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金融政策
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上海市融资租赁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沪金规〔2021〕3号
![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上海市融资租赁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沪金规〔2021〕3号](https://img.taocdn.com/s3/m/e8e9c4f4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a4.png)
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上海市融资租赁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正文:----------------------------------------------------------------------------------------------------------------------------------------------------关于印发《上海市融资租赁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沪金规〔2021〕3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上海市融资租赁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2021年7月26日上海市融资租赁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本市融资租赁公司经营行为,加强监督管理,防控行业风险,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发布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0年版)》,《中国银保监会关于印发融资租赁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银保监发〔2020〕22号),以及《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监管制度,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本市设立融资租赁公司、开展融资租赁业务的,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融资租赁公司,是指依法从事融资租赁业务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不含金融租赁公司)。
本办法所称融资租赁业务,是指出租人根据承租人对出卖人、租赁物的选择,向出卖人购买租赁物,提供给承租人使用,承租人支付租金的交易活动。
从事融资租赁活动应当遵守法律法规,遵循诚实信用原则和公平原则,不得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
第四条本市融资租赁公司监督管理工作,应当遵循安全审慎、规范有序、创新发展的原则,坚持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和深化金融改革的目标,推动融资租赁公司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第五条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会同相关部门建立本市融资租赁行业信息共享与协同监管机制,完善本市融资租赁公司监督管理体系,研究解决行业重大问题、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切实加强行业监管、防范行业风险、促进行业发展。
上海市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条例(2024年修订)
![上海市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条例(2024年修订)](https://img.taocdn.com/s3/m/d4d8a99f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2b.png)
上海市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条例(2024年修订)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4.08.22•【字号】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施行日期】2024.10.01•【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尚未生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上海市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条例》已由上海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于2024年8月22日修订通过,现予公布,自2024年10月1日起施行。
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24年8月22日上海市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条例(2009年6月25日上海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2024年8月22日上海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快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服务建设金融强国的战略目标,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市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工作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本市应当加强现代金融体系建设,扩大金融高水平开放,促进金融高质量发展,统筹金融发展与金融安全,更好服务实体经济、科技创新和共建“一带一路”,将上海发展成为人民币资产全球配置中心和风险管理中心,增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第四条本市推进构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央地协同机制,在中央金融管理部门的指导下,坚持和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全面领导,统筹推进金融系统党的建设、金融改革开放、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金融监管协同与风险防范化解等工作。
中央金融管理部门在沪机构依法履行相关职责,共同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各项工作。
