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礼_与_理_的叛逆_兼论崔莺莺与杜丽娘的抗争形象_罗建新
崔莺莺杜丽娘林黛玉,三代女性的叛逆抗争

崔莺莺杜丽娘林黛玉,三代女性的叛逆抗争崔莺莺、杜丽娘、林黛玉,这三位女性角色,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经典形象,她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背景中,展现出了各自特有的叛逆抗争精神。
她们的故事,不仅揭示了古代女性的命运,更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种种矛盾和困境。
通过对她们的分析,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她们的命运,更可以理解古代女性的叛逆抗争精神,以及对社会和道德的挑战。
崔莺莺,是出自元曲《西厢记》中的女主角,她是一位生活在封建社会中的女性,她的故事充满了悲剧色彩。
崔莺莺原本是一个出身低微的女子,但她却拥有一颗坚强的心,她不愿意被束缚在封建礼教和婚姻之中,她渴望自由和爱情。
在崔莺莺的故事中,她不顾封建礼教和伦理道德,与杜丽娘私奔,并最终因为这段不被社会认可的爱情而以悲剧收场。
崔莺莺的叛逆抗争,表现在她对传统礼教和封建婚姻的不屈不挠,她用自己的叛逆行为,捍卫了自己的爱情和尊严,她生动地展现了古代女性的叛逆意识和对自由的追求。
杜丽娘,是元代剧作家关汉卿《窦娥冤》中的女主角,她的故事更是令人心碎。
杜丽娘原本是一位美丽善良的女子,但她却受到了丧失父亲和被从父弟弟的欺凌,最终被害致死。
在杜丽娘的故事中,她没有选择妥协和逃避,而是选择了抗争和反抗,她用自己的叛逆行为,对抗了不公正的待遇,捍卫了自己的尊严和权益。
杜丽娘的故事,深刻地揭示了古代女性的命运和困境,也展现了古代女性的叛逆精神和抗争意识。
这三位女性角色,虽然生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但她们的故事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她们都是生活在封建社会中的女性,她们都受到了封建礼教和伦理道德的束缚,她们都面临着种种困境和挑战。
她们都没有选择屈服和妥协,而是选择了叛逆抗争,以自己的方式捍卫了尊严和自由。
她们的故事,反映了古代女性的命运和悲剧,也展现了她们的叛逆精神和抗争意识。
崔莺莺杜丽娘林黛玉,三代女性的叛逆抗争

崔莺莺杜丽娘林黛玉,三代女性的叛逆抗争崔莺莺、杜丽娘和林黛玉,分别代表了明清时期的三个不同的女性形象,她们在各自的故事里展现出了不同形式的叛逆抗争。
这三个女性形象,虽然处于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但她们身上所承载的对抗压迫、追求自由和尊严的精神,却是永恒不变的。
本文将通过分析她们的故事,探讨她们的叛逆抗争,以及这种抗争对于当时社会的影响。
崔莺莺生活在明代的中国,她是一位极具才情的女性,然而却被束缚在封建礼教下。
崔莺莺是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的小说《警世通言》中的人物,她以聪明漂亮而著称。
在故事中,她的丈夫因为她的美貌将她关在家中,并且对她采取了严苛的管教。
崔莺莺并没有因此就顺从于命运,她以其精湛的歌舞表演技艺,成功地吸引了一位官员的注意,最终获得了自由。
她的叛逆抗争无疑给了当时的女性以鼓舞,让她们明白,即便是处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下,只要勇敢抗争,也有可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而与崔莺莺相比,杜丽娘则生活在清代的中国。
她是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的一个形象,她的故事揭示了封建社会中女性的悲惨命运。
杜丽娘原本是一个贵族家庭的千金小姐,但她却被迫嫁给了一个早逝的丈夫的哥哥,成为了一个继室。
在她的整个婚姻生活中,她都受到了丈夫家族的排挤和歧视,然而她依然保持着她的尊严和骄傲。
她不断地展现出她的智慧与才情,在《红楼梦》中她以沉默、冷静的态度逐渐获得了她的尊重和地位。
杜丽娘的故事揭示了当时中国封建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她的叛逆抗争也启发了不少当时的女性开始反抗封建礼教的观念,追求自己的尊严和自由。
而在《红楼梦》中,也有另一个形象——林黛玉。
林黛玉是清代中国古典小说中一个最为经典的女性形象,她的叛逆抗争也尤为引人注目。
林黛玉是一个极具文学才情的女性,她深受贾宝玉的宠爱,却最终因为种种原因而堕入了悲惨的境地。
在整个故事中,她表现出对于生活的不屈不挠和对于命运的反抗。
她并不愿意成为传统意义上的贤妻良母,她希望能够获得与男性平等的地位和权利。
崔莺莺杜丽娘林黛玉,三代女性的叛逆抗争

崔莺莺杜丽娘林黛玉,三代女性的叛逆抗争崔莺莺、杜丽娘和林黛玉,是中国文学经典《红楼梦》中的三位女性角色。
她们作为三代女性,展现了不同年代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叛逆抗争。
崔莺莺是《红楼梦》中第一代女性角色,她是荣府的媳妇,同时也是贾府的丫鬟。
崔莺莺机智聪明,性格活泼开朗,不甘于被命运束缚,在封建礼教约束下,她勇敢追求自己的幸福。
她与贾蓉私定终身,不考虑社会地位和家族利益的束缚,表达了对传统封建礼教的不满。
崔莺莺以自己的努力和才智,成功地脱离了贫寒的命运,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杜丽娘是《红楼梦》中第二代女性角色,她是贾政的嫡福晋。
杜丽娘受到了封建礼教的压迫和束缚,但她并不甘心接受被动的命运。
她独立自主,有自己的主见和追求。
在面对封建社会的压力和阻力时,杜丽娘勇敢地站出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她积极参与家族的事务,力图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权力和地位。
在她的努力下,她成为了贾府中的重要人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第三代女性角色,她是贾府的贾母之外唯一嫡母贾母的孙女。
林黛玉是一个敏感又独立自主的女性,她拥有独立的思想和深厚的文化素养,对封建礼教的束缚和虚伪的世态糅杂心怀反感。
林黛玉坚持自己的个性,不愿意向世俗的规范妥协。
她以诗词歌赋表达内心的激情和不满,在诗中吐露出对命运的抗争和对生活的追求。
她在不公平的环境中表达自我,成为了女性反抗的象征。
这三位女性角色的互相呼应和衬托,展现了三代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不同叛逆抗争。
她们以不同的方式,表达了对传统封建礼教的不满和对人生幸福的追求。
她们在压抑的环境中,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成功地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这三位角色使得《红楼梦》这部作品成为了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同时也为后世的女性树立了榜样,鼓舞着广大女性去追求自己的幸福和人生价值。
崔莺莺杜丽娘林黛玉,三代女性的叛逆抗争

