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仁堂病根不在加盟连锁
从同仁堂看中药企业国际化经营
从同仁堂看中药企业国际化经营一、本文概述二、同仁堂国际化经营的发展历程同仁堂,作为中国中药行业的领军企业,其国际化经营的发展历程可谓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
早在清朝时期,同仁堂就开始向海外输出中药产品,凭借其卓越的品质和疗效,赢得了海外消费者的广泛认可。
真正的国际化经营之路,却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才真正开启。
同仁堂国际化经营的第一阶段,可以概括为“摸索前行”。
在这一阶段,同仁堂主要通过出口中药产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同仁堂凭借其独特的制药工艺和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成功打入了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市场,为后续的国际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进入第二阶段,同仁堂开始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拓展国际市场。
同仁堂在海外市场的布局不仅限于传统的中药店,还涉及到了零售、批发、医疗等多个领域。
同时,同仁堂还加强与国际医疗机构的合作,推动中药在国际医疗体系中的应用。
在第三阶段,同仁堂开始探索“本土化”战略,即在海外市场深入挖掘当地消费者的需求,推出符合当地市场需求的中药产品。
同仁堂通过与当地企业合作,共同研发适合当地消费者的中药产品,进一步提升了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如今,同仁堂已经进入了国际化经营的第四阶段,即“全球化战略”阶段。
在这一阶段,同仁堂不仅在全球范围内推广中药文化,还积极参与国际医药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工作,努力提升中药在国际医药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
同时,同仁堂还加强与国际知名企业的战略合作,共同推动中药产业的创新和发展。
回顾同仁堂国际化经营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其始终坚持“以质取胜”的理念,不断创新经营模式和战略思路,积极拓展国际市场。
未来,随着全球健康产业的快速发展和中药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同仁堂必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加美好的未来。
三、同仁堂国际化经营的策略分析坚持品质为王,传承与创新并重。
同仁堂始终坚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古训,确保了药品的高品质。
同时,同仁堂也注重科技创新,不断研发新药,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以满足不同国家和地区消费者的需求。
同仁堂——老字号经营的成功典范
同仁堂——老字号经营的成功典范一、案例综述本案例介绍的是北京同仁堂是中医药行业文明遐迩的老字号、中医药的第一品牌,他在经营中始终坚持传统制药特色,其产品以质量优良、疗效显著闻名海外,并在经营中大胆创新而有了长足的进步使他成为经典的老字号。
通过调查了解同仁堂的,探究它保持传统并致力于创新的方法。
一、同仁堂的传统经营与保持同仁堂历史久远,文化底蕴深厚,经济与文化交相辉映,积淀而成“同仁堂”文化。
重质量、刻意精研,依德、诚、信树企业形象,以人为本凝聚一方。
同仁堂人视产品质量如生命。
自创立之初,同仁堂人便谨遵“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古训,一直至今。
他们完善严格的内控标准,用地道的药物,严守炮制之规。
在工艺方面精益求精,不断创新,日趋精湛。
90 年代以来,同仁堂在技术方面加大投入,更新设备,以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
“同修仁德,济世养生”是同仁堂企业精神的集中体现,反映了企业的价值取向,一直影响着同仁堂人。
他们把养生济世作为经营宗旨,几百年来,同仁堂人代代相传,赢得了世人的高度赞誉。
在市场经济中,利润是衡量企业经营效果的标准,但在同仁堂人眼中,它并不是唯一的标准,甚至不一定是首要标准。
同仁堂把树立正确的义利观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职工以诚为本、以信求利,企业才能在市场经济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同仁堂注重用同仁堂文化理念凝聚全体员工,形成一种团队合力与向心力。
同仁堂的的经营保持了传统的优良的经营方式,摒弃了不合理的经营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企业的创新与改革。
三、同仁堂的创新同仁堂的经营创新包括:经营理念的创新和经营组织的创新,企业的经营机制的改革,产品创新,市场创新1、经营理念的创新同仁堂注重产品的质量,对于所用药材做到“取其地,采其时”。
他们以客户为导向,从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出发,在诚信方面也做到顾客至上的要求。
注重创新,利用现代手段,发行股票,经营的产品变得现代化,多样化,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实现集团化。
北京同仁堂药店的创新
北京同仁堂药店所属于栏目:生产管理作者:案例中心关键字:同仁堂创新资源整合群体/组织重构案例发生日期:2000案例内容:全国的中华老字号,首都的京城老字号这些年变化得让人感慨良多。
一些人思古恋古声称:老字号越老越值钱;一些人因时变事变则呼吁,救救老字号。
市场经济大潮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同今天的名牌企业群星中必将磨砺出明天的老字号一样,今天的老字号必然分化,一些殒灭一些再生,都是不可避免的。
历史的进化只能如是。
一、穿越时空隧道的新生市场有情呵护亦或无情淘汰的关键:其人其思及其所为。
1993年秋,李广辉,正是在这样的时刻,走进汇聚众多老字号的前门大栅栏,出任同仁堂药店总经理。
三十六、七岁是这样的年龄:由青少年狂热猛浪进到直面现实的大胆果决;善于筹划而不陷老者易染的圆滑世故。
