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104)云南省昆明市2017届高三摸底调研统测
2017届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高中新课标高三第一次摸底测试语文试题

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中新课标高三第一次摸底测试语文试题机密★启用前【考试时间:9月1日】昆明市第一中学郑重声明:严禁提前考试、发放及网络传播试卷,违反此规定者取消其联考资格,并追究经济和法律责任;对于首位举报者,经核实奖励2000元。
举报电话:0871 - 65325731命题人:杨硎田茂香罗怡赵露方婷张琪缙周晓娟审题人:昆一中高三年级语文命题组本试题卷分第1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8页。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并请认真填涂准考证号。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第1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风格是艺术产生之初便与生俱来的孪生物。
风格一般被归属于艺术表现和形式特征的部分,它使得我们能够区分不同的作者和作品。
通常在阅读体验中,我侗不但能够对作者的叙述和作品的情节产生共鸣,作品的风格也是产生丰富阅读体验的不可缺失的要素。
作品的言语结构使我们能够了解作品语言意义层面上的价值,而作品的风格则使我们能够了解到甚至体贴到作者的情绪底色乃至人格品相的层面,在某种角度上,作品的风格不仅是艺术形式的要素,也是作品内容的一部分。
风格是创作情绪和作者人格的碎片,这种碎片在形成时是混沌的,在一定情况下几乎等同于创作动机和心理失衡。
它必然贯穿于创作的意念变化与言语的生成之中,并且是经由一定的习惯,一瞬间的选择或是长时间的斟酌,使得语言文字的分子排列产生符合作者意愿的韵律和节奏,这种韵律与节奏,乃至它们所暗示的情愫是让作者在生理上感到舒畅的,这种斟酌与选择的结果在那一瞬间是基于作者的所有人格、趣味与经历,突然产生的,而不是一种有程序、有递进的精密计算。
高考(104)云南省昆明市2017届高三摸底调研统测

2021年高考(104)云南省昆明市2021届高三摸底调研统测云南省昆明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摸底调研统测语文第一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19分,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现在的中国境内,三代王朝文明之前的上古时期曾有众多相互独立的国家并存,中国有五千年文明史的提法,是把这些都当成了中华文明史也即“中国〞诞生史的一局部。
其认知脉络是,这些人类群团在相互交流、碰撞的文化互动中,逐渐形成了一个松散的交互作用圈,这也就奠定了后世中华文明的根底。
“源远流长〞“单线进化〞“从未间断〞,成为中国学术界在中国文明起源问题上的主流看法。
在不少人心目中,一个默认的前提是,现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古代遗存,理所当然就是中华文明的源头。
这当然是有道理的。
比方我们说一个人的生命长度,可以是从呱呱坠地开始到死亡,其诞生也可以追溯到母腹中的胚胎成形,也可以从精子与卵子相撞的那一刻开始算起,甚至父方或母方的诞生,也是这个生命诞生的前提。
说中华文明可以上溯到新石器时代甚至旧石器时代的认识,显然出于这样的考虑。
然而顾名思义,在“国〞前冠以“中〞字,“中国〞也就有了“中央之城〞或“中央之邦〞的意蕴。
这同时也说明“中国〞已并非初始阶段的国家,显然,它一定是一个在当时具有相当的影响力、具有排他性的核心。
因而,我们也就不能说最初有多个“中国〞,作为兴旺、复杂的政治实体的“中国〞也是不能无限制地上溯的。
考古学家观察到彼时许多古国或部族,大都经历了发生、开展乃至最后消亡的全过程,也即它们各自谱写了完整的生命史的篇章,而只是给后起的中原王朝文明以程度不同的文化给养或影响。
