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战纪念碑

合集下载

《越战纪念碑》

《越战纪念碑》

龙源期刊网
《越战纪念碑》
作者:凌夫
来源:《语文世界(高中版 )》2006年第12期
《越战纪念碑》是美国政府为纪念在越南战争中阵亡的美国官兵而修建的,位于华盛顿白宫前的大草坪之中。

纪念碑的设计者林璎(1959~)是华裔美国人。

1980年,年仅21岁的耶鲁大学建筑系学生林璎完成了纪念碑的设计。

1982年11月,纪念碑建成。

《越战纪念碑》没有采用矗立的传统纪念碑方式,而是陷入地下的空间形式:两道均为246.75英尺长的黑色磨光花岗岩石墙,在平面上相交成一个V字形;相交的中轴,距地面约有3米,从中轴逐渐向东、西两端浮升,直到地面消失。

东翼指向华盛顿纪念碑,西翼指向林肯纪念堂。

碑墙上按年代(1959~1975)刻着58132名阵亡和失踪者的名字。

人们沿墙走在慢慢向下的斜坡上,会产生一种哀伤的情绪,在大墙前反思这场失败的战争。

诗人非马在《越战纪念碑》中写道:“一截大理石墙/二十六个字母/便把这么多年轻的名字/嵌入历史//万人冢中/一个踽踽独行的老妪/终于找到了/她的爱子/此刻她正紧闭双眼/用颤悠悠的手指/沿着他冰冷的额头/找那致命的伤口。

”。

越战纪念碑解析

越战纪念碑解析
纪念碑解析越战
1.越战纪念碑英文全称是什么?
Vietnam Veterans Memorial 正式名称为越南退伍军人纪念碑,位于美国首都华盛 顿,是一个纪念在越南战争中服役的美国士兵的国家 战争纪念碑。纪念碑包括三部份:三位战士雕像、越 南妇女的纪念碑和越南退伍军人纪念墙,其中以纪念 墙最为出名。纪念碑有时被普遍地称越战纪念碑、越 战墙或简称为墙。
3.“华盛顿广场”周边主要的构筑物及 其它们的构成关系?
• 主要建筑物
• 1.华盛顿纪念碑 • 华盛顿纪念碑是为纪念美国首任总统乔治· 华 盛顿而建造的,它位于华盛顿市中心,在国会 大厦、林肯纪念堂的轴线上,是一座大理石方 尖碑,呈正方形、底部宽22.4米、高169米 ,纪念碑内有50层铁梯,也有70秒到顶端的 高速电梯,游人登顶后通过小窗可以眺望华盛 顿全城、弗吉尼亚州、马里兰州和波托马克河 。
2.甲方对纪念碑设计的要求是?
• 建造越南战争纪念碑的想法是一名前陆军下士简· 斯 克鲁格思在战后萌发的。1979年4月27日,一群参 加过越南战争的老兵在首都华盛顿成立了一个社团, 旨在国家大草坪博物馆、纪念碑群落地带建造越南战 争阵亡将士纪念碑。他们提出,这座拟议中的纪念碑 要成为美国社会中一个鲜明的形象,不管这座纪念碑 最后建造成什么样子,它必须满足四项基本要求:( 1)纪念碑本身应该具有鲜明的特点;(2)要与周 围的景观和建筑物相协调;(3)碑身上镌刻所有阵 亡和失踪者的姓名;(4)对于越南战争,碑身上不 要有一个字的介绍和评价。
• 5.白宫 • 白宫的基址是美国开国元勋、第一任总统乔治· 华 盛顿选定的,始建于1792年,1800年基本完工 ,设计者是著名的美籍爱尔兰人建筑师詹姆斯· 霍 本。但当时并不称白宫,“白宫”是1902年西奥 多· 罗斯福总统正式命名的。 • 白宫坐南朝北,共占地7.3万多平方米,分为主 楼和东西两翼,东翼供游客参观,西翼是办公区 域,总统的椭圆形办公室位于西翼内侧。主楼底 层有外交接待大厅,厅外是南草坪,来访国宾的 欢迎仪式一般在这里举行。

越战纪念碑与里根政府外交政策合法性建构

越战纪念碑与里根政府外交政策合法性建构

越战纪念碑与里根政府外交政策合法性建构王丽(云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云南昆明650500)[内容摘要]越南战争结束后,作为战争遗留问题的美国越战退伍军人安置问题成为政府必须面对的政治问题之一。

受越南战争特殊性的影响,这一群体具有不同于美国历史上其他退伍军人的特殊性。

他们在爱国旗帜下参战,却以“失败者”的身份回国,因此这场战争给越战退伍军人留下了深刻的心理创伤。

与此同时,不管是战争期间还是战后,美国民众对这场战争的不同态度已严重分裂了美国社会,影响了政府外交政策的制定以及政治合法性之构建。

有鉴于此,越战退伍军人希望通过修建越战军人纪念碑,使美国社会认可他们对国家的贡献;里根政府亦希望通过纪念碑给越战退伍军人“正名”的方式,试图重构历史记忆,消解创伤,以治愈“越南综合征”,重拾民众对政府的信心,重构政治合法性。

[关键词]集体记忆;国家认同;越战军人纪念碑[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201(2019)04-0073-10集体记忆通常以某些有形的事物作为媒介来体现象征性的、精神性的价值。

就如莫里斯•哈布瓦赫所言,它既是一种物质客体、物质现实,比如一尊塑像、一座纪念碑、空间中的一个地点,又是一种象征符号,或某种具有精神含义的东西或依附于并被强加在这种物质现实之上为群体所共享的东西。

