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能量

合集下载

浙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 能量复习提纲

浙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  能量复习提纲

第三单元能量一、电和磁1.当导线中有电流通过时,导线的周围会产生。

2.1820年,丹麦科学家在一次实验中,发现通电的导线靠近指南针时,指南针发生了偏转。

3.如果电路短路,则电流很强,会很快把电池的电能用完,所以要尽快把开关。

4.做通电线圈和指南针的实验时,线圈立着放,指南针尽量靠近线圈的中心,指南针偏转的角度最大。

二、电磁铁1.像这样由和组成的装置叫电磁铁。

2.电磁铁有极。

电磁铁的南北极与和有关,当电池正负极接法改变时,它的磁极也会;当改变时,它的磁极也会改变。

3.电磁铁与磁铁的相同点:。

电磁铁与磁铁的不同点:(1)磁铁是磁性的石头,电磁铁是组成。

(2)电磁铁只有才有磁性。

(3)磁铁的南北极不会改变,而电磁铁的南北极可以改变。

三、电磁铁的磁力1.电磁铁的磁力大小是可以改变的,磁力的大小与、、铁芯的大小等有关。

注意:此实验中线圈圈数差别大,实验现象更明显。

多做几次实验,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减少误差。

五、神奇的小电动机1.换向器的作用是,小电动机在转动的过程中,电刷依次接触换向器的三个金属环,通过转子线圈的电流方向就会自动改变。

2.小电动机包括外壳、转子、后盖三部分。

外壳内有一对永久磁铁,转子上有、、换向器,后盖上有。

3.电动机是的机器。

电动机工作的基本原理:。

六、电能和能量1.能量有等不同的形式。

运动的物体也有能量,叫。

能量还储存在燃料、食物和化学物质中,叫。

2.任何物体工作都需要能量。

如果没有能量,自然界就不会有运动和变化,也不会有生命了。

3.所有的用电器都是一个电能的转化器,能够把输入的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

七、电能从哪里来1.各种各样的电池:干电池(普通电池和钮扣电池)——转化成;太阳能电池——太阳能转化成,不能储存电能,只能即时使用;蓄电池——放电时把变成电能,充电时把电能转化成。

(用的形式把电能储存起来)2.当电动机被用来发电时,就应该叫发电机。

3八、能量和太阳1.煤是由变成的。

古代植物死后,经过沉积作用,被泥沙覆盖,与空气隔绝,又经过地壳的变动,被埋到很深的地下,长期受到高温高压的作用,慢慢变成了煤。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能量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能量
启发学生:小电动机转动肯定受到了力的作用,它受到了什么力的作用呢?
提示学生:小电动机里有电磁铁,外壳有磁铁,它们之间会有什么样样的
作用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
4.学生实验,检验猜想。
实验步骤:二次备课
《1》安装支架和电路
指导学生调节支架,一是要使转子水平,二是支架和“电刷”距离要适中。
《2》安放转子
《3》让小电动机转子转支起来。
2;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神奇的小电动机。板书课题。
《二》小电动机里有什么
1;让我们先拆开小电动机,看看里面有什么?
2;学生活动。
3;你发现了什么?《教师介绍电动机内部构造。》
外壳;铁芯;线圈;换向器;电刷;轴;磁铁
4;猜一猜小电机里面的这些零件都有什么用?
换向器的作用:当线圈转到平衡位置时,自动改变线圈中的电流方向,使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上节课,我们对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进行了大胆的假设。并研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了电磁铁的线圈多少对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影响。这节课我们继续这项研究。把
我们自己的假设也像上节课那样证明一下,好吗?
2;板书课题
《二》小组检验所选择的假设
1;各小组根据自己的假设,拟定研究计划。填写P55表格。
2;全班交流研究计划。
实验记录表
4;看书P53表格,小组讨论并填写表格。教师巡视。二次备课
5;全班交流小组填写的研究计划。
6;根据计划,各小组开始实验。
7;学生交流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归纳并小结。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能量二次备课
第4课 电磁铁的磁力《二》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使用的电池数量有关:电池少则磁力小,电池多则磁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8能量与太阳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8能量与太阳

