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学下的有效教学
浅析现象学教育学在具体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现象学教育学在具体教学中的应用摘要现象学教育学是一种基于哲学思想的教育学理论,它强调对学生身心经验的观察和理解,以便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
本文旨在探讨现象学教育学在具体教学中的应用,并分析其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影响。
通过对现象学教育学的介绍和理解,教师可以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意义,以此来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现象学教育学,具体教学,学生学习,教师教学,教学方法1. 引言现象学教育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学理论,起源于现象学哲学。
它关注学生的身心经验,通过观察和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经历的现象,旨在提高教学效果。
在具体教学中,运用现象学教育学的原理和方法,可以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现象学教育学在具体教学中的应用。
2. 现象学教育学的理论基础现象学教育学的理论基础主要是现象学哲学。
现象学哲学强调对现象的直接观察和理解,而不是从理性和逻辑的角度分析。
现象学教育学将现象学哲学的原理运用到教育领域,强调对学生身心经验的观察和理解,尤其是在学习过程中所体验到的现象。
通过对学生的现象观察和理解,教师可以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促进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3. 现象学教育学在具体教学中的应用现象学教育学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1 学生角色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扮演被动的接受者角色,而现象学教育学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体验。
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现象学教育学的原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主动思考和提问,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3.2 教师观察和理解学生现象学教育学强调对学生身心经验的观察和理解。
在具体教学中,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止,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和需求。
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更好地指导他们的学习。
3.3 教学方法改进现象学教育学强调通过对学生现象的观察和理解,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育现象学方法及其应用
教育现象学方法及其应用教育现象学方法及其应用引言教育现象学是社会科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法,旨在深入了解教育现象的本质和特征,以及对教育现象进行科学研究和分析。
本文将介绍教育现象学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并探讨其在实际教育研究中的重要性。
一、教育现象学方法的基本原理教育现象学方法是指通过观察和描述教育现象以获取知识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其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点:1. 客观性:教育现象学方法注重客观地观察和描述教育现象,尽量减少主观偏见的影响。
研究者要尽量避免个人主观意识的介入,通过客观的观察和描述,尽可能真实地呈现教育现象的本质和特征。
2. 描述性:教育现象学方法着眼于对教育现象的准确描述。
通过详细观察和描述,研究者可以将复杂的教育现象细化为具体、可观察的行为和事件,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解释教育现象的表现形式和内在机制。
3. 系统性:教育现象学方法要求研究者建立一套系统的观察和描述框架,以便全面而深入地对教育现象进行研究。
研究者需要明确研究的目的和内容,并依据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方法,构建起相应的观察和描述模型。
二、教育现象学方法的应用教育现象学方法在实际教育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教学观察和分析:教育现象学方法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途径来观察和分析教学过程中的现象和行为。
通过观察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教室环境等,研究者可以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2. 学生行为研究:教育现象学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深入了解学生的行为特征和心理状态。
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动作、表情、言语等行为,研究者可以揭示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风格以及个体差异等重要信息,为制定个性化教学方案提供依据。
3. 教育政策评估:教育现象学方法可以帮助评估教育政策的实施效果。
通过观察和描述政策对教育实践和学生发展的影响,研究者可以评价政策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4. 跨文化比较研究:教育现象学方法可以用于开展跨文化比较研究。
初中物理现象课教案
初中物理现象课教案1. 让学生掌握初中物理的基本现象和原理,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2. 通过分析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二、教学内容1. 声音的传播2. 光的折射3. 蒸发的现象及影响因素4. 分子热运动与温度5. 改变内能的方法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物理现象和原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声音的传播:讲解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的原理。
举例说明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的传播速度,以及生活中的应用,如宇航员通过无线电信号交流。
3. 光的折射:讲解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的现象。
通过实例说明折射规律,如水中的鱼看起来比实际位置浅,从水中看岸边的树比实际位置高。
4. 蒸发的现象及影响因素:讲解蒸发是液体变成气体的过程,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温度、湿度、表面积等。
通过实例说明蒸发吸热的现象,如游泳后上岸感觉冷,晾衣服时要摊开晾在通风有阳光的地方。
5. 分子热运动与温度:讲解分子在温度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通过实例说明分子热运动与温度的关系,如刚出锅的馒头闻起来更香,夏天海鲜市场的鱼腥味更浓。
6. 改变内能的方法:讲解做功和热传递两种改变内能的方式。
通过实例说明做功和热传递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冬天手冷时,双手相互摩擦感觉暖和,对手呵气会感觉暖和。
7. 总结:对本节课的物理现象和原理进行归纳总结,加深学生的理解。
8.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策略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例,理解物理现象和原理。