传统上,维持集体记忆最重要的机制就是历史和纪念活动。

①但在一个多元化的社会中,难免存在地区的、国家的、族群的、社区的、宗教的等多种多样的记忆。

出于不同的经历和现实需要,不同的群体关切不同的事件;对同一事件,不同群体也会有不同的视角,形成不同的认知。

多层次、多元化、多视角和多含义的记忆之间必然形成竞争。

20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国内对美国外交政策的辩论中,支持政府实行强硬外交政策者,援引慕尼黑事件和德国的纳粹主义;而反对者则援引越南战争作为先例。

显然,越南战争和纳粹主义形成了相互竞逐的两种记忆,影响着美国人思考战争与和平的方式。

从林璎作品中解读场所精神

从林璎作品中解读场所精神

从林璎作品中解读场所精神摘要:简要介绍场所和场所精神的理解。

分析林璎作品越战纪念碑的场所营造和场所体验。

对其场所精神进行总结。

结合林璎其他作品解读纪念性空间的场所精神。

关键词:场所;场所精神;纪念性空间1引言林璎女士《交界线》一书中提到“身体在运动中的体验是建筑的重要部分”[1],这和斯蒂文·霍尔强调对建筑的体验和感知是类似的,最终将反映到建筑与场所的关系上。

这种立足于建筑与场地本质的建筑现象学设计理论在斯蒂文·霍尔的建筑实践中大量出现。

基于这一线索,证明林璎的作品也立足于现象学理论基础,追求空间本质意义,进而凸显出不可替代的场所精神,她的作品总是让观者叹服于她对于氛围的营造。

通过对其成名作越战纪念碑和其他作品的分析,在实例中体会场所和场所精神。

2场所与场所精神2.1 场所的理解场所的定义,不仅包含了构成空间的实体,也包含了精神方面的特征。

空间实体构成了场所的外在布局方式,可以从触觉、听觉、嗅觉等直观体会到;场所的精神特征是它制造出的独有的场所氛围,由具有形状、材质、光影、肌理和色彩的实体物质和难以言说的、基于以往人们自身体验所产生的思维联想共同构成。

《说文解字》中也将场解释为“祭祀道也”,可见在我国的早期文化中,对场所的定义就赋予了一定程度的精神含义。

2.2 场所精神的理解场所精神的概念在1979年由著名挪威城市建筑学家诺伯格·舒尔茨提出,是建筑现象学说的核心。

事实上,东方哲学中早有对场所精神的表达,例如贯穿中国建筑史的天人合一的设计理念,就是追求建筑与环境交融,强调营造意境。

诺伯格·舒尔茨将场所精神的产生归结为对外的方向感和对内的认同感。

方向感强调的是明确自己与场所的关系,使自己不至于在场所中迷失,例如城市建设。

认同感则是人对场所的心理适应和情感依附,产生原因可以是生活方式、地域文化、信仰记忆等等,例如人对城市的依赖感。

场所精神对于建筑的意义,是让它不再是一个空间,穿插的体块,而是一种富有意义的、能给人提供特定氛围的精神场所。

越战纪念碑解析ppt课件

越战纪念碑解析ppt课件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 3.美国国会大厦 • 国会大厦位于华盛顿25米高的国会山上,是美国的心脏建筑。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 林璎设计手稿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5.越战纪念碑的结构和尺度?
东翼指向华盛顿纪念碑 西翼指向林肯纪念堂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 流线组织:越战纪念广场由有序序列空间组合而成, 在序列环境中,设定的情节线索贯穿始终,交通流线 应确定了参观者感受到纪念主题的完整性,序列空间 流线自然顺畅且井然有序,可以使参观者神情专注, 序列空间带来的情绪感染随着空间的变化逐步转变。
6.越战纪念碑上阵亡者的名字排列顺序 ?
• 阵亡战士姓名没有依照惯常的做 法,按字母顺序来排列。而是首 先将1959年越战开始后第一个 死者的名字刻写在东墙之首。然 后依照时间顺序将阵亡战士的名 字自上而下一个一个的刻写在东 墙的每一块石板上,直到这一面 墙完全的没入地下为止。西墙上 的名字则从向西延伸出去的锐角 处起,以相同的方式一直排列到 和东墙相接处。1975年战争结 束前的最后一个死者的名字恰在 西墙之末,和东墙之首的第一个 名字相呼应,象征着战争的帷幕 拉开有合上。

Vietnam Veterans Memorial越战纪念碑

Vietnam Veterans Memorial越战纪念碑

Page
15Leabharlann 平面圖Page16
立面圖
Page
17
在这没有英雄形象的纪念碑下,在这刻满了死去人名 的大墙下,人们思考着战争与和平,安慰无数美国士 兵牺牲他乡的灵魂 。
Page 18
Page
19
Page
5
黑色大理石墙上,依每个人战死的日期为序,镌刻着美军 57000多名1959年至1975年间在越南战争中阵亡者的名字。
Page
6
它的走向分别指向林肯纪念堂和华盛顿纪念碑。这两座象征 国家的纪念建筑在天空的映衬下高耸而端庄 。
Page
7
设计师的理解设计主题
按照林璎自己的解释,好像 是地球被(战争)砍了一刀, 留下了这个不能愈合的伤痕。 黑色的、像两面镜子一样的花 岗岩墙体,两墙相交的中轴最 深,约有3米,逐渐向两端浮升, 直到地面消失。通过借景让人 们时时感受到纪念碑与这两座 象征国家的纪念建筑之间密切 的联系。后者在天空的映衬下 显得高耸而又端庄,前者则伸 入大地之中绵延而哀伤,场所 的寓意贴切、深刻
Memorial )
又称越战将士纪 念碑、越战阵亡 将士纪念碑、越 战墙 位于美国首都华 盛顿中心区坐落 在离林肯纪念堂 几百米的宪法公 园的小树林里。
Page
3
这是一座低于地平线,长 500英尺呈倒V字形的碑体。 黑色的、像两面镜子一样 的花岗岩墙体,如同一本 打开的书,又仿佛地开裂 向两面无限延伸,两墙相 交的中轴最深,约有3米, 逐渐向两端浮升,直到地 面消失
Page
4
甲方对纪念碑设计的要求 一群参加过越南战争的老兵在首都华盛顿成立了一个社团,旨在 国家大草坪博物馆、纪念碑群落地带建造越南战争阵亡将士纪念 碑。他们提出,这座拟议中的纪念碑要成为美国社会中一个鲜明 的形象,不管这座纪念碑最后建造成什么样子,它必须满足四项 基本要求: (1)纪念碑本身应该具有鲜明的特点; (2)要与周围的景观和建筑物相协调; (3)碑身上镌刻所有阵亡和失踪者的姓名; (4)对于越南战争,碑身上不要有一个字的介绍和评价。

