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高三下学期2月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
高三下学期2月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第I卷(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明确的。
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统治阶级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
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做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做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
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做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
还有人由于个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诉。
应该说明,“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献诗”总和“瞽献曲”或者“瞍赋”、“矇诵”并提。
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 邶风·新台》和《诗经·秦风·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
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捉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
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分别。
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给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段的耳中。
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过“赋诗”来表达愿望和态度。
“赋诗”时点出现成的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这就叫“赋诗言志”。
这种“赋诗”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内容和意义,仅仅是把赋诗者的观点和愿望寄托在诗中某几句之上,来作比喻和暗示,所以是一种典型的断章取义。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晋侯为了卫国一个叛臣的缘故,把卫侯羁押起来,齐侯和郑伯到晋国去说情,郑国的子晨就赋《诗经·郑风·将仲子》一诗。
湛师附中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2)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 , ,是以谓之‘文’也。”(《论语》)
(3)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苏轼《赤壁赋》)
① 简直就是羊蹄 ②仿佛羊蹄一般 ③凹进去的是末端 ④末端凹了进去
⑤ 又像两个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⑥又像两个好朋友形影不离
A. ① ④ ⑥ B. ② ③ ⑤ C. ② ④ ⑤ D. ① ③ ⑥
二、古代诗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一10题。
C.九州 挖墙角 头昏脑涨 桃李不言,下自成溪
D.漫游 狙击手 不厌其烦 一言即出,驷马难追
3.在下面各句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深圳女孩黄慧________的骨髓植入广西男中学生程全波的体内,这是内地首例非亲缘异性间骨髓移植的手术。
A. 臣而不言,谁当救其失者 出淤泥而不染
B. 知虎豹之欲食肉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 且君子小人,势同冰炭 且放白鹿青崖间
D. 勿为流言惑 公为我呼入
较之于传统的纸质文学,网络文学不受文学规范和传统形式的束缚,无论形式和内容都更自由、更灵活、更富于刺激性和挑战性,具有很强的娱乐消闲功能。“网络文学的基本表现:通俗化、速食化,不过分讲究文句的修饰,不太考虑表达方法。而其中最重要的是:语句构成简单、情节曲折动人和贴近网络生活本身。网络的浏览行为注定了网络文学的主流是一种速食文化。”《人民文学》副主编李敬泽也认为,网络改变了对文学基本形态的理解,扩展了文学视野,但他同时指出,网络文学的艺术性和文学思维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提高,有的甚至比传统文学还陈腐。
(4)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益州疲弊, 。(诸葛亮《出师表》)
湖南师大附中高三第二次月考试卷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湖南师大附中高三第二次月考试卷语文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锃亮zèng憎恶zēng裹挟xié臧否人物pǐB.服帖tiē场院chǎng摇晃huàng戛然而止jiáC.监生jiàn踯躅zhí蘸水zhān量体裁衣liàngD.毗邻pí纰漏pī唠叨lāo蒙头盖脸méng1. A/ B场cháng C蘸zhàn D唠láo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悚然发轫挖墙角绵里藏针B.膨胀脉搏舶来品蛛丝蚂迹C.蛰伏冒然捅娄子声名鹊起D.瓦楞撤销掉书袋要言不烦2.D/A 角——脚 B蚂——马 C冒——贸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昨天还在施威的强降雨已经逐渐减弱,不过,扰人的雨水并未偃旗息鼓。
