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世界发展理论的特点及时代价值.doc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特征及其时代特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特征及其时代特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特征及其时代特点马克思主义是在科学把握时代主题基础上产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题的确立及转换与时代特征的嬗变和转换密不可分。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中国化、民族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任何思想理论要想始终保持生命力,就必须与时代发展的进程相一致,反映时代的特征并科学回答时代主题和解决重大现实问题。

时代性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重要特征,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中的关键。

因此,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考察其时代性特征,对于深刻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时代特征是指对某一时期或社会发展阶段基本状况的客观认知与描述,反映时代性质、时代基本矛盾,决定特定时期世界发展的走向和趋势。

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和内容。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首先要准确把握时代特征,才能明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面临的主要任务,确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题和内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现实,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事业。

1938年10月,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就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要有“中国的特点”,具体表现在要“新鲜活泼”、“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并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包括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化和民族化。

每一个国家出现的问题都是时代条件下产生的问题,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马克思主义首先应该是时代化了的马克思主义,其次应该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而不是照搬照抄。

马克思主义是在科学把握时代主题基础上产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就是不断解决中国时代课题的历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正是在不同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下实现的,抓住时代背景和时代特征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具有科学性的客观依据。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特质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特质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资产阶级思想的对立和对资本主义 的批判,适应了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需要,但它 所表达的实质上是整个人类的价值诉求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主题
实现人类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永 恒的思想主题 第一,从天国的批判转向尘世的批判 第二,阐明人类解放高于政治解放 第三,探索人类解放的实现力量 第四,追寻人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以往的一切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它 是实践基础上严格的科学性和彻底的革命性相统一的开 放、发展着的理论体系,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 特点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具有强烈实践性的理论体系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根本的特点,它表现在两个 方面:
第一,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最基本的观 点,是全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石
理论层面上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有广义和 狭义之分
1.“辩证唯物主义”标示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 理论内容上区别于旧唯物主义的性质
● 第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唯物主义与辩证法有机地结 合起来
● 第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统一 的基础上又把自然观与历史观统一起来
2.与“辩证唯物主义”概念相关的两个理论问题
●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关系:辩证唯物主义属于马 克思主义哲学的一般的世界观,历史唯物主义则是对于人类历史 的辩证唯物的理解 ,二者并不是平行并列的“两大块 ”
19世纪末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是与列宁的 名字联系在一起的,列宁的哲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发展的新阶段
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主要贡献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中使马克思主义哲 学认识论系统化。二是在《哲学笔记》初拟了唯物辩证 法体系的纲要

浅谈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及其当代价值

浅谈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及其当代价值

浅谈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及其当代价值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及其在当代社会的价值。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作为一种科学的、系统的、实践的研究方法,对于指导社会科学研究,揭示社会现象的本质和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在当前全球化、信息化、复杂化的时代背景下,重新审视和挖掘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当代价值,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现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

本文首先将对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内容进行概述,包括其历史背景、理论来源、主要内容和特点等。

在此基础上,结合当代社会的实际情况,分析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当代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和发展。

本文还将深入探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当代的价值体现,包括在指导社会实践、推动社会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本文将结合具体案例,对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当代社会的应用进行实证分析,以进一步验证其科学性和有效性。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核心要义,进一步推动其在当代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和发展,为构建更加科学、全面、深入的社会科学研究体系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核心内容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这一观点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即要深入剖析社会现象背后的物质利益关系,理解社会变革的根本动力。

历史唯物主义为我们理解社会历史发展提供了科学的工具,强调了社会科学的阶级性和历史性。

阶级分析方法:阶级是马克思主义分析社会结构和社会变革的基本范畴。

阶级分析方法要求我们从阶级的角度去分析社会现象,理解不同阶级的利益诉求和社会地位,揭示阶级斗争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这一方法对于理解当代社会的阶级结构、阶级关系以及阶级斗争的新特点具有重要意义。

实践观点:马克思主义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当代价值

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当代价值

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当代价值·35·,,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当代价值陈先达【内容提要】马克思和恩格斯学说中,凡属基本原理而不是个别论断或词句,都既属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时代,又同样属于当代,具有当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学说,就其本质来说是一个整体,并不包括两个不同的部分,一部分属于当代,一部分属于非当代。

马克思主义是具有实践性开放性的体系,它必须面对当代。

不具有当代价值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终结。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 解释学作者陈先达(1930-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北京 100872)。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历史人物,生命是有限的。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是特定时空的经典文本,写作年代是不变的。

但他们的生命价值和他们的思想能超越自己的时代,在于他们著作中所包含的基本原理。

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决不会把马克思和恩格斯文本中的每句话奉为金科玉律,也不会期望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为他们逝世后的一切新问题留下锦囊妙计。

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从根本上说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当代价值,即它的真理性和有效性。

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

坚持和巩固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是党和人民团结一致、始终沿着正确前进的根本保证。

”在当代,除马克思主义之外,没有哪种学说能对经济全球化时代世界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从理论和方法上提供一个既具有科学性又能推动社会发展和人类解放的思想体系。

