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中国研究生教育制度
并轨模式下地方院校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工作思考
教育研究并轨模式下地方院校非全曰制研究生招生工作思考张淑卿杨绍志(华北理工大学,河北唐山063000)摘要:自非全日制研究生招考制度纳入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招生以来,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招生工作有了新的时代内涵和要求,0起各大研究生招生单位的重视。
面对全日制研究生与非唐日制研究生并轨招生的改革,如何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工作,怎样对生源结构进行优化,对地方院校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工作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研究生招生招生并轨模式非全日制学位一、并轨新形势下我国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总体现状(一)非全日制研究生的界定。
2016年9月,教育部对两类硕士研究生并轨招生工作下发教学〔2016〕9号文件,明确关于全日制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政策,对两类研究生给予明确的界定$非全日制研究生“指符合国家研究生招生规定,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或者国家承认的其他入学方式,被具有实施研究生教育资格的高等学校或其他高等教育机构录取,在基本修业年限或者学校规定的修业年限(一般应适当延长基本修业年限)内,在从事其他职业或者社会实践的同时,取方式和时非学的研究生”。
表1全日制研究生与非全日制研究生对比全"制非全"制学制2年或3年两年(修业年限3—4年)证书双证双证证书效力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学习方式全脱产授课时间安排灵活,一般为周末或寒暑假培养方案坚持统一标准,坚持同等质量适合对象工作经验较少工作经验丰富通过表格内容对比可以看出,非全日制研究生和全日制研究生在学方式、适合人群等方面有所异,其他都是相同的。
唯一不同的是,非全日制研究生证书上会标明“非全日制”。
非全日制研究生毕业可以获得“双证”,增强了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含金量。
(二)新政策下研究生报考总人数及非全日制人数呈上升趋势”全日制研究生与非全日制研究生并轨改革之后,根据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布的数据,2017年)2018年)2019 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持续上,2020年研究生报考人数达341万人。
关于博士研究生生源质量与教育质量关系的思考
关于博士研究生生源质量与教育质量关系的思考发布时间:2022-07-21T07:58:25.746Z 来源:《中国教师》2022年5期作者:杨郁茜[导读] 2021年是我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交会之年。
杨郁茜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摘要:2021年是我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交会之年。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对研究生教育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
为适应我国社会和经济快速发展对高学历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在本世纪初,我国开始实施研究生扩招政策,各高校的博士研究生招生数量明显增长,博士研究生教育作为最高层次的学历教育,承担高层次人才培养、创新创造、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重要使命。
在研究生教育过程中,招生工作是首要环节,它从源头上决定了教育质量。
基于博士生生源质量对大学培养国家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分析,尝试探究研究生培养全过程的源头---生源质量保障与教育质量关系的思考这一主题。
关键词:博士研究生;生源质量;教学质量;前言: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强国部署,明确了教育建设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意义。
研究生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顶端和国家创新体系的生力军,是科技第一生产力、创新第一动力、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
作为博士研究生教育的起点和重要组成部分,博士研究生招生工作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前提和保障,博士研究生的生源质量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社会声誉、人才培养的教育质量,影响着科研产出和学科建设水平,高质量的博士研究生生源对提高博士研究生教育质量具有积极而重要的意义。
一、为提高博士生生源质量而进行的招生改革博士生教育承担着为国选拔培养顶尖人才的重任,它与国家科技创新能力密切相关。
近年来,我国博士生规模持续扩大,博士生教育质量也被关注和评价。
博士研究生生源的选拔在很大程度生影响了后续培养过程。
浅析心内科科学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反思
浅析心内科科学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反思研究生教育是构建顶层国民教育的核心组件,亦从根本上影响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动力源泉——科技创新能否高效推进。
