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评课稿
大班数学《20以内不进位加法》教案

大班数学《20以内不进位加法》教案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不进位加法的概念及其规则。
2.学生能够掌握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运算。
教学重点:掌握不进位加法应用于20以内的加法运算。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教学准备:小板书、计算器、数学教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1、通过板书“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的概念和规则来引出课堂主题。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问题:“如果3+4=7,那么7+4=多少?”3、通过板书“5+8=13”、“8+3=11”,比较两个式子,其中加数是第一个数和第二个数,让学生探究加数排序的规律。
二、讲解1、通过小板书讲解加法不进位规则,如:“当两个个位数相加,个位数不进位”,举例:13+6=19。
2、继续通过小板书讲解加法不进位规则,如:“当十位数相加进位后,百位和千位都不进位”,举例:16+9=25。
3、以图表形式介绍不进位加法的应用方法。
三、实践操作1、出题,让学生用笔算出结果,如:“14+5=?”;“18+9=?”。
2、出题,让学生进行口算,如:“12+7=?”,并让学生给出解题思路。
3、分组竞赛,分为ABCD四个小组,由ABC三个小组的学生轮流回答不进位加法的问题,谁先答对谁就能为本组赢得一分。
四、总结1、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全面回顾,强化学生对不进位加法的理解和掌握。
2、总结本节内容,让学生认识到不进位加法在数学运算中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中的价值。
教学建议:1、本节课程的难点在于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需要老师对学生进行反复的讲解和训练。
2、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听说读写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3、在实践操作环节中,可以加强竞争性,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协作能力。
4、在总结环节中,可以让学生表达自己对不进位加法的认识和感受,提高学生的思维深度和综合能力。
幼儿园大班教案《20以内的加法》及教学反思(大全)

幼儿园大班教案《20以内的加法》及教学反思(大全)第一篇:幼儿园大班教案《20以内的加法》及教学反思(大全)大班教案《20以内的加法》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数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复习100以内数的形成活动重难点能进行20以内的加法,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20以内的加法》含反思教案吧。
目标:复习100以内数的形成活动重难点能进行20以内的加法。
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加法板、红蓝定规尺、题卡。
前经验能进行10以内的加法。
活动过程:一、走线活动:播放舒缓的走线音乐,幼儿自然进行走线活动。
二、在线上活动:问答游戏---10的合成三、蒙氏数学工作内容—20以内的加法1、介绍活动名称与使用教具,并将教具端放于桌上。
2、将红蓝定规尺依次取出,按9—1的顺序依次排列在加法板的左侧;以同样方法将红色定规尺排列在右侧。
3、出示题卡:4+7=(背面写有答案11),把题卡放在加法板上方。
4、将蓝色定规尺4排在第一行,左侧与方格对齐(占用1~4的方格);再取红色定规尺7,排在蓝色定规尺的后面(占用5~11的方格)。
此时红色定规尺的右端对着数字11。
5、教师把着数字11说:“4加上7等于11。
”并数一下加法板上的刻度,看是否正确,再将题目卡翻过来,确认自己的计算结果。
6、对照后,请幼儿将结果“11”写在题卡上,再将定规尺放回原来的位置。
7、教师出示另一张题卡,请幼儿自己独立计算。
8、幼儿自己继续进行练习,直至不愿继续为止,收好教具与工作毯。
四、幼儿自由工作、教师指导。
活动备注:活动延伸:请幼儿相互配合进行出题做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用游戏开始,调动了幼儿的活动积极性。
这节课的活动气氛也很好,达到了本节课的目标。
反思:这节课在幼儿进行分组操作时,我没能全面的关注每一位幼儿的操作,下次教学时在这上面我会多关注反应较慢,及时给予他们指导。
本文扩展阅读:加法是基本的四则运算之一,它是指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数、量合起来,变成一个数、量的计算。
20以内不进位加法教学反思.doc3