面对来自各方面的挑战与机遇,让人吃惊的是:饱含同仁堂情结的李广辉,新官上任的第一步骤居然是:拆毁同仁堂,重建同仁堂。
李广辉及其主要助手,边跑规划、设计、资金;边迁移营业区,照常接待新老顾客。
看他那和销售小姐并肩忙碌的笑脸,看他与有关人士检查建筑施工的身影,看他进出规划审核部门的脚步,看他与银行负责人商讨资金方案的表情,如果认为表帅作用可以提升销售额,加快施工进度,这就是最高决策者的全部,那则是大大片面化的误解。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现代最高决策者的重头戏,不在前台在幕后,轻表相而尤其专重内功。
李广辉高层公关策划、实施的至高之点在于:重张新店的规模扩张,挖堀、开发历史无形资产的潜在含金量与扩展公关网络,“硬件”“软件”两翼齐飞。
破易立难。
破,破掉计划经济的层层束缚,而立,面对千变万化的市场经济,究竟应该立什么。
超级老字号——同仁堂的无形资产究竟有哪些含金量,其要素与核心之点是什么,怎样在市场竞争白热化的今天脱蜕新生,实现同仁堂的现代化和市场化,再造一个承继先师无愧来者的新同仁堂。
面对这些历代同仁堂传人未曾遇到的重大历史性课题,•李广辉请示领导,请教专家学者,与年逾七旬的老师傅促膝恳谈,拜访同仁堂创始人的后裔,•直至学究般地钻进故纸堆,研究同仁堂历史上的经营奥秘。
老字号跨界并购转型案例
老字号跨界并购转型案例
同仁堂并购三溪堂,试看国药老字号的新医疗转型之路。
近日一条新闻刷爆中医朋友圈,但是five的医疗圈并不看好国药老字号这一次大手笔。
同仁堂的新医疗转型之路,一直没有停歇,不远有知嘛健康,近有制茶司,但是成效一直不像同仁堂在中药领域这么显著。
同仁堂的医疗门诊、新医疗服务,一直不温不火。
20XX年,同仁堂布局新医疗成立知嘛健康,原来是家咖啡馆。
知嘛健康上线之初也被同仁堂寄予厚望,平台定位为同仁堂健康向大健康产业升级所打造的新品牌超级IP,致力于通过技术赋能服务,打造大健康无忧生态平台。
相较于同仁堂健康传统模式,知嘛健康新零售提出6个层面的模式创新和升级,即新模式、新技术、新生态、新渠道、新服务、新产品,旨在设计大健康全新的商业模式,为消费者提供多场景、全方位健康需求服务。
然而,以20XX年高调亮相后,迅速悄无声息消失于市场大潮中,拓店、增长、品牌、市场,一系列问题。
20XX年,同仁堂进军茶饮,创业新品牌“制茶司”。
制茶司主打“东方草本哲学,自然养身之茶”,这是同仁堂在咖啡赛道布局之后,再一次进入到饮品领域。
据小豆健康了解,制茶司并不是同仁堂的跨界门店,而是所属于XX品牌管理有限公司,同仁堂和公司旗下的品牌“制茶司”联合研制奶茶产品。
同仁堂综合分析
同仁堂综合分析企业简介北京同仁堂是中药行业著名的老字号,创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历经八代皇帝,长达188年。
目前,同仁堂拥有境内、外两家上市公司,连锁门店、各地分店以及遍布各大商场的店中店六百余家,海外合资公司、门店20家,遍布14个国家和地区,产品行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北京大兴、亦庄、刘家窑、通州、昌平,同仁堂建立了五个生产基地,拥有41条生产线,能够生产26个剂型、1000余种产品。
全部生产线通过国家GMP认证,10条生产线通过澳大利亚TGA认证。
2004年投资1.5亿港元设立的境外生产基地---同仁堂国药有限公司于2005年底通过了GMP认证,为实现生产、研发和营销的国际化打下了良好基础。
同仁堂集团被国家工业经济联合会和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推荐为最具冲击世界名牌的16家企业之一,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文明单位和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同仁堂被国家商业部授予“老字号”品牌,荣获“2005CCTV我最喜爱的中国品牌”、“2004年度中国最具影响力行业十佳品牌”、“影响北京百姓生活的十大品牌”,“中国出口名牌企业”。
2004年被中宣部、国务院国资委确定为十户国有重点企业典型经验之一,2006年同仁堂中医药文化进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仁堂的社会认可度、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高。
一、采用杜邦财务分析体系进行综合分析:权益净利率反映公司所有者权益的投资报酬率,具有很强的综合性。
由公式可以看出:决定权益净利率高低的因素有三个方面——权益乘数、销售净利率和总资产周转率。
权益乘数、销售净利率和总资产周转率三个分别反映了企业的负债比率、盈利能力比率和资产管理比率。
这样分解之后可以把权益净利率这样一项综合性指标发生升降的原因具体化,定量地说明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比一项指标能提供更明确的,更有价值的信息。
权益乘数主要受资产负债率影响。
负债比率越大,权益乘数越高,说明企业有较高的负债程度,给企业带来较多地杠杆利益,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较多地风险。
同仁堂是贴牌吗
同仁堂是贴牌吗
不是。
北京同仁堂是传统老字号,不是贴牌。
北京同仁堂所生产的中成药,如安宫牛黄丸、人参再造丸等,用药真实精准,工艺考究、济世救人为世人交口称赞。
最难能可贵的是北京同仁堂的诚信,其堂中高悬的对联可证,百姓的赞誉可信。
北京同仁堂不可能是贴牌。
贴牌本意就是所谓的代工,我下订单你生产,然后贴我的品牌,就是我的产品。
具体指一家厂家根据另一家厂商的要求,为其生产产品和产品配件,亦称为定牌生产或授权贴牌生产。
即可代表外委加工,也可代表转包合同加工,俗称代加工。
同仁堂结束南北之争
同仁堂结束南北之争近日,南京同仁堂毅然选择重整品牌,全面启用“乐家老铺”,结束了同仁堂品牌的“南北”之争。
“京都同仁堂乐家老铺”这个名字,在行业内可是响当当的金字招牌,可谓是北京历史最悠久的药店之一,但与“御药号”的北京同仁堂一脉相承的南京同仁堂药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南京同仁堂”)却承受了市场优胜劣汰的强大冲击。
近日,南京同仁堂毅然选择重整品牌,全面启用“乐家老铺”,结束了同仁堂品牌的“南北”之争。
品牌重塑为时太晚?南京同仁堂此次启用“乐家老铺”,取自“同仁堂”创办人乐尊育。
南京同仁堂药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丁峰峻介绍说,公司前身是北平同仁堂京都乐家老铺南京分号,始建于1926年。
然而,尽管南京同仁堂药业有限公司与北京同仁堂属一脉相承的嫡系,但两家企业的发展现状却相差巨大。
