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第五章 激励
管理学基础领导者提高自身权威与有效运用权力的能力
管理学基础效领运导用者权工提力商管高的理自能教身力研权室威与有
管理学基础|第五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人性假设理论
人性假设理论与领导方式
人性假设是指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对人的本质属性的基本看法。 人性假设问题是一切管理思想和管理行为的认识基础。 领导方式是管理者实施领导行为所采取的各具特色的基本方式与风格。 不同的领导方式直接关系到领导的成效。 人性假设决定领导方式。人性假设作为管理思想管理观念的认识基础, 直接决定着管理者的领导方式,有什么样的人性假设就会形成与之相适 应的领导方式。
(3)1.9 俱乐部式的管理。领导者不关心生产任务,而只关心人,热衷于 融洽的人际关系。这不利于生产任务的完成。
(4)9.9 团队式的管理。领导者既关心生产,又关心人,是一种最理想的 状态。但是再现实种是很难做到的。
(5)5.5 中间道路式管理。即领导者对生产的关心与对人的关心都处于一 个中等的水平上。
管理学基础--领导者提高 自身权威与有效运用权
力的能力
2020/11/29
管理学基础领导者提高自身权威与有 效运用权力的能力
管理学基础|第五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Services
学习目标
第五章 领 导
知识点
1.了解有关领导概念,掌握领导方式理论; 2.掌握权力形成机制与运用要领; 3.掌握指挥的形式与要领; 4.掌握激励的理论与方法; 5.掌握沟通的方法与艺术。
领导论
领导 时代领导
管理学基础效领运导用者权工提力商管高的理自能教身力研权室威与有
管理学基础|第五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管理学》第五章:领导
领导者应注意和这些权力来源有对应的下级权力
强
个人权力 个人影响力
6
§5.2
领导的风格类型
7
§5.2
分类标准
权力集中与分散
领导的风格类型
类 型
集权式领导者 民主式领导者
一、按权力运用方式划分 特 点
领导者个人能力体现;对组织长期不利 对组织长期发展有利;分权导致效率低
二、按创新方式划分 分类标准
工作维持与创新
领导者更关心工作的完 领导者与低的群体生产率和低满 意度成正相关(正向变化) 成,即只重结果 领导者更关心员工的状 领导者与高的群体生产率和高满 意度成正相关(正向变化) 况,即重视人际关系
12
员工导向型
§5.3
二、领导行为论
领导者对工作的清晰程度 (initiation of structure)
19
成熟度
参与型 比较成熟
成熟
授权型
§5.3
领导理论
四、当代领导理论
1、交易型领导和变革型领导 2、领导的归因理论
3、领导魅力理论
20
第五章
[思考题]
领 导
1、领导的概念和内涵。 2、你更认同哪种领导理论。
21
5
§5.1
三、领导权力的来源
领导的性质
弱
制度权 行政性权力
领导者的工作是建立在权力的基础之上的,没有权力,就没有领导者。 1、法定性权力 —— 由组织中的职位决定; 2、奖赏性权力 —— 由领导者所控制的组织资源决定; 法兰西和雷温提出:
领导有五种权力来源
3、惩罚性权力 —— 领导者可以强制性的处罚和剥夺; 4、感召性权力 —— 由领导者个人内在因素决定; 5、专长性权力 —— 由领导者个人在某方面的专长决定。
组织行为学第五章激励
3、成就需要理论的现实意义
• 麦克利兰认为具有高成就需要的人有以下特征: • (A)不回避风险(对风险采取现实主义的态度),敢于
负责; • (B)通过自身不懈的努力,全神贯注地完成工作; • (C)重视内在激励,在完成工作中获得满足; • (D)重视工作中的信息反馈,关心生产,也关心员工。 • 意义: • 该理论指出,具有高成就需要的人,在组织中起着导向作
四、双因素理论
• 双因素理论由美国学者赫茨伯格(Herzberg)提 出。他运用问卷法进行调查,分析职工最满意和 最不满意的因素是什么,提出这一理论。
• 1、理论要点 • 影响人的行为的需要有两种因素,即 • 保健因素 • 激励因素
• 保健因素——工资、福利、工作条件、管理制度、安全保障、人际关系等。这些条件的 改善,只能消除职工的不满,不能使其非常满意。
• 努力和绩效的关系:取决于对目标的期望
概率,不宜过高或过低
• 绩效和奖励的关系:绩效的取得必须给予奖励,奖励的形式应当是多种多样的
• 奖励与满足个人需要的关系:满足需要应因人而异,应采取自助餐式的奖励
案例分析:骨干员工为什么 辞职?
