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短歌行教学设计导入

短歌行教学设计导入

短歌行教学设计导入这是短歌行教学设计导入,是优秀的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短歌行教学设计导入第1篇知识与技能:(1)能用普通话流畅地诵读诗歌;(2)理解曹操“忧”的内涵,感受诗歌的情感变化;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创设,反复诵读、质疑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受文本,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方法归纳等学习能力。

3、情感与态度:体会并学习曹操为实现人生价值而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教学重点: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教学难点:通过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内容)教学方法1、读法:反复诵读,教师指导,使学生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2、提问讨论:师生互动,解决反馈问题。

3、点拨法:以点带面,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古人说“诗言志,歌咏怀”,诗歌是文人抒发感情的一种载体。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兼文学家曹操的《短歌行》,感受曹操在这首诗歌当中要言的是何志,抒发何种感情呢?二、读1、品读诗歌,先从朗诵开始。

四言诗节奏:二二节拍,诗歌诵读,要注意语速、语调,要有抑扬顿挫之美感。

学生自由读,请一名试诵读,评。

2、注意个别句子的处理:一般感叹句、陈述句读降调,问句读升调,老师范读。

请学生找出诗文中的问句,加以诵读体会。

3、再请学生读,点评。

三、分析1、同学们再集体诵读一遍,在读的时候思考一个问题:这首诗给你传递出一种怎样的感情?(苦闷,忧愁)从哪里看出来?生1:标题生2:意象词“酒”,还有诗中的“忧”字生3:“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写实,结合背景分析明确诗眼“忧”,找一找。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2、诗人在“忧”什么呢?同学们讨论两分钟,有了结果后展示你的理解。

生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忧人生短暂生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短歌行教学设计(精选5篇)

短歌行教学设计(精选5篇)

短歌行教学设计短歌行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名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短歌行教学设计(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短歌行教学设计1知识与技能:(1)能用普通话流畅地诵读诗歌。

(2)理解曹操“忧”的内涵,感受诗歌的情感变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创设,反复诵读、质疑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受文本,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方法归纳等学习能力。

3.情感与态度:体会并学习曹操为实现人生价值而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教学重点: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教学难点:通过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内容)教学方法1.读法:反复诵读,教师指导,使学生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2.提问讨论:师生互动,解决反馈问题。

3.点拨法:以点带面,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古人说“诗言志,歌咏怀”,诗歌是文人抒发感情的一种载体。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兼文学家曹操的《短歌行》,感受曹操在这首诗歌当中要言的是何志,抒发何种感情呢?二、读1、品读诗歌,先从朗诵开始。

四言诗节奏:二二节拍,诗歌诵读,要注意语速、语调,要有抑扬顿挫之美感。

学生自由读,请一名试诵读,评。

2、注意个别句子的处理:一般感叹句、陈述句读降调,问句读升调,老师范读。

请学生找出诗文中的问句,加以诵读体会。

3、再请学生读,点评。

三、分析1、同学们再集体诵读一遍,在读的时候思考一个问题:这首诗给你传递出一种怎样的感情?(苦闷,忧愁)从哪里看出来?生1:标题生2:意象词“酒”,还有诗中的“忧”字。

生3:“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写实,结合背景分析。

明确诗眼“忧”,找一找。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短歌行》一等奖优秀教学设计精选3篇

《短歌行》一等奖优秀教学设计精选3篇

《短歌行》一等奖优秀教学设计通用6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体会诗句所流露出的曹操的思想感情。

2、学习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学习方法:诵读、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导入他曾经叱咤风云,几经起落,他挟天子以令诸侯,无限风光。

作为军事家,官渡之战的辉煌难掩火烧赤壁,华容道败走的凄凉。

作为政治家,面对社会动乱、民生凋敝,他曾吟出“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的千古悲音;但一句“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也让人看到了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枭雄姿态。

在三国鼎立的历史舞台上,他是一个个性极度张扬的英雄,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他就是—曹操。

他多重性格,让我们难以给他的品行下一个准确的定论,到底曹公何人?或许我们可以从他的作品中掀开她神秘面纱的一角,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短歌行》,走近曹操。

二、作者简介采用简历形式介绍作者主要文学成就,代表作品,诗歌风格。

三、吟咏诗作,整体感知(1)自由诵读张开想象的翅膀,让自己的思绪回到1800多年前,想象自己就是一代枭雄曹操,入情入境的自由朗读。

(2)比较朗读生朗读,学生评价听录音,感受诗歌情感四、品析诗句,探寻情感诗言志,歌咏怀,大战前夕,曹操的心情如何呢?你能否用诗歌中的一个字概括诗人的情感?忧。

竟然是“忧”,这么一个具有豪迈气概,有着赫赫战功的人他到底因何而“忧”?你是从何处探知曹操心理的?人生苦短(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贤才难得(求贤才为己用,实现统一天下的宏伟壮志)从“青青……断绝”功业未就作者为了什么而“求贤”呢?“山不厌高……天下归心”(求贤若渴,求的是一统天下)问题探讨:1、诗人为何要感叹人生短暂?此时的曹操已54岁,忧人生短暂,是感慨自己的壮志没有实现,感叹得不到贤士来帮助自己实现统一霸业。

