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颈疝窝、软骨岛

合集下载

股疝的原因

股疝的原因

股疝的原因文章目录*一、股疝的简介*二、股疝的原因*三、股疝的危害*四、股疝的高发人群*五、股疝的预防方法股疝的简介腹腔内脏器经股环、股管自卵圆窝疝出时,称为股疝(femoral hernia)。

多为后天获得性,先天性股疝极其罕见。

其发病与股环较宽、妊娠、肥胖、结缔组织退行性变、腹内压升高等因素有关。

从理论上讲,其发病机制简单,诊断和治疗不困难,但在临床中误诊误治的情况屡见不鲜。

据国内外学者报告,40%~60%的股疝病人在就诊时已发生嵌顿和绞窄,而在一些肥胖病人被漏诊或误诊为Rosenmtiller淋巴结肿大(炎症)者亦非少见。

究其原因,可能和股疝较少见、医生对其临床特点认识不足有关。

股疝的原因股疝多见于中年以上的女性,这与其生理和解剖学基础密切相关。

股环是股管的上口,其仅覆以疏松结缔组织;股管为一锥形盲管,有相当一部分前壁见于隐静脉裂孔内,其浅层结构为筛筋膜,无肌性防护;腹股沟镰止点窄,远离耻骨梳韧带;女性骨盆较宽,韧带肌肉、血管等较男性为细,故股环明显大于男性,被认为是股疝好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另外,髂外静脉粗细的变化,对股环开口也可产生直接影响,特别是妊娠中晚期子宫压迫导致髂外静脉和股静脉回流障碍引起的血管增粗,分娩后血管压迫的解除、口径变细,必将明显影响股环及其邻近间隙的大小。

妊娠可造成腹肌的伸展、韧带的松弛,由于股环处特殊的解剖学特点,使得这些结构更加薄弱,任何引起腹内压增加的因素如腹胀、便秘、气管炎、肝硬化腹水等疾病,以及年龄的增长、慢性消耗性疾病、肌肉的萎缩或退行性变等均可诱发股疝。

此外,股疝的发病可能与腹股沟疝修补手术有关,据Glassow(1970)报道,25%以上的股疝病人有腹股沟疝修补手术史。

因为传统腹股沟疝手术采用腹股沟韧带修补,该韧带被牵拉上提,其张力性缝合修补造成股环口开大,为疝的突出打开了方便之门。

股疝的危害肠坏死与肠瘘是股疝嵌顿的严重并发症。

股疝嵌顿后,如果发生绞窄,疝内容物坏死,则出现化脓性淋巴结炎或其他脓肿样改变,一旦切开,则造成肠瘘。

股骨解剖名称

股骨解剖名称

股骨解剖名称嘿,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股骨这个人体里很重要的“家伙”,它就像人体大厦的一根粗壮支柱,支撑着我们的身体,让我们能站得稳、走得动。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股骨的解剖名称这个有趣的世界吧。

首先,咱们来认识一下股骨的上端。

这里有个很重要的部分叫股骨头,它就像一个圆圆的“小脑袋”,和髋臼这个“小窝窝”配合得可好啦,就像一个球放在一个杯子里一样,让我们的大腿能够灵活地转动。

我记得有一次在体育课上,老师给我们讲人体结构,就拿着一个股骨的模型,指着股骨头说:“你们看,这个股骨头就像一个小司令,指挥着我们大腿的各种动作呢。

”大家都觉得很形象,一下子就记住了。

股骨头旁边还有个股骨颈,它就像是连接“小脑袋”和“大身子”的脖子,虽然看起来细细的,但作用可不小哦,它承受着身体的重量,还要传递各种力量,就像一座小桥,连接着两岸。

要是这个“脖子”出了问题,那可就麻烦啦,我们走路都会变得一瘸一拐的。

再往下看,就是股骨体啦。

股骨体就像一根长长的“大棒子”,直直地立在那里,给我们的身体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力。

