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地方政府应急管理能力研究 - 1
人大调研应急管理工作报告
人大调研应急管理工作报告人大调研应急管理工作报告尊敬的各位代表:大家好!我代表人大调研小组,向大家汇报我们对应急管理工作的调研情况。
近年来,灾害频发成为全球共同面临的挑战。
中国作为人口大国和地大物博的国家,自然灾害和人为事故难以避免。
因此,强化应急管理工作,提高应对灾害的能力和水平,是我国发展中的重要课题。
我们的调研主要围绕着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首先,我们调研了地方政府对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
调研结果显示,大部分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建立了完善的体系和机制。
但也有少数地方政府在应急管理工作中存在不足,如协同配合不够紧密、信息共享不畅等问题。
其次,我们调研了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和训练情况。
应急救援队伍是应对灾害的主要力量,我们调研了各地的队伍建设和训练情况。
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地区的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但也有一些地区存在队伍结构不合理、装备不足等问题。
另外,应急救援队伍的训练也需要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在应对复杂灾害和恶劣环境条件下的训练。
第三,我们调研了群众参与应急管理的情况。
调研显示,群众在应急管理工作中的参与度逐渐提高,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群众对应急知识了解不够、应急演练参与度不高等。
因此,我们建议在应急管理工作中加强对群众的教育宣传,提高他们的应急意识和能力。
最后,我们调研了应急管理机构的协同与合作。
调研结果显示,各级应急管理机构之间的协同与合作有所加强,但仍然存在一些协同配合不够紧密、信息共享不畅等问题。
因此,我们建议加强各级应急管理机构之间的协同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了一些共性问题,比如灾害应急救援力量不足、应急预案不够完善、应急管理法规不够健全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加大对应急救援队伍的投入和培训力度,完善灾害应急预案的编制与更新,加强应急管理法规的立法工作。
总的来说,我们的调研结果显示,我国应急管理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政府应急管理:提高应急预案的有效性
来风险隐患 , 事发时最大 程度 地降 低突发事件的危害 。
二、 突 发事 件 的 危 害 性分 析
突发事件的暴发性 、 复杂性 、 突发性 、 巨大灾难 。
( 一) 自然 灾 害 的危 害性
自然灾 害是人 类 依赖 的 自然 界 中所 发 生 的异 常 现象 。
失以及不 良影响 降至最低 , 为小康社会 全面建成提供 有 力保障 。 [ 关键词 ] 政府; 突发 事件 ; 应急预案 ; 有 效性 [ 文献标 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0 0 8 - - . - 4 0 5 3 ( 2 0 1 3 ) 1 1 —o o 1 4 —0 3
其中, 突发性 自然 灾 害如 地震 、 火 山爆 发 、 泥石 流 、 海啸、 台
风、 洪水等都属 于突发 事件 , 其对 人类 社 会所造成 的危 害性 是触 目惊心的 。 下表列 举 了上世纪七 十年代 以来 我 国发 生的重 大地震 灾害情况 , 可以直观看 出地 震灾 害在 发生 时 间上的 突发性 、 不可预测性 , 在发生规模 、 地域 上的 随机 测性 , 在发生次 数上 的高频性 , 造成重大 人员 伤亡 、 财 产损 失 以及 所产 生严 重 的 次生危 害和巨大 的社会影 响更 是不 可小 视。无论 是在 地震
2 0 1 3 第1 1期
(第 1 5卷 第 1 1期 )
辽 宁 行 政 学 院 学 报
J o u r n a l o f I  ̄ a o n i n g Ad mi n i s t r a t i o n Co l l e g e
N o . ¨ . 2 0l 3
保障供应体系 ; 体 现综 合救 援的应急 队伍 等。我 国应 急预案 体系层级 。国家及各地方政府普遍将应 急预 案体 系确定为 6 个层级 。全 国应急 预案体 系框架 国家突发公 共事 件 总体应 急预案 1件 。国家级专项 预案 ( 2 5件 ) , 国务 院部 门预案 ( 8 0
应急管理能力调研报告
应急管理能力调研报告一、前言应急管理是指在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事件发生时,通过制定预案、组织救援、救援物资保障等手段,有效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及时、有效地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管理活动。
在当前全球范围内突发事件频发和化解途径日益复杂的情况下,各国应急管理能力的调研成为一项迫切需要进行的工作。
本报告旨在调研不同国家的应急管理能力情况,分析其特点和成就,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以期对我国未来的应急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二、调研内容及方法我们调研了美国、日本、德国和中国四个国家的应急管理能力情况,从政府部门建设、法律法规制度、应急预案制定、救援力量建设、社会组织参与等方面进行了具体分析。
调研方法包括文献资料搜集、专家访谈、实地考察等,确保了调研得到的数据真实可靠。
三、调研结果及分析1.政府部门建设美国在应急管理方面拥有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FEMA)作为专门负责应急管理的机构,具有统一的指挥、协调和支持能力。
日本、德国也都设立了专门的应急管理机构,并与地方政府进行协同工作。
在应急管理的组织架构上,这些国家都体现了强大的中央领导和地方政府的协同合作。
而中国的应急管理体制也在不断完善,已经建立了国家应急管理部门,各省级地方政府也设立了相应的应急管理机构。
但在地方政府的协同合作上还有待提高,需要建立更加高效的应急响应和指挥调度体系。
2.法律法规制度在法律法规的制定上,美国、日本、德国都有着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包括《国家应急预案》、《灾害应对法》、《应急管理条例》等相关法规,对应急管理工作进行了规范。
中国的《突发事件应对法》也已经出台,并不断完善,法律法规体系逐渐健全。
在实践中,各国都注重了法律法规的创新和更新,以适应不同类型和规模的突发事件的应对需求。
3.应急预案制定各国在应急预案的制定上,均思考了多种突发事件的应对方案。
美国FEMA制定了众多类型的灾害预案,涵盖了自然灾害、恐怖袭击等多种情景。
应急管理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5篇】
应急管理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5篇】调研报告是整个调查工作,包括计划、实施、收集、整理等一系列过程的总结,是调查研究人员劳动与智慧的结晶,也是客户需要的最重要的书面结果之一。
