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组织行为学

合集下载

组织行为学作业4

组织行为学作业4

组织行为学作业4单项选择题第1题作为一个完整的组织变革过程,不包括的步骤是:A、问题的界定B、组织诊断C、变革的维护D、变革评估答案:C第2题吉尔福特提出的三维结构理论有多少因素:A、110B、100C、140D、120答案:D第3题绩效反馈常用的形式是:A、评估会谈B、关键事件法C、强迫选择准法D、强迫分布法答案:A第4题以下属于组织变革的内部环境的是:A、自然资源B、人口特征C、社会特征D、工作态度答案:D第5题绩效薪金制通过将员工的绩效与其业绩直接挂钩,使员工相信绩效和报酬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这最符合何种激励理论的思想:A、需要层次理论B、公平理论C、强化理论D、期望理论答案:D多项选择题第6题下列属于个体行为的有:A、沟通B、动机C、学习D、领导E、态度答案:B|C|D第7题人类行为的普遍规律有:A、环境律B、自我律C、发展律D、遗传律E、差异律答案:A|C|D|E第8题按照组织目标,组织可以分为三种类型:A、营利组织B、非营利组织C、公共组织D、互利组织E、商业组织答案:A|B|C第9题创造性问题解决的步骤分为四个阶段:A、准备阶段B、酝酿阶段C、明朗阶段D、验证阶段E、冲突阶段答案:A|B|C|D第10题著名行为学家基斯戴维斯提出的组织运行的管理模式有:A、监护模式B、协助模式C、垄断模式D、专制模式E、联盟模式答案:A|D|E第11题下列属于群际行为的有:A、冲突B、领导C、谈判D、权力E、沟通答案:A|D第12题下列属于宏观组织行为的是:A、组织结构B、组织文化C、群体行为D、群际行为E、组织发展答案:A|B|E第13题微观组织行为包括:A、个体行为B、人际行为C、群体行为D、群际行为E、冲突答案:A|B|C|D|E第14题一般组织都具有如下的共同特征:A、目标B、资源C、结构D、互动E、人事答案:A|B|C|D判断题第15题真正要实现变革,关键的一个环节便是对组织的全面状况做一较为透彻的分析,从而进一步确定。

组织行为学(4章)

组织行为学(4章)


或 或
或 或

I 内倾偏爱 偏爱自制和个人设计事物 N 直觉偏爱 把重点放在可能性、想象力创 造性上,并把事物看做一个整体 F 感情偏爱 把重点放在人类价值、建立个人 友谊、主要依靠信念为基础的决 策和不喜欢上 P 知觉偏爱 把重点放在收集信息和获取尽可 能多的资料上
E外倾------------建立关系----------------内倾I S感觉-------------产生信息---------------直觉n T思维-------------做决策-----------------感情F J判断的-----------选择优先性------------ 知觉的P • • • • • • • • • • • • • • • 美国教授根据对参加商学院短期课程的849名经理的研究,作如下的分类 ----------------------------------------------------------------------------------------------------外向型 总百分比 内向型 ESTJ 20.7 44.5 23.8 ISTJ ESFJ 5.9 12.4 6.5 ISFJ ENTJ 8.8 15.3 6.5 INTJ ENFJ 1.6 4.0 2.4 INFJ ESTP 3.9 8.2 4.4 ISTP ESFP 1.2 2.4 1.2 ISFP ENTP 4.2 7.1 2.9 INTP ENFP 2.9 6.0 3.1 INFP -----------------------------------------------------------------------------------------------------我们明显可以看出,在中高级经理中,“STJ”型人占了最大部分。“SEP”型的 人--最爱好社交的人—比例低。 在这份样本中,这些类型的百分比如下: 总数 ST SF NF 经理 849 52.8% 14.8% 10%

张德《组织行为学》(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张德《组织行为学》(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第一章导论1.1复习笔记研究组织行为,涉及两个基本问题:一是组织对其成员的思想、感情和行动的影响方式,二是组织各个成员的行为方式及其绩效对整个组织绩效的影响。

一、组织与组织行为1.组织(1)组织的含义组织是一群人的集合,为了完成共同的使命和目标,组织成员按照一定的方式相互合作结成有机整体,从而形成单独的个人力量简单加总所不能比拟的整体力量。

组织是对完成特定使命的人的系统性安排。

不同学派对组织的定义见仁见智。

任何一个组织的存在都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①组织是人组成的集合组织由人构成,组织活动需要一定的物质资源。

组织既是物质结构,又是社会结构。

②组织是适应于目标的需要任何组织都有其基本的使命和目标。

③组织通过专业分工和协调来实现目标组织的存在是由于有自身的使命和目标。

为了完成目标,组织中的活动实现了专业化分工——作业和管理两大类。

分工和协作使组织活动形成互相联系的层次网络结构,组织的成员也根据各自的权利、责任制度形成正式的层级指挥体系,即组织的层级制内部结构。

(2)组织和环境①组织环境任何组织的生存和发展都依赖于特定的客观物质基础和社会条件,存在于组织之外并对组织产生一定影响作用的外部事物和现象构成组织环境,包括:人、财、物、气候、市场、技术、文化、政策、法律等自然、科技、人文、经济、政治等方面的要素。

②组织和环境相互作用,不断地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a.组织的产出、服务为环境所接受的程度是限制组织活动的边界条件。

组织活动的效率受制于环境条件的优劣。

组织活动必须适应环境的需要。

b.组织和环境相互作用具体表现为:组织和环境中的各种要素、其他组织和个人的相互作用,这些其他组织和个人构成了组织的利益相关者。

组织和环境之间进行的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实际是通过和它的利益相关者进行交换实现。

c.组织要适应环境的变化,必须有良好的信息沟通渠道,及时、准确地感知环境变化,不断调整、改革,同时要始终保持结构的灵活性,才能获得发展。

组织行为学简答4

组织行为学简答4

四、简答题:1.组织行为学研究面临着哪些新的挑战?答:组织行为学面临的新挑战包括:国际化竞争的挑战、新技术的挑战、社会上日益提高的对高品质,高质量产品的要求、人力资源方面的挑战。

