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脾两虚

合集下载

《王文友老中医》肝脾同调方

《王文友老中医》肝脾同调方

《王文友老中医》肝脾同调方肝为“将军之官”,主一身之筋,肝之气血充盛,筋膜得其所养,则筋力强健,运动灵活。

脾胃为人体的中州之土,看似底蕴深厚,但脾的健康仍时刻受到威胁。

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会因为自己的一些不良习惯而让肝脾的健康倍受影响,因肝脾不和而出现的一系列病证,往往让人崩溃,怎么办呢?3个方剂简单又好用!调和肝脾剂适应证:肝脾不和之证。

主症:肝气郁结,横犯脾土之胸胁胀痛不适或腹痛,食欲欠佳,情绪不稳定,排便不规律,脉弦等。

常用药:柴胡、白术、白芍、甘草等。

代表方:四逆散、逍遥散、痛泻要方等。

四逆散(《伤寒论》)四逆手足欠温,柴芍枳草进军,升清降浊解郁,疏肝理脾为本。

【方剂组成】柴胡6克,芍药6克,枳实6克,炙甘草6克。

【功能主治】透邪解郁,疏肝理脾。

用于肝郁厥逆之手足不温,或腹痛,或泄利下重,脉弦者;肝脾不和之胁肋胀痛,脘腹疼痛,脉弦者。

【简便歌诀】四逆上柴芍,实草手足热。

【方义陈述】本方中,柴胡升发阳气,透邪外出,为君药。

白芍敛阴,养血柔肝,为臣药。

枳实理气解郁,泄热破结,为佐药。

炙甘草缓急止痛,又和诸药,为使药。

诸药合用,有升有降,又调又和,以转厥为温、转逆为顺,实现平安之治。

原方用米汤(白饮)和服,有通过和中期促阴阳之气顺接的含义。

本方立足于肝脾功能调理,气血并调,升降同用,被后世所看重,并拓展为疏肝理脾的基础方,如张景岳由此衍化出的柴胡疏肝散,就成为普通医生都能经常使用的名方。

简便歌诀中的“上柴芍”,是中原方言“上厕所”的谐音;“实草”,是“食草”的谐音。

这是学生们自己创造的简便记忆法,是笔者听到后记下来的。

本方现代常用于胃炎、胃溃疡、神经症、抑郁症等的治疗。

【临案心语】肝脾不和,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表现之一,既可以是本脏本腑的独立疾病,又可能是出现在其他病患中的兼夹症状。

这是因为“肝为将军之官”,有好战的一面,其侵袭对象主要是处于弱势地位的脾。

于是乎,就有了肝气犯脾、肝气乘脾等一系列病证,直接影响机体的正常功能。

张海峰调和肝脾法地经验

张海峰调和肝脾法地经验

张海峰调和肝脾法的经验著名中医专家张海峰教授,擅长治疗内科病证,对脾胃学说造诣很深我们随先师学习期间,对其运用调和肝脾法治疗各内科疾病印象颇深。

张老认:肝脾关系非常密切,肝脾功能失调可引起很疾病,调和肝脾是临床常用治法,但应根据不同病因及病理变化,采用不同的具体治法。

如:疏肝健脾、抑肝扶脾、补脾抑肝、健脾养肝等。

下面介绍张老调和肝脾法的几方面供同道参考。

同时,也表达我们对先师的怀念之情。

1 调和肝脾法的理论依据中医认为:肝脾两脏,木土相克,互相协调,互相制约,在完成饮食水谷的消化吸收及气血精微的化生输布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张老认为:脾土属阴,主运化,必得肝木的条达活泼、升散疏泄之性,脾气才不会阴凝板滞,从而饮食得以正常运化。

