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干脑炎
医学影像科李斯特菌菱脑炎(脑干脑炎)病例分析专题报告

医学影像科一例李斯特菌菱脑炎(脑干脑炎)病例分析专题报告病史患者男性,29岁,发热,乏力和头痛加重一周,伴相关眩晕,共济失调,吞咽困难,复视,持续性呃逆,左面部感觉异常。
读片分析轴向T1.WI(A)显示右延髓结节性Tb低信号病变。
轴向T2WI(B,C)显示蚓部和两个小脑半球双边斑片状假结节性T2高信号。
对比增强饱和脂肪TIW1.(D,E)显示脑干和小脑多发结节状和环状增强病变。
左小脑半球也可见脑膜强化片状区域。
轴向DWI(F)显示右侧延髓背索局限性扩散。
诊断:李斯特菌菱脑炎(脑干脑炎)李斯特菌病是进食受李斯特菌污染的食品引起的一种严重感染。
这种细菌可见于各种食物,如生肉,蔬菜和未经高温消毒牛奶制成的乳制品。
这种细菌是一种非抱子形成,革兰氏阳性杆菌。
一个健康的人在进食受污染的食物后发生李斯特菌病的风险是很低的。
李斯特菌菱脑炎的诊断基于临床表现(颅神经功能障碍,共济失调,发热,头痛,恶心,呕吐,昏迷,反射减弱或反射亢进),血培养,脑脊液分析(细胞增多),和MRI检查结果。
临床资料:李斯特菌引起的脑干脑炎的特征是进行性脑干功能障碍,占所有李斯特菌病病例的10%o在尸检中,表现为较低位脑神经细胞核炎性浸润。
影像学表现:MR1.可能对该病的早期诊断至关重要。
李斯特氏菌感染易感染背侧脑干和小脑,第四脑室的特殊层。
可见脑膜炎,脑炎,和脓肿,取决于疾病的时间演变。
DDX:病毒性脑炎,淋巴瘤,血管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贝切特病),结节病,肺结核,多发性硬化,以及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病毒性脑炎主要导致血培养阴性脑脊液淋巴细胞占优。
结核性脑膜炎可通过软脑膜受累,脑脊液低血糖水平区分。
血管炎性与肉芽肿性疾病有关。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病变大多广泛,涉及皮质下半球的区域,且不限于脑干和小脑。
根据临床和MRI表现,在培养结果确认前启动治疗(氨苇青霉素,头抱睡月亏和庆大霉素)。
与单纯的脑膜炎相比,李斯特菌菱脑炎可导致相当高的持续性神经功能缺损发病率。
Bickerstaff’s脑干脑炎

(2)病毒感染学说。
没有查到关于bickerstaff’s脑干脑炎发病率的 相关文献。
Nurological sciences上一篇文献报到了1 例bickerstaff脑干脑炎合并沙门杆菌感菌感 染。另1文献报到1例空场弯曲杆菌相关性 bickerstaff脑干脑炎。
Bickerstaff脑干脑炎与格林巴利综合征,尤其是Fisher综合 征的临床表现有一些相像之处,且某些Bickerstaff脑干脑炎患者 的脑脊液检查可见蛋白一细胞分别现象。目前,考虑Bickerstaff 脑干脑炎的发病机制可能与格林一巴利综合征类似,可能为病 毒或细菌等感染引起的自身免疫受损疾病。但很多报道的病例 中没有明确的感染史。
治疗及预后 BBE的发病机制不是很明确,目前治疗尚无特 殊有效的方案,国内外未查及关于bickerstaff‘s脑干脑炎治疗的RCT,国内外
文献均报道激素治疗效果良
好;血浆置换治疗抗GQlb抗体阳性BBE疗效显著, 国内尚无报道;也有报道白蛋白治疗的病例;BBE 为单向进展的疾病,复发病人很少见,多数病人预 后良好l2J。Yuki等,对13本内62例BBE患者进展 了回忆性争论觉察:在起病6个月后,约66% 的病 人完全恢复,未遗留任何后遗症,约14%的病人留 有感觉特殊或肢体肌力减退,约9% 的病人留有复 视或步态特殊,约4%病人留有精神病症,约3% 的 病人死亡【20,21]。国外有报道,BBE是可以复发的
该病任何年龄及性别人群均可发病,以儿童及 青壮年多见,多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临床以多组 颅神经及长传导束功能受损为主要表现。国外关 于脑干脑炎的临床表现分析报道说明l2]:对称性外 眼肌麻痹、共济失调、意识障碍、反射亢进为主要临 床特点,存在意识障碍的患者占74%,存在双侧面 瘫患者占45%,存在Babinski征的患者占4JD%,存 在瞳孔特殊及延髓性麻痹的患者占34%,血清 GQlbIgG抗体的阳性率为66%,存在MRI脑干特殊 表现的患者占33%,以复视为首发病症的患者占 52%,而以步态特殊为首发病症的占35%。国内关 于Bickerstaff脑干脑炎的病例报道【 , ·, , j中,主要 表现为头晕、颅神经及锥体束受损,有些患者伴有
脑干脑炎11例的临床特点及MRI表现

[bt c bet eT xl etec n a f t e adm gecr oac aigo r nt nehli B E. A s at jci oepo l i l e u s n ant e nn ei g f a s m ecp at S ) r 】0 v r h ic a r i s m n bi e i s(
・
医学影像 ・
21 0 2年 2月第 5 0卷第 5期
脑干脑 炎 1 例 的临床特 及 MR 现 1 点 I 表
吴喜 萍 赵 嘉林 35 0 10 0 宁波 市李 惠利 医 院神 经 内科 。 江宁 波 浙
【 要】目的 探讨 脑 干 脑 炎 (ris m n e h li, S ) 摘 ba t e c p aisB E 的临 床 特点 、 部 MR 表 现 。 方法 回顾 分 析 1 ne t 头 I 1例 B E患 S
者 的 临床 资料 。 结 果 1 例 中急 性起 病 5 , 1 例 亚急 性 起 病 6例 , 发病 前 有 上 呼吸 道感 染 史 4 , 床 表现 脑 神 经损 例 临
害 7例 , 体束 征 8例 , 锥 小脑 征 3例 , 觉长 束征 3例 。脑 脊液 检查 , 感 细胞数 升 高 4例 , 白含 量升 高 7例 。头部 MRI 蛋
CaS eS
Xi i Z p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g HA0 J l i i an
De at n fNe rlg ,Nig o Me ia r ame tC ne i ul Ho ptl Ni g o 3 5 0 ,C ia p rme to u oo y n b dc lT e t n e trL h i s i , n b 0 0 h n i a 1
脑干脑炎临床表现