一、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是共同的马克思主义是严整的科学体系。

它的核心社会理念,是无产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它的核心理论,是对这个社会理念的具有严密性和完整性的科学论证。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不是基于道德原则,也不是基于信仰的宗教千年王国,而是由一系列基本原理的科学论证作为理论支撑的。

马克思的价值

马克思的价值

1、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尽管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但具有超越时空的魅力,不会因时间的推移与空间的变换而过时。

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由其当代价值决定的。

怎样考察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马克思主义当代价值的基本内涵是什么?马克思主义当代价值如何实现?弄清这些问题,有助于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确立与指导作用的发挥。

2、从马克思主义整体、马克思主义发展过程与当今时代特征出发,才能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评价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揭示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意义,应有基本方法与基本思路。

从整体出发把握马克思主义当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有机整体,但以往学术界习惯于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分门别类的研究,对其整体性关注不够。

评价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应着眼于整体,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精神、基本方法、理论品格、理论旨趣等宏观层面来考量。

如果拘泥于具体原理、个别结论,局限于具体学科、狭隘视野,就有可能导致对马克思主义当代价值的遮蔽或否定。

从历史演进出发,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是自由资本主义时代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的反映和折射,不可避免地带有这个时代的特点,带有这个时代的局限。

比如,对当时资本主义发展水平估计过高,对资本主义延伸、扩展能力估计不足,对无产阶级革命的到来估计过快,没有预见到各地区、各民族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性。

正因为如此,才有列宁主义的诞生和问世。

列宁主义修正了马克思主义一些针对特定情况的具体原理和观点,使马克思主义得到丰富和拓展,成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科学理论。

随着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发展到多国实践,特别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展开,马克思主义之中一些针对特定情况的具体原理、观点的局限性进一步显现出来,从而促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面世。

从历史发展来看,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内在动力,具有适应性成长的内在机能,因而能适应不同时代、不同国情的实践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科学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科学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科学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一、本文概述《科学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一文旨在深入解析马克思主义如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以及这一进程如何与中国的具体国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

文章首先回顾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核心思想,随后分析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背景和历史进程,强调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探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基本内涵、主要特点和实践路径,旨在帮助读者全面、科学地理解这一重要理论创新过程,并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背景自近代以来,面对西方列强入侵和封建统治腐败,中国人民经历了无数次的苦难与挣扎。

为了拯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奋起反抗,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但都以失败告终。

直到中国共产党人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带领人民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第一步。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开始了实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征程。

我们党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从此,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大地上焕发出勃勃生机和强大活力,指引着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前进。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实践的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问题。

因此,我们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向前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紧密结合当今世界和中国发展的实际情况,积极吸收借鉴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同时也要保持清醒头脑和坚定信念,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创新,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际和时代的特点,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和创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当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当代价值

<学教育2。

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爾關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当代价值□ !"中内容摘要: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之下,出于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的需求,以及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国家,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仅是有效的举措,而且也有利于促进整体的进步与发展。

马克思主 义基本原理发展至今,仍然具有当代价值,能够在理论和方法上为推动社会发展和促进人类解放提供一个科学 的思体,为此,本 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当代价值为主 ,在 一方内的基础上促进整体的发展。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社会主义步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 社会得到全面的进步与发展,而 在漫长的发展轨迹之中,马克思 主义基本原理在诸多重要的时刻 为我国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发展 至今已经融入了多个体系之中。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仅阐明了 自然、社会和思维认识各个方面 的客观规律,而且也阐明了人类 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客观规 律,但是由于受到多个方面因素 的,一方面,今的社会面全 、和 发的,另一方面,活方式的改变、生活节奏的加以及多观的涌入,得 社会变 加也为,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指思,是 会 是 时 ,为,本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以明 ,,以更好的运用马克思主义基 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剖析要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 社会的发展,—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以明 ,在 基 理 ,而为 社会发展指明 方向。

因此,主要以马克思主义基 原理为主,以个方面的(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 发展 的理马克思主义不 理,在 的中来理社会 的规 ,及的是在客观的基 不社会 ,由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 的一面又指 中在的之,于 是 明的,.于 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来的 问题绝 ,的观,身包含方法的,因而体一种发展着的观。

因此,对于马克思主义基原理的理理解,要从理解的发展性入手,而少人认为马克思主义基原理已经:时是是存在的,因为马克思主义基原理是发展着的理,能够很的为各个方面指明方向。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时代性特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时代性特征