到公元前2000年前后,它们先后退出历史舞台,在这些人类共同体和后来崛起的中原文明之间,有一个“连续〞中的“断裂〞。
按古代文献的说法,夏王朝是中国最早的王朝。
一般认为,夏王朝始建于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国家级重大科研工程“夏商周断代工程〞,把夏王朝建立的年代定为公元前2070年左右。
2017届云南省高三第一次复习统测语文试题及答案

云南省2017届高三第一次复习统测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科目,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翻译的初义,原是不同语言之间的对译,现在也常用来指称同种文字之间的古文今译。
只是两者有着明显的区别:同种文字的古文今译,主要用来克服古今异言的文字障碍,只含古今的时间因素;不同语种之间的对译,则是兼含地域因素。
《周礼·司寇》有这么一段文字:‚象胥掌蛮夷闽貉戎狄之国使,掌传王之言而谕说焉,以亲和之。
若以时入宾,则协其礼与其辞言传之。
‛象胥是负责与周边蛮夷、闽貘、狄戎之类藩国交往事务的官。
他们要负责传达王所说的话使周边藩国明白,以此密切王和藩国的关系。
如果有使者来到王国,就要做好有关礼仪的协调和语言的翻译工作。
《礼记·王制》说:‚无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
达其志,通其欲,东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鞮,北方曰译。
‚寄‛‚象‛‚狄鞮‛‚译‛就是周时负责翻译东南西北四方民族语言的翻译官名,也可作翻译术语使用。
四者合称的‘象寄译鞮‛也是用来指翻译的,或者称为‚象寄‛‚象鞮‛‚象译‛‚译象‛‚译鞮‛。
其中,以‚象‛和‚译‛的使用面最广,为周时通称翻译意思的主要术语。
既特指对南方和北方民族语言的翻译,也常用来通称翻译。
和‚象胥‛一详,翻译官也有称‚译胥‛的,后未多称‚译官‛。
‚译‛原是‚易‛之音训,唐朝经学家贾公彦疏《周礼·秋官》说:‚译即易,谓换易言语使粗解也。
‛ 所以‚译‛就是指语言转挽变易的活动。
然就文献记载而言,目前所见最早的‚翻译‛用例,出自南朝梁慧皎《高僧传·译经下》:‚先沙门法显于师子国得《弥沙塞律》梵本,未被翻译。
(新课标)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理综第一次摸底测试试题(pdf,)

!6下列有关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 正确的是
""""
9#6#细#胞#逆#浓#度#梯#度#吸#收#1#3:#一#定#是#通#过#主#动#运#输#实#现#的#########
.6中心体膜及其他生物膜都有选择透过性
06神经递质通过囊泡进入突触后膜内 体现了膜的流动性
;6细胞膜表面的糖被由糖蛋白和糖脂组成
##命题人 张晓航#杨习志#王#宏#杜德祥#刘德忠#周#敏#李#勤#华#琛 沈#涛#尚渤程#何#若#李#俊#王玉清
审题人 孙#彪#王#宏#丁跃坤#沈#涛#廉莹玉#高#升#茶玉和 任陈晨
本试卷分第!卷 选择题 和第"卷 非选择题 两部分 第!卷 ! 至 - 页 第"卷 , 至 !" 页 考试结束后 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满分 '&& 分 考试用时 !,& 分钟 注意事项"
'6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 错误的是 96人在剧烈运动时主要的产"热"场所是骨骼肌
.6人在炎热环境中维持体温恒定的主要手段是增加散热
06下丘脑有感受体温变化的功能 是形成冷觉 热觉的部位
;6寒冷环境中 人体代谢增强产热增多与多种激素的分泌增多有关
理科综合第 ! 页 共 !" 页
