渡请求。这一说法,实为对协定条款的误读。根据协定第三条,只有在逃犯是被请求方国民的 情况下,该方才可以上述理由拒绝引渡。本案中斯诺登并非中国的国民,不存在中央政府的否决权。
斯诺登潜藏香港行踪解密
斯诺登潜藏香港行踪解密作者:暂无来源:《海外星云》 2014年第13期去年6 月,大爆美国监控内幕的斯诺登,潜行香港,行踪一直成谜。
外界只知道他曾入住尖沙咀美丽华酒店,大批传媒和美国情报人员,一直找寻不到他藏身地点,也不知他在港一个月的生活是怎样的。
一年后,斯诺登的行踪终于得到解密,原来最危险的地方才是最安全的,斯诺登曾流连尖沙咀,入住美丽都大厦和重庆大厦的宾馆。
斯诺登为免惹人怀疑,每次外出,从不会戴上口罩和鸭嘴帽,甚至大胆到清晨外出星光大道跑步,到汉口道的麦当劳吃快餐,生活与一般游客无异。
他每次独来独往,无惧美国明言要引渡他回国接受刑事审讯。
陈慧莹美国前中情局职员斯诺登,去年6 月23 日从香港飞抵俄罗斯,在当地获得限期一年的临时难民资格。
他继续大爆美国的监听内幕,而《卫报》和《华盛顿邮报》因访问斯诺登,踢爆华府监控内幕,获得新闻界最高荣誉的普立策奖。
斯诺登引起全球轰动,爆发点却选择在香港。
事件源于去年5 月20 日,当时他向雇主、美国国家安全局申请暂时离职,他与女友在夏威夷度假后,独自到香港准备爆美国大料,他到香港后先租住尖沙咀美丽华酒店房间。
全面“保护”直至6 月9 日,他回到酒店内接受《卫报》访问,报道刊出后,全球的目光落在当时29岁的斯诺登身上,同时外界以为他继续租住美丽华酒店,传媒于是日以继夜在酒店门外守候。
当时美国国务卿克里指责,斯诺登事件影响中美关系。
香港警方不容有失,派出俗称“狗仔队”的刑事情报科,全天候跟踪斯诺登,更重要的是在背后“保护”斯诺登。
警方最怕斯诺登突然“人间蒸发”,曾参与跟踪斯诺登的警员明叔表示:“斯诺登事件引起国际关注,美国政府最想捉拿他回国受审,以免他继续爆料;万一斯诺登在香港突然‘被消失’或者出咩事,香港的治安会受到国际质疑。
”游客生活整个过程犹如杜琪峰监制的电影《跟踪》,跟踪斯诺登的狗仔队无处不在,明叔说:“我们会记下斯诺登每天穿过的服饰,例如恤衫的颜色和牌子,波鞋的型号甚至尺码,方便其他同事继续跟踪。
爱德华·斯诺登到底还有多少秘密?
