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的功能及其调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实验报告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实验报告人体在不同的生理状况下,各器官组织的代谢水平不同,对血流量的需要也不同。
机体的神经和体液机制可对心脏和各部分血管的活动进行调节,从而适应各器官组织在不同情况下对血流量的需要,协调地进行各器官之间的血流分配。
一、神经调节心肌和血管平滑肌接受自主神经支配。
机体对心血管活动的神经调节是通过各种心血管反射实现的。
(一)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1.心脏的神经支配支配心脏的传出神经为心交感神经和心迷走神经。
(1)心交感神经及其作用:心交感神经的节前神经元位于脊髓第1-5胸段的中间外侧柱,其轴突末梢释放的递质为乙酰胆碱,后者能激活节后神经元膜上的N型胆碱能受体。
心交感节后神经元位于星状神经节或颈交感神经节内。
节后神经元的轴突组织心脏神经丛,支配心脏各个部分,包括窦房结、房室交界、房室束、心房肌和心室肌。
在动物实验中看到,两侧心交感神经对心脏的支配有所差别。
支配窦房结的交感纤维主要来自右侧心交感神经,支配房室交界的交感主要来自左侧心交感神经。
在功能上,右侧心交感神经兴奋时以引起心率加快的效应为主,而左侧心交感神经兴奋则以加强心肌收缩能力的效应为主。
心交感节后神经元末梢释放的递质为去甲肾上腺素,与心肌细胞膜上的β型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可导致心率加快,房室交界的传导加快,心房肌和心室肌的收缩能力加强。
这些效应分别称为正性变时作用、正性变传导作用和正性变力作用。
刺激心交感神经可使心缩期缩短,收缩期室内压上升的速率加大;室内压峰值增高,心舒早期室内压下降的速率加大。
这些变化还有利于心室在舒张期的充盈。
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和循环血液中的儿茶酚胺都能作用于心肌细胞膜的β肾上腺素能受体,从而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使细胞内cAMP的浓度升高,继而激活蛋白激酶和细胞内蛋白质的磷酸化过程,使心肌膜上的钙通道激活,故在心肌动作电位平台期Ca2+的内流增加,细胞内肌浆网释放的Ca2+也增加,其最终效应是心肌收缩能力增强,每搏作功增加。
心血管生理学了解心脏和血管的功能与调节
心血管生理学了解心脏和血管的功能与调节心血管系统是人体内最重要的系统之一,它由心脏和血管组成,承担着输送氧气、养分和代谢产物的重要功能。
心血管生理学是研究心脏和血管的结构、功能以及相互作用的学科,对了解心脏和血管的功能与调节具有重要意义。
一、心脏的功能与调节心脏是血液泵的核心器官,它通过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在全身循环中的流动。
心脏的功能与调节包括心脏的收缩与舒张、心率的控制和心排血量的调节。
1. 心脏的收缩与舒张:心脏的收缩和舒张由心肌细胞的电活动驱动,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心电生理过程实现。
心脏的收缩通过收缩力将血液推送到动脉系统,而舒张则为心室休息和充盈提供时间。
2. 心率的控制:心率是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它受到多重因素的调节。
神经系统通过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心脏起到调节作用,其中交感神经使心率增加,而副交感神经则使心率降低。
3. 心排血量的调节:心排血量指的是心脏每分钟排出的血液量,它由心脏泵出的血量和心率决定。
心脏前负荷、后负荷和收缩力是影响心排血量的重要因素,它们通过调节心脏的充盈和收缩力来调节心排血量。
二、血管的功能与调节血管是心脏输送血液的通道,包括动脉、静脉和微血管。
除了承担血液输送的功能外,血管还具有调节血流量和血压的重要作用。
1. 动脉的功能与调节:动脉是从心脏出发,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组织的血管。
动脉的收缩和舒张受到多种调节机制的影响,如交感神经和局部调节因素等,以确保组织器官获得足够的血流。
2. 静脉的功能与调节:静脉是将经过组织代谢后的血液输送回心脏的血管。
静脉的功能包括容量储备、血液回流与保持心脏充盈等。
静脉系统的舒张与收缩能力较差,它主要依靠静脉瓣和肌肉收缩的帮助来推动血液回流。
3. 微血管的功能与调节:微血管包括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在组织间起到输送氧气、养分和代谢产物的重要作用。
微血管的内皮细胞对血流动力学和微循环的调节至关重要,同时也受到局部调节因子的影响。
血管调节
三、局部血液调节(自身调节)
器官的血流量取决于其代谢活动,主要通 过灌注该器官的阻力血管的口径进行调节。 (一)代谢性自身调节机制
组织代谢产物如CO2、H+、腺苷、ATP、K+ 可使微动脉及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舒张 (二) 肌源性自身调节机制
器官的灌注压↑→微动脉肌源性活动加强→ 器官血流阻力↑ → 血流量相对稳定
血管紧张素Ⅱ对循环系统的作用: 1、促进全身小动脉、微动脉收缩,外周阻 力增高,使静脉收缩,回心血量增加。 2、作用于交感神经节后纤维,使其释放递 质增加。 3、作用于交感缩血管中枢,使其紧张性加 强。 4、与血管紧张素Ⅲ一起促进醛固酮释放。 总的效应:BP增高
血管内皮生成的活性物质
1.舒血管物质:PGI2、内皮舒张因子(NO)
