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莺莺杜丽娘

合集下载

杜丽娘与崔莺莺的形象比较

杜丽娘与崔莺莺的形象比较

杜丽娘与崔莺莺的形象比较LELE was finally revised on the morning of December 16, 2020杜丽娘与崔莺莺的形象比较摘要:情,人间永恒的话题,自古多少人为之倾倒,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就有以“多情”与“至情”著称的这两号女性人物——崔莺莺与杜丽娘,她们愿与封建礼教做斗争,以此维护自己的爱情。

本文,将从此二人的生活背景、内在性格和爱情活动出发,浅析一下这两个人物形象之间存在的一些异同。

关键字:形象生活背景内在性格爱情活动异同自古“多情”是《西厢记》之崔莺莺,自古“至情”属《牡丹亭》中杜丽娘,此两位女性是中国文学史上反抗礼教的典型,她们的形象深刻留在读者心中,让人感叹不已。

同事为情抗争,但是具体的抗争内容又不尽相同。

下面,我将从生活背景、内在性格特征和具体爱情活动多方面来探析一下崔莺莺、杜丽娘这两位“情娘”之间存在的异同点。

一.“情娘”之客观生活背景读完《西厢记》与《牡丹亭》,你会不自觉地发现崔莺莺、杜丽娘两人在社会背景与家庭背景上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共同点。

她们一个出身相国府、一个出身太守府,都是大家的千金,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同时也集父母之期望于一身。

她们日常的生活都受到了父母的严格管教,她们的活动范围往往受到封建礼教的约束,用现代的话语说,她们有着“豪门的悲哀”。

这就是崔、李两人在客观生活背景上的共同点。

但是,相似不代表一致。

毕竟《西厢记》、《牡丹亭》两部著作的作者生活的年代不同,其所写著作所体现的生活背景自然有差异。

客观上讲,杜丽娘所受礼教限制相对更大。

看崔莺莺,她至少还有出门的机会,虽然那是为父亲尽孝,但是她的母亲对她在红娘的陪同下去一些地方并没有任何意见。

而杜丽娘呢?她十六年都在闺帏,她精通琴棋书画,擅长女工,可以说它是杜家培养出的最出色的、最值得骄傲的才女,但是她的生活何其枯燥,这是现代女性绝不能容忍的。

她十六年来,见过的男性只有父亲与老师,整天“培养”自己,连小憩一下都会被母亲以伦理礼教教育,脚甚至都未踏至过自家的院子,她的少女情怀不断被压抑。

花开两朵 芬芳各异─《西厢记》中崔莺莺与《牡丹亭》中杜丽娘形象比较

花开两朵 芬芳各异─《西厢记》中崔莺莺与《牡丹亭》中杜丽娘形象比较

花开两朵芬芳各异─《西厢记》中崔莺莺与《牡丹亭》中杜丽娘形象比较《西厢记》与《牡丹亭》是中国古典戏曲中的两大经典,它们在情节、人物塑造、艺术手法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而其中的两位女主角——崔莺莺和杜丽娘更是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虽然她们都是公元十六世纪明代的杰出女性,但是在人物性格、情感经历、表演技巧等方面,都有不同的特点,以下将分别从这几个方面来谈论崔莺莺和杜丽娘这两位经典女性形象的比较。

首先,人物性格上的比较。

崔莺莺是一位开朗、直率、大胆的女孩子,对于爱情也是勇于追求的。

在与张生的爱情故事中就表现出了她的积极性和果断性,她不惜冒险和违背礼法为了和自己心爱的人在一起。

相反,杜丽娘则是一位温柔、优雅、敏感的女子,她对待爱情也是踌躇不定,内心充满着矛盾和难以抉择的感觉。

在杜丽娘与柳梦梅的比较中,她则更体现出了一位内心深处自卑和虚荣心的女子,尽管深爱秦香莲,但她因为觉得自己无法胜任美好的感情,最终选择了放弃。

其次,情感经历上的比较。

崔莺莺的情感经历比较单纯,她与张生之间的爱情纯粹而又深厚。

她更注重的是和张生在一起的感觉和幸福的未来,而不是社会地位和名声的因素。

而杜丽娘则有着更加复杂和曲折的人生经历了。

她不但经历了与秦香莲的悲剧式的爱情,也被生命杀机所笼罩。

她为了秦香莲的爱情,放弃了自己的生命,而在她后来幻化成的牡丹花中,最终实现了爱情与生命的终极融合。

最后,在表演技巧上的比较。

戏曲表演是这两个经典形象所必需的,相对应于人物性格和情感经历的塑造,演员的演技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

崔莺莺和杜丽娘在表演技巧上的区别也比较明显,崔莺莺是个更加活泼有趣的角色,演员需要更好地展现她的前卫思想和豪爽个性,而杜丽娘因为她的敏感性格,需要演员在表演时更加细腻而不失深度。

总之,崔莺莺与杜丽娘都是中国戏曲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经典形象,虽然她们的性格、情感历程和表演特点都有所不同,但都充满了独特的魅力和气质,对于研究中国古典文化和艺术形态的人来说,也是非常值得深入探究和借鉴的。

崔莺莺杜丽娘林黛玉,三代女性的叛逆抗争

崔莺莺杜丽娘林黛玉,三代女性的叛逆抗争

崔莺莺杜丽娘林黛玉,三代女性的叛逆抗争崔莺莺、杜丽娘和林黛玉,是中国文学经典《红楼梦》中的三位女性角色。

她们作为三代女性,展现了不同年代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叛逆抗争。

崔莺莺是《红楼梦》中第一代女性角色,她是荣府的媳妇,同时也是贾府的丫鬟。

崔莺莺机智聪明,性格活泼开朗,不甘于被命运束缚,在封建礼教约束下,她勇敢追求自己的幸福。

她与贾蓉私定终身,不考虑社会地位和家族利益的束缚,表达了对传统封建礼教的不满。

崔莺莺以自己的努力和才智,成功地脱离了贫寒的命运,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杜丽娘是《红楼梦》中第二代女性角色,她是贾政的嫡福晋。

杜丽娘受到了封建礼教的压迫和束缚,但她并不甘心接受被动的命运。

她独立自主,有自己的主见和追求。

在面对封建社会的压力和阻力时,杜丽娘勇敢地站出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她积极参与家族的事务,力图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权力和地位。

在她的努力下,她成为了贾府中的重要人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第三代女性角色,她是贾府的贾母之外唯一嫡母贾母的孙女。

林黛玉是一个敏感又独立自主的女性,她拥有独立的思想和深厚的文化素养,对封建礼教的束缚和虚伪的世态糅杂心怀反感。

林黛玉坚持自己的个性,不愿意向世俗的规范妥协。

她以诗词歌赋表达内心的激情和不满,在诗中吐露出对命运的抗争和对生活的追求。

她在不公平的环境中表达自我,成为了女性反抗的象征。

这三位女性角色的互相呼应和衬托,展现了三代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不同叛逆抗争。

她们以不同的方式,表达了对传统封建礼教的不满和对人生幸福的追求。

她们在压抑的环境中,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成功地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这三位角色使得《红楼梦》这部作品成为了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同时也为后世的女性树立了榜样,鼓舞着广大女性去追求自己的幸福和人生价值。

崔莺莺杜丽娘林黛玉,三代女性的叛逆抗争

崔莺莺杜丽娘林黛玉,三代女性的叛逆抗争

崔莺莺杜丽娘林黛玉,三代女性的叛逆抗争崔莺莺、杜丽娘和林黛玉,三位女性形象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有着极高的知名度。