据了解,2007年南京同仁堂销售收入仅为1.2亿元,而根据2007年的半年度报告,仅去年上半年北京同仁堂营业收入就超过15亿,而净利润更是超过南京同仁堂全年销售收入,如此巨大的落差迫使南京同仁堂必须找到出路,而品牌重塑就是第一步。
中国驰名商标“同仁堂”一直是两家争论的焦点,但导报记者从中国商标网上查询看到,“同仁堂”商标已经被北京同仁堂全类注册。
尽管此前南京同仁堂系列产品也有使用注册商标“渡江”、“遐龄”、“同乐”等,但始终不能赶及“同仁堂”的市场地位。
因此,南京同仁堂全线产品改换“乐家老铺”品牌,寄希望于能够使“乐家老铺”的品牌核心价值得到深度开发。
即使如此,业内人士仍然评价“为时太晚”,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特约研究员蓝昌顺认为,商标权只属于商标所有人,既然商标权是属于北京同仁堂,南京早该考虑寻找自己的品牌了,取个符合市场发展需要的商标名称才是上策,现在可能还浪费了很多可以宣传打造品牌的资源,落得为他人做嫁衣,还吃力不讨好。
医药企业改名有风险实际上,药店要长期运营,改变品牌还仅仅是表面功夫而已。
俗话说,“北有同仁堂,南有庆余堂”。
2.同仁堂战略分析报告
同仁堂战略分析报告一、公司介绍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市政府授权经营国有资产的国有独资公司,始创于1669年,至今已有343年的历史。
近年来,集团坚持“以现代中药为核心,发展生命健康产业,成为国际知名的现代中医药集团”的发展战略,以“做长、做强、做大”为方针,以创新引领、科技兴企为己任,销售收入、实现利润、出口创汇及海外终端数量均居全国同行业第一。
自1997年以来,同仁堂保持了持续健康的发展,经济指标连续15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实现了每五年翻一番。
截至2011年,集团资产总额140亿元,销售收入163亿元,实现利润13.16亿元,出口创汇3392万美元,在海外16个国家和地区开办了64家药店和1家境外生产研发基地,产品销往海外40多个国家和地区。
同时,同仁堂既是经济实体又是文化载体的双重功能日益显现,品牌的维护和提升、文化的创新与传承等取得了丰硕成果,“同仁堂中医药文化”已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与国家汉办签署了联合推广同仁堂中医药文化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运用孔子学院平台进一步加大了同仁堂文化的海外传播力度。
目前,同仁堂已经形成了在集团整体框架下发展现代制药业、零售商业和医疗服务三大板块,拥有药品、保健食品、食品、化妆品、参茸饮片5大类1500余种产品;25个生产基地、75条通过国内外GMP 认证的生产线,生产工艺和工装机械化、自动化水平处于行业领先地位;1500余家零售终端和130多家医疗网点;一个国家级工程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形成了以同仁堂研究院和同仁堂中医医院为主体的科技创新平台,“十一五”期间,共开发上市新产品194种,为同仁堂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按照北京市国有经济“十二五”规划的整体部署,同仁堂集团制定了自身“十二五”发展规划,全力打造首都中医药产业的龙头企业,确定了新的五年发展目标,即“主要经济指标翻一番,零售及医疗网点突破2000家,新产品研发上市300种,落实四个重点工业项目建设,继续保持五个全国同行业第一,逐步形成六大(二级)专业型集团公司框架”的“123456”计划,真正实现健康、和谐、跨越式发展。
同仁堂管理故事
同仁堂管理故事同仁堂是中国著名的中医药品牌,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在多年的发展中,同仁堂一直秉承着“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古训,坚持诚信、敬业、创新、奉献的企业精神,成为中医药行业的佼佼者。
本文将从同仁堂的管理故事入手,介绍其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管理效果等方面的内容。
一、管理理念同仁堂的管理理念可以概括为“以人为本、诚信经营、质量第一、顾客至上”。
这种理念贯穿于整个企业的运营过程中,是企业得以持续发展的基础。
1. 以人为本同仁堂非常注重员工的发展和成长。
企业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福利待遇,鼓励员工不断学习和进步。
同时,企业还注重员工的身心健康,定期组织员工进行体检和健康培训,确保员工身心健康。
2. 诚信经营同仁堂一直坚持诚信经营的原则。
在药品生产过程中,企业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进行生产,确保药品质量和安全。
同时,企业还注重与供应商和客户的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实现互利共赢。
3. 质量第一同仁堂始终将质量放在首位。
在药品研发、生产和销售过程中,企业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确保药品质量和安全。
同时,企业还注重对药品质量的监控和管理,建立了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确保药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 顾客至上同仁堂始终将顾客放在首位。
在销售过程中,企业注重顾客的需求和反馈,不断改进产品和服务质量,提高顾客满意度。
同时,企业还注重与顾客的沟通和交流,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和口碑效应。
二、管理方法同仁堂在管理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包括规范化管理、精细化管理、信息化管理等。
这些方法的应用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1. 规范化管理同仁堂注重规范化管理。
在药品生产过程中,企业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进行生产,确保药品质量和安全。
同时,企业还建立了完善的生产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规范员工的行为和操作流程,确保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 精细化管理同仁堂注重精细化管理。
