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胡塞尔:语言是哲学的开端吗? 语言哲学异军突起:超出心物,另寻路径。坚持“工欲善其事,必先 利其器”,哲学研究须始于语言。 穆勒《逻辑学》中写道:“语言无疑是人类思维最重要的工具。语言 就像望远镜一样,只有工具的完善,才能看到最真实的东西”。 现代语言学家:“全部哲学是语言的批判”。语言的误用导致哲学的 各种问题。哲学家的任务:学会分析和使用语言。 胡塞尔的批判:语言固然重要,但语言不等于意义本身。所以,我们 要研究意义本身。
第一,直觉是认识不可借贷的硬通货。只有直觉才能保证认识对
象的明证性。一切原则的原则,真正的实证主义者。 第二,直觉并不等同于经验论的感觉。
第三,直觉具有构成功能,直觉可以激活它的对象。
例如:数学中“两点之间直线距离最短”、伦理学中“善”的概念、美学 中对美的欣赏是靠直觉。如何有直觉能力: ——超功利:康德讲“为把握美,要无目的,非功利,抛弃功利取舍才能 进入美。” ——有距离:布洛讲“进入美的体验,需要与审美对象拉开距离,不能发 生存在上的联系,无视审美对象本身的存在。只有距离才产生美。” ——忘现实:要想欣赏波涛汹涌的波浪,就要忘记船只被波浪吞掉的危险 ;要欣赏模特的美,就要摆脱肉欲的困扰才行。老子讲:为学日益,为 道日损。也是这个道理。
反思表明: 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不是一种感官的感知关系,而是一种意向的指向 关系; 认识客体或认识对象也不是什么感知的某物,而是一种意向的相关活 动; 在意向活动中,相关所予对象不再外在于空间位置里,而是内化于纯 粹意识的意向流里。 对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这种对象,我们无须向外探求、通过外知觉即空间意识来透视, 而只须反求诸己,通过内知觉即时间意识来直观。
第三,是对形而上学的悬置。 有点类似于道家那种“离形去智,超然象外”,但不同于佛 教的说的“跳出三界,想入非非”,不同于传统形而上学的“背 离经验,玄思冥想”。
总之,悬置目标:为科学寻求一种没有任何先入之见和超验之物的 纯粹的本原客体。因此,其又被称为“现象学还原”。
5、回到纯粹意识领域
——悬置之后,如果从对象的角度看,剩下的是原始予料。 如果从意识的角度看,剩下的是纯粹意识。但是在胡塞尔这 里,二者完全是等同的。两者是中性概念,我们不应以传统 的主体、客体的概念来理解它们。
换个视角看世界 ——胡塞尔的现象学
胡塞尔E.Edmund Husserl 1859——1938,

德国哲学家 ——1859.4.8诞生于奥匈帝国摩拉维亚 (Moravia)的普罗斯尼兹(Prossnitz)的一个 犹太家庭(今属捷克)。 ——1859年,极其不平常,达尔文《物种起源 》发表,穆勒的《论自由》发表,美国哲学家杜 威诞生,法国哲学家柏格森诞生。 ——胡塞尔是一个犹太人,摩西,马克思,爱因 斯坦,弗洛伊德,斯宾诺莎。。。。。。 ——从小和寡居的母亲生活,形成带有女性特点 的性格,受被他称之为精神父亲的老师布伦塔诺 的影响,走上现象学的道路。最早研究数学,后 研究哲学。希望使哲学像数学一样精确。
4、换个视角看世界:现象的世界 (1)世界不再是作为“自在之物”的自在的 世界,而是作为“为我之物”的为我的世界。
“万物皆备于我。”
“君未看花时,花与君同寂;君来看花日, 花色一时明。”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 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 2 )世界不再是冰冷的物理世界,而是具有温度的“主客