• 刘经理是A公司的人力资源部负责人,近段时间他却烦恼透顶,两位他所看重的公司业 务骨干要走。
组织行为学
第五章 激励
本章结构
激 内容型激励理论
励 概
过程型激励理论
述
强化理论
• 本章内容: • 需要、动机与激励,内容型激励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 • 学习目的: • (1)了解激励的过程。 • (2)理解需要的特点,理解动机的功能、动机与行为之间的关系,理解激励的功能。 • (3)掌握各种激励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在管理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管理学《管理学》(第三版)第五章-决策与决策方法-讲稿
一、决策的定义
关于决策的定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个简单的定义是,“从两个以上的备选方案中选择一个的过程就是决策”(杨洪兰,1996)。一个较具体的定义是,“所谓决策,是指组织或个人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而对未来一定时期内有关活动的方向、内容及方式的选择或调整过程”(周三多,1999)。还有人从决策的过程入手对决策加以定义,如宁龙在《决策谋略:破解决策密码》一书(中国物资出版社2004年版)中所列举的管理学专家伯利·卡塔尔和系统论专家杰伊·洛西对决策的定义(参见该书的第3 -4页);①又如,在张石森、欧阳云所主编的《哈佛MBA战略决策全书》一书(远方出版社2003年版)中,决策被定义为“人们为了达到一定目标,在掌握充分的信息和对有关情况进行深刻分析的基础上,用科学的方法拟定并评估各种方案,从中选出合理方案的过程”(参见该书的第76页)。
第二节决策过程
一、诊断问题(识别机会)
决策者必须知道哪里需要行动,因此决策过程的第一步是诊断问题或识别机会。管理者通常密切关注处在其责任范围内的相关数据与信息。实际状况与所预期状况的差异提醒管理者潜在机会或问题的存在。识别机会和问题并不总是简单的,因为要考虑组织中人的行为。有时候,问题可能埋藏在个人过去的经验、组织复杂的结构或个人和组织因素的某种混合中,因此,管理者必须特别注意要尽可能精确地评估问题和机会。而另一些时候,问题可能简单明了,只要稍加观察就能识别出来。
即使管理者拥有精确的信息并正确地解释它,处在他们控制之外的因素也会可能对机会和问题的识别产生影响。但是,管理者只要坚持获取高质量的信息并仔细地解释它,就会提高做出正确决策的可能性。
二、明确目标
目标体现的是组织想要获得的结果。所想要获得的结果的数量和质量都要明确下来,因为这两个方面都最终指导决策者选择合适的行动路线。
管理学《管理学》(第三版)第五章-决策与决策方法-讲稿
(2)决策的本质是一个过程,这一过程由多个步骤组成,尽管各人对决策过程的理解不尽相同。在第二节介绍的过程包含6个步骤。
(3)决策的目的是解决问题或利用机会,这就是说,决策不仅仅是为了解决问题,有时也是为了利用机会。
二、决策的原则
决策遵循的是满Biblioteka 原则,而不是最优原则。对决策者来说,要想使决策达到最优,必须具备以下条件,缺一不可:①容易获得与决策有关的全部信息;②真实了解全部信息的价值所在,并据此拟定出所有可能的方案;③准确预测每个方案在未来的执行结果。
评估机会和问题的精确程度有赖于信息的精确程度,所以管理者要尽力获取精确的、可信赖的信息。低质量的或不精确的信息不仅白白浪费掉大量时间,也使管理者无法发现导致某种情况出现的潜在原因。
即使收集到的信息是高质量的,在解释的过程中也可能发生扭曲。有时,信息持续地被误解或有问题的事件一直未被发现,这些都使得信息的扭曲程度加重。大多数重大灾难或事故都有一个较长的潜伏期,在这一时期,有关征兆被错误地理解或不被重视,从而未能及时采取行动,导致灾难或事故的发生。
管理者更应当明白,方案的实施需要得到广大员工的支持,需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为此,需要做以下三方面的工作:①将决策的目标分解到各个部门与个人,实行目标责任制,让他们树立起责任心,感受到组织赋予他们的压力;②管理者要善于授权,做到责权对等,相关主体拥有必要的权利,便于其完成相应的目标;③设计合理的报酬制度,根据目标的完成情况对相关主体实施奖惩,以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通过以上三方面的工作,能够实现责、权、利三者的有效结合,确保方案朝着管理者所期望的路线演进。
管理学原理第五章习题答案
管理学原理第五章习题答案管理学原理第五章习题答案第一节:组织结构和设计1. 解释什么是组织结构?为什么组织结构对于组织的成功至关重要?组织结构是指组织内部各个成员之间的关系和职责分工的安排。
它决定了信息流动、决策制定和资源分配的方式。
组织结构对于组织的成功至关重要,因为它能够确保组织的各个部门和成员之间能够协调合作,实现组织的目标。
一个良好的组织结构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决策时间、促进创新和适应变化。
2. 什么是分工?为什么分工在组织中至关重要?分工是将一个大的任务或工作分解成若干个小的任务或工作,并由不同的人来完成。
分工在组织中至关重要,因为它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和专业化程度。
