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管理理论与实践

合集下载

中小学学校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中小学学校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中小学学校管理的理论与实践中小学学校管理的理论与实践伍德勤张乐群徐剑虹编著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中小学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丛书编委会主编:伍德勤时伟编委会成员(按姓氏笔画排序):方兴武、王艳玲、刘时勇、伍德勤、汪明时伟、吴立保、邹斌、张杰、张治勇张乐群、杨震、郑显亮、殷世东、魏成杰责任编辑:朱移山总序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基础教育是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对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培养各级各类人才,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

保持教育适度超前发展,必须把基础教育摆在优先地位并作为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领域"。

党的"十六大"又进一步提出:21世纪头二十年我国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要大力发展高中教育,努力普及十二年的高中教育,并不断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

但目前,我国基础教育总体水平还不高,仅有数量的提升是远远不够的,关键还是质量问题。

现在开始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和教师继续教育工程正是为了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

为此,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第17条就明确要求"师范院校和其他承担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和培训任务的高等学校和培训机构应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与内容,调整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改革教学方法。

"而现在的师范院校还仅仅依靠心理学和教育学这两门公共理论课的教学来帮助学生形成现代教育思想和技能已不能适应时代要求了。

为了适应师范院校教育类课程改革的需要,更是为了满足广大中小学教师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了解最新的教育实践经验的需要,我们特地编写"中小学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丛书"。

该丛书强调在我国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来阐明基础教育中的新课程改革、德育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学习方法、班主任工作、教育法律、教育科研、学校管理等问题,同时突出可操作性,并强调尽可能体现农村中小学教育的特点和反映最新的教育理论与实践成果。

学校管理理论与实践概述(doc 9页)

学校管理理论与实践概述(doc 9页)

学校管理理论与实践(一)一、管理和学校管理理论介绍1、什么是管理●有的说:“管理就是管人”●有的说:“管理就是决策”●有的说:“管理是通过他人把事办成的艺术”●还有人说:“管理就是自己不干事,叫别人拼命干事”●………●定义:管理就是按照一定的程序,组织和领导他人去有效工作,并最终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科学管理之父泰罗(Taylor,F.W.)认为:管理就是“确切地知道你要别人去干什么,并使他用最好的方法去干”。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伯·西蒙(Simon,H.)为管理下的定义成为管理学界的名言:“管理即制定决策。

”2、什么是学校管理:学校管理是学校领导和管理者根据教育政策和教育规律,通过一系列协调性活动,有效地整合、利用校内外各种教育资源,以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形成学校组织文化,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创造性实践过程。

3、为什么要有管理●机构和部门庞杂,需要有专门人员从事管理工作学校管理理论与实践(一)一、管理和学校管理理论介绍1、什么是管理●有的说:“管理就是管人”●有的说:“管理就是决策”●有的说:“管理是通过他人把事办成的艺术”●还有人说:“管理就是自己不干事,叫别人拼命干事”●………●定义:管理就是按照一定的程序,组织和领导他人去有效工作,并最终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科学管理之父泰罗(Taylor,F.W.)认为:管理就是“确切地知道你要别人去干什么,并使他用最好的方法去干”。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伯·西蒙(Simon,H.)为管理下的定义成为管理学界的名言:“管理即制定决策。

”2、什么是学校管理:学校管理是学校领导和管理者根据教育政策和教育规律,通过一系列协调性活动,有效地整合、利用校内外各种教育资源,以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形成学校组织文化,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创造性实践过程。

3、为什么要有管理●机构和部门庞杂,需要有专门人员从事管理工作●管理的核心是人,需要协调和处理好人际关系●管理的本质是协调,组织工作需要保持秩序●管理的宗旨是为了有效实现组织目标,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学校管理理论与实践

学校管理理论与实践

《学校管理理论与实践》读书笔记第一章管理和学校管理概述第一节管理和管理者一、什么是管理管理就是按照一定程序,组织和领导他人去有效工作,并最终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二、为什么要有管理1、现代社会的机构和部门日趋庞杂和复杂化,谁也不可能样样精通,需要有专门的人员从事管理工作2、当很多人一起工作的时候,需要协调,保持秩序3、为了确保某个特定目标和任务的实现4、为了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生产力的发展5、为了协调和处理人际关系6、为了达到资源配置最优化的效果7、为了使组织自身通过不断变革来适应外界环境变化8、为了提高服务的效果,使服务对像感到满意没有管理,现代社会就难以生存;而没有教育管理,我们的教育事业哪怕一天也维持不下去。

三、谁来管理当然是管理者来管理。

管理者也可能担负某项具体工作,但其主要的任务应该是领导他人工作。

凡管理者必有下级。

四、管理者的作用1、拟定计划2、实施领导3、沟通信息4、分配资源5、处理冲突6、促进变革第二节管理理论的演变一、管理理论的发展阶段1、古典管理理论阶段2、人际关系-----行为科学阶段3、当代管理理论阶段二、传统的管理理论(古典管理理论):以组织和制度为基础的管理主张1、强调分工和分工和专业化2、认为组织机构的设置必须依照一定的准则3、强调组织内部建立一套自上而下的权力等级体系4、倾向于建立严密的规章制度5、重视经济上的奖励惩罚措施6、将高效率地完成组织目标视为管理的最重要任务7、坚信管理原则的正确性和不可变更性。