在新一股冷空气的影响下,又有一场强降雨在我国东南部地区孕育。
B. 钓鱼岛之争决非简单的领土争端,如果中日双方信马由缰,它将会演变成两国赌上各自实力的新对决,甚至变成对两国历史恩怨的全面清算。
C. 中国游戏主机市场需求巨大,许多企业对此垂涎三尺,随着竞争企业不断加入,必将打破由微软、索尼和任天堂等几个公司瓜分市场的局面。
D. 电动车生产企业认为,在技术攻克尚有难点、市场化举步维艰的背景下,政府超前制定新能源政策,只会让企业失去在传统技术领域中的优势。
3. B/信马由缰:比喻无目的闲逛或随意行动。
与语境不合。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智能手机销量保持高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来自于价格的总体下调,众多中等收入者加入更换手机的行列,而智能手机成为许多买家的首选。
B. 随着医疗机构数字化建设的推进,医疗机构将电子技术变成了控制处方外流的手段,患者需通过身份证等一系列手续才能从医院获取处方。
C.一百年在时间长河中转瞬即逝,而艾青这朵“大堰河”的浪花,却以虔诚的自省意识和博大的悲悯情怀,净化着一代代中国知识分子的血液。
重庆市第一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月考语文答案和解析
2023年重庆一中高2023届2月月考语文参考答案1.(3分)A 【解析】B项,原文“翻译往往不是一‘本’定音,好的意译与直译各擅胜场”,不能只以一个标准来判定;C项,“使当时中国读者高涨的爱国之情得到进一步激发”与原文“出于他希望将激情和光明带给读者的拳拳爱国之心”不符,原文的意思是傅雷主观上想达到这样的效果,并非既成事实;D项,“过去的中国文学翻译将译本作为研究重点,却忽略了译本之外的因素”推断不合理。
2.(3分)B 【解析】A项,所使用的例子详略不能表明作者的侧重点;C项,张峰讨论的是回顾文学翻译史的价值和作用;D项,材料二没有讨论“译本的翻译原则”,而是讨论译本翻译原则以外的翻译策略。
3.(3分)C 【解析】选择的宣传点不好,文学作品本身的价值被替换成饮食文化,也未贴近输出国家的实际情况。
4.(4分)①文化素养:充分了解本国语言、文化传统;对翻译的目的语文化特点有准确把握。
②审美素养:在文学译介的作品选择上选择思想性高、能给人以思想启迪和精神感染的作品,力求引发读者共鸣。
(每点2分)5.(6分)①林:忠实于内容;传递了思想文化内涵,帮助西方读者理解“风刀霜剑”的深层文化内涵,即影射了现实的严酷。
②杨:未考虑受众,直译出来,西方读者并不能理解其双关义。
③霍:虽然使用了归化式翻译,但缺少美学特质,“屠宰”产生的联想画面显得血腥,不符合作品本身的美学特点。
(每点2分)6.(3分)C 【解析】A项,“意在指责”不恰当。
并非意在指责敬老院。
而是与婶娘生前体面一辈子相对比,婶娘死得很没有尊严,不体面,“我”的内心有难以言说的痛苦;B 项,“否定的态度”存疑,“我”对“善良的婶娘”是肯定的,但是对善良的人却总是有悲剧性的人生感到伤感;D项,“反差”不恰当。
因为自己的爱无人认领,还有客观的病症问题,并不一定非要强调前后的对比。
7.(3分)B 【解析】“补叙”应该改为“插叙”。
8.(4分)①叙述人称上看:作者用第三人称和第一人称交替的方式讲述婶娘的故事,前者能多方面多角度灵活表现婶娘的人物形象;后者显得更加真实可信,且抒情性强,能直接表语文参考答案·第1页(共5页)达出“我”对婶娘的怀念之情,富有感染力。
安徽省黄山市2025届高三语文下学期毕业班第二次质量检测二模试题含解析
安徽省黄山市2025届高三语文下学期毕业班其次次质量检测(二模)试题留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金华浦江乡村戏台边听婺剧经典折子戏,在衢州柯城美术馆观赏色调明丽的农夫画,在温州瓯江两岸打卡24小时不打烊的自助城市书房,在东阳横店影视实景拍摄基地领会光影魅力……浙江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有示范区的过程中,始终坚持“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
一到处别具特色的文化地标、一个个亮丽怡人的文化景观生动说明,共同富有不仅须要物质富有,更意味着精神丰盈。
共同富有是全体人民的富有,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气和精神力气都增加,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当向前推动。
”扎实推动共同富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处理好“富口袋”和“富脑袋”的关系,既要家家“仓廪实衣食足”,实现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也要人人“知礼节明荣辱”,实现精神文化生活丰富,最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客观来看,实现共同富有是一个物质积累的过程,也是一个精神丰实的过程,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行。
物质富有是精神富足的基础,能够为精神文明建设供应物质条件;反过来看,更高水平的精神文明建设,可以为物质文明建设供应精神动力。
