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塑料的诞生
塑料的发展历程
塑料的发展历程一、塑料的起源塑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
最早的塑料是天然橡胶的化学改性产物。
1839年,美国人查尔斯·古德伊尔(Charles Goodyear)发现了橡胶的硫化方法,这一发现使得橡胶的性能得到极大改善,更加坚韧且耐用,这可以看作是塑料发展的先驱。
在19世纪中叶,人们开始探索从纤维素这种天然高分子材料中制造类似塑料的物质。
1862年,亚历山大·帕克斯(Alexander Parkes)展示了一种被称为“帕克辛”(Parkesine)的材料,它是由硝化纤维素制成的,这是世界上第一种人造塑料。
这种材料具有可塑性,可以被加工成各种形状,虽然它存在一些缺陷,例如容易燃烧等,但它开启了人造塑料的新纪元。
二、早期塑料的发展(19世纪末 - 20世纪初)1. 赛璐珞(Celluloid)1869年,约翰·卫斯理·海亚特(John Wesley Hyatt)发明了赛璐珞。
他在寻找一种可以替代象牙制造台球的材料时,通过改进硝化纤维素的配方,制造出了赛璐珞。
赛璐珞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和透明度,很快就被广泛应用于制造梳子、纽扣、玩具等各种日用品,还被用于早期的电影胶片制作。
例如,早期的电影胶片很多都是由赛璐珞制成的,它使得电影产业得以快速发展。
然而,赛璐珞也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高度易燃,这也导致了很多火灾事故。
2. 酚醛树脂(Bakelite)20世纪初,比利时裔美国人利奥·贝克兰(Leo Baekeland)发明了酚醛树脂,这是一种具有革命性的塑料。
1907年,他通过将苯酚和甲醛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得到了酚醛树脂。
酚醛树脂具有良好的耐热性、绝缘性和机械性能,而且不易燃烧。
它的出现使得塑料开始在电气工业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例如用于制造电器插座、收音机外壳等。
酚醛树脂被认为是现代塑料工业的开端。
三、塑料的大规模生产与多样化发展(20世纪中叶 - 20世纪末)1. 聚乙烯(Polyethylene)1933年,英国帝国化学工业公司(ICI)的研究人员偶然发现了聚乙烯。
塑料的发明历史
塑料的发明历史也许是因为塑料制品在日常生活中太普遍了,大家对塑料一词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
从字面上理解,塑料指所有可以塑造的材料。
但我们所说的塑料,单指人造塑料,也就是用人工方法合成的高分子物质。
其实,正是因为有了这种物质,才有了塑料一词。
大家知道,在纤维素中的部分羟根(氢氧根)被硝化后会得到焦木素。
焦木素溶于乙醇和乙醚的混合物,再加入樟脑等蒸发后会得到一种物质,它受热后变软,冷却后变硬,这种物质被称为“赛璐璐”。
它就是于1865年问世的首批人造塑料。
使塑料从化学实验室中的珍品一跃而成为公众关注的对象,是塑料被引入台球室这一戏剧性事件引发的。
以前的台球是用象牙做的,象牙只能来源于死了的大象,数量自然非常有限。
19世纪60年代初,有人悬赏 1万美元征求台球的最好代用品。
1869 年,美国的海厄特利用“赛璐璐”制出了廉价台球,从而赢得了这笔奖金。
从此,赛璐璐被用来制造各种物品,从儿童玩具到衬衫领子中都有赛璐璐。
它还用来做胶状银化合物的片基,这就是第一张实用照相底片。
但是由于赛璐璐中含硝酸根,极易着火,而引起火灾。
赛璐璐是由纤维素制成的。
因此,它仍然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到1909年,人们已能用小分子合成塑料。
美国的贝克兰把苯酚和甲醛放在一起加热得到的酚醛树脂,被称为贝克兰塑料。
酚醛树脂也是通过缩合反应制备的。
其制备过程共分两步:第一步先做成线型聚合度较低的化合物;第二步用高温处理,转变为体型聚合度很高的高分子化合物。
第一步得到的物质研磨成粉,再和其它物质如陶土混合加热,熔融后凝固的高分子物质很稳定,再加热的时候不再变软。
当然,对塑料加热可以使其损坏。
到了20世纪30年代,人们发现乙烯在高温高压下能形成很长的链。
这是因为乙烯中两个碳原子间的双键在高温下有一个键会打开并与相邻分子连接,这样多次重复,就形成了聚乙烯。
聚乙烯是一种石腊状物质,像石腊一样,呈暗白色,有滑腻感,对电绝缘而且防水,但比石腊更坚固柔软。
遗憾的是,用高温高压方法制造的聚乙烯有一重大缺陷,它的熔点太低,大约等同水的沸点。
塑料的来源与历史
塑料的来源与历史早在19世纪以前,人们就已经利用沥青、松香、琥珀、虫胶等天然树脂。
1868年将天然纤维素硝化,用樟脑作增塑剂制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塑料品种,称为赛璐珞,从此开始了人类使用塑料的历史。
从此开始了人类使用塑料的历史。
1909年出现了第一种用人工合成的塑料-酚醛塑料。
1920年又一种人工合成塑料-氨基塑料(苯胺甲醛塑料)诞生了。
这两种塑料当时为推动电气工业和仪器制造工业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到20世纪20、30年代,相继出现了醇酸树脂、聚氯乙烯、丙烯酸酯类、聚苯乙烯和聚酰胺等塑料。
从40年代至今,随着科学技术和工业的发展,石油资源的广泛开发利用,塑料工业获得迅速发展。
品种上又出现了聚乙烯、聚丙烯、不饱和聚酯、氟塑料、环氧树脂、聚甲醛、聚碳酸酯、聚酰亚胺等等。
就是这个时候开始的.天然高分子加工阶段这个时期以天然高分子,主要是纤维素的改性和加工为特征。
1869年美国人J.W.海厄特发现在硝酸纤维素中加入樟脑和少量酒精可制成一种可塑性物质,热压下可成型为塑料制品,命名为赛璐珞。