心肌正变时正变力正变传导↑→耗氧量↑→代谢产物↑
2.体液调节
(1)心肌代谢产物
腺苷:ATP分解过程产物,强烈舒张小动脉
当心肌代谢增高时,低氧、H+ 、CO2 、乳酸、等代 谢产物的产生→冠脉舒张。
注①:低氧对冠脉的作用极为明显。 注②:若冠脉硬化+心跳↑时,虽有代谢产物,
亦难扩冠脉→心肌缺血。
(2)激素 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
3、简述血压是怎样形成的,试述动脉血压的影 响因素。
4、组织液生成的有效滤过压与哪些因素有关? 5、简述颈动脉窦与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的 反射弧组成。
6、 自主神经对心肌的生物电活动和收缩 功能有何影响? 7、 试比较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对心 血管的作用。 8、机体在安静的情况下,动脉血压是怎样 保持相对稳定的?动脉血压的长期调节 机制又是如何? 9、试述冠脉循环的生理特点及其调节。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
心血管的功能与调节生理学
副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兴奋时释放乙酰胆碱等神经递 质,引起血管平滑肌舒张,血压降低。
04
血液循环的功能与调节
血液的组成与功能
总结词
血液是心血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运输氧气和营养物质、清除废物和维持内环境稳定等功能。
详细描述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浆中含有大量的水分、无机盐、蛋白质、激素和营养物质等,而血细胞则包括红细 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红细胞主要负责运输氧气,白细胞负责免疫防御,血小板则参与血液凝固。
详细描述
心脏的内分泌功能主要通过分泌心钠 素、脑钠素等激素来实现。这些激素 能够调节血压、血容量和电解质平衡 等,对心血管系统的稳定具有重要作 用。
03
血管的功能与调节
血管的结构与功能
血管的结构
血管由内皮、中膜和外膜三层结 构组成,内皮负责物质交换,中 膜负责维持血管张力,外膜负责 营养物质输送。
血管的功能
血管的主要功能是输送血液,维 持血液循环和组织灌注,同时参 与血压调节、物质交换和免疫反 应等生理过程。
血管的收缩与舒张
血管收缩
在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下,血管平滑肌 收缩导致血管口径变小,血流量减少 ,血压升高。
血管舒张
血管舒张是指血管平滑肌舒张,导致 血管口径变大,血流量增加,血压降 低。
神经调节
通过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调 节心脏和血管的活动。
激素调节
通过各种激素如肾上腺素、去 甲肾上腺素等调节心血管功能 。
自身调节
通过心脏和血管自身的感受器 进行调节。
内分泌调节
通过各种内分泌激素如胰岛素 、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进行调节
。
02
心脏的功能与调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
总结词
心血管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心血管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心血管系统是人体内至关重要的系统之一,它承担了输送氧气和养分,排除代谢废物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介绍心血管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并探讨其在人体内的重要作用。
一、心血管系统的结构心血管系统包括心脏、血管和血液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1. 心脏:心脏是人体的泵,分为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和右心室四个腔室。
心脏中有四个瓣膜,分别是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
它们起到了保持血液流动方向的作用。
2. 血管:血管是将血液输送到全身各个部位的通道。
主要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类型。
动脉将氧气和养分富含的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而静脉则将含有代谢废物和二氧化碳的血液从组织带回心脏。
毛细血管是血液循环中最细小的血管,其壁薄且具有高透性,以便于氧气和养分的交换。
3. 血液:血液是心血管系统中的主要载体。
它由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
红细胞主要负责携带氧气,并通过血红蛋白与氧气结合;白细胞是身体的免疫细胞,可以抵御病菌和疾病;血小板能够在出血时促进凝血,形成血栓。
二、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心血管系统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输送氧气与养分:心血管系统通过循环系统将氧气和养分输送到全身的组织和器官。
当氧气与养分通过血液达到组织细胞时,它们将参与细胞的新陈代谢,并为身体提供所需的能量。
