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马王堆帛书的欣赏

合集下载

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甲本释文

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甲本释文

马王堆帛书《老子》甲本与其后的四篇佚书合抄成一长卷,卷在一长条形的木片上。

帛书高约24厘米,朱丝栏墨书,字体在篆隶间,共四百六十四行。

此卷帛书不避汉高帝刘邦、高后吕雉讳,字体接近秦篆,抄写年代可能在高帝时期,即公元前206至195年间,是一个最为古老的全本《老子》抄本。

甲本虽残破比较严重,但是比乙本严谨,如甲本用后而乙本用句,甲本用胜而乙本朕,甲本用终而乙本用冬,终比冬多一交,甲用不静乙本用不争,总体看甲本好于乙本。

目前网上没有一个比较好的文本,故兹根据《马王堆汉墓帛书[壹]》将校注录入,供大家参考学习。

德 经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

上仁为之而无【一】以为也。

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也,则攘臂而乃之。

故失道【二】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夫礼者,忠信之薄也,而乱之首也。

【三】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

是以大丈夫居元,厚而不居元。

泊居元实,不居其华。

【四】故去皮取此。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浴得一以盈,侯王得一而以为天下【五】正。

元致之也,谓天毋已清将恐[裂],谓地毋已宁將恐发,谓神毋灵將歇,谓浴毋已盈【六】将恐渴,谓侯王毋已贵以高将恐蹶。

故必贵而以贱为本,必高矣而以下为基。

夫是【七】以侯王自谓曰:孤寡不??,此其贱之本舆?非也?故致数舆无舆。

是故不欲[禄禄]若玉,硌硌[若石。

【八】上士闻道,堇(谨)能行之。

中士闻道,若存若亡。

下士闻道,大笑之。

弗笑,不足以为道。

是以【九】建言有之曰:明道如费,进道如退,夷道如類。

上德如谷,大白如辱,廣德如不足。

建德【一〇】如偷,質真如渝,大方无隅。

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无形,道褒无名。

夫唯]道,善[始且【一一】善成。

反也者,]道之動也。

弱也者,道之用也。

[天下之物生於有,有生於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萬物【一二】負陰而抱陽,]中氣以为和。

天下之所惡,唯孤寡不??(穀),而王公以自名也。

马王堆帛书_物则有形_图初探

马王堆帛书_物则有形_图初探

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残片中,有一幅残存大半而比较特殊的帛图(封二),尺寸不大,约幅宽24、幅长20厘米,与另一幅残存的“九主图”大小差不多。

可能是因其归属不太清楚,故原帛书整理小组已整理发表的《马王堆汉墓帛书》[1]中没有介绍,就是有关马王堆帛书的综述材料[2]中也没提起过,一直到2004年出版的《长沙马王堆二、三号汉墓》(第一卷)[3]中,才有该图的目录。

这个目录当时是按照考古报告的要求,将马王堆帛书的所有内容,包括所有残片进行编目的结果。

鉴于这幅帛图的性质还不太清楚,故当时仅采取古书定名的惯例,直接选取帛图上残存文字中开头的几个字,将其定名为“物则有形”图,至于具体内容,一直没展开讨论。

今通过对上博楚竹书《恒先》篇和帛书《黄帝书》的研读,略有所得,故不揣浅陋,略加考释,以求正于大家。

这幅帛图分三层布局,最外一层是朱绘方框,在方框内侧题有文字。

第二层是用青色绘的圆圈,在圆圈外侧题有文字。

第三层是在圆圈的正中,用墨书文字组成一个如云气一样回环的圆,文字是从圆心开始向外旋转书写,其形状与帛书《天文气象杂占》中所绘日晕、月晕之类的云气图有些类似,具有明显的图式意味。

这些文字虽然残缺了左侧的一部分,但残存的中间和右侧文字基本可读。

我们先释读残存文字,再来讨论图式的特殊涵义。

11圆圈正中旋转书写的文字:应于淦,行于□,心之李也。

□淦无□,□无不行淦。

至而应和,非有入也。

蔡解而忘,非有外也。

在这个圆圈的北面单写了一个“淦”字、南面残存“应”字的一半,东面似是一个“无”字,按理西面也应有一个字,很可惜,这块拼上去的残片上没有,但根据这段回旋状文字来推断,西面所缺之字或许应该是“行”字。

如果可以这样推断的话,那这位于四方的几个字也许正好是理解这段文字的依据之一。

“淦”在汉语中是一个义项很单一的字,即水名或地名,用在这里,显然既不是水名也不是地名,应该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词。

帛书《阴阳五行》甲篇中有“淦池”一词,为星宿的专名,而且也不简称为“淦”。

道德经---马王堆帛书版(真正的原版)

道德经---马王堆帛书版(真正的原版)

道德经---马王堆帛书版(真正的原版)道德经,马王堆帛书版,是真正的原版。

1973年,在XXX出土了帛书版《老子五千言》甲乙两本,甲本应该在西汉初年XXX登基以后,乙本在XXX登基之后。

帛书版的《老子五千言》从内容上看有许多地方与传世本不同,甚至是背道而驰大相径庭。

帛书版并不叫《道德经》而是叫《老子五千言》,也不分“道经”和“德经”,还有就是在前后顺序上帛书版的内容是“德经”在前“道经”在后。

经过校雠,发现帛书版的更接近老子本人的思想,也更接近老子所著《老子五千言》的本意。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版《老子五千言》轰动了世界,让世人对传世本《道德经》又有了重新的认识。