面对短暂的人生,人生态度却未必相同。

李白说,“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是一种及时行乐的`态度;辛弃疾说,“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是一种积极进取,为国效力的人生态度,曹操面对人生短暂,他想到的不是及时行乐,而是希望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广招贤士,为我所用,实现一统天下的愿望。

高中语文必修2《短歌行》教学设计 3篇

高中语文必修2《短歌行》教学设计 3篇

高中语文必修2《短歌行》教学设计6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找到本诗的诗眼“忧”,了解诗歌创作背景,结合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方法分析诗人人物形象和诗歌情感(2)简单了解建安风骨和歌行体的特点,学习并把握诗歌鉴赏中常用手法:比兴、用典等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创设、新旧知识联想、师生共读、反复吟诵等方式进行文本学习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带领学生感受曹操作为一代枭雄在乱世的豪情壮志和求贤若渴的心情,引导学生树立时不我待、应有担当的人生价值观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曹操的“三忧”(人生苦短,求贤不得,功业难成),体会诗人对时光易逝的感慨,对贤才的渴求和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教学难点:把握诗歌中的意象和使用的用典、比兴的手法三、教学过程(一)导入你了解曹操这个历史人物吗?我们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学习过曹操的哪些诗句?《观沧海》《龟虽寿》结合你之前的阅读经历,曹操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可从名著、电视剧等分析)鲁迅先生曾于1927年指出:“我们讲到曹操,很容易就联想起《三国演义》,更而想起戏台上那一位花面奸臣,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真实方法。

”又说“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

”由于曹操这一历史人物确实具有多重性,要还其真实面目我们必须用辩证的方法看待问题,才能得出实事求是的结论。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当年曹操夜宴群雄,横槊赋诗时所吟唱的《短歌行》,从一个侧面来了解一下这个有争议的历史人物。

解题:1诗歌体裁:歌行体“行”是诗歌体裁的一种,常与“歌”并称,可配乐歌唱,汉魏以下的乐府诗常题名为“歌”或“行”。

“长歌”“短歌”都是汉乐府中的曲调名称,根据歌词音节长短进行划分,通常长歌热烈奔放,短歌低吟短唱,所以我们可以从音律节奏和风格来判断长短歌行。

2.建安风格:(三曹代表人物)建安时期的作品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的动乱和人民的苦难,抒发建功立业的理想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同时也流露出人生短暂、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意境宏大,笔调朗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征,其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艺术风格,文学史上称之为“建安风骨”或“魏晋风骨”。

《短歌行》教案 (人教版高二必修四)共3篇

《短歌行》教案 (人教版高二必修四)共3篇

《短歌行》教案 (人教版高二必修四)共3篇《短歌行》教案 (人教版高二必修四)1《短歌行》教案 (人教版高二必修四)高中语文教学中,文学选读是一项重要的课程内容。

其中,唐代辞赋《短歌行》是必修课程中的重要篇目,因为它不仅是中华文化瑰宝,而且具备深刻的社会和哲学意义。

本文将从课程目标、教学思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对《短歌行》的授课进行详细阐述。

一、课程目标本节课程的目标如下:1、使学生了解《短歌行》的作者、背景和写作意图;2、使学生能够理解并准确掌握该文本的基本思想和表达方式;3、使学生能够通过专题分析,深入剖析《短歌行》的文本结构、修辞手法和其它文学元素,进一步提高阅读解读能力;4、使学生能够通过文学鉴赏,深刻理解《短歌行》的社会背景与当代价值,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5、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让学生体验和享受文学美感。

二、教学思路要达到以上目标,教师需要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

首先,教师应该在课前通过PPT展示、讲解课堂板书、提供阅读材料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短歌行》的作者、背景和文学特征。

其次,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课前预热、教学案例、课堂辩论等方式,创造生动、有趣的教学氛围,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文本的基本思想与表达方式。

最后,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阅读水平、学习能力和兴趣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配合阅读、课外文学碎片、文学鉴赏等方式,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水平和文学素养。

三、教学内容《短歌行》是唐代辞赋的代表作之一,其内容、结构与形式都极为精妙。

探究这一文本必须从以下三个层面展开:1、文本基础知识:课前引导学生了解唐代辞赋概述、作品特点及《短歌行》作者、背景等。

在理解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阐述《短歌行》的文本结构、主题和表现手法,比如隐喻、比喻、对句等。

2、文本主题解析:强调“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浓缩了轻轻的相思之情,但更流露出唐代士人高洁兼有人文情怀的主题。

