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身体机能变化讲解
运动生理学课件第十一章运动与身体机能变化
2024/1/13
运动生理学
29
脱训对身体机能的影响
1、对心肺功能的影响
脱训后,最大摄氧量与心血 管变量关系的时间变化流程 图(引自Scott KP,et al,2009)
2024/1/13
运动生理学
30
2.对几种主要身体素质的影响
脱训后,肌肉力量和功率会下降 脱训后,速度和灵敏的损失相对较少 脱训后,运动员的柔韧性下降会很快
12
进入工作状态产生的原因
1、反射时:动作越复 杂,有关中枢之间传递 延搁时间就越长,进入 工作状态需要时间也就 越长。
2024/1/13
运动生理学
13
2、内脏器官的生理惰性:动作越复杂, 有关中枢之间传递延搁时间就越长, 进入工作状态需要时间也就越长。
①植物性神经机能惰性比躯体性神经 大
传导速度慢 突触联系较多
运动 项目
运动 强度
训练 水平
赛前 状态
准备 活动
“第二次呼吸”的出现标志着进入工作状态阶段的结束, 机能水平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2024/1/13
运动生理学
18
稳定状态:进入工作状态阶段结束后,人体的机能活动可在一段时
间内保持于较高的机能状态,这一阶段称为稳定状态(steady state)。
运动生理学
7
准备活动:准备活动(warm –up exercise)是指在正式训练和
比赛前进行的有组织、有目的的专门性身体练习。
2024/1/13
运动生理学
8
准备活动 — 生理作用
降低肌肉的粘滞性 4 增强皮肤血流 5
痕迹效应 6
1 调整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水平 2 增强氧运输系统的机能
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规律
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规律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规律是指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各项生理机能活动的能力会发生变化。
这些变化与个体的健康及生理状态密切相关。
在生活中,我们需要了解这些规律,以便有效地调整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保持健康、积极地生活。
首先,我们来谈谈关于身体重量和代谢率的变化。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代谢率总体上会逐渐降低,而身体重量也会随之增加。
这是由于肌肉量的减少和脂肪量的增加所导致的。
因此,我们需要注意饮食习惯,并进行适当的锻炼,以保持身体健康。
其次,血压和心跳率的变化也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的。
通常情况下,随着年龄的增加,血压会逐渐升高,心跳率会略微降低。
因此,我们需要定期检查自己的血压和心率,并进行适当的调节。
除此之外,肺活量也是随着年龄而逐渐降低。
这是由于肺活量和肺功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降低。
因此,我们需要保持良好的呼吸习惯,并进行适当的运动,以保持肺部的健康。
最后,就是关于睡眠的问题。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睡眠质量会逐渐变差,睡眠时间也会减少。
因此,我们需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和环境,并确保足够的睡眠时间,以保证身体健康和精神状态。
综上所述,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规律是一个既复杂又重要的问题。
我们必须了解这些规律,以便制定出较为合理的生活和工作
方式,以保持身体健康、精神饱满。
因此,我们应该注意健康饮食、适当运动、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等方面的要素,以保持良好的生活质量。
初中体育身体机能知识点整理
初中体育身体机能知识点整理体育课作为学生们每周必修的课程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意识起着重要作用。
而了解身体机能是进行体育锻炼的基础,本文将整理初中体育课程中的身体机能知识点,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身体。
一、心肺功能心肺功能是指心脏输送氧气和养分至身体各个器官的能力,以及身体对氧气和养分的利用能力。
要提高心肺功能,可以通过有氧运动来锻炼,如跑步、游泳、骑自行车等。
在课堂上,老师会要求我们进行持续性的有氧运动,以提高心肺功能。
二、肌肉力量和耐力肌肉力量是指肌肉发力的能力。
通过进行力量训练,我们可以增强肌肉力量,如举哑铃、俯卧撑等。
而肌肉耐力是指肌肉长时间保持发力的能力,如长时间站立、腿部肌肉活动等。
在体育课上,我们会进行一些力量训练和体力练习,以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
三、柔韧性柔韧性是指肌肉和关节的可延展性和活动范围。
通过进行柔韧性训练,可以增加肌肉和关节的灵活性,减少运动员在运动中的受伤几率。
柔韧性训练可以通过做瑜伽、拉伸等运动来实现。
在体育课上,老师通常会指导我们进行各种柔韧性训练,以提高身体的柔韧性。
四、速度和协调性速度是指一个人在单位时间内完成运动的快慢程度,而协调性是指一个人身体各部分或器官之间相互配合的能力。
在课堂上,我们经常进行短跑、游戏等活动来提高速度和协调性。
通过不断的训练,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速度和协调性,从而在体育活动中表现更加出色。
五、平衡性平衡性是指一个人在运动中保持身体平稳的能力,远离摔倒和受伤。
在体育课上,教师会布置一些平衡训练的活动,如单脚站立、平衡步行等。
这些活动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平衡性,提高身体的控制能力,保持身体的平衡。
六、反应能力反应能力是指一个人在面对外界变化时,迅速作出反应的能力。
在体育课上,我们经常进行一些接力、敏捷性活动,以提高我们的反应能力。
通过这些活动,我们可以加快反应速度,提高在体育比赛中的竞技表现。
综上所述,初中体育课程中身体机能的知识点包括心肺功能、肌肉力量和耐力、柔韧性、速度和协调性、平衡性以及反应能力。
身体机能的发育曲线-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身体机能的发育曲线-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身体机能的发育曲线是指人类在不同年龄阶段身体机能发育的趋势和变化。
从婴儿期到幼儿期再到青少年期,人体各个系统和器官都经历着不同程度的发育和成熟。
这一过程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涉及到运动、感知、认知、情绪等多个方面的发展。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生理结构和功能不断发展和变化,从最初的无法自理到逐渐独立行动,再到最终成为一个有自主意识和自控能力的个体。
这种发育曲线的变化过程受到遗传、环境、营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个体可能存在差异。
通过研究身体机能的发育曲线,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类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有助于指导教育、健康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本文将就婴儿期、幼儿期和青少年期的身体机能发育进行详细探讨,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指导和参考。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点:1. 引言部分介绍了文章的主题和背景,引出了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2. 正文部分分为婴儿期、幼儿期和青少年期三个部分,分别介绍了在这三个生命阶段身体机能的发育情况,包括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发展。