它的表面可不是光滑的哦,有很多肌肉附着在上面,就像小猴子爬树一样,这些肌肉通过拉扯股骨体,让我们的腿能够做出各种各样的动作,比如走路、跑步、跳跃等等。

想象一下,如果没有这些肌肉和股骨体的完美配合,我们就只能像木头人一样,动都动不了啦。

而且,股骨体里面还有骨髓呢,骨髓就像一个神奇的“营养工厂”,它可以制造出很多血细胞,这些血细胞就像我们身体里的小卫士,保护着我们的健康。

在股骨的下端,有两个很重要的结构,一个是股骨髁,另一个是髌骨。

股骨髁就像两个“小膝盖头”,它们和胫骨一起组成了我们的膝关节。

当我们走路或者跑步的时候,股骨髁和胫骨就会相互摩擦、转动,就像两个好朋友在跳舞一样。

而髌骨呢,它可是我们膝盖前面的一块“小盾牌”,它可以保护我们的膝关节,还能增加股四头肌的力量。

我有个同学,他特别喜欢运动,有一次不小心摔倒了,伤到了髌骨,结果膝盖疼了好长时间,走路都不方便。

股骨颈疝窝的CT和MRI表现

股骨颈疝窝的CT和MRI表现
中图分类号 : 6 181 1 .2 R 8 .; 844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6 0 12 1 )2 28— 3 10 —9 1(000 —03 0
C r a RI r dng fhe n a in pi ft e o a e k nd M m i so r i to to he fm r ln c
i l n a 0 5n 1 . ll a di t m r edadnc erh a m n o t t i t a cdxo t mu. T T (l n9± . l ) Al o t nh f oa ha n ekna t bs et fh a eo le l o e fh f r C l n e n c e e e l e e en r r a r e e
Y AN e g- n Ch n xi , L a g qn ICh n - i , Y UE u , Yn Xi - i ao qan
1 e r etfM d a l ai ,£ .Dp t n o ei lm g g 船 Z dH sil a hn d a C lg ,Sa n a n2 10 ,P. C i am c n o t ,Tia i l oee h MogTi 700 pa s Me c l a R. hn a 2 eatetfE e ec ,t z .Dpr n o m r ny h m g e H sil a hnM d a c o t ,Ti a ei l o pa s c ,Sa dn a n2 10 ,P. C i hnogTi 700 a R. n ha
颈 近段 前 外 侧 皮 质 下 , 圆 形 、 圆形 或 分 叶 状 , 大 径 3 1m 平 均 9 .r 呈 类 最 3 m, ±0 5 m。C 表 现 为 边 界 清 晰 , 边 有 硬 化 环 的 a T 周 低 密度 影 , 见 有 一 裂 隙 向外 穿 越 邻 近 骨 皮 质 。 M / 并 R 因疝 窝 内 容 物 成 分 不 同 而 呈 不 同信 号 。结 论 : 骨 颈 疝 窝 位 于 股 骨 股

股骨颈疝窝

股骨颈疝窝

股骨颈疝窝股骨颈疝窝:是由于髋前囊力学和磨损的影响在股骨颈前上1/4处产生的一个反应区,它由骨胶原组织、新软骨和反应性新骨组成,其内有液体存在,反应区内常出现隆起以及邻近的关节囊增厚、粗糙,并有皮质缺损区,暴露出髓质腔和骨小梁。

鉴别诊断:1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伴发的(类)圆形病灶:患者大多具有髋痛或髋部活动受限而就诊,CT上具有股骨头缺血坏死较为特异的征象,即CT上股骨头承重区可见走行弯曲的模糊状硬化线或硬化带,与星芒状结构走行一致或交叉。

(类)圆形病灶硬化缘多模糊,大多沿模糊硬化线(带)附近分布。

X线平片上股骨头坏死表现为致密硬化带,股骨头塌陷变形,并可见类圆形透亮区掺杂其中。

而股骨颈疝窝临床上无明显症状,大多偶然发现。

病灶孤立,其外围区骨质结构及密度无异常,股骨头无发生断裂塌陷,必要时MRI 检查即可作出鉴别诊断。

MRI上“线样征”的有无是二者的鉴别点。

2骨内腱鞘囊肿:二者临床和影像学上表现相似,病理上也常很难区分,发病部位是主要的鉴别点。

骨内腱鞘囊肿通常位于股骨头骨性关节面下方,局部关节面可伴增生硬化,相邻骨皮质少有裂隙。

而股骨颈疝窝在病灶或相邻上下层面上大多可见与病灶相连的局限性裂隙样皮质缺损,不累及关节面。

3骨样骨瘤:患者髋部疼痛明显,尤夜间明显。

CT上瘤巢内多有钙质样高密度斑点或团块,周围硬化缘较厚,邻近皮质无裂隙样缺损,所在患髋关节积液。

X线平片上股骨颈下方可见骨膜反应。

4退变性囊肿:见于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或髋关节退变性疾病,伴有关节间隙狭窄,关节面增生硬化及边缘骨赘形成等退变征象。