2. 移除代谢废物:心血管系统不仅负责输送氧气和养分,还将组织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带回到相应的排泄器官,如肺、肾等。
其中,二氧化碳是新陈代谢的废物之一,通过血液运输到肺部,经过呼吸排出体外。
3. 维持内环境稳定:心血管系统通过运输血液,在维持机体内部环境稳定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血液通过血管将体温均匀分布到全身各个部位,起到调节体温的作用。
此外,心血管系统还将荷尔蒙、电解质和其他体液传递到目标器官,维持机体的内分泌平衡和电解质平衡。
4. 免疫和凝血功能:心血管系统中的白细胞和血小板参与免疫和凝血过程。
白细胞通过循环系统寻找并排除体内入侵的病原体,保护机体免受感染。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ppt
控制体重
保持健康的体重范围,避免肥胖。
ABCD
适量运动
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 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
戒烟限酒
戒烟并限制酒精摄入,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
药物治疗
01
抗血小板药物
如阿司匹林,用于预防血栓形成。
降血脂药物
如他汀类药物,用于降低胆固醇水 平。
03
02
降血压药物
如ACE抑制剂和钙通道阻滞剂,用于 控制血压。
03
血压和血流
01
血压是指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 力,是心血管活动的重要参数 之一。
02
血流是指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 速度和方向,受到血压、血管 阻力和心脏收缩力的影响。
03
血压和血流的变化可以反映心 血管系统的健康状况,过高或 过低的血压以及异常的血流都 可能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
04
心血管活动的病理反应
详细描述
心肌缺血的症状包括心绞痛、胸闷、呼吸困难等。心肌梗死 的症状包括持续的胸痛、呼吸困难、出汗、恶心等。心肌缺 血和心肌梗死可能导致心肌细胞死亡和心力衰竭等严重后果 。
05
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 疗
健康的生活方式
合理饮食
保持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习惯,增加蔬菜、 水果、全谷类和优质蛋白质的摄入。
心钠素和内皮素
心钠素由心房分泌,具有很强的利尿排钠作用;内皮素则是一种强 烈的缩血管物质,可引起血管平滑肌收缩。
自身调节
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
心肌细胞具有自动节律性,能够在没有外来神经和体液因 素影响的情况下产生节律性兴奋和收缩。
心肌细胞的代谢产物
心肌细胞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代谢产物如乳酸、氢离子等 ,可影响心肌细胞的兴奋性和收缩性。
心血管系统解剖及生理功能心血管基础知识ppt课件
2021精选ppt
11
心血管临床疾病和治疗
2021精选ppt
12
心血管病事件链
心肌梗死
冠脉血栓形成
心肌缺血
心律失常 心肌丧失
猝死
冠状动脉病变
神经内分泌活化
心室 重构
粥样硬化 左心室肥厚
心室扩大 心力衰竭
危险因子 高血压,高血脂, 糖尿病,吸烟
血流量和回流有时相性
代谢调节作用大于N调节
心肌毛细胞血管密度大,几乎每个心肌细胞有一条毛细血 管,弥散途径短,最大弥散距离为9μm,而骨骼肌为18μm, 有利于心肌细胞获取氧与营养物质。
吻合支少而细,易发生心肌梗死。
2021精选ppt
10
血管系构成及功能
侧枝循环和吻合
当血管堵塞影响主要血管的血液循环时,血液可能会 通过次要血管进行循环,这一过程称为侧枝循环或代 偿性循环
心动周期:心脏每搏动一次的过程,包括收缩期和舒张期两 个阶段。在一个心动周期中,首先是两心房同时收缩,继之 以心房舒张,在心房开始舒张后即刻两心室又几乎同时进行 收缩,然后心室舒张,接着心房又开始收缩而进入下一个心 动周期
心率:心室收缩的频率,即每分钟心跳的次数(60~ 100 次 /min)
心律:是心脏跳动的节律,正常心律起源于窦房结 ,经正常 房室传导系统顺序激动心房和心室传导;冲动再经束支及其 分支以及浦肯野纤维到达心室肌
代謝・内分泌系统 4. 胰岛素敏感性低下,糖耐量异常,低血糖状态,血脂异
常(LDL増加,HDL減少)
其他 5. 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腹泻等)
2021精选ppt
19
心力衰竭
人体心脏血管的代谢通路和调控研究
人体心脏血管的代谢通路和调控研究心血管系统是人体最重要的系统之一,它的功能是将血液运输到人体各个组织和器官,维持人体的代谢平衡。
心血管系统主要包括心脏和血管两部分,其中心脏是一个负责泵血的器官,而血管则是一个运输血液的管道。
心脏和血管的正常运转需要一系列的代谢通路和调控机制来维持,下面将详细介绍它们的研究进展。
心脏代谢通路心脏是人体中一个拥有高度代谢活性的器官,它需要大量的氧和营养物质来维持正常的功能。
在心脏中,葡萄糖和脂肪酸是两个主要的能量来源。
其中,葡萄糖主要通过糖酵解和三羧酸循环来提供能量,而脂肪酸则主要通过β-氧化来提供能量。
此外,心脏还可以利用丙酮酸和乳酸等废物产生的代谢产物来提供能量。
在心脏代谢通路的研究中,有一个非常关键的发现就是巨噬细胞的作用。
研究表明,当心肌细胞受到刺激,例如心肌缺血和缺氧等,它们会释放一些化学物质来招引巨噬细胞。