通过分工,每个人可以专注于自己擅长的领域,提高工作效率。
同时,分工也能够促进专业化,使得组织能够更好地应对复杂和多样化的任务。
3. 解释什么是组织设计?组织设计的目标是什么?组织设计是指根据组织的目标和战略,对组织的结构和流程进行规划和设计的过程。
组织设计的目标是使组织能够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并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
通过合理的组织设计,可以提高组织的灵活性、适应性和创新能力。
4. 什么是部门化?列举几种常见的部门化形式。
部门化是指根据任务的性质和要求,将组织内的工作划分为不同的部门或部门组合,并赋予其相应的职责和权限。
常见的部门化形式包括:功能部门化、产品部门化、地理区域部门化、客户部门化和矩阵部门化。
第二节:领导与管理1. 解释什么是领导?领导与管理有何区别?领导是指通过影响他人的行为和思维,达到共同目标的过程。
领导强调的是影响和激励他人,以实现组织的愿景和目标。
管理是指通过规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一系列活动,以实现组织的目标。
管理强调的是对组织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控制。
2. 解释什么是领导风格?列举几种常见的领导风格。
领导风格是指领导者在与员工互动和决策制定中所表现出的行为和态度。
常见的领导风格包括:权威型领导、民主型领导、变革型领导、任务型领导和教练型领导。
管理学 第五章(周三多第三版)
矩阵型结构示意图 总经理
产品部 产品经理A 产品经理B 产品经理C 产品经理D研发部生Fra bibliotek部市场部
财务部
人事部
5.2
门化
7、动态网络型结构 是以项目为中心,通过与其他组织建立研发、生产制造、营 销等业务合作网,有效发挥核心业务专长的协作型组织形式。 是一种临时性组织。 优点: ⑴:组织结构具有更大灵活性和柔性 ⑵:可以更好地结合市场需求来整合各项资源 ⑶:组织结构简单、精练,活动外包使组织结构进一步扁平化, 提高了效率 局限性: ⑴:可控性太差 ⑵:若某一合作组织不可替代,在其退出后,网络组织将面临 解体的危险 ⑶:员工对组织的忠诚度比较低
5.1 组织与组 织设计
3、技术的影响 ⑴、伍德沃德的研究 根据制造业技术的复杂程度把技术划分为: 单件小批量生产技术、大批量生产技术、流程生产技术 不同的技术类型和公司结构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关性 单件小批量生产技术 大批量生产技术 流程生产技术 有机结构 机械结构 有机结构
随着技术复杂程度的提高,企业组织结构复杂程度也相应 提高,管理层级数、管理人员同一般人员的比例以及高层 管理者的控制幅度也随之增加。
织设计
⑵、信息技术对组织结构的影响 信息化程度高的企业,其组织具有管理幅度较小、层级较少, 专业化程度较低、高度分权的结构特点。 ⑶、佩罗的研究 组织中的每一个部门都是由专门技术组成的集合体 技术受到两个方面的影响:多变性和可分析性 多变性:技术在工作过程中发生意外变化的概率 可分析性:技术在工作过程中可被分析的难易程度 组织的协调和控制方法随部门 技术类型不同而不同 多 变 常规化技术 机械式组织 性 非常规化 柔性有机式 技术 组织
非常规型 工艺型
工程型 常规型
《行政管理学》第五章笔记 行政领导
第五章行政领导第一节行政领导概述一、领导的含义及其特点1.领导的含义及其特点领导是指领导者在一定的环境下,为实现既定组织目标,对被领导者进行指挥与统御的行为过程。
领导按权力基础进行分类,有正式领导和非正式领导:按行为发生的层级分类,有高层领导、中层领导和基层领导;按行为发生的领域分类,有政治领导、行为领导和具体业务领导等。
2.领导的特点①领导是一个社会组织系统。
此系统由领导者、被领导者、环境三个要素构成。
②领导是动态的行为过程。
客观环境具有二重性(自在性和为我性),领导活动主体作用于客观环境的过程,表现为客观环境由“自在之物”转化为“为我之物”的过程。
③领导是高层次的管理。
领导主要处理带有方针性、原则性的重大问题,独立性较强。
④领导是体现高度权威的管理活动。
领导权威表现欲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既反映领导者的权力和威望,也反映被领导者对这种权力和威望的认可与服从。
3.“领导”与“管理”①在广义或外延层次上二者具有相等性。
在现实活动中,存在着包括决策及其实施的领导,即广义的领导;也存在包括决策执行和决策制定的管理,即广义的管理。
②在狭义上二者具有本质的差异性。
领导是决策,管理就是对决策的执行。
③二者广义和狭义的混合关系。
“管理”也是“领导”,只不过不是一般的领导,而只是低层次的领导。
二、领导、管理工作的专业化1.领导、管理工作专业化的含义领导、管理工作的专业化是领导、管理工作科学化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
其含义是:领导、管理者应由无专业业务知识转变为具有业务专长,再由具有业务专长转变为有领导、管理工作专长。
2.领导、管理工作专业化的意义①在实践方面,准确地认识领导、管理工作专业化有利于提高领导、管理效能。
a.领导、管理工作健康发展的需要;b.纠正被扭曲的领导、管理工作专业化标准,是科学选材用人的需要;c.有利于提升领导、管理者的专业素质。
