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负担》PPT课件

合集下载

税收负担的转嫁与归宿

税收负担的转嫁与归宿
消费行为改变
税收负担归宿对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产生影响。在价格效应的作用下,消费者可 能会减少对征税商品或服务的消费,转而选择其他未征税或税负较轻的商品或 服务。
税收负担归宿对生产者的影响
成本增加
税收负担归宿对生产者的影响主要体 现在生产成本的增加上。由于税收的 存在,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支付 额外的费用,从而增加了生产成本。
激励效应
税收负担归宿对经济效率的影响还体现在激励效应上。通过 税收政策的设计,政府可以提供一定的税收优惠或税收激励 措施,鼓励企业和个人进行创新和投资,从而促进经济的增 长和发展。
04
税收负担转嫁与归宿的实证研究
实证研究方法
案例分析法
调查问卷法
通过对具体税收负担转嫁与归宿的案例进 行深入剖析,探究其内在规律和影响因素 。
实证研究结论
税收负担转嫁与归宿受 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 括税种、经济环境、市 场结构等。
在不同税种和经济环境 下,税收负担转嫁与归 宿的情况存在差异。
税收负担的实际承担者 和归宿点可能并不与税 收法律规定的纳税人相 一致。
税收负担转嫁与归宿的 经济效应包括对资源配 置的影响、对物价的影 响以及对居民收入分配 的影响等。
市场供需关系
在供需关系不平衡的市场中,税收负担可能由供需 双方共同承担,具体承担比例取决于市场结构和竞 争状况。
成本加成定价
企业通过在产品成本基础上加上一定的利润来制定 销售价格,从而将税收负担转嫁给消费者。
税收负担转嫁的机制
80%
价格机制
税收负担通过价格机制转嫁给消 费者,企业通过调整销售价格来 将税负转移给最终消费者。
概念
税收负担的转嫁是指纳税人通过各种方式将所纳税款转移给他人 负担的过程;税收负担的归宿则是指税负的最终归属点,即实际 承担税负的主体。

第五章--税收负担与税负转嫁

第五章--税收负担与税负转嫁

考核知识点(主要内容)
★宏观税负、中观税负、微观税负、税负转 嫁、税负归宿的概念;
★宏观税负、中观税负和微观税负的计算指 标、计算公式税收名词的演进;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税负转嫁。
第一节 税收负担
税收负担的概念
【考核形式:识记】
税收负担简称“税负”,是指纳税人 对国家征税所承受的经济负担程度,或负 担水平。
税收转嫁是指纳税人将其交纳的税款, 通过各种途径全部或部分地转移给 他人负 担的经济过程和经济现象。
※税收归宿的概念
【考核形式:掌握】
税收归宿是指税收负担的最后承受者。
分法定归宿和经济归宿。
▪ 税收活动的全过程包括:税收冲击、税负 转嫁、税负归宿。
▪ 税收转嫁的方式: ▪ 1、前转; ▪ 2、后转; ▪ 3、混转; ▪ 4、消转; ▪ 5、税收资本化。
• 10、一个人的梦想也许不值钱,但一个人的努力很值 钱。8/31/2020 10:32:44 AM10:32:442020/8/31
• 11、在真实的生命里,每桩伟业都由信心开始,并由 信心跨出第一步。8/31/2020 10:32 AM8/31/2020 10:32
AM20.8.3120.8.31
(二)中观税负
中观税负即某个地区、国民经济某部门或某 个税种的税收负担。
(三)微观税负
微观税负的概念 【考核形式:掌握】
微观税负是指纳税人个体。
企业税收负担率=各种纳税总额/同期销售收入 ×100%
农业户税收负担率=农业税总额/农业户农业收入 总额×100%
个人税收负担率=个人实纳税额/个人收入总额 ×100%
一、税收负担的衡量指标
税收负担按照参考的角度不同可分为:宏观税负、 中观税负、微观税负。

税收负担与税负转嫁(ppt 50页)

税收负担与税负转嫁(ppt 50页)

