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身体社会学的思考

合集下载

身体社会学想象

身体社会学想象

身体的社会学想象内容提要:身体是一种象征系统、蕴含着被忽视的不平等、背后有着丰富的意蕴;身体也是一种意义系统、蕴含着被建构出来的不平等、是现代性的反思性的一部分;同时,身体也是被不断改造、被归训,其中蕴含着不平等的权力关系。

关键词:身体研究;社会建构;规训;权力关系中图分类号:c91-020世纪80年代,身体开始成为社会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趋势成为社会理论的“躯体转向”。

[1]本文将对当代社会学理论中的身体研究进行探微。

一、身体的象征性意蕴重返“身体”的社会科学把身体从“身-心”的二元对立中解脱出来,从注重身体体验的角度,或者从注重身体的社会意义与象征意义的角度肯定了“身体”的地位。

这其中,道格拉斯、赫兹、莫斯和冯珠娣的观点尤为突出。

玛丽﹒道格拉斯强调身体是一种象征系统,她认为身体是整体社会的隐喻,身体中的疾病也仅仅是社会失范的一个象征反应,稳定性的身体也就是社会组织和社会关系的隐喻,对社会关系中的风险和不稳定性的焦虑都可以通过身体秩序理论得到说明。

道格拉斯注意到了身体的物理属性和社会属性,并且强调身体的社会塑造特征,身体性的控制就是社会控制的表达;并且两种身体经验之间,存在着意义的不断转换。

道格拉斯认为身体是一个模式,是个复杂的结构,它的边界可以代表任何有威胁和不牢靠的边界,它不同部分的功能及其相互联系为其他复杂的系统提供了象征的源泉。

道格拉斯还指出了身体与文化象征的内在关联性。

[2]赫兹研究了人类生活中对于左手和右手的看法,并发现了惊人的不平等;右手充满荣羚、令人满意的指派、特权,它行动、下命令和获取;左手则相反。

[3]当今社会中的许多用品基本上都是按照右撇子的习惯来设计的,因而从某种意义上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当代社会其实是一个右撇子霸权的社会。

莫斯则发明了——“身体技术”,这种身体技术带有鲜明的社会文化色彩,日常生活之中,我们打交道的对象其实不是具体的身体,而是各种身体技术。

在莫斯的身体技术里,人及其身体表现方式与社会文化产生了别有意味的对接。

身体社会学理解当代社会的新视阈

身体社会学理解当代社会的新视阈

身体社会学理解当代社会的新视阈一、本文概述《身体社会学理解当代社会的新视阈》这篇文章旨在通过身体社会学的视角,探讨当代社会中身体现象的新变化及其背后的社会意义。

文章首先对身体社会学的基本概念进行界定,明确身体在社会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接着,文章将分析当代社会中身体现象的多元化、复杂化趋势,如身体审美、身体政治、身体消费等方面的变化。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深入探讨身体现象与社会结构、文化价值观、科技发展等因素的相互关系,揭示身体在当代社会中的多重角色和功能。

文章将提出身体社会学对于理解当代社会的新视阈,强调身体在社会变迁中的重要作用,并呼吁社会各界加强对身体现象的关注和研究,以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二、身体社会学的理论框架身体社会学作为一门新兴的社会科学分支,其理论框架主要围绕身体在社会结构、文化认同、权力关系以及媒介技术等多个层面上的互动和影响展开。

该理论框架不仅强调了身体在社会生活中的核心地位,还深入探讨了身体如何被社会因素所塑造,并如何反过来影响社会的运行。

身体社会学认为身体是社会结构的重要载体。

在不同的社会结构中,身体被赋予了不同的意义和功能。

例如,在性别角色分工明显的社会中,男性和女性的身体被赋予了不同的角色和期望,这些角色和期望进一步塑造了他们的社会地位和行为模式。

身体也是文化认同的重要标识。

身体通过各种符号、仪式和习俗,反映了一个群体的文化特征和价值观。

身体实践,如饮食、服饰、运动等,都成为了展示和传承文化的重要手段。

同时,身体也成为了不同文化之间交流和碰撞的重要媒介。

身体社会学还关注了身体与权力关系的互动。

在权力结构中,身体往往成为了被控制和规训的对象。

例如,在监狱、学校、医院等机构中,身体受到了严格的监视和管理,这些管理实践不仅塑造了身体的形态和行为,也影响了整个社会的权力关系。

身体社会学还关注了身体与媒介技术的关系。

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身体被越来越多地呈现和塑造在虚拟空间中。

这种虚拟身体的出现,不仅改变了我们对身体的感知和认知,也带来了新的社会问题和挑战。

身体社会学导论

身体社会学导论

身体社会学导论身体社会学是一个涵盖着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哲学等多个学科的交叉领域。

它关注的是人的身体在社会和文化背景下的变化和转化。

本文将介绍身体社会学的概念、研究方向以及应用。

一、身体社会学的概念身体社会学试图探讨人类身体在社会和文化背景下的变化和转化以及这些变化和转化的意义。

它不仅关注人类身体的生理构造和疾病,也关注身体在社会和文化意义上的意义和作用。

身体社会学不仅解释了身体是如何通过社会化而获得相应的身体表现方式和身体经验,同时也说明了身体如何影响了社会和文化的变迁。

1.身体的建构化和文化化身体是如何在社会和文化背景下被构建和展现,这是身体社会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

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中,人们对于身体的理解和塑造方式是不同的。

例如,在现代社会中,丰满的身体被认为是不健康的体现,而在一些非洲部落中,身体的丰满则被视为生命力和健康的象征。

2.身体的自我表达与身份认同身体是人们自我表达的重要方式之一。

人们通过着装、发型、化妆等方式来表达自我。

同时,身体还是人们身份认同的重要体现方式之一。

例如,人们根据身体的特征来区分性别,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中,对于性别的界定和身份认同也具有不同的侧重和理解。

