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中学物理教材分析概述
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二十章电与磁》单元教材教学分析
3.能量转化:电能→机械能
第五课时:《磁生电》
1.定义磁场方向
一、电磁感应2.影响感应电流的因素
3.机械能→电能电流方向
1.原理:电磁感应
(1)频率
二、发电机2.交变电流
(2)我国交流电频率50Hz
3.组成:转子和定子
说明
2.实验现象和结论
(1)直导线通电后,小磁针发生偏转;
说明: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
(2)改变电流方向,小磁针偏转方向相反;
说明:电流周围磁场的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
3.电流的磁效应
通电导线周围存在与电流方向有关的磁场,这种现象叫做电流的磁效应。
二、通电螺线管的磁场
1.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与条形磁体的磁场相似。两端是它的两个磁极。
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二十章电与磁》单元教材教学分析
学段及学科
初中物理
教材版本
人教版
单元名称
《第二十章电与磁》
单元教材主题内容与价值作用
第1节《磁现象磁场》,第2节《电生磁》,第3节《电磁铁电磁继电器》,第4节《电动机》,第5节《磁生电》
单元目标
掌握电与磁的基础知识
重点、难点与关键
重点:理解磁场的概念;认识电流的磁效应,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分布,通电螺线管极性与电流方向的关系;探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了解力的方向跟电流的方向、磁场的方向都有关;了解电动机的能量转化;了解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和影响感应电流方向的因素。
(1)沿磁场中小磁针N极所指的方向画出一条带箭头的曲线叫做磁感线。
(2)几种磁体周围磁感线的形状。
三、地磁场
1.地球周围存在磁场,即地球是个大磁体。
物理九年级第二十章知识点
物理九年级第二十章知识点在物理学的学习过程中,我们探索了许多有关能量、力和运动的知识。
第二十章是九年级物理学习的最后一章,我们将进一步了解热和温度,以及热量传递的方式。
这些知识将为我们解释许多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提供更深层次的理解。
一、热和温度热是物质内部微观粒子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
当物质的微观粒子处于不同的温度时,它们的热运动也不同。
这种热运动的能力称为温度。
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或开尔文(K)。
二、温度计的原理温度计利用了物质热胀冷缩的特性来测量温度。
常见的温度计有普通水银温度计和电子温度计。
普通水银温度计通过测量水银的膨胀量来反映温度的变化,而电子温度计则利用了电阻值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三、热传递的方式热可以通过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方式传递。
1.传导:传导是指热量在物质内部的传递。
它取决于物质的导热性质和温度差异。
导热性能好的物质,如金属,能够快速传递热量,而导热性能差的物质,如绝缘材料,传热速度较慢。
2.对流:对流是指热量通过流体(液体或气体)的传递。
当物质受热变热而密度减小时,就会上升;相反,当物质受冷变冷而密度增加时,就会下降。
这样形成的循环运动就是对流。
对流传热具有很高的效率。
3.辐射:辐射是指热量通过电磁波的传递。
辐射传热不需要物质的存在,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我们身体发出的热量和太阳的热量就是通过辐射传递。
四、热量和热容热量是指物体之间传递的热能。
热量的单位是焦耳(J)。
热量的传递可以使物体的温度上升或下降。
热能输入物体时,物体的温度上升;热能输出物体时,物体的温度下降。
热容是指单位质量的物质温度升高1摄氏度所需热量的大小。
常见的热容单位是焦耳/克摄氏度(J/g℃)。
不同物质的热容不同,这也是物体升温和降温速度的原因。
五、热平衡和热传导的计算当两个物体接触时,如果它们之间没有热量的交换,就达到了热平衡。
在考虑热传导时,根据热导率、温度差和物体的形状等参数,可以使用热传导方程来计算热传导的速率。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二十章第五节20.5磁生电说课稿
磁生电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教材在学生学习了磁场的性质,电生磁,及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之后,引入本节内容,知识结构由浅入深,环环相扣,步步深入,最后峰回路转,以磁生电将本章内容推上高潮。
所以本节内容既是本章重点,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电磁基础知识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获得知识的能力,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激发学生创新求变的思维。
故本节内容分三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引入电磁感应,体验电磁感应发现过程。
第二课时探究影响感应电流的因素。
