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第四讲工作压力与管理XXXX03

合集下载

工作中的工作压力与管理

工作中的工作压力与管理

工作中的工作压力与管理在当今快节奏的工作环境中,工作压力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

无论是初入职场的新人,还是经验丰富的老手,都可能在工作中面临各种各样的压力。

而如何有效地应对和管理这些压力,不仅关系到个人的身心健康,也对工作效率和职业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工作压力的来源多种多样。

首先,高强度的工作任务和紧迫的工作期限是常见的压力源。

当我们面临堆积如山的工作,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时,焦虑和紧张感便会油然而生。

例如,在项目交付的关键时期,可能需要连续加班,甚至牺牲休息时间,这种高强度的工作节奏很容易让人感到疲惫和压抑。

其次,职业发展的不确定性也会带来压力。

对于很多人来说,担心自己在职业道路上停滞不前,或者面临被淘汰的风险,会产生无形的心理负担。

比如,在一个竞争激烈的行业中,不断有新的技术和理念涌现,如果不能及时跟上潮流,就可能会失去竞争力。

人际关系的复杂也是工作压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与同事、上司之间的沟通不畅、冲突或者合作不愉快,都可能影响工作的心情和效率。

比如,遇到一个难以相处的上司,或者在团队合作中因为意见不合而产生矛盾,都会让人感到困扰和有压力。

此外,工作环境的不适,如噪音过大、空间狭小、设施不完善等,也会对人的心理产生不良影响,增加工作压力。

工作压力如果长期得不到有效管理和缓解,会对个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

从身体方面来看,可能会导致失眠、头痛、免疫力下降等问题。

从心理角度来说,容易引发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甚至会影响到个人的自我认知和自信心。

那么,如何有效地管理工作压力呢?首先,要学会合理安排工作任务和时间。

制定清晰的工作计划,按照重要性和紧急程度对任务进行排序,有条不紊地完成工作,可以避免混乱和焦虑。

同时,也要学会合理分配时间,给自己留出适当的休息和放松的时间,避免过度劳累。

其次,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素质也是应对工作压力的关键。

通过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增强自信心,更从容地应对工作中的各种挑战。

【VIP专享】组织行为学第四章工作压力

【VIP专享】组织行为学第四章工作压力

第四章工作压力第一节压力的概述第二节压力模型第三节工作压力管理【思考并回答】压力是好或坏一位国外著名的心理咨询师这样说道:“压力就像一根小提琴弦,没有压力,就不会产生音乐。

但是如果弦绷得太紧,就会断掉。

你需要将压力控制在适当的水平--使压力的程度能够与你的心智相协调。

第一节工作压力概述(二)工作压力:是由于工作特征和个体特征交互作用的影响从而使个体正常的生理或心理功能得到改变。

工作特征可能给个体带来的紧张:工作超负荷状态工作中供给不充分(四)两重性过大的压力让我们身心疲惫【思考案例】同一个专业的两名员工加盟了同一份报社当记者,两个人工作时间都很长,并且他们的报道都有很紧的时间要求,他们面临着持续的压力,发现新的线索并第一时间里报道出新素材。

其中一名记者逐渐开始疲惫、消沉并请了几天的病假,而另一名记者驾驭了工作并乐于接受挑战。

解释为什么这两名记者对他们的工作有不同的反应?压力如同一把刀,可以为我们所用,也可以把我们割伤。

那要看你握住的是刀柄还是刀刃。

――剑桥大学心理学家罗伯尔The trouble is not a trouble,but how resolve the touble is a trouble. 谁来为你的杯子续水?第二节压力模型五、压力的作用B、神经症:又称神经官能症。