正因如此,中国式现代化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物质力气和精神力气全面增加、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同步改善;共同富有具有显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明确要求普遍达到生活富有富足、精神自信自强、环境宜居宜业、社会和谐和谐、公共服务普及普惠。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十二中学 2022-2023学年2月高三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乌鲁木齐市第十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月考语文试题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自然山水人格化的观念,在《论语》当中表述的很明确。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当其弟子问其缘故时,孔子作了解释:高山,草木生长,鸟兽繁殖,无私地供给四方以用。
正因为高山具有与仁者无私的品德相媲美的特征,所以它也是美的。
而大水具有“智者”的德、仁、义、智、勇、善、正、志等品质相类似的特征,所以它也是美的。
在这里,自然的山与水,无疑成了人格的象征。
孔子这种把自然山水人格化的思想,构成了自然山水审美的一种传统观点,从而影响了后来的山水审美精神倾向。
人格朝向物的转化,依据自然山水的特性来比托人格。
如“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因为松柏具有这种物象特征。
不论是人格向物的转化,还是人情以物为显现,这是人与自然在山水审美过程中的双向流通,它形成了我们自然山水审美的特殊的审美定式。
看松柏,总感到它们是一种崇高伟岸人格的化身,因为它们与英雄所具有的不避艰险、坚定不移的品格有相似之处,因此习惯性地常比托为类似英雄式的气概和品行;观梅竹,总是联想到一种傲然清高的人品象征;临江涛,总是感到一种豪情壮志的奔涌。
这种联想,总是按照已经沉积了多少代的思维模式而下意识地伸展。
以自然山水象征人格品位,把自然山水作为人的道德精神比拟的象征物。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这正是以一种道德眼光去寻求人与自然内在精神契合。
在儒家看来,山可以使草木生长,鸟兽繁衍,给人们带来利益而自己无所求,水滋润万物,所到之处给大地以生机,水有深浅,浅可流行,深不可测,蕴涵着智慧。
人们之所以喜欢观山、赏水,就是因为山与水体现着仁者、智者的美好品德。
山峦巍然不动的静态与仁者坚定稳重守一的情操,流水流淌不息的动态与智者绵延不断的思绪,都有着对应相称的关系。
儒家的自然山水人格化,究其根源,是用伦理眼光看待一切的必然结果。
2022~2023年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免费试卷完整版(天津市南开区南开中学)
选择题下列词语的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文彩侯门似海荫凉(yìn)厚古薄今(bó)B.诤言目光如炬毗邻(pí)锲而不舍(qiè)C.赡养暝思苦想溯源(shuò)度德量力(duó)D.戏谑气冲宵汉玄理(xuán)人影幢幢(zhuàng)【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音并正确书写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平时加强对字音、字形的积累,注意区分多音字、形近字等,同时注意音形义相结合来加强记忆。
A项,“文彩”应为“文采”,故A项错误。
C项,“暝”应为“冥”,“溯”正确读音为“sù”,故C项错误。
D项,“幢”正确读音为“chuáng”,“宵”应为“霄”,故D项错误。
故选B。
选择题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湖北的国画创作受浪漫瑰丽的荆楚文化的,源远流长,底蕴丰厚。
当今的湖北画家既尊崇传统,又勇于创新,风格,为中国美术事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②无论脚步走多远,在人的脑海中,只有故乡的味道,熟悉而又,它就像一个味觉定位系统,一头了千里之外的异地,另一头则永远牵系着记忆深处的故乡。
A.滋润、绚丽多彩、顽固、框定B.滋养、绚丽多彩、稳固、锁定C.滋润、多姿多彩、稳固、框定D.滋养、多姿多彩、顽固、锁定【答案】D【解析】试题滋润:湿润;不干燥;用食物或营养品供应。
滋养:犹养育,培养;①供给养分:~品|~身体。
②养分;养料:吸收~|丰富的~。
绚丽多彩:指色彩丰富。
多姿多彩:丰富多彩,形容很多种形状和颜色。
顽固:思想保守,不愿接受新鲜事物,固执己见。
稳固:安稳牢固,巩固。
框定: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
锁定:使固定不动,紧跟定。
综合考虑,本题应选D项。
本题属于《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湖北卷语文科考试说明》中“表达应用”部分的“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考点。
河南焦作市温县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河南焦作市温县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人教版高三总复习河南省温县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月考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政治哲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研究各种分配正义的原则,确定并规范各种资源、机会和财富的分配。
在当代,政治哲学家基于不同的立场,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具体的分配正义观念,对这些具体的分配正义观念进行归纳,我们会发现存在三种基本的原则,即平等、需要(福利)和应得。
相较于当代分配正义观念,儒家视域中的良序社会应秉持哪些分配正义原则呢?儒家分配正义的第一原则是“生存需求原则”,也称人道原则。
