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消费者行为学》课件—01旅游消费者行为概论

合集下载

第1章 旅游消费者行为概论

第1章 旅游消费者行为概论
发端于行为主义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外部环境比内在心理机制更能影响人的行为。 人类的社会行为主要通过社会学习习得和改变。社会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班杜拉曾指出, 学习行为的获得与学习行为的表现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就行为而言,强化是必要因素; 就行为获得而言,强化只是促进因素之一。
社会认知理论学家重视人内在的心理活动与结构,重点研究个体的认知结构,认为人 类的行为受其内在认知过程的支配。社会认知的一致性理论与社会认知的归因理论是社会 认知理论两大传统亚理论范畴,而马库斯等人提出的“自我图示”——信息加工的认知心 理学则从另一个维度发展了社会认知理论体系。
当代社会学理论阶段 (1980—)
涂尔干(迪尔凯姆) (实证主义传统)
结构功能主义/交换论、 功能主义/结构主义
新功能主义、系统功能主义
韦伯 (人文主义传统)
符号互动论/冲突论 结构化理论
现象学/常人方法学 理性选择理论
马克思 (批判主义传统)
批判理论、结构主义 马克思主义
沟通理论、后结构主义
人类学
代表人物
弗洛伊德 R.P.库佐尔特 阿德勒 霍妮 弗洛姆 J.B.华生 赫尔与斯金纳 班杜拉 勒温 海德 费斯汀格 琼斯和戴维斯凯利 马库斯
乔治 米德
霍曼斯 彼得.M.布劳
米歇尔·福柯
理论要点
弗洛伊德的经典精神分析学说中不乏有关社会心理学的重要思想。其中尤以“本能”、 “超我”、“人格发展”和以俄狄浦斯情结为核心的群体心理学学说最为明显。之后的社 会文化学派更将社会的研究视角作为发展心理动力学派的必然立足点,例如,阿德勒的社 会兴趣学说、霍妮的基本焦虑学说、弗洛姆的社会潜意识学说等。
个性 心理
个性心理是显示人们个别差异的心理现象。由于每一 个人先天因素、生活条件、教育影响、从事实践活动 等不同,心理过程在每个人身上产生时又带有个人特 征,这样就形成个人的兴趣、能力、气质、性格的不 同。

第五章 旅游消费者态度 《旅游消费者行为学》PPT课件

第五章 旅游消费者态度 《旅游消费者行为学》PPT课件

❖ (2)认知失调理论
❖ 【延伸思考5-1】
❖ 认知失调理论是另一关于态度 ❖ 问题:结合上文所述认知失调
改变的重要理论,由费斯廷格 理论,分析如何将之运于分析
提出(Festinger,1962)。该 旅游消费者态度的改变?
理论认为当个体有许多认知因
素,如关于自我、自己行为、
周围环境等的信念和看法,当
❖ 2)旅游消费者对目的地态度 的影响因素
❖ (1)旅游消费者对目的地态 度的类型
❖ 在旅游目的地的态度上,旅游 消费者比较常见的几种态度: ①向往 ②期待 ③好奇 ④回避 ⑤抵制
❖ (2)影响旅游消费者对目的地态度的因素 ❖ 影响旅游消费者对目的地态度的因素大致分为三大方面: ❖ ①消费者个体本身的因素 ❖ ②消费者所处的外部环境 ❖ ③目的地。
、团体组织,也可以是一种现象、观念等,这些被称为态 度客体/对象。任何一种态度都是针对一定的态度客体/对 象发生的。 ❖ (2)抗变性 ❖ 态度的抗变性,也叫态度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 (3)内隐性 ❖ 态度是一种内在的心理状态,一种行为倾向,不是行为本 身,不能直接被人所观察。
5.2 旅游消费者态度形成与改变的基础理论
❖ 2)旅游消费者态度的改变 ❖ (1)平衡理论 ❖ 海德在1958年提出的平衡理论,论述了个体在人际关系和事物态度
中 通 过 改 变 自 身 最 少 的 情 感 关 系 来 获 得 认 知 上 的 平 衡 ( Heider , 1958)。这种理论通常用一个人(主体P),另一个人(主体认识的 另一个体(O)以及态度对象(X)之间的关系来说明。这三者之间 有以下六种关系模型
这些认知因素存在相互冲突矛
盾的情况,就会出现认知“失
调”状态,这种状态是令人不