所以《素问·五脏生成篇》云“土得木而达之”,《临证指南医案》亦云“木能疏土而脾滞以行”。

同时肝为刚脏,主疏泄,必赖脾气的柔润濡养,方不致刚强太过,而保持其条达活泼之性。

故《名医方论》云:“肝为木气,全赖土以滋培,水以灌溉。

”《杏轩医案》亦云:“无土之处则无木生。

”所以,在生理状态下,肝脾之间保持种木克土、土滋木的动态平衡,两者互相依赖.互相制约。

如果某种病因破坏了种平衡,则出现肝脾不和,或肝旺脾虚,或肝脾两虚而出现诸多病症,治疗方法即调和肝脾。

所以说.调和肝脾法,其实是一种恢复肝脾的生理平衡关系的治疗方法。

2 调和肝脾法的适应证如果因感受外邪、饮食不节、情志失调或劳倦过度等,破坏了肝脾之间的动态平衡,则发生病理变化。

张老认为:肝气郁结,则疏泄不及,而导致脾土阴凝板滞,不能正常运化水谷,此即木郁乘土或木郁土中;急躁易怒,肝气横逆,易乘脾土,或饮食不节,脾胃受伤,招致肝木来乘,而导致肝旺脾虚,久则土败木贼;脾虚日久,气血生化无源,血不足以养肝,肝木失去脾土的滋培,而肝木枯萎,最终导致肝脾两虚。

因肝脾失调,临床可见诸多病证,如:吞酸嘈杂、胸满噎膈、胃痛呃逆、反胃呕血、泄泻下利、黄疸鼓胀、腹痛转筋、眩晕惊悸、疳积慢脾风、经水不调、带下等等,这些都是调和肝脾法的适应证。

姚乃礼临床应用调和肝脾法论治疾病的经验

姚乃礼临床应用调和肝脾法论治疾病的经验

姚乃礼临床应用调和肝脾法论治疾病的经验导师姚乃礼主任医师从事中医药工作40余年,得岳美中、方药中、谢海州等名医指导,对痹证、脾胃病、肝病及内科杂病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现将姚师临床应用调和肝脾法论治疾病经验介绍如下。

1 调和肝脾法肝脾两脏关系密切。

在生理方面,脾胃乃“气血生化之源”,肝“主一身之气”,《素问?调经论篇》谓“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

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肝主藏血,脾主生血、统血。

肝与脾的生理联系主要表现在疏泄与运化的相互依存、藏血与统血的相互协调方面。

在病理方面,《素问?调经论篇》指出“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丹溪心法?六郁》认为“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

可见,气血盛衰或涩利对人体健康所具有的重要性。

故治疗应“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

另外,肝除主一身气机调畅外,还主藏血,气为血之帅,气滞日久,必然影响血分,导致气血失和。

因此,调气时亦应重视调血,临证无论是否有明显血瘀征象,均宜酌情加入和血之品,这也是中医“治未病”思想的具体应用。

2 治验2.1 脾胃病脾胃病的发生发展除自身因素外,与肝胆疏泄功能亦密切相关。

姚师强调“见脾之病,知肝克脾”,正如叶天士所谓“肝为起病之源,胃为传病之所”,故临床多从调理肝脾入手调理脾胃病。

如胃脘痛的发生发展中,肝郁常是致病的重要条件。

治疗胃痛应肝脾同调,以疏肝和胃为法,即“治肝可以安胃”也。

疏肝和胃、清肝和胃、养肝和胃为临床常用三法,具体应用时应“忌刚用柔”,理气慎用峻猛之剂。

常用柴胡舒肝散、逍遥散、四逆散等方。

对吐酸的治疗,姚师遵“诸呕吐酸……皆属于热”“肝在味为酸”,多从清肝平肝和胃立法,常用栀子豉汤合小陷胸汤、化肝煎、启膈散等化裁;再如对慢性泄泻的治疗,常根据“中气不足,肠为之苦鸣,溲便为之变”的病机,遵“风淫所胜……冷泄腹胀,溏泄……病本于脾”(《素问?至真要大论篇》),亦从调和肝脾着手,常用痛泻要方、葛根芩连汤合三仁汤、小柴胡汤合四君子汤、胃苓汤合四逆散、吴萸理中汤等。