三、传统理论的优点和缺点优点:1、增强了管理中的效率观念2、加深了人们对管理过程的认识3、为组织机构的设计提供了必要的参照指南4、推动了管理制度的的建设5、有助于初涉管理的人学习和把握管理的基本原则缺点:1、视人为生产工具,忽视了人的价值和人格尊严2、认为人参加工作的唯一动机就是取得金钱报酬,忽视了人在生产过程中的心理需要和社会需要3、有些管理原则意义不够明确,使用范围也有限4、倾向于从静态的、形式的和封闭的角度看待组织和管理工作。

学校目标管理理论与实践研究教育管理

学校目标管理理论与实践研究教育管理

学校目标管理理论与实践研究教育管理近年来,学校管理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命令与控制,而是逐渐转向以目标为导向的管理方式。

学校目标管理理论与实践研究,成为教育管理领域的热门课题。

本文将探讨学校目标管理的理论基础、实施策略以及对教育管理的意义。

一、学校目标管理的理论基础学校目标管理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管理学理论、组织行为理论和教育管理理论。

首先,管理学理论提供了目标管理的基本理念和方法。

学校作为一个组织实体,可以应用管理学中的许多理论和概念,如目标设定与追踪、绩效评估与激励、决策与规划等,来实现高效的管理。

其次,组织行为理论强调了团队合作、员工激励和领导风格等因素对目标的实现的影响。

学校目标管理需要关注教师和学生的行为、动机和潜能,通过科学的激励机制和合理的领导方式,激发个体潜能,促进团队合作,实现学校的目标。

最后,教育管理理论为学校目标管理提供了特定的背景和指导。

教育管理强调教育目标的确定和测量、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教育质量的提升等问题。

学校目标管理需要在教育管理理论的指导下,设计和实施符合学校特点和需求的目标体系。

二、学校目标管理的实施策略学校目标管理的实施策略可以分为目标设定、绩效评估和激励机制三个方面。

首先,目标设定是学校目标管理的起点和基础。

学校管理层需要与教师、学生和家长等相关方共同制定学校的长期和短期目标。

目标应该具有可衡量性和可操作性,并与学校的愿景和使命相一致。

其次,绩效评估是学校目标管理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教师和学生的绩效进行评估,可以客观地了解目标的实际达成情况,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和改进。

评估可以包括定性和定量的指标,如学生成绩、学生参与度、教师教学效果等。

最后,激励机制是推动学校目标实现的关键。

激励可以是内在的,如获得成就感和认可;也可以是外在的,如薪酬激励和晋升机会。

学校管理者应根据不同岗位和个体的特点,设计合理的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的动力和才华。

三、学校目标管理对教育管理的意义学校目标管理对教育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024年《学校管理理论与实践》学习心得模版(2篇)

2024年《学校管理理论与实践》学习心得模版(2篇)

2024年《学校管理理论与实践》学习心得模版《学校管理理论与实践》是一门重要的教育学科,它对于教育管理者和教育工作者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深入了解了学校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并从中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以下是我对该课程的学习心得。

首先,学习《学校管理理论与实践》让我深入了解了学校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在学习过程中,我了解了学校管理的定义、目标和职能,明白了学校管理对于学校办学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性。

同时,我了解了学校管理的各种理论模式和方法,比如传统管理模式、现代管理理论、教育行政理论等。

通过学习这些理论,我对学校管理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其次,学习《学校管理理论与实践》让我认识到学校管理的难点和挑战。

在学校管理过程中,管理者面临着各种不确定性和困难,比如人际关系的处理、资源配置的平衡、目标的落实等。

通过学习课程,我了解到了一些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比如建立良好的沟通与协作机制、完善管理体制和规章制度、提高管理者的领导能力等。

这些方法和策略对于我今后从事学校管理工作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另外,学习《学校管理理论与实践》还让我认识到了学校管理的重要性与责任。

作为一名学校管理者或教育工作者,我们肩负着培养人才、促进社会进步的任务。

学校管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学校教育的质量和影响力。

通过学习课程,我意识到自己作为学校管理者的责任和使命,要积极担当起这份责任,并不断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和水平。

此外,学习《学校管理理论与实践》还让我了解了一些国内外的学校管理典型案例。

这些案例包含了各种不同类型的学校,通过学习这些案例,我学到了很多关于学校管理的成功经验和教训。

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学习,我认识到学校管理是一个复杂而多样化的过程,需要综合运用不同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因地制宜地进行管理工作。

最后,通过学习《学校管理理论与实践》,我明白了学校管理的本质就是服务。

作为一门服务性的工作,学校管理要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学校管理的新理念与实践

学校管理的新理念与实践

学校管理的新理念与实践学校作为教育的重要基础,一直以来都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学校的管理对于保障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方式的多样化,学校管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和学生的需要,学校管理逐渐出现了一些新的理念和实践。

一、学校发展规划与目标管理学校管理的新理念之一是学校发展规划与目标管理。

传统上,学校管理更多地关注于短期目标的达成,很少涉及到长远的发展规划。

然而,随着教育竞争的加剧和学生需求的多样化,学校需要更加注重自身的发展规划,明确学校的长远目标并制定相应的策略。

这有助于学校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并为学生提供更具竞争力的教育服务。

在目标管理方面,学校需要明确教育目标,并设定相应的指标和评估体系。

通过制定可量化的目标,学校能够更好地衡量自身的发展状况,并及时调整管理策略。

同时,学校还需要注重目标的公开与透明,与教师、学生以及家长进行沟通与协商,共同促进学校的发展。

二、师资队伍建设与专业发展学校管理的另一个新理念是师资队伍建设与专业发展。

教师是学校的核心力量,他们的素质与能力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育质量。

因此,学校管理要注重培养优秀的教师队伍,并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

学校可以通过提供培训、研讨会和交流机会等方式,激发教师的学习热情,提供专业发展的平台。

此外,学校还可以建立师资评估机制,定期评估教师的工作表现和教育效果,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通过这些举措,学校能够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加入并留在学校,提高教育质量。