爱德华·斯诺登到底还有多少秘密?没有人知道斯诺登心里究竟还有多少秘密。
对于外界来说,他本人的存在就是个巨大的未解之谜。
2014 年 5 月,《华尔街日报》著名记者爱德华·爱波斯坦来到香港,调查斯诺登在港期间的主要行动。
将近 1 年前,斯诺登从香港搭乘一架飞机秘密离开,后来所有人都知道他去了俄罗斯,并成功得到了为期一年的临时避难许可。
还有 9 天,也就是 2014 年 7 月 31 日,俄罗斯提供的临时避难许可即将到期,斯诺登的去留再度成为焦点。
在上周六举办的“地球黑客大会” (HOPE)上,斯诺登在莫斯科通过视频向数百名黑客发表讲话,呼吁黑客开发简单易用的反监控技术,在世界范围内消除政府监控行为。
最近,斯诺登再度接受英国《卫报》的专访——这也是他最初选择曝光“棱镜门”的地方——谈起了过去 1 年在俄罗斯的生活以及更多有关美国国家安全局的内幕。
在俄罗斯低调生活,不必为钱担心2013 年 10 月 31 日,Business Insider 刊登了一张斯诺登在莫斯科一艘游船上的照片,斯诺登承认在照片中看起来不是很开心。
但是他在俄罗斯的生活却并不如外界所想像的那样封闭。
“我不会在出门之前特意伪装一番,”斯诺登告诉《卫报》记者,“事实上我跟外界接触并不少,但是我不想成为一个名人,我不想走上大街所有人都注意到我,所以我不在媒体上露面。
”斯诺登否认了在俄罗斯机构中工作的传闻,目前大部分他的开销来自过去的积蓄,和这一年来获得的各种奖金,“至少现在还不用为钱担心。
”他说。
斯诺登承认,虽然没有感到受到监视,但有理由相信有很多眼睛在注视着他,也许不只来自俄罗斯。
处于这样一种身份中,小心谨慎十分必要,“你要留神,即使在监视之中,也不能泄露敏感信息”。
除了通过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学习俄语,斯诺登也开始阅读政治书籍,毕竟在大洋另一边,有关他是叛国者还是爱国者的争论一直存在。
揭露过程精心策划,但避难完全靠运气尽管我们最终所看到的“棱镜门”是一则爆炸性的新闻,但斯诺登透露这中间其实经过精心策划。
斯诺是不是斯诺登
斯诺是不是斯诺登?虽然斯诺登和斯诺只有一字之差,年轻时长的又有几分相像都那么清秀,但经本博秦全耀核实,他们沒有血缘世袭关系,斯诺登不是斯诺的传承播种斯二代斯三代,斯诺不是斯诺登的爷爷,斯诺登也不是斯诺的孙子。
斯诺不是斯诺登。
近日,美国“监视门”泄密者斯诺登向香港《南华早报》记者透露,他将留在香港,对抗美国政府可能提出的将他引渡回国的要求。
斯诺登这名29岁的前中情局工作人员表示,“我想让香港法庭和香港人民来决定我的命运”。
很明显,斯诺登此举给北京和华盛顿双双出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外交难题。
有报道称“美国政府将运用一切可能对中国领导人施加影响。
从华盛顿传出的一种说法是,若无法直接引渡,美国外交部就会宣布斯诺登的护照无效,从而使他作为无国籍者被交由中国当局处理。
斯诺登啊斯诺登,你当英雄为什么偏要选在中国,去哪里不行。
本博秦全耀以为这厮是把双刃剑,一面是斯诺,一面是拉登。
删前去后,从此有了个斯诺登。
对于斯诺登,有人盛赞他“把美国邪恶的一面真实地告诉全世界,是大英雄”。
有人说,为什么我们有强大监控,但没有斯诺登。
因此,可以认定中国会欢迎斯诺,但难欢迎斯诺登。
斯诺登是不是个英雄?老秦举双手赞成,反对政府监控,斯诺登无疑是一个被载入史册的大英雄。
但一个面对自由的呼声,一个面对恐怖主义行凶,两者相权取其轻,咋办?保命,好死不如赖活着,人死了自由又有啥用?斯诺不是斯诺登,斯诺奉献中国的是友好。
斯诺登可能带来的是折腾。
百年后若有人写《中美友好史》,谁和咱中国最套瓷?逝者如斯夫。
先是斯诺,后是斯诺登。
有人问,谁对美国伤害最大。
都带登,一个拉登,一个斯诺登。