是非精神病性功能障碍。

表现为机能性障碍,但非器质性,非应激障碍,非人格障碍。

具有可逆性。

常见的神经症有:神经衰弱;(精神疲惫、睡眠障碍、兴奋性增高等)第二节压力模型五、压力的作用强迫症:强迫思维、强迫行为恐怖症:场所恐怖、社交恐怖焦虑症;急性焦虑发作、广泛性焦虑障碍躯体形式障碍第二节压力模型五、压力的作用C、精神病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狂躁症、抑郁症)偏执性精神障碍;(智能状态保持良好,但行为和情感处于偏执状态)【思考并回答】一个科技公司花钱让其员工成为当地的一个健身会所的会员,你对公司付费的这项福利有什么见解?这个计划是开支吗?还是一项投资?阐明你的观点。

组织中的工作压力与管理

组织中的工作压力与管理

组织中的工作压力与管理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剧,现代企业中员工的工作压力日益增大。

大量的研究表明,工作压力对员工及组织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工作压力不仅影响员工的生理、心理及行为等,还会对组织的健康、稳定的成长产生很大的影响。

本文通过对工作压力的研究,提出一些压力管理的策略和建议。

以提高工作绩效。

标签:经济一体化工作压力策略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化的浪潮日益汹涌澎湃,势不可挡,使世界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随着社会分工的深入和市场的扩大,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的程度日益加深。

我国企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许多企业面临着组织和技术创新、兼并重组、转型以及战略调整等变革。

为了更好的应对未来全球化的市场竞争,我国企业不仅要大力发展国内业务,还要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

这样又加上了两个市场的风险,企业经营风险日益加剧,企业的压力也日趋增大。

在如此的氛围和趋势下,各种企业组织对员工的能力和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苛刻了,因此,企业员工的工作压力也随之增大,各种各样与工作压力有关的问题也不断增多,员工和企业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2003年7月,北京零点调查公司发布的《2003年白领工作压力研究报告》显示,41.1%的北京白领正面临着较大的工作压力,61.4%的白领正经历着不同程度的心理疲劳;“白天拼命干活,业余拼命培训”成为现代白领压力之下真实的生活写照。

一、工作压力的定义“压力”一词的英文是“stress”,原本是工程学、物理学领域的名词,它是专指直接施压在物体上的任何外力,研究压力的先驱Hans Selye (1956)最先将其应用在社会科学的领域中,他认为个人面临问题或刺激时,身体器官会有抵抗的反应产生,以便达到回复正常状况的需要。

并将压力(stress)定义为身体对于任何加诸于上的不特定性反应。

所谓工作压力就是由压力的定义延伸而来,工作压力的英文名称为Job Stress,也称为工作紧张或工作应激,在国外相关文献中,工作压力(Job Stress)也常被称为职业压力(Occupational Stress)或组织压力(Organizational Stress)是指由于一些与工作相关联的外界因素所导致的员工生理、心理和行为上的紧张状态(James等,2000)。

第四节 工作压力与疏导

第四节  工作压力与疏导

第二节工作压力与疏导一、什么是工作压力(一)工作压力的含义(二)工作压力的三阶段二、工作压力的影响(一)积极影响(二)消极影响三、压力源(一)生活压力源(二)工作压力源(三)工作压力与个体差异四、工作压力的预防与疏导(一)个人对策(二)组织对策在现代社会,工作压力大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压力会无可避免地伴随我们的一生。

同时,压力是双刃剑,压力能产生积极的,也能产生消极的影响。

在没有任何压力的情况下,人们会感觉过于淡,提不起精神,缺乏行动的动力。

适当的压力也会创造佳绩。

组织行为学研究压力的原因在于,紧张的工作压力直接影响着员工的身心健康与工作绩效。

在美国,全国的调查显示,大约有25%的员工都遇到由压力引起的问题。

据美国一些研究者调查,每年因员工心理压抑给美国公司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3050亿美元,超过500家大公司税后利润的5倍。

因此,重视压力管理已成为企业组织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根据美国国家职业卫生健康局统计,已有近一半以上的美国大企业提供相关的压力管理课程。