崔莺莺杜丽娘林黛玉,三代女性的叛逆抗争崔莺莺、杜丽娘和林黛玉,三位女性形象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有着极高的知名度。
她们都是叛逆的代表,以她们的独立个性和抗争精神,成为了一代又一代人心中的传世经典。
本文将从三位女性形象的背景、性格特征和抗争过程三个方面,详细探讨崔莺莺、杜丽娘和林黛玉三代女性的叛逆抗争。
崔莺莺、杜丽娘和林黛玉的背景都具有特殊性。
崔莺莺是明代元朝人,她的家境贫寒,父母双亡,靠自己做小姐为生。
杜丽娘是明代晚期的人物,她的家庭出身并不富裕,但她具有过人的才艺,被称为才女。
林黛玉则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创作的角色,她是贾家的宝玉的表亲,出身显赫。
这三位女性形象的性格特征也有相似之处。
崔莺莺有着独立而坚强的个性,她对爱情、事业都追求,不愿嫁给他人。
杜丽娘则是一个具有强烈反叛精神的女子,她不愿意嫁给当时社会认可的优秀男子,而是追求自由和真实的爱情。
林黛玉是一个感情丰富而敏感的女子,她的反叛主要体现在对传统的道德规范的质疑和追求自由爱情的坚持上。
崔莺莺、杜丽娘和林黛玉都进行了艰苦的抗争。
崔莺莺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在财富和名声上取得了成功,但却在感情上遭受到了沉重的打击。
杜丽娘在面对世俗的压力和舆论的指责时,坚守自己的信念,与真爱相伴度过了一生。
林黛玉则在红楼梦的情节中被迫离开贾府,最终因为病逝而与宝玉告别。
三位女性都以不同的方式进行了抗争,有的取得了成功,有的失败了,但她们都不曾放弃,坚持着希望和信念。
这三位女性形象的存在,反映了中国古代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抗争与追求。
她们都面临着不同的挑战和压力,但她们的勇敢和坚持给了后世的女性以启示。
她们代表了古代女性在追求自由与平等方面的不懈努力,在传统的束缚下发出了属于自己的声音。
崔莺莺、杜丽娘和林黛玉三位女性形象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展示了叛逆抗争的精神。
她们背负着不同的背景和经历,却都展现了独立个性和坚持追求真爱的精神。
她们的抗争既是对传统道德观念的否定,也是对女性权益的争取。
分析崔莺莺与杜丽娘形象的异同_崔莺莺和杜丽娘形象比较

分析崔莺莺与杜丽娘形象的异同_崔莺莺和杜丽娘形象比较崔莺莺和杜丽娘形象比较教育科学学院 095应用心理学孙超逸 09153113在我国古典戏剧文学中,有许多富有魅力的女子形象,崔莺莺和杜丽娘是其中比较光彩夺目的两个。
崔莺莺和杜丽娘分别是《西厢记》和《牡丹亭》中的主角,她们都出身于名门望族,从小就接受着严格正统的封建教育。
她们通过自己对礼教的反叛,对爱情的追求,最终“有情的终成了眷属”。
由于所处的时代、环境不同,她们追求爱情、幸福的方式也各异。
本文就此分析、比较了崔莺莺和杜丽娘在反抗礼教、追求自由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异同,进而有助于我们了解两位女子形象所产生的文化背景和时代意义。
一、崔莺莺、杜丽娘形象的相同点1、出身教育崔莺莺和杜丽娘一个是相府的小姐,一个是南安太守的女儿。
同样高贵的家庭出身,同样的美丽多情,同样有着高深的文艺修养。
崔莺莺能诗善文,杜丽娘擅长丹青。
但一个受到“治家严肃”的崔老夫人按照封建道德标准的严格管束,一个受到按照当时封建统治阶级的要求严格训练出来的官僚父亲的严格管制,以致她们平时连闺房门都不能出。
杜丽娘甚至在官衙里住了三年连后花园都没有到过。
她们就是这样生活在有着森严的封建礼教的特殊家庭环境里。
2、反抗性格《西厢记》在杂剧的第一本“月下联吟”这一场,崔莺莺就向张生吟出了“兰闺深寂寞,无计度芳春。
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
”的诗,表达了自己对眼前礼教拘束下空虚孤寂生活的不满,且敢于把这种不满传达给隔壁那一位素昧平生的秀才,这是相当大胆的。
何况她当时热孝在身,又在佛门净地,充分体现了莺莺大胆的叛逆性格。
当老夫人苛求张生“挣揣一个状元回来”时,崔莺莺却把爱情看得高于一切,认为“只为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坐两下里”不如“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
《牡丹亭》中杜丽娘梦中与柳梦梅的结合是她美好的思想感情的热烈迸发,也是她冲破封建道德的束缚,追求生活、追求解放,把心头的压抑和不满变为叛逆行动的表现。
崔莺莺杜丽娘林黛玉,三代女性的叛逆抗争

崔莺莺杜丽娘林黛玉,三代女性的叛逆抗争崔莺莺、杜丽娘和林黛玉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三位代表性女性人物,她们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以不同的方式展现出了对传统束缚的叛逆和对抗争的渴望。
崔莺莺是明代文学大师杨慎的作品《西游记》中的人物。
她原本是妓女出身,但她聪明机智,天赋异禀,不满现状,渴望改变命运。
她通过卖艺、智胜魔王等方式展现出了自己的才华和能力,并最终赢得了自由和尊严。
崔莺莺的叛逆抗争,反映了当时社会底层人民对命运的不满以及他们渴望改变的愿望。
杜丽娘是元代文学家关汉卿的作品《汉宫秋》中的人物。
故事发生在北宋年间,她是开封府的女囚,因发现王安石的奸谋而被入狱。
杜丽娘在狱中坚强不屈,不顾生死,勇敢地为正义而斗争。
她的抗争精神引起了其他囚犯的共鸣,并最终导致了王安石的失败。
杜丽娘的叛逆抗争表达了对正义的追求和对压迫的反抗,凸显了她勇敢坚定、拒绝妥协的精神。
林黛玉是清代作家曹雪芹的长篇小说《红楼梦》中的人物。
她是贾府的贵族女孩,聪明、敏感,有着独立思考和创造力。
在封建礼教的压迫下,她无法实现自己的志向和人生追求。
林黛玉在不断的追求真理、自由与平等的过程中,表达了对封建礼教的不满和对婚姻制度的反抗。
她痛苦地领悟到自己的命运注定是悲剧,但她仍然选择了追求真实和自由的道路。
这三位女性的叛逆抗争体现了三个不同历史时期女性的心声。
崔莺莺的叛逆抗争标志着明代社会底层人民对改变命运的渴望,杜丽娘的抗争精神体现了宋代人民对正义的追求,林黛玉的反抗展现了清代女性对封建礼教的不满。
她们的叛逆和抗争为后来的女性提供了启示和激励,激发了她们对平等、自由、自主的追求,也对现代女性权益的争取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崔莺莺杜丽娘林黛玉,三代女性的叛逆抗争