3.身体和权力关系身体在社会和文化中被构建和展示的过程中涉及到权力的运作。

权力关系对于身体的表达、形态、认同等方面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例如,身体的外貌对于职场的就业和竞争具有重要作用,身体的形态对于社会地位和人际关系的构建也具有重要意义。

1.健康与疾病研究身体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可以用于健康与疾病的研究。

人们的健康状况与文化和社会环境密切相关。

例如,一些文化中,人们将不同的饮食和运动方式视为健康和疾病的影响因素,在不同的社会环境和生活习惯中,人们对于健康和疾病的认知和预防方式也会有所不同。

2.性别研究身体社会学对于男性与女性的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

在不同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下,性别的理解和表达方式差异巨大。

例如,一些非洲部落中,男性通过刻意变形身体来表达自己的雄性特质,而在某些欧美国家,女性的身体形态却被视为面容和身体比例的优势。

[身体,社会学,的]身体社会学的思考

[身体,社会学,的]身体社会学的思考

身体社会学的思考身体社会学的思考任何人都无法否认,我们的存在与我们的身体息息相关。

我们的生活、思考都是在以身体为依撑的前提下进行的,无论我们想做什么或者怎么做,都要以身体为前提。

一、解读身体身体,《辞海》的解释为“一个人或一个动物的生理组织整体,有时指躯干和四肢”。

在进入文明时代以前,人们的身体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做什么事情,和动物一样受本能驱使去繁衍后代。

进入文明时代以后,人的身体就有了目的性,身体在自然属性上又有了社会属性。

自然属性是身体的基本属性,即人的生理机能、体质特征、外貌特征及本能冲动。

但是身体又体现了阶级、阶层、性别、政治、经济、文化、种族、意识形态,社会的不同制度塑造着不同的身体,这既是身体的社会属性(黄俊杰2002;杨儒兵1996)。

身体可以看作是一种象征符号,展示人们的思想方式、精神修养或政治运作的权利符号。

身体除了是政治化的还是精神化的,身体代表了一种社会的精神方向,与社会的发展相符合。

二、身体社会学社会学一直在关注着身体,以社会存在为媒介观察身体的变化。

(一)西方社会学有关身体的研究理论(二)身体——社会化的扭结身体不仅代表了自己自身,还代表了社会身份、社会地位、社会秩序、伦理道德等。

身体逐渐变成一种社会象征,是我们用来形成自我、展现自我的场所。

身体成为社会化的纽结。

首先,身体不再仅意味着“躯体”或“机体”等通常的或生理医学的含义,现在身体已成为很多研究领域的论题。

身体现象学探究身体之于人的本源性意义;身体社会学探讨身体在社会生活中的符号性意涵;身体政治学试图揭示身体与权力、话语之间的关系;身体文学把本能、欲望作为一种叙事资源。

其次,身体具有精神性。

一方面表现在身体本身是身心的统一,另一方面身体被“文化”化了。

身体图式是对一个环境的一种本能和无意识的适应,如我们坐在凳子上会为了平稳舒适而选择一种合适的坐姿,这就是身体图式。

而且人们也渐渐的发现,身体的感觉、能力、体验等各方面的管理、形塑和控制,是社会系统形塑与维持的关键,我们可以从情感、行动、社会关系、符号象征等多个方面看到它们之间的关联。

社会学视角下的健康教育与健康行为

社会学视角下的健康教育与健康行为

社会学视角下的健康教育与健康行为健康是每个人都追求的目标,也是一个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社会学的研究视角下,健康不仅仅是个体身体状况的表现,更是一种社会生活和社会秩序的反映。

因此,健康教育与健康行为的研究从社会学的角度探究,颇具现实意义。

一、健康教育的社会学意义健康教育是面向社会群众的一种健康促进活动,其目的是通过传递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等方式,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文化素养,从而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健康水平。

如何理解健康教育的社会学意义呢?1.健康教育促进社会公平不同人群的健康状况存在差异,而这种差异与人们的社会经济地位、文化素质、生活习惯等等密切相关。

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健康教育来提高人民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素养,可以减少不同人群之间的健康差距,从而促进社会公平。

2.健康教育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健康不仅关乎个人,也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和稳定。

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民普遍健康,那么这个社会的和谐就更容易达成。

而这就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健康教育活动,引导和帮助人们识别健康问题、消除健康障碍,逐步建立和完善健康生活方式和文化习惯。

3.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经济效益企业和单位的健康教育和员工健康管理都是有助于提高经济效益的。

首先,员工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工作满意度和生产效率密切相关。

其次,预防和控制职业性疾病、压力导致的健康问题等,降低单位的人力成本和治疗费用。

二、健康行为的社会学视角健康行为是指个体在参与生活、工作和社交活动等情境下,能够采取有助于保持或提高身体、心理和社会健康的各种行动。

健康行为是保持健康、促进健康和防治疾病的基础,其社会学视角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健康行为与社会学因素的关系社会学因素是指个体生活环境、文化背景、性别、年龄、社会经济地位等诸多因素对个体行为和心理状态产生的影响。

研究发现,个体采取健康行为的意愿和实践,与其所处的社会、经济与文化背景息息相关。

因此,健康行为的改变与社会学因素的关系密不可分。

教育中的“肉”与“灵”——身体社会学视角

教育中的“肉”与“灵”——身体社会学视角

教育中的“肉”与“灵”——身体社会学视角教育中的“肉”与“灵”——身体社会学视角引言教育被广泛认为是开启人生成功之门的关键。

然而,当前的教育体制往往强调知识和智力的培养,忽视了身体和情感的发展。

本文将从身体社会学的角度审视教育中的“肉”与“灵”,探讨身体和心灵的相互关系,并提出改善教育体制的建议。

一、身体社会学的基本概念身体社会学是一门跨学科研究领域,关注身体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