在我国,随着劳动法规的完善和劳动者自我保护意识的觉醒,企业将为工作压力导致的心理疾病付出经济代价。

“大学毕业后没多长时间就参加工作的年轻人,往往对工作抱很大期望,以为可以从此摆脱大学生活的单调,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压力最大。

现在社会上出现了北漂族、南漂族,家庭成员间的心理疏导没有了,很容易触发心理问题。

”“外企的工作常常要出差,没有家人、朋友的陪伴就会感到孤单,这种情形下极容易导致婚外恋等情感出轨的事情发生。

”雇员发展服务公司总经理刘秉权对记者说,此外,一些员工为了完成工作量每天要工作很长时间,工作强度也很大,为了放松自己,下班后会到酒吧喝酒而不是回家,或者即使回家也不和家人说话,还有些单身员工因此难以找到伴侣。

IT业的职业压力在各行业中一直处于高位,70%的人35岁后不再从事IT行业,于是有了IT“35岁临界点”之说。

“35岁时IT从业者常常要面临一个转变,他们的工作效率和创新能力开始跟不上新员工,除了少部分能进入管理层的员工,大部分人都要考虑转行问题。

组织行为学(上)课件 第四章 工作设计与工作压力

组织行为学(上)课件 第四章 工作设计与工作压力
渔夫歇了一会儿说:“先生,谢谢你给我的建议,不过如果你不介意的话,我想我还是省下这十五年,我现 在不就在过这种美满又充实的生活了吗?
引例
工作设计
工作压力
工作生活平衡
第4 页
管理启示
在工作中,我们有时会为了一个目标苦苦追寻, 却可能像商人一样,在不经意间丢失了生活中许多重 要的东西,例如家庭和自我。组织和个人应当在工作 与生活之间去寻求平衡,这样既能享受工作自身给我 们带来的快乐与充实,同时又能养吾老,扶吾幼,履 行自己的责任。渔夫的哲学,不就是对工作生活平衡 的完美诠释吗?
工作生活平衡
第 15 页
五、工作设计的新变化
工作设计
工作压力
1 新技术的发展
工作场所的新自动技术用机器以某种方式代替了人工, 来完成从投入到产出的转变。
大规模生产技术会导致工作简单化。另一方面,更先进 的技术会导致工作充实,这意味着工作提供了更大的责任、 认可及增长、发展的机会。
与此同时,员工可能发现工作几乎天天在变,这是因为 新软件的出现、互联网的普及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
工作分担是指两名或更多的兼职工分担一个全日工的工作。 工作分担增加了员工的灵活性。对公司来说,工作分担使 不能上全天班的人也能贡献技术和能力给公司。此外,员工带 来的不同看法及才干会使公司受益。但工作分担会增加公司的 协调时间和成本。
工作生活平衡
第 13 页
工作分担
四、工作设计的方法
工作设计
工作压力
工作生活平衡
第 24 页
四、工作压力的管理
工作设计
1 个人管理工作压力的技能
情景性自我管理技能 认知重构、运动和呼吸训练等。
更新性自我管理技能 自我建议、紧张减轻训练等措施。

组织行为学工作压力

组织行为学工作压力
10
工作压力对个体的不良影响
心理健康问题 焦虑紧张 急躁易怒 感情压抑忧郁 情绪过于敏感 孤独感和疏远感 自卑感 退缩不愿与人交流 厌烦缺乏耐心 对工作不满 悲观 注意力分散 记忆力下降 缺乏主动性和创造
生理健康问题
行为问题
心率加快,血压升 工作效率降低
高,心脏疾病
拖延或避免工作
肾上腺激素和去甲 工作失误增多
3
2.压力的基本模式:与压力有关的因素是压 力源;个体对压力源的认知;紧张状态.
压力源 可能
产生的 各种刺激
认知评价
•有威胁性 •超出可控
•范围