第五条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工作的领导,建立工作协调机制,组织制定建设规划,深化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与国际经济、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的联动发展。
区人民政府应当按照本市工作部署,做好本行政区域内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相关工作。
上海自贸区的政策汇总金融方面
![上海自贸区的政策汇总金融方面](https://img.taocdn.com/s3/m/0d6813dfec3a87c24028c4c5.png)
上海自贸区的政策汇总(金融方面)————————————————————————————————作者: ————————————————————————————————日期:ﻩ“一行三会”对上海自贸区的政策汇总中国人民银行:一、总体原则(一)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进一步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扩大金融对外开放,推动试验区在更高平台参与国际竞争。
(二)坚持改革创新、先行先试,着力推进人民币跨境使用、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利率市场化和外汇管理等领域改革试点。
(三)坚持风险可控、稳步推进,“成熟一项、推动一项”,适时有序组织试点。
二、创新有利于风险管理的账户体系(四)试验区内的居民可通过设立本外币自由贸易账户(以下简称居民自由贸易账户)实现分账核算管理,开展本意见第三部分的投融资创新业务;非居民可在试验区内银行开立本外币非居民自由贸易账户(以下简称非居民自由贸易账户),按准入前国民待遇原则享受相关金融服务。
(五)居民自由贸易账户与境外账户、境内区外的非居民账户、非居民自由贸易账户以及其他居民自由贸易账户之间的资金可自由划转。
同一非金融机构主体的居民自由贸易账户与其他银行结算账户之间因经常项下业务、偿还贷款、实业投资以及其他符合规定的跨境交易需要可办理资金划转。
居民自由贸易账户与境内区外的银行结算账户之间产生的资金流动视同跨境业务管理。
(六)居民自由贸易账户及非居民自由贸易账户可办理跨境融资、担保等业务。
条件成熟时,账户内本外币资金可自由兑换。
建立区内居民自由贸易账户和非居民自由贸易账户人民币汇兑的监测机制。
(七)上海地区金融机构可根据人民银行规定,通过设立试验区分账核算单元的方式,为符合条件的区内主体开立自由贸易账户,并提供相关金融服务。
三、探索投融资汇兑便利(八)促进企业跨境直接投资便利化。
试验区跨境直接投资,可按上海市有关规定与前置核准脱钩,直接向银行办理所涉及的跨境收付、兑换业务。
(九)便利个人跨境投资。
上海市对于融资租赁公司的政策
![上海市对于融资租赁公司的政策](https://img.taocdn.com/s3/m/bb221f97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57d3562.png)
上海市对于融资租赁公司的政策一、引言在当今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融资租赁业务作为一种重要的金融方式,在支持企业融资、促进生产力提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金融业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各地政府也开始制定相关政策来引导和支持融资租赁行业的健康发展。
本文将重点关注上海市对融资租赁公司的政策措施,全面评估和探讨上海市在该领域的深度和广度。
二、总体政策概述上海市是我国金融中心之一,融资租赁业务的发展自然也备受关注。
据了解,上海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融资租赁行业的政策措施,主要包括:加大金融创新力度,完善金融市场体系,优化金融监管环境,鼓励各类金融机构进入融资租赁市场,促进融资租赁行业的健康发展。
上海市还积极探索跨境融资租赁业务,开展国际合作,推动上海成为国际融资租赁中心。
三、具体政策解读1. 政策支持措施在支持融资租赁行业健康发展方面,上海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具体的政策措施。
首先是简化融资租赁公司设立手续,减少审批程序,提高审批效率,降低创业门槛。
其次是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对融资租赁业务的信贷支持,提高行业发展的融资便利性。
另外,上海市还出台了税收优惠政策,降低融资租赁公司的税负,鼓励企业进行融资租赁业务。
这些政策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为融资租赁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2. 健全金融监管环境随着金融业的不断发展,监管环境的健全与否直接关系到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安全。
上海市政府也重视融资租赁行业的监管工作,努力打造健康、规范、透明的市场环境。
政府加大对融资租赁行业的监管力度,加强行业自律,规范市场秩序,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还完善监管制度,提升监管效能,加强对融资租赁公司的风险防控,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安全。
四、个人观点针对上海市对融资租赁公司的政策措施,我认为其政策的深度和广度兼具。
从深度来看,政府在支持融资租赁行业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涵盖了行业的各个方面,从设立手续、信贷支持到税收优惠,多方位支持融资租赁行业的健康发展。
上海 促进金融产业发展的措施
![上海 促进金融产业发展的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53293e8a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e9.png)
上海促进金融产业发展的措施
嘿,你知道上海为了促进金融产业发展都做了啥不?那可真是下了大力
气啊!
先说说政策支持吧。
上海就像是一个超级大舞台,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
惠政策,就好比给金融企业铺上了红地毯,吸引着它们大踏步地走来。
比如说,降低金融企业的运营成本,哇塞,这可给企业省了不少钱呢,就像给它们发了个大红包!某金融公司的负责人就曾说:“有了这些政策,我们在上海发展更有信心了!”
还有人才培养和引进,这简直太重要了!上海就像一个巨大的人才磁场,通过各种方式把优秀的金融人才都吸引过来。
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待遇,这不就是给人才打造了一个温暖的家嘛!而且还和高校合作,培养本土的金融人才,就像播种一样,等待着未来的丰收。
一个年轻的金融从业者兴奋地表示:“我在这里找到了施展才华的广阔空间!”
再说创新环境,那更是没话说!上海鼓励金融创新,就如同给创新之火
添柴加薪,让它越烧越旺。
各种金融科技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它们就像一群充满活力的骏马,在金融的草原上尽情驰骋。
上海的金融基础设施也超棒,就好比修了一条条宽阔平坦的高速公路,让资金等要素顺畅流动。
上海不遗余力地采取这些措施,不就是为了让金融产业蓬勃发展嘛!这不就是在打造一艘金融巨轮,带领我们驶向更加辉煌的未来吗?