旅游消费行为培训课件PPT(25张)

旅游消费行为培训课件PPT(25张)
最大游旅时间比 旅游目的地最大合意性
合意程度与知名度的关系 旅游目的地数量与效用高低不必然正相关
三、IT约束下的效用最优解
(二)IT约束下的旅游效用最优解
I
旅游
T
D T1
I0 G1GFra bibliotek其他产品
图2.9 无时间约束下旅游与其他产品之间的最优解
三、IT约束下的效用最优解
(二)IT约束下的旅游效用最优解
文化创新、包装与外化: 建筑为例
扬州路 西湖轻舟渡 梦醒 晓风残月 杨柳岸如故
寒波荡 缘起缘灭 道人生苦 问新藤老树
二十四桥何处 空闻吹萧声声
不哭 不哭
二、旅游目的地决策行为模型
Da=f(Pa;P1,P2……Pn;I;T) Dij=f(Yi,Pij/k,Eij/k,Tij/k,DV)
二、旅游目的地决策行为模型
第二章 旅游消费行为
一、旅游消费的概念 二、旅游目的地决策模型 三、IT约束下的旅游效用最优解
一、旅游消费的概念
(一)旅游者消费与旅游消费
1、界定与争论
① 经济意义上界定:旅游者消费强调对目的地经济影响; 旅游消费则强调对目的地和客源地 的共同影响
② 技术意义上界定:生产、体验、经历形成过程 ③ 理论意义:发展旅游理论根据和提高消费途径 ④ 概念和关系之争论
旅游的体验品特性与高质量确认成本正相关
星标与质量确认成本
目的地需要注意保有形象与真实形象的关系
前者超过后者,则降低满意程度 前者若于后者,则不利目的地销售
三、IT约束下的效用最优解
(一)旅游效用最大化的简单原则
在一定货币支出(I)与时间(T)约束条件下,通过旅 游活动或旅游活动中的不同组合所获得的最大精神上与 物质上的最佳感受。

第三章 旅游消费者动机 《旅游消费者行为学》PPT课件

第三章 旅游消费者动机 《旅游消费者行为学》PPT课件

❖ 【教学互动3-2】 ❖ 观点:人们出游行为是出
于多种动机的,也就是说, 一系列出游动机的组合激 发了出游的行为。 ❖ 问题:你认可这种观点吗? 请举例说明。
3.2.3 旅游消费者动机的经典理论
❖ 1)普洛格的旅游动机理论
❖ 普洛格认为,旅游者人格是一个连续统(continuum),在连续统 的两端分别是“自我中心型”(Psychocentic)人格和“多中心型” (Allocentric)人格。
3.1 旅游消费者需要
❖ 3.1.1 需要与旅游需要 ❖ 旅游需要是指人们可以通过旅游行为而获得满足的一些基
本需要,尤其是精神性和社会性的需要。 ❖ 涉及两部分群体的需要: ❖ 一是潜在旅游消费者的需要。 ❖ 二是旅游消费者的需要。
3.1.2 旅游消费者需要对旅游动机的决定作用
1)程度
旅游消费者需要的强弱决定了旅游动机的程度 2)类型 旅游消费者需要的类型决定了旅游动机的类型
3.4.2 基于内部因素的旅游动机激发:2W-2H
❖ 基于内部因素的旅游动机激发可以归纳为“2W-2H”模式, ❖ “去哪玩”
(Where to play;关于旅游目的地、旅游产品选择) ❖ “玩什么”
(What to play;关于旅游活动、旅游项目选择) ❖ “怎么去”
(How to plan;关于旅游信息查找、旅游线路安排) ❖ “怎么玩”
义芳,2012)将旅游动机分作四类:身体健康的动机、 文化动机、交际动机和地位与声望的动机。
身体健康的动机
文化动机
交际动机
地位与声望的动机
❖ 4)逃避与寻求二维旅游动机理论
❖ 与丹恩的旅游动机理论类似,艾泽欧—爱荷拉(Iso-Ahola, 1982 ) 提 出 的 旅 游 动 机 模 型 包 括 两 个 方 面 因 素 : 逃 避 ( escaping element ) 和 寻 求 ( seeking element ) 。 “逃避”指离开日常环境的愿望,“寻求”指通过去相对照 的环境旅游以获得内在的心理回报的愿望。

