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事变 教学设计
纪念西安事变主题班会教案
开展纪念西安事变的文艺活动,如朗诵、歌唱等
朗诵《西安事变》诗歌 歌唱《义勇军进行曲》 讲述西安事变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开展纪念西安事变的文艺活动,如朗 诵、歌唱等
讨论西安事变对当今社会的影响和启 示
西安事变:张学良、杨虎城在1936年发动的一次政治事件,旨在劝谏蒋介石停止内战, 一致抗日
历史意义:西安事变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探讨西安事变对当今社会的启示
历史背景:介绍西安事变的 历史背景和经过
事件影响:探讨西安事变对 中国历史和国际关系的影响
民族团结:强调民族团结 的重要性,以及在当今社 会如何维护民族团结
面展开讨论
小组讨论的成 果展示:每组 选派代表上台 发言,分享讨 论成果,促进
全班交流
开展纪念西安事变的文艺活动
歌曲演唱:演唱与西安事变相关的歌曲,如《义勇军进行曲》等 舞蹈表演:表演与西安事变相关的舞蹈,如《黄河大合唱》等 朗诵诗歌:朗诵与西安事变相关的诗歌,如《七律·长征》等 讲故事:讲述与西安事变相关的人物故事或历史事件
专家与同学们进行 互动,回答同学们 的问题
讲座结束后,进行 小组讨论,分享学 习心得
老师进行总结,强 调西安事变的历史 意义和现实意义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的目 的:让学生深 入了解西安事 变的历史背景
和意义
小组讨论的形 式:分组进行, 每组人数适中, 鼓励学生积极
参与
小组讨论的内 容:让学生围 绕西安事变的 历史背景、经 过、影响等方
图片展示:展示与西安事变相关的图片,如历 史照片、地图等
西安事变教案
西安事变教学设计韩家村中学刘亚会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九一八事变的经过;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西安事变的背景掌握西安事变的背景、和平解决及其意义培养学生阅读、概括、总结归纳、分析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阅读课文复述史实复述西安事变的经过,注意答出重要的时间、地点、人物等历史知识点讨论探索辩证分析中共力促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是从全民族利益出发的,同时也是依据当时实际情况推动国民党向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方向转化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爱国主义民族情感努力学习振兴中华的情感教学重点:西安事变教学难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其意义。
教学方法:1.使学生学会利用教材、视频提取有效信息,加以分析、探究。
2.让学生充分利用网络,搜集、整理资料,学会利用网络。
过程:一、导入2001年张学良先生病逝,江泽民亲自发唁电,高度评价张学良历史功绩他为千古功臣,这是为什么呢?二、新授1.自主学习西安事变:事变的时间、经过、结果。
2、提问过渡:张学良、杨虎城是国民党的内部人员,为什么会以下犯上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去探究一下西安事变的背景吧。
日军侵占东北又把魔爪伸向华北,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机!各界人民掀起抗日救亡运动。
听,这是人们的怒吼:播放义勇军进行曲,结合地图简介危险局势。
3、提问探究a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中共提出什么主张和要求b国民党内部一些爱国将领如张学良杨虎城等,他们又是什么态度,做出什么反应?4、各抒己见:十年内战中,蒋介石杀害了成千上万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西安事变捉住了蒋介石,该如何处置呢?是杀还是放?现在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一下。
出示材料:日本:哼!哼!哼!我一定要挑拨中国人打内战。
让他们自相残杀吧!等到他们打到筋疲力尽的时候,中国就是我的了。
美英:喔,上帝!如果中国被日本占领了,我们在华的利益还能有保证吗?一定要促使中国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何应钦:对外姓张的和姓杨的竟敢扣押蒋委员长,真是大逆不道,我们要和他们对抗到底。
初中《西安事变》教案
初中《西安事变》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和结果。
2. 掌握西安事变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和意义。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1. 西安事变的背景和经过。
2. 西安事变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和意义。
教学难点:1.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2. 学生对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的理解和培养。
教学准备:1. 教材《初中历史》有关西安事变的内容。
2. 相关的历史资料和图片。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西安事变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
2. 提问:“你们知道西安事变吗?它对中国历史有什么重要意义?”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和结果。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讲解西安事变的背景,如国内外形势、蒋介石的政策等。
2. 详细讲解西安事变的经过,如张学良、杨虎城的行动,蒋介石的态度等。
3. 分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如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等。
四、课堂讨论(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西安事变对中国历史有什么意义?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情感教育(5分钟)1. 引导学生关注张学良、杨虎城等民族英雄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