命运动结合起来。 2.马克思主义发展中的时代性特点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之后,列宁、
毛泽东、邓小平等马克思之一的拥护者立足于自身所处的时 代背景以及国家的具体情况,将时代、实践以及实际与马克思 基本原理结合在了一起,从而进行实践的指导,最后在社会主 义的革命与建设方面都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从而马克思主 义基本原理也逐渐得到了丰富和发展。就比如,在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的时期,列宁就立足于当时所处的世界形势的背景 条件,从而对资本主义垄断阶段的理论进行论述,并提出要在 俄国建立社会主义的相关理论。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 取得的胜利也是立足于毛泽东站在中国的实际发展情况的基 础上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相结合的情况而取得的。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理论正式邓小平结合了世界的发展以及我国改革 开放的新时代的基础上所提出的。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在不断发展中的理论,是不断 适应时代的发展的。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的方面可以看 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能够根据时代的不断发展而进行 相应的改变的,及有所创新,也能够突破。马克思的基本理论 是立足于时代的背景与不断的实践而和时代相适应的发展, 不断开创新的篇章。
三、如何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时代性 特点
(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时代性意味着实践性和与时 俱进
实践性的特征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具有时代性所需要 的必要条件,因为对时间的适应就是对时代所适应的基础,时 代和实践是需要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代是不断进行发展着 的,儿时间也是不断地进行发展的。实践决定着理论的发展方 向,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也在不断的实践之中从而取得 检验和发展的,并在不断创新中的到发展。在实践和理论这两 个方面的相互结合是具有动态性的,并不是永远都不发生改 变的,他们在深度和广度方面的内容发展是要立足于实践活 动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不断发展与创新的,实践正是其 发展的源动力。实践和理论二者之间的联系是理论产生于实 践,但是又要在实践的之上,对实践起到指导作用,并且能够 在实践中产生检验的结果以及得到相应的发展;如果马克思 主义基本理论落后于实践,就会产生和时间、时代相脱离的不 好的现象,这无疑是失去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并且其理论再 会和时代相背离,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之中。

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意义

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意义

论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意义“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

”——邓小平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在人类社会刚刚走过的一千年中,有很多有思想有见识的大师,很多理论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淘汰,而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现在已经一百六十年,逐渐深入人心,彰显着巨大的生命力。

它是实现人类认识史上划时代的伟大变革,影响了全世界,为人类思想竖起了一道不朽的丰碑。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同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深刻剖析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具体历史的变化发展关系。

马克思主义从诞生到发展至今,经历过许多的风风雨雨,质疑与赞同并存。

在不同时期下的马克思主义的准确性和适用性,都在其具体的、历史的社会中的到深刻的体现。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拥有着复杂而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

14世纪末15世纪初,资本主义开始在西方萌芽孕育,资本阶级不断壮大。

此后,由于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进步的生产力与相对滞后的生产关系的矛盾逐渐升级,最终在1768年,英国爆发了世界上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紧随其后的其他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相继获得成功,并使得资本主义成为其国家的统治力量,得利于资产阶级的通统治,旧的、封建制度的生产方式被相对进步的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所取代,解放并促进了生产了的发展。

在1840年,一场以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代替以手工业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的革命兴起,这就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工业革命。

生产力的这种巨大的发展,使这种制度开始显示出它所固有的深刻的内在矛盾——社会化生产和生产资料私有化的矛盾。

这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的条件和基础。

工业革命诞生了现代意义上的工厂,也因其特殊的生产方式,将社会分裂为两大阶级。

工人无产阶级开始诞生,并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与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烈。

马克思东方社会发展理论的当代价值

马克思东方社会发展理论的当代价值

马克思东方社会发展理论的当代价值作者:赵艳龙来源:《神州》2011年第14期摘要:马克思东方社会发展理论是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具体内容,通过对马克思东方社会发展理论“亚细亚生产方式”和“跨越卡夫丁大峡谷”的再一次的研究,来回答马克思东方社会发展理论在当代的生命力及价值,同时去把握这种价值,运用这种价值于当代的发展研究。

关键词:东方社会发展理论;亚细亚生产方式;当代价值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包含两个层次:一层是一般社会发展理论,另一层是具体的社会发展理论,具体的社会发展理论又分为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理论和非西方国家社会发展理论即东方社会发展理论。

由于过去对这些具体的社会发展理论缺少深入研究,未能结合当代实践加以新的探索,因而在回答现代社会发展的许多问题上,往往是力不从心。

要使社会发展理论走出“困境”,一条基本的出路就是要拓宽这一理论研究的视野。

要求我们在坚持唯物史观基本立场的前提下将社会发展的一般理论具体化、应用化,具体回答发展进程中所提出的各种问题,使理论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操作性。

为此,必须加强对马克思有关具体社会发展理论的研究。

我就对非西方国家社会(东方社会)发展理论进行研究。

一、马克思东方社会发展理论的内容(一)亚细亚生产方式的研究为了能够正确的把握马克思亚细亚生产方式的使用,那就需要对亚细亚生产方式的历史研究有了解。

国内外学术界对亚细亚生产方式的探讨甚多,意见也不统一,研究方向也是多种多样,我就对亚细亚生产方式中的五种社会形态进行简要的分析。

对于亚细亚生产方式的研究。

按照时间的先后来考察,我把它划分为四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1853年以前的时期,第二个时期是19世纪50年代中后期,第三个时期是以《资本论》的完成,第四个时期是《古代社会》一书发表以后的时期。

接下来我从这四个时期进行研究马克思的亚细亚生产方式的理论。

第一个时期1853年以前的时期。

马克思、恩格斯于1845年到1846年的时间里,合着了一本《德意志意识形态》,这本书标志着历史唯物主义体系的形成。

浅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性论文

浅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性论文

浅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性论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言以蔽之,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得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