我觉得啊,上海这些促进金融产业发展的措施,真的超级厉害!它们会让上海在金融领域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成为全球瞩目的金融中心!我们就等着看它不断创造奇迹吧!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你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修改。
北京、上海、天津三市扶持金融业发展的优惠政策
![北京、上海、天津三市扶持金融业发展的优惠政策](https://img.taocdn.com/s3/m/f8575fc7da38376baf1fae46.png)
北京、上海、天津三市扶持金融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城市优惠项目北京上海天津一次性注册资金补助一次性资金补助。
对注册资本10亿元人民币(含10亿元人民币)以上的,补助1000万元人民币。
1、以公司形式设立的股权投资企业,根据其注册资本的规模,给予一次性奖励:注册资本达到5亿元的,给予500万元;注册资本达到15亿元的,给予1000万元;注册资本达到30亿元的,给予1500万元;2、以合伙企业形式设立的股权投资企业,根据合伙企业当年实际募集资金的规模:募集资金达到10亿元的,给予500万元;募集资金达到30亿元的,给予1000万元;募集资金达到50亿元的,给予1500万元;新设立的总部或地区总部给予一次性资金补助,注册资本10 亿元人民币(含10 亿元人民币)以上的,补助2000 万元人民币。
企业税收优惠1、合伙制股权基金从被投资企业获得的股息、红利等投资性收益,属于已缴纳企业所得税的税后收益,该收益可按照合伙协议约定直接分配给法人合伙人,其企业所得税按有关政策执行。
2、合伙制股权基金的普通合伙人,其行为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不征收营业税:(1)以无形资产、不动产投资入股,参与接受投资方利润分配,共同承担投资风险;(2)股权转让。
3、符合条件的在北京注册登记的产业投资基金的管理企业,或者发起设立的基金累计实收资本在5亿元以上的公司制股权投资管理企业,自其获利年度起,由所在区县政府前两年按其所缴企业所得税区县实得部分全额奖励,后三年减半奖励。
1、徐汇区:对于符合要求的公司制股权投资企业,给予企业所得税三免三减的待遇。
2、卢湾区:视投资人的过往投资业绩等综合情况给予40%-70%不等的所得税地方享有部分的返还。
3、有限合伙形式的股权投资企业和股权投资管理企业的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由合伙人分别缴纳所得税。
其中:(1)执行有限合伙企业合伙事务的自然人普通合伙人,适用5%-35%的五级超额累进税率;(2)不执行有限合伙企业合伙事务的自然人有限合伙人,适用20%税率。
上海市支持金融企业发展的若干措施
![上海市支持金融企业发展的若干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a1f0e692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eb.png)
上海市支持金融企业发展的若干措施上海市一直致力于支持金融企业的发展,为构建国际金融中心不断完善金融体制和服务体系。
以下是上海市支持金融企业发展的若干措施:一、深化金融改革开放1.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上海市积极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和金融自贸试验区建设,推出一系列金融市场开放措施,包括放宽外资银行在上海设立分支机构的限制、准许外资银行开展人民币业务、放宽外资证券公司持股比例限制等。
2.加强金融监管和风险防控:上海市加大金融监管力度,严格落实金融市场准入制度,加强对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和监督,提高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推动金融创新和科技应用:上海市支持金融科技创新,鼓励金融科技企业在上海设立研发中心,推动金融科技和传统金融深度融合,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和便捷性。
二、优化金融服务环境1.改善金融服务环境:上海市提供一站式服务窗口,为金融企业提供全方位、高效便捷的服务,包括快速注册、融资支持、法律咨询等。
2.加强金融人才培养:上海市注重金融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积极开展金融专业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搭建金融人才交流平台,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进入上海金融行业。
3.支持金融企业发展:上海市设立了一系列金融支持基金,为金融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和风险补偿,支持金融创新和科技应用。
三、培育金融业务和市场1.扩大金融业务范围:上海市积极扩大金融业务范围,推出更多金融产品和服务,包括保险、证券、期货、基金等,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
2.构建金融市场体系:上海市不断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扩大金融市场规模,提高市场的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吸引更多国内外金融机构进入上海市场。
3.发展金融科技产业:上海市大力发展金融科技产业,培育金融科技企业,推动金融科技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高金融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四、加强金融风险防范1.健全风险管理机制:上海市加强金融风险防范和监测,健全金融风险管理机制,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和处置金融风险。
上海自贸区 金融外汇政策
![上海自贸区 金融外汇政策](https://img.taocdn.com/s3/m/0f142b29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36.png)
上海自贸区金融外汇政策
上海自贸区金融外汇政策的目标是促进经济发展,吸引外资和促进贸易自由化。
根据上海自贸区的政策,金融业务在自贸区内享有更多便利和优惠。
首先,上海自贸区实施了更加开放的外汇管理政策。
自贸区内的企业可以更方
便地进行跨境资金流动和结算,无需再经过严格的外汇管制审批,这为企业的跨国经营提供了更大的便利。
此外,自贸区还提供便利的离岸融资渠道,允许企业通过自贸区内特定的金融机构进行离岸融资,实现更加便捷的资金运作。
其次,上海自贸区推动金融创新和自由化。
自贸区推动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
和服务,通过引入更多受欢迎的金融工具和机制,促进自贸区金融市场的发展。
此外,自贸区还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参与金融市场的开放竞争,提供更优质、更多元化的金融服务。
另外,上海自贸区鼓励金融机构加强风险管理和监管合规。
自贸区要求金融机
构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措施,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安全。
它还要求金融机构遵守国家和自贸区的金融监管政策,推动金融体系的合规化发展。
总之,上海自贸区的金融外汇政策旨在创造更加开放和便利的金融环境,促进
经济发展和贸易自由化。
这些政策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便利,同时也要求金融机构保持风险管理和合规发展。