从诗歌表达手法和文化背景的角度,介绍唐朝兴废原因与士人精神追求。

2023最新-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七课《短歌行》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优秀10篇)

2023最新-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七课《短歌行》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优秀10篇)

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七课《短歌行》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优秀10篇)白居易短歌行曈曈太阳如火色,上行千里下一刻。

出为白昼入为夜,圆转如珠住不得。

住不得,可奈何,为君举酒歌短歌。

歌声苦,词亦苦,四座少年君听取。

今夕未竟明夕催,秋风才往春风回。

人无根蒂时不驻,朱颜白日相隳颓。

劝君且强笑一面,劝君且强饮一杯。

人生不得长欢乐,年少须臾老到来。

下面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七课《短歌行》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优秀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短歌行》教学设计篇一一、学习目标:反复诵读,体会本诗的艺术特点,学会鉴赏诗歌的方法体会诗句流露出曹操的思想感情,领会全诗的主旨。

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二、教学重点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三、教学难点通过品味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

运用典故等手法表达感情的技巧。

四、教学方法:诵读法: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点拨法:以点带面,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

五、教学课时:一课时(课前板书标题)教学过程:一、导入: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

三国时期,风云动荡。

孙权靠父兄基业坐断江东,刘备凭皇叔身份、仁义情怀三分天下有其一,那么,曹操又凭什么一统北方呢?同学们心目中的曹操是怎样的呢?“挟天子以令诸侯”——玩权术,“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我负天下人”——自私“京剧脸谱中曹操是白色脸谱”——奸诈,阴险曹操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作为政治家,军事家,历史自有公论,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短歌行》,领略它作为文学家的风采,了解历史上真实的曹操。

二、解题、背景介绍。

1、解题:(点击幻灯片)“行”是一种文体。

短歌行,汉乐府曲调名,是用于宴会场合的歌辞。

“长歌”、“短歌”是针对歌词音节的长、短而言的。

一般说,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的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2、写作背景:幻灯展示:(点击幻灯片)建安十三年,曹操率83万大军南下,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势力。

曹操《短歌行》优秀教案 (菁选优秀7篇

曹操《短歌行》优秀教案 (菁选优秀7篇

曹操《短歌行》优秀教案(菁选优秀7篇《短歌行》优秀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设计的说明《短歌行》是新课标高中语文第二模块第二单元第四篇课文。

在这之前,学生按照我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先后学习了《诗经》两首、《离骚》和《孔雀东南飞》,已经从多个角度对中国古典诗歌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

在这基础上,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建安文学的代表作。

二、教学目标的确立依据《新课标》的要求,这节课应达到以下目标:体现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是了解魏晋诗歌的基本特征,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掌握相应的表现手法,从而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诗歌的能力。

体现在过程和方法方面的是通过诵读、讨论、赏析、点拨,领悟诗人在作品中表现的思想感情,引发联想,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体现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是体会古典诗歌的意境美和节奏美,教育学生要自觉珍惜时间,要拥有宽广的胸襟,树立远大的志向。

基于上述“三维目标”,我确立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把握诗歌的主旨,揭示诗人的创作目的,从而更好地理解这首诗,体会作者在作品中的思想感情。

难点:针对学生在诗歌鉴赏方面表现手法掌握不好的现状,我们把难点定在探究这首诗的表现手法上。

教学方法:①诵读法: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学生对诗意的理解②讨论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集体探究,得出答案③点拨法:以点带面,抓住关键诗句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拨三、教学过程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三国演义》第四十一回,常山赵子龙于曹营几十万大军中救出吴蜀后主刘禅,曹操在景山顶上看到赵云无比威猛,于是感慨道:“真虎将也!吾当生致之。

”正是曹操的这句话我们看到了赵子龙单骑救主的义举。

这是小说中曹操爱惜人才的生动体现。

今天,我们共同走进曹操的诗作,看看其内心深处是如何渴求贤士的,感受一下他作为政治家的抱负和情怀。

2、曹操简介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他横扫黄河两岸,统一中国北方;他知人善任,唯才是举;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对历史的发展有不可泯灭的功勋。

短歌行教学设计3篇

短歌行教学设计3篇

短歌行教学设计3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曹操其人其文;2、体会诗人抒发的人生短暂和求贤若渴、建功立业的矛盾复杂情感。

(二)过程和方法:通过诵读和分析讨论,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

(三)情感与价值:树立有担当、时不我待、及时建功立业的积极昂扬的人生态度。

体会诗人抒发的人生短暂和求贤若渴、建立功业的矛盾复杂情感。

PPT课件、视频、黑板课前预习、诵读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我所教授班级学生的语文素养还不错,而且学生已经背诵了这首诗,所以这一节课我是从整体感知着手,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这节课主要通过诵读与讨论探究,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复杂的情感,并树立积极昂扬的人生态度。