囊肿多位于股骨头承重关节面下,常为多个类圆形病灶簇集在一起,髋臼侧关节面亦伴发类似囊肿。

而股骨颈疝窝发病部位特殊,常为单发病灶,而髋臼常常无改变。

5不典型骨转移瘤:有时可显示和股骨颈疝窝相似的密度,溶骨性破坏,边缘不清而且周边无硬化环,临床上有原发肿瘤病史有助于鉴别诊。

股骨颈疝凹病理基础及影像学表现

股骨颈疝凹病理基础及影像学表现

股骨颈疝凹(herniation pit of the femoral neck)为pitt等人于1982年首次报道,认为是正常变异,患者无症状,偶尔被检出。

之后,国内外文献有多篇报道指出有些股骨颈疝窝患者有髋部疼痛症状,追随检查时有的疝窝增大。

同时也有学者认为股骨颈陷凹是髋关节撞击综合征(femoroacetabular impingement,FAI)特殊表现征象之一。

病理基础骨颈疝窝是由于髋前囊力学和磨损的影响在股骨颈前上1/4产生的一个由骨胶原纤维结缔组织、新生软骨和反应性新骨组成的反应区,其内有液体存在。

反应区内常出现隆起以及邻近的关节囊增厚、粗糙,并有皮质缺损区,暴露出髓质腔和骨小梁。

股骨颈疝窝系股骨颈反应区的组织和(或)液体在前部关节囊和髂股韧带以及髂腰肌(腱)的机械性压迫下,通过骨皮质疝入松质骨内而形成的窝状骨质缺损。

病理上,股骨颈疝窝内主要为致密纤维结缔组织构成,并可伴黏液样变。

影像学表现多位于股骨头基底和股骨颈前外侧皮质下,可呈圆形或卵圆形。

X线平片上表现为伴有清晰薄层硬化缘的环形(囊状)透亮区;CT上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的皮质下局灶性骨质缺损,周围见薄层硬化带环绕、边缘锐利,部分较大病灶在病灶层面或上下相邻层面上前方显示皮质与病灶相通的局部裂隙样缺损病灶,最大径线通常小于10 mm;MRI示病灶在T1WI上呈低信号,在T2WI上呈均匀或不均匀高信号。

典型案例图1 ①-③横断面、冠状面及矢状面骨窗示右侧股骨头基底部紧邻皮质下圆形骨质缺损灶,灶周有薄层硬化,④双侧股骨颈疝窝,⑤后侧多发股骨颈疝窝,⑥前侧股骨颈疝窝呈2个图2 右侧股骨颈疝凹(箭头所示)图3 外伤后检查时偶然发现,右侧股骨颈环形透光区,符合股骨颈疝凹影像学表现图4 男性30岁,髋关节疼痛,MRI检查可见右侧股骨头基底部皮质下类圆形长T2信号,符合股骨颈疝凹影像学表现鉴别诊断1. 骨样骨瘤。

骨样骨瘤典型表现为局部骨皮质增生硬化,中间有透亮的“巢”,“巢”内有斑点、小片状钙化影,“巢”位于一侧皮质或在皮质下致密骨内,“巢”是诊断骨样骨瘤的可靠征象。

股骨颈疝窝的MRI表现

股骨颈疝窝的MRI表现

① 130021 长春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M RI 室② 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学院放射线科股骨颈疝窝的M RI 表现谷艳英① 王桂芝② 赵致平① 我们在对306例髋关节M RI 扫描中,共发现股骨颈疝窝(Hernia tio n pit )15例,17个股骨颈疝窝,现报告如下,重点讨论其M RI 征像及病理基础。

1 材料和方法本文收集我科自1991年9月至1996年1月经M RI 诊断的15例病人17个股骨颈疝窝。

其中男12例,女3例,年龄33~54岁,平均年龄43.5岁。

11例病人因髋关节疼痛并疑为股骨头无菌性坏死,4例病人髋关节正位X 光片,偶然发现股骨颈圆形高密度环而行M RI 扫描。

本组应用的是飞利蒲公司制造的GY-RO SCAN T 5型(0.5T 超导磁共振扫描机)。

常规行SE 序列T 1加权像(525/25)和F FE 序列T 2加权像(600/25,Flip 60)轴位和冠状位扫描,层厚6mm,间隔0.6m m,成像距阵205×256。

全部病人均有髋关节正位X 线平片。

2 结果15例病人中,单侧病变13例,双侧病变2例,共17个病灶,每个病变均位于股骨颈前上1/4部位。

形态呈圆形、卵圆形或分叶状,边界清晰,直径3mm ~11mm ,M RI 扫描全部呈相同信号,SE 序列T 1加权像显示低信号,FF E 序列T 2加权像显示高信号,周边为低信号环。