2009 —— 42.8 43.2 31.1 18.2 34.8 48.2 43.1 41.9 37 29.4 39.1 34.1 27.8
18
以色列 意大利 日本 韩国 卢森堡 墨西哥 荷兰 新西兰 挪威 波兰 葡萄牙 斯洛伐克 斯洛文尼亚 西班牙 瑞典 瑞士 土耳其 英国 美国
1965 —— 25.5 18.2 —— 27.7 —— 32.8 24.1 29.6 —— 15.9 —— —— 14.7 33.4 17.5 10.6 30.4 24.7
12
2010 19.44
20.88
——
结合表一和表二可以看出,衡量税收负担的三个口径的走势基本相同,但水平相差很大。
另据专家测算分析,我国大口经宏观税负约为小口径宏观税负的两 倍或者更多。中央党校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算过一笔账,以2004年 为例,24141亿税收+社会保障5780亿+公共管理部门和社会组织收费 12211亿+土地收入年平均为4500亿左右,总计46632亿元。拿这个数 值跟当年的国内生产总值相比较,实际宏观税负高达31%。2006年政府 财政收入接近3.2万亿元,如果加上1.3万亿元的预算外收费、土地出让 金5000亿元、社保8000亿元等预算外收入,我们真实的税负已经达到 31%至32%。
第六章 税收负担 与税负转嫁
1
本章提要
第一节 税收负担概述
第二节 我国宏观、微观税负 的简要考察
第三节 税负转嫁与归宿
2
第一节 税收负担概述
一、税收负担的一般涵义 二、影响一国宏观税负的主要因

3
一、税收负担的一般涵义
税收负担指整个社会或单个纳税人实际承受的税款。
宏观税负与微观税负:
1975 25.2 36.6 39.5 32 —— —— 38.4 36.6 35.4 34.3 19.4 —— 30 28.8

税收负担的分类

税收负担的分类

3、 经济结构因素
这主要表现在一、二、三产业的结构上。
(1)从需求看,农业比重大,社会公共需 求(教育、医疗、社会保险)相对比较少, 财政资金的需求相对较少,宏观税负比较 低。
(2)从供给看,农业部门劳动生产率水平 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少,直接征税是很 困难的,因此农业国宏观税负一般不高。
4、国家观因素(国家对国民经济的
二、 宏观税收负担 宏观税收负担——国家在一定时期 内税收总收入占当期社会新增财富 的比重,它反映出一个国家税收的 总体负担水平,是分析国家宏观经 济政策、财政税收政策的主要内容, 是研究国家税收制度和税收政策的 核心内容。
指标:
宏观税收负担率= ×100%
税收总收入 ————
国民生产总值
三、中观税收负担(部门或行
指标:
实纳所得税总额
企业所得税负担率= —————— × 100%
实现利润总额
实纳个人所 得税总额 个人所得税负担率= ————、产品的税收负担——某一产 品在一定时期内按该产品销售额 课征的税款占其销售额的比重。 商品和劳务税的特点是税率一般 按产品来设置,通过对产品税收 负担水平的研究,可以掌握商品 和劳务税的总水平及其初始分布 情况和归宿状况。
指标:
应纳税额
产品的税收负担率= ———— ×100%
产品含税 销售额
第二节 宏观税收负担水平分析
一、宏观税收负担的横向比较 世界主要国家宏观税负水平的比较
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
❖ 重税负国家:35%~45%。瑞典、丹麦、比 利时、法国、荷兰等国家高达50%左右。大 多数发达国家在35%以上。
(2)计划经济模式:公有制为主,各类 经济组织在各级政府直接管理下生产经 营决策权集中,国民经济运行主要由中 央计划部门下达的指令性计划调控,政 府对国民经济运行参与程度高对国有企 业的经济活动进行管理和核算,国家实 现“统收统支”财政体制,因此宏观税 负高。