二、开发新能源
• 1、地热能 • 2、风能 • 3、海洋能 • 4、原子能
• 5、直接利用的太阳能。
1、地热能
地热能由地壳抽取的天然热能,这 种能量来自地球内部的熔岩,并以 热力形式存在,是引致火山爆发及 地震的能量。
地热能的利用
人类很早以前就开始利用地热能,例如利用 温泉沐浴、医疗,利用地下热水取暖、建造 农作物温室、水产养殖及烘干谷物等。但真 正认识地热资源并进行较大规模的开发利用 却是始于20世纪中叶。
2、风能
风能是空气流动所产生的动能。太阳能的一种转化 形式。由于太阳辐射造成地球表面各部分受热不均 匀,引起大气层中压力分布不平衡,在水平气压梯 度的作用下,空气沿水平方向运动形成风。风能是 可再生的清洁能源。
3、海洋能
海洋能指依附在海水中的可再生能源,海洋通过各 种物理过程接收、储存和散发能量,这些能量以潮 汐能、波浪能、温差能、盐差能、海流能等形式存 在于海洋之中。
3.8能量与太阳
第三单元 能量
一、我们使用的能源
• 煤 石油 天然气
• 它们为1、煤带给我们的信息
• ▲煤块上能看到植物枝、叶的痕迹,在有 的煤层中甚至还发现了具有完整树干状的 煤。
• ▲埋藏的煤大多夹在岩层中,这些岩层都 是古代沉积的泥沙变成的。
4、原子能(核能)
原子能又称“核能”。即原子核发生变化时释放的 能量,如重核裂变和轻核聚变时所释放的巨大能量。 放射性同位素放出的射线在医疗卫生、食品保鲜等 方面的应用也是原子能应用的重要方面。
5、直接利用的太阳能
目前直接利用太阳能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用集热 器把水等物质加热,另一种是用太阳能电池把太阳 能转化为电能;直接利用太阳能的装置有太阳灶、 太阳能热水器灶和太阳能电池。

六年级上册科学《能量》教学设计(通用10篇)

六年级上册科学《能量》教学设计(通用10篇)

六年级上册科学《能量》教学设计(通用10篇)六年级上册科学《能量》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科学探究:能通过实例初步知道能量的含义,能根据已有分类标准判别生活中的不同物品具有哪些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活动中感受能量世界的纷繁复杂,初步体验“能量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科学知识1、知道任何物体运动或“工作”需要消耗能量,能量可以使物体“工作”或运动,能量可以储存。

2、认识能量表现形式的多样性,知道机械能、热能、化学能以及声、光、热、电、磁等都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不同的能量表现形式的物体图片(山坡上的岩石、运动的汽车、熔炉里的钢、煤和苹果)、介绍生活中各种不同能量表现形式的物品的'资料(最好是图文并茂的)。

2、上发条的小闹钟、玩具唧筒。

学生准备:气球、皮球、弹簧、一次性注射器、橡皮筋(每个小组准备的材料可以不完全一样)。

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二、活动“蓄势待发”的能量1、学生看第1张图片。

2、提问:从这张图上你获得了什么信息?3、学生回答问题,认识到岩石蕴藏着能量。

4、教师出示实物(上了发条的小闹钟、压缩了空气的玩具唧筒)并演示。

5、过渡:想知道有什么感受吗?让我们动手适一适吧!6、学生动手实验,抓住“蓄势待发”谈体会,感受能量的存在及储存。

7、小结:举高的石块、收缩的发条、压缩的空气都具有能量。

三、活动各种各样的能量1、教师讲述:介绍其他形式的能量。

第一次介绍“动能”、“热能”、“化学能”;第二次将以前学过的“声、光、电、磁等形式的能”一次性补充、纳入进来。

2、在生活中找具有相同形式能量的物品。

(1)提问: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具有这种形式的能量?把自己找到的能量填入圆圈内。

(2)教师补充介绍生活中各种不同能量表现形式的物品的资料,对学生活动做出评价。

六年级上册科学《能量》教学设计篇2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能量有电、热、声、光等多种形式,能量还储存在食物、燃料中。

湘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能量》教案

湘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能量》教案

湘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能量》教案一、单元目标本单元安排了编排了“1.能量家族”“2.热能转换”“3.电能转换”“4.电磁转换”4课书共3个导人活动,8个主体活动和1个拓展活动,旨在引导学生了解能量的多样且无处不在,能量可以相互转换,在观察、实验、制作、调查、抽象、概括等活动中,初步建构“能量”的基本概念,为将来建构“能量的科学概念”,学习“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定律”奠定基础,同时实现以下四维目标。