巨噬细胞通过吞噬心肌细胞的代谢产物来提供额外的能量来源,从而帮助心脏维持正常的功能。
此外,研究还发现,心脏的代谢通路和调控与外周组织有所不同,这与心脏的独特结构和功能密切相关。
血管代谢通路与调控机制血管是人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器官,它主要的功能是将血液和营养物质输送给人体各个组织和器官。
与心脏和其他器官不同,血管没有一个独立的能量代谢系统,它主要依靠心脏提供的能量来维持正常的功能。
因此,血管代谢通路和调控机制与心脏有很大不同。
在血管代谢通路研究中,一个关键的发现就是氧化还原反应的作用。
氧化还原反应是细胞代谢中最常见的一种反应方式,它在体内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研究表明,在血管的内皮细胞中,氧化还原反应可以调节血管的收缩和松弛,从而影响血液的流动。
此外,研究还发现,血管代谢通路和调控机制与生理和病理状态密切相关,这也为将来开发血管疾病的新治疗方法提供了重要的思路。
总结心脏和血管是人体中最关键的器官之一,它们的代谢通路和调控机制对人体的健康和生命至关重要。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研究者们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实验,已经对心脏和血管的代谢通路和调控机制有了深入的了解。
心血管调节
心血管活动的基本中枢在延髓,包括心交感中枢, 心血管活动的基本中枢在延髓,包括心交感中枢,心迷走中枢 延髓 心交感中枢 交感缩血管中枢。 和交感缩血管中枢。 他们分别发出心交感神经、 他们分别发出心交感神经、心迷走神经和交感缩血管神经支配 着心脏和血管,通过中枢的反射活动完成的调节功能。 着心脏和血管,通过中枢的反射活动完成的调节功能。
循环系统与人体各系统协调 配合,还需要下丘脑 下丘脑和 配合,还需要下丘脑和大脑边缘 等更高级心血管中枢的参与, 叶等更高级心血管中枢的参与, 与整体活动相适应, 与整体活动相适应,实现完整统 一。
12
(二)心血管的神经支配和作用
心脏受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的的双重支配, 心脏受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的的双重支配,全身 交感神经 的的双重支配 大多数血管的平滑肌受交感神经支配 仅有小部分 血管的平滑肌受交感神经支配, 小部分器 大多数血管的平滑肌受交感神经支配,仅有小部分器 官的血管受交感或副交感舒血管神经支配。 交感或副交感舒血管神经支配 官的血管受交感或副交感舒血管神经支配。 1.心交感神经及其作用 2.心迷走神经及其作用
正常情况下,延髓心血管中枢的神 正常情况下,延髓心血管中枢的神 经元经常保持一定程度的兴奋, 经元经常保持一定程度的兴奋,并 通过各自的传出神经发放一定频率 的冲动,即具有紧致性, 的冲动,即具有紧致性,从而控制 心血管活动,使心率、 心血管活动,使心率、血压维持在 正常范围。 正常范围。 心交感中枢和心迷走中枢的紧致性活动是相互拮抗的 的紧致性活动是相互拮抗 心交感中枢和心迷走中枢的紧致性活动是相互拮抗的 拮抗作用:两种物质的相互制约,有辖制对方的意思。 拮抗作用:两种物质的相互制约,有辖制对方的意思。 协同作用:两种或多种物质协同地起作用, 协同作用:两种或多种物质协同地起作用,其效果 比每种物质单独起作用的效果之和大得多的现象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5)血管活性肠肽神经元
汗腺的交感神经和颌下腺的副交感神经释放ach时也释放 汗腺的交感神经和颌下腺的副交感神经释放ach时也释放VIP,引 时也释放VIP,引 起舒血管效应,使局部血流增加。 起舒血管效应,使局部血流增加。
(二)心 血 管 中 枢
特 点 脊 T、L、S段 ①活动受上级中枢控制 髓 灰质侧角 ②能完成原始不精确的心血管反应 缩血管中枢 ①是最基本的心血管中枢 始终有紧张性, 头端腹外侧) 延 (头端腹外侧) ②始终有紧张性,且>交感紧张性 心交感中枢 ③相互间有突触联系 传入神经接替站: (尾端腹外侧) ④传入神经接替站:孤束核 髓 心迷走中枢 ⑤呼吸可改变其紧张性: 呼吸可改变其紧张性:
一.神 经 调 节
一 ) 心 血 管 的 神 经 支 配 ( ( ( (
(1)心交感神经及其作用 (1)心交感神经及其作用
Cardiac Sympathetic Nerve and Its Effects 分布特点及规律 节前神经元: T1~T5脊髓外侧柱 递质──Ach 脊髓外侧柱, 节前神经元: T1~T5脊髓外侧柱,递质──Ach 节后神经元: 交感神经节,递质──NE 节后神经元: 交感神经节,递质──NE 节后纤维分布:窦房结、房室交界、房室束、 节后纤维分布:窦房结、房室交界、房室束、心房肌和心 室肌。 室肌。 左右侧交感神经的支配差异: 左右侧交感神经的支配差异: 窦房结: 窦房结:右侧交感神经 房室交界: 房室交界:左侧交感神经 功能:心率加快 功能: 功能:心肌收缩加强 功能:
(2)心迷走神经及其作用 Cardiac Vagal Nerve (2)心迷走神经及其作用
and Its Effects
分布及特点
节前神经元 : 延髓的迷走神经背核和疑核,节 延髓的迷走神经背核和疑核, 即迷走神经,递质──ACh 前神经纤 维 即迷走神经,递质──ACh 节后神经元 : 位于心壁内,递质──Ach 位于心壁内,递质──Ach 节后纤维分布:窦房结、房室交界、心房肌、 节后纤维分布:窦房结、房室交界、心房肌、 房室束及其分支 左右侧迷走神经的支配差异 右侧:窦房结 右侧: 左侧:房室交界 左侧:
心血管活动的体液调节
心血管疾病的药物治疗与体液调节
药物治疗是心血管疾病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许多药物通过调节体液平衡来达到治疗目的。例如,利 尿剂可以促进体内水分的排出,降低心脏负担,从而改善心功能。