②在理论方面,准确地认识领导、管理工作专业化有利于领导、管理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公共管理学第五章沟通、激励与协调
公共管理概论 21世纪公共行政系列教材
关键术语
沟通 沟通机制 刚性机制 柔性机制 正式沟通 非正式沟通 聚联式 单联式 互联式 倾听 激励 正激励 负激励 物质激励 精神激励 内激励 外激励 激励机制 激励频率 激励程度 激励方向 激励时机 协调 内部协调 外部协调 认识性协调 利益性协调 促进式协调 纠偏式协调 合作式协调 应变式协调 主体合流法 中间数法 冷处理法 热处理法 当面表态法 谈心法 跟踪处理法
公共管理概论
21世纪公共行政系列教材
第一节 沟通
三、沟通机制
以具体明确两类。
柔性机制,指的是在公共组织沟通中具有较大可变性的约 束因素,它具有可塑造、可改变的特性,也更不易为人们 确切地把握。
柔性约束机制包括: ➢ 语言约束机制 ➢ 心理约束机制
公共管理概论
21世纪公共行政系列教材
第二节 激励
一、激励的含义
按不同标准对激励进行分类 从激励的内容上划分: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 从激励的性质上划分:正激励与负激励 从激励的形式上划分:内激励与外激励
公共管理概论
21世纪公共行政系列教材
第二节 激励
二、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是在激励中起关键作用的一些因素一般由激励时 机、激励频率、激励程度、激励方向等因素组成。
激励时机是激励机制的一个重要因素 激励频率是在一定时间内进行激励的次数,一般以一个工
作周期为单位 激励程度指的是激励量的大小,即奖赏或惩罚标准的高低 激励方向就是激励的针对性,即针对什么样的内容来实施
激励
公共管理概论
第二节 激励
21世纪公共行政系列教材
三、激励原则
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以精神激励为主的原则 正激励与负激励相结合,以正激励为主的原则
管理学激励过程理论之期望理论教案
管理学激励过程理论之期望理论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背景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管理学中的激励过程理论,特别是期望理论。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能够理解激励的基本概念、激励的重要性以及期望理论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
1.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解释激励的基本概念和激励过程;描述期望理论的基本原理及其对管理实践的意义;分析期望理论在组织管理和员工激励中的应用;提出运用期望理论改善组织激励效果的策略。
第二章:激励的基本概念2.1 激励的定义激励是指激发和引导个体行为,以实现个体目标和组织目标的过程。
激励涉及对个体需要的认识、满足以及行为结果的评价等方面。
2.2 激励的类型激励可以分为内在激励和外在激励。
内在激励是指个体由于内心的兴趣、热情和满足而产生的激励;外在激励是指个体由于外部奖酬和惩罚而产生的激励。
2.3 激励的重要性激励对于组织管理和员工绩效具有重要意义。
适当的激励可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效率,促进员工个人和组织目标的实现。
第三章:期望理论的基本原理3.1 期望理论的起源与发展期望理论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由心理学家维克托·弗鲁姆提出。
期望理论认为,个体的行为取决于对行为结果的期望和价值观。
3.2 期望理论的基本要素期望理论包括三个基本要素:期望、工具性和价值。
期望是指个体对行为结果的可能性的判断;工具性是指个体对行为与行为结果之间关系的判断;价值是指个体对行为结果的喜好程度。
3.3 期望理论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期望理论在管理实践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如员工激励、绩效评估、领导力发展等方面。
通过运用期望理论,管理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员工行为动机,从而制定有效的激励策略。
第四章:期望理论在组织管理和员工激励中的应用4.1 组织激励策略的设计根据期望理论,组织应设计有效的激励策略,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效率。
激励策略应考虑员工的需要、期望和价值观,以及行为结果的奖酬和惩罚。
《管理学基础》习题答案第五章 领导(习题答案)
【思考与练习】一、选择题.领导者采用何种领导风格,应当视其下属的“成熟”程度而定。