越战纪念碑剖析

越战纪念碑剖析

区域中心——华盛顿纪念碑

华盛顿纪念碑是为纪念美国首任总统乔治·华盛顿而 建造的,它位于华盛顿市中心,在国会大厦、林肯纪 念堂的轴线上,是一座大理石方尖碑,呈正方形、底 部宽22.4米、高169米,纪念碑内有50层铁梯,也有 70秒到顶端的高速电梯,游人登顶后通过小窗可以眺 望华盛顿全城、弗吉尼亚州、马里兰州和波托马克河。 纪念碑内墙镶嵌着188块由私人、团体及全球各地捐 赠的纪念石,其中一块刻有中文的纪念石是清政府赠 送的。纪念碑的四周是碧草如茵的大草坪,这里经常 会举行集会和游行。

1981年5月1日,在1421件应征作品中,林璎的被 登记为1026号的设计成为首选,其设计如同大地 开裂接纳死者,具有强烈的震撼力。虽然她的设 计方案没有立即引起普遍认同,最后大多数对此 方案持否定态度的人最后终于被说服,按照她自 己的话说,“活人和死人将在阳光普照的世界和 黑暗寂静的世界之间再次会面。”
纪念碑的逻辑(及年代)起点不是人们进入这个空间 的两端,而是两面墙的交汇处。因此当任何一个人从 纪念碑的一端开始,他实际上都是从名单的一半看起。 名单自两面墙的交汇处开始,从右面墙的顶端残忍的 一个接一个连续下去,一块接一块,直到这面墙东边 指向华盛顿纪念碑的那个顶点。名字的序列在指向林 肯纪念堂的西顶点继续开始,并在左面墙的底部终止。 因此,纪念碑的中心既是名单的起点也是名单的终点。
尺度

纪念碑总体成V字形,从纪念碑的结构上看, 可以说是一个非常简单而简洁的造型,整 个V字形墙体由黑色花岗岩砌成,长约152 米,中轴深约3米。两面抛光的黑色花岗岩 墙在交汇处成一个125度12分的角,左右墙 体向两端逐渐缩小,最后消失于地面,纪 念碑呈现出完全对称的V字形。
越战纪念碑上亡者姓名的排列

wd12华盛顿三座战争纪念碑

wd12华盛顿三座战争纪念碑

看看华盛顿之五背景音乐天堂在华盛顿心脏地区受人关注的,还有二战、越南战争和朝鲜战争这三场战争的纪念碑。

在这三场战争中,美国死了几十万人,是美国历史上死得最多的。

这三场战争是两种不同性质。

尽管他们抹杀了这种区别,不论是为国捐躯还是为侵略政策卖命,都加以纪念,但对战争中死去的士兵来说,他们都是战争的牺牲品。

面对这些纪念碑,在怀念亡灵的同时,回顾战争结局带来的后果,引发人们对战争和和平、过去的噩梦和今日的世界,以至未来生活的无穷思考,还是很有积极意义的。

在上空俯瞰美国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纪念碑(The National World War Two Memorial)。

二战纪念碑坐落在华盛顿纪念碑和林肯纪念堂倒影池之间的主轴线上。

二战纪念碑是个花岗岩建筑群,1993年国会批准决定兴建,2001年动工,建成于2004年,耗资1.75亿美元、占地7英亩。

整个纪念馆是一个下沉的椭圆形广场,看上去就像是一个古代露天圆形剧场。

它由一个广场、一个有喷泉的中央水池“彩虹池”、两面“自由墙”、两个方亭和56根花岗岩石柱共同组成,一个庄重肃穆的纪念堂!在面向华盛顿纪念碑的那一面,参观者沿着一个个草地台阶拾阶而下就可以进入纪念碑的中心。

这是纪念碑中央的有喷泉的水池——“彩虹池”中央的彩虹池中央喷水池和一侧的自由墙——一个方亭和28根纪念石柱另一侧的自由墙每一根花岗岩柱子代表着在二战期间美国的一个州或者一个海外领土。