它认为身体是一个个体的灵魂和心灵的具体化身,通过身体的感觉和活动,人与社会进行交流和互动。

在教育中,身体社会学提醒我们不能忽视身体的重要性,应该将身体与心灵综合考虑。

二、教育中的“肉”“肉”指的是身体的物质层面,包括外貌、健康、体能等方面。

在现代教育中,很多学校和家长关注的焦点往往放在孩子的学术成绩和智力发展上,忽视了身体的培养。

这种将教育纯粹看作知识传授的偏见,忽视了身体对整体发展的重要性。

首先,科研数据表明,身体健康与学习成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经常锻炼的学生通常具有更好的注意力、记忆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更能集中精力学习。

此外,体育锻炼还能促进身体健康,提高免疫力,减少疾病发生的可能性。

然而,许多学生在长时间的学业压力下,往往缺少机会进行体育锻炼。

他们长时间坐在课桌前,缺乏运动,导致身体机能下降,容易出现肥胖和其他健康问题。

其次,身体的外貌也会影响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在社会中,外貌常常被用来评价一个人的价值和能力,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潜在的压力。

一些学生因为身体外貌与常规审美标准不符,遭受到同伴的排斥和歧视。

这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自我认同,导致自卑和失去对学习的兴趣。

因此,在教育中应该提倡全面的美学观,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身体形象观。

三、教育中的“灵”“灵”指的是身体的非物质层面,包括情感、社交和心理健康等方面。

现代教育往往忽视了学生情感和社交的发展,导致学生缺乏情商和社交能力。

首先,情感的发展对于学生的整体成长至关重要。

社会学视角下的疾病与健康问题

社会学视角下的疾病与健康问题

社会学视角下的疾病与健康问题疾病与健康问题一直是全球范围内的焦点话题,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疾病与健康问题也在不断地演变着。

在社会学视角下,疾病与健康问题不仅涉及到身体健康,而且还关系到社会难题、人类活动的一个实质属性。

本文将从社会学视角出发,探讨疾病与健康问题上的一些难点。

一、疾病与生活环境疾病与生活环境息息相关,而现代社会的生活环境复杂而多变。

城市化与工业化带来的是污染与毒害;全球化与国际化则是世界范围内的疾病流行。

其中,环境污染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例如危险化学品、汽车尾气、城市垃圾等;而疾病在全球流行的过程中,不但要考虑到经济发展、医疗技术等因素,更要考虑到许多社会因素,比如大规模迁徙与交通,公共卫生政策的落实等。

在这一过程中,社会学角度强调从环境角度去探究生活环境与健康的联系及其影响因素。

二、疾病的社会难题社会上对于疾病的理解不同,最为典型的就是有些疾病仍然会被戴上污名标签,比如精神障碍、麻疹、艾滋病等。

这种污名标签可能导致社会上对疾病患者的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歧视,从而加剧了疾病带来的社会问题。

除此以外,疾病也需要社会政策的支持和落实。

政策制定者应该在全社会范围内,建立公共卫生、医疗保健等方面的政策以及相关的经济措施,使得疾病的控制和防治更加有效。

三、社会暴力与健康疾病常常伴随着社会上的暴力问题。

比如,有些国家的躁狂类型的砍人事件和校园枪击案,也通过媒体渠道传递到全球各地。

这种暴力行为在社会上引起公众广泛的烦恼和困惑,而这种暴力行为的背后却是很多时间、环境等方面的复杂因素。

社会学角度认为暴力行为和健康关系密切。

当社会的文化、风俗等方面出现严重的问题时,暴力行为与疾病之间的联系就会愈加紧密。

只有通过社会学的研究,了解社会暴力的根源与抑制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才能减少疾病的出现率。

四、未来应对疾病的挑战随着现代化工业化迅猛发展,人类社会所面临的疾病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多样,需要更加全面地考虑治疗方案。

教育中的“肉”与“灵”——身体社会学视角

教育中的“肉”与“灵”——身体社会学视角

教育中的“肉”与“灵”——身体社会学视角教育中的“肉”与“灵”——身体社会学视角导言教育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新一代的人才。

过去,教育侧重于灵性方面的培养,如智力、学术能力等。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认识到身体素质的重要性。

身体社会学出现并逐渐受到关注,它将身体与社会联系起来,强调身体与灵魂的统一性。

本文将从身体社会学视角出发,探讨教育中的“肉”与“灵”的关系,旨在引起人们对身体素质在教育中的重要性的关注。

第一部分教育中的“肉”自古以来,教育一直以灵性方面的培养为主导。

学校教育主要通过知识的传授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的智力发展。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身体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

体育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强调身体素质的培养。

这种变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到体现。

首先,体育课程的重要性不断增加。

传统的学科课程使学生过多地强调了脑力劳动,而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的工作和生活都需要一定的身体素质。

因此,体育课程的设置使学生能够通过各种体育运动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

其次,体格考试标准的变化。

过去,学生的主要考试内容是知识的掌握和应试能力,而忽视了对身体素质的测试。

然而,现如今体育技能和身体素质也成为了衡量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之一,许多学校已经开始设置身体素质测试,以便更全面地评估学生的发展。

第三,教育资源的配置变化。

过去,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学术领域,例如图书馆、实验室等。

然而,随着体育课程的发展,学校开始增加体育设施的投资,提供更多的体育资源给学生,以促进他们的身体健康和运动发展。

总的来说,教育中的“肉”指的是对身体素质的强调和培养。

体育课程的设置、考试标准调整以及教育资源的变化都体现了对身体素质的重视。

这样的变化对于学生个体和整个社会的身体健康和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部分教育中的“灵”教育中的“灵”主要指的是精神层面的培养,包括思维能力、学术能力等。