当某一下属既不愿也不能负担工作责任,学识和经验较少时,领导对于这种下属应采取如下哪种领导方式?(A )A.命令式B.说服式C.参与式D.授权式.领导者运用权力的最重要原则是(B )A.慎重原则B.公正原则C.例外原则D.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土为知己者死”这一古训反映了有效的领导始于(D )A.上下级之间的友情B.为下属设定崇高的目标C.为下属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D. 了解下属的欲望和需要1.有些领导事必躬亲、劳累不堪,但管理的效果不理想,这可能主要是因为他忽视了(C )A.提高自己的领导能力B.运用现代的办公设施C.过分集权的弊端和分权的重要性D.锻炼身体的重要性.从管理方格理论中,我们体会到,欲使领导工作卓有成效则应(C )A.采取集权领导注重完成任务B.注重和谐的人际关系C.注重组织目标的达成和对职工的关心D.充分发挥激励作用2.属于领导非权力影响力的是(C )A.奖金B.晋升C.专长I).地位3.某部门主管将注意力几乎都放在了对任务的完成上,而对下属的心理因素、士气和发展很少关心。
根据管理方格理论,该主管的领导作风属于(B )A.放任式B.任务式C.中庸式1).集体式.根据权变理论,领导是否有效取决于(C )A.稳定的领导行为B.领导者的品质权威C.领导者能否适应其所处的具体环境D.是专制型领导还是民主型领导4.关系式的领导在工作中主要表现出(A )A.更多地关心职工的工作与生活和较少地注意管理效率的提高B.在更多地关心职工的工作与生活的同时,也非常注意管理效率的提高C.虽不大关心职工的工作与生活,但却非常注意管理效率的提高D.既不大关心职工的工作与生活,也不注意组织管理效率的提高10.依照路径一目标理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 )A.当任务不明或压力过大时,成就导向型领导导致了更高的满意度B.当下属执行结构化任务时,支持型领导导致了员工高绩效和高满意度C.对知觉能力强或经验丰富的卜属,指导型的领导可能被视为好领导D.组织中的正式权力关系越明确化,领导者越应表现出控制型行为二、多项选择1.关于领导的基本涵义的理解,正确的是(ABCDE)。
管理学原理第五章 目标及其确定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组织目标的特点
• • • • • • • • • ⒊层次性 组织目标是分等分层的 使组织目标成为组织中每一个成员的行动指南 总目标 战略目标 远期目标 部门目标 行动目标 近期目标 岗位目标 每一个成员的具体行动指南 这些多层次多部门的目标之间是相互关联的 管理者要将其形成一个“相互支持的目标矩阵”。
案例:三鹿集团的企业目标
• 三鹿集团始终坚持“瞄准国际领先水平,跻身世界先进行 列”的企业目标。围绕这个目标,三鹿从中国乳品行业和 企业实际情况出发,大胆探索,从组织架构、产品升级、 市场营销、企业文化建设、企业人才培养等方方面面进行 全方位的创新。 • 三鹿“十一五”规划目标是:到2010年,确保配方奶粉、 力争功能性食品和酸牛奶产销量全国第一,液态奶及乳饮 料保持前三位,全面提升企业生产规模、经济效益和综合 实力,做大做强三鹿,走出国门,与国际市场接轨。 • 2006年三鹿位居国际知名杂志《福布斯》评选的“中国顶 尖企业百强”乳品行业第一位。但2008年,因产品中三聚 氰胺超标,三鹿迅速宣布破产。直接责任人有三人被重判。 一人死刑,一人死缓,一人无期。
二、组织目标的特点
⒉多元性 在同一个组织中,有不同性质的多个目标 组织目标的多元性,是组织为了适应内外部环境的要求而导致的必然结 果。 组织所面对的公众 • 股东 红利 利润 • 员工 待遇 人均收入 • 消费者 功能、质量 销售量、质量、品种 • 竞争者 市场、资源 占有率 • 社区 环境、贡献 捐赠、环保 • 政府 税收、守法 税款、计划生育 • 新闻机构 公开、形象 企业形象 • ·· · • 组织目标的多元性要求管理者要协调处理好各类目标之间的关系。
管理学第6版 教学要点 第5章
第5章领导教学指南一、本章要点·领导的本质与内容·领导的权力基础·领导效能的决定因素及有关的领导理论·领导职能的主要构成·人性假设·人的行为基本模式与主要的激励理论·沟通的含义、过程、渠道与网络·组织气氛与组织文化的含义、组织文化的类型二、概念原理总结(一)重点概念领导者:组织中确定和实现组织目标的首领。
领导的本质: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使被领导者能义无反顾地追随领导者前进,自觉自愿而又充满信心地把自己的力量奉献给组织,促进组织目标的更有效实现。
权力:一个人主动影响他人行为的潜在能力,它是领导者对他人施加影响的基础。
权力有职位权力与个人权力之分。
专制式领导风格:领导者主要凭借发号施令和实施奖惩的权力进行领导。
民主式领导风格:领导者在采取行动方案或作出决策之前听取下属意见,或者吸收下属参与决策的制定。
放任式领导风格:领导者极少行使职权,而留给下属很大的自由度,让其自行处理事情。
仁慈专制式领导风格:专制式领导风格朝民主式方向的一种变异。
支持式领导风格:靠近民主式的一种变异形态的领导方式。
管理方格论:认为领导风格的分类多种多样,最理想的领导风格是将关心任务与关心人员紧密结合起来的团队式领导方式或风格。
领导生命周期理论:将被领导者的成熟程度作为一个情境因素,考察能取得最好效能的领导方式是怎样因情境不同而发生变化的一种权变领导理论。
领导的随机制宜理论:从职位权力、任务结构、上下级关系三方面情境条件来考察领导行为的有效性是怎样受环境条件强烈影响的一种权变领导理论。
激励:通过一定的手段使员工的需要和愿望得到满足,以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使其主动自觉地发挥个人的潜能,从而确保组织达成既定的目标。
主导需要:员工在某一特定时期占主导和支配地位的需要。