2.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如何培养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西安事变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2. 强调西安事变在中国历史进程中的重要地位。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讨论,使学生了解了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和结果,掌握了西安事变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和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使学生认识到作为一名中国人的责任和使命。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仍有需改进之处,如在课堂讨论环节,可以增加学生的互动和参与度,提高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小学历史下册《西安事变》教案设计
小学历史下册《西安事变》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西安事变的起因、经过和影响。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珍惜和平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学生要理解西安事变的关键事件和历史意义。
2. 难点: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让他们通过对事件的分析来理解事变的原因和结果。
三、教学准备1. 教学素材:课本《小学历史下册》PXX的《西安事变》内容。
2. 教学工具:投影仪、幻灯片或多媒体设备。
3. 教学方法:讲述、问答、小组合作探究。
四、教学过程导入:1. 利用图片展示西安事变的现场照片和历史背景,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激发他们对历史事件的思考。
学习活动:2. 通过问答的形式,向学生介绍西安事变的起因和背景,并与学生进行互动探讨:a. 西安事变发生的时间、地点是哪里?b. 西安事变的起因是什么?c. 事变期间发生了哪些关键事件?d. 事变的结果和影响是什么?3. 带领学生一起阅读课本中关于西安事变的内容,强调重要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并进行解释和讲解。
4. 分小组讨论学生对西安事变的理解和观点,并记录下共同讨论的结论。
梳理归纳:5. 整合学生的讨论内容,向学生输出关键信息,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西安事变的历史意义。
拓展应用:6.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要求每个小组选择一位历史人物(如张学良、蒋介石等)进行深度研究,了解他们在西安事变中的角色和影响,并展示给全班。
总结反思:7. 总结西安事变的相关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收获,并展开师生互动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如下问题:a. 西安事变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是什么?b. 你认为西安事变能否避免?为什么?c. 学习历史对我们有什么启示?五、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进一步阅读相关历史材料,扩展对西安事变的理解。
2. 鼓励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研究,深入了解西安事变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六、课堂作业1. 要求学生写一篇短文,介绍西安事变的起因、经过和影响。
西安事变教案
西安事变教案【篇一:17西安事变(教案)】17.西安事变(教案)兴化市边城学校许长征教学内容: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节课第三目教学目标:⑴、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西安事变发生和解决的过程,能简要评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
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表述问题的能力。
⑵、过程与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和感染力。
采用讲述法和讨论探究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指导学生积极思维,有效地开展师生双边活动。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西安事变的发生与和平解决等事实,感受张学良、杨虎城的正义感和责任感,认识中国共产党人的博大胸襟。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西安事变的历史意义。
难点: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原因。
课时:1课时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本课的教学,我设计了四个板块:导入新课、学习新课、巩固小结、心灵感悟。
一、导入新课播放《西安事娈》电影片段(幻灯片2)提问:这一电影片段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西安事娈)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入了解这一重大历史事件。
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在导入部分,我先让学生观看电影片段,然后让学生说出“这一电影片段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从而自然地导入新课。
这样设计的目的: 1使学生迅速进入课堂情境。
2再现历史情景,让学生直观感受历史,激发学生求知欲。
3自然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西安事变(在学习新课部分,我从西安事变的概念、事变原因、和平解决、历史意义四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引导学生全面了解这一历史事件。
)1、西安事变的概念师:请同学们朗读课文88页第一段文字——了解西安事变爆发的时间、地点、发动者、目的、和简单经过。