本诗的思想感情还是比较明显的,但如何深入理解,却是个难点;在体会诗人复杂情感的环节中,学生对诗人“忧”的概括可能不全面或理解不到位,这里教师应根据诗文及相关资料进行引导,并明确诗人的“忧”是积极的。

最后联系实际,畅所欲言,不要限制学生的思路,但应作适时引导,可从待遇、环境、平台等方面作引导。

一、课前活动:1、课前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 (设计意图:营造一种磅礴激昂的氛围,带领学生走进诗歌情境)2、导入:(设计意图:带领学生初识曹操)在历史的大浪淘沙中,有多少英雄能够经得起历史的千淘万漉而流芳百世呢曹操应该是三国时代留下了浓重一笔的人物: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将曹操刻画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京剧脸谱也将曹操勾画成白脸,印象中他也是阴险、奸诈、残暴的。

而《三国志》中曹操又是一个“忠臣贤相”、“杰出英雄”。

那么,你心中的曹操到底是奸雄还是英雄呢公正评价历史上的曹操:曹操生性狡诈多疑、残忍自私,然而功过持平,历史上的真实的曹操仍不失为一个具有雄才大略的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与文学家。

二、文题理解(设计意图:文学常识积累)“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短歌行》是一首乐府诗,是汉乐府的一个曲调的名称。

《短歌行》教学设计15篇

《短歌行》教学设计15篇

《短歌行》教学设计15篇《短歌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通过诵读和分析讨论,体味《短歌行》忧而奋发、慷慨悲凉的思想感情;希望能为学生学习古诗文提供一个一般性的样例(诵读熟悉-解决词句疑难-领悟思想情感-诵读巩固)。

【教学设想】1、贯彻两个思想:诵读是基础,尽量让学生自己讨论分析。

2、本诗的思想感情还是较明显的,但如何深入理解,却是个难点;应该通过分析曹操的生平、为人及写作背景来评析,给学生一些相关的补充阅读材料是必要的。

3、全课教学分为三块:⑴初步体味(熟悉内容),⑵深入体味(讨论分析其思想感情),⑶巩固体味(诵读、听音乐)。

深入体味部分用三个问题来结构(你对诗中哪个句子有感触?忧、求贤各为了什么?曹操何许人也?)。

【教学步骤】一、简洁导入以前,我们学过曹操的两首诗歌──《观沧海》和《龟虽寿》。

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位胸怀天下、壮志凌云的英雄。

我们来学习他的《短歌行》,进一步体会诗人的英雄气慨。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在《三国演义》第48回宴长江曹操赋诗中,赤壁之战前夕,曹操和众部将一起狂饮,他四顾空阔,心中大喜,与诸将讲述自己希望收服江南的雄心壮志。

这时候,看到乌鸦向南飞去,他已经喝得大醉,拿起自己的槊豪情满怀地讲述自己破黄巾、擒吕布、灭袁术、收袁绍等历史丰绩,一边唱起了《短歌行》并要求将士和之。

他的一位老部下刘馥认为其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栖?不吉利,他很生气刘馥扫他的兴,于是拿起槊就刺死了他。

也有人认为该诗作于曹操晚年,大败于赤壁之战之后,当时曹操53岁,年时渐高,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

但他并不灰心,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延揽人才,招贤纳士致力于建功立业。

二、整体感知诵读熟悉──解决疑难1、解决难懂的字词句(要求学生参看注解,提出不懂之处,一起解决。

如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如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如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如月明星稀,乌鸦南飞。

短歌行市级一等奖教学设计3篇

短歌行市级一等奖教学设计3篇

短歌行市级一等奖教学设计第 2 篇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了解作家曹操基本情况;掌握《短歌行》的思想内容;背诵本诗。

2.过程与方法:在诵读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品味诗歌的艺术特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体会作者的忧患意识。

教学重点: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教学难点:1.通过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内容)。

2.运用典故及引用诗句表达感情的技巧。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步骤:课前2分钟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

一、导入新课正如歌中所唱“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在历史的大浪淘沙中,有多少英雄能够经得起历史的千淘万漉而流芳百世呢?有这样一个人,在三足鼎立的历史舞台上,他是一个个性张扬的英雄,在中国文学的舞台上,他是个慷慨豪迈的大诗人。

他曾经叱咤风云,他死后功过成败至今还令人评说不尽。

他就是——曹操。

(说曹操,曹操就到。

)——过渡这节课我们就学习他的一首乐府诗《短歌行》(幻灯片1)二、知人论世下面我们先走进作者,哪位同学来介绍这一人物?(幻灯片2)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统一中国北方;他知人善察,唯才是举;也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