北京同仁堂竞争战略分析
北京同仁堂竞争战略分析
北京同仁堂是一家成立于1669年的老字号,专注于中药材的生产和销售。
在当前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北京同仁堂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的竞争战略,以保证
企业的发展和竞争力。
1.产品差异化战略:北京同仁堂应该在中药材的种类和品质上进行升级,将品牌内的
每种药材进行细分,比如按照功效和使用范围等方面分类,推出更多、质量更高的中药材
产品和中药制剂,以此来满足不同客户群体的需求,提高竞争力。
2.渠道扩展战略:北京同仁堂可进一步扩大在全国的门店数量,开设线上门店,提供
到家服务,以便更好地服务客户。
还可以采取加盟等资本运作方式,扩大市场份额,提高
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3.品牌营销战略:通过建设强大的品牌形象和品牌文化,提升品牌的美誉度和知名度,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并加强与消费者的沟通和互动,增加品牌粘度。
4.科技创新战略:北京同仁堂可以加强对中药材和中药制剂的研究和开发投入,不断
提高产品的品质和功效,增强产品的技术含量,以此提高公司在行业内的竞争力。
5.人才优化战略:通过人才招聘、培训和留用等措施,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吸引高
素质的企业人才,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能力,以此为公司的持续创新和发展提供
支持。
总之,针对当前市场竞争,北京同仁堂需要同时采取多种战略并行,以提高公司的市
场竞争力,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同仁堂连锁医药店及医药连锁行业发展情况
龙、
简介
• 同仁堂(原名同仁堂药室,同仁堂药铺)是乐显扬创建于 中国清朝康熙八年(1669年)的一家药店。其服务宗旨 是“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是国内最负盛名的老药 铺。历经数代、载誉300余年的北京同仁堂,如今已发展 成为跨国经营的大型国有企业--同仁堂集团公司。其产品 以其传统、严谨的制药工艺,显著的疗效享誉海内外。 1991年晋升为国家一级企业。1998年,中国全国总工会 授予同仁堂“全国五一奖状”。1997年在上海证券交易 所上市。2006年同仁堂中医药文化进入国家非物资文化 遗产名录。
探讨我国药品市场现状
• • • • • • 1、药品市场供求失衡,缺少有效的市场运行机制 2、缺少专业化的市场中介组织,药品商务交易成本高 3、供应环节多、物流配送不完善 4、相应的法律法规不完善 5、没有建立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 6、市场环境及产业政策推动中药产业的快速发展
• 企业目标: • 以高科技含量,高文化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的绿色医药名牌产品 为支柱,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医药产品集团。简称"三高一 强"。 • 企业使命: • 弘扬中华医药文化,领导"绿色医药"潮流,提高人类生命与生活质 量。 • 管理信念: • 同心同德,仁术仁风。 • 服 务 铭: • 为了您的健康与幸福,尽心尽意,尽善尽美。 • 广 告 语: • 神州国药香,北京同仁堂。 • 生产现场标语: • 质量即生命,责任重泰山。 一百道工序,一百个放心。 • 生产一流品质,同仁堂永恒的信条; 创造国际名牌,同仁堂不懈 的追求。 • 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
• • • •
• • • •
• • • • • •
(二)转型阶段(2004—2006年) 1、构筑保健药品与生物药品的规模优势 利用新扩充的渠道加强促销力度,形成销售规模 把保健药品与生物药品作为同仁堂的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培养,创造条件, 做大规模。 适时进入开然植物药 2、中成药产品现代剂型转换取得突破性进展 现代剂型在销售收上超过传统剂型 通过同仁堂剂型转换使现代剂型的销售收入大大超过传统剂型,使传统剂 型随相应细分市场规模变化逐步消减规模。 新药开发以现代剂型为主 为支持同仁堂剂型转换,应坚持新药开发以现代剂型为主的原则。同时研 发上加强传统名药向现代剂型转换的力度。 3、建立起国内的渠道竞争优势 形成经销商渠道与连锁渠道共同发展,医院处方渠道与OTC渠道共同成长 的格局。 在渠道建设上形成完善的体系 同仁堂应在对渠道系统规划的基础上,保证渠道理念、渠道结构、渠道布 局。渠道政策、渠道秩序、渠道满意度、渠道活动、渠道激励、渠道关系、 渠道成本、人员导购、渠道盈利、渠道稳定性等方面的先进性,构造渠道优 势。
同仁堂健康品牌营销策略
同仁堂健康品牌营销策略
同仁堂作为一家历史悠久的中医药品牌,在健康品市场上拥有广泛的知名度和强大的影响力。
同仁堂的营销策略主要聚焦于品牌形象塑造、产品差异化和市场推广等方面,以提升品牌价值和市场占有率。
首先,同仁堂注重品牌形象塑造,以打造与中医传统文化相融合的品牌形象。
同仁堂通过引入国内外知名中医专家、国医大师作为品牌形象代言人,强调其产品的科学性和传统性,为品牌赋予了权威性和可信度。
此外,同仁堂还注重在产品包装和广告宣传中体现中医文化元素,力求突出与其他品牌的差异化优势,从而增加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同感和好感度。
其次,同仁堂将产品差异化作为提升竞争力的关键策略之一。
同仁堂利用其在中草药研究和生产方面的深厚积累,开发出多种具有独特功效的健康产品。
这些产品不仅具有中医药的疗效,在市场上也体现出与其他品牌的差异化优势。
同仁堂还注重产品质量控制和安全性,通过严格的质检标准和监管体系,确保产品的信誉和可靠性。
此外,同仁堂通过精准的市场推广策略,进一步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同仁堂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上投放广告,与卫视综艺节目合作,通过明星代言人的效果,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关注和购买同仁堂的产品。
同时,同仁堂也积极参与线下健康知识讲座、健康体验活动等,与消费者进行互动沟通,提高品牌的美誉度和用户黏性。
总结起来,同仁堂健康品牌的营销策略主要包括品牌形象塑造、产品差异化和市场推广等方面。