20以内不进位加法教学反思11月21日星期五晴本周主要学习20以内不进位加法,教该内容时我采用了分组探究法、讨论法,练习法、直观演示法等多种方法进行教学,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发现存在如下问题:1、复习环节最初设计了三个检复内容,包括20以内各数的认识;看图写数;1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是多少这三部分内容,但在复习过程中由于紧张而忘记了第三部分的检复内容,因为这一内容和本节课的新授内容有很大的联系,所以是检复内容中的重点。
因此这也是本节课的一个失误之处。
2、新授环节我利用学生既熟悉又喜欢的喜羊羊、美羊羊的动物形象导入新课,目的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教学验证了这种语言和设计还是比较成功的。
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的过渡语言还有待完善和提高。
比如新授和练习部分就缺少“同学们,例题我们都会做了,那谁能用学到的知识去帮懒羊羊解决它遇到的难题呢?”这样的过渡语言,如果能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使用比较简单明了的,还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过渡语言,会使整节课的教学环节清晰明了,学生听、学起来也能容易很多。
三、存在问题1、本节课的教学过程缺少比较严密的过渡性语言,个别环节语言组织的也不够严密。
2、课题没有板书,应该把“不进位加法”这一课题板书出来。
3、复习部分出示的数字条用毛笔等粗一点的笔写出来会更好,原来用细笔写的内容给人的感觉不过大气,不够美观,视觉上也很累。
4、课间缺少一些小律动和小奖励,没有给学生休息和重新集中注意力的过程。
四、改进措施1、教学过程中语言的使用要更严密、谨慎,过渡语言要恰到好处。
2、课题是一节课的重点之一,一定要克服紧张心理,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学习过程中充分利用各种机会,提高自己的业务素养和教学水平。
3、端正教学态度,重视每一节课,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条件,让学生乐学、好学、善学、思学。
4、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利用小游戏、小律动等学生比较喜欢的活动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20以内的加法》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20以内的加法》一、教案概述1.1 课程背景本次课程是大班数学课程的一节课,主要内容是《20以内的加法》。
在这节课中,学生要学习如何在20以内进行加法运算,并进一步了解加法运算的规律和基本思想。
本次课程的教学目标如下:•了解20以内的数的基本特点;•熟练掌握20以内的加法运算;•掌握加法运算的基本规律和思想;•培养学生的算数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1.2 教学步骤第一步、复习在课前或上节课的复习中,让学生复习认识20以内的数字,并且快速给出20以内的加法题目,以挑战学生。
第二步、引导学生对于20以内的数字已经有了基本的了解,为了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来引入加法运算这个概念,比如利用学生周围的事物或者游戏等方式来引导他们思考。
第三步、教学重点在教学重点这部分,应该让学生了解到加法运算的基本概念和规律,以及解决加法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第四步、延伸训练经过上述的步骤,学生已经基本上掌握了加法运算的基本知识和重要方法,教师可以通过训练或者游戏等方式,来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记忆和思维训练。
第五步、总结对于这节课,教师对于加法的基本概念、方法和规律、重要思想做简单回顾和总结,并布置相应的作业和练习。
1.3 教学资源•讲义材料;•相应的板书设计;•等比例幻灯片;•相应的课堂资料。
二、教学反思本次课程的效果非常好,学生们在课堂上对于20以内的加法有很深入的了解,同时对于加法运算概念、思想和规律等方面都有了更为深入和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同时,教师也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2.1 教学方法我们需要注意到,教学方法必须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适应。
本次课程教师采用了游戏、图形、模型等方式进行教学,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培养学生的兴趣。
但是,我们也需要注意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基本水平,为学生的学习进度提供一个平稳的过渡。
2.2 学生反馈及时反馈学生的问题和建议,能够及时地改善教学,促进学生的学习进一步的进展。
《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 评课稿5

《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评课稿韩老师的这节课,课始,组织学生对11~20各数的组成进行了复习,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之后直接进入例题教学。
《课标》提出要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方式开展有效的学习。
如果本节课只是一味的让学生看算式说算理,这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是将是何其的抽象晦涩呀!韩老师采用借助他们善于摆的小棒来“扶”这些孩子们一下。
采用摆小棒的方法,直观性强,在讨论10+2等的计算方法时学生想到用数的组成来想算法就不会那么被动了。
可见抽象性的内容在教学中还需设法突破。
教学中,加强操作和观察演示活动,可以丰富学生关于抽象的数和算理的概念,可以让他们在丰富的实物背景中更好的理解数的概念和算理。
其实这还只是第一阶段,在组织相关巩固联系后,还应在课堂上做到让学生总结10加几及十几加几的规律,这样在动手操作后认真总结出算法,有利于让学生摆脱实物,直接清楚地说明算法。
知识的获取是在体验与探究中进行的,获取知识的过程就是能力培养的过程。
不管准备的怎么好,一节课是一种动态生成的过程,总有很多优缺点。
一些环节处理的不熟练和不够完整,驾驭课堂能力还需尽快提高。
北师在版一年级数学上册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二)教案与反思