崔莺莺杜丽娘林黛玉,三代女性的叛逆抗争在《红楼梦》中,以崔莺莺、杜丽娘、林黛玉三位女性为代表,展现了三代女性的叛逆抗争。
这三位女性均身处尊贵的家族,但她们都不甘于依从、退缩和保守,以自我敢于追求的姿态活出了自己的生命。
首先是崔莺莺,她是贾母的外孙女,长相美貌,性格独立,思想开放。
在那个封建礼教束缚严格的时代,崔莺莺的言行举止显得十分前卫。
她不愿意嫁给贾琏,也不愿做贾母的带珠宝的人妻,而是追求自己的自由和尊严。
她喜欢自由自在地穿着男装,到处游历,展示着自己的勇气和独立品质。
她领悟到自己在生活中的价值与意义,更是加入“女儿国”的队伍,为自由和平等而不懈努力。
其次是杜丽娘,她是王熙凤的异母姐,也是贾家的几位女性中为数不多的通识才女。
她善于学习书法、诗歌、音乐等文艺知识,并常与男性谈论政治经济等时事议题,彰显出她的智慧与才学。
然而,她在家族里地位较低,又因出身卑微,引来了诸多不公正待遇和排挤。
但杜丽娘并未屈服于困难的重压,在吸取新知识的同时,努力呈现自己的价值。
她对旧传统观念的反叛,带着对自由与平等的追求,成为传统小说中女性中的精神领袖。
最后是林黛玉,她出身于红家,美丽动人、聪慧善解人意,但非常敏感,经常被别人冷落透明。
她对家族内部对钱财与婚姻的追求看得很清楚,却又难以置身事外。
她对自己的美貌与才华甚至怀有自我厌恶的情绪,这种压抑心态导致她的精神逐渐崩溃。
然而,她并没有因此停下脚步,而是在那个封建社会中,挑战了传统的家族观念,救济了百姓,用自己的言行每天证明自己的存在价值。
作为女性,崔莺莺、杜丽娘、林黛玉都是自我敢于追求与坚守自我的典范。
她们在家族、社会中面对不同的压力和困境,却都能坚持自我,独立自主地掌握自己的命运,不断发掘自己的潜力,展现出女性崇高坚韧的一面。
这种对权利和自由的向往,对平等和尊严的渴求,对生命自我价值的追求,是三代女性在封建礼教束缚的时代中展开的悲壮抗争。
她们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在历史舞台上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痕迹。
崔莺莺杜丽娘林黛玉,三代女性的叛逆抗争

崔莺莺杜丽娘林黛玉,三代女性的叛逆抗争
崔莺莺、杜丽娘和林黛玉,是中国文学名著《红楼梦》中三位女性角色。
她们的形象
各具特点,通过她们的塑造,作者曹雪芹展示了三代女性的叛逆抗争。
崔莺莺是一位来自富贵人家的女子。
她有着美丽的容貌和妖娆的身躯,但却被社会所
限制,无法自主决定自己的命运。
她的父亲崔进宝是纳妾合法的例子,而她却因为出身的
不同而备受歧视。
无论她多么努力地追求自己的幸福,最终仍然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
她
用自己的坚持和努力,向社会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和智慧。
杜丽娘是一位出身于贫寒之家的女子。
她没有家族的背景,也没有丰富的财富,但她
却有着无限的梦想和奋斗的精神。
她不甘于贫困的命运,积极寻找机会改变自己的生活。
她不仅学习文化知识,还积极参与社会活动。
她用自己的勤奋和努力,攀上了社会的巅峰,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林黛玉是一位纨绔子弟,性格独立而敏感。
她对于社会的偏见和束缚有着强烈的反抗
意识。
她以自由自在和独立的精神,摆脱了家族和世俗的桎梏。
她崇尚真实和美好的情感,拒绝虚伪和世俗的追逐。
她追求爱情和自由,并且为了守护自己珍视的东西,不惜与世界
为敌。
通过这三位女性的形象,曹雪芹展示了三代女性的叛逆抗争。
她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
智慧,不仅在家族中获得了地位和权力,也改变了社会对于女性的偏见和束缚。
她们是自
由和独立的代表,用自己坚持的信念和努力,追求自己的幸福和价值。
她们的形象不仅是
中国文学的瑰宝,也是对于女性权益的呼唤和宣言。
崔莺莺杜丽娘林黛玉,三代女性的叛逆抗争

崔莺莺杜丽娘林黛玉,三代女性的叛逆抗争崔莺莺、杜丽娘、林黛玉,这三位来自不同时代和文化背景的女性,却有着共同的特点——她们都是叛逆的、有思想的女性。
她们不因社会期望而被束缚,而是勇敢地投身到反抗和抗争的行动中,奋斗着为自己和其他女性争取自主与平等的权利。
崔莺莺,明代著名女诗人。
她生活在明朝万历年间,当时社会禁锢女性的传统思想十分严重,女性的地位低下,甚至存在着“门当户对”的束缚。
但崔莺莺不顾这些限制,用她的文学才华掀起了一股女权主义思潮。
在她的作品中,她不仅讨论了自己的个人体验和情感生活,更表达了对于妇女地位的关注和批判。
她的《怨歌行》中,用悲怨的笔调控诉了女性在家庭和婚姻中的苦难和不公,尤其是面对男性的压迫、束缚和背叛时的无奈与绝望。
她的作品直接反映了当时女性的生存境遇,激起了人们对于女性境遇的关注和思考。
杜丽娘,元朝杂剧《汉宫秋》中的角色,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叛逆女性形象。
她宁愿选择早死,也不愿沦为权贵的妾室,是对于当时女性内外困境抗争和反抗的写照。
在那个时代,女性地位低下,被视为男性的商品和附属品。
但杜丽娘却敢于挑战这种价值观,选择跳楼而死,以此来表达对于自我尊严的维护和对于生命的珍视。
她的这个行动,虽然被当时的社会大力谴责,但却激发了人们对于自由和平等的呼唤,影响了后人。
三位女性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展现出了对于女性地位的关注和阐述,她们不仅有个人抗争的勇气,更在自己的文学作品中表达了对于女性平等和自由的呼唤。
她们以自己的行为和思想,塑造了一种勇敢、坚强和拥有独立意识的女性形象,为后人树立了榜样和信仰。
她们的反抗和抗争,不仅是个人的选择,更是面对传统价值观、制度体制和男权文化的解构与颠覆,是三代女性在抗争中崛起的象征。
她们为中国女性的自主和平等之路奠定了重要基础,赋予了女性更为高远的价值和意义。
崔莺莺杜丽娘林黛玉,三代女性的叛逆抗争

崔莺莺杜丽娘林黛玉,三代女性的叛逆抗争在中国文学史上,崔莺莺、杜丽娘和林黛玉是三位著名的女性形象,她们有着相同的特点——叛逆和抗争。
她们分别在不同的时代,以不同的身份面临不同的困难,但她们都用自己的方式与众不同,通过言语和行动来抗争。
崔莺莺是中国唐代一位美丽的女子,她因拒绝嫁给当时人人敬重的大将军李勉而被迫逃亡。
她的抗争不仅是对世俗的束缚,还是对传统的压制。
在《长恨歌》中,王昌龄为她写下了这样一句:“鸳鸯被散逸,猿狖共哀咽。
”她和她的爱人李白相爱,却不能被社会所容忍。
但她仍在情感的连接中保持了自己的独立性和自由性。
杜丽娘是元朝时期的一名女将军,她不仅出色地完成了爵位继承人的资格考试,还在战争中以超强的勇气和智慧领导着部队战胜了大批敌人。
她的抗争是对性别和地位的限制。
在那个男尊女卑的时代,女性不被看重,女性地位低下,所以她能够成为元代的女将军,实属不易。
她的成功也体现出女性潜在能力的强大和不可低估。
林黛玉是中国清代小说《红楼梦》中的一个角色,她在小说中以美丽、敏感、善良、聪明的形象为人所津津乐道。
尽管她出身富贵,但她很快就认识到了贵族的虚伪和压迫,她并没有拘泥于世俗的荣华富贵,而是追求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和自由。
她的抗争是对传统礼教的反叛。
她不想被强加的规则束缚,坚持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并以真诚的态度和人性对待别人。
三位女性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和背景下,通过不同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抗争意识,展现了女性的自力更生和自主精神。
她们是优秀女性的代表,具有独立的思想、坚强的意志和勇敢的行动力。
她们的形象不仅在文学中卓越,更是鼓舞着不断追求自由和独立的现代女性。
崔莺莺杜丽娘林黛玉,三代女性的叛逆抗争