科学知识点1、自然界中存在多种能量的表现形式。

知道声、光、热、电、磁都是自然界中存在的能量形式。

2、一种表现形式的能量可以转换为另一种表现形式。

调查和说明生活中哪些器材、设备或现象中存在动能、声能、光能、热能、电能、磁能及其之间的转换。

科学探究比较观察能量的表现形式,抽象概括能量的概念,设计制作能量转换装置,实验探究能量转换规律,调查了解能量转换装置在生活中的应用调查,推理判断实验结论。

科学态度大胆质疑、严谨细心的科学精神。

乐于探究、合作、分享。

能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

STSE能量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认识到科学与技术的相互促进作用。

能量转换装置技术可以改善生活,促进社会发展。

二、单元解析能量是一切物质活动的源泉,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在生活中以及科学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对具体的能量现象(如机械运动、化学变化、声、光、电、热、磁等现象)有所了解,能量以名词方式也在生活学习中用过,但是在他们头脑里还没有比较系统地形成关于能量的概念,他们需要进一步弄清楚的是:任何物体工作时都需要能量,电、光、热、声、磁等都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汽车的行驶金属的治炼、植物的光合作用、发电等都是不同形式的能量相互转化的过程。

第一课能量家族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1)知道高处的物体、压缩的弹簧和压缩的空气具有的“蓄势待发”的能量,称为势能。

行驶的汽车、飞行的子弹具有的“运动”的能量,称为动能。

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风能、潮汐能、水能都是机械能。

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能量》说课稿

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能量》说课稿

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能量》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能量》这一单元主要包括能量的转化、能量的守恒、生活中的能量等知识点。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能量的基本概念,知道能量可以转化,能量守恒定律,以及能量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通过实验、探究、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能量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善于观察、思考,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但同时,学生对一些抽象的概念理解起来仍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直观的实验和生活中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能量的基本概念,知道能量可以转化,能量守恒定律,以及能量在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能量的基本概念。

2.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3.能量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教学手段,直观地展示能量的转化和守恒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如摩擦生热,引出能量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能量的基本概念,讲解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3.实验探究:安排几个实验,如水轮机实验、蜡烛燃烧实验等,让学生亲身体验能量的转化过程。

4.讨论交流:引导学生讨论能量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太阳能、风能等。

5.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6.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能量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3.1能量家族(课件)(共11张PPT)湘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

3.1能量家族(课件)(共11张PPT)湘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

找一找
厨房中能找到哪些形式的能量呢?
是水有能量还是水流有能 量呢?
放在桌子上的石头有能量吗?
练一练
一、选择题 1.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是( A)。 A.光能 B.电能 C.动能 D.风能
2.食物中所含的能量是( B)。 A.光能 B.化学能 C.动能 D.势能
3.我们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活动,支持这些活动的能量是( C)。 A.太阳能 B.动能 C.化学能 D.势能
石头从高处下落,与坡 假设正确 底弹子相撞,弹子飞出
实验现象与实验假设 相符吗?
如何设计实验呢?
想一想
它们都积蓄了能量?
生活中有哪些东西具 有这种“蓄势待发”的能 量?
想一想
声能
火焰飘动
风能 动能 电能
热能 化学能 光能




生活中能量的形式都 一样吗?
想一想
小明吃香蕉……
厨房中哪些对象在工作, 是什么能量使它们工作起来的 ?
怎样验证你的推测?
谁有能量?
想一想
实验假设
实验器材
压缩的弹簧具 有能量
注射器内压 缩的空气具 有能量 石头下落具有 能量
两辆小车、 弹簧、细 线、剪子 注射器、红墨 水、橡皮帽
木块、木板、 弹子
实验装置图
实验现象
得出结论
剪断细线,弹簧推动两 假设正确 辆小车运动。若弹簧未 压缩,则车不会动
压活塞,注射器内形成 假设正确 压缩空气。去掉橡皮帽, 红水喷出
让科送到发电厂焚烧,产生的(D)可用于发电。 A.废气 B.风能 C.光能 D.热量
5.钻木取火是机械能转化为( C)能。 A.太阳能 B.动能 C.化学能 D.热能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能量》ppt课件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能量》ppt课件

