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高血压(2016)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意力不集中、耳鸣、情绪易波动、发怒、神经质等。
➢病程后期还可以出现受累器官(心、脑、肾)的症状,如 胸闷、气短、心绞痛、多尿等。
(二)体征 ➢血压有明显的昼夜波动,一般夜间血压较低,清晨起
床活动后血压迅速升高,形成清晨血压高峰。 ➢24小时血压波动有规律可循:如“长柄勺”,夜间
2~3时处于低谷,凌晨迅速上升,上午6~8时和下午 4~6时出现两个高峰,尔后缓慢下降。 ➢重点检查项目:周围血管搏动、血管杂音、心脏杂音。 ➢心脏听诊可有主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收缩期杂音 或收缩早期喀喇音。
血管紧张素Ⅰ
血管紧张素转 换酶(ACE)
AT-Ⅱ是循环RAAS的最重要成分, 可以显著升高血压。
血管紧张素Ⅱ
肺血管内皮细胞
3、肾脏潴留过多钠盐
➢肾脏是机体调节钠盐的最主要器官,要引起高血压,肾脏 须潴留过多的钠盐。
➢有较多因素可引起水钠潴留(体液容量增大):
如:亢进的交感神经活性使血管阻力增加; 肾小球有微小结构病变; 肾脏排钠激素(前列腺素、激肽酶、肾髓质素)分泌减少 肾外排钠激素(内源性类洋地黄物质、心房肽)分泌异常 潴钠激素(18-羟去氧皮质酮、醛固酮)释放增多
2、脑:脑小动脉粥样硬化、微小动脉瘤,可
造成脑缺血和脑血管意外。
3、肾:肾动脉粥样硬化,可导致肾功能减退。
5
临床表现
(一)症状
➢约1/5患者无症状。 ➢一般常见症状:头晕、头痛、疲劳、心悸、后颈部疼痛、
后枕部或颞部搏动感,呈轻度持续性,多数症状可自行缓 解,在紧张或劳累后加重。
➢还有的表现为神经症症状,如失眠、健忘或记忆力减退、
奋性增加,其末梢释放儿茶酚胺增多,从而引起
小动脉和静脉收缩,心输出量增加,使血压升高。
➢长期处于应激状态的职业:驾驶员、飞行员、医师、会计师等职业高 血压患病率明显增高。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约40%循环中儿茶酚胺水平升高。
2、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
肾小球旁细胞
肾素
肝脏
血管紧张素原
③ 动态血压监测 一般监测的时间为24h,测压时间间隔为15~30min。 参考标准正常值为:24h均值低于130/80mmHg 白天低于135/85mmHg 夜间低于125/75mmHg
3
发病机制
1、交感神经活性亢进 2、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 3、肾脏潴留过多钠盐 4、血管重建 5、内皮细胞功能受损 6、胰岛素抵抗
1、交感神经活性亢进
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压抑等所致的反复
的应激状态,使大脑皮质下神经中枢功能紊乱,交 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之间的平衡失调,交感神经兴
高血压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特点,
由多种基因遗传、环境及多种危险因素相互作用所致的 全身性疾病。
高血压可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 压。原发性高血压占高血压的95%以上。继发性高血
压指的是某些确定的疾病和原因引起的血压升高,约占 高血压不到5%。
2
流行病学
➢ 西方发达国家高血压患病率多在20%以上,我国略低。 ➢ 我国50年代后,进行过3次血压普查:1959年(5.11%)、1979年
➢体重指数(BMI)与血压呈显著的正相关,近10年国人的 BMI有增加趋势。
➢国人食盐量每天北方约为12~18g,南方约7~8g,高于西方 国家。
➢每日饮酒量与血压呈线性正相关。男性持续饮酒者较之不 饮酒者4年内高血压发生的危险增加40%。
➢我国膳食普遍低钙,低于标准供给量800mg/d,最低人群 仅300mg/d。
➢内皮细胞不仅是一种屏障结构,而且具有调节血管舒缩功 能、血流稳定性和血管重建的重要作用。
➢内皮功能障碍可能是高血压导致靶器官损害及其合并症的 重要原因。
6、胰岛素抵抗
➢高血压病患者中约半数存在胰岛素抵抗现象。 ➢胰岛素抵抗能促使血压升高,诱发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4
病理
1、心脏:左心室肥厚、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4、血管重建
➢血管重建既是高血压所致的病理变化,又是高血压维持和 加剧的结构基础。
➢血管壁具有感受和整合急慢性刺激并作出反应的能力,其 结构处于持续的变化状态。包括:
血管壁增厚 血管壁腔比增加