按照这一原则,每个人的人格在天赋中都具有道德尊严;每个人的生存需求与同类人一样都应受到一视同仁的人道对待。
儒家认为,人应受到一视同仁的人道对待。
当资源有限,无法满足所有人的需要时,儒家生存需求原则提出了一种类似于“优先主义”的分配策略,主张优先满足那些生活更加困难的弱势群体,即“贫困者优先”。
为此,儒家肯定了物质财富对于普通人民的重要性,“无恒产者无恒心”(《孟子.膝文公上》),在儒家看来,物质利益不仅是人民生存的前提条件,更是实现人性向善的必要基础。
因此,政府有责任保障老百姓的物质利益不受侵犯,而且应关注天下的穷苦百姓,尤其是须关注和救济鳏、寡、孤、独等无法自足的弱势群体。
儒家分配正义的第二原则是以仁礼为基础的差等分配原则,又称贤能分配原则,其主要表现为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庆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2月月考语文试题
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庆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2月月考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们知道,汉语不同于英语这样的屈折语,也不同于日语这样的粘着语,它一字一音一义,是一种孤立语,而且,它不太重视刚性的语法规制,而更重视内在的语意生成。
所以少有必须不能省的句子成分,相反还为追求某种特殊的语言效果,时不时故意省去一些成分,尤其省略语法性虚词。
像唐人温庭筠的诗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实词与实词直接拼合与并置,根本不交代其间的逻辑关系,这在英文是不可能的。
若要译成英文,须有类似在何时何处等关系的说明。
但明代李东阳以为,“作诗不用闲言助字,自然意象具足”,能使诗歌“宛然在目”,不然,“一落村学究对法,便不成诗”。
休姆受到启发,干脆要求诗人“要绝对精确地呈现,不要冗词赘语”,以至西方世界有所谓“句法非诗”的说法。
基于这一事实,在翻译外国文学作品时,如果不能遵从汉语的特性与读者的认知习惯,一味依从西语的语法,强调词语间的逻辑缜密,成分无缺,必然会造成夹杂扞格之病。
如郑谷的诗句,“林下听经秋苑鹿,江边扫叶夕阳僧”,除“林下”、“江边”关系固定,其他再无任何语法性虚词的框限,显得特别的自由,以至可以对之重新排序。
这种跳宕与灵活确保了诗歌意蕴的多面延展性,是西语做不到的,所以弗罗斯特要说“所谓诗歌就是被翻译所遗落的东西”。
基于汉语的这种特点,当我们在汉译外国文学时,能深体中文的上述特性并善加利用,无疑是确保译文成功的重要前提,甚至可决定译文的质量与品级。
事实正是如此,今天触目可见的那些不能让人满意的译文,有许多的症结恰恰在凸显汉语性方面做得太差。
譬如,英文词性相同的字之间大半会用“and”加以连接,许多翻译一律将其译作“和”,看似不错,但例如“微笑”、“无语”之间一定要用“和”才能连接吗?中文中,有“和”这个意思的字至少还有“而”、“又”与“且”,这里难道不应该译作“笑而不答”吗?再如,英文有所谓关系代词,对名词多有框限,翻译时若都作定语处理,一定会使句子超长,甚至“的的不休”。
四川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2月高三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古诗阅读专题(含答案)
古诗阅读专题四川省泸州市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
(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15题。
惜别唐姚合酒阑歌罢更迟留,携手思量凭翠楼。
桃李容华犹叹月,风流才器亦悲秋。
光阴不觉朝昏过,歧路无穷早晚休。
似把剪刀裁别恨,两人分得一般愁。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紧扣题目“惜别”,以“迟留”“携手”等动作表现出了惜别之意。
B.颔联化用“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表达了对佳人的喜爱之情。
C.颈联中的“歧路“与王勃诗句“无为在歧路”中的“歧路”意思一样。
D.依依惜别、忧郁悲愁是古代送别诗中常见的情感主题,本诗也是如此。
15.本诗尾联与李煜《相见欢》中的“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简要分析。
(6分)四川省成都市蓉城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两首宋诗,完成14~15题。
登岳阳楼二首(其一)①陈与义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再登岳阳楼感慨赋诗陈与义岳阳壮观天下传,楼阴背日堤绵绵。
草木相连南服②内,江湖异态栏干前。
乾坤万事集双鬓,臣子一谪今五年。
欲题文字吊古昔,风壮浪涌心茫然。
【注】①公元1122年,陈与义升任符宝郎,但不久就被贬为陈留酒监。
公元1127年4月,金兵攻破开封,北宋灭亡,宋高宗南逃建立南宋。
陈与义自陈留南迁避难,流落洞庭,其间多次登岳阳楼,先后写下《登岳阳楼二首》与《再登岳阳楼感慨赋诗》。
②南服:南方较偏远地区。
1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两首诗歌首联都照应题目,直接写岳阳楼,但切入点不同,前者以岳阳楼的位置切入,后者强调其影响力。
B.两首诗歌颔联都紧承首联,描写诗人登楼的所见所想。
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答案和解析
高三语文月考试题答案和解析一、现代文阅读1.【答案】A【解析】A项“上下章在思想上也几乎没有任何联系”有误,原文是“上下章几乎没有任何联系”,侧重的是说篇幅上,思想上还是有联系的。
2.【答案】C【解析】C项“只有聪明的读者才能发掘出诗的言外之意和书的行间之意”并不成立,作者引用“好诗‘言有尽而意无穷’”意在说明正是中国哲学家把自己丰富的思想寄予在精炼简短语言中,读者才可能读出新意来。