-6油菜素内酯 .< 是一种植物激素 主要分布在植物生长旺盛的部位 其生理作用是促使细胞壁松 弛 进而促进细胞伸长和细胞分裂 表中所示是相关研究的实验结果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96吃虫的鸟大量减少 生物多样性没有降低 .6当该生态系统再次恢复稳定时 由于鹰的食物减少 其数量也减少 06图中生物间存在的单方向的捕食关系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6如果所有动物全部死亡 该生态系统就会随之崩溃 +6某高等动物耳朵的长短为一对相对性状 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 不考虑交叉互换 让一对长耳朵 动物繁殖多次 子代统计结果为长耳朵%短耳朵 C)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96让短耳朵个体相互交配 子代都是短耳朵 .6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06子代中 长耳朵的基因型有 , 种 ;6若用亲代个体与子代短耳朵个体交配 后代不可能出现 ' %! 的比例 )6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9642" 具有氧化性 可用于漂白纸浆 .602具有还原性 可用于冶炼铁等金属 064D2" 熔点高 可用作光导纤维 ;695" 2' 具有两性 可用作耐高温材料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96分子式分别为 0" /+ 2 0' /( 2的有机物一定互为同系物 .6若有机物甲和乙是同分异构体 则甲和乙的化学性质相似 06某有机物燃烧只生成物质的量之比为 ! %" 的 02" 和 /" 2 说明其最简式为 0/;6丙烯 0/" #0/0/' 易发生加成反应 一定条件下也可能发生取代反应 $6下列有关实验的操作正确的是
云南省昆明市2017届高三市统测试卷理综化学试卷(二)

A.乙酸的分子模型可表示为.简单离子半径人小顺序为:R Z的电子式为:B.2211.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3)滤液l 中含有2+0.8 mol Ni /L 、3+0.1 mol Fe /L 、2+0.1 mol Cu /L ,步骤②的连续操作过程需要先分离出铁元素、铜元素,再制得镍硫化合物。
为达到此目的,应先加NaOH 将溶液调节至______(填pH 的取值范围);再加____(选填最佳试剂的序号)。
当溶液中2+Ni 开始形成NiS 时,2+c(Cu )_______。
(忽略溶液体积变化) A .硝酸B .氨水C .23Al SD .2H S(4)步骤③生成的4Ni(CO)中碳的化合价与KCN 中碳的化合价相同,则()4Ni CO 中Ni 的化合价为______;工业上也常用NaClO 氧化4NiSO ,将制得的NiOOH 热分解后进行还原得到Ni 。
ClO -在碱性条件下氧化2+Ni 生成NiOOH 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5)步骤⑥的目的是降低铝含量、获得多孔状的“海绵镍铝催化剂”,从而增强对氢气的吸附性,步骤⑥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35.【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南京理工大学化工学院胡炳成教授团队于2017年1月成功合成世界首个全氮阴离子盐,使氮原子簇化合物的研究又有了新的突破。
请根据材料回答以下问题:(1)N 、O 、F 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填元素符号);与2N 互为等电子体的全氧离子化学式为___________;具有空间网状结构的高聚氮结构如图一所示,则70N 的沸点_________(填“>”、“<”或“=”)高聚氮的沸点,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70N 和高聚氮属于_____(选填序号)。
A .同素异形体B .同分异构体C .同位素D .同系物(2)叠氮化物是研究较早的含全氮阴离子的化合物,如:氢叠氮酸(3HN )、叠氮化钠(3NaN )等。