斯诺登还有何用?拍一部《斯诺》的电影,年轻时长得跟一个人似的,斯诺的办演者何不起用斯诺登。
此创意已向光线传媒和20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申请。
斯诺登
张可琳平面114 2011012582斯诺登与“棱镜门”监控丑闻2013年5月20日,美国中央情报局技术助理和防务承包商博斯公司雇员爱德华·斯诺登放弃年薪20万美元的工作,抛下在夏威夷的同居女友和父母,只身前往中国香港。
6月5日、6日,英国《卫报》和美国《华盛顿邮报》曝光了美国政府代号“棱镜”的秘密项目:要求电信巨头上交用户通话记录,实时跟踪互联网用户上网信息。
从此,斯诺登成为超级明星,有关美国监视全世界的消息不断爆出,一场场的辩论从未停歇,而一场惊心动魄的“猫捉老鼠”的游戏也在上演,引起全世界的媒体高度关注。
国家利益在博弈中的体现国家利益决定国家关系,共同利益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而利益对立则是国家间冲突的根源。
斯诺登从香港飞往俄罗斯首都莫斯科正是考虑到这一点,当时美国与俄罗斯的关系相当紧张,2013年3月,叙利亚政府和反对派武装相互指责对方在阿勒颇地区使用了化学武器。
叙利亚政府随后请求联合国就化学武器问题开展专业、公正和独立的调查,然而,在调查起未介入时,6月13日,奥巴马政府突然宣布加强对叙利亚反对派武装的军事援助,包括向叙利亚反对派最高军事委员会提供包括军事援助在内的直接援助。
这显然激怒了克里姆林宫,并遭到普京的无情抨击。
普京直言不讳地警告美国及其盟友,不要武装叙利亚反对派,他称俄罗斯将坚决支持阿萨德政权。
而俄罗斯显然会适当地利用斯诺登作为博弈的筹码,为自己与美国在处理利亚问题方面创造更大的胜算。
另外俄罗斯的情报部门也呼吁政府不要错过这次与斯诺登合作的机会,要牢牢把握住这位情报人员,因为美国一直是这么做的。
此外,厄瓜多尔总统斐尔·科雷亚,这位“反美斗士”曾经表态支持斯诺登,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巩固自己总统的地位,赢得更多的民意支持。
这些都体现了国家利益在博弈中是无处不在的,它决定着国家间的行动方式,影响着事态的发展方向。
综合国力在博弈中的体现在斯诺登滞留在莫斯科国际机场期间,他曾向21个国家申请政治避难,可结果相当有意思,要么不知情、要么拒绝、要么原则上支持,尽管后来有少数拉美国家表示同意接受,但这种情况足以表现出他们在害怕某个东西,幕后的施压者——美国。
棱镜门事件
国际社会对于“棱镜门”反应
棱镜计划曝光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对美国的行为表示震惊,强烈反对该项计划, 谴责美国的行为,要求美国立即出面澄清。但是极度重视隐私权的日本,却对国际舆 论热议的“监视门”无甚共鸣 ,而俄罗斯、厄瓜多尔、委内瑞拉等国家则表示会考虑 给予斯诺登政治庇护,2010年维基解密网站的爆料人阿桑奇现就在厄瓜多尔的英国大 使馆避难,中国外交部表示美国应该向国际社会做必要解释,认为美国的行为是无益 于解决网络安全问题。
简要介绍
• • • • • •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棱镜计划揭秘者 棱镜门事件概要 美国的反应 国际社会的反应 棱镜门事件的影响 我对棱镜门事件的看法