(幻灯片5)完成填表题幻灯片6(教学西安事变的概念时,我先让学生朗读88页第一段文字——西安事变爆发,然后让学生完成填表题,旨在让学生明确西安事变爆发的时间、地点、发动者、目的、和简单经过。
)2、西安事变的原因提问:张、杨为什么要发动西安事变?(展示幻灯片7)师: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当时的形势。
小班西安事变教案
小班西安事变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小班西安事变的基本历史背景和事件经过,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和思辨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素养。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国家命运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小班西安事变的基本历史背景和事件经过。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事件的影响和意义,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素养。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简要介绍小班西安事变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国民党和共产党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激发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兴趣。
2. 学习历史材料(15分钟)。
教师让学生阅读相关的历史材料,了解小班西安事变的具体经过和事件背景,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3. 分组讨论(2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小班西安事变的影响和意义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事件对中国历史和国家命运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和思辨能力。
4. 总结历史事件(15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总结小班西安事变的历史意义和影响,强调历史事件对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有更深刻的理解。
5. 拓展延伸(10分钟)。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相关的历史书籍或资料,深入了解小班西安事变及其相关历史事件,拓展学生的历史知识和视野。
四、教学反思。
小班西安事变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对中国历史和国家命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了解了历史事件的基本经过和背景,还培养了历史分析和思辨能力,提高了历史意识和历史素养。
同时,通过讨论和总结,学生对历史事件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国家命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希望学生能够继续关注历史,了解历史,珍爱和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西安事变的教案
西安事变的教案标题:西安事变的教案学科:历史教学阶段:初中学习目标:1. 了解西安事变的背景和发生的经过。
2. 掌握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影响的重要事件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1. 西安事变的原因和影响。
2. 西安事变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意义。
3. 学生对西安事变的个人意见和观点。
教学资源:1. 讲义、PPT、幻灯片等教学辅助材料。
2. 西安事变的相关读物、文献和影像资料。
3. 学生讨论和展示的平台或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西安事变的背景和大致经过。
强调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性。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使用PPT或幻灯片展示西安事变的详细发生经过和参与者。
2. 解释西安事变的原因和导致的后果。
3. 引导学生对西安事变的影响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
三、小组合作(20分钟)1. 将学生分组,要求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角度或观点来讨论西安事变的意义。
2. 每个小组收集证据和材料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3. 鼓励小组内成员共同合作和分工,形成团队合作意识。
四、展示与讨论(15分钟)1. 每个小组轮流展示他们的观点和找到的证据。
2. 其他小组提出问题和观点,展开讨论和辩论。
3. 教师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引导他们思考不同观点之间的互动。
五、总结与评价(10分钟)1. 教师对学生的观点和分析进行总结和评价。
2. 强调西安事变对中国历史的深远意义,并鼓励学生对它的重要性进行思考。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要求学生根据课堂讨论和自己的理解,撰写一份简短的关于西安事变的观点陈述。
2. 鼓励学生使用历史书籍、互联网资源等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学习。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自行选择几个相关历史事件进行深入研究,并进行比较和分析。
2. 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纪念馆、历史遗址等,增加实地学习的体验。
评估方式:1. 学生参与度和合作态度的评估。
2. 学生观点陈述的评估,包括论据的合理性、文辞的表达等方面。
八年级历史上册西安事变教案北师大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西安事变的背景、过程和意义,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2.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西安事变的背景:国内外形势、国民政府的政策、日军的侵略等。