脑干脑炎临床表现,针对脑干脑炎临床表现这个问题做如下介绍:1.症状(1)发病前1个月常有感染史,以上呼吸道感染最多,其次是腹泻、口唇疱疹。
(2)多数急性起病,2周内达高峰,少数呈亚急性经过,2~4周达高峰。
(3)临床分期:①先兆期:全身不适、低热、头痛,少数伴呕吐。
②进展期:出现脑干损害症状,呈进行性加重,脑干病变向上、下扩展。
③高峰期:脑干损害征达最严重程度。
④恢复期:脑干损害征多在2~3周内逐渐改变,在恢复后期可出现锥体外系等症状,持续2周或更长时间才消失。
2.体症周围性脑神经损害:脑干一侧或两侧脑神经核受损所致,最易受损的脑神经依次为展神经、面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动眼神经、三叉神经、滑车神经、舌下神经、听神经和副神经;出现瘫痪;偏身感觉障碍;共济失调;眼球震颤;注视麻痹;霍纳征。
是指发生于脑干的炎症,病因和发病机制多不明确,可能为病毒感染或炎性脱髓鞘。
临床特点包括:常有前驱感染史,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主要表现为多颅神经损害、共济失调、长束征、意识障碍。
小儿报道较少,而以心血管表现为临床特点的小儿脑干脑炎更为少见。
简介脑干脑炎是发生于脑干的炎性脱髓鞘病变,临床上不多见,它转化为多发性硬化的几率为30%-50%,多留有后遗症。
本病的特点为:多发于青壮年;常为急性或亚急性发病,并进行性加重;发病前约有半数有上呼吸道或肠道感染史,临床表现有一侧或两侧脑干受累的症状或体征;脑脊液改变较少。
常有前驱感染史,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主要表现为多颅神经损害、共济失调、长束征、意识障碍。
小儿报道较少,而以心血管表现为临床特点的小儿脑干脑炎更为少见。
临床表现脑干脑炎病症的严重程度,差别很大,轻度脑炎的症状跟任何病毒感染相脑干脑炎同:头痛、发热、体力衰弱、没有食欲。
较严重的脑干脑炎症状,是脑的功能受到明显的影响,造成心烦气躁、不安及嗜睡,最严重的症状是臂部或腿部肌肉无力,双重视觉(复视)言及听觉困难,有些病例的嗜睡现象,会转变为昏迷不醒。
脑干脑炎

有些 患 者 伴 有 小脑 受 损 表 现 ,而 意 识 障 碍 者 少 见 ,绝 大 多 数 患
者脑 脊 液 实 验 室 化 验 检 查 正 常 ,头 颅 MRI大 多 可 见 脑 干 及 (或 )小 脑 异 常信 号 。 国外 也 有 关 于 累及 小 脑 的脑 干 脑 炎 的病
不 能 解 释 所 有 的症 状 和 体 征 , 相 呈 对 称 或 不 对 称 的 高 信 号
在 脑 桥 、 延 髓 、 中 脑 及 丘 脑 大 脑 脚 及 内 囊 区
域 ”、 ] ”一18,21 强化 时 T1相 呈 不 明显 、轻 微 边 缘 强
化 或 高 度 强 化 ,_.6_T2相 呈 斑 片 状 或 中 央 低 强 化 边 缘 高 度 强
例 报 道 _. 。 国 内关 于 脑干 脑 炎 的报 道 ,出现 意 识 障 碍 者 少 见 ,
考 虑 可 能 与 收集 病 例 数 较少 有关 。
辅 助 检 查 : 1、MRI:多数 报 道 [d ’‘
脑 干 脑 炎 患 者 的 MRI无 异 常
表 现 ,有报 道 显 示 约 30%患 者 MRI有 异 常表 现 ,但 是 病 灶 并
一 、 病 因及 发 病 机 制 目前 脑 干脑 炎 的病 因 及 发病 机 制 尚不 明确 ,主 要 存 在 两 种 观 点 一 为 自身 免 疫 受 损 学 说 ,一 为 病 毒 感 染 学 说 。 脑 干 脑 炎 与 格林 一巴利综 合 征 ,尤 其 是 Fisher综 合 征 的 临 床 表 现 有 一 些 相 似之 处 ,且 某 些 脑 干脑 炎 患 者 的 脑脊 液检 查 可 见 蛋 白 一细 胞 分 离现 象 _d],因 此 ,考 虑 脑 干 脑 炎 的 发病 机 制 可 能 与 格 林 一巴 利综 合 征 类 似 ,为 自身免 疫 受 损 所 致 。有 报 道 _d]显示 有 92%的 患 者在 发 病 前 有前 驱 感 染 的 病史 ,且 22%患 者 血 清 学 空肠 弯 曲 菌 阳性 。脑 干脑 炎 可 能 为 病 毒 或 细 菌 等 感 染 引起 的 自身 免 疫 受 损疾 病 ,E4.5.16]病 原 学 可 为 李 斯 特 菌 、单 疤 病 毒 及 空 肠 弯 曲 菌 。有 学 者认 为 因多 数 患 者 发病 前 有 上 呼 吸 道 感 染 、消 化 道 感 染 或发 热 史 ,且 激 素 治 疗 明显 有 效 ,提 示 本 病 在 很 大 程 度 上 与 病 毒感 染 后 的 自身 免 疫 损 伤 有关 ]。 国外 有关 于 2一型单 纯 疱 疹病 毒 引 发 不典 型 脑 干 脑 炎 的报 道 |5]。 二 、临 床 表 现 任 何 年 龄 及 性别 人 群 均 可 发 病 ,以 儿 童 及 青 壮 年 多 见 ,多 为 急性 或 亚 急性 起 病 ,起 病 前 绝 大 多 数 患 者 有 感 染 病 史 ,临 床 以 多组 颅 神 经及 长 传 导 束 功 能 受 损 为 主 要 表 现 。 国 外 关 于 脑 干 脑炎 的临 床表 现 分 析 报 道 表 明_d]:对 称 性 外 眼 肌 麻 痹 、共 济 失调 、意识 障 碍 、反 射 亢 进 为 主要 临 床 特 点 ,存 在 前 驱 感 染 史 患 者 占 92% ,存 在 意 识 障碍 的患 者 占 74% ,存 在 双 侧 面 瘫 患 者 占 45% ,存 在 Babinski's征 的患 者 占 40% ,存 在 瞳 孔 异 常及 延 髓 性 麻 痹 的患 者 占 34% ,血 清 抗 GQ1bIgG 抗体 的 阳性 率 为 66% ,存 在 MRI脑 干异 常 表 现 的 患 者 占 30% ,以 复 视 为 首 发 症 状 的患 者 占 52% ,而 以步 态 异 常 为 首 发 症 状 的 占 35% 。 国 内 关 于 脑 干 脑炎 的病 例 报 道 [1 剐 表 明 大 多 数 患 者 急 性 起 病 ,多 数 存 在 前 驱感 染 症状 ,主 要临 床 表 现为 头 晕 、颅 神 经 及 锥 体 束 受 损 ,
Bickerstaff’s脑干脑炎