2.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采用分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 采用对比分析法,让学生通过比较不同实例,加深对物理现象和原理的理解。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现象学在教学中的运用——优秀教师教学案例透视
行为, 他们 的课 堂教学 传递 着他们 的思想 和技巧 ,
对 他们 课堂 的观 摩 和研 究 具有 重 大 的教 学 价值 。 透视他 们 的教 学 过程 , 以发 现其 中都 渗透 着 现 可
象学 的相关理 念 。 下 面是一 位优 秀教 师 奚老 师 的一 堂 语 文课 ,
通过对 他这 节课 的分析来 理解 现象学 理论在教 学
后流行 于 法 、 等 世 界 各 国。“ 象 学” 词 有 广 美 现 一
义、 最狭义和狭 义 的几 种 理解 : 广义 的现 象学 就是 整个现象学运 动 , 而最 狭义的现象学是 指胡塞 尔的 个人现象学 ; 义 的现象 学一 般是 指一 种排 除 ( 狭 悬 置) 各种成 见 ( 括承认 外 部世 界 的“ 见” , 对 包 成 )而 显现 的作直观 , 以体验 其 内在本质结构 的方法 或精 神 。 l 夏基松 教 授 把 西方 现 象 学 运 动 分为 四个 阶 1 段 :1 早期胡塞尔等 现象学 。( ) () 2 海德格 尔 ・ 萨特
2 O .9 O 9
现象学在教学中的 运用
— —
优 秀教 师教 学 案 例透 视
曾丽红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李 森
( 南 大 学 教 育 科 学研 究所 , 庆 4 O l ) 西 重 O 7 5
[ 摘 要 ]优 秀教 师 被 认 为 是 集 智 慧 与 技 能 于一 身 的教 学 模 范 。他 们 的 课 堂 教 学 是 民 主 、 松 的 , 生 间 是 平 宽 师
中 的运 用 。
的存 在主 义 现 象学 。 ( ) 达 默 尔解 释学 的现 象 3伽
学 。( ) 4 德里达等后结 构主义 的现象学 。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现象学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现象学教学现象学教学(Phenomenological Teaching)是一种以学生的体验和观察为基础的教学方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现象学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知识,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审美情感。
本文将深入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现象学教学方法。
一、了解学生的体验和观察小学生对于世界的感知是直观而真实的,他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各种现象的环境中。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倾听学生的体验和观察,从他们的视角出发去感知世界。
比如,在教授《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时,可以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池塘或河边亲眼见过小蝌蚪的样子,回忆蝌蚪成长的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通过学生的体验和观察,可以更好地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现象学教学强调学生主动思考和发现,而不是单纯地灌输知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提问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比如,在讲解《小燕子》这首古诗时,可以向学生提问:“诗中的小燕子为什么要扇动翅膀飞上天空?”,激发他们对于自由的思考和表达。
同时,我们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共同思考并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三、引导学生的审美情感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现象学教学提倡通过观察和体验来感知美。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鼓励学生欣赏诗歌、故事、文章等文学作品,引导他们产生美的情感。
同时,我们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文学创作,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想象和表达来体验和创造美。
四、开展实践活动现象学教学注重实践与体验,可以通过一些实践活动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体验。
比如,在教学《白鹅》时,可以组织学生到学校附近的湖边观察和记录白鹅的特征和行为,从而帮助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并体验文学作品中所描述的内容。
同时,我们还可以邀请一些青年作家或者文学爱好者来学校进行交流和讲座,给学生提供一个与文学创作者直接互动的机会,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爱。
在“物理现象”中开展物理教学
在“物理现象”中开展物理教学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能量和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是理解世界运作机制的重要学科。
在物理教学中,通过实际的物理现象和实验引导,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物理的兴趣,还可以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本文将以物理现象为切入点,探讨在物理教学中开展有效的教学策略。
在教学中引入物理现象可以调动学生的实际经验和观察能力。
物理现象广泛存在于我们生活中,比如球的滚动、物体的重力下落、声音的传播等。
通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这些物理现象,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可以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带入一些有趣的物理现象,如弹簧的弹性、光的折射等,让学生亲自进行观察和实验,从而加深对物理规律的理解。
在物理教学中,可以借助物理现象建立直观的图象,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
物理学中有许多抽象的概念,比如力、能量和运动等。
通过将这些概念与具体的物理现象相联系,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概念模型。
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物体在不同力作用下的运动情况,让学生理解力的作用和影响。
也可以通过实验观察不同形态的能量转化,让学生认识到能量是如何在物质间转移和转化的。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物理规律和概念,并能够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通过物理现象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环,通过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严谨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操作的能力。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并通过分析实验结果推导出物理规律。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进行观察、测量、比较和分析等一系列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的训练,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通过物理现象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物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需要通过实际的探究和解决问题,来深入地理解和应用物理知识。