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中,这被认为是人的灵魂的一部分,尤为重要。

体育教育的身体社会学解读

体育教育的身体社会学解读
美.
关 键词 : 育教 育 ; 体 身体社 会 学 ; 育 文化 体
中图分 类号 : 8 G 0—0 5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 章编 号 :0 1 4 3 2 1 )6—0 0 —0 1 0 —2 4 (0 0 0 63 4
2 0世 纪 9 0年代 以来 , 体越 来越 成 为 大众 文 化 、 众媒 体 以及 各种 学 科 研究 的重 要 领域 . 体 的话 语 身 大 身
第 1 年 1 月 2 3 0 3卷 6期 0 1
J u a o 师u Noma Unv ri Nau 版 )i c ) o r 安 f h 范 大 学 i s y(科trl e e n l 徽 An i r l学 报 ( e 自然 学 a S n t c
V0. 3 N . _ 3 o6 1
1 身体 社 会 学 的 内涵
随着现代 社会 的发 展 , 体作 为 主体身 份 的具体 承 载 , 身 以个 体性 的强 烈表 征获 得 了重视 主体 理性 的现代 性话 语 的认 同 , 为现 代性 重要 议题 之 一 , 们对 身体 的关 注 开始 突破私 人空 间 , 成 人 逐渐转 入公 共领 域 . 体是 身 由社会 /c i t 化构 成的 . 是 , 但 社会 / 文化也 由身体 所形 构 . 者共 同建 构一 个相 互镶 嵌 、 却充 满动态 运 动 的过 两 但
程 . 方面 , 一 透过 日常 化 的生 活运作 或 组织 制度 的“ 编码 ”社 会的 各种文 化价 值 、 仪 规范 、 , 礼 象征语 法 、 制度操
作 、 活仪式 等 , 生 都深刻 地 渗透 进我 们 的身体 , 成人 类 存在 最 基本 的“ 态 ” 另 一 方 面 , 构 身 ; 现代 社会 充 满 各种 消费性 的商 品 , 以及 日新月 异 的传 播科 技 , 刺 激身 体 的各 种 “ 知 ” “ 求 ” 让 身 体 一直 处 在公 共 展 演 的 在 感 与 欲 , “ 拟真 ” 中 , 之 也让 身体 之 间 的连结 能 突破 时空 限制 , 造 出很 多新形 式 的社 会关 系 . 创 因此 ,0世 纪 8 2 0年代 以来 , 身体 社会 学 逐 渐成 为社 会 学研 究 和 文化 研 究 领 域 的重 要 分 支学 科 , 生 了 产 广泛 的影 响 . 身体 社 会学理 论 一方 面将 身体 放在 社会 学 的视角 下 强调 身体 的社 会建 构 功 能 , 另一 方 面 , 这些

《体育社会学》复习思考题答案

《体育社会学》复习思考题答案

10、体育对政治作用1有哪些积极的影响和作用?答:(1)振奋民族精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2)提高国家的地位,显示国家制度的优越性(3)促进国内政治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4)服务于国家的外交政策,提供特殊的外交场合和手段2体育对政治的消极作用表现为哪几个方面?答:(1)维护殖民统治和宣扬民族沙文主义,如英联邦运动会就是英国殖民主义的遗迹和象征。

(2)在特殊历史条件下,可能加剧民族分裂,导致民族抗争。

在拉丁美洲就有过因足球比赛而发生的国与国之间的战争。

(3)体育的社会问题,如球场暴力、滥用兴奋剂等,可损害国家的政治形象体育决策的重大失误,重大体育比赛的舆论误导,体育中的不公平享受所造成社会心理的失衡等,都可能引发事端。

1、我国体育人口的判定标准是什么?(重点)答:—每周身体活动频度3次以上;—每次身体活动时间30分钟以上;—每次身体活动强度中等程度以上。

14.竞技体育有哪些特点?答:一、公平竞争是竞技体育的灵魂二、运动竞赛的结果具有预先不可确定性三、具有竞赛规则、裁判与仲裁手段四、竞技体育追求既定的功利目标,传播和宣传某种价值观念五、竞技体育具有完整的组织体系和严格的规章制度1.试过东西方体育文化有什么差异?答:(-)东方体育文化“在东方大多数民族的体育中,卫生保健术占有重要的地位。

这是由于大河流域的民族世世代代生息在可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基础的社会环境中,已习惯了和谐、宁静及相对稳定的生活方式,因此亲以个人的修身养性为主”(二)西方体育文化西方体育文化是源于古希腊、罗马的西欧文化。

它是在工业生产、市场竞争的社会条件下,以城市为中心发展起来的,以竞技运动项目的竞赛为特征的一种体育文化。

到了近现代,由于资本主义的扩张,殖民主义的侵略,这种体育文化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

在奥林匹克运动重新勃兴后,这种体育文化便具有了世界意义,成为当代世界体育文化的主干。

6.体育对培养现代人有什么重要意义?答:在人的一生中,许多人并不是自觉地以个体的社会化为目的而去从事体育运动的,却在体育运动中实现或加速了自己的社会化过程。

社会学理论知识:健康和疾病的社会学——疾病、治疗和身体的文化

社会学理论知识:健康和疾病的社会学——疾病、治疗和身体的文化

社会学理论知识:健康和疾病的社会学——疾病、治疗和身体的文化健康和疾病是生命中极为重要的概念,它们作为一种社会学现象,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

本文将探讨疾病、治疗和身体的文化,通过这三个方面来阐述健康和疾病的社会学理论知识。

一、疾病疾病是现代工业社会中的一个普遍现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病毒感染、慢性病等因素导致的疾病数量不断上升。

但是,疾病并不是仅仅由生物因素决定的,它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意义和社会意义。