压力



不良后果
•生理症状 •心理问题 •不良绩效
压力的基本模式
4
二.工作压力及其来源
1.什么是工作压力
由于工作特征和个体特征交互作用的影响而使个体 产生生理和心理上的反应。
(1)预防策略, 1)调整生活避开压力源。 2)调整要求水平. 3)改变引起压力的行为方式。 4)扩展应对资源.
14
(2)抗争策略,
1)监视压力源和症状是使用其他策略的基础.
2)集中资源是为了采取积极的应对努力而进行的准 备,组织与安排。
3)攻击压力源是最为积极主动的一种策略,包括积极 的寻求信息和支持来解决问题,改变认知结构建立 起坚定的信念,防止自我限制的假设出现,消除自 我击败的思想,对压力源进行系统脱敏等等。
4)容忍压力源是指通过改变压力源的认知来减轻和 消除压力。
5)降低唤起水平则是使由于压力引起的生理和心理 的紧张状态得到缓解,放松练习;倾诉;自我宣泄,服 用降低紧张的药物等等。
15
二.应对压力的专门技术 1.合理情绪疗法:是心理认知学派的压力应对技

《工作的压力管理》课件

《工作的压力管理》课件
认识到压力是正常现象,不要过分焦虑和恐惧,保持平常客观的心 态。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保证充足的睡眠
保证每天有足够的睡眠时间,有助于缓解疲劳和压力。
均衡的饮食
保持均衡的饮食结构,摄取足够的营养,有助于提高身体抵抗力和 缓解压力。
适当的运动
定期进行适当的运动,如散步、跑步、瑜伽等,有助于释放压力和增 强身体素质。
通过合理规划时间,减轻工作 压力。
详细描述
介绍如何制定工作计划,设定 优先级,合理分配时间,避免 拖延和压力积累。
总结词
有效的时间管理有助于提高工 作效率,减少工作压力。
详细描述
提供实用的时间管理技巧,如 番茄工作法、时间矩阵等,帮 助员工更好地管理时间,减轻
工作压力。
案例二:应对工作压力的技巧
总结词
THANKS
感谢观看
《工作的压力管理 》ppt课件
目录
• 压力的来源 • 压力对健康的影响 • 压力管理策略 • 应对工作压力的技巧 • 案例分享
01
压力的来源
工作负荷
工作量过大
任务多、时间紧,难以按时完成 。
工作要求高
工作标准高、质量要求严格,压力 大。
工作职责不明确
角色模糊,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 。
人际关人产生不良的 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暴 饮暴食等,以缓解压力。
压力过大会使人变得易怒、暴 躁,影响人际关系和社交活动 ,甚至导致家庭和睦。
压力过大还可能使人过度工作 、忽视健康,导致身体和心理 的疲劳积累,影响工作和生活 质量。
03
压力管理策略
时间管理
制定优先级
详细描述
学习应对工作压力的技巧,保持积极心态 。
介绍应对工作压力的方法,如放松训练、 积极心态培养、情绪调节等,帮助员工缓 解压力,保持身心健康。

组织行为学课件第4章 压力与挫折管理

组织行为学课件第4章  压力与挫折管理
生活危机事件 配偶死亡 离婚 夫妻分居 拘禁 家庭成员死亡 外伤或生病 结婚 解雇 复婚 退休 家庭成员患病 怀孕 性生活问题 家庭添员 调换工作岗位 经济状况改变 好友死亡 工作性质改变 夫妻不睦 中量借贷 归还借贷 LCU 100 78 65 63 63 53 50 47 45 45 44 40 39 39 39 38 37 36 35 31 30 生活危机事件 LCU

1. 挫折的概念
挫折在心理学解释是个体在从事有目的活 动时,遇上无法克服的困难和障碍,使目 标无法达到时所产生的紧张状态和情绪反 应。
4.2.1 挫折 的概 念、 类型 及其 成因