1872年在美国纽瓦克建厂生产。
当时除用作象牙代用品外,还加工成马车和汽车的风挡和电影胶片等,从此开创了塑料工业,相应地也发展了模压成型技术。
1903年德国人A.艾兴格林发明了不易燃烧的醋酸纤维素和注射成型方法。
1905年德国拜耳股份公司进行工业生产。
在此期间,一些化学家在实验室里合成了多种聚合物,如线型酚醛树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氯乙烯等,为后来塑料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04年世界塑料产量仅有10kt,还没有形成独立的工业部门。
合成树脂阶段这个时期是以合成树脂为基础原料生产塑料为特征。
1909年美国人L.H.贝克兰在用苯酚和甲醛来合成树脂方面,做出了突破性的进展,取得第一个热固性树脂──酚醛树脂的专利权。
在酚醛树脂中,加入填料后,热压制成模压制品、层压板、涂料和胶粘剂等。
这是第一个完全合成的塑料。
1910年在柏林吕格斯工厂建立通用酚醛树脂公司进行生产。
塑料的来源
塑料的来源、定义及性质一、塑料的来源塑料工业属于高分子工业,是石化工业的一环,具有高度关联性,是多层次加工特性之产业。
塑料是以石油或天然气为原料,经提炼、裂解成各种石化基本原料(单体)后,再经聚合反应(加成聚合或缩合聚合)而得的高分子树脂。
各类塑料经过逐步加工衍生出各种下游制品,包括橡胶、涂料、接着剂、人造纤维、合成树脂等。
二、塑料的定义塑料是以石油或天然气为原料,经过合成反应而得到的高分子树脂。
所谓高分子树脂是指单体化合物经过聚合反应,聚合合成高分子聚合体,其分子量可达到数千甚至数百万。
在高分子领域的分类上,分子量未达1000者称为低分子,介于1000~10000者称为准高分子或寡聚合体(Oligomer),大于一万以上者称为高分子(Polymer)。
一般常用来做成型加工的塑料,其分子量大约在10000~1000000之间,而分子量低于一万的寡聚合体则常用来做纺织用树脂、涂料、接着剂、合成树脂等。
所以,并非所有高分子聚合体均可作为塑料的用途,事实上要看其分子量、分子结构、官能基、玻璃转移温度(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 ,简称Tg)等种种因素,塑料随温度与分子间键结而呈现玻璃态、橡胶态、熔胶态等变化。
塑料名称分子量M/W.C聚乙烯PE4000聚异丁烯PIB17000聚乙烯醇PVA29200聚苯乙烯PS38000压克力PMMA10400三、塑料的种类一般而言,塑料可大分为两大类:热塑性塑料(Thermoplastic)及热固性塑料(Thermosetting)。
热塑性塑料在常温下通常为颗粒状,加热到一定温度后变成熔融状,将其冷却后则固化成型,若再次加热则又会变成熔融状,可进行再次的塑化成型。
因此,热塑性塑料可经加热熔融而反复固化成型,所以热塑性塑料的废料通常可回收再利用,即有所谓的「二次料」之称。
热塑性塑料分通用塑料(如PE、PP、PS、PVC、ABS等)、工程塑料(如PC、PA、POM、PBT、PPO、PPS、LCP等)和合金(如PC/ABS等)。
中国塑料发展史
中国塑料发展史
中国从1921年开始工业化生产合成塑料制品;1921年上海胜德赛珍厂(现胜德塑料厂)开始生产赛璐珞制品;1926年上海胜德赛珍厂开始生产酚醛树脂及模塑粉(电木粉),1949年中国塑料产量约400t左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酚醛塑料等热固性塑料有所发展;1958年我国自行研究设计的第一套年产3kt聚氯乙烯的生产装置在锦西化工厂建成投产,这是中国塑料工业进入一个新时期的标志。
1960年,上海建成年产500t聚苯乙烯生产装置;1965年,上海高桥化工厂以千吨级规模生产高密度聚乙烯;1970年,年产3.5kt高压法聚乙烯装置和年产5kt聚丙烯装置开始在兰州化学工业公司投入生产。
塑料是什么材料做的
塑料是什么材料做的塑料是一种由合成树脂加入添加剂制成的材料,它具有轻质、耐腐蚀、绝缘、廉价等特点,因此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被广泛应用。
塑料的主要原料是石油和天然气,经过聚合反应形成聚合物,再加入各种添加剂,最终形成各种不同性能的塑料制品。
塑料的主要原料是石油和天然气,这两种化石燃料是塑料制造的基础。
石油和天然气中含有丰富的碳氢化合物,经过加工和提炼,可以获得乙烯、丙烯等单体物质,这些单体物质是塑料聚合的基础。
在聚合反应中,单体分子通过共价键连接成长链状的聚合物分子,形成塑料的基本结构。
不同的单体和不同的聚合方式可以形成各种不同性能的塑料,如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
除了聚合物之外,塑料中还需要添加各种辅助剂来改善其性能。
例如,增塑剂可以增加塑料的柔韧性和可加工性,抗氧剂可以延长塑料的使用寿命,填充剂可以提高塑料的强度和硬度。
这些添加剂的选择和添加量对塑料制品的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合理的配方可以使塑料具有理想的性能,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
塑料制品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塑料袋、塑料瓶、塑料箱等。
塑料的轻质和耐腐蚀性使其成为理想的包装材料,可以有效保护食品、药品等易腐烂的物品。
此外,塑料还被用于制作家具、日用品、建筑材料等,其廉价和易加工的特点使其在工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塑料制品的大量使用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问题。