以下是店铺今天要与大家分享的是:浅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性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浅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性全文如下:【摘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既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也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时代特征相结合的过程。

将马克思主义与时代特征结合起来,既是时代作用之下的一种必然选择,也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内在要求。

我们既要正确分析时代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又要科学把握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注入时代内容的内在要求。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时代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本质是把马克思主义的经典思想与时代性、民族性、地域性的问题相结合,动态、辩证地探究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合理解决实践问题。

另外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内在理论以及品性深层次的反映,是自身理论真理性的重要体现,因此,探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性对于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正确认识时代性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意义(一)时代性的含义时代是一个时间概念,它通常是指人类社会历史上以经济、政治和文化等状况为依据而划分的某个时期。

依据时代变化发展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应有的题中之义。

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现在的世界,是处在革命和战争的新时代,是资本主义决然死灭和社会主义决然兴盛的时代。

”马克思主义划分时代的角度具有开创性,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这种方法告诉我们想要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性,不仅要考察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时代性特征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还要重视中国社会在该时代的经济和政治特征,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地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区别于其他时代的特征,所谓的时代特征,是指某一历史时期社会发展合乎规律性的方面或状况,是对时代性质、时代主要矛盾及其发展趋势的集中概括。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当前世界形势下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趋势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当前世界形势下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趋势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当前世界形势下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趋势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关于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学说体系,被广泛应用于全球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中。

当前世界面临着经济、政治、文化等多重挑战,而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时代精神和理论思想,也在不断适应并发展着。

本文将探讨当前世界形势下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趋势。

一、发展世界形势对马克思主义的挑战当前,全球面临着经济全球化、信息技术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等一系列重大变革。

这些变革对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提出了新的挑战。

首先,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使得国际关系日益复杂化,马克思主义对于全球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分析和理解需要更加深入和全面。

其次,面对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马克思主义需要与时俱进,理解和应对新兴的数字经济、共享经济等新现象。

只有与时俱进,才能保持其理论的生命力和指导作用。

最后,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也需要拓展自身的研究领域,关注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发展问题,如公平正义、社会管理等。

二、马克思主义在当前世界形势下的发展趋势为了应对当前世界形势的挑战,马克思主义正在呈现以下几个发展趋势:1. 理论创新与拓展:面对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挑战,现代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进行新的思考和拓展,形成了一批比较有代表性的理论成果。

比如,借鉴非西方国家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出适合自身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

2. 发展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当前全球正面临环境危机,马克思主义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理念,即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

这一理念将在未来的发展中得到更加广泛的关注和落实。

3. 探索公平正义的路径:社会公平正义一直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关注点之一。

在当前全球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的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将进一步探索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路径,推动社会主义的发展。

4. 文化自信与多元交流:随着全球文化多元化与传统文化面临冲击,马克思主义也面临如何坚守文化自信与开展跨文化交流的问题。

《论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中的几个特点》读后感

《论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中的几个特点》读后感
发展马克思主义是结合时代和国情具体制定方针,可能会采取不同形式,体现不同特点,为马克思主义注入新鲜血液。坚持马克思主义是不更改其基础和原理,坚持其精髓。总而言之,就是万变不离其宗。
这篇文章带给我们的启示不仅局限于马克思主义在实际中的应用,也是包括在生活中如何应用一般规律的方法。
现在,在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一个国家科技的发展速度决定它在世界国家之林崛起的速度。因此,这就需要我们具备学习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结合中国在当今社会环境,可以从如下方面着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首先,中国应该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具体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从而得出相应的理论结论,灵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其次,在中国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行动任务不同,因而马克思主义会表现出不同特点。但是,无论中国制定何种政策,都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原理。最后,中国应该发扬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和创造活力,保持其生命力和丰富发展的源泉。
印象最深的话
正是因为马克思主义不是死的教条,不是什么一成不变的学说,而是活的行动指南,所以它就不能不反映社会生活条件的异常剧烈的变化。
感想与评价
《论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中的几个特点》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阐明马克思主义是行动指南,不是一成不变。第二部分指出由于具体社会政治形势改变,马克思主义体现不同时代特点,是一门活的学说。第三部分提出马克思主义者应该捍卫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原理,不应该曲解。
人际关系是人之基本社会需求, 可达到自我实践与自我肯定的目的。大学其实就是一个小社会,为我们以后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生活做铺垫。作为一个社会人,与社会的联系越紧密,实践的机会也就会越多,越能提升理论知识运用能力。
调研
结论
大学新生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提高适应能力。

马克思主义的现代社会价值

马克思主义的现代社会价值

马克思主义的现代社会价值马克思主义(Marxism)是国际无产阶级领袖和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工人运动实践基础上而创立的理论体系,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包括三部分,即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分别是马克思、恩格斯受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创立的。

古巴、越南、老挝、朝鲜以及印度共产党(马)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并在实践中努力探索社会主义的道路和建设的问题,不断积累许多宝贵的经验。

苏联东欧剧变后,古、越、老、朝等社会主义国家顶住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并进行社会主义的改革,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