第三课时讲交流发电机本人就第一课时进行说课,并制定如下目标:在知识上要求学生知道电磁感应现象的内容以及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能说出电磁感应现象中能量的转化。
能力上重在提高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归纳的能力。
情感上。
通过体验电磁感应现象的探究过程,物理学史的介绍,培养学生持之以恒,善于创新、善于反思的精神。
基于上述新的教学理念,我认为本节课,电磁感应现象的内容及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本节内容的重点,但是如何让学生由电生磁逆向猜想磁能否生电?如何生电?更是重点和难点。
三、教法,学法由于电和磁都很抽象,而物理学本身就是一门实验科学,许多物理概念的引进、物理规律的得出都和实验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本节课以启发式教学,实验探究式教学为主,辅以讨论式教学。
在学法上,采用实验,观察与思考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对实验的认真观察和细致分析,总结归纳出新的知识,从而获得学习的成功感。
四、教学过程为突破难点,我在教学引入新课前先讲一个故事,说的是北京城的一条街道上住着三个裁缝,为招揽生意,一个裁缝先亮出了一块招牌,上书“北京城里最好的裁缝”。
另一个见了,马上也亮出了一块招牌“全中国最好的裁缝”。
这可急坏了第三个裁缝,他们已说的这么大了,自己总不能说是全世界最好的裁缝吧!正当他一筹莫展时,读小学的儿子回来了,得知父亲的烦恼后,他略一思索便告诉父亲该如何书写招牌。
九年级物理第二十章所有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第二十章所有知识点九年级物理第二十章知识点总结第二十章是九年级物理课程中的重要一章,主要涉及静电和电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通过本章的学习,我们可以深入了解电荷、电场、电势差、电流等基础概念,并了解电路中的串联和并联等基本电路的特性。
下面将对本章的知识点进行详细阐述。
一、电荷与电场1. 电荷的引入:电荷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具有正电荷和负电荷两种状态。
2. 电荷的守恒定律:封闭系统内电荷总量不变,电荷可以转移和重新分布。
3. 静电力:电荷之间的互相作用力,符合库仑定律,正负电荷相吸,同种电荷相斥,且力随电荷量大小及距离变化。
二、电场的概念与特性1. 电场的引入:电场是描述电荷互相作用的物理场,定义为单位正电荷在电场中所受到的力。
2. 电场强度:表示单位正电荷在电场中所受到的力,与电荷量和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3. 均匀电场的特性:在空间某区域内,电场强度大小和方向都相同。
4. 电势差与电势能:电势差是单位正电荷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时所具有的能量变化量;电势能是电荷在电场中由于位置变化而具有的能量。
三、电流与电阻1. 电流的引入:电荷的流动称为电流,用符号I表示,单位为安培(A)。
电流是由正电荷流向负电荷的方向。
2. 电阻的引入:电阻是阻碍电流通过的物理量,用符号R表示,单位为欧姆(Ω)。
电阻与电流和电压成正比。
3. 欧姆定律:描述电阻中电流和电压的关系,公式为U=IR,其中U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R表示电阻。
四、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1. 串联电路的特点:电流只有一条路径,电阻之和等于总电阻。
电流穿过每个电阻时大小相同。
2. 串联电路的计算:根据欧姆定律,通过串联的电阻求得总电阻,然后根据总电流和总电阻求得各个电阻上的电压。
3. 并联电路的特点:电流可以分成几条路径,电压相同。
总电流等于各个分支电流之和。
4. 并联电路的计算:根据欧姆定律,通过欧姆定律和电阻分压定律求得各分支电流和电阻。
通过对九年级物理第二十章的学习,我们对电荷、电场、电势差、电流等基础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学会了计算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阻、电流和电压。
九年级物理第20章全部教案分解
九年级物理教案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 授课班级:______________
九年级物理教案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 授课班级:_______________
九年级物理教案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授课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
九年级物理教案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 授课班级:______________
九年级物理教案教师:__________________ 授课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
九年级物理教案教师:_________________ 授课班级:__________________
例2:下列所述情况,哪些说明钢棒有磁性
[分析]A为奥斯特实验,导线中电流通过,小磁针方向偏转,说明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即电流磁效应;为通电直导线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C为电磁感应实D为直流发电机模型.