4例病人低信号环不完整,每个病变均与皮质相连。

髋关节正位X 线片13个病灶见清晰的圆形,卵圆形或分叶状硬化环,2个硬化环较淡,2个未见硬化环。

2例病人分别在首次检查至一年及二年后复查M RI,病变大小、形态、信号均无改变,全部病人距扫描后半年至三年经临床追踪观察症状无进展。

3 讨论股骨颈疝窝是由于髋前囊力学和磨损的影响在股骨颈前上1/4产生的一个反应区,它由骨胶原组织,新软骨和反应性新骨组成,其内有液体存在。

反应区内常出现隆起以及邻近的关节囊增厚、粗糙,并有皮质缺损区,暴露出髓质腔和骨小梁[1~2]。

股骨颈疝窝1例报告

股骨颈疝窝1例报告

o o
U U
o 1 2 o 来自3 l 2

2 实验 方 法 与 结果
21 . 性状 本 品呈棕 褐 色液体 , 味辛 微苦 、 。 酸 2 2薄层 色谱 鉴别 . 2 2 1 夷 ( 兰脂 素 ) 复 方 鼻炎 合 剂 2 m ( .. 辛 木 取 0 l约 含 生药辛 夷 1 ) 氯仿 萃取 4次 ,5 / , 并萃 g用 1ml次 合 取液 , 干, 渣加氯 仿 2 l 解 , 供试 品液 。 蒸 残 m 溶 作 另 取木 兰脂 素加 甲醇 制成 1 g m —l的溶液 作 阳 m/ l 性对 照 品 。按 处方 配 比制 得 不含 辛 夷 的复 方 鼻炎 合剂 2 m 照前 法 提 取 制得 阴性 对 照 液 。按 薄 层 0l 色谱 法试 验 , 取 上述 3种 溶 液 各 5 , 吸 l分别 点 于 同一 以 0 5 . %羧 甲基 纤维 素 钠 为 粘 合 剂 的硅 胶 H 薄层 板 上 , 以氯仿 一乙醚 ( : ) 展开 剂 , 51为 展开 , 取 出晾干 , 以 1% 硫 酸 乙醇 溶 液 , 9 c 热 至 喷 0 在 0C加 斑点 显 色清晰 。供 试 品色 谱 中在 与 对 照 品色谱 相 应 的位置 上 显 有 相 同的 紫 色 斑 点 , 阴性 对 照 品色
谱 无此斑 点 出现 。见 图 1 .
O 0
0 o
o o
o o


1 仪 器 与试 剂
P Q—I型薄 层 自动铺 板 器 ( 庆 南 岸 新 力 C I 重 仪 器厂 )木 兰脂 素 、 丁 、 梅 对 照 品 ( 国药 品 ; 芦 乌 中 生 物制 品鉴定 所 ) 硅胶 G, ; 硅胶 H( 岛海 洋化 工 青 厂 )其余 所有 试剂 均为 分析 纯 。 ;

骨陷窝名词解释

骨陷窝名词解释

骨陷窝名词解释
骨陷窝是人体骨骼组织中的一个解剖学术语,指的是在骨骼中的凹陷或凹槽区域。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骨陷窝及其解释。

1. 髁突陷窝:位于股骨上端,是股骨髁突下方的一个凹陷区域。

它是股骨关节的一个关键结构,通过与髋骨上部的髋臼相接触,形成了髋关节。

髁突陷窝的形状和深度对于髋关节的稳定性和功能有很大影响。

2. 胸骨陷窝:位于胸骨的中部,是一个深而宽的凹陷区域。

胸骨陷窝是胸骨连接到肋骨并参与呼吸运动的重要部位。

它的形状和大小会影响胸廓的形态和呼吸功能。

3. 肱骨小头陷窝:位于肱骨的髁部,是肱骨关节突出部分的一个凹陷区域。

肱骨小头陷窝与尺骨头相互接触形成肘关节。

它的形状和深度对于肘关节的稳定性和运动范围有重要影响。

4. 跟骨陷窝:位于跟骨的后部,是足部中跟骨与腓骨相接触的部分。

跟骨陷窝的深度和形状对于足部的稳定性和运动功能非常重要。

5. 锁骨陷窝:位于锁骨的内侧,是锁骨与胸骨相接处的一个凹陷区域。

锁骨陷窝是锁骨与胸骨连接的关键结构,对于肩部和上肢的运动和稳定性有很大的影响。

总体来说,骨陷窝是骨骼中的凹陷区域,它的形状和深度决定
了相应关节的运动范围和稳定性。

准确理解和掌握骨陷窝的位置和功能对于临床医学和解剖学研究非常重要。

股骨颈疝窝的影像分析及鉴别诊断

股骨颈疝窝的影像分析及鉴别诊断
n c . e o s Bi tr li c s ekM t d h l e a n l a e,6 c s s o i g e lf ,sn l ih i e i a e L so swe e lc td i h r xma a a e fsn l e t i g e rg tsd n 1 c s . e i n r o a e n t e p o i l fmo a e d a d n c a a n e oa e a o e ,we e r u d e r lh a n e k b s l tr l tr lc r x a t r o n .Re r s e t e a ay i f a e fci i a l a n s d p t n s to p ci n l sso c s so ln c lydig o e a i t v 8 e
股骨颈疝 窝 ( e i i i o tefm rl ek 又 称滑膜 h r a o pt f h oa nc ) n tn e 疝、 股环 等 , 18 由 Pt等… 首先 报道 。随着检 查设备 于 9 2年 i t
2 结 果
8例中双侧 1 , 例 左右大小 形态不对 称 , 单发左 侧病灶 6 例, 单发右侧病灶 1例 , 灶均 位于 股骨 头基 底部 或股 骨颈 病 前外侧 , 最小径线 3m 最大径线 1 m, 1mm, 平均 7m 均 呈类 m,
车友 谊 吕子 鑫 陈 燕萍
【 摘要 】 目的 探讨股骨颈疝窝的 x线平片 、T及 M I c R 影像 表现 。方 法 回顾性 分析 8 l 例 临床诊 断的股骨
颈疝 窝患者 的髋关节影像资料 , 5例 x线平片 , 2例 C T和 1 MR 。1 例 I 例发生在双侧 , 6例单发在左侧 , 例单 发在右 1 侧 。结果 病灶均位于股骨头基底部和股骨颈近段前外侧皮质下 , 类圆形 ; 呈 最大径 约 1 n 3ml。X线 平片表 现为边