在实践中,他们还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使他们站稳了脚跟,赢得了人民的拥护。

马克思主义思想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承认和传播。

从1999年9月开始,英国BBC广播电台评选“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结果马克思得到了第一。

此外剑桥大学评选的第二个千年的“第一思想家”活动,路透社在政、商、学术、艺术四界中评选“千年伟人”活动,结果马克思、爱因斯坦和印度圣雄甘地当选,爱因斯坦被列为第一,马克思被列为第二。

2005年,英国BBC广播电台四频道“在我们时代”栏目作“谁是我们最伟大的哲学家?”的民意调查,结果,马克思再次荣登榜首,得票率为27·93%,处于第二位的休谟得票率仅为12.67%,并且休谟的得票率还是经过大量宣传拉票的结果。

第三名的维特根斯坦得票率为6.8%。

法国每年都举办“国际马克思大会”,每次都有数百人甚至上千人参加,其中不少人是著名学者。

例如,2007年10月在法国巴黎召开的第五届国际马克思大会,就有来自世界各地的500余位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包括不少著名学者参加。

2007年,法国经济周刊《挑战》出版《马克思专刊》,标题为“马克思:他的分析仍未过时”。

该刊副总编达尼埃尔·富尔坦说:马克思从来就没有…离开‟过法国。

马克思发展理论的存在论基础及其当代意义

马克思发展理论的存在论基础及其当代意义

则引入存在之根基,并在存在论的根基处澄明人之为人的感性的、具体的、由历 史一实践定向的意义一价值领域。这就为J下确而全面地引导人类发展定了历史 唯物主义的尺度和目标。
从马克思哲学的存在论境域出发,论文区分了人对必然认识的思想性自由和 植根于意义世界的心灵自由,并提出将马克思《资本论》中“作为目的本身的人 类能力的发展”,理解为历史发展与建构的重要维度,理解为切近于现实生活本 身的社会目的。由于将这一社会目的的实现置于整个人类物质生活的历史过程, 所以马克思的发展理论既不是无批判的实证主义经济决定论,也不是浪漫主义方 向上抽象的价值悬设。论文提出把马克思发展理论的核心领会为历史一实践原则 基础上的价值定向,并依循这一定向分析了现代西方发展理论的意义与局限,讨 论了“科学发展观”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深远意义。论文的基本结 论是:马克思的发展理论是由历史唯物主义的存在论视域获得决定性奠基的,因 而同时又是对现代性的具有原则高度的批判;唯其如此,这一发展理论及其在不 同历史境遇下的具体化,才能够始终是引导当代人类进一步发展并从而解除发展 困境的指路明灯。
time,is the key to understand the reality and current age’,while Marx’s theory on development directly touches the root of the development
question so that its ontological insight not only provides powerful
thought resources for us to understand the development itself,but also can make an active response to important development problems confronting the contemporary.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与现时代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与现时代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与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的产物。

从它作为成熟的理论问世之日起,就不断地研究、总结、概括社会现实的新情况和提出的新问题,接受来自多方面的攻击与挑战,在实践和斗争中丰富发展。

同时,随着科学技术和世界形势的急剧变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其发展过程中也遇到困难,出现曲折,经历着严峻的考验。

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使其进一步反映现实代的特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面临的重大问题。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及时代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绝不意味着人类哲学思想发展的结束,而是在更高的阶段继续向前推进的开端。

马克思和恩格斯从不把自己的哲学自封为终极的思想体系,而是将其看作开放的、不断发展着的创新性学说。

马克思和恩格斯一直致力于理论同工人运动的结合并在工人阶级当中广泛传播、不断地丰富、补充和完善自己的理论。

他们在总结和概括社会实践的最新经验以及具体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的基础上,在同歪曲和误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各种倾向的坚决斗争中,通过大量艰苦细致、卓有成效的理论研究与著述,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理论成果,留下了诸如《资本论》《反杜林论》《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等一大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经典文献,成为后人取之不尽的宝贵思想财富。

但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从来都反对将这些理论看作终极真理体系,并且反复告诫:马克思主义哲学从来不自封包罗万象的、最终完成的关于自然和历史的认识的体系。

而是依据社会实践和科学的发展来检验、校正、补充和发展自己的理论。

他们严肃的科学态度和不懈地探索和追求真理、勇于创新和超越的精神,为后人树立了不朽的楷模。

尽管在马克思恩格斯逝世以来的一百多年间,世界经济、政治和科学技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的一种面向现实社会和实践、面向未来的开放的思维方式,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断在创新中丰富、发展。

在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过程中最为突出的贡献有两方面:一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二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发展。

(完整word版)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继承和发展

(完整word版)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继承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社会的继承和发展论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时代革命建设发展论文摘要:从马克思主义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至今,社会经历了不同的时代,马克思主义也在时代变化中得到了发展。

无产阶级革命时代创立了关于革命的理论;和平与发展时代创立了关于建设的理论。

从而形成了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的思想,使马克思主义更加深化、丰富和完善。

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是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变化而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这就是江泽民总书记“七一”讲话中指出的“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所谓“与时俱进”,就是随着时代的前进步伐,准确地把握时代课题,根据发展着的实践,不断发现、研究并解决历史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以形成新的理论体系。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至今已经150多年了。