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摸底测试

1.A【解析】根据图示“积雪区”这一信息,可知此时不可能是9月份;根据霾区的前后变化,即向偏西部移动,可判断偏东风明显。
故选A。
2.B【解析】受偏东风影响及积雪区的出现可得出冷空气活动较弱、近地面湿度变化明显;图示内容显示北京及周边地区受雾、霾等影响明显,且影响范围不断扩大,可知近地面对流较弱、风力较小。
故选B。
3.B【解析】三条曲线都是在波动变化,出山径流流量与年降水量变化趋势相近。
故选B。
4.A【解析】出山流量远远小于年降水量,结合玛纳斯河的地理位置和题干中山前段地势较平等信息,可推知该区湖泊较少,玛纳斯河山前段径流主要来自大气降水。
故选A。
5.C【解析】阿富汗位于西亚的伊朗高原,结合题干“阿富汗是一个内陆国,牧业是重要的经济支柱之一”,可得出阿富汗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冬冷夏热,全年降水少。
故选C。
6.B【解析】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降水少;图中游牧迁移路线主要沿山谷行进;甲牧场位于河流上游方向海拔较高气温较低,乙牧场位于河流下游方向海拔较低气温较高,结合山地气候特征可得出甲为夏季牧场,乙为冬季牧场;游牧迁移主要在春秋。
一般而言,游牧迁移不仅要考虑降水还要考虑气温等因素。
故选B。
7.C【解析】湄公河属太平洋水系,注入南海;流域降水主要来自印度洋水汽;高温多雨适宜水稻种植;河流航运价值高但受季风气候影响其流量季节变化大。
故选C。
8.A【解析】湄公河水位降低,河口处会导致海水倒灌;河流水少,其对泥沙的搬运能力降低,河口泥沙减少;进而会导致营养物质减少,渔业减产;流入海洋的污染物质减少,爆发赤潮的概率降低。
故选A。
9.D【解析】根据题干提示,湄公河流域国家主要问题是干旱,我国在湄公河上游建有水坝,开闸放水即是最好的帮助。
故选D。
10.D【解析】甲、乙平分x线时,可以是春秋分,甲、乙可分布于南北极之间的任意纬线上;甲、乙平分y线时,说明x是赤道,赤道与晨昏线永远相互平分,并非仅春秋分日;当甲、乙合为一点时,也就是晨昏线与纬线相切,该点纬度在寒带,不一定就是极点,因60°纬线长度为地球大圆的一半,而寒带纬度高于66°34′,所以x线的长度一定小于y线的一半。
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摸底测试

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中新课标高三第一次摸底测试物理试题22. (6分,每空2分) 【答案】5,1, 变大【解析】原来,内R E I g =,x x R R E I +=内;后来,内R E I g ''=,x x R R E I +''='内。
由于E E <',所以内内R R <',可知x x I I <',故测量值变大。
23. (9分,每空3分) 【答案】(1) C (2)小于;大于【解析】 (1) 小车所受到的拉力F 可以由弹簧测力计读出,实验过程中不需要控制重物P 的质量远小于物块的质量,故A 错误;重物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重物P 重力的一半,重物加速下降时,处于失重状态,测力计示数小于重物重力的一半,故B 错误;故选C 。
(2)由装置图可知,实验中没有平衡摩擦,有ma mg F =-μ,得g F ma μ-=1,可知F a -图象斜率的倒数等于m ,由图象可得:A 的斜率大于B 的斜率,即A 的质量小于B 的质量;0=a 时,mg F μ=,由图象可知,0=a 时,A 、B 的F 相等,可得g m g m B B A A μμ=,因B A m m <,所以B A μμ>。