2. 西安事变的经过:张学良、杨虎城逼蒋抗日、蒋介石的态度、事变的爆发等。
3. 西安事变的意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国共合作的奠基、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等。
三、教学重点:1. 西安事变的背景和经过。
2. 西安事变的意义。
四、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理解西安事变的历史背景,认识事变的偶然性和必然性。
2. 让学生准确把握西安事变的意义,认识其在中华民族抗日战争中的地位。
五、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相关历史图片和视频资料,增强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真实感受。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采用对比分析法,引导学生认识西安事变与其他历史事件的联系和区别。
4. 采用课堂提问法,检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西安事变。
2. 讲述背景:介绍西安事变的国内外形势,引导学生认识事变的背景。
3. 分析经过:详细讲述西安事变的经过,让学生了解张学良、杨虎城逼蒋抗日的过程。
4. 讨论意义:引导学生思考西安事变的意义,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5.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西安事变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七、课堂拓展:1. 请学生举例说明西安事变对抗日战争的影响。
2. 请学生探讨为什么说西安事变是国共合作的奠基。
八、课后作业:1. 请学生总结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和意义。
2. 请学生分析西安事变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
九、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 教师要注重历史知识的传授,让学生了解西安事变的详细经过。
西安事变幼儿园活动教案
西安事变幼儿园活动教案一、活动目标通过本次活动,旨在让幼儿了解西安事变的基本情况,培养他们对历史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并促进幼儿园生活中的团结合作意识。
二、活动准备材料准备•西安事变相关图书•模拟西安事变的道具:线索卡片、手写信件、小旗帜等•活动道具:地图、照片、海报等•座位、音响设备等组织准备•安排活动场地和座位布局•邀请相关嘉宾或历史爱好者参与活动•做活动宣传,提前告知家长、幼儿园教职员工和学生三、活动过程1. 活动开场(10分钟)•主持人进行活动开场致辞,欢迎所有的家长、幼儿园教职员工和学生参加本次活动。
2. 西安事变的背景介绍(15分钟)•由主持人对西安事变的基本背景进行简要说明,引起幼儿的兴趣。
3. 模拟探索西安事变(30分钟)•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提供一份线索卡片并分配一个队长。
•队长根据线索卡片带领小组寻找相关线索,收集信息。
•小组完成后,队长和志愿者协助故事讲述者将线索整理,帮助幼儿形成对西安事变的整体认识。
4. 深入了解西安事变(30分钟)•讲解者向幼儿介绍更多关于西安事变的细节,使用照片、海报等辅助资料,让幼儿更加深入地了解西安事变的经过与影响。
5. 制作手工艺品(20分钟)•为了让幼儿更加深入地参与到活动中,组织一次手工制作环节,制作与西安事变相关的手工艺品,如小旗帜、手写信件等。
6. 活动总结与分享(15分钟)•由主持人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并鼓励幼儿进行分享,让他们表达对活动的收获与感想。
7. 活动结束(5分钟)•表彰优秀分享者,并发送活动参与证书。
四、活动效果评估•通过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进行活动效果评估。
•幼儿的主动参与和对西安事变的了解程度是重点评估的内容。
五、活动延伸•鼓励幼儿主动阅读相关图书,进一步了解西安事变。
•在日常幼儿园教学中,结合幼儿的学习兴趣,深入讲解相关历史知识,加深幼儿的记忆和理解。
六、注意事项•活动中注意安全,避免使用尖锐物品和危险道具。
西安事变教学设计人教版(优秀篇)
西安事变教学设计人教版(优秀篇)一、首先分析历史事实在教材中的地位西安事变是在日本加紧侵略中国和抗日救亡运动高潮的背景下发生的,它的发生显示了中国人民团结御侮的强烈愿望。
对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从此国共两党由内战走向和平,由分裂对峙走向合作抗日。
因此西安事变不仅在这一课,而且在第四章中都有着重要的地位.二、依据课标明确教学重点、难点西安事变的背景、和平解决及意义。
三、结合学情整合教材确定教学教法教学教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四、设计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出示《兵谏亭》图片,利用学生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师:这座高4米,宽2.5米的石亭,建于1946年3月,由胡宗南发起,黄埔军校七分校全体士官募捐而成,名曰“正气亭”,解放后,该亭更名为“捉蒋亭”,1986年12月在纪念“西安事变”50周年前夕,为了缓和两岸关系,再次易名为“兵谏亭”。
西安事变是怎么回事?请同学阅读课文了解。
(二)、学习与探究1、请学生简单介绍西安事变:时间地点人物经过。
2、教师出示背景资料:(!)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后,继续向华北进犯,华北危机,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
(2)1935共产党中央红军长征抵达陕北(3)1935年12月9日中共在北平举行了大规模的大学生示威游行,呼吁“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获得全国民众积极响应,全国人民抗日热情高涨,给实行“攘外必先安内”,“不抵抗政策”的国民政府巨大压力。
(4)中共确立抗日统一战线政策1935年12月17日,中国共产党瓦窑堡会议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
1936年2月,中共宣布开始东征抗日。
(5)1936年10月29日,张学良飞抵洛阳为蒋中正祝寿,劝蒋联共抗日,遭蒋拒绝。
蒋介石坚决拒绝其北上抗日的主张,强令其剿共,否则就把他的部队撤离到东边去。
11月27日,张学良上书蒋中正,请缨抗战,遭蒋拒绝。
教学设计2:第18课 九一八事变与西安事变
