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讲 后现代主义文论

合集下载

后现代主义文论

后现代主义文论

后现代主义文论第一节波伏娃、肖瓦尔特、克里斯蒂娃概述20世纪中叶以来,整个世界发生了深刻转变。

后工业社会的到来,科学技术的革新,消费文化的形成,极大地改变了西方社会和文化。

第三世界国家反帝、反殖民和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以青年、女性、少数族裔为主体的民权文化运动席卷欧美,一大批青年学者加入大学和研究机构,他们不满“富裕”社会的种种弊端,反对越南战争,抗议性别、阶级与种族歧视,向资本主义体制发起挑战。

在这样的条件下,尤其是在后结构主义的诸多观念的引领下,催生了许多具有鲜明反思性和批判性的激进思想。

这就是所谓的“后现代转向”。

女性主义文学理论产生的背景是争取妇女权益的女性主义运动,这一理论的研究主题包括性别歧视、女性写作、女性阅读与女性文学史等。

关于后现代转向,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

一种观点认为,“后”(post)意味着批判、超越与反思,在现代性与后现代性之间有某种剧烈的断裂。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源于现代主义运动的弊端和问题,所以后现代主义是与现代主义尖锐对立的。

另一种观点认为,后现代性是现代性的另一副面孔,是正在来临的时代的现代性,它不过是现代精神长久地、审慎地和清醒地注视自身而已。

后现代主义文学理论是一种宽泛的说法,是后现代主义思潮的一部分,是后现代主义理论在文学理论领域的具体表现。

开始从性别、族裔、种族、文化冲突、历史真实、生态危机等层面切入文学,由此便产生了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新历史主义、文化研究和生态批评等文学理论流派。

理论背景女性主义文学理论产生的背景是争取妇女权益的女性主义运动,这一理论的研究主题包括性别歧视、女性写作、女性阅读与女性文学史等。

其代表人物有波伏娃(1908-1986)、肖瓦尔特(1941-)、克里斯蒂娃(1941—)等。

一、“第二性”法国女作家波伏娃西蒙娜·德·波伏娃(Simone de Beauvoir ,又译做西蒙·波娃),法国著名存在主义作家,女权运动的创始人之一,让-保罗·萨特的终身伴侣,二十世纪法国最有影响的女性之一。

后现代主义文学

后现代主义文学

后现代主义文学后现代主义文学是20世纪后半叶以来兴起的一种文学流派,其特点是对传统文学规范和结构进行颠覆和重构,强调个体感知和多样性。

本文将从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定义、主要特征以及对当代文学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定义后现代主义文学是一种主张紧扣现实、反映不确定性和混乱的文学形式。

它对传统文学规范进行挑战,拒绝线性故事叙述,而是采用碎片化、拼贴化的手法,破坏了时间、空间和人物关系的连续性。

二、主要特征1. 语言实验:后现代主义文学打破传统语言的约束,采用流畅的句子、独特的修辞手法和创新的语言形式,旨在通过语言呈现复杂的现代社会和人类经验。

2. 反叙事性:后现代主义文学拒绝传统线性故事叙述,倾向于以非线性、循环、多线索的方式组织故事,使读者对时间、空间和情节的认知产生迷惑和混乱。

3. 混沌和矛盾:后现代主义文学展现了现代社会的混乱和矛盾。

它以多元的视角和观点揭示个人和社会之间的矛盾,探讨现代性与传统、理性与非理性之间的关系。

4. 元现实主义:后现代主义文学将幻觉、梦境和现实融为一体,使人们面对现实世界的模糊性和无常性,进而质问现实和真实的界限。

5. 反正统:后现代主义文学以一种反叛的姿态,对权威和传统进行关切和反思,重新建构文学的制度与规范。

三、对当代文学的影响后现代主义文学对当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打破了传统文学的束缚,使作家们更加自由地表达个体的情感和思想,促进了文学的多元化和多样性。

同时,后现代主义文学也让读者对文学的理解和解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由于后现代主义文学的语言和结构复杂性,读者需要更多的思考和解码才能理解作品的内涵。

此外,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兴起也催生了一批批具有创造力和独特性的作家。

他们通过自己的文字突破传统文学的边界,为文学界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总结:后现代主义文学以其独特的语言实验、反叙事性、混沌和矛盾、元现实主义以及对正统的反叛,成为20世纪后半叶以来文学领域的重要流派。

它对当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文学更加多样化和丰富化。

后现代主义文论名词解释

后现代主义文论名词解释

后现代主义文论名词解释
后现代主义文论是一种文学和艺术理论流派,涉及对后现代主义思潮下产生的文学和艺术作品的分析和解释。

后现代主义文论试图理解和解释文学和艺术作品中的后现代主义特征和主题,同时也探讨了后现代主义思想对文学和艺术创作的影响。

后现代主义文论的核心概念和术语包括:脱离线性叙事、拒绝大故事和大理论、重视语言和符号的玩弄、对现实和真实性的怀疑、以及对权威和权力的挑战。

后现代主义文论认为现代主义的探索和实验已经走到尽头,后现代主义则是对现代主义的一种反动和批判,试图挑战现有的文学和艺术形式和观念,探索新的创作方式和可能性。

在后现代主义文论中,一些重要的名词包括:超验现实主义、模拟现实、断裂、混杂、伦理关怀、超文本、去中心化、多重视角、多重叙事、游戏性等等。

这些名词都是用来描述后现代主义文学和艺术作品中的特征和主题。

例如,超验现实主义指的是在文学和艺术中超越现实的表现手法,模拟现实则是指模拟和模仿现实的方式等等。

后现代主义文论的出现对于理解和解释后现代主义文学和艺术作品具有重要意义。

它不仅提供了一种框架和语言来分析后现代主义作品,还帮助我们认识到后现代主义思潮对文学和艺术创作的深远影响。

通过后现代主义文论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后现代主义作品,并深入思考现代社会和文化的变革和挑
战。

现代文学的后现代主义

现代文学的后现代主义

现代文学的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文学潮流,源于20世纪中叶,对现代主义进行了一系列根本性的反思和颠覆。