24.(12分)答案 (1) (1)J 12.0 (2)m 28.0解:(1)钢球过N 点时有 Rv m mg N2=① 2分 解得 s m gR v N /22==② 1分 从M 到N 机械能守恒定律221N k mv mgR E += ③ 2分 解得 J 12.0=k E④ 1分(2) 设钢球从N 到Q 运动时间为t 水平方向有 t v x N =⑤ 2分 竖直方向有 221gt R =⑥ 2分 解得 m x 28.0=⑦ 2分25. 答案 (1)0.75 (2) 6.0m/s (3) 0.235J解:(1)棒ab 置于轨道刚好不下滑有37cos 37sin mg mg μ=① 2分75.0=μ② 1分(2) ab 刚好要上滑时,设cd 棒的感应电动势为E ,BLv E =③ 2分 设感应电流为I ,有 RE I 2=④ 2分 设ab 棒受安培力为F 安,有 BIL F =安⑤ 2分此时,ab 平衡)37sin 37cos (37sin 37cos 安安F mg mg F ++=μ ⑥ 3分解得:m/s 0.6=v⑦ 3分(3)设此过程中ab 棒产生的热量为Q , 能量守恒有 Q mv Fx 2212+=⑧ 3分解得 J 235.041212=-=mv Fx Q 33. 【物理—— 3-3】 (1)ABC (2)(10分)解:设直管横截面积为S ,B 管中气体,初态:cmHg P P P h A 55B =+=S S L V B 10B == 1分 末态:BP ' S S L V B 5B='=' 1分 B BB V P V P ''=B2分解得:cmHg P B110='1分A 管中气体,初态:cmHg P 50A =S S L V A 20A ==1分 末态:h B P P P ∆-'='A S h V )20(A∆-=' 1分 A AA V P V P ''=A2分解得:cm h 10=∆ 1分 34. 【物理—— 3-4】(1)BCD (2)(10分)解:①在上表面,设反射角为i ,折射角为r , 由反射定律,ib =θ 1分由折射定律:r n bsin sin θ=2分折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垂直,有:90=+r i ,i r cos sin =,可得: 60=b θ,30=r 2分②在下表面,入射角为r ,折射角为i i =',由折射定律:r i n sin sin '=1分光线向右走过的距离:L i d d r d >'-+tan )(tan 11 2分可得:cm 31<d2分35. 【物理—— 3-5】(1)BCE(2)(10分)解:①设碰前A 速度大小为v 0,碰后A 、B 的速度大小分别为v A 、v B :碰前,对A :2021mv FL =① 1分解得:mFLv 20=② 1分②碰时,对A 、B 系统: A B B mv v m mv -=0③ 2分 碰后A 、B 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A B ==v v v④1分 碰后,设A 在区域内往复运动时间为t ,mv Ft 2= ⑤2分 碰后,B 球匀速运动 49L v t =⑥ 1分 解得:031v v =⑦1分m m B 4=。
云南省昆明市2017届高三第二次市统测文科综合试题 Word版含答案解读

云南省昆明市2017届高三第二次市统测文科综合试卷第I卷(选择题,共140分)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6题,共300分,共15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试卷类型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记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图1为滇东北某真的坝区农业生产模式现状图,据此完成1—3题。
1、该农业模式的最大优势是A.解决农村生活用能B.消除环境污染C.实现了清洁化生产D.提高土壤肥力2、制约该镇坝区粮食种植的主要条件是A.昼夜温差大,光照强烈B.干湿季分明,地表缺水C.地势高差大,土壤贫瘠D.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3、该镇地区出现了“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烟草产业化模式的雏形,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自然条件B.劳动力C.市场需求D.技术资金2010年,某企业在贵州为某品牌手机投资建设代工厂,主要进行组装作业,但近年来我国该类企业代工利润下降,预示着手机代工厂的“寒冬”已至。