2. 挫折的类型
缺乏性挫折 损失性挫折 阻碍性挫折
(1) (2) (3)
3. 挫 折 产 生 的 原 因

(1)挫折产生的个人原因
4.2 挫 折 与 管 理
案例:第一个被录取的人

第 一 个 被 录 取 的 人

某大公司招聘人才,应者云集,其中多为高学 历、多证书,有相关经验的人。经过三轮淘汰, 还剩下11个应聘者,最终将留用6个。因此第 四轮总裁亲自面试,将会出现十分“残酷”的 场面。 奇怪的是,面试考场出现了12个考生。总裁问: “谁不是应聘者?”坐在最右边的一个男子站 起来说:“先生,我第一轮就被淘汰了,但我 想参加一下面试。”在场的人都笑了,包括站 在门口闲着的老头。总裁饶有兴趣地问:“你 第一关都过不了,来这儿又有什么意义呢?” 男子说:“我有11年工作经验,曾在18家公司 任过职……”总裁打断他:“工作11年倒不错, 但先后跳槽18家公司,太令人吃惊了,我不欣 赏。”男子站起身:“先生,我没有跳槽,而 是那18家公司都倒闭了。”在场的人又一次笑 了。一个考生说:“你真是倒霉蛋!”男子也 笑了:“相反,我认为这是成功财富!我不倒 霉,我只有31岁。”

组织行为学 工作压力的管理方法

组织行为学 工作压力的管理方法

组织行为学工作压力的管理方法1. 建立良好的工作氛围:通过提倡团队合作和相互支持的文化,创造一个令员工感到温馨和舒适的工作环境。

2. 制定明确的工作目标:确保每位员工都清楚了解自己的工作目标和职责,消除不确定性和模糊性,从而降低工作压力。

3. 提供职业发展机会:为员工提供培训和晋升机会,让他们有明确的发展生涯规划,可以增加员工的工作动力和减少压力。

4. 建立健康的沟通机制:构建一个畅通的沟通渠道,让员工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减少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压力。

5. 实行合理的工作分配:平衡工作任务的分配,合理安排员工的工作负荷,避免过重的工作压力集中在个别员工身上。

6. 增设员工参与管理机制:允许员工参与决策和管理,增加员工的自主性和责任感,减少由于权力和控制感不足而产生的压力。

7. 提供适当的福利待遇: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和福利待遇,增加员工的满意度,降低因经济压力带来的工作压力。

8. 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平衡:鼓励员工在工作与个人生活之间取得平衡,提供一定的弹性工作制度和假期安排。

9. 设立健全的避免冲突机制:建立有效的冲突解决机制,避免工作中的人际冲突和工作任务冲突导致压力的增加。

10. 提供情感支持:倾听员工的情感需要,提供相关的咨询和支持服务,在员工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给予支持。

11. 鼓励员工进行有意义的工作:鼓励员工追求充实而有意义的工作,帮助员工找到工作的意义和价值,让他们更具自我驱动力。

12. 提倡工作灵活性:支持员工以自己最舒适的方式完成工作任务,增加工作灵活性和自主性,降低压力。

13. 建立健康的工作环境:关注工作场所的安全和健康,确保员工在安全、整洁的环境中工作,减少负面影响。

14. 提供员工自我管理的机会:鼓励员工进行自我管理和自我激励,培养员工的自我调节能力,减少外部压力对其影响。

15. 提供充足的资源和支持:确保员工有足够的资源和支持,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和技术支持,减少缺乏资源所带来的压力。