下面是作者精心整理的应急管理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一】应急管理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20__年,在县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市卫健委的具体指导下,全县卫生应急工作围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和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两大任务,进一步加强对应急工作的组织领导,不断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各项工作制度,切实加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员培训,建立健全了“责任明确、机制健全、制度完善、管理规范、准备充分、应对有效”的卫生应急体系,坚持以“预防为主、分类管理、科学规范、客观实用”的原则,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和应急能力,加强卫生应急队伍素质建设,限度的"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造成的危害。
现将卫生应急工作总结如下:一、切实提高思想认识,全面加强对卫生应急工作的领导。
健全的组织体系是做好应急工作的组织保障。
为进一步加强卫生应急工作,我局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应急工作任务,不断加强领导,规范设置,体系建立,切实保证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的领导和组织协调。
成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以局长担任组长,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各医疗卫生机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组建了突发传染病疫情卫生应急处置救援队、卫生应急医疗救援队、中毒处置救援队、核和辐射卫生应急处置救援队,为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锻造了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应急队伍。
二、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努力提升卫生应急管理水平。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指导和规范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程度地减少或减轻突发事件对公众健康带来危害。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要求,我局已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对规范指导卫生应急工作起到重要作用。
应急管理调研报告
应急管理调研报告一、前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国计民生的不断推进,应急管理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
作为保障社会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急管理工作必须得到高度关注。
因此,本文将围绕应急管理问题展开调研,并提出相应建议,为完善应急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二、调研背景与目的为了探究目前我国应急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存在的不足,本文进行了一系列调研,调查了应急管理领域的相关机构、专家及群众,旨在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点和提出相应的建议。
三、调研内容与分析1. 调研对象本文主要对政府当局、应急救援队伍、学校及企业等相关机构展开调研,了解他们对应急管理的了解和实践情况。
2. 调研结果(1)政府应急管理存在瓶颈。
政府对应急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相关文件、制度不够健全,应急预案缺乏针对性,无法及时有效地对突发事件进行应对处理。
同时,政府在应急培训、设备采购、专业人才引进等方面投入不足,也是应急管理中的瓶颈。
(2)应急救援队伍存在的问题。
应急救援队伍的基础标准要求相对较低,专业水平不够成熟,应急培训不足,应对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能力不足。
同时,救援队员的培训也存在缺乏多样化的应对能力,以及缺乏实战经验等问题。
(3)学校教育不足,应急管理文化普及率低。
除了政府和应急救援队伍,学校应急管理方面的工作也需要改进。
学校应在课程体系中加入有关应急管理的内容,以提高广大师生应急避险的能力和应对突发事件的知识水平。
此外,目前学校应急管理文化普及率也相对较低,对学生和学校社会公众都缺乏相关的安全教育和预防措施的意识。
(4)企业应急管理存在漏洞。
大多数企业没有开展应急演练、应急准备缺乏、应急预案制定不够具体,企业应急的知识水平也普遍较低。
在应急培训等方面的投入不足,导致企业在处理突发事件时出现了巨大的困难。
四、建议针对以上调研结果,提出以下建议:(1)政府应制定更加具体和针对性的应急预案。
政府应加强应急管理的投入,制定完备的应急预案,提高各级应急预案的凝聚力和实效性,同时推广应急管理的理念和知识,普及应急流程和应急渠道,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强化事件应对能力。
加强应急管理,提高政府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加强应急管理,提高政府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浙江省应急办主任陈荣(二〇〇八年八月)同志们,大家好:下面,我给大家简要介绍应急管理工作的一些常识和进展情况。
讲四个问题:一是突发公共事件的几个基本概念;二是应急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三是我们在公共安全方面面临的主要挑战;四是有效处置突发事件的主要经验。
一、突发公共事件的几个基本概念(一)突发公共事件的定义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二)突发事件的主要特点1、突发性。
突发事件,有的有预兆,可以预测到;大多数还不能预测到。
其中既有科学技术发展水平问题,也有人为的因素,制造突发事件的一方故意隐瞒信息。
所以,突发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具有相当的不可预见性。
突发事件发生以后,事物原有的格局和秩序会被突然打乱,而且超出社会和人们心理的承受能力,人们往往会感到突然。
2006年12月印度洋的海啸,今年的“5.12”汶川地震都是这样的。
2、紧迫性。
突发事件发生,一般会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失。
当然,事件有大小之别,损失有多少不同。
但是对时间的把握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应急管理的有效性,这就要求我们快速做出决策,采取应对行动。
不能拖、不能等,也没有时间研究研究议而不决。
正如5月12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指出的“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
温家宝总理在前线指挥部要求的“早一秒钟到达,就可能多救活一条生命”。
3、高度不确定性。
突发事件不仅发生前,人们很难准确判断突发事件是否会发生、何时发生;突发事件发生后,导致突发事件发生诱因和当时当地的环境情况又是很复杂的,人们很难把握它的发展进程。
今年年初的雨雪冰冻灾害,开始只是自然灾害,由于时逢春节、春运,造成了交通中断,电力损毁,能源紧张,民生受到严重影响。
这就是突发事件的高度不确定性。
4、高度破坏性。
突发事件发生,其影响的范围不仅仅涉及个人,而且危及群体,导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关于应急管理的调研报告