第一章:道是无法言传的,因为它不是恒定的。

名字也是一样,不能永远代表事物的本质。

道没有名字,是天地万物的起源,有名字的则是万物的母亲。

因此,我们可以不追求欲望来观察它的微妙,也可以追求欲望来探寻它的所在。

这两者虽然不同,但是都源自同一个玄妙的世界,这就是众妙之门。

第二章:人们都知道美和丑、善和恶,如果只有美和没有丑,只有善而没有恶,那么美和善就无从定义了。

事物之间的存在都是相互依存的,难易、长短、高低、盈虚、音声、先后等相互对立的事物都是如此。

因此,圣人不会言传他的教诲,而是通过无为而治来达到目的,让万物自然而然地生长发展,不依赖于他的主导。

这样,他就能够成功而不留痕迹,不过分沉溺于功成名就,也不会因此而离去。

第三章:不推崇那些所谓的贤人,让人民不会相互竞争。

不珍视那些难得的财富,让人民不会去盗取。

不展示那些可爱的东西,让人民不会陷入混乱之中。

因此,圣人的治理方法是让人们心灵虚无,但身体得到滋养,意志虚弱,但骨骼坚强。

这样,人们就会无所追求,不会轻易去做出有害的行为,而只是安安静静地生活,不会有不治之症。

第四章:道是虚无的,但是可以被运用。

它像深不可测的深渊,是万物的源头。

它可以消除锐利的棱角,解决纷乱的问题,平衡光明和黑暗,像深不可测的水一样。

219463535_马王堆汉墓帛书《五十二病方》校读拾遗

219463535_马王堆汉墓帛书《五十二病方》校读拾遗

!自然科学史研究"!第"#卷!第$期##%#&年$%#&&&&!"#$%&'%(")&*%'"+,-+./0"#,01!2%&(2&''()*"#!+(*$##%#&$马王堆汉墓帛书 五十二病方 校读拾遗刘思亮#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上海#%%#"%$摘!要!马王堆汉墓帛书$五十二病方%是我国最早的汉医验方书#该书载有#-&个医方&其中几则方子仍有探讨余地&甚至需要借助巫术思维予以解读#!狂犬啮人"方中所谓!恒石"即!常石"&亦即普通石头&取两石相磨而疗狂犬所啮&是以石屑像犬牙之粉为治(!)*"方中!毋敢上下"&是早期古人对蝎毒之类毒性善走的朴素认识(!肿囊"方中!酸浆"非本草!酸浆"&乃是古人饮品溲浆(!疣"方中!螩"即!翦"&为随手翦取的道旁荏属植物#关键词!马王堆($五十二病方%(恒石(酸浆(螩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0%##")#%#&*%$0%%#&0$$收稿日期 #%#$0%.0$&(修回日期 #%##0%$0$$)作者简介 刘思亮'$,-,年生'云南省泸西县人'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古文字学*古典文献学*先秦秦汉史等'2345)%)5F<5)549?$$##;$B&@>(3)基金项目 +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规划项目+出土文献学科建设与中国古典学的当代转型,#项目编号%_#B%.$(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山海经传校理,#项目编号%#$h i EN %&,$)!!!下引马王堆汉墓帛书释文'均本自文献-$.'不再另注'特此说明)!" 恒石 即 常石马王堆汉墓医书!五十二病方"1B 行+狂犬啮人,方下载%狂犬啮人+取恒石两&以相靡)磨* #取其靡)磨*如麋)糜*者&以傅犬所啮者&巳)已*矣#,$-!关于+恒石,'诸家纷说)原整理小组及马继兴先生疑+恒石,即!神农本草经"所载+长石,)马氏云%+按2恒3与2常3二字古意相同'古籍通用'如!周易0豫"%2恒'不死)3虞注%2恒'常也)3恒石即常石)常又假为长'长与常上古音'均定母'阳部韵),-#.因辗转通假'且以长石治疗犬啮无方可征'除王辉等少数人信从外-&.'诸家多不取此说)尚志钧则疑+恒石,或即矾石'战国时称涅石'认为+涅,*+恒,形近'疑系传抄所致)魏启鹏*胡翔骅*张显成则认为+恒石,乃+黑石,%+恒,*+黑,系通假'黑石即胆矾'并引!本草纲目"卷$%引!济急方"以胆矾末治疯犬咬毒为证)-".按'尚氏*魏氏*张氏之说仍嫌理据不足)首!#"!自!然!科!学!史!研!究"#卷!先+黑,上古为清鼻音3j'+恒,则为匣母'声纽悬隔'二字无由通假)!其次+黑,字常用'无由以+恒,代替)再次'药物正确与否'往往关涉性命'所以历来医方所载诸药多用常名*通名'以便用药者能洞达其意'很少会用生僻通假甚至辗转通假)!五十二病方"中部分药名若非本地通名'还会特作说明'如+牝痔,方%+青蒿者'荆名曰 )者'荆名曰卢茹,#-$.'#B#页$)最后'尚氏+2涅3*2恒3形近,之说亦不可据'秦汉以上二字形体判然有别)!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编者对马继兴先生意见持+可疑,态度'对魏启鹏*张显成等先生意见不取'态度谨慎)+恒石,并非无解'诸家之所以纷说'症结在于对此药方的定性上)我们知道'!五十二病方"是巫*医并存时代的产物'该书抄写于秦汉之际-1.'成书时间则更早'其间充斥着较多巫方*咒术'学者讨论已伙'无须赘述)其实此方并非+科学,药方'而是在巫术观念支配下形成的巫方'所谓的药物+恒石,'自然不能以医理推求)诸家实在是受+药物,二字所蔽障)所谓+恒石,就是+常石,'即普通石头'而此方发生学原理也只能从巫术思维中去推求)+恒,*+常,互训'典籍中用例甚伙'仅宗福邦等编!故训汇纂"一书所列已不下百条'足供参详)-B.王凤阳更指出%+2恒3和2常3用法基本相同'它们很可能是同一词的时代变体或不同方言)在战国以前'2恒3用得比较多(战国以后'尤其是汉代避汉文帝刘恒讳以后'2常3就广泛运用起来了),-..所论甚允)新出天回医简凡涉+恒,义皆用+常,字--.'与此正相发明)药方意思是%拾取普通石头两块'相互磋磨'以所磨粉末敷在患处即能愈)这里使用的是巫术中的+相似律,原理)!五十二病方"中'很多医方都体现了这一原理'如BB行载%巢者+ )候*天甸)电*而两手相靡)摩*&乡)向*甸)电*祝之曰+!东方之王&西方 主Z)冥冥*人星#"#-$.'##.页$+巢,当读作+臊,'即狐臭一类疾病)众所周知'只有晴朗的夜空才会出现星辰'而雷电交加之时'星辰便隐而不见")+星,与+腥,上古同为心母耕部开口四等韵'二字同音(雷电既能避星'那么在雷电交加之时'借助双手摩擦模仿雷电产生'自然能除去或者遮蔽身体上的+腥臊,)#又如!五十二病方"中以土块*敝帚磨疣等#详见下文论述$'均是巫术歪曲联想的运用)同样的例子还很多'本文无法详述)之所以用两石相磨'是模仿?犬磨牙的生理特点'所磨石粉也不再是简单的石粉'而是具有巫术魔力的牙粉)考察巫方'不能以效验或者科学与否去衡量'应当回到古人文化*信仰和思维中去理解'即章学诚#$.&-&$-%$$所谓%+论古必恕11恕非宽容之谓者'能为古人设身而处地也),-,.!五十二病方"既将+狂犬啮人,与+犬噬人伤者,分别单列'即如原整理者所说%说明古人对+狂犬病,已经有一定的认识)-$.现代科学研究表明'狂犬! "#此处蒙邬可晶先生提示'谨致谢忱)甲骨文+晴,字即作+星,'+星,*+晴,是古*今字关系)+晴,'!说文"又作+ ,'并云%+雨而野除星见),与此同义)日本学者赤堀昭*山田庆儿等读+星,如本字'并以为此方+人星,为天上某一星宿)#-".'&%0&$页$笔者以为不确)首先此方所祷对象为+电,而非星(其次以+人星,为某一星座'文句滞碍难通)故!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编者亦不取其说)!$期刘思亮%马王堆汉墓帛书!五十二病方"校读拾遗#1!!病毒能同时在猫*牛*马*羊*猪等群体中传播和感染(该病可分狂暴型和沉郁型两种!'其中狂暴型病态的猫*狗等发病时多伴有兴奋不安'磨牙不止'乱撞乱窜'流涎嘶叫等症状)-$%0$#.古人没有科学检测的手段'更无所谓+病毒,概念'他们认为狂犬啮人致病甚至死亡的原因是狂犬牙上有毒'而不知道真正感染伤口的是带有病毒的涎液)以双石互磨'乃是仿狂犬磨牙'以所得碎屑敷伤口属于中医中+以毒攻毒,的疗法)以牙粉疗?咬犬啮'医书中不乏记载)晋葛洪##-&&&B&$!肘后备急方0治卒有?犬凡所咬毒方"载+疗犬咬人方,%又方&刮虎牙若虎骨&服一匕#已发狂"如?犬者&服此药&即差#姚同#,$&-虎为万兽之王'能克制?犬'以虎牙疗犬咬'同时包含了+压胜,和+以牙制牙,的朴素观念)又有以狼牙*虎骨疗狂犬咬伤者'如唐王焘#B.%&.11$!外台秘要"卷"%+狂犬咬人方,引!小品方"%刮狼牙或虎骨末&服方寸匕&已发狂如?