她们都是叛逆的代表,以她们的独立个性和抗争精神,成为了一代又一代人心中的传世经典。

本文将从三位女性形象的背景、性格特征和抗争过程三个方面,详细探讨崔莺莺、杜丽娘和林黛玉三代女性的叛逆抗争。

崔莺莺、杜丽娘和林黛玉的背景都具有特殊性。

崔莺莺是明代元朝人,她的家境贫寒,父母双亡,靠自己做小姐为生。

杜丽娘是明代晚期的人物,她的家庭出身并不富裕,但她具有过人的才艺,被称为才女。

林黛玉则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创作的角色,她是贾家的宝玉的表亲,出身显赫。

这三位女性形象的性格特征也有相似之处。

崔莺莺有着独立而坚强的个性,她对爱情、事业都追求,不愿嫁给他人。

杜丽娘则是一个具有强烈反叛精神的女子,她不愿意嫁给当时社会认可的优秀男子,而是追求自由和真实的爱情。

林黛玉是一个感情丰富而敏感的女子,她的反叛主要体现在对传统的道德规范的质疑和追求自由爱情的坚持上。

崔莺莺、杜丽娘和林黛玉都进行了艰苦的抗争。

崔莺莺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在财富和名声上取得了成功,但却在感情上遭受到了沉重的打击。

杜丽娘在面对世俗的压力和舆论的指责时,坚守自己的信念,与真爱相伴度过了一生。

林黛玉则在红楼梦的情节中被迫离开贾府,最终因为病逝而与宝玉告别。

三位女性都以不同的方式进行了抗争,有的取得了成功,有的失败了,但她们都不曾放弃,坚持着希望和信念。

这三位女性形象的存在,反映了中国古代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抗争与追求。

她们都面临着不同的挑战和压力,但她们的勇敢和坚持给了后世的女性以启示。

她们代表了古代女性在追求自由与平等方面的不懈努力,在传统的束缚下发出了属于自己的声音。

崔莺莺、杜丽娘和林黛玉三位女性形象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展示了叛逆抗争的精神。

她们背负着不同的背景和经历,却都展现了独立个性和坚持追求真爱的精神。

她们的抗争既是对传统道德观念的否定,也是对女性权益的争取。

杜丽娘与崔莺莺形象比较

杜丽娘与崔莺莺形象比较

杜丽娘与崔莺莺形象比较•相关推荐杜丽娘与崔莺莺形象比较杜丽娘与崔莺莺形象比较摘要:《西厢记》和《牡丹亭》都是我国古典戏曲的杰出作品,讲述的都是富家千金勇于追求爱情的故事,《西厢记》里的崔莺莺和《牡丹亭》里的杜丽娘两人都天生丽质,从小接受封建礼教,但面对爱情时,她们大胆悖逆封建礼教,成为反抗礼教压迫、执着追求情爱的先驱者。

本文分析比较这两位女性形象,让读者对她们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关键词:崔莺莺杜丽娘形象比较崔莺莺是一位“相国小姐,侯门千金”,是一位封建礼教下标准的大家闺秀——“针黹女工,诗词书算,无不能者”。

自从父亲死后,她的母亲一心守节,想帮女儿找到一位良婿,认为崔莺莺最好的归宿是嫁给一位门当户对的男子。

但崔莺莺内心是苦闷的,她对她的婚姻存在隐隐的不满,却又无可奈何。

遇到张生之后,两人互生情愫,但多年的封建礼教让她十分矛盾,纠结,想爱而又不敢大胆地去爱,但对爱情又是那么渴望,最后她一步步说服自己,管他什么“父母之命”,管他什么“媒妁之言”, 在确定了自己想要的爱情后,她就飞蛾扑火般义无反顾。

在追求自主爱情的道路上,崔莺莺既要和以老夫人为代表的封建势力作斗争,又要同自己的礼教观念作斗争。

最终冲破礼教束缚与张生结合了。

也正是封建礼教的枷锁迫使莺莺反抗,成为封建礼教的叛逆者。

杜丽娘是家中独女,父母对她从小管教严厉,对她的宠爱也无以复加,这样的家庭环境生活养成了她的娇痴柔顺和单纯中稍带叛逆的.个性。

杜丽娘十六年来每日囚禁在自己的闺房里,有天她终于羞答答地在春香的扶持下到空无一人的花园中游玩,绚丽春色让她感到人生空虚,叹道:“吾今年已二八,未逢折桂之夫;忽慕春情,怎得蟾宫之客?”表现了她内心深处对爱情的渴求。

但从小在她周围的只有严厉的父母,年幼不懂事的丫环和只会教她“无邪”的老师。

她无法在现实生活中遇见一男子,更别说与他一见钟情了。

于是,她在梦中与持柳书生相爱,这个梦是她全部生命寄托所在。

梦醒后却无依无靠,面对的仍是冰冷的现实,她忧郁成疾,憔悴而死。

杜丽娘与崔莺莺

杜丽娘与崔莺莺
丽娘比崔莺莺略高一筹。 • 杜丽娘性格中最大的特点是在追求爱情过程中表现出来 的坚定执着。她为情而死,为情而生。她的死,既是当 时现实社会中青年女子追求爱情的真实结果,同时也是 她的一种超越现实束缚的手段。 • 《牡丹亭》的爱情描写,具有过去一些爱情剧所无法比 拟的思想高度和时代特色。作者明确地把这种叛逆爱情 当作思想解放、个性解放的一个突破口来表现,不再是 停留在反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一狭隘含义之内。作 者让剧中的青年男女为了爱情,出生入死,除了浓厚浪 漫主义色彩之外,更重要的是赋予了爱情能战胜一切, 超越生死的巨大力量。
• 《西厢记》 • 成书于元代。 • 蒙古铁骑踏破了由程朱理学建构的宋人社会 ,出现文化大融合和思想多元化的现象。 • 但汉族在元代处于社会的第四等,备受歧视 ,正因如此,汉族中的名门望族对封建礼教 更加推崇,门第观念更加强烈。 • 崔莺莺与郑尚书长子郑恒的亲事。 • “玷污家门”“辱没了你父亲”“三辈儿不 招白衣女媚”
• (二)情感途径不同
• 崔莺莺是由“情”到“欲”,先害的相思。 • 杜丽娘由“欲”到“情”,因伤春才入梦与柳梦梅 幽会,后害相思。“昨日所梦,池亭俨然。只图 旧梦重来,其奈新愁一段。寻思展转,竟夜无眠 。咱待乘此空闲,背却春香,悄向花园寻看。”
• (三)形象色彩不同 • 崔莺莺的形象带有“写实性”的色彩。《 西厢记》只是自然地描写崔、张的爱情, 最大的阻碍是老夫人瞧不起张生的赖婚之 举。 • 杜丽娘的形象带有“意象性”的色彩。《 牡丹亭》全剧都透漏出封建意识对自然人 性的压迫。
三、反抗形式不同
• 崔莺莺——被动的反抗者 • 遇到张生,害了相思,“自见了张生,神魂荡漾 ,情思不快,茶饭少进。”并没有主动追求。后 在红娘的帮助下,与张生通书信,探病。 • “小贱人,这东西那里将来的?我是相国的小姐 ,谁敢将这简帖来戏弄我,我几曾惯看这等东西 ?告过夫人,打下你个小贱人下截来。”“我逗 你耍来”“好姐姐,你说与我听咱” • 老夫人逼迫张生上京赶考应试,莺莺同意。 • 张生衣锦还乡,莺莺说:“你总算没有辱没了相 府门第”