2.简述观察法与调查法的异同。

答:观察法与调查法的区别是,观察法直接搜集资料,调查法间接搜集资料。

二者间的联系是观察法可作为调查手段之一,而且调查搜集到的资料,又可用观察法加以核对,调查法可以用来补充观察法的不足。

3.应该如何理解组织行为学中的学习概念?答:学习,研究国际先进企业的科学管理方法,必须了解,科学的组织管理理论,组织行为学正是从个体、群体和组织的层面,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科学,为组织管理工作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4.决定工作满意度的相关因素有哪些?答:需要的满足、对工作的期望值、价值的实现、公平和气质特点。

6.群体决策相对于个体决策有哪些优点?答:优点是:群体决策在组织管理中的作用勿庸置疑,它可以集思广益、开拓思路、克服偏见、提高群体的凝聚力。

具体表现为:a群体决策在确立目标时,目标的合理性、可行性和可接受性优于个体决策。

B群体决策可提供更多的备择方案。

C群体决策对活动结果的评估更为客观。

7.简述激励的要素与过程。

答:目标与激励目标(科学的目标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系统目标和激励目标是一对孪生子)、目标与目标体系(目标有长期、中期、近期目标之分。

激励的目标与系统的目标相一致,也是一个系统完善的体系)、确立激励目标(激励目标的确立,必须服从、服务于系统目标的实现。

激励目标的确立,必须与有关政策、法规相衔接。

激励目标的确立,应用员工的广泛参与。

激励标准的确立,对于正确实施激励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激励标准的制定,应充分考虑激励面的控制。

)8.什么是团队,团队有哪几种主要类型?答:团队实际就是一个群体,但它与群体又有所不同。

主要类型有:职能式团队、问题解决团队、跨职能团队、自我管理团队。

9.领导与管理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答:在思维过程上,领导是创始、集中于人、观察外界、调查现实。

2024年4月 组织行为学 00152 自考真题

2024年4月 组织行为学 00152 自考真题

2024年4月组织行为学自考真题课程代码:00152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个体能正确地理解社会要求和利益,在行动中有坚定的目的,能克服困难和障碍去完成既定的目标,这是意志的A.坚毅性B.果断性C.自制性D.能动性2.“胡萝卜加大棒”的管理方式所基于的人性假设是A.经济人B.社会人C.自我实现人D.复杂人3.将性格分为独立型与顺从型的划分依据是A.心理活动的优势性B.个体对现实的态度C.个体独立性D.对工作的影响效果4.人们把在时间、空间上接近的对象知觉为同类的倾向,这体现的是知觉整合的A.相似律B.接近律C.闭锁律D.连续律5.对某一类事物或人产生的一种固定的、具有概括性的、笼统的印象是A.晕轮效应B.投射效应C.刻板效应D.定势效应6.群体发展的最高层次是A.松散群体B.联合群体C.正式群体D.集体7.群体成员认同与共同遵守的行为标准和准则是A.群体角色B.群体规范C.群体归属感D.群体认同感8.同一工作群体内部的沟通以及同级别同层次成员之间的信息沟通是A.下行沟通B.上行沟通C.斜向沟通D.水平沟通9.最有利于在组织中营造出一种高昂的士气氛围来鼓舞员工实现组织最终目标的沟通形式是A.环式沟通C.全通道式沟通D.链式沟通10.群体成员把自己与其他成员视为同一体,体验他人的心情如同体验自己的心情。

这种社会心理现象是A.共同感受B.情绪认同C.共同信念D.共生效应11.企业在管理中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团队,并对其团队成员进行训练、总结、提高的活动是A.团队发展B.团队建设C.团队管理D.团队开发12.冲突可以区分为建设性冲突与破坏性冲突,这种划分标准是根据冲突A.对组织的影响不同B.产生的原因不同C.影响范围的不同D.特点的不同13.既不满足自身利益,也不满足对方利益,以退避三舍的方式来处理冲突,这是冲突管理的A.妥协策略B.迁就策略C.合作策略D.回避策略14.领导者权威建立在学识、技术等业务专长之上的组织属于A.功利性组织B.强制性组织C.规范性组织D.混合性组织15.就本质而言,组织结构反映的是A.权力的分配关系B.成员的分工协作关系C.信息的沟通关系D.资源的分配关系16.推动组织文化创新的根本手段是A.全员培训B.组织领导者推动C.奖惩措施D.组织文化制度创新17.组织文化的源头是A.组织环境B.组织价值观C.组织行为D.组织创始人18.领导者有强烈的实现愿景的使命感,能自觉接受愿景的召唤,这是领导者在学习型组织中担当A.设计师角色B.教师角色C.仆人角色D.教练角色19.能够维持组织正常行为但不能取得改进效果的学习类型是B.单环学习C.双环学习D.多环学习20.领导者能够很快进入新的角色,打开工作局面,这体现的是领导者的A.适应能力B.综合能力C.协调能力D.创新能力21.评定领导效率高低的标准是A.领导能力的高低B.领导方式的好坏C.领导资源的投入D.被领导者的行为效率22.需要层次理论的代表者是A.亚当斯B.赫兹伯格C.马斯洛D.托尔曼23.多以表扬和批评形式出现的激励属于A.内激励B.外激励C.物质激励D.精神激励24.首次采用“组织心理学”名词的是A.梅奥B.莱维特C.马斯洛D.闵斯特伯格25.首先正式把心理学运用到工业管理之中的著作是A.《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B.《论企业中的人性》C.《心理学与工业效率》D.《工业文明中的社会问题》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组织行为学4

组织行为学4

第六章组织行为一、选择题1、要帮助领导者对组织的一切“变化”做出有效管理的设计理论是(A )。

A.分化-整合组织结构B.项目组织设计C.距阵式组织设计D.自由型组织结构2、工作要求与控制能力的关系形成四种格局,其中压力最大的一种是(A )。

A.高要求低控制B.高要求高控制C.低要求低控制D.低要求高控制3、组织文化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ABCDE )。

A.价值观念B.组织信念C.组织目标D.规章制度 E.职业道德4、“熵”能测量环境的什么特性?(B )A.稳定性B.有序性C.复杂性D.不确定性5、下面哪些是组织环境的特性?(ABCD )A.稳定性B.有序性C.复杂性D.不确定性E.局域性6、组织变革大致涉及(ABCD )A.组织的人员B.组织的任务及技术C.组织的结构D.组织的环境E.组织的成员7、组织变革的阻力主要来自(ABCDE )A.观念B.习惯C.经济D.地位E.社会8、组织发展活动的基本价值观念包括(AB )。