点评:但历来人们对他毁誉参半。

今天语文课就主要分析作为文学家的一面,他的作品中必然会反映他作为政治家的抱负和情怀。

三、朗读全诗,整体感知1、解题:我们先看下题目,了解些基本知识,这是一首乐府诗,是汉乐府的一个曲调的名称,乐府诗有“长歌,短歌”之分。

一般是根据歌词音节的长短而言。

一般说,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的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因此我们从题目可以知道这首诗的音节较短。

行,则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可配乐歌唱。

这些,大家作为常识了解即可。

短歌行教学设计8篇

短歌行教学设计8篇

短歌行教学设计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述职报告、讲话致辞、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job report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policy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短歌行教学设计8篇短歌行教学设计篇1短歌行曹操〔两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短歌行》教学设计【精选9篇】

《短歌行》教学设计【精选9篇】

《短歌行》教学设计【精选9篇】《短歌行》教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把握诗歌表达的情感。

2、体会本诗用典、比兴等艺术手法的运用,了解鉴赏诗歌的方法。

3、感知曹操的远大志向和英雄形象,学习他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分析诗歌中诗人之“忧”。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板块一:课前预习(课前印发资料)(一)看课文注释,给生字注音(幻灯片)譬(pì)如朝露青青子衿(jīn) 呦呦(yōu)鹿鸣何时可掇(duō) 契(qì) 阔谈?(yàn) 绕树三匝(zā) 周公吐哺(bǔ)(二)了解曹操,知人论世(三)曹操“横槊赋诗”的背景(四)解释题目板块二:品析诗歌(怎一个忧字了得)(一)初读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思考下列问题:1、哪一个字可以作为全诗的诗眼?2、文章几次写“忧”?分别是什么?(二)品读师生合作,品析诗歌。

在品析诗歌过程中,把握本诗的表达技巧,体会诗人的情感。

3、作者何以写忧呢?本诗中的艺术手法最为精彩的当属用典和比喻。

可分类归纳诗文中用典句及比喻句,可要求学生用如下的表达方式:例句——释义——效果。

解读:引用典故不着痕迹,巧用比喻,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思贤若渴的急切心情和成就一番伟业的雄心壮志。

(三)美读1、基本二二节拍。

2、注意节奏与轻重的变化。

3、注意停顿与延长的变化。

板块三:课外延伸结合学习过的《奇妙的对联》的相关知识以及本文,撰写一幅评价曹操的对联。

教学难点:篇二1、背诵全诗。

2、理解分析诗人的情感态度。

短歌行教案篇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背诵本诗歌。

2、过程与方法:掌握《短歌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3、态度与价值观: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2、教学难点:①《短歌行》中,运用典故及引用诗句表达感情的技巧。

②通过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

教学方法:①诵读法: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②点拨法:以点带面,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教学用具:录音机、磁带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短歌行》公开课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短歌行》公开课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短歌行》公开课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短歌行》公开课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短歌行》公开课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短歌行》,是人教版高一必修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

整个单元的主题为“文学与人生”,而《短歌行》作为唐朝诗人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在整个单元中又是非常重要的一篇作品。

这首诗是一篇短小精悍的诗歌,共三十二句,每句五个字,没有规律的韵脚。

诗歌内容主要是通过变化的形象来反映作者内心丰富的情感,并借此向世人传达自己关于人生的一些感慨和思考。

二、教学目标1.目标知识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和掌握《短歌行》的诗歌风格、诗歌主旨和诗歌结构,理解诗歌的隐喻和象征。

2.目标能力学生能够通过诗歌的赏析和解读,进一步了解唐朝文学和文化,加深对中国古代文学的理解。

3.目标情感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使学生能够从中领悟到生命的真谛和对生命的热爱。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的诗歌风格和主旨;(2)分析诗歌的象征和隐喻。

2.教学难点(1)分析诗歌的诗歌结构和象征;(2)理解唐朝文学与文化的内涵。

四、教学策略采用“启发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相结合的教学策略。

通过课前谈论、课内现场阅读解析、学生小组讨论和课后反思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深入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自主探索知识点,主动开展思考和合作。

五、教学步骤1.导入环节通过讲解诗歌背景、作者生平、时代背景等内容,让学生初步了解《短歌行》的文本和作者。

同时,引导学生能够通过诗歌展开自由联想和想象,理解诗歌的表达和语言。

2.阅读解析环节在研读诗歌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侧重解读诗歌的诗歌风格和主旨。

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展开诗歌阅读:例如,“作者选择使用五言句式的原因是什么?”“诗歌中暗藏的意境是什么?”“如何理解诗歌中‘黄河远上白云间’的意象?”等。

《短歌行》教案(优秀10篇)

《短歌行》教案(优秀10篇)

《短歌行》教案(优秀10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为大伙儿带来的10篇《《短歌行》教案》,如果能帮助到亲,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短歌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体会诗句流露出曹操的思想感情,领会全诗的主旨。

2、反复诵读,体会本诗的艺术特点,学会鉴赏诗歌的方法教学重点: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教学难点:1.通过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内容)。