西厢记》中崔莺

西厢记》中崔莺

杜丽娘对柳梦梅的感情是由欲到情。因为一场春梦
以梦为真,因梦而亡又因梦而生。 她对柳梦梅的感情是 因为与柳梦梅梦中幽会,恣一时之欢,才蕴育了生死不忘 之情的。
性格差异
• 崔莺莺外冷内热,犹疑不定。有许多顾忌,许多尴尬。举 动言语,尝尝真真假假。总是若进若退地试探其获得爱情 的可能,并常常在似乎是彼此矛盾的状态中行动:一会儿 眉目传情,一会儿装腔作势,才寄书相约。 • “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 人怨。”正如此,她不似莺莺有诸多顾虑, 一切都自己 作主,为了让自己的爱情得到社会承让,不惜抛头露面, 走上金殿大声宣告:我不是鬼,我是人。听从内心的渴望, 不顾一切地追求爱情的坚定的执着。她大胆地爱,大胆地 婚走,一种理想化的至情在实际生活中的变异,又在幻想 中归复,她总算和柳梦梅结为夫妻。
感情发始
• 崔莺莺和张生在普救寺一见钟情。她在佛殿上邂逅
“外像儿风流,青春年少,内性儿聪明,冠世才学”的张 生,便一见钟情,全然不顾母亲给她选择的门当户对的婚 姻,陷入深深的相思之中,开始埋怨“老夫人拘系得紧”, 讨厌“红娘影儿般不离身”,苦于和张生“难亲近”而 “情思不快,茶饭不进”。她和张生的爱情在老夫人赖婚 前都是秘密进行,发乎情,止于礼的。 •
4.她们都热爱青春,渴望爱情。赤诚追求爱情,大胆反抗封 建传统。
• 《西厢记》的故事背景是唐代 。
社会风气相对而言比较开明。《西厢记》里的崔莺莺和张 生是在佛堂里一见钟情的 。崔莺莺主要是反抗封建父母 婚姻。
• 《牡丹亭》的故事背景是明代。
明代的统治者大力推崇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 教条,使明代的妇女在精神和肉体上所受到的压迫和摧残 更为严重。杜丽娘主要是反抗对人性的压抑。 无奈她是千金小姐,封建礼教使她常年深居简出,游园还 是第一次,哪有机会见什么少年郎?她没有机会遇见男子, 当然不知谁是其意中人。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西厢记》的崔莺莺、《琵琶记》的赵五娘、《窦娥冤》的窦娥与《牡丹亭》的杜丽娘有何不同

《西厢记》的崔莺莺、《琵琶记》的赵五娘、《窦娥冤》的窦娥与《牡丹亭》的杜丽娘有何不同

人物分析:《西厢记》的崔莺莺、《琵琶记》的赵五娘、《窦娥冤》的窦娥与《牡丹亭》的杜丽娘有何不同一、各自形象1、杜丽娘杜丽娘是《牡丹亭》的女主人公,也是古典戏曲中最可爱的少女形象之一。

本是一个美丽聪明的少女,带有贵族小姐普遍的特点,温柔、驯顺、稳重。

后为了追求爱情,敢于反抗,敢于斗争,表现了青年男女冲破封建思想束缚的战斗精神。

杜丽娘,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有特色的典型。

她对爱情执着地追求和对礼教地彻底反对,在古代文学史上叛逆女性的画廊中是最前列的。

2、崔莹莹莺莺作为相国家的小姐,出身高贵显赫,深受封建礼教、文化熏染是必然的。

贵族家庭的教养要求她一切行动都必须合乎规矩礼法。

自己自我要求自己的言行举止符合大家闺秀的风范,以安慰孤苦伶仃的老母亲。

所以她和张生的爱情在老夫人赖婚前都是秘密进行,发乎情,止于礼的,抱着一丝希望,希望张生取得功名后回来完婚,使婚姻尽量“合法”地达到目的。

除了与张生的爱情上,莺莺是坚持的,其它方面她都是一个无可挑剔的温驯守礼的大家闺秀。

3、赵五娘赵五娘是高明写的元杂剧《琵琶记》中塑造得最为成功、最为震撼人心的人物形象。

赵五娘是歌颂的对象,也是真正的悲剧承担者。

可悲的是,心甘情愿地处于逆来顺受、自我牺牲以及这种被赋予的“糠”地位。

有一种奴性。

4、窦娥窦娥是封建社会被压迫的妇女的典型。

她的性格善良而刚强,有强烈的反抗精神。

最初,窦娥只是一个发誓信守孝顺、贞节等封建伦理纲常的妇女,但残酷的现实把她推向深渊。

先是流氓恶棍张驴儿对她进行逼婚,后遭官府的酷刑,在同邪恶势力的斗争中,她的反抗性格急剧发展,由安分守己、逆来顺受到毫不犹豫地进行坚决的斗争。

在法场上,她对天地鬼神发出了惊心动魄的控诉,实际是对黑暗社会现实的否定,突出地表现了她不可征服的反抗精神。

二、社会环境从爱情萌生的时代来看,莺莺形象最终形成于元代。

那时候,因为反对民族压迫,汉族中的名门望族对于封建礼教更一步的推崇,所以在《西厢记》中老夫人对于莺莺的管教是严厉的,这也就使莺莺的真实天性一直被压抑着;另一方面由于蒙古统治阶级对汉民族文化比较隔膜,统治阶级崇信佛道,更有甚于儒教。

崔莺莺杜丽娘林黛玉,三代女性的叛逆抗争

崔莺莺杜丽娘林黛玉,三代女性的叛逆抗争

崔莺莺杜丽娘林黛玉,三代女性的叛逆抗争崔莺莺、杜丽娘和林黛玉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三位代表性女性人物,她们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以不同的方式展现出了对传统束缚的叛逆和对抗争的渴望。

崔莺莺是明代文学大师杨慎的作品《西游记》中的人物。

她原本是妓女出身,但她聪明机智,天赋异禀,不满现状,渴望改变命运。

她通过卖艺、智胜魔王等方式展现出了自己的才华和能力,并最终赢得了自由和尊严。

崔莺莺的叛逆抗争,反映了当时社会底层人民对命运的不满以及他们渴望改变的愿望。

杜丽娘是元代文学家关汉卿的作品《汉宫秋》中的人物。

故事发生在北宋年间,她是开封府的女囚,因发现王安石的奸谋而被入狱。

杜丽娘在狱中坚强不屈,不顾生死,勇敢地为正义而斗争。

她的抗争精神引起了其他囚犯的共鸣,并最终导致了王安石的失败。

杜丽娘的叛逆抗争表达了对正义的追求和对压迫的反抗,凸显了她勇敢坚定、拒绝妥协的精神。

林黛玉是清代作家曹雪芹的长篇小说《红楼梦》中的人物。

她是贾府的贵族女孩,聪明、敏感,有着独立思考和创造力。

在封建礼教的压迫下,她无法实现自己的志向和人生追求。

林黛玉在不断的追求真理、自由与平等的过程中,表达了对封建礼教的不满和对婚姻制度的反抗。

她痛苦地领悟到自己的命运注定是悲剧,但她仍然选择了追求真实和自由的道路。

这三位女性的叛逆抗争体现了三个不同历史时期女性的心声。

崔莺莺的叛逆抗争标志着明代社会底层人民对改变命运的渴望,杜丽娘的抗争精神体现了宋代人民对正义的追求,林黛玉的反抗展现了清代女性对封建礼教的不满。

她们的叛逆和抗争为后来的女性提供了启示和激励,激发了她们对平等、自由、自主的追求,也对现代女性权益的争取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崔莺莺和杜丽娘形象比较

崔莺莺和杜丽娘形象比较

崔莺莺和杜丽娘形象比较•相关推荐崔莺莺和杜丽娘形象比较崔莺莺,元代王实甫创作的杂剧《崔莺莺待月西厢记》中的女主人公。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崔莺莺和杜丽娘形象比较,希望大家喜欢!在我国古典戏剧文学中,有许多富有魅力的女子形象,崔莺莺和杜丽娘是其中比较光彩夺目的两个。

崔莺莺和杜丽娘分别是《西厢记》和《牡丹亭》中的主角,她们都出身于名门望族,从小就接受着严格正统的封建教育。

她们通过自己对礼教的反叛,对爱情的追求,最终“有情的终成了眷属”。

由于所处的时代、环境不同,她们追求爱情、幸福的方式也各异。

本文就此分析、比较了崔莺莺和杜丽娘在反抗礼教、追求自由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异同,进而有助于我们了解两位女子形象所产生的文化背景和时代意义。