据此完成4—5题。
4、影响该企业在贵州建厂的主导因素是A.工业基础B.劳动力成本C.技术条件D.交通条件5、该类企业应对“寒冬”的主要措施是A.启动“机器换人”战略,提高生产效率B.扩大建厂区域,向欧洲发达地区转移C.争取政策支持,吸引资金投入D.改善交通条件,扩大市场规模澳大利亚利奇菲尔德国家公园有大量独特的白蚁丘,蚁丘相对宽阔的两面可吸收早晨和傍晚较弱的阳光热量,而较窄的两面则可对准正午炙热阳光,保持蚁丘内部温度相对稳定,图2为公园位置及景观图。
据此回答6—8题。
6、白蚁丘窄面的朝向大致为A.南北方向B.东西方向C.东北—西南方向D.西北—东南方向7、24节气中的“立夏”至“夏至”期间,正午时白蚁丘的影长A.逐渐变短B.先变短再变长C.逐渐变长D.先变长再变短8、公园内的草木枯黄时,当地盛行A.西南风B.东北风C.西北风D.东南风巴尔喀什湖是中亚干旱地区的内陆湖泊,伊犁河是其主要补给水源,该河流海拔为531米—6038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高考(104)云南省昆明市2017届高三摸底调研统测云南省昆明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摸底调研统测语文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1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现在的中国境内,三代王朝文明之前的上古时期曾有众多相互独立的国家并存,中国有五千年文明史的提法,是把这些都当成了中华文明史也即“中国”诞生史的一部分。
其认知脉络是,这些人类群团在相互交流、碰撞的文化互动中,逐渐形成了一个松散的交互作用圈,这也就奠定了后世中华文明的基础。
“源远流长”“单线进化”“从未间断”,成为中国学术界在中国文明起源问题上的主流看法。
在不少人心目中,一个默认的前提是,现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古代遗存,理所当然就是中华文明的源头。
这当然是有道理的。
比如我们说一个人的生命长度,可以是从呱呱坠地开始到死亡,其诞生也可以追溯到母腹中的胚胎成形,也可以从精子与卵子相撞的那一刻开始算起,甚至父方或母方的诞生,也是这个生命诞生的前提。
说中华文明可以上溯到新石器时代甚至旧石器时代的认识,显然出于这样的考虑。
然而顾名思义,在“国”前冠以“中”字,“中国”也就有了“中央之城”或“中央之邦”的意蕴。
这同时也说明“中国”已并非初始阶段的国家,显然,它一定是一个在当时具有相当的影响力、具有排他性的核心。
因而,我们也就不能说最初有多个“中国”,作为发达、复杂的政治实体的“中国”也是不能无限制地上溯的。
考古学家观察到彼时许多古国或部族,大都经历了发生、发展乃至最后消亡的全过程,也即它们各自谱写了完整的生命史的篇章,而只是给后起的中原王朝文明以程度不同的文化给养或影响。
到公元前2000年前后,它们先后退出历史舞台,在这些人类共同体和后来崛起的中原文明之间,有一个“连续”中的“断裂”。
按古代文献的说法,夏王朝是中国最早的王朝。
一般认为,夏王朝始建于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把夏王朝建立的年代定为公元前2070年左右。
在考古学上,那时仍属于龙山时代,在其后约两百多年的时间里,中原地区仍然处于邦国林立,战乱频仍的时代,各人类群团不相统属,筑城以自守,“逐鹿中原”的战争正处于白热化的阶段,看不出跨地域的社会整合的迹象。
也就是说,至少在所谓的夏王朝前期,考古学上看不到与文献相对应的“王朝气象”。
与此同时,兴盛一时的中原周边地区的各支考古学文化先后走向衰落;到了公元前1800年前后,中原龙山文化系统的城址和大型中心聚落也纷纷退出历史舞台。
代之而起的是,地处中原腹地嵩(山)洛(阳)地区的二里头文化在极短的时间内吸收了各区域的文明因素最终崛起。
二里头文化的分布范围首次突破了地理单元的制约,几乎遍布于整个黄河中游地区。
二里头文化的因素向四围辐射的范围更远大于此。
这表明当时的社会由若干相互竞争的政治实体并存的局面,进入到广域王权国家阶段。
黄河和长江流域这一东亚文明的腹心地区开始由多元化的邦国文明走向一体化的王朝文明。