犬者&服此药即愈#,$"-又引+崔氏疗狂犬咬人方,%凡被狂犬咬&即急嗍去血&急吐之&勿错咽之#然后捣杏人&和大虫牙捻作饼子&贴疮上&顿灸二七壮&从此以后每日灸一两壮&贴杏人饼子灸之&须要满百日乃止&百日内必莫使疮瘥#..又取所咬犬脑&取大虫牙齿末&或大虫脂涂之更佳#,$"-大虫牙即虎牙'与!肘后备急方"略同)总观马王堆汉墓医书所涉及的#1%余种药物'矿石类药物无外乎+长石,*+稍石#即+消石,$,*+蕃石,#亦作+番石,'即矾石$*+澡石,*+石膏,等数种'但也有以普通石头入药者)如+,方%+父乖母强'等与人产子'独产颓#$亢)乖巳#已$'操段石#击$而母),#-$.'#1&页$又+朐养#痒$,方%+取石大如卷#拳$二七'孰#熟$燔之'善伐米大半升'水八米'取石置中)石7 8孰#熟$即#陃$之而巳#已$),#-$.'#B1页$又+牡痔,方%+燔小隋#椭$石'淬醯中'以#熨$),#-$.'#B#页$诸方中所用均为形状稍异的寻常石头'说明用普通石头治病并非+恒石,一例)古人在长期巫医实践与探索中'发现普通石头的粉末#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二氧化硅$对止血敛疮*治疗痈疽有一定疗效)后来又发现'这些石头在高温氧化作用下形成的氧化钙类物质'对疮疽效果更好'如!证类本草"卷&云%+烧石令赤投水中'内盐数合'主风瘙*瘾疹'及洗之)又取石如鹅卵'大猛火烧令赤'内醋中十余度'至石碎尽'取屑暴干'和醋涂肿上)出!北齐书"'医人马嗣明发背及诸恶肿'皆愈)此并是寻常石也),-$1.总之'以牙治狂犬咬伤渊源有自'有着中医+取象比类,的思想'而!五十二病方"以二石相磨取石粉治疗狂犬啮伤的手段还运用了巫术的相似律原理)方中+恒石,即普通石头'非科学意义上的药物)普通石头被用为药物'在医方中有迹可循'一些用法还具有较高科学性'是古人经验的结晶)!狂暴型因特征明显而极易察觉'故古人所谓疯犬*狂犬*?犬所啮'大概多指狂暴型)+狂,字原脱'据沈澍农校引!外台秘要"卷"%!狂犬咬人方"-$&.补)!#B !自!然!科!学!史!研!究"#卷!$" 父居蜀 母为凤鸟蓐 毋敢上下 新解!五十二病方"-"行+#$,方中载咒术%父居蜀&母为凤Z )凤鸟*蓐&毋敢上下&凤Z )凤鸟*/贯0而心##-$.'#&$页$马王堆汉墓医书所见咒术格式整齐'多先将作祟者父母兄弟遍举'表示受害者已充分掌握了作祟者的资料'有对付它们的十足把握(更重要的是'在礼法*孝道观念盛行的社会中'提父母*翻祖宗是极不客气的行为)在咒术中'这种+问候,本身多带有侮辱性质)这种指名道姓或者历数往事'本身就具有震慑功能'是压胜的一种语言形式)后世的呼名夺命*书名摄魂即是这种压胜巫术的另外形式)+父居蜀'母为凤鸟蓐,'应联系其他几则类似的咒术一并理解)+#$,方中另一则咒术云%)唾*之&贲)喷*+!兄父产大山&而居氏)是*谷下#/ 0系而& / 0而&凤Z )凤鸟*/ #毋敢上下0Z )寻Z 111寻&寻*&)喙*且贯而心#"#-$.'#&%页$又有+羏,方云%贲)喷*礢+!伏食 &父居北在&母居南止&同产三夫&为人不德#已&不已&青傅女)汝*#"#-$.'#&&页$第一条咒语+父居蜀'母为凤鸟蓐,'第二条+兄父产大山'而居是谷下,'第三条+父居北在'母居南止,'无一例外'作祟之物的兄弟*父母皆分散各方'别居各处)之所以言蝎*羏#即虺蛇$之类父母*兄弟或居上下#+兄父产山上,*+而居是谷下,$'或处南北#+父居北在,*+母居南止,$'所居之处空间*地域远隔'其实是说蝎*羏一族善窜'与古人对蝎*羏之毒易周身蔓延*上下流窜的医学认识相关)这是一种朴素的*歪曲的联想)+毋敢上下,中的+,字'整理者取裘锡圭先生意见'隶定为+寻,)裘锡圭先生云%+马王堆帛书!五十二病方"-&行有2寻3字'帛书原文写作从2寻3从2舟3)11此字应该分析为从2舟32寻3声'当即23之异体'因音近而借为2寻3),#-$.'#&$页$从字形隶定方面而言'+,隶作+寻,毫无问题)+寻,'北京大学藏汉简!反淫"作+,#简$%$*+,#简"%$-$B .(张家山汉简!引书"作+,#简B.$-$..(!周家台三 号秦墓0秦始皇三十四年"作+,#简1.$-$-.'构形与!五十二病方"相似)但此方中的+,却不能如字读作+找寻,之+寻,'而应当读作侵部之+覃,字)+寻,*+,和+覃,上古同为端纽侵部开口韵'并无通假上的障碍'且+,*+寻,*+覃,*+,本就音*义皆近)如!淮南子0齐俗篇"+譬若水之下流'烟之上寻也),刘文典#$--,&$,1-$注%+寻'读为覃'#古侵*覃通为一韵)$即古遯字)!说文0火部"%2遯'火热也)3字亦作遲),-$,.又如上海博物馆藏战国竹简!孔子诗论"简$B +葛覃,之+覃,字即作+,'为+寻,*+由,双声符字)-#%.!段玉裁#$.&1&$-$1$注!说文"+,字%+取舟行延长之意也),-#$.!尔雅0释言"%+流'覃也)覃'延也),陆德明#约11%&B&%$!释文"%+覃'本又作),-##.郭璞##.B &&#"$注%此蒙邬可晶先生提示'谨致谢忱)!$期刘思亮%马王堆汉墓帛书!五十二病方"校读拾遗#.!!+谓蔓延相被及),-#&.!诗0周南0葛覃"+葛之覃兮,'毛!传"%+覃'延也),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引申之'凡延长者皆训覃),-#".马瑞辰#$...&$-1&$!传笺通释"%+覃本延移之称'引伸为长之通称)延亦长也),-#1.所以+,读作+覃,'意为蔓延)+#$,*+羏,方下所收验方均是被蝎*虺之类叮咬以后采取的措施)!+毋敢上下,是呵斥蝎毒*羏毒+不要上下蔓延与流窜,)+,与+不,与羏方中+已,与+不已,同义'均是对毒液不停止蔓延的呵斥)被蝎子之类叮咬后'首先疼痛感会牵动全身'最容易关联到毒素蔓延)为何这类毒素容易蔓延/古人给出了一个巧妙又+合理,的解释%蝎*羏之族的父母*兄弟别处'其类善窜)现代科学研究表明'蝎子尾刺中含有各种毒液蛋白'包括溶血毒素*出血毒素*神经毒素以及使心脏和血管收缩的毒素等)-#B .尤其溶血毒素会融入血液'随血液流走全身'轻者造成局部肿痛'重者会并发全身症状'包括头晕*困倦*乏力*吐沫*昏厥乃至死亡)-#..古代传世医籍中也有关于蝎毒的记载'如!医心方"引!诸病源候论"%蝎&此虫五月六月毒最盛&云有八节九节者毒弥盛&但中人毒热流行&牵引四肢皆痛&过一周时始定#,#--又引!集验方"云%蝎有雌雄&雄者只痛一处&雌者痛牵诸处##-#-.'.B"页$又!千金翼方"卷&%!禁经下"载+鮌蝎法,云%蹀蹀移移&八节九枝#公字腐章&母字蒿枝#缘他篱落&螫他妇儿#何不收毒&欲往何为2山鸡戴胜&食汝四肢#头破尾折&伏地莫移#急急如律令#-#,.咒中+何不收毒'欲往何为,即是被叮咬之后的呵斥咒语)收*止与流*蔓正反相对'与!五十二病方"+毋敢上下,有异曲同工之妙)古人对待蝎蛰的疗法以冷敷居多'医方中常见'目的就是为了减小血液流速'防止毒液蔓延)现代人在野外不慎被毒蝎蛰咬'多会用小绳*长发或布条札缚'也是防止毒液转移扩散)-#B .中医正是在认识到蝎子毒液+善走,的基础上'又受+取象比类,思想的指导'所以常选择全蝎入药'以治疗风痹麻木之症)总之该方歪曲又真切地表现出古人对蝎*虺毒液容易蔓延*流窜的朴素认知'方中+毋敢上下,是恐吓或者命令蝎*羏之毒不要到处蔓延'是被叮咬以后的祝由之术)%" 酸浆 为溲浆 非酸浆草!五十二病方"第$,&&$,"行+肿囊,方下云%銼Z 囊Z )肿囊+肿囊*者&气实囊&不去 #治之+取马矢)?*者三斗&孰)熟*析&?以水Z )水&水*清&止(浚去汁&洎"以酸)浆*/ 0斗 &取芥衷荚#壹用&!"从+,下诸方用+傅,#-%行$*+舔,#-%行$*+封,#-$行$等手段对伤口进行处理也能看出是事后措施)#-$.'#&%页$+洎,本即增灌的意思)!说文0水部"%+洎'灌釜也),段玉裁注%+灌者'沃也)沃'今江苏俗云燠11!广韵"三十七号云%2燠釜'以水添釜也)3!周礼"士师%2洎镬水)3注云%2洎'谓增其沃汁)3,#-#$.'1B%01B$页$!五十二病方"+羏方,下云%+亨#烹$三宿雄鸡二'洎水三斗),原注%+洎'加水),#-$.'#&&页$意与此近同)药方+洎以酸浆 斗,'即将汰洗并挤干的马粪加灌一定容量的酸浆)!#-!自!然!科!学!史!研!究"#卷!)智1知*! (四五用&銼)肿*去#毋)无*禁&毋)无*时# 令##-$.'#1$页$关于方中+酸浆,一物'原整理小组以为%+酸浆'见!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云2生荆楚川泽及人家田园中3)上处以斗计量'当指酸浆汁),#-$.'#1$页$诸家多无异辞'张雷更是将+酸浆,分为灯笼草与酸酱草二种-&%.'