工作压力与压力管理培训课件

工作压力与压力管理培训课件

1.3 工作倦怠
中国人力 资源开发 网联合国 内众多知 名媒体进 行的“中 国工作倦 怠指数调 查”数据
1.3 工作倦怠
中国人力 资源开发 网联合国 内众多知 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体进 行的“中 国工作倦 怠指数调 查”数据
1.3 工作倦怠
中国人力 资源开发 网联合国 内众多知 名媒体进 行的“中 国工作倦 怠指数调 查”数据
1.2 工作压力理论
个人-环境匹配学说 社会心理学家罗伯特·卡恩(Robert
Kahn)关注的是压力的社会心理学方面。 他的学说强调在一个人的社会角色中所存在 的角色模糊和角色冲突是如何给一个人带来 的压力的。
罗伯特·卡恩强调个人与环境的匹配。 当一个人的技能和能力与一组定义清晰一致 的角色期望相匹配时,就出现一个好的个人 与环境的匹配,那么,这个人就没有什么压 力。当存在角色模糊和角色冲突时,或者当 一个人的技能和能力达不到社会角色的要求 时,就会产生压力。
内部平衡学说
坎农是20世纪贡献最大的生理学家之 一,最早提出压力概念,并提出生物体的 “自稳态”理论。坎农认为,当外部环境中 的需求破坏了或搅乱了有机体内部的稳态平 衡时,有机体会试图维护体内的平衡,因此 会提高体内的生理唤醒水平,也就是有机体 在受到外在刺激时会“反弹”或“防止变 形”,这时压力就会产生。
压力是一个人面对要求、机会及限制时所体 验到的逃避或抗争的一种状态。 压力源的存在; 压力源引发压力需要一定的必备条件; 压力是个体的主观体验。
1.1 工作压力的内涵及性质:性质
压力的不可避免性 压力的两重性:“豆芽菜理论”;耶基
斯·多德森定律(见下图) 压力的累积性
1.1. 工作压力的内涵及性质
耶基斯·多德森定律

(组织行为学教学课件)第四章工作情绪、态度和压力

(组织行为学教学课件)第四章工作情绪、态度和压力
• 目的: 帮助学生练习建立在积极情绪的动态变化上的人际关系的发展形式
• 背景: 在这几节课中介绍和应用积极组织行为学的新理念,这些理念表明,专注 于生活的积极方面而不是消极的方面会提高组织的成功和个人的幸福。 关于积极的组织行为学的一个应用就是基于优势和欣赏的辅导,在这个 辅导过程当中,侧重关注的是人们的优势而不是劣势,并且帮助他们实 现自己的潜能。
情绪的类型
4-6
态度和情绪
态度
情绪
判断一个对象的态度
与态度对象有关的经验
主要基于理性的逻辑
基于先天的和后天的对环境的反应
通常稳定或持续时间长
通常持续时间很短
4-7
传统模式的态度
• 纯粹的认知方法 – 观念:建立对态度对象 – 感受:对态度对象基于信念的好坏思考 – 行为动机:对态度对象的动机采取行动反应
37
Chapter 4
工作情绪、态度和 压力
McGraw-Hill/Irwin McShane/Von Glinow OB 5e
Copyright © 2010 by The McGraw-Hill Companies,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 问题:忽视了情感在形成态度的重要性
4-8
态度:从观念到行为
Cognitive process
感知的环境
Emotional process
Attitude
观念 感受
Emotional Episodes
行为动机
Behavior
4-9Biblioteka 情绪、态度和行为▪ 情绪如何影响态度:
1. 感受是由累积的 情绪集(不仅仅是评价) 2. 当我们在决定态度倾向时,我们“倾听” 情绪

组织行为学第四章工作压力

组织行为学第四章工作压力

•成功
•正面影响:
•能力提升;
•自信心增强;
•情绪愉快;
•期待更多挑战
•应对
•失败
•负面影响:
•挫折感
•自信心降低
•情绪低落
2020/11/30
•害怕再次遇到挑战 组织行为学第四章工作压力
压力如同一把刀,可以为我们所 用,也可以把我们割伤。那要看你握住 的是刀柄还是刀刃。
——剑桥大学心理学家 罗伯尔
•理 解
•情 感支