它打破了现代主义追求的清晰界限和严谨结构,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为碎片化、去中心化的文学表达方式。

后现代文学的特征在于其对传统叙事模式的解构和对多样化风格的融合。

后现代主义文学不再拘泥于单一的叙事视角或线性结构,而是通过多重视角和非线性叙事来呈现复杂的现实。

作品中的叙事者往往是自我反省的,甚至会直接打破第四面墙,揭示文学作品的虚构性质。

这种自我意识不仅挑战了传统的叙事方式,还引发了对真实与虚构界限的重新思考。

此外,后现代主义强调互文性,即作品之间的相互引用和交织。

后现代作品常常通过对经典文本、流行文化以及历史事件的引用和重新解读,来表现其对文化和历史的独特见解。

这种互文性不仅丰富了作品的层次,也使得读者在解读过程中需要更加积极地参与和思考。

后现代文学还广泛采用拼贴和拼接的手法,将不同的文本片段和风格进行组合,以此来创造新的意义。

这种方法挑战了传统的文本统一性,反映了后现代对多元文化和多样性表达的重视。

同时,后现代主义也对作者身份和文学创作的传统观念提出了质疑。

在后现代文学中,作者的权威性被削弱,读者的解读和解释获得了更大的权力。

这种变化使得文学作品成为一种开放的文本,允许各种可能的解读和意义的生成。

总体而言,后现代主义的出现标志着文学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它通过对传统文学规则的打破和重建,挑战了我们对文学本质和叙事方式的固有认知。

在这一过程中,后现代文学不仅丰富了文学表现的可能性,也推动了对文化、历史和自我的深刻反思。

后现代主义文学

后现代主义文学

后现代主义文学后现代主义文学是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的一种文学流派,它涉及了对现实、时间和叙述的重新思考,打破了传统文学的约束,以新颖的手法和形式表达了对当代社会、人类经验和存在的认知。

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典型特征包括碎片化的叙事结构、文本内部的自指性和异质性、跳跃式的时间序列和多重视角的叙事手法等。

核心特征碎片化的叙事结构后现代主义文学常常采用碎片化的叙事结构,将故事线索不按照传统的时间线性发展,而是以跳跃式的方式呈现。

这种叙事手法能够在读者中引起思考和想象,打破了传统文学的叙事规范,使得文本更加丰富和复杂。

自指性和异质性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通常具有自指性和异质性的特点。

自指性是指文本中包含对其自身的讨论和评论,使读者对文本的真实性和意义产生怀疑;而异质性则意味着文本中包含多种不同风格和元素,使得文本充满了矛盾和多样性。

时间序列的跳跃和多重视角后现代主义文学往往通过跳跃式的时间序列和多重视角的叙事手法来呈现故事。

这种手法不仅使得故事更具有深度和层次,同时也激发了读者对多样性和复杂性的思考,使得文本更富有挑战性和启发性。

典型代表作品《百年孤独》《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品,被认为是后现代主义文学的经典之作。

该小说以魔幻现实主义的叙事风格,讲述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在时间、空间和现实之间穿插交织,展现了拉丁美洲的独特文化和历史。

《苏菲的世界》《苏菲的世界》是挪威作家乔斯坦·贾德的代表作品,讲述了一个少女苏菲在接受一系列神秘信件和课程的启发下,逐渐理解了哲学、文学和艺术等知识领域的精神内涵和意义。

该小说通过碎片化的叙事结构和自指性的叙述方式,探讨了人类对世界和自身的认知和探索。

总结后现代主义文学以其独特的叙事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开辟了当代文学的新天地。

通过碎片化的叙事结构、自指性和异质性、时间序列的跳跃和多重视角等特点,后现代主义文学挑战了传统文学的规范和通俗化,使得文学更加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

后现代主义通俗理解

后现代主义通俗理解

后现代主义通俗理解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后期兴起的一种哲学和文化思潮。

它对传统的认知方式、价值观和社会结构提出了质疑, 并试图打破现有的观念框架。

在后现代主义的视角下, 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当今社会的特点和现象。

首先, 后现代主义强调了对个体和个体体验的重视。

传统上, 社会结构如家庭、政府、宗教等机构被视为决定个体身份和行为的重要因素, 而后现代主义认为个体的经历和感受同样重要。

每个人都有独特的视角和经验, 没有绝对的真理或权威来规定正确与否。

因此, 后现代主义提倡尊重多元化和包容性, 不再将个体的观点简单地归入某一种固定的范畴。

其次, 后现代主义批判了线性和统一的思维方式。

传统上, 人们倾向于将事物简化为单一的解释或故事, 忽略了其中的复杂性和差异性。

后现代主义呼吁人们去关注细微的差异, 拒绝将事物划分为对和错、真和假。

相反, 后现代主义认为真实是多元的, 各种观点和解释都应得到认可。

这样一种观点, 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的多样性和多元性。

第三, 后现代主义强调了娱乐和消费文化的重要性。

在大众媒体和技术的发展影响下, 后现代社会逐渐变得娱乐至上。

个体通过消费获得满足感和快乐, 而娱乐成为了一种空间, 可以暂时逃避现实的压力和矛盾。

此外, 后现代主义也强调了对流行文化的重视, 将文化的消费作为一种标志和身份的体现。

消费和娱乐成为现代社会中重要的活动, 为人们提供了社交、释放压力和获取快乐的渠道。

最后, 后现代主义还呼吁人们对权力和控制进行思考。

传统的权力结构常常被看作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关键因素, 但后现代主义质疑了这种权力的合理性和公正性。

后现代主义认为权力常常被滥用, 导致了不平等和压迫。

因此, 后现代主义提倡民主、平等和自由的价值观, 鼓励个体思考和行动, 以实现社会的变革和进步。

总的来说, 后现代主义是一种哲学思潮, 其影响涉及到了文化、社会和政治等多个领域。

它打破了传统的思维模式, 强调了个体体验的重要性, 批判了线性和统一的思维方式, 关注娱乐和消费文化, 以及对权力和控制进行反思。

后现代主义文学

后现代主义文学

后现代主义文学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末的一个文学流派,它在文学领域展现了一种非常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后现代主义文学强调对传统文学规范和结构的颠覆和颇有,通过采用多样的叙述手法和混合多种文体来展现对现实的重新解释和对故事的复杂性探索。