一、崔莺莺、杜丽娘形象的相同点1、出身教育崔莺莺和杜丽娘一个是相府的小姐,一个是南安太守的女儿。

同样高贵的家庭出身,同样的美丽多情,同样有着高深的文艺修养。

崔莺莺能诗善文,杜丽娘擅长丹青。

但一个受到“治家严肃”的崔老夫人按照封建道德标准的严格管束,一个受到按照当时封建统治阶级的要求严格训练出来的官僚父亲的严格管制,以致她们平时连闺房门都不能出。

杜丽娘甚至在官衙里住了三年连后花园都没有到过。

她们就是这样生活在有着森严的封建礼教的特殊家庭环境里。

2、反抗性格《西厢记》在杂剧的第一本“月下联吟”这一场,崔莺莺就向张生吟出了“兰闺深寂寞,无计度芳春。

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

”的诗,表达了自己对眼前礼教拘束下空虚孤寂生活的不满,且敢于把这种不满传达给隔壁那一位素昧平生的秀才,这是相当大胆的。

何况她当时热孝在身,又在佛门净地,充分体现了莺莺大胆的叛逆性格。

当老夫人苛求张生“挣揣一个状元回来”时,崔莺莺却把爱情看得高于一切,认为“只为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坐两下里”不如“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

《牡丹亭》中杜丽娘梦中与柳梦梅的结合是她美好的思想感情的热烈迸发,也是她冲破封建道德的束缚,追求生活、追求解放,把心头的压抑和不满变为叛逆行动的表现。

崔莺莺与杜丽娘之形象比较

崔莺莺与杜丽娘之形象比较

崔莺莺与杜丽娘之形象比较《西厢记》中的崔莺莺和《牡丹亭》中的杜丽娘是中国古代戏曲家用生命点燃的人物形象,她们精美隽永,温婉可人。

由于时代与所处环境等的不同,她们的形象也有其各自特点。

形象字典中有一解释为文学作品中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激发人们思想感情的生活图景,通常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神情面貌和性格特征。

从这两方面看,崔莺莺与杜丽娘都有其相似和不同之处。

首先她们都具有相似的家庭出身,同样受封建教育,在爱情问题上,有着相似的反抗性格。

崔莺莺是相国小姐,杜丽娘是太守的千金,在这样的官府门第里,她们受到的是封建礼制的教育,其爱情受到封建家长的百般阻挠。

崔莺莺父亲已死,崔夫人“治家严肃”,为了不使“女孩子折了气分”,又派了个红娘“行监坐守”,为了“门当户对”不招“白衣女婿”,企图赖掉已答应的婚事,苛刻的要求只有张生考上状元方肯将女儿婚配,极力维护封建礼教与尽力做好一位称职的母亲,以图阻止女儿的自由爱情。

杜丽娘年虽及笄,但未论婚配,父亲杜宝对其管教极严。

她未越闺房一步,就连家中有个花园也不晓得,为了“他日到人家,知书达礼,父母光辉”,杜宝请了个六十岁还“从不晓得伤个春”的迂腐老儒生陈最良来教授“后妃之德”。

后来柳梦梅中了状元,杜宝还不肯承认这桩婚姻,不认女婿,认为男女之情是“妖孽”之事,“必须奏闻灭除”。

崔莺莺与杜丽娘在追求自己的爱情中,那抗争与叛逆的思想深处,仍是以一个封建体制中名门闺秀的身份来要求自己的,她们绝不是戴不凡先生所说的“离经叛道的反封建形象”,那样的话,崔莺莺便不会一次又一次地使“假意儿”、“乖性儿”、“闹简”、“赖简”,把张生折腾得生不如死;杜丽娘也不会郁郁寡欢、因梦而死,还魂后又拼命地为自己的婚姻寻求合法化的外衣。

尽管内心的反抗情绪多么高涨,内心仍是极力地压制这一情绪,表面上仍然保持着大家闺秀的矜持与体面。

这是时代带给她们的局限性,也是她们形象的相似点。

其次杜丽娘和崔莺莺的性格较为接近,她俩的出身大致相同,皆为大家闺秀、名门淑媛,知书达礼,温顺动人。

从《西厢记》的崔莺莺到《牡丹亭》中杜丽娘直到《红楼梦》的林黛玉看情的内容和发展

从《西厢记》的崔莺莺到《牡丹亭》中杜丽娘直到《红楼梦》的林黛玉看情的内容和发展

从《西厢记》的崔莺莺到《牡丹亭》中杜丽娘直到《红楼梦》的林黛玉看情的内容和发展从《西厢记》的崔莺莺到《牡丹亭》中杜丽娘再到《红楼梦》的林黛玉,这些经典文学作品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关于情感和爱情的丰富内容和发展过程。

通过比较这三位女性角色的情感表达和发展,我们可以看到情感在古代文学中的重要地位,并且这些作品也对于我们理解古代女性的情感体验和社会地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首先,崔莺莺是《西厢记》中的女主角,她是一个聪明、活泼和独立的女子。

崔莺莺对待爱情积极而坦诚,她对故事中的悲剧感到痛苦。

她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勇气,与赵飞燕一起策划并实施了逃跑计划。

虽然最终的结局并不如她所愿,她却展示了一个追求爱情和幸福的女性的勇气和决心。

杜丽娘是《牡丹亭》中的女主角,她的情感表达更加细腻和深沉。

她是一个感性而痴情的女子,对于与她分离的相思之情深感痛苦。

杜丽娘的情感表达主要通过诗歌和音乐来表现,她常常借助这些艺术形式来诉说内心的痛苦和渴望。

杜丽娘虽然最终和她所爱的人团聚,但在这个过程中也经历了种种磨难和考验,这显示了她对于爱情的忠诚和牺牲。

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的一个复杂而多面的角色。

她是一个敏感、聪明而才艺出众的女子,但她也是一个充满矛盾和悲剧色彩的人物。

林黛玉的情感表达主要体现在对爱情和友情的追求和执着上。

她对于自己的感情深情而专一,在与贾宝玉的相思之间,她经历了无数的忧伤和痛苦。

不幸的是,她最终没有能够与贾宝玉团聚,并且在悲伤与病痛中走向了死亡。

林黛玉最终成为《红楼梦》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悲剧人物之一,她不仅代表了爱情的美好和纯洁,也是中国古代文学中对于女性命运和社会地位的一种反思和表达。

这三位女性角色尽管在不同的作品中,但她们对于爱情和情感的追求却具有相似之处。

她们都是追求真爱和幸福的女性,她们勇敢地面对和追求自己的感情。

她们的情感表达也展示了古代女性的内在世界和情感状态。

同时,这些作品也通过这些女性角色的情感经历,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女性情感和爱情的制约和约束。

崔莺莺杜丽娘林黛玉,三代女性的叛逆抗争

崔莺莺杜丽娘林黛玉,三代女性的叛逆抗争

崔莺莺杜丽娘林黛玉,三代女性的叛逆抗争崔莺莺、杜丽娘、林黛玉,这三位来自不同时代和文化背景的女性,却有着共同的特点——她们都是叛逆的、有思想的女性。

她们不因社会期望而被束缚,而是勇敢地投身到反抗和抗争的行动中,奋斗着为自己和其他女性争取自主与平等的权利。

崔莺莺,明代著名女诗人。

她生活在明朝万历年间,当时社会禁锢女性的传统思想十分严重,女性的地位低下,甚至存在着“门当户对”的束缚。

但崔莺莺不顾这些限制,用她的文学才华掀起了一股女权主义思潮。

在她的作品中,她不仅讨论了自己的个人体验和情感生活,更表达了对于妇女地位的关注和批判。

她的《怨歌行》中,用悲怨的笔调控诉了女性在家庭和婚姻中的苦难和不公,尤其是面对男性的压迫、束缚和背叛时的无奈与绝望。

她的作品直接反映了当时女性的生存境遇,激起了人们对于女性境遇的关注和思考。

杜丽娘,元朝杂剧《汉宫秋》中的角色,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叛逆女性形象。

她宁愿选择早死,也不愿沦为权贵的妾室,是对于当时女性内外困境抗争和反抗的写照。

在那个时代,女性地位低下,被视为男性的商品和附属品。

但杜丽娘却敢于挑战这种价值观,选择跳楼而死,以此来表达对于自我尊严的维护和对于生命的珍视。

她的这个行动,虽然被当时的社会大力谴责,但却激发了人们对于自由和平等的呼唤,影响了后人。

三位女性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展现出了对于女性地位的关注和阐述,她们不仅有个人抗争的勇气,更在自己的文学作品中表达了对于女性平等和自由的呼唤。