Bickerstaff’s脑干脑炎
.
1
1、定义:
Bickerstaff脑干脑炎是一组以意识障碍、眼外肌
麻痹、对称性迟缓性四肢瘫、共济失调、双侧面瘫、
Babinski征、瞳孔异常和球麻痹等为表现的I临床综
合征。任何年龄及性别人群均可发病,以儿童及青壮
年多见,多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临床以多组颅神经
及长传导束功能受损为主要表现。
.
2
2、病因及发病机制:
Bickerstaff脑干脑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尚不明确,主要存在两种观点:(1)自身免
疫受损学说;,一般认为涉及某些炎性致病因子,可能是 抗GQlb抗体介导的自身免疫病.血清抗GQlb抗 体可致运动神经末梢乙酰胆碱释放障碍,对神经元具有 细胞毒性,抑制轴突的外向生长。。清除这种抗体可使病 人早期康复,减轻残疾程度。
.
8
小脑受损表现,而意识障碍者少见,绝大 多数患者
脑脊液实验室检查正常,头颅MRI大多可见 脑干及
(或)小脑异常信号。
.
9
诊断: ①任何年龄、性别的人群均可发病,以儿童及青壮 年多见;②多数急性或亚急性起病,起病前绝大多 数患者有感染症状,多无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 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③主要表现为一侧或双侧多 组颅神经及长传导束受损的症状及体征,有时伴有 小脑受损的临床表现;④脑脊液实验室检查结果基 本正常;也可为蛋白轻度增高,细胞数 增加,糖氯化物轻度降低;血清学检查可正常,也可 有血清学空肠弯曲菌感染证据,anti—GQlb IgG阳 性、anti—GM1,anti—GDla阳性。可有巨细胞病毒 IgM阳性,单纯疱疹I型IgM弱阳性,柯萨奇病毒B5 型IgM阳性、EB病毒IgM抗体阳性;⑤头颅MRI或 增强MRI可明确病灶位置,并有助于与脑干梗死、 肿瘤、血管瘤、多发性硬化等相鉴别;⑥应用激素及 免疫球蛋白治疗有效;⑦ 一般预后较好
脑干脑炎

(1) [脑干脑炎]脑干脑炎脑干脑炎脑干脑炎(brainstemencephalitis,BE)系指发生在脑干的炎症。
广义上属病毒性脑炎,因临床表现特殊而单独列出。
1951年Bickerstaff和Cloake报告3例头痛患者,除急性眼肌麻痹、共济失调外,尚有嗜睡、半身感觉丧失、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等表现。
1957年Bickerstaff再次报道5例,并提出诊断名称,故称Bickerstaff脑炎或Bickerstaff-Cloake 脑炎。
一、脑干解剖及功能脑干为一蒂状结构(stalk-likestructure),是脊髓在颅内的延续。
传统上将脑干分为3部分,即中脑、桥脑和延髓;共有10对颅神经(Ⅲ~Ⅻ)位于此处,按所在部位也可分为3组,即延髓有Ⅸ-Ⅻ颅神经、桥脑有Ⅴ~Ⅷ颅神经、中脑有Ⅲ及Ⅳ颅神经。
中脑含网状上行激动系统的核团,与调控眼球运动(外展除外)、瞳孔的收缩及调节、大脑的清醒程度有关;桥脑含有运动、感觉、面部副交感神经支配及眼外展的神经核团;延髓则分布着有关吞咽、舌运动、说话及某些内脏神经的运动核团,延髓尚控制呼吸、心跳、随意肌运动及许多其他重要的生理过程。
二、病因确切病因尚不明了,有学者认为可能与病毒感染后诱发的免疫反应性脱髓鞘有关。
有报告发现脑干脑炎患者lgG及神经节苷脂(GQ1b)抗体滴度增高,而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多发性硬化、脑干梗死、单纯疱疹性病毒脑炎在lgG抗体滴度增高的同时并无GQ1b抗体增高,故认为本病为自身免疫损伤引起。
李海荣等(2004)报告32例患者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及肠道感染,全部患者激素治疗有效,7例免疫球蛋白A/G增高均提示本病与病毒感染后的自身免疫反应有关,且28例脑脊液病毒抗体检查均为阴性,提示本病可能并非病毒直接感染所致。
目前多认为是脑干部位感染后的变态反应。
已报道的病原体有单纯疱疹病毒(HSV)(多为HSV-1、少数为HSV-2)、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柯萨奇病毒、甲型流感病毒、甲型肝炎病毒、EB病毒、日本脑炎病毒、圣路易丝脑炎病毒、肠病毒71(EV71)、西尼罗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伤寒杆菌、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肺炎支原体、生殖道支原体、曲霉菌(白血病患儿)、空肠弯曲菌、手足口病等。
脑干脑炎的临床特点和磁共振成像诊断

