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性肝损伤最全
药物性肝损伤指南解读与案例分
药物性肝损伤指南解读与案例分朋友们!今天咱们来唠唠药物性肝损伤这个事儿。
你可别小瞧它,这就像是药物在咱们肝脏里搞了一场“小破坏”。
一、指南解读。
1. 啥是药物性肝损伤?简单来说,就是吃了药或者用了其他的药品相关的东西(像草药、保健品之类的),结果肝脏就不开心了,受到了损伤。
就好比你请了一个工人(药物)来家里干活,结果这个工人不小心把你家最宝贝的家具(肝脏)给弄坏了。
那指南里怎么定义它呢?就是在使用药物过程中,出现了肝脏生化指标的异常,像转氨酶升高啦,胆红素不正常啦之类的。
而且这个得排除其他可能导致肝损伤的原因,比如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等。
这就好比在一个案子里,要排除其他嫌疑人,才能确定是这个药物“犯的事儿”。
2. 风险因素。
这部分可重要了。
首先是药物本身的因素。
有些药物就像是调皮捣蛋的孩子,天生就比较容易惹祸,像抗结核药、抗生素等。
它们的化学结构或者作用机制可能就会让肝脏处在危险之中。
就像有些小孩天生就爱闯祸一样,这些药的“性格”就比较危险。
然后就是咱们患者自己的因素了。
年龄就是一个因素,老年人和年轻人就不一样。
老年人的肝脏就像一个用了很久的机器,功能没那么强大了,对药物的代谢能力下降,所以更容易受到药物的伤害。
而年轻人如果本身就有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像酗酒、熬夜,这肝脏就像在“虚弱”状态下还要去抵御药物的攻击,也很容易受伤。
还有性别也有点关系,女性可能在某些药物面前更脆弱一些,就像女性有时候身体的敏感度更高一样。
3. 诊断方法。
诊断这事儿可不像看起来那么简单。
医生不能只听患者说“我吃了药,肝脏不舒服”就下结论。
首先得详细地询问病史,这就像是侦探破案要找线索一样。
得知道患者吃了啥药、吃了多久、剂量是多少等等。
然后就是各种检查了,肝功能检查那是必须的,看看那些指标到底有多不正常。
有时候还得做肝脏的影像学检查,像B超、CT 啥的,看看肝脏的形态有没有变化。
还有一种叫做肝活检的检查,这就像是直接到肝脏这个“战场”上去看看损伤的具体情况,但这个检查有点像个“大动作”,不是随便就做的。
药物性肝损害诊断标准
药物性肝损害诊断标准药物性肝损害是指由于药物所致的肝脏功能异常,包括肝酶升高、肝细胞坏死、胆汁淤积等不同程度的损害。
药物性肝损害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因此对其诊断标准的了解和掌握对于临床医生来说至关重要。
一、临床表现。
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见的症状包括食欲不振、乏力、黄疸、恶心、呕吐等。
有些患者可能会出现肝区疼痛或不适。
在临床工作中,医生需要对患者的病史进行详细的询问,了解患者是否长期使用药物或近期有无使用过大剂量的药物。
二、实验室检查。
1. 肝功能检查,包括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血清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等指标。
肝功能异常时,ALT和AST常常升高,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也可能会升高。
2. 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测,对于乙肝病毒携带者或感染者,需要检测乙肝病毒标志物,如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表面抗体(HBsAb)等。
3. 药物相关检查,对于疑似药物性肝损害的患者,需要检测患者是否有使用过可能引起肝损害的药物,如抗结核药物、抗生素、抗癫痫药物等。
三、影像学检查。
对于部分患者,尤其是疑似存在胆道梗阻的患者,需要进行影像学检查,如B 超、CT、MRI等,以了解肝脏和胆道的情况,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肝损害。
四、病理学检查。
对于确诊不明的病例,可以考虑行肝脏穿刺活检,通过病理学检查来明确诊断。
五、诊断标准。
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的结果,结合患者的病史和用药史,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药物性肝损害。
一般来说,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肝损害后,如果患者符合以下条件之一,可以诊断为药物性肝损害:1. 患者在用药后出现肝功能异常,停药后肝功能逐渐恢复;2. 患者在用药后出现肝功能异常,停药后肝功能没有明显改善,但符合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六、治疗。
对于药物性肝损害患者,首先需要停用可能引起肝损害的药物,同时积极治疗肝功能异常。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必要时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肝脏是人体最重要的消化器官之一,它负责分解代谢体内的各种物质和药物。
但是,一些药物如乙酰唑胺、氨基苷、异烟肼等,如果长期使用,会对肝脏产生损害,引起药物性肝损伤。
据统计,药物因素占据了药物性肝损伤的70%。
那么,如何去诊断和治疗药物性肝损伤呢?下面,我们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其诊治方法。
一、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断方法1.临床表现分析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表现是多种多样的。