通过注重品牌形象的建立、产品研发与差异化、市场推广的精准策略,同仁堂不断提升品牌价值,拓展市场份额,以健康品市场的领导者地位稳步前行。
同仁堂的座右铭 -回复
同仁堂的座右铭-回复同仁堂的座右铭:“以医为本,药以诚为先,品质为重,责任至上。
”这是同仁堂长期以来秉承的经营理念和文化信念。
从中括号内的内容可以看出,同仁堂始终将人民的健康放在首位,以诚信和质量为公司的核心价值观,并将社会责任视为最重要的使命。
本文将一步一步回答这个提问,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究同仁堂如何贯彻这一座右铭。
“以医为本”,这是同仁堂一贯的立业之本。
同仁堂从创立之初就始终坚守“医药同源”的理念,将医学融入到药材的研发和生产中。
同仁堂的创始人杨继洲先生是一位杰出的中医学家,他坚信中医是宝贵的中华传统文化遗产,应该积极发扬和传承。
因此,同仁堂始终将中医药文化作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将中医医学理论运用到药物的配方和制作过程中,以不断提升药效,为人民提供更有效的草药治疗方案。
“药以诚为先”,这是同仁堂对待顾客的诚信之道。
同仁堂始终将保证产品的品质和有效性作为第一要义,坚持以真实、准确的药物信息和说明来为顾客提供药物。
同仁堂通过完善的品质管理体系,从草药的选材、炮制、质检等环节加强管控,以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同时,同仁堂也积极推动草药文化的传播和普及,通过科普讲座、书籍出版等形式,向顾客传递有关草药科学的知识和信息,提高顾客的健康意识和科学用药能力。
“品质为重”,这是同仁堂长期以来对产品品质的坚持和追求。
同仁堂严格遵守国家相关的药品标准和政策法规,依靠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对生产过程进行全面监控和管理,确保产品的品质稳定和可靠。
同仁堂也积极与国内外知名的草药种植基地合作,确保产品的原材料的质量和安全。
此外,同仁堂还与多家权威机构和研究团队合作,共同研究和验证产品的药效和质量,保障草药产品的安全性和疗效。
“责任至上”,这是同仁堂对社会和人民的责任担当。
同仁堂始终将社会责任视为自己的使命和义务,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为促进人民的健康作出贡献。
同仁堂通过捐资助学、义诊活动等方式,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医疗和健康支持。
同仁堂的分析
同仁堂的分析班级:财务管理083 组名:百里挑一成员:吴月、叶姗、王艳芳、赵珊超、傅艺慧、邬越指出同仁堂选择分拆市场战略的动因是什么?1. 分拆上市带来制度创新。
分拆上市是同仁堂科技取得优良业绩的根本原因,因为实行分拆之后,公司进行制度创新的动力更大,对高层管理人员的激励作用也更大,它从根本上解决了企业活力的问题,平衡了集团、a股公司、同仁堂科技以及公司内部的利益关系。
2.分拆上市可以拓展新的市场空间同仁堂科技与和记黄埔及京泰实业签约,在香港成立了同仁堂和记(香港)药业发展有限公司, 同仁堂和记将利用同仁堂品牌、技术实力以及和记黄埔谙熟国际中药市场的优势,在香港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新药研究开发和销售中心,将产品推广至国际医药主流市场。
3. 分拆上市有利于注入高新技术内涵同仁堂科技在香港创业板上市后,除进一步发展现有的中药现代化业务外,主要的投资立向是开拓生物制药领域。
2001年5月,同仁堂科技与德国麦尔海生物技术公司投资500万美元,共同组建了同仁堂麦尔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该公司以脂质体技术为基础,建立相应的生物技术生产基地,生产经营生物技术产品,并推进新产品的产业化。
分析同仁堂分拆上市如何规避风险。
(一) 加强监管。
虽然证监会拟定了境内上市公司分拆子公司到创业板上市的六个条件(即上市公司公开募集资金未投向发行人业务;上市公司最近三年盈利,业务经营正常;上市公司与发行人不存在同业竞争且出具未来不竞争承诺,不存在严重关联交易;发行人净利润占上市公司净利润不超过50%;发行人净资产占上市公司净资产不超过30%;上市公司及下属企业董、监、高及亲属持有发行人发行前股份不超过10%。
)但对于信息披露、关联交易的认定与监管、母公司股东的表决权等方面涉及较少,因此同仁堂目前迫在眉睫的事情是借鉴境内外上市公司分拆上市规则的制定,从母子公司分拆上市模式、信息披露、关联交易的监管、新公司股份的分配等方面,完善相应的规则,并且对信息泄露和内幕交易等问题严格执法,以保证股东和投资者的权益。
同仁堂结束南北之争
同仁堂结束南北之争近日,南京同仁堂毅然选择重整品牌,全面启用“乐家老铺”,结束了同仁堂品牌的“南北”之争。
“京都同仁堂乐家老铺”这个名字,在行业内可是响当当的金字招牌,可谓是北京历史最悠久的药店之一,但与“御药号”的北京同仁堂一脉相承的南京同仁堂药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南京同仁堂”)却承受了市场优胜劣汰的强大冲击。
近日,南京同仁堂毅然选择重整品牌,全面启用“乐家老铺”,结束了同仁堂品牌的“南北”之争。
品牌重塑为时太晚?南京同仁堂此次启用“乐家老铺”,取自“同仁堂”创办人乐尊育。
南京同仁堂药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丁峰峻介绍说,公司前身是北平同仁堂京都乐家老铺南京分号,始建于1926 年。
然而,尽管南京同仁堂药业有限公司与北京同仁堂属一脉相承的嫡系,但两家企业的发展现状却相差巨大。
据了解,2007 年南京同仁堂销售收入仅为 1.2 亿元,而根据2007 年的半年度报告,仅去年上半年北京同仁堂营业收入就超过15 亿,而净利润更是超过南京同仁堂全年销售收入,如此巨大的落差迫使南京同仁堂必须找到出路,而品牌重塑就是第一步。
中国驰名商标“同仁堂”一直是两家争论的焦点,但导报记者从中国商标网上查询看到,“同仁堂”商标已经被北京同仁堂全类注册。
尽管此前南京同仁堂系列产品也有使用注册商标“渡江”、“遐龄”、“同乐”等,但始终不能赶及“同仁堂”的市场地位。
因此,南京同仁堂全线产品改换“乐家老铺”品牌,寄希望于能够使“乐家老铺”的品牌核心价值得到深度开发。
即使如此,业内人士仍然评价“为时太晚”,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特约研究员蓝昌顺认为,商标权只属于商标所有人,既然商标权是属于北京同仁堂,南京早该考虑寻找自己的品牌了,取个符合市场发展需要的商标名称才是上策,现在可能还浪费了很多可以宣传打造品牌的资源,落得为他人做嫁衣,还吃力不讨好。
医药企业改名有风险实际上,药店要长期运营,改变品牌还仅仅是表面功夫而已。
俗话说,“北有同仁堂,南有庆余堂”。