上海自贸区金融外汇政策的实施将进一步推动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并为全球投资者提供更多的机遇。
上海市科技金融政策
![上海市科技金融政策](https://img.taocdn.com/s3/m/d5c3a506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40.png)
上海市科技金融政策
上海市科技金融政策旨在推动科技领域的创新与发展,促进科技企业的融资和
科技成果的转化。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上海市制定了一系列支持科技金融的政策措施。
首先,上海市为科技企业提供融资支持。
市内设立了多个科技金融服务中心,
提供综合性的金融服务,包括信贷、担保和风险投资等。
此外,市政府还设立了科技创业投资基金,向具有创新潜力的科技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其次,上海市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与产业化。
市政府鼓励科技企业将科研成果
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并提供相关支持。
例如,市内设立了技术转移中心,为科技企业提供技术转让和转化的服务。
此外,市政府还设立了科技企业孵化器,为初创科技企业提供办公场地和创业辅导等支持。
此外,上海市也推动科技金融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市政府积极引进国际资本和
金融机构,以提供跨境融资的支持。
同时,上海市还参与国际科技金融组织和协会,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共同探索科技金融的发展路径。
总的来说,上海市科技金融政策为科技企业提供了一系列的支持与服务,促进
了科技创新与发展,助力科技企业实现融资和科技成果的转化。
这些政策措施的实施,有助于上海市成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上海绿色金融发展现状
![上海绿色金融发展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587c7c77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e5.png)
上海绿色金融发展现状
上海绿色金融发展现状如下:
1. 政策支持:上海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绿色金融发展的政策,包括财政贴息、税收优惠、资金奖励等,以促进绿色金融的发展。
2. 市场规模:上海市绿色金融市场快速发展,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据统计,截至2022年6月末,上海主要银行绿色信贷余额达1.46万亿元,同比增长40%。
3. 机构建设:上海市不断加强绿色金融机构建设,包括成立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绿色金融研究小组等,以推动绿色金融创新发展。
4. 产品创新:上海市金融机构不断创新绿色金融产品,推出了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绿色保险等产品,满足了不同企业的绿色融资需求。
5. 国际合作:上海市积极开展绿色金融国际合作,与国际金融机构和组织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全球绿色金融发展。
总的来说,上海在绿色金融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需要进一步加强政策支持、机构建设、产品创新等方面的工作,以推动绿色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6+3信贷政策内容
![6+3信贷政策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1b650aeb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f4.png)
6+3信贷政策内容
根据上海市政府发布的《上海市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金融改革政策措施(2019年版)》等文件,6+3信贷政策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先行先试:上海市将积极推进6+3信贷政策,提供贷款便利化服务,逐步向全国扩展。
2. 支持实体经济: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支持制造业、服务业、科技创新等产业发展,促进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
3. 改革金融服务:推进金融创新,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提高金融服务效率。
4. 支持小微企业:设立专项信贷支持小微企业的资金,提供优惠贷款利率和灵活还款方式,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
5. 引导金融机构: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符合政策要求的实体经济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提供差异化、精准化的金融服务。
6. 减轻企业负担:优化政策环境,降低企业贷款利率,简化办理手续,提高融资审批效率。
7. 强化风险管理:金融机构应加强对信贷项目的风险管理和风险防控,合理评估项目风险,并加强对贷款使用情况的监督。
8. 加强信用体系建设:通过健全信用体系,提高企业的信用等
级,降低融资成本,推动实体经济健康发展。
这些政策措施的出台旨在促进上海市实体经济的发展,提高企业的融资能力,稳定金融市场,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上海市印发的有关海洋经济和金融政策
![上海市印发的有关海洋经济和金融政策](https://img.taocdn.com/s3/m/6b1aa435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fd.png)
上海市印发的有关海洋经济和金融政策摘要:1.上海市印发的海洋经济和金融政策背景2.政策的主要内容和目标3.对上海海洋经济发展的影响4.对上海金融市场的影响5.总结正文:1.上海市印发的海洋经济和金融政策背景随着我国海洋事业的不断发展,上海市作为我国的经济中心,积极参与并推动海洋经济的建设。
近期,上海市政府印发了一系列关于海洋经济和金融政策的文件,旨在进一步促进海洋经济发展和金融市场的繁荣。
2.政策的主要内容和目标此次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大对海洋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二是推动海洋科技创新,提升我国海洋科技水平;三是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绿色发展;四是深化海洋经济和金融合作,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3.对上海海洋经济发展的影响首先,政策将有助于推动上海海洋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如海洋高端装备制造、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新能源等,进一步提升上海在全球海洋产业竞争中的地位。