她们以自己的行为和思想,塑造了一种勇敢、坚强和拥有独立意识的女性形象,为后人树立了榜样和信仰。

她们的反抗和抗争,不仅是个人的选择,更是面对传统价值观、制度体制和男权文化的解构与颠覆,是三代女性在抗争中崛起的象征。

她们为中国女性的自主和平等之路奠定了重要基础,赋予了女性更为高远的价值和意义。

杜丽娘和崔莺莺的形象比较

杜丽娘和崔莺莺的形象比较

杜丽娘和崔莺莺的形象比较摘要:崔莺莺和杜丽娘是我国古代戏曲文苑里的两朵奇葩。

她们生于官宦人家,年轻貌美,才华横溢;虽然从小就受着严格正统的封建教育,她们又是同封建礼教相抗争的叛逆女性形象。

由于她们所处的时代不同,她们追求爱情幸福的方式各异。

崔莺莺对封建礼教的抗争表现的犹豫摇摆,杜丽娘则更坚决彻底。

本文分析、比较了崔莺莺和杜丽娘在反抗礼教、追求自由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不同的时代特征。

关键词:崔莺莺;杜丽娘;《西厢记》;《牡丹亭》;叛逆中国古典戏曲的女性叛逆形象中,《西厢记》的崔莺莺和《牡丹亭》的杜丽娘是其中的佼佼者。

她们同是官宦人家的女子,而之所以为后世人所颂赞,是因为她们在爱情上都悖于封建礼教,是执着追求爱情的先驱者。

但是我们读作品时不会感觉这两位女性有雷同之处,这就源于她们在叛逆之路上不同的表现。

正因为如此她们才更让人喜爱。

在一定程度上,杜丽娘这个形象是崔莺莺形象的继承与发展。

一、两类女性形象(一) 崔莺莺形象崔莺莺是一位“相国小姐,侯门千金”,从小她的母亲就要把她培养成一个封建礼教下标准的大家闺秀———“针黹女工,诗词书算,无不能者”[1]1。

她的母亲是一位封建礼教下的贞女,自从丈夫死后她便一心守节,而且要为自己的女儿选一位好夫君。

崔小姐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 她的未来本该是一帆风顺的,然而“可正是人值残春蒲郡东,门掩重关萧寺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1]2。

她的苦闷是对未来生活的苦闷,而未来生活有很大的一部分是她的婚姻。

她对她的婚姻存在隐隐的不满,而在当时又找不到别的方法,只能是“无语怨东风”了。

在这样的苦闷环境下,当遇到痴情的张生后,爱情的愿望一触即发,全然不顾母亲给她选择的门当户对的婚姻。

在追求自主爱情的道路上,莺莺既要和以老夫人为代表的封建势力作斗争,又要同自己的礼教观念作斗争。

最终冲破礼教束缚与张生结合了。

正是封建礼教的枷锁迫使莺莺反抗,成为封建礼教的叛逆者。

莺莺无疑是美丽的,在张生的眼中更是如此———“恰便似呖呖莺声花外啭,行一步可人怜。

崔莺莺和杜丽娘形象

崔莺莺和杜丽娘形象

崔莺莺和杜丽娘形象之比较提起中国古典戏曲里的女性叛逆形象,崔莺莺和杜丽娘是首先被人想起的纯情少女,她们有高深的艺术素养,莺莺能诗善文,丽娘擅长丹青。

然而她们之所以为后人所称赞,是因为她们在爱情上都悖于封建礼教,是执着追求爱情的先驱者。

一、崔莺莺和杜丽娘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背景王实甫早年为官,可官途坎坷,在四十岁时,他弃官不仕,一头扎进关汉卿的“玉京书会”出入歌台舞榭之中,厮混于勾栏瓦舍之间,开始他的戏剧创作生涯。

在创作过程中,他体味到社会下层人生活的苦难,作品中反映了下层人民想要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追求自由平等爱情的强烈愿望,并与封建礼教和婚姻制度进行抗争。

晚年他弃官归隐,过着吟风弄月,纵游园林的生活,和官妓有亲密地来往,这就为他写“儿女风情”类的剧作提供了充分的材料。

从《西厢记》中崔莺莺形象所表现的精神内涵来看,无疑是王实甫对元代社会的一种真实反映。

相对王实甫,汤显祖生活的时代,正是朝廷腐败,宦官专权,内阁争斗,皇帝昏庸的明代中晚期。

科举制已腐败,考试成了统治集团营私舞弊的幕后交易,成为贵族子弟世袭地位的骗局,而不以才学论人。

他虽不反对张居正的改革,但作为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他憎恶这腐败的风气。

因而,两次都拒绝招揽,并说:“吾不敢从处女子失身也”。

他目睹当时官僚机构的腐败而大胆弹劾,结果触怒了皇帝而被贬。

随后,他便漂泊,长期屈沉下潦的他,上感于官场的腐败,下感于地方恶霸之有恃无恐,还因爱女、大弟和娇儿先后夭亡的强烈刺激,由此创作了批判封建礼教,反对程朱理学,呼吁大众争取自由解放的爱情剧―― 《牡丹亭》。

二、崔莺莺和杜丽娘形象分析(一)肖像莺莺本是相国小姐,知书达礼,能诗善文,美丽可爱,人见人爱。

张生第一次在佛殿遇见莺莺后,禁不住从心里发出赞美:“颠不剌的见了万千,似这般可喜娘的庞儿罕曾见。

只叫人眼花缭乱口难言,灵魂儿飞在半天,他那里尽人调戏着香肩,只将花笑拈。

”这里作者侧重于对莺莺的体态外貌描写。

崔莺莺杜丽娘林黛玉,三代女性的叛逆抗争

崔莺莺杜丽娘林黛玉,三代女性的叛逆抗争

崔莺莺杜丽娘林黛玉,三代女性的叛逆抗争崔莺莺、杜丽娘、林黛玉,三位来自不同时代的女性,她们在各自的生活中都展现出了叛逆抗争的精神。

她们对传统价值观的挑战,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对自我的追求,使她们成为了不同时代的女性英雄。

本文将以她们的故事为主线,探讨她们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如何进行叛逆抗争,以及她们的抗争对当时社会和历史的影响。

第一代:崔莺莺崔莺莺是中国古代文学名著《红楼梦》中的一个著名角色,她是林黛玉的祖母,也是一个极具叛逆精神的女性形象。

在《红楼梦》中,崔莺莺被描绘成一个聪明、机智、独立、有自己主见的女性。

她不被传统的封建礼教所束缚,自由奔放地生活着。

崔莺莺的叛逆表现主要体现在她的婚姻生活上。

她在当时的封建社会中,敢于拒绝她的未婚夫许宝麟,并且坚决主张自己的爱情观念。

她没有因为家族的利益而妥协,而是选择了自己真心爱的人。

她的叛逆行为不仅是对封建礼教的挑战,更是对传统婚姻观念的颠覆。

崔莺莺的这种叛逆抗争,为后来的女性树立了一个勇敢追求真爱的榜样,对当时社会的婚姻伦理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代:杜丽娘杜丽娘是清代文学《牡丹亭》中的女主人公,她是一个具有独立个性和自主精神的女性形象。