均是将此方中的+酸浆,视为本草)按!五十二病方"载药同时载炮制*使用诸法的格式体例'此方若为酸浆草'必有捣碎浚汁之类说明)此方径言+洎以酸浆 斗,'表明+酸浆,非本草'乃是液体溲浆)古人不但有饮酒之习'还有饮用酸浆之风'酸浆既可入药'又为饮品'由来甚远)古人发明酸浆较早)按照植物命名的一般原则'应该是先有浆酒类的酸浆*酢浆'后乃有本草酸浆草之名)名+酸浆草,是因为其草有酸液'味如酸浆'得名之由乃是+取象于滋味,-&$.)酸浆在古代使用广泛'除了当作饮品使用外'还可入药*发面*发麦种等)!齐民要术"卷#+大小麦第十,引!?胜之书"%+当种麦'若天旱无雨泽'则薄渍麦种以酢浆并蚕矢11酢浆令麦耐寒'蚕矢令麦忍冬),缪启愉注%+酢浆%即酸浆水'古人作为饮料'经乳酸发酵'带有酸味)用酸浆水调和蚕矢浸过的麦种'吸收了相当的水分'趁露水大时一起下到地里'能使种子较早发芽),-&#.同书+饼法第八十二,引!食经"%+作饼酵法%酸浆一斗'煎取七升(用粳米一升着浆'迟下火'如作粥),#-&#.'B&#页$古人的酸浆大概有溲浆和酸酒两种)所谓溲浆'是以米*面汤或者熟米自然发酵而成)!本草纲目"引嘉谟#$"-B&$1.%$曰%+浆'酢也)炊粟米投冷水中'浸五六日'味酢'生白花'色类浆'故名)若浸至败者'害人),-&&.有的地方至今仍有食用酸浆之俗)另一种酸浆是酿酒过程中产生的)旧题焦延寿#西汉中后期'生卒年不详$所撰!易林0小畜"云%+酒为酸浆'鲂臭鲍羹),-&".意为酒酸了反而制成了酸浆'鱼臭了反而味道更美)此酸浆即是酸酒之浆)!齐民要术0作酢法"称这种方法为+酒动,#-&#.'1%B页$'即酿酒过程中不慎造成其他非酒精发酵物入侵而使酒变酸)赵玉莲等认为%+由于浸米过程是在自由流动的空气环境中进行的'一些微生物在适宜的环境中生长繁殖11随着浸米时间的延长'氨基酸与乳酸也不断增加)从而使浸米浆水变酸'故有浸米酸浆水之称),-&1.酸浆供药用的历史也比较早)葛洪!肘后备急方"卷"附+膈壅风痰,方%+半夏#不计多少$'酸浆浸一宿'温汤洗五七遍'去恶气'日中晒干'捣为末'浆水搜#笔者按'同+溲,$饼子'日中干之'再为末'每五两'入生脑子一钱'研匀'以浆水浓脚'丸鸡头大'纱袋贮'通风处阴干'每一丸'好茶或薄荷汤下)#-$&.'$",页$方中所用+酸浆,即溲浆'而+浆水浓脚,即溲浆沉淀物)凡酸涩之物'多有收敛之功)囊肿多为风热客于肾经'造成水停所致'需以行水*收敛药物治疗'而酸浆正可消肿行水*杀毒开胃'药性与醋相当)!神农本草经"+酢酒,下云%+酢酒'味酸'温'无毒)主消*肿'散水气'杀邪毒),-&B.后世药方中也常用+酢酒,来治疗阴囊肿痛之症)如!肘后备急方"+治卒阴肿痛颓卵方第四十二,下载+葛疗阴囊下湿痒皮剥,方%+乌梅十四枚'钱四十文'三指撮盐'苦酒一升)于铜器内总渍九日'日洗之),#-$&.'#$#0#$&页$+苦酒,与+酸浆,*+酢酒,同类)!释名0释饮食"% +苦酒%淳毒甚者'酢且苦也),毕沅#$.&%&$.,.$疏证引!御览"%+淳毒者'酢且苦!+知,即奏效)原注引!方言"%+知'愈也'南楚病愈者或谓之知),又引!素问"%+一剂知'二剂已),#-$.'#1$页$!$期刘思亮%马王堆汉墓帛书!五十二病方"校读拾遗#,!!也),-&..!齐民要术0作酢法"专门有制作+苦酒,之法'缪启愉校注%+苦酒'醋的别名' !食经"*!食次"的名称)!名医别录"2醋3%2以有苦味'俗呼为苦酒)3唐梅彪!石药尔雅"卷上!释诸药隐名"%2酢'一名苦酒)3,#-&#.'11,页$+酸浆,与+苦酒,在治疗囊肿之症上'药性*药效基本相似)医方中还有以+醋,治疗囊肿者'!肘后备急方"+治卒阴肿痛颓卵方第四十二,下+!梅师方"治卒外肾偏肿疼痛,云%+大黄'末'和醋涂之'干即易之),#-$&.'#$"页$!外台秘要"卷#B载+阴囊肿痛方五首,%+又方%醋和面'炙令熨之)又方%以醋和面涂之),#-$".'1%1页$宋代!太平圣惠方"卷.$载%以葶苈*赤芍等捣细为散'以酸浆水调匀'摊于故帛上使用'治疗女性乳痈疮肿* 热疼痛之症'有下气行水*透肿消臃的功效)-&-.总之'+肿囊方,中的+酸浆,非酸浆草'乃是液体溲浆)古人发明和使用酸浆有着较早的历史'!五十二病方"中以酸浆治疗囊肿'而后世医方中亦常以+酸浆,*+苦酒,*+醋,等治疗囊肿及其他肿痛'皆渊源有自)&" 螩 即 翦!五十二病方"$%,&$$%行+疣,方下载除疣巫术%有以朔日&葵茎靡)磨*又)疣*二七&言曰+!今日朔&靡)磨*又)疣*方中+螩,字旧误释为+根,'后经陈剑先生更正)+螩,的释读'!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亦采用陈剑先生意见'以为是二物%+23字亦作23'!说文0巾部"释为2幡帜也3'段注%2之言笺也'笺谓表识)3如将23字按其本义作解'2道旁3即路旁的幡帜'用作祝由方的巫术用品'就很自然了)11螩意为作标记用的小木桩),-"%.按'方中所谓+又以杀本若道旁螩二七,是对+葵茎二七,的替换'意思是+还可以用?本或者道旁螩二七,施咒)葵茎*?本和+螩,均是作为实施磨疣巫术的物品'+若,即选择性副词+或,'+道旁螩,不应该是两种不同的物品)陈剑先生将+,*+螩,视作+幡帜,* +标识,类仪式之物'应该是不对的)首先此方为简易巫术!'并无设置仪式*插标识等繁!疣病并非致命疾病'故磨疣并不需要繁复而隆重的巫术仪式)巫术相较于汤石*方剂的另一大优点就是简便易操作'古人治疗疾病的巫术也多遵循+经济性,原则'这也是巫术能在中医实际治疗中得以久存的原因之一)!&%!自!然!科!学!史!研!究"#卷!复步骤'甚至无常见的+禹步,等形式)其次'总观!五十二病方"+疣方,下所用磨疣诸物'无非+敝蒲席,#第$%#行$*+敝帚,#第$%"行$*+块#即土块$,#第$%1&$%.行$之类'均是寻常易得之物)再次'所取诸物中'除+敝蒲席,为医方中常见药物不属于巫方范畴外!'其他如+敝帚,*+土块,*+葵茎,*+?本,都是巫术用具'选择物的背后都潜藏着古人原始认知与巫术原初逻辑)选用+敝帚,'是取其+扫除,功能'且多选择+月晦,即每月最后一日施行此术'是取+月尽,之义")选用+土块,'是取其+溃坏,之义'+块,*+坏,* +溃,古音同在微部'声音相近'是想通过语音触染功能达到溃坏赘疣的目的)选用?*葵则是取其形似'是借用巫术相似律原理去疣)如果+螩,释为+幡帜,*+标记小木桩,'则难以解释选用此二物的原逻辑'况且幡帜等物也不能与植物茎秆葵*?并列和替换)此外'无论葵茎*?本还是+螩,都有一个在疣上磨擦的步骤'很难相信古人会在道旁插上旗帜又用旗帜来磨疣)所有这些说明'陈剑先生的释读仍嫌理据薄弱)药方之所以言+又以杀本若道旁螩二七,'是为了增大施术时的选择余地'降低巫术难度'使之更易操作'而非增加幡帜之类使之繁复)+,当读作+翦,'+翦,*+,并从+前,得声'二字并无通假障碍#)!尔雅0释言"+剂*翦'齐也),邢籨#,&#&$%$%$疏% +翦'齐断也),-"".!诗0鲁颂0?宫"+实始剪商,'郑玄#$#.&#%%$笺%+剪'断也),-"1. !礼记0文王世子"+公族无宫刑'不翦其类也,'郑玄注%+翦'割截也),-"B.药方中+螩,之+,正通+翦,'是截断之义)+螩,则当读作+,'即道旁随处可见之荏属植物野苏之类)+螩,中古为群母'+,为匣母'匣*群母上古关系密切'上古匣母字中古大半归入群母'且+螩,*+,上古同为月部开口韵'字音非常接近)传世文献中+曷,与+害,通假的例子更是不胜枚举'可详参!古字通假会典")#-"&.'B$1页$出土文献中'也常见通假的相关例子)如上海博物馆藏战国竹书!孔子诗论"+2醂#怀$尔#明$鰆#德$3'害/,!鲍叔牙与隰朋之谏"+日之+#食$也'害为/,清华大学藏战国楚简!尹诰"+今句#后$害不蓝#鉴$,云云'+害,均读作+曷,)-"..以+曷,*+害,为声符而通假的例子更是例不胜举'无需详列)+,即野苏'是长沙一带的方言称谓)!方言"卷&%'芥&草也#江淮南楚之间曰 &自关而西或曰草&或曰芥#南楚江湘之间谓之芥# 亦荏也#关之东西或谓之 &或谓之荏#周郑之间谓之公?#沅湘之南或谓其小者谓之 #郭璞注%今长沙人呼野 为#,"--!广雅0释草"%! " #敝蒲席不宜视作巫术用物'它作为医方中常见药物'内服以治霍乱转筋*折骨淤血等#见!肘后备急方"等$'外用治脓溃疮肿#见!千金要方"等$)且疣方是以破败蒲席结绳燔灸的方法拔疣'具有较强科学性)在古人认知中'+疣,为赘余之物)!庄子0大宗师"%+彼以生为附赘县疣),-"$.!山海经0北山经"%+#滑鱼$食之已疣),郭璞注%+疣'赘也),-"#.乃是借用月尽除余的思维'除去赘疣)+前,字声系通假例颇多'无需详列'可参!古字通假会典"-"&.)另外'+翦,同+剪,'古籍多用+翦,'今则多用+剪,'字义无别)。