因此,深入剖析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整理出行之有效的培养方案对当前正处于转型中的各行业均有裨益。
在医学领域,自1998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将临床医学研究生分为科学学位研究生(即科研型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即临床型研究生)两种类型以来,研究生教育确实为我国医疗卫生健康事业培养了众多的高素质、高层次医学人才,有力地保障了人们的生命健康[1-2]。
但随着当前医患关系的演进以及科研型临床研究生培养中存在问题的凸显,科研型临床硕士的未来走向就成了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鉴于此,笔者结合所在心内科大平台以及自身带教研究生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给广大医学同道一起分享下自己的看法与意见。
1 心内科科学学位的重要性与特殊性心血管疾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心肌病、瓣膜病、外周血管病等)是影响国民健康的头号杀手。
在欧洲每年造成180万人的死亡,在我国每年死于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更是高达350万人。
更为可怕的是,近年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冠心病的非年龄调整死亡率以及年龄标化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农村尤为明显[3]。
1985~2009年城市居民心血管病占总死因构成均>34%。
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年龄标化后2002年与2004年中国因心血管疾病每千人损失17.46个和19.48个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成为人类寿命损失最为严重的疾病。
与西方国家相比,在心血管疾病谱及病源量方面我国拥有其不可比拟的优势,但纵览目前国内外心血管科常用药物、支架、新治疗策略提出者等,却让广大学者深感汗颜。
阿斯利康、辉瑞、赛诺菲、拜耳等制药巨头以及冠状动脉支架、起搏器生产商每年都从中国攫取巨额医疗费。
而且,在病因学及循证医学方面的研究成果我国与西方国家也有不少差距,究其原因还在于这方面人才的匮乏,以及后备人才培养的滞后。
“钱学森难题”与研究生教育观念的世纪反思——纪念钱学森诞辰100周年
据党 的 十七大关 于“ 优先 发展 教育 , 建设 人力 资源 强 国” 战略 部 署 , 国 家 中长 期 教 育 改 革 和 的 《 发展 规 划 纲 要 ( 0 0—2 2 21 0 0年 ) ( 下 简 称 《 》以 纲 要》 提 出 , 全面提 高 高等教 育质 量 , ) 要 提高人 才 培 养 质量 。强调 “ 力 改 进 研究 生 培 养 机 制 改 革 ” 大 , “ 强管 理 , 断提 高研 究生 特别 是博 士生 培养 质 加 不 量” …拍。这 可 谓 当 今 中国 高 等 教 育进 一 步 改 革 的头等大事 。如何进 行 ?其 中 的关 键 因素是 研究
学的 本 质 、 究 生 教 育 的 特 性 、 究 生读 书 治 学 的 态 度 等 这 样 一 系列 根 本 问题 。革 新研 究 生教 育 观 念 是 求 解 研 研
“ 学 森 难题 ” 关键 环 节和 必 然要 求 。 钱 的 [ 键 词 ] 钱 学森 难 题 ; 研 究 生 教 育 观 念 ; 学 本 质 关 大 [ 图分 类号 】 G 4 中 60 [ 献 标 识 码 】 A 文 [ 文章 编 号 】 1 0 0 2—5 2 ( 0 1 0 —08 —0 2 7 2 1 )2 0 1 4
(oe hNed a , 约 瑟 为 其 所 取 的汉 名 。他 Jsp e h m) 李 是 英 国生 物 化 学 家 、 学 史 家 和 中 国科 技 史 家 。 科 他 考察 了 中西 科 技 交 流 及其 相 互 影 响 , 分 肯 定 充
次 系统谈 话 是 2 0 0 5年 3月 2 9日下 午 在 3 1医 0
了 中国古代 的科学 技 术成就 对世 界文 明发展所 做 出 的巨大贡 献 。但 也 同时提 出并 试 图解答 著名 的
当代中国学制改革的发展历程与经验教训
[基金项目]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教育部重点)“当代中国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历史经验、现存问题与发展对策研究”成果之一。
(课题批准号:DG A010240)[收稿日期] 2004-01-11[作者简介] 廖其发(1952-),男,四川三台人。
西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教授、教育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教育史、中国教育改革的研究。
2004年4月南京晓庄学院学报VO L.20,NO.2第20卷第2期JOURNA L OF NAN J I NG XI AOZH UANG C O LLEGEApr.,2004当代中国学制改革的发展历程与经验教训廖其发(西南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研究所,重庆市 400715)[摘 要] 本文梳理了当代中国学制改革的发展历程和其中的经验教训特别是存在的问题。
认为新中国建国50多年来,我国的学制改革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建国初新学制的奠基;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学制改革的大起大落;“文化大革命”时期学制的缩短;新时期学制的迅速延长和稳定。
每个历史时期在学制改革方面都有一些经验教训,但总的来说,过去的学制改革存在严重问题,现行学制存在严重弊端。
我国今后需要在认真反思过去学制改革积累的经验教训特别是问题的基础上,通过长期的、严谨的、科学的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探索出一套符合中国各地实际和学生身心发展实际的、高效率的、富有弹性或灵活性的学制体系及相关的理论与方法。