崔莺莺杜丽娘林黛玉,三代女性的叛逆抗争中国历史上的女性角色,大多数情况下是沉默无声的。
女性的地位,无论在家庭、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相对较低。
然而,在中国文学历史中,有四位女性——崔莺莺、杜丽娘、林黛玉、和薛宝钗,她们以不同的方式展现了女性的叛逆抗争,对中国文学和传统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
崔莺莺是元代文学家郑光祖的小说《西厢记》中的女主角。
她被称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个有意识的女性形象。
崔莺莺所代表的叛逆抗争,表现在她鼓励自己爱上慕容景的过程中。
慕容景是官僚子弟,有了权利和金钱的支配力,崔莺莺却是女儿身难免的贫困。
在那个传统封建社会里,女性地位低下、局限严重。
同样是普普通通的女人,崔莺莺却勇敢面对爱情和婚姻,并迎头挑战它来寻找自我实现的方法。
气质美丽的她,用自己特有的办法来表达自己的心里话。
杜丽娘是《西游记》中的一个传说角色,她是镇元大仙的妻子。
杜丽娘所代表的抗争,表现在她尝试跟丈夫逃跑的过程中。
她被描绘成一个坚强的女性,勇于表达自己对旧有男权统治体制的反感。
她不愿意接受被人随意摆布的命运,并且当她被迫面对它时,她敢于迎头挑战,不予退让,这是女性叛逆的体现。
林黛玉在《红楼梦》中是严格指导她的父亲来为她制定贤德观念的。
然而她却不喜欢传统的婚姻风俗,常常在书里表达她对婚姻的不信任和反感。
林黛玉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个真正的女性形象。
她反对被安排的婚姻,也为爱情无从选择的女性奋斗。
作为自由意志的典型,林黛玉对传统封建社会里的弊病深感不满,希望追寻自己的性格和生命自由。
她反对那个把婚姻和爱情绑在一起的时代,代表了那些被迫婚姻和身体自由的女性群体的声音。
在《红楼梦》中,林黛玉也借用自己的名字来掩饰自己真实的性格(林黛玉在古诗中代表妩媚、娇柔的形象,而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深有内涵,同时也秉持保持自我理念的信念)。
这一点,反映了古代女性面对现实困境的无助之感。
最后一位是薛宝钗,她是《红楼梦》中的绝色佳人,是林黛玉的表妹。
崔莺莺杜丽娘林黛玉,三代女性的叛逆抗争

崔莺莺杜丽娘林黛玉,三代女性的叛逆抗争崔莺莺、杜丽娘、林黛玉,三位来自不同时代的女性,她们在各自的生活中都展现出了叛逆抗争的精神。
她们对传统价值观的挑战,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对自我的追求,使她们成为了不同时代的女性英雄。
本文将以她们的故事为主线,探讨她们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如何进行叛逆抗争,以及她们的抗争对当时社会和历史的影响。
第一代:崔莺莺崔莺莺是中国古代文学名著《红楼梦》中的一个著名角色,她是林黛玉的祖母,也是一个极具叛逆精神的女性形象。
在《红楼梦》中,崔莺莺被描绘成一个聪明、机智、独立、有自己主见的女性。
她不被传统的封建礼教所束缚,自由奔放地生活着。
崔莺莺的叛逆表现主要体现在她的婚姻生活上。
她在当时的封建社会中,敢于拒绝她的未婚夫许宝麟,并且坚决主张自己的爱情观念。
她没有因为家族的利益而妥协,而是选择了自己真心爱的人。
她的叛逆行为不仅是对封建礼教的挑战,更是对传统婚姻观念的颠覆。
崔莺莺的这种叛逆抗争,为后来的女性树立了一个勇敢追求真爱的榜样,对当时社会的婚姻伦理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代:杜丽娘杜丽娘是清代文学《牡丹亭》中的女主人公,她是一个具有独立个性和自主精神的女性形象。
在《牡丹亭》中,杜丽娘对传统礼教和家族压力展现出了强烈的叛逆精神。
第三代:林黛玉林黛玉的叛逆抗争主要体现在她的性格和行为上。
她拒绝接受封建礼教的禁锢,以她的敏感和聪明、她的执着和坚韧,在家族和社会的压力面前,她保持着自己的独立和自主。
她对生命的感悟和对命运的反抗,使得她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女性形象的年度。
以上三位女性不同时代、不同背景,但她们的叛逆抗争的精神是相通的。
她们无一例外地拒绝了传统礼教的束缚,追求自我、真爱和独立生活的权利。
她们的叛逆精神和对抗能力,给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为当时社会的女性树立了一个独立、自主、追求真爱的楷模,她们的叛逆抗争,开创了中国古代女性解放的先声,对中国古代文学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崔莺莺杜丽娘林黛玉,三代女性的叛逆抗争

崔莺莺杜丽娘林黛玉,三代女性的叛逆抗争崔莺莺、杜丽娘、林黛玉,三位在古代中国文学中闪耀着光芒的女性形象,虽然生活在不同的时代和背景下,却都展现了她们的叛逆抗争精神,彰显了她们对于自身命运的不妥协和追求。
崔莺莺是明朝的著名戏曲人物,她是《杂剧归》中一位受尽欺凌与压迫,却一直不屈不挠的女性形象。
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里,崔莺莺失去了亲人,被奸人侮辱,却依靠强烈的求生欲望和对正义的追求,最终杀死了奸人,坚决捍卫了自己的尊严。
她的坚毅和勇敢,不仅是对个体命运的抗争,更是对社会不公的反抗。
杜丽娘是唐代的女诗人,她的《长恨歌》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在诗中,杜丽娘以自身遭遇来抒发了对于命运的不满和对剥削阶级的愤怒。
她用诗歌表达了女性的声音和情感,同时也触动了无数女性的心灵。
杜丽娘的叛逆抗争,不仅表现在她对命运的反抗,更体现在她通过艺术的方式,为妇女争取了更多的平等和尊严。
林黛玉是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中最耀眼的女性形象之一。
她是一个敏感、聪明又叛逆的女子,不仅拥有才情和美貌,更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对命运的追求。
在小说中,林黛玉与传统女子不同,她拒绝将自己限制在传统的女性角色中,而是积极追求自己的幸福和存在感。
她与贾宝玉的爱情也是一个叛逆的存在,他们不顾封建礼教和家族的阻挠,坚守对彼此的真爱。
这三位女性形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背景下,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进行了抗争和追求。
她们不满于封建社会的束缚和压迫,积极寻求自己的人生价值和幸福,对于命运的不妥协与抗争,成为了古代女性意识觉醒的象征。
她们的反抗行为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广泛关注和共鸣,也为后世的女性树立了榜样,激励了更多的女性走出封建的桎梏,追求自由和平等。
崔莺莺杜丽娘林黛玉,三代女性的叛逆抗争