关于应急管理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应急管理一、研究背景在现代社会中,突发事件频发,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因此,应急管理成为各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本调研报告的目的是了解应急管理的现状,为进一步提高应急管理能力提供参考。
二、调研对象本调研对象为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
三、调研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面访相结合的方法,共收集250份有效问卷。
四、调研结果1. 应急管理体制大部分调研对象(80%)都设立了应急管理部门,具备相应的组织和管理体系。
但是仍有部分单位(20%)对应急管理关注度不足,仅在灾害发生时临时组织。
2. 应急预案约有60%的调研对象拥有完善的应急预案,包括灾害风险评估、资源调配与调度、指挥系统等。
但是也有大约40%的单位缺乏应急预案或者预案内容不完善。
3. 应急演练调研结果显示,大部分单位(70%)定期组织应急演练,以提高应急能力。
但是约有30%的单位缺乏定期的应急演练,这可能会导致在实际灾害发生时应对不到位。
4. 应急资源近70%的单位已经建立了应急资源库存,包括食品、药品、物资等。
但是还有约30%的单位没有建立应急资源库存,这可能会造成应对灾害时资源短缺。
五、调研结论根据以上调研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目前大部分单位已意识到了应急管理的重要性,并建立了相应的应急管理体制和预案。
2. 一部分单位还需加强对应急管理的关注度,并完善应急预案内容。
3. 应急演练可以提高单位的应急能力,有更多的单位应定期进行演练。
4. 应急资源的储备对于及时应对灾害具有重要作用,应继续加强资源库存的建设。
六、建议基于以上结论,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应急管理的宣传教育,提高单位对应急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2. 完善应急预案内容,确保预案的全面性和实施性。
3. 鼓励更多的单位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急能力。
4. 加强应急资源库存建设,确保在灾害发生时有足够的资源供应。
七、参考文献1. 《应急管理体制构建与预案编制指南》2. 《应急管理演练指南》3. 《应急资源库存建设与管理手册》以上调研报告为初步研究结果,仅供参考。
如何提高城市应急管理能力
如何提高城市应急管理能力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市面临的风险和突发事件也不断增加。
为了有效应对各种突发情况,提高城市的应急管理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如何提高城市应急管理能力,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加强应急准备城市应急管理的核心是事前准备。
在应急预案的制定上,应该紧密结合当地的地理环境、人口密度、行业分布等因素,确定相应的预案,并对应急演练进行定期评估和更新。
同时,建立市级、区级和企事业单位的联动机制,确保信息畅通,达到快速响应和准确决策的目的。
二、加强应急救援力量建设应急救援队伍是城市应急管理的重要保障。
要加强队伍的技术培训和综合素质提升,培养应急救援专业人才。
同时,建立健全快速反应机制,提高应急救援的效率和能力。
此外,应完善应急救援设施建设,提供充足的装备和物资储备,确保救援行动的顺利进行。
三、加强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建设是提高城市应急管理效能的关键。
要建立完善全市范围内的应急信息系统,实现各级部门的信息共享和对接。
通过引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手段,提高信息处理和分析的能力,实现对突发情况的精准预测和动态调度。
此外,要加强网络安全的保护,防止信息泄露和攻击行为。
四、提高公众应急意识公众的应急意识和应对能力是城市应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加强灾害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自我保护意识和应急逃生技能。
通过开展应急演习和实战演练,增强公众的危机感和应变能力。
同时,建立健全应急热线和社会捐赠机制,引导社会各界参与到应急管理中来。
五、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城市之间的突发事件往往具有一定的连锁反应,因此国际合作与交流显得尤为重要。
要加强与其他城市和国际组织的合作,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提高城市应急管理的水平。
通过学习和对话,共同探讨解决方案,提升应急管理的能力和效率。
总结:提高城市应急管理能力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各界和公众共同努力。
应加强应急准备、加强应急救援力量建设、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公众应急意识以及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等方面的工作。
政府论文突发公共事件论文: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管理能力的现状和提升
政府论文突发公共事件论文: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管理能力的现状和提升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建设进入新阶段,影响公共安全的因素增多,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时有发生。
2008年1月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和西北地区东部出现了罕见的持续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对交通运输、电力设施、农业生产及人民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直接经济损失达上千亿元。
全国人民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众志成城、抗击风雪,取得了抗冰救灾的伟大胜利。
但是雪灾所暴露的一些问题也应该引起高度重视,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管理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就此问题针对性地从政府管理机制、管理系统等方面提出了几点对策。
关键词:政府;突发公共事件;现状;提升前言(一)雪灾概况2008年春节前夕,一场大范围的雨雪横扫半个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和西北地区东部出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罕见的持续大范围低温、雨雪和冰冻的极端天气。
面对罕见雪灾,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亲赴灾区视察和指挥,大批军、警出动;同时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做好强降温降雪天气的防范应对工作,最大程度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这次雪灾不仅给中国经济社会造成巨大的损失,也暴露出政府部门在危机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与不足,应当引起高度重视,从中可以看出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管理能力水平的低下,急需加大力度来提高相关的能力。