A.权利均等B.正视问题C.决策果断D.质询精神E.勇于进取9、组织发展的干预措施(ABCD )。

A.敏感性训练B.调查反馈C.过程咨询D.团队建设E.工作设计二、名词解释1.组织: 存在于特定社会环境中,由人群构成的,为了达到共同目标,通过责权分配和层次结构所构成的一个完整的有机体。

2.组织设计: 是指管理者将组织内各要素进行合理组合,建立和实施一种特定组织结构的过程。

组织设计是有效管理的必备手段之一。

3.工作设计:是指为了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与满足个人需要而进行的工作内容、工作职能和工作关系的设计。

4.工作压力: 是指人在对付那些自己认为很难对付的情况时,所产生的情绪上和身体上的异常反应.5.组织文化:是组织成员在较长时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共有价值观,信念,行为准则及具有相应特色的行为方式,物质表现的总称.6.组织环境: 是指所有潜在影响组织运行和组织绩效的因素或力量。

组织行为学(4)—激励行为

组织行为学(4)—激励行为
– 使人员与工作相匹配,才能有效的达成期望行为 – 明确行动者的角色期望,使他们真正知道组织、群
体以及领导对他角色期望的具体行为,即他们知道 自己应该干什么,怎样才能干好
– 避免机会的不均等对工作绩效及报酬的影响
第二节:公平理论
一、公平理论的研究内容
亚当斯(J.S. Adams)1965、韦克(Weick) 1966提出 两个基本假设 – 个人在评价他们的社会关系和地位时是以经济的奖 赏或报酬为基点的 – 个人的公平感来自于社会的比较过程,而且这种比 较不仅是个人的绝对或纵向比较,还取决于个人与 他人之间的相对或横向比较
没有不满意 满意
二、双因素理论的应用
– 激励的主要作用取决于激励因素的满足,保健因素 的满足只能起到较少的激励效果
– 管理者应最大限度的减少组织保健因素的作用 – 不可忽视保健因素,保健因素不满足会直接降低人
的满意度 – 现有激励因素得不到满足,虽然较少引起不满足感,
但也同样不能使激励效果发挥出来 – 激励因素与保健因素界限是相对的,二者相辅相成
2、综合模式
M(激励)=E(期望)×V (效价) ×I(关联性) 关联性:影响工作绩效与报酬之间相互关系的因素
期望 效价 关联性
能力
技术
激励
努力
绩效
结果 (报酬)
E值
I值 V值
+公

-感
例:


0.8
0.1
4
6
4
5
12.8
3
丙 问题:谁的激励大?
0.6 • 期望:对自己考高分的概率
8
• 效价:对得分高低的看法
其中个人对成就的追求是激励的主要内容,成 就需要是展示一个人的能力和成熟度的标志

组织行为学4-管理情绪

组织行为学4-管理情绪

国际心理学会议的枪声
在一次国际心理学会议正在举行的时候,突然从外面冲进一个村夫,后 面追着一个黑人,手中挥舞着手枪。两人在会场中追逐着,突然“砰”的一 声枪响,两人又一起冲出门去,事情发生的时间不过20秒。在参会者的惊 慌情绪尚未平息的时候,会议主席却笑嘻嘻地请所有参会者写下他们目击的 经过,原来这是一位心理学教授做的一项关于“注意”的实验。结果,在上 交的40篇报告中,没有一个人的记载是完全正确的。
(8)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别人至 多只能在某些方面帮助你,但不能代替你生 活。安全感的获得还是得依靠自己
(9)过去已成历史,并不能决定现在和将 来,人通过自身的努力是有能力改变现状的
(10)对于他人的问题,我们可以表示关 心和同情,有能力时伸出援手,但如果帮不 上忙也不必过多自责
2.焦虑 3.退化
4.冷漠
5.幻想
目录
一个人在单位受到上司责斥,回 家后冲着妻子大喊大叫,妻子转向儿子大 喊大叫,儿子气得只能去踢狗,狗则愤怒 地追猫。这是适应挫折的哪种方式?
目录
三、适应挫折的方式 1. 升华
目录
(二)积极的适应方式
2. 补偿
三、适应挫折的方式
(三)折中的适应方式
1.推诿
2.自我安慰
(2)从发生角度看,情绪发生较早,为人类和动物所共 有,而情感体验发生得较晚,是人类所特有的。
目录
一、情绪与情感
(3)从稳定性程度看,情绪永远带有情境性,而情感既具有 情境性,又具有稳固性和长期性,稳固的情感体验是情绪概 括化的结果。
目录
二、情绪的分类
A
快乐
C
恐惧
目录
(一)情绪的基本分类
B
愤怒
D

组织行为学第4章人格与价值观

组织行为学第4章人格与价值观

请牢记:
4-36
人格 个体对他人的反应和互动时所采取的各种 各样方式的总和 容易被测评
大五人格模型 与许多组织行为标准相关 在预测行为方面非常有用
价值观 因文化不同而有所差别
观点讨论
3-37
人格特质是行为的有力预测指标吗?
案例分析
3-38
钻石人格 12版 P119 。
1、什么因素带来了罗德里格斯的成功?仅仅因为“正 确的时间在正确的地点”,还是因为他的性格特点? 2、你觉得他的大五人格维度(外倾性、随和性、责任 心、情绪稳定性、经验的开放性)的得分如何?哪一项 得分最高?哪一项会比较低?为什么? 3、你认为他的核心自我评价的分数是高还是低?你是 基于什么做出这一判断的? 4、哪些信息能够表明罗德里格斯具有主动型人格?
决断型喜欢控制,偏爱充满秩序的结构化世界;知觉型灵活,顺其 自然
1.4 人格特征测评: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
4-9
这些分类总共能够描述16种人格类型 优点:
提高人们的自我意识 提供职业指南 缺点: 分类方式非此即彼,缺乏过渡 与工作业绩无关,不适合作为选拔员工的工具 缺乏有力的支持证据
4-24
人格与工作的适应性 :霍兰德六角形
工作满意度和人员流动率取决于员工人格与职业的匹配程度
相近的工作领域是相似的 现实型(R)
研究型(I)
相反的领域则是不同的
职业偏好调查问卷
传统型(C)
艺术型(A)
企业型(E)
社会型(S)
霍兰德的人格类型与相应的职业范例
4-25
类型
人格特点
职业范例
偏好需要技能、力量、 害羞、真诚、持久、稳 机械师、钻井操作工、装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 团队内的集体主义 绩效导向 人道主义导向

