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蒲县鸿桥中学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说课稿:42气温和降水2

合集下载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第四章第二节气温和降水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第四章第二节气温和降水

第二节气平和降水第一课时教课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气温的测定方法、降水及降水的种类、降水量的观察方法2.认识等温线和等降水量的含义,掌握阅读“等温线分布”图、“降水量分布”图的正确方法,并能总结出气温地区分布的规律和降水地区分布的规律3.能依据气平和降水的数字资料,绘制出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降水量逐月分配图,并依照这些天气资料说出天气特色。

【过程与方法】经过阅读气平和降水量分布图,可以说出生界年均匀气平和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增强读图能力的训练。

【感情态度价值观】领悟气平和降水的意义、与生活的关系。

教课重难点【教课要点】1.学会阅读世界均匀气平和降水量分布图。

2.深刻理解降水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

掌握降水的三种基本种类。

3.可以依照气平和降水量的数字资料绘制出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逐月降水量柱状图。

4.可以依据数字资料及统计图表描述天气特色。

【教课难点】经过阅读气平和降水量分布图,可以说出生界年均匀气平和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课前准备课件等。

教课过程第一课时教课方案复习发问:什么是天气?天气的主要特色?什么是天气?天气的主要特色?辨识、绘制常有天气符号。

引入新课:无论是天气还是天气,要研究他们都离不开两个基本因素——气温、降水。

气温和降水也是我们生活中接触特别屡次,影响较大的。

讲解新课:一.气温顾名思义气温就是空气的温度,这一点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说对,包含:气温的单位——摄氏度。

符号——℃。

二.测定气温教师设问:那么气温是如何测出来的?学生自己阅读书72 页活动认识测定气温的方法,注意事项。

发问,总结,重申一天中间四次丈量读数时间。

(利用知识的迁徙)启示:经过这些数值可以计算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日较差、日均匀气温等。

累计起来又可以计算月最高气温、月最低气温、月较差、月均匀气温。

以及年最高气温、年最低气温、年较差、年均匀气平和多年均匀气温。

重申几个最常用数值:一年中间的最热月的月均匀气温、最冷月的月均匀气温,年较差、多年均匀气温等。

七年级地理上册42气温和降水教案新版[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42气温和降水教案新版[湘教版]

《第二节气温和降水》教案(第1课时)教学目标:一、明白气温的测定方式及气温的转变。

二、明白得等温线的含义。

3、学会阅读世界平均气温散布图并能总结避世界气温的散布规律。

教学重难点:一、世界年平均气温的散布。

二、“等温线散布图”的判读。

教学方式:自主学习、合作探讨、以图析文、理论联系实际、对照分析、归纳总结。

教学进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出示一组景观图片(选取有代表性的图片:如热带雨林地域、热带沙漠地域、南极地域景观图片),引导学生观看分析,依照图片你能说出这些地域气候有什么特点?是什么缘故造成了这些地域的景观不同?(由于气温和降水量不同造成的。

)那么世界各地的气温和降水有什么转变规律呢?今天咱们一路来学习这一部份内容。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讨:(一)学习任务(一)气温的测定与日转变一、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P71图文资料及P72“活动”,解决以下问题:(1)什么是气温?如何表示?(2)气温是如何测定出来的呢?(3)别离读出图4-8中4次观测气温数值。

(4)一天当中的平均气温是如何计算出来的呢?(5)想一想,如何计算一个月或一年的平均气温?二、小组交流:四人一小组,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3、合作探讨:【探讨问题】联系生活实际,你知道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各出此刻什么时刻吗?【探讨结论】一天当中气温的最高值出此刻14时左右,最低气温在日出前后。