在《牡丹亭》中,杜丽娘对传统礼教和家族压力展现出了强烈的叛逆精神。

第三代:林黛玉林黛玉的叛逆抗争主要体现在她的性格和行为上。

她拒绝接受封建礼教的禁锢,以她的敏感和聪明、她的执着和坚韧,在家族和社会的压力面前,她保持着自己的独立和自主。

她对生命的感悟和对命运的反抗,使得她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女性形象的年度。

以上三位女性不同时代、不同背景,但她们的叛逆抗争的精神是相通的。

她们无一例外地拒绝了传统礼教的束缚,追求自我、真爱和独立生活的权利。

她们的叛逆精神和对抗能力,给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为当时社会的女性树立了一个独立、自主、追求真爱的楷模,她们的叛逆抗争,开创了中国古代女性解放的先声,对中国古代文学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崔莺莺杜丽娘林黛玉,三代女性的叛逆抗争

崔莺莺杜丽娘林黛玉,三代女性的叛逆抗争

崔莺莺杜丽娘林黛玉,三代女性的叛逆抗争崔莺莺、杜丽娘、林黛玉,三位在古代中国文学中闪耀着光芒的女性形象,虽然生活在不同的时代和背景下,却都展现了她们的叛逆抗争精神,彰显了她们对于自身命运的不妥协和追求。

崔莺莺是明朝的著名戏曲人物,她是《杂剧归》中一位受尽欺凌与压迫,却一直不屈不挠的女性形象。

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里,崔莺莺失去了亲人,被奸人侮辱,却依靠强烈的求生欲望和对正义的追求,最终杀死了奸人,坚决捍卫了自己的尊严。

她的坚毅和勇敢,不仅是对个体命运的抗争,更是对社会不公的反抗。

杜丽娘是唐代的女诗人,她的《长恨歌》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在诗中,杜丽娘以自身遭遇来抒发了对于命运的不满和对剥削阶级的愤怒。

她用诗歌表达了女性的声音和情感,同时也触动了无数女性的心灵。

杜丽娘的叛逆抗争,不仅表现在她对命运的反抗,更体现在她通过艺术的方式,为妇女争取了更多的平等和尊严。

林黛玉是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中最耀眼的女性形象之一。

她是一个敏感、聪明又叛逆的女子,不仅拥有才情和美貌,更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对命运的追求。

在小说中,林黛玉与传统女子不同,她拒绝将自己限制在传统的女性角色中,而是积极追求自己的幸福和存在感。

她与贾宝玉的爱情也是一个叛逆的存在,他们不顾封建礼教和家族的阻挠,坚守对彼此的真爱。

这三位女性形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背景下,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进行了抗争和追求。

她们不满于封建社会的束缚和压迫,积极寻求自己的人生价值和幸福,对于命运的不妥协与抗争,成为了古代女性意识觉醒的象征。

她们的反抗行为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广泛关注和共鸣,也为后世的女性树立了榜样,激励了更多的女性走出封建的桎梏,追求自由和平等。

(完整版)崔莺莺与杜丽娘形象分析

(完整版)崔莺莺与杜丽娘形象分析

1.崔、杜二人皆名门贵族之秀媛且同为封建礼教之叛逆者。

崔莺莺与杜丽娘同为封建贵族家庭的叛逆者,不仅因为她们在婚恋问题上敢于一见钟情,自择佳偶,争取恋爱自由,婚姻自主。

更重要的是她们在婚姻问题上的叛逆行为本身体现着一种可贵的进步因素:首先她们在自择佳偶时都敢于蔑视“门当户对”的门阀等级观念;其次,她们在自择佳偶时都具有看重爱情感受,鄙薄功名富贵的新观念。

2.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生活环境的差异《西厢记》产生于元代。

元代社会环境的巨大变化,旧有的思想和传统风尚发生了动摇与变化。

传统的儒家思想与封建道德观念,虽为统治者接受,但已远不如前代那样受到尊崇。

特别是随着程朱理学地位的降低,长期压在人们心头的封建礼教的磐石随之松动,下层人民特别是青年男女,蔑视礼教违反封建伦理的举动越来越多。

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产生了《西厢记》中像崔莺莺、张生那样突破门第,私定终身,情真意痴的缠绵爱情。

《西厢记》的反封建思想,闪耀着元代特殊的文化美学观念,注入了时代的因素,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牡丹亭中的杜丽娘与崔莺莺一样,也受着封建礼教的严厉束缚,完全被家长主宰着命运,可以说她们所处的家庭环境是基本相同的,但杜丽娘的生活环境跟冷漠,更严酷,更令人窒息,明代统治者大力推崇程朱理学,妇女受到封建礼教的束缚和迫害更深。

崔莺莺面对的只是一个老夫人,而杜丽娘却身处一个严密的封建牢笼之中。

3.崔、杜的反抗和叛逆同中有异,杜强崔弱由于时代的不同,杜丽娘比崔莺莺所受的封建礼教的束缚更深重,因此所表现出来的叛逆精神更强烈。

这则是崔莺莺与杜丽娘这两个叛逆者的明显的不同之处。

杜丽娘是一个自主的反抗者,而崔莺莺是一个被动的的反抗者。

崔莺莺的反叛精神中透着软弱和妥协,因而在追求爱情时经常表现出怀疑和顾虑,有事又将真情掩饰起来,装假作伪,显得心口不一。

杜丽娘毫不掩饰真情,没有假意。

始终抱着美好的理想不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相形之下,崔莺莺在争取欢迎自主的斗争中,虽然斗争精神难能可贵,但在斗争过程中却不时表现出她的贵族小姐的软弱性,在闹简赖简中的矛盾动摇一致变卦作家,只是被动等待美满婚姻的到来,这就足见杜丽娘的反封建精神是超过崔莺莺一筹的。

崔莺莺杜丽娘林黛玉,三代女性的叛逆抗争

崔莺莺杜丽娘林黛玉,三代女性的叛逆抗争

崔莺莺杜丽娘林黛玉,三代女性的叛逆抗争中国古典文学中,有许多形象深刻的女性角色,她们在封建社会中展现出了各自不同的叛逆抗争。

崔莺莺、杜丽娘和林黛玉是三位代表性的女性形象,她们分别出现在《北宋绮云楼赋》、《杨家将》和《红楼梦》中,展现出了不同的叛逆抗争方式,同时也反映了不同时代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命运。

通过对这三位女性形象的分析,可以深入了解古代中国女性的生存境遇以及她们所承受的压迫和矛盾,也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理解封建社会中的性别观念和女性地位。

崔莺莺是北宋时期文学家欧阳修的妻子,她在《北宋绮云楼赋》中展现了一种以文学才情为武器进行叛逆抗争的方式。

崔莺莺在丈夫出征南唐时,主动提出写信给南唐皇帝,表达自己的忧虑和期待。

通过这封信,她不仅展示了自己的才情和文学修养,还利用这种方式维护了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和权力。

崔莺莺的表现显示了她对封建社会中妇女地位的不满,以及对自己命运的不甘心。

她以文学艺术为武器,进行了一种有力的叛逆抗争,同时也对当时封建社会的女性地位提出了质疑。

杜丽娘是元代军事将领杨再兴的妻子,她在《杨家将》中展现了一种以行动抗争的方式。

杜丽娘的丈夫杨再兴于战场上受了重伤,她不顾一切地冲进战场,用自己的身体为丈夫挡住敌军的刀枪。

在那个封建社会中,妇女的地位是极低的,但杜丽娘并没有被束缚在传统的封建观念中,而是勇敢地挺身而出,用自己的行动表达了对丈夫的忠诚和对家庭的责任。

杜丽娘的行为展现了她对封建社会的不满和对传统妇女地位的质疑,她的抗争精神也体现了她对自己命运的主动追求。

林黛玉是清代小说《红楼梦》中的女主人公,她展现了一种以情感抗争的方式。

林黛玉是一个非常敏感和感情的女性,在整个小说中,她对封建社会中的贫富悬殊、男权至上和官宦世家的虚伪表现出了强烈的反感和抗争。

在家族安排的婚姻中,她坚决拒绝嫁给贾政,她的情感和意志受到了封建体制和家族的束缚,但她并没有完全屈从于压力。

她以自己的方式,通过自己的情感和精神追求,展现了对封建社会传统的反叛和抗争。

崔莺莺与杜丽娘的比较

崔莺莺与杜丽娘的比较

《西厢记》中崔莺莺与《牡丹亭》中杜丽娘的形象比较信息技术学院软件工程10级邓滨滨崔莺莺与杜丽娘都是我国戏曲文学史上杰出的女性形象,是大胆追求爱情,勇于反抗封建礼教的代表人物,几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喜爱。