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物理现象和实验,提出问题、建立模型,然后通过分析、计算和实验验证的方式解决问题。
现象学教育学在具体教学中的应用
验对象的存在 , 愿意倾听对象 即将向体验 者传达 的一切 内容 。体 验者 他显得很奇怪 , 向严肃 正经的老 师也有 这样 的兴趣 这样 便从心 理 一 有兴趣给予对象一个自我呈现 、 自我展 露的机会 , 对 象充满着 善意 , 上拉近 了两者 的距 离。 对 并与之建立起友好尊重、 彼此 信赖的关 系。这些都 直接关 系到 我们教 因此 , 教育 现在 向生活 世界 回归 的任 务 非常紧 迫 , 课堂 上下
目标 , 提高学生探究能力 , 激发学生学 习的兴 趣 , 拉近师生心 灵的距离 ,
营造一种教师乐 教、 学生乐学 、 师生 同乐的 良好局面已是 当务 之急。现 象学教育学大师 范梅南 教授认为 : 教育的 本质是我们 与处在 教育关 系 象学教育学告诉我们 : 除应该具有创新的教 育意识、 教师 专业 的教学技 中的儿童 、 年轻人 、 或老年人之间的一种 生活方式。我们现在面对 的教 能、 丰富的教育机 智、 全的教育反 思外 , 健 还应 该特别 关注 自己 的教学 育对象基本上都是 0 后 , 孩子与 教师或其它人打交道 非常随意 , 9 这些 课堂。即课堂 上下 和课堂 “ 内外 。 、 他们 生性 活泼 , 易于接 受新思想 , 乐 “ 于接 受教师 的课 堂教育 , 要真 但 首先 , 教师应该 关注学 生在课堂 “ 的显性表现 , 寸 上 同日更应 该关注 正 改变他们对某种 问题 的看法时 , 有些老师 往往显得力不从心 , 法弥 无
现象学教育学在具体教学中的应用
《现象式教学》
《现象式教学》现象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性教学方法。
它通过创设具有教育意义的现象,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其学习探究的兴趣和动力。
本文将深入探讨现象式教学的特点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一、现象式教学的特点现象式教学注重通过现象来启发学生思考和探索。
其特点如下:1. 基于学生的思维和经验:现象式教学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发掘学生的思维和经验。
教师通过提出引人入胜的现象,激发学生的注意力和思考,从而引导他们探索和发现。
2. 强调问题驱动:现象式教学强调问题的驱动力。
教师通过提问来引导学生思考,并激发他们对问题的好奇心。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建立知识框架,还能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探究性学习:现象式教学倡导学生通过实践和探究来获得知识。
学生通过实地考察、实验等方式,亲自观察和实践,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4. 融合学科:现象式教学能够促进跨学科的学习。
通过引入多个学科的知识和理论,学生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和解释观察到的现象。
二、现象式教学的应用现象式教学在教育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及效果:1. 科学教育:现象式教学在科学教育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调查的方式,亲自探究科学现象,提高了科学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2. 数学教育:现象式教学在数学教育中也能发挥独特作用。
通过引入具有数学性质的现象,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兴趣,并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社会科学教育:现象式教学促进了社会科学的学习。
学生通过实地考察和亲身体验,深入了解社会现象,加深对社会问题的认识,培养了社会责任感和批判性思维。
4. 艺术教育:现象式教学在艺术教育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创作潜力。
通过观察和欣赏艺术作品,学生能够提高审美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总而言之,现象式教学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创设教育意义的现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它注重问题驱动、探究性学习和跨学科融合,能够在各个学科和教育领域中发挥积极作用。
在“物理现象”中开展物理教学
在“物理现象”中开展物理教学物理现象是物理学研究的对象,也是物理学知识得以应用和验证的重要途径。
在物理教学中,以物理现象为基础开展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技能。
下面将从三个方面介绍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开展对物理现象的教学。
一、通过实验观察物理现象实验是物理学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实验观察物理现象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物理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和验证过程。
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的实验活动,引导学生亲自动手进行观察和实验操作,从而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兴趣并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光学的时候,可以设计实验活动让学生观察光的折射现象。
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步骤,让学生亲自进行操作和观察,通过实验数据的比较和分析,引导学生总结出光折射的规律和概念,加深对光学原理的理解。
二、通过现象分析引导学生思考物理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物理现象的背后原理和原因,引导学生思考,培养他们科学问题的提出和解决的能力。
在教学电学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分析电路中的各种现象。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电流、电压等基本概念,引导学生观察电路中的电流变化和电压变化的现象,并解释其中的原因。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调节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加深对电路原理和电学知识的理解。
三、通过应用物理现象解决问题在教学力学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运动问题。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具体的运动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条件和要求,然后运用牛顿第二定律推导出相应的解答。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可以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基本原理,还可以学会如何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从现象出发进行物理教学
从现象出发进行物理教学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教学中以现象为突破口和出发点进行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具有较好的教学效果。