(二)突发公共事件及其影响近年来我国各种突发公共事件层出不穷,不仅给全国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发展造成重大损失,而且有的还危害到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因此,如何科学应对、妥善处理,是我国政府必须面对的问题,对政府管理提出了挑战,考验着政府应急管理能力。
据统计,我国每年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等突发事件造成的非正常死亡超过20万人,伤残超过200万人,经济损失超过6000亿元人民币。
突发公共事件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很大的负面影响,不仅给社会生产和公共利益造成巨大损失,对生态和人类生存环境产生破坏,同时也会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以致引发社会动荡和公共危机。
增强应急管理意识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
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明显成效。
一是认真开展了地方性法规和规章清理。
自《:应对法》颁布施行以来,市政府应急办组织对与《应对{去:》不尽一致的地方性规章和制度进行了清理,并与市政府法制办一起着手研究我市应急管理方面的相关规章,目前此项工作正在积极推进。
在此基础上,从完善制度人手,先后下发了《关于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考核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全市政府系统值守应急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建立健全了应急管理各项工作机制,并将应急管理文件、制度、工作流程等20多项内容汇编成《应急工作指南》下发到基层各有关单位遵照执行。
二是在社会动员、志愿者参与方面进行了有效尝试。
本着着眼长远,立足现实的原则,重点加强青年志愿者队伍建设,依托共青团、红十字会、基层社区以及其他组织,建立形式多样的应急志愿者队伍。
目前,全市已登记在册的应急志愿者近万人,未来两年内将达到每万人中有100名应急志愿者,真正形成全民共同应对突发事件的良好氛围。
2008年,全市奥运安保工作中,我市通过媒体宣传招募志愿者,得到了全社会的积极响应。
三是积极探索应急财产征用补偿的方法。
目前这项工作我们正在进行前期论证,虽然还未制定出规范性的文件,但在特殊应急设备征用和调动方面,基本依据了《应对法》有偿使用的原则。
如处置大规模群体性事件,需调用公交车辆将人员运送到指定的接待场所。
对这部分损失,政府也给予公交公司一定的经济补偿。
作者简介马仁舜,男,1964年11月出生,t988年毕业于沈阳炮兵学院,大学本科学历,现为市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综合处调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行政管理、应急管理。
通讯地址:沈阳市和平区南京北街55号,邮编:110002增强应急管理意识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张荣(市政府应急办110001)摘要: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必须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实、纪律严的应急管理干部队伍,才能有效履行职责,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提升政府应急救援能力的对策性分析——建立依托公安消防部队的综合应急救援中心
只能应对较为单一的突发事件 ;各有隶属 ,难以实
施统 一指 挥 。一旦 发 生重 特 大突发 事 件 ,尤其 是 多
种灾害事故同时发生时 , 单一部门的应急救援队伍
实难 应对 。
2 .人员分散且权责不清 ,应急救援能力薄弱
公 安 法 治 研 究SDNBSUTNA TYPLERAL UOUICI DW C Y
消防法为契机 ,依据 《 中华人 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 一
对 法 》,加 强对 各种 应急 救援 资源 的整 合力 度 ,建 立 以公安 消 防部 队为 依托 的综 合应 急救 援 中心 ,是
一
的应急处置 ,环保部 门、生产运输部门 、安全生产
监管 部 门 、地方 政府 都有 各 自的应 急 预案 和措施 。
大部制是一种政务综合管理组织体制 ,其特征 是 “ 大职能 、宽领域 、少机构” ,政府各部 门的管 理范围广 、职能综合性强 、部 门扯皮少 。按照党 的 十七大精神推行的 “ 大部制”改革 ,是完善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 、深化社会管理体制改革 的需要。 如前所述 ,我国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方面 ,特别
即是 “ 大部制 ”思 路 。
( ) 托公 安 消防部 队的依 据 二 依
19 年正 式 启动 以 10 警 台 为龙 头 ,南供水 、供 98 报 1 电 、医疗 、环 保 、 T商 等 2 个 职 能 部 门共 同组 成 3 的社 会 服 务 联 合 行动 网络 ;南 宁 市 将 10、19、 1 1 10 2 纳入 统一 指挥 调度 系统 ,由市政 府直接 主 2 、12 和部 门进行 应 急救 援 。l 而 , 以世 界 各 国应 急救 4 然 援 的 先进 经 验来 看 .我 国 目前 实行 的 “ 部 门联 各 动 ”式 的应急救 援模 式还 不 足 以完 全整 合现 有 的应
浅析我国地方政府的应急管理
浅析我国地方政府的应急管理摘要:目前,我国突发性公共事件规模和频率在不断增加,考验着政府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对政府的应急管理能力提出了艰巨的挑战,因此,地方政府的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文章针对地方政府的应急管理能力进行研究,先对地方政府的应急管理进行简要的介绍,再分析其体系建设上的现状,最后结合西方国家的宝贵经验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地方政府;应急管理;突发性事件进入21世纪之后,各国政府几乎都将应急管理纳入到政府建设的重要位置,同样的,2006年8月1日,国务院为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公共事件引发的严重社会危害,发布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2007年8月30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并于该年的11月1日开始实施,标志着我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全面纳入法制化轨道。
1应急管理的涵义谈到地方政府的应急管理,首先,我们应该先明确应急管理的概念。
应急管理是指为避免或减少突发公共事件所造成的危害而采取的应急预防、事件识别、紧急反应、应急对策、处置、救援、善后及评估等管理行为。
我们注意到,在应急管理的概念中出现了“突发公共事件”这一名词,那么什么是突发公共事件呢?国务院于2006年1月发布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中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定义如下:“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法》则从法律的角度对突发事件的定义进一步做出了更为具体的解释,其指出,“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因此从定义中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所谓的突发事件并不单单指我们所认为的群体性事件等由于人为因素所引起的,还包括难以避免的自然灾害。