2.运用典故及引用诗句表达感情的技巧。

教学方法:1.诵读法: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2.点拨法:以点带面,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以俗语引入对作者的介绍):speak of the devil, and he appears(说曹操,曹操就到),有没有同学知道这句俗语的意思?“devil”一词是什么意思呢?为什么要把“魔鬼”翻译为曹操呢?请谈谈你所了解的曹操。

(展示幻灯片)作者简介:曹操(155-220),字孟德,东汉人。

三国魏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是建安(汉献帝年号)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其诗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

他的创作一方面反映了社会的动乱和民生的疾苦,一方面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具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

这种风格被称为“建安风骨”或“魏晋风骨”。

二、合作学习、赏析诗歌:(微观入诗)1.微观入诗,就是从理解诗意开始;而理解诗意,就是从诵读开始。

此诗格调高远,感情丰富,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哪位同学先自告奋勇朗读一下这首诗呢?2.大家再一起来听听录音,听完后我会请同学起来回答朗读带读出的声音给你什么感受?和刚才这位同学读的一样吗?你觉得怎么读这首诗歌会更好?明确:要把那种苍劲雄健,慷慨悲凉的感情表现出来。

节奏多二二式,语速要慢点。

《短歌行》教案

《短歌行》教案

《短歌行》教案《短歌行》教案大全一教学目标:1.体会曹操四言诗的语言风格特点。

2.分析、品读诗中的人物形象和人物感情。

3.学习、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和表达效果。

4.理解诗中重要的文言知识点,背诵《短歌行》。

教学重点:1.分析、品读诗中的人物形象和人物感情。

2.学习、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和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1.曹操的真挚感情与高尚情操。

2.丰富学生的诗歌积累与文化素养。

教学方法:品读法课时安排:教学过程:一、导语: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纷争不断,各路英雄各显神通,意欲荡平宇内,一统天下。

《三国演义》第四十八回当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建安十三年,即公元 208 年,正值赤壁大战的前夕。

曹操带领文武将士,陈兵江上。

这天夜里,月光皎洁,风平浪静,澄江如练。

曹操与诸将士饮酒狂欢,纵论天下。

此情此景,曹操来了兴致,取槊立于船头,满饮三杯,在将士面前慷慨高歌,他所唱的就是后来流传千古、脍炙人口的《短歌行》。

二、老师范读:(配乐朗诵,背景音乐《英雄的黎明》,老师亲自上场,如陶醉状,深情诵读)三、学生齐读:这《短歌行》本来是古乐曲的名称,属于汉乐府旧题。

曹操的《短歌行》,虽然借用了乐府旧题,抒发的却是自我的情感。

这种运用乐府旧题来补做新词的诗歌,就是所谓的“拟乐府”。

曹操传世的《短歌行》共有两首,其中,这一首名气最大,流传最广。

全诗一共四节,每一节八句,层层递进,情感浓烈,含蓄婉转,意蕴深长。

下面有请同学们一起来品读一下。

四、分节品读:1.品读第一节:(教师点评并提问)诗人一开篇就表现出一副愁苦不堪的样子。

一边享用美酒佳肴,一边慷慨高歌。

此情此景,按理说应该让人感到快乐,可是曹操却以悲凉的情调发出了“人生几何”的感叹,情绪的这个陡转,好像有些突兀。

同学们是如何理解这八句的呢?明确:其实,诗人的这种心理很好理解,因为越是快乐的时光,越容易让人产生时光易逝的感慨。

人生苦短,不经意中,日子一天天就过去了。

正如早晨的露珠,常常无声无息地消失。

《短歌行》教学设计

《短歌行》教学设计

《短歌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曹操的生平及文学成就。

2.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体会诗人的雄心壮志和求贤若渴之情。

3.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如用典恰当、情感深沉等。

4.引导学生思考人才的重要性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诗歌内容的理解,情感的体会。

2.难点:艺术特色的赏析和现实意义的思考。

三、教学方法
诵读法、讲解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播放一段三国时期的历史视频或讲述曹操的故事,引出诗歌。

2.曹操简介
介绍曹操的生平、政治成就和文学贡献。

3.诵读诗歌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注意字音和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4.内容分析
(1)逐句分析诗歌内容,理解诗人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和对人才的渴望。