三、家校合作与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新实践包括家校合作与学生参与。

传统上,学校与家庭之间的联系相对较弱,学生的家庭背景和需求很少得到重视。

然而,现代学校管理越来越强调家校合作的重要性,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校可以积极主动地与家长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期望和关切,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教育方案。

同时,学校还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的教育决策和管理,以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2024年《学校管理理论与实践》学习心得(3篇)

2024年《学校管理理论与实践》学习心得(3篇)

2024年《学校管理理论与实践》学习心得学校管理理论与实践是一门重要的教育学专业课程,对于学校管理者和教育相关人员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深入了解了学校管理的基本理论、原则和方法,对于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具有很大的帮助。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总结出了几点学习心得。

第一,学校管理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校管理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学校管理者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第二,学校管理要注重团队合作。

学校管理是一个团队工作,需要管理者与教师、家长和社会各界的人员进行合作和沟通。

只有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才能形成一个和谐的学校管理环境。

管理者要善于倾听和理解他人的意见和需求,鼓励教师和家长的参与和建言献策,形成共同的管理理念和目标。

同时,还要加强与社会各界的联系,利用外部资源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

第三,学校管理要注重科学决策。

学校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管理者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

在决策过程中,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和工具进行问题分析和解决,综合运用管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知识,做出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决策。

同时,还要注重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根据实际情况和数据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第四,学校管理要注重创新和改进。

学校管理是一个不断创新和改进的过程,需要管理者积极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和方法,推动学校的改革和发展。

要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方法和方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要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力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同时,还要加强管理者的自身学习和提高,不断更新自己的管理理念和知识体系,适应不断变化的管理环境。

综上所述,《学校管理理论与实践》这门课程对于学校管理者和教育相关人员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校管理理论与实践

学校管理理论与实践
教育是事业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教育是科学科学的真谛在于求真科学的真谛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教育是职业教育是职业职业的价值在培养出职业的价值在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高素质的人才圆中国的强国梦圆中国的强国梦梯子横档间距以30厘米为宜使用时上端要扎牢下端应采取防滑措施
(5)写作减压
把烦恼写出来是一种效果 显著的减压办法, 需要的只是一支笔和一张纸,走到 哪里都可以实行。 美国心理协会倍加推崇写作减压这 种方式,提倡大家将生理和心理上 的一切烦恼写出来。
(6)女性的同性友谊
西方心理学家指出,拥有稳 固的同性友谊是现代女性健 康生活的最重要方式之一。 女性排解恼,缓解压力最常 用的方法就找同性朋友倾诉 。 分担性大于分享性是女性友 谊的最大特点。
2.素质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 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 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 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 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迎接世界挑战 顺应时代发展
当 今 时 代 发 展 的 趋 势 信息化大趋势 世界化大趋势
市场化大趋势
教育现代化大趋势
(四)培养高素质人才
21世纪最受欢迎的人才 创新型人才 复合型人才 协作型人才 信息敏感型人才
21世纪人才应具备的能力
创造能力 学习能力 合作能力 抗挫折能力
为再创河北农村基础教育的辉煌
同 志 们, 加 油 干!
实践篇
一、教学管理:创造充满 生机与活力的课堂教学
结束语
学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学记》

2024年《学校管理理论与实践》学习心得范本(3篇)

2024年《学校管理理论与实践》学习心得范本(3篇)

2024年《学校管理理论与实践》学习心得范本学校管理理论与实践一直以来都是教育专业学生学习的重点课程之一,通过学习该课程,不仅能够了解学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还能够锻炼自己的管理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中,我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获得了收获和体会。

首先,在学校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学习过程中,我对于学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学校管理理论的学习中,我学习了诸如教育管理学、组织行为学、领导学等的核心理论。

通过学习这些理论,我了解到学校管理不仅仅是简单的管理学科的应用,更重要的是要将管理理论与教育理念相结合,以实现优质教育的目标。

在学校管理方法的学习中,我学习了诸如目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质量管理等的方法和工具。

通过学习这些方法,我能够更好地管理学校的各项事务,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益。

其次,在学校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学习过程中,我通过课堂学习和实践实习,提高了自己的管理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课堂学习中,我通过分析学校管理案例、讨论学校管理问题、模拟学校管理实践等方式,培养了自己的管理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践实习中,我参与了学校管理的实际工作,例如制定学校管理规章制度、组织学校活动和项目、协调学校师生关系等。

通过这些实践,我更加深刻地理解到学校管理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应用,还需要有实际操作和实践经验的支持。

最后,在学校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学习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学校管理是一个全员参与的工作。

学校管理不仅仅是由校长和管理者来完成,而是涉及到学校所有成员的共同努力。

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学校管理的主体和参与者,通过各自的努力和贡献,共同推动学校的发展和进步。

管理者要具备良好的领导能力和团队建设能力,能够调动和激发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教师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教育能力,能够提供优质教学和教育服务;学生要具备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能够积极参与学校的活动和管理;家长要积极配合学校的工作,共同关注和培养孩子的学习和成长。

2024年《学校管理理论与实践》学习心得样本(2篇)

2024年《学校管理理论与实践》学习心得样本(2篇)

2024年《学校管理理论与实践》学习心得样本2024年,《学校管理理论与实践》课程的学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对学校管理理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在实践中也有了一些收获。