在后现代主义文学中,读者被引导进入一个充满模糊、复杂和多义的文学世界,挑战其对线性故事叙述和固有规则的认知。

后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1. 破碎性叙事后现代主义文学常常采用破碎性的叙事结构,打破传统的线性叙事模式,通过碎片化的故事片段和不连贯的结构展现散乱的叙事。

这种叙事手法使作品充满错综复杂的情节和事件,需要读者自行拼凑、解码,参与更为积极的阅读体验。

2. 元小说后现代主义文学中常常出现元小说(metafiction),指小说自觉地揭示自己的虚构性质,引导读者对小说的构成、叙事方式及虚构性进行反思。

这种自我意识的叙事手法让读者置身于一个充满意识形态挑战和自我解构的世界中。

3. 各种文体的融合后现代主义文学更倾向于将不同的文体、语言和体裁进行混合,并在作品中展现出多元的文化元素和风格,扭曲传统文学的分类和归属。

这种混合与融合不仅表现出作品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也呼应了当代多元文化和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学探索。

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影响后现代主义文学为当代文学带来了新的可能性和挑战,拓展了文学创作的空间和想象力。

它打破传统的文学规范和结构,让人们重新审视故事叙述的可能性和观念固化的限制,激发了对文学语言、形式和意义的思考和实验。

结语后现代主义文学是一个多样化和引人深思的文学流派,它对传统文学的挑战和创新为文学发展带来了新的视野和前景。

通过破碎性叙事、元小说和文体融合等手法,后现代主义文学揭示了故事背后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为读者和作家提供了更为开放和富有挑战的文学空间。

以上是关于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些思考和观点,希望能够带给读者新的启发和思考。

第8讲---后现代主义文论

第8讲---后现代主义文论

法国当代
著名哲学家、
后现代思潮 理论家让— 弗郎索瓦·利 奥塔(1924— 1998)。
2.知识的商品化:“以前的那种知识的获取与 精神、甚至与人本身的形成(教育)密不可分的 原则已经过时”;就是那种为了人类的幸福而去 改造与利用自然的态度也已显得过于浪漫。在后 现代语境里,知识的性质已经发生深刻的变化, 知识的传授与获取都变成了一种商业交换行为, 因而,“知识为了出售而被生产,为了在新的生 产中增值而被消费:它在这两种情形中都是为了 交换。”在商业原则作用下,知识与知识的的区 别仅仅象货币一样表现为‘用于支付的知识’和 ‘用于投资的知识’。”
6.后现代是一种精神与价值模式:
现代是后现代的一个组成部分。
“如果想成为现代的作品,必须先是后现 代的才行”。
后现代的精神实质:消解、去中心、非同 一性、多元论、解元话语、解元叙事、不 满现状、不屈服权威、不对既定制度发出 赞叹、不对已有成规加以沿袭。
(二)哈贝马斯对后现主义的批判: 1.现代性是一项尚未完成的工程,它永远指向未
(三)后现代主义的特征:
1.整体特征: (1)哲学上的虚无主义:后现代主义核心是虚
无主义,它拒绝中心,拒绝本质,拒绝深度。 杰姆逊认为,由深度模式走向平面感(削平
深度模式),是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本质区 别之一。在现象与本质、边缘与中心、能指与所 指、虚构(文本)与真实(历史)的二元对立中, 后现代主义总是用前者去消解后者。
启蒙的姿态。现代主义文学仍然以启蒙的姿态面 对大众,保持着强烈的精英意识。
作家的中心地位:在现代主义文学那里不是被削 弱,而是被进一步强调了。
先锋性。现代主义作家总是坚守着自己的先锋性, 与大众文化保持着足够的距离,并试图以自己的先 锋性去影响社会,使大众向自己靠拢。

后现代主义文学PPT课件可修改文字

后现代主义文学PPT课件可修改文字
推崇精英文学,纯文学//模糊精英文学、纯文学 与大众文学的界限;
6
2024/8/22
7
后现代主义文学的特征
1. 不确定性
主题的不确定性
如《法国中尉的女人》三个结局
第一个结局:维多利亚时代的选择——嘲弄 式愿式的 浪漫结局
第三个结局:超越时代的结局——存在主义
这些具有启蒙功能的“宏大叙事”进行
开战的话语体系。
2
存在的土壤和氛围 :后工业社会、工业科技向 信息科技过渡
表征:平面感、断裂感、零散化、复制、迁就 个人经验、“对一切元叙事的怀疑和解构”、 “不确定性”
后现代社会中出现的一种新的社会文化思潮— —狭义的现代主义
3
后现代主义思潮
20世纪下半期的欧美占主流意识,并影 响到全世界的社会和文化思潮。它以思 维方式、价值观念、人生态度、叙事策 略、叙述话语、文化品格、文学艺术、 生存智慧等诸种形式呈现出后现代性。 这种后现代性是以认识论和本体论怀疑 为主旨的,即怀疑认识的明晰性、意义 的清晰性、价值本体的终极性、真理的 永恒性。
最典型的是中国
5
现代主义文学与后现代主义文学
对文学形式进行内部革新——象征、夸张、变形、 意识流、荒诞//对文学这一形式本身质疑,解构 形式,不要形式;
讲究技巧、情境、结构、语言//模糊文体界限、 破坏叙述常规、文体杂糅;
追寻意义,但意义荒诞//解构意义,没有意义, 只有语言游戏,没有界限;
—— 巴塞尔姆《白雪公主》
10
2.解构性与卑琐性 宏大叙事的社会语境:英雄圣贤、拯救解
放、伟大胜利、统统被消解了,“英雄” 变成凡人,伟大的“主题”被“小型叙 事”取而代之 。
3.艺术手法:元小说、互文性、戏仿、 短路与并置 、拼贴

现代文学的后现代主义

现代文学的后现代主义

现代文学的后现代主义在现代文学的长河中,后现代主义无疑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它以独特的视角和手法,对传统文学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颠覆。