[关键词] 当代中国;学制改革;历程;经验教训[中图分类号] G 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7902(2004)02-0009-08 学制是一个国家关于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学习年限、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制度。
学制的根本是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具体任务,关键是入学条件和学习年限。
研究当代中国学制改革的历程及其经验教训,对人们了解当代中国学制改革的历史、研究学制改革的有关问题、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与改革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硕士研究生学术讲座个人心得7篇
硕士研究生学术讲座个人心得7篇硕士研究生学术讲座个人心得【篇1】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的研究生教育在观念、内容和方法上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研究范围不断拓展和深化。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了促进研究生自主开展学术交流活动,达到开阔视野、启迪智慧、提高创新能力的目的,营造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学术氛围,每年都邀请很多大师来我校进行学术交流。
这些学术活动有跨区域、跨校、跨院系层次之间的交流与研讨,还有不同学术背景的知识观点、思想相互碰撞与融合。
学校研究生学术活动逐渐形成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各种形式的学术活动成为校园里一道道亮丽的风景。
这些学术活动拓宽学术思路与领域,激发创新激情,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
以下是我参加学术活动的一些笔记总结和心得体会。
1、学术活动之一:《关于气候变化的哲学思考》学术讲座 x月x日,长安大学的李佩成教授为我们做了题为“关于气候变化的哲学思考”的学术报告。
李教授曾在水建学院任教,因此显得格外亲切和蔼。
而他对专业知识的深刻见解更是让我们获益颇多。
他强调,运动变化是绝对的,地球的气候一直在变。
地球气候一直在变化着,当代气候变化的态势并未超出历史气候变化的范畴。
矛盾决定一切事物的生命,推动一切事物的发展,气候变化有着众多因素的推动。
要历史的、全面的、辩证的看问题,不能肯定当代的气候是完全变暖或是人类活动所致。
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对于全球气候变暖是好是坏还要做具体的分析。
因此,他认为应该具体矛盾具体解决,中国应该寻求自己的应对气候变化之策。
他的论题与新闻媒体一面倒的观点相比,充分体现了作为学术研究工作者的科学客观的态度,这一点尤为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2、学术活动之二:《河流研究的新挑战》学术讲座x月x日,来自清华大学的王兆印教授来到我们学院为我们做了题为“河流研究的新挑战”的学术报告。
会上,王教授针对汶川地震引发的河流研究7个方面新挑战:巨型滑坡体的稳定及开发利用、堰塞湖引起的河床演变及管理方略、颗粒侵蚀及治理、地震引发的4种次生灾害链、滑坡崩塌堆积体的植被修复、高容重两相慢速泥石流及青藏高原抬升对河流演变及生态的影响,给我们作了一场精彩的报告。
基于反思性实践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探索——以中国人民大学EMBA培养为例
DOI:10.16750/j.adge.2017.07.010基于反思性实践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探索——以中国人民大学EMBA培养为例宋远方孙莹璐成栋摘要:以中国人民大学“EMBA中国实践管理教育项目(CMPM)”为例,探讨了基于反思性实践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通过借鉴明茨伯格IMPM项目思想,CMPM以五种管理心态为基础,通过基于反思的学习和基于反思的实践,架构“知”与“行”、理论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的桥梁,并为其他以实践为中心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提供新思路和新方向。
关键词:反思性实践;EMBA教育;IMPM;管理心态;研究生教育作者简介:宋远方,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北京100872;孙莹璐,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博士研究生,北京100872;成栋,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北京100872。
EMBA教育是培养企业家和高层管理人员的重要途径,旨在为实践中的管理者提供管理教育,提高其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从而改善优化企业经营管理,促进企业的发展和壮大。
然而,我国现阶段EMBA培养方式仍存在知行相离、理论与实践无法结合的弊端,培养出的管理者无法应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工具来应对复杂多变的现实环境。
尤其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我国企业面临的商业现实更加复杂。
环境的不确定性、信息的不对称性和数据的爆炸式增长更对企业家和管理者的实践能力带来严峻挑战。
在此背景下,如何提升EMBA项目质量、改进EMBA教学效果是一个亟须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以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EMBA培养为例,深入分析和探讨EMBA项目改革思路,在引入管理大师明茨伯格(Mintzberg)发起的IMPM(国际实践管理硕士项目)基础上,强化反思性实践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发挥的重大作用,并基于反思性实践的思想,因地制宜地设置适合中国管理情境的EMBA课程体系和授课方式,为我国EMBA教育改革提供借鉴,同时也为其他以实践为中心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项目的设置和改革提供参考。