在这篇学习心得中,我将分享我在学习《学校管理理论与实践》课程过程中的体会和心得。

首先,在学习理论方面,我深刻领悟到了学校管理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学校作为一个组织机构,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管理,包括教学管理、教职员工管理、学生管理等。

不同的管理模式和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学校,因此,掌握管理理论并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管理方式是十分重要的。

在学习过程中,我了解到了一些著名的学校管理理论,如乔治·肯宁厄姆的学校领导理论、彼得·赖斯的组织结构理论等。

通过学习这些理论,我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学校管理是一个综合性的任务,需要全面考虑各个因素,才能有效实施管理工作。

其次,在实践方面,我通过与老师和同学的讨论,深入了解了学校管理的实际情况。

我们参观了几所当地的学校,与学校领导进行了交流,了解了他们所面临的管理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实地考察和实践交流,我认识到学校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不断调整和改进。

为了提高学校管理的效果,我们还开展了一些实践活动,如组织教职员工培训、制定管理规章制度等。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我认识到学校管理需要依靠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只有形成团队合作的氛围,才能更好地解决管理问题和提高管理效果。

此外,在这门课程中,我还学到了一些实用的管理技巧和方法。

比如,我们学习了一些沟通技巧,如积极倾听、善于表达等,这些技巧对于改善师生关系和解决管理问题非常有帮助。

此外,我们还学习了一些管理工具,如决策分析、问题解决等,这些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管理问题。

通过学习这些技巧和方法,我在实践中有了更多的思考和应用,也取得了一些成效。

总的来说,2024年《学校管理理论与实践》课程的学习为我提供了一次宝贵的机会,让我对学校管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学校管理的理念与实践

学校管理的理念与实践

学校管理的理念与实践学校管理是确保学校正常运行和提供高质量教育的关键要素之一。

学校管理的理念和实践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的质量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学校管理的理念与实践,并探索其对学生、教师和整个学校社区的影响。

一、学校管理的理念学校管理的理念是指学校对于管理的基本信念和价值观。

它涉及到学校领导者的角色、目标、方向以及对教育价值的认知。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学校管理理念:1. 学生为中心:这种理念将学生视为学校教育的核心,关注学生成长和发展。

学校以满足学生需求为导向,制定教育计划和政策。

强调个性发展、全面素质和幸福感,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参与。

2. 教师专业发展:这种理念注重教师的专业成长。

学校提供支持和资源,激励教师持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并鼓励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和创新实践。

通过提供专业培训、反馈和评估机制,激发教师的热情和才能。

3. 合作共赢:这种理念强调学校与家庭、社区和其他教育机构的合作。

学校与各方共同努力,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和环境。

通过建立良好的互动和沟通机制,实现资源共享、责任共担和协同育人。

4. 效能导向:这种理念强调学校系统的有效运作和绩效。

学校管理者注重目标设定、资源分配和绩效评估,不断优化管理模式和流程。

通过合理的规划和决策,提高学校运行效能,达成学校的使命和目标。

二、学校管理的实践学校管理的实践是指学校对于管理理念的具体执行和实施方式。

它包括学校组织结构、领导风格、管理策略等方面的具体操作。

1. 建立积极的学校文化:学校管理者通过制定积极向上、鼓励创新和合作的学校文化,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术环境。

积极的学校文化可以激发学生和教师的热情,增强学校凝聚力和向心力。

2. 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学校管理者应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加强学校内外的信息传递和沟通。

通过定期的会议、信息通报和线上平台,促进学校内部各个层级之间、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有效沟通。

3. 提供专业的教师发展支持:学校管理者应提供教师专业培训和发展机会,营造学习型组织氛围。

教育领导与学校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教育领导与学校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教育领导与学校管理的理论与实践教育领导和学校管理是教育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两个组成部分。

教育领导涉及指导学校发展方向、制定教育政策和管理师资等方面,而学校管理则包括日常事务管理、学生管理以及资源配置等方面。

本文将探讨教育领导与学校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并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与相互影响。

一、教育领导的理论与实践教育领导是指在教育机构中负责指导、规划和监督教育工作的领导者。

教育领导的理论基础是广泛的,包括行为主义、认知理论、情感智力理论等。

例如,行为主义理论认为领导者可以通过激励手段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认知理论则强调领导者应该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和认知发展,设计有效的教学策略。

在实践层面,教育领导需要具备一定的领导力和管理能力。

领导力包括目标设定、沟通能力和决策能力等,而管理能力则包括组织能力、人际关系管理和冲突处理等。

在学校中,教育领导者需要与教师、学生及家长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学校的发展。

二、学校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学校管理是指对学校内部事务进行组织、协调和监督的过程。

学校管理的理论涉及到组织行为学、管理学和领导学等多个学科。

组织行为学研究学校内部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管理学研究规划、组织、控制和领导等管理过程;领导学则关注学校领导者的角色和职责。

在实践层面,学校管理需要关注学生管理、教师管理、课程管理以及资源管理等方面。

学校管理者需要制定学校规章制度,确保学校秩序良好;同时还需关注教学质量,推动课程改革和优化教学资源的配置。

此外,学校管理者还需注重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提供全面的发展机会和支持。

三、教育领导与学校管理的关系与相互影响教育领导与学校管理相互联系、相辅相成。

教育领导提供了学校管理的指导方向和政策支持,确定了学校发展的目标和任务。

学校管理则是落实教育领导的具体实施过程,确保教育政策能够有效地落地实施。

同时,教育领导和学校管理也相互影响。

优秀的教育领导者能够提供明确的目标和愿景,激发学校管理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良好的学校管理则能够为教育领导者提供实践经验和反馈信息,帮助他们更好地指导学校发展。