在不同的文化中,疾病的定义和评价也是不同的。

在某些社会中,疾病被看作是人类不可避免的命运,是生命中的一部分,这种观念表明了人们对疾病的认识和感受是受到文化影响的。

而在另一些社会中,疾病则被视为是社会秩序的威胁。

这种观念揭示了社会制度和文化背景对人们看待疾病的影响。

由此可知,对于疾病的定义和评价,其实是包含着社会和文化因素在内的。

疾病不仅仅危及身体健康,而且会对社会带来负面影响,这也正是那些重视健康的社会和个人面临的挑战之一。

二、治疗为了对抗疾病,人们发明了各种各样的治疗方法。

现代医学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在医药、生物技术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但是治疗本身也是包含着不同的文化和社会因素的。

不同文化中的治疗方式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在某些文化中,人们更倾向于采用自然疗法、传统疗法等方法,而在西方文化中,现代医学和药物疗法则更受青睐。

这种差异反映出了人们对健康问题的不同认识和文化背景的不同。

此外,社会地位和文化地位也会影响到人们的治疗选择。

高收入、高社会地位的人们往往会更加注重现代医学和高科技医疗手段,而低收入、低社会地位的人们则可能更依赖于免费或廉价的医疗服务或传统疗法。

三、身体的文化身体作为人类生存和文化的基础,其在文化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身体的文化包括了人们对身体的象征意义、身体形态之间的关系、身体行为和姿势等多个方面。

那么,健康和疾病,以及治疗这些问题对身体的文化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一些文化中,身体是一种象征,代表着某种规范和准则。

学术论文:身体社会学下老师的角色探究

学术论文:身体社会学下老师的角色探究

学术论文:身体社会学下老师的角色探究前言过去,教育主要依据学术理论和实践经验来诠释教育学,然而大多数研究忽略了身体对教育学的重要性。

随着身体社会学的兴起,教育学开始重视身体作为教育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教师的角色。

身体社会学强调身体是构建社会、文化、及个体身份的重要因素。

本文探讨身体社会学下老师的角色探究,以确定校园中教师扮演的角色,和这些角色如何影响教育责任与社会意义。

身体社会学对老师角色探究的意义教工关系是任何教育机构中不可避免的社会现象。

身体社会学理论认为,身体可以作为教师与学生交流的渠道,代表一个人的个性、身份认同、文化继承和生命体验。

在教育过程中,老师通过身体语言、场合、动作等方式传达信息,其中传递的信息更深远和有力。

身体社会学对老师角色探究的意义在于,教师不仅仅是给学生知识和技能的人,而是通过身体表现出自己的身份认同和文化背景。

身体社会学把老师看作教学过程的一部分,认为教师不仅仅向学生传授知识,还代表着某种文化传统、价值观和意义。

老师角色的生命体验与身份认同身体社会学认为,老师角色的身份认同和生命体验是决定他们对教育工作的态度和参与度的关键。

教师的身体、语言、动作等信号传达了他们的身份认同和文化背景,反过来影响着它们的教学方法和目标。

教师的身份认同通常体现在多个方面,包括性别、种族、社会阶层、年龄、文化背景等。

在校园中,教师可以选择表现社会角色,或者在教学过程中表达出自己的真实个性。

当教师经验更加丰富,其身份认同会更加稳定,而且可能会影响他们对学生和教学方法的态度。

教学方法与动作身体社会学认为,教师通过动作、语言和空间来传达信息和传授知识。

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实践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影响着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角色。

老师的身体动作不仅仅是一种沟通方式,更是一种信息传递的媒介。

老师的手势、肢体语言、微笑等都能传达出情感信息。

教师通过肢体语言表达出的满意和注意都能够储存在学生的认知体验中,从而影响他们对教师的看法。

“身体”的社会理论

“身体”的社会理论

浅谈“身体”的社会理论摘要:国外学者对身体的研究,可以通过三个维度进行分类:一是被动(死)的身体,包括福柯的“被驯服的机器”的身体、“作为消费品”的身体(布西亚的、费瑟斯通、奥尼尔等);二是主动(活)的身体,包括戈夫曼的“身体控制”、布迪厄的“实践的身体”;三是作为中介的身体(作为系统的身体),包括埃利亚斯的作为“文明载体”的身体、吉登斯的作为“行动和环境的中介”的身体。

而梅洛·庞蒂作为反建构主义视角的主要代表之一,其身体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身体的主体经验。

因此,文章将从身体研究的四大理论——福柯的“身体规训”理论、戈夫曼的“身体维护”理论、梅洛·庞蒂的“身体体验”理论及埃利亚斯的“身体文明化”等理论进行简单梳理。

关键词:身体理论;福柯;戈夫曼;梅洛·庞蒂;艾利亚斯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3)04-0065-02一、福柯的身体规训理论福柯认为身体是权力规训的产物,新的权力机制的核心就是生产出“驯服而有用的身体”。

规训将其所控制的肉体塑造出四个特点:由空间分配方法所造成的单元性;通过对活动的编码形成的有机性;通过时间的积累所形成的创生性及通过理论的组合形成的组合性(福柯,2007)。

对身体的规训使用了制定图表、规定活动、实施操练、力量的组合等四种技术,各种力量因精心组合而产生更大的效果。

规训权力的主要功能是“训练”,是为了更好地挑选和征用而训练。

它要通过“训练”把大量混杂、无用、盲目流动的肉体和力量变成多样性的个别因素——小的独立细胞、有机的自治体、原生的连续统一体、结核性片断。

规训“造就”个,将个人既视为操练对象又视为操练工具的权力的特殊技术。

规训权力的成功归归因于使用了简单的手段:层级监视,规范化裁决及检查的组合,这些手段使个人行为不断被对象化。

纪律用“温和——生产——利润”原则取代了支配权力经经济学的“征用——暴力”原则。

身体的社会学想象

身体的社会学想象

身体的社会学想象内容提要:身体是一种象征系统、蕴含着被忽视的不平等、背后有着丰富的意蕴;身体也是一种意义系统、蕴含着被建构出来的不平等、是现代性的反思性的一部分;同时,身体也是被不断改造、被归训,其中蕴含着不平等的权力关系。