学习任务(二)世界气温的散布一、自主学习:学生阅读P72图文资料,解决以下问题:(1)回忆等高线的知识,据次推出什么是等温线?(2)哪一块大陆最酷热?哪一块大陆最严寒?除南极洲外严寒区域最大的洲是哪个?(3)咱们学校所在地的年均气温大约是多少?(4)观看北半球、南半球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有什么转变规律?(5)观看北半球的20℃等温线的弯曲情形,等温线的形状是平直的吗?那么两个最明显的弯曲在哪里?这说明了什么?(6)从左向右描出北半球的10℃等温线,查阅世界地形图观看在亚洲陆地上显现庞大拐弯的地址是什么地形区?(7)从图中可看出:南半球的等温线比北半球平直,这是什么缘故?二、小组交流: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3、合作探讨:【探讨问题】世界年平均气温散布有什么规律?【探讨结论】(1)世界气温从低纬度向两极慢慢降低。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第二节《气温和降水》说课稿 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第二节《气温和降水》说课稿  湘教版
过渡:同一个地方不同时间气温是有差别的,那么同一个时间世界各地气温都相同吗?
(3)指导学生阅读图4-6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总结出世界气温分布规律,初步学习从地图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学习等温线的相关知识,可以和等高线相联系,得出相关规律,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基础。然后给出读图指导如下:
①观察等温线的延伸方向是什么?和纬线有什么关系?这说明什么?
(1)知道气温对人类生活影响很大。
(2)掌握测量气温的方法。
(3)学会阅读世界年均温分布图,掌握世界气温分布规律。
3、导学结合,讲授新课:
(1)播放藏服和阳光海滩图片,让学生指出产生差异的原因,进而指出气温对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产生影响,引导学生举例,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的意识。
过渡:气温对人们很重要。你知道现在的气温是多少吗?学生的答案不一,指出人对温度的感觉是不准确的,必须依靠测量才能得出准确的气温。
(2)实物展示测量工具温度计,引导学生使用和读数。播放气象站测气温的百叶箱图片,使学生了解气象站怎么测气温。然后提出:“我们自己可以测量气温吗?”引导学生学习62页活动,让学生口述测量气温的方法,练习温度计的读数以及日平均气温的计算,类似的得出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的计算方法。指导学生学习绘制气温曲线图。通过上述过程,使学生掌握测量气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世界气温分布图的阅读,初步学习从地图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的意识,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2、通过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教学难点:学会阅读气温分布图。
3、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设计上,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并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把上课所需的图片、问题以最快的速度显示出来,提高了课堂效率。读图、析图是这节课的核心内容,因此,在充分发挥计算机优势的同时,主要采用通过巧设情景,置疑问难,引导学生通过读图、指图、阅读课文、讨论、举身边例子、分组合作式的教学形式,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发现地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在这种循序诱导的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掌握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发展学生的智力。

七年级地理上册4.2《气温和降水》教案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4.2《气温和降水》教案湘教版

第二节气温和降水[教学目的]1、了解气温的测定方法,理解等温线的概念及气温的分布规律2、了解降水的形成条件及降水的类型3、了解降水量的观测方法,掌握等降水量线的概念,理解降水的分布规律,了解气候资料的表示方法。

4、通过阅读气温降水分布图,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通过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及降水的逐月分配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等温线及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等降水量线及世界降水的分布降水的主要类型难点:世界降水、气温的发分布规律、降水的几种类型的判断[教具准备]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图,世界气温分布图[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情景导入)同学们,今天的天气我们感觉怎样?(很冷,气温较低),你们想了解世界各地的气温变化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1、设问:你们想知道与气温有关的哪些方面的内容?(学生自主回答)(过渡)同学们想知道的问题可真不少,要想弄清这些问题,我们先了解一下气温的测定一、气温1、学生欣赏P60图4-4、图4-5,设问:为什么同样都是冬季的时候,我国的黑龙江是一片银装素裹的景象,而我国的海南岛却郁郁葱葱的椰风海韵?(气温的不同)(小结)气温的差异是导致自然景观和我们生存环境差异的主要因素之一,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密切。

那么,什么是气温呢?2、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回答,并设问:气温是怎样测定出来的呢?3、学生自学P62活动,而后自主提出问题,老师解答。

4、设问:一天中的气温相同吗?最高和最低气温出现在什么时候?天气预报播放的气温是指什么气温?是怎样测定出来的?5、教师引导学生读图4-7 ,认识温度计及计算日平均气温。