(完整版)组织行为学第4章-价值观与态度

(完整版)组织行为学第4章-价值观与态度

▪ 菲斯汀格认为,失调的任何形式都是令人不舒服的,个体 将会试图减少这种不一致和不舒服,因此,个体将寻求最 小失调的稳定状态。
▪ 你知道偷漏所得税是错误的,但是也许每年你都少交一点, 并且希望不被审查出来。或者,你告诉你的孩子饭后要刷 牙,尽管你自己可能都做不到。
▪ 减少失调的愿望是由以下三个因素决定的:造成失调的原
2020/6/16
‹#›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
价值观问卷
曾国军
▪ P101
2020/6/16
‹#›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
曾国军
态度及其改变
2020/6/16
‹#›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
什么是态度
曾国军
▪ 态度是指个体对外界事物的一种较为持久而又一致的内在 心理和行为倾向。态度有指向性,必须有态度主体和态度 客体。
‹#›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
曾国军
案例问题和提示
▪ 问题:

1.衫本辰夫的管理方法表现了那些组织发展的基本价
值观?

提示:尊重人,信任和支持,创新

2.这些价值观对组织发展有什么帮助?

提示:建立良好的工作环境,有利于员工的自我实现,
有利于团队和学习型组织的建立
2020/6/16
‹#›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
2020/6/16
曾国军
‹#›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
曾国军
格雷夫斯:价值观的七个等级
▪ 反应型、部落型、自我中心型、坚持己见型、玩弄权术型、 社交中心型、存在主义型
▪ 有调查表明,员工的价值观位于2-7层,而管理者的价值 观主要落在4、5两层。
2020/6/16
‹#›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

组织行为学4人际关系

组织行为学4人际关系

组织行为学4人际关系在当今复杂多变的职场环境中,人际关系成为了影响个人和组织绩效的重要因素之一。

组织行为学中的人际关系研究,旨在揭示人们在工作场所中的相互作用和交往模式,以及如何通过有效的人际关系管理来提升工作满意度、团队合作和组织效率。

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减少工作中的冲突和误解,提高信息流通的效率,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协作能力。

当员工之间建立了信任、尊重和支持的关系时,他们更愿意分享知识和经验,共同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创新和创造力的发挥。

从个体层面来看,人际关系影响着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职业发展。

一个与同事和上级关系融洽的员工,往往能够在工作中获得更多的支持和帮助,更容易应对工作压力,从而提高工作满意度。

此外,良好的人际关系还能为个人提供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例如通过内部推荐获得晋升或者参与重要项目。

在团队层面,人际关系是团队协作和绩效的关键。

一个和谐的团队能够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优势,实现优势互补。

团队成员之间的良好沟通和合作能够提高决策的质量和执行的效率,使团队能够更快地适应变化和应对挑战。

相反,如果团队内部存在人际关系紧张、冲突不断的情况,那么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将会受到严重削弱,影响团队目标的实现。

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个人的性格特点。

性格开朗、乐观、善于沟通的人往往更容易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而性格内向、孤僻、固执的人可能在人际交往中面临更多的困难。

其次是沟通能力。

有效的沟通是建立和维护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

清晰、准确、及时的沟通能够避免误解和冲突,增进彼此的理解和信任。

再者是价值观和工作态度。

具有相似价值观和积极工作态度的人更容易相互认同和合作。

组织文化和领导风格也对人际关系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一个开放、包容、鼓励创新的组织文化能够促进员工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而一个保守、封闭、等级森严的组织文化则可能限制人际关系的发展。

领导风格同样重要,民主型的领导能够倾听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尊重员工的个性和需求,从而营造出良好的人际氛围;而专制型的领导可能导致员工的不满和抵触情绪,破坏人际关系。

组织行为学第四章 群体与团队

组织行为学第四章 群体与团队

(5)成员对群体的依赖。个人参加一个群体是因 为他觉得群体是一个有助于满足其经济和社会心理 需求的集体。一个群体对个体需求的满足程度越高, 对个体的吸引力越大。 (6)群体的地位、声望和成功经验。一个群体如 果具有一贯成功的表现,如果在组织中的级别地位 声誉和知名度很高,就容易建立起良好的形象和合 作精神来吸引和团结群体成员,其凝聚力就会很强。 (7)成员间的沟通。群体成员相互间的沟通机会 越多,信息越畅通,越容易相互理解支持,群体凝 聚力越高。 (8)领导方式。领导方式和领导要求会影响领导 的感召力和向心力,从而影响群体的凝聚力。成员 信服、钦佩、拥护的领导会增加群体的凝聚力。
3.从众行为的表现形式 事实上,从众行为有表面的和内心的两个层面。对 同一个人来说,内外两个层面的反应,并一定都是 协调一致的,有以下4种情况:
•表面从众,内心也接受
•表面服从,内心却拒绝
•表面不服从,内心却接受
•表面不从众,内心也拒绝
4.影响从众的因素 (1)群体规模 一般来说,群体规模越大,持一致意见或采取一致 行为的人越多,则个体受到的压力就越大,也就越 容易从众。 (2)群体的一致性 如果你能找到某个人和你立场一致的话,那么你为 某件事站出来就容易得多。 (3)群体凝聚力
领导压力 (即外界压力)
成员一致性
群体规模 (反比)
沟通交流
凝聚力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群体与外界 沟通程度
群体任务完成程度 (成员自由实现 自我价值)
群体的地位
群体成员对群体的依赖 (需求的满足是否 要群体提供条件
影响群体内聚力的因素
3.内聚力与生产效率
心理学家沙赫特(schachter)研究证明,仅仅靠群 体的内聚力,不一定提高生产效率,只有加上积极 的诱导,才能有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如下图:

组织行为学第四章《社会知觉》习题及答案

组织行为学第四章《社会知觉》习题及答案

组织行为学第四章《社会知觉》习题及答案第四章《社会知觉》1.在人们产生错误知觉的思想方法中,有一种是以点概面的思想方法,它被称之为()。

A.晕轮效应B.首因效应C.近因效应D.投射效应E.刻板印象2.在社会知觉的偏差中,通过对某人的知觉而留下的最初印象,能以同样的性质,影响着后来对他再次发生的知觉,称之()。