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材分析:本课内容主要有: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
本课从内容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承上就是由于国民党对根据地发动围剿,面对日本入侵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政策,迫使国民党内部发生分裂,最终导致西安事变爆发,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启下就是“九一八”事变之后,中国陷入艰难的民族抗战深渊。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日本侵略者制造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线索,认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
了解西安事变的经过,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
提高学生对历史的理解能力,初步形成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播放歌曲《松花江上》,合唱《义勇军进行曲》,回顾历史事件的时代背景,激发学生真挚的爱国感情。
模仿采访张学良、蒋介石、普通群众代表、周恩来等对西安事变的立场,掌握正确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事件的方法。
通过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放西安事变”这一问题的讨论,使学生学会对历史事实进行合理的理解与判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九一八事变的历史史实,使学生认识到九一八事变使中国陷入严重的民族危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以此树立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
通过介绍西安事变的发生与和平解决,使学生感受张学良、杨虎城的爱国精神,认识共产党人以民族利益为重的博大胸襟。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
难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读者》杂志评论说:“日本是中国的闹钟,时刻让中国惊醒。
”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巴黎和会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是中国近代前期三次“闹钟”,结果如何?中国“惊醒”做了怎样的抗争?1931年9月18日,日军蓄意制造九一八事变,侵占我国东北三省。
1935年,日军入侵华北,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1936年12月12日,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举世瞩目的西安事变爆发。
西安事变教案
西安事变的教学设计金村中学路英雷教学目标1、知识识记西安事变2、能力培养讨论归纳: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的背景和原因中共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必要性和合理性3、情感教育与价值观西安事变的发生是国民党内部部分爱国将领不满国民政府的对日政策,并接受了中共联合抗日主张的结果。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充分展现了中共以民族大义为重的坦荡胸怀和抗日救国的坚强决心。
教学要点1、重点西安事变的发生是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社会民族矛盾激化的产物。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的具体实施和重大胜利,也是扭转时局实现全民族抗日的关键之举。
因此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是本课的重点。
2、难点深入浅出地分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必要性和正确性是本课的难点教学设计讲述和讨论法导入新课从九一八事变中,我们可能看出日本的野心不仅是东三省,而是要独占中国。
他占领东北后还步步进逼,又将侵略的魔爪伸向了哪里?(──华北)而且策动华北五省自治,企图把华北变为第二个伪满洲国。
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全国人民一致要求团结起来,共同抵抗日本的侵略。
(播放《义勇军进行曲》)这首歌我们是再熟悉不过的了,它是我国伟大的音乐家聂耳在(1935年)当时日本帝国主义步步进逼中国,中日民族矛盾日益加深的历史背景下创造了这首歌曲。
这首歌成为领导人民进行抗日救亡运动的战斗号角,成为一首不朽的民族战歌。
在全国人民反日运动推动下,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新课教学西安事变预习西安事变的内容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提取有效信息。
时间:1936年12月12日地点:西安人物:张学良、杨虎城。
目的:逼蒋抗日。
原因:直接原因:蒋介石不同意合作抗日。
根本原因: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催化原因:张杨受中共号召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感召性质:一次爱国性质的“兵谏”。
结果: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
张学良释放了蒋介石,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意义: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西安事变教案
份)
1.T: 出 示 张 学 良 和
学生对老师所说事 杨虎城合照,并提问:
情吸引并回答老师 “有没有同学知道他们
是谁?”
“没有”、或“有”
“有些同学知道,有
些同学不知道,没关系!
老师作简单的介绍,左边
这位叫张学良,是军阀张
作霖的长子,是近代著名
的爱国将领,”又指着“杨
虎城”提问:“这位呢? 2min 对!杨虎城,,曾经做过
抗日民族同一张。请同学 年内战基本结束,
回到座位。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达成;对国民党来
(3)中共解决这一事变 说,停止剿共,联
的出发点是什么?