塑料制品的生产需要消耗大量的化石燃料和能源,而且大部分塑料制品在使用后很难被降解,长期存在于环境中,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因此,人们在使用塑料制品时应该尽量减少使用量,提倡循环利用和分类回收,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总的来说,塑料是一种由合成树脂加入添加剂制成的材料,具有轻质、耐腐蚀、绝缘、廉价等特点。
它的主要原料是石油和天然气,经过聚合反应形成聚合物,再加入各种添加剂,最终形成各种不同性能的塑料制品。
塑料在生活和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但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问题,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和关注。
塑料属于什么材料
塑料属于什么材料塑料是一种重要的工程材料,属于聚合物材料的一种。
塑料以石油、天然气等为原料,通过聚合反应制成。
它由许多分子构成,这些分子可以在加热时软化,随后又可以在冷却时硬化。
塑料具有很高的可塑性和适应性,可以通过加工成型制成各种形状的制品。
塑料的制造过程首先是原料的提取和分离。
通常情况下,塑料的原料来自于石油和天然气。
这些原料经过精炼和分离过程,得到含有碳、氢等元素的烃类物质。
然后,通过聚合反应,将这些烃类物质连接成长链状的分子,形成聚合物。
最后,将聚合物再经过加工成型,得到所需要的塑料制品。
塑料的特性有很多,首先是可塑性。
由于塑料分子间键结构的特殊性,塑料在加热软化时,分子间的力能被削弱,使其变得可以塑性变形。
通过加热加压和模具成型,可以将塑料制成各种形状的制品。
其次是轻质。
塑料的密度一般较低,是金属的1/6-1/2,因此塑料制品具有轻质的特点,适合用于需要重量轻的场合。
另外,塑料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耐腐蚀性和耐磨性,可以在各种环境中使用。
塑料的应用十分广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塑料制品,比如塑料包装袋、塑料瓶、塑料餐具等。
这些制品在食品、化妆品、日用品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另外,塑料也广泛应用于建筑、汽车、电子等领域。
例如,建筑中的塑料管道、保温材料,汽车中的塑料车身零部件,电子中的塑料外壳等,都是塑料材料的应用。
然而,塑料材料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可降解性较差。
一些塑料制品在自然环境中分解需要数十年甚至数百年的时间,给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
其次是塑料燃烧时会释放出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潜在风险。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塑料的回收再利用,推广使用可降解塑料,减少塑料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
总之,塑料是一种重要的聚合物材料,具有可塑性强、轻质、绝缘性能好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然而,塑料也面临着可降解性差和环境影响等问题,需要我们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解决。
塑料概述
塑料概述塑料概述一: 塑料的定义塑料是一种具有可塑性的人造高分子有机化合物(树脂)。
塑料是指以有机合成树脂为主要成分,加入或不加入其他配合材料(助剂)而构成的人造材料。
它通常在加热、加压条件下可塑制成具有一定形状的器件。
所谓可塑性,是指象黏土那样,加力就变形,而撤除外力之后不恢复形状的性质。
所谓弹性(弹力),是指施加一定程度的力就变形,但撤去所施加的力则恢复原状,这种性质叫弹性(例如:橡胶),具有弹性的物体叫弹性体(如:松紧带)。
塑料就是利用这种加热时所产生的可塑性,加工成各种形状的。
二:塑料的来源塑料是由低分子有机化合物(如:乙烯丙烯苯乙烯氯乙烯乙烯醇等)在一定条件下聚合而成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聚合物)。
构成塑料的分子,由于分子量都是在10000以上的高分子,所以说塑料是高分子化合物(高聚物)。
一般塑料分子中都含有碳(C)原子和氢(H)原子,有的塑料分子结构中含有少量氧(O)、硫(S)原子。
塑料的基本原料是低分子碳、氢化合物,它是从石油、天然气或煤裂解物中提炼和合成出来的人造塑脂。
三:塑料的分类目前,塑料已发展到300多种,最常用的塑料有十几种。
1. 按塑料的应用领域分类一般分为通用塑料和工程塑料。
通用塑料:产量大,价格低,价格低廉,性能一般,多用于制做日用品。
(如:PE PP PVC PS PMMA EV A等)工程塑料:产量相对较少,价格较贵。
具有较高力学性能及耐高温性、耐腐蚀性,可在较宽阔的温度范围内和较长的时间内能良好的保持这种性能,并能在承受机械应力和较为苛刻的化学、物理环境中长期使用。
被公认的七大工程塑料:ABS PC POM PA PET PBT PPO,另外,还有功能塑料(如:LCP 人造器官等)、纳米塑料、降解塑料等。
2. 按塑料的结晶形态分类一般氛围结晶性塑料和无定形塑料。
结晶性塑料:是指在适当的条件下,分子能产生某种几何结构的塑料(如:PE PP PA POM PET PBT等),大多数的属于部分结晶态。
塑料的发展历程