研究生教改
研究生教改引言近年来,研究生教育改革逐渐成为高等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研究生教改旨在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的高层次人才。
本文将探讨研究生教改的重要性及其可能的改革方向。
一、研究生教育的现状与问题我国研究生教育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研究生培养模式过于功利化,重视细节而忽视综合素质的培养。
其次,研究生教育缺乏个性化和差异化的培养机制,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此外,科研导师制度也存在问题,导师过于注重科研产出而忽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这些问题制约了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亟需进行改革。
二、研究生教改的重要性研究生教改对于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研究生是高层次人才的重要来源,他们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创新力和竞争力。
其次,研究生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阶段,通过改革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和创新能力。
此外,研究生教改还可以促进学科交叉和合作,提高研究的质量和水平。
三、研究生教改的可能方向为实现研究生教育的全面改革,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建立个性化培养机制研究生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在学术研究中发挥个人特长和潜能。
可以通过制定个人发展计划、设置选修课程、提供科研项目等方式,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2. 加强科研导师制度建设科研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应该加强对导师的培训和评估。
同时,鼓励导师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关注科研产出,还要关注学生的学术道德和人文素养。
3. 推进学科交叉和合作学科交叉和合作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
可以通过开设跨学科的课程、组织学术交流活动、建立跨学科的研究中心等方式,促进学科之间的融合与合作,提高研究的创新性和实用性。
4. 加强对实践能力的培养研究生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可以通过实践课程、实践项目和企业实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应对社会和职业发展的需求。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 全国社会工作硕士(msw)专业学位教学基本要求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全国社会工作硕士(msw)专业学位教学基本要求1. 引言1.1 概述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全国社会工作硕士(Master of Social Work,简称MSW)专业学位教学基本要求是指为了提高社会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和专业能力,培养高级应用型、复合型社会工作专门人才而制定的一系列标准和要求。
本文将着重探讨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关于全国MSW专业学位教学的基本要求,包括教育目标、课程设置要求、实践环节安排等方面。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撰写:第2部分:学位教学基本要求 - 包括教育目标、课程设置要求、实践环节安排;第3部分:研究生教育体系建设与质量保障 - 包括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条件保障以及质量评估机制的建立;第4部分: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创新 - 探索实践性教学模式、跨学科交叉融合以及完善实习实训环节;第5部分:结论与展望 - 对中国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教学进行总结与反思,展望未来的发展,并提出对该领域教学的建议。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介绍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制定的全国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教学基本要求,并探讨其对研究生教育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条件保障以及质量评估机制的影响。
同时,通过对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创新方面的探索和完善,提出对未来发展的展望和相关建议,以进一步促进中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发展。
2. 学位教学基本要求的内容如下:2.1 教育目标: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对社会工作硕士(MSW)专业学位的教育目标提出了明确要求。
