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____导学提纲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 《鱼我所欲也》导学答案
设计者:东营市胜利第三十九中学刘建芳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准确、明白的翻译文
句。
2、学习本文比喻恰当,对比鲜明, 说理透辟的论证方
法
3、认识孟子“舍生取义”思想的进步性及其现实意义。
[资料助读]
1、作者作品简介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称。他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政治上主张“法先王”。在孔子的“仁”学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仁政”学说,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曾游说梁、齐等诸侯国君,均不见用。退而与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书立说。其言论和行动的记载,保留在《孟子》一书中。此书不仅是儒家的重要学术著作,也是我国古代极富特色的散文专集。其文气势充沛,感情洋溢,逻辑严密;既滔滔雄辩,又从容不迫;尤长于譬喻,用形象化的事物与语言,说明复杂的道理。对后世散文家韩愈、柳宗元、苏轼等影响很大。
《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并称“四书”。(“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四书”、“五经”同属儒家经典著作。)
2、题解
孟子主张人性是善的,他认为人生而具有侧隐之心、羞恶之心、礼让之心、是非之心。只要不使这些“善心”丧失,就在道德方面具备“仁义礼智”。本文就是从这种理论出发,阐明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和不义可耻的道理。提出“舍生取义”的主张。孟子认为,如果把生命看得比义更重要,就会做出各种不义的事情来。他对比了两种生死观,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告诫人们要辨别义和利,不要失去“本心”。
本文行文流畅,论证严密;引譬设喻,生动形象;排比铺陈,气势恢弘。体现了《孟子》一书的文笔特点。
一、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好句子的节奏和重音,要读得流畅,朗朗上口,读出语言气势和感情。标注下列句子的停顿及重音: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2)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
(3)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4)是/亦不可以已乎
2.给加点的字注音并解词。
[所欲]“所”动词,相当于名次,意为“喜爱的东西”。[得兼]同时得到。【有甚于】比……更重要【苟.得]苟且得到,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恶.】wu4,厌恶,与“欲”相反。【患】祸患,灾难。
【使】假如,假使。下文“使”义同。【何不用也】有什么不可以使用的呢?
【由是】按照这种方法。【是故】因此,由此可见。[不辟.]辟,同“避”,躲避。【非独】不仅仅。【勿丧】不丧失(其本心)【箪.】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豆】古代盛饭或其他食品的器皿。【羹.】煮或蒸成的汁状、糊状、冻状的食品。
【呼尔而与之】没有礼貌地呼喝着给他(吃人尔,助词。【蹴.尔】用脚践踏着。
【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不愿意接受。【何加】 (有)什么益处。
【万钟】钟:古代的一种计量器名。六斛(hú)四斗为一钟。万钟:指很厚的俸禄。【奉.】奉侍。【本心】天性,天良。
【是亦不可以已乎】是,此,这。已,停止,放弃。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所识穷乏者:所认识的贫穷的人。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动词。与:通“钦”,语气词。
【乡为.身死而不】乡,通“向”,以前。为,为(之)全句:从前为了“礼义”宁死也不接受。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第一个“为”,Wei4,介词。第二个“为”,wei2,动词,这里是接受的意思。
3、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故患有所不辟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
)
二、合作探究,深入理解
(一)研读第一段。讨论:
1.请概括第一段大意,即分析引论部分,说出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明确:第一段论证了人皆有羞恶之心,应该并且能够做到“舍生取义”。中心论点:舍生取义。
2、文章开头写“鱼”和“熊掌”有什么作用?
明确:作者先以鱼和熊掌设喻,得出结论“舍鱼而取熊掌也”。鱼和熊掌两样东西的价值不同,鱼低贱而熊掌珍贵。二者不能同时得到,必然舍弃鱼而选取熊掌;同理,生命和正义的价值也不同.正义要比生命重要得多,二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必须舍弃生命选取正义。这里运用了类比推理,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
3、“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欲”可以指哪些事情?
明确:这里的“所欲”应指“道义”,即正义的事业,如为人民谋解放,为了四化建设,为了别人的安危等。
4、“所恶有甚于死者”“所恶”可以指哪些事情?
明确:此题无固定答案。这里的“所恶”应指“丧失道义”或“不义”,即不正义的不合法不道德的事情,如叛变革命,贪污受贿,滥用职权,杀人放火等。
5、“故患有所不辟”“患”指什么?
明确:指祸患、灾难,即遭到迫害,遇到生命危险等。
6、“非独贤者有是心“是心”指什么?
明确:指侧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等这些善心。
7、本段分几个层次?是如何展开论证的?
明确:本段本段分三层:(1)提出论点;(2)分析论证;(3)得出结论。
第(1)层先由鱼和熊掌设喻引出论点“舍生而取义者也”,采用了比喻论证和类比推理的方法。
第(2)层接着运用严密的的逻辑推理展开分析论证。这个推理过程分两步:第一步是通过对喜爱的东西和厌恶的东西的分析从正面阐明了为了“义”(“有甚于生者”)可以“舍生”(“不为苟得”),即使死掉(“患有所不避”),也不做“不义”之事。第二步是用假设推理从反面阐明论点。设想如果人们所喜爱的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如果人们所厌恶的没有比死亡更厉害的,那么只要能够保全生命,躲避死亡,就什么手段都可以采用,什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