战国策附录 马王堆帛书

战国策附录 马王堆帛书

馬王堆漢墓出土帛書《戰國策》釋文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的帛書中,有一種類似於今本《戰國策》的書。

全書二十七篇,一萬七千多字。

其中十一篇的內容見於今本《戰國策》和《史記》,文字也大體相同,另外十六篇則為佚書。

原書未標書名,為便於稱引,我們暫時稱之為帛書《戰國策》。

這裏發表的是這一種書的釋文。

為了便於閱讀,釋文盡可能用今體字排印。

假借字下加圓括號注明是今之某字。

原文明顯的錯字,下加尖括號注明本字。

缺文以方框為記;如所缺過多,用小注說明所缺字數。

缺文可以補出的,以方括號為記。

釋文中加圓括號的號碼為原件行次。

個別錯簡處於行內加小字夾注加以說明。

一自趙獻書燕王曰:始臣甚惡事。

恐趙足缺二十餘字(一)臣之所惡也,故冒趙而欲說丹與得,事非囗缺五六字臣也。

今奉陽〔君〕缺十餘字(二)封秦也,任秦也,比燕於趙。

令秦與莌(兌)缺五六字宋不可信,若□□□□我其從徐□□□□□□(三)制事,齊必不信趙矣。

王毋憂事,務自樂也。

臣聞王之不安,臣甚願□□□□□之中重齊□□□□□(四)齊,秦毋惡燕粱(梁)以自持(恃)也。

今與臣約,五和,入秦使,使齊韓粱(梁)缺七八字約●(卻)軍之日無伐齊、外齊焉。

(五)事之上,齊趙大惡;中,五和,不外燕;下,趙循合齊秦以謀燕。

今臣欲以齊大〔惡趙〕而去趙,胃(謂)齊王,趙之禾(和)也,陰(六)外齊、謀齊,齊趙必大惡矣。

奉陽君徐為不信臣,甚不欲臣之之齊也,有(又)不欲臣之之韓粱(梁)也,燕事小大之諍(爭),(七)必且美矣。

臣甚患趙之不出臣也。

知(智)能免國,未能免身。

願王之為臣故此也。

使田伐若使使孫疾召(八)臣,自辭於臣也。

為予趙甲因在粱(梁)者。

二‧使韓山獻書燕王曰:臣使慶報之後,徐為之與臣言甚惡。

死亦(九)大物已。

不快於心而死,臣甚難之。

故臣使辛謁大之。

王使慶謂臣不利於國,且我憂之,臣為此無敢去之。

(一○)王之賜使使孫與弘來,甚善已。

言臣之後,奉陽君徐為之視臣益善,有遣臣之語矣。

今齊王使李終之(一一)勺(趙),怒於勺(趙)之止臣也,且告奉陽君,相撟於宋,與宋通關。

马王堆汉墓帛书相马经

马王堆汉墓帛书相马经
如月,七日在天。前为出,后为入,开阖尽利, 且安卒。 也,三材作也。前有二微,后有三齐。一寸逮鹿,二寸逮糜。三寸可以袭乌,四寸可以理天下。
得兔与狐,鸟与鱼。得此四物,毋相其余。吾请言其解?
夫彻肉散筋,而颈领弥高。泽光弥强,而筋骨难劳。析方为锐,而心气弥斩。斩短续长,其量乃得。损狭益广,善走有力。用之不倦,据□□见。其故何也?不唯一节正乎?有尺有扶,千里之驹。有扶有寸,万乘之骏。良马容莛,盖□以蒲,毋相其余。弗 犯久,茧然有朕有骨,而朕有肉章。肥不灭,瞿亦不亡,是谓大良。出于泽,登于陵,良工所相,皎乎若绳。投之地草也,良工举之而宝也。
有树木皆产于大海之阿,一本居阴,一本居阳,其本欲长,良马也。□□□□□〔上〕有刻卢,其中有玉。静居深视,五巴清明。雍蒙别环,细者为砖,大者如 。阴居阳视,朴工弗知,度工所见;君子所贵,众人所贱。雍其前,夬其后,马乃善走。雍其后,夬〔其前〕,□□□□□□□ 夬其前后。
凡相目:高以复,上有十焦。既戚戚,环毋毛。当为肉矢,中有细线,其理若斩竹。雍塞茍当,烛其明。下受绳,〔上正方,睫〕薄薄,天骏是当。南有,上古松柏,〔下有崖石。上甚方以锐,下甚〕广以大。直刺为良,旁刺为败。去下一崖,有一付枝。远望之转,察之而离。材者弗见,匠与相知。去下一止,必循徐理。〔有下复盛,上有偃臼,〕中有一池,旁环以草。伏则□□□□□□池上有堤,堤上有枣。枣纔实,闻君室,成 ,天下弗得。尺居横,寸〔居纵,尺〕寸相应。尺为索,寸为绳。尺也而非,百节之几。□□□□□□□□□□□常,见一良,见二国良。见三□规其□过量勿失。上有君台,下有逢室,据此马者,守 □□□□□□□□□〔登〕巅,薄于天。有一风穴,中甚深固,外甚周〔密〕。□□□□□□□□□□飞干里,实怒乃起。实饰〔毋怒〕、□□□□□见一节,良且久。见二节,国良勿有。见三节,为天下□。〔以为厚,尚欲仆。以为〕薄,尚欲 之。以为长,尚欲〔续之。以为短,尚欲仆。以为〕薄,尚欲 之。〕以为长,尚欲〔续之。以为短,尚欲踙之。〕□□□□□□□薄如 ,长如续,短如□□□□□□□□□薄泽恒,薄以长。四肉中度,方骨中矩, 骨中规。一节□□□位后当,它不求相。依者勿 ,卧者勿起,驾者〔勿止〕。□□□□□□□□吾宝。盖以杨叶亡吾法,发〔剑首而见千里,〕□□□□物尽具。欲得其情,必道其门;旁有两渠,索而弗得,〔其〕状似神。上为县悬卢,下为缨筋。力可以负山,足可以〔载云。天〕下少有,良工所尊。有松产南山之阳,正刺为〔良〕。 □□□□□□□□,是谓良宝。重枣居旁,是谓善行。壹厌壹起,驰千里;再厌再起,千里之后,居吾去子。面前有二微,后有三齐;兽以走,鱼以游,鸟以飞。大田少草,有欲其希。辁弱既短,有欲其耆。草间多依,薄专于崖。草本不见,大水盈池。伏则弃捐,偃木勿规。深固周密,如水在卮。既审短长,赤黄如。积之我我,闉谷投溪。深沟长渠,绝峦溃堤。雾乎若羽,厌乎其横,秆莛所藏,朴工弗见,良工所相。马有此节也,刚骨强,是谓大良。山之阳,有悬冈,削以深,进以长;长必团,短必方。大木高,本深藏。藏以大,桐以锐。吾欲飞,皆未赘。前者揭,后者拔,厚其垣,重其盖。产于中,长于外。美哉纯,丰盈大,能正直者阴阳察。饥而口,半而闾。短而弦,长而弧。纵阳,缓瞻余,虽欲毋飞安得居?转而肉,悬而杼,葱茏叶,青令羽,不饰而弧。我而窳,窒而盈。擅曼平,大容莛。江水流行,没而无形。水之旁,有危封,后不厌高,外不厌耸。立不厌直,团不厌方,可以驰福,可以逃凶,守此道者辨阴阳。有骨,见一有力,见二疾走徐息,见三千里之极,显四马即弃,见五不为马。有骨长尺三寸,为生为死,直为牡,曲为牝,者劲久有力,曲疾走徐息。美人阴生,无百节成,拟之凉月,绝似彗星。天地相薄,灭而无形。玉中有瑕,悬悬如丝,连为纑。取之毋〔穷〕,天下莫如。必乡天德,其精乃得。逢者亡箴,在玉中匿。有虫处宫,独挟其色。

马王堆帛书帛书老子解析

马王堆帛书帛书老子解析

马王堆帛书帛书老子解析一、马王堆帛书概述1. 背景介绍马王堆帛书是指在湖北省襄阳市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大量丝织品书籍。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帛书老子》,它是一部包含了《道德经》的版本。

马王堆帛书的发现对于我们理解古代文化、文学和哲学具有重要意义。

2. 帛书老子的背景《帛书老子》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道德经》的一个版本。

这部经典是由中国古代文化名人老子创作的,他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之一。

《帛书老子》的出现,不仅证实了《道德经》的存在,也拓宽了对老子学说的了解。

二、马王堆帛书老子解读1. 版本特点《帛书老子》是一本用细薄的丝织品制作的书籍,这让它更加珍贵和特殊。

这本《帛书老子》的版本在语言和内容上与传统的《道德经》有一些区别,但整体来看,它包含了相似的观点和思想。

2. 内容解析《帛书老子》中包含了老子的思想和智慧。

它强调“道”和“德”的重要性,提出了“无为而治”、“自然而然”、“养生之道”等重要概念。

在《帛书老子》中,我们可以看到对于人类如何与自然相处、如何实现和谐社会等问题的探讨。

3. 文化意义马王堆帛书的发现对于我们了解古代文化和哲学起到了重要作用。

通过研读《帛书老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老子学说和中国古代文化的深厚底蕴。

这也有助于我们对于古代文明的演进和发展有更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三、马王堆帛书老子的研究现状1. 考古发现马王堆汉墓被发现的时间是1972年,随后的考古发现了大量的帛书和文物。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帛书老子》的出土。

这一发现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重视和研究。

2. 学术研究自马王堆帛书的发现以来,相关学者对于《帛书老子》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他们通过对内容的解读和文字的考证,试图还原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时间线。

这些研究不仅丰富了我们对于马王堆帛书的理解,也对于古代哲学的研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马王堆帛书老子的价值1. 文化遗产保护马王堆帛书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遗产,对于文化保护和传承有着重要意义。

通过对马王堆帛书的研究和展示,我们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学习古代哲学。

道德经---马王堆帛书版(真正的原版)

道德经---马王堆帛书版(真正的原版)

道德经马王堆帛书版道德经马王堆帛书版---真正的原版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帛书版《老子五千言》甲乙两本,甲乙两本的传抄年代也略有不同。

甲本应该在西汉初年刘邦登基以后,乙本在汉文帝登基之后。

原来帛书版的《老子五千言》从内容上看有许多地方与传世本不同,甚至是背道而驰大相径庭。

帛书版并不叫《道德经》而是叫《老子五千言》,也不分“道经”和“德经”,还有就是在前后顺序上帛书版的内容是“德经”在前“道经”在后。

帛书版《老子五千言》与传世本《道德经》相校雠(1)以后,发现帛书版的更接近老子本人的思想,也更接近老子所著《老子五千言》的本意。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版《老子五千言》轰动了世界,让世人对传世本《道德经》又有了重新的认识。