共抗日,全国抗日
T 点评:三组的同学回答 提前爆发。”(回答
是否正确?内容有没有 意思相近即可)
勾对?解决这一事变的 (3)学生(三组):
出发点是停止内战,建立 “逼蒋抗日。立即
学
史意义时从国共两个方面来讲;主要内容讲完后对学生进行巩固练习。本次教学出现问题是,
反
介绍当事人的时候时间花费过多,且偏离主题,介绍经过时所出示的PPT图片资料不清楚,且
思
文字过多没有勾画重点,介绍背景时应该做分解,板书写得太长导致没能有效地管理课堂;
没有史实分析,因为时间太紧所以没准备;对总体的时间把握不太好,超时讲课。总体而言,
《西安事变》 教学设计方案
主题名称 授课教师 授课对象
教学内容分析
西安事变
邓民雯
授课时间
2017年4月1日
2014级特信班全体学生
西安事变是由于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南京国民政府一意孤行,继续调集 重兵入陕,并逼迫张学良、杨虎城“剿共”。在进退两难的情况下,1936 年 12 月 12 日张、杨毅然实行兵谏,于 1936 年 12 月 12 日发动了震惊中 外的西安事变。让学生了解西安事变的发生和解决经过,培养学生的爱国 情感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仇恨以及对蒋介石实施 “不抵抗政策”的义愤。西安事变有三个部分:背景,事件过程及事件结 果,通过这三个部分简要分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通过阅读历 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西安事变的重点是背景、经过、 结果;难点是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采用讲授法、观察法教学方 法。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8课《九一八事变与西安事变》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8课《九一八事变与西安事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九一八事变与西安事变》是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8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九一八事变的发生以及西安事变的经过,旨在让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史上这两个重要事件的时间、地点、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文字和插图,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这两个事件,从而培养学生的图片解读能力、信息提取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这两个事件,他们可能已经了解到一些基本信息。
然而,对于这两个事件背后的历史背景、原因和影响,可能还不太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挖掘这两个事件的历史内涵,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中国近代史上这两个重要事件。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经过,掌握两个事件的时间、地点、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和解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和平的情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经过及其历史意义。
2.难点: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背景、原因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为学生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增强学生的代入感。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查阅资料,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合作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历史分析能力。
4.讲解法:教师讲解关键知识点,帮助学生理解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背景、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含有图片、视频、插图等丰富的课件,生动展示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经过。
2.资料:收集与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相关的资料,用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
3.板书设计:提前设计好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板书,突出重点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九一八事变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一历史事件。
初中教案西安事变
初中教案西安事变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和结果。
2. 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和判断力。
3. 引导学生认识西安事变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1. 西安事变的背景和经过。
2. 西安事变的结果和影响。
教学难点:1. 西安事变的复杂性和多方面因素。
2. 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深入理解和分析。
教学准备:1. 教材或历史资料。
2. 教学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如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
2. 提问学生是否了解西安事变,引发学生对课题的兴趣。
二、讲解背景(10分钟)1. 介绍西安事变的背景,包括日本侵华、国共内战、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等。
2. 分析这些背景因素如何导致西安事变的爆发。
三、讲述经过(15分钟)1. 详细讲述西安事变的经过,包括张学良和杨虎城的兵谏、蒋介石被扣留、中共介入等。
2. 引导学生关注事变中的重要人物和他们的行动。
四、分析结果(10分钟)1. 分析西安事变的结果,包括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主张。
2. 引导学生思考西安事变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五、讨论影响(10分钟)1. 引导学生讨论西安事变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如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国共合作等。
2.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六、总结(5分钟)1. 总结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和结果。
2. 强调西安事变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意义。
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西安事变后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如抗日战争的爆发等。
2. 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的历史书籍或资料,加深对西安事变的了解。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和结果,并引导学生认识西安事变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事变中的重要人物和他们的行动,以及事变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同时,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判断力。
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教学设计
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是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九一八事变的发生以及西安事变的经过,旨在让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史上这两个重要事件的发生原因、过程及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了解可能较为片面。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对比、分析等方法,深入理解这两个事件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此外,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认知往往较为注重事实,对于事件的背景、原因等分析能力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经过,掌握两个事件的时间、地点、主要参与者等基本信息;分析两个事件的原因、影响及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学会运用历史知识解释历史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经过及影响。