同仁堂:德诚信的企业文化助百年老店永葆青春
同仁堂:德诚信的企业文化助百年老店永葆青春同仁堂创建于1669年(清康熙八年),创始人乐显扬。
同仁堂自雍正元年(1721年)正式供奉清皇宫御药房用药,历经八代皇帝,长达188年,是中药行业著名的老字号。
在三百多年的历史中,同仁堂恪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传统古训,树立“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自律意识,制药过程中兢兢小心、精益求精,其产品以“配方独特、选料上乘、工艺精湛、疗效显著”而享誉海内外,同仁堂金字招牌因此而长盛不衰。
新中国成立后同仁堂进行了公私合营,后来于1966年转变为国营企业并一度改名为北京中药厂。
改革开放后,同仁堂厂、店牌号得以恢复,进入飞速发展阶段。
1992年,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公司组建成立,江泽民主席为同仁堂题词,“发扬同仁堂质量第一的优良传统,为人民保健事业服务”。
1992年,由集团公司六家绩优企业组建成立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
同年七月,同仁堂股票在上证所上市,同仁堂在现代化企业制度的进程中迈出重要步伐。
2001年7月,由北京市政府授权的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揭牌,同仁堂最终实现了规范化的公司制的转变。
一同仁堂古训在300多年风风雨雨的历史长河中,同仁堂的几条著名古训流传至今:“同修仁德,济世养生”的宗旨,“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省物力的信条。
1.同修仁德济世养生创办同仁堂的乐家堪称医药世家,据记载乐家远祖乐仁规在唐末曾是太医令,后乐家避乱浙东,世代行医。
乐家家谱是乐家迁入浙东后依据当地乐家先辈制定,乐仁规是乐家第四代。
同仁堂创始人乐显扬是乐家第二十九代传人,本在北京做铃医,在康熙七年(1668年)当上清政府太医院的吏目,专小方脉科。
作为宫廷御医,在为灾民治病的过程中,乐显扬亲眼目睹了贪官对朝廷和百姓的祸害,认为“可以养生,可以济世,惟医药为最”,一心专功医术。
乐显扬很快成为太医院的名医,求医问药者络绎不绝,于是他开始筹建自己的药室。
谈同仁堂品牌的经久不衰之道
谈同仁堂品牌的经久不衰之道摘要:作为拥有343年历史的老字号,“同仁堂”三个字可谓是同仁堂的金字招牌,而同仁堂是怎样打造自身品牌,创造三百年不倒的医药界奇迹,确实值得研究。
同仁堂品牌的成功绝非偶然,通过对资料的研究分析发现,是文化、诚信、品牌意识等的共同作用打造了同仁堂品牌。
本文从同仁堂的品牌文化、品牌意识、同仁堂的“以义取利,义利共生”、“诚信为本,药德为魂”及其与时俱进锐意创新的现代化经营方式等五大方面具体阐释了同仁堂品牌的经久不衰之道。
关键词:同仁堂品牌品牌文化品牌意识品牌形象提到同仁堂,你是会想到它淡淡的药香,还是它那古朴庄严的装潢?是它百年的厚重历史,还是它各式的药品?是它流传百年的故事,还是它传承至今的品牌文化?是它现代的不断创新,还是他经久不衰的质量和信誉?无论你想到的是什么,同仁堂作为承载着300多年历史的中药老字号,作为中国第一个驰名商标,作为中药第一品牌,从创始至今,一路走来,可谓历经风雨。
这一路中,有创始者的豪迈,有中兴者的用心,有新时代生生不息的奋进,更有药德精神、品牌文化代代相传的体现。
北京同仁堂是中药行业著名的老字号,创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至今已有343年的历史。
享有“中国最具影响力行业十佳品牌”、“中国企业文化品牌建设十佳单位”、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等几十项荣誉。
从当初的同仁堂药店,到现在已经蜕变成同仁堂集团,并经形成了在集团整体框架下发展的现代制药业、零售商业和医疗服务三大板块,配套形成十大公司、二大基地、二个院、二个中心的“1032”工程①,其中拥有境内、境外两家上市公司,零售门店800余家,海外合资公司(门店)28家,遍布15个国家和地区。
同仁堂经历了清王朝由盛到衰、几次外敌入侵、军阀混战、新民主主义革命等的历史沧桑,所有制形式、企业性质、管理方式也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但同仁堂经历数代而不衰,在海内外信誉卓著,树起了一块金字招牌,可谓药业史上的一个奇迹。
同仁堂的金字招牌因何长盛不衰
据载,他尊崇 呵 以养生、可以济生者, 堂的金字招牌 ,实质上是中华民族传统 中,所以使同仁堂创造了名牌 良药,形
惟医药为最”,把行医卖药作为一种养 文化的结晶。
成了与众不同的特点。首先是 “配方独
生济世、效 力于社会的高尚事业来做 。
如今 的同仁堂,在继承古老创业 特”。其中许 多良方是取百家之所长,
并提 出 “同仁 二字可命 堂名 ,吾喜 其公 宗旨的同时,更汇入了新的具有时代特 汇万剂之精粹,集中医之大成而逐步形
而雅 ,需志之”。其子乐凤 鸣继承 父志 , 色的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的精神, 成的。其次是 料上乘 。同仁堂长期
在北京大栅栏正式开办了前店后厂的 自觉地实践着企业的经营理念和道德 坚持选用地道药材,不怕进价高 ,必求
变化带来的冲击。一些企业靠借贷、减 人说 匕京同仁堂进入 昆明市场后。将 味虽贵必不敢省物力 的文化理念 ,稳
产勉强度日:一些企业则未能幸免于停 会给本 地药品零售业和广大消费者带 扎稳打的发展思路铸就了同仁堂的含
产、倒闭的厄运。这批死掉的企业,大 来很多好处。”这个刚 刚落户昆明的同 金量。这个从北京前门大栅栏·路走来
“乐家老铺”— — 同仁堂。以后历代 规范 。现在的同仁堂在其长期遵循的 质量好。再次是 艺精湛”。他们尊古
继业者始终恪守诚实敬业的药德,提出 经营理念指导下,仍然保持许多优 良的 炮制,凡药料的选、清、蒸、炒、炙等都
修合 (制药时)无人见,存心有天知 传统。如在加工制作过程中,严格遵守 要恰到好处,一丝不苟。当然最重要的
变迁,闯过国民战乱,解放后有了很大 这些已成为同仁堂经营理念和职业道 的经营 理念。他们以诚相待 。精 益求
发展。同仁堂历经沧桑,“金字招牌”昌 德的精髓,深深印在经营者和每一药工 精 ,所售中药,绝对保证优质上等。同
北京同仁堂竞争战略分析
北京同仁堂竞争战略分析北京同仁堂是中国最老牌的中药企业之一,成立于1669年,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作为中医药文化的代表,同仁堂一直以来都占据着中国中药市场的重要地位。
随着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同仁堂也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竞争战略以适应市场的变化。