每根石柱的前后两面都有一个铜质花环。

花岗岩柱子的下端刻有它所代表的州或者海外领土的名字。

花岗岩柱子和铜质花环两个方亭代表两大战场:这是代表太平洋战场的方亭。

每个方亭里面各有三只巨大的铜质美国雄鹰举起了象征胜利的花冠。

这是另一端代表大西洋战场的方亭。

“自由墙”,上面刻着4000颗金星,每一颗星代表着在二战中牺牲的100位美国人。

进入纪念碑的中心,沿途可以看到反映美国在二战期间的重要历史事件经历的浅浮雕。

基于记录历史,缅怀先烈的考虑,经过十年建设,2004年5月29日正式揭幕,成为华盛顿的一个新景观。

龙州越战烈士陵园简介

龙州越战烈士陵园简介

龙州越战烈士陵园简介
龙州越战烈士陵园位于山东省龙口市,占地20公顷。

1986年10月,陵园正式建成并于同年11月正式向烈士家属宣布开放。

陵园正面矗立着碑林“让贤者长存”,烈士名字
居文碑之上,褒扬伟大英雄完美贞节。

要把铭记广大越战烈士为民族英雄和爱国模范的事
迹凝结起来,使明代三四代烈士在公共内心中科学地占据一个伟大的位置,是为了敬佩烈
士而完成的天大的功绩。

在龙州越战烈士陵园中,有越南烈士纪念碑、烈士雕像、越南烈士纪念馆、烈士家属
墓等。

碑林万历朝位于中央,气势恢弘。

每年,过来拜祭的士兵与民众手拉着手,一路走
到碑林,向英雄们瞻仰、敬礼!陵园大门前,有一根高47.3米的烈士铁柱,是铸死忠的
象征,以此纪念龙州越战烈士的牺牲,感受他们夜以继日的奋斗精神。

在龙州越战烈士陵园中还收藏了大量的珍贵文物,有记录越战的历史的军用物品,武器、装备等,也收藏着许多烈士的胸褐,纪念他们献身国家的无私奉献。

三代烈士为民族
义无反顾,历史书上留下了他们雄情壮志;还有志愿书,记录了烈士愿意为国捐躯的志向,宣示出他们坚定的信念;还有未留影,题上“宁可死也不投降”“死士天下闻”“死而无憾”八个字,代表着不屈不挠不败的精神。

龙州越战烈士陵园用静谧及宁静的气氛传承着烈士们的精神,让人们沉浸于烈士们英
勇的事迹,素朴的陵园是让人思考的重要地方。

它以雄壮的文化气质,和大无畏、神勇的
精神引发人们的回忆,让广大的烈士家属及军人对那段征战的历史有更深的认识,让大家
从中领悟:自由、民主、友爱及爱国必将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及重重困难。

纪念碑景观环境设计的儒道思想初探_以中国人民英雄纪念碑与美国越战纪念碑为例

纪念碑景观环境设计的儒道思想初探_以中国人民英雄纪念碑与美国越战纪念碑为例

9596设计成一种政府的政治标志或是政治勋章,而是希望它能与周边的环境浑然一体,使其成为能供孩子们玩耍的华盛顿广场中的一个自然的组成部分。

她形容这座纪念碑是刻在地面上的一道伤疤,向人们,尤其是政府的决策者们,述说战争带来的悲痛和苦难。

她的设计异常简单而朴实:两面简单平滑的黑色花岗岩石墙,以一定角度相连,石墙上刻着5万8千多名在越南战争中牺牲的美国将士的名字。

两面石墙各长246.75英尺,整座纪念碑总长度为493.5英寸。

每段墙由70块板块组成。

最大的板块上刻有137行人名,最小的板块上只有一行。

每行各有五个人名。

在两面墙连接处的顶点高10.1英尺。

墙面向两端逐渐变薄,末端只有8英寸厚。

修建越南战争纪念碑是在1981被提出的。

从林璎提交她的设计到纪念碑完成历时五年,不仅因为其规模宏大,还因为她的设计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争议。

在一些越战老兵团体的坚持下,纪念碑的设计增加了一座现实主义的战士雕像,不过为了使雕像和石墙保持各自的整体感,雕像的位置离石墙有一段距离。

浏览死者姓名的参观者们,能看到自己映在墙面上的面孔,许多人把这种效果比作生者与死者的见面,在游人心中掀起无限情感的波澜。

另外,参观者还可以用铅笔把他们阵亡的亲人的名字做成拓印。

二、关于两个作者——梁思成与林璎梁思成出生于广东省新会,1923年从清华大学毕业后,他于1927年在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获得了硕士学位,并于1947年获得普林斯顿大学的荣誉文学博士学位。

1928年他回到中国时创立了东北大学的建筑系。

1931年,他加入了中国营造学社,一个研究古代中国建筑的学术组织。

自20世纪30年代起,“他指导并参与了对2000余座古建筑样本的调查研究,收集了大量的宝贵资料,并系统而彻底地研究了中国古建筑与古代艺术的发展、特征和成就”。

1949年后,他被任命为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副主任,热心地参与北京城镇建设工程。

他建议把北京变成新的首都。

北京,这座古建筑云集的城市,是建设一个景致迷人、植被丰富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的理想地点,就如美国的华盛顿特区那样。

公共艺术之美国越战纪念碑

公共艺术之美国越战纪念碑

公共艺术之美国越战纪念碑作者:刘宫佐来源:《丝路艺术》2018年第03期公共艺术的核心理念是“公共性”,在公共空间内创作的作品反映了现代大众人群对于个体心理索取或者社会诉求的载体,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深入,公共艺术正朝着多元化、呼吁时代鲜明记忆的方向而不断发展着。

位于美国华盛顿中心区,坐落于林肯纪念堂几百米处的宪法小树林里,两端分别延伸至华盛顿纪念碑和林肯纪念堂,用黑色的花岗岩石砌成长 500 英尺的“v”字形碑墙,按照阵亡日期为顺序镌刻逝者姓名,用于纪念越战中阵亡的美军士兵。

与传统的纪念碑不同,它本应该拔地而起,雄伟挺立,而设计者却反其道而行之,使它陷入地下,渐渐的使它向中心升高。

这一碑林的建立立刻就引发热议,但从公共艺术的角度来看,却不失为是人们表现情感并与之发生共鸣的典范之作,最终也获得了大多数人的支持。

从公共艺术的特点来看,首先;越战纪念碑不仅仅是一个物质性的实体,它实际上更是一个由公共性所构成的行为和观念空间。

它符合公共艺术的核心理念“公共性”。

从建设之初,美国国会通过设计竞赛的方式征集方案,鼓励社会公众群体广泛参与,极大地调动了公众对于公共领域的设计和使用,使他们能以自己的切实感受来表达,最后采用了来之耶鲁大学建筑专业21 岁的华裔学生林璎的设计方案。