早期症状通常是食欲不振、头昏乏力等,晚期症状则会出现肝区疼痛、黄疸等。
除了症状外,临床医生还需要注意患者的年龄、药品使用情况、家族史等因素,对比判断,才能确诊药物性肝损伤。
2.实验室检测血清酶学指标检验是诊断药物性肝损伤的一种常用方法。
如果ALT(丙氨酸转氨酶)、AS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浓度升高,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也随之上升,说明患者肝功能出现异常。
同时,医生还要检测尿液毒酶浓度是否升高,这是诊断药物性肝损伤另一种有效手段。
3.肝组织病理学分析如果患者服用的药物导致肝损伤病情加重,确诊需要进行肝活检,以确定肝脏组织的病理变化和透过肝细胞暴露出的药物元素。
在此基础上,可以对症治疗。
二、药物性肝损伤的治疗方法药物性肝损伤的治疗方法一般分为肝保护和药物治疗两部分。
1.肝保护肝保护是指采取一定的措施,减轻药物对肝脏的损伤。
采取的措施包括停药、限制体力活动、调节饮食、定期监测肝功能检查结果等。
2.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指采用具有直接肝细胞保护作用的药物。
例如,注射谷胱甘肽(GSH)可以有效增加肝细胞对氧化应激的耐受性;采用草药治疗药物性肝损伤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比如黄连、丹参等,这些综合治疗对消除症状和恢复肝脏功能有特殊作用。
除此之外,中药保肝也是治疗药物性肝损伤的一种治疗方法。
中药对于肝损伤有很好的效果。
比如,丹参、茯苓等中药有很好的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健脾养肝的作用。
例如葳婆草和金钱草等草本植物释放抗氧化剂和抗击自由基物质。
《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2016全文WORD版
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药物性肝病学组2015年10月一、背景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是指由各类处方或非处方的化学药物、生物制剂、传统中药(TCM)、天然药(NM)、保健品(HP)、膳食补充剂(DS)及其代谢产物乃至辅料等所诱发的肝损伤[1-4]。
TCM是指在我国中医等传统民族医药学理论指导下生产和使用的各种草药和非草药类的中药材、饮片和复方中成药,NM 是指应用现代医药理论和技术制备的天然药用物质及其制剂。
DILI 是最常见和最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ADR)之一[1,5],重者可致急性肝衰竭(ALF)甚至死亡[6]。
迄今仍缺乏简便、客观、特异的诊断指标和特效治疗手段。
美国于2003年创立了DILI协作网络(DILIN),2004年启动了DILIN 前瞻性研究(DILIN-PS)[2]。
2012年发布了LiverTox网站()[7],2014年美国胃肠病学会(ACG)基于有限证据出台了全球首个针对特异质型DILI(IDILI)的临床指南[3]。
我国于2014年发布了中国HepaTox网站()[8]。
LiverTox和HepaTox网站分别记录了近700种和400余种常见药物的肝损伤信息,为临床医生慎重处方具有潜在肝毒性的药物及评估其风险和收益提供了重要依据。
近年来国内有多个非肝病专业学会发布了各自领域的DILI相关专家共识,但相应的证据选择和评估标准欠规范。
为提高我国临床医生对DILI的认知并开展相关科研工作,避免诊疗实践中的困惑,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组织国内有关专家系统总结了国内外研究进展,力求公正和客观地起草了本指南。
本指南适用于固有型DILI(intrinsic DILI,InDILI)和IDILI的防治。
根据循证医学原则,对涉及DILI临床诊治的部分提出了相关建议。
随着DILI研究新证据的确认,指南将适时更新。
本指南采用GRADE系统对推荐意见的级别(见表1)和循证医学证据的质量(见表2)进行评估。
药物性肝损伤诊断标准
药物性肝损伤诊断标准药物性肝损伤是指由药物引起的肝脏损害,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包括肝酶升高、黄疸、肝功能异常等。
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断对于临床治疗和用药安全至关重要。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药物性肝损伤诊断标准对于临床医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肝功能检查。
1. 肝酶升高。
肝酶升高是药物性肝损伤的常见表现之一。
临床上常用的肝酶指标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GGT)等。
药物性肝损伤时,这些指标往往会显著升高,提示肝功能异常。
2. 肝功能异常。
除了肝酶升高外,药物性肝损伤还可能导致肝功能异常,表现为胆红素升高、凝血功能异常等。
因此,在诊断药物性肝损伤时,需要综合考虑肝功能检查的各项指标,以全面评估肝脏的功能状态。
二、临床表现。
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包括恶心、呕吐、腹痛、乏力、黄疸等。
这些表现并非特异性,但结合肝功能检查结果,可以有助于对药物性肝损伤进行初步判断。
三、病史。
患者的用药史对于诊断药物性肝损伤至关重要。
医生需要了解患者的用药情况,包括长期用药史、药物剂量、用药途径等,以判断是否存在药物性肝损伤的可能性。
四、排除其他病因。
在诊断药物性肝损伤时,需要排除其他可能引起肝损伤的病因,如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等。
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可以排除其他病因,从而更加准确地诊断药物性肝损伤。