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可以按其重要性和发生的先后次序划分为生理的、安全的、社交的、尊重的以及自我实现的五种,这些需要从低级到高级逐步发展,从而形成一个层次序列。
管理学基础(第五章)
三、激励方式与手段 1、物质利益激励 物质利益激励是指以物质利益为诱因,通过调 节被管理者物质利益来刺激其物质需要,以激发 其动机的方式与手段。主要包括以下具体形式: (1)奖酬激励。包括工资、奖金、各种形式的津 贴及实物奖励等。 ① 设计奖酬机制与体系要为实现工作目标服务; ② 要确定适当的刺激量; ③ 奖酬要同思想政治工作有机结合。 (2)关心照顾 (3)处罚
2、科学地使用权力 (1)坚持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 (2)运用权力要同民主管理相结合,要同 思想工作相结合,要同管理者身教相结合 ; (3)正确处理相关人员的职权关系 。 3、加大奖惩力度 (1)重视奖惩效应 ; (2)加大奖惩力度 ; (3)奖惩分开 。
三、指挥及其有效性 1、工作实施准备 (1)要“吃透两头” ; (2) 配置好资源 。 2、工作部署 (1)选准时机; (2)部署任务; (3)实行的工作严格的责任制; 3、指导与激励
第五章 领导
领导实质与手段 领导理论与方式 人性假设理论 领导方式 管理方格、新成果 权利形成 权利形成机制 权利运用 使用权利与奖惩 领 权利与指挥 有效指挥 工作协调 指挥艺术 会议、命令、说服、 指示与规范 导 激励机制 激励过程模式 激励 激励理论 需要层次论、双因素论、期望理论 激励方式与手段 社会心理激励、工作激励 有效沟通 沟通原则 沟通 沟通技巧 信息、情感和行为沟通技巧 沟通语言艺术 倾听与会话技巧
二、人性假设理论 1、人性假设与领导方式 (1)人性假设: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对人的本质 属性的基本看法 。 (2)领导方式:管理者实施领导行为所采取的各 具特色的基本方式与风格 。 (3)人性假设决定领导方式。 2、管理中人性假设理论的演进 (1)“经济人”假设 “社会人”假设 “自我实现人”假设 “复杂人”假设 (2)领导方式的权变观:有效的管理者,应在系 统分析的基础上,因人、因事、因时、因地制宜, 灵活采取更为适宜的领导方式
《管理学原理》第五章考点手册
《管理学原理》第五章决策考点16 决策的概念、地位和作用(★三级考点)1.决策就是组织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目标,从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最优的并组织实施的全过程。
2.决策在管理活动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决策不仅渗透于管理活动的各个方面,同时,其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管理活动的成败,以及生存与发展。
考点17 决策的类型、原则及标准(★★★一级考点,一般单选、判断、案例)1.按着决策的性质不同,可以分为战略决策(由高层管理者做出,具有长期性、方向性、全局性)、战术决策(由中层管理者提出,具有局部性、短期性)和业务决策。
2.按照决策活动表现的形式不同,可以分为程序化决策(常规的、重复的、例行的)和非程序化决策。
3.按照决策的方法不同,可以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不确定型决策。
4.按照决策的主体不同,可分为群体决策与个人决策。
5.程序化决策:是指常规的、重复的、例行的决策,即当问题发生时,不必重新作出决策,可以按原来设立的方式进行的决策。
6.决策的原则包括:信息原则、预测原则、可行性原则、系统原则、对比择优原则、反馈原则。
7.决策的系统原则:要有整体思想,统筹兼顾、全面安排,以所有目标的满意为准绳。
各部门、层次、项目之间相互关系,达到平衡协调发展,达到动态平衡。
8.决策的标准具有三种代表性观点:(1)“最优标准”——泰勒;追求最佳工作方式(2)“满意标准”——西蒙;满意往往成为决策所依据的标准;(3)“合理性标准”——孔茨;以符合目的为根本标准,实质强调各决策阶段的效果与工作质量。
考点18 决策的影响因素、程序与方法(★★二级考点,一般单选、多选、案例简答)1.简述决策的影响因素:环境因素、组织文化、决策者的个人因素、时间因素、过去的决策。
2.简述决策程序:(1)识别机会或诊断问题——决策的始点(2)确定目标——决策的前提(3)拟订可行方案——决策的基础(4)方案选优——决策的关键(5)典型试验——决策的试点(6)普遍实施——决策的落实(7)跟踪控制——决策的检查。
2020年自考《管理心理学》讲义第五章
第五章需要、动机、激励与员工积极性的调动第一节行为与动机第二节需要与激励第三节激励理论及其应用第一节行为与动机一、人的行为及其特点(a)1.行为的概念人类行为从广义来说是由客观刺激通过人内部的心理活动而引起的反应(含心理反应与外部动作反应)。
从狭义来看仅指外显性的行为活动、动作或操作方式。
2.行为的模式各派理论相互补充,使人的行为逐渐演变为大家熟悉的一个基本模式:(S—O—R)。
这里刺激(S)、个体(O)、反应(R)之间的相互关系可用下图5-1表示。
这个模式是循环性、连续性的,满足需要,实现目标,行为暂时完成;目标完成又作为反馈信息提出新目标,使行为向更高水平发展。
3.人类行为的特点(b、c)人类的社会性行为有以下特点,了解这些特点有利于调动人的行为活动积极性。