6、设问:依此类推,如何计算一个月的平均气温?一年的平均气温7、学生回答,教师小结;日平均气温=以上四个时间观测的气温之和/4月平均气温=一个月的每天的日均温相加/这个月的天数年平均气温=每个月月均温之和/12(过渡)一天之中,气温有高有地,一年之中,气温也有高有低。

湘教版初中地理初一地理上册《气温和降水》说课稿

湘教版初中地理初一地理上册《气温和降水》说课稿

湘教版初中地理初一地理上册《气温和降水》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气温和降水》是湘教版初中地理初一地理上册的第一单元,主要围绕气温和降水两个主题展开。

本单元主要内容包括气候带、气温和气压、气温分布规律、降水和农田利用等知识点。

通过对气温和降水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不同地理区域的气候特征,以及气候对当地的农田利用和人们的生活产生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气候带的划分以及各自的气温和降水特征。

–掌握气温和气压的基本概念与关系。

–了解不同地区的气温分布规律,并能分析其原因。

–了解降水的类型、分布规律以及对农田利用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探究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注重观察实际现象和进行实地考察,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地理工具和技术,获取信息并进行综合分析。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与了解,培养地理思维和地理意识。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提高其对气候变化的认知。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学习不同气候带的气温和降水特征。

–掌握气温和气压的关系。

–理解气温分布规律及其原因。

–了解降水的类型与分布规律。

–掌握降水对农田利用的影响。

2.教学难点:–理解气温与气压的关系。

–分析气温分布规律的原因。

–理解降水对农田利用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图片、实物或视频等资源,向学生展示不同气候带的风景和气温特征,引发学生对气温和降水的思考,增加对话题的兴趣。

2. 概念解释与知识讲解2.1 气候带的划分及特征•根据地球的纬度及气候特征,将地球划分为寒带、温带和热带等气候带。

•解释每个气候带的平均温度、降水量以及典型景观特征。

2.2 气温和气压的关系•解释气温是空气热量多少的表达方式。

•理解气压是地面上空气对单位面积的压强。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气温和气压之间是否有关系,以及关系如何。

2.3 气温分布规律及原因•介绍不同地域气温分布特点,如低纬度地区温暖,高纬度地区寒冷。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二节《气温和降水》说课稿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二节《气温和降水》说课稿湘教版

《气温和降水》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二节《气温和降水》,此内容为本节第一课时。

我将从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阐述。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教材讲述气候的要素──气温和降水,共2课时,这是第1课时。

主要讲了气温与生活的关系、气温的测定、世界气温的分布三个内容。

本节教材,是对第一节天气知识的自然引申,更是理解第三、四节气候的基础。

因此,教材讲述气温,内容指向更多的是气候。

二、学情分析地理对初一孩子来说,是一门新学科,与小学的知识衔接较少,所以只要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学生就能在地理上学有所获。

学困点是初一学生的知识储备少,理解能力较差。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气温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了解气温的测定方法;学会阅读世界气温分布图,掌握世界气温分布规律。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世界气温分布图的阅读,初步学习从地图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的意识,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2、通过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教学难点:学会阅读气温分布图。

3、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设计上,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并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把上课所需的图片、问题以最快的速度显示出来,提高了课堂效率。

读图、析图是这节课的核心内容,因此,在充分发挥计算机优势的同时,主要采用通过巧设情景,置疑问难,引导学生通过读图、指图、阅读课文、讨论、举身边例子、分组合作式的教学形式,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发现地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在这种循序诱导的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掌握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发展学生的智力。

四、教学过程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通过学生做天气预报来创设情境引入本课。

然后指出,气温和降水是天气中最重要的两个要素,同时也是气候最重要的两大要素。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四章 第二节《气温和降水》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四章 第二节《气温和降水》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气温和降水》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气温和降水》是学生在学习了地球的运动、气候类型等基础知识后的进一步拓展。

本节内容通过介绍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使学生掌握气温和降水的空间变化,理解其对生产、生活和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认识和分析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时,已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气候、天气等概念有所了解。