五、肝组织病理学检查。
对于疑似药物性肝损伤的患者,肝组织病理学检查是确诊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肝活检,可以观察肝细胞的形态结构和病变情况,从而明确诊断药物性肝损伤。
综上所述,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肝功能检查、临床表现、病史、排除其他病因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等多方面的信息。
只有全面、准确地评估患者的情况,才能做出正确的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因此,临床医生在面对疑似药物性肝损伤的患者时,需要谨慎细致地进行评估,以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药物性肝损伤怎么治疗最好的方法
药物性肝损伤怎么治疗最好的方法药物性肝损伤是指由于药物或药物代谢产物引起的肝脏损伤,临床上常见的表现为肝功能异常、黄疸、肝细胞坏死等症状。
治疗药物性肝损伤的方法有很多种,但是要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法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首先,对于已经发生药物性肝损伤的患者,最重要的是停止使用引起肝损伤的药物。
一旦发现有肝损伤的症状,患者应立即停止使用可能引起肝损伤的药物,并及时就医。
此外,患者在停药后也要密切关注自己的症状变化,及时就医。
其次,对于药物性肝损伤的治疗,一般采取保肝治疗的方法。
保肝治疗的主要目的是减轻肝脏的负担,促进肝脏的修复。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遵医嘱进行休息,避免饮酒和接触有毒物质,保持肝脏的休息和排毒功能。
另外,一些药物性肝损伤的患者也可以采取药物治疗的方法。
例如,可以使用一些促进肝细胞再生的药物,如谷胱甘肽、丙硫氧嘧啶等。
这些药物可以帮助肝脏修复受损的组织,加快康复的速度。
除了药物治疗外,一些患者还可以尝试一些中医治疗的方法。
中医治疗药物性肝损伤的主要思路是调理肝气,清热解毒,促进血液循环。
一些中药材,如黄芪、枸杞子、山楂等,被认为对肝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尝试。
最后,对于药物性肝损伤的治疗,患者还需要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
患者应该避免摄入过多的脂肪和蛋白质,多吃一些易于消化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
此外,患者还需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避免熬夜,保持心情舒畅等。
综上所述,药物性肝损伤的治疗方法有很多种,但是最重要的是要及时停止使用引起肝损伤的药物,并进行保肝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还需要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以促进肝脏的康复。
当然,在进行治疗时,患者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避免盲目使用药物,以免加重肝脏的负担,延长病情的康复时间。
希望每一位患者都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早日康复。
药物性肝损伤指南
目录
• 药物性肝损伤概述 • 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断与评估 • 药物性肝损伤的预防与管理 • 药物性肝损伤的治疗与康复 • 药物性肝损伤的科研进展与展望
01
药物性肝损伤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药物性肝损伤是指在使用某种或 多种药物后,肝脏受到的损害或 异常反应。
分类
药物性肝损伤可按发病机制、临 床表现、严重程度等进行分类。
对于长期用药的患者,应定期进行肝 功能检查,以便及时发现肝损伤。
合理用药
遵循医嘱,避免超剂量、超疗程用药, 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联合用药。
管理策略
个体化用药
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性别等 因素,制定个体化的用药方案,
降低肝损伤风险。
及时停药
一旦发现肝损伤,应立即停药, 避免损伤进一步加重。
药物治疗
对于轻中度肝损伤,可采用保肝 药物治疗,促进肝功能恢复;对 于重度肝损伤,应及时住院治疗。
除了传统的药物性肝损伤研究,还应关注环境因素、生活方式等对肝脏
健康的影响。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发病机制
01
02
03
直接毒性作用
某些药物在体内代谢过程 中产生有害物质,直接对 肝脏造成损害。
过敏反应
机体对药物的某些成分产 生过敏反应,导致肝脏炎 症和损伤。
抑制肝脏代谢
某些药物会抑制肝脏的正 常代谢功能,导致肝脏负 担加重,引发损伤。
临床表现
肝功能异常
肝区疼痛
消化系统症状
其他症状
表现为转氨酶、胆红素 等肝功能指标升高。
新型药物性肝损伤模型的建立和研究
建立更接近人类的动物模型,用于研究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药物性肝损伤最全PPT课件
2.加强蛋白质组学在药物保肝本质研究 中的应用力度
目前,蛋白质组学技术在药物保肝本质
的研究中已有应用,如薯蓣皂苷对 CCl4大鼠肝损伤保护机制;五味子乙素 保肝本质探讨等。
下阶段应加强蛋白质组学技术在药物保肝本 质研究中的应用力度。