塑料的发展历程塑料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材料,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它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下面我来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塑料的发展历程。
塑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600年的古代美洲文明。
人们当时使用天然树脂制作饮水容器和装饰品。
然而,直到公元前19世纪,塑料的发展才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1820年,英国化学家西蒙斯发现了一种从橡胶中提取出来的物质,被称为“高分子”。
这个发现引发了关于塑料与橡胶之间关系的讨论,奠定了塑料化学的基础。
随后的几十年间,诸多化学家纷纷投入到塑料研究中。
1862年,英国人亨利·威莱科克斯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可塑性塑料——乙烯基塑料。
这种塑料的制造方法简单,价格低廉,被广泛应用于玩具、使用品和装饰品等领域。
接着,在20世纪初的几十年间,随着对塑料化学性质的深入研究,多种新型塑料相继问世。
例如,1907年,比利时化学家艾迪·巴科兰发明了可塑性塑料——巴克胶;1926年,德国化学家赫曼·斯泰尼克发明了聚氯乙烯(PVC),该材料具有耐腐蚀、隔热和保温的特点,广泛用于建筑领域;1933年,美国人R·威利富德发明了聚丙烯,使塑料的种类更加丰富。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塑料得到了大规模的应用。
塑料的轻便、坚固和耐腐蚀的性质使其成为军事工业的重要材料。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塑料的质量和性能逐渐提升。
1950年代,特种塑料开始出现,如聚酯纤维(常用于制作衣物)、聚碳酸酯(用于光学器材)等;1960年代,将塑料和其他材料结合成为一体的塑料复合材料开始应用于航空航天和汽车工业等高端领域。
此后,塑料行业快速发展。
更多新型塑料如高性能塑料、工程塑料和特殊塑料相继问世,满足了各种不同行业的需求。
塑料包装、塑料制品和塑料容器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
然而,随着塑料的大规模应用,塑料垃圾也成为了全球环境污染的严重问题。
塑料垃圾的处理和回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如何减少塑料污染,同时保持塑料的优点,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塑料的来源与历史
引言概述:塑料是一种重要的现代材料,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
虽然塑料的使用已经成为我们的生活习惯,但对于其来源和历史的了解却相对较少。
本文将详细介绍塑料的来源与历史,从早期的发现到现代的发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认识塑料。
正文内容:一、早期发现1.1天然树脂的发现:人类早期使用天然树脂的例子1.2化学合成塑料的奠基:巴克兰发现合成塑料的过程1.3早期塑料的用途:载体,容器和装饰品的应用二、大规模应用2.1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塑料发展的影响2.2塑料在汽车工业的应用2.3塑料对包装行业的革命2.4塑料在电子领域的应用2.5塑料对医疗行业的推动三、持续发展与创新3.1塑料回收与循环利用3.2纳米技术对塑料性能的提升3.3生物可降解塑料的发展3.4塑料在新材料领域的应用3.5利用塑料制造可再生能源设备四、环境问题与挑战4.1塑料污染的现状4.2塑料废弃物的处理方法4.3减少塑料使用的努力4.4塑料替代品的研发与应用4.5国际合作与政策支持的重要性五、未来展望与趋势5.1可持续塑料发展的重要性5.2绿色塑料的研究与应用5.3微纳结构对塑料性能的改进5.43D打印技术与塑料的结合5.5塑料工业与可再生能源的结合总结:塑料作为一种重要的材料,它的来源和历史有着悠久而丰富的发展过程。
从早期的天然树脂到后来的合成塑料,塑料在人类社会中的地位逐渐提升。
它在各个行业中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塑料也面临着环境污染的问题,对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日益迫切。
未来的发展趋势表明,人们将不断努力研发与推广可持续塑料,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并探索新的塑料工业与可再生能源的结合方式。
在这个过程中,国际合作与政策支持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塑料的可持续发展铺平了道路。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塑料的来源与历史,以及其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性和挑战。
对于塑料行业的从业者和相关研究者来说,本文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和发展思路。
塑料的发明与发展历程
塑料的发明与发展历程展开全文塑料一词源自希腊语(plastikos),意思为适合模制,即指在制造过程中的可塑性,允许它们被铸造成各种各样的形状。