其次:建造位置的选择是公共领域空间与私人领域融合的表现,在位于林肯纪念堂和华盛顿纪念碑的中心公园建设,直接使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分界线消失。

尤尔根·哈贝马斯认为,公共领域作为一个和私人领域相分离的特定领域在中世纪中期的封建社会是不存在的。

统治阶层从等级制度中走出来发展为公共权力,劳动阶层在城市企业和某些乡村阶层中扎根而发展成为“市民社会”。

人们热衷于聚集在一起讨论各种各样的艺术问题。

越战纪念碑静静的坐落在小树林中,每当闲暇之余,总会有目光聚集于此,面向全面公众开放。

从公共艺术的特点来看,越战纪念碑以其独特的“V”字形构造,与周围的绿树草地相协调,形成一种安静深沉的的场景,通体黑色的花岗岩雕刻而成,与林肯纪念堂和华盛顿纪念碑相呼应,旨在呼吁民众缅怀先烈,铭记历史。

越战纪念碑

越战纪念碑

越南战争结束20年后,美国当时担任国防部长的罗伯特・ 越南战争结束 年后,美国当时担任国防部长的罗伯特・麦 年后 克纳马拉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 人们总是事后比事前聪明。 克纳马拉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人们总是事后比事前聪明。人 无完人,我们也难免犯错误。 无完人,我们也难免犯错误。我不得不带着痛苦和沉重的心情坦 白承认, 白承认,这个格言也同样适于我和与越南有关的一代美国领导 麦克纳马拉忏悔了,他希望得到社会的理解。 人。”麦克纳马拉忏悔了,他希望得到社会的理解。 但是体会最深的大概还是那些在战场上出生入死的战士。 但是体会最深的大概还是那些在战场上出生入死的战士。 1979年,一群参加过越战的老兵提出建造越南战争阵亡将士纪念 年 碑的动议。老兵们还要求: 碑的动议。老兵们还要求: (1)纪念碑本身应该具有鲜明的特点; )纪念碑本身应该具有鲜明的特点; (2)要与周围的景观和建筑物相协调; )要与周围的景观和建筑物相协调; (3)碑身上镌刻所有阵亡和失踪者的姓名; )碑身上镌刻所有阵亡和失踪者的姓名; (4)对于越南战争,碑身上不要有一个字的介绍和评价。 )对于越南战争,碑身上不要有一个字的介绍和评价。 不久,这个提议得到了美国国会批准。 不久,这个提议得到了美国国会批准。
为什么纪念碑是黑颜色的? 为什么纪念碑是黑颜色的?
林璎方案里的纪念碑是黑色的, 林璎方案里的纪念碑是黑色的,而不是传统意义上象征纯洁和高 尚的大理石白。林璎解释说,纪念碑将坐北朝南, 尚的大理石白。林璎解释说,纪念碑将坐北朝南,太阳正好明晃晃地 照着,白色大理石在阳光下会产生刺目的反光, 照着,白色大理石在阳光下会产生刺目的反光,那样会使纪念碑上的 名字难以认读。 名字难以认读。
越战纪念碑
Vietnam Veterans Memorial

美国首都华盛顿的越战纪念碑和朝鲜战争纪念碑

美国首都华盛顿的越战纪念碑和朝鲜战争纪念碑

美国首都华盛顿的越战纪念碑和朝鲜战争纪念碑美国首都华盛顿的越战纪念碑,是一个相当出名的设计作品。

今天的建筑系学生,在学到当代纪念碑设计的时候,恐怕都会接触到这个设计范例。

在中国,有不少介绍美国的文章,都提到过青草坪上,刻满了阵亡者姓名的这个黑色花岗岩墙。

一方面,人们当然是被它别具一格的设计思想和表现手法所吸引;另一方面,人们也好奇地注意到,纪念碑的设计者林璎是当时刚二十出头的一个华裔女孩,她当时还是建筑系的大学生。

更何况,她和中国似乎有着丝丝缕缕的关系,追根溯源,她原来是中国著名建筑师梁思成的夫人林徽音的一个远亲。

这样,就有了一点传奇色彩。

也使美国越战纪念碑在中国的知名度,远远超出了建筑系大学生的范围。

可是,在中国很少有人知道,就在这个著名的越战纪念碑近旁,还有一座与中国关系更为密切的战争纪念碑,那就是美国的朝鲜战争纪念碑。

这实际上不止是一个纪念碑,而是一个小小的纪念园区。

走进这个园区,首先相遇的,是19个与真人尺度相仿的美国军人雕塑群。

这些不锈钢雕塑是写实的。

大家都知道,以写实的战士塑像作为战争纪念碑的组成部份,这已经是一个古老得不能再古老的设计手法,似乎了无新意。

可是,这个纪念碑以最传统的设计方法入手,却能够赋予参观者一种特殊的感受。

作为对一个设计作品的分析来说,它的突破点在哪里呢?朝鲜战争纪念碑的设计者,并没有按照通常的做法,把这些雕塑集中在一起,而是将他们一个个拉成散兵线,撒开在一片长满青草的开阔地上,“搜索前进”。