可以先从当前公认的保肝药物着手,探讨其 蛋白质组机制; 在此基础上,开展不为人熟 知的保肝药物的蛋白质组机制,最终全面揭 示保肝药物的蛋白质组本质,从而为保肝药 物
发病机制
1、药物本身及其毒性代谢产物引起的中毒性肝 损伤。
2、药物代谢产物改变肝细胞蛋白质形成新抗原, 启动机体细胞或/和体液免疫,引起免疫介 导肝损伤。
3、不同年龄、性别、妊娠、营养状态以及遗传 因素使机体对不同药物的敏感性不同。
4、长期饮酒以及肝内外疾病的存在是增加药物
性肝损伤发病的危险因素。
的科学应用提供更深入更全面的科学依据。
中毒性肝损伤 免疫介导性肝损伤
有可预见性 呈剂量依赖
性 动物实验可以复制 发生率高 病程长
不可预见性 无明显剂量相关
动物实验不可以复制 发生率低 病程短
药物性肝损伤的机制
DILI发生的一般机制
1.药物自身性质(毒性) 2.个体的易感性-- 根据药物的初始损害分类,一般分为 固有肝毒性和异质肝毒,后者再分为过
新型蛋白表达的显著升高,表明尿
SOD1,CA3,CaM 可作为 PAPA 致 DILI 的新型生物标志物。
实例2
Wang 等将小鼠灌胃给药吡咯里西啶类 生物碱 isoline,通过血清生化指标检 测和病理切片观察isoline 的急性肝损 伤,抽提肝组织蛋白做 双向凝胶电泳( 2-DE) 分析差异表达蛋白,进而通过基 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 (MALDI-TOF- MS)技术 鉴定,
药物性肝损伤怎么治疗最好的方法
药物性肝损伤怎么治疗最好的方法
药物性肝损伤是指由于长期或过量使用某些药物而导致肝功能异常的疾病。
治疗药物性肝损伤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停止使用致损药物:首要的治疗方法是停止使用引起肝损伤的药物。
如果是由于长期使用某种药物导致肝损伤,可以考虑更换或减量药物剂量。
如果是因为使用过量药物导致的肝损伤,应立即停药并就医寻求专业治疗。
2. 提供支持性治疗:对于药物性肝损伤患者,提供支持性治疗是很重要的。
这包括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避免酒精和其他可能对肝脏产生负担的物质。
此外,还可以考虑给予肝脏保护剂如谷胱甘肽、维生素E等。
3. 确定病因和病情评估:确定药物性肝损伤的具体病因对于治疗方案的制定非常重要。
需要进行详细的病史收集和身体检查,并进行实验室检查,如肝功能测试、肝脏超声等,以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和确定治疗方案。
4. 针对症状进行治疗:根据病情的不同,可以采取一些针对症状的治疗方法。
例如,对于伴有肝炎的患者,可以考虑给予抗病毒治疗;对于伴有胆汁淤积的患者,可以考虑给予胆道扩张剂或胆汁酸合剂;对于伴有肝功能不全的患者,可以考虑给予肝脏支持治疗,如肝移植等。
药物性肝损伤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由于药物性肝损伤
的病因和严重程度不同,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
因此,患者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医生的综合评估和治疗建议。
药物性肝损伤综述报告
药物性肝损伤综述报告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是指由于接触药物而导致肝脏功能异常或组织损伤的一类疾病。
药物性肝损伤是临床上常见的肝疾病之一,其发生率在药物不良反应中居首位。
药物性肝损伤的严重程度可不同,从暂时性的肝酶升高到急性肝衰竭、肝坏死等严重后果。
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机制复杂,尚不完全清楚。
目前认为,药物性肝损伤与药物代谢障碍、免疫反应和氧化应激等因素相关。
药物代谢障碍主要指药物在肝脏中的代谢途径异常,使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在肝脏积蓄,从而形成肝毒性物质。
免疫反应方面,有些药物可能触发免疫系统异常反应,导致肝脏受损。
此外,氧化应激也可能是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机制之一。
临床上,药物性肝损伤的表现可以多样化。
轻度的肝损伤可能仅表现为肝酶升高,而不伴有其他症状。
但在某些情况下,患者可能出现黄疸、腹痛、乏力、食欲不振等肝功能异常的症状。
对于严重的药物性肝损伤,患者可能发生肝衰竭、肝坏死等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断主要依赖于详细的临床病史和肝功能检测结果。
在排除其他可能引起肝损伤的因素后,进一步评估与药物应用的时间关系以及其他致肝毒性药物的使用等因素,可以帮助确定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断。
治疗药物性肝损伤的方法包括停用可能引起肝损伤的药物、对症治疗和对肝功能的支持。
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肝功能指标的变化,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肝功能改善情况,调整治疗策略。
为减少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临床上在药物使用过程中需注意患者的肝脏状况,对于具有肝毒性的药物应谨慎使用,并进行适当的监测和评估。
此外,患者应遵循医生的用药指导,在用药期间定期复查肝功能,及时了解肝脏状况。
总之,药物性肝损伤是一种常见的临床问题,可能对患者的健康造成重大影响。
准确诊断和及时干预对于预防和治疗药物性肝损伤至关重要。
医生应提高对药物性肝损伤的认识和警惕性,以减少该疾病的发生和危害。
药物性肝损伤怎么治疗最好的方法
药物性肝损伤怎么治疗最好的方法
药物性肝损伤是指由于用药引起的肝脏损伤,临床上常见的药物包括抗生素、
解热镇痛药、抗结核药、抗癫痫药、抗精神病药、抗肿瘤药等。
药物性肝损伤的治疗一直备受关注,那么,药物性肝损伤怎么治疗最好呢?