塑料的发明堪称为20世纪人类的一大杰作,历经百余年的发展,塑料已经遍布全球,成为现代文明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原料。
帕克辛“帕克辛”是最早发现的一种塑料。
在19世纪50年代,英国化学家帕克斯在研究胶棉处理方法时,无意中将胶棉和樟脑混合,产生了一种能够弯曲的硬材料,并将它命名为“帕克辛”。
帕克斯利用“帕克辛”制造出了梳子、纽扣和珠宝饰品等各类物品,备受人们青睐。
赛璐珞在19世纪60年代,纽约人海亚特改进了“帕克辛”的制造工序,并将其重新命名为“赛璐珞”。
“赛璐珞”最初是被应用于台球制造,随着塑料市场的不断扩大,“赛璐珞”被制作成了各种各样的产品。
“赛璐珞”是人造塑料,具有易燃的特点,因此其产品制作的范围有限。
酚醛塑料20世纪初期,酚醛塑料面世,标志着塑料时代的正式开始。
酚醛塑料是第一种能有效耐高温的合成塑料,由苯酚和甲醛制成。
美籍比利时化学家贝克兰德发现苯酚(C6H5OH)和甲醛(HCOH)的混合物较为粘稠,且向粉状的酚醛树脂(以煤焦油为原料合成)中添加木屑,混合均匀后加热、加压模塑成了各种制品,具有较强的耐火性能。
贝克兰德将该物质命名为“贝克利特”,又称“电木”。
电木最初用于电气和机械部件,后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消费品。
当贝克兰德在1907年申请了贝克利特的专利后,酚醛塑料便正式诞生。
这一发明被认为是20世纪的“炼金术”,贝克兰德也因此获得了“塑料之父”的称号。
后来人们将酚醛塑料模制成了收音机、电话、时钟和台球等各种物质。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电气工业呈现出迅猛发展的态势,人们对酚醛塑料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虽然目前酚醛塑料已经被其他更高性能的塑料所替代,但它们仍然能够用于需要其绝缘和耐热性能的应用中。
图贝克兰德发明酚醛塑料聚苯乙烯和聚氯乙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出现了新型塑料浪潮,化学技术的进步催生了聚苯乙烯(PS)和聚氯乙烯(PVC)等新型塑料类型。
pe料的发展史
pe料的发展史
一、引言
聚乙烯(PE)料,作为一种重要的塑料材料,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它的诞生和发展,历经了漫长的历程,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PE料的发展史。
二、PE料的起源
1922年,英国科学家发现了乙烯的聚合反应,奠定了塑料制造的基础。
然而,这一发现并未立即带来商业化的塑料产品。
1933年,德国化学家首次合成了聚乙烯,但同样未能实现商业化。
三、PE料的商业化
直到1954年,荷兰皇家壳牌集团和意大利的索维尔公司成功开发出了聚乙烯的商业化生产工艺,这标志着PE料正式进入商业化阶段。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PE料的产量和性能得到了显著提升,应用领域也日益广泛。
四、PE料的应用拓展
自PE料商业化以来,其应用领域不断扩大。
在包装行业,PE料被广泛应用于薄膜、容器、瓶盖等制品的生产。
在建筑行业,PE料被用作防水材料、管道等。
此外,PE料还在电线电缆、医疗器械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五、PE料的未来发展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环保意识的增强,PE料也在不断进行着创新
和升级。
例如,茂金属聚乙烯(mPE)具有更高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被视为下一代高性能PE料的发展方向。
同时,可生物降解的聚乙烯也在研发中,以满足环保要求。
六、结语
PE料的发展历程见证了塑料工业的崛起和进步。
从最初的实验室研究到如今的商业化应用,PE料在不断地改进和创新中,为我们的生活和工业生产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需求的变化,PE料将会继续发展和升级,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塑料的来源与历史
塑料的来源与历史早在19世纪以前,人们就已经利用沥青、松香、琥珀、虫胶等天然树脂。
1868年将天然纤维素硝化,用樟脑作增塑剂制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塑料品种,称为赛璐珞,从此开始了人类使用塑料的历史。
从此开始了人类使用塑料的历史。
1909年出现了第一种用人工合成的塑料-酚醛塑料。
1920年又一种人工合成塑料-氨基塑料(苯胺甲醛塑料)诞生了。
这两种塑料当时为推动电气工业和仪器制造工业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到20世纪20、30年代,相继出现了醇酸树脂、聚氯乙烯、丙烯酸酯类、聚苯乙烯和聚酰胺等塑料。
从40年代至今,随着科学技术和工业的发展,石油资源的广泛开发利用,塑料工业获得迅速发展。
品种上又出现了聚乙烯、聚丙烯、不饱和聚酯、氟塑料、环氧树脂、聚甲醛、聚碳酸酯、聚酰亚胺等等。
就是这个时候开始的.天然高分子加工阶段这个时期以天然高分子,主要是纤维素的改性和加工为特征。
1869年美国人J.W.海厄特发现在硝酸纤维素中加入樟脑和少量酒精可制成一种可塑性物质,热压下可成型为塑料制品,命名为赛璐珞。
1872年在美国纽瓦克建厂生产。
当时除用作象牙代用品外,还加工成马车和汽车的风挡和电影胶片等,从此开创了塑料工业,相应地也发展了模压成型技术。