A.近因效应B.晕轮效应C.投射效应D.期望效应E.首因效应3.一般人自己失败时或碰到不愉快时,容易从外部找原因;一个人成功时,容易将功劳归于自己,这是()。

A.偏见性归因偏差B.行为者-观察者归因偏差C.自利性归因偏差D.基本归因错误E.整体性归因偏差4.某人在解决一些社会问题方面,如调解冲突、处理人际关系等显得特别内行,喜欢从事涉及社会技能和直接与人打交道的工作,那么他的认知方式可能是()。

A.场独立型B.场依赖型C.抽象型D.具体型E.沉思型5.面对挫折和失败,内控者最可能的反应是()。

A.抱怨他人B.责怪命运C.加强努力D.观望等待E.祈求神明6.在不同的时间和情境中,一个人对同样刺激表现出同样行为的频率被凯利称为()。

A.一致性信息B.一贯性信息C.独特性信息D.差异性信息E.普遍性信息7.根据凯利的三维归因理论,当一致性、独特性低而一贯性高时,人们会做()。

A.外部归因B.内部归因C.灵活归因D.固定归因E.偏差归因8.根据凯利的三维归因理论,当一致性、独特性、一贯性都很高时,人们会做()。

A.内部归因B.外部归因C.灵活归因D.偏差归因E.普遍归因9.在解释他人的行为原因时,高估其内在的人格因素,低估情境因素的倾向被称之为()。

A.行动-观察者归因偏差B.基本归因偏差C.自利性归因偏差D.偏见性归因偏差E.整体性归因偏差10.人们看望重症病人,常以宽慰的表情和言语掩饰其真实的感受,这表明社会认知具有()的特性。

A.整体性B.选择性C.自我控制性D.恒常性E.反映的显著性参考答案:1.A 2.E 3.C 4.B 5.C 6.B 7.B 8.B 9.A 10.C。

组织行为学第四章

组织行为学第四章

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不同的是;奥尔德弗的
ERG理论还表明了: 1人在同一时间可能有不止一种
需要起作用;2如果较高层次需要的满足受到抑制的
话;那么人们对较低层次的需要的渴求会变得更加强

另外;ERG理论还提出了一种叫做受挫——回归
的思想 马斯洛认为当一个人的某一层次需要未能得
到满足时;他可能会停留在这一需要层次上直到获得
当上式为不等式时可能出现以下两种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他可能要求增加自己的收入或减少自 己以后的努力程度;以便使左方增大;使等式两边趋于 相等;第二种办法是他可能要求组织减少比较对象的 收入或者让其今后增大努力程度以便使右方减小;使 等式两边趋于相等 此外;他还可能另外找人作为比较 对象;以便达到心理上的平衡
生存需要与我们基本物质生存需要有关;它包括马斯洛提出的生 理和安全需要
第二类需要是需要;即指我们对于保持重要的关系的要求 这种 社会和地位的需要的满足是在与其他需要相互作用中达成的;它 们与马斯洛的社交需要和自尊需要分类中的外在部分是相对应 的
最后;奥尔德弗把发展的需要独立出来;它表示个人谋求发展的 内在愿望;包括马斯洛的自尊需要分类中的内在部分和自我实现 层次中所包含的特征
当任何一种需要基本上得到满足后;下一个需要就成为
主导需要 个体顺着需要层次的阶梯前进
马斯洛把5种需要分为高层次的和低层次的 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是较低层次的需要lowerorder
needs; 社会需要 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是较高层次的需
要higherorder needs
区分这两个层次需要的前提是:较高层次的需要从内 部使人得到满足;较低层次的需要从外部使人得到满 足例如;通过报酬 工会合同 任职期得到满足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4 组织行为学试题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4 组织行为学试题

1.“经济人”假设的基础是( A )A. 享乐主义B.现实主义C.社会主义D.资本主义2.人的行为最为显著的特点是( B )A.整体性B.选择性C.稳定性D.倾向性3.引起行为最直接的原因是( A )A.动机B.需要C.目标D.情感4.在个性中起着核心作用的是( C )A.气质B.能力C.性格D.情绪5.用于描述暂时性工作任务群体发展变化情况的模型是( D )A.群体发展五阶段模型B.群体发展六阶段模型C.塔克曼模型D.间断-平衡模型6.决定着一个工作群体在组织权力结构中位置的是( B )A.人事结构B.职权结构C.群体结构D.奖惩结构7.一个人在群体中工作不如单独一个人工作时努力,这称为( A )A.社会惰化B.从众C.社会促进效应D.刻板印象8.最有效的群体规模是( B )A .3 人或者5 人B .5 人或者7 人C .7 人或者9 人D .9 人或者11 人9.在非正式沟通网络中传播效应最高的是( C )A.单串型B.饶舌型C.集合型D.随机型10.互联网技术的使用能有效地解决( A )A.垂直沟通中存在的问题B.水平沟通中存在的问题C.斜向沟通中存在的问题D.非正式沟通中存在的问题11.人们通过语言传达的只是有限的信息,必须要从谈话背景中进行推论和解释。

这种背景属于( C )A.低文化背景B.中文化背景C.高文化背景D.任何背景12.管理者应当接纳冲突,适当控制和利用冲突,这种观念属于( C ) A.传统观念B.相互作用观念C.人际关系观念D.经济人观念13.在正式组织中,按照指挥链和职权关系,上级在运用职位权力命令和控制下级的活动和行为时所发生的垂直方向的冲突,这是( D )A.冲突的讨价还价模式B.冲突的社会模式C.冲突的系统模式D.冲突的官僚模式14.最早运用科学的方法将组织问题系统化、理论化和科学化的是( A ) A.古典组织理论B.近代组织理论C.现代组织理论D。