关键词:身体研究;社会建构;规训;权力关系20世纪80年代,身体开始成为社会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趋势成为社会理论的“躯体转向”。

[1]本文将对当代社会学理论中的身体研究进行探微。

一、身体的象征性意蕴重返“身体”的社会科学把身体从“身-心”的二元对立中解脱出来,从注重身体体验的角度,或者从注重身体的社会意义与象征意义的角度肯定了“身体”的地位。

这其中,道格拉斯、赫兹、莫斯和冯珠娣的观点尤为突出。

玛丽﹒道格拉斯强调身体是一种象征系统,她认为身体是整体社会的隐喻,身体中的疾病也仅仅是社会失范的一个象征反应,稳定性的身体也就是社会组织和社会关系的隐喻,对社会关系中的风险和不稳定性的焦虑都可以通过身体秩序理论得到说明。

道格拉斯注意到了身体的物理属性和社会属性,并且强调身体的社会塑造特征,身体性的控制就是社会控制的表达;并且两种身体经验之间,存在着意义的不断转换。

道格拉斯认为身体是一个模式,是个复杂的结构,它的边界可以代表任何有威胁和不牢靠的边界,它不同部分的功能及其相互联系为其他复杂的系统提供了象征的源泉。

道格拉斯还指出了身体与文化象征的内在关联性。

[2]赫兹研究了人类生活中对于左手和右手的看法,并发现了惊人的不平等;右手充满荣羚、令人满意的指派、特权,它行动、下命令和获取;左手则相反。

[3]当今社会中的许多用品基本上都是按照右撇子的习惯来设计的,因而从某种意义上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当代社会其实是一个右撇子霸权的社会。

莫斯则发明了——“身体技术”,这种身体技术带有鲜明的社会文化色彩,日常生活之中,我们打交道的对象其实不是具体的身体,而是各种身体技术。

在莫斯的身体技术里,人及其身体表现方式与社会文化产生了别有意味的对接。

关于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的若干社会学思考

关于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的若干社会学思考

关于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的若干社会学思考一、概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我国青少年的生活环境和成长条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体质健康状况。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逐渐显现,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肥胖、近视、脊柱侧弯等问题在青少年群体中日益突出,这不仅关系到个体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青少年时期是体质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良好的体质健康对于个体的成长和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

当前青少年面临的学业压力、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方面的变化,对他们的体质健康构成了挑战。

从社会学的角度对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和解决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价值。

本文将从社会学的视角出发,分析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的成因,包括社会结构、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因素。

同时,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和实践经验,提出改善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提供有益参考。

1. 简要介绍青少年体质健康的重要性。

青少年体质健康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身体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的长远发展和民族的繁荣昌盛。

良好的体质健康是青少年参与学习、工作以及社会活动的基础,也是他们实现个人价值和梦想的前提条件。

健康的体质是青少年智力发展的保障。

研究表明,身体健康与大脑功能的正常运转密切相关,健康的体魄能够促进青少年的认知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青少年体质健康对于其心理健康也至关重要。

适当的体育锻炼能够缓解压力,增强自信,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有助于青少年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青少年体质健康还关乎国家的竞争力。

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青少年的整体素质。

具备良好的体质健康,青少年才能在国际舞台上展现风采,为国家赢得荣誉。

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从多方面着手,加强青少年体育锻炼,提高他们的体质健康水平,为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复兴奠定坚实的基础。

论身体社会学的产生与思考

论身体社会学的产生与思考

论身体社会学的产生与思考作者:赵方杜侯钧生来源:《理论与现代化》2010年第02期摘要:在西方社会思想中,对身体的关注从古希腊、中世纪到近代以来都有论述,在传统社会学和现代社会学中也有反映。

直到20世纪80年代,身体社会学才正式产生,并产生了广泛影响。

从理论上看,这是西方理论界长期以来对理性和现代性、身心二元论进行深刻反思的结果,也是当代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福柯的理论、消费理论等影响不断扩大的结果;从现实上看,这是西方工业社会长期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当代科技进步和医学技术发展对身体的塑造和改变引起人们不断反思的结果。

身体社会学更是当今社会学反思性、阐释性的产物。

它试图把人从科学和理性的双重霸权下救赎出来,关注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世界中人的生物性、感受性和体验性,使人们重视身体、理解身体、反思身体,达到人的解放和自由。

但是,这个道路还十分漫长。

关键词:身体社会学;身体;社会学;后现代主义中图分类号:C91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02(2010)02-0098-07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身体社会学(The sociol-ogy ofthe body)逐渐兴起并发展成为社会学的一门分支学科,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这种对身体的关注,不应当被视为仅仅是在理论上找到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而是对社会学比较基本的、却长久以来视而不见的主题的重新重视。

对身体的关注,也不仅仅是社会学想象力的简单发挥,或者给当代多元化理论添加一个奇特、怪诞的元素。

我们应当认识到,身体社会学的兴起。

与这个学科本身的理论旨趣有着内在的连贯性,也和当代学术界的理论发展态势密切相关。

同时,这也是我们对当代科技进步和医学技术发展对身体产生深刻变革的必然回应。

一、西方社会思想中的身体在西方社会思想中,对身体的关注可谓源远流长。

早在古希腊的时候,苏格拉底就提出了“认识你自己”的著名命题,认为认识自己是认识自然和社会的前提。

并且,人的本质是精神和理性,而非身体和感性。

身体社会学获奖科研报告

身体社会学获奖科研报告

身体社会学获奖科研报告摘要: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身体社会学逐渐进入社会学家的研究视野,学者开始对身体进行关注,是当代社会学的一个新视域,自此身体社会学已经成为一块别具特色的领域。