中医世家李亚磊:中医治肝核心—辨证论治

中医世家李亚磊:中医治肝核心—辨证论治

中医世家李亚磊:中医治肝核心—辨证论治简介:李亚磊,出生于“中医世家”,毕业于张仲景国医大学(南阳理工学院国医系),师承于国医大师李佃贵,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委员,北京大学公共营养师。

肝病主要包括各种原因导致的慢性肝炎、肝硬化等,现代医学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肝功能、病毒学、B-超、C-T等各种检查,进行相应的病因或对症治疗。

而中医则对这些临床现象用中医理论进行分析、归纳,辨别病因、区别病性(虚实寒热),谓辨证,比如胁痛(肝区疼痛),中医辨证就有气滞、血瘀、肝血不足、湿热蕴结的不同证型;胁下癥积(肝脾肿大)也有实证、虚证的区别。

针对辨证结果确定治则、治法、处方、用药谓论治。

如针对胁痛不同证型,给予行气、活血、养肝或清热利湿治疗,能改善症状,恢复肝功。

如两位慢性肝炎病人,检查肝功能异常,转氨酶升高,一位表现倦怠乏力,食欲不振,少食则饱,食后腹胀,两胁不舒,大便稀薄,舌质淡白,脉沉无力,辨为肝脾两虚证,治疗以健脾养肝方药,一月后肝功恢复,转氨酶下降;另一位病人表现口干苦,头痛眩晕,性情急躁,大便干,小便黄,舌质红,舌苔黄腻,脉弦数。

证属肝经湿热,治疗以清泻肝经湿热,同样四周后检查肝功能也恢复正常。

两者同被诊断为肝炎,同样都有转氨酶升高,西医治疗一般均是保肝降酶。

中医认为前者属虚,“虚则补之”,后者属实“实则泻之”,一虚一实,一补一泻,一个从脾治,一个从肝治,都能收到保肝降酶效果。

再如有黄疸的肝炎病人,西医检查血清胆红素增高为,采用保肝利胆治疗;中医则要区分阴黄、阳黄,治疗用药上阳黄用清利法,阴黄以温化方,病虽同,但证不同,治也异。

中医辨证论治对肝炎、肝硬化等肝病在辨病辨证结合的基础上,具有因人而异、因病而异的治疗优势,对造福于肝病患者发挥有重要作用。

中医世家李亚磊表示:中医治肝,一定要注意疗程,并且药剂要经常调整,不能不看长短的一吃到底,比如医肝的中药大都以辛燥为主,常食会损及阴血,用苦寒的时候则会伤及脾阳,所以说治肝病的药不但要经常调剂,还要做出间隔才有利于身体的更好更健康,如用某种剂量十天以后就应该调药而剂,以病情的轻重缓急,随时做出调整,用中药治肝,必须注意这一点,否则会损害人体的大系统。