可编辑课件PPT
35
完成下表
线圈圈数
20圈
60圈 100圈
导线长度不变,铁芯形状、 粗细长短可编不辑课变件PPT,电流大小不变 。 36
• 交流小组的研究 计划。
• 对于其他小组的 研究计划,我们 能提出哪些问题, 哪些建议?
• 我们小组的研究 计划需要做一些 修改吗?
可编辑课件PPT
37
实施小组研究计划。明确小组成员分工, 按照研究计划开始实施并做好实验记录。
电磁铁通电时_产__生__磁性,断电时磁性_消__失__.
可编辑课件PPT
21
(2)研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跟电流的关系 实验 改变电流
现象
增大电流电磁铁吸引 的大头针数目_增__多__.
结论
通过电磁铁的电流越__大__,电磁铁的磁性_越__强__.
可编辑课件PPT
22
(3)研究电磁铁的磁性跟线圈匝数的关系 实验 改变线圈匝数
实验步骤:
1、保持刚才的电路不动, 一人将其中一段电线拉直, 与指南针指的方向一致。
2、准备就绪后,另一位同学合 上开关,观察实验现象。
3、断开开关,再观察
现象。
指南针只有遇 到铁和有磁性 的环境下才能 偏转!
小灯泡亮了 有电流 指南针动了 附近有磁性
小灯泡熄灭 无电流
指南针回到 原来的位置
磁性消失
电和磁
可编辑课件PPT
1
被开关控制的“圆盘”
1、短片的“圆盘”下吸 附的是什么?说明“圆 盘”具有什么性?
“圆盘”下面吸附的 是钢铁,具有磁性
2、“圆盘”是磁铁吗? 为什么?
不是,因为磁铁不能 用开关控制磁性
可编辑课件PPT
2

六年级上册科学《能量》教学设计 3篇

六年级上册科学《能量》教学设计 3篇

六年级上册科学《能量》教学设计篇4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课时的教学内容从电的用途非常广泛,进而直接引入对电能的认识。

教材安排了两块内容:一是“电能和其他能量”;二是电能的转化。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量有电、热、声、光等多种形式,能量还储存在食物、燃料中。

电能可以转化成其他的形式的能量,其他不同形式的能量间也能转化。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研讨,认识能量和能量转化。

分析常见能量转化的例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产生研究能量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研讨认识能量和能量转化。

难点:能量转化的分析。

四、教学资源多媒体演示、“家用电器调查表”五、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利用猜谜语的方式导入新课,引起学生学习兴趣2、认识电能出示各种电器的图片,通过交流汇总感受电能运用的广泛性。

从而揭示电能的概念。

3、认识其他能量出示蒸汽机、风车、声控灯、激光切割机图片,组织学生观察、讨论。

这些物体工作用了什么能量。

此环节通过让学生运用感受几种能量的工作,借能量的工作感知初识几种常用的能量。

4、认识含有能量的物体出示人体运动、食物、加油机、煤炭的图片,学生讨论后指名回答,归纳介绍各种常见能量,提示能量的的重要性。

5、认识能量的'转化A、小组合作,讨论探究常见家用电器的能量转化,并完成“家用电器调查表”。

理解电能和其他形式能量的转化。

B、说一说生活中你知道的关于其他形式的能量之间的转化。

C、出示书中的漫画,让学生说一说能量的转化。

6、练习设计判断题和选择题进行练习,通过习题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

7、总结通过这节课的观察、交流和研讨,你有什么收获?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出示总结内容,让学生反馈和巩固本节课的内容,认识到只要有生命和运动,就需要能量,就存在能量的转换。

8、拓展延伸找找生活中更多关于能量转化的例子。

六年级上册科学《能量》教学设计篇5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1.能从各种人造机器和行为判断所使用的能量形式。