该专业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社会工作知识与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解决社会问题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其主要培养目标包括:掌握社会工作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具备系统分析和解决复杂社会问题的能力;具备策划、组织、管理和评估社会工作项目的能力;具备开展社区服务和社会政策研究的能力;具备道德伦理及职业规范意识。
研究生学风建设心得体会模板
研究生学风建设心得体会模板学风建设是研究生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关系到培养研究生良好的学术道德和学习态度,提升研究生的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作为一名研究生,我认真参与了学风建设活动,并在其中有所体会和收获。
首先,学风建设要从培养正确的学术道德意识开始。
作为研究生,我们要时刻牢记学术诚信的重要性,坚决抵制学术不端行为。
在日常的学习、研究中,我始终保持着严谨的态度,遵循科学的研究方法和规范的学术引用规范,树立了正确的学术道德观念。
同时,我也积极参与学院组织的学风建设活动,通过学术讲座、学术交流会等形式,提高了自己的学术素养和学术水平。
其次,学风建设还要注重培养良好的学术习惯和学习态度。
在我参与的学风建设活动中,我深入学习了一些学术指导书籍和学习方法,认识到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提高学术水平的重要性。
因此,我坚持每天定时定量地阅读文献,每周建立科研计划,养成了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和工作习惯。
同时,我也加强了和导师以及同学的沟通交流,相互学习和借鉴,使自己不断进步。
再次,学风建设要重视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在我参与的学风建设活动中,学院组织了一系列的创新创业讲座和比赛,激发了我的创新意识和创业潜力。
我积极参与了学院组织的创业项目,提高了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素养。
通过这些活动,我明白了创新是研究生必备的能力之一,只有不断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才能在未来的研究和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成就。
最后,学风建设要注重培养研究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在我参与的学风建设活动中,学院组织了一些团队合作的科研项目,让我们感受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和乐趣。
我和同学们积极合作,共同完成了一些科研项目,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通过这些合作项目,我不仅学到了更多的专业知识,也培养了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总之,学风建设是研究生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我参与的学风建设活动中,我通过培养正确的学术道德意识、良好的学术习惯和学习态度、创新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素养。
045102学科教学(思政)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2018非全日制)
广州大学非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硕士培养方案(2017级研究生开始使用)一、专业学位类别、学制、学习方式专业学位类别代码:0451 专业学位类别名称:教育硕士专业领域代码: 045102 专业领域名称:学科教学(思政)学制:3年学习方式:非全日制二、专业领域介绍:本专业拥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
本专业有校内导师16人,校外导师4人;专任教师人数25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8人,博士19人,专业领域带头人及学术骨干有黄禧祯、赵中源、胡潇、董世明、皮家胜、张其学、罗明星、夏宏、刘莉等,是一支年龄、职称、学历结构合理,教学科研等综合素质优良的专业师资队伍。
本专业拥有鲜明的学科优势和标志性研究成果。
在2012年国家学科建设评估中,思想政治教育所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全国参评121所高校中排名第56位,其中“人才培养质量”排第43位,总体实力与排名高于21所拥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点的高校。
马克思主义理论同时也是广东省重点学科。
2012年以来,本专业教师先后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5项,在《马克思主义研究》《政治学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52,出版学术著作10多部;获得省市优秀社科成果奖10多项。
本专业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成效显著。
本专业拥有“最受欢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团队”与“伦理类系列课程教学团队”等两个省级教学团队。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广东省精品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广东省精品资源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广东省优质课程,“生死学”是广东省精品视频公开课。
近年来,获得广东省教改项目3项,广州市教改项目5项。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被评为广州市名牌专业。
本专业拥有优质的教学实践基地。
现有番禺区南村中学、番禺新造中学、河源东源中学以及广州市少年宫等多个教学实践基地,其中,南村中学是广州市优秀教学实践基地。