作为广域王权国家概念的“中国”,在前一阶段还没有形成。
(选自许宏《前中国时代与“中国”的初兴》,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据学术界的主流看法,上古众多文明在文化互动中奠定后世中华文明的基础,它们理所当然地成为中华文明史的一部分。
B.中华文明源头无限上溯的逻辑,如同将一个人的生命史上溯至胚胎成形、精子卵子相撞甚至父方或母方的诞生。
C.“中国”两字所蕴含的“中央之邦”之意,说明作为发达、复杂的政治实体的“中国”其实是不能无限制地上溯的。
D.考古学家所观察到的上古古国部落各自的生命史的完整性,排除了中央王朝文明与上古部落文明的关联。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夏王朝是中国最早的王朝只是记载在古代文献上的说法,就目前的考古学发现来看,夏王朝并非中国最早的王朝。
B.至少所谓的夏王朝前期,仍然属于考古学上的龙山时代,各人类群团不相统属,中原王朝文明尚未诞生。
C.中原龙山文化及周边各支考古学文化都没有发展为一体化的王朝文明,一个重要因素是未能突破地理单元的制约。
D.二里头文化突破若干相互竞争的政治实体并存的局面,进入广域王权国家阶段,“中国”诞生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华文明史中的“中国”,是一个广域王权国家的概念,是东亚文明腹心地区一体化的王朝文明。
B.中华文明史的开端,只能从“中国”诞生算起,就此而言,中华文明虽然源远流长,但并没有五千年之久。
C.夏王朝如果在历史上确有其实,恰如古代文献记载,但由于出现在“中国”诞生之前,只能算作“前中国”文明。
D.“前中国”文明是个多元化的邦国文明,文明彼此独立,没有跨地域的社会整合,最多形成一个松散的交互作用圈。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 -7题。
崔弘度,字摩诃衍,博陵安平人也。
年十七,周大冢宰宇文护引为亲信。
寻授都督,累转大都督。
时护子中山公训为蒲州刺史,令弘度从焉。
尝与训登楼,至上层,去地四五丈,俯临之,训曰:“可畏也。
”弘度曰:“此何足畏!”欻然掷下,至地无损伤。
训以其拳捷,大奇之。
及尉迥作乱,以弘度为行军总管,从韦孝宽讨之。
弘度妹先适迥子为妻,及破邺城,迥弯弓将射弘度,弘度脱兜鍪谓迥曰:“相识不?今日各图国事不得顾私以亲戚之情谨遏乱兵不许侵辱事势如此早为身计何所待也?”迥掷弓于地,骂大丞相极口而自杀。
弘度顾其弟弘升曰:“汝可取迥头。
”弘升遂斩之,进位上柱国。
时行军总管例封国公,弘度不时杀迥,致纵恶言,由是降爵一等,为武乡郡公。
纳其妹为秦孝王妃。
弘度素贵,御下严急,动行捶罚,吏人詟气,闻其声,莫不战栗。
所在之处,令行禁止,盗贼屏迹。
以行军总管出泉门道,隶于杨素。
弘度与素,品同而年长,素每屈下之,一旦隶素,意甚不平,素言多不用。
素亦优容之。
上甚礼之,复以其弟弘升女为河南王妃。
每诫其僚吏曰:“人当诚恕,无得欺诳。
”皆曰:“诺。
”后尝食鳖,侍者八九人,弘度一一问之曰:“鳖美乎?”人惧之,皆云:“鳖美。
”弘度大骂曰:“佣奴何敢诳我?汝初未食鳖,安知其美?”俱杖八十。
官属百工见之者,莫不流汗,无敢欺隐。
然弘度理家如官,子弟斑白,动行捶楚,闺门整肃,为当时所称。
未几,秦王妃以罪诛,河南王妃复被废黜。
弘度忧恚,谢病于家,诸弟乃与之别居,弥不得志。
炀帝即位,河南王为太子,帝将复立崔妃,遣中使就第宣旨。
使者诣弘升家,弘度不之知也。
使者返,帝曰:“弘度有何言?”使者曰:“弘度称有疾不起。
”帝默然,其事竟寝。
弘度忧愤,未几,卒。
(节选自《隋书·列传第三十九》)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今日各图/国事不得顾私/以亲戚之情/谨遏乱兵/不许侵辱事势/如此/早为身/计何所待也?B.今日各图国事/不得顾私/以亲戚之情/谨遏乱兵/不许侵辱/事势如此/早为身计/何所待也?C.今日各图国事/不得顾私/以亲戚之情/谨遏乱兵/不许侵辱事势/如此/早为身/计何所待也?D.今日各图/国事不得顾私/以亲戚之情/谨遏乱兵/不许侵辱/事势如此/早为身计/何所待也?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适,旧指女子出嫁。