学校管理理论与实践(5篇材料)

学校管理理论与实践(5篇材料)

学校管理理论与实践(5篇材料)第一篇:学校管理理论与实践学校管理理论与实践》作业三我县从2009年启动了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工程。

先后出台了“一个监控方案、一个质量评估办法、一个教学常规基本规范和五个评估评价细则。

对过程管理实行了“县教体局、片区督导组和学校”三级联动的教师教学常规督导评估制度。

要求各中小学每期对教师的教学常规工作督导评估不低于四次。

问:教师教学常规工作包括哪些元素?各元素的基本要求是什么?我县现行教师教学常规督导检查与评估制度存在哪些问题及建议?答题内容:教师教学常规工作包括哪些元素?各元素的基本要求是什么?教师教学常规工作包括以下元素:备课、上课、作业布臵与批改、辅导、考核、社会实践活动、教研等。

一、教学计划要有教材分析、学生情况分析、教学措施和方法教学进度等明确实用。

二、备课准确确定每个单元、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安排有主次,重点突出,难点分散,课堂容量、密度、深广度适中,过程清楚。

三、上课上课是教学过程的主要环节,更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上课的常规要求有:(1)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思想、发展能力的关键。

(2)上课的总体要求是,以现代教学理论为指导,遵循教学规律,贯彻教学原则,适当运用教学方法。

(3)上好一堂课要注意以下具体要求:①明确教学目的(目标明确)。

②保证教学的科学性与思想性(内容正确)③合理地选择教学方法和科学地运用教学方法(方法得当)。

④按照课时计划的设计展开教学(组织有效)。

⑤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验积极)。

(4)上课应注意的事项1.教师仪表端正,穿着整洁、美观大方,不准穿背心、拖鞋、超短裙进教室,不准画浓妆进教室,教师不允许戴变色镜、墨镜上课,不准带小孩进教室上课。

2.教态要严肃、热情、亲切、大方,要多表扬鼓励学生、严禁体罚或变相体罚和讽刺挖苦学生,禁止侮辱学生人格。

3.教师要精神饱满,不带个人情绪,要站立讲课(特殊情况,应向教导处及学生说明),教师上课要全神贯注,精力集中,紧扣内容,不做与教学无关的事,不讲与教学无关的话。

学校安全管理制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学校安全管理制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学校安全管理制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在当今社会,学校安全管理是教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为了保障学生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学校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

本文将探讨学校安全管理制度的理论与实践,并提出建议。

一、安全意识的培养学校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安全教育应作为校园教育的重中之重,通过学科教育和校园活动等形式,引导学生了解安全知识,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同时,家庭和学校要形成合力,共同培养孩子们的安全意识,使他们在面对危险时能够正确应对。

二、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是保障学校安全的基础。

学校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安全规章制度,并通过会议、通知等方式将其落实到校园实践中。

同时,学校应该进行定期的安全演练,以检验制度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并及时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

三、教职员工安全培训教职员工的安全培训是学校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

学校应当组织安全知识培训,提高教职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对危险的能力。

培训内容应当包括火灾逃生、突发事件处理等实用技能,并根据学校自身情况定制培训计划,让教职员工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各类突发事件。

四、设施设备的安全管理学校安全管理还包括对设施设备的安全管理。

学校应当定期检查各类设施设备的安全状况,发现问题及时修复或更换。

同时,学校应当加强对重点设备的监控力度,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并制定应急预案,以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

五、校园巡查与监控系统校园巡查是学校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应当定期组织巡查,确保校园安全。

此外,学校还应安装监控系统,对校园进行全天候监控,及时发现并处理安全隐患。

监控系统的使用还可以帮助学校了解学生的活动情况,及时发现和干预不良行为,维护校园秩序。

六、家长的参与与配合家长的参与和配合对学校安全管理至关重要。

学校应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将学校的安全信息传达给家长,引导家长与学校密切合作,共同监管学生的安全。

学校还可以组织家长参观、讲座等活动,提高家长的安全意识,增强对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支持。

学校管理理念与实践

学校管理理念与实践

学校管理理念与实践一、引言学校管理是指学校领导和管理人员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管理理念和方法,对教育资源进行有效配置和组织,以促进学校教育的发展和学生个体成长。

学校管理理念与实践是学校管理的核心内容,它涉及到教育的方方面面,对于学校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优质教育资源的配置为了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学校管理需注重资源的合理配置。

首先,学校应该建立透明的资源分配机制,公平、公正地分配教师、教室、图书等基础设施和教育资源。

其次,学校要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争取更多的社会资源的支持和赞助。

最后,学校需要制定有效的教育经费管理制度,确保经费使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三、建设良好的学校文化学校管理理念与实践还需要注重建设良好的学校文化。

学校应该营造积极向上、和谐稳定的学校氛围,弘扬主旋律,倡导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精神,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同时,学校还需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创新环境。

四、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管理应注重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师生之间的相互尊重、信任和理解。

学校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教师的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同时也要强化学生的自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促进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和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五、严格管理规范学校管理理念与实践还需要注重严格管理规范。

学校应设立严密的管理制度,明确各项管理规范,并建立监督机制,对违反规定的行为进行及时纠正和处理。

同时,学校还应不断完善学生管理工作,加强对学生的日常行为和学习情况的跟踪和督促,提高学生的纪律意识和学习效果。

六、充实教师队伍教师是学校管理的重要力量。

学校管理理念与实践需注重充实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学校要加强教师的培训和进修,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学科发展机会,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创新意识。