股骨颈疝窝X线-CT诊断论文

股骨颈疝窝X线-CT诊断论文

浅谈股骨颈疝窝的X线\CT诊断[摘要] 目的分析股骨颈疝窝的临床症状及ct检查表现,评价ct检查对股骨颈疝窝的临床诊断价值。

方法收集整理我院2004年3月~2009年10月46例股骨颈疝窝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

结果 46例股骨颈疝窝患者中35例为单侧股骨颈发病,11例为双侧股骨颈受累,46例患者共发现64个病灶。

ct表现为股骨颈前方皮质下类圆形骨质缺损,内为较均匀的液体密度,边缘清楚伴有硬化缘。

x线平片上可见股骨颈中轴线或其外上方的类圆形透亮区或破坏区。

结论 ct检查为股骨颈疝窝的诊断提供了重要而且准确的影像依据,而且能对x线平片不能显示的或可疑的股骨颈疝窝作出正确诊断,应当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关键词] 股骨颈疝窝; x线; ct 检查[中图分类号] r816.8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1-173-01股骨颈疝窝是发生于股骨头基底和股骨颈的一种较少见的良性病变。

常被误诊为股骨头缺血坏死或退变性囊肿等其他骨关节病,为增加对本病的全面认识,提高诊断或鉴别诊断水平,本文收集整理我院2004年3月~2009年10月46例股骨颈疝窝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整理,以探讨ct检查对该病的诊断价值,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共46例患者。

其中男35例,女11例;年龄24~67岁,平均年龄46岁。

左侧受累38例,右侧受累20例,共64个病灶。

其中,35例因髋部隐痛,下肢无力就诊,其他均因外伤后或因其他症状就诊。

1.2 方法采用ge prospeed fii双螺旋ct机,行髋关节扫描,扫描层厚和层距均为5mm,用骨窗及软组织窗观察。

全部病例均同时摄正位髋关节平片。

2 结果2.1 正位髋关节x线平片:在46例患者中,有28例患者发现38个病灶。

其中26个病灶位于股骨颈中轴线外侧股骨头基底部,12个位于股骨颈中轴线上。

圆形22个,半圆形4个,卵圆形12灶个。

浅谈股骨颈疝窝在影像学中的表现

浅谈股骨颈疝窝在影像学中的表现

中外医疗 CH IN A F OR EI G N ME DI C AL T R EA TM EN T 影像与检验股骨颈疝是一种少见的良性病变,1982年首先由Pitt[1]等报道。

随着C T影像技术的广泛应用,股骨颈疝的发现率较以往增高,误诊率降低。

现将我院5例股骨颈疝的影像学表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4年6月至2010年4月收治的股骨颈疝5例,对其X线平片及CT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

其中男4例,女1例,年龄30~45岁,右侧受累4例,左侧1例。

3例患者因外伤就诊发现,无任何临床症状,2例因腰腿酸痛就诊发现。

全部病例均摄有骨盆正位X线平片,均行髋关节CT检查。

CT检查层厚和层距均为5mm,转速18.75mm/rot,电流210mAs,电压120Kv,摄有骨窗和软组织窗2种。

患者取仰卧位,双髋及膝关节伸直平放并呈伸展中立位,双踝关节靠拢,选定双侧髋臼顶,并由此开始向下进行扫描,扫描范围覆盖双侧整个髋关节。

采用骨和软组织算法进行图像重建,重建厚度1.25m m,重建间隔1m m。

2 结果2.1 X线平片表现5例病灶位于股骨头基底和股骨颈前外侧,5例均单侧单发,右侧4例,左侧1例。

5例病例在骨盆平片上均有显示,2例在髋关节侧位上未显示,1例隐约显示,所有病例均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密度略低透亮区,4例周围伴有清晰薄层硬化边缘。

1例未见明显硬化边缘,最大径线7~12mm,病变周围骨质未见异常表现,关节未见异常表现。

2.2 CT表现5例CT上均表现为股骨颈紧邻前方皮质下呈类圆形骨质缺损区。

前方皮质显示与病灶相通的局部裂隙样缺损,骨质缺损区内为均匀的液体或软组织样密度,周围伴清晰的薄层硬化边,病灶最大径线7~12mm,病侧髋关节囊未见肿胀和积液,周围软组织未见异常。