心血管活动的体液调节
目录
CONTENTS
• 心血管系统的概述 • 神经调节 • 体液调节 • 心血管活动的综合调节 • 心血管疾病与体液调节
01 心血管系统的概述
CHAPTER
心血管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心脏
作为循环系统的核心,负责将血液泵送到全身各个器 官。
血管
由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组成,负责输送血液,并调 节血流量和血压。
血液
含有氧气、营养物质、激素和代谢产物等,为身体各 部位提供必要的物质和能量。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方式
神经调节
通过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调节 心脏和血管的活动,以维持血压 和血流的稳定。
体液调节
通过激素等化学物质调节心血管 系统的活动,如肾上腺素、去甲 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等。
自身调节
心血管系统通过自身反馈机制调 节血流量和血压,以适应不同的 生理需求。
通过分泌激素等调节心血管活动,如肾上腺素、 胰岛素等。
பைடு நூலகம்免疫系统
通过细胞因子等调节心血管活动,参与炎症反 应和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
相互作用
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相互影响,共同调节心血管活动,维持内环境稳态。
心血管活动的自我调节机制
压力感受器反射
当动脉血压升高时,压力感受器会兴 奋,通过反射性抑制交感神经活动和 增强迷走神经活动,降低心率和心输 出量,从而维持血压稳定。
心血管生理学
心血管生理学一、引言心血管生理学是研究心血管系统的结构、功能和代谢等方面的学科。
心血管系统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系统之一,包括心脏、血管和血液三个部分。
它们协同工作,维持着人体内环境的稳定性和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本文将从心脏、血管和血液三个方面介绍心血管生理学。
二、心脏生理学1. 心脏结构与功能心脏是一个中空肌肉器官,位于胸腔中央,左右两侧各有一个房室组成。
其主要功能是将氧合血送到全身各处,同时将含有二氧化碳和废物的静脉血输送至肺部进行氧合。
心脏由四个房室组成,左右两侧各有一个房室组成。
2. 心肌细胞与兴奋传导心肌细胞是一种特殊的肌肉细胞,具有自主收缩能力。
在正常情况下,由于窦房结发放节律性冲动,在整个传导系统中形成了一定的冲动传导顺序。
心肌细胞的兴奋传导是通过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实现的,其中钠、钾和钙离子通道是最为重要的。
3. 心脏收缩与舒张心脏收缩和舒张是心脏正常功能的基础。
在收缩期,心肌细胞收缩,使血液从心室流出;在舒张期,心肌细胞松弛,使血液进入心房。
这个过程是由自律性兴奋传导系统控制的。
三、血管生理学1. 血管结构与功能血管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类型。
动脉具有高压、高速度和大容量等特点;静脉则具有低压、低速度和大容量等特点;毛细血管则是动静脉之间连接的微小血管。
在体内,动静脉之间通过毛细血管进行物质交换。
2. 血管壁调节机制血管壁调节机制包括神经调节、激素调节和局部调节三种方式。
神经调节主要由交感神经系统控制,通过释放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等物质来调节血管收缩和扩张。
激素调节主要由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和醛固酮等激素来控制。
局部调节主要由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的一系列生物活性物质来控制。
3. 循环动力学循环动力学是指心脏泵血和血液流动的过程,包括心排出量、外周阻力和压力等参数。
这些参数对循环系统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它们之间的平衡关系可以通过改变心率、心肌收缩力和血管阻力等因素来实现。
四、血液生理学1. 血液成分与功能血液是人体内唯一的液态组织,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浆液四部分组成。
第三章 第三节 心血管活动的功能调节2
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反射
减压反射(depressor reflex):
由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发放冲动,引 起血压降低的反射活动称为减压反射。
对维持机体动脉血压的相对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反射
血压
颈动脉窦 窦神经 主动脉弓 主动脉神经
血压延髓心血管中枢心抑制中(+) 心加速中枢(-)
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血管壁的外膜 下,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主要感受 血压变化对血管壁产生的牵张刺激,常 称为压力感受器。在一定范围内,该感 受器发放冲动的频率,随血压升高对血 管壁牵张刺激的加强而增大。