崔莺莺是相国小姐,她深沉、含蓄,既有外在的凝重,又有内在的激情。

封建家庭的教养,无法完全窒息她内心的青春情感。

她不由自主的对张生一见倾心,月下隔墙吟诗,大胆地对张生吐露心声,陷入情网之中而不能自拔,饱尝着相思的痛苦。

同时她也越来越不满于老夫人的约束,并迁怒于红娘的跟随。

老夫人当众许婚,后来又出尔反尔,既赋于崔、张的婚事以外在的合理性,又赋于崔、张爱情以内在的合理性。

正是这种内在和外在的合理性,成为莺莺敢于冲破老夫人的约束,决心对张君瑞以身相许的潜在动力。

但是,冲破内在心理的樊笼毕竟比冲破外在人为的约束还在艰难,于是就有了莺莺的“闹简”和“赖简”,其中莺莺所表现的“假意儿”,不仅是为了试探红娘是否可靠,张生是否真心,更重要的是披露出崔莺莺战胜传统的教养、女性的禁忌所应有的反复和艰难。

长亭送别时,莺莺既忧虑张生考试落第,婚事终成泡影,更担心张生考取后变心,另就高门,自己被弃置,承担着如此沉重的精神重压。

杜丽娘日常的行为举止,丝毫不违背她作为名门闺秀的身份,她在作品开始时,是一个美丽聪明的少女,带有贵族小姐普遍的特点,温柔、驯顺、稳重。

她本人也打算严格地用礼教来约束自己的言行,她幼小心灵中,充满了封建礼教。

她去游玩空寂无人的花园,还想到“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这是现实环境造成的她的性格的一面;但在另一面,当杜丽娘独处深思时,却不由自主地发出对“才子佳人”“密约偷期”的倾慕;在更深的一层,当完全摆脱现实束缚进入梦境时,她的潜在欲望便充分地活跃起来。

主人公杜丽娘在礼教束缚下的复杂细腻的哀愁和坚定执着的反抗性格,杜丽娘,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有特色的典型.崔莺莺的爱情是与以老夫人为代表的封建婚姻制度和封建家长制发生冲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一、时代背景 (1)二、家庭出身 (2)三、年龄方面 (3)四、感情方面 (4)五、情欲、性欲方面 (4)六、叛逆性格方面 (5)参考文献 (7)崔莺莺和杜丽娘的形象比较摘要:在我国古典戏剧文学中,有许多富有魅力的女子形象,《西厢记》中的崔莺莺和《牡丹亭》中的杜丽娘是其中比较光彩夺目的两个。

《西厢记》和《牡丹亭》都是反映青年男女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和追求自由爱情,反对封建专制的优秀剧作,是中国戏曲史上的两朵奇葩,里面着重刻画的两位女主人公崔莺莺和杜丽娘的形象深深的留在了人们的脑海里。

《西厢记》中的崔莺莺和《牡丹亭》中的杜丽娘是中国古代戏曲家用生命点燃的人物形象,她们精美隽永,温婉可人。

由于时代与所处环境等的不同,她们的形象也有其各自特点。

本文分别从她们生活的时代背景、家庭出身、年龄方面、感情方面、情欲性欲和叛逆性格六个方面对她们的形象进行了综合的比较和分析。

关键词:时代背景;家庭出身;年龄方面;感情方面;情欲性欲;叛逆性格崔莺莺和杜丽娘是我国古代戏曲文苑里的两朵奇葩。

她们生于官宦人家,年轻貌美,才华横溢;她们又是同封建礼教相抗争的叛逆女性形象:由于她们所处的时代不同,她们追求爱情幸福的方式各异。

从她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女性意识的初步觉醒和深化,可以感受到不同时代的心路历程和那个时代的社会风尚。

同时,这样的女性形象的出现,不仅促使当时和后来的更多的女性重新审视自身的价值和命运,也促使人们从更深的层次去关注她们所生活的时代。

在现今的学术领域中对《西厢记》和《牡丹亭》的研究多是从作品的时代背景、艺术特色和主题思想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探析,使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更加清晰和鲜明,但是更多的是从她们生活的时代背景、个性特点和性欲情欲方面进行研究,从而去体现“人世总为情”,“人生而有情”主题,奏响了响彻云霄的反封建礼教的赞歌。

今天,我们进一步比较和分析她们叛逆爱情的异同,发展和传递的关系,对我们认识古代女性追求爱情的坎坷历程有所助益。

本文拟从崔莺莺和杜丽娘的生活环境和个性特点对她们的形象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分别从她们的时代背景、家庭出身、年龄方面、感情方面、情欲和性欲方面、叛逆性格方面对她们的形象进行探究。

一、时代背景元王实甫《西厢记》的故事源出于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会真记》,又名《莺莺传》,北宋赵令峙改写为鼓子词,金董解元改名为《西厢记》诸宫调,王实甫编写成剧本,成为千古名剧。

剧中那“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为千百年来人们对爱情的最美好的祝愿,比《西厢记》诸宫调的思想更深刻,意义更深远。

笔者认为,崔莺莺生活在唐代,当时的门户等级观念相当严重,民族压迫严重,传统的儒家思想在元代产生了断裂,受到了严重的削弱,造成了思想界相对松动和活跃的局面。

元朝统治集团的上层,来自不同的民族,他们在利用正统的儒家学说巩固统治的同时,也尊崇各个民族固有的宗教信仰,因此,佛教、道教乃至伊斯兰教、基督教,在中原地区同样得到发展,从而导致了元代信仰的多元化,产生了“元有天下,其教化未必古若也”的说法,随着程朱理学影响的下降,长期以来压在人们心头的封建礼教的磐石随之松动,下层人民和青年男女蔑视礼教违反封建伦理的举动越来越多,为莺莺叛逆思想的产生作了铺垫。

而汤显祖笔下的《牡丹亭》则是以明代《燕居笔记》中的《杜丽娘慕色还魂记》为蓝本,虽言宋代之事,影射的却是明代社会的真实面貌,剧中的杜丽娘的形象,正是作者理想中的人物形象,是时代的缩影,肯定和歌颂人的生命的欲望和感情追求,抨击了当时社会的“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观念,当时的明王朝极力推崇程朱理学,以束缚和愚弄广大的妇女,推崇王学左派的学说:“格物致知”“百姓日用即道”的思想,他们的批判锋芒直指封建礼教和等级制度,反对男尊女卑,认为人欲就是天性,强调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正是由于“典型环境塑造典型人物”,才刻画出了杜丽娘这一光辉的形象。

杜丽娘要求“人性复归”,大胆的喊出了“阳阴配合之正理”的口号,有力的批判了明朝的程朱理学的禁欲主义,强调“人欲”,“以鲜明的至情观标举起反理学的旗帜” ,所以处于这种环境下的杜丽娘比崔莺莺的反抗更加主动、坚决、彻底,性格更为坚强,对爱情,对性欲的渴望更强烈。