3. 结论部分对整个文章的内容进行总结,从不同阶段的身体机能发育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探讨影响因素并展望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
通过以上结构安排,读者可以清晰了解文章的逻辑顺序和内容安排,使文章整体具有连贯性和完整性。
1.3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身体机能的发育曲线,从婴儿期到青少年期,对身体各项功能的发展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和总结。
通过研究不同阶段身体机能的发育情况,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类生理发育的规律和特点,为促进儿童和青少年身体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通过对身体机能发育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可以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和指导,为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做出贡献。
我们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能够增进人们对身体机能发育的认识,引起社会对儿童和青少年健康的关注,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2.正文2.1 婴儿期身体机能发育:婴儿期是一个生命最初的阶段,此时身体机能的发育处于最为脆弱和敏感的阶段。
人体生理机能活动变化规律
人体生理机能活动变化规律人体生理机能活动变化规律是指在进行身体练习过程中,人体工作能力变化的必然趋势。
即开始时,机能活动能力逐渐上升,继而达到并在一定时间内保持最高水平,最后又逐渐下降。
其上升阶段时间的长短、上升的坡度和最高阶段的高度与持续时间,以及变化的幅度大小,取决于练习者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与训练水平,以及作业内容、组织和方法、季节气候条件等。
如儿童、少年机能活动的特点,一般为工作力上升时间短而快,最高阶段延续时间较短,变化的幅度小(即承担负荷剧烈变化的能力较低)。
青壮年是机能活动能力最旺盛时期,壮年以后,又渐渐下降。
随着训练水平的提高,工作力上升阶段时间可缩短,最高阶段持续时间可延长,承受强度大的和运动负荷急剧变化的能力也会提高。
在体育教学过程当中,机体功能活动能力的变化与人体有关器官系统的功能是密切相关的,要组织学生练习,学生的生理机能就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我们上课时候做准备活动,生理机能活动规律就是呈上升的趋势,这个上升的过程就是用准备活动来替代的。
以后在一段时间内,人体机能活动的能力稳定并保持最高水平,即保持在一个起伏不大的范围内,此阶段称为稳定阶段,稳定阶段能持续多长时间是根据运动项目的特点、学生的性别、年龄、运动水平有一定的关系,从公共体育教学角度出发,稳定期应该在30---60分钟之间,而且不用考虑疲劳期的问题,在运动训练中要考虑疲劳期的问题,回复时间是越短越好,回复时间和营养的供给有很大的关系,营养的供给和积极地休息时最关键的两个方面,如果没有休息好继续进行体育训练,就会出现过度疲劳或者训练效果不好,容易受伤,也有的运动员在稳定期内,虽然身体已经疲劳,但是精神处于过度兴奋状态,也会引起过度疲劳,为了避免这种状况发生,首先教练要科学、合理的安排运动量,运动量的安排要因人而异,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安排。
其次,运动员要知道保护自己,把我训练的强度和运动量。
最后,准备活动的时间要根据气候条件和运动特点,由教练和运动员共同制定。
2008级学生身体机能指标动态变化分析——以西安文理学院学生为例
作者简介: 徐 佳( 1 9 7 6 一 ) , 男, 陕西西安人, 西安文理学院教育学院讲师, 主要从事体育教育、 体育旅游的教学和
研究工作.
l 2 4
第l 6卷 第 2期
2 0 1 3年 4 月
西安 文理 学 院学报 : 自然科 学版
J o u r n a l o f X i ’ a n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A r t s& S c i e n c e ( N a t S c i E d 1
中 图分 类 号 : G 6 4 文献标志码 : A
An Ana l y s i s o f t h e Dy n a mi c Ch a n g e o f Ph y s i c a l Fun c t i o n
o f Cl a s s 2 0 0 8 f r o m Xi l m Un i v e r s i t y o f Ar t s a n d S c i e n c e
c a n t d i f e r e n c e ( P< 0 . 0 1 ) .
Ke y wo r d s : Cl a s s 2 0 0 8;p h y s i c a l f u n c t i o n;d y n a mi c c h a n g e
国家教育部、 体育总局 2 0 0 2 年发布了《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 以下简称《 标准》 ) , 是 国家对学生体质 健康方面的基本要求 , 自2 0 0 7年起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全面实施. 《 标准》 从身体形态 , 身体机能, 身
学校体育学 第二章 学校体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_OK
第二节 学校体育与学生心理 发展
• 一、认识学生的心理发展
根据以上特点,在学校体育的教学 和锻炼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讲解正确、生动, 示范优美、形象,
通过直观丰富学生 的感性认识,提高 体育兴趣
在教学、训练 中保证学生一 定的练习时间
14
第二节 学校体育与学生心理 发展
• 一、认识学生的心理发展
• 一、认识学生的心理发展
如果某个学生性格较内向,不大合群 如果某个学生胆子较小,信心不足 如果学生爱犹豫不决,缺乏果断的判断力 如果学生遇事不够冷静,性急气躁
19
第二节 学校体育与学生心理 发展
• 三、在学校体育中提高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基本要求
1
把心理发展 渗透到学校 各项体育活 动中
2
激发运动动 机,培养运 动兴趣,养 成体育锻炼 的习惯
• 二、学校体育对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作用 促进身体形态正常发育,养成正确身体姿势 提高机能水平,全面发展体能 提高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抗病能力
9
第一节 学校体育与学生身体 发展
• 三、学校体育中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基本要求
根据学生生 长发育规律
合理安排各 项体育活动
根据学生身 体机能发育 特点
合理安排运 动负荷
23
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道德规范和协作精神 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22