爱德华·斯诺登,1983年6月21日出生在美国北 卡罗来纳州,后来搬到马里兰州。他高中没毕业,曾 到当地的社区学校学习计算机来获得必要的学分,最 终没获得高中文凭。2003年,他加入美国陆军特种部 队,但因在训练中受伤离开部队。退役后,他被安排 在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当技术助理。2007年,作 为中情局信息技术员,他被派驻瑞士日内瓦工作,曾 在那里接触到一些机密文件。2009年,斯诺登离开中 情局,开始为NSA承包商工作。随后,他作为博斯公 司雇员在国安局工作4年,开始接触并复印监听计划 的机密材料。 他在得到监听计划的机密材料后,斯诺登向国安 局主管请假,他称需要离开几周治疗癫痫病。当他收 拾行囊时,他告诉女友要离开几个星期,但对离开的 原因却含糊其辞。2013年5月20日,斯诺顿放弃年薪 20万美元的工作,抛下在夏威夷的同居女友和父母, 只身前往香港。 斯诺登在揭秘棱镜计划后随即遭到美国的全球通 缉,因为他的行为激怒了美国政府,让美国政府陷入 一个尴尬无比的境地,遭到通缉是必然的,还可能面 临叛国罪或者间谍罪等罪名的起诉目前斯诺登正身处 俄罗斯。
从国际法有关角度探讨斯诺登事件解读
斯诺登也学习过中文普通话,对武术十分感兴趣。斯诺登在驻日美军工作期间,对日本动漫等日 本流行文化有兴趣,并学习日文。 据报道,斯诺登当选苏格兰格拉斯哥大学校长。这一消息是该大学发言人在大学生投票选举计票结 果出台后宣布的。斯诺登担任这一苏格兰最大学府校长的任期是3年。该大学发言人承认,校长一 职是荣誉校长,并不参与制定大学的发展战略。 通过上述事件陈述,我们不难发现斯诺登的的逃生之路并不易。各国在决定是否为其提供政治避难 之前首先要考虑的是本国家利益。是否会影响本国家与请求庇护者原国家之间的关系,是否会对本 国的国内社会和外部国际社会重大利益产生不良影响。特别是美国作为该事件的当事国,其国际地 位和影响力不得不使各国慎重考虑是否要对斯诺登提供政治避难。当然,在顾忌美国外在压力的的 同时,各国也会综合考虑国内舆论的压力。毕竟斯诺登具备叛国者和正义英雄的双重身份。
• • • • • •
• 1、引渡问题——主要从中国香港角度分析 • 2、国际庇护——从国际社会角度分析 • 3、从斯诺登案件纵观大国博弈
• 4、逃亡路折射国际法上的困境
• 5、棱镜门事件的思考
一、引渡问题的探讨
引渡的根据:从国际法上讲,引渡的根据是国际条约。国家间若无此类条约, 就可拒绝引渡请求,除非请求国承诺遵守相互条件或特殊规定,即基于互惠原 则。
•
•
庇护问题(政治避难)
• 定义 国际法上庇护的一般意义是指国家对于因政治原因 遭到追诉或迫害而请求避难的外国人,准其入境、居留和 给予保护。
• 国家庇护外国人是其属地越权的表现,虽然依国际法人人 都有权寻求外国的保护,但是否庇护外国人,则属国家自 由决定的事情,因为除条约规定外,国际法并未赋予各国 庇护外国人的义务。
引渡的条件:双重归罪条件(相同原则) 被请求引渡的人所实施的行为, 按请求国和被请求国的法律规定都构成犯罪,且具有可罚性。当然这不要求两 国法律规定的罪名相同,只要两国法律规定的罪行之间实质相似即可。在此基 础上,对所控诉的罪行要求惩罚或执行的刑罚达到一定的高度。
斯诺登4条逃生路线可选 无一安全
斯诺登4条逃生路线可选无一安全一手掀出美国监听丑闻的斯诺登目前匿居香港但行踪成谜,他可能要面对美国政府的通缉或引渡。
自言没有为自己做太多考虑的斯诺登前路茫茫,不外乎留在香港打官司拒抗引渡,或到与美国没有司法合作的国家,例如中国或俄罗斯,但都不容易实现。
29岁斯诺登可能没有注意到,香港与美国签署了司法互助协议,美国如果向香港寻求引渡斯诺登,有可能会获得接纳,但至少要消耗一年时间。
有熟识当关法律的律师指出,斯诺登可以透过司法程序抗拒引渡,例如声称是政治审判的受害者、回国后将受到酷刑及各种不公平对待。
但这个策略十分危险,因为美国一坦保证斯诺登回国后的审讯公平公正,香港没有不允许引渡的理由;而况过往例子显示,香港与美国中情局有紧密合作。
斯诺登目前依然行动自由,可以选择前去中国大陆、台湾或俄罗斯寻求庇护。
中国大陆对斯诺登事件的态度中立,媒体报道以客观事实为依归,评论相对着墨不多,但看来斯诺登前往大陆的意欲不高。
至于台、美的引渡安排,是就个别案件做个别考虑的,但台湾从来都是以老大哥美国马首是瞻,看来不敢、也不想庇护斯诺登。