1903年德国人A.艾兴格林发明了不易燃烧的醋酸纤维素和注射成型方法。
1905年德国拜耳股份公司进行工业生产。
在此期间,一些化学家在实验室里合成了多种聚合物,如线型酚醛树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氯乙烯等,为后来塑料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04年世界塑料产量仅有10kt,还没有形成独立的工业部门。
合成树脂阶段这个时期是以合成树脂为基础原料生产塑料为特征。
1909年美国人L.H.贝克兰在用苯酚和甲醛来合成树脂方面,做出了突破性的进展,取得第一个热固性树脂──酚醛树脂的专利权。
在酚醛树脂中,加入填料后,热压制成模压制品、层压板、涂料和胶粘剂等。
这是第一个完全合成的塑料。
1910年在柏林吕格斯工厂建立通用酚醛树脂公司进行生产。
塑料是怎样产生的原理
塑料是怎样产生的原理
塑料是由原始石油、天然气和生物质等原料经过一系列化学变化制得的合成材料。
塑料的制备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原料提取:首先需要从石油、天然气或生物质中提取出适合制备塑料的原料,如乙烯、丙烯等烃类化合物。
2. 聚合反应:将提取出的原料进行聚合反应,即将小分子单体连接成长链状分子。
这一步通常需要使用一种称为催化剂的物质来加速反应速度。
3. 添加剂的加入:在聚合反应后,通常需要添加一些添加剂,如稳定剂、增塑剂和着色剂等,以改善塑料的性能和外观。
4. 加工成型:将得到的熔融状的塑料物质通过挤出、注射或压延等加工工艺,使其具有所需的形状和尺寸。
最终,经过以上几个步骤,原始的石油、天然气或生物质等原料会转化成塑料制品。
不同的原料和加工工艺可以制备出不同种类和性质的塑料。
塑料是如何制造的
塑料是如何制造的
塑料是当今社会中工业生产必不可少的原材料,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
自然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那么,塑料是怎样制造出来的呢?来看看塑
料是如何制造的吧:
第一,从原料准备开始。
塑料的主要原料是石油、煤炭、天然气、树
胶等,还有很多其他添加剂,比如稳定剂、增韧剂等。
这些原料都可
以通过精炼流程分离出来。
第二,生产添加剂。
根据塑料要求,不同类型的塑料选择添加不同的
添加剂。
一般来说,稳定剂是为了增加塑料的温度耐受性,而增韧剂
是为了提高塑料的抗拉力和抗张力。
第三,精炼改性。
这一步是将原料和添加剂放入精炼器进行混合,产
生的液体称为原料液。
此外,这一步还会进行一些物理机械操作,如
凝结并进行凝结反应,以调整塑料的流变性和可塑性。
第四,注射成型。
将改性后的塑料原料液和水注入压力容器,温度达
到80℃以上,采用气压和液压分别射向金属模具,使塑料原料液注入
模具中,成型后,用水空气进行冷却,就可以制成按要求的塑料成品。
第五,成品检验。
最后,制造出来的塑料成品也要经过检验,确保其
性能达到或者超过设定的要求,从而保证客户得到合格的产品。
以上就是塑料的制作方法,从原料准备到完成检测,每一步都需要精确把控,以达成高质量的塑料成品。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见证塑料的制造奇迹吧。
让人又爱又恨的塑料究竟是怎么诞生的?
让人又爱又恨的塑料究竟是怎么诞生的?近日,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扎实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提出自明年1月1日起,在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城市建成区的商场、超市、药店、书店等场所,餐饮打包外卖服务以及各类展会活动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购物袋,但是暂不禁止连卷袋、保鲜袋和垃圾袋。
同时,明年起全国禁止生产和销售一次性塑料棉签、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全国餐饮行业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但是牛奶、饮料等食品外包装自带的吸管暂不禁止。
塑料是一种很轻的物质,用很低的温度加热就能使它变软,随心所欲地做成各种形状的东西。
塑料制品色彩鲜艳,重量轻,不怕摔,经济耐用,它的问世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方便,也极大地推动了工业的发展。
但是,塑料包装材料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即其自然降解时间长,有的长达100年以上。
塑料的不易降解性,导致其废弃物长期存在下去。
而且,往往消费一次即被丢弃,故塑料包装废弃物成为一个越来越突出的环境问题,形成了所谓的“白色污染”,对人类生存环境造成很大压力。
塑料的发明已经100多年,如果说当时人们为它们的诞生欣喜若狂,现在却不得不为处理这些充斥在生活中,给人类生存环境带来极大威胁的东西而煞费苦心了。
有多个国家与地区出台“限塑令”,禁止白色污染。
事实上,早在2008年6月,我国就开始施行“限塑令”,但从10多年的执行情况来看,显然差强人意。
随着外卖餐饮和快递行业的迅速发展,“限塑令”已沦为一种摆设。
基于此,我国推进新版“限塑令”,并列出了时间表:到2020年底,将禁止生产和销售部分塑料制品。
塑料在跌宕起伏中,既走上过神坛,又曾被人人喊打,但是它依然是近代以来对人类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新材料。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塑料的诞生以及发展史吧。