关于应急管理工作情况调研报告调研报告
关于应急管理工作情况调研报告调研报告应急管理工作是保障社会安全和公共利益的重要举措,调研应急管理工作情况可以为提高应急管理水平、优化应急响应能力提供参考。
本调研报告旨在对地区的应急管理工作情况进行调研,并提出改进建议,以下为调研报告内容:一、调研目的和方法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地区的应急管理工作情况,以评估其应急管理水平和应急响应能力,并基于调研结果提出改进建议。
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面访相结合的方法,共发放问卷500份,面访相关部门和个人10个。
二、调研结果分析1.应急管理机构设置和职责调研结果显示,目前该地区应急管理机构设置较为完善,涵盖了涉及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和突发事件等多个方面。
各个部门、单位在应急管理工作中分工明确,职责清晰,但仍存在一些部门之间协调不畅的情况。
2.应急预案和演练调研发现,该地区的应急预案制定相对完善,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有些预案更新不及时、资源配置不合理等。
此外,针对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应急演练也相对不够充分,导致一些应急响应流程不够熟练和高效。
3.应急资源保障调研结果显示,该地区应急资源的保障相对较好,基本能满足日常应急需要。
但在大型突发事件发生时,仍然存在资源供应不足的情况,高峰时段物资调度不够及时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和协调机制建设。
4.应急通信系统调研发现,该地区的应急通信系统相对完善,覆盖面广,但在信息传递和共享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系统不兼容、信息传递不及时等。
同时,应急通信系统的应急保障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以应对信息传递中可能出现的故障和瓶颈。
5.应急意识教育和培训调研结果显示,该地区的应急意识较高,公众对应急救援工作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应急意识教育和培训方面,仍然存在不足,缺乏定期的培训和演练机制,导致一些公众在突发事件中的自救和互救能力有限。
三、改进建议1.加强跨部门协调建议进一步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完善应急管理工作中的信息共享机制,提高工作效率和响应能力。
浅谈当前地方政府开展应急管理工作的几个关键举措
3 抓 资 源整 合 0 引言 应 急 管理 涉 及 到 社 会 各 方 面 的 资 源。 需 要 积 极 整 合 各 方面 资 源 应 急 管理 是 地 方政 府 的 重要 职 能 之 一 。自 2 0 0 3年 “ 典 ” 始 , 非 开 和 力量 , 加快建立纵向和横 向的协 同配合体 系 , 为有效处置各类突发 中国各级政府 才逐步具备应急管理 的意识和措施。 从国家层面来看 ,
一
已经制定《 突发事件 应对法》 颁布了国家《 , 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 事件提供 坚强有 力的保障。强化机构职能的整合。以突发事件为中 心,t j- "涉及事前、 事发 、 事中、 事后 管理的各项工作职 能有机整合 , 明 案》 应急管理各项工作 已经有序开展。 , 但是从地方政府层 面来看 , 应 急 管 理 工作 只 能说 是 才 起步 , 开 头 , 其 是在 地 级 市 和 县 这 ~ 级地 确各级应急管理机构 的职责 ,落实工作责任 ,实现预防与处置相结 才 尤 常态管理与非常态管理相结合 的综合管理模式 , 提高应急管理 工 方政府 , 应急管理工作大多还处于应付 阶段。有鉴于此 , 本文作者认 合、
抓 能 力 提 升 、 资 源 整 合 、 知 识 普 及 等 四大 项 关键 举 措 , 应 急 管理 的 “ 抓 抓 从 ~
案三制 ”基础数据库 、 急信息报送、 、 应 预测预警、 险防范 、 风 应对处置、 以及应 积累经验 , 逐步建立长效机制。 力增 强处置力量 的联动性 , 着 健全部 急 管理 机 构 、 伍 、 资 的整 合 和 应 急 知 识 的 普 及 等 多 方面 , 队 物 阐述 了地 方 政 府 门、 区与军 队之 间的协调机 制 , 地 统一 调配力量 , 高响应速度 , 提 做 在 应 急 管 理 方 面 的 主 要工 作 对 策 。 到联 动 有 力 、 协调 一 致 。 关 键 词 : 方 政府 应 急 管 理 关 键 举 措 地
应急管理调研报告
应急管理调研报告应急管理是指在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突发事件发生时,组织、协调、指导、监督社会力量开展预防、减灾、救援、恢复等工作的一种综合性管理活动。
为了更好地了解应急管理领域的情况,进行了相关的调研。
首先,我们调研了应急管理的基本原则和任务。
应急管理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科学指导等原则,以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核心任务。
调研表明,各地区和部门在应急管理方面有较好的重视和实践,设立了相应的机构和专业人员,加强了预警预报、应急演练等工作。
其次,我们调研了应急管理的制度体系。
我们发现,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明确了有关部门的职责和权限,为应急管理提供了法律保障。
同时,调研还发现,各地区的应急管理制度存在一定的差异,需要加强统一标准和规范。
再次,我们调研了应急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
调研结果显示,应急管理主要包括灾害防御、应急救援、灾后恢复等工作。
各地通过制定相应的预案和应急预案,加强了灾害防御工作;通过建立紧急救援队伍和装备储备,提高了应急救援能力;通过组织灾后恢复工作,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快速恢复。
最后,我们调研了应急管理的存在问题和改进方向。
调研发现,应急管理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不同部门间的协调不够、应急预案的落地不够、公众参与意识不强等。
为了改进应急管理工作,我们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一是加强应急管理培训和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应急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二是加强部门间的协调和合作,形成合力;三是加强社会力量的参与,提高公众的应急意识和能力。
综上所述,应急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对于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应急管理的调研,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和改进的方向,相信通过各方共同努力,应急管理工作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浅析地方政府应急管理现状和改革路径
浅析地方政府应急管理现状和改革路径1. 引言1.1 地方政府应急管理现状目前,地方政府应急管理存在着一些问题。