同时,学校还应完善教师考核与激励机制,激励优秀教师的发展和提升。

七、开展多元化的教育活动学校管理理念与实践还需要注重开展多元化的教育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

教学管理_从理论到实践(3篇)

教学管理_从理论到实践(3篇)

第1篇一、引言教学管理是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

本文将从教学管理的理论出发,结合实际教学案例,探讨教学管理的实践应用。

二、教学管理的理论基础1. 系统理论系统理论认为,教学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包括教师、学生、教学资源、教学环境等多个要素。

这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教学管理的大系统。

在教学管理中,要注重整体性、协调性和动态性,使各个要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教学质量。

2. 行为理论行为理论强调人的行为是受内外因素影响的,包括个人因素、社会因素、环境因素等。

在教学管理中,要关注教师和学生的行为,通过激励机制、评价机制等手段,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 教学过程理论教学过程理论认为,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包括感知、理解、应用、评价等阶段。

在教学管理中,要关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教学管理的实践应用1. 教学目标管理(1)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应具有明确性、具体性、可操作性。

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2)分解教学目标:将教学目标分解为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便于教师和学生跟踪教学进度。

(3)评价教学目标:定期对教学目标进行评价,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2. 教学内容管理(1)精选教学内容: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需求,精选教学内容,确保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一致性。

(2)优化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整合教学资源:充分利用教材、网络、多媒体等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3. 教学方法管理(1)多样化教学方法: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2)创新教学方法: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教学评价:对教学方法进行评价,不断优化教学方法。

4. 教学评价管理(1)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包括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体差异。

学校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管理制度

学校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管理制度

学校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一、引言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学校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管理制度的重要性逐渐凸显。

理论学习和实践教学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才能实现教育的最终目标。

本文将从学校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实践教学的意义以及管理制度的设计等方面展开讨论。

二、学校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学校的理论学习是师生们共同增进知识和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

首先,理论学习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提升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

其次,通过理论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学科知识,培养批判性和创新性思维。

因此,学校应该注重理论学习,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为师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资源。

三、实践教学的意义实践教学是理论学习的有效补充,能够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

首先,实践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通过实践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社会和职业发展,培养实践技能和创新精神。

因此,学校应该注重实践教学,提供实践机会和实习机会,加强与企业和社会的合作。

四、学校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的结合学校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的结合是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

学校应该将理论学习和实践教学相结合,打破传统的学科隔离模式,开展跨学科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实践项目,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五、管理制度的设计与改进为了更好地管理学校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教学,需要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

首先,学校应该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和课程标准,明确教学内容和要求,为学生提供清晰的学习指导。

其次,学校应该加强教师培养和发展,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素质。

此外,学校还应该建立完善的评估机制,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改进教学质量。

六、资源建设与利用学校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的有效实施需要充足的资源支持。

学校应该加大对教育资源的投入,提供良好的教学设施和器材,建立多媒体教室、实验室等实践教学场所。

以《教育管理基础》中的管理理论与实践提升学校管理水平

以《教育管理基础》中的管理理论与实践提升学校管理水平

《教育管理基础》中的管理理论与实践提升学校管理水平简介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利用《教育管理基础》中的管理理论和实践,以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

通过有效的管理方法和策略,学校可以更好地组织资源、规划发展,并建立积极合作的教师团队,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I. 学校管理理论概述A. 教育管理的定义及重要性•解释教育管理在学校运营中的作用;•强调优质的教育管理对于学校发展的重要性。

B. 《教育管理基础》中涉及到的重要理论1.行政效率理论•解释行政效率在学校运作中所起到的作用;•分析如何应用行政效率理论以优化学校内部流程。

2.资源配置理论•解释资源配置对于高效运营学校所起到的关键作用;•探讨如何科学地分配有限资源以满足不同需求。

3.组织行为理论•讨论如何建立积极的组织文化和学校氛围;•探究如何通过有效的领导和沟通促进员工合作与发展。

II. 实践中的管理方法A. 教育管理实践的重要环节1.学校目标设定与规划•讨论如何制定清晰明确的学校目标;•强调目标规划对于激励教职员工和推动学校发展的重要性。

2.教师团队建设与培训•探究如何建立积极合作的教师团队;•分析培训计划和活动对于提升教师能力的影响。

3.学生管理及关怀•讨论如何通过有效的学生管理策略提高学生整体表现和参与度;•强调适当关注学生需求及心理健康问题对于成功教育的重要性。

B. 案例分析:成功应用《教育管理基础》中理论实践案例分享•分析一或多个成功应用《教育管理基础》中理论实践案例;•解释为什么这些案例在促进学校发展方面表现出色。

III. 提升学校管理水平的挑战与应对策略A. 常见挑战•讨论学校管理面临的常见挑战,如资源不足、沟通困难等。

B. 应对策略•提供针对每个挑战的解决方案,包括资源整合、加强沟通和信息共享等措施。

结论总结本文中介绍的《教育管理基础》中的管理理论和实践如何提升学校管理水平。

强调教育管理在学校运营中的重要性以及有效应用理论的必要性。

通过科学规划目标、积极建设教师团队、关注学生需求和克服挑战,我们可以进一步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并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高教学质量,减少“手机控”现象【摘要】:手机在我们现实生活中越来越普及,几乎随处可见,人们利用它来方便快捷的获取信息,随时随地的与亲戚朋友联系,聊天……但是,在这些好处之后,隐藏着巨大的危害,特别是现在的大学生,与手机几乎是寸步不离,就算是上课也要登QQ,聊天,我们称之为”手机控”.那么寻其原因,我们发现不仅仅是学生的问题,教师、学校、社会环境等等,我们要追根溯源,进行改正。