第一章 旅游消费者行为概论 《旅游消费者行为学》PPT课件

第一章 旅游消费者行为概论 《旅游消费者行为学》PPT课件

1.1.2 旅游消费者行为
旅游消费者的行为即是旅游者的消费行为,是指旅 游者作为消费者的行为。
学者们对旅游者消费行为的界定基本上沿袭了消费 者行为学对消费者行为的界定,认为消费者行为可以 看成是由两部分构成: ❖(1)消费者的行为 ❖(2)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过程
这两个过程相互渗透,互相影响,形成消费者行为 的完整过程。
1.1.2 旅游消费者行为
❖ 吴清津(2006)指出,旅游消费行为并非只是经济性的消费行 为,而是受到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消费者自身的个性以及情感 等复杂因素影响的感性消费。
❖ 吴清津(2006)将旅游消费行为分为两部分:一是旅游者的行 为,即购买决策的实践过程;二是旅游者的购买决策过程,主要 指旅游者的购买实践之前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倾向。
1.1.2 旅游消费者行为
❖ 旅游消费行为的几种代表性定义 ❖ 曹诗图,孙静(2008)认为旅游消费行为是旅游者选择、购
买、使用、享受旅游产品、旅游服务及旅游经历,以满足其需 要的过程。
❖ 旅游消费行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1)广义的旅游消费行为包括从旅游需要的产生、旅游计划的制 定到实际旅游消费以及旅游结束回到家之后产生的感受(满意程 度)的全过程。 (2)狭义的旅游消费行为则强调行为是一种外在的表现,因此旅 游消费行为仅指旅游者的购买行为以及对旅游产品的实际消费。
1.1旅游消费者行为的概念
❖ (2)世界旅游组织,林南枝、陶汉军,罗明义的定义有 一个共同点:认为当消费主体转换为旅游者时所产生的消 费即是旅游消费,强调旅游消费是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购 买综合旅游产品所发生的各种各样的花费。
❖ (3)罗贝尔·郎加尔虽抽象定义了旅游消费的本质,但却 没有明确地说明如何去界定旅游消费(张俐俐,2009)。