下面就是我在教学中的几点做法:一、从现象出发,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一把钥匙,能够开启智慧之门。
可以说,兴趣是一个人获得知识、开阔视野、推动学习的一种内在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对物理有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去探究。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学生日常生活的一些现象出发,激发学生的兴趣。
比如说:对于冬天在窗户上出现冰花、呼出的气体形成白雾等现象,可以给学生提出几个“为什么”,让学生进行思考,结合教学内容,学习升华凝华的知识;同时,也可以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出现的现象。
这会让学生很兴奋,使他们产生求知的强烈愿望,积极参加到探索知识的行动中来,为他们学习知识提供了足够的感性材料,并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二、从现象出发,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首先是从现象出发,也就是从感性认识开始,逐步深入到理性认识。
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决定了他们好动,喜欢实际操作。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加强实验教学,多给学生观察与动手的机会,让学生在实际观察操作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增强对物理学的兴趣以及加深对知识的巩固与掌握。
如:“长度的测量”教学中,可让四位同学用同一米尺分别上台测量教师讲桌的长度,学生各自测量的结果先不公布,当四位同学都测量完以后,让他们四人同时上台在黑板上写出自己的测量结果。
由于四人的结果各不相同,因而学生们都感到惊奇。
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兴趣,又对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教学的展开具有良好的启迪作用。
三、从现象出发,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在教学中,应从现象开始,联系学生生活中熟知的现象,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科学家的许多发现、成就,就是由于他(她)们敢于创新、不怕艰辛、不甘失败的精神。
现象学下的有效教学
现象学下的有效教学(一)有效教学案例:一堂数学课初中三年级的时候,我转到了一个新的班级,由于对周围的环境不熟悉加上自身性格比较内向,在班上不怎么说话一般低着头。
有一次上数学课,数学老师出了一道关于二元二次方程的题目,有点难度。
全班同学都在认真的计算我也不不列外,数学老师则在教室里巡视。
过了一会,数学老师说:“有哪位同学做出来了,可以把自己的思路和全班同学分享一下。
”我抬头看了一下老师又低下了头,看到班里有几个同学举手了,虽然我写出来了可是我害怕不一定是对的。
突然数学老师喊了我的名字并说:“某某,我看你在下面演算得很认真可以把你的思路给全班同学讲解一下吗?”一听老师叫我,我站了起来,脸涨的通红并且紧张的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一方面我是第一次当着全班人的面讲解自己的题目比较紧张,另一方面我害怕自己说错了被同学笑。
这时,数学老师用一种期待的眼神看着我并说:“没事的,某某,老师相信你,大胆的把你的思路说出来就算是错误的也是你的一种想法啊,可以给同学们参考。
”并对我微笑。
我把自己的解题思路说了,说的过程中我发现老师的眼睛一直看着我并且不是的对我点头。
说完后老师说:“嗯,很不错,解题思路独特简便,某某,你以后上课要多举手多发言啊,老师观察你很长时间,你的解题思路一直很新颖,在勇敢与自信点就更好了。
”说完老师继续上课。
突然间我内心有一种莫名的感动,心想:“我才来这个班几天啊,平时也不太爱说话,老师既然会关注我。
”在剩下的半节课里面,我听的异常认真而且也敢抬起头正视老师,发表自己的看法。
并且发现每当我们班上的每个同学做完题或者说出自己的解题思路时,老师都会用那种看我的眼神看着他们并且脸上带着微笑。
在自己以后的学习生涯中我一直记得这堂课,老师的那种眼神和微笑一直伴随着我,并且让我更自信和勇敢。
(二)现象学提问及反思如下,1、为什么“我转到了一个新的班级,由于对周围的环境不熟悉加上自身性格比较内向,在班上不怎么说话一般低着头”?这说明“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学生?对新环境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老师知道“我”这种体验吗?对于“我”的这种行为老师是什么体验?他会采取一些措施吗?2、为什么“数学老师在教室里巡视”?老师的目的是干什么?是观察我们的学习还是督促我们学习呢?是发现我们的问题吗?是在了解我们吗?老师在教室里面巡视学生的体验是什么?老师的这种行为对学生有什么作用?是课堂上有效教学所必需的吗?为什么它是必须的呢?3、为什么“数学老师说:‘有哪位同学做出来了,可以把自己的思路和全班同学分享一下。
现象学视域下的中学语文教学
现象学视域下的中学语文教学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中学语文教学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从传统的认知教学转向现象学的视角来改进教学,不仅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可以培养学生更宽泛、更深刻的文化认知能力。
因此,借助现象学视角来改进中学语文教学是值得探索的。
首先,现象学视域下的中学语文教学强调创设真实的语文学习环境。
例如,学生可以参与到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中,如唐诗宋词、四书五经等古典文化的学习活动中,以及激发学生对诗词的灵感,并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中国传统文化,从而提高自身审美能力。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名胜古迹、文物古迹等,使学生从其中获得丰富的文化情感,将文化知识融入语文教学,深入学习到中华文化的内涵。
现象学视域下的中学语文教学还强调语文教学中的个性化和互动性。
学校可以采用小组活动、问题对话等教学方法,使学生有机会更深入地理解语文,学会积极思考、主动参与等能力。
与传统的认知教学相比,现象学视域的中学语文教学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深入体会到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此外,中学语文教学可以借助语文大师们的丰富故事及分享,让学生体会历史精神,以及文化文本中思想理论的深刻哲理,探究学习文化文本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驾驭文学故事的能力。
在文字艺术活动中,教师可以提前准备适合学生的主题,让学生根据主题选择合适的文字,以更多的感性符号表达出对文学的热忱,培养学生的文学思想,同时锻炼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将丰富的文学素材和理念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实施现象学教学,把教学活动和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让学生在真实的学习环境中,尽情探索、发现、体会和创造,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现象学视域下的中学语文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帮助学生建立文化意识和文化素养,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如何教好物理现象课
如何教好物理现象课物理现象课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科目,是中学生理科学习的必修课程。
教好物理现象课,不仅需要教师具备扎实的物理学知识,还需要有良好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在本次文档中,笔者将与大家分享如何教好物理现象课的经验和心得。
一、认识物理现象课物理现象课是一门基础、实用的学科,具有很高的理论性和实验性。
理论上,物理现象课包括了诸如运动、力、能、功、热力学等方面的内容。
实验方面,又包括了力学世界和电磁世界等物理现象,如电路、电磁感应、光学等方面内容。