3.【答案】D【解析】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强调暗示但并不意味着对语言作用的排斥,原文也无此表述,由后文“它可以与《老子》原书对照着读,也可以对人们理解原书大有帮助,但是它永远不能取代原书”也可看出D项表述的不妥。
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19分)4.B(饵:诱捕)5.B(排除②③⑥,②是徐文长的游历与创作,③是徐文长才思敏捷,⑥是徐文长因狂疾自残)6.C(“在酒筵上对胡公出语不敬”有误,应是“和尚行为不轨,徐文长在喝酒时偶尔对胡公提起”)7.(1)如果要聘我为幕客,必须用接待宾客的礼节,(并且)不规定时间,让我能自由进出。
(2)文长都大声地呵斥,把他们看作奴才,以和他们结交为耻辱而不来往,因此他的名声没有流传出越地以外。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8.这两句诗描写了秋风微拂,树叶掉落、花瓣飞舞的景象。
作者融情于景,用“鸟惊”“花翔”的情感化描写,传达出作者因秋风吹动而内心惊动、思绪飘远的思乡之情。
9.作者身在异乡,在秋风中,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醉酒后听到吴人的歌声,心里产生错觉,误认为梦中回到了故乡。
此字化无形为有形,生动传神地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10.(1) 百步九折萦岩峦以手抚膺坐长叹(2) 耳得之而为声取之无禁(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 (1)【答案】D(3分)B (2分)A(1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A.万众瞩目”有夸张意,而选项中的表意属于写实;题目还有吸引读者的作用。
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月考语文答案
参考答案:1.D2.A3.D【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D.“稳坐贾家最高统治者的位置,有事业,有家庭,有尊重”表现的是贾母的成功,不是成功女性的条件。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A.“权利的重心已经完全旁移”错。
根据文本内容“表面上不亲庶务自得其乐的贾母,在关键时刻明锐果决、凛然不可犯,看看她在贾赦谋娶鸳鸯一节时的发飙,就会明白,她一把手的位置和与之相应的警觉,从来没有放弃过”可知,“权利的重心已经完全旁移”是作者的主观臆测,属于无中生有。
故选A。
3.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D.“只要……就”说法绝对。
一个人成功的因素很多,不仅仅是资质和运气的问题。
故选D。
4.B5.C6.①玛丝洛娃已有酗酒的习惯。
②聂赫留朵夫把玛丝洛娃从麻木不仁的状态中唤醒了,而她又无法摆脱困境,因而要借酒浇愁。
7.①情节上,避免呆板,丰富中有变化有波澜。
在聂赫留朵夫想要说心里话时,插进玛丝洛娃的请求,情节一下子就有了顿挫感。
②人物形象更丰满,体现了多面性。
玛丝洛娃的请求,表现了她乐于助人,使其形象中增加了善良的特点。
③从主旨上讲,这一情节暗示着玛丝洛娃并非麻木不仁、无可救药,而是预示着她有“复活”的可能性。
④反映社会黑暗,激发读者对统治者的不满和对被迫害者的同情。
【解析】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凸显了玛丝洛娃经常熬夜,导致状态欠佳”分析错误,小说写玛丝洛娃眼角、嘴边的皱纹和浮肿的眼皮,其实是表现她整体生活状况不好。
C.“才明白玛丝洛娃听完自己的话为什么恶狠狠地皱眉头”分析错误,他明白的是玛丝洛娃兴奋的原因。
D.“原以为恶毒的人没有真情”分析错误,没有内容表明玛丝洛娃认为聂赫留朵夫是一个恶毒的人。
故选B。
5.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C.“这时候二人因为有分歧而相互间产生了疏离感,少了尊敬的成分”说法错误。
聂赫留朵夫并没有对玛丝洛娃产生疏离感,他用“你”实际是想拉近与玛丝洛娃的距离。
广西柳州市三中2022-2023学年高三2月月考语文试题
柳州三中2023年2月高三月考语文本试卷共11页,22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上面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刷短视频已经成为不少人钟情的一种娱乐方式,甚至是一种生活方式。
不少人一方面拒绝着短视频对时间的吞噬,一方面又无法控制自己在闲暇时刻打开熟悉的短视频App。
为了打破这种僵局,有人下载了某类手机应用程序,通过强制锁机的模式让自己放下手机,专注学习进行自我提升。
有人直接将手机丢入“手机监狱”——一种带计时的如手机大小的盒子,防止自己对手机的沉迷。
这都是借助外界手段摆脱手机对自己的控制,但取得的效果并没有那么显着,重要的还是要找到让我们沉迷于短视频的深层原因。
那么,为何我们会如此沉迷短视频呢?②App的精准推送只是将内容推送到手机程序中,我们完全可以拒绝浏览,但是恰恰相反不少人抱着手机熬夜刷短视频。
那么到底是什么让我们放不下短视频呢?深层原因在于短视频给予我们即时满足的快感。
短视频内容的轻松愉悦,对深度的放逐,对用户口味的迎合,使我们当即获得愉悦感。
不需要“十年寒窗苦读”的漫长时间积累,也不需要如王羲之般苦练出一个墨池只需要一个短视频的时间长则几分钟,短则十几秒——就能使我们获得极大的满足感。
这种“低投资、高回报”让我们放不下短视频。
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