3 结语股骨颈疝窝是发生于股骨头基底和股骨颈的较少见的良性病变。

发病率约4%,以中老年人好发,多无明显症状,常因其他病变检查时偶然发现。

介绍疝气的6种类型

介绍疝气的6种类型

介绍疝气的6种类型1. 弹力疝气(Inguinal Hernia)弹力疝气是一种常见的疝气类型,发生在腹股沟区域。

它可能是由于腹股沟区域的腹壁肌肉弱化或开裂导致的。

这种类型的疝气通常在腹股沟附近会出现一个突出的肿块,尤其是在咳嗽、努力或站立时。

弹力疝气主要发生在男性,但也可以影响女性。

2. 股疝气(Femoral Hernia)股疝气是发生在大腿上部和腹股沟区域之间的一种疝气。

这种类型的疝气在腹部腹股沟区域形成了一个小的肿块。

股疝气在女性中比男性更常见,尤其是在怀孕期间。

3. 脐疝(Umbilical Hernia)脐疝是发生在脐部周围的一种疝气。

它通常是由于脐部肌肉或组织的薄弱导致的。

脐疝通常在婴儿和小儿中更常见,但成人也可能患上它。

4. 疝气侧隔(Hiatal Hernia)疝气侧隔是一种发生在食道与胃交界处的疝气。

这种类型的疝气导致胃部的一部分通过食道隔膜进入胸腔。

疝气侧隔可能导致胸痛、胃灼热感和反流等症状。

它通常与胃食管逆流病(GERD)相关联。

5. 切口疝气(Incisional Hernia)切口疝气是在先前进行过手术切口部位出现的疝气。

这种类型的疝气通常由于先前手术切口没有完全愈合或切口部位的组织损伤导致的。

切口疝气可以在任何先前手术的切口处形成刚果,尤其是在腹部手术中。

6. 夹板疝气(Spigelian Hernia)夹板疝气是较不常见的一种疝气类型,发生在腹肌腱膜线(腹部肌肉层与腹腔相交的位置)。

夹板疝气通常在腹部可能出现裂缝的边缘形成,导致腹壁肌肉层的一部分通过裂缝进入皮下组织。

这种类型的疝气可能会导致腹痛和肿块感。

以上介绍了疝气的6种常见类型弹力疝气、股疝气、脐疝、疝气侧隔、切口疝气和夹板疝气。

每一种类型的疝气在位置和发生机制上都有所不同,且可能在不同的人群中出现。

了解这些类型的疝气对于早期诊断和治疗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不同类型的疝气需要不同的治疗方法。

如果您怀疑自己或他人患有疝气,建议尽早咨询医生以获取专业的诊断和建议。

股疝的病因和预防

股疝的病因和预防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股疝的病因和预防
导语:股疝大家都听说过吗,股疝是属于疝气的一种。

疝气一般有很多的种类,小儿比较容易得疝气的。

而大人一般都是一些股疝,腹股沟之类的疝气,股
股疝大家都听说过吗,股疝是属于疝气的一种。

疝气一般有很多的种类,小儿比较容易得疝气的。

而大人一般都是一些股疝,腹股沟之类的疝气,股疝一般发生在女性中年以上的妇女,这是因为这个疾病和女性的生理解刨有关系的,那么我们对股疝的病因都是有哪些呢,下面就讲一些关于股疝的病因都是有哪些。

病因
女性骨盆较宽阔,联合肌腱及陷窝韧带常发育不全或变薄,导致股环宽大松弛,加上腹内压增高的诱因,使下坠的腹腔内脏经股环进入股管,自卵圆窝突出,故女性多见。

疝内容物多为小肠和大网膜,由于股管几乎是垂直向下的,疝内容物似直线状下坠,但一出卵圆窝后,却突转向前,形成一锐角;加以股环本身狭小,周围韧带坚韧,因此容易发生嵌顿和绞窄。