• 颈动脉窦的传入神经为窦神经,随舌咽神 经进入延髓。主动脉弓的传入神经随迷走 神经进入延髓。
血管紧张素是一组多肽类物质, 由肝脏产生的称为血管紧张素原
血管紧张素I(十肽) 转换酶
血管紧张素II(八肽)
氨基肽酶 血管紧张素III(七肽)
第四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血管紧张素的主要作用——升高血压。
缩血管作用—— 引起强烈的缩血管反应,使外周 阻力增加,血压升高。
刺激醛固酮的分泌——使血容量增加。
心迷走神经(+) 心交感神经(-)
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反射
升压反射——
当动脉血中的O2分压降低、CO2分压升高 及H+浓度升高,反射性引起外周血管收缩,血 压升高。该反射在平时对心血管无明显调节作 用,只在低氧、窒息、动脉血压过低和酸中毒 等情况下发挥升压作用。
第四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体液调节:
第四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4、心血管活动的反射性调节:
1、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反射 2、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反射
心血管系统的调节机制
心血管系统的调节机制心血管系统是人体内最重要的系统之一,它由心脏和血管组成,通过循环系统来向身体的各个部位输送血液,同时又通过循环系统将代谢产生的废物运输出来。
因此,心血管系统对于人体的正常运转非常关键。
为了保证心血管系统的正常工作,人体内有一套精密的机制来调节它的功能。
一、全身性的调节机制全身性的调节机制就是人体内积极地维护循环压力的自动调节机制。
这种调节机制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实现:神经控制、荷尔蒙控制和利尿剂类药物控制。
1.神经控制神经控制机制是通过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来完成的。
交感神经的作用是促进心率和收缩力的增加,扩张外周血管并缩小肠道和包膜的直径,从而增加心输出量和外周阻力,提高血压。
而副交感神经则是相反的作用,它将心率降低,并使心室收缩力减弱,使外周血管收缩,从而减少心输出量和外周阻力,降低血压。
2.荷尔蒙控制荷尔蒙控制是通过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作用来完成的。
这两种荷尔蒙是肾上腺素素系的重要成分,具有强烈的收缩作用,能使心率加快和心室收缩力增强,还能使外周血管收缩,从而增加血压。
同时它们也有扩张血管的效果,但这种作用较弱。
3.利尿剂类药物控制利尿剂类药物是通过减少人体内液体量而起作用的。
由于血容量减少,血管内血液的容积也变小,进一步引起血管收缩和血压上升。
二、局部性调节机制局部性调节机制是指针对特定的组织区域产生作用的调节机制,如组织代谢、温度改变和压力改变等。
1.组织代谢人体内的细胞组织需要获得充足的氧气和营养物质才能正常工作。
因此,当细胞组织代谢加速时,往往需要通过调节血液供应来保证代谢的需要。
例如,当肺部通气减少时,其组织代谢加快,血管内氧气的张力下降,血管内平滑肌细胞就会放松,从而使血管扩张,血压下降。
2.温度改变显然,当温度下降时,身体需要加速血液循环来保持体温的稳定。
此时,血管将扩张,以加强血液循环。
在温度升高时,血管将收缩,从而减少血液循环,使体温回到正常水平。
3.压力改变血管内血压的改变会直接影响到血管的舒张和收缩。
心血管活动的神经体液调节原理
心血管活动的神经体液调节原理
心血管活动的神经体液调节原理是指通过神经系统和体液系统的相互作用来调节心血管功能。
具体原理如下:
1. 神经调节:心血管系统受到来自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
中枢神经系统通过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调控来影响心血管的收缩和舒张。
- 交感神经支配:交感神经系统通过释放肾上腺素来增加心脏
的收缩力和心率,收缩血管并增加外周血管的阻力。
这种调节使得血液流动加快,血压升高,有利于应对紧急情况。
- 副交感神经支配:副交感神经系统通过释放乙酰胆碱来减慢
心率、减小心脏收缩力,并引起外周血管扩张,从而降低血压。
2. 体液调节:体液系统通过激素的分泌来调节心血管功能。
- 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是肾上
腺髓质分泌的激素,它们通过作用于心脏和血管的受体来增强心脏的收缩力、增加心率,收缩血管,使得血压升高。
- 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如抗利尿激素素、抗利尿醛固酮等
能够增加血管收缩和钠离子重吸收,从而增加血容量和有效循环血量。
- 血管紧张素系统:血管紧张素是一种体液调节机制,它能够
收缩血管、增加外周血管阻力,从而提高血压。
总的来说,心血管活动的神经体液调节是通过神经系统和体液系统的相互作用,通过调节心脏收缩力、心率,调节血管收缩和舒张以及调节血容量和外周血管阻力来维持心血管功能的平衡。
生理-循环系统-心血管功能的调节
一般而言,心脏受交感和迷走双重神经支配, 一般而言,心脏受交感和迷走双重神经支配, 在常态下,两种神经均有紧张性, 在常态下,两种神经均有紧张性,对心脏的作用 是相互拮抗的,但迷走神经的作用大于交感神经 相互拮抗的 迷走神经的作用大于交感神经 的作用 的作用。 的作用。 例: 对照 切断迷走神经 切断交感神经 交感、 交感、迷走神经均切断 心率变化( 心率变化(次/分) 分 75 >75 <75 100(自身节律) (自身节律)