他们头戴钢盔,持枪驱前,表情显得非常紧张。

它和一般纪念碑设计另一个不同之处是,这些塑像都没有高台底座。

他们不是高耸的英雄,而是普通士兵。

他们的脚就结结实实地踏在这片开阔地上。

这么一来,士兵脚下的这块土地就自然地融入,成了雕塑群的一部份,战场也就因此而被生生地移进了这个纪念园。

当烈日炎炎,当狂风扫过,当暴雨倾注,当皑皑冬雪覆盖在这片开阔地和士兵们的身上,这时,设计者甚至将整个气候和环境都引了进来,成了这个雕塑群最真切的背景和注释。

纪念与反思战争纪念碑的意义

纪念与反思战争纪念碑的意义

纪念与反思战争纪念碑的意义战争,作为人类历史上的一部分,曾给世界带来了无尽的痛苦与苦难。

在战争结束后,社会为了铭记那些为和平而献出生命的人们,建立了许多纪念碑来纪念和反思战争的意义。

这些纪念碑的存在代表着历史的一部分,同时也提醒着人们珍惜和平,并努力避免重蹈战争的覆辙。

本文将探讨纪念与反思战争纪念碑的意义,以及它对社会的重要作用。

首先,纪念碑作为一种建筑形式,可以将历史事件永久化。

它们向后世传递战争的真实面貌,让人们了解并思考战争所带来的破坏和痛苦。

无论是美国华盛顿特区的“越战纪念碑”,还是法国巴黎的“凯旋门”,纪念碑都以雄伟的姿态向人们展示着战争的残酷和人类的悲剧。

通过触摸和凝视这些纪念碑,人们可以感受到战争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深刻影响,从而引发对和平的尊重和渴望。

其次,纪念碑是对战争牺牲者的纪念与致敬。

它们不仅以个人、部队或民族的名义来表达对那些在战争中失去生命的人们的敬意,同时也是家人和后代了解其亲人所经历的战争的窗口。

纪念碑提醒着人们勿忘战争的悲剧,珍惜和平和生命的可贵。

通过纪念碑,战争变成了一个家族的故事,让后代体会到战争对整个家庭和社会造成的影响,进而珍惜和平的来之不易。

此外,纪念碑也有助于宣传和平的重要性。

它们成为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象征,宣示着该地对和平的渴望和追求。

例如,纽约市的“自由女神像”和日本广岛市的“原爆圆顶”都是对和平的呼声。

纪念碑的存在使人们在走过它们时,会不自觉地想到和平,联想到那些曾经为和平而战的人们。

通过这种宣传,人们的心灵得到了触动,对和平产生了更深刻的思考,并愿意为维护和平努力。

另外,纪念碑还起到了教育和警示的作用。

它们是历史的见证者,通过展示战争的真实面貌,警示人们要警惕战争的可怕和破坏力。

纪念碑传递着教育的信息,让人们认识到战争会给人类社会带来多大的损失,激发人们努力保护和平的动力。

纪念碑使人们不断反思战争的目的与后果,引导人们思考战争中的人性问题,并希望通过纪念碑的存在来研究,预防战争的发生。

林璎与越战纪念碑

林璎与越战纪念碑

林璎与越战纪念碑来源:/view/482619.htm?fr=ala0_1_1标签:文化人物关于越南战争,美国人一直争议不断,一部分人认为美国是在帮助越南人,另一部分人认为美国无权干预其他国家的事务。

所以战后许多年都在为此争论不休。

这样,参与越战或战死在战场上的人的亲属,便感到受到了冷落。

有人提出修一座纪念碑,以抹平人们心中的伤痕。

1982年,美国国会同意越战老兵的要求,决定建一座越战阵亡者纪念碑,在全国范围内征集设计方案。

21岁设计美国越战纪念碑。

21岁的华裔女大学生林璎设计的方案在1441件应征作品中被选中。

她当时还是耶鲁大学建筑系四年级学生。

她设计的方案是:黑色的,像两面镜子一样的花岗岩墙体,像打开的书向两面延伸。

两墙相交处从下面到地平面,约有3米高,底线逐渐向两端升起,直到与地面相交。

墙面上刻满阵亡者的名字。

林璎说:“当你沿着斜坡而下,望着两面黑得发光的墙体,犹如在阅读一本叙述越南战争历史的书。

”设计越战碑荣辱齐加身林璎越战纪念碑得奖时,反对声浪排山倒海而来,自以为是越战老兵和守旧顽固的保守派群起围攻林璎,甚至以种族歧视字眼「亚洲佬」(gook)骂她,他们都看不懂林璎的设计图,主办纪念碑竞图的越战退伍军人协会背叛她,在纪念碑旁另加三个越战军人雕像和美国国旗,设计军人雕像的菲特烈.哈特(纪念碑设计图得第三名)获三十万元酬劳,林璎只得二万元,哈特还带老婆去咆哮林璎。

保守派的德州大富翁裴洛(一九九二年竞选总统)、尼克森的讲稿撰述人派德.布坎南和小说家汤姆.伍夫等人大骂「亚裔女子」林璎。

幸好华盛顿邮报的建筑评论家艾卡特和他的朋友茱迪丝.马丁为林璎仗义执言,以专家的立场严厉反驳保守派和越战老兵,但林璎的心里已受到巨大的伤害,她很少再去华府看她的越战纪念碑。

林璎说她当初设计纪念碑时,刻意不去研究越南史和越战史,也不从亚裔的观点去思考,同时也不把越战当成一场悲剧,而是从「死亡也是一种荣耀」的角度出发,又以不贸然破坏华府广场的自然环境为原则,纪念碑向地下延伸,黑大理石碑刻上阵亡人员名字。