二、家庭出身她俩的出身大致相同,皆为大家闺秀、名门淑媛,知书达礼,温顺动人。

她们都受封建教育,在爱情问题上,有着相似的反抗性格。

崔莺莺是相国小姐,杜丽娘是太守的千金,在这样的官府门第里,她们受到的是封建礼制的教育,其爱情受到封建家长的百般阻挠。

崔莺莺父亲已死,崔夫人“治家严肃”,为了不使“女孩子折了气分”,又派了个红娘“行监坐守”,为了“门当户对”不招“白衣女婿”,企图赖掉已答应的婚事,苛刻的要求只有张生考上状元方肯将女儿婚配,极力维护封建礼教与尽力做好一位称职的母亲,以图阻止女儿的自由爱情。

杜丽娘年虽及笄,但未论婚配,父亲杜宝对其管教极严。

她未越闺房一步,就连家中有个花园也不晓得,为了“他日到人家,知书达礼,父母光辉”,杜宝请了个六十岁还“从不晓得伤个春”的迂腐老儒生陈最良来教授“后妃之德”。

后来柳梦梅中了状元,杜宝还不肯承认这桩婚姻,不认女婿,认为男女之情是“妖孽”之事,“必须奏闻灭除”。

笔者认为,崔莺莺与杜丽娘在追求自己的爱情中,那抗争与叛逆的思想深处,仍是以一个封建体制中名门闺秀的身份来要求自己的,她们绝不是戴不凡先生所说的“离经叛道的反封建形象”,那样的话,崔莺莺便不会一次又一次地使“假意儿”、“乖性儿”、“闹简”、“赖简”,把张生折腾得生不如死;杜丽娘也不会郁郁寡欢、因梦而死,还魂后又拼命地为自己的婚姻寻求合法化的外衣。

尽管内心的反抗情绪多么高涨,内心仍是极力地压制这一情绪,表面上仍然保持着大家闺秀的矜持与体面。

这是时代带给她们的局限性,也是她们形象的相似点。

三、年龄方面从作者描写的年代来看,当时的崔莺莺十九岁,而杜丽娘才十六岁,正因为三岁之差,使崔莺莺和杜丽娘二人对待生活的态度不同。

从生理学角度来看,十五六岁便有了性的萌动,而且比较强烈。

崔莺莺正是少女怀春的美好阶段,而小她三岁的杜丽娘情窦初开。

对于女孩子此时的心理和生理上的变化,父母应该给予关心和注意,在《牡丹亭》中,杜宝对女儿要求严格,管束严厉,俨然一个封建卫道者形象,在杜宝看来女儿的一切行为变化要合乎“天理”,符合封建规范。

正是这样的严格管教,才使杜丽娘走出闺房,到后花园踏春,触景生情,由情而梦,由梦而死。

正如现代精神分析学家佛洛伊德所认为的:“每个梦都是呈现为一个具有某种意义的精神结构,并能在梦者清醒生活的精神活动中找到它指定的位置,”在摆脱了人世间的束缚之后,她对爱情的渴望与追求更为大胆和执着,她的“欲”也是在一种冲动下发生的,这也是她年龄到了这个阶段的生理上的一种必然。

笔者认为,比杜丽娘大三岁的崔莺莺则显得矜持和含蓄,心理上和生理上都比杜丽娘要成熟,也渴求情和欲,但她能克制自己,“发乎情,止乎礼”,虽然喜欢张生,但表面上不表现出来,所以她的内心是复杂和矛盾的,是曲折的,她渴求爱情,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私下与张生诗书相约,私下与张生定亲,敢于爱,是有理智的,而不象杜丽娘是在性本能的冲动下进行的,十六岁和十九岁是个年龄相仿的阶段,是少女怀春的激情岁月,她们都渴望爱情,渴望情欲,想要拥有并得到自由理想的情爱,但年龄之差又决定了她们在追求情爱道路上的不同。

四、感情方面笔者认为,崔莺莺和杜丽娘,她们都有反对封建婚姻,追求自由爱情的共性。

封建家庭的教养使崔莺莺感到压抑,罗曼罗兰在他生活的时代感到压抑,于是他呼唤着:“快打开窗户吧,让自由流通的空气吹进来!”王实甫的《西厢记》就为元代社会打开了一扇窗户,崔莺莺在佛殿邂逅了“外相儿风流,青春年少,内性儿聪明,冠世才学”的张生,萌生情种,违背了老夫人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行”的规矩,尽管红娘“行监坐守”,但是也没能禁锢她的少女的情感,才情的共赏,心灵的碰撞使才貌双全的青年男女走上了爱恋的长途。

崔莺莺也由此而反对父母的包办婚姻,老夫人的包办婚姻也是为“门当户对”,维护封建家族的利益。

正如恩格斯所说:“结婚是一种政治行为,是一种借新的联姻来扩大自己势力的工具。

起决定作用的是家世的利益,而决非个人的意愿”,莺莺就因有强烈的情欲,才强烈的反对父母为她定的亲,但她和张生的交往,又因她受封建礼教和千金小姐身份的限制,使她在感情方面徘徊,彷徨:一会儿眉目传情,一会儿装腔作势,才寄书相约,随即赖个精光,矛盾中带着反复,但在善解人意的红娘的帮助下,最终和张生这个飘零书生“有情的都成了眷属”,对封建“情”与“礼”作了抗争,赢得了胜利。

杜丽娘的爱情历程和崔莺莺的截然相反,她首先是由欲望的满足到感情的建立,她并不象崔莺莺那样不满意包办婚姻,她对爱情的理解很简单,她要求自由,但封建制度的束缚,使她不能出闺门,注定不可能遇到可相亲相爱的意中人,只有在梦中寻求。

在环境的逼迫下,杜丽娘大胆的婚走,她的婚走是对封建理学的公开宣战。

莎士比亚说:“爱是一种甜蜜的痛苦,真诚的爱情永不是一条平坦的道路”所以杜丽娘想得到真爱就必须去努力,去抗争。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汤显祖在《牡丹亭题词》里写道,诠释了杜丽娘对情的执着。

在杜丽娘因情而死时,在虚拟的世界中取得了虚情,使她对自由爱情的追求更加大胆和执着,她要求在真实的现实生活中获得“真情”,于是“钟情一点,幽契重生”,她大胆的爱,大胆的婚走,在幻想中归复,最终得到了完美的爱情,敢爱、敢恨、敢生、敢死、执着追求真爱。

五、情欲、性欲方面笔者认为,“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有了爱情便有了情欲和性欲。

爱情主题的含义便是婚姻,而婚姻本是情欲和性欲最完美的结合,无论是崔莺莺,还是杜丽娘,她们的爱情都少不了“欲”。

迎合了“爱情是婚姻的基础,只要男女间彼此有情,就应让他们同偕白首,而一切阻挠有情人成眷属的行为制度,则应受到鞭挞”,情欲的产生也是一种自然,是不应该受到阻挠的。

对于情欲,莺莺和杜丽娘的表现是不一样的,一个朦胧一个清晰,一个压抑一个主动追求,研究表明:“爱情的动力和内在的本质是男子和女子的性欲,是延续种族的本能。

”剧本中莺莺的一出场,面对“花落水流红”的残春,使她有了“闲情万种,无语怨东风”的心境。

在未和张生相遇前,受封建礼教和老夫人的严格束缚,性情被压抑,而感到苦闷。

正值少女怀春的时刻,在佛堂和张生邂逅,情欲开始觉醒,于是“情思不快,茶饭不进”,她的本能冲动让她冲破礼教的束缚,大胆的和张生结合,她的本能使她渴望性爱,从而冲破阻碍,大胆的爱,实现了心灵与肉体的结合。

莺莺对张生是一种由“情”到“欲”的爱,而杜丽娘对柳梦梅的则是由“欲”到“情”的爱。

杜丽娘所要追求的是“天然之情”,也就是“欲”:性欲、情欲。

而决不是男欢女爱的美满婚姻,她的父母不许她有这种“欲”,所以发生了冲突,这也是人文主义在中国特定的历史环境下的体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