崔莺莺杜丽娘林黛玉,三代女性的叛逆抗争中国古典文学中,有许多形象深刻的女性角色,她们在封建社会中展现出了各自不同的叛逆抗争。
崔莺莺、杜丽娘和林黛玉是三位代表性的女性形象,她们分别出现在《北宋绮云楼赋》、《杨家将》和《红楼梦》中,展现出了不同的叛逆抗争方式,同时也反映了不同时代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命运。
通过对这三位女性形象的分析,可以深入了解古代中国女性的生存境遇以及她们所承受的压迫和矛盾,也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理解封建社会中的性别观念和女性地位。
崔莺莺是北宋时期文学家欧阳修的妻子,她在《北宋绮云楼赋》中展现了一种以文学才情为武器进行叛逆抗争的方式。
崔莺莺在丈夫出征南唐时,主动提出写信给南唐皇帝,表达自己的忧虑和期待。
通过这封信,她不仅展示了自己的才情和文学修养,还利用这种方式维护了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和权力。
崔莺莺的表现显示了她对封建社会中妇女地位的不满,以及对自己命运的不甘心。
她以文学艺术为武器,进行了一种有力的叛逆抗争,同时也对当时封建社会的女性地位提出了质疑。
杜丽娘是元代军事将领杨再兴的妻子,她在《杨家将》中展现了一种以行动抗争的方式。
杜丽娘的丈夫杨再兴于战场上受了重伤,她不顾一切地冲进战场,用自己的身体为丈夫挡住敌军的刀枪。
在那个封建社会中,妇女的地位是极低的,但杜丽娘并没有被束缚在传统的封建观念中,而是勇敢地挺身而出,用自己的行动表达了对丈夫的忠诚和对家庭的责任。
杜丽娘的行为展现了她对封建社会的不满和对传统妇女地位的质疑,她的抗争精神也体现了她对自己命运的主动追求。
林黛玉是清代小说《红楼梦》中的女主人公,她展现了一种以情感抗争的方式。
林黛玉是一个非常敏感和感情的女性,在整个小说中,她对封建社会中的贫富悬殊、男权至上和官宦世家的虚伪表现出了强烈的反感和抗争。
在家族安排的婚姻中,她坚决拒绝嫁给贾政,她的情感和意志受到了封建体制和家族的束缚,但她并没有完全屈从于压力。
她以自己的方式,通过自己的情感和精神追求,展现了对封建社会传统的反叛和抗争。
崔莺莺杜丽娘林黛玉,三代女性的叛逆抗争

崔莺莺杜丽娘林黛玉,三代女性的叛逆抗争崔莺莺、杜丽娘、林黛玉,三位不同时代的女性,却都有着叛逆抗争的精神。
她们生活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中,面临着各自的困境和压力,却都选择了勇敢地反抗命运的安排,追求自己内心的想法和价值。
她们的故事,让我们不禁感叹女性在历史中的坎坷与坚韧,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叛逆抗争”的意义与价值。
崔莺莺,是明朝万历年间的女诗人,她的诗作以咏史、感怀、嫁娶等为题材,文学成就颇高。
在当时的封建社会里,女性的地位本来就比较低下,而且对于诗歌创作更是少有提及。
但是崔莺莺并不因此而屈服,她以自己的志向和才华,顽强地进行着自己的创作。
在她的诗中,我们可以看到她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于命运的挣扎,她以坚韧的毅力,克服了社会的种种阻碍,达成了她内心的梦想。
林黛玉,是清代小说《红楼梦》中的女主人公,她是一位聪明、独立、才华横溢的女性。
在那个封建社会中,女性的地位是非常低下的,而且女性的命运往往是由他人掌握的。
在这样的时代,林黛玉却以她的独特魅力和无畏的性格,展现了她不愿俯就的一面。
她对封建礼教的反抗和追求自由的精神,使她成为了一个永恒的经典形象,也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精神财富。
这三位女性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通过各自的叛逆行为,成功地挣脱了封建礼教的束缚,追求自己内心的真实与美好。
她们的叛逆抗争,不仅为后人树立了榜样,更让我们深刻地理解到了女性独立、自主、坚韧的品质。
在当今社会,我们更应该重视并珍惜这些品质,在尊重他人、尊重自我、平等相待的理念下,让每一个女性都能够活出自己、不惧挑战、追求幸福。
这三位女性的叛逆抗争,不仅仅是她们个人命运的抗争,更是在为每一个女性的幸福权利发声,也是在为女性的自由、尊严、平等而奋斗。
崔莺莺、杜丽娘、林黛玉,三代女性的叛逆抗争,不仅仅是她们各自命运的抗争,更是在为女性的幸福权利发声,也是为女性的自由、尊严、平等而奋斗。
她们的故事,给予我们启示,告诉我们,女性的命运不应该被束缚在传统的桎梏中,她们应该有权利去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去追求自己的幸福。
崔莺莺杜丽娘林黛玉,三代女性的叛逆抗争

崔莺莺杜丽娘林黛玉,三代女性的叛逆抗争崔莺莺、杜丽娘、林黛玉,这三个女性角色出现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中,却都展现了叛逆和抗争的一面。
她们分别代表了明代、清代和现代三个时期的女性形象,揭示了中国女性面临的社会压力和抗争的困境。
崔莺莺,是明代活动在江南地区的红楼梦中的女性化身。
她出生在一个富有的家庭中,但是却生活在封建社会的压迫之下。
她青春美貌,机智聪明,但是却因为女性地位的低下而遭受着束缚。
崔莺莺在红楼梦中通过与贾宝玉的不正常关系来展示了她的反叛和抗争。
她无视了封建家庭的道德观念,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爱情和个人自由。
崔莺莺的故事揭示了封建道德的虚伪和女性受压迫的现实,她的叛逆与抗争是对这种现实的一种回应。
杜丽娘,是清代活动在通州地区的杜丽娘戏的主人公,她的故事发生在明代与清代的过渡时期。
杜丽娘是一个普通的家境贫寒的女子,但是她却有着坚强的性格和不服输的勇气。
她从小就以男装示人,展示了不同于传统女性的行为和思想。
她通过唱杜丽娘戏来表达自己的心声和追求自由的愿望。
在她的戏剧表演中,她摒弃了传统的女性角色,扮演男性角色,自由自在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愿。
杜丽娘的故事是一个关于女性追求自由和抗争的故事,她的坚强和勇气为后来的女性开辟了一条自主的道路。
林黛玉,是现代作家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创造的角色。
她是一个深情而又敏感的女子,她对封建礼教和传统婚姻感到困扰和抗拒。
林黛玉通过她细腻的情感和观察力,揭示了封建婚姻的弊端和女性的虚弱处境。
她对婚姻的追求被束缚和压抑,最终导致了她的悲剧结局。
林黛玉的故事是对封建婚姻制度的一种抗争,她通过自己的经历和遭遇呼唤着女性应该有自己的尊严和自由。
这三位女性角色的叛逆抗争,代表了中国女性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她们通过不同方式的反抗,揭示了封建礼教和家族观念对女性的束缚和压迫。
崔莺莺通过追求自己的爱情和自由,杜丽娘通过戏剧表演和男扮女装来表达自己的心声,林黛玉通过观察和敏感来呼唤女性的尊严和自由。
浅析崔莺莺、杜丽娘、林黛玉叛逆爱情观的发展 毕业论文