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二)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
江缘学校陈思梅
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填空。
□15□□□□
□12□□□□
□10□□□□
3.小猫钓鱼。
4.用“+”或“-”填空。
19○7○5=17 10○4○5=19
18○5○2=11 16○2○6=12
17○2○5=14 11○1○8=18
13○3○6=16 7○2○10=19
参考答案
1.11 11 10 10,6 17 14 13,13 10 13 14
2.10 17 19 10,15 19 12 10,19 10 17 11
3.11 16 11 13 11 13 16 19 19 17
4.- + + + - - + - + - - + - + + +
【素材积累】
不要叹人生苦短,若把人一生的足迹连接起来,也是一条长长的路;若把人一生的光阴装订起来,也是一本厚厚的书。
开拓一条怎样的路,装订一本怎样的书,这是一个人生命价值与内涵的体现。
有的人的足迹云烟一样消散无痕,有的人却是一本耐读的厚书,被历史的清风轻轻翻动着,给一代又一代的人以深情的启迪与深刻的昭示。
冀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说课稿

冀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这节课是冀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一课时。
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11~20各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它的计算过程,不但巩固了11~20各数的组成这一知识,而且还为以后学生学习整十数加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打基础。
2、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参与学习活动,经历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计算方法的探索与算理的建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到计算方法的多样化,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养成良好的认真学习的习惯。
3、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是根据数的组成,理解算理。
教学难点是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进行准确计算。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学习了10以内的加减法的口算,具有用学具操作摆图说算式的能力。
关键是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方法,正确列出算式,掌握口算方法。
三、说教学程序(一)、复习旧知(5分钟)对11~20各数的组成进行了复习。
(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15分钟)1、(1)、创设一个“蓝灵鼠”摆小棒的情景:同学们,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新朋友。
他带来了许多玩具想和大家一起玩。
(出示课件,“蓝灵鼠”摆出小棒图:先出示10根,再出示2根)。
现在,你也像”蓝灵鼠”那样摆出自己的小棒。
师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摆小棒,并说一说怎样摆的。
师提问:根据你的操作,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会提出一共有多少根小棒的问题。
怎样列式解答?先小组内交流,再汇报。
师引导学生汇报,追问怎样算的,并板书:10+2=12。
学生会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计算:一种是把小棒放在一起,从第一根数到第十二根,得出10+2=12,另一种是从10往后数两个数11,12,得出10+2=12,还有一种是根据数的组成,10根小棒是一个十,两根小棒是两个一,一个十和两个一组成12.师肯定他们的计算方法,并进行总结,告诉他们可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法。
七 小小运动会: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

教案:小小运动会——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一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概念,掌握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概念。
2. 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3. 运用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运用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计数器、算式卡片、PPT课件。
2. 学具:计数器、算式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小小运动会的情境,引导学生发现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问题。
2. 新课:让学生观察、操作计数器,理解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概念。
引导学生总结计算方法,并通过PPT课件展示例题,加深理解。
3.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讨论,运用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每组选派代表分享解题过程和答案。
5.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及运用。
六、板书设计1. 小小运动会——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2. 重点内容: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3. 例题:展示2-3个典型例题,突出计算方法4. 小组合作题目:布置1-2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 提高题: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提出一个20以内不进位加法或不退位减法的问题,并解答。
幼儿园大班数学课《20以内不进位加法》教案设计