财政学 第十四章 税负的转嫁与归宿PPT

财政学 第十四章 税负的转嫁与归宿PPT
17
18
❖ 均衡包含新的数量和两个价格(一个是消费 者支付的价格,一个是生产者获得的价格)。
生产者获得的价格(Pn) 由新的的需求曲线和旧的 供给曲线决定。
消费者支付的价格是 Pg=Pn+u.
S单(P位n)数获量得Q。1既可以通过D(Pg) 获得,也可以通过
19
❖ 税收收入是uQ1, 或者图中kfhn 的面积部分。
QS 20 2 PS QD 100 2 PD
PS 1 D PD
35
举例说明
❖ 如果课征消费者的从价税是10%, 于是,价格之 间的关系是:
PS 0.9PD
QS QD2020.9PD1002PD
PD21.05,PS 18.95,Q57.89
36
局部均衡分析:要素税
❖ 工薪税, 即为支付社会保障和老年医疗保健筹 资的税,他是生产要素(劳动)的从价税。
❖ T税收的经济归宿被需求和供给分割
消费者支付的价格从P0 上升到Pg,但是,其价格 的上升小于 u。
20
举例说明
假设香槟酒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具有以下特征:
QS 202P
QD 1002P
如果政府对每瓶酒课征8元的税,税收引起消费者支付的价 格和生产者收到的价格之间的差异,课税前,我们将方程 重写为:
❖ 最后,再将所有局部均衡分析的结果综合起来,从而得出有关 税收转嫁和归宿问题的整体结论。
12
竞争市场条件下的税负转嫁与归宿
❖ 假设完全竞争的市场。征税前的均衡水平是 (Q0, P0)
❖ 从量税: 按销售的每单位商品,征收一个固
定的税额
比如:啤酒每吨征消费税220元
13
14
❖ 于是,假定按每单位u元征单位税,法定归宿 是购买者。

20马工程教材 《公共财政概论》PPT-第八章 税收

20马工程教材 《公共财政概论》PPT-第八章 税收

第一节 税收概述
一、税收的概念 (四)税收的分类
4.按税收收入是否规定专门用途分类 (1)一般税。一般税是收入没有指定的用途,可以 为政府的一般预算支出筹资的一种税收。如我国征收的 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 (2)特定目的税。特定目的税又称特定用途税,是 指税款有指定用途而不可挪作他用的一类税收。如教育 附加费。
第一节 税收概述
二、税收原则 (一)公平原则
公平原则强调税收负担要做到公平合理。公平原则具体体现在 两个方面:一是横向公平,具有相同纳税能力的人应该负担相同 的税收。二是纵向公平,纳税能力不同的人应当缴纳不同的税收 ,纳税能力较强的纳税人应当缴纳更多的税收。
最能反映人们的纳税能力的指标:收入是流量,最能反映人们 当期的经济状况,此外人们纳税要向政府支付现金,财产只有变 现或有收益才能给人们带来现金流,而这又属于人们收入的一部 分。
一、税收概念与分类 (二)税收的形式特征
与国家的其他收入相比,税收具有如下形式特征: 1.强制性:税收的强制性是指国家在取得收入时凭借的 是政治权力,而非产权或债权。 2.无偿性:由于国家征税依据的是政治权力,所以通过 税收取得的收入是不需要偿还的,它是一种无偿的征收 ,不需要像公债那样需要事后偿还给债券认购人。 3.固定性:税收的固定性是指国家在征税以前要通过立 法预先规定征税的数额与课税对象之间的数量比例(即 税率),不得临时或随意变更征税的税率。
① 减税、免税。减税就是减征部分税款;免税即免交全部税款。 ② 起征点、免征额。起征点是指税法中规定的课税对象开始被征税 的起点,课税对象的数额达不到起征点不对其征税,超过了起征点要 对课税对象的全部数额征税;免征额是指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中可免 予征税的数额,课税对象的数额超过了免征额,国家只对超过免征额 的部分征税。