论: 脑干脑 炎病 因不明, 可能与病毒 感染后 自身免 疫损伤 有 关, 多呈 单相 良性病程 , 素治疗 有效 , 后 良好 , 激 预 磁
共振 成像 可 以准确 而可 靠地反 映脑干脑 炎的病 变性质 、 部位。
关键 词 脑 干 ; 炎 临床 特 点 ; 共 振 成 像 脑 磁 文 献标 识 码 :A
摘 要 目的 : 析 脑 干 脑 炎 的 临 床 特 点 和 磁 共 振 成 像 的表 现特 点 及 诊 断 价 值 。方 法 : 分 回顾 分 析 1 脑 干脑 5例 炎 患 者 的 临床 表 现 舜磁 共 振 成 像 的特 点 , 讨 其 临床 特 点 和磁 共振 成 像 的诊 断 价 值 。 结 果 : 者 以青 壮 年 居 多 , 口 探 患 多侵 犯 桥 脑 和 中脑 , 合 并 其 他 部 位 受 累 , 脊 液 改 变不 明显 , 共振 成 像 表 现 为 脑 干 长 T 、 1 信 号 改 变 。结 可 脑 磁 .长 r 2
第2 卷 第1期 1 0
航 空 航 天 医 药
21年1月 0 0 0
17 77
脑 干 脑 炎 的 临 床 特 点 和 磁 共 振 成 像 诊 断
李 才明 , 廖瑜 晖 , 曾 玮 , 刘涓涓 , 罗伟 良
( 东 省 惠 州 市 中心 人 民 医 院 神 经 内科 , 东 广 广 惠州 5 60 ) 10 2
d i 0 3 6 /.sn 1 0 9 3 . 0 0 1 . 1 o :1 . 9 9 j i . 0 5— 3 4 2 1 . 0 0 2 s
中图 分 类 号 :R 1. 523
Cl c lFe t e nd M R a n ss o a n t m c ph lts i a a ur s a ni Di g o i f Br i s e En e a ii
Bickerstaff’s脑干脑炎

a
14
参考文献:
J Neurol. 2008 May;255(5):674-82. Epub 2008 Feb 18. Bickerstaff's brainstem encephalitis and Fisher syndrome form a
a
10
治疗及预后 BBE的发病机制不是很明确,目前治疗尚无特 殊有效的方案,国内外未查及关于bickerstaff‘s脑干脑炎治疗的RCT,国内外
文献均报道激素治疗效果良 好;血浆置换治疗抗GQlb抗体阳性BBE疗效显著, 国内尚无报道;也有报道白蛋白治疗的病例;BBE 为单向发展的疾病,复发病人很少见,多数病人预 后良好l2J。Yuki等,对13本内62例BBE患者进行 了回顾性研究发现:在起病6个月后,约66% 的病 人完全恢复,未遗留任何后遗症,约14%的病人留 有感觉异常或肢体肌力减退,约9% 的病人留有复 视或步态异常,约4%病人留有精神症状,约3% 的 病人死亡【20,21]。国外有报道,BBE是可以复发的
.
Bickerstaff’s脑干脑炎
a
1
1、定义:
Bickerstaff脑干脑炎是一组以意识障碍、眼外肌
麻痹、对称性迟缓性四肢瘫、共济失调、双侧面瘫、
Babinski征、瞳孔异常和球麻痹等为表现的I临床综
合征。任何年龄及性别人群均可发病,以儿童及青壮
年多见,多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临床以多组颅神经
及长传导束功能受损为主要表现。
PNS与.CNS广泛的免疫性炎症反应提示可 能存在相同的免疫机制
a
12
目前认为BBE、FS 及GBS属于自身免疫性神经炎的不同亚型[5]。早期应用 淋巴血浆置换能去除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有助于防止病 程进展促进早期康复;在淋巴血浆置换的基础上可联合应 用免疫球蛋白和皮质类固醇治疗。BBE虽有意识障碍和严 重神经受损表现,但只要治疗及时,积极防治肺部感染及
脑干脑炎误诊为格林巴利1例

第 2期
吴志茹. 方病统计工作相关 问题的探讨 地
17 2
情况 等 内容 。这 样 即 可 以把 病 区外 陆 续 做 的工 作 、 中 央转移 支付 项 目做 的工 作 等 及 时 反 映 出来 , 可 以为 又
所 以汇总表 增 加填 报项 目说 明 内容 很有 必 要 。 参 考 文献
反射灵 敏 , 双眼 向右 侧 视 时 有 水 平 眼 震 , 咽反 射 迟 钝 ,
及发病机制不明确 , 一般依据以下几点可作出诊断:1 () 在任何 年龄均可发 病 [ , 壮年 居多 , 均年 龄 (52 2 以青 】 平 3.
4 .) , 之 比 18 1 ;2 半 数 患者 发 病前 1 - 0 岁 男女 2 .6: ( )
张玉 花 王 琛
( 包头 医学院 第. l 医院神 经 内科 , z  ̄属 - 内蒙古 包头 0 4 3 ) 100
脑干脑炎是指发生于脑干的炎症, 临床上少见 , 且 可累及脑干以外的其他脑部组织 , 导致临床表现复杂多 变, 且其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特点 , 给诊 断带来困难 。现
就我院收治 1 例脑 干脑炎误诊 为格林 巴利报 告如下 。
~
4周有 上 呼 吸 道 感 染 或 其 它 病 毒感 染史 , 性 或 亚 急
左侧肢体肌力 4级 , 双侧 巴宾斯基征 (一) 余查体 阴 , 性 。血 常 规 检 查 白 细 胞 9 1×1 L, 性 粒 细 胞 . 0/ 中 0 7 5, 巴细 胞 0 2 2 常规 检 查 E G、 C .4 淋 .2 。 E T D未 见 异 常。肌电图检查运动 神经 、 感觉神 经传 导 速度正 常。 脑脊液 检查 : 胞 数 9×1 L 糖 、 化 物 、 白正 常 。 细 0/ , 氯 蛋
脑干脑炎19例临床分析