但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较为复杂,需要通过具体的案例和图像资料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同时,学生在生活中对气温和降水有直观的感受,可以结合生活经验来进行学习。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气温和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能阅读气温和降水的分布图,分析其对生产、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认识和尊重,增强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气温和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成因。

2.气温和降水对生产、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及其对生产、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2.图象教学法:利用气温和降水的分布图,直观地向学生展示其空间变化。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地理观察能力。

4.生活实践法: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气温和降水对生活的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参及相关资料。

2.气温和降水的分布图、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等图象资料。

3.相关案例资料。

4.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气温和降水的分布图,向学生展示世界各地的气温和降水情况,引导学生关注气温和降水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气温和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让学生了解其分布特点及成因。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理解气温和降水对生产、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优秀教学设计】湘教版七年级上4.2《气温和降水》教案

【优秀教学设计】湘教版七年级上4.2《气温和降水》教案

【优秀教学设计】《气温和降水》一、课前部分二、教学过程观察图片,提问:说一说你想去哪个地方?为什么?next2、计算两地的温差,你发现了什么?1.北的温差大约有几度?2.过什么地方?我国冬季气温的分布特征:【暑假旅游】暑假家住广州的小明准备去哈尔滨旅游,他知道那里冬天比广州要冷,所以他想夏天也会凉快很多,于是他准播放广州和哈尔滨的视频资料。

【合作探究】找学生回答后教师做小结:我国降水量在空间上的分布特点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1、我国降水的季节分配特点是什么?2、南北方雨季的长短有什么差别?小组讨论回答:①降水集中在什么季节?②排列四个城市雨季的长短,反映了降水的什么规律?引导学生小结:南方雨季长,北方雨季短。

讨论:从这个反常的现象反映了降水的什么规律?提问:你能概况出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吗?思考:为什么各地的植被不同?只是与降水量有关系吗?以乌鲁木齐为例分析降水量和出示“中国干湿地区分布图”、“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降水量<蒸发量干湿地区三条分界线800400200①湿润地区②半湿润区③半干旱区④干旱地区800㎜200㎜400㎜湿润地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地区动画演示两幅图叠加在一起,比较干湿地区的分界线和等降水量线。

认识干湿地区的三条重要分界线。

【你说我说】不同的干湿地区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有什么影响?【知识拓展】新疆葡萄干晾房江南水乡斜顶高屋草原地区的住房蒙古包黄土高原地区的窑洞各地不同的建筑云南西双版纳的傣族竹楼②出示不同的农业类型、不同的饮食习惯图片,说明分种植业区畜牧业区不同的农业类型三、课后部分四、评委点评老师的教学设计,课程标准解读到位,教材分析非常透彻,抓住了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教学目标定位准确,从学生的学情出发,通过设置问题、启发诱导、读图分析、观察对比、分组讨论等方法来精心的组织教学,教学环节的设计新颖活泼,注重了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性学习,课堂教学效率很高。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4.2《气温和降水》教学设计2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4.2《气温和降水》教学设计2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4.2《气温和降水》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气温和降水》是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气温和降水的概念、分布规律以及它们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气温和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掌握气温和降水的变化规律,并了解它们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气温和降水这两个概念可能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以及它们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气温和降水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气温和降水的概念,掌握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了解气温和降水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2.气温和降水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视频等素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图片、地图、视频等素材。

2.地图:准备世界气温和降水分布图等相关地图。

3.问题:设计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世界各地的气温和降水状况,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题。

2.呈现(10分钟)展示世界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点。

3.操练(10分钟)针对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设计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例如:为什么赤道地区气温高,两极地区气温低?为什么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4.巩固(10分钟)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并解释世界各地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

七年级地理上册4.2气温和降水教案(新版)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4.2气温和降水教案(新版)湘教版
2.教学手段
(1)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在线地图应用:运用在线地图软件,让学生实时查看不同地区的气温和降水情况,提高学生的地理观察力。
(3)虚拟实验软件:运用虚拟实验软件,模拟气温和降水的测量过程,让学生深入了解测量方法和原理。
4.课后跟进
-收集学生反馈:在课后收集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感受和建议。
-调整教学策略: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价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反思与总结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例如,在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实践活动环节,由于时间限制,部分学生没有足够的机会亲身体验气温和降水的变化,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增加实践活动的机会。
针对以上学情分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对于知识层次,教师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气温和降水的相关知识。对于能力层次,教师需要设计富有思考性的问题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力、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对于素质层次,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对于行为习惯,教师需要采取有效的教学管理策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注意力集中程度。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气温和降水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山西省蒲县鸿桥中学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说课稿:42气温和降水1