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说,斯诺登若是申请政治庇护,会予以考虑。
外界解读俄罗斯此举是存心让美国出丑,估计斯诺登不会愚蠢至自动献身。
邻近香港的东南亚国家中,没有与美国签署司法互助协议的,就只有越南、老挝、柬埔寨及朝鲜等。
朝鲜是美国宿敌,同时社会和政制的差异大,纵然愿然提供庇护,也不会是斯诺登的栖身之所。
其他东南亚小国,不是专注于发展经济,也各有自身不少问题,谁愿意站出来得罪美国这个霸主。
欧洲冰岛位处大西洋,地大人稀、社会稳定,也是一个不错的长居之地。
斯诺登曾称赞冰岛非常重视保护互联网自由,希望自己最终在当地落脚。
不过,香港并无航班直飞冰岛,目前行踪已经曝光的斯诺登,在欧洲转机时很可能会被抓。
美国斯诺登事件观后感
美国斯诺登事件观后感"美国斯诺登事件观后感"斯诺登事件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起涉及国家安全和信息监控的事件。
美国前国家安全局(NSA)合同员工爱德华·斯诺登泄露了大量有关NSA的机密文件,揭露了美国政府秘密侦听和监控全球网络通信的活动,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争议和讨论。
对于斯诺登事件,我有着复杂的思考和观点。
一方面,斯诺登的行为可能会被视为破坏国家安全的行为,对美国的情报收集能力造成了重大损害,这是绝对不能被忽视的。
另一方面,斯诺登的举动也揭示了一个令人担忧的事实,即政府机构在追求国家安全的同时,侵犯了公民的隐私权。
首先,斯诺登事件引发的全球范围内的讨论和争议,使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国家安全与个人隐私之间的平衡。
政府机构从事大规模的数据收集和监控,可看作是以防止恐怖主义和维护国家安全为名义的一种侵犯个人自由和隐私权行为。
斯诺登的行为使人们开始对这种隐私侵犯提起质疑,反思政府机构的权力扩张和信息监控的合法性。
其次,斯诺登事件揭示了政府机构对于公民隐私权的侵犯,并引发了一系列监管和法律改革的讨论。
斯诺登泄露的文件揭示了NSA在全球范围内的大规模监控活动,包括监听电话通话、收集电子邮件、截获网络通信等等。
这些活动超越了多数人的想象,并引发了公众的强烈愤慨和对政府机构的不信任感。
斯诺登事件也使人们深思现代社会的信息安全问题。
在数字化时代,信息安全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挑战。
政府机构的数据收集和监控活动有助于提高国家安全,但也给个人和组织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斯诺登的行动向人们展示了他们可能正处于一个无形监控的状态,个人的隐私权正受到侵犯,这引发了对数字化时代信息安全保护的迫切需求。
斯诺登事件还引发了人们对个人勇气和犯罪行为的讨论。
斯诺登为了遵循自己的良知,冒着身份暴露和丧失自由的风险,选择揭示了NSA的秘密活动。
他对权力的质疑和对公民权利的捍卫,使得一些人将他视为英雄,而另一些人将他视为叛国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斯诺登为什么选择香港逃难
2013年 11 月
一、事情事实
棱镜计划(PRISM)是一项由美国国家安全局(NSA)自2007年小布什时期起开始实施的绝密电子监听计划,该计划的正式名号为“US-984XN”。
美国情报机构一直在九家美国互联网公司中进行数据挖掘工作,从音频、视频、图片、邮件、文档以及连接信息中分析个人的联系方式与行动。
2013年,斯诺登向媒体提供机密文件致使包括“棱镜”项目在内美国政府多个秘密情报监视项目“曝光”。