首先,当出现药物性肝损伤症状时,患者应立即停止使用可能导致肝损伤的药物,并及时就医。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估,并进行必要的检查,如肝功能检测、肝脏B超、肝脏CT等,以了解肝脏的受损程度。
其次,针对不同程度的药物性肝损伤,医生会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对于轻度
的药物性肝损伤,患者可采取保肝护肝的措施,如戒酒、戒烟、避免接触有毒物质、合理饮食等。
对于中度和重度的药物性肝损伤,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如肝保肝功能药物、抗氧化药物等。
此外,患者在接受治疗的同时,还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
合理的饮食也是治疗药物性肝损伤的重要环节,应避免摄入过多的油脂、糖分,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等。
最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关注自身的症状变化,定期复查肝功能,及时
调整治疗方案。
同时,避免自行服用药物,尤其是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
总之,药物性肝损伤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个体化的治疗
方案。
在治疗的过程中,患者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同时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保持良好的心态,才能更好地恢复肝脏功能,减少肝损伤的发生。
希望患者能够早日康复,重拾健康。
药物性肝损伤最全
-3
C.停药至检查正常的时间(<2倍正常值)
胆汁淤积<6个月或肝细胞损伤<2个月
3
肝细胞损伤>2个月
0
Ⅱ除外其他原因
病毒性肝炎(HAV、HBV、HCV、CMV和EBV)、酒精性肝炎、
阻塞性黄疸、其他(妊娠血压低下)
完全除外
3
部分除外
1
可能有其他原因
-1
可疑其他原因
-3
Ⅲ肝外症状
出疹、发热、关节痛、白细胞减少、嗜酸细胞增多(>6%)
4项以上阴性
4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 ~ 3项阳性
3
1项阴性
2
无
1
Ⅳ有意或无意再用药
出现症状
3
无症状或未再给药
0
Ⅴ所用药物有肝损报告
有
2
无(上市5年内)
0
无(上市5年以上)
-3
最后判断:>17确定,14~17可能性大,10 ~ 13有可能,6 ~ 9可能性小,<6除外
临床分析线索:
1、是否具有急性药物性肝损伤血清生化指标改变 的时序特征:首次用药出现在5~90天,停药 后迅速恢复,再次用药出现。
特殊解毒剂
1、异烟肼引起的肝损害可以用较大剂量 的维生素B6静脉点滴。
2、N-乙酰半胱氨酸对扑热息痛过量患者 有特殊的疗效。
预防
1、正确选择和应用各种药物,尤其慎用已知有 肝毒性的药物。
2、忌长期用药及滥用药物,已出现过反应者应 避免再次给与同样或相似药物。
3、注意个体情况,避免促进和诱发药物性肝病 的因素,如年龄、妊娠、饮酒、营养不良和 过敏体质。
1、肝细胞性损伤:临床表现与急性病毒性 肝炎类似,常见于异烟肼、氟烷、扑热 息痛等。
药物性肝损伤
急性DILI和慢性DILI 是基于病程的分类
肝细胞损伤型、胆汁淤积型、混合型和肝血管损伤型DILI 是基于受损靶细胞类型的分类 肝细胞损伤型、胆汁淤积型、混合型DILI的判断标准为:①肝细胞损伤型 ALT≥3ULN且R≥5 ②胆汁淤积型ALP≥2ULN且R≤2 ③混合型ALT≥3ULN,ALP≥2ULN,且2<R<5,R=(ALT实际值/ALT ULN)/(ALP实际值/ALP ULN)。
5级(致命):因DILI死亡,或需要接受肝移植才能存活。
DILI严重程度分级(分为5级)
诊断和鉴别诊断
DILI临床表现复杂,几乎涵盖目前已知的所有急性、亚急性、慢性肝损伤表现。排除其它肝病对建立DILI诊断有重要意义。因此临床上要细致的询问病史、症状、查体、分析病程特点、病原学检查、生化检查、影像学检查、乃至病理检查。