山西省蒲县鸿桥中学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说课稿:42气温和降水1

鸿桥中学教研活动说课稿课题:气温和降水科目:地理姓名:史蕊萍教材结构分析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气温和降水》。

本节教材讲述气候的要素──气温和降水,共2课时,这是第1课时。

主要讲了气温与生活的关系、气温的测定、世界气温的分布三个内容。

本节教材,是对第一节天气知识的自然引申,更是理解第三、四节气候的基础。

因此,教材讲述气温,内容指向更多的是气候。

学习目标设置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记住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知道气温的含义及掌握测定方法。

知道等温线的含义掌握阅读“等温线分布图”的正确方法通过阅读“等高线分布图”总结气温分布地区规律(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世界气温分布图的阅读,初步学习从地图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心家乡的天气情况、关心家乡环境与发展,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学情分析1、抽象思维逐渐成,但空间形象力不够。

(因此讲课时着重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2、自主学习程度不够,分析、归纳能力不够。

(教师问题引导时,应将问题设计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避免学生看到问题不知所措。

)“两基三点”基础知识:气候的两个要素,气温测定方法,气温分布规律基本技能:培养合作探究、思考问题的能力。

重点:理解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难点:阅读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规律。

易错点:世界1月和7月平均气温分布,北半球和南半球的平均气温分布。

重难点处理方法阅读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规律。

此处难度较大,我突破难点的办法是:采用问题引导法,巧设问题,层层深入,让学生自主探究,得出个人答案,然后展开讨论、质疑、研究,得出组内答案,老师再归纳总结。

教法学法教法:问题教学法:创设问题情境,培养问题意识,促进思维发展。

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法:组织探究活动,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团队精神学法:本课引导学生采用读图法,自主探究法,合作展示法,绘制曲线图进行学习。

本课的重点是读图、析图,得出规律。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教学设计2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教学设计2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气温和降水》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气温和降水》是学生在学习了地球的运动、天气和气候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究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及其对生产和生活产生的影响。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气温和降水的概念、测量方式、分布规律以及影响因素,旨在让学生理解气候现象,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气候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对气温和降水已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大多数学生对气温和降水的测量方式、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认识不够清晰。

此外,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气温和降水的概念,掌握气温和降水的测量方式,了解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气温和降水的数据,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气温和降水的概念、测量方式,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

2.教学难点: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问题和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地区的气温和降水数据,让学生深刻理解气候现象。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练掌握气温和降水的相关知识,准备相关的案例和数据。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气温和降水的概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气温和降水的概念,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气温和降水的测量方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气温和降水的数据获取方法。

3.操练(1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

2024年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世界的气候第二节气温和降水教案(新版)湘教版

2024年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世界的气候第二节气温和降水教案(新版)湘教版
(4)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地理科学素养。
(5)通过讲解气温和降水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问题,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6)针对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课堂参与度不高的问题,教师需要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
1. 针对学生参与度不高的问题,我将在讨论环节设计更多互动性强的活动,例如小组竞赛、角色扮演等,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同时,我也会更加关注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讨论话题,确保其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兴趣相契合。
2. 在实验操作环节,我会尽量增加学生的操作机会,例如提前准备更多的实验材料,或者在课后开放实验室,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实践操作。同时,我也会通过讲解实验原理和结果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在讨论环节,我发现一些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气候知识的理解还不够深入,或者是对讨论主题不够感兴趣。此外,在实验操作环节,由于时间有限,学生们的操作机会相对较少,这可能影响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针对这些反思,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进行以下改进: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气温和降水的基本概念、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气温和降水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气温和降水》说课稿3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气温和降水》说课稿3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气温和降水》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气温和降水》是本册的重要内容之一,旨在让学生了解气温和降水的概念、分布规律及其对生产和生活环境的影响。