其次,政策将加强上海在海洋科技创新方面的优势,通过支持海洋科研机构和高校发展,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为我国海洋事业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再次,政策将促使上海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发展,有利于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4.对上海金融市场的影响此次政策对上海金融市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海洋经济的支持力度,为海洋企业提供多元化、低成本的融资渠道,有利于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
另一方面,政策支持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提升金融市场的国际化水平,将有助于吸引更多国内外资本投资上海及我国海洋经济,推动金融市场的繁荣。
5.总结上海市政府印发的海洋经济和金融政策将为上海海洋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上海市财政局关于印发《上海市关于落实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奖补政策的实施方案(2024年版)》的通知
![上海市财政局关于印发《上海市关于落实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奖补政策的实施方案(2024年版)》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6a150f80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a1.png)
上海市财政局关于印发《上海市关于落实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奖补政策的实施方案(2024年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财政局•【公布日期】2024.02.09•【字号】沪财金〔2024〕4号•【施行日期】2024.02.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财政综合规定正文上海市财政局关于印发《上海市关于落实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奖补政策的实施方案(2024年版)》的通知相关区财政局、上海农商银行:根据《财政部关于印发〈普惠金融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金〔2023〕75号)文件精神以及财政部金融司相关工作要求,市财政局制定了《上海市关于落实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奖补政策的实施方案(2024年版)》,明确本市开展2024年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奖补工作的具体要求,现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执行。
特此通知。
上海市财政局2024年2月9日上海市关于落实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奖补政策的实施方案(2024年版)根据《财政部关于印发〈普惠金融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金〔2023〕75号,以下简称财金〔2023〕75号文),为引导和鼓励农村金融机构强化农村金融服务,加大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投放,中央普惠金融发展专项资金安排支出用于对符合条件的农村金融机构给予一定奖补。
为做好2024年本市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奖补工作,根据财金〔2023〕75号文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支持范围与资金用途(一)支持对象本办法支持的农村金融机构,是指依法设立并取得持牌资格的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
申请享受奖补支持的农村金融机构需符合以下条件:1.2023年四季度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平均余额同比增长;2.2023年四季度存贷比高于50%(含50%);3.2023年四季度涉农贷款和小微企业贷款平均余额占全部贷款平均余额的比例不低于70%;4.财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2023年三季度上海金融政策
![2023年三季度上海金融政策](https://img.taocdn.com/s3/m/24a78bd0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c9.png)
2023年三季度上海金融政策2023年是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时期,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城市,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为了推动上海金融业的发展,上海市政府制定了一系列金融政策,以推动金融创新和金融改革,进一步提高上海金融业的国际竞争力。
首先,上海将进一步加强金融监管,强化风险防控。
随着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金融风险也日益增加。
上海市政府将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加强对金融机构的风险评估和监测,建立健全风险防控机制,及时发现和化解金融风险,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运行。
其次,上海将进一步推动金融创新。
金融创新是提升金融业竞争力和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手段。
上海市政府将鼓励金融机构开展创新业务,支持金融科技企业发展,推动金融科技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推动数字货币、区块链等前沿技术的应用,提升金融业的科技含量和创新能力。
第三,上海将进一步开放金融市场。
作为中国的国际金融中心,上海市政府将进一步扩大金融对外开放的范围和力度,放宽金融市场准入限制,吸引更多的国际金融机构和资本进入上海市场,推动上海金融业的国际化发展。
同时,上海将进一步加强与国际金融中心的合作,推动国际金融合作的深度发展。
第四,上海将进一步支持小微企业融资。
小微企业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就业的主要来源。
上海市政府将加大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推动银行、非银行机构、资本市场等各类金融机构提供更多的融资渠道和产品,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促进小微企业的发展。
第五,上海将进一步加强金融人才培养。
人才是金融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上海市政府将进一步加大金融人才培养的力度,建立完善金融人才培训体系,吸引优秀的金融人才来上海工作和创业,提升上海金融业的人才质量和竞争力。
综上所述,2023年三季度上海金融政策将进一步加强金融监管,推动金融创新,开放金融市场,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加强金融人才培养。