妊娠是腹内压增高的主要原因。

股疝因腹内压增高和股环松弛引起。

预防
避免便秘等引起腹内压增高的因素。

在腹外疝中,股疝的预后比较差,主要原因是与易于忽略诊断和绞窄率高有关。

股疝一旦发生嵌顿后,易迅速发展为绞窄,危及患者生命。

因此,股疝一经诊断即应早行手术,预防嵌顿。

(1)要有信心、耐心、精心、细心,保持乐观、愉悦的心情,这对疝气的护养大有裨益。

(2)疝气初发,应引起足够重视,需加以妥善有效的维护。

随着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股骨颈疝窝的影像学诊断

股骨颈疝窝的影像学诊断

股骨颈疝窝的影像学诊断
诸强;刘志富;朱来军
【期刊名称】《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年(卷),期】2009(018)003
【摘要】目的分析股骨颈疝窝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股骨颈疝窝的X线平片、HRCT资料,全部病例均行X线、CT检查.结果 8例股骨颈疝窝,其中单侧7列,双侧1列,共9个病灶;病灶均位于股骨头基底部或股骨颈前外侧皮质下,X 线平片表现为曩性低密度灶,周边环以均匀薄壁硬化圈,CT表现伴清晰均匀薄层硬化圈的低密度灶.结论股骨颈疝窝具有特征性发病部位及影像学表现,X线及CT能明确诊断.
【总页数】3页(P160-162)
【作者】诸强;刘志富;朱来军
【作者单位】313300,浙江,安吉县中医院放射科;313300,浙江,安吉县中医院放射科;313300,浙江,安吉县中医院放射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
【相关文献】
1.股骨颈疝窝的临床影像学诊断 [J], 姜亚芳
2.股骨颈疝窝的影像学诊断价值 [J], 张颖;迟宏璐
3.股骨颈疝窝的影像学诊断价值 [J], 尚伟;李保庆;刘安龙;林强
4.股骨颈疝窝60例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 [J], 李维斌
5.斜位MRI评估无症状成年人股骨颈α角与股骨颈疝窝的相关性 [J], 张文强;丁倩;张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股疝,股疝的症状,股疝治疗【专业知识】

股疝,股疝的症状,股疝治疗【专业知识】

股疝,股疝的症状,股疝治疗【专业知识】疾病简介腹腔内脏器经股环、股管自卵圆窝疝出时,称为股疝(femoral hernia)。

多为后天获得性,先天性股疝极其罕见。

其发病与股环较宽、妊娠、肥胖、结缔组织退行性变、腹内压升高等因素有关。

据国内外学者报告,40%~60%的股疝病人在就诊时已发生嵌顿和绞窄,而在一些肥胖病人被漏诊或误诊为Rosenmtiller淋巴结肿大(炎症)者亦非少见。

究其原因,可能和股疝较少见、医生对其临床特点认识不足有关。

疾病病因一、发病原因股疝多见于中年以上的女性,这与其生理和解剖学基础密切相关。

股环是股管的上口,其仅覆以疏松结缔组织;股管为一锥形盲管,有相当一部分前壁见于隐静脉裂孔内,其浅层结构为筛筋膜,无肌性防护;腹股沟镰止点窄,远离耻骨梳韧带;女性骨盆较宽,韧带肌肉、血管等较男性为细,故股环明显大于男性,被认为是股疝好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另外,髂外静脉粗细的变化,对股环开口也可产生直接影响,特别是妊娠中晚期子宫压迫导致髂外静脉和股静脉回流障碍引起的血管增粗,分娩后血管压迫的解除、口径变细,必将明显影响股环及其邻近间隙的大小。

妊娠可造成腹肌的伸展、韧带的松弛,由于股环处特殊的解剖学特点,使得这些结构更加薄弱,任何引起腹内压增加的因素如腹胀、便秘、气管炎、肝硬化腹水等疾病,以及年龄的增长、慢性消耗性疾病、肌肉的萎缩或退行性变等均可诱发股疝。

此外,股疝的发病可能与腹股沟疝修补手术有关,据Glassow(1970)报道,25%以上的股疝病人有腹股沟疝修补手术史。

因为传统腹股沟疝手术采用腹股沟韧带修补,该韧带被牵拉上提,其张力性缝合修补造成股环口开大,为疝的突出打开了方便之门。

二、发病机制在股疝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往往是腹膜外脂肪先行突出,发挥“开路者”的作用,随后腹膜突出,继之肠管或大网膜疝出形成股疝。

由于股管是垂直向下的,故股疝发展的方向是疝内容物直线状下坠,至隐静脉裂孔上缘处转向前,形成一锐角,并在股根部隆起。

股疝——精选推荐

股疝——精选推荐

股疝凡经股环、股管⽽⾃卵园窝突出的疝,叫做股疝。

股疝多见于中年以上的经产妇⼥,右侧较多见。

临床上较少见,约占腹外疝的5%。

体内某个脏器或组织离开其正常解剖部位.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孔隙进⼊另⼀部位,即称为疝.疝囊通过股环、经股管向卵圆窝突出的疝,称为股疝。