幼儿园大班数学课《20以内不进位加法》教案设计20以内不进位加法教案第1 篇本单元计算部分分为三节,即9加几,8、7、6加几,5、4、3、2加几。
这样编排,体现了学习知识和形成技能的反复认识过程。
一、教材中的用数学编排在计算当中,要求学生经历观察发现数学问题,收集解决问题需要的信息、数据,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求得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3、通过数学学习,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三、教学重难点:1、动手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凑十法,发现20以内进位加法的规律。
2、逐步抽象,促使学生通过思考口算出得数。
3、解答有图有文字的应用题的方法。
四、教学手段的应用:1、充分利用主题图。
2、让学生动手摆小棒、。
3、运用口算卡片,使学生熟练地进行计算。
五、教学方法:1、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法。
2、观察法、实物操作法。
六、教学思路:9加几本节教材开始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口算加法。
教材分为两段进行编排,第一段是9加几的口算加法,第二段是用数学。
这部分内容可以用3课时进行教学。
可以安排2课时教学9加几的内容,并在课堂上进行巩固练习的混合练习。
完成练习十七中的习题,可以安排1课时教学用数学的内容,并在课堂上进行9加几和10以内加减法的练习完成练习十八中的习题。
教学例子时,要出现运动会全景挂图,幻灯投影(课件),并用语言描述生龙活虎的比赛场面,吸引学生入场。
教学例题时,要让学生自己摆一摆,使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凑十法的过程,从而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如计算9加速度时,先让学生在左边摆出九根红色小棒,在右边摆3根绿色小棒,然后可以启发学生想:怎样把凑成10?可以多摆几次,边摆边就,使学生头脑中形成凑十的表象,可以加深学生对凑十法的理解,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凑十法。
8、7、6加几这部分内容可以用4课时进行教学。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 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1)青岛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 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1)青岛版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向学生介绍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概念。
学生将学习如何计算两个一位数相加时,当个位数相加不超过10的情况,以及如何从20以内的数中减去一个一位数,而不需要从十位数借位。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 学生能够准确地计算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数学问题。
3. 学生能够应用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加法进位和减法借位的情况,需要特别注意。
2. 学生可能会对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际例题进行讲解和练习。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用于展示例题和计算过程。
2. 计算器,用于验证学生的计算结果。
3. 练习题纸,用于学生进行练习。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实际问题引入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讲解:通过例题讲解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明确计算规则。
3. 练习:让学生进行练习,通过计算练习题来巩固所学知识。
4. 讲解练习:对学生的练习进行讲解,纠正错误并解答学生的疑问。
5. 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板书设计1. 在黑板上写下“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2. 在黑板上展示例题,并逐步展示计算过程。
3. 在黑板上列出学生的练习题,并展示正确答案。
作业设计1. 布置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并交给老师批改。
2. 布置思考题,要求学生思考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应用,并准备在下一节课上进行分享。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实际问题,让学生了解了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概念,并通过例题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练习机会,并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
北师在版一年级数学上册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教案与反思

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
翰皓学校陈阵语
小松鼠寻宝记。
(根据计算结果相等的算式找路线)
参考答案
小松鼠的路线:3+12→15-0→19-4→10+5→17-2→16-1→11+4→18-3
【素材积累】
海明威和他的“硬汉形象”美国作家海明威是一个极具进取精神的硬汉子。
他曾尝试吃过蚯蚓、蜥蜴,摘墨西哥斗牛场亮过相,闯荡过非洲的原始森林,两次世界大战都上了战场。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19岁的他见一意大利士兵负伤,便冒着奥军的炮火上去抢救,结果自己也被炸伤了腿,但他仍背着伤员顽强前进。
突然间,炮击停止,探照灯大亮,海明威终于回到阵地。
原来是他的英勇行为感动了奥军将领,下令放他过去。
《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 评课稿4

《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评课稿
本堂课是20以内的加法第一课时,学生初次接触,韩老师让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计算、去尝试,体现了民主教学的特点。
引导孩子们进行算法初步感受和了解,既尊重学生认识掌握新知的规律,又照顾教材编排的特点——为进一步学习做好铺垫。
数学教学情境化则是当今课堂教学改革提出的要求之一。
本课以“蓝灵鼠”为主线,对各环节进行串联,适应一年级孩子的特点,使得教学过程充满童趣,为学生主动探索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
不足之处,没有很好的激发学生算题多样化,拓开学生的思维。
幼儿园大班数学设计《20以内的加法》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设计《20以内的加法》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20以内的加法;•学生能够用手动或口算的方式,计算出20以内的加法结果。
1.2 能力目标•能够进行简单的口算计算;•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其思考逻辑和判断能力。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20以内的加法知识;•培养学生口算计算能力。
三、教学内容3.1 教学主题20以内的加法3.2 教学内容与安排时间内容8:30-8:40 上课,点名8:40-9:00 热身活动9:00-9:30 课堂讲授9:30-9:50 练习与作业9:50-10:00 活动结束,下课3.2.1 热身活动通过热身活动让学生进入状态,准备认真听课。
•用动作和语言配合的方式,让学生快速模拟一种运动的方式;•让学生跟着老师一起模拟指定的动作;•让学生通过这种方式锻炼身体,提高学生的集中注意力和对数学的兴趣。
3.2.2 课堂讲授•讲解20以内的加法知识;•用图形和实物配合方式,让学生更加直观的理解加法;•教给学生如何用手动或口算的方式,计算出20以内的加法结果。
3.2.3 练习与作业•让学生通过口算计算,回答老师出的问题;•让学生在班级内自己操作练习题目,检查自己的掌握情况;•布置简单的练习和作业。
四、教学流程4.1 教学方式采用参与式教学方式。
4.2 教学步骤4.2.1 打卡签到教师在时间到达之前到达教室,打开电脑提前打开一个打卡签到网页,让学生使用课堂上的设备登录进入到该网页,签到完成后开始协调带学生进入课堂。
4.2.2 热身活动•通过热身活动让学生进入状态,准备认真听课;•让学生通过这种方式锻炼身体,提高学生的集中注意力和对数学的兴趣。
4.2. 3 课堂讲授•采用多媒体课件等方式,向学生展示20以内的加法知识点;•用图形和实物配合方式,让学生更加直观的理解加法;•教给学生如何用手动或口算的方式,计算出20以内的加法结果。
大班数学教案设计《20以内的加法》含反思