第11章 旅游消费者忠诚度《旅游消费者行为学》PPT课件

第11章 旅游消费者忠诚度《旅游消费者行为学》PPT课件

11.3.3 其他因素
❖ (1)转换成本 ❖ 转换成本是指当消费者从一个产品或服务的提供者转向另
一个提供者时所产生的一次性成本。这种成本不仅仅是经 济上的,也包括时间、精力和情感上的。如果顾客从一个 企业转向另一个企业,可能会损失大量的时间、精力、金 钱和关系,那么即使他们对企业的产品或服务不是完全满 意,也会三思而行。
❖ 艾米恩(Amine,1998)认为,顾客对某种品牌产品或 服务的重复购买只是顾客忠诚的表现形式,而顾客对该品 牌产品或服务的积极态度是确保此种购买行为持续的前提。
❖ 奥利佛(Oliver,1997)将顾客忠诚表述为,顾客对在 未来一贯地重复性购买某种产品或服务的承诺,并由此承 诺所产生的对该产品或服务的购买行为,这种行为不会因 为市场的变化和竞争对手影响行为的吸引而发生转移。
❖ 对于旅游者来说,由于某些特殊因素的存在,这些因素可 能是旅游目的地本身所具有的独特吸引力,也可能是旅游 者本身所具有的某些心理或情感上的倾向,他可能会对某 个旅游目的地或者某种类型的旅游目的地具有很深的心理 认同和情感依赖,这样的话,他在内心深处就对这个目的 地产生了共鸣感和归属感,而这种归属感和依赖感,正是 旅游者忠诚的体现,同时也是旅游者忠诚产生的一个原因。
11.2.2 测量模型
❖ (1)行为论
❖ 欧普曼(Oppermann,2000)认为,旅游者忠诚研 究应从纵向的角度,了解旅游者的旅游行为,而非仅从横 截面角度完全忽视旅游者的旅游经历。他认为现有的忠诚 研究无法测量旅游者的态度,因此提出通过行为单一指标 途径来识别旅游目的地旅游者忠诚以及忠诚的旅游者。他 认为,虚假忠诚出现在低度参与决策的产品和服务的购买 中,对于要求高度参与决策的旅游目的地产品的购买来说, 虚假忠诚出现的可能性很小。因此,旅游者的行为能够用 于目的地旅游者忠诚的测量,重游次数可以作为忠诚度测 量依据。即:重游次数越多,旅游者的忠诚度越高。

第十章 旅游消费者满意度 《旅游消费者行为学》PPT课件

第十章 旅游消费者满意度 《旅游消费者行为学》PPT课件

❖ (2)理大旅客满意度指数(PolyU Tourist Satisfaction
Index)
❖ 理大旅客满意度指数,由香港理工大学酒店与旅游管理学 院开发的“理大旅客满意指数体系”评估所得。这一评估 体系采用由六大旅游相关部门(景点、出入境服务、酒店 、餐饮、零售、交通)所组成的综合指数对入境香港的旅 客的满意水平进行测量。
❖ (2)旅游者满意度的形成机理
❖ 大多数旅游者满意度形成机理的研究是围绕旅游 者期望、期望差异、感知质量、感知价值等因素 对于旅游者满意度的影响作用来展开的。奥利佛 (Oliver,1980)指出,顾客对于产品和服务的 期望对顾客满意度有着直接的影响,顾客期望是 顾客满意度评价的标准。米勒(Miller,1977) 认为,期望有理想的(ideal)、想要的( deserved)、期待的(expected)和最低容忍的 (lowest tolerable)四种类型,不同类型的期望 对顾客满意具有不同的影响。
❖ (4)公平性模型
❖ 鉴于学术界对“期望—实绩模型”提地完善原有 模型。他指出,满意度是比较的结果。顾客要判断自己对 消费经历的满意程度,就必须对服务实绩与某一标准进行 比较;服务公平性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比较标准。
❖ 服务公平性指顾客对服务性企业及其员工对待自己的态度 和行为的公平程度的看法。研究表明,公平性包括结果公 平性、程序公平性和交往公平性。结果公平性分配公平性 指顾客对企业为自己提供的服务结果是否公平的看法。程 序公平性指顾客对企业的服务过程和服务程序是否公平的 看法。交往公平性指顾客对服务人员在双方交往过程中对 待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是否公平的看法。
❖ 对于文化型或者文化创意型的旅游地而言,旅游者满意度的影响因素 又有所差异。
❖ 不同类型的旅游者对同一旅游目的地的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也可能不尽 相同。