3、现象学:直觉主义的学说
方法论:分析方法、辩证法、整体(结构)、直觉。 唯有直觉直接经验到的东西是可靠的。 而通过间接经验到的东西是不可靠的。 所以,现象学是一种以直觉的方式、直接体验事物本质 的学说。(九方皋相马,就是一种现象学的方法。) “因此,现象学是关于普遍意义上的体验的理论,包 括所有在体验中被给予的并可在体验中被明白发现的东 西,不管它是实在的还是意向 。”——胡塞尔《逻辑 研究》第二卷,芬德雷英译,1970,862。
反思表明:
客观事物 感 知
认识主体
认识客体
意向流
3、意向结构的两个概念 其一,以意向行为 noesis与意向对象noema取代传统认识论中诸如主 体和客体,认识活动和认识对象等二元论倾向的概念。表明:所予对象 不是在意识中被给予,而是在意向行为中被构成;所予对象不是一种即 成的予料,而是一种构成的产品。 其二,被给予与被构成成为同一种东西。 例如:“一块矿石,由物理学家来看时它就会成为一种物理对象,由 艺术家来看是就会成为一种审美对象,而由经济学家来看时它就成为一 种价值对象。再如,我们还可以以感觉、表象、判断、期待、怀疑等不 同的意识方式看这块矿石,随着我们看的方式不断改变,这块矿石就会 随之成为感觉的对象、表象的对象、判断的对象、期待的对象、怀疑的 对象等不同的对象”。
2、古希腊人的惊奇:哲学始于惊奇
正如常识满足于习以为常一样,古希腊人认为,哲学始于惊奇。它惊 奇世界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惊奇“可能”本身又如何可能?
惊奇使哲学家以一种更加童真的眼光看待世界,使一切人们习以为常 熟视无睹的东西存疑待审,蓦然回首向一片新的神奇领地。
3、笛卡尔的怀疑:普遍怀疑一切
二、面向事物本身:哲学研究的开端
1、胡塞尔:寻找明证性的开端。
以往哲学最大的问题:缺乏明证性。哲学史:缺乏无可置疑的开端 和起点。没有明证性,如重病染身。寻找“无任何先决前提的前提 ”。
Presupposition:预设。毫无疑问,直接。
Presumption:假定。找一个东西考虑为真理,需进一步论证。 Premise :认定为是前提的东西,不一定真或假。“只有穷人才 觉得高铁票价高……” 阿基米德点,知识的考古学,哲学的起步者。
三、现象学的悬置:回到纯粹意识
如何回到事物本身?用现象学的悬置。看世界的四种方法:
1、自然观点(一般人的常识) 第一,相信外部世界是有的。“我意识到一个在空间中无穷延伸, 在时间中无穷发生着和发生了的世界。。。。(它们)存在着,无 论我是否由考虑、思索、感觉、欲望它们而特别注意它们。” 第二,这个世界对我作为事实世界,而且作为价值世界、善的世界 、实用的世界而有的。 第三,从时间上讲,这个世界对我而言是连续存在的。 第四,从空间上讲,这个世界是一个主体间的世界。即,这个世界 对一切人存在。