大班数学教案设计《20以内的加法》含反思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掌握20以内数字的认识;•学生能够熟练掌握20以内的加法;•学生能够灵活应用20以内的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重点•20以内数字的认识;•20以内的加法的基本规律;•实际问题应用。
3. 教学难点•每位学生的具体能力不同,因此需要差异化的教学策略;•如何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掌握加法应用能力。
4. 教学方法•讲授法:通过讲解加法基本规律和实际问题的应用方式来让学生掌握加法知识;•游戏法:通过玩游戏的方式来让学生在娱乐中学习;•竞赛法:通过小组竞赛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5. 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10分钟)本课导入部分采用温馨、亲和、简单易懂的语言,使用教具和示范演示等多种方法,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老师拿出一些20以内的数字卡片,将其放在黑板上,并让学生根据数字卡片进行自我介绍。
同时教师也可以提出简单问题,让学生们进行回答,从而渐渐引入本课的主题。
(2)新课讲授与练习(30分钟)步骤一:更深刻的了解20以内的数字在教学板上展示20以内数字对应的卡片,让学生进行认读。
然后通过一些简单的数学运算,让学生巩固对20以内数字的认识。
例如:1+5=6,2+3=5,8-3=5等。
同时也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问题,鼓励他们多尝试。
步骤二:加法的基本规律在学生明确了20以内数字的认识后,我们便可以引入本节课的重点——20以内的加法。
首先,我们先让学生去理解加法符号的含义,然后介绍加法的基本规律,即两数相加的和不受它们的顺序影响。
之后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题,让学生感受到加法的好处以及如何快速完成加法运算。
步骤三:加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加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我们可以通过讲述有关故事、案例或是使用图表等方式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
在知道了加法的应用后,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生动有趣的题目来让学生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
例如:一个花园里有12棵树,现在又种了4棵树,那么这个花园里一共有多少棵树呢?(3)巩固练习(20分钟)为了巩固学生所学,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小游戏来巩固学生已学的知识。
《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评课稿

《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评课稿
《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评课稿
韩老师的课堂设计新颖有趣,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动起来了,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用起来了。
韩教师能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的深层思考和情感投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明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交往互动的过程。
韩教师能有意识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科学合理地进行分工合作,会倾听别人的意见,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遇到困难能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中:
(一)做中学,通过充分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熟练数数,掌握数的组成。
因为低年级学生必须借助图象、操作等形象的感知才能在大脑中形成相应的数学知识表象,然后通过表象的中介作用建立起相应的数学概念。
教学过程中的操作情景,使学生的“思维发于动作”以动诱思,以思促动,“数形结合”、“情理互促”帮助孩子们在操作中体验,在操作中感知,在“做数学”中理解数的组成。
(二)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
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更重要的是新旧知识经验的冲突以及由此而引发的认知结构的
重组。
教学中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
北师在版一年级数学上册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二)教案与反思精品

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二) 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
怀辰学校陈海峰组长
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填空。
□15□□□□
□12□□□□
□10□□□□
3.小猫钓鱼。
4.用“+”或“-”填空。
19○7○5=17 10○4○5=19
18○5○2=11 16○2○6=12
17○2○5=14 11○1○8=18
13○3○6=16 7○2○10=19
参考答案
1.11 11 10 10,6 17 14 13,13 10 13 14
2.10 17 19 10,15 19 12 10,19 10 17 11
3.11 16 11 13 11 13 16 19 19 17
4.- + + + - - + - + - - + - + + +
【素材积累】
辛弃疾忧国忧民辛弃疾曾写《美芹十论》献给宋孝宗。
论文前三篇详细分析了北方人民对女真统治者的怨恨,以及女真统治集团内部的尖锐矛盾。
后七篇旧南宋方面应如何充实国力,积极准备,及时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规划。
但是当时宋金议和刚确定,朝廷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 评课稿2