旅游消费者行为 ppt课件

旅游消费者行为 ppt课件

ppt课件
20
第五节 环城游憩行为理论
四、悠闲舒适休闲度假方式是高体验价值的体现
五、环城游憩行为发展存在五个影响因素 ☆资源赋存 ☆人口集聚 ☆经济发展 ☆消费观念的改变 ☆营销推介宣传
ppt课件
21
第五节 环城游憩行为理论
一、环城游憩体验价值结构体系
(一)环城游憩游客消费心理特征 (1)远离喧嚣、放松心情 (2)倾向互动性、参与性项目 (3)追求高品质的情感体验 (4)寻求经济便捷的心理
ppt课件
11
第二节 旅游消费者行为模式
一、“刺激—反应”模式
•行为是刺激的反应。当某行为的结果能满足人们需要时,在这样的刺激下, 行为倾向于重复;反之,行为则趋向于消退。
(一)科特勒的刺激—反应模式
ppt课件
12
第二节 旅游消费者行为模式
(二)巴甫洛夫的刺激—反应模式
ppt课件
13
第二节 旅游消费者行为模式
ppt课件
5
第一节 旅游购买行为理论 三、风险规避理论
•风险规避理论认为,旅游消费者在购买旅 游产品时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而这种风 险和人的心理承受力会影响他们的购买行为。
ppt课件
6
第一节 旅游购买行为理论
风险规避理论认为,旅游消费者在购买旅游产品时承受的风 险主要有六种类型:
☆功能风险 ☆安全风险 ☆资金风险 ☆时间风险 ☆社会风险 ☆心理风险
ppt课件
18
第五节 环城游憩行为理论
图2-7 环城游憩体验价值结构体系
ppt课件
19
第五节 环城游憩行为理论
二、体验价值内部具有层次作用关系
三、体验价值与游客满意度及行为意向之间具有嵌套作用机制

第二章 旅游消费者感知 《旅游消费者行为学》PPT课件

第二章 旅游消费者感知 《旅游消费者行为学》PPT课件

2.3 旅游消费者感知的影响因素
❖ 2.3.1 客观因素 ❖ 1)感知对象的刺激强度 ❖ 2)感知对象的出现频率 ❖ 3)感知对象的变化性
❖ 2.3.2 主观因素 ❖ 1)兴趣 ❖ 2)需要和动机 ❖ 3)情绪 ❖ 4)其他的个体因素 ❖ 个性、知识经验、价值观等
2.4 旅游消费者目的地感知
❖ 2.4.1 旅游消费者对目的地形 象的感知
❖ 3)恒常性
❖ 4)理解性
❖ 现实中我们感觉到的刺激物 ❖ 知觉者总是会借助已有的 的状态在不断改变,但是对 经验知识,对知觉对象加 于熟悉的环境、事物,我们 以理解和解释。 始终能根据以往的知识经验, 知觉到一个比较稳定的、不 变的世界。
❖ 知觉的恒常性包括了对刺激 物大小、形状、明度、方向 等方面知觉的稳定性。
的具体实施。从现有的实践来看,目前存在(1)消费驱动逻辑 ❖ (2)资源驱动逻辑 ❖ (3)竞争驱动逻辑
❖ 【业务链接2-2】 ❖ 旅游广告设计的注意事项——基于旅游消费者的感知 ❖ 一项针对旅游广告实际效果的研究,对旅游消费者的感知
进行了调查,并对旅游广告的设计与传播提供了许多意见 。总结起来,旅游广告设计的注意事项有: ❖ (1)旅游企业应树立正确的广告理念。 ❖ (2)旅游广告设计应追求精品意识,做到内容与形式的完 美统一。
2.5 基于旅游消费者感知的营销策略
❖ 2.5.2 广告策略 ❖ 旅游广告是指由旅游目的
地政府部门、企业出资, 通过各种媒介进行有关旅 游产品、旅游服务和旅游 信息的有偿的、有组织的 、综合的、非人员的信息 传播活动。
❖ 【业务链接2-1】 ❖ 旅游目的地品牌升级的三种驱动逻辑 ❖ 旅游目的地的品牌升级,从本质上而言是目的地品牌策略
如兴趣、动机、期望、知识经 验等的影响。

旅游消费者课件(共28张PPT)《旅游学概论》(重庆大学)

旅游消费者课件(共28张PPT)《旅游学概论》(重庆大学)