浅析崔莺莺、杜丽娘、林黛玉叛逆爱情观的发展摘要:元明清时代女性的思想意识觉醒是普遍而深刻的。
本文主要截取中国古典戏曲、小说中的三个优秀的女性代表崔莺莺、杜丽娘、林黛玉,从她们的家庭……而林黛玉则追求的是自由、民主和心灵的契合。
本文从一个线性的角度展示了三人对爱情的认识与要求,从中可以清晰地看出中国女性斗争的历程。
关键词:礼教;理教;贵族阶级;爱情0、引言从中国女性的爱情婚姻观及其抗争史的角度来看,元杂剧《西厢记》、明传奇《牡丹亭》、清小说《红楼梦》绝对是历史长河中最绚丽、最不可多得的三朵奇……观的不断变化承接的过程则体现了中国古代女性的主体意识的逐步增强,当然这与作者所处的时代有着密切的关联,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女性的反封建道路是漫长而艰辛的,这是由中国社会的具体特点导致的。
随着历史车轮的不断前进,不同时代的女性觉醒的程度不同、反封建的力度不同、所反对……求,将元明清女性的觉醒与抗争的心路历程一以贯之,串联连起来,将可以看到中国女性的反抗历程是一段前赴后继的光辉历史。
一、三人爱情观形成的家庭、时代背景崔莺莺是相府千金,美貌多才,生活在思想开放而等级制度森严的唐代。
而唐因袭魏晋以来的“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门阀传统,社会上更是流传着“崔……生幸福去维护那虚无的“名誉”。
于是,她用封建淑女的“德言工貌”的模子来“雕刻”莺莺,却完全无视她成长过程中的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
莺莺在老夫人的严格管教之下,的确是一个标准的“温柔敦厚”的淑女。
她的内心并不真正臣服于母亲的安排,待字闺中的心是浮躁的,并且充满了“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2]的哀愁。
在先民的恋歌《关雎》的启发下,潜伏在她心中的激情终于被激发出来了,“关了的雎鸠,尚然有州之兴,何以人而不如鸟乎?”[3]二、对封建礼教展开攻击由以上可知,三位女主人公都是以爱情为武器在叛逆的道路上披荆斩棘,对封建礼教的坚固堡垒,展开一轮又一轮的攻击。
但是因为她们所处的时代及封建社会发展的程度不同,而且又是递进的,那么注定三人反礼教的程度也是不断地加深的。
“礼”与“理”的叛逆

“礼”与“理”的叛逆摘耍:《西厢记》中的崔鸾莺与《牡丹亭》中的杜丽娘都是冲破封建束缚,追求自由爱情的抗争形象。
但二者的反抗对象有所不同:崔莺莺的反叛行为是对封建礼教的抗争,而杜丽娘更多的是对扭曲的“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之叛逆。
这种差异昭显出杜丽娘形象所体现出的人性解放与觉醒之时代精神。
关键词:崔莺莺;杜丽娘;礼教;理学;叛逆作为爱情剧的典范,《西厢记》与《牡丹亭》历来备受推崇,而其中的崔莺鸾与杜丽娘也屡是人们所瞩目之焦点。
千载而下,学者从不同层面进行研究,阐述出诸多慧见;而这其中,崔、杜二人的“抗争”形象又是学界尤其关注的问题,有学者指出;“崔杜二人都以‘情’反‘理’,大胆冲破封建礼教,以‘至情’超逸传统意识”;亦有学人认为二人是“中国古代反封建礼教的光辉典范”,更有时贤对其冠以“女性意识的自觉觉醒者”之称谓。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显然,学界皆认为崔、杜二人是具有反抗性格之女性,其“抗争”意义更成为人们褒誉《西厢记》与《牡丹亭》的一个重要因素。
然在论及二人所“抗争”的对象及蕴含时,学界却多以“反礼教”笼统言之。
实际上,崔莺鸾与杜丽娘反叛的对象是有差异的。
崔莺鸾的反抗主要是对等级制度与门第观念等传统礼教纲常的挑战,而杜丽娘则更多的是对为当时统治阶层所改塑过的程朱理学的“灭人欲”观念之叛逆。
显然,后者更多地体现出个性解放与人的觉醒的时代风貌,其反叛意义更为昭著。
在考察崔、杜“叛逆”形象的不同蕴涵时,从文本出发解析其形象是不可或缺的前奏。
一、叛逆的崔莺莺与杜丽娘与同时代的其他女性相比,崔鸾鸾与杜丽娘是以反叛姿态出现的。
崔莺莺出生于礼教家庭,父亲为她定下姻亲,母亲处处用“女规”管束,可正值青春妙龄的她不满足于既定的生活道路,一度处于幽怨之中,“可正是人值残春蒲郡东,门掩重关萧寺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
佛殿上与张生的邂遁,点燃了爱情之火。
此后,莺莺乘月色与张生联吟:“兰闺寂寞久,无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在道场夸赞他:“外像儿风流,青春年少;内性儿聪明,冠世才学”,心中充满无限爱恋。
_礼文化_与_罪文化_的交融与碰撞_西厢记_和_红与黑_的女主人公形象比较