实践基地为研究生教学实习提供了优质平台,大大提升了研究生的教学实践能力。
中国教育制度糟糕
当国内很多父母都在抱怨中国教育制度糟糕,一门心思要把自己孩子送出国时,有这样一个父亲用自己独特的教子智慧,在国内社会和学校教育都存在缺陷的大环境下,一样把自己的孩子培养得出类拔萃。
这位父亲说:家庭教育是关键,孩子教不好,别总怨社会!反思自己!为逃避教育制度送孩子出国,就如同把孩子和洗澡水一起泼掉到北京出差,和一位朋友聊天。
朋友说现在中国的教育制度太糟糕,他不准备让孩子上普通的学校,想送到私塾类的学校读书,到了中学阶段就送到国外读书,想听听我的意见。
我问了他三个问题:第一,你自己退休后是不是希望到外国生活?他回答说不愿意,自己已经习惯中国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也喜欢这里的朋友圈子;第二,愿不愿意接受和独生子女远隔重洋几年见不了一次面的局面?他说也不希望这样;第三,让孩子从小接受了西方的教育后,再让孩子回到中国来工作和生活,孩子能不能适应会不会开心?他马上就明白了,说自己光想到怎么样让孩子接受一种比较好的教育,但没想到这样做的后果。
我说你对中国的教育制度有意见,就让孩子从小脱离这个教育制度,实质上就是嫌洗澡水脏了,把孩子一起泼掉。
让孩子从小接受西方文化教育,回头又希望孩子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德,比如要孝顺父母等等,这可能吗?家庭教育是关键,孩子教不好,别总怨社会,反思自己。
我看到并听说过太多太多这样的故事了。
我一个朋友的孩子9岁时被送到国外读书,现在20岁了,世界观和父母格格不入,完全是一个“香蕉型”黄皮肤的西方人,孩子和父母都很痛苦。
如今,越来越多的父母想让孩子中学阶段就去留学,总希望把孩子培养成精英,希望孩子以后幸福,却没想过这样做的后果。
我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在朋友圈里得到了很多赞扬。
我认为孩子的教育是社会、学校和家庭三方面合力的结果,但是现在社会信仰缺失,道德水准下降,网络和媒体传播很多负面的东西,对孩子的教育和成长相当不利。
学校教育也的确存在很大问题,小学中学本该是普及教育,大学是精英教育,中国的现状则刚好相反。
后疫情时代下对临床专业研究生培养的反思
一、引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蔓延全球,短时间内感染人数剧增,致使世界各国的医疗资源缺乏,医护人员短缺,超负荷工作使医护人员身心压力倍增、感染风险增加。
为缓解医护人员短缺的危机,有的国家启用医学生加入抗疫行列,有的国家允许医学生提前毕业以抗击疫情,而我国医学生参与抗疫的事例很少,在疫情高峰期,由于种种原因,多数医学院校并不鼓励学生进入医院工作。
医学生是未来的医生,专业型研究生是医学职业高层次专门人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他们来说既是考验也是磨炼的机会;医学院校面对疫情的态度及措施,暴露出医学教育可能存在的短板,但也是研究生教育进行反思的最佳时机。
然而,本次疫情的严峻性有目共睹,若平时无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案和措施以及国家、社会层面的保障,医学生无法作为抗疫的后备力量,在第一时间投入防疫工作。
我国已经进入后疫情时代,国内疫情基本控制,但是国外疫情时起时伏,若出现国外流入以及季节性的发作,随时都可能小规模爆发,疫情尚未完全消失,在现阶段有必要进行反思我们的后备军———医学生的培养,特别是临床专业型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在此以临床教师的视角对医学研究生的教育进行反思及对策探索。
二、医学生职业认同感及社会责任感廖伟苹[1]等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在学校内或在医院实习阶段的医学生进行从医意愿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医学生在疫情严峻的情况下仍愿意继续从事医疗卫生行业,认同救死扶伤就是医生的首要职责,近一半的学生认为任何困难都不会动摇信念,抗疫英雄的事迹使他们更坚定了从医的步伐。
而不愿意从医的学生认为收入与付出不成比例是影响继续行医的首要原因,次要原因是从医有职业暴露的风险。
90%以上的医学生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能积极向家人、朋友和邻居宣传预防新型冠状病毒的知识,并愿意参加社区志愿者活动[2]。
上述研究表明多数医学生即使在严峻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仍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认同感,对参与抗击疫情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但也表明部分医学生存在是否能得到有效后疫情时代下对临床专业研究生培养的反思郑静1,庞毅恒2(1.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广西南宁530021;2.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教务部,广西南宁530007)[摘要]2019—2020年交替之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武汉爆发,并在全国多地发现感染病例,我国医疗体系遭受到前所未有的考验,在党中央果断有力的领导下,全国人民尽全力投入到抗击疫情的战争中。
制度为何总是落后于社会现实(1)
1.”陶崇园事件“解读
陶崇园事件简介
2010年
陶崇园本科入读武汉理工大学
2010—2014年间 陶崇园与王攀结识
2014年年末 王攀让陶崇园留校读研并做他的研究生
2014年—2017年间 王攀多次做出让陶崇园捐出奖学金、替他做家务、喊他爸爸等等不合理的事情
2017年年末
陶崇园想要出国读博但是王攀想让他继续留下,于是百般阻扰 随后陶崇园决定工作,王攀对他威逼利诱
陶崇园事件简介
2010年 2010—2014年间 2014年年末 2014年—2017年间
陶崇园本科入读武汉理工大学 陶崇园与王攀结识 王攀让陶崇园留校读研并做他的研究生 王攀多次做出让陶崇园捐出奖学金、替他做家务、喊他爸爸等等不合理的事情
2017年年末
陶崇园想要出国读博但是王攀想让他继续留下,于是百般阻扰
Plessy案——现“分阶离且段平,等”原中则国高校研究生培养制度优势与不足
Brown案——“分离即不平等”原则 贪污罪中“数额较大”的定罪标准的界定