其间,由于时代特征不同,各国所面临的具体实际不同,马克思主义经历了不同的阶段,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也得到了不断深化、完善和发展。

一、马克思、思格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从诞生之日起,就向世人表明了它善于准确把握时代脉搏的鲜明特征。

19世纪30, 40年代,自由资本主义在西欧许多国家得到长足的发展,进人了大机器工业阶段。

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和社会化大生产的矛盾日益尖锐,经济危机随之爆发,由此而暴露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局限性,引发了一场社会革命。

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两大阶级间的矛盾尖锐对抗,无产阶级迫切需要有科学的理论来指导他们的斗争,这一时期发展到理论顶峰的空想社会主义却显得苍白无力。

因为空想社会主义只是从道德、从理性的层面去抨击资本主义制度,却不具备科学的实践的品格。

那么,如何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马克思恩格斯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考察了资本主义发生和发展的趋势,立足于工人阶级斗争的实践,批判地吸收和改造了前人的理论成果,在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同时,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科学地回答了时代提出的课题,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变革。

论马克思人的发展理论及其在我国的当代价值

论马克思人的发展理论及其在我国的当代价值

从 这 种意义 上讲 , 我们 说人 的发 展也 就是人 的需
要 、 望、 愿 素质 与 能力 等具 体 特 性 的发 展 。或者
说 , 的全 面发 展就是 指人 自身 的需 要 、 人 目的 、 利
存 在物 ,动物是 和 它 的生命 活 动直接 同一 的 。 “ 它 没有 自己和 自己 的生命 活动之 间 的区别 。 就是 它 这 种生命 活动 。 人则 把 自己的生活 活动本身 变成 自己 的意志 和 意 识 的对 象 。他 的生 活是 有 意识 的” “ , 有意识 的生 活活 动直接 把人 跟动物 的生命 活动 区别 开来 ” [( ’ 。1 因此 , 依 据 自 己的 内 在 ] 人
维普资讯
第 2 3卷第 1 期
20 0 6年 1月
东 疆 学 刊
Do gin o r a n j gJ u n l a
V o1 23 No.1 .
Jn ,0 6 a . 2 0
论 马 克 思 人 的发展 理 论 及 其 在 我 国 的当的 自身 发展 的过 程也 就 人
展示 为人 通过 他的社会 实践 将他 的 内在需 要 、 意 探 索 人 类 社 会 发 展 规 律 , 求 人 类 彻 底 解 追 放 , 而实 现 人 自身 的 自 由全 面 发展 , 马克 思 从 是 终 生奋 斗的社 会理 想 。在马 克思 看来 , 类社会 人
体现 自己内在 意 志 、 需要 、 望 和才 能 等 内在本 愿
收 稿 日 期 :0 5 O — 3 20一 6 O
作者 简 介 : 卫 平 (9 9 ) 男 , 南邵 阳 人 , 海 市 委 党校 哲 学部 教 授 , 士 , 刘 15一 , 湖 上 博 主要 从 事 马 克 思 主 义 哲 学 研 究 。

论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当代价值

论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当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当代价值【摘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立足于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整体性研究,我们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事实能够驳倒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立足实践,面对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永远具有当代价值,与世纪同行。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原理当代价值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立足于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整体性研究,并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国外马克思主义、社会思潮研究相结合,体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在中国的运用与发展。

旨在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基本原理,从整体上研究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基本理论、基本范畴,是其立场、观点和方法的理论表达。

主要研究方向有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现实、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等。

马克思和恩格斯学说中,凡属基本原理而不是个别论断或词句,都既属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时代,又同样属于当代,具有当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学说,就其本质来说是一个整体,并不包括两个不同的部分,一部分属于当代,一部分属于非当代。

马克思主义是具有实践性开放性的体系,它必须面对当代。

不具有当代价值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终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是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根本指导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及其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最新理论成果。

2005年以来,我国建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其中一个二级学科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不论是从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还是从理论建设和学科建设来看,都有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必要。

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马克思、恩格斯适应时代和实践的要求,在批判和改造以往哲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从而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的大厦的根基,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多元视阈及当代价值