蒲辅周肝阳虚简论

蒲辅周肝阳虚简论

蒲氏中医肝气、肝阳虚简论(转载)肝气、肝阳虚简论五脏均有气、血、阴、阳、虚、实、补、泻,唯独肝脏极少有人明确提出可用温阳补气之法。

在肝病具体分型中,也没有给予肝气虚,肝阳虚以一定的位置。

一般认为肝为将军之官,内寄相火,体阴用阳,属木应春,喜升主风,阳易亢动,阴易亏损,故肝的虚证便仅肝血肝阴不足一途。

如钱仲阳认为“肝为相火,有泄无补”;朱丹溪亦有“肝常有余”之论。

近世著作,如五院教材的《中医内科学讲义》就干脆指出:“肝之寒证,仅见寒滞少腹厥阴经脉”。

[1]即或偶有论及肝气虚、肝阳虚的,也往往一笔带过。

缺乏系统的分析和论述。

我认为,肝气虚、肝阳虚是客观存在,不容忽视,这直接关系到中医脏象学说的完整性问题。

《素问·生气通天论》指出“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

”这是说人体阳气的重要性,当然也应该包括肝阳。

盖肾为元阳,乃一身阳气的基础,“子能令母实,母能令子虚”(《难经·七十五难》),肾为肝之母,肾亏能令子亏,肾既有水火之亏,肝何独亏于水?肾阴不足可以引起肝阴不足,前人称此为“乙癸同源”,肾阳不足当然也可以引起肝阳不足。

再就肝本身而论,一般以肝阴为体,肝阳为用,哪里只有阴虚而不存在阳虚的道理。

又《内经》谓“肝者,罢极之本”,罢同疲,如肝无气虚用怯,何得称之为罢极之本?再以肝经有寒滞之证论,经脉是受脏腑支配的,是脏腑气化的路径。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倘肝无气虚阳虚,寒邪何以能侵袭肝经,而造成寒滞之证?诸如以上问题,都涉及到中医脏象理论的全面性和完整性。

因此,要说肝无气虚、阳虚,在中医理论上是无法解释的,显然是一件憾事。

肝气虚、肝阳虚的客观存在,必然会使人们从不同角度和不同程度感觉到它。

《内经》就明确地谈到了肝气虚这个问题。

《素问·方盛衰论》曰:“肝气虚而梦见菌香生草,得其时则梦伏树下不敢起”,《素问·上古天真论》云:“丈夫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灵枢·天年篇》亦云:“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胆汁始减,目始不明”。

养肝补脾食物

养肝补脾食物

养肝补脾食物养肝补脾食物,可健脾补肝,调节气血运行,防病保健,多用于春季,以性温味甘食物为主,常为谷类,如糯米、黑米、高粱,肉鱼类,如牛肉、鲈鱼、鲫鱼,可做成汤、粥、茶等美食,既可健脾补肝,又能享受美味。

春季饮食以平补为原则,重在养肝补脾。

这一时令以肝脾当令,肝脾的生理特性就像春天树木那样生发,主控人体一身阳气的升腾。

若肝脾功能受损则导致周身气血运行紊乱,其他脏腑器官受干扰而致病。

又因酸味入肝,为肝的本味,若春季已亢奋的肝脾再摄入过量的酸味,则造成肝气过旺,而肝克伐脾就势必伤及脾脏。

食物简介春季饮食以平补为原则,重在养肝补脾。

这一时令以肝脾当令,肝脾的生理特性就像春天树木那样生发,主控人体一身阳气的升腾。

若肝脾功能受损则导致周身气血运行紊乱,其他脏腑器官受干扰而致病。

又因酸味入肝,为肝的本味,若春季已亢奋的肝脾再摄入过量的酸味,则造成肝气过旺,而肝克伐脾就势必伤及脾脏。

脾又与胃密切相关,故脾弱则妨碍脾胃对食物的消化吸收。

甘味入脾,最宜补益脾气,脾健又辅助于肝气。

春季进补应如唐代百岁医家孙思邈所说:“省酸增甘,以养脾气。

”意为少吃酸味多吃甘味的食物以滋养肝脾两脏,对防病保健大有裨益。

性温味甘的食物首选谷类,如糯米、黑米、高粱、黍米、燕麦;蔬果类,如刀豆、南瓜、扁豆、红枣、桂圆、核桃、栗子;肉鱼类,如牛肉、猪肚、鲫鱼、花鲤、鲈鱼、草鱼、黄鳝等。