后现代主义文学,以其多元性、反传统性和解构性,为文学创作带来了新的可能。

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兴起,与20世纪的社会变迁密切相关。

在这个时期,科技的飞速发展、全球化的推进以及文化的多元化,使得人们对于传统价值观和认知方式产生了质疑。

后现代主义文学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它试图打破传统的文学规范,寻求更为自由、多元的表达方式。

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对现实的解构。

它不再追求对现实的客观再现,而是通过语言的游戏、叙事的断裂和意义的模糊,来揭示现实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这种解构手法,使得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往往具有强烈的反讽性和批判性,对传统价值观和权威进行了挑战。

此外,后现代主义文学还强调语言的创新和实验。

它摒弃了传统的叙事结构,采用非线性、碎片化的方式进行叙事,使得作品具有更强的开放性和互动性。

同时,后现代主义文学还大量运用象征、隐喻等修辞手法,以丰富作品的内涵和深度。

然而,后现代主义文学也面临着一些争议。

有人认为,它过于强调形式的创新和语言的游戏,忽视了文学的社会责任和人文关怀。

但不可否认的是,后现代主义文学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让我们重新审视现实,思考人生。

总的来说,后现代主义文学是现代文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以独特的方式,对传统文学进行了反思和颠覆,为文学创作带来了新的可能。

虽然它面临着一些争议,但正是这种争议,使得后现代主义文学更加丰富和多元。

在未来的文学发展中,后现代主义文学仍将继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为人类的精神世界带来更多的启示和思考。

文学中的后现代主义文学研究

文学中的后现代主义文学研究

文学中的后现代主义文学研究引言:后现代主义文学是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的一个重要文学流派,它以对传统文学形式的颠覆和对现实的深刻反思为特征。

本教案将从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定义、特点、影响以及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和研究后现代主义文学。

一、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定义后现代主义文学是一种对现代主义文学的回应和发展,它强调对语言、叙事和现实的颠覆和解构,以及对权威和真理的怀疑。

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出现是对现代主义文学中对真实性和统一性的追求的一种批判和颠覆。

二、后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1. 反叙事性:后现代主义文学强调对传统叙事结构的颠覆和解构,常常采用非线性、碎片化的叙事方式,以及多重叙事视角和意识流的运用,使读者对故事的理解产生困惑和挑战。

2. 语言游戏:后现代主义文学常常通过对语言的创新和游戏来达到对现实的反思和解构。

它常常采用谐音、双关、语义错位等手法,以及大量的文化引用和隐喻,使作品具有多重解读的可能性。

3. 自我意识:后现代主义文学强调对文学自身的反思和批判,作品中常常出现作者自我插入的情节,以及对文学创作和阅读的反思和讨论。

4. 历史和现实的重构:后现代主义文学对历史和现实进行了重新解构和再现,通过对历史事件和社会现象的再审视,反映出现代社会的复杂性和混乱性。

三、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影响后现代主义文学对当代文学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打破了传统文学的边界和规范,为文学创作带来了更大的自由度和创造力。

其次,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反叙事性和语言游戏性对传统叙事和语言观念产生了冲击,激发了对文学形式的创新和突破。

此外,后现代主义文学对社会和政治现象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和批判,对社会变革和文化认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四、后现代主义文学的研究方法研究后现代主义文学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和理论,以全面深入地理解和解读作品。

其中,对文本的详细分析和解读是基础,可以通过对叙事结构、语言游戏、文化引用等方面的分析来揭示作品的意义和内涵。

文学理论中的后现代主义研究

文学理论中的后现代主义研究

文学理论中的后现代主义研究一、引言后现代主义是二十世纪后半叶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化现象和思维方式。

在文学领域,后现代主义对于文学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文学理论中的后现代主义研究进行探讨,分析其特点、产生背景以及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二、后现代主义的定义与特点后现代主义是一种文化、哲学和艺术的思潮,对于定义后现代主义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然而,从文学角度出发,后现代主义可以被看作是一种对现代主义的回应和批判。

后现代主义关注多元性、不确定性和相对性,拒绝统一性和确定性的权威性观念。

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常常以碎片化、非线性和混合多种文学风格的形式表达。

后现代主义的特点还包括追求游戏性、反传统和反理性。

后现代主义文学呈现出一种不断流动的、变幻莫测的特质,突显了人类存在的不确定性和相对性。

三、后现代主义研究的历史背景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是后现代主义研究的高峰期。

当时,社会变革和意识形态的颠覆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和价值体系。

这些变革使得后现代主义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在文学领域,后现代主义出现了一批重要的作家和作品,如托马斯·品钦的《受批评谱系》,以及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等。

四、后现代主义对文学创作的影响后现代主义对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后现代主义拓展了文学的表达方式。

传统的线性叙事被打破,碎片化的结构和多元的叙事方式成为了主流。

其次,后现代主义关注主观性和个体经验的表达,突出个体和现实的碰撞。

再次,后现代主义强调文学作品的游戏性和阅读的主体性,引导读者参与到文学创作中。

五、后现代主义在文学理论中的重要代表人物在后现代主义研究中,出现了一些重要的理论家和文学评论家,他们对于后现代主义的研究和思考具有重要意义。

其中,让-弗朗索瓦·利奥塔、罗兰·巴特、吉尔伯特·达林和朱迪斯·巴特勒等人的贡献被广泛认可。

六、后现代主义研究的争议与批评虽然后现代主义研究在学术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力,但也面临着一些批评和争议。

现代文学的后现代主义

现代文学的后现代主义

现代文学的后现代主义在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中,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流派,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思想观念,对传统文学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颠覆。

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出现,标志着文学创作的一种新的转向,它在形式、内容和思想上都呈现出与传统文学截然不同的特点。

首先,后现代主义文学在形式上具有明显的多样性和开放性。

与传统文学相比,后现代主义文学不再拘泥于固定的叙事结构和语言风格,而是采用多种叙事手法和语言技巧,创造出一种多元化、开放性的叙事空间。

这种叙事方式使得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更加自由地参与到文本的解读中,从而实现对文本意义的多元化解读。