干脑 炎的病 因和发病机 制尚未明确 , 可能与病毒 感染后诱发 的免疫反应性脱髓鞘有关 , 激素治疗有效 , 预后 良好。
【 关键词 】 脑干脑炎; 临床表 现; 诊断 ; 治疗
1 9 5 1年 B i c k e r s t a f f 和C l o a k e报 道 了有关 “ 中脑炎 和菱 脑 炎” 的 3例报告 。1 9 5 7年正式提 出脑干脑炎 ( b i c k e r s t a f f  ̄b r a i n -
不 明确 , 多数报道认 为其 病 因可 能为 病毒 感染后 自身免 疫所 致 。因临 床不多见 , 较易误诊 。1 9 9 6年 6月至 2 0 1 2年 6月我 院收治脑 干脑炎患者 1 9例 , 报告 如下 。
1 资 料 与 方 法
床诊断 , 其诊断依据 : ①任 何年龄 、 性别 的人群 均可发 病 , 以儿
[ 1 ] 周艾 强. 脑 干脑 炎 2 5例I 临 床 分析 [ J ] . 新医学 , 2 O 0 4 , 3 5 ( 1 ) : 4 0 - 4 2 . [ 2 ] P e t t y R K, D u n c a n R, J a m a l G A, e t a 1 . B r a i n s t e m e n c e p h a l i t i s a n d t h e
脑干脑炎21例临床分析

6 O例 患 者 中 5 例 行 手 术 治 疗 , 愈 4 5 痊 1例 , 残 9例 , 轻 重
疗 , 免 患者 出现 更 多 的并 发症 。脊柱 骨折 的患 者颈 托 固 避 定 , 骨 折 造 成 患 者 脊 髓 损 伤 或 受 压 要 进 行 手 术 治 疗 。本 组 如 6 O例 患 者 在 颅 脑 或 腹 部 手 术 的 同时 也 进 行 了 骨 折 内 固定 的 手 术 , 折 愈 合好 。 骨
结 果 , 汀手 术 方 案 , 手 术 探 查 。 若 经 大 量 补 液 及 其 他 抢 制 行
术 治疗 的 时 间 , 高 了 救 治 成 功 率 , 提 降低 了病 死 率 , 得 良 取
好 效果。
参 考 文 献
[ ] 陈 英 ,李 霆 , 利 国 .6 1 石 2例 腹 部 闭 合 性 损 伤 合 并 颅 脑 损 伤 急 救 体 会 [] J.武 警 医学 院学 报 ,0 8 1 ( ) 3-3 . 2 0 ,7 3 :2 122
诉 病 情 , 常 会 掩 盖 默 写 闭 合 性 腹 部 损 伤 的 体 征 , 诊 断 带 常 给 来一定难度 , 有可能贻误早期治疗 。 很
后 , 量 使 用 胶 体 液 ,如 全 血 、 浆 、 体 白蛋 白 等 , 可 以 尽 血 人 既 有 效 地 扩 充 血 容 量 ,又不 至 于 加 重 脑 水 肿 ,同 时适 当 使 用 脱 水 剂 , 监 测 颅 内高 压 征 及 血 流 动 力 学 。 早 期 的 明 确 诊 断 , 并 手 术 及 时 , 些 都 是 降 低 腹 部 闭 合 性 损 伤 合 并 颅 脑 损 伤 的 这
[ ] 郭 强 , 绪 华 .重 型 颅 脑 损 伤 血 气 变 化 和 酸 碱 失 调 [ ] 2 李 J .中华 创 伤 杂 志 ,l 9 , O 1 ) 1 . 9 4 l ( 0 :0
bbe脑炎诊断标准

bbe脑炎诊断标准
BBE脑炎,也称为Bickerstaff脑干脑炎,是一种罕见的感染后神经系统疾病,其特征是外眼肌麻痹、共济失调、下肢反射减弱、伸足。
患者通常在上呼吸道或胃肠道感染后出现复视和步态障碍。
BBE脑炎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急性或亚急性起病,4周内病情达高峰期。
2. 临床表现主要为三联征:外眼肌麻痹、共济失调、意识障碍或锥体束征阳性。
3. 需要排除其他类似疾病的影响,如多发性硬化、脑干脑炎等。
4. 如果GQ1b抗体阳性或者3个月内病情恢复,可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此外,BBE脑炎的分型包括经典型和不完全型,其中经典型BBE符合三联征均符合,而不完全型BBE则不全符合。
同时,根据患者是否伴有肢体无力或肌力是否达到4级以上,BBE脑炎又可以分为单纯型和复杂型。
总之,诊断BBE脑炎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以及排除其他类似疾病的影响。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疑虑请及时就医,以医生诊断为准。
小儿脑干脑炎早期识别论文

小儿脑干脑炎的早期识别小儿脑干脑炎;早期识别在手足口病大规模流行之前,我们对小儿脑干脑炎知之甚少,而近年来非手足口病的脑干脑炎又有多少因没有早期识别而延误诊治!甚至导致残疾或死亡!由此引发了不少医疗纠纷。
脑干脑炎临床表现多样,早期无特异性表现,较为特异性的辅助检查如脑干mri费用高,技术含量高,基层医院无法普及,给早期诊断带来很大困难。
现将2010年1月—2012年6月由基层医院转来我院的5例小儿脑干脑炎的临床资料作一回顾性的分析。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5例患儿,男4例,女1例;年龄3岁1例(3岁8个月)。
1.2 症状及在基层医院的诊疗经过发病前3d有上呼吸道感染4例,其中4个月大的小婴儿以低热喉鸣拒食起病,在基层医院拟诊“急性喉炎”;肠道感染1例(1岁2个月患儿),以腹泻起病,无伴发热,在基层医院拟诊“急性腹泻病”,很快出现行走不稳,家人误以为腹泻导致患儿虚弱。
其它表现为嗜睡呕吐2例,在基层拟诊为“食物中毒?急性播散性脑脊髓膜炎?”;另有肢体震颤1例(3岁8个月),在基层医院误认为“对b2受体激动剂(舒喘灵)敏感”。
5例患儿病程中均未出现皮疹。
1.3 主要神经系统体征 5例患儿中有2例患儿有不同程度的颅神经损害,其中舌咽和迷走神经受损1例,面神经受损、动眼神经受损各1例。
另外肢体肌张力降低、单侧锥体柬征阳性,共济失调1例。
其余2例病初除嗜睡外没有任何神经系统体征,但病程中有1例出现抽搐,并最终留下一例肢体无力的后遗症。
1.4 实验室检查 5例患儿均予查ev71—igm,全阴性。
其中3例家属同意行腰穿脑脊液检查,脑脊液细胞总数轻度升高(10—50x106/l)2例,且以单核细胞为主;脑脊液蛋白、糖及氯化物均正常;另1例脑脊液完全正常;1.5 其他检查脑电图检查正常1例,轻度异常1例。
中度异常3例。
影像学检查:4例患儿脑mri检查,3例脑干肿胀且见片状长ti、t2信号,其中2例尚有大脑半球内有异常信号病灶。
免疫介导性脑干脑炎的健康宣教