2.难点:分析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习兴趣。
2.对比教学法:引导学生对比分析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异同,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3.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及口头表达能力。
4.案例教学法:以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为案例,让学生学会从多角度分析历史事件。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历史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材料。
3.课堂讨论分组安排。
4.教学用具(如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视频片段,引导学生关注这两个历史事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经过,让学生了解两个事件的基本情况。
初中历史教案《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教学设计
“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教学设计【教材概述】本课是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伟大的抗日战争”的第一课《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里的第三个子目“西安事变”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
其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也是中国历史同世界历史相互融合的重要一课,是东北三省沦陷之后,中华民族在生死存亡关头,中国艰难的局部抗战开始的一课,学好本课对整个第四单元的的学习将会起到重要作用。
本课的重点是认识西安事变的历史作用,难点是通过学生对西安事变爆发的背景和原因以及爆发后国内外形势的发展的学习,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原因。
【教学目标】通过地图、形象生动的图片资料及言简意赅的文字材料,使学生知道西安事变的爆发是由于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在这民族生死存亡关头蒋介石依然一意孤行,爱国将领张学良和杨虎城才不得已发动兵谏逼蒋抗日;通过观看老师提供的短片以及文字资料,思考当时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中共站在什么立场主张和平解决。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制作课件)、联系引导法(引导学生回顾九一八事变等相关知识)、讲解法(讲解西安事变的背景)、材料分析法(通过对视频、图片、文字资料的分析,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利用国耻日“九一八”事变作为导入事件,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引入西安事变这一事件。
二,西安事变爆发的背景出示“九一八”事变的资料图片以及蒋介石不抵抗政策的文字资料还有东北三省沦陷等图片,教师讲述西安事变爆发的背景。
三,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原因通过观看短片直观认识到西安事变后国内外的复杂形势,再通过文字材料理清当时主要的几股势力以及他们的行动和目的,学生不难理解争取国民党最高领导蒋介石的力量进行抗日是最明智的做法,风雨飘摇的中国已经经不起内讧的折腾。
联系西安事变爆发的背景以及张学良和杨虎城的目的,日本的亲日派何应钦的蠢蠢欲动,更令学生理解在如何处置蒋介石的问题上应该如何选择。
四,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作用通过历史照片资料,以及之前的分析,学生对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作用有深刻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抗日救亡运动——西安事变
一、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西安事变发生和解决的过程,能简要评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
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表述问题的能力。
⑵、过程与方法: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和感染力。
采用讲述法和讨论探究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指导学生积极思维,有效地开展师生双边活动。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西安事变的发生与和平解决等事实,感受张学良、杨虎城的正义感和责任感,认识中国共产党人的博大胸襟。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西安事变的历史意义。
(2)难点: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原因。
三、课时:1课时
四、教具: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西安事娈》电影片段
提问:这一电影片段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西安事娈)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入了解这一重大历史事件。
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西安事变
1、西安事变的概念
2、西安事变的原因
提问:张、杨为什么要发动西安事变?(师: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当时的形势。
边展示边叙述:日军侵占东北三省后,又将魔爪伸向华北,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关头,各界民众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运动,中国共产党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张学良、杨虎城在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下主张抗日。
(蒋介石拒绝接受,并亲赴西安督战“剿共”。
)
师生共同归纳:① 日军占领华北,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根本原因)② 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的影响;③中共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④张学良、杨虎城在中共统一战线政策感召下主张抗日;⑤ 蒋介石亲赴西安督战“剿共”。
(直接原因)
3、和平解决
提问1:蒋介石被扣押后该如何处置?是杀,还是放?
(1)你认为呢?(各抒己见)
(2)民众有什么呼声呢?
(3)中国共产党对此采取了怎样的主张呢?
(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释放蒋介石。
)
提问2: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呢?(可从“杀蒋”“放蒋”可能产生的结果方面思考。
)
学生讨论交流后点拨:西安事变后,局势极为动荡不安。
处死蒋介石,可能导致亲日派掌权,国家陷于群雄割据的局面,日本便有机可乘;如果放了蒋介石,国民党内亲英美派就有可能接受抗日主张。
为了民族的利益,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主张,并派周恩
来等人到西安去调停。
提问3:中国共产党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做出了巨大努力,结果怎样?
(引导学生充分认识中国共产党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过程中所起的举足轻重的作用。
)
4、历史意义
提问: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有什么历史意义?
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伟大历史意义。
讨论1: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前后国共两党的关系如何?(内战——和平。
)
讨论2: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时局发生了怎样的转变?(分裂对峙——合作抗日)指出:由于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才推动了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到来。
三、巩固小结
1、师生共同小结:九一八事变使中华民族陷入严重危机,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
(2、比试比试,看谁最聪明!
(1).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的标志是(B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2).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主要原因是(C )
A.国民党内部出现分化
B.全国人民要求和平解决
C.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为全民族的利益实现共同抗日
(在小结部分,采用叙述与图示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对本课的内容有了整体的把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