•团队和 •社会支
持 •控制 力
•……
预防心理衰竭的方法是增强 控制力、加强社会支持,并努力 获得服务对象的理解。
2020/11/30
组织行为学第四章工作压力
•第二节 压力模型
四、几个结论: ➢不同的个人对待生活紧张性刺激的方式各异,对
一个人造成压力的事件对另一个人可能不会造成 压力;
2020/11/30
组织行为学第四章工作压力
•第二节 压力模型
四、工作衰竭 1、工作衰竭:是指工作条件的不利影响,也 就是说紧张性刺激无法回避、工作满意度无法提 升、压力无法解脱的类似条件。
2020/11/30
组织行为学第四章工作压力
•2、心理衰竭的 •特征表现
•情绪衰竭 •自我感丧失 •个人能力下降
2020/11/30
组织行为学第四章工作压力
过大的压力让我们身心疲惫
但是另一方面 必须看到:
2020/11/30
组织行为学第四章工作压力
【思考案例】
同一个专业的两名员工加盟了同一份报社当
记者,两个人工作时间都很长,并且他们的
报道都有很紧的时间要求,他们面临着持续
的压力,发现新的线索并第一时间里报道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工作压力模型
潜在来源
环境因素 • 经济 • 政治 • 技术
组织因素 • 任务要求 • 角色要求 • 人际关系 • 组织结构 • 工作经验 • 社会支持 • 人格特点
体验到压力
个人因素
• 家庭问题 • 经济问题 • 工作与家庭 的相互影响
压力模型
内部平衡学说
坎农是20世纪贡献最大的生理学家之 一,最早提出压力概念,并提出生物体的 “自稳态”理论。坎农认为,当外部环境中 的需求破坏了或搅乱了有机体内部的稳态平 衡时,有机体会试图维护体内的平衡,因此 会提高体内的生理唤醒水平,也就是有机体 在受到外在刺激时会“反弹”或“防止变 形”,这时压力就会产生。
因此,压力是个体面临外界刺激时所产 生的内部的一种生理和/或心理准备状态, 使得个体能够维持内部的平衡。
1.2 工作压力理论
认知评价学说 理查德·拉扎勒斯(Richard
Lazarus)是美国心理学家,是应激理论 的现代代表人物之一。理查德·拉扎勒斯更 关注和强调压力的心理学方面,而不再关注 压力的生理学和医学方面。
1.3 工作倦怠:界定
是指个体在过重工作压力下出现的一种身心衰 竭、厌弃工作的综合症,如同个体身心能量全 被工作耗尽而枯竭一样。
突出特点 情感枯竭;人格解体,丧失个性;个人成
就感降低或丧失成就感。
1.3 工作倦怠:界定
主要辨识症状 慢性疲劳;易发火;自
我抱怨;愤世嫉俗、消极和 烦躁;有受困感;极度敏感。 实验:狗鱼综合症
结果
生理症状 • 头痛 • 高血压 • 心脏病 • 睡眠不好 • 心率加快 • 溃疡
心理症状 • 焦虑 • 沮丧 • 情绪过敏 • 注意力分散 • 缺乏主动性
行为症状 • 工作绩效 • 缺勤 • 离职 • 逃避工作 • 自杀或试图自杀 • 与家人关系恶化
2.1 压力源
环境因素 政治的不确定性; 经济不确定性; 技术不确定性
压力是一个人面对要求、机会及限制时所体 验到的逃避或抗争的一种状态。 压力源的存在; 压力源引发压力需要一定的必备条件; 压力是个体的主观体验。
1.1 工作压力的内涵及性质:性质
压力的不可避免性 压力的两重性:“豆芽菜理论”;耶基
斯·多德森定律(见下图) 压力的累积性
1.1. 工作压力的内涵及性质
1.2 工作压力理论
精神分析学说