比如关于社会性别身体的社会建构,身体意象,医学中的身体,以及消费文化中的身体,这些都有其产生研究的理由,本文将概述有关身体的社会学研究中一些最为重要、最有意味的思路,希望提供一些背景,探索一种更为充分的思路,来梳理身体概念,身体在社会中的位置,以及身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身体;身体社会学;社会学一、身体被关注的背景在高度现代性的情况下,身体越来越成为现代人的自我认同感中的核心要素。

公众对于身体的关注也大幅增长。

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充斥着有关专题,讨论身体,整形手术,如何让身体看上去青春焕发、性感十足、美丽动人,有关减肥和健身的产业生机勃勃地发展。

从生物繁殖、基因工程、整形手术到运动科学,现代个体越来越重视自己身体的例子不胜枚举,它们至少体现出,随着身体与自我认同之间的关联越来越紧密,对身体予以投入,会赋予人们一种自我表达的手段。

二、身体议题在社会学中的兴起对于身体社会学的兴起及其发展,英国社会学家布赖恩·特纳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他的《身体与社会》成为身体社会学中具有奠基意义的重要文献。

他把身体的研究放在社会学研究之中,从身体与社会的种种关系谈到人的身体诞生、衰弱和死亡等过程。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出现了一系列以身体为主题的著作[1],除了布赖恩·特纳的《身体与社会》、奥尼尔的《五种身体》和《沟通性身体》之外,具有代表性的还有巴克尔的《弱小的私人身体》、阿姆斯特朗的《身体政治解剖学》、约翰逊的《身体》以及费赫主编的《人类身体史话》,这些著作是 20 世纪 80 年代社会学对身体研究的新进展。

三、缺席在场的身体在很长一段时期内,由于哲学传统中的身心二元论影响和社会学反生物决定论取向,身体在社会学研究中处于“缺席在场”状态直至“三个伟大的传统将身体拖出了意识哲学的深渊”[2]:梅洛—庞蒂的身体现象学、涂尔干、莫斯和布迪厄人类学传统的社会实践性身体,以及尼采、福柯的历史、政治身体观(汪民安、陈永国,重返“身体”的社会科学把身体从笛卡尔式的“身心”二元对立中解脱出来,或注重身体的体验,或注重身体的社会意义与象征意义,或从权力的角度肯定“身体”的地位。

身体社会学的思考

身体社会学的思考

身体社会学的思考
谭剑丹;秦塔娜
【期刊名称】《理论观察》
【年(卷),期】2013(000)001
【摘要】身体是人们生活在世间的重要的依托.在西方社会思想中,对身体的关注从古希腊、中世纪到近代以来都有论述,在传统社会学和现代社会学中也有所反映.本文先对身体进行解读,进而对身体社会学的理论及象征、特征进行阐释.结合时代的更迭与环境的变迁,从人们衣着及发式的变化来探讨身体的变化,揭示身体与政治的相关联系.
【总页数】2页(P55-56)
【作者】谭剑丹;秦塔娜
【作者单位】中央财经大学,北京 100081;中央财经大学,北京 10008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1
【相关文献】
1.绵阳市社区老年健身体育活动的社会学思考
2.论身体社会学的产生与思考
3.绵阳市社区老年健身体育活动的社会学思考
4.绵阳市社区老年健身体育活动的社会学思考
5.身体社会学视域下近代中国体育发展演变的再思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身体社会学的思考
身体社会学的思考
任何人都无法否认,我们的存在与我们的身体息息相关。

我们的生活、思考都是在以身体为依撑的前提下进行的,无论我们想做什么或者怎么做,都要以身体为前提。

一、解读身体
身体,《辞海》的解释为一个人或一个动物的生理组织整体,有时指躯干和四肢。

在进入文明时代以前,人们的身体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做什么事情,和动物一样受本能驱使去繁衍后代。

进入文明时代以后,人的身体就有了目的性,身体在自然属性上又有了社会属性。

自然属性是身体的基本属性,即人的生理机能、体质特征、外貌特征及本能冲动。

但是身体又体现了阶级、阶层、性别、政治、经济、文化、种族、意识形态,社会的不同制度塑造着不同的身体,这既是身体的社会属性(黄俊杰2002;杨儒兵1996)。

身体可以看作是一种象征符号,展示人们的思想方式、精神修养或政治运作的权利符号。

身体除了是政治化的还是精神化的,身体代表了一种社会的精神方向,与社会的发展相符合。

二、身体社会学
社会学一直在关注着身体,以社会存在为媒介观察身体的变化。

(一)西方社会学有关身体的研究理论
(二)身体社会化的扭结
身体不仅代表了自己自身,还代表了社会身份、社会地位、社会秩序、伦理道德
等。

身体逐渐变成一种社会象征,是我们用来形成自我、展现自我的场所。

身体成为社会化的纽结。

首先,身体不再仅意味着躯体或机体等通常的或生理医学的含义,现在身体已成为很多研究领域的论题。

身体现象学探究身体之于人的本源性意义;身体社会学探讨身体在社会生活中的符号性意涵;身体政治学试图揭示身体与权力、话语之间的关系;身体文学把本能、欲望作为一种叙事资源。

其次,身体具有精神性。

一方面表现在身体本身是身心的统一,另一方面身体被文化化了。

身体图式是对一个环境的一种本能和无意识的适应,如我们坐在凳子上会为了平稳舒适而选择一种合适的坐姿,这就是身体图式。

而且人们也渐渐的发现,身体的感觉、能力、体验等各方面的管理、形塑和控制,是社会系统形塑与维持的关键,我们可以从情感、行动、社会关系、符号象征等多个方面看到它们之间的关联。