塑料的诞生1845年,居住在瑞士西北部城市巴塞尔的化学家塞伯坦一次在家中做实验时,不小心碰到了桌上的浓硫酸和浓硝酸,他急忙拿起妻子的布围裙去擦拭桌上的混合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塑料的诞生1907年,比利时科学家里奥.亨德里克.贝克兰在纽约发现了一种革命性的新兴合成材料并申请了专利。
被他命名为“电木”的发明,在技术层面具有重大意义,它开启了现代塑料工业的大门。
“塑料”这个词来源于希腊语中的“plassien”,意即为“模具”。
塑料的来源各不相同,有的来自自然物质,有的来自半合成物质(自然物质的化学作用结果),有的来自完全合成物质,即从煤炭或石油中化学提炼出的成分。
有些塑料具有“热塑性”,像烛蜡那样,他们加热后会融化,然后可以被塑性;而其他的塑料则具有“热固性”,像鸡蛋那样,他们不能恢复成液态粘稠状,即他们的形状是固定的。
相比其他塑料,电木是第一个被合成出的具有热固性的塑料。
现代塑料的历史始于十九世纪中期一系列半合成热塑性材料的发现。
发展这些早期塑料背后的动力是多种多样的——化学技术的巨大进步,文化的广泛变革,对“奢侈”材料如龟甲和象牙的替代品的找寻的迫切等。
贝克兰对塑料的兴趣始于1885年,在他还是一个在比利时求学的年轻的化学学生的时候,他已经开始着手研究粘性酚醛树脂产生的酚(即苯酚)与甲醛(类似酒精的挥发性液体)的化学反应。
虽然他不久就放弃了这项研究,但是仅仅数年后他就再次重拾起来。
1905你那,他凭借其所发明的新型相纸成为一个富裕的纽约人。
在忙于积累财富的同时,贝克兰在塑料的研究上也取得了一些进展。
1899年至1900年间获得第一项半合成热固性且可投入大规模工业生产的材料的专利。
从科学领域讲,他对于塑料领域的重大贡献与其说是他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材料的发现,倒不如说是对苯酚和甲醛之间可控的化学反应的发现,后者为其实现制造方式的商业化奠定了基础。
1907年7月13日,贝克兰在他那项著名的专利中对其进行了描述,其所具备的基本特征也一直沿用至今。
最初的专利描述的是一个三阶段的过程,首先是苯酚和甲醛(来自木材或煤炭)在一个内部真空的大号蛋形釜内进行化学反应,形成一种被称作“Novalak”的树脂,其在加热时具有可溶性和延展性。
让该树脂在浅底盘中冷却至固化,然后捣碎并研磨成粉。
再加入其它物质,其中包括填料——如木粉、石棉或绵,以提升其强度和防潮性,催化剂(用以加快两种化学品之间反映的物质)和己烯糖醛酸,一种用来提供必要的氨和甲醛的化合物,以形成具有热固性的树脂。
将这种树脂放置至冷却硬化,然后磨碎。
由此产生的颗粒状粉末即为电木的原料,可用来制作种类繁多的产品。
最后,加热电木,然后倒入所需形状的模具并经手高热高压,从而“设定”其一生的形状。
对电木物品的设计,包括所有的从耳环到电视机外壳,对于模型制造工艺的技术要求很高。
在设计时不能让它会被锁在模具中难以取出。
一个常见的规则是,该设计应朝向模具的最深处呈锥状,并且在必要时可以分部件制造。
模具必须精心设计以使熔融的电木均匀、完全的流入模具。
尖角被证明是不切实际的,所以应尽量避免,从而都变得平滑,“流线型”风格在20世纪30年代较为流行。
模具的厚度也很重要:厚壁会延长冷却硬化的时间,为了更加有效率的利用机器则必须对此加以考虑。
贝克兰的发明,尽管在早年受到了蔑视,却依旧在整个二十世纪上半叶享受着无与伦比的人气。
它成为产业扩张过程中的新世界奇迹产品——“具有上千种用途的材料”。
既非多孔又耐热,大大促使了电木作为无菌可消毒的厨房用具。
电器制造商抓住了其绝缘的特性,消费者对其令人眼花缭乱的色调组合大感兴趣,他们高兴于终于不必再局限于木头的色调以及塑料时代之前的棕色色调。
后来它曾经失宠于20世纪50年代,电木材料被蔑视并被大量销毁。
然而近来伴随着收藏家市场对原始电木制品的需求的兴起,以及博物馆、社会人士和专门的人再次欣赏这种创新材料的风格和创意,电木经历了某种意义上的复兴。
欧洲的交通运输系统1990-2010欧洲交通运输系统拥有怎样的发展趋势与前景?高速增长的经济离不开一个高效的运输系统。
虽然现代信息技术可以通过促进远程办公和服务以减少对物理运输的依赖,但是对运输的需求仍在不断增长。
这一趋势的背后存在两个关键因素。
在客运方面,起决定性因素影响的是汽车使用量的惊人增长。
在1990年至2010年间欧盟公路上的汽车数量按每年三万辆的速度增加,并且在未来十年欧盟将见识到其车队的进一步增长。
在货物运输方面,对运输的需求的增长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欧盟经济和生产系统的变化。
在过去的20年里,欧盟内部间的边界已被取消,欧盟已从一个stock5型的经济转向成流通型经济。
这种现象在某些产业中额外受到重视,特别是那些劳动密集型企业,通过将生产现场搬离至离最后组装厂或用户几百乃至数千公里的地方以降低生产成本。
那些经济增长强劲的欧盟候选国的加入也将增加交通流通的压力,特别是在公路交通运输方面。
在1998年,一些国家的出口量已经是1990年的两倍以上,进口量则是1990年的五倍以上。
虽然许多候选国继承了鼓励铁路运输的交通运输系统,但交通运输模式的分布自90年代起就向有利于公路运输的方向大幅倾斜。
1990年至1998年间,公路运输增长了19.4%,而同期的铁路运输则下降了43.5%,尽管——这可能有利于扩大后的欧盟——其当前的铁路运输的平均水平仍然高于现有的欧盟成员国。
然而,新的当务之急——可持续发展——给适应欧盟共同运输的政策的确立提供了机会。
以此为目标,经由哥德堡欧洲理事会的一致同意,将环境因素纳入了共同体政策,其战略的核心就是促使运输方式之间的平衡。
这个野心勃勃的目标预计只能2020年完全实现,但是提出的措施里的第一步就是朝着可持续交通运输系统的方向迈进,预计最好在30年内完成,即到2040年。
1998年,交通运输行业的能源消耗被认为是造成二氧化碳排放量成为温室气体总排放量中领先的、达28%的罪魁祸首。