一、同仁堂的现状同仁堂作为中国中药品牌的佼佼者,一直以来都以传统中医药文化为基础,致力于以高质量的中药产品和服务回馈社会。
在产品方面,同仁堂的产品覆盖了中药、中成药、保健品等多个领域,能够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同仁堂致力于推广和传承中医传统,通过中医养生馆、中医诊所等多种形式向消费者传递中医药知识,提高消费者对中药的认知和了解。
在市场方面,同仁堂在国内外都有着良好的市场声誉和消费者基础。
特别是在国内市场,同仁堂一直都是中国中医药品牌的领军者,拥有大量的忠实消费者群体。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市场的变化,同仁堂也开始面临着一些挑战和竞争。
二、竞争对手同仁堂在竞争对手方面主要面临两类竞争对手:一是其他中药品牌,包括一些老牌中药企业和新兴的中药品牌;二是西药品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西药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也在逐渐增加。
针对中药品牌的竞争对手,同仁堂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产品研发和质量控制水平,以确保产品的竞争力。
同仁堂还需要不断加大对中医传统的推广力度,提高消费者对中医药的认知度,增加品牌的黏性。
对于西药品牌的竞争对手,同仁堂需要加大对中医理念和中医疗法的宣传推广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医药的优势和特点,从而提高中药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三、竞争战略分析就目前来看,同仁堂的竞争战略主要为两个方面:一是产品创新和品质控制,二是品牌宣传和推广。
在产品方面,同仁堂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产品研发能力,推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中药产品。
同仁堂需要加大对产品质量的控制力度,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高消费者的信赖度。
同仁堂还可以通过与国内外知名医疗机构合作,研发更符合现代人需求的中药产品,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
同仁堂为什么不归还乐家
同仁堂为什么不归还乐家
从古至今,同仁堂一直是一家贩卖药材和服务药方的药店。
传承了1000多年文化遗产,被誉为中国古老药材文化圣地,在众多药店中有着卓越的声誉。
然而,近年来由于政府政策的调整,同仁堂的效益有所下降,并且乐家和同仁堂陷入了歧视的漩涡。
自此,同仁堂以增强自身竞争力,为重新获得顾客的青睐而投资进行改装,以建立特色店面,改善服务质量。
但是,上述理由无法解释改善同仁堂形象的原因。
在这里,我们要着重强调的是中国有8000多年传统药学文化,也就是“中成药”。
与之相比,“乐家”则属于西药,不管从药理学上还是文化上,西药和中成药有着巨大的差距。
考虑到同仁堂的药房特色,乐家的产品不匹配同仁堂对中药的追求,更不容易使用,而且也不能帮助同仁堂重新建立其形象,因此他们无法接受归还乐家产品。
但是,乐家和同仁堂也有许多相似之处,同仁堂拥有时尚的室内设计,而乐家则专注于家庭保健,均采用优质的原料,提供很高的质量和服务。
此外,两家公司都渴望恢复原来的声誉,共同抓住更多的客户,以增加销量。
因此,同仁堂可以考虑购买乐家的零售产品,以增强自身的客户粘性。
总之,同仁堂改善形象的过程比较复杂,从实践来看,不能归还乐家是为了尊重传统药学文化,同时也增进双方的和谐关系,以扩大商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仁堂:病根不在加盟连锁2007年《京华时报》报道,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对黑诊所与药店进行检查,发现同仁堂一加盟店宣称食品盛济堂益寿茶具有治疗糖尿病的功效,属虚假宣传,被当场责令整改。
2008年天涯杂谈网友在“北京旅游之北京同仁堂见闻”一文中爆料,导游把游客领进同仁堂后,先有专业的白大褂对游客进行洗脑,然后由所谓的中医药专家号诊把脉,“确诊”子虚乌有的病情,趁机推销药品。
2010年天涯杂谈ID名为“同仁堂大连前员工”揭发同仁堂大连加盟店黑幕,在文中他写道:“在那里抓药至少少10%的秤,别小看这个数字,一般一个病人至少350元花费,这样就平白无辜少地贡献了30-40元,而且这是领导授意必须做的,我们都敢怒不敢言,还美名其曰防止掉秤才这么做的。
”……负面消息的不断出现,让同仁堂试水5年的特许加盟草草收场。
事实上,特许加盟店的数量仅占到现存店面的3%,直营连锁才是同仁堂的主要经营模式。
调查发现,与同仁堂品牌极度不相称的是,同仁堂的终端扩张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而这造成的直接后果即是终端资源不断被竞争对手抢占或者瓜分。
想要加盟同仁堂的经销商很多,但由于同仁堂对终端控制力较弱,加盟店事故频发,于是2008年停止了加盟合作,致使众多优质客户资源被其他医药巨头瓜分。
据曾经想要加盟同仁堂的经销商透露,医药销售受国家政策影响明显,利润低,钱一年比一年难赚,原本想投靠同仁堂这样的大牌,“让自己辛苦经营的药店成长为像同仁堂一样的百年老字号,是许多药店经理的梦想。
特许加盟便为药店经理的这个梦想提供了一个机会,它不仅能让这些普通的药店一夜成名,还可以让药店经理在实际经营中学习老字号的管理和运营,快速提高药品经营能力。
”结果却是被拒绝。
有业内人士分析,同仁堂固守着国有企业“一刀切”的思维方式,不反思如何加强对加盟店的管理,而是出事之后叫停了加盟合作,这无异于因噎废食,把众多优质合作伙伴挡在了门外。
同仁堂宣称以后只做直营连锁,而这种模式的缺点是投入费用高,配送成本高,如建立一个中等规模的配送中心至少也要投入千万以上。
等到你以蜗牛爬行的速度自建起终端之时,竞争对手早就跑到前面去了。
话说回来,即便是只做直营连锁,难道就可以彻底解决管理难题?同仁堂对加盟店的叫停似乎走偏了方向。
从表象上分析,所有事发似乎都是由加盟店而起,殊不知管理和经营水平的低下才是最大的罪魁祸首。
敢于正视和反省自身的问题,或许才是同仁堂最应该做的事情。
而对于刚发生不久的移花接木骗老外的新闻,记者曾连线同仁堂宣传部,有关人员表示对细节不清楚。
转接连锁招商部门,又说不是新闻发言人不能随便发表看法,最终还是移交回宣传部,相关负责人寥寥数语提到,同仁堂现在有1000多家店面,其中加盟店面只有30多家,而且早在2008年就停止发展加盟,现在的店面都是直营连锁,这次出事完全是历史遗留问题,说完匆匆挂断了电话。