第三节 学校体育与学生社会 适应
• 三、在学校体育中加强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基本要求
营造民主的体育氛围,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优化学校体育环境,创造良好的体育锻炼空间 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广泛开展学校体育竞赛,培养竞争与协作意识
3
认识和尊重 个性差异, 发展学生个 性
初中生生理、心理变化
初中生生理、心理变化一、生理特点初中生处在青春发育期的开始阶段,这是个体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在这一时期身体和生理机能都会发生急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1.外形的变化:(1)身高身高的迅速增长,每年至少要长高6-8厘米。
(2)体重平均每年增长4.4-5.5公斤,初中三年以后,男女生的体重已接近成人。
(3)第二性征的出现第二性征是发育的外部表现,是初中生身体外形变化的重要标志。
在男生身上,主要表现为喉结突出,嗓音低沉,体格高大,肌肉发达。
在女生身上,表现为嗓音细润,乳房隆起,骨盆宽大,皮下脂肪较多,臀部大体态丰满,使得男女初中生在外形上的差异日益明显。
2.内脏机能(1)进入青春期后,中学生身体各个系统和器官的生长发育很不平衡,骨骼的增长比肌肉快,四肢的增长又比躯干快,因此少年的体形很像窄肩、扁胸、长腿的“豆芽菜”。
(2)心脏的发育跟不上各器官和系统的生长,所以青少年容易发生头晕、疲劳、心跳加速、血压升高等现象。
(3)大脑的发育在量上没有显著的增长,因为儿童在10岁以前脑重量已有成人的95%,但在质的方面则有较大进展,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能根据假设进行推理,思维的创造性、批判性日益明显。
二、心理发展的特点初中生年龄约12~15岁,在其身心发展过程中属于青春期,也有人称之为“断乳期”、“危险期”“反抗期”“躁动期”“人生峡谷期”等,这一时期是个充满矛盾困惑的时期。
随着生理的发育成熟,心理也会产生系列变化。
(一)独立性增强青春期阶段的独立性有它的特殊性,主要是心理、思想上的独立,具体表现在:•成人感的体现•反抗性的体现(1)两代人的价值观念的差异所引起的逆反(2)由好奇心引发的逆反(3)由偏见引起的逆反(二)自我意识增强•关心自己的外在形象•关心自己的内心世界•自尊心强(三)情感丰富但不稳定一、两面性明显:•情绪体验和情绪表现的强度常常不一致。
•情绪表现的隐蔽性和表演性共存。
二、消极心境大量出现:•初中生的消极心境主要有烦恼、压抑、孤独等•伴随交友范围的扩大,孩子对异性也表现出好感。
教案我的身体的变化
教案我的身体的变化教案:我的身体的变化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人体在不同阶段的生长发育变化掌握人体各器官的发育规律了解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变化2. 能力目标能够描述自己身体的变化能够理解和接受身体变化所带来的心理压力能够正确对待自己身体的变化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自己身体的关注和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积极面对身体变化的态度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信心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了解人体在不同阶段的生长发育变化,掌握人体各器官的发育规律难点:理解和接受身体变化所带来的心理压力,正确对待自己身体的变化三、教学过程1. 人体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1)婴幼儿期:身体迅速生长,各器官逐渐发育完善2)青春期:身体迅速发育,性征逐渐显现3)成年期:身体逐渐稳定,但仍有部分器官继续发育4)老年期:身体功能逐渐衰退,各器官逐渐老化2. 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变化1)生理变化:身高迅速增长,性征发育,月经初潮,声音变低等2)心理变化:情绪波动,自我意识增强,对外界评价敏感等3. 正确认识和对待身体变化1)接受身体变化是自然规律,不必过分担心2)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身体健康发育3)积极面对身体变化,树立自信心,正确对待自己的身体四、教学方法1. 讲述法:通过讲述人体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让学生了解人体在不同阶段的变化2. 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变化,引导学生理解和接受身体变化所带来的心理压力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身体变化,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信心五、教学评价1.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人体生长发育变化的理解2.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自己身体变化的心得体会,培养学生对自己身体的关注和保护意识3.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对人体生长发育变化的理解和对待身体变化的态度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人体在不同阶段的生长发育变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变化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能够正确对待自己的身体变化,培养了自我认知和自信心。
人体机能活动能力变化规律
人体机能活动能力变化规律人体机能活动能力是指人体在不同时间和不同环境条件下完成各种生理和运动活动的能力。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身体的发育,人体机能活动能力也会发生变化。
下面将从不同阶段的生理和运动能力以及其变化规律进行阐述。
一、婴幼儿阶段在婴幼儿阶段,人体机能活动能力处于发育的初期阶段。
婴幼儿的生理机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因此其机能活动能力相对较低。
他们的运动能力主要表现为头部抬起、翻身、坐立、爬行等基本动作的逐渐掌握。
这一阶段的变化规律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婴幼儿的机能活动能力逐渐提高,动作越来越熟练灵活。
二、儿童阶段儿童阶段是人体机能活动能力迅速发展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生理机能逐渐完善,身体各系统的发育进程也在加快。
儿童的机能活动能力包括体力、协调性和柔韧性等方面的发展。
他们的运动能力从最初的跑、跳、爬,逐渐发展到复杂的运动技能,如游泳、篮球、足球等。
变化规律是,儿童的机能活动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提高,并且在这个阶段的训练对日后的机能活动能力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三、青少年阶段青少年阶段是人体机能活动能力迅速成熟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青少年的生理机能进一步发展,体力、肌肉力量、耐力等方面显著增强。
青少年的机能活动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他们可以进行更复杂的体育运动,并且具备较高的运动技能。