二、典型例题:教学反思:
九年级物理教案教师:热合木吐拉`阿西木授课班级:九年级(9) 班
九年级物理教案教师:热合木吐拉`阿西木授课班级:九年级(9) 班
九年级物理教案教师:热合木吐拉`阿西木授课班级:九年级(9) 班
九年级物理教案教师:热合木吐拉`阿西木授课班级:九年级(9) 班
一、知识与技能
常识性了解卫星通信、光纤通信、网络通信.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了解卫星通信、光纤通信、网络通信的知识,提高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现代通信知识,了解科技为人类带来的便利,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九年级物理教案教师:热合木吐拉`阿西木授课班级:九年级(9) 班
教学反思:
31。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案《第二十章电与磁 复习课》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案《第二十章电与磁复习课》一. 教材分析第二十章《电与磁》复习课是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的重要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电与磁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实验。
内容包括电流的磁效应、电磁铁、电磁感应、发电机、电动机等。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电与磁的基本知识,理解电与磁之间的联系,以及能够运用电与磁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电与磁的基础知识,对电流的磁效应、电磁铁、电磁感应等内容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一些概念和规律的理解不够深入,对电与磁的联系和应用能力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不够熟悉,需要通过复习课来进行巩固和提升。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回忆电与磁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实验,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电与磁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和练习,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电与磁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电与磁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实验。
2.难点:电与磁的联系和应用,以及对一些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电与磁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实验。
2.互动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思维能力。
3.练习法:通过练习题和实验操作,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第二十章《电与磁》复习课的PPT,包括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实验等内容。
2.练习题:准备一些关于电与磁的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
3.实验器材:准备一些实验器材,如电流表、电磁铁、线圈等,用于演示和操作实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复习电与磁的基本概念,如电流的磁效应、电磁铁、电磁感应等,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二十章第4节电动机课程教学设计
第二十章第四节《电动机》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本课题是人教版教材九年级物理第二十章第四节《电动机》,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磁场的性质是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又认识到电流周围存在磁场,在此基础上来认识把通电导体放入磁场中也会受到力的作用,并由此原理制成了电动机。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
②了解直流电动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③初步认识科学与技术、社会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经历制作模拟电动机的过程,通过实验方法探究直流电动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物理知识如何转化成实际技术应用,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科学技术知识和应用物理知识的兴趣。
3、教学重点:①了解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及受力方向。
②认识直流电动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电动机能够持续转动的原因。
4、教学过程:【环节二】问题驱动,探究新知我们知道,把磁体放入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那么我们把通电导体也放入磁场中会不会受到力的作用呢?你的依据是什么?请同学们看一个演示实验,验证一下他的猜想是否正确?闭合开关,你看到了什么现象?这说明了什么问题?会因为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磁场之间会发生力的作用通电导体运动说明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由已学知识过度到新知识,抛出问题同学们想一下,通电导体在磁场里既然能受到力的作用,那么受力方向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系呢?为了验证你的猜想,应该如何设计实验方案?请同学们讨论后告诉我答案。
找一组同学说一下你们组的设计方案请同学们看桌上的器材:导轨、磁场、一段导体、电源、可能与电流方向有关系,还可能与磁感线方向有关系讨论保持N、S极不变,改变电流方向,观察导体的运动方向。