这些政策的实施将进一步推动上海金融业的发展,提高上海金融业的国际竞争力,为上海经济的转型发展做出贡献。
上海市三年金融工作方案
![上海市三年金融工作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991b638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62d9e76.png)
上海市三年金融工作方案1.引言1.1 概述上海市三年金融工作方案旨在促进上海金融业的创新和发展,推动上海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进程。
近年来,上海市金融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国内金融业的重要中心,但仍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和挑战。
首先,上海市金融业在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的竞争力仍然相对较弱。
尽管上海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与国际金融中心相比,上海仍存在很大的差距。
因此,上海市金融工作方案要以提升金融中心建设的竞争力为核心目标,进一步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提供更加便利的金融服务,增强吸引国际金融机构和人才的吸引力。
其次,金融风险的防控成为上海市金融工作的重要任务。
随着金融业的快速发展,金融风险也日益突出。
因此,上海市金融工作方案应将金融风险防控置于重要位置,加强监管力度,完善风险防控体系,提高金融业的整体风险抵御能力,保护金融市场的稳定运行。
另外,金融科技的创新和应用也是上海市金融工作方案的重要内容。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金融科技正在成为推动金融业发展的新动力。
上海市应积极推动金融科技的创新和应用,加强与科技企业的合作,探索金融科技与金融业的深度融合,提高金融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综上所述,上海市三年金融工作方案将重点关注提升金融中心建设竞争力、加强金融风险防控以及推动金融科技创新和应用。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上海市金融业将迈向更高水平的发展,为上海的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提供更加坚实的支撑。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参考以下例子:1.2 文章结构本文按照以下结构展开叙述:第一部分为引言部分,主要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
在引言部分,将会给出对上海市三年金融工作方案的整体介绍和背景,明确本文的目标和意义。
第二部分为正文部分,共分为两个要点。
第一个要点将详细介绍上海市金融工作的当前状况和面临的挑战,以及制定三年金融工作方案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第二个要点将分析并提出具体的对策和措施,包括加强金融监管、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促进金融科技发展等,以推动上海市金融业的发展。
自贸区金融政策简介
![自贸区金融政策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073e76075f0e7cd18425363a.png)
二、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
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 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转变外汇管理方式,减少行政审批
三、建立可复制、可推广的金融管理模式
所有试验区金融规则和举措,都必须实现可复制、可推广 时间表:一年左右时间
13
13
居民FT 账户
非居民账户
境外
资金自由
流动
试验区
非居民 FT账户
境内区外
其他账户 资金通道 有限打通 按跨境原则 直接划转 条件划转
境外
国境线
境内
注意: 自贸区投融资创新业务是有限隔离项下的在岸业务,而 非离岸业务,离岸金融不是试验区的政策选项
19
试验区核算体系
• 在同一金融机构的上海市级机构中设立自贸区分账核算单 元(FTU),一点接入人民银行RCPMIS试验区功能模块。
保监会:保监会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
人民银行:关于金融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意见 外汇局上海分局:外汇局上海分局关于融资租赁类公司对外债权登记问题的通知 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关于上海市支付机构开展跨境人民币支付业务的实施意见(细则1号)
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关于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大跨
31
31
1.企业——跨境融资(境外发债—FTE账户)
细则(二十五)区内企业在境外发行本外币债券募集资金可自由调回区内存入其
自身的居民自由贸易账户,仅限于自身使用。 区内
16
创新有利于风险管理的账户体系
FT-系账户按不同主体设置 FTE(Free Trade AccountEntity):居民机构自由贸易账户 FT-系账户不办理现金业务,FT-
上海支持金融业政策梳理
![上海支持金融业政策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aafc4f93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c33ba63.png)
上海支持金融业政策梳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金融业一直是其重要的支柱产业。
为了推动金融业的发展,上海不断出台各种政策措施以支持金融业的健康发展。
本文将对上海支持金融业的政策进行梳理,分析其对金融业的影响和作用。
一、金融政策的调整上海市政府一直致力于构建更加开放、创新、智能的金融生态环境,为金融机构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近年来,上海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金融业的政策措施,例如推动金融创新、加强监管合作、优化金融环境等。
在金融创新方面,上海市政府加大对金融科技的支持力度,通过设立金融科技创新基金、推动金融科技产业发展等措施,培育金融科技人才,促进金融科技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
上海还加强金融科技监管和技术风险防范,保障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安全。
上海市政府还积极推动金融机构与实体经济的深度合作,鼓励金融机构为实体企业提供更多贷款支持,推动科技创新与金融服务的结合,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上海市还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等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力度,提高金融服务的精准度和有效性。
二、金融监管政策的优化作为金融中心城市,上海市政府高度重视金融监管工作,不断完善金融监管政策,提升金融市场的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