(一)肝细胞损伤型 1、急性小叶性肝炎 2、慢性小叶性肝炎(二)胆管损伤型 1、急性胆汁淤积 2、慢性胆汁淤积(三)血管损伤型 1、门脉小支内皮损伤 2、肝窦或肝小静脉内皮损伤 3、肝静脉血栓形成(四)药物相关肝脏肿瘤
固有型DILI和遗传免疫特异质性DILI 是基于发病机制的分类
01
02
DILI的临床分型和表现
其它肝损伤病因的排除(排除法)
有基础肝病时DILI的判断 当有基础肝病存在时,叠加的DILI易被误认为原有肝病的发作或加重。
多种病因并存时DILI的判断 有多种病因并存时,更难明确诊断DILI。HBV、HCV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时在治疗中更易发生DILI。
肝活检的时机 ①经临床和实验室仍不能确诊DILI,尤其是AIH仍不能排出时;②停用可疑药物后,肝脏生化指标仍持续上升或肝功能恶化的;③停用可疑药物1-3个月,肝脏生化指标未降至峰值的50%或更低;④怀疑慢性DILI或伴有其它慢性肝病时;⑤长期使用某些可能导致肝纤维化的药物,如甲氨蝶呤。
药物性肝损害诊断标准
药物性肝损害诊断标准
药物性肝损害是指由药物引起的肝脏损害,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严重者可导
致肝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因此,对药物性肝损害的诊断非常重要。
目前,国际上对药物性肝损害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排除其他可能的肝脏疾病等方面。
首先,临床表现是诊断药物性肝损害的重要依据之一。
患者可能出现乏力、食
欲不振、黄疸、腹痛等症状,甚至出现肝功能衰竭的表现。
这些临床表现往往与药物的使用时间和剂量相关,医生需要仔细询问患者的用药史和病史,以便及时发现可能的药物性肝损害。
其次,实验室检查也是诊断药物性肝损害的重要手段。
常规的血清生化检查可
以发现肝功能异常,如转氨酶升高、胆红素增高等情况。
此外,肝功能的其他指标如凝血功能、总蛋白、白蛋白等也需要进行检查,以全面评估肝功能的状态。
此外,对于怀疑药物性肝损害的患者,还可以进行肝脏影像学检查,如B超、CT、MRI 等,以排除其他肝脏疾病。
最后,诊断药物性肝损害还需要排除其他可能的肝脏疾病。
因为肝脏损害的原
因很多,包括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等,这些疾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可能与药物性肝损害相似,因此需要进行全面的鉴别诊断。
总之,药物性肝损害的诊断需要综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排除其他可能的
肝脏疾病等方面的信息。
只有全面、准确地评估患者的情况,才能及时诊断药物性肝损害,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减轻患者的痛苦,保护患者的肝功能。
同时,医生在用药过程中也应该密切关注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及时调整药物的使用剂量和频率,以避免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
最新:恶性血液病患者药物性肝损伤的预防和规范化治疗中国专家共识最全版
最新:恶性血液病患者药物性肝损伤的预防和规范化治疗中国专家共识(最全版)药物性肝损伤(DILI)是指由各类处方或非处方的化学药物、生物制剂、传统中药、天然药等所诱发的肝损伤口],为全球肝病死亡原因的第5 位[2]。
DILI 一旦发生,通常会影响原发病的治疗,严重者可导致急性肝衰竭(ALF ),危及生命。
在血液系统疾病尤其是恶性血液肿瘤的治疗中,DILl是最为常见的药源性疾病而且随着抗血液肿瘤药物的研发进展,DILI 的临床管理面临新的挑战。
为了进一步规范血液系统疾病治疗中DILI的临床管理,我们根据最新循证医学证据,对《血液病患者药物性肝损伤的预防和规范化治疗专家共识(2016年版)》[3]进行了修订,供医务人员参考。
一、DILl概述(-)DILI的流行病学DILI在普通人群中的真实发生率很难确认。
根据最新的流行病学数据估算,我国普通人群DILI年发生率至少为23.80/10万,除传统中药/草药和膳食补充剂,抗结核药、抗肿瘤药、免疫调节剂和抗生素等是我国引起肝损伤更常见的药物[4]。