(1)自觉性与主动性。
人类行为具有自动、自发的特点,外力可能影响人的行为,但无法发动其产生真正的效忠行为。
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只有提高人的自觉性,才会有积极主动的行为。
(2)因果性。
任何行为都有一定的外部原因和内部起因。
人的动机、需要、能力与个性等是行为的内部原因,外界环境、人际关系与管理是外部原因。
归因方式对行为有重要影响。
(3)目的性。
人的行为有直接目标,也有间接目标;有总目标,也有子目标;有长远目标,也有短近目标。
目标既有动力作用,又有导向与定向功能,目标管理是重要的激励方法。
(4)稳定性与可塑性。
人类行为可以经过学习、训练、重复、实践形成较稳定的、习惯的个性化的行为方式;环境的变化也会造成行为的可塑性特点。
(5)个别差异性与共同性。
人的需要、能力与个性差异会影响行为的差异,人的社会性与团队行为又有共同准则、规范与特征。
人类行为的共性与差异性还表现在竞争与合作行为、创业与守业行为、工作与关系行为等方面。
二、动机与目的1.动机的概述(a)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和内部动力。
从这个定义看,动机具有以下四个特点:①动机是人们从事某种活动的内部原因,是推动人们进行某种活动的内部动力。
第五章:渠道激励
三、渠道激励的作用
1、通过渠道激励,制造商获得更为理想的销售业绩。 通过激励中间商,中间商主动积极地进行商品陈列、商品展示和各种促销努力。
2、通过渠道激励,中间商成为制造商与消费者之间信息沟通的桥梁。 通过激励中间商,使他们积极地为制造企业提供顾客的需求和市场的变化趋势,同时也使中 间商成为企业信息的传播者、企业信誉的建立者和产品形象的维护者。
导入 案例
LG电子是如何激活渠道的?
2.让渠道商赚到更多的利润 让渠道赚到更多的加价利润是LG在LED革命中一个重要的着力点。陈林介绍说, 在LG的LED时代,我们希望经销商能够得到全部返点,同时能赚到消费者认可的溢价部 分。对渠道来讲,有意义的不是返点多少,而是让品牌的拉力足够强大,通过差异化的 品牌竞争力让消费者认可,就可以摆脱靠走量赚返点的情况。我们的目标是不光要提高 LG显示器的市场占有率,也要提高渠道的利润率;不是恶性竞争的倒挂模式,更不是 降价赚补贴。
原合则则原
奖励(正激励)与惩罚相(负激励)结合,才能收到最大的激励效果。
则
六、渠道激励的操作方法
渠道激励的方法多种多样,但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调动渠道成员的销售积极性,达成企业的经营目 标。主要的渠道激励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向中间商提供适销对路的优质产品 2、给予中间商尽可能丰厚的利益 3、协助中间商进行人员培训 4、授予中间商独家经营权 5、双方共同开展品牌推广 6、对成绩突出的中间商在价格上给予较大的优惠
◆ 公开表彰 ◆ 评优评奖 ◆ 扩大势力范围 ◆ 提供专业培训 ◆ 参与公司决策 ◆ 独立项目责任 ◆ 提供学习和旅游机会 ◆ 推行“助销”制度
本章专题:渠道激励的“三大法宝”
3、渠道工作设计 工作设计的原义是指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位置,使他们开心,使他们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 渠道激励的“工作设计”可以依据以下三种思路进行: (1)区域分工:根据目标市场的地理区域分界,一个区域设计选择一个分销商,发挥该经销 商的优势,保障该经销商的利益; (2)产品分别:根据公司的不同产品线选择不同的经销商进行经营,根据各个经销商的经营 特点及优势特长确定授予其不同产品线的经营权; (3)渠道区隔:根据目标市场不同的渠道层次及类型选择不同的分销机构进行渠道的开拓和 管理,以发挥他们各自的资源优势及特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群体的 风气
群体的 领导方式 专制型、民主型
群体成员间 相互作用关系 (工作任务型 人际关系型)
h
第二节 霍曼斯模型
一、群体组成要素
相互作用
活动
思想情绪
h
二、霍曼斯模型(1955年提出)
背景因素
要求的和给 定的行为
表现的行为 最终结果
工作条件自 然环境管理 环境
正式的组织 的领导方式 规章制度
奖惩制度社 会经济环境
未成家的青年人,爱的需要是第一位,成家后, 金钱的需要上升为第一位;45岁后,爱和自 我实现是最重要的;当员工的收入很高时, 其第一位的需要也由金钱转化为自我实现需 要和安全需要。
h
需要层次与组织措施的对应关系
需要层次
组 织措施
自我实现 提升、工作成就、决策权、自主权、工作的挑 需要 战性
尊重
职称、奖励、认可、对工作有信心、赋予责任、 学位, 、受表扬,不愿当众被指责,宽大的办公室
对需要层次理论的评价
重大贡献
局限性
1第一次从理论上系统地把
人的多种需要归纳为五 个层次,模式直观、逻 辑性强易于理解,对激 励理论和相关管理理论 的发展产生了有益的影 响。
2抓住激励问题的关键
3提出了优势需要的概念, 启发了管理者有针对性 地激励员工。
离开社会条件、人的历史发 展及人的社会实践来考察 人的需要及其结构,其理 论基础是存在主义的人本 主义学说,由此得出的一 些观点难于适合其他国家 的具体情况,特别是逐层 递升的需要层次模型忽视 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忽 视了人的需要是个相互交 错、相互渗透的有机体。