权变理论15.能从本质上反映组织成员之间分工协作关系的是( D )A.组织规模B,组织效率C.组织类型D.组织结构16.组织文化向组织成员展示的是信念和( D )A.情感B.气质C.能力D.态度17 .7S 管理模式是一种( A )A.组织文化理论B.领导理论C.个性理论D.团队理论18.双环学习时常发生在( D )A.组织成立初期B.组织衰退期C.组织成熟期D.组织的渐进或者根本性创新时期19.学习型组织的关键特征是( B )A.系统认知B.系统思量C.团队学习D.创新20.学习型组织的组织结构是( B )A.垂直结构B.扁平结构C.矩阵结构D.无边界结构21.领导者在影响下属的同时也必然受下属某方面的影响,这就是领导作用的( B ) A.互动效应B.互惠效应C.踏门坎效应D.晕轮效应22.麦克利兰认为,除了人的基本生理需要,人还有三种需要,一是权力需要,二是成就需要,三是( D )A.尊重需要B.安全需要C.自我实现需要D.友谊需要23.组织行为学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组织管理学和( C )A.社会管理学B.人类学C.人事管理学D.领导科学24.最早对权变理论作出理论性评价的学者是( D )A.麦格雷戈B.梅奥C.豪斯D.费德勒25.使个体行为量化的主要工具是( C )A.问卷B.访谈C.心理测验D.情景摹拟26.态度的心理结构有( ABD )A.知觉成份B.情感成份C.意志成份D.行为意向成份E.行为成份27. 群体决策最常见的方法有( ABCD )A. 头脑风暴法B.名义小组法C.德尔菲法D. 电子会议法E.决策树法28.组织结构的构成要素有( ABC )A.复杂化 B. 正式化C.集权化D.社会化E.专业化29.影响激励效果的因素有( ABCD )A.激励时机B.激励频率C.激励程度D.激励方向E.激励环境30. 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有( ABCDE )A.跨学科性B.系统性C.权变性D.实用性E.科学性31 .心理过程:是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它是指在客观事物的作用—巳在一定的时间内,大脑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

组织行为学的主要内容

组织行为学的主要内容

组织行为学的主要内容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人在组织中的行为和组织本身的行为的学科,它关注组织中的个体、团队和组织整体的行为特征、相互关系和影响因素。

组织行为学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组织结构:组织结构是组织的骨架,它决定了组织中个体的职责和权责,以及个体之间的关系。

组织行为学研究组织结构的设计和变革,包括分工、协调机制、权力分配等方面。

通过合理的组织结构设计,可以提高组织的效率和适应性。

2. 领导与决策:领导和决策是组织行为学的重要内容。

研究领导和决策的过程和方式可以揭示组织中权力和影响的运作机制。

领导者的行为对员工的工作动机和满意度有重要影响,而决策的质量和效率也直接影响组织的绩效。

3. 沟通与协作:组织行为学关注沟通和协作对组织绩效的影响。

有效的沟通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合作意愿,促进信息流动和知识共享。

协作是团队中成员之间相互配合和协同工作的过程,研究协作的条件和机制有助于提高团队的绩效。

4. 组织文化与价值观:组织文化是组织的共同信念、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集合体,它对组织成员的行为和决策有重要影响。

研究组织文化可以帮助组织塑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和价值观,提高员工的归属感和工作满意度。

5. 创新与变革:创新和变革是组织行为学的重要议题。

研究创新和变革的过程和条件可以帮助组织应对环境的不确定性和竞争的压力。

创新和变革需要组织提供创新的环境和支持,以及员工的积极参与和创新能力。

6. 组织学习与知识管理:组织学习和知识管理是组织行为学的新兴领域。

组织学习强调组织通过反思和调整来适应环境的变化,而知识管理关注组织如何获取、传播和应用知识来提高绩效。

研究组织学习和知识管理可以帮助组织建立学习型组织和创新的知识体系。

组织行为学的主要内容包括组织结构、领导与决策、沟通与协作、组织文化与价值观、创新与变革以及组织学习与知识管理。

研究这些内容可以帮助组织理解和解决组织中的问题,提高组织的绩效和竞争力。

组织行为学第4章压力与挫折管理

组织行为学第4章压力与挫折管理
第4章 压力与挫折管理
教学提示
本章将首先介绍个体在组织工作过程中会产生的压力 的种类、形成压力的原因,以及由于压力的产生造成 的对身体、心理以及工作绩效的影响,通过对压力的 管理,使压力转化为动力,提高工作效率。其次介绍 人在工作中由于各种原因遭遇挫折对人的生理和心理 所产生的影响,通过对挫折理论的研究,把握人的行 为的规律,改变人的行为,使其朝着积极意义的方向 转化。
皮尔逊要求各级主管给予下属更多的绩效反馈并表现出对下属利 益与成长的真正关心。公司今后将告知每位员工有关晋升的具体 标准与途径,管理人员的晋升与工资也将部分取决于他们指导、 培训下属的情况。此外,公司要求各级主管认真评估员工的绩 效,即使反馈给员工,并详细解释奖金分配的依据。
问题: ⑴百事可乐公司的员工工作压力来源有哪些? ⑵你认为皮尔逊总裁减轻员工的压力措施是否可行?为什么? ⑶试讨论理想的处理方式。
清前景,增强信心,也要认识到不利条件可能导致的 隐患,设置处理的预备方案。 第二,要从实际出发,做到既切实可靠,又留有余 地,并且及时检查执行和完成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 适当调整计划。 第三,排除可能产生挫折的各种原因。 2)及时了解并排除挫折产生的根源 3)改变挫折情境 一是调离原来的岗位或居住地点;二是改变环境的心理 气氛。 4)对员工进行挫折心理矫正 第一,采取宽容的态度。第二,精神发泄法。第三,认 知改组。第四,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
压力结果
4.1.1 压力概述
1、压力概念 压力是个体对某一没有足够能力应付的重要情
境的情绪与生理的反应。 第一,压力首先是个体感知到的、体验到的情
绪的反应(如焦虑、忧愁)和生理反应 (如血压升高、呼吸加快); 第二,压力是个体对某一不能较好地应对情境 的反应。如果个体能从容应对,则某一情 境不会使人产生压力; 第三压力是个体对某一重要情境的反应。所谓 重要是指如果处理不好,可能会给个体带 来危害或使目标不能实现。