保持电流方向不变,改变N.S极,观察导体的运动方向。
同时改变N、S极和电流方向,观察导体的运动方向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开关、导线,现在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通电导体在磁场里受力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系?将你观察到的现象和得出的结论填在导学案上。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案:第20章电与磁(复习)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20章电与磁(复习)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电与磁章节的复习课,教材为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20章。
复习内容主要包括:电流的磁效应、电磁铁、电能转化为磁能、电磁感应、发电机、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电动机等知识点。
二、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回顾电与磁章节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验现象,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2. 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电与磁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磁感应现象的原理及应用,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2. 教学重点:电流的磁效应,电磁铁的原理,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电流表、电压表、电磁铁、发电机、电动机等)。
2. 学具:学生实验报告册、课本、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如电磁起重机是如何工作的?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回顾电流的磁效应: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电流周围是否存在磁场,以及磁场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的关系。
引导学生回顾课本中的相关知识点。
3. 电磁铁:讲解电磁铁的原理,引导学生分析电磁铁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
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电磁铁在不同条件下磁性的变化,巩固学生对电磁铁的理解。
4. 电能转化为磁能:以电流的磁效应为基础,引导学生理解电能可以转化为磁能。
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电能转化为磁能的过程,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学习。
5. 电磁感应:讲解电磁感应现象的原理,引导学生分析电磁感应过程中能量的转化。
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电磁感应现象,巩固学生对电磁感应的理解。
6. 发电机:讲解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引导学生理解电磁感应在发电机中的应用。
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发电机的工作过程,加深学生对发电机原理的学习。
7.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讲解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引导学生理解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九年级物理 第二十章 电与磁单元教学计划 (新版)新人教版
《电与磁》课程标准要求:1、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磁场,理解磁感线可用来形象地描述磁场,知道磁感线的方向是怎样规定的,了解地球周围有磁场以及地磁场的南、北极。
2、理解磁场、磁感线的含义,知道磁场间的作用认识电流的磁效应。
3、知道通电导体的周围存在磁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条形磁铁的磁场相似,理解电磁铁的特性和工作原理。
4、了解电磁继电器和扬声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了解直流电动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5、知道电磁感应现象,知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理解发电机的原理,知道什么是交流电,知道发电机发电过程是能量转化过程。
了解我国供生产和生活用的交流电频率是50赫兹,能区分直流电与交流电。
教材分析:本章揭示了神秘莫测的电与磁的紧密联系、电与磁相互依存的关系,以及电和磁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教材从介绍生活常见的磁现象出发,通过各种课堂活动让学生感知看不见、摸不着的“磁场”,在学生已有电学知识的基础上,探究“电生磁”和“磁生电”的辩证关系。
“电与磁”的关系在技术上有着广泛的应用,教材介绍了与我们生活最贴近事例,例如对现代社会影响深远的“电动机”、“发电机”、“电磁继电器”和“扬声器”。
编者把这些内容放在一起,与旧教材相比,从知识到应用,在结构上显得更紧凑,使电与磁的关系更紧密,更能体现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又互为因果的关系。
编者非常强调应用,此意图从该章各节的标题中尤显突出。
教材忠实贯彻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单元重点、难点:【重点】1、理解磁场、磁体、磁感线及地磁场;2、电流的磁效应、电磁铁的特点;3、知道电磁感应现象,感应电流;4、发电机的基本构造与原理。
【难点】1、理解磁场的方向及作用,理解磁感线;2、判断通电螺线管的磁极;3、感应电流的方向;4、发电机的基本构造与原理。