2.能通过观察发现自己周围存在哪种形式的能量。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能量》课件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能量》课件
能量转换的方向性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能量的 转换和传递具有方向性,即自 发地从高能量的物体向低能量
的物体传递。
02
热能
热能定义
总结词
热能的定义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之和。
详细描述
热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之和,这种无规则运动会产生热量 ,使物体温度升高。热能是能量的一种形式,与其他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换 。
详细描述
光能转换为热能是最常见的转换方式,如太阳光照射物体使 物体温度升高。此外,光能还可以通过光合作用等过程转换 为化学能,如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换为化学能储存在 体内。
光能的应用
总结词
光能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照明、太阳能发电等。
详细描述
光能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能源,用于照明和加热等。此外,光能在工业 生产中也有广泛应用,如太阳能电池板将光能转换为电能,光刻技术用于微电子 制造等。
电动工具是电能应用的另一个重要领域。例如,电动钻头 、电动砂轮、电动切割机等,都是通过电能驱动电机,实 现各种机械运动,完成各种加工任务。
电力系统的应用
电力系统是电能应用的另一个重要领域。电力系统通过发 电、输电、配电等环节,将电能输送到各个用户,满足生 产和生活的需求。
05
能量守恒定律
定律内容
热能的应用
总结词
热能的应用非常广泛,如供暖、烹饪、发电等。
详细描述
热能的应用非常广泛,如家庭供暖、热水供应等,通过 燃烧燃料或加热电阻丝产生热量,使水温升高,用于家 庭供暖和热水供应。烹饪方面,通过加热食物中的水分 ,使食物熟化、杀菌消毒等,如煮、炖、烤等。在工业 生产中,热能的应用也非常广泛,如热力发电站、冶炼 厂等,通过燃烧或核反应产生高温高压蒸汽或熔融物质 ,用于发电或冶炼金属。此外,热能还可用于烘干、制 革、印染等领域。

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第三单元《能量》知识点 教科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第三单元《能量》知识点 教科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第三单元《能量》知识点教科版第一课电和磁1.1820年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在一次实验中发现通电导线靠近指南针时;指南针发生偏转。

断开电流;磁针复位;电流越大;偏转角度越大;且偏转方向和电流方向有关。

他的发现电生磁;为人类大规模利用电能打开了大门。

2.当导线中有电流通过时;导线的周围会产生磁性。

3.如果电路短路;则电流很强;会很快把电池的电能用完;所以注意:只接通一下;马上断开;时间不能长。

4.做通电线圈和指南针的实验时;线圈立着放;指南针尽量靠近线圈的中心;指南针偏转的角度最大。

5.由线圈和指南针组成的叫做电流检测器;可以用来来检测电池有没有电;以及小电动机有没有发出电来。

第二课电磁铁1.像这样由线圈和铁芯组成的装置叫电磁铁。

电磁铁通电产生磁性;断电磁性消失。

2.电磁铁有南北极。

电磁铁的南北极与电流的方向(电池的接法)和线圈缠绕方向有关;当电池正负极接法(也就是电流方向)改变时;它的磁极也会改变;当电磁铁的线圈缠绕方向改变时;它的磁极也会改变。

3.电磁铁与磁铁的相同点:都有磁性;都有南北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电磁铁与磁铁的不同点:(1)磁铁是磁性的石头;电磁铁是线圈和铁芯组成。

(2)电磁铁的磁性有无可以控制;通电才有磁性。

(3)磁铁的南北极不会改变;而电磁铁可以改变。

(4)、电磁铁的磁力大小可以改变;第三课电磁铁的磁力(一)1、电磁铁的磁力大小:电磁铁的磁力大小和(线圈的圈数)、(电流的大小)、(铁芯的粗细)等因素有关。

2、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的圈数有关:线圈多;磁力大;线圈少;磁力小。

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使用的电池数量有关:电池少则磁力小;电池多则磁力大;(电流的大小)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粗细长短、铁芯粗细长短等因素有一定关系。

3改变电磁铁南北两极的方法:1、改变线圈的缠绕方向;2、改变电池的正负级接法。

4、改变电磁铁的磁力大小的方法:增加线圈的圈数、增大电流、增粗铁芯。

效果最好的是(增加线圈的圈数)。

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能量》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能量》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能量》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能量》这一单元主要包括能量的转化、传递和守恒等知识点。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能量的基本概念,知道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能量现象。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的介绍,又有实践活动的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基础知识,对能量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理解和运用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深入理解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原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能量的基本概念,掌握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能量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能量的基本概念2.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3.实际生活中的能量现象的解释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验,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能量的知识。

2.问题驱动法: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法:学生进行讨论和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PPT等教学资源2.实验器材:如电池、灯泡、小车等3.教学工具:如黑板、粉笔等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生活中常见的能量现象,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能量?能量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作用?2.呈现(10分钟)通过PPT介绍能量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能量的种类和特点。

3.操练(15分钟)学生进行实验,观察能量的转化现象,如电池点亮灯泡、小车滑行等。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能量转化的规律。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的理解,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能量:3电能转换》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能量:3电能转换》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能量:3 电能转换》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电能转换的基本概念,识别常见的电能转换现象。