保持良好的心态:保持 乐观积极的心态,避免
过度焦虑和紧张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身 体检查,及时发现和预
防疾病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身体 检查,及时发 现疾病隐患
01
避免接触可能 导致免疫介导 性脑干脑炎的 病原体
03
02
保持良好的生 活习惯,如合 理饮食、规律 作息等
04
及时接种疫苗, 预防相关疾病
免疫介导性脑干脑炎的治疗方法
04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 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临床表现
01
急性起病,进展迅速
主要表现为脑干功能障
02 碍,如呼吸困难、吞咽
困难、言语障碍等
03 可伴有发热、头痛、
恶心、呕吐等症状
04
严重者可出现意识障碍、
昏迷、死亡等
免疫介导性脑干脑炎的预防措施
疫苗接种
疫苗接种是预防 免疫介导性脑干 脑炎的重要手段
01
保持室内环境整洁, 通风良好,避免感染。
03
保持患者皮肤清洁, 防止褥疮发生。
05
保持患者饮食清淡, 避免刺激性食物。
07
定期监测患者生命体 征,及时就医。
02
保持患者卧床休息, 避免剧烈活动。
04
保持患者口腔清洁, 防止口腔感染。
06
保持患者 及其家属,可以寻求 专业的心理辅导,以 缓解心理压力。
03
社交支持:鼓励患者 参加社交活动,与亲 朋好友保持联系,以 获得情感支持。
04
自我调节:患者可以 通过冥想、瑜伽等方 法进行自我调节,以 减轻心理压力。
免疫介导性脑干脑炎的护理要点
饮食护理
04
保持水分平衡,避
免脱水
脑干脑炎个案护理

评估结果:根据评 估指标和评估方法, 对护理效果进行综 合评价,为后续护 理提供依据
常见并发症
呼吸衰竭:可能出现呼吸困难、缺氧等症状 心脏衰竭:可能出现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等症状 肾功能衰竭:可能出现尿量减少、水肿等症状 肝功能衰竭:可能出现黄疸、肝酶升高等症状 神经系统并发症:可能出现意识障碍、癫痫发作等症状 胃肠道并发症: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评估指标:包括 运动功能、认知 功能、日常生活 能力等
评估方法:采用 量表、问卷、观 察等方法进行评 估
评估频率:根据 病情和康复进度, 定期进行评估
评估结果:根据 评估结果,调整 康复训练计划和 方案
康复训练注意事项
遵循医嘱,制定个性化康复计 划
定期评估康复效果,调整训练 强度和频率
注意安全,避免过度训练导致 二次伤害
护理诊断
意识障碍:患者可能出现意识模糊、昏迷等症状 呼吸困难:患者可能出现呼吸急促、呼吸困难等症状 体温异常:患者可能出现发热、体温过高等症状 营养不良:患者可能出现食欲不振、体重下降等症状 皮肤完整性受损:患者可能出现皮肤破损、感染等症状 疼痛:患者可能出现头痛、肌肉疼痛等症状
护理措施
康复训练计划
制定康复目标: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功能状况,制定具体的康复目标。
康复训练内容:包括运动功能训练、认知功能训练、语言功能训练等。
康复训练频率: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功能状况,制定合理的康复训练频率。
康复训练注意事项:注意患者的安全,避免过度训练,注意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适当的鼓 励和支持。
康复训练效果评估
并发症预防措施
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呼吸衰竭 控制血压,防止脑出血 预防感染,防止继发性感染 加强营养支持,提高免疫力 定期监测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
脑干脑炎

桥臂梗死
与多发性硬化鉴别
多发性硬化病程有缓解和复发的特点,有痛性痉挛、核间 性眼肌麻及眼震的表现;其MRI 阳性诊断率可达85 %~100 % ,病灶累及范围广。
脑干脑炎治疗后病灶缩小或消失,基本不复发,多呈良性单 相病程,并不是多发性硬化的首次发作。
与脑干肿瘤鉴别
脑干肿瘤多起病缓慢,进行性加重,病变向脑干内外蔓延, 使脑室受压,晚期合并高颅压,临床上出现头痛、呕吐、视 乳头水肿等表现,MRI 有助于诊断:水肿,占位,受压变 形,增强扫描可有异常肿块强化影。
④脑脊液检查正常或轻度细胞数和/ 或蛋白增高,颅内压 增高不明显;
⑤病程常有自限性; ⑥激素治疗有效,预后好; ⑦MRI 异常率低,但有助于鉴别诊断;大部分无强化; ⑧脑电图异常程度较轻,阳性率较低
与脑干梗死鉴别
(1) 临床表现多样, 缺乏典型症状体征是误诊的常见原 因。BBE 的症状对临床诊断缺乏明确的指向性, 仅部分患 者病前有感染史, 且其症状体征与脑干梗死极相似, 故两 者容易误诊。
(2) 常规检查对此病无特异性。脑脊液细胞数及蛋白增高 只有助于诊断而并无特异性; 头颅MR I 此病与脑干梗死 均可显示长T 1、长T 2信号, 且以脑桥多发, 可同时伴有 大脑半球病灶; 病灶较少强化。
(3) 临床医师对BBE 认识不足以致趋向于常见病诊断是导 致误诊的根本原因。BBE 与脑干梗死的临床表现虽然相似, 但经各项检查排除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后,仔细分析病情并 密切观察病情发展仍可明确诊断。
Bickerstaff 脑干脑炎
与MS,脑干梗死,单疱脑炎,Wernick脑病对照,发现BBE、 Fisher综合征患者血清IgG 、抗神经节苷脂抗体滴度增高。
BBE、Fisher综合征、GBS变异型之间具有连续性,构成病 理机制相同的免疫性疾病,提出应将上述3种疾病统称为 抗神经节苷脂抗体综合征。
医学知识之脑干脑炎