物理现象课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学到物理方面的知识,更是为了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培养科学思维、创新能力、科学实验技能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教师在教授课程时所采用的技巧和方法,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以下是几种有效的物理现象课教学策略:1. 生动有趣物理现象课是一门比较抽象的科目,因此,在教学中加入趣味性和生动性,是非常必要的。
例如,可以采用实验室实验、影像资料、实际场景模拟等多种手段,来帮助学生学习掌握知识。
2. 注重思维训练物理现象的学习需要严谨的逻辑思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强调学生的思维训练。
可以采用按钮教学法、例题讲解、课堂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自己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3. 实践操作物理现象课的实验性很强,因此要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实验环节中逐步理解物理学的实际应用方面,并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相结合。
在课堂中安排实验和实际操作环节,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的实验技能。
4. 引导自主学习物理现象课的学习需要学生进行大量自主学习,因此,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搜索、自己查阅资料、阅读经典版物理杂志等方式,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
三、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师在教授课程时所采用的方法,也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1. 课程前预习物理现象课是一门需要预习课程内容的课程,因此教师可以提前将课程的大纲和重点知识点,发送给学生,让学生先自主进行预习和学习。
在“物理现象”中开展物理教学
在“物理现象”中开展物理教学物理现象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能观察到的自然现象,包括了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原子物理等多个方面。
在物理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物理现象,可以帮助他们理解物理规律,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本文将就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开展物理现象的教学加以探讨。
在开展物理现象的教学中,老师可以选择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例如摩擦力、热胀冷缩、声音传播、光的反射折射等,通过生动的实验和示例来引发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亲身参与实验操作,观察记录数据,从中总结规律,这样可以让他们更加直观和深刻地理解物理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老师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方式来开展物理现象的教学。
当学生观察到了摩擦力的现象时,可以请他们思考:为什么两种材质之间会产生摩擦力?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如何减小或增大摩擦力?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导,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物理现象的本质,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
在开展物理现象的教学中,老师可以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模拟实验等方式丰富教学内容。
通过使用物理模拟软件,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各种物理现象,加深他们对物理规律的认识。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将物理现象呈现得更加生动形象,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开展物理现象的教学还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性的实验和活动,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体验物理现象的神奇之处。
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并享受物理的乐趣,培养他们对物理学的兴趣和爱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开展物理现象的教学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综合性的实验或课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设计一些关于能量转化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深入理解能量守恒定律,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学物理教学中应用物理现象教学的策略研究
中学物理教学中应用物理现象教学的策略研究中学物理教学中,应用物理现象来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
通过应用物理现象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和原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本文将重点探讨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应用物理现象教学的策略。
应用物理现象教学可以通过实验来展示物理现象,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物理概念和原理。
在物理实验中,教师可以选择与物理课程相关的实验进行展示,利用杠杆原理演示平衡的条件,通过运动实验展示牛顿第一定律,通过光的折射实验展示光的传播规律等。
通过实验展示物理现象,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和理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应用物理现象教学可以通过示例来帮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和原理。
教师可以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例子,以生动有趣的方式来展示物理现象。
教师可以通过汽车行驶的例子来讲解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通过投掷运动的例子来讲解自由落体的规律等。
通过将物理知识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理知识。
应用物理现象教学可以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帮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和原理。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计算机游戏设计、工程项目设计、物理模型制作等。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应用物理概念和原理,同时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应用物理现象教学还可以通过在课堂上进行互动讨论来帮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和原理。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分享观点,通过讨论来加深对物理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教师还可以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在思考和讨论中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