地方政府应急管理部门职责不清,缺乏统一指挥和协调,导致灾害发生时救援工作效率低下。
地方政府应急管理预案不够完善,应急资源配置不合理,应急演练不够频繁,一旦发生重大灾害,应对不及时不够有效。
地方政府应急管理工作中出现了一些腐败问题,资源被挪用、分配不公等现象屡见不鲜。
地方政府应急管理现状需要进一步改善,以应对日益频发的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
【地方政府应急管理改革的必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只有不断完善和提升地方政府应急管理水平,才能更好地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
1.2 地方政府应急管理改革的必要性地方政府应急管理改革的必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密集度的增加,各种灾害事故频发,给地方政府应急管理带来了巨大挑战。
当前的应急管理体系存在着应对能力不足、协作机制不畅等问题,需要进行制度性改革来提升整体救援能力。
地方政府应急管理改革是为了更好地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在灾害发生时,地方政府应急管理的效率和协调能力直接关系到灾区人民的生存和生活,因此必须加强改革,提高应急响应速度和救援效果。
地方政府应急管理改革也是推动城市和区域发展的需要。
一个健全的应急管理体系不仅可以提高城市抗灾能力,还能吸引更多的投资、促进经济增长。
地方政府应当意识到应急管理改革的迫切性,积极推动相关改革措施的实施,以应对日益复杂的灾害形势,保障全民安全和社会稳定。
2. 正文2.1 地方政府应急管理现状的问题一、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目前地方政府应急管理存在着多头管理、缺乏统一指挥、信息传递不畅等问题,导致应急响应速度慢、效率低下。
二、缺乏业务培训和实战演练。
地方政府部门应急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缺乏实战经验,难以应对复杂多变的突发事件。
三、资源配置不合理。
地方政府应急管理资源分布不均衡,有些地方急需资源却缺乏支持,有些地方资源过剩却无法有效利用。
对地方政府应急管理执行力的几点思考
摘要 : 地方政府处在应急管理的第一线 , 它的执行力强弱直接决定着突发公共事件能否得到 快速、 有效、 妥善的解决。地方政府应急管理执行 力不强存在 于执行人 员、 制度、 组织、 术等几 技 个障碍因素。要从根本上提升地方政府应急管理执行力 , 执行人 员应 当加 强素质培养 , 创新行政 运 行机 制 , 进 法制建设 , 推 强化政 府 问责制 。 关键词 : 方政 府 ; 急管理 ; 行 力 地 应 执 中 图分类 号 :9 12 文献 标志 码 : 文章编 号 :0 9— 8 4 2 1 ) 3— 0 7— 4 C3 . A 10 2 5 ( 0 0 0 0 4 0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 、 体制转轨的双重过渡期 , 社会矛盾突出 , 危机事件不断。与此同时 , 冰冻 、 地震 、 洪涝、 干旱等特大 自 然灾害频繁发生 , 加剧 了转型时期整个社会的不 和谐 , 对政府应对危机的能力提 出了 严峻考验。在全国人大十届 四次会议上 , 温家宝总理在《 政府工作报告》 中明确提 出了“ 提高政府执行力 ” 的要求 , 这是 中央 第 一次 提 出“ 府执 行 力 ” 政 的概 念 。在 十七 大 报告 中 , 锦 涛 总 书记 又 一次 将 政 府 执行 胡 力建设作为一个重要的问题提 出来 。应急管理执政府工作与进步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加强危机意识的养成 , 建立健 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机制、 体制和 法制 , 提升政府应对公共危机的执行能力 , 已成为各级政府面临的重大课题。 地方 政府 是应 急 管理 的执行 主 体 “ 政府执行力指 的是能够准确理解政策的 目标及方向, 并通过精心设计方案、 实施方案和对各种人财 物、 信息、 法律 、 制度等资源进行集中调控和使用 , 从而达到有效执行政策 , 完成 既定 目标的政府 内在的能 力和力量 。 …它是政府高效运作的重要保障 , ” 是建设 现代法制政府、 责任政府、 明政府的内在需要 , 透 也 是 树立 政府 公信 力 的有效 途 径 。应 急管理 作 为政 府应 对 和处 置 公共 突 发事 件 的 重 要管 理 职 能 , 其工 作 效 率和水平反映了政府 的执政能力和行政效能。 “ 地方政府处在应急管理 的第一线 , 的执行力强弱直接决 定着突发公共 事件 能否得到快速 、 它 有效、 妥善的解决 。 【 湖北石首事件 , ”2 本来是个普通的案件 , 因为县领导处置不当, 最后引发了大规模群众骚乱
乡镇政府应急管理能力提升研究
乡镇政府应急管理能力提升研究作者:蔡明丹陈妹来源:《西部学刊》2020年第24期黨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要“构建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体制,优化国家应急管理能力体系建设,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加强和改进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制度,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1]。
乡镇政府作为与人民群众最为贴近的应急管理主体,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参与者,是国家相关法规政策落实到基层“最后一公里”的主要执行者,承担着网格化管理和服务的职能[2]。
在面对乡村地区突发事件时,乡镇政府只有确保做到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科学整合、优化应急救援的各部门人力、物力和信息资源,才能在防灾救灾过程中取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提升政府公信力和社会治理服务水平。
一、乡镇政府应急管理的发展现状(一)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初步建成随着全国范围对突发事件的重视不断加深,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体制也在不断完善。
从中央到地方政府都确定了预防为主、防患未然的方针,明晰了预防与处理并重、常态化和非常态化相结合的应急管理办法,建立了“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机制体制,并制定加强了各级各类应急预案。
根据调查显示,我国各乡镇都制定了应急总体预案或专项预案,90%左右的乡镇都会适时地修订应急预案,不断完善信息共享、协调联动、舆论引导等工作机制。
福清市乡镇政府针对自身地域发展特点,制定了相应的地方公共安全管理应对规章制度:如《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制度》《安全生产专项督查行动计划》《防治传染病管理办法》等[3]。
目前乡镇政府都设立了专职机构负责应急管理工作,对于应急事件的管理主要由县级应急管理部门监督执行,自上而下形成一系列应急指挥系统、信息报告和综合协调体系,乡镇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初步建成。
(二)应急管理能力不断加强随着新《安全生产法》的施行,再次强调了乡镇政府在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的职责,尤其是促进了“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属地管理”等安全管理制度在基层治理中的落实。
创新应急管理 提高执政能力
是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有
新; 保 障 和改 善 民生 的任务 艰 巨繁