脑干脑炎脑干脑炎病症的严重程度,差别很大。
轻度脑炎的症状跟任何病毒感染相同:头痛、发热、体力衰弱、没有食欲。
中度的脑干脑炎症状,是脑的功能受到明显的影响,造成心烦气躁、不安及嗜睡,重度的症状是臂部或腿部肌肉无力,双重视觉(复视)言语听觉困难,有些病例的嗜睡现象,会转变为昏迷不醒。
轻度脑干脑炎很常见,甚至会不为人所察觉。
但在一千个麻疹病例中,大约会有一个引发轻度脑干脑炎。
其危害程度,要看患者的年龄,及造成脑干脑炎的感染原是哪一种而定。
婴儿及老年人患脑干脑炎可能会致命,但其他年龄的人患脑干脑炎则可能会完全复原,有时候是在经过长时间患重病之后复原。
虽然脑干脑炎可能造成脑的永久性损害,但产生严重后果的百分比却不高。
1.全身毒血症状:发热、头痛、身痛、恶心、呕吐、乏力。
少数有出血疹及心肌炎表现。
热程约7~10天。
2.神经系统症状: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
第2病日后,可出现颈肌及肩胛肌弛缓性瘫痪,以致头下垂及手臂不能上举,摇摇无依。
脑神经及下肢受累少见。
瘫痪约2~3周可恢复,约半数肌肉萎缩。
轻症可无明显神经症状。
分级Ⅰ级表现为肌震颤和共济失调,5%的患者留下永久性神经系统后遗症。
Ⅱ级表现为肌震颤和颅神经受累,可致20%的患者留下后遗症。
Ⅲ级表现为心肺功能迅速衰竭,80%的患者死亡,生存者均有严重后遗症。
诊断脑脊液压力稍高,细胞计数一般在0.2×109以下,淋巴细胞占多数。
糖及氯化物正常。
双份血清效价增长4倍以上者或单份血清效价1:16以上可确诊。
双份血清效价增长4倍以上者或单份血清效价1:320以上可确诊。
病初以血清与脑脊液分离病毒,但阳性率低,死后可取脑组织分离病毒。
治疗原则有些最危险的脑干脑炎(例如由单纯性疱疹病毒所引的脑炎),现在已可用如阿糖腺苷,或无环乌苷,或干扰素等药物来治疗。
尽管这些药物的疗效仍在评估中,但是对治疗危险脑干脑炎总是一个机会,否则患者一定会死亡。
由于造成脑干脑炎的其他病毒,大多对抗生药物没有反应,因此基本的治疗是采取一些措施,使症状缓和下来,让身体的自然防御力量去克服感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超过2周以上,呼吸仍未恢复,应考虑气
管切开,继续人工呼吸。
辅助治疗(维生素补充)
复合维生素B(25mg/粒)#2 3/日(饭后) 菸酸维生素E #3 3/日(饭后)
预防并发症
预防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尤其下肢肌力<3°,站 立困难者) 深静脉血栓预防:必须注意由于自主神经障碍引起 的心率失常及直立性低血压患者,应早期康复训练, 后者需着弹性穿筒袜。 肺动脉栓塞的一级预防:小剂量肝素5000U/次 双侧 大腿交替皮下注射Q12h;或口服华夫令,INR控制 在2.0~3.0为宜
(Enterovirus 71 brainstem encephalifis EV 71 BE)
概 念
肠道病毒 71 是一种新型肠道病毒,(EV 71)归属细小RNA病毒(picorna virus)科 肠道病毒属的RNA病毒,是手足口病的病 因之一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
Bickerstaff ER. BMJ1957;1:1384-7
1966年MaranAGD报告1例从病人体表的小疱分离出单纯 疱疹病毒(HSV),但临床不符合单纯疱疹脑炎,因此提 出将本病命名为Bickerstaff 脑干脑炎。 1978年Bickerstaff以脑干脑炎( Bickerstaff ’s脑干脑炎)为 题对本病作了第3次报道,指出病因学不仅是HSV;根据 临床急性起病,单相经过及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同时受损,提出本病属GBS亚型之一。
手足口病症状改善后3~4周内,病毒继续在粪便
内排出,此时进行病毒分离,仍有一定价值
脑脊液检查
CSF常规及生化无特异性改变,缺乏诊断价值 CSF内存在代表炎性细胞因子的α-TNF(肿瘤坏死 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及IL-6等, 大多较明显升高,对本病有诊断价值
EV71BE多数合并休克与肺水肿,但在肺组织与心肌 组织中不能检出病毒抗体,因此认为,肺水肿与休克的发 病机制,可能与延髓的脑干网状结构、迷走神经背核,孤 束核等感染后惹致交感神经系统过度兴奋与副交感系统受 抑制,引起心功能减低和血管渗透压增高而产生休克和肺 水肿;也有认为是,炎性细胞因子使肺血管渗透压亢进引 致血管性水肿
1993年Yuki等证实了Fisher综合征患者存在
GQ1b抗体阳性,同时发现3例Bickerstaff脑干脑炎
患者也显示GQ1b抗体阳性,指出二者可能属同一 自身免疫性疾病,并提出命名为Fisher-Bickerstaff 综合征的意见。
Yuki N, et al J Nerol Sci 1993;118:83-7
EV71BE的诊断
病毒学的诊断
双份血清证明血清EV71抗体明显增高(>4倍) 补体结合反应(CF)法测检抗体,由于存在各肠
道病毒间交叉反应,敏感度较低,诊断价值不高
中和反应(NT)法及ELISA法的敏感度较高
病毒分离
一般使用咽拭子培养,或粪便、小便和水疱内容
作检体培养
血液、脑脊液大多难以成功病毒分离
脑脊液:轻度细胞数增多,蛋白增高;约
1/4呈蛋白细胞分离
脑脊液IGg抗GQ1b抗体阳性率68%
平均经过1~8周病情进展达峰期,此后再经3~18
个月症状渐恢复;其中仅13%完全恢复,不遗留 任何后遗症;其余大多数病人后遗复视或/及轻度
步行障碍。
急性期过程约1/3需使用人工呼吸机
多数病人是在手足口病或/及疱疹性咽峡炎
起病后约1~5天出现持续高热、呕吐以及
肌阵挛和共济失调等神经系统症状