大学校园的种种也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一届届曾漫步于校园中的莘莘学子。

只有宽敞明亮的教室,图书馆等良好的硬件设施是远远不够的。

正确的管理方法,和人性的校园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而作为教育的主体,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人格、态度、学业等等都会影响学生。

关键词:手机控教育课堂学校管理教师随着社会的进步,手机已经是一种很普遍的通讯工具,手机作为高科技产物,确实可以给我们带来许多生活上的方便。

学生可以通过手机及时与家长联系,也可以向老师汇报学习等.有些大学生甚至已经把它当成了生活的一部分,它也是大学生爱都随身携带的娱乐工具。

尤其是在课堂上……“噼噼啪啪”!走进大学课堂,已少闻“沙沙”写字声,但手机按键声却不绝于耳。

有时在教授讲着讲着的时候,就忽然被一声“滴滴。

”的qq声甚至是火爆的手机铃声打断。

对于玩手机的现象,在我们的访问中,同学小A说:“每堂课都有人玩手机啊,这个现象很普遍吧。

一般女生少点,男生偏多,大多都是发短信、聊QQ、上网浏览网页,一个月包70兆流量才勉强够用呢,大学生上课玩手机早已经成为了全国大多数高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情景一:伴着上课铃声,部分同学就是两耳戴着耳机手里拿着手机,很有节奏感得到走进来坐下。

情境二:望着在讲台上念PPT的老师,坐在课堂上的小A感到昏昏欲睡。

她打了个哈欠,习惯性地从包里掏出手机转发了条微博,把人人网的“新鲜事”刷了一遍,看看还没到下课时间,又点开腾讯网看起了新闻……对此,同学小C说自己上课时“上网成瘾但主要原因是听到某个地方听不懂,后面也听不下去,只好上网打发时间。

”小D则说“自己经常用手机查老师提到的概念、人物、事件,因为解惑及时所以听课质量比不用手机高。

所以上课上网是好是坏不能一概而论的。

”这样的回应似乎很让我们惊讶了。

但根据近日在省内各高校展开了一项上课手机控专项调查,结果更是令人震惊不已,竟有82.5%的大学生坦承每天上课其心思都在玩手机而无心听课!这不禁让我们思考:如今的大学生究竟怎么了?如今的神圣的大学课堂又是怎么了?老师的看法:观点一:大学生们比较崇尚时尚流行的文化,而手机恰恰满足了大学生的这种心理。

另外手机作为一种必备的通信工具人人都愿意使用,不过中小学校可能规定不让使用,而中老年人使用起来也仅仅是打打电话而已,最多发发短信,而大学生却喜欢它的其他功能,比如玩游戏、发微博,上qq之类的。

大学是一个比较开放的小社会,也可以形成各种不同的文化,因为大学生生活得比较密集,流行的文化也较容易传播,而手机既时尚又能满足他们的表现欲望,当然会有很多手机控了。

观点二:大学生群体之所以会对手机的移动互联网功能如此感兴趣,主要源于手机具备了多媒体应用、个人信息管理以及基于无线数据通信的浏览器和电子邮件功能,下载资料、查询信息易如反掌。

相对电脑来说,手机用起来更便捷,携带也方便。

而作为对外界新鲜事物有比其他年龄段群体更强获取需求的大学生群体自然就成为了手机的忠实用户。

观点三:一些学生在高中是优等生而到了大学里不再优秀,落差比较大,理想与现实距离较大,有的学生对所学的专业缺乏兴趣,对某些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再加上大学生就业困难等问题也会使部分学生感到学习的前途渺茫,不能在学校获得提升自我价值的机会,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动机不强,产生了厌学情绪从而使课堂教学中出手机控现象。

观点四:由于我们高校没有淘汰制,使大学生感到在校学习压力不大,危机感不强,动力不足,学生普遍存在“分不在高,及格就行”错误思想。

另外,大学考试制度及课程考核方式不合理,考试题型呆板,缺乏创新性,有的大学教师考前圈重点、划范围,考题简单,尤其表现在文史类考试,考试试题与方式陈旧,许多学生都有采取复印、抄写笔记的考前“突击思想”应付考试。

那些公共课和基础课更不必说,要么写一篇论文,要么开卷考,很容易通过。

课堂对学生而言,已失去了原有的威严。

观点五:课堂教学中的手机控现象,折射出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组织纪律观念淡薄,缺乏自制和自律能力,许多大学生自我约束力差、价值评价失衡、理想渺茫是导致逃课现象的主导因素。

一些学生没有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自理能力、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心态没有好好调整,缺乏积极的学习态度。