越战纪念碑设计理念

越战纪念碑设计理念

越战纪念碑设计理念越战纪念碑的设计理念是为了凝聚人们对越南战争的反思和祈愿,以及对那段历史时期的深刻思考和探索。

越战是20世纪中期一场具有深远影响的战争,不仅影响了越南和美国,也深刻影响了国际社会。

越战纪念碑的设计理念旨在通过建筑、雕塑、景观等多种元素,向人们展示对这段历史的尊重和怀念,同时提供一个让人们反思、思考和表达情感的空间。

越战纪念碑的设计需要体现出对战争受害者的怀念和尊重。

在设计中,可以采用适当的雕塑和建筑元素,来表达对战争中牺牲者和受难者的哀思和怀念。

可以通过柔和的灯光和音乐氛围等手段,营造出庄严肃穆的氛围,让人们在这里能够感受到对逝者的无尽怀念和悼念之情。

越战纪念碑的设计也需要反映出对和平的追求和对战争的深刻反思。

可以在纪念碑周围布置一些有意义的文字和图案,来传达对和平的向往和对战争的深刻反思。

可以通过引入一些富有艺术感的雕塑和装饰元素,来表达对和平、和谐和美好未来的向往和期许。

让人们在这里能够感受到对战争的深刻反思,以及对和平和美好未来的追求。

越战纪念碑的设计理念还应该体现出对历史的铭记和对教训的反思。

可以在纪念碑周围设置一些关于越战历史的展板和资料,来向人们展示那段历史时期的真实面貌。

可以通过一些具有历史感的建筑和装饰元素,来营造出一种穿越时空的氛围,让人们在这里能够感受到历史的重要性和教训的深刻意义。

越战纪念碑的设计理念还应该促进人们的情感表达和交流。

可以在纪念碑周围设置一些供人们献花和悼念的地方,让人们能够更直接地表达对逝者的哀思和悼念之情。

可以设置一些供人们休憩和思考的座椅和观景台,让人们能够在这里安静地反思和思考。

还可以设置一些展示和文化活动的场所,来举办一些有关越战历史和和平主题的文化活动,促进人们的交流和共鸣。

越战纪念碑的设计理念应该是以尊重和怀念战争受害者、追求和平、铭记历史和教训、促进情感表达和交流为核心,通过建筑、雕塑、文化活动等多种元素,为人们提供一个能够反思、思考和表达情感的空间。

林璎--越战纪念碑

林璎--越战纪念碑

按照林璎自己的解释, 好像是地球被(战争) 砍了一刀,留下了这 个不能愈合的伤痕。
黑色的、像两面镜子一样 的花岗岩墙体,两墙相交 的中轴最深,约有3米,逐 渐向两端浮升,直到地面 消失。
V型的碑体向两个方向各
伸出200英尺,分别指向
林肯纪念堂和华盛顿纪念 碑,通过借景让人们时时 感受到纪念碑与这两座象 征国家的纪念建筑之间密 切的联系。
遗留在墙下大量的信件,这些
都被人精心收集。
尤其是每年的5月30日,美国 的“阵亡将士纪念日”,人们 都要举行仪式,怀念那些捐躯 疆场的将士。这天,在越南战
争纪念碑前举行仪式已经成为
惯例。有人说,林璎设计的纪 念碑已经成为美国人的“哭 墙”。其实那不准确,数不尽 的美国人来到这里,携来的不 仅仅是眼泪,带走的则必定有 深沉的思索。
美国越战
纪念碑
美国首都华盛顿的越战纪念碑(Vietnam Veterans Memorial) 是为了纪念越战时期服役于越南的美国战士的英勇牺牲。
华盛顿纪念碑(WashingtonMonument),是美国首都华盛顿的地标,为纪念美国首任
总统乔治· 华盛顿而建造。它位于华盛顿市中心,在国会大厦、林肯纪念堂的轴线上,是
谢谢观看
界之间(再次会面)。”
“一开始我就问自己,到底建“越战纪念碑”的意义是什么,尤其
是一座20世纪的纪念碑的意义是什么?当宝贵的生命首先成为了战争
的代价时,这些“人”无疑是第一个应该被记住的。因而这项设计的 主体肯定是“人”而不是政治。只有当你接受了这种痛苦,接受了这 种死亡的现实之后,才可能走出它们的阴影,从而超越它们。就在你 读到并触摸每个名字的瞬间,这种痛苦会立刻渗透出来。而我的确希 望人们会为之哭泣,并从此主宰着自己回归光明与现实。假如你不能 接受这个现实,就永远无法从中解脱出来。所以一座纪念碑应该是 “真实”的写照。首先要接受和承认痛苦已经存在,然后才有机会去 愈合那些伤口。”

基于社会心理学对越战纪念碑案例分析

基于社会心理学对越战纪念碑案例分析

基于社会心理学对越战纪念碑案例分析发布时间:2021-08-31T01:41:55.619Z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第12期作者:王璐张严[导读] 随着20世纪以来战争和灾难的频发,纪念空间大量出现,它常以纪念者的身体与纪念和记忆相互关联,与个体密切相关。

王璐张严大连工业大学摘要:随着20世纪以来战争和灾难的频发,纪念空间大量出现,它常以纪念者的身体与纪念和记忆相互关联,与个体密切相关。

纪念空间是一个城市历史的见证、文化的体现,是城市居民“群体记忆”的物化。

当人们走入它,感受到的是对死亡的思考,对生命的渴望,对历史的尊重和对文化的传承。

本文以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对越战纪念碑进行案例分析,希望对案例有一个全新角度的阐释。

关键词:社会心理学;林樱;越战纪念碑;景观设计分析林樱的《越战纪念碑》坐落在华盛顿特区的一个占地巨大的公园里,两堵黑色的花岗岩墙面形成了一个巨大的V字形,中间最高,再向两边延伸的过程中逐渐变低,使得纪念碑看上去仿佛是向地底下沉。