组织行为学4情绪与心境

组织行为学4情绪与心境
情绪与心境
1、情绪和心境
01
情绪
02
心境
情感 人们所体验到的广泛的感情,可以以 情绪或心境的形式得到体验
情绪与心境
基本的情绪 六种:愤怒、害怕、悲伤、快乐、厌恶、惊奇 基本的心境 积极情感、消极情感
1、情绪和心境
情绪与心境
1、情绪和心境
心境的结构
情绪与心境
2、情绪与心境的来源
第4章 情绪与心境
单击添加副标题
时间令人冷静、让人清醒; 时光流转,没有那种心情能够永恒不变 ——马克·吐温
学习目标
区分情绪和心境并列出基本的情绪和心境 识别情绪与心境的来源 情绪劳动对员工的影响 情感事件理论 情绪智力 情绪和心境在组织行为中的应用
情绪与心境
1、情绪和心境
情感(effect):是一种统称,包括人们体验到的所有感情,包含了情绪和心境两个成分 情绪(emotions):是一种强烈的情感,他直接指向某个人或某个物 心境(moods):是一种比情绪更弱并且经常缺乏背景刺激的情感
人格 每周和每日的时间 天气 压力社交活动 源自眠 锻炼 年龄 性别情绪与心境
2、情绪与心境的来源
情绪与心境
2、情绪与心境的来源
情绪与心境
3、情绪劳动对员工的影响
情绪劳动(emotional labor):指员工在工作的人际交往过程中表现出令组织满意的情绪 情绪失调(emotional dissonance):指员工需要表现出来的情绪与他的真实情绪不一致 情绪感受(felt emotions):指个体的实际情绪 情绪表达(displayed emotions):指那些组织要求员工表现的并被视为符合特定工作的情绪
情绪与心境
6、情绪和心境在组织行为中的应用

组织行为学习题解答第4章

组织行为学习题解答第4章

第四章知觉与归因思考题1. 知觉的基本特征有哪些?答:知觉的基本特征有:(1)整体性:是指尽管知觉对象由许多个别属性组成,但人们并不把对象感知为相互独立的部分,而是趋向于把它们感知为一个整体。

(2)理解性:是指在知觉过程中,人们用过去所获得的有关知识经验,对感知对象进行加工理解,并以概念的形式表示出来。

(3)恒常性:是指当知觉条件(如距离、照明度等)发生某种变化时,知觉的映像仍然保持相对不变。

(4)选择性:是指人们在某一具体时刻只是以对象的部分特征作为知觉的内容,其他的作为背景。

2. 影响知觉的因素有哪些?答:影响知觉的因素有:(1)知觉的主体因素:在知觉的主体方面,影响个体对别人认知的主要因素是其动机、经验和情感。

(2)知觉的客体因素:在知觉过程中,知觉对象本身的内在因素也会对知觉产生影响。

(3)知觉的情境因素:除去知觉的主体、客体之外,知觉的情境也具有重要作用。

3. 有哪些常见的社会认知偏差?答:常见的社会认知偏差有:(1)晕轮效应:是指在知觉过程中,通过获得知觉的对象某一行为特征的突出印象,而将其扩大成为整体行为特征的认知活动,它是种“以偏概全”的评价倾向。

(2)对比效应:是人们在对他人的知觉过程中,将其与自己熟知或最近接触到的人和事进行比较而得出评价结论的一种知觉现象。

(3)定势效应:是指社会上对于某一类事或人产生的一种比较固定、概括和笼统的看法。

(4)首因效应:是指在社会认知过程中,最先的印象对人的认知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5)近因效应:是指最近的印象对人的认知具有重要的影响。

(6)投射效应:在人际认知过程中,人们常常假设他人与自己具有相同的属性、爱好或倾向等,常常认为别人理所当然地知道自己心中的想法。

4. 海德的归因理论基本观点是什么?答:海德的归因理论基本观点是人的行为的原因可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