变化规律是,青少年的机能活动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达到巅峰水平,但在这个阶段的机能活动能力水平也会受到遗传、环境和个体差异等因素的影响。
四、成年阶段成年阶段是人体机能活动能力相对稳定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人体的生理机能逐渐趋于稳定,但也会受到生活、工作、运动等因素的影响。
成年人的机能活动能力主要表现为体力、耐力、协调性等方面的维持和发展。
变化规律是,成年人的机能活动能力相对稳定,但如果长期不进行锻炼或生活不规律,机能活动能力可能会有所下降。
五、老年阶段老年阶段是人体机能活动能力逐渐下降的阶段。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生理机能开始逐渐衰退,肌肉力量、骨密度、心肺功能等方面会有所减退。
初中学生形态机能与体质健康特点的现状分析——以中山市实验中学为例
健康教育714289877@作者简介:黄金柱(1966-),男,俄罗斯族,新疆奎屯人,大学本科(学士),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与训练㊂初中学生形态机能与体质健康特点的现状分析以中山市实验中学为例ʏ㊀广东省中山市实验中学㊀黄金柱㊀㊀摘要:参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本文通过对中山市实验中学2019年11月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中山市实验中学初中学生身体形态机能发育在正常范围内㊂身体素质发展不平衡,有进一步下降的趋势,特别是男生的上肢力量极差,手无缚鸡之力,要重点训练发展㊂男女学生的耐力素质较好,得分值在90分以上㊂关键词:初中学生;形态机能;身体素质0㊀引言对青少年生长发育体质健康进行群体的比较分析,是研究人类生长发育体质健康的重要方法之一㊂是观察社会环境和体育锻炼对生长发育体质健康影响的一个窗口㊂参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本文对中山市实验中学初中部三个年级的男女学生653人(表1),在2019年11月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的基础上,分别进行统计分析,三个年级学生的形态机能和素质指标的有关数据,并对其指标进行分析研究㊂试图找出其各类指标发展变化的特点及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㊂从而为社会体育环境㊁学校体育教学和学生体质健康的发展策略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㊂表1㊀中山市实验中学初中学生测试年级及人数统计表年级年龄人数男生女生初一1320711790初二1421711998初三15229137921㊀研究对象及方法1.1㊀研究对象中山市实验中学初中男女学生共653人(男生373人,女生280人)㊂1.2㊀研究方法采用体质测试法㊁数理统计法进行分析研究㊂为深入研究学生身体形态与机能的特点,科学地评定体质,本文选用体重指数(BMI ):体重/(身高ˑ身高)和肺活量指数:肺活量/体重㊂表2㊀中山市实验中学初中学生测试成绩统计表㊀(男生)年级身高体重肺活量50米跑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1000米跑引体向上初一157.6346.822675.848.865.43170.934.030.54初二164.7252.543078.328.146.76192.563.691.16初三169.4556.913359.137.907.64198.343.451.22表3㊀中山市实验中学初中学生测试成绩统计表㊀(女生)年级身高体重肺活量50米跑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800米跑一分钟仰卧起坐初一155.1444.962175.729.5111.21151.543.4831.70初二158.7349.572375.869.4012.86154.273.4634.16初三160.1550.962616.199.4713.86158.313.3834.66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714289877@健康教育表4㊀中山市实验中学初中学生五项身体素质得分统计表㊀(男生)年级50米跑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1000米跑引体向上平均分初一76726895062.2初二78727295063.4初三78706695061.8表5㊀中山市实验中学初中学生五项身体素质得分统计表㊀(女生)年级50米跑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800米跑一分钟仰卧起坐平均分初一747468907275.6初二747466907275.6初三727668907275.6注:以上数据均为平均值2㊀结果与分析2.1㊀中山实验中学初中学生身体形态的现状与特点2.1.1㊀年龄特点初一年级学生年龄约13岁,男女生体重指数(BMI)分别为18.87和18.73均在正常值范围(男15.5 ~22.1女14.8~21.7)㊂初二年级学生年龄约14岁,男女生体重指数(BMI)分别为19.38和19.74均在正常值范围(男15.7~22.5女15.3~22.2)㊂初三年级学生年龄约15岁,男女生体重指数(BMI)分别为19.82和19.90均在正常值范围(男15.8~22.8女16.0~22.6)㊂2.1.2㊀性别特点测试数据结果表明,13~15岁的各项形态指标均无显著意义,说明该阶段男女生形态的发育水平基本同步㊂14岁男生的身高㊁体重均超过女生,且有显著意义,说明这时男女生的形态发育,在某种程度上表现出明显的性别特点,但男女生的BMI指数在这一年龄段是增长最快的㊂2.2㊀中山实验中学初中学生身体机能的现状与特点资料研究表明,肺活量可以间接地反映人体的心肺功能㊂本文试图用该指标来探讨学生身体机能的现状与特点㊂表2~表5为测试成绩和身体素质统计表㊂2.2.1㊀年龄特点13~15岁男女生的肺活量均值,都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大㊂男生14岁增长最快而女生15岁增长较快㊂13~15岁男女生肺活量/体重这项指数,都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大,在14岁增长最快㊂15岁男女生都有下降,男生均值较女生均值下降得快㊂2.2.2㊀性别特点13~15岁男女生的肺活量水平差别逐渐加大,有显著意义,女生优于男生㊂13~15岁男女生各年龄组的肺活量/体重这项指数,差异逐渐增大㊂说明男生该阶段肺活量的增长落后于体重的增长,女生则表现为肺活量高于体重的增长,女生好于男生㊂2.3㊀中山实验中学初中学生身体素质的现状与特点2.3.1㊀年龄特点13~15岁男女生的五项身体素质并没有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差异不明显㊂男生的引体向上得0分,说明上肢力量极差㊂2.3.2㊀性别特点13~15岁男女生的五项身体素质,来看女生好于男生,差异显著,女生五项身体素质指标较为均衡㊂3㊀结论与建议3.1㊀结论(1)13~15岁男女生的各项身体形态㊁机能㊁身体素质指标大多随着年龄的增长有所提高,15岁时个别指标有所下降,是否与初三学生学习紧张,体育锻炼活动时间少有关㊂(2)多数指标的峰值年龄在14岁㊂(3)五项身体素质,女生好于男生较均衡㊂男生上肢力量太弱,手无缚鸡之力㊂3.2㊀建议(1)领导重视,从思想上认识到体育教育在学校的重要性,树立 健康第一 的理念,让全社会对学生的体质健康教育重视,创设良好的环境与条件,让学生多参与体育锻炼等㊂(2)培养一支有事业心,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不断加强和提高体育教师的业务水平㊂(3)不断改善学校体育教学条件,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锻炼氛围㊂(4)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积极倡导 每天锻炼一小时 健康生活一辈子㊂特别要重视男生的上肢力量的发展,提高学生体育健身意识㊂参考文献[1]邓树勋.运动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444-445.[2]仇军.中国体育人口判定标准的函数方程推导,天津体育学院学报[J].2002,(02):67-68.[3]‘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S].[4]吴秀琴.福建省三城市超重肥胖人群体质特征和体育行为的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6.[5]姚鸿恩.体育保健学高级教程[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责任编辑㊀孙晓东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体育身体变化讲解教案