第二讲税收负担与税收成本-PPT精选文档

第二讲税收负担与税收成本-PPT精选文档

二、税负转嫁(前述纳税筹划的基本技术之一)
(一)税负转稼的定义 指纳税人将自己应缴纳的税款,通过各种途径 和方式转由其他人负担的过程。 税负转嫁 纳税把应缴纳的税款转由他人负担 税负归宿 税负由负税人最终承担,不再转嫁 税负归宿是税负运动的终点 税负完全转嫁 税负转嫁 税负部分转嫁 税负完全不转嫁
▲ 当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时,税负容易向前转 移给消费者(购买者) ▲当供给弹性小于需求弹性时,税负容易向后转移 给生产者或生产要素提供者 2、课税对象和税收种类影响税负转嫁 税负转嫁一般通过改变商品价格来实现 以商品或劳务为课税对象的流转税,其课税 对象在流转过程中与价格关系密切,可改变课税 对象的价格来实现税负转嫁 以财产和所得为课税对象的税收不具备这些 条件,因此财产课税和所得课税一般不能转嫁
第二讲 税收负担与税收成本
一、税负理论 (一)税收负担的定义 纳税人因向国家缴纳税款所承担的经济负 担。它反映一定时期内,国家与纳税人在社会产 品分配上的关系。 税收负担率=所纳税款/纳税人收入
◎名义税收负担与实际税收负担(多数情况同向变动) ◎边际税率与平均税率 以超额累进的个人所得税为例:
当所得额 增量
税率
100%B
C
A
D o
政府取得税收收入
拉弗曲线
高税率不一定带来高的税收收入,高税收收入不一定需 要高税率
(三)案例分析 ☆增值税转型对企业增值税税负的影响 ◎生产型增值税 ◎收入型增值税 ◎消费型增值税 三种增值税类型按税基大小排序: 生产型>收入型>消费型 生产型是指对购入固定资产不允许扣除,其折 旧作为增值额的一部分据以课税。由于这种 增值额是按国民生产总值的口径计算出来的, 所以称为生产型增值税。
收入型是指对购入固定资产允许按固定资 产的使用年限分期扣减;即从增值额中减去当 期折旧,据以课税。由于这种增值额是以国民 收入的口径计算出来的,所以称为收入型增值 税。 消费型是指对当期购入固定资产总额允许 从当期增值额中一次扣减,这等于只对消费品 课税,因而称为消费型增值税。 增值税按税基大小排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生产型 > 收入型 >消费型

11税收负担13-12-452页PPT

11税收负担13-12-452页PPT

616.92
城市公用事业附加 收入
197.04
0.80
国有土地使用权出 让金收入
28197.7 0
58.63
国有土地收益基金 收入
1025.23
136.41
农业土地开发资金 收入
192.55
10.10
大中型水库移民后 期扶持基金收入
183.44
20.22
大中型水库库区基 金收入2.17港口建设费收入受的捐赠收入+主管部门集中收入+政府
财政资金产生的利息收入
上划中央“四税”收入
=在当地缴纳的国内增值税中央分 享收入、国内消费税、纳入分享范围的 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中央分享收入。
社会保障基金收入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基本医疗 保险基金收入+失业保险基金收入+工伤 保险基金收入+生育保险基金收入
商品的真实比价关系,因此一直为国际
社会所反对。
5.如果出口退税过头,即少征多退, 就变成了出口补贴。这也违背国际惯例。
二、税收筹划与避税在性质上有没 有实质性的区别?
1.避税:纳税人利用税法的缺陷
作适当的财务安排,以减轻或解除税负
的行为;
税收筹划:纳税人利用税法的选择 性条款作适当的财务安排,以减轻或解 除税负的行为。
2、税收负担的转嫁
(1)概念
税收转嫁:纳税人在缴纳税款之后, 通过提价或压价方式,将部分或全部税 款转移给别人负担的过程。
税收归宿:税收转嫁后所形成的负 担分布结果。
(2)税收转嫁的基本方式
前转:
提高商品或生产要素的价格。
后转:
压低进货的价格。
(3)供求弹性与税收转嫁 供给弹性与后转呈反方向变动。 供给无弹性:不能转嫁,而由要素

马工程教材 《公共财政概论》PPT-第八章 税收

马工程教材 《公共财政概论》PPT-第八章 税收

第一节 税收概述
三、税收的微观经济效应 (二)税收对劳动力供求的影响
1.税收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无论是工薪所得税还 是社会保险税,都是对劳动者的工薪收入课征的,其结 果必然是降低劳动者的实际工资率或净收入。
(1)税收对劳动力供给的收入效应。指对工薪课征 的税收所产生的增加劳动者劳动时间从而增加劳动力供 给的影响。劳动者可支配收入减少将迫使其不得不减少 闲暇和其他商品的消费,增加劳动力的供给。
第一节 税收概述
一、税收的概念 (三)税制要素
税收制度是国家规定的税收法规、条例和征收办法的总称 。税收制度由纳税人,课税对象,纳税期限与纳税环节,税 率,附加、加成和减免,处罚等基本要素构成。
1.纳税人:纳税人是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 和个人。但纳税人和负税人不是同一个概念。负税人是最终 负担税款的单位或个人,负税人并不一定是税法中规定的纳 税人。
第一节 税收概述
一、税收的概念 (四)税收的分类
5.按税种的隶属关系分类 税收是政府的财政收入来源,而现代国家的政府一般都 要分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个别国家如新加坡例外),所 以税收也有一个隶属于哪级政府的问题。 (1)中央税。隶属于中央政府、专门为中央政府预算筹资 的税收称为中央税。 (2)地方税。隶属于地方政府、专门为地方政府预算筹资 的税收称为地方税。 (3)共享税。可以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共享的这类 税收称为共享税。
第一节 税收概述
一、税收的概念 (四)税收的分类
4.按税收收入是否规定专门用途分类 (1)一般税。一般税是收入没有指定的用途,可以 为政府的一般预算支出筹资的一种税收。如我国征收的 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 (2)特定目的税。特定目的税又称特定用途税,是 指税款有指定用途而不可挪作他用的一类税收。如教育 附加费。