这一次新闻事件,让同仁堂把脸丢到了国外。
单一品牌后继乏力已有338年历史的同仁堂,是中医国粹中的精华所在,称之为中国中医第一品牌可谓名至实归,旗下药品800多种,是当今世界上拥有品种最多的制药企业之一。
同仁堂的主打产品有六味地黄丸、乌鸡白凤丸、安宫牛黄丸、牛黄清心丸等。
然而,所有的这些产品名字都是药品的通用名,并不是同仁堂的品牌专属名,也就是说,这些名字大家都有使用权利。
正因为同仁堂没有给这些有着巨大市场潜力的产品注入品牌属性,所以给不少竞争者留下了从嘴边抢食的机会。
天士力集团早已把复方丹参滴丸做到了单品10亿元的年销售额,江中制药把健胃消食片做到8亿元,而中药品种繁多的同仁堂年销售额超过亿元的仅有6个,长期稳居市场第一的主打品种六味地黄丸被宛西制药拉下了马,乌鸡白凤丸被汇仁集团出产的乌鸡超越。
眼看着养大的儿子被人家一个个抱走,同仁堂干瞪眼,这些年来却拿不出可以称霸江湖、一呼百应的中药产品。
致命的是,同仁堂集团还在延续计划经济时代的经营思路,所有产品几乎都没有单独的品牌,都使用“同仁堂”的标签。
这种做法在同行品牌落后、强手品牌稀少的年代是可行的,但是现在,在市场要求行业、产品越来越细分的情形下,多种产品顶着统一品牌光环的做法显然失去了它的优越性,品牌感召力大大下降。
更致命的是,旗下众多企业共用一个品牌蕴藏很大风险:一旦一个子公司或产品出问题,伤害的是这个积淀多年的企业品牌,牵涉到公司旗下几百种产品的销售都会受到不良影响。
自“移花接木假药骗老外”事件被媒体曝光之后,同仁堂(600085)的股价应声下跌2.87%。
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员表示,被曝“假药门”的同仁堂系加盟药店,不属上市资产,但该事件对同仁堂的品牌造成了负面影响。
老字号同仁堂的整体品牌价值很高,集团内部对“同仁堂”品牌的使用管理上是非常严格的,但是防不胜防,同仁堂涉及到的虚假宣传、假药事件依然层出不穷。
这些负面影响给同仁堂带来了巨大的财力、物力、无形资产的损失,更何况新的竞争品牌不断崛起,同仁堂显得独木难支。
有人建议,同仁堂应该向宝洁或者同行的“白加黑”学习学习,将集团品牌分拆剥离,重塑产品品牌。
终端掌控松散不力现款现付的错误运用:由于同仁堂的销售政策是要求经销商现款现货,且不予退货,造成批发商和药店的进货结构发生很大变化。
据了解,他们的一般做法是,减少同仁堂二三线产品的进货量,主要购进“走货好”的六味地黄丸、乌鸡白凤丸等主打品种。
这与同仁堂“提高产品在零售终端的铺货率和首推率”的改革初衷明显相悖。
由于同仁堂的主打品种并不是独家拥有,一旦市场长期空货,其产品有被替代危险,影响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
业内人士认为,实行现款现货,具体销售组合方案上应该有所区别。
一般情况下,公司主打产品,或者新产品采用现款现货,其他产品还应延续原来的方法。
促销难题:厂家的销售支持对产品销售很重要,很多厂家通过广告、招聘终端推销员帮助商业公司进行销售,这就是所谓的“助销”。
同仁堂广告促销很少,给经销商的利益也不高,在没有“助销”的情况下,还要求经销商实行现款现结,商家肯定不与你好好合作了。
毛利率低:同仁堂对产品质量控制严格,产品生产成本较高,其出厂高价格也使其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尤其是一些由地方定价的产品。
在药品价格持续降低和中药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双重压力下,综合毛利率下滑,销售业绩提不上来。
虽然公司在人工、采购等方面也采取了积极的措施降低成本,然而结果并不如规划中的那么理想,相反,利润率呈年年下降的趋势,同仁堂的毛利率几乎只相当于同行的一半。
同时,同仁堂由生产型企业向销售型企业转型,每一次营销成本的增加都伴随着整个成本的提升。
低毛利的直接恶果导致销售遭遇瓶颈,终端药店被迫关门或另寻东家。
业内人士分析,同仁堂要改变现状就必须精简裁员,通过制度的优化来减轻“大锅饭”带来的负面影响。
区域品牌有局限在很多人眼中,同仁堂还只是北京的同仁堂,而不是全国人民的同仁堂。
贵为中药行业第一品牌,却与全国性品牌的差距还很遥远。
医药行业的版图也是“军阀割据”的,如白云山称霸南方中药市场;南京同仁堂称霸华东市场;兰州佛慈称霸西部市场;东北是哈药世一堂的势力范围;北京周边地区才是同仁堂的天下,销售主要还是围绕北京周边地区展开。
一位业内人士说:“中药市场区域分割这样明显,对同仁堂区域外延发展很不利,比如要走出北京市场,一个重要的方式是在外埠开药店。
但这个市场已经被别人占领,如果你研发不出新产品,没有好的卖点,靠同类产品拼杀,成本太高。
”该人士表示,医药行业靠并购手段发展壮大已经成为全球的经验,同仁堂如果通过收购、兼并,将区域竞争对手消灭掉,其地盘与竞争力绝不是现在这个样子,不知同仁堂为何不选择这种战略路径。
老字号也需要包装同仁堂对先进的营销传播手段运用不足,在大众媒体的曝光率与它在行业中的老大地位极为不匹配。
没有看到哪个同仁堂的产品是运用现代的广告、公关等整合营销手段在市场中一举成名的,其创新产品总是默默无闻地“犹抱琵琶半遮面”,与终端市场完全脱节。
业内人士直言,同仁堂的品牌不错,但这并不意味着品牌不需要维护和巩固就直接可以转化为销售。
对同仁堂来说,除了2001年央视播出的电视连续剧《大宅门》令其辉煌一时,近几年在品牌推广上鲜有动作。
渠道的积极性没有被调动起来,加上对终端控制能力有限,业绩下滑在所难免。
同仁堂集团应该从战略高度,从现在开始进行品牌规划,规划一下什么产品直接使用“同仁堂”品牌,什么产品必须与“同仁堂”切断联系要创立新品牌,上市后的同仁堂,本应在品牌推广方面有更多发挥的空间,但却没有像样的举动。
倒是始于1949年公私合营改革的品牌之乱一直存在,地方一些中药企业至今仍然继续沿用北京同仁堂的品牌,其中较为著名的就有天津同仁堂和南京同仁堂。
由于这些地方同仁堂也都是国有企业,所以很难相互协调,历史的错误使同仁堂失去了自己品牌的完全所有权,也给同仁堂的发展埋下了隐患。
不过,这些都不是很难解决的问题,毕竟大家公认的同仁堂还是来自北京的同仁堂集团。
关键是同仁堂人心态和观念上的转变。
有人就直言不讳地指出:同仁堂公司有北京人最大的毛病,一副酒好不怕巷子深的架势。
纵观同仁堂近几年的经营,我们看不到有什么起色,远不如广药。
广药的产品本就不错,在此基础上又弄出了王老吉饮料,营销很有思路。
无需争辩这番言辞是否得当,但必须正视的是,同仁堂人确实需要全面彻底地改变思想观念,跟着时代的步伐前进。
中国现有的1600多家老字号,70%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20%维持现状,只有10%经营良好,同仁堂就是这10%中的佼佼者。
但品牌是需要长期精心维护和不断创新的,其衰败也是一个温水煮青蛙的过程,一旦风光不再,最高明的医术也无回天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