初中现象法教学案例
初中现象法教学案例一、引言现象法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自主观察、发现、解释和探究科学现象的教学方法。
它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实践能力,激发他们学习科学的兴趣和动力。
本文将通过一个初中生物课的案例,探讨如何运用现象法教学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学习效果。
二、案例背景小明是一个初中生物课的教师,他希望通过现象法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并提高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他选择了一个生态环境的案例——“观察城市公园的植物生长情况”,来引导学生通过实地观察、收集数据、分析问题等方式,深入了解城市生态环境的变化和植物生长的影响因素。
三、案例展开1. 观察与记录小明首先组织学生前往城市公园,让他们自由观察公园中不同植物的生长情况,并鼓励他们记录下所见所闻。
学生们看到了一些植物疏松、颜色偏黄的情况,还有一些植物长势良好、绿叶茂盛。
他们纷纷进行记录,并且互相交流归纳观察结果。
2. 数据收集与整理学生们回到教室后,小明引导他们将观察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学生们通过测量不同植物的高度、茎叶数量、叶片颜色等指标,将数据汇总整理成表格和图表,以便更加直观地展示不同植物的生长情况和变化趋势。
3. 问题提出与探究在学生们整理好数据后,小明向他们提出几个问题,以激发他们对问题的思考和解决能力。
例如:为什么有些植物长势良好,而有些植物生长缓慢?城市环境对植物生长有何影响?这些问题引导学生们思考植物生长的限制因素和生态环境变化的原因,并引发他们进行探究和实验的欲望。
4. 实验设计与实施学生们在小明的指导下,根据之前的观察和分析,设计了一系列实验来探究不同环境条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他们分成小组,设置了不同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并进行了仔细的实验操作和数据记录。
5. 结果讨论与总结学生们在实验完成后,进行了数据的整理和结果的讨论。
他们发现,在不同光照、温度和水分条件下,植物的生长情况存在较大差异。
通过对结果的分析和总结,学生们得出了一些初步的结论,并提出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在“物理现象中开展物理教学
在“物理现象中开展物理教学方上举【关键词】物理现象;探究激情;高效课堂一、打造“物理现象”课堂,点燃物理探究的激情在初中物理课本中,很多的物理概念、规律都具有很强的概括性和抽象性,如压强、功、能量、比热容等。
学生面对这些抽象的物理概念时往往无从下手,教师如果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课堂必然枯燥无味,学生在一知半解的学习中弄得疲惫不堪,所以我们应当及时把物理现象引到课堂中,从浩瀚太空到微观粒子;从电闪雷鸣到核子裂变;从炎热沙滩到凉爽泳池,这些神奇的物理现象让学生耳目一新,强烈地触动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对物理世界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探究激情。
例如,在复习力和运动时,教师可以播放最近在西昌发射长征3B火箭的视频,该火箭把两颗北斗卫星送进距离地球两万多公里的预定轨道。
在这个视频中教师可以提出很多有关力和运动的物理问题,例如:向下喷射火焰的火箭为什么会向上运动?火箭要加速(匀速或减速)上升时要具备什么条件?如何让北斗卫星实现变轨?卫星以什么为参照物时是静止的?通过播放火箭升空来展示物理现象,学生就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有了这种感觉,物理知识学起来也就轻松了。
又如在摩擦起电教学中,教师可以播放“带电棒把细水流吸引弯曲”的视频;在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教学中,教师可以实物演示“溜溜球”上下转动的过程;在浮力教学中,教师演示鸡蛋在清水中下沉而在盐水却上浮的情景;在流体压强教学中,让学生体验一下用漏斗向下吹乒乓球而乒乓球却不会掉下……。
通过展示这些物理现象,打破沉闷的课堂,使学生沉浸在兴奋和喜悦之中,激发了学生探索物理知识的激情,有了这种激情,学好物理就水到渠成了。
二、打造“物理现象”课堂,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水平三、打造“物理现象”课堂,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物理现象中归纳物理规律,又用物理规律去解释物理现象,这是学生学好物理知识并利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途径。
记得在课堂上笔者曾经出过这样一道习题:“小雨同学用100牛顿的力去提放在地面上重为150牛顿的木箱,求木箱受到的合力多大”,有个同学不暇思索地运用“同一直线上的二力合成”求得合力的大小为50牛,合力的方向和重力的方向相同(即竖直向下)。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现象学教学法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现象学教学法教学是一门艺术,不同的学科、不同的教师都有各自独特的教学方法和风格。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们需要不断探索创新,寻找适合学生的教学法。
本文将介绍一种被称为现象学教学法的教学方法,以及其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现象学教学法的概述现象学教学法是以现象学为理论基础的一种教学方法。
它强调学生对事物和现象的直接感知和体验,通过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和探索来实现知识和能力的提升。
该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创造力,使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并表达自己的见解。
二、现象学教学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1.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感知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文本、作品或现象,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感知。
比如,在教授一篇散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从字句、篇章结构、修辞手法等方面进行观察和分析,从而增强对文章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现象学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潜力。
例如,在教授一篇诗歌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比如“诗人通过哪些手法表达了自己的情感?”“你对这首诗的理解是什么?”等,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观点表达。
3. 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表达现象学教学法强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个人或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自我表达来发展自己的创造性。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一个主题,自由发挥创造性写作,或者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构思一个独特的故事情节。