人体从这些食物中吸取丰富营养素,可使养肝与健脾相得益彰。

其次,要顺应春升之气,多吃些温补阳气的食物,尤其早春仍有冬日余寒,可选吃韭菜、大蒜、洋葱、魔芋、大头菜、芥菜、香菜、生姜、葱。

这类蔬菜均性温味辛,既可疏散风寒,又能抑杀潮湿环境下孳生的病菌。

再次,春日时暖风或晚春暴热袭人,易引动体内郁热而生肝火,或致体内津液外泄,可适当配吃些清解里热、滋养肝脏的食物,如荞麦、薏苡仁、荠菜、菠菜、蕹菜、芹菜、菊花苗、莴笋、茄子、荸荠、黄瓜、蘑菇。

这类食物均性凉味甘,可清解里热,润肝明目。

脾肾虚弱的症状是什么?【专业知识文档】

脾肾虚弱的症状是什么?【专业知识文档】

脾肾虚弱的症状是什么?【专业知识文档】本文内容极具参考价值,如若有用,请打赏支持!谢谢!文章导读身体虚弱分为很多类型,比如平时我们从事重体力劳动之后,身体就会进入虚弱期,这时候如果得到充足的休息便会恢复。

还比如我们平时不论是否从事体力劳动,身体都感觉特别虚弱,这就很可能是脾肾虚弱。

脾肾虚弱的人群还容易面色苍白、小便频繁、腰膝酸软等,都是需要警惕的。

症状脾肾阳虚的症状表现包括三个方面:①阳虚寒盛,气机凝滞,而见面色白,畏寒肢冷,腰膝酸软,腹中冷痛。

②水谷失运而见腹部胀,久泻久痢,甚或五更泄泻,下利清谷。

③水湿泛滥,而见小便不利,面浮肢肿,甚则腹胀如鼓;或见小便频数,余沥不尽,或夜尿频仍。

舌质淡胖而有齿痕,苔白滑,脉沉迟细弱,也为阳气亏虚之象。

病机分析脾肾阳虚证以脾肾阳虚、阴寒内盛为特征。

脾肾阳虚舌苔脾肾两脏阳气虚衰,温煦、运化、固摄作用减弱测下利清谷,泄泻滑脱或五更泄泻;阳气虚,阴寒内盛,则畏寒肢冷,小腹冷痛,面色(白光)白;肾阳虚,膀胱气化失司,则腰膝酸软,小便不利;阳气虚,水气泛滥,则面目肢体浮肿;舌淡胖,苔白滑,脉沉细,为阳虚阴盛之象。

相似证候的辨别:该证当与单纯的脾阳虚证与肾阳虚证相辨别。

单纯的脾阳虚证、肾阳虚证以各自脏器的定位症状为主,该证则脾肾阳虚的症状同时出现。

该证还当与阳虚水泛证辨别,阳虚水泛证以水气泛滥浮肿为主,该证则以下利清谷、滑脱不禁、五更泻、畏寒肢冷等虚寒症状为主。

该证与一般阳虚证的区别是,一般阳虚证有全身性的虚寒症状,该证则还有脾肾阳虚的定位见症。

辨证注意点:有脾阳虚、肾阳虚的临床表现,以及阳虚阴寒内盛的见症。

中医治疗(1)桂枝防风煎汤送服肾气丸肾气丸是温肾助阳的主方。

方中熟地甘温补肾,山萸肉、山药补益肝脾,三药合用,补肾养肝益脾;配以附子、桂枝(或肉桂)温肾助阳;泽泻、茯苓、丹皮通泄肝脾肾三脏之浊气。

全方温而不燥,滋而不腻,重在温化肾气。

用桂枝防风发散在表之风寒,煎汤送服肾气丸,以达温肾助阳解表之目的。

中医肝脾肾三脏关系如何影响健康状态

中医肝脾肾三脏关系如何影响健康状态

中医肝脾肾三脏关系如何影响健康状态在中医理论中,肝、脾、肾三脏的关系紧密相连,它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维持着人体的健康状态。