礼文化 与 罪文化 的交融与碰撞 西厢记 和 红与黑 的女主人公形象比较陈朝霞内容提要 本文立足于东、西方文化的特质差异将 西厢记 的女主人公崔莺莺与 红与黑 的女主人公德 雷纳尔夫人的艺术形象进行观照对比,说明了东西方文化背景下的女性对爱情追求的不同态度。
并在此基础上对宗教文化的 罪感 对西方文明自觉的、深入人心的影响与东方 礼 文化的表层深入性、强迫性对人的禁锢以及瓦解进行了深入地探讨。
关键词 礼文化 罪文化 人性 宗教文化中图分类号 G04;I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447-662X(2004)03-0131-04恋爱在拉丁文里叫钟情,它的终点是死亡,而在这以前,是啮心的痛苦,还有懊悔、涕泣、陷阱、罪恶和恐惧 。
爱情 是中外文学发展史上一个永恒的主题,围绕 追求爱情 这一主题,人们创作出大量不朽的典型的女性人物形象,尤其是具有悲剧意义的女性形象,例如中国古典名著 红楼梦 中唱着 质本洁来还洁去 的林黛玉,西方名著 红与黑 中于连的第一个情人德 雷纳尔市长夫人。
在戏剧文学中,这样典型的女性形象更是比比皆是。
在 爱情 面前,她们有的戴着温情脉脉的虚伪面纱,有的是被负心郎 始乱终弃 ,如少女伯德家的苔丝;有的是为当时时代社会制度的迫害而无力抗争导致悲剧,如戏剧 孔雀东南飞 中的刘兰芝;还有一种典型,那就是冲破樊笼的束缚,大胆追求自己的爱情,如 西厢记 中的女主人公崔莺莺就正是这类形象的典型代表。
不论这些典型的类型形象出现在东方文化还是西方文化中、是小说人物还是戏剧形象,她们之所以能打动我们的心,让我们的灵魂得以 怜悯或恐惧 的净化,则不但在于她们的生命都与追求爱情紧密相连,闪耀着纯朴人性的动人光芒,更在于这些人物独特典型的个性蕴涵了特定历史时期和社会文化背景的特质,表现着作为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的文化修养的个体所具有的特殊性和差异性。
所以,同样是冲破束缚、追求爱情,中国古代戏剧 西厢记 中女主人公崔莺莺和西方古典小说 红与黑 中女主人公德 雷纳尔市长的夫人的情感经历就有着惊人的相似,同时又有着巨大的差别 同样是追求人性的解放,受中国传统礼文化教育的崔莺莺小姐在追求爱情的道路上从反复走向坚定,而深受西方罪文化禁锢的市长夫人却最终选择退避和死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戒 、妇道等像一重重枷 锁紧套 在她身上 。 父亲请 来秀才 教
她读书 , 希望女儿能在“ 后妃之 德” 的经典 学习中 成为符 合 “ 非礼而行” , 在经过“ 闹简” 、“ 赖简” 、“ 酬简” 这一 系列夹 杂 社会规范的淑女 。 然而 , 古 老的恋 歌却唤 起了她 那潜伏 于 着自我思想斗争的波折后 , 莺莺 做出了 在封建社 会大伤 风 心的爱情 ,“ 关了 的雎 鸠 , 尚然 有洲 之兴 , 何 以人 而不 如 鸟 乎? ” 因此 , 她违背了“ 凡少年 女子 , 最不宜 艳妆戏 游空冷 无 人之处” 的 家训 , 到 花园 中游 玩 。 花园 的美 唤醒 了杜 丽 娘 的青春意识 , 而春 香 的无 心 之语 “ 是 花 都放 了 , 那 牡 丹 还 早” 更让她幽怨 横生 ,“ 原 来姹 紫嫣 红开 遍 , 似 这般 都付 与 化的婚前以身相许的举动 , 向封 建礼教 发出了最 猛烈的 挑 战。 莺莺对“ 礼” 的 反 抗还 表现 为她 以个 人情 感为 婚姻 基 点 , 藐视家世利益与功 名富贵 而追求 专一爱 情 。 老夫人 用 封建礼教调教女 儿的 最终 目的 还是 想通 过封 建宗 法制 的
②
春妙龄的她却并不满足于既 定的生 活道路 , 一度 处于幽 怨 之中 ,“ 可正是人值残春蒲郡东 , 门掩重关萧寺中 ; 花落水流 红 , 闲愁万种 , 无语怨东风” ④ 。 佛殿上与 张生的邂 逅 , 点 燃 了她的爱情之火 。 此后 , 莺莺乘 月色与 张生联 吟 : “ 兰闺 寂 寞久 , 无事 度芳春 , 料得行 吟者 , 应怜长叹人” ; 在道场 夸赞 他: “ 外像儿风流 , 青春 年少 ; 内性 儿聪明 , 冠世 才学” , 心 中 充满无限爱恋 。 然而 , 莺 莺毕竟 是在封 建礼法调 教下长 大 的 , 尽管她渴望 爱情 , 但却 不敢 轻易 流露 , 心 中充 满 矛盾 。 在“ 闹简” 中 , 莺莺看到张生信时“ 将简帖儿拈 , 把妆盒儿按 , 开拆封皮孜孜看 , 颠来倒 去不害 心烦” , 但看着看 着就对 红 娘发起脾气 : “ 小贱人 , 这东西 哪里将 来的 ? 我是 相国的 小 姐 , 谁敢将这简帖儿 来戏弄 我 ? 我几 曾惯看这 等东西 ? 告 过夫人 , 打下你个小贱人下截来” 。 可当红娘故意说要去告 知老夫人时 , 她忙又拉住红娘 说情 : “ 我逗 你耍 来” 。 而“ 赖 简” 更将莺莺的此种心 理表现 得淋漓 尽致 。 她掷 简密约 张 生: “ 待月西厢下 , 迎风 半户开 , 隔 墙花影动 , 疑 是玉人 来” 。 可当张生依约而来时 , 她又翻了脸 , “ 你是何等之人 , 我在这 里烧香 , 你无故至此 , 若夫人闻知 , 有何理说 ?”“ 先生虽有活 人之恩 , 恩则当报 , 既为兄妹 , 何生此心 ? 万一夫人知之 , 先 生何以自安 ? 今后再勿如此 , 若更为之 , 与足下决不干休” 。 她既要 打破 礼教枷 锁 , 追求 自由爱 情 , 又要 遵从潜 意识 的 礼法约定并维护贵族小姐 的体面 , 处 在两难 的境地里 。 但 她最终 战胜 自我 , 反叛 性格 得到进 一步 发展 : 她违 背礼 法 约定 , 与张生无媒而合 , 对封 建婚姻 理念作 了大胆 的挑战 ; 在老夫人逼令张生上京赶考 时 , 莺莺更 将个体幸 福置于 功 名之上 , 要求张生 : “ 此一行得官不得官 , 疾早便回来” , 在叛
“ 礼”与“ 理”的叛逆
— — —兼论崔莺莺与杜丽娘的抗争形象
*
罗建新
( 西华师范大 学 文学院 , 四川 南充 637002) 摘 要 : 《 西厢记》 中的崔莺莺与《 牡丹亭》 中的杜丽 娘都是冲破 封建束缚 , 追求自 由爱情的 抗争形象 。 但二 者 的反抗对象有所不同 : 崔莺莺的反叛行为是对 封建礼教的抗争 , 而杜丽娘更多的是对扭曲的“ 存天理 , 灭人欲” 的理学之叛逆 。 这种差异昭显出杜丽娘形象所体现出的人性解放与觉醒之时代精神 。 关键词 : 崔莺莺 ; 杜丽娘 ; 礼教 ; 理学 ; 叛逆 中图分类号 : I207 .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674 -0297( 2007) 06 -0062 -0历来备 受 推崇 , 而剧 中的女 主人 公崔莺 莺与 杜丽 娘 , 也屡是 人们 瞩 目之焦点 。 千载而 下 , 诸 多学 者皆 从不 同层 面进 行 研究 , 阐述出诸多匠心之见 。 而这其中 , 崔 、杜二人的“ 抗争” 形象 又是学界尤其关注的问题 , 如有学 者曾指 出 : “ 崔 杜二人 都 以` 情' 反` 理' , 大胆 冲破 封建 礼教 , 以 ` 至情' 超越 传统 意 识” ① ; 亦有学人认 为二 人是“ 中国 古代 反封 建礼教 的光 辉 典范”