二、旅游消费者形成 (三)旅游需求 1.旅游需求定义
指人们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旅游产品的数量,是旅游者购买旅游产品的 现实能力。 旅游需求涵义可从以下几个层次来理解: 旅游需求表现为旅游者对旅游产品的购买欲望;旅游需求表现为旅游者 对旅游产品的购买能力; 旅游需求表现为旅游市场中的一种有效需求。
二、旅游消费者形成 2.旅游需求实现
1.距离衰减规律,指旅游者数量随着出游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少的空间分布规律。一般而言, 距离越近,旅游者到访概率越大;距离越远,到访概率越小。 2.季节波动规律,指旅游者数量在一定时期内不平衡波动的时间分布规律。一般而言,旅游 者来访人数较多时期称之为旺季,来访人数较少时期称之为淡季,其余时期称之为平季。 3.选优游览规律,指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优先选择高级别旅游产品的行为规律。一般而言, 旅游者倾向于优先选择交通条件、旅游资源、接待设施、管理水平条件好的产品。 4.超常消费规律,指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表现出物质消费水平攀高的行为规律。一般而言, 在旅游情境中旅游者
需要具备足够 的支付能力
需要拥有足够 的闲暇时间
旅游需求 的实现
具备这两个必备条件外,还与身体条件、教育经历、家庭因素有关。
3
PART THREE
旅游消费者行为
三、旅游消费者行为
(一)行为过程
旅游消费者行为,指旅游者出游、游中、游后的一系列行为过程。根据时间顺序,划
前往 达到 旅游 分为出游前的决策行为、前往目的地的前往行为、达到目的地的游览行为、返回常住地
相关性
旅游动 机特性
起伏性
旅游行为是一种永不结束的活动,一 种动机实现后又会产生新的旅游动机。
二、旅游消费者形成
3.旅游动机分类
(1)身体方面的动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 旅游消费者行为的基础理论
(二)评价 1、旅游者消费效用的评价 边际效用
无差异曲线
无差异曲线是一条表示线 上所有各点两种物品不同 数量组合给消费者带来的 效用程度相同的线。
2017年中国景区旅游消费研究报告
2016年在线周边游市场交易规模中,景区门票交易份额达到60%,相 较2015年提升7.4%。2016年景区和目的地资源整合仍然是投资热点, 并且随着迪士尼的开园营业,门票作为周边游的核心产品增量放大,并 带动住宿、餐饮等相关产业发展。
2017年中国景区旅游消费研究报告
4、旅游地的空间合作
㈠旅游地空间合作的条件
⒈地域邻近性 ⒉资源异质性
㈡旅游地空间合作的结果:双赢或多赢
☺旅游地理
4、旅游地的空间合作
㈠旅游地空间合作的条件
⒈地域邻近性 ⒉资源异质性
㈡旅游地空间合作的结果:双赢或多赢
☺旅游地理学
红瑶族
红瑶族
旅游战略管理
Strategic Management for Travel and Tourism
中国旅游者选择乡村旅游的动机
中国旅游者选择乡村旅游的动机
中国旅游者选择乡村旅游的动机
(4)复合型需求
第三节 旅游消费者行为的基础理论
一、旅游消费效用理论 (一)内涵与特征 效用是指人们消费物质或劳务产品时所获
得的满足程度。 旅游消费效用是指旅游者在旅游经济活动
中通过消费旅游产品所获得的心理感受和 主观评价
2017年中国景区旅游消费研究报告
景区用户在未来预订门票渠道选择方面,在线旅游网站以69.7%的占比依然位于 首位,同时通过其他渠道预订门票的用户占比有所增长,这与各方共同努力加大 宣传力度密不可分。
2017年中国景区旅游消费研究报告
在未来购买产品偏好方面,可以看出,景区用户更喜爱购买多元化的打 包产品,其中“门票+住宿+交通”产品最受欢迎(54.4%)。丰富的 “门票+”产品为景区用户的出行提供了一站式服务,避免了出行中不 必要的麻烦。
2017年中国景区旅游消费研究报告
在了解国内旅游景区途径方面,旅游攻略网站的推荐以54.5%的占比位于 第一;其次是亲朋推荐,占比44.2%;再次是在线旅游预订网站推荐,占 比42.9%。旅游攻略网站及在线旅游网站的推荐更为专业和丰富,亲朋推 荐更为真实,因此成为用户的主要信息来源。