重 。能 否有 效 应 对 这 些 问题 , 是 对 各 级 党委 、 政府 的应 急能力 的现 实考 验 。
待进一步提高。在思想认识上主要存
在 两 种误 区 : 一是 认 为 危 机一 般 不 会
当今社会 , 各种 自然灾害频繁出
经济 社 会生 态/ 工作 研 究
制。 ” 应急处置和应急管理 , 是社会管
理 的重要方面。学会应急管理 , 提高 执政能力 , 是对各级党委 、 政府和领导
干部 在加 强 和创新 社会 管理 方 面提 出 的基本 要求 。 在 的主要 问题有 :
一
j 会 问题 的有效治理 还需进行制 度创
变为常态化 的频发 , 成为新时期社会 建设和管理不可回避的重大挑战。相 对于经济 的平稳较快发展 , 应急管理 尚处 于一种脆弱的“ 高风险” 状态 , 存
或局部范围出现 的一种特别的 、 紧急 人员伤亡、 财产损失 、 生态环境破坏和
多、 燃点低 、 处理难 , 各类群体性 突发 i 的、 突然发生的, 造成或可能造成重大 事件时有发生; 网络等媒体衍 生的社
发生 , 即使发生也不一定在本地发生 ;
二是做了基本的应急准备就认为可以 高枕无忧。没有将应急管理基础性工 作摆上重要位置 , 一些基础设施建设 相对滞后 , 防范各类突发事件的基本 能力亟待提高。这主要是由于在经济 社会建设 中, 没有真正树立起科学发 展的理念 , 存在着重处置 、 轻预防 , 重 临场应对 、 轻事前防备的现象 。 二是应急预案 、 机构和队伍建设 需要进一步强化。不少地方和单位的
件一方面对各级党委、 政府 的执政能
我国县级政府应急管理能力的影响因素及提升对策
我国县级政府应急管理能力的影响因素及提升对策我国应急管理经过10余年发展和建设,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建立了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一案三制”的应急管理体系。
伴随着高风险社会的到来,各类突发公共事件不断出现,应急管理的整体水平需要根据客
观情况的变化进一步提升。
目前国内应急管理研究客体依然集中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和中心城市,对基层区域关注较少。
而县级政府处在国家行政管理体制的末梢,是公共服务在基层的一扇窗口,国家建立强大的应急管理力量,必须有侧重地提高县级政府的应急水平。
近年来,县级政府应急管理建设“从无到有”,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从不断发生公共安全事件及处理过程当中,不难发现县级政府在应急处理当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本文选取2008年山西襄汾特大溃坝事故为典型案例,对当地政府在事故发生前、发生过程中和发生后的应急能力进行深入的分析,肯定其应急管理中先进方法,发现并分析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如危机意识缺乏、应急管理能力欠缺、监管工作不到位、区域联动性不足、信息传递严重失真等一系列问题,而这些问题屡禁不止,必须需要通过体制、机制和法制的综合改革才能得以克服。
本文第四部分以我国县级政府应急管理当中的存在的具体问题为出发点,结合国内外先进的应急管理经验,根据应急管理全局中“一案三制”的基本要求,提出加强应急管理预防工作、管理体制、多方面联动机制以及相关法律规范的完善路径。
其中以地区联动的“波圈中心组织”和“一发多元”的信息传递机制为可能的创新点,对目前我国地方政府进行应急管理水平提升进行建议,以期能为县级政府应急水平提升做出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高地方政府应急管理能力研究第一章绪论1.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各方面的不断发展,社会城镇化进程加快,人口相对密集的城市中容易引发危害公共安全的事故和事件,促使地方政府必须公共卫生安全、交通安全、突发事件等方面的处理面临更大的压力。
纵观我国乃至国际社会在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经济高速发展,国家之间的交流往来越来越频繁,而交通运输工具发展带来的便利更让世界不同地区之间的人民不断在世界各国中流动。
然而,与此同时,国家之间由于政治、经济关系的密切,摩擦的加大以及国际反恐形势的日益严峻,不少危害国家、城市安全的公共事件在世界各地时有发生。
如2001年9月11日,美国纽约发生骇人听闻的“911”恐怖事件,造成纽约市近3000人遇难,经济损失达2000亿美元,对美国国家安全及政治、经济均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和损失。
而在我国,2003年全国多个城市爆发SARS 疫情,由于在初期对疫情的瞒布,导致疫情未能得到及时的重视和抑制,最终使得SARS疫情从我国逐渐扩散至东南亚地区乃至世界其他国家、地区,导致一次全球性传染病疫潮的爆发。
在2003年及2009年,我国多个城市均曾爆发禽流感疫情及甲型H1N1流感,由于城市人口密集,造成疫情迅速扩散发展,对各地人民的生活、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和威胁。
如图1:图1:中国甲型H1N1流感疫情报告危害公共安全的突发事件不断考验着各地地方政府的应急管理能力,尤其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在政治、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各种社会上的潜在风险在增加,影响公共安全、公共管理秩序等危机事件在我国多个城市时有发生,因此地方政府必须重视应急管理能力的加强,并以维持社会的和谐稳定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责,全面履行地方政府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1]因此,对于此课题的研究,其研究意义一方面在于对政府应急管理的概念、职能和责任进行全面的梳理和诠释,促使地方政府能更深入地认识自身在公共管理应急管理中所担当的角色。
另一方面,结合当前地方政府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的现状进行分析,能更有针对性地找出地方政府在应急管理方面的存在问题,为地方政府更好地履行自身管理职责,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出有效的对策。
2.文献综述(1)国外研究状况在世界不少发达国家中,由于城镇化发展起步相对较早,城市发展已有一定的规模及成熟度,在政府应急管理方面的能力建设有相对成熟的理论体系及多次的实践经验。
在国外,当代危机管理的理论始于二战后,美国和苏联两极的世界格局下,受到当时国际冲突、战争和危机的频繁爆发,各国国内在政治、经济、民族等方面的社会危机的发生也越来越频密,引发学者对政府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的研究。
如美国的丹尼斯·皮拉格斯的《政治稳定与冲突管理》,从政治稳定的角度探讨对冲突事件的管理;罗伯特·希斯的《危机管理》结合美国战后发生的危机事件,从管理的角度上为政府提出建议。
在两极格局崩塌,国际格局再次发生变化后,针对欧美国家发生的公共危机事件,如欧洲疯牛病事件、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等,使不少学者提出公共管理部门应对危机事件承担起责任,并结合多个社会管理学科,加强对危机管理的研究,建立政府应急管理体系。
[2]总的来说,国外研究者对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政策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家政治体制与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政策和立法、应急管理政策效果的研究、应急管理技术性政策等三个方面。
其研究有两个特点:一是研究者关注国家的政治体制与应急管理政策之间的关系,试图通过对实际的应急管理政策体系的分析来研究本国应急管理政策体系的成功与不足,二是国外研究者因为注重政策的实用性而非常关注应急管理的政策效果。