单元学情分析:本章相对比较独立的一章,但仍需要电学知识的基础,且本章对下一章的学习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章知识和应用在现代社会中相当重要,但除了“磁现象”知识较简单易懂外,其它知识比较抽象难懂,若要学得深透是不容易的尤其是。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案《第二十章第2节电生磁》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案《第二十章第2节电生磁》一.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主要讲述了电生磁的现象。
电生磁是指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的现象。
本节内容是电磁学的基础知识,对于学生理解电磁学的基本原理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学习了电流的概念、电路的组成等基础知识。
学生对于电流有一定的认识,但对于电生磁的现象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电生磁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电生磁的现象,理解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的基本原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电生磁的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电磁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电生磁的现象,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的基本原理。
2.难点:电生磁现象的实验观察与解释。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的基本原理。
2.实验法:引导学生观察电生磁的现象。
3.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电生磁现象的原理。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电流表、导线、磁针、电池等。
2.教学课件:电流周围磁场示意图、电生磁实验过程动画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电流周围磁场示意图,引导学生思考电流与磁场之间的关系。
2.呈现(10分钟)进行电生磁实验,引导学生观察磁针偏转现象,解释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的原因。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身体验电生磁的现象,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验结果。
4.巩固(5分钟)通过课堂提问、讨论等方式,巩固学生对电生磁现象的理解。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电生磁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电动机、发电机等。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的基本原理。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道关于电生磁现象的实践作业,如制作一个简易的电磁铁。
8.板书(5分钟)绘制电生磁实验的示意图,标注电流方向与磁针偏转方向的关系。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20章第4节电动机说课稿
(一)教学策略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以下主要教学方法:
1.问题驱动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2.实验观察法:设计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实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生活中的电动机应用实例,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2)培养学生珍惜能源、节约资源的良好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电动机的原理、构造、类型及其应用。
(2)电动机的工作过程和特性。
2.教学难点:
(1)电动机工作原理中电能与机械能的转换。
(2)电动机各种类型的区分和应用。
(3)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电动机。
二、学情分析导
(一)学生特点
我所面对的学生是九年级的学生,他们正处于青春期的后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认知水平方面,他们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物理知识,对电学有一定的了解,能够理解并应用一些基本的物理原理。在学习兴趣方面,他们对于探索身边的物理现象充满热情,尤其是那些与生活实际相关的内容。在学习习惯方面,他们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活动。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将注重布局的合理性、内容的精炼性和风格的简洁性。板书将包括电动机的原理、构造、类型和应用等主要知识点,以清晰的图表和关键词形式呈现,帮助学生把握知识结构。板书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辅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点,提供直观的学习资料。为确保板书清晰、简洁且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结构,我将注重以下几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20章《磁现象、磁场》教案
第二十章电与磁第1节磁现象磁场一、课标分析新《课程标准》要求通过磁铁等磁性物质,感知物质的磁性和磁化现象,调查磁性材料在生活中的用途。
要求学生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要求学生能够用磁感线来形象地描述磁场的分布,知道磁场磁感线的方向的规定。
二、教材分析磁场是一个抽象的物理概念,看不见摸不到,它也是重要的物理概念之一,对磁场这个抽象概念的理解,直接影响后面电和磁关系的学习。
本节内容是电和磁现象的开端,需要在本节重点理解基本概念。