文中指崔弘度的妹妹之前嫁给尉迥的儿子为妻。
B.爵,即爵位、爵号。
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
如周代爵位有公、侯、伯、子、男。
C.百工,古代主管营建制造的工官名称,以后沿用为各种手工业者和手工业行业的总称。
D.闺门,文中指女子闺房之门,专指妇女居住之处,后来也代指妇女、妻子。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崔弘度胆大无畏,身手灵活。
崔弘度与宇文训登上高楼顶层,宇文训俯瞰而生恐惧,崔弘度竟然一跃而下,毫无损伤,令宇文训大为惊奇。
B.崔弘度国事为重,绝私弃情。
崔弘度与尉迥虽为姻亲,但攻破邺城后,他用言语刺激尉迥,逼得尉迥自杀,并让自己的弟弟崔弘升斩下尉迥的头去领功。
C.崔弘度在意地位,不甘屈下。
杨素与崔弘度官品相当而年龄小些,所以杨素常常谦卑对待崔弘度,但崔弘度一旦隶属于杨素,则颇不服气,显得气度狭小。
D.崔弘度待人严酷,令人畏惧。
仆人妄言鳖美,被其杖责;下属官员见到他也恐惧流汗,不敢欺瞒;他治家如为官,即便是发已斑白的子弟也照样被毒打。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弘度素贵,御下严急,动行捶罚,吏人詟气,闻其声,莫不战栗。
(2)弘度忧恚,谢病于家,诸弟乃与之别居,弥不得志。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塞下曲六首(其四)【唐】李白白马黄金塞,云砂绕梦思。
那堪愁苦节,远忆边城儿。
萤飞秋窗满,月度霜闺迟。
摧残梧桐叶,萧飒沙棠枝。
无时独不见,流泪空自知。
【注】①云砂:亦作“云沙”,指白云和黄沙,借指边塞风光或边塞地区。
②沙棠:植物名,果实味道像李子。
③独不见:为乐府古题,吟诵的是思而不得见的情绪。
8.全诗描绘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5分)9.诗歌最后六句是如何表现相思情感的?请简要分析。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于相师,其理由是“,”,韩愈因此感叹“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2)回首故国,李煜在《虞美人》中禁不住感叹物是人非:“,。
”(3)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用“冯唐易老”来表达壮志难酬之意,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也有类似表达,即“,?”乙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11)、四(12)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作答前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
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国旗蒋一谈我正在调研北京胡同里的日常生活,要完成五千字的毕业论文。
转了几十条胡同,还没有找到大脑里早先储存好的胡同味道,忽然发现自行车骑起来越来越费劲,原来是两个轮胎都瘪了,我只能下车,推着往前走。
忽然感觉有雨落下来。
我加快步伐,几乎是推着车子跑了;拐了一个弯,没有修理摊,又跑过一条胡同,拐弯,还是没看见修理摊。
我看见一个高高的门楼,和门楼里面气派的红色大木门。
大木门是关闭着的,门上面镶满数不清的金黄色铆钉。
我紧跑几步,迈上台阶,站在门楼里面。
突然听到一阵犬吠,是从大门背后传来的,我打了个冷颤,似乎看见大红木门在晃动。
犬吠更近了,我能想象出凶狠的狗嘴和狗牙。
“干什么的?”一个女人在门背后喊道。
“我……避避雨。
”“别靠上门啊!”女人的声音充满厌恶。
犬吠声更大了。
女人和狗走了,我长长地喘口气。
雨稍稍变小了,我推起自行车王胡同口跑,运动鞋和裤腿全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