其次,后现代主义文学在内容上具有强烈的反传统和反权威的特点。

后现代主义作家通过对传统价值观、历史观念和社会规范的解构,揭示了现代社会中的种种矛盾和问题。

他们以一种批判的眼光审视现实,挑战权威,质疑真理,从而为读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考角度。

此外,后现代主义文学在思想上具有明显的相对主义和多元主义倾向。

后现代主义作家认为,世界并非单一的、固定的,而是由多种可能性和选择构成的。

他们强调个体的主观性和多样性,反对任何形式的绝对化和一元化。

这种思想观念使得后现代主义文学在表现手法和主题上呈现出丰富的多样性,为文学创作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然而,后现代主义文学也面临着一些争议和批评。

有人认为,后现代主义文学过于强调形式的多样性和内容的反传统,导致作品在思想深度和艺术价值上有所欠缺。

此外,后现代主义文学的相对主义和多元主义倾向,也使得一些作品在价值观和道德观上显得模糊不清。

总的来说,后现代主义文学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流派,它在形式、内容和思想上都呈现出与传统文学截然不同的特点。

虽然它面临着一些争议和批评,但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出现无疑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和可能性,丰富了文学的内涵和外延。

后现代主义的介绍

后现代主义的介绍

后现代主义,一种源自20世纪中叶的哲学和文化思潮,强调相对主义、多元主义和反传统主义。

这一思潮对于艺术、文学、哲学、社会学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后现代主义主张,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充满差异和变化的世界,没有任何一种观念或文化能够完全解释这个世界。

因此,后现代主义强调多元主义,认为任何一种观点或理论都只是对世界的一种解释,而不是唯一的解释。

这种观念打破了传统观念中的绝对性和普遍性,强调了相对性和特殊性。

在后现代主义的视野中,现代主义的理性、主体性、进步观念等都被视为过时的概念。

后现代主义主张,人类的认识只能是一种解释,而这种解释往往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文化、历史、社会等。

因此,后现代主义强调对于各种因素的全面考虑,而不是仅仅关注单一的因素。

后现代主义对于传统艺术和文化的态度也是批判的。

它认为,传统艺术和文化往往强调普遍性和普遍价值,这种普遍性是以牺牲特殊性和多元性为代价的。

因此,后现代主义主张,艺术家和文化工作者应该更加关注本土文化和特殊经验,而不是追求普遍性和标准化。

在实践中,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体现在许多方面。

在文学领域,后现代主义作品常常表现出对于传统叙事和文学形式的反叛,强调文本的不确定性、多元性和开放性。

在艺术领域,后现代主义艺术家常常采用拼贴、混合、反讽等手法,打破艺术与生活的界限,强调艺术的多样性和多元性。

在社会学领域,后现代主义主张打破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对立,强调特殊性和多元性对于理解社会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后现代主义是一种深刻反思现代主义思潮的哲学和文化运动。

它主张相对主义、多元主义和反传统主义,对于艺术、文学、哲学、社会学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试论后现代主义文论思潮在当代中国的积极影响

试论后现代主义文论思潮在当代中国的积极影响

试论后现代主义文论思潮在当代中国的积极影响在当代中国,后现代主义文论思潮正日益成为文化与学术领域的热门话题。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文论思潮,深刻地影响了当代中国的文学、艺术、哲学和社会科学等领域。

它的出现不仅为中国的知识分子提供了全新的思考范式,同时也为中国当代文化的多元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来评估后现代主义文论思潮在当代中国的积极影响,并探讨其在不同领域的具体表现。

一、后现代主义文论思潮的影响后现代主义文论思潮充满了反传统、反规范、反权威的精神,对传统的权威性知识体系进行了颠覆和挑战。

在当代中国,这种精神焕发出独特的影响力。

后现代主义的思想解构了传统的观念框架,打破了对知识的单一权威性,提供了一种更加包容和多元的思考方式。

后现代主义倡导的文化多元主义、相对主义和反规范性思维,引领了中国社会对传统文化观念和权威性话语的反思与重新审视。

后现代主义的叙事技巧和文学风格也为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二、后现代主义在中国当代文学中的体现在中国当代文学领域,后现代主义的影响尤为显著。

后现代主义文论思潮对中国当代小说和诗歌的叙事形式和文学风格产生了深远影响。

作家们开始注重叙事的碎片化和多元化,以及对语言的反思和实验。

另后现代主义的文学批评理论也深刻地激发了中国作家们对文学价值和文学批评的重新思考,推动了文学批评的理论多样化和文学价值的多元化。

三、后现代主义在中国哲学与社会科学中的影响除了文学领域,后现代主义思潮还对中国的哲学与社会科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后现代主义提出的相对主义和反规范性思维,为中国哲学界提供了新的思考范式,激发了中国哲学家对知识体系和道德观念的重新审视。

在社会科学领域,后现代主义的思想解构与多元文化观念,也促使中国社会科学家们更加注重对社会现象的多元解释和多元认知。

总结与回顾后现代主义文论思潮在当代中国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文学、哲学与社会科学领域。

它打破了传统的思维模式与文化框架,推动了中国文学的多元发展和学术研究的多元化。

20世纪西方文论讲义第八章后现代主义

20世纪西方文论讲义第八章后现代主义

第八章后现代主义在今天的文论中,后现代主义无疑是最常见的一个术语。

由于它包括了从麦当娜到元叙述、从后福特主义到色情小说的几乎一切事物,所以也可能被某些人认为毫无意义。

但无论如何,后现代主义是今天无法回避的一个术语。

这里应该首先说明一下后现代主义与后现代和后现代性的区别。

在国内关于后现代主义的讨论中,有些人将这三个术语混为一谈,而实际上它们表示三个不同的概念,虽然这三个概念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简单地说,后现代是个时间概念,指后期资本主义,又称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跨国资本时期,亦即现代化之后的时代。

后现代性是个社会学概念,指后现代时期的社会特征,涉及到生产方式、生产关系、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等诸多方面,具有明显的历史和哲学含义。