高三第二次月考文化综合《语文》试卷命题人邓红梅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未选、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粗糙.(zào) 提.(dī)防模.(mó)样情不自禁.(jīn)B 停泊.(bó)发酵.(jiào)晕.(yūn)车瞠.目结舌(chēn)C 字岾.(tiě)气氛.(fân )泡.(pāo)桐心宽体胖.(pán)D 纤.(xiān)维隽.(jùn)秀下载.(zài)汗流浃.(jiā)背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脉膊果腹怡然自得甘败下风B 弦律坐落再接再励一张一弛C 编辑脉络礼尚往来一筹莫展D 寒喧急燥一鼓作气黄粱美梦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面对记者的拍照和采访,这位在华尔街工作的女士并不自己的投票决定:“我投奥巴马的票,我的家人和朋友基本都一样。
”②最近,最高人民法院对两千多件司法及司法解释性文件进行了全面清理,其中的177件已向社会公布。
③有关调查显示,取消教育附加费后,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将成为迫需要解决的难题。
A 隐晦废弃筹办B 隐讳废止筹措C 隐讳废弃筹措D 隐晦废止筹办4.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虚词,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不管是北风呼啸的寒冬和.烈日炎炎的盛夏,他都从未间断过。
B 他还为.在中国建立一种更生动、快捷的销售模式很感兴趣。
C 该店青年服务员正努力保持和发扬了.传统特色。
D 他热爱足球事业,尽管..已经是40岁的人了,仍驰骋在绿茵场上。
5.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请把这件事你不要放在心上。
B 他很早就对天文学和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C 认真复习,是能否通过这次考试的关键。
D 他的作文不但在全校冒尖,而且常常居全班之冠。
2021届长沙雅礼中学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1届长沙雅礼中学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以现代眼光,重新注意到中国建筑的一般人,虽尊崇中国建筑特殊外形的美丽,却常忽视其结构上之价值。
这忽视的原因,常常由于笼统地对中国建筑存一种不满的成见。
这不满的成见中最重要的成份,是觉到中国木造建筑之不能永久。
其所以不能永久的主因,究为材料本身或是其构造法的简陋,却未尝深加探讨。
中国建筑在平面上是离散的,若干座独立的建筑物分配在院宇各方。
若是以一座单独的结构与欧洲任何一座负盛名的石造建筑物比较起来,显然小而简单,似有逊色。
但是若以今日西洋建筑学和美学的眼光来观察中国建筑本身之所以如是和其结构历来所本的原则及其所取的途径,则这系统建筑的内容,的确是最经得起严酷的分析而无所惭愧的。
我们知道一座完善的建筑,必须具有三个要素:适用,坚固,美观。
任何建筑皆不能脱离产生它的时代和环境来讲的;其实建筑本身常常是时代环境的写照。
建筑里一定不可避免地会反映着各时代的智识、技能、思想、制度、习惯和各地方的地理气候。
所以所谓适用者,只是适合于当时当地人民生活习惯气候环境而讲。
所谓坚固,更不能脱离材料本质而论。
建筑艺术是产生在极酷苛的物理限制之下的,所谓建筑的坚固,只是不违背其所用材料之合理的结构原则,运用通常智识技巧,使其在普通环境之下——兵火例外——能有相当永久的寿命的。
例如石料本身比木料坚固,然在中国用木的方法竟达极高度的圆满,而用石的方法甚不妥当,且建筑上各种问题常不能独用石料解决,即有用石料处亦常发生弊病,反比木质的部分容易损毁。
至于论建筑上的美,当然是其轮廓、色彩、材质等,但美的大部分精神所在,却蕴于其权衡中,如长与短之比,平面上各大小部分之分配,立体上各体积各部分之轻重均等。
所谓增一分则太长,减一分则太短。
但建筑既是主要解决生活上各种实际问题而用材料所结构出来的物体,那么无论美的精神多缥缈难以捉摸,建筑上的美是不能脱离合理的、有机能的、有作用的结构等而独立的。
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2月月考语文试卷
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第一中学2022-2023年高三下学期2月月考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科目,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我说过我们要发展记忆,那是因为我们生活中有此需要。
没有文化的动物中,能以本能来应付生活,就不必有记忆。
我这样说,其实也包含了另一项意思,就是人在记忆上发展的程度是依他们生活需要而决定的。
我们每个人,每一刻,所接触的外界是众多复杂,但是并不尽入我们的感觉,我们有所选择。
和我们眼睛所接触的外界我们并不都看见,我们只看见我们所注意的,我们的视线有焦点,焦点依着我们的注意而移动。
注意的对象由我们选择,选择的根据是我们生活的需要。
对于我们生活无关的,我们不关心,熟视无睹。
我们的记忆也是如此,我们并不记取一切的过去,只记取一切过去中极小的一部分。
我说记取,其实不如说过后回忆为妥当。
“记”带有在当前为了将来有用而加以认取的意思,“忆”是为了当前有关而会想到过去经验。
事实上,在当前很难预测将来之用,大多是出于当前的需要而追忆过去。
有时这过程非常吃力,所以成为“苦忆”。
可是无论如何记忆并非无所为的,而是实用的,是为了生活。
在一个乡土社会中生活的人所需记忆的范围和生活在现代都市的人是不同的。
乡土社会是一个生活很安定的社会。
我已说过,向泥土讨生活的人是不能老是移动的。
在一个地方出生的就在这地方生长下去,一直到死。
极端的乡土社会是老子所理想的社会,“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4题;共8分)1. (2分) (2016高一上·湖南期中)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 文采微漠发源地图穷匕见B . 形骸喋血炯乎不同寥落C . 踌躇和霭气概直刺九宵D . 桀骜虐杀谈笑风声山洪暴发2. (2分)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某网站的调查结果显示,有三成民众相信会出现“世界末日”,这表明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还很_____________。