个人背景外 部地位
要求的行 为
要求的相 互作用
要求的思 想情绪
给定的情 绪和价值 观
内部系统
表现的 表现的 相互作用 活动
规范 表现的思想 情绪 内部社会性结构
生产 率
凝聚 力
满足 感
个人 成长
第三节 内容型激励理论
一、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基本内容 1943:《人类动机理论》生理需要、安
全需要、社交需要、 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5种需要)
需要的发展遵循“满足/激活律”。
需要的强弱是受“剥夺/主宰律”的影响。
同一时期,一个人可能同时存在几种需要,但每 一时期总有一种需要占支配地位,对行为起主导 决定作用。
任何一种需要都不会因为更高层次需要的发展而 消失。
一个国家多数人的需要层次结构是同这个国家的 经济发展水平、科学技术水平、文化和民众受教 育的程度直接相关。
工作本身的挑战性和 兴趣
工作的发展前途
个人成长和提升的机 会
h
需要层次理论与双因素理论的比较
自我实现需要 尊重需要
挑战性的工作 成就、工作责任感 提升、赏识、地位
归属与友 管理的质量、和谐的工作小组、同事的友谊、 爱 各种社交活动
安全
安全的工作条件、外加的福利、普遍增加工资、 工作保障、医疗保险、购房贷款、退休保险
生理 基本工作报酬、物质待遇、工作条件
需求层次理论的讨论
为什么泰勒把人当作经济人,梅奥把人当 作社会人? 为什么50年代觉悟高,现在人的觉悟低? 上甘岭的战士为什么不吃苹果? 对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普通员工、 临时工的激励是否一样?为什么?
h
二、奥尔德佛的 ERG理论
生存需求(Existence) 交往需求(Relatedness/Relation) 发展需求(Growth)
h
ERG理论
纵向发展
横向发展
生存
h
三. 双因素论
美国学者赫茨伯格(Herzberg)提出
调查对象:200名技术人员和会计师
保健因素:这些因素具备时,不会产生激励,但不 具备时,会产生不满.
第四章 群体动力与激励理论
------凡将举事,令必先出。日事将为, 其赏罚之数,必先明之
h
1
目录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 节节节节节节节节节
案激综强过过内霍卢
例励合化滤程容曼因
分的激型型型激斯群
析一励激激激励模体
般理励励励型型动
原论理理理理
力
则
论论论论
论
h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重点:激励的概念\需要层次论、双因 素论、期望理论、公平理论、归因 理论、强化理论、综合激励模式、 激励的方式和技巧
激励因素:这些因素具备时,会产生激励,但不具 备时,不会产生不满.
传统观点
满意
不满意
双因素论
没有不满意 (保健因素) 不满意
满意
(激励因素)没有满意
保健因素
激励因素
工资 公司的监督制度 公司的政策 上下级关系 同事之间的关系 工作的保障 工作环境 职务 地位
工作的成就感
工作中得到认可和赞 赏
工作职务上的责任感
2要满足不同人的需要。马斯洛的需要层次仅是一般 人的要求,实际上每个人的需要并不都是严格地 按其顺序由低到高地发展的,还需要具体情况具 体分析,因为在不同情况下人们需要的强烈程度 是不同的。
3把握员工的优势需要,实施最大限度的激励。
h
一项关于我国员工的需要的调查结果表 明:
管理干部、科技人员和文化层次较高者,自我 实现需要占首位,其次是金钱和尊重需要; 工人、文化程度较低者,金钱需要占首位, 其次是爱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h
对需求层次的补充
注意了物质对精神的决定作用,忽略了精 神对物质的反作用. 建立在自我为中心的假定之上 各种需求有强弱之分,并不是0-1变量 并不是低层次的需求才需要钱
钱是怎么来的? 钱用来干什么?
h
需要层次理论的应用
1掌握职工的需要层次,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管理 者要了解、掌握职工的需要及其变化发展规律, 根据不同层次的需要,采取相应的组织措施,以 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尤其注意强化或者改造最 高需要,使之与组织的或社会的需要相一致
1954:《激励与个性》增加求知需要、 求美需要(七种需要)
h
自我 实现
需要 审美 需要
求知 需 要
尊重 需要 社交 需要
安全 生理
需要 需要
h
需要层次理论的基本观点
五种需要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
五种需要可以分为高低两级,低级需要通过外部 条件就可以满足;而高级需要是通过内部因素才 能满足,而且一个人对高级需要是无止境的。
学习方法建议:选择适当的案例,结 合身边的实例进行分析并运用
h
主要内容
人的行为的可塑性 对人行为的控制
激励理论 对人的行为的激励
h
第一节 卢因的群体动力论
一、群体动力论公式 B = f (p , E)
和个 强人 度行
方 向
内个 部内 特部 征动
力 、
群个 体体 环所 境处
的
h
二、群体气氛对群体成员的影响 群体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