《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评课稿
这是一篇我第一次给别的老师进行的评课,呵呵,让大家见
笑了,我会努力的。
韩老师这节课先按照我们学教并重的模式教学例题10+2和10+3,然后按抛锚式教学例题12+3。
课堂上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例如让学生亲手摆一摆,通过摆小棒自己列出算式,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对计算过程又进行了一次加深记忆和理解这一步
很好。
老师又让学生说出一捆小棒和几根小棒分别表示什么?一次次的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不足的地方我认为这步课堂有点乱,个人看法。
学生毕竟小,已经出现了疲惫的状态,老师在让学生回答的时候如果多采用学生笔答比口答好点儿,不会太乱,或者给下面的学生布置在本上做一做,学生有事做了就不会太乱了。
总的来说这节课还是很成功的。
一年级数学《20以内数的加减法》评课稿(共2页)

一年级数学《20以内数的加减法》评课稿[范文仅供参考,自行编辑使用]
一年级数学《20以内数的加减法》评课稿
有种说法是“平时教学是栽活一棵树,复习过程是育好一片林”。
这句话,充分说明了评研的重要性。
这次出公开课,我选择了评研课,以前没有上过评研课,对于我和孩子来说都是个挑战,一个上升的平台。
上完了20以内加减法复习后,我对复习课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本节课设计时,我从年级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以趣味游戏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而且数学问题的设计还带有比较强的挑战性,能够唤起学生好胜的心理,通过思考、交流,学生可以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愉悦。
带给孩子们的是充满生机的、洋溢着童趣、富有挑战性的、清新的教学课堂。
从本节课的效果来看,教学目的大体上得到了实现,将学习的内容全部融进快乐的小组合作讨论中,在讨论中不知不觉地复习和深化,探讨做题的注意事项。
孩子在练习的过程中,不断地运用复习时说到的方法,从[内容来于斐-斐_课-件_园]而巩固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速度,理论——运用——加深理解——熟练
运用,这样的过程完全符合思维的.过程。
课堂中注意培养孩子们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习惯,数学学习就应该是这样的!在探索和交流中共同进步。
当然,本节课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再课堂的时间的把握上需要改进,加强课堂的节奏性。
通过这节课是我感到老师要不断地去创新,不断去接受挑战,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使每一个学生的潜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
一年级数学《20以内数的加减法》评课稿。
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上册《不进加位》评课稿

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上册《不进加位》评课稿介绍本文档是对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上册《不进加位》这一教材内容进行评课的撰写。
重点评估这一教材在二年级学生中的可行性和教学效果,并提出一些针对性建议。
教材概述《不进加位》是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上册中的一章内容,主要涉及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和运算。
“不进加位”指的是在加法运算中,没有进位的情况。
教学内容分析教学目标本章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实际的例子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能够正确运用加法和减法法则进行计算,并能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本章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进位的概念,并能够正确运用进位法则进行加法运算。
同时,还需要引导学生体会加法和减法的关系,加深对减法的理解。
教学难点本章的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其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本章采用了探究式教学的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和实践,培养其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他们的兴趣和积极性。
讨论与合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通过互相交流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可以提供一些合作解决问题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学步骤1.引入问题通过问题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引出加法和减法的概念,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际应用。
2.讲解法则在学生通过探究和实践后,教师对加法和减法的法则进行讲解,尤其是“不进加位”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3.练习巩固让学生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运算能力。
可以采用书写、口头快速计算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反应速度和准确性。
4.拓展应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让他们体会数学的实用性和重要性。
可以通过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评价与建议教材优点•教材通过问题引入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思考和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评课稿
韩老师的课堂设计新颖有趣,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动起来了,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用起来了。
韩教师能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的深层思考和情感投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明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交往互动的过程。
韩教师能有意识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科学合理地进行分工合作,会倾听别人的意见,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遇到困难能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中:
(一)做中学,通过充分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熟练数数,掌握数的组成。
因为低年级学生必须借助图象、操作等形象的感知才能在大脑中形成相应的数学知识表象,然后通过表象的中介作用建立起相应的数学概念。
教学过程中的操作情景,使学生的“思维发于动作”以动诱思,以思促动,“数形结合”、“情理互促”帮助孩子们在操作中体验,在操作中感知,在“做数学”中理解数的组成。
(二)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
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更重要的是新旧知识经验的冲突以及由此而引发的认知结构的
重组。
教学中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