【道经】第一章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天地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以观其眇也恒有欲以观其所徼也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第二章- 1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形也高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恃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第三章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第四章道冲而用之有弗盈也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第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闻数穷不如守于中第六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2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绵绵呵其若存用之不堇第七章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有静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矣居善地心善渊予善天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第九章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葆也金玉盈室莫之能守也富贵而骄自遗咎也功遂身退天之道也第十章戴营魄抱一能毋离乎槫气致柔能婴儿乎修除玄监能无疵乎爱民活国能毋以知乎天门启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毋以知乎生之畜之生而弗有长而弗宰是谓玄德- 3 -第十一章卅辐同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也埏埴而为器当其无埴器之用也凿户牖当其无有室之用也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第十二章五色使人之目盲五音使人之耳聋五味使人之口爽驰骋畋猎使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使人之行方是以圣人之治也为腹而不为目故去彼而取此第十三章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之为下也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有何患故贵为身以为天下若可托天下爱己身以为天下女何以寄天下第十四章视之而弗见名之曰微听之而弗闻名之曰希捪之而弗得名之曰夷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一者其上不谬其下不惚寻寻呵不可名也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沕(2)望随而不见其后迎而不见- 4 -其首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纪第十五章古之善为道者微眇玄达深不可志夫唯不可志故强为之容曰与呵其若冬涉水犹呵其若畏四邻俨呵其若客涣呵其若冰泽沌呵其若朴湷呵其若浊旷呵其若谷浊而静之徐清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欲盈故能蔽而不成第十六章致虚极也守静督也万物旁作吾以观其复也天物芸芸各复归于其根曰静静是谓复命复命常也知常明也不知常妄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殁身不殆第十七章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誉之其次畏之其下侮之信不足案有不信猷呵其贵言也功成事遂而百姓皆谓我自然第十八章故大道废案有仁义知慧出案有大伪六亲不和案有孝慈邦家昏乱案有贞臣第十九章绝圣弃知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 5 -有此三言也以为文未足故令之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第二十章唯与诃其相去几何美与恶其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亦不可以不畏人望呵其未央才众人熙熙若享于太牢而春登台我泊焉未佻若婴儿之未咳累呵如无所归众人皆有余我独遗我愚人之心也惷惷鬻人察察我独闵闵呵忽呵其若海望呵其若无所止众人皆有以我独顽以鄙吾欲独异于人而贵食母第二十一章孔德之容唯道是从道之物唯望唯惚惚呵望呵中有象呵望呵惚呵中有物呵幽呵冥呵中有请呵其请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顺众父吾何以知众父之然以此第二十二章炊者不立自视者不章自见者不明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欲者弗居第二十三章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6 -是以圣人执一以为天下式不自视故章不自现故明不自伐故有功弗矜故能长夫唯不争故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几语才诚全归之第二十四章希言自然飘风不冬朝暴雨不终日孰为此天地而弗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德者道亦德之同于失者道亦失之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萧呵寥呵独立而不改可以为天地母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国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第二十六章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其辎重唯有环官燕处则昭若若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本躁则失君第二十七章善行者无辙迹善言者无瑕谪善数者不以筹策善闭者无关楗而不可启也善结者无绳约而不可解也是以圣人恒善救人而无弃人物无弃财是谓袭明- 7 -故善人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也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知乎大迷是谓眇要第二十八章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恒德不离恒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恒德乃足恒德乃足复归于朴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恒德不忒恒德不忒复归于无极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夫大制无割第二十九章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弗得已夫天下神器也非可为者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陪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太去奢第三十章以道佐人主不以兵强于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居楚棘生之善者果而已矣不以取强焉果而勿娇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不得已居是谓果而不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蚤已- 8 -第三十一章夫兵者不祥之器也物或恶之故有欲者弗居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故兵者非君子之器也兵者不祥之器也不得已而用之铦袭为上勿美也若美之是乐杀人也夫乐杀人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是以吉事上左丧事上右是以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居之也杀人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第三十二章道恒无名朴虽小而天下弗敢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俞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焉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所以不殆俾道之在天下也猷小谷之于江海也第三十三章知人者知也自知者明也胜人者有力也自胜者强也知足者富也强行者有志也不失其所者久也死而不亡者寿也第三十四章道泛兮其可左右也成功遂事而弗名有也万物归焉而弗为主则恒无欲也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弗为主可名于大是以圣人之能成大也以其不为大也故能成大- 9 -第三十五章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乐与饵过格止故道之出言曰淡呵其无味也视之不足见也听之不足闻也用之不可既也第三十六章将欲拾之必古张之将欲弱之必古强之将欲去之必古兴之将欲夺之必古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脱于渊邦利器不可以示人第三十七章道恒无名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阗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欲不欲以静天地将自正【德经】第三十八章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也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也”而乱之首也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薄居其实而不居其华故去彼- 10 -而取此第三十九章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其致之也谓天毋已清将恐裂谓地毋已宁将恐废谓神毋已灵将恐歇谓谷毋已盈将恐竭谓万物毋已生将恐灭谓侯王毋已贵以高将恐蹶故必贵而以贱为本必高矣而以下为基夫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谷此其贱之本与非也故致数与无与是故不欲禄禄若玉珞珞若石第四十章上士闻道堇能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弗笑不足以为道是以建言有之曰明道如费进道如退夷道如类上德如谷大白如辱广德如不足建德如偷质真如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天象无刑道褒无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第四十一章反也者道之动也弱也者道之用也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第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天下之所恶唯孤寡不谷- 11 -而王公以自名也物或损之而益益之而损故人之所教亦议而教人故强梁者不得死我将以为学父第四十三章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至坚无有入于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也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能及之矣第四十四章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第四十五章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如诎大巧如拙大辩如讷躁胜寒靓胜炅静可以为天下正第四十六章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憯(3)于欲得故知足之足恒足矣第四十七章不出于户以知天下不窥于牖(4)以知天道其出也弥远其知也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弗为而成第四十八章- 12 -为学者日益为道者日损损之有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将欲取天下也恒无事及其有事也又不足以取天下矣第四十九章圣人恒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德善也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德信也圣人之在天下詥焉为天下浑心百姓皆属耳目焉圣人皆孩之第五十章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而人之生动皆之死地之十有三夫何故也以其生生之厚也盖闻善执生者陵行不遇兕(5)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揣其角虎无所措其蚤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也以其无死地焉第五十一章道生之而德畜之物刑之而器成之是以万物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也夫莫之爵而恒自然也道生之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弗有也为而弗恃也长而弗宰也此之谓玄德第五十二章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堇启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棘- 13 -见常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毋遗身殃是谓袭常第五十三章使我介然有知也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民甚好解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厌食而财货有余是谓盗夸盗夸非道也第五十四章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绝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家其德有余修之乡其德乃长修之国其德乃夆(6)修之于天下其德乃博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兹以此第五十五章含德之厚者比于赤子蜂虿(7)虺(8)蛇弗蜇攫鸟猛兽弗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会而脧怒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耰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亡第五十六章知者弗言言者弗知塞其兑闭其门和其光同其尘挫其锐解其纷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亦不可得而害不- 14 -可得而贵亦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第五十七章以正治邦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夫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而国家滋昏民多伎能而奇物滋起法物滋彰盗贼多有是以圣人之言曰我无为也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欲无欲而民自朴第五十八章其政闵闵其民屯屯其正察察其邦缺缺祸福之所倚福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悉也其日固久矣是以方而不割兼而不刺直而不绁光而不眺第五十九章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以蚤服蚤服是谓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氐长生久视之道也第六十章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也其神不伤人也非其神不伤人也圣人亦弗伤也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15 -第六十一章大邦者下流也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恒以静胜牡为其静也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国小邦以下大邦则取于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故大邦者不过欲兼畜人小邦者不过欲入事人夫皆得其欲则大者宜为下第六十二章道者万物之注也善人之宝也不善人之所保也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贺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卿虽有拱之璧以先驷马不若坐进此道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也不谓求以得有罪以免与故为天下贵第六十三章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乎其易也为大乎其细也天下之难作于易天下之大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猷难之故终于无难第六十四章其安也易持也其未兆也易谋也其脆易判其微易散为之于其未有治之于其未乱合抱之木作于毫末九成之台起于蔂土百仞之高始于足下为之者败之执者失之- 16 -是以圣人无为也故无败也无执也故无失也民之从事也恒于几成而败之慎终若始则无败事矣是以圣人欲不欲而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而复众人之所过能辅万物之自然而弗敢为第六十五章故曰为道者非以明民也将以愚之也民之难治也以其知也故以知知邦邦之贼也以不知知邦邦之德也恒知此两者亦稽式也恒知稽式此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乃至大顺第六十六章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也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之欲上民也必以其言下之其欲先民也必以其身后之故居前而民弗害也居上而民弗重也天下乐推而弗厌也非以其无诤与故天下莫能与争第六十七章小邦寡民使有什佰人之器而毋用使民重死而远徙有车舟无所乘之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邦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第六十八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善者不多多者不善- 17 -圣人无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予人己愈多故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弗争第六十九章天下皆谓我大大而不宵夫唯不宵故能大若宵久矣其细也夫我恒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事长今舍其慈且勇舍其俭且广舍其后且先则必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健之如以慈垣之第七十章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弗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诤之德是谓用人是谓肥天古之极也第七十一章用兵有言曰吾不敢为主而为客吾不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执无兵乃无敌矣祸莫大于无敌无敌近亡吾葆矣故乘兵相若则哀者胜矣第七十二章吾言甚易知也甚易行也而人莫之能知也而莫之能行也言有君事有宗其唯无知也是以不我知知者希则我贵矣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第七十三章知不知尚矣不知不知病矣是以圣人之不病以其病病也- 18 -是以不病第七十四章民之不畏畏则大畏将至矣毋闸其所居毋猒(9)其所生夫唯弗猒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而不自见也自爱而不自贵也故去彼取此第七十五章勇于敢者则杀勇于不敢者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天之道不战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单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第七十六章若民恒且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民恒且畏死而为畸者吾将得而杀之夫孰敢矣若民恒且必畏死则恒有司杀者夫代司杀者杀是代大匠斫也夫代大匠斫者稀有不伤其手矣第七十七章民之饥也以其上食税之多也是以饥百姓之不治也以其上之有以为也是以不治民之轻死也以其求生之厚也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贵生- 19 -第七十八章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月亘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曰坚强者死之徒也柔弱微细者生之徒也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恒强大居下柔弱细微居上第七十九章天之道犹张弓者也高者印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故天之道损有余而益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而奉有余孰能有余而有以取奉于天者乎唯又道者乎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也若此其不欲见贤也第八十章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也以其无以易之也水之胜刚也弱之胜强也天下莫弗知也而莫之能行也故圣人言云曰受邦之垢是谓社稷之主受邦之不祥是为天下之王正言若反第八十一章和大怨必有余怨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右介而不以责于人故有德司介无德司彻夫天道无亲恒与善人- 20 -注释:(1)雠[chóu]:动词形声。

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甲、乙本合...

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甲、乙本合...

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甲、乙本合...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甲、乙本合校及文字复原《史记》:“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

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

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

’于是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老子》至今有三个版本源头:一个是相传从河上公传下来,魏晋人王弼注释的版本,是现代通行本的祖宗。

一个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老子》甲乙两个版本,还有一个是郭店楚简中的《老子》残编。

根据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甲、乙两种抄本与1979年郭店出土的楚简本《老子》残篇得知,现传世之《道德经》并非是老子书的原貌。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有甲、乙两种版本。

两版本的书体有些不同,但都属于隶书。

乙本避刘邦讳,可以断定它是汉朝的抄写本无疑。

甲本由于不避汉高祖刘邦的名讳,因此可推断它当抄写于刘邦称帝之前。

过去多以为隶书出现在秦篆之后,是“秦始皇帝使下杜人程邈之所作也”。

从1975年湖北云梦县睡虎地出土一千一百余枚隶书秦简和1980年又在四川青川郝家坪出土两件隶书战国木牍的情况来看,隶书的出现与流行应早于秦篆。

现代大量考古发掘证明,隶书在战国时期就已广泛使用于以竹木为书写材料的简牍上。

甲本帛书很有可能是直接从战国时期的竹简上转抄过来的,它是迄今为止所发现保存最为完整、最接近原貌的古本《老子》版本。

三国时魏人王弼注《道德经》则是现存传世本中的最早版本。

帛书本不分篇章,传世本《老子》则分为上、下篇共八十一章。

文字也多所不同。

以下是帛书《老子》甲乙本合校的简体字复原文本。

帛书《老子》甲、乙本合校及文字复原【上篇·德经】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

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也,则攘臂而扔之。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夫礼者,忠信之泊也,而乱之首也。

马王堆汉墓帛书本《老子》(高清录入版)

马王堆汉墓帛书本《老子》(高清录入版)

马王堆汉墓帛书本《老子》道可道也,非恒道也。

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

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

两者同出,异名同谓。

玄之又玄,众眇之门。

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己;皆知善,斯不善矣。

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

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志也,成功而弗居也。

夫唯弗居。

是以弗去。

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己;皆知善,斯不善矣。

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

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志也,成功而弗居也。

夫唯弗居。

是以弗去。

3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

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

4道冲,而用之有弗盈也。

渊呵!似万物之宗。

锉其兑,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湛呵!似或存。

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

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淈,动而俞出。

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

緜緜呵!其若存!用之不堇。

7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8上善如水。

水善,利万物而有静,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矣。

居善地,心善渊,予善天,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9持而盈之,不若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葆也;金玉盈室,莫之能守也。

贵富而骄,自遗咎也。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0戴营魄抱一,能毋离乎,槫气至柔,能婴儿乎?修除玄监,能毋有疵乎?爱民活国,能毋以知乎?天门启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毋以乎?生之、畜之生而弗有,长而弗宰也,是谓玄德。

轰动世界的马王堆帛书版《道德经》,真正的原版(珍藏研读)道德经马王堆帛书帛书老子五千言

轰动世界的马王堆帛书版《道德经》,真正的原版(珍藏研读)道德经马王堆帛书帛书老子五千言

轰动世界的马王堆帛书版《道德经》,真正的原版(珍藏研读)道德经马王堆帛书帛书老子五千言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帛书版《老子五千言》甲乙两本,轰动了世界,让世人对传世本《道德经》又有了重新的认识。