本节内容通过气温和降水的引入,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的变化,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认识。

本节教材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气温的概念、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二是降水的概念、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教材通过大量的图表、实例和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气温和降水的知识,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对气温和降水有一定的了解,但大多数学生对气温和降水的概念、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的认识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础,通过生动有趣的实例和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气温和降水的知识。

此外,学生对于地理学科的兴趣和认识还不够深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的变化,从而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认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气温和降水的概念、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培养学生对气温和降水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和案例,引导学生了解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自然环境变化的意识,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认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气温和降水的概念、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2.教学难点: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表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气温和降水的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我国气温和降水的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气温和降水在地域上的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气温和降水》说课稿2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气温和降水》说课稿2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气温和降水》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第二节气温和降水》是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一节内容。

这一节主要介绍了气温和降水的概念、分布规律以及它们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气温和降水的相关知识,提高对地理环境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现象有一定的好奇心。

但气温和降水这两个概念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图示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对于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及其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可能较为陌生,需要在课堂上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气温和降水的概念,了解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分析气温和降水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例和图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兴趣,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热爱。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气温和降水的概念及其单位。

2.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及其成因。

3.气温和降水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气温和降水的问题。

2.使用多媒体课件和地图,直观地展示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及其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3.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天气预报节目,引导学生关注气温和降水这两个地理要素。

2.新课导入:介绍气温和降水的概念及其单位,解释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及其成因。

3.实例分析:分析我国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点,引导学生了解气温和降水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4.小组讨论: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对气温和降水影响生活和生产的看法。

5.总结:教师总结学生观点,强调气温和降水在地理环境中的重要性。

6.课堂小结: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突出气温和降水的概念、分布规律及其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山西省蒲县鸿桥中学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说课稿:43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山西省蒲县鸿桥中学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说课稿:43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鸿桥中学教研活动说课稿课题: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科目:地理姓名:史蕊萍教材结构分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教材从影响气候的基本因素——太阳辐射入手,总结出了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海陆分布、地形地势、人类活动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进而导致世界各地气候差异很大。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是对前一节《气温和降水》的进一步深化,又为更好地理解后一节《世界主要气候类型》打下基础,在本章中起到了巩固前知、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是本章教学的重点之一。

学习目标设置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太阳直射与斜射下太阳辐射强弱的差异,能分析出地球形状对气候的影响。

2、理解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的规律、四季更替、极昼和极夜现象、五带的形成,能分析出地球运动对气候的影响。

3、能说出海陆分布、地形地势、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4、学会综合分析影响一个地区气候的主要因素。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生活和相关图片独立思考,培养学生从图片中获取有效地理信息的能力和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

运用读图分析法、讨论法、归纳法,解决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达到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科学世界和生活世界统一,培养其对地理的学习兴趣。

学情分1、抽象思维逐渐成,但空间形象力不够。

(因此讲课时着重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2、自主学习程度不够,分析、归纳能力不够。

(教师问题引导时,应将问题设计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避免学生看到问题不知所措。

)“两基三点”基础知识: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基本技能:培养从图片中获取有效地理信息的能力重点:地球自传公转、海陆分布、地形地势、人类活动对气温、降水的影响。

难点:理解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的规律、四季更替、极昼和极夜现象、五带的形成,能分析出地球运动对气候的影响。

易错点:气候特征的形成只与某一特定因素有关。

重难点处理方法在知识处理上,主要采取读图和思考相结合的形式,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山西省蒲县鸿桥中学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课件:42气温(共33张PPT)