4. 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
现象学教学法注重通过学生对文本的感知和体验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朗诵、演讲等活动,让学生深入体验文学作品带来的情感冲击。
5. 提供学习资源和指导在进行现象学教学法时,教师应该提供足够的学习资源和指导。
在“物理现象”中开展物理教学
在“物理现象”中开展物理教学物理是自然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观察、研究自然现象的科学。
物理现象是指在自然界中可观察到的所有物质现象。
无论是日常生活中的自然现象还是工业、通讯和生命科学中的技术应用,物理现象都有着深刻的作用。
物理教学是指通过教育、培养和训练来促进学生对物理知识和技能的发展。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物理教学应该力图将学生对物理现象进行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并通过实践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
在物理教学中,对于物理现象的教学应该有以下几个特点:1.重视实践。
物理学的学习是需要通过实验来感知的。
实践性教学是物理教学中的一个关键点,通过实验来观察物理现象和现象背后的规律,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物理知识和技能。
2.简单易懂。
物理学知识虽然深奥,但对于初学者来说需要从最简单、最基本的角度去解析和讲解。
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应该尽量避免使用过于深奥的语言和概念,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3.循序渐进。
物理学的知识是建立在已有知识基础之上的,所以教师在物理教学中需要以建立逻辑关系为导向,循序渐进地展开教学。
在新知识的教学中,应该先从生活中实际应用到已掌握的知识,然后逐步深入讲解。
4.贴近生活。
物理学为我们研究的是自然现象,而自然现象是我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避免的。
在教学中应利用日常生活和实际应用场景来引导学生理解并感知物理现象。
5.注重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物理现象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
对物理教学的成功,基本上可以归因于教师对物理现象的理解和应用。
教师在物理教学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的讲授,还要注重实践、实验和观察,从而让学生在物理现象中发现科学的魅力,进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提高其对物理学科的掌握水平。
在“物理现象”中开展物理教学
在“物理现象”中开展物理教学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能量、空间、时间相互作用和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学科。
从宏观到微观,物理学都是在研究物理现象。
因此,在开展物理教学时,物理现象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如何在“物理现象”中开展物理教学。
一、认识物理现象物理现象是指自然界中存在的、带有物理特性的一切事件和事物。
例如,机械运动、电磁现象、光学现象等都是物理现象。
在学习物理时,学生需要具备较强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以便观察和探究物理现象。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开展相关实验和观察,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物理现象。
在教学过程中,物理现象可以作为教学启迪器、教学实验及教学模型等。
教师可以通过物理现象的具体表现,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例如,通过导电现象的实验,可以使学生理解电流的本质,学习电路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通过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可以使学生掌握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和特点等。
此外,还可以利用物理现象概念作为教学模型,在教学中建立有机联系。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光的传播模型,帮助学生理解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为后续的光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科学的实验教学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中重要的一部分,可以帮助学生对物理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和深入理解。
在开展实验教学时,需要有完备的实验设计、实验设备、实验操作及实验指导等。
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进行科学实验,包括如何准确测量物理量、如何控制实验条件、如何有效记录实验数据等。
同时,还要注重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可以从实践中体验物理知识的真实性和可操作性。
四、创新的教学方法在开展物理教学时,教师需要充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可以采用问题导向教学、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等多种方法。
例如,通过问题导向教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提出问题,并通过案例教学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和解决方法;通过讨论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交流和思辨能力,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通过探究式学习,可以开启学生的探究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象学下的有效教学(一)有效教学案例:一堂数学课初中三年级的时候,我转到了一个新的班级,由于对周围的环境不熟悉加上自身性格比较内向,在班上不怎么说话一般低着头。
有一次上数学课,数学老师出了一道关于二元二次方程的题目,有点难度。
全班同学都在认真的计算我也不不列外,数学老师则在教室里巡视。
过了一会,数学老师说:“有哪位同学做出来了,可以把自己的思路和全班同学分享一下。
”我抬头看了一下老师又低下了头,看到班里有几个同学举手了,虽然我写出来了可是我害怕不一定是对的。
突然数学老师喊了我的名字并说:“某某,我看你在下面演算得很认真可以把你的思路给全班同学讲解一下吗?”一听老师叫我,我站了起来,脸涨的通红并且紧张的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一方面我是第一次当着全班人的面讲解自己的题目比较紧张,另一方面我害怕自己说错了被同学笑。
这时,数学老师用一种期待的眼神看着我并说:“没事的,某某,老师相信你,大胆的把你的思路说出来就算是错误的也是你的一种想法啊,可以给同学们参考。
”并对我微笑。
我把自己的解题思路说了,说的过程中我发现老师的眼睛一直看着我并且不是的对我点头。
说完后老师说:“嗯,很不错,解题思路独特简便,某某,你以后上课要多举手多发言啊,老师观察你很长时间,你的解题思路一直很新颖,在勇敢与自信点就更好了。
”说完老师继续上课。
突然间我内心有一种莫名的感动,心想:“我才来这个班几天啊,平时也不太爱说话,老师既然会关注我。
”在剩下的半节课里面,我听的异常认真而且也敢抬起头正视老师,发表自己的看法。
并且发现每当我们班上的每个同学做完题或者说出自己的解题思路时,老师都会用那种看我的眼神看着他们并且脸上带着微笑。
在自己以后的学习生涯中我一直记得这堂课,老师的那种眼神和微笑一直伴随着我,并且让我更自信和勇敢。