后现代主义是个风格概念,指后现代时期文化艺术表现的特点,包括建筑、文学、音乐、绘画、电影、电视等各个门类。

在这三个概念中,更重要的是应当把后现代性与后现代主义区分开来。

后现代性是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富于更多的社会历史和哲学意义;而后现代主义则比较狭隘,侧重于文化和美学特征。

就真理、理性、科学、进步和普遍解放等宏大叙事而言,由于它们被认为自启蒙运动以来现代思想的基本特征,所以后现代性意味着现代性的终结。

对后现代性来说,那些期望不仅历史地受到怀疑,而且从一开始就是危险的幻觉,因为它们使种种历史的可能性陷入了观念的束缚。

这种现代性的“专制体系”粗暴地破坏真实历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无情地取消差异,将所有的“他性”变成沉闷的同一性,还常常表现出一种极权政治。

它们是些“捉摸不定”的东西,通过在人们眼前晃动可能的理想,分散人们对政治变化的注意。

它们包含危险的绝对主义信念,相信变化的生活方式和认识能够基于某种终极的、无可怀疑的单一的原则:理性或历史规律,技术或生产方式,政治乌托邦或普遍的人性。

与现代性相反,对于“反基础论”的后现代性,人们的生活方式是相对的、不确定的,由纯粹的文化成规和传统形成,没有可以认同的始源或宏伟的目标;而所谓的“理论”,大部分只是说明这些继承下来的习惯和机制的一种浮夸方式。

现代文学的后现代主义

现代文学的后现代主义

现代文学的后现代主义在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中,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流派,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思想观念,对传统文学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挑战。

它不仅改变了文学的表现形式,更对文学的内涵和价值进行了重新定义。

后现代主义文学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欧美国家,其核心思想是对现代主义的反思和超越。

现代主义文学强调理性、逻辑和客观性,而后现代主义则主张多元、相对和主观性。

它认为,世界并非单一的、固定的,而是多元的、变化的。

这种思想观念在后现代主义文学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后现代主义文学的表现形式多样,包括非线性叙事、碎片化结构、语言游戏等。

这些手法打破了传统文学的叙事模式,使作品具有更强的开放性和多元性。

同时,后现代主义文学还强调对现实的解构和重构,通过对现实的批判和反思,揭示出隐藏在现实背后的权力关系和社会矛盾。

在后现代主义文学中,作者和读者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

传统文学中,作者被视为作品的创造者和权威,而读者则是被动的接受者。

然而,在后现代主义文学中,作者和读者的地位趋于平等,作品的意义不再由作者单方面决定,而是需要读者的参与和解读。

这种观念强调了文学作品的互动性和参与性,使文学成为一种更为开放和多元的交流方式。

后现代主义文学对传统文学的挑战和反思,不仅体现在其艺术形式上,更体现在其思想观念上。

它对现代主义的理性、客观和权威进行了质疑,提倡多元、相对和主观的观念。

这种思想观念在当今社会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鼓励人们以更为开放和多元的视角看待世界,对现实进行批判和反思。

总之,后现代主义文学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流派,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思想观念,对传统文学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挑战。

它不仅改变了文学的表现形式,更对文学的内涵和价值进行了重新定义。

在当今社会中,后现代主义文学的思想观念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思考。

何为后现代主义文学理论

何为后现代主义文学理论

何为后现代主义文学理论作者:陆扬来源:《中国图书评论》2015年第09期一后现代主义是一个你不说我还大体清楚,你越说我越发糊涂的东西。

自从1979年利奥塔《后现代状况》刊行,宣布后现代时代的到来,各路豪杰争先恐后在尝试将它定义下来。

结果无非是消解中心、消解宏大叙事、浅尝辄止、支离破粹、南辕北辙、刻舟求剑,终究是云里雾里,不得要领。

涉及文学,则更叫人迷糊。

当年美国已故批评家卡林内斯库畅销国内的《现代性的五副面孔》,最后一副面孔就是后现代主义。

这幅姗姗来迟、后来居上的新面孔,作者给它的定位是,后现代主义最早用于文学是在20 世纪40 年代,表示对T.S.艾略特等人现代主义的反动。

诗歌上它包括黑山派诗人如查尔斯·奥尔森、垮掉派如艾伦·金斯堡、“旧金山文艺复兴” 代表人物如格里·施奈德、纽约派成员如约翰·阿什伯里。

小说上则有约翰·巴斯、托马斯·品钦、威廉·加迪斯、罗伯特·库弗等一应人众。

我们马上发现,这个名单中的不少人其实是当年现代派文学的中坚人物。

再追溯上去,塞缪尔·贝克特、詹姆斯·乔伊斯,乃至博尔赫斯和纳博科夫,也都当仁不让成了后现代主义的先驱人物。

他们原本是现代主义的经典人物,现代性的五副面孔里,先锋也好,颓废也好,媚俗也好,他们可不都是游刃有余斡旋其中!这样来看,现代性的面孔再是形形色色,终究是在后现代主义当中殊途同归?后来居上的后现代主义,终究是将现代性的五副面孔统一了过去?我们今天大致可以将后现代主义文论的起点定位在1966年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举办的结构主义会议。

虽然是时文学理论界尚不解后现代主义为何物,但是到场的10位法国明星:罗兰·巴特、德里达、拉康、吉拉德(RenéGirard)、希波利特、戈德曼(LucienGoldmann)、莫哈泽(CharlesMorazé)、普莱(GeorgesPoulet)、托多洛夫和韦尔南(J.P.Vernant),日后大都成为了后现代文论的灵感来源。

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
第十代主义思潮是后现代社会(后工业社会, 信息社会,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等)的产物, 它孕育于现代主义的母体( 30 年代)中,并 在二战后与母体撕裂,而成为一个毁誉交加 的文化幽灵,徘徊在整个西方文化领域。后 现代主义的正式出现是 50 年代末到 60 年代前 期。其声势夺人并震慑思想界是 70 年代和 80 年代。这一阶段,在欧美学术界引起一场世 界性大师级之间的“后现代主义”论争。 90 年代初,后现代主义开始由欧美向亚洲地区 “播撒”,使后现代主义成为一个当代社会 的热门话题。
梵高的《麦地》
后现代主义建筑
现代主义的建筑追求的是崇高,改造人 们的生活。——雷 柯比兹耶的美学观 后现代主义则不是要改造城市,而是生 活在城市里。消费性——超级市场
第二,历史意识消失产生断裂感。
第三,主体性的消失意味着“零散化”。 沃霍尔,“我想成为机器,我不要成为 一个人,我像机器一样作画。” 第四,距离感消失。复制。