“棱镜门”事件泄密者爱德华·斯诺登(Edward Snowden)在向厄瓜多尔和冰岛申请庇护后,又向19个国家寻求政治庇护。
5月20日,斯诺顿放弃年薪20万美元的工作,抛下在夏威夷的同居女友和父母,只身前往香港。
随后斯诺登正式向俄罗斯提出临时避难申请,最后斯诺登获许可入境俄罗斯避难1年美表示失望。
二、结论
藏身香港的美国中情局前雇员斯诺登接受香港一份报章的专访,他表示,自己既非叛国者,也不是英雄,强调他是一个美国人。
斯诺登说,选择藏身香港,是相信香港的法律制度,他声称要让香港人来决定他的命运。
三、论证
香港《南华早报》报道指出,被指为是美国历来最严重情报泄密事件的主角斯诺登,选择中国主权管辖之下的一个城市作为藏身之地,受到包括香港人权人士在内的广泛质疑。
但斯诺登表示,指他选择藏身香港是错误的人,误解了他的意图,他来香港并非要逃避审判,而是要揭发罪行。
斯诺登声称,他有很多机会逃离香港,但他宁愿留下来,与美国政府打法律仗,因为他对香港的法律制度有信心。
他说,自己在香港没有犯法,没有理由怀疑香港的法律制度,他打算让香港法庭和香港人决定自己的命运。
据美国媒体报道,美国司法部准备对斯诺登提出刑事检控,希望尽快启动司法程序,将斯诺登引渡回国。
香港法律界人士认为,假如斯诺登继续留在香港,而美国循法律程序提出引渡的要求,特区政府和司法机构也要花一年时间去处理,到最后还要由香港特区行政长官决定是否把斯诺登交出来。
《南华早报》的报道还说,北京可能会寻求介入斯诺登的引渡处理。
正在纽约访问的香港特首梁振英被问及斯诺登一事时重申,他不评论个别案件,对于引渡,香港已有相关的法律及程序处理。
路透社报道,斯诺登希望寻求律师协助,可能的人选包括擅长人权诉讼的律师戴启思及帝理迈。
斯诺登曾经表示,他感到在香港是安全的,并打算继续留在香港,直到被要求离开。
四、总结
斯诺登所知道的东西关系着整个美国的安全,美国政府一定不会放过他的。
如果他逃往美国可以控制的国家或者美国的盟国上,那是绝对不可行的。
他只可以选择中俄两大国。
至少在这两个国家的国土上,美国情报局以及美国政府都不会轻举妄动。
而且斯诺登手上拥有美国甚至全球多个国家的秘密和情报,他知道这些国家不会轻易让美国带他走。
选择逃往香港,一来香港网络自由,他可以密切关注自己的情况以及美国政府对他的动作。
二来,香港始终是中国的国土,我觉得中国政府内部一定都有密切关注他的行踪以及安全的。
中国政府虽然没用强大的力量与美国抗衡,但是总好过俄罗斯这种国家,我们国人都清楚俄罗斯只顾自己利益,不会理会其他人生死的,特别是美国人。
五、影响
据法新社报道,美驻港总领事杨苏棣28日指责香港政府在斯诺登事件上的做法非常不守信用。
他称,香港不能再指望美国继续将它与中国其他地区区别开来、给予特殊优待。
特区政府依法未阻止斯诺登离境,惹来自以为是“世界警察”的美国不满,华盛顿官员继恶连番炮轰香港后,又恐吓香港,表示因在斯诺登事件上合作破裂,香港加入美国免签证计划将受到影响。
六、意义
斯诺登以正常旅客身份,用正常途径离开香港,凸显香港作为特别行政区坚持法治,行使“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职责和权力。
中美之间从来都是一对既斗争又统一的矛盾。
这一点过去如此,今后在相当长的时期里仍会如此。
实际上,斯诺登的言行对于美国而言是否构成对其国家安全威胁,自然由美国政府依其国内法诉之于相应司法程序作出裁决,但对于中国而言则不过是一个入境的普通美国公民,斯诺登的言行已说明他有可能成为为中国有关计算机系统遭受美国有计划成规模入侵提供原始证据与证言的重要证人。
因此香港应当迅速启动有关机构或者个人可能遭受来自美国的网络安全入侵展开调查的有关司法程序,并授权裁定进入相应司法程序,给予斯诺登以证人地位的司法保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