(2)探讨诗歌中的用典及其意义。

5.情感体会
(1)分析诗人在诗歌中表现出的雄心壮志和求贤若渴之情。

(2)讨论这种情感在现代社会的价值。

6.艺术特色赏析
(1)赏析诗歌的用典恰当、情感深沉等艺术特色。

(2)分析诗歌的语言风格和表现手法。

7.课堂总结
总结诗歌的主要内容、情感、艺术特色和现实意义。

8.作业布置
(1)背诵诗歌。

(2)写一篇短文,谈谈你对人才的重要性的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E,I
E
3
感受
I
F
引导学生结合背景材 料理解诗歌的政治性 2 分钟 自制 和抒情性 引导学生根据诗歌内 容和情感线索进行诵 6 分钟 自制 读 学生当堂赏析 6 分钟 学生提 供
4
掌握
D,J
C
5
迁移
网络
重温曹操 《观沧海》 H,I 赏析曹操 《龟虽寿》 展示《三国演义》 G,H 中曹操的主要事件
E
6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总结
1. 教学方案的设计自觉比较具有可操作性,能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训练学生思维。 2. 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回答,课堂气氛活跃,能够理解不同诗歌的内容,体味出其中不同的人 生境遇和情感,并能具体实践鉴赏。 3. 从作业反馈看,学生文字表达能力参差不齐,需要一个长期的训练过程。
感谢、 感谢、其他
感谢俞建明老师、洪奕毅老师、黄彩凤老师、林秀敏老师、陈峥嵘老师、林美环老师、吴金枝 老师,他们的共同指导使我能够完成这份作业。 感谢曹操,他的诗歌本身隐含的人生智慧与态度,使我深受启发,并能与我亲爱的学生共同分 享这样美妙的体验。 感谢网络信息,丰富的资源使我得以更好地完成这堂课。
PPT 课件,文字
学生提供
应 用 互 评
布置课外诗歌鉴赏
学生提供
布置互评作业
互相评价
学生提供
4
教学流程图
开始 导入: 导入:复习《观沧海》
媒体1 媒体
展示曹操其人其 事及写作背景
引导学生诵读理解 引导学生诵读理解
学生梳理字词
教师和学生小结、布置当堂巩固迁移作业
学生鉴赏阅读 教师评价 教师评价
媒体2 媒体
3
课堂教学过程结构设计(本栏为课堂教学设计的重点,应详细阐述并绘出流程图) 课堂教学过程结构设计(本栏为课堂教学设计的重点,应详细阐述并绘出流程图) 教学过程结构设计
教学 环节 导 入 设 疑 解 读 归 纳 迁 移 阅 读 教师的活动 学生的活动 教学媒体(资源) 教学媒体(资源) 设计意图、 设计意图、依据 引导学生利用网络 搜索并筛选资料, 学 会知人论世 引导学生解读诗歌, 梳理诗歌内容, 体味 诗人情感 学生能运用方法, 解 读其他诗歌 学生能够迁移运用 鉴赏能力 学生能够运用诗歌 鉴赏方法, 并体味诗 人情感 学生能够运用诗歌 鉴赏方法评论他人 鉴赏作品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 思考
引导课堂讨论
学生发表见解,形成文字
学生发表见解
媒体3 媒体
学生上传作业,互相 点评
教师评价
结束
教学内容和 教师的活动Fra bibliotek媒体的 应 用
学生的 活 动
教师进行 逻辑判断
5
个性化教学 个性化教学
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所做的调整:指导其出色完成作业之后,评价其鉴赏成果。
为需要帮助的学生所做的调整:指导其完成作业。
展示曹操其人其事 及写作背景资料
了解并感知
PPT 课件,文字
展示诗歌《短歌行》 展示重、难点字词
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体味诗人情感
PPT 课件,文字 PPT 课件,文字
展示诗歌《观沧海》 鉴赏、理解诗歌内容,理解 和《龟虽寿》 ,并设置 诗人情感 问题 要求学生归纳总结 学生联系所学归纳总结诗 歌鉴赏方法 鉴赏诗歌
形成性检测 知识点 学习 编 号 目标
2 3 4 5






理解 作者究竟“忧”什么?诗中曹操是如何抒发这种“忧”? 迁移 请通过所学的知人论世方法,鉴赏其他诗歌作品。 迁移 请结合《三国演义》的曹操形象,学会辩证地评判人物形象。 应用 运用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对比阅读鉴赏诗歌作品。
评价量表 评价量表
课 堂
章节名称 章节名称 学科 设计者 设计者 本节( 本节(课)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 语文
教 学 设
计 表
《短歌行》曹操 授课班级 所属学校 授课时数
本课是诗歌鉴赏课,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 2 中的“反复吟咏,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 主要内容是从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上升到能力的培养上,把曹操的《短歌行》作为一个突破点, 上一节知识扩展和探究的活动课。注重古体诗对学生的文化熏陶。让学生在查找资料、进行综合、 展示表达中学体验古体诗的情感魅力和艺术趣味;让学生在迁移阅读名著《三国演义》中了解个性 独特的诗人曹操。
教学重点和难点 项 目 内 容 解 决 措 施
教学重点
注重古体诗对学生的文化熏 陶,学习体验古体诗的情感 查找资料、进行综合、展示表达; 魅力和艺术趣味; 迁移阅读名著《三国演义》 了解个性独特的诗人曹操。 体会曹操的情感和志向 指导学生找到资料后要尽量多分析,筛选出自己需 要的资料,然后围绕主题进行综合,在上课的时候 按照什么思路来展示自己的收获。
1 2 3 4 5 6 7
学习 目标
了解 体会 感受 掌握 培养 提高 丰富