但不是唤我回转不是告别 再往前在那飘渺的空中 有一架明亮的钟倚着天穹 报知时间非错也并非对 我是一个与夜相识的人”
读法
德里达:互文性,使诗歌的意义多元化; 修辞学阅读:如夜,钟等究竟什么意思, 读出各种比喻义,因此,能指和所指之 间有极大的游移性。语言的比喻性。 踪迹说:但丁,布莱克的《伦敦》中的 我,这些于阅读的同时诉诸听觉的诗文 使意义在互文性中呈现出多元性。
(二)解构主义批评关键词
1 异延diffé rance——差异diffé rence。 “异延是差异的本源或者说生产,是指 差异之间的差异、差异的游戏。” “它既不存在也没有本质。它不属于存 在、在场或缺场的范畴。” “异延既不是一个词,也不是一个概 念。”
2播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极端个性化。在现代主义文学创作中, 作家往往追求绝对的自我表现。形式的创 新不过是作家证明自我存在的一种手段, 借助于反传统,借助于对文学旧有形式的 颠覆,作家的个性得到了近乎病态的张扬。 展示丑。从美学趣味上看,现代主义文 学则着力于展示丑,作品表现出的往往是 人与自然、人与人、人的内心世界尖锐的 对立及形式与内容的冲突。
3.金钱操纵了科学活动的游戏规则。 “如果没 有金钱,就没有证据,没有对陈述的检验,就没 有真理”,于是科学语言游戏变成了金钱的游戏。 “金钱、效能和真理之间出现了一个方程 式,”“最富的人最可能有理。” 4.真理。因为“真理的条件,即科学游戏的规 则,是内在于这个游戏的”,“只要这些规则能 让专家达成共识,它们就是好的,除此之外,没 有任何其它的根据”。现代主义有现代主义的游 戏规则,后现代主义有后现代主义的游戏规则, 在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价值观念之间,没有 一个共用的判断标准。
3.在后现代主义社会,人本主义立场、人文关怀精 神、精英意识、启蒙话语、先锋性、作家中心观念通 通被抛在了一边,文学与现代性的联系几乎全部被割 断了。 贝尔关于后与超的区别的论述: 超、反、后 过去总是习惯于用超作词缀创造词汇:超悲剧、 超文化、超社会,到了20世纪后期,人们却总是用后 组词,后现代、后工业、后意识形态、后文学、后历 史、后结构……其中表现出的是西方人极微妙的心态 变化。超在强调不同、断裂的同时,有一种进化、进 步的意思,而后在强调不同、断裂的同时,则包含着 过渡、间隙、对未来的没有把握等观念。
6.后现代是一种精神与价值模式: 现代是后现代的一个组成部分。 “如果想成为现代的作品,必须先是后现 代的才行”。 后现代的精神实质:消解、去中心、非同 一性、多元论、解元话语、解元叙事、不 满现状、不屈服权威、不对既定制度发出 赞叹、不对已有成规加以沿袭。
(二)哈贝马斯对后现主义的批判: 1.现代性是一项尚未完成的工程,它永远指向未 来。 现代化目标本身的合理性 主体性,理性的现状 2.现代性为何成为问题。 现代性展开过程中出现的误区:理性中主体的丧失: 工具理性、 科学技术在现实中被意识形态化 对现代性的怀疑:交往受阻,共同的前提丧失。从 黑格尔到尼采到后结构主义
5.大学 。 “大学和高等教育从此需要培养的不是各种理想,而 是各种能力:多少医生、多少某专业的教师,多少工程 师,多少管理人员等等。知识的传递似乎不再是为了培 养在解放之路上引导民族的精英,而是为了向系统提供 能够在体制所需要的语用学岗位上恰如其分地担任角色 的游戏者。” “(在后现代状态下)大学生不再是来自‘自由精 英’的青年,他也不再或近或远地关心社会进步、人类 解放的伟大任务。来源于新用户的社会需求将高等教育 的功能逐渐分为两大类服务:复制‘职业知识分子’和 ‘技术知识分子’的大学服务。除了这两部分大学生之 外,其它大部分在校青年是没有计算在求职统计表内的 失业者,因为他们的数量超过了他们从事的专业(文学 和人文科学)所能提供的需求。”
(2)多元话语:一元话语被喧哗的多元话 语取代,人们的价值观开始呈现出多元的 形态。 不确定性、文本间性、主体间性、拼盘、 众声喧哗 (3)与大众文化结盟。 反精英意识、与商业合谋
2.文学表现: (1)游戏。如果说现代主义 文学还试图借对现实的冷峻审 视与严肃反思去表达一种文化 批判态度的话,那么后现代文 学则往往对现实、对人生采取 一种游戏的态度。 哈桑认为,后现代文学的反 讽与现代主义文学的反讽是有 本质区别的,他称后现代文学 的反讽具有多重性、散慢性、 或然性、荒诞性的特征,表明 的真理的缺席。 (2)躲避大叙事,躲避严肃 的主题。偶然性的事件,小人 物的命运,成为后现代作家关 注的焦点。