目前尚无专门的流行病学研究阐明血液病患者治疗中的DILI整体发生率。
在血液系统不同疾病的治疗中,涉及各类不同的治疗药物,根据现有报道,不同治疗药物导致肝损伤的发生率不尽相同。
(二)临床分型1.基于发病机制的临床分型:传统上,DILI可分为固有型和特异质型,具体定义见中华医学会药物性肝病学组制定的《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口]。
近年来,随着新药研发的进展,临床上出现了一些无法用传统DILI分型解释的新型肝损伤类型, 因此,国际上提出了“间接型”的新分型。
这种类型肝损伤的发生是因为药物会加剧先前存在的肝脏疾病(如慢性乙型肝炎),或改变免疫系统状态激发免疫介导的肝损伤。
例如血液系统疾病治疗中,大剂量激素、免疫抑制剂或某些单克隆抗体导致的病毒性肝炎再激活,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Q)导致的肝损伤等[5]。
2,基于肝损伤生化异常模式的临床分型和R值:R值可大致反映肝损伤时的生化异常模式。
2022药物性肝损伤管理全文
2022药物性肝损伤管理(全文)2022年7月美国肝病研究学会(AASLD )发布了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管理指南,本文主要整理了其中有关DILI管理的建议。
特异质型DILI的管理1.大多数成人和儿童特异质型DlLI患者表现为急性肝损伤表型,可能有症状,也可能无症状,但通常在发病后6个月内消退,80%无长期后遗症。
2.在登记研究中,10%的特异质型DlLI患者存在不良肝脏结局风险,包括急性肝衰竭(ALF )、肝移植和发病后6个月内死亡。
3.由于特异质型DILI相关ALF自发存活的可能性较低,仅为25% , 建议将这些患者早期转移至肝移植中心。
4.在10%-20%的DILl患者中观察到持续超过6-12个月的慢性肝损伤,在胆汁淤积型DlLl患者中慢性肝损伤可能更常见。
5.不良结局风险增加的个体包括就诊时胆红素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 )较高、血清白蛋白较低的DlLl患者,肝活检显示重度坏死和纤维化的患者,以及有合并症和既存肝病的患者。
6,停用可疑药物以及支持性治疗(止吐药、止痒药和补液)是特异质型DILI的主要管理方法。
7.短疗程静脉注射N-乙酰半胱氨酸(NAC )可能对住院的成人DILI 相关ALF患者有益,但不推荐将该疗法用于儿童。
8.皮质类固醇给药1-3个月可能对特定的特异质型DlLI患者有益,包括存在严重超敏反应、药物反应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和系统症状(DRESS )和肝活检显示自身免疫特征的患者。
但由于缺乏对照临床试验,最佳剂量和持续时间尚不清楚。
9.熊去氧胆酸不是DlLI患者的既定治疗方法但推测给药是安全的。
10.去纤苗是一种促进纤溶的药物,获批用于接受造血细胞移植的成人和儿童中度至重度肝窦阻塞综合征(SOS )患者。
11.对于严重或危及生命的情况,除非预期获益较高,否则一般应避免再次使用可疑药物。
对乙酰氨基酚(APAP )用药过量的管理12. APAP是一种剂量依赖性肝毒性药物,当在24 h内摄入超过4 g 或在数天内过量摄入时,可导致急性中心周围肝损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型蛋白表达的显著升高,表明尿
SOD1,CA3,CaM 可作为 PAPA 致 DILI 的新型生物标志物。
精选课件
10
实例2
Wang 等将小鼠灌胃给药吡咯里西啶类 生物碱 isoline,通过血清生化指标检测 和病理切片观察isoline 的急性肝损伤, 抽提肝组织蛋白做 双向凝胶电泳( 2-DE) 分析差异表达蛋白,进而通过基质辅助 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 (MALDITOF- MS)技术 鉴定,
敏性肝毒性和非过敏肝毒性。
精选课件
18
三步损伤模型
2009年,Russmann等提出
1.初始损伤包括直接细胞应激。直接抑制线
粒体和(或)特定的免疫反应;
2. 初始损伤可导致线粒体通透性转换 (mitochandrial perability transition,MPT)的发 生;
3.MPT依赖于ATP的获得性导致细胞坏死或凋 亡.