体育身体变化讲解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体育运动对身体的影响;(2)掌握体育运动对身体的具体变化;(3)能够根据身体变化调整体育运动的方式和强度。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2)激发学生对身体健康的重视;(3)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和体育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2)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意识;(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体育运动对身体的影响;(2)体育运动对身体的具体变化;(3)调整体育运动方式和强度。
2. 教学难点。
(1)如何让学生认识到体育运动对身体的重要性;(2)如何让学生理解体育运动对身体的具体变化。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展示一些运动员的身体变化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讨论体育运动对身体的影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概念讲解。
向学生介绍体育运动对身体的影响,包括肌肉力量的增加、心肺功能的改善、体脂肪的减少等,并解释这些变化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3. 实例分析。
通过分析一些运动员的身体变化案例,让学生了解不同体育运动对身体的具体影响,如举重运动员的肌肉力量增加、长跑运动员的心肺功能改善等。
4. 活动实践。
让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体育运动,如跑步、举重、游泳等,并观察自己的身体变化,如出汗、心跳加快等,让学生亲身体验体育运动对身体的影响。
5. 总结归纳。
让学生总结体育运动对身体的具体变化,包括肌肉力量增加、心肺功能改善、体脂肪减少等,并讨论如何根据身体变化调整体育运动的方式和强度。
6. 拓展应用。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个人的体育运动计划,包括运动方式、运动时间、运动强度等,并讨论如何坚持这个计划,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
四、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体育运动对身体的影响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增强了对身体健康的重视,提高了运动技能和体育素养。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促进了学生的身体健康意识,培养了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人体机能活动能力变化规律
人体机能活动能力变化规律人体机能活动能力是指人体在生理上能够完成各种各样的活动的能力。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机能活动能力也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下面将从不同的方面来探讨人体机能活动能力的变化规律。
首先是肌肉力量方面的变化。
在青春期,人体的肌肉力量达到巅峰状态,这是由于青春期的身体发育迅速,肌肉纤维增加,肌肉力量得到增强。
随着年龄的增长,肌肉纤维开始逐渐减少,肌肉力量也会逐渐下降。
特别是在老年人中,肌肉力量减弱更加明显,这也是导致老年人体弱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次是心肺功能方面的变化。
心肺功能是指心脏和肺部在运动中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能力。
在青春期,由于身体的发育和锻炼,心肺功能得到了提高。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心脏的收缩能力和肺部的吸氧能力都会逐渐下降,导致心肺功能的减弱。
这也是为什么老年人在进行剧烈运动时会感到气喘吁吁的原因。
灵活性也是人体机能活动能力的重要方面。
灵活性是指人体关节和肌肉组织的可伸展程度。
在青春期,人体的骨骼和关节还没有完全发育,所以灵活性相对较好。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关节和骨骼的变硬和变僵硬,导致灵活性逐渐下降。
这也是为什么老年人在日常活动中会出现关节不灵活、动作不敏捷的情况。
反应能力也是人体机能活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反应能力是指人体在面对各种刺激时的应对能力。
在青春期,由于身体处于发育阶段,神经系统发达,反应能力较强。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神经系统功能开始逐渐衰退,导致反应能力下降。
老年人的反应速度变慢,对外界刺激的感知和处理能力也会减弱。
最后是耐力方面的变化。
耐力是指人体在进行持续运动时,能够保持较长时间的活动能力。
在青春期,由于身体的发育和锻炼,人体的耐力得到了提高。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肌肉和心肺功能的下降,导致耐力逐渐减弱。
老年人的耐力较差,进行长时间的剧烈运动会感到疲劳和无力。
人体机能活动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肌肉力量、心肺功能、灵活性、反应能力和耐力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下降。
学生身体机能发育的主要特点
学生身体机能发育的主要特点
1. 学生们的身体就像小树苗一样在快速成长,他们身体机能发育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身高猛地往上蹿!你看那篮球队里的小伙子们,一年不见就高了一大截,衣服都短了。
2. 还有啊,学生的体力那也是在不断增强呢!就好像充满电的小马达,跑起步来呼呼带风。
想想自己小时候和小伙伴们满操场疯跑都不觉得累,不就是体力变好的表现嘛!
3. 学生的肌肉力量也在悄悄发展哦,这就好比给小身板注入了力量之源。
隔壁的小男孩以前提个东西都费劲,现在都能帮家里搬点重物啦,多厉害!
4. 学生的心肺功能也在进步呀!就如同给身体安装了更强大的引擎。
你没见操场上那些孩子们跑操时越来越轻松,脸不红气不喘的。
5. 神经系统的发育也不容忽视呢!学生们的反应速度变得越来越快。
就像游戏里升级了装备的角色,动作那叫一个敏捷。
瞅瞅课堂上抢答问题的同学们就知道啦!
6. 而且呀,学生的免疫力也在逐步提高呢,这可是对抗疾病的有力武器呀!以前容易生病的孩子现在都不怎么生病了,这不就是身体机能变强大的证明嘛!