⑤
63
线引 , 向东邻通个殷勤” , 甚至还与张生隔墙联吟 ; 在丧期未 满之时与张生生出段风流韵 事 ; 于庄严 清净的佛 殿暗送 秋 波; 甚 至在 追荐先 考的 道场 上 , 也不是 在毕 恭毕敬 地追 思 父亲 , 而是在 和张 生“ 好 生顾 盼” 。 老夫 人赖 婚后 , 她更 是
, 接 触不 到任何 陌生 男性 , 而 礼法 、家 规 、女
, 更 有 时 贤对 她 们 冠 之以 “ 女 性 意 识 的 自 觉 觉 醒
者” ③之 称谓 。 凡 此种种 , 不一而 足 。 显然 , 学界皆认 为崔 、 杜二人是具有反抗性格之女性 , 其“ 抗 争” 形象与 意义更 成 为学者褒誉《 西厢记》 与《 牡丹 亭》 的一个 重要因 素 。 然而 , 在论及二人所“ 抗争” 的具 体对象 及其 蕴含时 , 学 界却多 以 “ 反礼教” 笼统言之 。 实际上 , 同是作为“ 叛逆” 形象而存在的 崔莺莺与杜丽娘 , 其反叛的对象是有差异的 。 崔莺莺的反抗 主要是对传统礼教的等级制度与 门第观念等伦理纲 常的挑 战 , 而杜丽娘更多的是对为当时统治阶层所改塑过的程朱理 学的“ 灭人欲” 观念之叛逆 。 显然 , 后者更多地体现出个性解 放与人的觉醒的时代风貌 , 其反叛意义更为昭著 。 在考察崔 、杜 二人 叛逆 形象 的不 同蕴 涵 时 , 从文 本 出 发审视其形象特征当是不可或缺的前奏 。
作者简介 : 罗 建新( 1979 -), 男 , 河南 商城人 , 西华师范 大学文学院 讲师 , 上海大学 文学院博士 研究生 , 主要从 事先 秦两汉文学研究 。
罗建新 : “ 礼” 与“ 理” 的叛逆
逆的道路上迈出了更为坚定的步伐 。 杜丽娘也处在 森严 的封 建家 庭环 境中 , 她 整日 “ 长 向 花阴课女工”
一、 叛逆的崔莺莺与杜丽娘
在《 西厢记》 与《 牡丹亭》 中 , 与同时代的其他女性相比 , 崔 、杜二人更多的是以反叛姿态出现的 。 崔莺莺自幼生活在礼教 观念盛 行的封建 家庭中 , 父 亲 为她定下婚约 , 母 亲 处处 用“ 女规 ” 来严 加管 束 , 可 正值 青
* 收稿日期 : 2007 -07 -02
断井颓垣 , 良辰美景 奈何天 , 赏 心乐 事谁家 院 ! ” 她 惋惜 的 “ 父母之命” 把莺莺许配给“ 门当户 对” 的名 门望族 , 以维 护 不是三月残春 , 而是眼看 青春转 瞬即逝 去 , 她却无能 为力 , 封建家族利益 。 正 如 恩格 斯在《 家 庭 、私有 制 和国 家的 起 不由感到生存的荒芜和生命 的空虚 , “ 吾生于 宦族 , 长在 名 门 , 年已及笄 , 不 得早 成佳 配 , 诚为 虚度 青春 , 光 阴如 过 隙 耳 , 可惜妾身颜 色如 花 , 岂料 命如 一 叶乎 ? ” 自然 界的 勃 勃 生机唤起了 她 的情 爱 , 可 已 经觉 醒 的青 春 热 情却 无 处 宣 泄 , 她只好在梦境中大胆接受“ 执柳书生” 的爱情 。 最终 , 杜 丽娘为追求这份令 她无 限向 往但 在 现实 生活 中根 本却 无 法得到的 爱情 抑 郁而 亡 。 可她 的 感 情至 此 并 没 有结 束 。 她的死 , 并不只是生命的 完结 , 而是 摆脱现实 束缚 、追求 理 想爱情的 开始 。 死后 的 杜 丽娘 依 然 念念 不 忘 这 份情 感 , “ 怎能勾月落重生灯再红” 。 她变得热情 、奔放 、大胆 、主动 。 面对情人 , 她 真诚 率直 地表 白爱 情 : “ 看 上你 年 少多 情 , 迤 逗俺睡魂难贴” 。 而 在她 的感 召下 , 柳 梦梅 与她 共订 了 白 头之约 。 在一 个 没有 封 建束 缚 的 世界 里 , 她终 于 自 媒 自 婚 , 实现了现实世界中 根本无 法完成的 爱情理 想 。 但杜 丽 娘并不满足于人鬼之间虚幻 的恋情 , 她要 的是现 实世界 中 的幸福爱情生 活 , 她 的 “ 至 情” 最终 为 自己 争 取到 复 活 机 会 。 复生后 , 她的性格又得 到进一 步的发 展 , 面 对皇帝 “ 不 待父母 之命 , 媒妁 之言 , 则 国人父 母皆 贱之” 的 责难 , 她 侃 侃答道 : “ 真乃无媒而嫁 ? 保 亲的是 母丧门 , 送亲 的是女 夜 叉! ” 当父 亲拒 不认 她做 女儿 时 , 她 断然 回答 : “ 叫 俺回 杜 家 , 赸了柳衙 , 便做了你杜鹃 花 , 也 叫不转 子规红 泪洒” , 充 分体露出个体决绝的抗争之情 。 源》 一书中所说的那样 : “ 结婚是一种政治行为 , 是一种借新 的联姻来扩大自己势力的机 会 , 起决定 作用的是 家世的 利 益 , 而不是个人的意愿” 。 莺莺与郑恒的婚约体现的正是这 种家世利益 , 而她 对这 种以 利益 为纽 带的 婚姻 不屑 一顾 。 作为一 个相 国千金 , 和 书剑 飘零的 书生 相爱 , 其本 身就 是 对以门第 、财产和权势 为条件 的择婚 标准的 违忤 。 而且 她 对张生从一见钟情到私订终 生 , 始终都 没有考虑 过家庭 出 身和财产 ,“ 不 恋豪杰 , 不羡骄奢 , 自愿 的生则同 袭 , 死 则同 穴” 。 不仅如此 , 即便在母亲将张生考取状元作为迎娶她的 条件时 , 她对之也是 不满的 。 在 她看来 , 功 名不过是 “ 蜗 角 虚名 , 蝇头小 利” ; 她 关心 的不 是张 生 能否 金榜 题名 , 而 是 “ 到京师服水土 , 趁程途节饮食 , 顺时自保揣身体 , 荒村雨露 宜眠早 , 野店风 霜要 起迟 , 鞍 马秋 风里 , 最难 调护 , 最要 扶 持” 。 莺莺这深切的爱情正是反封建礼教最好的证 明 。 与崔莺莺不 同 , 杜 丽娘的爱 情历程中没 有一个由 家庭 包办的对象而成为她争取自 由的障 碍 。 在《 牡丹 亭》 里 , 我 们看不到有与杜丽娘相对立 的反面 人物 , 杜丽娘 的梦中 之 爱 , 以及死而复生与柳 梦梅结 合 , 都 不曾遭 到父母 的干涉 , 杜宝对他们婚 姻事 实的 反对 , 也 只是 出现 在全 剧的 结尾 。 但作者又确确实 实写 出了 封建 意识 作为 一种 社会 势力 对 杜丽娘的压制 , 使人感受 到她在 一张看 不见的罗 网中苦 苦 挣扎 。 杜丽娘生活在 与外 界隔 绝的 朱门 深 宅中 , 她 的 父母 , 一个是国家栋梁 , 为官 清廉正 直 , 一 个是典 型的贤 妻良母 。 作为封建社会常规道路上的成 功者 , 他们以 自己的 “ 爱” 给 予女儿 最大 的情感 压迫 , 而 老师陈 最良 除经书 外 , 就不 知 人生为何 ,“ 靠天也六十来岁 , 从不晓得伤个春 , 从不曾游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