•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电能与其他形式能量(如机械能、光能、热能等)之间的转换关系。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活动,探究电能转换的过程,并记录观察结果。

•学生能够分析实验数据,解释电能转换的规律和原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电能转换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引导学生认识到电能转换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点•电能转换的概念和原理。

•电能与其他形式能量之间的转换关系。

三、教学难点•学生理解电能转换的微观过程和机制。

•学生能够准确分析实验数据,得出正确结论。

四、教学资源•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电能转换的实例和实验过程。

•实验器材,如简单电路、电动机、灯泡、发电机模型等,用于电能转换实验。

•教材、教辅资料,用于学生阅读和参考。

五、教学方法•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电能转换的过程。

•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六、教学过程1.教学导入•提出问题:你们家里的电灯是怎么亮起来的?电是怎么来的,又是怎么转换成光能的?•引导学生回忆日常生活中的电能使用,引发学生对电能转换的兴趣和思考。

1.新课学习•电能转换的概念•讲解电能转换的定义和原理,引导学生理解电能与其他形式能量之间的转换关系。

•电能转换的实验探究•设计实验一:使用简单电路和灯泡,观察电流通过灯泡时,电能如何转换为光能。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确保实验安全进行。

••引导学生观察灯泡发光的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提出问题:电能是如何转换为光能的?电能还可以转换为哪些形式的能量?••小组讨论并解释实验现象,教师总结归纳电能转换为光能和热能的过程。

••设计实验二(可选):使用电动机和发电机模型,演示电能与机械能之间的转换。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能量》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能量》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能量》教案一. 教材分析《能量》这一节内容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部分。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能量的定义、能量的转化和能量的守恒。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能量的概念,知道能量可以转化,并且能量在转化过程中是守恒的。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对于能量的概念可能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在能量转化和能量守恒方面可能还存在一些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思考来理解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描述能量的概念。

2.能够理解能量的转化和能量的守恒。

3.能够通过实验和思考来探究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四. 教学重难点1.能量的定义。

2.能量的转化和能量的守恒。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探究法、讲解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思考来理解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小车、斜面、球、弹簧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来导入本节课,例如:将一个小球从斜面上滚下来,小球滚动的过程中会发出声音。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小球滚动会发出声音?这个现象和能量有什么关系?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能量的定义、能量的转化和能量的守恒的概念。

引导学生理解能量的概念,知道能量可以转化,并且在转化过程中是守恒的。

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例如:将一个小车从斜面上滑下来,观察小车滑下来的过程中速度的变化。

引导学生思考:小车滑下来的过程中能量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个现象和能量的转化有什么关系?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能量的转化和守恒的理解。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来巩固所学的内容。

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应用?引导学生通过举例来拓展所学的内容。

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能量的定义、能量的转化和能量的守恒。

家庭作业(3分钟)教师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通过实验和思考来进一步理解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教科版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能量》课件(附目录)

教科版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能量》课件(附目录)

奥斯特实验
当时的奥斯特有什 么惊奇的发现呢?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 重现这历史性的一刻 吧!
当时奥斯特连接了这样一个简单的电路,你会吗?
电路连接好了以后,将指南针放置在其中 一根导线的下面。
电和磁 【温馨提示1】
• 小组合作实验
• 指南针放在桌子中间,让小磁针不动 。
• 把连接好的电路中的一根导线拉直,靠近指南针上方,线的方向 与小磁针方向一致,手不要碰到指南针,导线可以在指南针上方 摆动。
关系的研究计划
研究的问题
我们的假设
检验的因素(改变的 条件)
怎样改变这个条件 1
2
3
实验要保持哪些条件 不变
活动一:制定小组研究计划
学生活动单:一
检验电磁铁磁力大小与
研究的问题
我们的假设
检验的因
(改变的条 件)
1.
2.
怎样改变
这个条件
实验要保持 哪些
条件不变
关系的研究计划
3.
活动二:实验验证
实验1: 按下图组装一个电路