2017年中国景区旅游消费研究报告
第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旅游消费者行为研究进展
一、旅游动机的研究 二、旅游态度的研究 三、旅游消费行为的研究 四、旅游市场细分的研究
中国旅游者选择乡村旅游的动机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1)回归的需求。
中国旅游者选择乡村旅游的动机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2017年中国景区旅游消费研究报告
VR投入将引领景区新时尚
2017年中国景区旅游消费研究报告
全域旅游打破传统景点旅游的封闭、单一模式,开创开放、综合的全域旅游新格 局,不仅对景区影响深远,更实现了不同业态优势互补,促进整体区域的共同开 发发展。
第一节 旅游消费者行为的概念和特点
一、旅游消费者行为的概念
第一章 旅游消费者行为概论
学习内容:
1.旅游消费者行为概念和特征 2.旅游消费者行为研究进展 3.旅游消费者行为的基础理论 4.研究旅游消费者行为的意义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旅游消费者行为的概念与特征; 熟悉旅游消费者行为的研究进展和意义;掌握旅游 消费者行为的基础理论
2、能力目标:运用旅游消费者行为的基础理论知 识来分析对旅游消费者行为的特征与发展趋势,具 有运用旅游消费者行为理论来分析旅游行业中各种 旅游者消费行为的整个购买过程的能力。
旅游消费者行为是指旅游者在购买旅游产品过 程中的信息收集与决策、产品购买与消费、产 品消费事后评价的行为表现以及相关活动,它 主要包括旅游消费者行为的心理活动、决策行 为、消费行为、体验后评估行为等各项消费行 为的动态过程。
二、旅游消费者行为的特征
(一)明确的目的性 (二)连续的过程性 (三)需求的个性化 (四)购买与消费的同步性
2017年中国景区旅游消费研究报告
国家旅游局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国内旅游人数一直保持10% 以上的上升趋势,并在2016年达到44.4亿人次。政策的利好,旅游 服务机制的完善,未来旅游市场规模将会持续上升。
2017年中国景区旅游消费研究报告
2016年中国在线度假市场交易规模达到962.9亿元,增长率为 39.8%,随着全民旅游时代的到来以及互联网的高速发展,预计 2017年在线度假市场的交易规模会继续增长,突破1200亿元。
调研结果显示,2017年中国旅游景区用户在出游同行人员选择方面,63.7% 的用户选择和配偶同行,其次是和子女一同出游(48.9%),蜜月游和亲子 游更受欢迎。在交通工具选择方面,自驾(71.4%)跃居首位,占比攀升。
2017年中国景区旅游消费研究报告
调研结果显示,2017年中国旅游景区用户未来计划出游目的地与过去一 年整体相差不大,但是云南、海南有明显的提升,西藏则是新进入TOP10 榜单,用户对于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风貌充满好奇感,并开始追求 有特色的出游线路。
(1)回归的需求。
中国旅游者选择乡村旅游的动机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1)回归的需求。
中国旅游者选择乡村旅游的动机
(2)求知需求
中国旅游者选择乡村旅游的动机
(2)求知需求
中国旅游者选择乡村旅游的动机
(2)求知需求
中国旅游者选择乡村旅游的动机
(3)怀旧需求
中国旅游者选择乡村旅游的动机
2016年景区网络购票市场规模为137.4亿元,增速高达52.0%,但目前在 线渗透率仅为11.4%,市场发展空间潜力巨大,随着景区门票的互联网化 如加强OTA合作、微信下单等,未来在线景区门票市场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2017年中国景区旅游消费研究报告
2016年高星景区互联网渗透率达到31.5%,相较2015年抽样结果增长了 5个百分点,比例进一步提升。从区域来看,华东景区互联网渗透率最高, 江浙沪消费者在移动端使用特别活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