其次,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上层建筑为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和巩固服务,确立或维护其在社会中的统 治地位。
03
对制度为何总是落后于 社会现实的学理分析
3.对制度为何总是落后于社会现实的学理分析
就社会意识的历史继承性来看: 任何时代的社会意识都与前一时代的社会意识有联系 社会意识的产生与发展要以前人所积累的思想材料为前提 新社会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既克服又保留
“天地君亲师现”、阶“一段日为,师中,终国身高为父校” 研究生培养制度优势与不足
教育部放权,各校可因地制宜地进行研究生教育 和管理,研究生课程考试和毕业论文答辩制度渐 成维形。
2.中国高校研究生培养制度的发展历程
研究生培养方面问题整改总结
高等院校研究生培养方面问题整改总结自202X年X月学校党委下发《XX意见的整改落实工作》的通知后,我院党委积极响应学校政策要求,认真研究整改措施,就全面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完善党政协调运行机制,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等方面制定了全面且具有针对性的详尽工作台账和整改方案。
学院党委积极主动作为,从严从实要求,紧密部署,责任明确;各党小组及负责人细心纠查,坦诚互谏;全院师生积极响应,主动配合,期以在拟定的完成日期之前,全面纠查存在的问题并切实完成各项整改措施。
下面我就研究生培养方面的目前整改工作进行总结,针对工作完成情况、整改经验反思以及下一步工作意见建议展开三方面论述。
一、工作完成情况经过仔细研究和认真讨论,虚心聆听、采纳了各位党组成员和师生群众的意见后,发现在研究生培养方面存在思想政治教育不到位、研究生培养质量参差、学术活动较少、博士后管理办法不够完善、研究生经费报销不便等涉及教学和管理方面的多个问题。
下面对每个问题的整改内容和成果进行分条总结。
1.针对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不到位问题,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要求老师定期开展教育活动,并能结合具体事例,以新内容,近时事对学生展开思想教育和爱国启发。
以中兴事件和孟晚舟事件为例,从政治、经济、科技、贸易多个角度为学生分析世界政体之间的博弈,敦促学生正确辨识他国政策举措的“真阴谋”和“假目的”,启发学生认识到祖国的雄起和强大,积极响应支持国家政策和号召,建立起强大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并能意识到作为新时代青年肩上所承载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激发学生努力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热情和决心;以新冠疫情及河南抗灾等具体事例及具体英雄人物为例,启发学生感激党英明的领导决策,向“美丽逆行”致敬,使同学们充分认识到新时代社会主义制度的先进性,并在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积极配合现阶段学校防疫政策,珍爱生命,健康生活。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定位思考
"##$年第%%期中国高教研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定位思考何英惠摘要基于教育硕士生自身的优势条件和承担教育硕士生培养任务的师范院校所具有的有利因素,教育硕士的培养目标应定位于塑造名师。
目前,教育硕士课程设置中存在诸问题,不利于名师的培养。
为此,要经过科学的论证,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加强教学过程的时间环节。
关键词教育硕士培养目标定位课程设置一、教育硕士培养目标的定位问题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已经度过实验阶段,实验的经验和结果是可喜可贺的。
取得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教师已经成为基础教育的骨干教师乃至知名教师,并且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新取得的成果,也引发了关于教育硕士培养目标的思考: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应重在培养名师。
名师是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丰富的知识底蕴,高超的教学艺术,在某一学科的教学和教研中独有造诣,在学校和学生中颇有知名度的优秀教师或教育专家。
知名教师是学校极为重要的教育资源和宝贵财富,是学校形象和学校竞争力的集中体现。
素质教育的发展需要名师,基础教育的实践呼唤名师,而教育硕士培养的成果的逻辑推论也是培养名师。
因此,为了促进教育硕士培养工作的发展,教育硕士培养的目标定位是塑造名师。
上述目标定位是基于以下的有利因素和条件。
首先是在读教育硕士生自身的优势条件。
第一,在读教育硕士生已经具备了良好的专业知识条件。
经过本科阶段的学习,他们已经掌握了从事本专业教学的基本理论和系统知识,具备了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了从师任教的基本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
基于上述条件可以认定他们已经是成熟的能够胜任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教师。
他们所面临的任务是如何适应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更好地履行教书育人的责任。
而教育硕士阶段的培养过程正是其积聚能量,再度提升,把自己打造成名师的极为重要的时期。
第二,在读教育硕士生已经具备了比较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
研究生培养质量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