②中国是诗的国度,那些千古_____________的诗章作为民族文化的精髓,涵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灵。
③两汉以来,很多人在引用《论语》时“断章取义”,不惜_____________《论语》,用自己的学说附会它。
A . 肤浅传诵曲解B . 浮浅传诵误解C . 肤浅传颂误解D . 浮浅传颂曲解3. (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 杭州市地铁坍塌事件的教训太沉痛了,一定要采取措施,防止以后不再发生这种严重事故。
B . 据老人后来回忆,包里除了刚从银行取的3000元钱外,还有户口本、身份证、手机等其他证件。
C . 美国《福布斯》杂志日前选出10个最成功的“大学生老板”,他们在上学期间创办了自己的公司,年收入将近10万美元以上,被视为未来的比尔·盖茨或马克·扎克伯格。
D . 那些借爱国之名,肆意打砸、侵犯公民权利、发泄个人私愤的野蛮行为,不是法治国家能容忍的行为,也不是真正的爱国行为。
4. (2分)(2017·和平模拟) 下面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 《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它的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形式上采用赋、比、兴的手法,其中的国风由各地的民歌组成。
B . 陶渊明是中国诗歌史上大力描写山水的第一人,开创了山水诗派,直接引领了王维、孟浩然等人的山水诗创作。
C . 《汉书》开纪传体断代史先河,是东汉史学家班固所著;前四史包括:《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D . 唐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近体诗包括五言和七言的律诗和绝句,王维的《山居秋暝》和李商隐的《锦瑟》都属于律诗。
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6分)5. (6分)阅读理解保护方言,守望乡愁真理总是越辩越明。
曾几何时,方言的存废问题,曾经引起激烈争议,但争论至今,越来越多的人逐渐达成共识:推广普通话很重要,保护方言也很重要,二者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
方言俗称地方话,是语言的变体,只通行于一定的地域,它不是独立于民族语之外的另一种语言,而只是局部地区使用的语言。
根据性质,方言可分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地域方言是语言因地域方面的差别而形成的变体,是全民语言的不同地域上的分支,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在地域上的反映。
社会方言是同一地域的社会成员因为所在职业、阶层、年龄、性别、文化教养等方面的社会差异而形成不同的社会变体。
语言最本质的功能,是作为人们交际的工具。
英国作家塞缪尔•约翰逊说过:“语言是思想的外衣。
”除了交际工具,语言同时也是文化的载体。
在岁月与文明的浸泡下,方言承载着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能够满足本地区社会交际的需要。
与此同时,多姿多彩的汉语方言也与汉民族的文化息息相关,它不仅是旅居外地的同乡人互相认同的最直接最亲切的标志,而且是折射地方文化及其历史的种种事实的一扇窗口。
今年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中,用上海话写成的小说《繁花》让许多读者为上海方言蕴含的吴文化韵味所折服。
不少网友甚至评价说:“读此书只恨自己不是上海人。
”不止是《繁花》,从韩庆邦《海上花列传》中的吴侬软语,到老舍《正红旗下》的京腔京韵,再到沙汀《淘金记》里的川腔辣语……这些文学作品运用方言所表达的其时其地的风土人情,都让它们成为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佳作。
从这方面讲,保护方言,也是传承地域文化、维护文化多样性的一种努力。
如今,方言该不该保护似乎已不再是一个问题,但如何保护,仍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从全国来看,汉语内部的方言、次方言、土语非常丰富,该保护到哪一级、哪些地域的方言?国家是否应该出台系统支持政策?是否应该将方言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体系?每一个问题,都不易回答。
所幸,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探索的步伐都已迈出。
2008年,国家语委启动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试点,在各方言区采取活态标本,建立方言档案﹣﹣这未尝不是一个好的思路,即在有能力做方言的传承和保护性工作之前,先做好学术性抢救。
而在民间,类似于“中国微乡音”汉语方言大赛这样的方言保护和传承活动正在兴起:在电视、广播中推出方言节目;方言进校园,让孩子们不忘乡音,记住乡情;移动互联网上更是出现了以乡音乡韵为纽带的社群,延续着方言的魅力。
时间不断向前,语言的融合与演进同样不可阻挡。
一些方言会淡出生活,一些新的语言习惯也正在形成。
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总有乡愁需要守望,而方言无疑是记住乡愁的重要载体。
珍视方言,其实是对文化根脉的呵护,是对历史的铭记。
讲乡音、守乡愁,让我们且行且珍惜。
(选自2015年12月《人民日报》,有改动)(1)下列关于“方言”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 时至今日,越来越多的人逐渐认识到:方言和普通话同等重要,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都需要高度重视。