股疝的发病率约占腹外疝的3%⼀5%,本病多见于40岁以上妇⼥。

症状体征 疝块往往不⼤.常在腹股沟韧带下⽅卵圆窝处表现为⼀半球形的突起。

平卧回纳内容物后,疝块有时并不完全消失,这是因为疝囊外有很多脂肪堆积的缘故。

由于囊颈较狭⼩.咳嗽冲击感也不明显。

易复性股疝的症状较轻,常不为病⼈所注意,尤其在肥胖者更易疏忽。

⼀部分病⼈可在久站或咳嗽时感到患处胀痛,并有可复性肿股疝如发⽣嵌顿.除引起局部明显疼痛外.也常伴有较明显的急性机械性肠梗阻,严重者甚⾄可以掩盖股疝局部症状。

易复性腹疝的症状较轻,常为病⼈不注意,尤其肥胖者更易被疏忽和漏诊。

股疝之疝块通常不⼤,主要表现为卵圆窝处有⼀半球形隆起,⼤⼩通常象⼀枚核桃或。

质地柔软,为可复性。

由于囊外有丰富的脂肪组织,平卧⽽回纳疝内容物后,有时疝块并不完全消失。

由于疝囊颈狭⼩,当咳嗽增加腹压时,局部咳嗽冲动感不明显,⼀部分病⼈可在久站后感到患处胀痛、下坠不适。

约半数病例,发⽣嵌顿,引起局部明显疼痛,出现急性肠梗阻疝状时才来就诊。

故对急性肠梗阻病⼈,尤其是中年妇⼥,应注意检查有⽆股疝,以免漏诊。

疾病病因 ⼥性⾻盆较宽阔,联合肌腱及陷窝韧带常发育不全或变薄,导致股环宽⼤松弛,加上腹内压增⾼的诱因,使下坠的腹腔内脏经股环进⼊股管,⾃卵圆窝突出,故⼥性多见。

疝内容物多为⼩肠和⼤⽹膜。

由于股管⼏乎是垂直向下的,疝内容物似直线状下坠,但⼀出卵圆窝后,却突转向前,形成⼀锐⾓。

加以股环本⾝狭⼩,周围韧带坚韧,因此容易发⽣嵌顿和绞窄。

本病多见于40岁以上妇⼥。

⼥性⾻盆较宽⼴、联合肌腱和腔隙韧带较薄弱,以⾄股管上⼝宽⼤松弛故⽽易发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股骨颈疝窝与股骨颈软骨岛怎么区分?
软骨岛系长骨或扁骨骨化过程中局限性骨化障碍而残留的软骨组织。

多见于股骨颈,边界清楚,通常单发,可长达1Ocm。

大多为圆形透亮影,该影内可见重叠的松质骨结构,并可见有邻近重叠或跨越的骨纹。

股骨颈疝窝
一、发病机制
股骨颈疝窝是发生于股骨头基底和股骨颈的1种较少见的良性病变。

发病率约在4%一5%,好发于中老年人,多无明显症状,常因其他病变检查时偶然发现 ]。

病变多单侧发生,少数为双侧。

影像学的正确诊断,可避免不必要的外科手术。

股骨颈疝窝系股骨颈反应区(reaction area)的纤维结缔组织和(或)液体在前部关节囊、髂股韧带及髂腰肌(腱)的机械性压迫下,通过骨皮质疝入松质骨内而形成的窝状骨质缺损。

人体站立或行走时,髋关节囊前方结构处于不断的紧张和松弛交替状态,前部关节囊(尤其是股骨颈轮匝韧带前部环绕区)和相邻的股骨头基底和股骨颈近段前外侧皮质问存在长期的压迫和相互摩擦,使邻近覆盖的滑膜组织可能因受刺激致纤维软骨化生而形成纤维结缔组织和新生软骨,相互摩擦致皮质反应性成骨,后3者成分和其内的液体共同组成了股骨反应区。

股骨颈疝窝短期内随访多无明显变化,少数病灶可在较长时期内
增大。

Pitt等对2例病灶于6年和9年后进行随访,发现略有增大;Crabbe等随访1例病灶于14个月内增大为原来的2倍。

Pitt和Crabbe等随访的病例均为舞蹈演员或长跑运动员。

病灶增大的原因可能与职业性体力活动有关,此类病人髋部有经常性的过伸运动,前部关节囊和肌肉(腱)紧张所致的股骨颈受压和磨损时间较长。

二、影像学表现
x线平片和CT上多表现为位于股骨头基底和股骨颈近段前侧皮质下、股骨颈中轴线外侧的圆形或卵圆形透亮区或软组织密度灶,边界清楚,多伴有薄层硬化缘。

病灶最大径线通常<10 mm。

病灶或相邻上下层面上相邻皮质大多可见与病灶相连的局限性
裂隙样缺损,可作为诊断此病的特异性征象。

病灶内通常为纤维结缔组织和(或)液体。

内为液体时,病灶呈均匀长T,、长T2
信号。

纤维结缔组织和液体同时存在时,病灶于T。

wI上呈低信号,T WI上呈不均匀高信号。

病灶周围松质骨因慢性刺激可发生反应性成骨,x线平片和CT
上表现为薄层硬化环,MRI上呈环形或弧状低信号。

少数硬化边较薄或不明显时,MRI上则无低信号环弧影出现,可能因为病变处于早期,病灶周围反应性新骨尚较少。

ECT上血流像和血池像多显示正常,提示病变缺乏血供。

静态显像多无异常,偶可因病灶周围反应性成骨活跃出现放射性浓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