税收负担与税负转嫁

税收负担与税负转嫁
税负转嫁是税收筹划的特殊形式。区别: 1.转嫁筹划不影响国家的税收收入,它只是
导致税负归宿不同;而税收筹划直接导致 国家税收收入的减少。 2.转嫁筹划主要依靠价格变动来实现;而税 收筹划的实现途径则是多种多样的。 3.转嫁筹划不存在法律上的问题,更没有法 律责任;而税收筹划则受到税法的影响和 制约
转嫁筹划的基本方法:
当需求弹性小于供给弹性时,说明当某种商品
由于政府征税而引起价格变动时,其需求量的变
动幅度小于供给量的变动幅度。在这种情况下, 税负前转比较容易,会更多地由消费者(购买者) 承担。

总之,商品的供求弹性是制约税负转嫁的形
式及规模的关键因素
P
S1
P
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P
a
1
P
3
S D
Q2 Q1 需求弹性大于供给弹性
P
P
• 为了保持适当的税后利润率,通常的做法 是酒厂相应提高出厂价,但这样做一方面 会影响市场,另一方面也会导致从价定率 消费税和增值税的攀升。
• 有没有实现税负转嫁的办法呢?
• 设立多道独立的销售公司
• 许多酒厂都在政策调整后设立多道独立的 销售公司,利用增加流通环节的办法转嫁 税负。由于酒类产品的消费税仅在出厂环 节计征,即按产品销售给经销商的价格计 征消费税,后续的分销、零售等环节不再 缴纳。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引入独立的销 售公司,便可以采取“前低后高”的价格 转移策略,先以相对较低的价格卖给自己 的销售公司,然后再由销售公司以合理的 高价进行层层分销,这样便可以确保总体 销售收入的同时减少消费税的负担。
• 递增成本是成本随产品产量和经营范围扩大而增加的费用的损耗。如生产 产品的原材料、服务范围扩大后人员及设备的相应增加等。

第四章 税收负担 《税收基础》PPT课件

第四章  税收负担  《税收基础》PPT课件
➢个人所得负担率是个人在一定时期所缴纳的 所得税款占同期个人收入总额的比率。
➢个人所得负担率=个人所得实缴税款/个人收 入总额×100%
CHAPTER
TWO
第二节
税收负担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定
一 税收负担确定原则
(一)国外税收负担原则的发展
国外税收负担原则的有关理论研究基本上是包含在税收原则之 中的,需要从税收原则中进行梳理和总结。
国内生产总值税收负担率 =税收收入总额/国内生产总值
×100%
中国税收负担 (1985-2007) 单位:亿元
年份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税款由纳税人通 过各种方式部分
税基所承担的税 收数量。
微观税收负担指 某一纳税人在一 定时期或某一经
用纳税人在一定时
一般称为“负担 期内的实纳税额占 或全部转由让人
率”。
其实际收益的比率 负担。
济事件过程中, 所缴纳的全部税 收占同期或该事
来表示。
件的经济收入的 比例。
宏观税负衡量指标1.国民生产总值
二 我国确定税收负担的原则
(一)取之有度
虽然国家对财政资金的需要是无限度的,但国民经济的现有水 平决定了税收的承受能力。由于国家税收最终总是由纳税人来 承担的,在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下,经济体系的税收负担能力 是有限的,税收负担超过了经济的承受能力,就会损害国民经 济的发展。因此,在确定税负总水平时,要兼顾国家需要和国 民经济的承受能力,否则就会损害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 在确定税收负担水平时,要兼顾国家需要和国民经济的承受能 力,以促进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协调发展,培植更加丰茂的 税源,促进税收收入的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