上海市加强与国家金融监管机构的合作,密切监管合作,共同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与此上海市政府还积极推动金融监管科技的应用,加强金融监管科技平台建设,提高监管数据挖掘和分析能力,有效监测和预警金融市场风险,及时处置金融市场异常情况,维护金融市场秩序。
上海还加大对金融不当行为的打击力度,依法查处各类金融违规行为,规范金融市场秩序,确保金融市场的公平和透明。
三、金融业开放政策的扩大上海作为中国最具国际化的城市之一,一直致力于打造更加开放和包容的金融市场环境,吸引更多外资金融机构进驻上海,推动上海金融业的国际化发展。
上海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吸引外资金融机构的政策措施,例如简化外资金融机构在上海设立和运营的审批程序,放宽外资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和市场准入条件等。
上海支持金融业政策梳理
![上海支持金融业政策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a933ce55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f4.png)
上海支持金融业政策梳理如下:
1.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上海作为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城市,
推出了创新监管工具,如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政策,旨在鼓
励金融科技创新,同时确保风险可控。
2.金融开放政策:上海自贸区在金融领域进行了一系列开放政策
探索,包括外资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业
务范围等方面的开放。
3.金融科技发展政策:上海市政府发布了金融科技发展规划,鼓
励金融科技创新,支持金融科技企业发展,推动金融科技在金
融服务中的应用。
4.金融人才政策:上海实施了一系列金融人才政策,包括人才引
进、培养、激励等方面的措施,旨在吸引和留住金融人才,推
动金融业的发展。
5.绿色金融政策:上海积极推动绿色金融发展,出台了绿色金融
发展规划和相关政策,支持绿色债券、绿色信贷等绿色金融产
品的发展。
6.资本市场政策:上海作为我国的金融中心和资本市场重要城市,
出台了一系列资本市场政策,包括支持企业上市、优化融资环
境、加强市场监管等方面的措施。
上海市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条例
![上海市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条例](https://img.taocdn.com/s3/m/a9ffe21214791711cc7917f4.png)
上海市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条例(2009年6月25日上海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金融市场体系建设第三章区域布局和基础设施建设第四章金融人才环境建设第五章信用环境建设第六章金融创新环境建设第七章金融风险防范与法治环境建设第八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贯彻实施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国家战略,营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金融发展环境,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市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工作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本市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应当按照国家统一部署,以金融市场体系建设为核心,以改革创新和营造环境为重点,将上海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和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
第四条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本市推进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相关工作的领导。
本市设立的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议事协调机构,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指导下,负责协调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有关工作,组织有关部门制定和落实阶段性目标和各项措施。
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协作配合,具体落实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各项工作。
第五条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金融产业发展规划,并将其纳入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第六条市人民政府安排上海金融发展资金,用于对金融人才、金融创新的奖励和金融产业发展的扶持。
第七条本市应当按照国家明确的战略定位和分工,加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以及国内其他中心城市在金融领域的相互协作和支持,增强本市金融业的服务功能,推动金融要素市场、金融机构为各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务;加强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在金融市场建设、金融产品创新、金融风险防范、金融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优势互补和战略合作;推动在本市的金融机构与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金融机构的合作、交流。
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与其他国际金融中心城市的交流,鼓励金融要素市场、金融机构、金融教育研究机构等开展国际合作、交流。
上海绿色金融联席工作制度
![上海绿色金融联席工作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40939d6a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25.png)
上海绿色金融联席工作制度一、组织架构1. 上海市绿色金融联席会议(以下简称“联席会议”)由市政府领导担任召集人,市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成员。
2. 联席会议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金融办,负责联席会议的日常工作,包括组织会议、协调联络、信息汇总等。
3. 联席会议原则上每季度召开一次例会,根据需要可随时召开。
二、政策支持1. 市政府出台绿色金融专项政策,对绿色金融发展给予支持。
包括但不限于:对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等绿色金融产品给予贴息、担保等政策支持;对绿色金融创新项目给予奖励;对绿色金融行业给予税收优惠等。