一、神 经 调 节
起源: 脊髓胸段 起源: → 星状神经节颈神经节 → 心脏交感神经丛 换元, 受体) (T1-5) ) (换元, Ach+N受体) 受体 (NE)可被 心肌细胞膜( 心肌细胞膜(β1受体) 心得安阻断 ↓第二信使作用 膜对Ca 膜对 2+通透性增高 , Ca2+内流增加 ↓ ↓ ↓ 窦房结( 心房肌、 窦房结(4 房室交界 心房肌、心室肌 期↑) (0期↑) 期 (兴奋 收缩耦联↑) 兴奋-收缩耦联↑ 兴奋 收缩耦联 ↓ ↓ ↓
1. 延髓心血管中枢 最基本的心血管中枢位于延髓,延髓心血管中枢至少包括以下四 个部位的神经元: 缩血管区:延髓头端腹外侧部 舒血管区:延髓尾端腹外侧部 心抑制区:延髓的疑核、迷走神经背核 传入神经接替站:延髓孤束核 2. 延髓以上的心血管中枢 • • • • 延髓以上的脑干部分 下丘脑 大脑 小脑
静脉回心血量 ↑ ↑ 收缩时↑,舒张时 收缩时 ,舒张时↓ 吸气时↑,呼气时 吸气时 ,呼气时↓ 立→卧↑,卧→立↓ 卧 , 立
(三)微循环的自身调节
局部代谢产物↑ 局部代谢产物↑ 组织胺↑ 组织胺↑,Po2 ↓ 后微A 后微A和毛细血管 前括约肌舒张 前括约肌舒张
真毛细血管关闭 血流量及流速↓ 血流量及流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脏各部位自律性高低:
> 窦房结
(100次/分)
房室交界
(40-60)次/分
蒲肯野纤维
> (25次/分)
正常起搏点
潜在起搏点
窦性心律:由窦房结控制的心搏节律。 异位心律:由异位起搏点控制的心脏活动节律。
4.影响自律性的因素
(1)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去极化速度增快, 自律性高
(2)最大舒张电位与阈电位水平: 两者距离越小,自律性越高; 两者距离越大,自律性越低
3.血压:血管内的血液对于血管壁的侧压力。
单位:mmHg或kPa,1mmHg=0.133kPa 动脉血压>毛细血管压>静脉血压
三、动脉血压
动脉血压:动脉内流动的血液对管壁的侧压力。 1)收缩压:心缩期动脉血压上升所达到的最高值。 2)舒张压:心舒期动脉血压下降所达到的最低值。
4)脉压:收缩压和舒张压之差值,称为脉压。
15-20ml,增加搏出量55-65ml
第三节 血管功能与血压
一、各类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1. 弹性贮器血管 主动脉和肺动脉主干及其发出的最大分支。 功能:“弹性贮器”的作用。
2.分配血管-中动脉 功能:输送血液至器官组织
3.阻力血管-小动脉和微动脉 功能:控制局部组织、器官的血流量
4.交换血管-真毛细血管 功能:物质交换的场所
(二)心动周期
心脏每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的一个机 械活动周期。
1个心动 周期时长
=
60 心率
=
60 75
= 0.8s
二、心 脏 的 泵 血 过 程
1.心室收缩与射血过程
(1)等容收缩期:心室容积不变,室内压急剧升高 (2)快速射血期:动脉瓣开放,血液由心室射入动脉 (3)减慢射血期:血液继续缓慢流入动脉
(五)、心力储备
心排血量随机体代谢的需要而增加的能力, 称为心力储备。 心力储备主要表现在搏出量和心率两个方面。
1)心率贮备:心率可增加至180~200次/分,心排 血量可达25~30L/min.
2)搏出量贮备:
①舒张期贮备:舒张末期容积由145ml增至
160ml,增加搏出量15ml ②收缩期贮备:收缩期末容积由75ml减至
(0.05s)
(0.11s)
(0.14s)
2.心室舒张与充盈过程
(1)等容舒张期:心室容积不变,室内压急剧下降 (2)快速充盈期:房室瓣开放,血液由静脉、心房流入心 (3)减慢充盈期: (4)房缩充盈期:
(0.05s)
(0.11s)
(0.14s)
(0.06-0.08s)
(0.11s)
(0.22s)
2、中心静脉压:右心房或腔静脉内的血压。 正常值为:4~12cmH2O
中心静脉压测定的意义: ①反映心脏射血能力和静脉回心血量; ②作为临床补液速度和补液量的观察指标。
(二)影响静脉回心血量的因素
静脉回心血量:单位时间内由静脉回流入心 脏的血量。
促进静脉回流的动力:外周静脉压与中心静 脉压之差
2、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
(二)组织液生成的影响因素
1.毛细血管压:毛细血管压升高,有效率高压增 大,组织液生成增多。
2.血浆胶体渗渗压: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有效 滤过压增大,组织液生成增多。
4期自动去极化是自律细胞产生自动节律性兴奋的基础
二、心脏的生理特性
兴奋性 传导性 自律性 收缩性
电生理特性 机械特性
(一)自动节律性
1.定义:心肌细胞在没有外来刺激的条件下, 具有自动地产生节律性兴奋的能力
2.自律性形成的基础:动作电位4期自动去极化 3.衡量自律性高低的指标:每分钟自动发生兴奋的次数
5.窦房结能成为心脏正常起搏点的原因是: A.最大复极电位仅为-70mV B.阈电位为-40mV C.0期去极速度快 D.动作电位没有明显的平台期 E.4期去极速率快
6.兴奋在心脏中传导时,传导速度最慢的部 位是: A.心房 B.房室交界 C.左、右束支 D.浦肯野纤维 E.心室
6.室性期前收缩之后出现代偿间期的原因 是: A.窦房结的节律性兴奋延迟发放 B.窦房结的节律性兴奋少发放一次 C. 窦房结的节律性兴奋传出速度大大减慢 D.室性期前收缩的有效不应期特别长 E.窦房结的一次节律性兴奋落在室性期前
3.房室延搁的生理意义是: A.使心室肌动作电位幅度增加 B.使心肌有效不应期延长 C.使心室肌不会产生完全强直收缩 D.增强心室肌收缩能力 E.使心房和心室不会同时收缩
4.心肌不产生强直收缩的原因是: A.心脏是功能上的合胞体 B.心肌肌浆网不发达,Ca2+贮存少 C.心肌有自律性,会自动节律性收缩 D.心肌呈“全或无”收缩 E.心肌的有效不应期长