少数患者神经症状与手足口病或疱疹性咽
峡炎同时发生
神经症状出现后不久,便可发生肺水肿、 休克,呼吸局促,脉搏加快及泡沫样痰等, 不少病例急骤死亡 少数病例不伴有神经症状,仅急骤出现呼 吸局促、泡沫样痰及明显心功能衰竭,往 往易被误诊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必须注 意鉴别。
BickerstaffER,Cloakepcp. BMJ1951;2:77-81
Bickerstaff 的第二篇文献对一例本病患者作了详细的
尸检,发现在脑干仅见水肿而未发现炎细胞浸润,并 在肝脏门脉周围有淋巴细胞浸润,因此结合临床急性
发病及单相型经过,怀疑为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
(GBB)的边缘疾病。改变疾病名称为:脑干脑炎 ( brainstem encephalitis)。
主体,同时累及双侧大脑半球;临床表现为完全性延髓麻
痹,往往陷入频死状态;但通过积极内科治疗,多数可获 得良好恢复。
Bickerstaff在第一篇文献中,根据急性起病,单相型 病程经过和可以完全恢复等临床特征与临床相似疾病
进行了详细的鉴别诊断,排除了脑血管病、肿瘤,代
谢性疾病和中毒性疾病,而怀疑本病是灰质炎族的病 毒感染。故根据受侵主要部位定名为“中脑炎和菱脑 炎”。
性别: 男 37 发病年龄(中间值)
女 16 40岁
前驱症状
上呼吸道炎 腹泻 其他 32(60%) 15(29%) 9(16%)
首发症状
步行障碍 复视 感觉异常 意识混浊 眼睑下垂 25(47%) 17(32%) 7(13%) 5(9%) 1 (2%)
神经系症状
意识障碍 外眼肌麻痹 内眼肌麻痹 四肢肌力低下* 面肌麻痹 延髓麻痹 眼睑下垂 53(100%) 53(100%) 29(55%) 26(49%) 22(42%) 18(34%) 18(34%)
的病原有CoXA5、9、10、16,CoXB1、2、3、5及
EV71
临床表现
手足口病传染性强,多发于4岁以下的小儿
全年均可发病,以6~8月为发病高峰
早期症状
起病急,一般前驱症状有发热、流涕、咽痛、呕
吐、腹泻等
继而出现手足口病疱疹: 口腔内散在性小疱疹或溃疡,常分布于舌、颊黏膜、硬腭; 较少波及软腭、牙龈、扁桃体和咽部 手、足疱疹性皮疹,几个至几十个散在分布于手掌及足蹠
BickerstaffER,Handbook of clinical Neurology1978
1982年Bickerstaff和他的助手Najim A1-Din等以脑干脑炎 与Fisher综合征(brainstem encephalitis and the syndrome of Miller Fisher)为题,对18例本病的EEG、头部CT、病理 学所见进行了全面分析,推翻以前Bickerstaff自己的结论, 即否定属GBS亚型的意见,认为是由于病毒引起URI,然 后产生以脑干为中心的继发性免疫反应所致。
NajimA1-DinA, AndersonM, Bickerstaff ER,et al. Brain1982;105:481-95
1992年GhibaA等首先发现Fisher综合征具有
特异性的自身抗体-GQ1b抗体阳性
ChibaA et al. Ann Neurol 1992;31:677-9
脑干脑炎 (Brainstem encephalitis)
安徽中医学院神经病学研究所 杨任民
概念
病毒或自身免疫侵犯以脑干为主体、并同时 侵犯大脑的一种临床经过严重的炎症性疾病。
脑干脑炎及其边缘疾病
Bickerstaff型脑干脑炎
急性病毒性脑干脑炎
肠道病毒71脑干脑炎 EB病毒脑干脑炎 巨细胞病毒脑干脑炎 水痘-带状疱疹脑干脑炎 乙型脑炎脑干脑炎型
Bickerstaff脑干脑炎的临床特征
前驱症状:全身倦怠、肌肉酸痛、低热等上感症状,或腹泻 早期出现嗜睡倾向
眼肌麻痹为本病主要表现,几乎见于全例,约半数有内眼肌 麻痹;约1/3以上有延髓麻痹。
小脑共济失调也是本病主要表现之一,不仅早期出现,而且 在病程中100%出现。 腱反射约半数消失,另半数亢进或正常; 约1/3以上患者Babinski征阳性 无脑膜刺激征
症状进行期的患者,必须整个病程行肺活量追迹
监测;不能行肺活量监测的儿童可经皮血氧饱和
度测定
肺活量≤15ml/kg,应开始人工呼吸,维持在以下 指标为宜:1次换气量为10ml/kg,氧浓度:25 %~30%,呼吸数:14~20次/分,呼气终末正压 呼吸(PEEP):5~7cmH2O
肺活量>10mg/kg时,可考虑开始脱机。一般先行 持续正压呼吸(CPAP)设定为5~ 7cmH2O×12h 严密观察;无呼吸困难者及PO2:80mmHg时,方 可考虑拔管。
EV71BE的发病机制
神经细胞的胞体内往往出现EV71抗原存在,提示 EV71与神经系统亲和力较高 从因EV71感染并发肺水肿死亡的小儿尸检发现,自 延髓腹侧的中部至尾部均检出EV71抗原;在大脑、
小脑齿状核、脑干、脊髓等处均有炎症反应,尤其以
脑干与脊髓的病变更显著
Kao SJ,et al. Clin Infect Dis 2004;38:1784-8
多基因性遗传有关,尚待进一步证实。
YangKD,et al. J Infect Dis2001;183:850-6
EV71BE的神经并发症临床表现
通过被EV71污染的粪-口传染或接触传染、飞沫传染 潜伏期:3~5天 前驱期(手足口病发病): 口腔粘膜、四肢末端出现小红斑、小丘疹,渐形成水 疱性病变 疱疹性咽峡炎是指在咽峡部多个丘疹、水疱形成溃疡 少数病人仅有发热或无症状感染
预防肠麻痹
肠蠕动音听诊每日至少二次;对肠蠕明显 减少者应立即先试用红霉素及新斯的明
对感觉障碍的处理
轻度疼痛:一般使用非甾体类镇痛药 顽固性疼痛:试用三环抗抑郁剂,或非麻 醉镇痛药镇痛新(pentagin)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