精选课件
4
发病机制
1、药物本身及其毒性代谢产物引起的中毒性肝 损伤。
2、药物代谢产物改变肝细胞蛋白质形成新抗原, 启动机体细胞或/和体液免疫,引起免疫介 导肝损伤。
3、不同年龄、性别、妊娠、营养状态以及遗传 因素使机体对不同药物的敏感性不同。
4、长期饮酒以及肝内外疾病的存在是增加药物
性肝损伤发病的危险因素。
精选课件
5
蛋白质组学在肝损伤机制研究 中的应用
分析与肝损伤有关的蛋白, 寻找用于肝损伤诊断和防治的生物标志
物
精选课件
6
目前,蛋白质组学技术已应用于现有已 知的几乎各种类型的肝损伤机制的研究 中。从查阅到的文献的数量来看,目前 蛋白质组学在肝损伤本质研究中的应用 以 DILI 为主,其次为 CCl4肝损伤。
的科学应用提供更深入更全面的科学依据。
精选课件
15
中毒性肝损伤 免疫介导性肝损伤
有可预见性 呈剂量依赖 动物实验可以复制 发生率高 病程长
不可预见性 无明显剂量相关性 动物实验不可以复制 发生率低 病程短
精选课件
16
药物性肝损伤的机制
精选课件
17
DILI发生的一般机制
1.药物自身性质(毒性) 2.个体的易感性-- 根据药物的初始损害分类,一般分为 固有肝毒性和异质肝毒,后者再分为过
精选课件
3
病因
上市应用的1100种以上的药物有潜在的肝毒 性,很多药物的赋形剂、中草药以及保健药 有导致肝损伤的可能。
临床上引起药物性肝损伤常见的药物有抗结 核药物、抗生素、激素及相关药物、抗肿瘤 药物、中枢神经系统用药以及中草药。
由中草药引起的肝损害呈逐年上升趋势,占 所有药物性肝损伤的20%~30%。
Van Swelm 等将对乙酰氨基酚(PAPA) 以0 ~350 mg/kg ip小鼠,收集给药 24 h 内尿液,采集 24 h 时血样.
PAPA 剂量达到 275 mg/kg及其以上时, 血浆丙氨酸转氨酶( ALT) 显著升高( P <0. 000 1) ,肝小叶中心坏死;
精选课件
9
进一步基于蛋白质组学技术对采集的
精选课件
7
概述
蛋白质组学是以蛋白质组为研究对象的 新研究领域,主要研究细胞内蛋白质科学各个领域,如疾病发生发 展的分子机制研究,疾病生物标志物的 发现和验证研究等。
精选课件
8
蛋白质组学在药源性肝损伤研究中的应 用实例:
精选课件
19
1. 细胞毒性的初始机制 包括:直接细胞应激,直接线粒体损伤和
特异性免疫反应.(氧化应激,谷胱甘肽 耗竭,介导特异性免疫反应,等等)
不同的肝毒性通常与它们损伤的初始机 制的具体模式相关。
一个简单的药物可能有几个初始的损
伤机制。
精选课件
20
这些初始的特异损伤机制作为/上游事 件( upstream event),接下来,他们会导 致由先天免疫系统参与的非特异的/下 游事件(downstream event),这样平衡了 促炎和抗炎反应,决定了进一步恶化或 者恢复的进程.
精选课件
13
2.加强蛋白质组学在药物保肝本质研究 中的应用力度
目前,蛋白质组学技术在药物保肝本质
的研究中已有应用,如薯蓣皂苷对 CCl4大鼠肝损伤保护机制;五味子乙素 保肝本质探讨等。
精选课件
14
下阶段应加强蛋白质组学技术在药物保肝本 质研究中的应用力度。
可以先从当前公认的保肝药物着手,探讨其 蛋白质组机制; 在此基础上,开展不为人熟知 的保肝药物的蛋白质组机制,最终全面揭示 保肝药物的蛋白质组本质,从而为保肝药物
药物性肝损伤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精选课件
1
定义
药物性肝损伤是指由药物本身及/或其代谢 产物引起的肝脏损害。
ALT或DBIL升高至正常值上限2倍以上;AST、 ALP和TBIL同时升高且其中至少有一项升高 至正常值上限2倍以上。
精选课件
2
流行病学
国外报道药物性肝损伤: 1、占整个药物不良反应的10%~15%。 2、占成人肝病的10%。 3、占暴发性肝衰竭的10%~ 25%。
精选课件
11
差异表达蛋白,结果显示,isoline 110 mg/kg引起了小鼠血清 ALT,天冬氨酸 转氨酶( AST) 显著升高和肝组织病理性 损伤,表明 isoline引起了 DILI;
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对小鼠肝组织样品 分析后发现并鉴定了 13 个差异表达蛋 白点,并证实其中有 9 个蛋白参与了 isoline 致小鼠DILI 的氧化应激性损伤 过程或肝细胞内能量代谢过程。
精选课件
12
研究现状及策略
1.广度与深度:
研究标本多集中在血清,肝脏标本;各种标 志物描述性展示
应一步通过对其他组织( 或尿、胆汁、线粒
体等) 蛋白质组生物标志物的研究,拓宽蛋白 质组学在肝损伤本质研究中应用的广度; 在此 基础上,进一步考察多个生物标志物之间的 相互作用如何关联,从而增强蛋白质组学在 肝损伤本质研究中应用的深度。
精选课件
21
2原因 一是通过严重细胞应激造成的直接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