山西省蒲县鸿桥中学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课件:42气温(共33张PPT)
结论:等温线呈封闭形状时,中心气温低,表示这里 是__低_温__中_心___, 反过来就是 __高__温__中_心___。
D — 10
E
F
A
B
C
12453.A这 南 依. E点幅 极照地的图 和图和气的北例温F图极地,是名地哪多判是区个少断什哪?是么个C点?等高的温温线温中更度心密范?集围??
①观察从低纬度向两极等温线的数值变化,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②自左向右观察20 ℃等温线,你观察在哪里发生了的大的弯曲? 这说明了什么? ③从左向右观察10℃等温线,你又发现了什么?在世界地形图中, 你发现该处0℃等温线在哪里?
最高值
最低值
最高值与最低 值的差
气 温(℃)
29.7
24.5
5.2
时 刻(时)
午后2时
日出前后
日较差(定义) 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
贝贝和玲玲是在北京地理夏令营新结识的好朋友,一个来自黑 龙江省,一个来自海南省,这是他们同时拍的一组照片
温馨提示:同一条等温线上的各点
气温都相等
1.A处气温是_2_4__℃__, B处气温是_2_4_℃___, 两地的气温_相__等____。 因为两点位
气温分布
影响因素
1.不同纬度
低纬度----气温_高__ 高纬度----气温_低__
纬度因素
2.同一纬度
海洋 ---气温_不_同__
陆地
海陆因素
3.同一陆地
海拔低----气温__高__ 海拔高----气温_低__
地形因素
气温年变化曲线图的绘制
• 某地常年月平均气温
单位:℃
月份 1月 2月 3月 气温 -5.5 -3.5 5.3
获取有用信息 1、气温的概念及影响 2、气温的测定方法 3、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鸿桥中学教研活动说课稿
课题:气温和降水科目:地理姓名:史蕊萍





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气温和降水》。

本节教材讲述气候的要素──气温和降水,
共2课时,这是第2课时。

本节内容是气候部分的基础知识,包括了降水的概念、降水的测定,
等降水量线图、降水柱状图、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等,也是今后学习分区地理的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记住降水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主要类型以及降水量的测定。

2.能通过阅读“降水量分布图”总结出降水地区分布的规律。

3.根据气温和降水的数字资料,会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降水量逐月分配图,并能依据这些气候资
料说出气候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降水量逐月分配图,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心家乡的天气情况、环境与发展,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1、抽象思维逐渐成,但空间形象力不够。

(因此讲课时着重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
2、自主学习程度不够,分析、归纳能力不够。

(教师问题引导时,应将问题设计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内,避免学生看到问题不知所措。

)






基础知识:降水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主要类型、降水的测定
基本技能:通过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降水量逐月分配图,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重点:1.记住降水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主要类型以及降水量的测定。

2.能通过阅读“降水量分布图”总结出降水地区分布的规律。

难点:总结出降水地区分布的规律。

易错点:降水主要类型的辨别。








阅读“降水量分布图”总结出降水地区分布的规律。

此处难度较大,我突破难点的办法是:采用问题
引导法,巧设问题,层层深入,让学生自主探究,得出个人答案,然后展开讨论、质疑、研究,得出
组内答案,老师再归纳总结。

通过绘制降水量逐月分配图,说出气候特点。





教法:问题教学法:创设问题情境,培养问题意识,促进思维发展。

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法:组织探究活动,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团队精神
学法:本课引导学生采用读图法,自主探究法,合作展示法,绘制曲线图进行学习。

本课的重点是读
图、析图,得出规律。

因此采用读图法,进而自主探究自主归纳出降水地区分布的规律,得出个人答
案;然后小组合作交流,得出组内答案,再将组内答案进行公示。








导入:图片导入(2分钟)
解读目标:明确学习任务(1分钟)
活动设计:【读图】图文结合,图文融合(时间5分钟)
1、仔细阅读课本P74至P77的内容,并结合内容认真读图
2、注意对本节重点内容进行勾画圈点和标注。

【析图】突破重点,稀释难点(15分钟)
【辨图】组内交流,全员参与(时间5分钟)
【解图】大胆展示,共同分享(时间7分钟)分层次展示
【练图】综合训练,能力提升(10分钟)
3、小结




1、语言激励。

在学习过程中,运用具有激励性、导向性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

2、分值评价激励。

在学习过程中,按照学生现有学习能力层次实行由低到高分值递增。

3、学习效果评价。

针对课时目标,设计适量的具有层次性的测试题,检测学生当堂学习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