哈里·莱文森(Harry Levinson)根据弗洛伊 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给压力下了定义。他认为是人格中 的两个因素相互作用导致了压力。这两个因素是自我 理想和自我意象。自我理想是一个人的完美自我的化 身,自我意象是一个人对自己的真正看法。自我理想 中包括了令人赞美的父母的人格品质,一个人愿意成 为的理想中或想像中的品质以及没有任何消极的或者 令人讨厌的品质;自我意象中的对自己的看法包含着 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压力就来源于自我理想和现实 的自我意象之间的差异,这个差异越大,一个人所体 验到压力就越大。精神分析学说强调了人格因素对压 力形成的作用。
1.3 工作倦怠
中国人力 资源开发 网联合国 内众多知 名媒体进 行的“中 国工作倦 怠指数调 查”数据
1.3 工作倦怠
中国人力 资源开发 网联合国 内众多知 名媒体进 行的“中 国工作倦 怠指数调 查”数据
1.3 工作倦怠
中国人力 资源开发 网联合国 内众多知 名媒体进 行的“中 国工作倦 怠指数调 查”数据
1.2 工作压力理论
个人-环境匹配学说 社会心理学家罗伯特·卡恩(Robert
Kahn)关注的是压力的社会心理学方面。 他的学说强调在一个人的社会角色中所存在 的角色模糊和角色冲突是如何给一个人带来 的压力的。
罗伯特·卡恩强调个人与环境的匹配。 当一个人的技能和能力与一组定义清晰一致 的角色期望相匹配时,就出现一个好的个人 与环境的匹配,那么,这个人就没有什么压 力。当存在角色模糊和角色冲突时,或者当 一个人的技能和能力达不到社会角色的要求 时,就会产生压力。
不同生活事件的压力数值表
2.2 个体差异
个人认知 一个人对现实所形成的隐蔽的态度以及
外在行为反应,是基于他对现实的认知所形 成的观点、看法,而不是基于现实本身。因 此,个人认知是调节压力源与压力体验与反 应的一个最重要调节变量,压力感取决于个 体对压力因素的理解而不取决于压力因素本 身。
2.2 个体差异
2.1 压力源
组织因素
任务要求
角色要求
压力源
工作条件
人际关系
领导作风
组织结构
2.1 压力源
个人因素 个人生活事件,包括家庭问题、经济问题、
工作与家庭的相互影响等。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T·H·霍姆斯
(T·H·Holmes)和R·H·拉赫 (R·H·Rahe)对个体的生活事件的压力水 平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为定量测量人们的 一年生活变化情况提供了一种工具。他们所 编制的量表中包含43项生活事件,见下表
第4讲 工作压力与压力管理
世界正在变成紧张的世界
心理压抑已成为21世纪人们健 康最严重的挑战
你有压力吗?因为什么?有怎 样的表现?
第四讲 工作压力与压力管理
工作压力与工作倦怠 工作压力模型 工作压力管理
1. 工作压力与工作倦怠
工作压力的内涵及性质 工作压力理论 工作倦怠
1. 1 工作压力的内涵和性质:定义
理查德·拉扎勒斯认为压力是一种交流状态,是 个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在压力的应对过程中, 他提出了认知评价的重要性,认为工作和生活过程中 其他因素都是以认知评价为转移的。他认为在环境刺 激与个体的情绪反应之间,还有认知评价的存在,一 个人对环境刺激进行认知评价后,才会有进一步的反 应。理查德·拉扎勒斯强调在相同刺激的作用之下,压 力反应的个体差异性。
耶基斯·多德森定律

复杂任务
绩 效 水 平
简单任务
压力、任务 类型与工作 绩效的关系


压力或唤醒水平

1.1 工作压力的内涵及性质:发展阶 段
谢尔耶(Hans Selye)把压力现象称为 “一般适应综合症”,并提出关于“一般适 应综合症”的三阶段模型
惊觉阶 段
阻抗阶 段
枯竭阶段
1.2 工作压力理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