原来帛书版的《老子五千言》从内容上看有许多地方与传世本不同,甚至是背道而驰大相径庭。

另外帛书版并不叫《道德经》而是叫《老子五千言》,也不分“道经”和“德经”,还有就是在前后顺序上帛书版的内容是“德经”在前“道经”在后。

帛书版《老子》甲乙两本的传抄年代也略有不同,甲本应该在西汉初年刘邦登基以后,乙本在汉文帝登基之后。

帛书版《老子》与传世本《道德经》相校雠以后,发现帛书版的更接近老子本人的思想,也更接近老子所著《五千言》的本意。

1973年,原版《道德经》出土,与现在的相比,这几处被篡改了《道德经》是一本神奇的书,无论是什么行当,都能从中找到一些启迪。

算命的把《道德经》当作启蒙书籍,军事家更是当兵书来看,反正这是一本千古神书。

你无法想象《道德经》这本无所不包的书,凡五千余言竟然是几千年老祖宗编出来的,放到现在依旧不过时,这就是老祖宗厉害的地方。

随着文物不断出土,关于《道德经》的版本就有了不少的争议。

尤其是1973年原版《道德经》出土,与现在版本相比,这几处被明显改动了。

《道德经》被篡改,这一点也不奇怪。

比如孔子的《论语》,历经千年发展,已经被曲解了。

虽说没有篡改,可《论语》本义早已被曲解得面目全非。

《道德经》的境地与《论语》相比,也好不到哪儿去。

现行《道德经》版本,就是小孩子也能背上一通,“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是《道德经》的开篇语。

然而,根据1973年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原版《道德经》,与现在相比有所不同。

其实,《道德经》的出土版本比较权威的有两个,一为1973年马王堆汉墓帛书版,二为1993年郭店楚国墓竹简版。

这两个版本《道德经》,郭店本早于马王堆本,但属于精要选讲,研读考究的价值并不大。

马王堆汉墓帛书的研究

马王堆汉墓帛书的研究

马王堆汉墓帛书的研究中国文化瑰宝——马王堆汉墓帛书中国古代文化无愧为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深厚底蕴令来自世界各地的旅游者和学者慕名前来。

其中,马王堆汉墓帛书是一大亮点,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与研究。

马王堆汉墓位于湖北省襄阳市,共有三个墓室,分别是夫人墓、慕容侯墓和夫人侧室墓。

其中夫人墓被认为是晚西汉至早东汉时期的一件宝贵的文化遗产,内涵丰富,涉及广泛,其帛书内容、工艺、形制高度独特,是中国纸张书写史上不可忽略的重要文物。

帛书内容几十年前的秋天,北大历史系毕业的毛佩琳女士,在对马王堆汉墓进行开掘的情况下,发现了一件颇为特别的文物——一部手写的帛书。

据考证,该帛书是由晚西汉到东汉年间的黄真墓主人所编写的,它的内容涉及了书法、儒家经典、法律制度的记载,包括丝绸、竹器等物品及服装的名目,以及女性娱乐活动如音乐、戏剧等的描述。

同时,马王堆汉墓帛书还记载了当时的医学知识和药物制作方法,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外科秘要》,这一内容是古代医学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对医学知识的进一步研究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工艺特点马王堆汉墓帛书被誉为中国古代出现的、同时也是最早的手抄文献之一,正因为此,它具有着极高的文献学和史学研究价值。

然而,不仅仅因为其地位的特殊性和价值的意义,更因为其工艺的特殊性而倍受研究者推崇。

在形制上,马王堆汉墓帛书长1.3米、宽0.38米,全书有约50000字,属于一般书写的篇幅的两倍。

在安排章节和排版布局上,这部帛书似乎更为注重体式的平衡、协调和对称。

在纸张的处理中,蚕丝、黄麻等多种材质织成的帛布组合而成,使得其色彩丰富、质感柔软、手感光滑。

此外,手工写书的技艺亦为我们所赞叹,其笔迹纤细、水平统一、结体排列整齐,具有浓郁的艺术气息和历史学意味。

这一独特的技术特点不仅为帛书与众不同的工艺美感、艺术特质赋予了显著的价值而且还适应于学者解读帛书的诸多问题。

后续研究正因马王堆汉墓帛书刻画了当时社会及文化的各个方面,因此,在现代研究方法越来越成熟的今天,这部作品仍是古代文化研究领域的热门话题,也是对中华文明发展史有重大借鉴意义的源头资料。

《老子道德经》马王堆帛书注评

《老子道德经》马王堆帛书注评

《老子道德经》马王堆帛书注评《老子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的经典之一,含有丰富的思想和智慧。

在历史长河中,经历了传承、翻译和注释的过程,其中马王堆帛书是近代出土的文物之一,对于研究《道德经》的版本和注释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本文将对《老子道德经》马王堆帛书进行注评,探索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马王堆帛书是中国考古界的一大宝库,其中收藏有许多重要的古籍。

其中一部就是《老子道德经》,而且这个版本与传统的《道德经》有所不同。

根据专家的研究,该书是西汉大封侯马王堆汉墓出土的45号墓帛书之一。

经过系统的整理和研究,我们可以看到,《老子道德经》这一部分有1949字,比现传的黄帝内经简表有264字多。

这些额外的字句和变异,呈现出了不同的版本和注释。

马王堆帛书中的《老子道德经》注释的内容丰富多样,对于理解《道德经》的思想内涵有着重要的启示。

该版本注释了《道德经》中的词句、意义和背景,帮助读者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思想。

此外,注释中还包含了对《道德经》字句的解读和翻译,使得读者可以更准确地理解原著的含义。

从文字、语言到哲学思想,马王堆帛书注释的细致和全面性让人惊叹。

除此之外,马王堆帛书的研究对于考古学和历史研究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帛书出土于古代马王堆墓葬中,将其年代追溯到西汉时期。

通过对帛书的整理和研究,可以了解古代文化发展的脉络,揭示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况。

尤其是对于《老子道德经》这样重要的哲学著作,研究其历史背景和起源可以使我们更好地把握其思想内涵和影响力。

然而,马王堆帛书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争议。

首先,由于帛书的保存状况较差,部分内容无法完整呈现,这给研究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其次,由于时间的推移,文字和注释的解读可能会有出入,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验证。

最后,帛书的出土地点和环境可能会对其内容和保存状态产生一定的影响,这也需要专家们继续深入探索。

总结起来,马王堆帛书中的《老子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遗产,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历史价值。

马王堆帛书《老子五千言》与后世《道德经》的区别

马王堆帛书《老子五千言》与后世《道德经》的区别

马王堆帛书《老子五千言》与后世《道德经》的区别后世的《道德经》版本,与马王堆出土的帛书《老子五千言》相比,改动多达700多处。

导致原文350多句话中,有160多句发生了重大改变,使老子原来的主题内容和思想体系遭到严重破坏。

马王堆帛书《老子五千言》其中仅因为避讳汉高祖刘邦,到汉昭帝刘弗5个皇帝的名字,而产生的更改就达100处之多。

汉高祖刘邦第一处篡改,它的名字可能是错的。

马王堆帛书《老子五千言》分为甲乙上下两卷,“德经”在前,“道经”在后。

而传世版《道德经》,这名字一听就是满满的儒家的味道,一上来就是要严格约束自己的言行品德。

《老子五千言》在这两千年间被大量篡改。

现行的《道德经》版本,就是小孩,也能背上一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是《道德经》的开篇语。

马王堆汉墓出土然而根据1973年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老子五千言》“道经”部分与现在的《道德经》相比,有所不同。

马王堆帛书中写的则是“道可道也,非恒道也。

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因为在西汉的第二位皇帝叫刘恒,按照古人避皇帝讳的传统,也就牺牲了《老子五千言》原文,将“恒”换成了“常”。

而就是这一字之差,传达的意义可是千里之谬。

“非恒道也”的“恒”字表达的是,世间大“道”是永恒不变的。

宇宙的基本原则就是一直在变化。

年有四季更替,草有枯荣,人有生死,没有什么东西是永恒不变的。

一个“常”与“恒”字的区别,就把老子的哲学完全曲解了。

再举例一处篡改,传世版《道德经》写道“大器晚成”,原指大的材料需要长时间的雕琢,才能做成器具。

这里用来比喻能担当大事,或者做出大事业的人,成就都比较晚。

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只要坚持努力不放弃,必然能成就一番大事。

而马王堆帛书《老子五千言》写的则是“大器免成”。

这一处的篡改,从根本上来说,还是为了儒家学说所倡导的“积极入世”,提供了一个理论依据。

儒家主张修身齐家,就是让你活到老学到老。

就算是七老八十,也要有为天下苍生谋幸福的宏图大志。

马王堆汉墓帛书《十六经·前道》译文

马王堆汉墓帛书《十六经·前道》译文

马王堆汉墓帛书《十六经·前道》是一部珍贵的文献,记录了古代我国的历史、文化和思想。

这部帛书的出土,为我们了解我国古代社会提供了重要资料。

下面,就《十六经·前道》的译文进行介绍和分析。

一、《十六经·前道》的译文:《十六经·前道》是由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一部文献,内容涉及诗经、尚书、礼记等十六经的前言、序论以及一些附录。

这些文献使用了古老的楚文,是我们了解古代文字、文化和思想的珍贵资料。

二、《十六经·前道》的意义:1.文化意义《十六经·前道》的出土,为我们研究我国古代文化和思想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其中涉及的《诗经》、《尚书》等经典文献,对于我们了解古代文学和思想有着重要的意义。

2.历史意义马王堆汉墓作为西汉时期的一处大型墓葬,出土的文献资料对于我们了解汉代的社会、政治和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十六经·前道》的译文,可以帮助我们重新审视汉代的文化和思想。

3.研究意义《十六经·前道》的译文为学者们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素材。

通过对文献内容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经典文献的内涵和意义,对于学术研究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三、《十六经·前道》的译文对研究的影响:1.对古代文献研究的推动《十六经·前道》的译文为古代文献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素材。

通过对文献内容的解读和分析,可以促进对古代经典文献的重新认识,推动古代文献研究的深入发展。

2.对古代社会和文化的理解通过对《十六经·前道》的译文研究,我们可以更清晰地了解古代我国的社会和文化。

文献中所涉及的经典文献内容,可以帮助我们重新审视古代我国的文学、思想和价值观念。

3.对汉代历史的重新认识《十六经·前道》的译文可以帮助我们重新认识汉代的历史。

通过文献内容的分析,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汉代社会、政治和文化的面貌,对于汉代历史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结语:《十六经·前道》的译文对我们了解古代我国的历史、文化和思想有着重要的意义。