2. 市政府鼓励金融机构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推动绿色金融业务的发展。
三、信息共享1. 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应定期向办公室报送绿色金融相关数据和信息。
包括但不限于: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等绿色金融产品的规模、结构、使用情况等信息;绿色金融风险情况等。
2. 建立绿色金融信息共享平台,实现成员单位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
3. 加强对绿色金融数据的分析和研究,为政策制定和业务决策提供参考。
四、风险防控1. 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应加强绿色金融风险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和防范风险。
2. 建立绿色金融风险处置机制,对出现的风险进行及时处置,保障金融安全。
3. 加强与国内外绿色金融组织的合作与交流,引进先进的风险防控理念和技术手段,提高风险防控水平。
五、宣传推广1. 市政府加强对绿色金融的宣传推广,提高社会对绿色金融的认知度和接受度。
包括但不限于:通过媒体宣传、举办论坛、发布报告等方式进行宣传推广。
2. 鼓励金融机构开展绿色金融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绿色金融的认知度和参与度。
包括但不限于:通过官方网站、微博、微信等渠道进行宣传推广。
3. 加强与国内外绿色金融组织的合作与交流,引进先进的绿色金融理念和技术手段,提高绿色金融整体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金融中心:
一、上海金融市场体系更为完备。
上海拥有成交额据世界第七的上海证券交易所、及国内唯一的全国银行间货币和债券市场,以及金融期货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上海黄金交易所。
同时,其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迅速。
2008年,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人民币外汇远期成交173.68亿美元,人民币外汇掉期成交4402.97亿美元,同比增长39.6%,人民币利率互换成交4121.5亿元,同比增长63.3%。
上海金融市场无论是规模还是广度,都已位居世界前列。
这些对金融机构的吸引是无形的。
截至2008年底,上海共有金融机构899家,较去年初增加67家,其中外资金融机构395家,较去年初增加35家。
其中,上海共有已开业的外资法人银行17家,占全国外资法人银行总数的53.1%。
二、政策扶持力度
上海充分认识到金融人才、金融机构、金融创新,这是关系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成败的三项主要内容。
2009年8月1日,上海市正式出台实施《上海市促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条例》和《关于进一步推进上海金融国资和市属金融企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以及《关于聚集金融资源,加强金融服务,促进金融业发展的若干规定》。
上海市层面的这一系列举动正进一步带动浦东金融建设迈入新阶段。
《上海市促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条例》围绕金融市场体系建设中的各个方面进行了规定。
《条例》中特别要求完善陆家嘴金融城、外滩金融集聚带、张江金融信息服务产业基地、洋山保税港区以及其他区域的金融业布局和规划。
《关于进一步推进上海金融国资和市属金融企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描绘了金融国资重组蓝图,指出上海金融国资布局的优化方向。
《关于聚集金融资源,加强金融服务,促进金融业发展的若干规定》在金融人才入沪服务、金融机构入沪奖励及鼓励金融创新等三个方面均进行了详细规定。
《规定》显著加大了金融人才激励和服务力度,对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作出显著贡献的金融高端人才,给予金融人才奖励;支持金融机构引进所需金融人才,为金融人才办理户籍和居住证、医疗和社会保障、子女就学等提供便利措施;加快建设金融人才公寓;建立金融人才培训基地。
《规定》还明确,扶持新设和新引进金融机构发展,对外资金融机构分支机构改制成外资法人机构注册或迁入上海的,给予一次性开办扶持资金;除此以外,新注册设立或新迁入的金融机构总部,给予一次性扶持资金,并在其开业或迁入5年内,对经营业绩、行业地位、资产质量等成绩突出的给予相应的专项扶持资金。
同时,为鼓励金融创新发展,上海将设立金融创新奖,鼓励各类金融要素市场和金融机构开展金融产品、技术、服务、管理、组织形式等创新,对优秀的金融创新项目给予奖励。
为推动“两中心”建设,浦东相继出台了《浦东新区集聚金融人才实施办法》、《关于浦东新区支持金融机构发展的意见》、《关于浦东新区促进股权投资企业和股权投资管理企业发展的意见》、《浦东新区设立外商投资股权投资管理企业试行办法》等措施,数千名金融人才得到奖励,逾千人获得了上海户籍,同时还吸引了数十家股权投资管理企业完成办理备案登记。
三、重视金融业对地方经济发展转型的带动作用
利用金融创新促进本地经济结构转型,一直是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
任务。
上海市政府办公厅还正式下发《关于加强金融服务促进上海经济转型和经济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上海经济发展已连续十六年保持两位数的快速增长。
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充分利用浦东开发开放、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一方面积极实施对外开放,引进外资;另一方面大力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如土地批租、国企改制上市,为上海的高速发展释放出新的体制机制的能量。
与全国高增长相比正好相反,今年以来上海投资增幅与贷款增幅同比下降,上海已经表现出固定资产投资乏力的迹象。
目前中小企业贷款、科技融资的需求则十分旺盛,但这些企业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是融资难,其发展所需资金难以得到有效满足。
而上述融资难问题背后的主要原因则是金融服务的模式和管理机制在某种程度上还没能跟上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
意见进一步明确了上海金融业服务上海经济转型的任务:一是服务于走向世界的企业、中西部地区和全国,支持对外贸易稳步发展,促进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服务企业及各类市场主体“走出去”;二是服务于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的发展,重点引导金融资源向优势产业尤其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等重点产业领域集中;三是服务于新型企业和新型产品的发展,针对科技创新、文化创意、信息服务、中介与专业服务企业的新需求,不断改善服务的机制和方式;四是服务于城市功能结构的调整。
上海市政府表态将鼓励引导金融机构加大金融创新力度,做好企业在间接融资、直接融资、资产重组、收购兼并等方面的服务,重点解决科技发展、科技创新、产业化以及文化产业、生产性服务业等方面的融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