(二)现象学提问及反思如下,1、为什么“我转到了一个新的班级,由于对周围的环境不熟悉加上自身性格比较内向,在班上不怎么说话一般低着头”?这说明“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学生?对新环境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老师知道“我”这种体验吗?对于“我”的这种行为老师是什么体验?他会采取一些措施吗?2、为什么“数学老师在教室里巡视”?老师的目的是干什么?是观察我们的学习还是督促我们学习呢?是发现我们的问题吗?是在了解我们吗?老师在教室里面巡视学生的体验是什么?老师的这种行为对学生有什么作用?是课堂上有效教学所必需的吗?为什么它是必须的呢?3、为什么“数学老师说:‘有哪位同学做出来了,可以把自己的思路和全班同学分享一下。
’”而不是直接自己把题目讲解?老师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老师这样做对“我”有什么影响?使“我”是什么感受?4、为什么“我抬头看了一下老师又低下了头”?说明当时“我”是什么样的体验?是胆小不敢说还是不自信?对“我”的这种行为老师又有何种体验?“我”这种行为是不是对课堂所做出的积极反应?5、突然数学老师喊了我的名字并说:“某某,我看你在下面演算得很认真可以把你的思路给全班同学讲解一下吗?”为什么老师会突然喊我的名字?是对课堂的观察所做的整体把握吗?“我”是什么体验?有效的课堂是该师生双方都应参与的还是仅仅是老师自己的讲解?6、“我站了起来,脸涨的通红并且紧张的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说明“我”是什么样的性格?我的这种体验老师知道吗?老师会做出何种反应?他是否该引导我?7、“数学老师用一种期待的眼神看着我说:‘没事的,某某,老师相信你,大胆的把你的思路说出来就算是错误的也是你的一种想法啊,可以给同学们参考。
’并对我微笑。
”老师为什么用这种眼神看着“我”还对我微笑?是对“我”的鼓励吗?是在叫“我”参与到课堂吗?老师相信“我”,是相信“我”的什么?是“我”的自信还是“我”有能力解答这个题?8、“我发现老师的眼睛一直看着我并且不是的对我点头。
”老师为什么在我回答问题是看着我并点头?是对“我’的尊重”鼓励还是对”我”的答案的赞成?”我”是什么体验?”我”的体验对学习有效吗?10、“说完后老师说:‘嗯,很不错,解题思路独特简便,某某,你以后上课要多举手多发言啊,老师观察你很长时间,你的解题思路一直比较新颖,要是再勇敢与自信点就更好了。
’”老师的这种评价来自哪里?是对”我”一个人还是针对全班人?老师为什么说“我”要是再勇敢点和自信点就更好了?听到这种评价“我”是什么体验?老师的这种评价合理吗?是一种有效的评价吗?11、“突然间我内心有一种莫名的感动,心想:“我才来这个班几天啊,平时也不太爱说话,老师既然会关注我。
”在剩下的半节课里面,我听的异常认真而且也敢抬起头正视老师,发表自己的看法。
”“我”为什么感动?为什么敢正视老师?老师的教学目的达到了吗?12、“并且发现每当我们班上的每个同学做完题或者说出自己的解题思路时,老师都会用那种看我的眼神看着他们并且脸上带着微笑。
”“我”的发现说明了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他的课堂又是一个什么样的课堂?在这个班上其他的同学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吗?13、“在自己以后的学习生涯中我一直记得这堂课,老师的那种眼神和微笑一直伴随着“我”,并且让“我”更自信和勇敢。
”为什么“我”一直记得这堂课?这堂课对“我”有什么影响?在这堂课上“我”仅仅是学到了知识还学到了什么?(三)初步体验有效教学的主题“初中三年级的时候,我转到了一个新的班级,由于对周围的环境不熟悉加上自身性格比较内向,在班上不怎么说话一般低着头。
”从这句话中,可以推测出“我”的性格和处境。
一个性格内向的新生应该引起老师的关注和关心,应该使他快点融入到新的班级生活中。
“全班同学都在认真的计算我也不不列外,数学老师则在教室里巡视。
过了一会,数学老师说:‘有哪位同学做出来了,可以把自己的思路和全班同学分享一下。
’我抬头看了一下老师又低下了头,看到班里有几个同学举手了,虽然我写出来了可是我害怕不一定是对的。
”这句话中老师的巡视应该是在观察学生,他的提问要引起学生的参与与反应,是学生参与到课堂中,而我的体验应该引起老师的注意和关心。
课堂应该是师生之间的共同进入。
“突然数学老师喊了我的名字并说:‘某某,我看你在下面演算得很认真可以把你的思路给全班同学讲解一下吗?’”这句话中得出,老师应该是在观察课堂中学生的反应并与学生积极互动。
“一听老师叫我,我站了起来,脸涨的通红并且紧张的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一方面我是第一次当着全班人的面讲解自己的题目比较紧张,另一方面我害怕自己说错了被同学取笑。
这时,数学老师用一种期待的眼神看着我并说:‘没事的,某某,老师相信你,大胆的把你的思路说出来就算是错误的也是你的一种想法啊,可以给同学们参考’。
并对我微笑。
我把自己的解题思路说了,说的过程中我发现老师的眼睛一直看着我并且不是的对我点头。
”从这话中,老师应该针对学生在课堂中的不适应采取有效措施,并且对于不同的学生要做出针对性而有效的评价措施。
课堂中老师对学生的影响很大,老师应该尊重爱护学生,有效的引导学生。
“在剩下的半节课里面,我听的异常认真而且也敢抬起头正视老师,发表自己的看法。
并且发现每当我们班上的每个同学做完题或者说出自己的解题思路时,老师都会用那种看我的眼神看着他们并且脸上带着微笑。
”老师在课堂中的行为对学生影响非常大,“我”的反应正说明了这一点,老师应该平等的对待关注每一个学生,用自己的爱去感染每一个学生。
(四)探寻有效教学的意义根据初步的的主题分析以及对有效教学的体验,有效教学对学生和老师具有巨大的影响,尤其是对于学生甚至有时能够影响他的一生,所以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要注重。
(一)观察的隐喻观察了解对于课堂,对于老师,对于学生有什么意义呢?观察首先意味着一个老师对学生的注意,对学生的了解,关心学生。
了解观察学生是与学生友好相处,有效的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学习的有力保证。
案例中,老师基于对我的细心观察和了解,知道我是一个内向胆小的新生,知道我对于学习有一套自己独特的方法,课堂上他利用这一点鼓励我,让我逐步克服自身的弱点,成功的进入到课堂中,然我慢慢感受到课堂的乐趣。
观察了解学生是有效进行教学的前提,老师对自己的学生有了充分的了解有利于采取有效的措施去教育学生,有利于教师采取更恰当、更有效的教学方法。
成功的教学是教师依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情境开展的有效工作;是针对学生个性特征、身心发展规律、学生的知识水平、先前的生活经历、兴趣爱好和个性倾向的“因材施教”。
关注学生的真正需求,了解学生的需求。
(二)师生情感交流的隐喻师生情感交流意味着老师和学生之间心灵的碰撞,老师发自内心的爱去感染学生,老师对学生的尊重,学生对老师的信任。
案例中老师对“我”的微笑,对我的鼓励与期待的眼神都是教师对学生的爱,而“我”的感动感动这是对老师的回应,是内在的师生情感交流。
美国心理学家特尔福德认为:“驱使学生学习的基本动机有两种:一种是社会交往动机,另一种是荣誉动机。
”前者表现为学生愿意为他所喜欢的教师而努力学习,愿意和老师交流,增进师生情谊;后者则是一种更高级的动机,它是学生要求在群体范围内取得一定地位、待遇的愿望体现,如追求别人对自己的尊敬,希望获得别人的肯定、赞扬、称颂等。
这两种动机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心理基础。
若要学生积极进取,刻苦求学,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就必须充分发挥激励、鼓励、肯定手段的作用。
激励性评价是情感教育的一种手段,在实施激励性评价过程中,教师必须把学生作为一个能动发展的主体来看待,通过各种外部诱因来满足学生兴趣情感的需求,点燃他们的求知、进取、发展的火花,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主动发展。
(三)有效的评价的价值有效的评价不仅是对学生学习表现的评价,还有学生内在品行的评价。
有效的教学不仅是教学生知识更是带学生身心的成长。
同时有效的评价还是针对每一个学生的评价。
如案例中老师对“我”的评价“嗯,很不错,解题思路独特简便,某某,你以后上课要多举手多发言啊,老师观察你很长时间,你的解题思路一直很新颖,在勇敢与自信点就更好了。
”这是一种基于老师对“我”平时解题时观察评价,更具有针对性,更能引起“我”在情感上的认同,激励“我”的学习。
同时按列中老师的评价不仅仅是针对于学习更多的是针对我的身心成长。
他针对“我”自身的性格鼓励我要更加勇敢与自信,他更多看到的是我的未来的成长。
有效的评价是检验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标准,是一节课上的好不好的关键。
一节有效的课应该是对学生的学习和身心都有巨大影响,有利于其成长的课而不仅仅是知识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