(0.1s)
1.心室肌动作电位与骨骼肌动作电位的主要
区别是 A.前者有超射现象 B.前者有较大的幅度 C.前者复极化时间短暂 D.前者动作电位时间持续较长
2.形成心室肌动作电位平台期的离子流包括: A.Na+内流,K+内流 B.Ca2+内流,K+外流 C.K+内流,Ca2+外流 D.Ca2+外流,Na+内流
(二)动脉血压的形成及影响因素
1、动脉血压的形成 ①前提条件:心血管中有足够的血液充盈 ; 保持一定的外周阻力。 ②大动脉管壁的弹性:起缓冲收缩压、维持舒 张压以及保持血液的连续流动。
2、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1、搏出量:搏出量增加,收缩压、舒张压均升 高,但收缩压升高更明显,脉压增大。
2、心率:心率增加,收缩压升高不明显,舒张压 明显增高,脉压减小。
6.容量血管-静脉系统 功能:容纳60%~70%的循环血
二、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
1、血流量:单位时间内流过血管某一横切 面的血量,也称为容积速度。
2、血流阻力: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所遇到 的阻力。主要取决于血管管径。
本节介绍内容:
大动脉 中动脉 小、微动脉 毛细血管 静脉
动脉血压
微循环、 组织液的生成 静脉血压与回流
-具有兴奋性、传导性和自动节律性,但无收 缩性
(一)心室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形成机制
1.静息电位:约-90mv,由K+外流形成的K+平衡电位。 2.动作电位:分为0、1、2、3、4五个时期
(二)窦房结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动作电位分为0、3、4期。
心室肌细胞(A)和窦房结细胞(B)跨膜电位比较
AP的特点: ①0期速度较慢,幅度较小 ②无明显的1、2期 ③3期复极化最低到-60mv ④ 4期自动去极化
第五章 心血管的功能及其调节
本章内容:
➢ 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 心脏功能 ➢ 血管功能 ➢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一、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心
脏
各
部
分
心
房室束
肌
细
胞
的
跨
膜
电
位
心肌类型: 根据电生理特性不同,可分为
① 工作细胞:心房肌细胞,心室肌细胞
-具有兴奋性、传导性、收缩性,无自律性。
② 自律细胞:窦房结P细胞,浦肯野细胞等
影 响 自 律 性 的 因 素
(二) 兴奋性
心肌细胞受到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1.心室肌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
心肌细胞发生兴奋之后,其兴奋性也随之 发生相应的周期性变化,分以下几个时期:
(1)有效不应期:
(2)相对不应期:
(3)超常期:
2.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对心肌收缩活动的影响 (1)心肌不发生强直收缩: (主要是因为心肌的有效不应期特别长)
射血分数为55%~65%
③每分输出量:
每分钟由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简称心排血量。 每分输出量=搏出量×心率 按心率75次/分算,心输出量为5L(4.5~6.0L)
五、影响心排出量的因素
心排出量=搏出量×心率
前负荷 后负荷 心肌收缩力
1、影响搏出量的因素
(1)前负荷:心肌收缩前遇到的阻力,即心室舒张末 期
(三)传导性
心肌细胞具有传导兴奋的能力,称为 传导性。
心 脏 兴 奋 传 导 途 径
传播特点: ①末梢浦肯野纤维网的传导速度最快 ②房室交界的传导速度最慢—房室延搁
房室延搁的意义:避免心房和心室收缩重叠,使心
室充分充盈,有利于心室的射血。
2.影响传导性的因素
(1)结构因素:细胞的直径越大,传导速度越快 (2)生理因素:
(1)体循环平均充盈压: 体循环平均充盈压升高,静脉回心血量增多。
(2)心脏收缩力量: 心肌收缩力↑→搏出量↑→心舒期室内压↓→抽吸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心房、大静脉血的作用↑→回心血量↑。
(3)体位改变: 平卧位时对静脉回流影响不大; 由卧位突然直立时,大量血液滞留于心水平以 下血管中,静脉回流减少。
(4)骨骼肌挤压作用: 骨骼肌的节律性舒缩,挤压血管,加之静脉
(2)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
① 期前收缩(早搏): 在有效不应期之后,心肌受到 人工或来自异位起搏点的激动而产生的收缩。
② 代偿间歇: 期前收缩后一段较长的心室舒张期。
3.影响兴奋性的因素
(1)静息电位水平:绝对值越小,兴奋性越高。 (2)阈电位水平:阈电位水平上升,兴奋性降低。 (3)Na+离子通道状态:处于备用状态,兴奋性良好。
1)0期去极化速度和幅度: 正变 2)邻近部位膜的兴奋性 : 正变
(四)收缩性
特点:①对细胞外液Ca2+的依赖性较大 ②同步收缩(全或无式收缩) ③不发生完全强直收缩
三、正常体表心电图
心电图:用心电图机,在体表一定部 位记录出来的心脏电位变化的波形。
横的1小格 为0.04s,
竖的1格为 0.1mv
正常心电图的波形及生理意义
表示从心房开始兴奋到心室开始兴奋的时间 表示心室肌全部去极化 表示心室肌开始去极化到复极化完成的时间
三、心脏的射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