三、学生分析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对磁现象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认识起来不会存在什么大的困难,但他们对磁现象的认识还很肤浅,有的还不统一,所以可以通过实例先了解生活中的磁现象。
本节内容主要是通过学生观察、实验和生活实例展现,让学生经历了“观察—思考—探究实验—结论”的过程,很好地体现了新课标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在发展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的精神。
“场”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概念,“磁场”看不见,摸不到,十分抽象,难于理解。
初中学生又是首次接触“场”这个概念,学习的难度较大。
(四)教学目标1. 按课程标准确定课堂教学目标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1)知道磁体有吸铁(镍、钴)性和指向性,磁体的磁极.(2)知道磁极间的相互作用.(3)知道磁化的方法可以使一些物体获得磁性以及生活中的一些磁化现象. 《2》过程和方法(1)体会运用实验来研究,感知物理问题的方法。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介绍我国在磁方面的重大贡献!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情感.(2)通过学生观察和探究实验!增强学生学习本章的兴趣.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磁场的概念;难点:理解磁场和磁感线的概念。
(五)教学策略实验探究法、讨论法、观察对比法(六)教学用具铁屑、条形磁体2 个、1 元硬币、5 角硬币、5 分硬币、橡皮、铜柱、铝柱、小磁针一盒、U 型磁体、小车2 个二、课堂系统部分——教学过程(一)课前探究部分把一盒大头针撒在桌面上。
初中物理第二十章讲解教案
初中物理第二十章讲解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自然界中存在的各种形式的能,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
2. 掌握能量守恒定律,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实例的分析。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2. 不同形式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
教学难点:1. 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在具体自然现象中的应用。
2. 能量转移与转化的方向性。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实验器材:如小球、滑轮、热水袋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演示实验,如抛纸团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纸团在运动过程中能量的变化。
2. 学生能够回答出纸团的动能和重力势能发生了变化。
3. 教师进一步提问:不同的能量间有什么关系?引发学生思考,导入新课。
二、新课讲授(15分钟)1. 教师讲解自然界中存在的各种形式的能,如化学能、电能、光能、机械能、内能、原子能等。
2. 学生通过观看课件和实物展示,了解不同形式能量的转化实例。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能量可以在两个物体间转移,并提问学生举出生活中的例子。
三、课堂讨论与实验(15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体会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如热水袋取暖实验、吊在滑轮上的小球运动实验等,观察和记录能量的变化。
3.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四、巩固与拓展(15分钟)1. 教师提出一些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运用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进行分析。
2. 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解决这些问题。
3. 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探讨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在科技和环境中的应用。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中的收获和体会。
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演示实验、课堂讨论和实验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点评和指导,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物理初中一年级第二十章教学方案
物理初中一年级第二十章教学方案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并理解物理初级中级第二十章的相关知识,包括力的作用、速度的计算以及简单机械原理等内容。
具体目标如下:1. 理解力的基本概念,区分力的种类和性质;2. 掌握力的合成和分解的方法,并能应用于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 理解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速度计算;4. 理解简单机械原理,包括杠杆原理和滑轮原理。
二、教学重点1. 力的性质和分类;2. 力的合成和分解;3. 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4. 简单机械原理。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 力的性质和分类a. 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力的作用和效果;b. 利用实例引入力的分类,如接触力、重力、弹力等;c. 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共同回答力的种类和性质。