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多元视阈及当代价值
21 0 0年 7月 第1 1卷 第 4期
中共 云 南省委 党校 学报 T e o mN o n a rvni mmie c o l f h C h u f J Yu n nP o ic Co t eS h o o eCP N t t
Jl00 u, 1 2
V o . 1 N O. 11 4
“ 论在 一个 国家实 现 的程 度 ,总 是决 定 于理 论 理 满足 这个 国家需要 的程度 。”呖 史 上 每一 次 重大 发
展、 每一 次深 刻变 革 往往 都会 引起 对 原 有理 论 的重 新 认识 和审 视 。 克思社 会发 展理 论 之所 以受 到学界 的 马
历 史认 识 和推 动历 史发 展 的 目的和 归宿 。离开 唯物 主
义 的立场 和 方法 , 不 能科 学地 解 释社 会 发展 的连续 就 性 和客 观 规 律 ; 离 了价 值 分 析 , 不 能 揭 示 社会 发 脱 就 展 对 人类进 步 和人类 解 放 的意义 。 物史观 为 马克思 唯 对 人类 社 会 发展 的分 析 奠定 了深 厚 的科 学 基础 , 为其 对 社 会发 展 理论 的具 体 研究 提供 了理论 指 导 , 为我 也 们 认识 社会 发 展理论 提供 了方 法 论基 础 。
社 会发 展规 律 六个 方面去 分析 马克 思 的社会 发展 理论 。 关 键词 : 克 思 ; 马 社会 发展 理论 ; 物 史观 ; 学基 础 ; 唯 科 当代 价值 中图分 类号 : 0 2 D 1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6 1 2 9 (0 0 0 — 0 5 0 17 — 9 4 2 1 )4 0 2 — 3
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 多元视 阈及 当代价值
杨 炯
( 南大 学 西 政 治 与公共 管理 学院 , 庆 重 40 1 ) 0 7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特点及时代价值-于以往思想家从思想、观念、理性角度看待社会发展不同,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更强调社会存在自身的发展规律;以往我们对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的理解,缺乏对人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要求我们更加重视社会存在的重要地位,更加重视人是社会发展的出发点、落脚点,更加重视个人与集体的辩证关系。

【关键词】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时代价值社会的发展是一直是人类各种研究中最重要的主题之一,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占有重要的位置。

因此,在社会转型时期重温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全面准确地把握其精神实质,对于理解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五位一体的社会发展思路。

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价值。

一、马克思的社会发展规律社会发展一直是中西方思想家关注的主题。

孔子处在“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春秋战国时期,所向往的是“恢复周礼”的社会。

“周礼”的社会指的是西周时期所建立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道德规范,以及相应的各种礼仪。

这套体制的核心内容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等级制、分封制和世袭制。

孔子对此推崇备至,“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在孔子看来,一个社会如果实现了“周礼”的统治秩序,同时也就是“仁政”。

“周礼”宗法制度的基础是“亲亲”,以此为基础将对宗族长辈的孝与国家的忠诚联系起来,“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作乱者鲜!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柏拉图认为一个理想的社会应该是正义的。

正义只有通过哲学的方法才能实现。

“只有通过真正的哲学,只有从这种哲学的高度,人们才能认识正义的本质所在,无论城邦正义还是个人正义都概莫能外”。

只有在正义的国家中,人们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那么什么样的城邦才算得上是正义的呢?柏拉图给出的答案是,城邦中由各种阶层组成,每个阶层的人要具备相应的美德。

这样的城邦分为统治者、护国者和劳动者三个阶层,这三个阶层分别应具备智慧、勇敢、节制的德性。

柏拉图将这样正义的城邦称为“理想国”,属于“理念世界”;我们所生活的现实国家是感性世界。

理念世界是感性世界的本质和原型,感性世界是对理念世界的模仿和分有。

所以社会的发展就是感性世界不断地向理想世界的趋近。

罗尔斯是近代最著名的政治哲学家。

罗尔斯也要建立一个正义的国家。

罗尔斯认为人是理性的,人是理性的意味着一个人应当选择或者接受公平的合作条款,并且预期别人能够接受和履行这些条款的时候,他自己也应该承诺履行它们。

从而建立起一个理性建构出来的正义社会。

罗尔斯认为,我们在进行理性建构的时候要站在“无知之幕”之后。

无知之幕意味着,“进行理性建构的参与者对自身的特性、能力、种族、宗教信仰以及财产状况等出于无知的状态。

无知之幕的基本内容是:没有人知道他在社会中的地位―――无论是阶级地位还是社会出身,也没有人知道他在先天的资质、能力、智力和体力等方面的运气。

我甚至假定各方并不知道他们特定的善观念或他们的特殊心理倾向”。

这样就能保证理性建构的过程中不受其影响,以促进更加正义的规章、制度安排。

马克思与上述思想家关于社会发展的论述最根本的区别在于,马克思认为社会发展的根源不在思想,而在于社会发展的自身规律。

正如恩格斯所说,马克思的一生有两个重大的发现,其中之一为唯物史观的创立。

马克思紧紧抓住了“现实的人”。

现实的人不同于以往思想家从伦理、理性、思想角度研究的抽象的人,而是从事生产劳动的人。

马克思说:“可以根据意识、宗教或随便别的什么区别人和动物。

一当人们自己开始生产他们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时候,他们就开始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

这样理解的人是怎么样进行生产,而怎么样进行生产就是什么样的生产状态,什么样的生存状态就是什么样的人。

“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活,他们自己也就怎样”。

“这是一些现实的个人,是他们的活动和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包括他们得到的现成的和由他们自己的活动所创造出来的物质生活条件。