结论:学生身体机能发育真是充满了神奇和惊喜呀,看着他们健康成长真让人开心!。
体育与健康实践课教学过程中的身体机能变化规律原则
体育与健康实践课教学过程中的身体机能变化规律原则体育与健康实践课是一个能够提高学生身体机能的教学过程,通过不同的体育运动和训练方法,可以使学生的身体机能得到改善和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了解身体机能变化、规律和原则是非常重要的,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和指导课程内容,使学生获得更好的训练效果。
其次,身体机能变化的规律是指在一定的训练规则下,身体机能变化的一定规律性。
根据运动生理学的研究,身体机能的变化主要遵循适应性、可逆性、负荷效应、过度训练效应等规律。
适应性是指在适度的训练刺激下,人体适应能力的提高;可逆性是指停止训练一段时间后,人体机能会逐渐退化;负荷效应是指只有对身体施加适度的负荷和刺激,才能够产生良好的训练效果;过度训练效应是指超出人体耐受极限的训练,会导致训练效果的下降。
了解这些规律可以帮助教师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和方法,避免过度训练和错误训练。
最后,身体机能变化的原则是指指导教学过程中应该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
首先是个体差异原则,不同的学生在身体机能上存在差异,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教学。
其次是适应性原则,训练内容和方法应根据学生的水平和目标进行调整和适应。
再次是渐进性原则,训练要循序渐进,逐步增加负荷,防止过度训练。
最后是循环性原则,训练应按照一定的周期进行,保证身体机能的持续发展和提高。
总之,了解体育与健康实践课教学过程中的身体机能变化、规律和原则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通过了解身体机能变化的规律,教师才能更好地设计和指导训练内容,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训练效果。
同时,遵循身体机能变化的原则,可以确保训练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通过体育与健康实践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提高身体机能,享受运动带来的乐趣,促进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的身体机能包括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的身体机能包括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的身体机能主要包括:心肺耐力、肌肉力量、肌肉耐力、速度、柔韧性五个方面。
1. 心肺耐力:心肺系统的健康状况是评价身体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心肺耐力测试是通过运动试验来测定人体呼吸和心血管系统的适应能力。
2. 肌肉力量:肌肉力量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于维持正常姿势及进行各种活动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肌肉力量测试常用的方法有引体向上、俯卧撑、立定跳远等。
3. 肌肉耐力:肌肉耐力是指在固定的时间内,肌肉持续发挥力量的能力。
肌肉耐力测试常用的方法有立定跳远、仰卧起坐等。
4. 速度:速度是指短时间内完成一定距离的能力。
速度测试通常采用跑步、游泳等方式。
5. 柔韧性:柔韧性是指关节的活动幅度及肌肉弹性的程度。
柔韧性测试常用的方法有身体前屈、躯干后屈等。
以上五个身体机能评价指标是评价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方面,也是体育教育中必
不可少的项目。
通过测试学生的身体机能,可以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身体锻炼,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预防疾病的发生。
小学数学探究身体机能:《男女生脉搏》公开课教案
小学数学探究身体机能:《男女生脉搏》公开课教案在小学数学教育中,为了更好地开展数学探究,不仅要注重数学知识的传递和练习,还要注重与科学和实践的联系。
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一些与常规数学课程内容相关的实验和研究,提高学生数学和科学意识,提高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本文将以《男女生脉搏》公开课教案为基础,探究小学数学如何与身体机能相关的科学实验联系起来,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和科学水平。
【教学内容】《男女生脉搏》公开课教案是一种数学课程,旨在通过数学手段研究人体生理机能,提高学生数学和科学意识。
教师应该先引导学生了解脉搏的概念和测量方法,并基础上,讨论脉搏与人体运动、呼吸等因素的关系。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男女两组,在测量脉搏的同时,了解和比较男女两种生理机能的差异。
【教学目标】本次教学的主要目标是研究脉搏与人体生理机能之间的关系,加强学生对数学和科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了解脉搏的概念和测量方法,学生可以清楚地对脉搏的测量方法和相关因素进行测量。
2.了解生理机能及其变化对脉搏的影响,学生可以通过比较男女两种生理机能的差异,探究人体生理机制对脉搏的影响。
3.通过测量、比较和分析实际数据,发现人体生理机制与脉搏之间的数学关系,学生可以通过分析统计数据来探究数学和科学之间的联系。
【实施步骤】1.引导学生了解脉搏的概念和测量方法,应该先带领学生一起了解脉搏的概念和测量方法,以确保学生能够很好地理解测量脉搏的相关内容。
可以通过教师幻灯片的形式来展示一些脉搏的基本知识,如脉搏的定义,脉搏的测量方法和相关的因素等。
2.分成男女两组,并测量男女生的脉搏,以便于比较男女两种生理机能的差异。
3.通过测量脉搏并记录每个人的测量结果,以便于进行数据分析。
学生应该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计算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和方差等统计指标,以获得有关不同性别的数据的一些统计信息。
4.根据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探究人体生理机制与脉搏之间的数学关系。
1节 学校体育与学生身体发展