3.人类面对的问题的实质: 交往的困难,统一性的丧失,政治对人 的干预,文化差异,语言自身的混乱 4. 重建理性主义。 交往合理性: 哈贝马斯与利奥塔对话的基础

形式主义。形式上的创新在现代主义文 学诸流派的创作实践中具有终极性的意义。 每一个文学流派都试图借新的形式与前此 的一切文学创作相区别,以显示自己的存 在,因而现代主义诸流派间的更替便表现 为文学形式的花样翻新。 反传统。在现代主义文学那里,文艺复 兴以来形成的西方社会的科学理性主义传 统受到批判,同时,作为西方社会的精神 支柱而存在的基督教传统也被动摇。艺术 家往往需要独自面对世界,在虚无中寻求 世界与人生的意义。
第八讲 后现代主义文论
后现代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文化现象。 后现代主义文学界理论的主张除表现在作品中 之外,还表现在女性主义研究、解构主义哲学、 后殖民主义文化理论、新历史主义学术思想当中。 拒绝理论与深度模式是后现代主义的本质特征。 所谓后现代主义理论,是后现代主义生活方式 与文化现象研究者对其研究对象进行的归纳。这 些理论家包括贝尔、杰姆逊、利奥塔、哈贝马斯、 哈桑等人。这些人当中,许多人对后现代主义是 持保留态度或者是批判态度的。
参考书:杰姆逊:《后现代主义与文 化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二、关于后现代主义的争论
(一)利奥塔对后现代社 会的知识状态的考察: 1.语境的转换: 现 代主义的价值观念与后现 代主义价值观念的分歧根 本上讲源于语境的差异, “当科学元话语明确求助 于诸如精神辩证法、意义 阐释学、理性主体或劳动 主体的解放、财富的增长 等某个大叙事时,我们便 使用‘现代’一词指称这 种依靠元话语使自身合法 化的科学。”而后现代就 是“对元叙事的怀疑”。
(二)几个概念的辨析: 现代、现代性 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 1.现代性问题:人本主义,理性主义,乐 观主义,现实主义,重视摹仿,重视内容, 强调现实功利性,强调语言表达的清晰、 民族化及个性化是文学现代性的基本特征;
2.现代主义 现代主义哲学——现代主义艺术——现代主义文学 (1)现代主义文学形成了如下一些反现代性的特征: 非理性。受非理性主义哲学思潮与弗洛依德心理学理论 的影响,现代主义文学的许多流派都把非理性作为人的本质, 把对人的潜意识世界的发掘与潜意识欲望的表达作为文学的 目标。在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中,文学语言不再具有清晰的逻 辑,叙事也不再具有连贯性与前后的因果关联,时空秩序被 完全打乱。 主观性。在现代主义作家的作品中,现实世界是一个在 作家的主观感受中变形的世界,主观的真实性代替了客观的 真实性,人的感觉、情绪、梦境成为文学表现的对象,现实 世界往往作为神秘的精神现象的客观对应物而出现在文学作 品中。
一、后现代主义的内涵:
(一)从时间上界定。 哈桑的考证:1934年,弗· 奥尼斯的《西班牙暨美洲诗 选》中,首次用到了postmodernism一词。 贝尔认为,后现代主义的产生应当是在60年代(后工 业社会) 杰姆逊认为,后现代主义起的时间应该是50年代(晚 期资本主义) 文学上的后现代主义应当在二战以后,其代表是法国 达达主义、存在主义文学、荒诞派戏剧、黑色幽默小说等。 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二次战后,或50年代以后。 原因:战争 后工业:贝尔的前工业社会(人与自然)、工 业社会(人与机器)与后工业社会(人与人的矛盾、信息 的占有) 大众传播业的发展
(三)后现代主义的特征:
1.整体特征: (1)哲学上的虚无主义:后现代主义核心是虚 无主义,它拒绝中心,拒绝本质,拒绝深度。 杰姆逊认为,由深度模式走向平面感(削平 深度模式),是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本质区 别之一。在现象与本质、边缘与中心、能指与所 指、虚构(文本)与真实(历史)的二元对立中, 后现代主义总是用前者去消解后者。
(8)文学自身的危机:后 现代文化背景中,许多已经 形成的关于文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规定性开 始不再适用,虚构与纪实、 原创与复述、语言艺术与影 视艺术、审美性与功利性的 界限越来越变得模糊不清, 文学日渐被在后现代社会无 穷繁殖,没有边际的文化概 念所吞没。因此,从一定意 义上讲,解构性即文学的后 现代性。
(2)现代主义与现代性之间还是存在着深层关联。 人本主义立场。它认为,科学理性主义的不加限 制的运用,导致了人的异化。把人从异化状态中拯 救出来,是现代主义作家共同追求的目标。现代主 义作家在对现实采取激烈批判态度时,表现出了热 切的人文关怀 启蒙的姿态。现代主义文学仍然以启蒙的姿态面 对大众,保持着强烈的精英意识。 作家的中心地位:在现代主义文学那里不是被削 弱,而是被进一步强调了。 先锋性。现代主义作家总是坚守着自己的先锋性, 与大众文化保持着足够的距离,并试图以自己的先 锋性去影响社会,使大众向自己靠拢。

后现代社会的大学“仍然需要向学生传 授一些东西,不是内容,而是终端的使用, 即一方面传递新的语言,另一方面传授怎 样灵巧地操纵这种提问的语言游戏:向哪 里提出问题,即哪个存储器与人们想知道 的东西相关?如何提出问题才能避免错误 等等。”因为“数据库将是明天的百科全 书,它们超出了每使用者的能力,它们是 后现代人的自然。”

(5)复制与模仿代替独创与个 性。个性化理论及文学作品的风 格理论被解构。文学的个性化理 论与风格理论建立在作家中心论 的基础之上,它强调作家创作活 动的创造性及作品的不可重复性。 然而,在后现代社会中,大众文 化观念到处流行,支配着后现代 人的思想与行为,个体的人所能 做的,只是对时尚的追逐与模仿, 独特的个性与风格已经成为十分 遥远的事情。后现代主义理论家 干脆认为,所谓的创造性 只是人的错觉,面对 文化,面对历史,面对 语言,个人其实是无所 作为的。 (6)影像化。 (7)走向生活。
(3)从审美旨趣上看,由 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的转 化表现为一个从丑到荒诞, 从悲剧到喜剧的过程。 (4)作家中心论受到 挑战:而大众传播媒体的介 入已经使作家的创作不再可 能成为纯粹的自主行为,甚 至不再可能成为独自一个人 就能完成的行为。作家必须 适应媒体,适应媒体的受众。 另一方面,在大众传媒上, 特别是在互联网上,发表作 品不再是某一部分人的特权, 因此,不仅仅作家中心论的 观念被消解了,甚至连作家 的身份也受到质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