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诗二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白诗二首》练习

一、基础过关

(一)认准字音

将进酒()金樽()烹羊()岑夫子()

对君酌()馔玉()斗酒()恣欢谑()

千金裘()谢朓()扁舟()酣高楼()

(二)辨形组词

募()馔()谑()裘()朓()

暮()撰()瘧()袭()眺()

(三)正确释义

①高堂明镜②会须一饮三百杯

③圣贤皆寂寞④何为言少钱

⑤径须沽取⑥呼儿将出

⑦俱怀逸兴⑧欲上青天览明月

(四)名句积累

①长风破浪会有时,。(李白《行路难》)

②两岸青山相对出,。(李白《望天门》)③,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④举杯邀明月,。(李白《月下独酌》)

⑤,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五)选择题

1.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天生我才必有用

B.欲上青天揽明月

C.与尔同消万古愁

D.俱怀逸兴壮思飞

2.下列诗句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B.莫使\金樽\空对月

C.抽刀\断水\水更流

D.千金\散尽\还\复来

3.下列诗句中运用了典故的一项是()

A.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B.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C.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D.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4.对《将进酒》一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首劝酒歌,诗人借题发挥,尽吐郁积在胸中的不平之气,也表达了施展抱负的愿望。

B.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愤激之情是占主导地位的。豪放只是它的外壳,而内核则是愤激。

C.这首诗中,诗人感情的发展变化极快。开头四句写悲,“人生”以下六句写欢。“钟鼓”以下六句写愤激之情。“主人”句至结尾写狂放之情。

D.诗的开头两联用的是古代民歌中赋的手法,渲染了一种阔大的境界,读来很有声势,又富有慷慨悲壮的韵味。

5.对《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一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本诗谈古论今,抒发了自已理想破灭,有志难展的愤懑与烦忧,对黑暗的社会发出了强烈抗议,表达了自己与世决绝,远离尘世的豪迈情怀。

B.本诗通过想象、夸张、比喻等众多表现手法的运用,使诗歌的情感跌宕起伏,境界极富立体感,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C.“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这两句诗表现了开朗壮阔、自由驰骋的境界,在读

者前面展现出一幅壮阔明朗的万里秋空画图,也展示出诗人豪迈阔达的胸襟。

D.“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消愁愁更愁”运用了拟人手法,生动地表现了诗人狂放不羁,不受封建礼教约束,已完全摆脱现实纷扰的形象。

二、语段阅读

(一)阅读下列语段,回答6-11题。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6.从整体看“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句子,可以看出含有比喻。这比喻的意义是什么?(回答不超过6个字)

7.这两个“君不见”的句子抒发了作者强烈的感情,但描写的角度不同。

前者的角度是:后者的角度是

8.这首诗统摄全篇的主旨句是哪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

9.“钟鼓馔玉不足贵”,显然不是酒后吐狂言,而是酒后吐真言。“古来圣贤皆寂寞”,其实说的是自己的“寂寞”。这里抒发作者怎样的情感呢?()

A.无奈

B.悲哀

C.愤激

D.欢乐

10.诗人说到“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时,为什么单举曹植为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作者为“与尔同销万古愁”,而不惜将出名贵宝物“五花马,千金裘”。很多人评说这句诗写得好,表现出诗人豪放之情和狂放之态。为什么有如此之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列语段,回答12-15题。

李白的政治悲剧与文学成就

李白的思想以儒家学术为体,道家学术为用,杂糅名、墨、法、兵诸家思想。其思想体系之博杂,实属少见。然浸透其骨髓的,主宰其一生的,无疑是儒家“亚圣”孟子的修、齐、治、平思想及其调和儒道两家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学说。故与先秦至盛唐众多知识分子先入世、后出世的人生选择如出一辙,李白终其一生,均对博取高官,建功立业表现出极大的政治热情。

李白一生都在为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和美好愿望而奋斗,但结果既未能由布衣直取卿相,兼济天下,也未能从宦途从容隐退,独善其身,而是恓恓惶惶,终日与失意和挫折为伍。冷静地审视历史史实,李白之所以怀才不遇,成为政治上的悲剧人物,除了政治黑暗和各种不利因素外,更为重要的恐怕还在于李白本人政治才能和政治素质的匮乏。首先,李白对政治幼稚无知,其大言不切于实际和虚名不适于用。因此,在人生的几次大好机遇中,他均未能把握住,以致坐失良机,徒成悔恨。其次,李白的志行游移不定与情绪的瞬息多变,显然有悖于政治家所应具备的精神素质。在他短暂的一生中,既有雄心壮志,也有颓唐潦倒;既有进取精神,也有消沉意志;既有自我张扬,不卑不亢,也有曲意逢迎,自责自怜;既有爱国赤诚,民本良愿,也有狎妓解闷,泄愤恶念。总之,李白的情绪多变与放浪形骸,早就注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