学校体育与学生身体发展目录认识学生的身体发展学校体育对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作用学校体育中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基本要求身体形态身体机能体能是人体外部的形态和特征,是衡量人体生长发育水平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标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体生长发育的状况及其身体的健康状况。
身体机能发育的年龄特征主要表现在各器官系统,如神经系统、骨骼肌肉系统、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
指各器官、系统的生理功能及其在体育活动中所表现出的能力。
1、学生身体形态发育的主要特点(1)学生身体形态发育是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具有波浪性和阶段性特点。
两次高速增长阶段:第一次高峰出现在由胎儿开始到出生后的第一年内;第二次高峰出现在青春期,一般女生较男生早2-3年。
(2)学生身体形态发育具有不平衡性,身高增长先于体重,青春期存在“身长体轻”的特点。
从胎儿到到成年期间的身体比例图2、学生身体机能发育的主要特点(1)神经系统小学阶段,神经活动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占主导地位,第二信号系统相对较弱。
初中以后,两个信号系统的相互关系更协调和完善,能较快建立各种条件反射。
高中以后,第二信号系统起主要调节作用。
2、学生身体机能发育的主要特点(2)骨骼肌肉系统骨骼发育主要表现为长骨的快速增长,骨的弹性大而硬度较小,容易弯曲发生畸形。
肌肉的增长主要表现为长度的增加。
小学生肌肉力量和耐力较差,易疲劳,但恢复较快。
初中生处于生长的加速期,肌肉纵向发展较快,但仍然落后于骨骼的增长,其肌力和耐力均较差。
高中后肌力增强,对力量、耐力性素质练习承受的能力也有所增强。
2、学生身体机能发育的主要特点(3)呼吸系统小学生、初中生胸腔小,呼吸肌较弱。
呼吸表浅,频率快,肺容积小,肺活量也小。
高中生呼吸肌增强,呼吸频率减慢,深度加大,肺活量增大。
2、学生身体机能发育的主要特点(4)心血管系统中小学生的心脏发育不如骨骼肌快。
心肌纤维细,心收缩力较弱,心率较快,心脏每搏输出量比成人低。
随着年龄的增长,心收缩力逐渐增强,心率逐渐减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身体机能变化分析(2015—2016学年度)学校通过体操练习提高小学生的身体素质身体素质是体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体在运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等身体基本状态和功能能力。
身体素质的好坏直接反映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承受能力的强弱。
以2000年国民体质监测数据为依据,分析中国国民身体素质的年龄、性别、生活区域(限南北方)和城乡的现状和变化规律,从而得出中国人身体素质特征。
耐力素质是指人体长时间进行肌肉活动时抗疲劳的能力。
耐力素质是人体各器官系统机能和心理素质的综合表现,也是人的体质强弱的重要标志。
发展耐力素质可以有效地提高人体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功能,改善新陈代谢水平,增强抗疲劳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坚毅、顽强等优良的心理品质。
12分钟跑是国际上流行的一种运动方式,对于发展有氧耐力,提高心血管功能的效果较好。
跑完12分钟,根据自己跑的距离,再查一下评分表,就可以知道自己的有氧代谢能力水平。
耐力锻炼可分为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
有氧耐力运动包括长跑、游泳、登山、健美操等;无氧耐力运动包括爆发运动,如短跑、跳高、跳远等。
爆发力较差的人应注意缩短运动距离。
以长跑为例,可以从每天500米开始,逐渐过渡到800米、1000米等。
指人体完成某一动作的快速能力。
提高动作速度的锻炼方法有:(1)减小练习难度,加助力法。
如牵引助力跑步或游泳、顺风跑、下坡跑、顺水游、推掷较轻的器等。
(2)加大练习难度,发挥后效作用法。
如负重跳或推掷超重器械练习后,紧接着做跳跃或推掷标准器械的练习。
(3)时限法。
按预定的音响节拍频率完成动作,以改变练习者的动作频率和速度。
是指在作周期性动作中,单位时间内人体快速移动的能力。
提高动作速度是提高位移速度的基础,并与四肢肌肉的爆发力密切相关。
通常采用下列方法:(1)快速跑。
如短距离用最快速度重复跑、让距离追逐游戏、短距离游泳、速滑等。
(2)加速动作频率的练习,如快频率小步跑、快速摆臂练习等。
(3)发展下肢的爆发力。
如负重跳、单脚跳、跨步跳等。
通过慢跑锻炼身体素质柔韧素质是指关节活动的幅度及相关肌肉、韧带等软组织的伸展性和弹性。
发展柔韧素质,有利于正确地掌握各项运动技术,在突然用力的情况下,避免损伤肌肉、韧带等软组织。
发展柔韧素质的方法:主要是采用加大动作幅度,即拉长肌肉、肌腱、韧带和皮肤的练习。
所有的柔韧练习至少连续做5~10次,动作幅度应逐步加大,身体各部位的柔韧性要交替进行,并需持之以恒。
当软组织被拉长之后,肌体感到酸、胀、痛时应坚持8~10秒,这样需重复练习8~10次,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在每次锻炼过程中,动力拉长练习一般控制在15~25个之间,每个练习以7~30次之间为宜,注意柔韧练习总的时间不宜过长。
学生身体机能变化分析(2013—2014学年度)人体运动的基本素质包括力量、耐力、柔韧性,三者缺一不可,衡量身体运动素质的指标由力量、耐力、柔韧性组成。
想提高身体运动素质也应从这三方面着手。
力量是指机体某部分肌肉的爆发力;柔韧是指人体关节活动幅度的大小以及韧带、肌腱、肌肉的弹性和伸展能力。
耐力是指人体长时间工作或运动时克服疲劳的能力。
由于三者相互关联,任何一种机能下降都会影响到整体的身体素质,锻炼时要特别注意三者相结合,缺一不可。
进行这三种锻炼的总原则是:一、因人而异。
选择锻炼的内容、方法时,锻炼者应根据性别、年龄及身体状况等来确定。
二、持之以恒。
人体组织器官是“用进废退”的。
若长期不锻炼,器官机能会慢慢消退,体质也会衰弱。
为了坚持锻炼,最好在每天的作息表中,固定锻炼时间,形成习惯。
三、循序渐进。
锻炼者不要急于求成,应合理地提高锻炼目标。
三项素质分别练具体说来,力量锻炼可分为上肢锻炼和下肢锻炼。
锻炼上肢力量可选择引体向上、俯卧撑等运动,也可借助哑铃、拉力器等器械;锻炼下肢可选择蹲起、跳台阶、快速跑等。
本身力量较小的人应注意适当减少运动次数,如每次少做几个引体向上,跳台阶时少跳几阶等。
耐力锻炼可分为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
有氧耐力运动包括长跑、游泳、登山、健美操等;无氧耐力运动包括爆发运动,如短跑、跳高、跳远等。
爆发力较差的人应注意缩短运动距离。