”因而个人是什么样的,这取决于他们进行生产的物质条件。

由此,在马克思看来,“从直接生活的物质生产出发来考察现实的生产过程,并把与该生产方式相联系的、它多产生的交往形式,即各个不同阶段上的市民社会,理解为整个历史的基础;然后必须在国家生活的范围内描述市民社会的活动,同时从市民社会出发来阐明各种不同的理论产物和意识形式,如宗教、哲学、道德等等”。

也就是说马克思认为诸如宗教、哲学、道德等等意识形态的范畴的根源并不是如黑格尔认为的那样来源于绝对精神,而是人们的生产现实。

由此,马克思认为,一切社会变迁的终极原因应当从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

另外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思想还探讨了社会发展的动力问题。

以往的思想家都诉诸于精神、理性的力量。

黑格尔的绝对精神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力量。

人类社会历史就是由绝对精神外化而成的,绝对精神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产生之前也已存在。

马克思则站在现实的人的角度,认为只有一个最能普遍代表人们利益的阶级才能够承担起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力。

“我们要知道这个阶级的历史使命”,从而提出了社会发展的又一科学论断。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可以看出,以往的思想家都是从思想、理性、观念角度看待社会的发展,而在马克思看来,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演进过程。

这个过程更多地强调的是社会存在的根本性地位。

二、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强调人的地位在整个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对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一直强调的是社会发展规律。

这一点非常鲜明地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教科书之中。

传统教科书以列宁的物质定义为基础,强调社会发展是类似于自然过程的规律体系;强调我们是可知论能够认识这个社会发展规律;这个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经过几个阶段之后必然产生社会主义社会;强调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强调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探讨了社会基本矛盾、革命、改革、科学技术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这些当然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马克思理论中强调人的地位则被有意无意地遮蔽了。

实际上马克思十分强调人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马克思首先探讨了在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中,人的缺点。

资本主义社会无疑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次巨大飞跃,是人类社会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过去哪一个世纪料想到在社会劳动里蕴藏有这样的生产力呢?”但是资本主义也有自身极其严重的问题。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的人是原子式的人、法人,人与人的交往限于划定财产界限,而人是社会的人。

马克思看到了在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人的不足,并具体阐述了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人的异化状态。

马克思探讨了工人阶级的四种异化。

马克思认为劳动产品应归属于劳动者,但归给了资本家,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劳动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作为不依赖于生产者的力量,同劳动相对立”,所以马克思认为第一个异化是工人与劳动产品相异化。

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人的本质,人在劳动中实现自身的价值,是自身对象化的实现,因此人在劳动中应当是“肯定自己”、“感到幸福”、“自由的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

但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在监工和恶劣的条件下进行生产,工人们期望的是逃离劳动,只有在劳动过后才恢复自己人的本性,因此马克思认为第二个异化是工人与劳动过程相异化。

马克思认为人是一种类存在物,类存在物的特征是“自由的普遍存在物”、“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应该有自身的创造性,而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这些都无法实现,因此马克思认为第三个异化是工人与类存在物相异化。

最后马克思认为工人的这些异化状态必然是资本家造成的,这样人与人之间就不是理想的状态,因此马克思认为第四类异化是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异化。

在对未来社会发展的构想中,也处处体现对人的观照。

共产主义实现了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自由与必然、本质与对象化、个体与类、存在与本质的和解。

在未来社会的生产方式下,自然王国实现了“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变换”。

也就是说社会发展到更高级阶段的时候,每个人的工作状态应该是无愧于和适合于人类的本性。

那么在自然王国的彼岸也就是自由王国开始的地方。

这个时期的人要实现“作为目的本身的能力的发挥”。

社会发展必须为人类提供更多的自由时间。

马克思认为“时间是发展才能等等的广阔天地”。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中,人一直是社会发展的起源和最终目的。

人在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中占有者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三、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当代启示社会发展是人类探讨的永恒话题,随着时代的进展,社会越来越复杂,对社会发展的认识要求也越来越高,越来越重要。

就我们国家来说,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迅猛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本届政府也面临着诸多新的社会发展问题。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对于深入研究社会发展理论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第一,高度重视社会存在的重要作用。

相比于以往思想家从理想建构角度思考社会发展,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独特性在于高度重视社会存在的决定性作用。

这就要求我们注重社会存在的方方面面,实现科学发展观。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对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重大运用。

第二、高度重视社会发展中人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在以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中,对于人在社会发展的中重要地位和作用并没有摆在一个突出的位置上。

近些年来,我们提出了“以人为本”,建立“和谐”社会等新的发展战略,使得在社会发展理论中重视人的地位和作用的时机业已成熟。

社会发展要以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正如我们所看到的,马克思的社会理想是基于人、为了人、成就人。

所以我们的社会发展要做到,“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是衡量政府工作好坏的唯一标准”。

社会发展要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说明,取代资产阶级的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在具体实践层面,我们更多地关注了集体利益。

在组织集体利益面前,个体的利益很难被正视。

“个人的事再大,也是小事;集体的事再小,也是大事”。

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马克思个体与集体关系的辩证思想应当更加深入地体现出来。

论马克思社会公平理论对我国社会保障建设的启示-【摘要】文章从社会公平、社会正义、人道主义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公平理论进行了探索与梳理,这些理论对于当前我国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