是什么使小灯泡亮起来的?
实验2: 在不碰到指南针的情况下,谁有办法使指南针的指针发生偏转?
1、用磁铁 2、用铁
电和磁
实验3: 电能否产生磁的实验
操作方法:在桌上放一个指南针,指针停止摆动后,把电路中 的导线拉直靠在指南针的上方,与指针指的方向一 致。接通电流观察指南针的变化。断开电流后指南 针有什么变化?反复做几次。
电磁铁的南北极可能 和什么因素有关呢?
线圈的缠绕方式:
从外向里 逆时针方向
实验结果:
从里向外 顺时针方向
影响电磁铁南北极的因素
实验方法: (1)电池正负极接法相同,分别测试线圈缠绕 方向不同的钉尖磁极,填写“实验记录表3” 。

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能量:1能量家族》听课笔记

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能量:1能量家族》听课笔记

听课记录:新2024秋季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能量:1 能量家族》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识别并列举出自然界中常见的几种能量形式(如机械能、光能、热能、电能、化学能等),理解能量的基本概念和能量转换的初步知识。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和实验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以及运用科学语言描述能量现象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探索自然界能量奥秘的兴趣,培养尊重科学、热爱自然的情感,以及探索未知、勇于求知的科学精神。

二、导入教师行为:•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段包含多种能量形式的视频(如流水发电、太阳能板发电、燃烧的木柴、闪烁的灯光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现象中蕴含着什么共同的东西?它们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学生活动:•学生认真观看视频,思考并尝试回答教师的问题,提出自己对能量的初步认识。

过程点评:•通过直观的视频展示,迅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后续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三、教学过程教师行为:•定义能量:教师简要介绍能量的定义,强调能量是描述物体做功能力大小的物理量。

•分类讲解:逐一介绍机械能、光能、热能、电能、化学能等能量形式,结合实例和图片帮助学生理解每种能量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实验演示:设计简单的实验,如滚动的小球(机械能)、手电筒发光(电能转化为光能)、热水冷却(热能传递)等,让学生观察能量转换的过程。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列举生活中更多能量形式的实例,并尝试分析这些能量之间的转换关系。

学生活动:•认真听讲,记录教师讲解的关键信息。

•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思考能量转换的过程。

•在小组内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和想法,与同伴共同讨论能量家族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过程点评:•教师通过清晰的讲解和生动的实验演示,帮助学生建立了对能量家族的基本认识。