借助于身体外部属性的改变可以对一个社会的价值观进行改变。

最后,身体是一种实践模式,是一种体现。

身体不同于躯体的地方在于,身体是能动者体现出来的存在,从当下的实际情况来看,饮食、营养、健康、运动、塑身等成了人们的关注焦点,以至于身体渐渐成为一种自我规划。

外貌、衣着、举止越来越被现代人所重视,健身、养身、塑身成为一个系统工程,饮食、医药、运动、美容、服饰等构成了现代人生活的主要内容。

当下形形色色的自我身体设计,既是自我主观性、个性的表现,同时也是受制于整个社会消费文化的结果。

三、身体变化与时代的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身体也产生了不断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仅指的是身体更加先进,还指的是人们的装饰即衣着发型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这种变化
也不仅仅是所谓的时尚的变化,还与社会环境所反映的时代背景与政治意义有关。

(一)服饰的变化
服饰是文化的产物,又是文化的载体,所有的服饰都是人类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结合起来的,它体现着所代表的文化,其文化内涵既有历史印记,又有民族意蕴。

20世纪初中国的街头,经常可以看到身着男装的女子。

在古代女子只有迫不得以、不便暴露身份才会着男装,而现在女子只要愿意就可以穿上行动方便的男子的衣服,而且不会受到歧视。

正如牛仔裤的出现,以前不管中外、不论冷热,女子只能穿长裙,而现在女子可以和男子一样穿裤子,甚至可以理短发。

女尚男装,反映了女性以男性为目标,追求男女平等权力的愿望和要求,是女性身体解放的外在表现。

衣着服饰往往是人的思想、心态、习俗、观念的直观反映,它反映了一个时代或某个人的精神风貌和内心世界,女性服饰的变迁不单单只是服饰的变迁,它也是女性解放的一部分,反映了女性要求挣脱中国传统社会的束缚,开始追求自我、追求男女平等的强烈愿望。

(二)发型的变化
自古以来,古人就对衣冠发式十分重视。

对古人而言,衣冠发式是关系到江山社稷的,绝不可以随心所欲。

《孝经》有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孔子把文化丧亡形容为被(披)发左社,可见发式的选择被提到政治的高度。

发式的变化最具代表的就是清朝的割发运动。

清朝颁行严厉的剃发令,清军所到之处,无论官民尽行剃头,不从者斩。

汉族人民认为让他们剃发是一种屈辱因此拼死抗争。

汉族的发式衣冠是华夏民族历久文化传统的象征,强行改变的背后
改变实质上是对汉族文化习俗的割裂。

改朝换代对于普通民众而言并没有太大的影响,该种地还种地,该交税还交税;而要改变他们历代的生活文化对广大汉人来说就等同于数典忘祖。

所以说,整个清代男子发式的变化,是与政治形势的变化分不开的。

满族统治者希望通过剃发易服来打击、摧垮广大汉族人民,保持满族的统治地位,保持满族不被汉族同化。

鸦片战争以后,人们接受了先进思想后,辫子被外国人称为猪尾巴,随着辛亥革命成功,孙中山辈提倡剪掉发辫,以雪旧耻。

一时间举国上下,男子纷纷变成短发,这场剪发运动也引起了大的波动,也有很多顽固的老夫子宁可流血不剪发。

1949年,新中国诞生了。

女性的发式也发生了大的改变,很多新式发型兴起,社会对于发式更加开放。

年轻的姑娘或编起了辫子,或剪成了短发,这是那时的解放形象。

许多理发店也配上了电烫机,普通群众也开始用上了时髦的烫发。

人们对发式开始了新的追求。

头发成为反映不同时期人们生活状态、道德伦理和习俗观念的文化现象。

随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形成,社会越来越开放,长期被压抑的人们对生活对美的激情复苏了,人们需要更加精致的生活更为个性化的表现。

对美的追求无不浸透着对人性的尊重和对自我的认同,人们可以不受社会规范的约束,自由的进行自我规划,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自己喜好的发型。

随着发式改变,可以看出我们的社会越来越开放,接纳程度越来越高了。

四、身体的社会变迁
人的身体太过于重要,它是一种兼具社会性与生物性的现象。

英国的克里斯希林提到身体诞生伊始就是进化过程的产物,既受生物性过程的影响,也受社会
性过程的影响;随着身体的发展,他逐渐受到社会因素的左右和转化;身体不仅受到了社会关系的影响,也为社会关系的建构奠定了基础,并融入了建构过程。

因此如果我们要研究身体,就要考虑它与社会的关系,它所反映的社会事实,它所代表的社会现象。

身体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与社会相辅相成的,只有在社会中身体才会真正的有意义。

人的身体是人与社会发生关系的中介,是人生活的载体,身体既约束着人的行动,也赋予人可以改变生活与社会进行互动的条件。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前进,人们对身体的关注越来越多,对身体的改变也越来越多。

我们可以不断加强自己的身体,了解身体的需要并进行治疗或锻炼,使其更好的为我们服务。

同时我们对身体的规划也在不断地进行,科学的发展不仅使我们认识了身体,还可以改造身体。

近几年愈演愈烈的整形手术在世界范围内轰轰烈烈的展开,人们可以改变自己的五官,可以改变自己的身躯,甚至可以更换自己的内脏。

这是一种好的现象,可以看出我们越来越关注自己;但是改变越多,危险也就越多,手术失败会导致我们身体不健康,所以对于身体的改变我们应该采取二分法,看到积极的一面也看到消极的一面,使我们的身体在健康的前提下不断发展。

身体的变化对社会政治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无论服饰还是发式,它的变化都是社会变化的外在反映,从身体的变化我们可以清晰的感受到所处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

社会越开放,对身体外在的要求越宽松;社会越封闭,对身体的要求越严格。

身体是人们社会化的扭结,是对社会的直观的反映。

社会要发展,对身体的关注就越多,要想增强国力,也要不断发展我们的身体,这也就是我们要发展体育运动,强健人民体魄的关键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