小动脉稀少 血管功能异常
5、内皮细胞功能受损
➢血管管腔的表面均覆盖着内皮组织,其细胞总数几乎和肝 相当,可看作人体内最大的脏器之一。
性高于男性。 ➢ 我国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30.2%、24.7%、6.1%,仍处
于较差水平。
患病率%
20
15
10
5.11
5
0 1959
7.73
1979
13.58
1991
17.65
2002
患病率
四次全国调查15岁以上人群高血压患病率(%)
我国高血压控制率落后于发达国家
血压控制率(%)
(7.73%)、1991年(13.58%)。 ➢ 2002年,卫生部调查显示,18岁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已经达到17.65%,
估计全国患病人数约1.6亿。 ➢ 北方(黑龙江14.5%)高于南方(海南6.8%);沿海高于内地;城市高于
农村;高原地区高于平原地区。 ➢ 性别差异:44岁以前,男性高于女性,45~59岁间两性相似,60岁以后女
100
80 66
60
40 35 20
40
24
8
6
7
11
0
3
病因
(一)遗传因素 ➢高血压病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双亲无高血压(子
女3%)、一方有高血压(28%)、双亲均有高血 压(46%)。 ➢目前推测可能有5~8种“高血压病的候选基因” (已知或可能参与高血压发病过程的基因)。
(二)环境因素
➢体重超重、高盐饮食、中度以上饮酒是国际已经确定的与 高血压发病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
原发性高血压
教学内容
1
源自文库概述
2
流行病学
3
病因及发病机制
4
病理
5
临床表现
6
实验室和辅助检查
7
诊断和鉴别诊断
8
治疗
1
概述
1、血压是什么? — 血压就是动脉血管中血液对动脉壁产生的压力。
2、影响血压的因素有什么?
①血量 ②心率、心脏收缩力度 ③血管阻力:与血管管径相关。管径越大,压力越小;管径
越小,压力越大。
6
实验室和辅助检查
(一)血压的测量
(二)尿液检查
(三)血液生化检查
(四)X线胸片
(五)心电图
(六)超声心动图(UCG)
(七)眼底检查
(一)血压的测量
① 偶测血压 系由医护人员在标准条件下按统一的规范进行测量,是目前诊
断高血压和分级的标准方法。
② 自测血压 患者自行使用上臂式半自动或全自动电子血压计测量。自测血 压正常上限参考值为135/85mmHg。
➢病程后期还可以出现受累器官(心、脑、肾)的症状,如 胸闷、气短、心绞痛、多尿等。
(二)体征 ➢血压有明显的昼夜波动,一般夜间血压较低,清晨起
床活动后血压迅速升高,形成清晨血压高峰。 ➢24小时血压波动有规律可循:如“长柄勺”,夜间
2~3时处于低谷,凌晨迅速上升,上午6~8时和下午 4~6时出现两个高峰,尔后缓慢下降。 ➢重点检查项目:周围血管搏动、血管杂音、心脏杂音。 ➢心脏听诊可有主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收缩期杂音 或收缩早期喀喇音。
血管紧张素Ⅰ
血管紧张素转 换酶(ACE)
AT-Ⅱ是循环RAAS的最重要成分, 可以显著升高血压。
血管紧张素Ⅱ
肺血管内皮细胞
3、肾脏潴留过多钠盐
➢肾脏是机体调节钠盐的最主要器官,要引起高血压,肾脏 须潴留过多的钠盐。
➢有较多因素可引起水钠潴留(体液容量增大):
如:亢进的交感神经活性使血管阻力增加; 肾小球有微小结构病变; 肾脏排钠激素(前列腺素、激肽酶、肾髓质素)分泌减少 肾外排钠激素(内源性类洋地黄物质、心房肽)分泌异常 潴钠激素(18-羟去氧皮质酮、醛固酮)释放增多
2、脑:脑小动脉粥样硬化、微小动脉瘤,可
造成脑缺血和脑血管意外。
3、肾:肾动脉粥样硬化,可导致肾功能减退。
5
临床表现
(一)症状
➢约1/5患者无症状。 ➢一般常见症状:头晕、头痛、疲劳、心悸、后颈部疼痛、
后枕部或颞部搏动感,呈轻度持续性,多数症状可自行缓 解,在紧张或劳累后加重。
➢还有的表现为神经症症状,如失眠、健忘或记忆力减退、
奋性增加,其末梢释放儿茶酚胺增多,从而引起
小动脉和静脉收缩,心输出量增加,使血压升高。
➢长期处于应激状态的职业:驾驶员、飞行员、医师、会计师等职业高 血压患病率明显增高。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约40%循环中儿茶酚胺水平升高。
2、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
肾小球旁细胞
肾素
肝脏
血管紧张素原
③ 动态血压监测 一般监测的时间为24h,测压时间间隔为15~30min。 参考标准正常值为:24h均值低于130/80mmHg 白天低于135/85mmHg 夜间低于125/75mmHg
3
发病机制