根据最新的估计,如果不尽快采取措施扭转交通的增长趋势,到2020年,排放自运输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预期将达到1.113万亿吨,比起1990年记录的7390亿吨增长了50%左右。
而公路运输则因独自占据了84%交通运输排放量成为主要元凶。
所以使用替代燃料和提高能源利用率既是生态方面的必要也是技术层次的挑战。
同时必须加大力度以实现模式的转变。
由于半个世纪以来公路状况的不断恶化,这种变化不可能一夜实现。
如今铁路货运业务正面临边缘化,市场份额仅占8%,并且国际货物列车仅凭借“每小时十八公里”的平均速度过活。
此时出现了三种具有可能性的选择。
第一种方法是仅通过定价来调整公路运输。
这个选项不会对其他运输模式采取措施,短期内可能会因价格的上涨而使货车获得更好的负载率,客运车辆获得更好的出租率,从而遏制公路运输的增长。
然而由于缺乏可为其他运输方式提供活力的措施,就不可能使得该方式接过接力棒成为可持续交通的模式。
第二种方法也是集中在公路运输的定价上,但同时也伴随着其他措施,以增加其他模式的效率(更优质的服务,物流,技术)。
然而,这种方法不包括对新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也不能保证更好的区域凝聚力。
它可以帮助实现比第一种方式更好的分配,但公路运输还是会占据大部分的市场份额并继续保持道路的饱和,尽管这是污染最为严重的模式。
因此,该方式不足以保证向平衡状态的必要转变。
第三种方法并不是一个新的方法,其中包括了乙烯利从定价振兴运输的替代模式到针对跨欧洲网络的投资措施。
这种集成方法将使得其他运输模式的市场份额恢复至1998你那的水平,从而实现向平衡状态的转变。
这个方法比它看上去的还要野心勃勃,要记得在过去五十年里偏向于公路运输这种历史上的不平衡,但是这个方法对于实现公路运输增长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的变化有着显著的突破,且没有限制人与货物的流动性。
嗅觉的意义和力量嗅觉的感觉,或嗅觉,是强大的。
气味能够影响到我们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层面。
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并没有有意识到周围用来呼吸的气体的重要性。
只有当嗅觉能力由于某种原因受损,我们才能意识到嗅觉在幸福感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安东尼.索奥特在蒙特利尔的康考迪亚大学进行了一项调查,询问他们认为嗅觉对于他们日常生活的重要性的看法。
很明显,气体能够唤起强烈的情绪反应。
一种和美好经历相关联的气味能够带来快乐,而一中难闻的或和糟糕经历相关联的的气味则会是我们面生厌恶。
受访者的调查指出,他们对于许多嗅觉的喜恶都是基于情感关联。
当这种关联强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我们普遍认为难闻的气味会变得让一些人愉快,而我们普遍认为好闻的气味会让特定的个体讨厌。
因此对嗅觉的感觉不仅包括气味,也包括与自身有关的经历和情感。
气味也是社会中必不可少的联系线索。
在调查中一位受访者,不去接触或嗅闻你所爱的个体,二者之间就不会存在真正的感情纽带。
事实上,婴幼儿在出生后不久就能通过气味识别自己的母亲,而成人通常可以通过气味识别自己的子女或者配偶。
在一项著名的实验中,女人和男人能够通过气味在相似的衣物中区分伴侣所穿的衣物和其他人所穿的衣物。
大多数的参试者在参与测试前可能永远也不会想到气味也可以用来确定家庭成员,但正如实验所表明的,即使是在无意识的时候,气味依然会被记住。
尽管对于我们的情缘和感觉生活都很重要,但是气味可能是在许多文化中最不受重视的感觉。
嗅觉被轻视最常给出的理由是,对比在动物中的重要程度,人类的嗅觉的感觉是软弱而不发达的。
虽然人类的嗅觉功能不如某些动物发达是事实,但是他们仍然还是很敏锐的。
我们的鼻子能够识别成千上万种气味,也可以感知极少量的气味。
然而,嗅觉是一种难以捉摸的现象。
气味不同于色彩,比如气味在很多语言中不能进行命名是由于其特定的词汇根本不存在。
“它闻起来像……”,我们想要描述我们的嗅觉经历时只能这样去努力表达。
气味也不能被记录:没有有效的方法去捕捉或将它们存储一段时间。
在嗅觉的领域,我们必须做到描述和会议。
这就蕴含了对嗅觉的研究。
迄今为止大多数针对嗅觉开展的研究都是物理学性质的。
在生物和化学性质方面对嗅觉的认识已经有了显著进步;但是许多基本问题仍然没有获得解答。
研究人员仍然不确定嗅觉到底是一种感觉还是两种——一种感觉对应气味本身,一种感觉记录空气中无味的化学成分。
其他无法回答的问题包括鼻子是否是身体受气味影响的唯一部位,以及气体如何可以客观测量给非物理部件。
诸如此类的问题意味着,研究人员对气味在心理上的兴趣必将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气味不仅仅只是简单的生理和心理现象。
气味是文化,也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
人们在气味中投入文化价值:在某些文化中被认为是难闻的气味可以被其他一些文化所接受。
因此我们的嗅觉是一种与世界互动的手段和模式。
不同的气味能为我们提供贴心和充满激情的体验和价值,并且我们所重视的这些经验又会被社会成员以一种非常个人化的方式内在化。
重要的事,我们对于气味所普遍持有的情感是可以帮助我们区分自己和其他文化。
因此,对嗅觉的文化历史的研究,从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角度去说,就是在考察人类文化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