学生的看法:观点一:不知道为什么,只是习惯性地摆弄手机。

离开手机后会产生焦虑感;有事没事地摸出手机看看;甚至有“幻听”手机来电或者短信的经历。

对我们来说“出门不带手机,就好比‘抽烟没有打火机’,总觉得缺少了什么。

”可能是由于手机成了重要的联络手段,有时等电话的感觉堪比高中毕业等大学录取通知书:急啊!观点二:出门在外,举目无亲,我们习惯将手机当作与外界联系的唯一工具。

“万一家人或朋友有急事,但没办法联系到我,有可能会让我遗憾终生。

”所以无论何时何地一定会带手机,而且24小时开机。

坚持“短信为主,电话为辅,时常QQ,间歇上网”的“原则”。

观点三:其实我们知道自己是在浪费时间,很多时候很想“戒手机”,但似乎已经改不掉这个习惯了。

就连准备看书前,都要瞄一眼手机,再瞄一眼,然后才能静下心来看书。

离开手机就像失去了所有,甚至唯一获取时间的途径。

有时我们试图通过带手表获取片刻安宁,事实上,我们得到的只是更多的空虚与对手机的依赖。

观点四:我们在中小学是应试教育培养模式,是被动灌输性的学习,而大学是素质教育模式,是主动性研究型的学习。

因为习惯于被动接受,某些老师和我们“互动”的教学尝试,反而引起了我们的抵触,觉得上课“像玩儿一样,学到的东西太少”。

很多时候我们觉得自己很迷茫,高中拼命听课是为了高考,现在听课也不知道是为了什么。

再加上很多课实在太无聊了,有些老师根本就是在念 PPT ,还不如上网打发时间,下课再自己看书。

“ 60 分万岁,考试只要能通过就行了,成绩好对找工作并没有太大的作用。

”这种想法在大学生中很普遍,除非是那些想保研的同学。

想保研的人也不一定是对学习有兴趣,多数还是为了“缓刑三年”,然后起点高一些,能找个好工作。

我的看法:近几年高校持续扩招,在大众教育背景下,高等学校学生规模成倍增长,而教师数量却没有大幅增加,教师队伍建设速度没能跟上学生规模扩大的速度。

另外,由于高校扩招后引进很多新教师,这些教师年纪轻,教学经验不足,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

更有部分高校教师师德师风不容乐观,如有的教师对待学生缺乏应有的责任感,对待工作没有敬业精神,不思进取,不求创新;部分学校的教风、学风不严谨,一些任课老师缺乏责任心,对于逃课的学生比较宽容,只要不严重影响课堂纪律和正常的教学秩序,一般都不予干涉,导致手机控现象气焰十分嚣张。

2010年4月,中国计量学院人文学院社会组织公关研究中心,对全校近2万学生开展了“我的课堂,我的学习生活”抽样问卷调查。

调查结果十分令人沮丧:59.36%的学生回答只喜欢1—3门课(几乎占不到所上课程的一半),22.82%的学生选择喜欢4-6门课;喜欢的原因:44.15%的学生是因为“课程内容有吸引力”,仅有33.64%的学生是由于“教师讲课有吸引力”。

教师讲课不能激发学生的喜爱,原因在于教师上课的方法。

调查发现,“在你所上的课堂,教师大多数以讲为主、偶有提问”的比例高达70.15%,另有17.14%的学生选择教师“从始至终讲课”,仅有9.08%学生选择教师“给时间思考,然后提问”这样的选择只能说明,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太多了,基本上是一个人在演独角戏,而这样的情况是极为不正常的。

大部分学生认为课堂获得的东西太少。

有相当部分学生提到现在课堂“死板”或“老师缺乏激情”等;授课内容“纯理论太多”、“缺乏实用性”,甚至抱怨老师“不要一直点PPT”。

高校,是培养有独立思考能力、一定社会适应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人才的高等学府,是国家后备人才成长的摇篮。

优秀的大学教育对国家未来的发展、对国家竞争力的提升,均有深远的意义。

大学课堂是大学教育的基本载体,是大学生接受教育的最主要的场所,是保证大学教育质量的直接因素。

因此,大学课堂的情况对大学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高校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课程的教学目标,更新教学内容和模式,注重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采取激励机制,鼓励老师革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促进教师授课的充实性与生动性,激发学生听课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教师授课内容要与社会紧密结合,让学生学有所用。

学校应改革不合理的教育体制,通过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减少手机控现象。

大部分同学表示很想从课堂中、从老师身上学到社会经验、人生态度、思考问题的方法等一些启发性的东西,不光是知识。

其实,老师上课的过程中包含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和好的思维方式,包括怎么看待这个社会,怎么对待他人、对待自己、对待工作学习。

老师口头上的“说”,不仅是具体知识的表述,也是内在人格魅力的流露。

长期以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成为教育改革的中心命题。

然而,就现实的课堂教学,仍然存在着学生的主体作用被忽视的现象。

实践中,我们发现,由于没有对学生主体作用给予足够的重视,一些教师在课堂上表现出强烈的控制学生、控制局面、控制课堂的倾向。

在这种控制心理的支配下整个教室成了教师一个人在活动,一个人在思维,一个人在讲话,学生成为旁观者。

教师自顾自的按照设计好的教案,一个环节接一个环节地执行,一言一行都是设计好的。

教师并没有真正的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上,而是过多注意自己的教学行为的设计和执行。

大学课堂的主体是教师与学生,授课内容是大学课堂的灵魂,多媒体设备、黑板、教材、课堂语言等是教学的辅助内容。

在大学课堂上,教师在传授知识,学生在接受知识、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在教师与学生共同度过的一节45分钟左右的课堂中,必须实现一个任务,就是学生学到进而掌握一定知识——即在一个学期的每一节课中,最终实现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对某一专业知识基本掌握、能够运用。

大学课堂各门课程分不同时段的学习,一个重要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如对专业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操作能力、应变能力等等,这些能力只有通过课堂上的培养,才能增强学生的社会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才有可能在学生毕业时成为国家需要的合格劳动者。

如果大学生在四年大学的课堂上仅仅作为一个听众来度过,或者只依靠业余时间来自己磨练,那么,这些能力的增强就非常有限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