以长跑为例,可以从每天500米开始,逐渐过渡到800米、1000米等。
柔韧锻炼可使全身舒展,须持之以恒才能见效果。
柔韧性较差的人应注意,运动时减小动作幅度。
最好的柔韧锻炼是户外慢跑,它能使全身各器官舒展、心情舒畅,保持运动乐趣人体运动素质是人体运动的一种能力,一般指人体运动中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机能能力,能力的大小决定于肌肉的解剖生理特点,肌肉工作的供能情况、内脏器官的机能及神经系统的调节。
运动素质与人体完成各项活动、适应外界环境有着密切关系,也是掌握运动技术、提高运动成绩的基础。
(1)力量素质力量是指运动时,肌肉活动时克服阻力的能力。
肌肉收缩是人体运动的动力,在中枢系统的统一调节下,肌肉活动是人体运动的核心,体内其他器官系统的活动,都是保证肌肉的工作。
力量素质的表现形式是多方面的。
一般包括最大力量(单纯力量、绝对力量)、速度性力量(爆发力)、耐久性力量(力量耐力)等。
最大力量是力量素质的典型形式,对其训练的原理可视为力量训练的“基本”原理,发展最大力量可采用两种取得不同结果的途径。
第一种是靠改善肌肉的内协调和肌间协调来增加力量。
采用专门的训练可相当大地提高肌纤维同步工作的能力;提高参与工作的肌肉间的协调能力。
这一途径的训练不会使肌肉体积增大,对周期性和需先克服自身阻力的项目有重要意义,这种力量发展快,消退也快。
第二种是依靠肌肉横断面积的提高来增加力量,这种训练是促使工作肌肉过程中蛋白质急分解,从而使肌肉横截面积增大。
在训练过程中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来提高不同性的力量。
表1—5就是采用不同重量的负荷练习所起的不同作用。
(2)速度素质速度素质是指快速运动的能力,它包括反应速度和运动速度,而运动速度又可分为动作速度和移动速度。
影响速度的因素很多,除中枢神经系统外,还有肌肉的收缩特征、能力和其他协调性、机体的各种技能和技能状况。
不同的运动项目有不同的速度特征,因此速度素质的培养有明显的专项特点,对青少年来说,由于他们的年龄特征,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对速度训练也有不同的侧重。
例如,奔跑速度主要是取决于步频和步长,而步频的一个最主要的因素是神经系统灵活性和协调性,由于神经系统的发育较早,成熟也早,所以步频提高应尽早进行,一般在10~13岁左右后步频就不再提高。
步长主要取决于后蹬力,而力量在10~13岁之后,才快速发展。
(3)耐力素质耐力是机体长时间工作克服疲劳的能力。
耐力是相对疲劳而言的,运动中的疲劳有多种表现形式,如感觉的、心理的和运动器官的疲劳等等,不过,所有疲劳最终与机体能量供应系统和与神经系统的兴奋程度有关。
所有耐力的培养提高,首先应以运动所需的能源储备与供应为基础,提高心肺功能,提高耐乳酸等抗疲劳的能力。
对于青少年的耐力训练应注意全面打好基础,从有氧耐力入手,根据其不同的年龄特征进行。
(4)柔韧素质柔韧素质是指各关节活动的幅度、肌肉韧带的伸展能力。
影响柔韧素质的主要因素是肌肉、韧带组织的弹性、关节的骨结构等等。
柔韧素质的训练方法有两种,主动练习和被动练习,这两种方法又都可以采用静力性的练习和动力性练习两种方式。
青少年是柔韧素质训练提高的好时机,训练过程中要注意做到经常、适度、渐进。
(5)灵敏素质灵敏是指人体迅速改变体位、转换动作、变换身体姿势和方向的能力。
灵敏与大脑皮层神经过程的灵活性有密切的关系。
突然的起动急停、变换方向等等,都要求兴奋和抑制过程迅速地转换。
影响灵敏的其他因素还有年龄、体重、疲劳等。
灵敏素质是人体各种能力的综合表现,在发展灵敏素质的训练中,应从培养人体的各种能力入手,培养其掌握动作的能力、反应能力和平衡等能力。
学生身体机能变化分析(2014—2015学年度)运动是一门多修功课它包括身体意志修养等多个方面的修炼传统上,身体素质一般是指人体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机能。
身体素质是一个人体质强弱的外在表现。
身体素质经常潜在地表现在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劳动中,自然也表现在体育锻炼方面。
一个人身体素质的好坏与遗传有关,但与后天的营养和体育锻炼的关系更为密切,通过正确的方法和适当的锻炼,可以从各个方面提高身体素质水平。
身体形态身体形态指身体的外部形状和特征,主要包括体形、身体姿势、营养状况及身体成分等方面,反映了人体的生长发育水平。
一般通过测量身高、体重、胸围、皮下组织等来进行考察身体形态发育水平,其中身高、体重、胸围是衡量身体形态最基本的三项发育指标。
良好的身体素质在这一点上表现为体形匀称、姿势正确、营养状况良好等。
生理机能生理机能是指人体在新陈代谢作用下,各器官系统工作的能力。
其常见的衡量指标有脉搏、血压、肺活量等。
脉搏是指心脏收缩时,由于输出血液的冲击引起动脉的跳动。
通过测量脉搏频率,可以间接了解心脏的活动状况。
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侧压力,它是反映心血管系统机能状态的重要指标。
肺活量是指人体一次尽全力吸气后,再尽全力呼气时,所呼出的气体总量。
它是反映呼吸机能的主要指标,也是反映人体生长发育水平的重要机能指标之一。
运动素质和运动能力(一)运动素质指人体在从事体力劳动或体育运动时,各器官系统表现出的各种机能能力。
它主要包括速度、力量、耐力、灵敏和柔韧等方面。
(1)速度。
它是指在单位时间里完成动作的次数或是身体快速位移的能力,可以反映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和神经与肌肉的调节机能,也可以综合地反映人体的爆发力、灵敏、反应、柔韧等素质。
其表现形式有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和中期性运动中的位移速度。
测试指标有50米跑、4秒冲刺跑等。
(2)力量。
它是指整个身体或身体某个部分肌肉在收缩和舒张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是肌肉耐力增长和增加跑速的一个重要因素,有助于灵敏性的发展。
测试指标有跳远、仰卧起坐、引体向上、俯卧撑、握力、背肌力、腹肌力、腿肌力等。
(3)耐力。
它是指人体长时间进行肌肉活动的能力,也称抗疲劳能力。
耐力素质体现了肌肉耐力、心肺耐力和全身耐力的综合状况,它与肌肉组织的功能、心肺系统的功能以及身体其它基础系统功能的提高密切相关。
耐力的训练能促进心血管系统机能的改善和肌肉耐力的增强。
测试指标有1000米(男)、800米(女)等。
(4)灵敏性。
它是一种复杂的素质,是人体活动中的综合表现,指人体在复杂多变的条件下,对刺激作出快速、准确的反应,灵活完成动作的能力。
灵敏性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需要速度、平衡能力、柔韧性等多种能力要素的共同协调作用才能达到一定的水平。
测试指标有立卧撑、4×10米往返跑、反复横跨等。
(5)柔韧性。
它是人体各个关节的活动幅度、关节周围组织(跨过关节的韧带、肌腱、肌肉、皮肤及其它组织)的弹性和伸展性的表现,是人体运动时加大动作幅度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