走近马王堆帛书马王堆帛书书法欣赏

走近马王堆帛书马王堆帛书书法欣赏

走近马王堆帛书马王堆帛书书法欣赏在还没有纸张的秦代和汉初,人们也有阅读的需求,尤其是统治阶层,他们渴望充实自己的见识,理清自己的思绪,以获得更好的判断力。

在此之前的战国,是个诸子百家争相出书的时代,写书、抄书,数量很多,流传也广,考古发现的战国简牍证明了这一点。

秦始皇焚书坑儒,很多书都毁于一旦,马王堆帛书中的许多书也算禁书,能幸存下来实在难得,并且,它们是写在珍贵的丝帛之上,比简牍书籍显得更加珍贵。

说来也怪,迄今为止,中国的考古发掘已经出土了无数古代简牍,但却只出土了两次帛书,而这两批帛书的出土地,都是位于南楚之地的长沙。

上世纪70年代,长沙马王堆汉墓的出土震动世人。

马王堆汉墓的有名,不仅是因为马王堆一号汉墓中的辛追夫人引人注目,更是因古墓中出土了一整套反映西汉官僚贵族生活的物品,这其中,便包括三号墓出土的一批供墓主人生前阅读的、写在细绢上的珍贵古书,俗称“马王堆帛书”。

马王堆帛书不是一部书,也不是一套书,而是50余部性质不同的书堆放在一起。

它们的宽度有48厘米、24厘米两种,长度不等,有的甚至长达192厘米。

它们被折叠起来,统一放在一个精致的长方形漆盒内。

这其中有实用的医书、养生书籍、军事书籍、占卜书籍,也有讲道的儒家书籍、道家书籍,可谓丰富多样。

打开漆盒,如今的帛书已经浸水发黄,相互黏连在了一起,有的帛丝断裂,残损严重,已经面目模糊。

细心的研究者将其小心揭取,谨慎研究,对于各类帛书的性质和内容已有许多了解。

帛书的书写年代大致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公元前221年左右)至汉文帝十二年(公元前168年)之间。

帛书上的字是用毛笔蘸墨手写上去的,字体有篆书、隶书,还有介于篆书和隶书之间的古隶。

秦汉之交,正是中国汉字转型的一个关键时段。

秦始皇统一文字,规定废除战国时期其它各国的不同文字,统一使用规整的篆书。

然而,由于篆书字体的曲线较多,极不便于快速书写,便很快被历史淘汰,自然而然地演变成了化曲线为直线的隶书。

马王堆帛书“物则有形”图圆圈内文字新解

马王堆帛书“物则有形”图圆圈内文字新解

马王堆帛书“物则有形”图圆圈内文字新解马王堆帛书“物则有形”图圆圈内文字新解曹峰(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文物》2006年第6期,陈松长先生在一篇名为《马王堆帛书“物则有形”图初探》的论文[1](以下简称“陈文”)中公布了一幅帯有文字的马王堆汉墓帛图。

帛图见于该期《文物》的封二。

此图残存大半,幅宽约24厘米、幅长约20厘米。

“陈文”介绍说,帛图构造类似一个式盘:这幅帛图分三层布局,最外一层是朱绘方框,在方框内侧题有文字。

第二层是用青色绘的圆圈,在圆圈外侧题有文字。

第三层是在圆圈的正中,用墨书文字组成一个如云气一样回环的圆,文字是从圆心开始向外旋转书写,其形状与帛书《天文气象杂占》中所绘日晕、月晕之类的云气图有些类似,具有明显的图式意味。

就是说,在一幅画成外方内圆的类似式盘的图案上,三段不同内容的文字分别书写在三个部位。

“陈文”考释圆圈正中旋转书写的文字如下:应于淦,行于□,心之李也。

□淦无□,□无不行淦。

至而应和,非有入也。

蔡解而忘,非有外也。

“陈文”考释圆圈外侧残存文字如下:……广言。

终日言,不为言。

终日不言,不〔为〕[2]无言。

……言,必……怪……故……“陈文”考释最外层即方框内侧残存文字如下:物则有形,物则有名,物则有言,言有〔不言〕[3],……明……以智(知)……归。

“陈文”认为最中间的文字和“道”有关,第二层的文字和“言”有关,最外层的文字则和“形名”有关。

通过与出土文献《恒先》、《黄帝四经》相对比,“陈文”在最后总结说:这件残存的帛图就是借助数术家的六壬式盘所隠含的天地关系,用简明的语言来阐述形名学说基本内容的一幅图,它应该是附属于帛书《黄帝书》的一幅直观性的简明图谱。

“陈文”认为圆圈正中的“淦”字疑读为“榦”,古音中两者均为见母侵部字,可以通假。

“榦”和马王堆汉墓帛书《黄帝书·十大经·行守》所见“天有恒榦、地有恒常”之“恒榦”有关,“榦”或为“恒榦”之省,也就是形名哲学中那种虚无有的“道”。

论马王堆帛书《要》篇“观其德义”的易学内涵

论马王堆帛书《要》篇“观其德义”的易学内涵

论马王堆帛书《要》篇“观其德义”的易学内涵关于《论马王堆帛书《要》篇“观其德义”的易学内涵》,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根据帛书《要》篇,“观其德义”是孔子易学的核心观点之一,孔子并由此将《周易》由卜筮之书转变为德义之书。

“德义”为析言,在帛书《易传》中有多层含义。

孔子“观其德义”的目的,是在“巫史《易》”之上建立起“君子《易》”的传统。

这个“君子《易》”,在追求道德性认知和成就的同时,还积极地吸纳了阴阳哲学的观念;而阴阳哲学反过来为其提供了广阔的宇宙论背景和深度。

在《要》篇中,卦爻辞是孔子“观其德义”的出发点及阐释的重心,由此亦与“巫史《易》”的解说进路区别开来。

此外,君子“观其德义”还包含了“成德于己”和“施教于民”两个方面,前者以“君子”为理想人格,后者需要统治者保持谦谨之德。

下载论文网关键词:帛书;《周易》;《要》;德义;解释学马王堆汉墓帛书《易传》的出土,为今人重新审视《周易》一书儒家化的历程和探究孔子的易学思想提供了材料基础。

帛书《易传》包括《二三子》《系辞》《衷》《要》《缪和》和《昭力》六篇,本文的论述将以《要》篇为中心。

从《要》篇来看,孔子力图将《周易》由“卜筮之书”转变为“德义”之书,即在如何看待和理解《周易》的问题上,孔子说要“观其德义”。

“观其德义”,无疑是孔子《周易》解释学的一个核心观点,在易学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此前学界对此虽然多有论述,但是一般流于对《要》篇之文义和思想要点的单纯梳理与概括。

目前。

对于这一命题还有深化论述的必要。

本文拟从以下三个大的方面对孔子的“观其德义”论作深入的研讨:在第一部分,辨析了巫史之筮与君子之《易》的不同,指出“观其德义”的前提在于《周易》卦爻的体系化,而这种体系化又与阴阳观念的渗入具有密切的关系;在第二部分,对“观”的对象(特别是“辞”)和“德”、“义”的差异作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在第三部分,以《要》篇为基础,联系帛书《衷》《二三子》《缪和》等篇,将“观其德义”的内容归纳为成德和施教两个方面,重点探讨了“名之君子”和“谦以处盈”两点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马王堆帛书的欣赏
有一种用帛作为书写材料的书体称“帛书”,也就是写在帛上的文字。

帛是一种白色的丝织品,汉代总称丝织品为帛或缯,或合称缯帛,所以帛书也叫缯书。

帛书的字体扁平而稳定,均衡而对称,端正而严肃,介于篆隶之间,帛书的艺术充分展示了对文字艺术的追求。

1、帛书
其中,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帛书共有28种,计十二万余字,均破损严重。

依《汉书·艺文志》分类,六艺类的有《周易》、《丧服图》、《春秋事语》和《战国纵横家书》;诸子类的有《老子》甲本、《九主图》、《皇帝书》和《老子》乙本;兵书类有《刑德》甲、乙、丙3种;数术类有《篆书阴阳五行》、《隶书阴阳五行》、《五星占》、《天文气象杂占》、《出行占》、《木人占》、《符箓》、《神图》、《筑城图》、《园寝图》和《相马经》,其中《五星占》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天文书;方术类有《五十二病方》、《胎产图》、《养生图》、《杂疗方》、《导引图》,其中《五十二病方》是中国已发现的最古老医书,从马王堆出土的帛书,也能堪称“百科全书”了。

2、帛书的书法艺术
帛书的书法艺术,其排行大体整齐,间距基本相同,在力求规范整齐之中又现自然恣放之色。

其字体扁平而稳定,均衡而对称,端正而严肃,介于篆隶之间,其笔法圆润流畅,直有波折,曲有挑势,于粗细变化之中显其秀美,在点画顿挫中展其清韵,充分展示作者将文字艺术化的刻意追求。

其马王堆出土的帛书,用笔沉着、遒健,给人
以含蕴、圆厚之感。

它的章法也独具特色,既不同于简书,也不同于石刻,纵有行、横无格,长度非常自由。

有强烈的跳跃节奏感。

被书界称为“马王堆体”。

在马王堆帛书中,多以隶书笔意书写篆书的字体。

其基本保持篆书的字体结构,但较篆书为灵活。

其书写时代大多在秦始皇廿五年之后,可以说反映了当时书写字体从篆书转为隶书的情形。

马王堆帛书中亦有用古隶书写的文献,比如《刑德》《战国纵横家书》《春秋事语》及《阴阳五行》乙篇等等。

时代大约在汉初。

然而马王堆帛书中亦已经出现用汉隶抄写的书籍。

这表明隶书的规范化在西汉初期就已经完成。

3、帛书的价值
关于马王堆出土的帛书,内容涉及战国至西汉初期政治、军事、思想、文化及科学等各方面,有重要学术价值,又可作为校勘传世古籍的依据。

它不仅是研究历史的第一手资料,也是研究汉代书法及书法演变、发展提供了珍贵的依据。

如《老子》甲乙写本,德经在前,道经在后,与今本次序相反,其中的佚文是研究儒家学说和汉初思想的宝贵资料;另一部类似《战国策》的帛书,约六成不见于《战国策》,现定名为《战国纵横家书》,为研究战国中期合纵连横斗争的重要史料。

马王堆帛书是汉代简帛文献最具重要意义的发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