图2:2015年中国公民海外安全风险类型统计(2)国内研究状况在我国,受到新中国成立以后的长时间的计划经济影响,加上在上世纪80年代前的城镇化发展缓慢,我国对于社会公共管理研究的起步相对较迟,至今仍处于探索阶段,学术理论研究尚未成熟,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在近年来,国内不少城市突发事件频发,促使应急管理成为管理学中的一门新兴学科,专门研究突发的公共事件及其发展的规律,其学科的研究对于地方政府及其他公共机构在如何预防、应对及处理突发事件提供了一定的应对机制和措施。
我国在2007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该法律法规的颁布施行为应急管理学科在理论和实践研究的过程中提供了充足的法律依据和支撑。
在当前的应急管理学科中,陈安博士围绕应急管理的层次与管理模式进行研究,将风险类型事件区分为三个基本层次,并针对不同的层次提出相应的管理模式;张沛、潘锋等重点关注应急管理的发展进行研究,归纳应急事件发生的普遍规律,对事件发生的每一阶段提出相应的处理思路,推进应急管理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
[3]众多学者认为地方政府在建立应急管理体系中,首要任务是完善和健全针对突发性事件的预警机制,对突发性事件进行有效地防控才能提升政府的应对能力。
陈玲认为地方政府突发事件预警机制的问题,主要是:一是缺乏统一的专业监控机构和有效的预警综合协调部门来处理突发公共事件;二是预警信息系统尚不完善;三是公众普遍缺乏危机意识与自我保护意识。
在应急管理的具体过程中,学者们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观点。
薛澜在《危机管理:转型期中国面临的挑战》一文中,探讨了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现阶段的危机形态的特征和根源,描绘了中国现代化危机管理体系的基本蓝屈,以此可资借鉴的模式,有利于促进社会协调发展和公共治理结构顺利转型。
3.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法本课题的研究的目标在于对地方政府应急管理的现状进行了解,同时针对当前多地地方政府在突发事件中所暴露的应急管理上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分析,因此需要以一定的案例作为分析依据,同时借鉴国内外不同城市应急管理的经验进行比较,根据我国实际情况总结具有可行性的提高地方政府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的建议。
因此,研究方法主要围绕以下几方面开展:(1)文献研究法通过在网上、图书馆等搜索与政府应急管理相关的书籍、文献、期刊、报道等,并查阅所涉及的法律法规、统计资料等,对国内外政府当前应急管理的现状能有更详实的了解。
(2)比较分析法参考国外在应急管理方面相对成熟的发达国家的相关资料,选择同类型的事件,与我国政府的处理方式、方法进行对比,找出与发达国家在应急管理方面的差距和不足,并借鉴发达国家的有益经验。
(3)系统研究法以国内众多应急管理学方面的学者理论研究成果为基础,建立相对全面的理论研究体系对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应急管理能力进行系统研究,一方面参考学者相关的理论研究进行分析,另一方面结合地方政府在应急管理中的实例进行对比分析,使研究能达到理论与时间、整体与部分的相统一。
第二章相关概念和理论1.相关概念(1)应急管理管理的含义,综合国内外学者的观点,一般来说是指政府及其他具有公共职能的组织、机构通过一系列的行政管理行为,包括制定相关应急预案、采取必要措施等,预防和处理突发公共事件,消除突发事件对公众安全、社会秩序的影响,继而达到最大程度上地消除对社会及公众产生的消极影响、将公共损失降至最低,尽可能地保护公众利益不受影响。
[5](2)突发事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对突发事件的概念进行了明确的界定:“是指突发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对于突发事件的定性,应急管理学者认为,可以从突发事件的五个特点进行把握:第一,突发性,即事件往往是突然发生,其发生的时间、地点、危害程度及发展态势都是难以预测的;第二,公共性,即事件的发生对于社会公共利益,包括生命、健康、财产、安全、秩序等方面有一定的影响甚至是侵害的;第三,危害性,即事件的发生可能直接或间接产生一定的负面后果,对社会的稳定和秩序会造成威胁和危害;第四,紧迫性,即事件发展存在可能快速发酵的因素,如不尽快进行紧急处理,可能会导致事件不断恶化,影响不断扩大,最终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第五,不确定性,指事件从发生、发展到结果难以进行预估,存在多方面的不确定因素。
2.相关理论(1)应急管理理论应急管理工作的内容往往是在无法预知的情况下,当突发事件发生时启动和实现的,但应急管理工作却必须结合政府的日常行政管理,使应急管理能对突发事件达到一定的预防和防范作用。
因此,结合应急管理的目标、内容和方式,应急管理应在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中体现。
第一,构建应急管理机制对于社会公共管理而言,由于社会管理的涉及面广泛,事件的预防、处理和善后往往需要多个部门共同合作,并动用大量的人力和资源进行配合。
因此,一套完善的、能进行良好运作的应急管理机制,包含了应对突发事件时的运行机制、预警机制、反应机制、协调机制以及恢复机制,通过多个机制的联合启动,能在事件发生的最短时间内,快速明确管理责任者和参与者,使应急管理机制能在地方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发挥最大的作用。
第二,摸索突发事件的发展规律突发事件从其概念来看,事件本身从发生、发展到结果都是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对于突发事件的具体性质、状况及影响程度通常是难以预估的。
而应急管理对于突发事件的作用就在于对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能事件发生前,充分参考已发生的事件案例进行多方面的规律研究,使下一次同类型事件发生时,能对事件发展的态势进行合理的评估,采取恰当的措施进行防范和处理。
[6]第三,加强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在实际公共管理过程中,应急管理并不是一项单一的、独立的工作任务,而是由应急预案、应急体制、应急机制以及应急法制几方面共同组成的管理体系。
从宏观上来看,应急管理体系包括了法律制度层面上的规范,政府及相关公共组织、机构对突发事件的责任和应对,以及在突发事件发生前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所制定的应急预案和在突发事件发生后进行应对和处置的应对机制。
在相对完善的应急管理体系中,突发事件从预防到发生、发展,再到时候的责任倒追都有相应的预案、措施及法律法规进行规范处理。
(2)危机管理理论危机管理是指应对危机时所采用的相关制度、办法和措施,其目的在于避免或减少危机可能带来的威胁、损失和伤害,是对危机进行一定的规避和控制的机制。
从当前世界各地对危机管理的相关研究,一般包含以下几个要素:第一,危机监控危机监控是危机管理的首要环节,指在危机未发生之前,对可能产生危机的风险点进行监控,及早发现可能发生的危机,并有针对性地对开展危机管理的下一步。
第二,危机预警危机预警是指在危机爆发前所出现的存在风险的征兆或现象,根据征兆或现象潜在的风险程度,相应建立危机管理的警戒线,并设立对应的预警机制,在危机爆发前及早对可能诱发危机迹象进行处理。
第三,危机处理危机处理是危机管理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指在危机爆发后,能根据危机的特征、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合理、准确的判断,继而对危机的后续处理方式进行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