1、交感神经活性亢进 2、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 3、肾脏潴留过多钠盐 4、血管重建 5、内皮细胞功能受损 6、胰岛素抵抗
1、交感神经活性亢进
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压抑等所致的反复
的应激状态,使大脑皮质下神经中枢功能紊乱,交 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之间的平衡失调,交感神经兴
高血压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特点,
由多种基因遗传、环境及多种危险因素相互作用所致的 全身性疾病。
高血压可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 压。原发性高血压占高血压的95%以上。继发性高血
压指的是某些确定的疾病和原因引起的血压升高,约占 高血压不到5%。
2
流行病学
➢ 西方发达国家高血压患病率多在20%以上,我国略低。 ➢ 我国50年代后,进行过3次血压普查:1959年(5.11%)、1979年
➢体重指数(BMI)与血压呈显著的正相关,近10年国人的 BMI有增加趋势。
➢国人食盐量每天北方约为12~18g,南方约7~8g,高于西方 国家。
➢每日饮酒量与血压呈线性正相关。男性持续饮酒者较之不 饮酒者4年内高血压发生的危险增加40%。
➢我国膳食普遍低钙,低于标准供给量800mg/d,最低人群 仅300mg/d。
➢内皮细胞不仅是一种屏障结构,而且具有调节血管舒缩功 能、血流稳定性和血管重建的重要作用。
➢内皮功能障碍可能是高血压导致靶器官损害及其合并症的 重要原因。
6、胰岛素抵抗
➢高血压病患者中约半数存在胰岛素抵抗现象。 ➢胰岛素抵抗能促使血压升高,诱发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4
病理
1、心脏:左心室肥厚、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4、血管重建
➢血管重建既是高血压所致的病理变化,又是高血压维持和 加剧的结构基础。
➢血管壁具有感受和整合急慢性刺激并作出反应的能力,其 结构处于持续的变化状态。包括:
血管壁增厚 血管壁腔比增加
小动脉稀少 血管功能异常
5、内皮细胞功能受损
➢血管管腔的表面均覆盖着内皮组织,其细胞总数几乎和肝 相当,可看作人体内最大的脏器之一。
性高于男性。 ➢ 我国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30.2%、24.7%、6.1%,仍处
于较差水平。
患病率%
20
15
10
5.11
5
0 1959
7.73
1979
13.58
1991
17.65
2002
患病率
四次全国调查15岁以上人群高血压患病率(%)
我国高血压控制率落后于发达国家
血压控制率(%)
(7.73%)、1991年(13.58%)。 ➢ 2002年,卫生部调查显示,18岁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已经达到17.65%,
估计全国患病人数约1.6亿。 ➢ 北方(黑龙江14.5%)高于南方(海南6.8%);沿海高于内地;城市高于
农村;高原地区高于平原地区。 ➢ 性别差异:44岁以前,男性高于女性,45~59岁间两性相似,60岁以后女
100
80 66
60
40 35 20
40
24
8
6
7
11
0
3
病因
(一)遗传因素 ➢高血压病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双亲无高血压(子
女3%)、一方有高血压(28%)、双亲均有高血 压(46%)。 ➢目前推测可能有5~8种“高血压病的候选基因” (已知或可能参与高血压发病过程的基因)。
(二)环境因素
➢体重超重、高盐饮食、中度以上饮酒是国际已经确定的与 高血压发病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
原发性高血压
教学内容
1
源自文库概述
2
流行病学
3
病因及发病机制
4
病理
5
临床表现
6
实验室和辅助检查
7
诊断和鉴别诊断
8
治疗
1
概述
1、血压是什么? — 血压就是动脉血管中血液对动脉壁产生的压力。
2、影响血压的因素有什么?
①血量 ②心率、心脏收缩力度 ③血管阻力:与血管管径相关。管径越大,压力越小;管径
越小,压力越大。
6
实验室和辅助检查
(一)血压的测量
(二)尿液检查
(三)血液生化检查
(四)X线胸片
(五)心电图
(六)超声心动图(UCG)
(七)眼底检查
(一)血压的测量
① 偶测血压 系由医护人员在标准条件下按统一的规范进行测量,是目前诊
断高血压和分级的标准方法。
② 自测血压 患者自行使用上臂式半自动或全自动电子血压计测量。自测血 压正常上限参考值为135/85mmH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