如果这三脏之间的关系失衡,就可能引发各种健康问题。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肝。

肝主疏泄,具有调畅气机、调节情志、促进脾胃运化等功能。

肝就像是一个交通警察,指挥着体内气血的运行,确保道路畅通无阻。

如果肝气郁结,就如同交通堵塞,气血运行不畅,会导致心情抑郁、胁肋胀痛等症状。

同时,肝气还能协助脾胃的消化功能,若肝气不舒,脾胃的运化也会受到影响。

脾,被誉为后天之本,主运化,负责将我们摄入的食物转化为营养物质,并输送到全身各个部位。

脾就像是一个勤劳的后勤部长,为身体提供能量和养分。

如果脾失健运,就会出现食欲不振、腹胀、腹泻、乏力等症状。

而且,脾还负责统摄血液,若脾的功能失调,可能会导致出血等问题。

肾,被称为先天之本,藏精,主生长发育和生殖。

肾就像是一个能量宝库,储存着人体的精华和元气。

肾中所藏之精能够化生肾气,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功能。

当肾气不足时,会出现腰膝酸软、头晕耳鸣、性功能减退等症状。

肝、脾、肾三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生关系。

肝属木,脾属土,木能克土。

正常情况下,肝气的疏泄能够促进脾胃的运化。

但如果肝气过旺,就会克制脾土,导致脾胃功能失调,出现“肝脾不和”的症状,如胸胁胀满、腹痛腹泻等。

脾属土,肾属水,土能克水。

脾的运化功能正常,能够制约肾水,防止水湿泛滥。

但如果脾阳虚衰,不能制水,就会导致水湿内停,出现水肿、尿少等症状。

肾属水,肝属木,水生木。

肾中所藏之精能够滋养肝血,使肝气得以舒畅。

若肾精不足,不能滋养肝木,就会导致肝血亏虚,出现头晕目眩、视力减退、肢体麻木等症状。

肝、脾、肾三脏之间的相互影响还体现在病理变化上。

例如,长期的情绪抑郁或暴怒,容易导致肝气郁结或肝火上炎。

肝气郁结会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出现食欲不振、胃脘胀痛等症状。

肝火上炎则可能灼伤肾阴,导致肾阴亏虚,出现腰膝酸软、五心烦热等症状。

肝脾不调证病例分析

肝脾不调证病例分析

肝脾不调证病例分析10级中药本2班杨静玉10110906010 李某,女,67岁,退休工人。

2006年9月2日诊。

多年来身体虚弱,稍有饮食不节即胃脘不适、精神不振。

常因忧思恼怒而诱发。

2天前,因和家人吵架生气,出现腹胀腹痛,故来门诊求治。

诉脘腹和胸胁胀满闷痛,嗳气频发,善太息。

小腹腹胀肠鸣,矢气频多,大便多有溏泻。

舌质淡红、苔薄,脉小弦。

一、分析病例肝脾不调证是指肝失疏泄脾失健运所表现的证候。

常由情志不遂,郁怒伤肝犯脾,或劳倦伤脾侮肝所引起。

临床的主要表现是胸胁胀闷窜痛,善太息,情志抑郁或急躁易怒,纳呆腹胀便溏不爽,肠鸣矢气,或大便溏结不调或腹痛欲泻,泄后痛减,舌苔白或腻,脉弦。

根据李某的表现(因和家人吵架生气导致脘腹和胸胁胀满闷痛,嗳气频发,善太息。

小腹腹胀肠鸣,矢气频多,大便多有溏泻。

舌质淡红、苔薄,脉小弦。

)可以判断李某患肝脾不调证。

李某患病的主要病因是内伤病因的七情内伤。

由于她经常忧思恼怒,伤及内脏思虑过度伤及心脾,暗耗心血,损伤脾气,郁怒不解则伤肝,肝的疏泄气机功能失常,导致气机郁滞或上逆,可见胁肋胀痛善太息。