内部原因是指存在于行为者本身的因素,如需要、情绪、兴趣、态度、信念、努力程度等等;外部原因是指行为者周围环境中的因素,如,他人的期望、奖励、惩罚、指示、命令,天气的好坏、工作的难易程度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einer 的归因模型
努力、能力、任务难度和机遇的归因维度
外源 内源
稳定 难度 能力
不稳定 机遇 努力
13
归因偏见
基本归因偏见
把自身行动归因于外 部;把他人行动归因 于内部
自身导向偏见
把自己的成功归因于 内部;把他人的成功 归因于外部
奖酬失败的原因
金钱并非激励因子,无法提高满意度。 造成反效果,员工产生抗拒、防卫心态。 员工间的友谊是牺牲者。 有时忽略背后真正的原因。 有时削弱风险倾向(risk-taking) 有时削弱乐趣(interest)
时距
比率
固定时距 固定比率
可变时距 可变比率
18
目标设置理论
E Locke
没有什么比一个好的 目标更能够激励人。
承诺 反馈 自我效能感
目标设置的要求(SMART)
Specific Measurable Aligned Reachable Time -bounded
19
激励理论的整合模型
机会
任务的 能力 复杂性
人的行为是由什么激发的(activate)。
导向
人的行为方向,与一定的组织目标相联系。
保持
这种行为应当如何保持下去。
2
工作激励的成分
选择努力方向 决定努力程度 投入持续努力
需要、动机与行为之间关系
未满 足需要
紧动 张机
寻求 行为
满足 需要
紧张 解除
3
Money Motivate?
金钱能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人 金钱不能激励 今天的大多数 员工
10. 通过学习新东西得 到发展的机会
11. 一项我可以做好并 获得成功的工作
12. 工作稳定性
计算您的得分
保健因素得分
2 -----5 -----6 -----8 -----9 -----12 ------
激励因素得分
1 -----3 -----4 -----7 -----10 -----11 ------
个人的责任
高成就者喜欢 的工作能够提供
反馈
适度的冒险性
8
期望理论(V. Vroom)
VIE理论是围绕着效价、工具性与期望这几个 概念
激励 = 效价 × 期望 V :Valence
效价:个人对某种结果的效用价值的判断,指对某 种目标、某种结果对于满足个人需要的价值。
I :Instrumentality
事件 出现
事件 取消
正强化
惩罚
行为变得更加可能发生 行为变得更不可能发生
消退
负强化
行为变得更加不可能发生 行为变得更可能发生
16
工作动机强化过程
奖励
刺激
行为反应 结果
惩罚
工作情景 来自员工 来自环境 中性
更加努力 减弱努力
消退
强化与学习
学习定义:由于经验而发生的相对持久 的行为改变。
学习包含着变化; 这种变化是相对持久的; 只对行为活动发生了变化,学习才会发生; 学习包含着某种类型的经验;
Maslow 需要层次理论
z 生理需要 z 安全需要 z 社交需要 z 尊重需要 z 自我实现
4
您想从工作中得到什么?
1. 一件有趣的工作 2. 一位好上司 3. 对我的工作的认可
和赏识
4. 发展的机会 5. 满意的个人生活 6. 一项有声望或地位
的工作
7. 工作责任
8. 良好的工作条件
9. 合理的公司规则、 规章、程序和政策
5
Herzberg 的双因素理论
对大约200名会计师的调查得到:保健因素与 激励因素两个维度上的因素。
传统观点
满意
不满意
满意
Herzberg的观点
没有满意
没有不满意
不满意
激励与保健因素理论
保健因素
公司政策 监督管理 人际关系 工资报酬 工作条件
激励因素
工作成就感 工作本身 责任挑战 晋升成长
6
什么能够激励您?
工具性:达到个人的终级目标的工具。
E :Expectancy
期望:达到某种结果的可能性。
工具性
工作行为的一阶结果与工作行为的二阶结果。 工作行为的一阶结果是二阶结果的工具,这称 为工具性。 V. Vroom认为,要有效的激励个人的工作动 机,需要正确处理以下的三种关系:
1. 努力与绩效之间的关系。 2. 绩效与奖励的关系。 3. 奖励与满足个人需要的关系。
12
归因理论
归因理论的研究源于对知觉的研究,对 社会问题的知觉会导致一个人的激励行 为的影响。
心理活动的归因:人们的心理活动的归因应 归结为什么地归因。 对人的行为的归因:根据人的外部的行为, 对外部的表现对其内心的心理活动的推论。 对人们未来的行为的预测:根据行为的表现 预测他们在以后的有关情景中的问题。
1
激励研究的重要性
工作绩效是能力、激励与机会(组织支 持与资源)的函数。
能力:天赋与培训 激励:努力程度 机会:组织资源与支持
当下属绩效不尽人意时,应当从这三个 方面去诊断问题。
激励概念(Motivation)
以高度的努力以完成某种组织目标的意向, 是以个人能力与个体需要的满足为基础的激发。 激发
绩效评 估准则
高成就需求
公平的比较 O :O IA IB ‧
个体的努力
客观的 绩效评 估系统
个体绩效
组织奖励
个体目标
强化
主导需要
目标引导行为
本章复习要点
激励 需求层次理论 双因素理论 成就动机理论 期望理论 公平理论 归因理论 强化理论 目标设置理论
20
我非常努力改善我以前的工作以提高工作绩效。 我喜欢竞争和获胜。 我常常发现自己和周围的人谈论与工作无关的事情。 我喜欢有难度的挑战。 我喜欢承担责任。 我想让其他人喜欢我。 我想知道在我完成任务时是如何进步的。 我能够面对与我意见不一致的人。 我乐意和同事建立亲密的关系。 我喜欢设置并实现比较现实的目标。 我喜欢影响其他人以形成我自己的方式。 我喜欢隶属于一个群体或组织。 我喜欢完成一项困难任务后的满足感。 我经常为了获得更多的对周围事情的控制权而工作。 我更喜欢和其他人一起工作而不是一个人。
14
Kelly 的归因模型
看这个工人是一贯地称赞这位厂长同,还是这 种称赞只是他偶然心情变化的结果; 要看是否厂里的多数工人都称赞这位厂长,还 是只有这个工人称赞这位厂长。 要看他在日常生活中是对所有其他的厂级领导 干部都是称赞的,还是只对这个厂长抱称赞的 态度、
Kelly的归因原则
前后的一贯性
即人们的行为在不同的时间内是否前后一贯。
9
期望理论的激励过程
努力
E---P
绩效
奖励 1 满
奖励 2
足 需
奖励 3

P---O
O---N
公平理论
分配公平感指的是人们对组织中的 资源的奖酬的分配,尤其是涉及自身利 益的分配是否公正合理的个人判断和感 受。所以,这个分配是否公平的标准完 全是主观的,主要取决于当事者的个性、 需要、动机、价值观等个人因素。
什么是您的主导需要
成就
1 4 7 10 13
权力
2 5 8 11 14
关系
3 6 9 12 15
7
McCelelland的成就需要理论
成就需要
追求卓越、实现目标、争取成功的内驱力。
权力需要
使别人的行为与其他条件下有所不同,影响 他人的内驱力。
合群需要
建立友好和亲密的人际关系的内驱力
高成就需要者与工作匹配
10
你会选择哪一个工作?
你 他人
公司A 3000 2500
公司B 3500 4000
Adams的公平理论
O p = Or
Ip
Ir
P 代表自己;
r 代表参照者
11
公平的标准
贡献律 平均律
O P IP = Or Ir
OP = Or
需要律 O P N P = O r N r
不公平的反应
改变付出 改变产出 扭曲对自己的认知 扭曲对他人的认知 选择不同参考点 离开
17
学习理论
经典条件反射理论(Classical Conditioning)
Ivan Pavlov
操作条件反射理论(Operant Conditioning)
B F Skinner
社会学习理论(Social Learning)
Bandura 注意过程 保持过程 动力复制过程 强化过程
强化的类型
固定 可变
普遍性
即观察某个人时是否与周围其他的人有相同 的反应。
差异性
即一个人在另一种情况下也以同样的方式作 出反应。
15
Kelly的归因过程
内部归因
频繁
前后一贯性
偶尔
频繁
情景一致性
偶尔
频繁
人员一致性
偶尔
外部归因
强化理论
强化是指随着人的行为之后发生的某种结 果会使以后这种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增大
令人愉快或所希望事件 令人不快或不希望事件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 严进 博士
Yanjin@
引例:微软的激励机制
为什么微软能够成为一个成长非常迅速的公司?是 什么能够促使人们努力工作,以至于放弃休息? 微软的薪酬方式与行业特征有什么相关? 为什么要给程序开发人员以不同的待遇? 比尔·盖茨为什么要领企业中的最低工资与最大股 份? 股权激励的方式与加班工资激励方式有什么不同? 在发放股权的时候为什么要有时间与批次的限制? 这些技术部分中的“技术级别”的作用是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