2. 力的合成和分解a. 通过实验展示合力,即多个力的效果合成为一个力的结果;b.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合力分解为多个分力;c. 利用实例和问题进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力的合成和分解的方法。
3. 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a. 引入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与学生的日常经验相联系;b. 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方法;c. 进行实际问题的讨论和解答,巩固学生的计算能力。
4. 简单机械原理a. 介绍杠杆原理和滑轮原理的基本概念和作用;b. 利用实例和图示进行解释和说明;c. 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应用机械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手段与学时安排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实验演示、小组活动、讨论和问题解析等。
预计课时安排如下:1. 第一课时:引入物理第二十章的内容,介绍力的性质和分类;2. 第二课时:进行力的合成和分解的教学,进行实例演示和小组练习;3. 第三课时:引入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进行实验观察和问题解析;4. 第四课时:介绍简单机械原理,进行实例和图示说明;5. 第五课时:进行小组活动和问题讨论,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与课后作业为了评估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可以采用以下方式进行教学评价:1. 针对力的分类和性质,可以设计笔试题,考察学生对力的概念和性质的理解;2. 在力的合成和分解部分,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练习或实际操作,观察学生的操作技巧和计算能力;3. 针对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可以设计应用题,考察学生的计算和推理能力;4. 在机械原理部分,可以进行小组活动和问题解答,观察学生对机械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推荐下载】济南初中物理全套教材分析(第二十章)
源与社会从自然界的能源、能源的开发会的巨大进步,伴随着这种进步,人类对能源的需
求越来越大,但不可再生能源是有限的,且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带来了环境污染和生态
破坏,如何解决能源供需矛盾以及能源的利用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是人类社会遇到的
存与发展的重大社会问题,让学生在学习中了解有关能量和能源的基本常识并学会关
注自然、关注社会是本章教学的主要目标。
2
[键入文字]
本章教材编写有两条线索,第一条线索为能量,第二条线索为能源,内容分为三
节。第一节能量的转化与守恒是以能量为线索,主要内容是介绍自然界各种形式的能
量和能量的转移与转化,并通过学生的实验探究,让学生对能量的转化有一个感性的
[键入文字]
济南初中物理全套教材分析(第二十章)
第二十章能量和能源
科学内容
◇通过实例了解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能简单描述各种各样的能量和我们生
活的关系。
◇通过实例认识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
互转化。
◇知道能量守恒定律。能举出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的实例。有用能量转化与守恒
又一难题。第三节开发新能源便是在第二节提出的问题基础上,让学生了解,要解决
能源的供需矛盾和有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开发和利用新能源,且新能源的最大特
点应该是清洁和可再生。
本章教材内容结构如下:
3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是自然科学的核心内容之一,从更深的层次上反映了物质运动和
相互作用的本质。它广泛渗透在各门学科中,并和各种产业及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这
部分内容对于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联系生活生产实际、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以
1415沪粤版九年级物理第二十章能源与能量守恒定律课标要求与教材分析
1415沪粤版九年级物理第二十章能源与能量守恒定律课标要求与教材分析第二十章能源与能量守恒定律一、《课标》要求1、知道能量守恒定律。
能举出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的实例。
有用能量转化与守恒的观点分物理现象的意识。
2、通过能量转化和转移,认识效率。
3、初步了解现实生活中能量的转化和转移有一定的方向性。
4、能通过具体的事例,说出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5、能结合实例,说出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特点。
6、了解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7、了解世界和我国能源状况。
对于能源的开发利用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二、本章教材分析1、全章概述本章是以能源的开发利用和能量的转移、转化的守恒规律为核心内容展开的。
较深刻地揭示了能源与人类社会进步,以及能源与环境的关系,较充分地渗透了开发与节约能源的意义和价值。
教材从介绍人类利用能源的历史开始,一方面说明能源跟人类社会的文明与进步息息相关,一方面告诉学生人类的文明和进步又是以消耗大量能源为代价的道理。
同时还告诉学生,人类所消耗的能源大量的都是不可再生的能源,由此引出能源危机的问题,进而转到开发新的能源的必要性上。
接着探究能量的转移、转化与守恒规律,并探讨能量在转移和转化过程中的方向性问题。
最后引导学生认识能源与我们生存环境的关系,说明营造绿色生态环境的意义和价值。
教材将上述的内容编排了四节。
20.1节“能源和能源危机”。
教材按照人类使用何种能源为主的分类原则,将人类利用能源的历史划分为四个时期,即柴薪、煤碳、石油和多元化时期。
在这四个时期中,前三个时期人类利用的能源是不可再生的。
因此,教材给出世界能源消耗结构比例和我国目前能源消耗结构比例的扇形图,以及我国石油、天然气、煤等现所探明的储藏量,目的是让学生算算想想,进而能感悟出能源消耗的结构不合理性和能源的危机问题。
20.2节“开发新能源”。