B . 方言是语言的变体,语言是思想的载体,不同地区、不同地域的人们可以通过方言进行交流,表达思想。
C . 丰富多彩的方言不仅是身份认同的标志,是情感沟通的纽带,而且也是展现地方文化及其历史的标志。
D . 方言承载着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很多用方言写就的文学作品因突出表现了其时其地的风土人情,成为了文学史上的佳作。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 荣获第九届茅盾文学奖的《繁花》是用上海方言写成的,其中的吴文化韵味吸引了很多的读者。
B . 具体到如何保护方言,从全国来看,存在很多现实的难以解决的问题,如国家是否应该出台政策支持,是否应该将方言纳入学校教育体系等。
C . 保护方言的探索步伐已经迈出,在民间,出现了很多利用多媒体进行方言保护和传承的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让乡音乡韵得以延续。
D . 方言与乡愁有着密切的联系,珍视方言,就是对文化的呵护,是对历史的铭记。
由此可见,只有保护好方言,才是对乡愁真正的守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 很多方言写成的具有地域特色的作品成为了文学史上的优秀之作,从这方面来看,保护方言,也是传承地域文化的一种努力。
B . 方言该不该保护,如今似乎已经不再是一个问题,但具体到如何保护的问题,仍然是众说纷纭,没有一致的看法。
C . 为更好地保护方言,国家语委启动了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试点,明确了先做好方言的传承和保护性工作,之后再做学术性抢救的思路。
D . 讲方言和推广普通话并不矛盾。
诚然,普通话作为交流沟通的工具,普及固然重要,而方言作为折射地方文化及其历史的窗口也应该得到保护和继承。
6. (20分) (2017高一下·垦利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小题。
不落别处在盛夏的信义路上,常常会看到一位流浪的老人。
他土头土脸,相貌丑陋,怪怪地穿一件很厚的褪了色的中山装,中山装里还有一件破旧的毛衣。
平常他就蹲坐在街角,歪着脖子,看来往的行人,也不说话,只是轻轻地摇动手里的奖券。
他很少会站起来走动。
当他站起,我才发现他的椅子绑在皮带上,走的时候,椅子摇过来,又摇过去。
他脚上穿着一双老式的大皮鞋,摇摇晃晃像陆上的河马。
如果是中午,他就走到卖自助餐摊子的面前,想买一些东西来吃,摊贩看到他,通常会盛一盒便当送给他。
他就把吊在臀部的椅子对准臀部,然后坐下去。
吃完饭,他就地睡午觉,仍是歪着脖子,嘴巴微张。
到夜晚,他会找一块干净挡风的走廊睡觉,把椅子解下来当枕头,和衣而睡。
我观察流浪汉很久了,他全部的家当都带在身上,几乎终日不说一句话,可能他整年都不洗澡的。
从他的相貌看来,应该是北方人,流落到这南方的街头,连最炽热的夏天都穿着家乡的厚衣。
对于街头的这位老人,大部分人都会投以厌恶与疑惑的眼光,小部分人则投以同情。
我每次经过那里,总会向老人买两张奖券,虽然我知道即使每天买两张奖券,对他也不能有什么帮助,但奖券使我感到心安。
记得第一次向他买奖券那一幕,他的手、他的奖券和他的衣服同样的油腻污秽,他缓缓地把奖券撕下,然后在衣袋中摸索着,摸索半天掏出一个小小的红红塑料套。
这套子竟是崭新的,和他并不相配。
老人小心地把奖券装进红色塑料套,由于手的笨拙,做这个简单的动作也十分艰难。
“不用装套子了。
”我说。
“不行的,讨个喜气,祝你中奖!”老人终于笑了,露出有空缺的几颗牙,说出充满乡音的话。
他终于装好了,慎重地把红套子交给我,红套子上写着八个字“一券在手,希望无穷”。
后来我才知道,不管是谁买奖券,他总会努力地把奖券装进红套子里。
慢慢我理解了,小红套原来是老人对买他奖券的人一种感激的表达。
每次,我总是沉默着耐心等待,看他把心情装进红封套,温暖四处流动着。
和老人逐渐认识后,有一年冬天黄昏,我向他买奖券,他还没有拿奖券给我,先看见我穿了单衣,最上面的两个扣子没有扣。
老人说:“你这样会冷吧!”然后,他把奖券夹在腋下,伸出那双油污的手,要来帮我扣扣子,我迟疑了一下,但没有退避。
老人花了很大的力气,才把我的扣子扣好,那时我真正感觉到人纯净的善意,在老人为我扣扣子的那一刻,我想起了自己的父亲,鼻子因而发酸。
老人依然是街头的流浪汉,我依然是我,向他买着无关紧要的奖券。
但在我们之间,有一些友谊,装在小红套,装在眼睛里,装在不可测的心之角落。
我向老人买过很多很多奖券,从未中过奖,但每次接过小红套时,我觉得那一刻已经中奖了,真的是“一券在手,希望无穷”。
我的希望不是奖券,而是人的好品质,它不会被任何境况所淹没。
“好雪片片,不落别处!”它美丽地落下不见了,但灌溉了我们的心田。
(1)第①段中有关描写老人外貌的句子,对刻画老人形象起了什么作用。
(2)文中两次出现“一券在手,希望无穷”,分别说说它们不同的含义。
(3)文章题目“不落别处”改为“卖奖券的老人”好不好?请阐述理由。
(4)在我们周围有一些像文中“老人”、《老王》中的“老王”这样的人,他们生活艰难,却拥有着金子般的心灵。
请结合文本与自己的感悟,谈谈你该如何对待他们。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7. (11分) (2017高一上·蒙城月考)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
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
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
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
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击泗水监丰下,破之……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
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