能了解汉魏晋诗歌的基本特征。 能体会曹操诗歌慷慨悲凉的风格;体会古典诗歌的意境美。 能感受诗歌政治性与抒情性相交融的艺术特征。 能掌握诵读与背诵古典诗歌的技巧。 能培养欣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能够提高欣赏文学作品的层次。 能够丰富自己的文化积淀。
依据标准
课程标准: 一是注重语文应用、审美、探究与迁移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二是提高 学生的语文素养,发挥语文课的育人功能。 教育技术标准:创设情境,品读诗歌,理解诗人的情感。
本节( 本节(课)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知识和技能: 1. 了解:学生能够了解曹操其人其事。 2. 理解:学生能够理解诗歌内容。 3. 推敲:体味《短歌行》 “忧”而奋发、慷慨悲凉的思想感情。 过程和方法: 过程和方法: 1. 学生能够发表自己品读诗歌的观点。 2. 学生能够对提供的诗人背景展开思考,体味诗人情感。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 学生能够培养奋发进取、不懈追求的精神。 2. 学生能够辩证地评价一个人的功过。
提高
网络
I
学生讨论、交流,辩 学生提 6 分钟 证评判人物 供
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 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 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自定义。 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 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 边播放、边议论;I.学习者自己操作媒体进行学习; J.自定义。
认真
积极
自信
思维的 条理性
能表达自己的意 见,有解决问题的 能力,但条理性差 些 能用老师提供的方 法解决问题,有一 定的思考能力和创 造性
思维的 创造性
6
我这样评价自己: 我这样评价自己:
伙伴眼里的我: 伙伴眼里的我:
老师的话: 老师的话:
形成性评价
本节课通过鉴赏诵读《短歌行》 ,归纳出鉴赏诗歌的基本常用方法,学生运用鉴赏方法理解诗 歌的意境美并学会品读其他诗歌。对比阅读引发学生思考,学生积极思考,但在实际表达时,略显 困难,可见从思想到文字需要一个长期的训练过程。
学生课堂表现评价量表 项目 A级 上课认真听讲,作 业认真, 参与讨论 态度认真 积极举手发言,积 极参与讨论与交流 大胆提出和别人不 同的问题,大胆尝 试并表达自己的想 法 能有条理表达自己 的意见,解决问题 的过程清楚 具有创造性思维, 能用不同的方法解 决问题,独立思考 B级 上课能认真听讲, 作业依时完成,有 参与讨论 能举手发言,有参 与讨论与交流 有提出自己的不同 看法,并作出尝试 C级 上课无心听讲, 经常欠交作业, 极少参与讨论 很少举手,极少 参与讨论与交流 不敢提出和别人 不同的问题,不 敢尝试和表达自 己的想法 不能准确表达自 己的意思,不能 独立解决问题 思考能力差,缺 乏创造性,不能 独立解决问题 个人 评价 同学 评价 教师 评价
板书设计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人生苦短

求贤未得
志: 一统天下
功业未就
关于教学策略选择的阐述 关于教学策略选择的阐述 教学策略选择
以诵读及赏析为主的教学策略、对比阅读教学策略
学习者特征分析
一般特征:高一新生,16—17 岁,独立性处在形成的过程中,自主学习能力相对较差。 一般特征 初始能力:能够从字面上解读诗歌,缺少知人论世的能力培养,阅历较浅,评价倾向过于单一化。 初始能力 信息素养:能独立搜索信息,能力较强,但信息评判与整合能力较差。 信息素养
1
知识点学习目标描述 知识点学习目标描述 知识点 编 号
2
1
了解
网络 曹操其人其事 曹操诗歌慷慨悲凉 的风格
A
I
学生自主了解背景
2 分钟
学生提 供
体会 2 体会
文本
E,I
E
引发学生诵读,学生 3 分钟 自制 体会诗歌风格 引发学生鉴赏,学生 15 分 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钟 自制
文本 古典诗歌的意境美 感受诗歌政治性与 文本 抒情性相交融的艺 术特征 文本 掌握诵读古典诗 歌的技巧
教学难点
教学环境设计 教学环境设计
1.资料背景:查找、分析、筛选、综合网络上介绍曹操其人其事的信息,了解诗人写作心境,引 发学生思考、理解并体味。 2.问题情境:设置环环相扣的问题,逐渐深入地解读诗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教学媒体(资源)选择 教学媒体(资源) 知识点 编 号 学习 目标 媒体 类型 媒体内容要点 教学 作用 使用 方式 所 得 结 论 占用 媒体 时间 来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