镌刻在墙上的57930个男性和8个女性的名字是战争中的阵亡者(其中包含个别失踪者),所有的名字都按阵亡的时间自右边的高墙向外排列,再从左边的墙的最远处开始向中心延伸。

这种纯粹的时间序列在纪念碑的作品中是史无前例的做法。

而一般情况下,设计师们在设计时首先注重的则是主题、立意、特点,往往忽略了人们最需要的实用和心理需求。

设计师想要设计出满足公众的各项行为和心理需要,更加人性化的作品时,就需要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出发,考虑公众对纪念性场所的各项生理和心理需求,进一步作出更加合理人性化的纪念场所的设计。

1.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在社会相互作用中的心理和行为发生及变化规律。

社会心理学在个体水平和社会群体水平上对人际关系进行探讨。

在个体水平上进行研究的内容有:个体社会化过程,交往,言语发展,伙伴,家庭和居住环境及学校对个人的影响等。

在社会群体水平上进行研究的内容有:群体交往结构、群体规范,态度、种族偏见攻击行为、风俗习惯和骚乱等[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越战纪念碑 Vietnam Veterans Memorial
简要介绍 简要介绍 设计思路幻灯片 设计思路幻灯片 7 设计背景幻灯片 设计背景幻灯片 12 设计方法 设计方法 设计特色
越战纪念碑 Vietnam Veterans Memorial 越战纪念碑,又称越南战争纪念碑、越战将士纪念碑、 越战阵亡将士纪念碑、越战墙等,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中心 区,坐落在离林肯纪念堂几百米的宪法公园的小树林里。邻 近华盛顿纪念碑和林肯纪念堂。该纪念碑由用黑色花岗岩砌 成的长500英尺的V字型碑体构成,。 该纪念碑通过设计竞赛的方式征集方案,最后采用的是 当时耶鲁大学建筑专业21岁华裔女学生林璎的方案,1982年 建成,曾获美国建筑师协会“美国20世纪最受欢迎的十大建 筑”第7名,美国建筑师学会2007年度“25年奖”等。
1981年5月1日,在1421件应征作品中,林璎的被登记为1026号的设计成 为首选,其设计如同大地开裂接纳死者,具有强烈的震撼力。虽然她的设计 方案没有立即引起普遍认同,最后大多数对此方案持否定态度的人最后终于 被说服,按照她自己的话说,“(活人和死人)将在阳光普照的世界和黑暗 寂静的世界之间(再次会面)。”
【设计背景】 设计背景】 建造越南战争纪念碑的想法是一名前陆军下士简·斯克鲁格思在战后萌发 的。1979年4月27日,一群参加过越南战争的老兵在首都华盛顿成立了一个社 团,旨在国家大草坪博物馆、纪念碑群落地带建造越南战争阵亡将士纪念碑。 他们提出,这座拟议中的纪念碑要成为美国社会中一个鲜明的形象,不管这 座纪念碑最后建造成什么样子,它必须满足四项基本要求:(1)纪念碑本身 应该具有鲜明的特点;(2)要与周围的景观和建筑物相协调;(3)碑身上 镌刻所有阵亡和失踪者的姓名;(4)对于越南战争,碑身上不要有一个字的 介绍和评价。
流线组织:越战纪念广场由有序序列空间组合而 成,在序列环境中,设定的情节线索贯穿始终,交 通流线应确定了参观者感受到纪念主题的完整性, 序列空间流线自然顺畅且井然有序,可以使参观者 神情专注,序列空间带来的情绪感染随着空间的变 化逐步转变。
绿化:越战纪念广场采用规则式的植物配置手法,采用 矮绿篱做成规则花纹——纪念符号,通过符号手法更好的 点题;背景植物有雪松,罗汉松,红枫,乌桕,利用植物 营造出丰富的层次变化。距离较近的建筑物(华盛顿纪念 碑和林肯纪念堂)种植大面积的草坪,使主体建筑突出。 纪念性广场带有纪念性主题并充满人文色彩的景观环境, 在以纪念为主的空间环境中,如果没有围绕纪念主题而进 行配置的各类植物,一定会显得单调,呆板,缺少生气, 纪念环境的整体气氛因此会受到削弱。采用合理的植物配 置,使之与建筑雕塑相互呼应,相互映衬,让人们在参观, 瞻仰先贤的活动中感受到视觉的,精神的,自然生态的, 以及心理感受和情绪上的变化。
完整性,序列空间流线自然顺畅且井然有序,可以使参观者神情专注,序列空间带来的情绪感染随着空。
越战纪念碑:越战纪念碑由黑色花岗岩制成、按 年表排列人名、呈大V字抽象造形,纪念碑向地下 延伸,黑大理石碑刻上阵亡人员名字。设计如同大 地开裂接纳死者,具有强烈的震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力;黑色磨光花 岗岩饰面光洁如镜,明可鉴人,上面刻着58132名 自1959至1975年间在越南战争中失踪的或死去的美 军士兵的名字,每个字母高1.34cm,深0.09cm,碑 体上的名字没有按惯例以字母排列为序,而是采取 士兵死亡的年代顺序,隐喻那场以生命为代价的战 争进程,而v型造型,则是象征那场没有胜利者的 战争
设计俯视图
按照林璎自己的解释,好像是地球被(战争) 砍了一刀,留下了这个不能愈合的伤痕。黑色 的、像两面镜子一样的花岗岩墙体,两墙相交 的中轴最深,约有3米,逐渐向两端浮升,直到 地面消失。V型的碑体向两个方向各伸出200英 尺,分别指向林肯纪念堂和华盛顿纪念碑,通 过借景让人们时时感受到纪念碑与这两座象征 国家的纪念建筑之间密切的联系。后者在天空 的映衬下显得高耸而又端庄,前者则伸入大地 之中绵延而哀伤,场所的寓意贴切、深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