研究生培养质量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作者:和天旭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21年第33期[摘要] 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主要途径,肩负着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任,是国家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断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是中国研究生教育的目标。
学生、导师、培养单位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三个主体,现阶段在研究生招生、培养、学位授予的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根据调查问卷结果,从学生、导师、培养单位三个主体的角度分析了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因素和存在的问题,并从三个主体的角度提出了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对策,从而达到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目标。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培养质量;影响因素[基金项目] 2019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成果“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核心问题及对策研究”(2019SJA1216);2020年度苏州大学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理论研究项目成果,获中国彩票(中国福利彩票和中国体育彩票)公益基金资助(SDSCYJ202018);2021年度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研究课题成果“基于大数据背景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研究”(JYCY2021)[作者简介] 和天旭(1981—),男,江苏镇江人,工学博士,苏州大学研究生院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高等教育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33-0177-04 [收稿日期] 2021-05-06一、引言2013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联合颁布的《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中指出: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主要途径,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研究生招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关于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问题频繁出现,研究生的学位质量、学位授予标准、管理及学术环境等问题逐渐走进公众视野。
研究生教育评估工作也针对研究生培养质量不断推进开展,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专业学位水平评估和学科评估对高校的研究生培养质量进行了全方位评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思中国研究生教育制度
让人心酸的惨剧不断发生,不知能否警示那些忙着圈地盖楼大把花钱却在奖助学上面哭穷的高校?
近年来,硕士生和博士生“非正常死亡”事件不断出现。
近日,复旦大学44岁的博士生李开学不堪压力猝死在书桌前,留下破碎的家庭和尚未完成的论文撒手人寰,而他生前的每月生活费只有不到300元,需要兼职讲课挣钱。
很多人认为这些投身研究却草草结束生命的学生存在身心上的各种问题,并觉得他们在困难面前的承受能力太差,却忽视了研究生(Q吧) 教育制度上的缺陷。
一个好的研究生教育制度,一定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支持和自由。
以笔者就读博士的澳大利亚为例,永久居民和公民读博士免费,最长可以用八年的时间完成,并且可以延期,基本上没有太大的时间压力。
当中只有一部分学生从本科开始不间断地读到博士,而很多人都是工作了多年之后才重回大学校园,心智更为成熟稳重,更清楚理解博士学位对自己的意义何在。
读博士本身是一个机会成本非常高的行为,很多时候意味要放弃优厚薪金或者现有的职业机会。
为此,对于优秀的学生,澳大利亚政府和大学有各种奖学金予以支持,最低标准是能够免除一个两人家庭在读博期间的经济忧虑,而且一切研究上面的支出,学校都会全盘负责。
在选题方面,学生可以选择任何自己喜欢的论文题目,完全不需要跟随导师的课题或研究项目。
我的博士同学中有不少都是三四十岁的中年人,还有一位刚刚做完心脏搭桥手术的六十多岁的老者。
对于他们来说,读博士只是一个普通的人生选择。
尽管历尽艰难才能拿到博士学位,但也只是求知之路里面的一段旅程而已。
但是在中国,读博士往往被解读为通往更高社会地位的通行证,或者是在当今劳动市场上获得更好的职业机会的门票,从而被赋予了超出学术范畴的意义,同时意味着必须忍受非一般的压力。
事实上,很多博士生的生活,基本上可以和废寝忘食,寒窗苦读,孤苦伶仃等同起来。
李开学每月几百元的生活费是如何得捉襟见肘,这甚至连上海市的低保线都达不到。
可以想象,李开学因为这个延期的博士学位受着怎么样的折磨!
将学生定义为学术苦行僧的角色是由“学海无涯苦作舟”式的传统文化决定的。
这其实是透支了他们的将来所得。
让人心酸的惨剧却不断发生,警示荣誉式奖学金难以免除博士生们的后顾之忧,有关部门需要尽快制定出台全面的研究生奖学金和研究资助制度。
尽管金钱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但是起码这能够让他们过上正常的物质生活,不需要到处“跑穴”赚取微薄的生活费。
那些忙着圈地盖楼大把花钱却在奖助学上面哭穷的高校,该想想一个问题:连油盐酱醋茶都没法保证的博士生们,该怎样完成需要付出多年努力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