•小组讨论环节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加深了他们对能量转换的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引导学生思考:如果电池没电了,能用线圈和指南针来检测吗?
5. 经过这些实验之后,奥斯特虽然没有做出太多的解释。但是他却用铁的
事实证明了:电可以产生磁。随后他的发现又得到了牛顿等科学家的进一步证
实和发展。为我们解决了很多生活中的问题。
5. 考大家一个问题:你今天带来的电池里还有电吗?能用什么方法证明?
能量
二次备课
第1课 电和磁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过程与方法:
做通电直导线和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能够通过分析建立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科学史上发现电产生磁的过程。意识到留意观察、善于思考品质重要。
【教学重点】电流产生磁
【教学难点】实验探究电流产生磁
【教学准备】
1. 学生自备:一号电池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电磁铁的磁力是可以改变的。
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的圈数有关:圈数少磁力小,圈数多磁力大。
过程与方法:
有一定根据地进行假设,找出认为可能影响电磁铁磁力的因素。
在教师的指导下,会识别变量设计对比实验,会控制变量检验线圈圈数对
磁力大小的影响。
能对本小组实验方案作介绍说明,体会到交流与讨论能引发新的想法。
2. 组织学生讨论:对于普通的磁铁来说,磁性强的地方是磁极。电磁铁
有磁极吗?有几个磁极?我们可以验证电磁铁是否有磁极吗?怎么做?
3. 学生汇报,教师小结电磁铁和磁体一样有二个磁极,南极和北极。
4、提出问题,如何判断电磁铁的磁极呢?
4.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5.学生汇报实验发现:电磁铁是否有磁极?南北极各在那一端?
学生思考,将电磁铁接角触大头针看是否被吸引。
(注意学生对实验过程和现象的描述,指导正确的实验方法。)
4. 电磁铁做好以后,在不通电的情况下具有磁性吗?为什么?
(介绍磁化现象)
(三)铁钉电磁铁的南北极
1. 你们发现电磁铁的磁性哪里比较强?哪里比较弱?怎么知道的?
引导学生思考可以通过吸引大头针数目,来判断磁性的强弱
利用电磁铁的原理制造而成,一次可以吸起数吨重的废铁!你们知道磁力这么
大的电磁铁是怎么做成的吗?
2.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电磁铁的磁(板书课题)
(二)作出我们的假设
1. 上节课我们制作过电磁铁,谁来说一说:电磁铁的磁性是用哪些材料
做成的?它的磁性又是怎样产生的?
学生思考并回答。线圈、铁芯、通电。
2. 如果要使电磁体的磁性得到加强,我们大胆的假设一下应该怎么做?
【教学重点】电磁铁的性质
【教学难点】实验探究电磁铁的南北极可能和什么有关
【教学准备】
1. 学生自备:大头针、透明胶
2. 教师准备:绝缘导线、大铁钉、砂纸、指南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研究,我们知道了“电能够产生磁”。那么我们如果把导线绕
在一枚大铁钉上,铁钉又会出现什么变化呢?(板书课题:电磁铁)
(2)把导线放在指南针上方,与指南针方向一致,接通电流,让学生注意
观察有什么变化。
(3)断开电流,让学生注意观察又有什么变化?
让学生重复几次实验。
5. 有什么发现?对这个发现你们有什么解释?
6、用什么办法可以使指南针偏转得更多一些呢?
(三)通电线圈和指南针
1. 奥斯特在发现了这个现象之后,连续几个月把自己关在实验室里想知道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能量二次备课
第2课 电磁铁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电磁铁具有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的基本性质。
改变通过电磁铁中的电流方向(电池的正负极连接和线圈绕线方向)会改
变电磁铁的南北极。
过程与方法:
制作铁钉电磁铁。
做研究电磁铁的南北极的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养成认真细致、合作进行研究的品质。
这是为什么?他又做了几百次类似的实验。其中就有这样一个实验。像P49那
样把导线绕成圈,然后通上电。用它来靠近指南针,又会发现什么?
2. 学生活动
(1)把指南针放在线圈中间,与指南针方向一致,接通电流,让学生注意
观察有什么变化。
(2)断开电流,让学生注意观察又有什么变化?二次备课
3. 汇报:你们又有什么发现?在哪种情况下指南针偏转的角度大?
(二)学生活动:制作铁钉电磁铁
1. 阅读P50制作铁钉电磁铁的部分,按照书上的方法制作铁钉电磁铁。
(1)朝着同一个方向绕导线。
(2)要将绕在铁钉上的线圈2头固定好。
(3)制作完成后,要通电试一试是否制作成功。
2.在学生活动期间,教师巡视指导。
3. 电磁铁做好了没有?怎么知道自己制作的电磁铁是否具有磁性?
6. 各小组电磁铁的磁极位置一样吗?为什么?二次备课
(1)比较磁极位置不一样的小组的电磁铁(注意电池的接法要与汇报前
一致),找出2者之间的差别。
(2)讨论:电磁铁的南北极与什么因素有关?
(3)交流发现。
电磁铁的南北方向和电流方向有关,还和线圈的电线方向有关。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能量二次备课
第3课 电磁铁的磁力(一)
2. 教师准备:电池盒、小电珠、灯座、导线、指南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00多年前,人们对电和磁的了解十分的有限。在一次偶然的情况下,丹麦
科学家奥斯特发现了一个有关电和磁的秘密。你们想知道这个秘密是什么吗?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重现历史上那个伟大的时刻。(板书课题:电和磁)
(二)通电导线和指南针
1. 奥斯特当年正在用一个简单的电路做实验。桌上有老师准备的材料。请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够大胆想象,又有根据地假设。
能够以严谨的科学态度作检验假设的实验。
【教学重点】电磁铁的磁力与线圈匝数有关
【教学难点】实验探究电磁铁的磁力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学准备】
1. 学生自备:一号电池、大头针
2. 教师准备:电池盒、大铁钉、长绝缘导线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指导学生看P52图片)这是一个用在废铁处理厂的电磁起重机,它
你们先用这些材料组装一个简单电路。
2. 学生活动
组装一个点亮小灯泡的电路,试试小灯泡是否发光。
3. 当时在奥斯特的实验桌上放着指南针。这个指南针的指针一头指着北,
一头指着南。当接通了电源的导线靠近它时,奥斯特突然看到一个现象……你
们想试一试吗?
4. 学生活动
(1)把一个指南针放在桌面上,让学生观察指南针指向什么方向。
3. 学生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强调假设时要说明自己的理由,尽量避免
无端的猜测。指导填写P52表格。
4. 全班交流,教师简要板书。
(三)设计实验,检验假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