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位老师好,我是来自永安附中语文组的苏娇。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说明:
首先是教材分析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的第3课《辛弃疾词两首》中的第二首。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对宋词的鉴赏评价能力,分析比较婉约派和豪放派在词的取材、境界和情感方面的区别。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是作者登临京口北固亭所作。面对历史陈迹,遥望江面上的点点帆影,不禁抚今思昔,心潮激荡,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爱国词作。抒发自己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
《辛弃疾词两首》是高一必修模块最后一篇讲读的诗词。这首词之前的几首词主要是老师引导学生赏析,教学生从什么角度,如何抓住重点精读。柳永词重在领会婉约风格、苏轼词重在体会豪放风格。在此学生已经基本明确诗词要反复诵读体会,学会欣赏其思想内涵、艺术手法。通过学习这首词,让学生对辛弃疾这个人及词作风格有更深入的了解的同时也会让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得到更进一步的提高。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在知识与技能上要求学生了解辛弃疾生平及其词的思想内容、领略辛弃疾的悲壮慷慨的豪放词风,感受他壮怀激烈的爱国之心。
在过程与方法上通过解读典故去把握作者深沉的情感同时通过反复诵读,将辛弃疾词两首进行对比,学习知人论世的诗词鉴赏方法。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感受辛弃疾深沉的爱国之情。教育学生胸怀大志,热爱祖国。
其中,这三个目标都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而用典是本课是难点,没读懂这些典故根本无法领悟作品。
接下来是教法和学法分析
一、教法。本节采用诵读法、提问讨论法、点拨法、对比法、讲练结合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同时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
二、学法:在这节课中,学生通过诵读、讨论、想象、拓展来丰富自己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在个性独特的阅读中,在积极主动的思考中,获得独特的感悟和体验。
下面我将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具体阐述,
1、课前准备
课前我会印发施蛰存的《永遇乐》赏析。(材料见教参71页。)让
学生熟读这所以这么做的原因是因为用典是本课的难点,没读懂这些典故根本无法领悟作品。所以学生通过读这篇文章,再品读优美散文的同时,可以深入领略辛词的内涵,还能感受诗词赏析的写法,借助这些赏析材料,既能提高课堂效率,又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导入
我以臧克家为济南的辛稼轩纪念馆撰的对联导入:“力挽山河,浩气贯日月,空余英雄心一颗。名垂宇宙,文光射斗牛,剩有悲壮词千篇。”目的是引起学生学习本词的兴趣,在温故后概括出辛词的两个显著特点:壮怀激烈的爱国之心、悲壮慷慨的豪放词风。我简单介绍下辛弃疾生平,通过写作背景,自然导入新课
3、朗诵课文,整体感知
通过学生自读,派代表朗读,教师范读等多种朗读方式调动学生情绪,烘托课堂气氛,并为下面理解本诗的情感底蕴奠定了基础。在此过程中我会对学生进行学法建议1、让学生读准每一个字音;2、注意正确断句;3、尽量读出感情。,而且这有助于帮助学生完成学习情感目标。朗读的过程中同时也是一个检查学生预习成果的过程。
4、文本探究
本环节重在突破本节课的难点:用典的手法。通过教师一一提问这首词“用了那些典——为什么用这个典——达到了一个怎样的效果”的方式,让学生回答。回答的过程就是学生课前准备成果展示的过程,要求学生尽量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典故,同时通过想像、联想体会诗人情感。明白什么是用典及用典的妙处:加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仰慕古人、感慨身世、借古讽今、抒发情怀、言简意赅、以一当十,这正是这首词的长处!
5、拓展延伸
将《水龙吟》《永遇乐》这两首辛弃疾不同时期写下的词进行对比提醒学生从不同角度对比这两首词,(这个环节利用合作、讨论、探究的学法,使每一位同学都参与到课堂上来,成为课堂的主角)同时学会品评诗词的一个重要方法——知人论世法
6、布置作业
背诵《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用知人论世法提前预习品评下一课《李清照词两首》,将其进行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