一、什么是现象学 二、面向事物本身 三、现象学的悬置 四、换个视角看世界 五、换个视角看自我 六、换个视角看他人 七、现象学的“构成”观
一、何为现象学:直觉的学问
九方皋相马:秦朝的时候,有一个著名的相马大师伯乐。他晚年时候,给 秦穆公推荐了九方皋相马。三个月后,九方皋回来报告说:“已经找到了,在 沙丘那个地方。”穆公连忙问:“是什么样的马?”九方皋回答说:"是黄色的母 马。” 穆公派人去把马牵来,却是黑色的公马。穆公很不高兴,把伯乐叫来说: “糟糕透了!你推荐找马的人,连马的颜色和雌雄都搞不清楚,又怎么能识别千 里马呢?” 伯乐感慨地赞叹说:"九方皋相马竟达到了这种地步,这正是他之所以比 我高明千万倍的原因呀。九方皋所看到的,那正是天机啊!他注重观察的是精 神,而忽略了它的表象;注意它内在的品质,而忽视了它的颜色和雌雄;只看见 了他所需要看的而忽视了他所不必要看的;只观察到他所需要观察的而忽视了 他所不必要观察的。像他这样相出的马,才是比一般的好马更珍贵的千里马啊 !”
四、换个视角看世界:回到意向性 1、意识的基本特征是意向性。
即意识总是关于某物的意识。 如:“我们不可能简单的、空洞地说我感觉、我想象、我判 断、我高兴、或者我爱我憎,而必须涉及到我经验活动中我与之 发生关系的那种东西,必须言有所指地说:我感觉某物、我想象 某物、我判断某物、我高兴某物、我爱或憎某物”。因此,意识 都是指向对象、关于对象的意识。意识不是一种不假外求自我满 足的封闭系统,而是一种汲汲外求对世界开放的关联领域。
理性主义眼中的世界,是单一的,
而现象学的世界,是具有多幅面孔的。 物理学家眼中的水是液体、化学家
眼中的水是 H2O1, 老子眼中的水是“上
2、意向性是一种反思活动
传统认识论以正思(知觉)为其认识论出发点,而现象 学则坚持向“反思”的转移。 胡认为,反思reflection,“是对看向X的原始的直接的方 向的背离”。其不是一种外向地看向空间物的知觉,而是一 种内向地看向纯粹意识本质的沉思。作为人的两种认识职能 ,正思(知觉)和反思都具有重要的地位。正如知觉是从事 经验和事实科学的唯一途径一样,唯有反思才是通向哲学殿 堂的不二法门。
——胡塞尔的悬置不等于笛卡尔的怀疑。怀疑具有否定的意味,而 悬置并不导致否定,仅仅是“存而不论”。
——悬置并不是随心所欲地把“正题变成反题,把肯定变成否定” ,而是使它失去作用,我们“不去使用”它。
——不同于贝克莱的“存在就是被感知”,不是主观唯心主义,仅 仅是“中止不考虑”而已。
第二,是对科学方法的悬置。 对自然观点的悬置也必须意味着把一切与现存世界有关的科 学统统放进括号失去作用。“我绝对地不运用他们的标准。”
“要想追求真理,我们必须在一生中尽可能地把所有的事物都来怀疑 一次。”只有普遍怀疑,才能使最终不可被怀疑的东西即绝对真理得 以呈露。
4、胡塞尔:现象学的悬置。 悬置,是一个希腊术语,其意思是指“加括号”,即中止判断或不 予考虑。所谓现象学的悬置,是指把一切先入之见放进括号中不予 考虑。 第一,是对自然观点的悬置。
合一”的世界。
唯物主义的世界是物质世界,唯心主义的世界是精神世界 ,现象学的世界既有物质的世界,也有精神的世界。人们既会 为“感动中国”的现实人物叫好,也会为“来自星星的你”悲 喜交加。 苏轼 (宋)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3)世界不再是灰色的单一世界,而 是具有色彩的缤纷的世界。
3、哲学的开端:回到事物/现象本身
事物本身:“在直接经验中对意识呈现者”,即“直觉”的经验 物,是胡塞尔所说的现象。回到事物本身,必须靠直觉,那么, 什么是直觉呢? ——Intution: 一般指心灵无需感觉之助,无需先行推理或讨论, 就能看见或直接领悟真理的天生能力,是通过瞬间的洞察对普遍 中的特殊事物的认知,是对那些无法言表的东西的直接把握。
——最后达到纯粹的体验状态: 不是庄子的物我两忘、万物齐一的状态 不是康德的现象和物自体两分、物自体不可知的世界

纯粹体验状态: 颜回曰:“回益矣。” 仲尼曰:“何谓也?” 曰:“回忘仁义矣。” 曰:“可矣,犹未也。” 他日复见,曰:“回益矣。” 曰:“何谓也?” 曰:“回忘礼乐矣!” 曰:“可矣,犹未也。” 他日复见,曰:“回益矣!” 曰:“何谓也?” 曰:“回坐忘矣。” 仲尼蹴然曰:“何谓坐忘?” 颜回曰:“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 ,同于大通,此谓坐忘。”
2、胡塞尔的现象
在胡塞尔看来: 现象不是事物外部的表现,而是事物本质的 呈现;不是通过感官得到的,而是通过直觉 得到的;不是虚假的东西,而恰恰是最真实 的东西。 现象,就是“显现自身的东西”,是事物呈 现给人的、人通过意识直觉到的东西。所以 ,现象和本质是一回事,现象就是事物的本 质;现象是完善的、真实的、具有重要价值 的。


1、何为现象
一般而言,现象是指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呈现给我们的外部形态。 在柏拉图看来,现象是实在的不完整的、不完美的摹本。 在笛卡尔看来,现象是令人遗憾的、甚至是虚假的东西。 而在康德看来,我们只能认识现象,其背后的物自体我们是无法认识的。 在黑格尔看来,现象是精神的外部表现,我们还需要进一步认识其本质。 中国古代:现象即谓神、佛、菩萨等现身于人间。《西游记》第十一回:“ 五祖投胎, 达摩现象。” 三点评价:一是现象与其背后的东西是二元对立的。二是我们靠感官获得现 象。三是现象在价值上是低于本质、实在、内在的东西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