教材从开发最有价值的太阳能谈起,再到非常有意义和价值的原子核内部的能量开发,其中渗透了开发技术上的问题,较强地渗透出STS的思想理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材分析是掌握物理概念、规律的本质及 文化之间的联系,抓住教材重点的过程。
(3)从培养能力和进行思想教育的观点看
通过教材分析能够挖掘出教材的能力价值 和思想教育的价值,有利于对学生进行能力 培养和思想教育。
(4)从教师的教学经验看
教材分析是备好课的前提
2、分析教材是选择教材的需要
原来: 一纲一本 一纲多本 多纲多本
例:停止沸腾的水,用冷水浇上以后会怎样?(八年级上 P1图0.1-1)
用 放 大 镜 看 指 纹 , 再 看 窗 外 的 物 体 。 ( 八 年 级 上 P1 图 0.1-3)
用开水把杯子烫热,立即扣在气球上。(八年级上P7图 0.1-10)
下一页
返回
返回
返回
(2)对科学和技术的认识(价值观) ·科学(物理学)的目的是认识周围的世界,科学的发展
能满足人类对世界的好奇心 例:人从水中出来为什么感到冷?(八年级上P79图4.3-5) 望远镜为什么能把远处的物体“拉近”?(八年级上
P64图3.5-2) ·科学(物理学)是技术的基础,科学技术的发展提高了
人类的物质文化生活,但是对科学技术的不恰当使用又带来了 资源和环境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也离不开科学技术。
健康的心理发育,实事求是、相信科学、 独立思考等科学精神的树立,
对于科学课程来说是比传递科学知识更为 重要的目标。《标准》在这个领域给出了和 知识技能领域同样具体的要求。
新课程对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对科学的认 识提出以下要求。
(1)情感体验(情感和态度) ·热爱自然、热爱技术,对自然现象和技术设备富有好奇
现在: 无纲多本
二、分析教材的基本依据
1、依据物理课标,确定教学目的和要求 2、依据学生接受水平,学习物理的心理 特点和思维规律设计教学过程 3、依据中学物理教学参考书 4、依据物理学的知识体系认识教材的地 位和作用
§20-2 教材分析的基本要求和程 一、教材分析的基本要求
1、按课程的精神分析教材的编写意图和 教材的特点。 2、要深入分析教材的知识结构、体系和 深广度。
第二十章 中学物理教材分析概论
名人名言导航: 课程是按国家规定的教育方针,根据学生
身心发展状况,在一定时期内使学生达到规 定的培养目标,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所涉及 的教育内容。
—叶立群—
一、本章共讨论三个方面
1、教材分析的目的意义和依据 2、教材分析的要求和程序 3、教材分析的两种普适方法
二、本章主要思考和解决的
3. 严格的学科体系难以发展学生的创新 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新课程特别强调的几点
1. 重视物理课程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的教育功能
2. 强调过程和方法的教学 3. 知识与技能、科学能力与科学方法、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都可以通过科学探究的教学来实现 4. 学生实验与过去有所不同
1. 重视物理课程在情感、态度、价 值观方面的教育功能
例:汽车的安全带和安全气囊。(九年级P37图11.5-8) 蒸汽机的发明使人类进入了工业化社会。(九年级P139
图16.4-3) ·科学技术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构成因素,要积极参与现代
社会生活就要有相当高的科学素质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检验科学理论的
最终标准 ·想像和猜测是科学创新中最活跃的因素
下一页
返回
从水中出来为什么感到冷?
望远镜为什么能把远处的物体 “拉近”?
返回
返回
返回
科学技术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3)重视学生对于科学与技术、科学技术 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认识
新课程强调这样的思想,即在推动社会生产 力的发展上,技术发明与科学发现同样重要。在 科学知识的应用上,标准不但重视科学原理的学 习,而且将对技术层次的问题规定要求。标准还 将体现这样的思想,即科学推动了技术的发展, 同时也受到技术发展的推总体分析
(1)了解全书教材的基本内容,知识体 系、结构特点以及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 系和逻辑关系,清楚整个教材包括那些基本 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实验以及教材的内容 是怎样按循序渐进的原则组织编写的,弄清 在研究方法上有哪些特点
初中物理课标
※新的
初中物理课程
新在哪里?
§20-1教材分析的目的意义和依据
一、物理教材分析的目的意义
1、分析教材是教学和备课的需要 (1)从信息论的观点看 教材分析是实现知识信息由教科书经教师 向学生转化的基础
教师
教科书
学生
①从形式上 文字语言、数学语言、图象
②从内容结构上看 是以概念和规律为中心的内容引入、论证、
应用。 (2)从系统论的角度看
新的初中物理课程新在哪里?
一、过去的物理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二、新课程特别强调的几点 三、在评价改革方面能做什么事 四、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过去的物理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1. 以知识为本的课程设计限制了课程在 情感、态度、价值观领域和科学过程、科学 方法领域的教育功能。
2. 划一的学术要求挫伤了很多学生对于 自然和科学技术的感情与兴趣。
问题
1、为什么要进行教材分析?教材分析的 依据和一般程序是什么?
2、物理教材分析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 每一方面的具体分析步骤分别是什么?
3、什么是方法论分析法?方法论分析法 对于“四个基本分析”分别起哪些作用?
4、什么是结构分析法?结构分析法有哪 些特点?运用结构分析法分析物理教材 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1)教材体系 (2)深广度
3、要以整体为背景,分析各部分教材的 特点。
4、要分析教材的有关价值
5、要明确教材的目的要求及教学目标
6、要分析教材的重点、难点及其使用
7、要在分析教材的基础上酝酿设计教学 过程,确立教学方法。
即在学习课标的基础上,通过钻研教材, 明确教材的结构系统、地位和深广度;挖掘 教材的多种因素,区别重点、难点;研究达 到教学目的要求,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教 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