肝脾不调证的主要病机是肝失疏泄、脾失健运。

肝疏泄气机并分泌胆汁,有助于脾之运化;脾之健运,气血化源充足。

肝体得以滋养而有助于肝之疏泄。

若肝气郁结、肝失疏泄,则易导致脾失健运,形成精神抑郁,或急躁易怒、胸闷太息、两胁胀痛、纳少腹胀、便溏等肝脾不调之候,称为肝脾不调。

而脾主运化,消化、吸收、转输水谷精微,为胃继续受纳腐熟提供了条件和能源,没有脾的运化,胃就不能继续受纳。

脾虚运化失常、胃失和降均可导致纳少脘痞、腹胀、便溏、泄泻、嗳气、呕吐等脾胃纳运失调等症。

所以可以推论此病人的主要病症就是肝脾不调,兼有脾胃失和。

辩证:肝脾不调证,脾胃不和。

治则:运用调整阴阳的方法,损其有余,补其不足。

使肝之疏泄,脾之健运。

治法:运用抑木扶土法。

抑木扶土法是以疏肝平肝佐以健脾治疗肝旺脾虚的一种方法,可疏肝理气,调和肝脾。

肝脾肾虚怎么调理 饮食调理更有效

肝脾肾虚怎么调理 饮食调理更有效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肝脾肾虚怎么调理饮食调理更有效
导语:现代生活中因为生活压力大,生活工作节奏快,人们忽视了日常的生活调理和身体锻炼,以至于很多人都出现肝脾肾虚的症状,这对于人们的生理平
现代生活中因为生活压力大,生活工作节奏快,人们忽视了日常的生活调理和身体锻炼,以至于很多人都出现肝脾肾虚的症状,这对于人们的生理平衡有很大的影响。

那么如果肝脾肾虚应该怎么调理呢?
一:肝脾虚怎么调理
1:一般来说,脾气虚的情况最多见素体脾虚的人经常食少腹胀、少气懒言、大便稀溏、肢体倦怠、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缓弱这样的人应在进补前先吃一些健脾的药,比如参苓白术散,人参健脾丸之类,也可多用山药、扁豆、薏苡仁、白术等炖肉吃等脾功能有所恢复、脾不虚时再进补,才能正常消化吸收。

2:还有一些人,平素好食辛辣肥甘,日久化热生火,积热于肠胃,表现为胃部灼热、嘈杂、喜呃善饥,进补后,呃逆腹胀,不能消化,这属于脾胃有火的表现,进补前就应先清火,可用竹叶、麦冬泡水喝,或喝苦丁茶,或吃一点黄连片,或吃菜时多吃苦瓜、黄瓜、青菜,待胃火退后再进补。

3:老年人及儿童消化力比较弱,胃常有积滞宿食,而出现不思食或厌食,进食后胃部饱胀,口臭便臭,苔腻脉滑实就应先消食和胃后再进补方法是饭前先服陈皮、山楂、神曲等开胃药,饭后可服香砂养胃丸,身体较好的可适当服用平胃散或保和丸平常可用炒谷、麦芽泡水喝。

4:特别需要提醒的是,有感冒人要先治感冒冬天感冒的人很多,而且常常犯胃外邪犯胃多表现为发热怕冷、恶心欲吐、不思食,可吃
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肝脾阴虚中药方

肝脾阴虚中药方

肝脾阴虚中药方肝脾阴虚中药方心阴虚【症状表现】失眠,多梦,心悸,健忘,虚烦,盗汗,手足心热,口干咽燥,舌尖红,少苔,脉细数等。

或有两颊发红、心烦怔忡、头晕目眩等虚火上炎之证。

【病因】劳神过度,久病伤心,热病粍伤等。

【调理方剂】天王补心丹加减等。

天王补心丹【来源】《摄生秘剖》。

【组成】生地30克,五味子20克,天冬、麦冬各12克,玄参、黄精、女贞子各15克,生黄芪25克,太子参15克,炒枣、柏仁各30克,赤芍12克,生、煅牡蛎各30克(先煎),猫爪草30克,陈皮6克,炒谷、麦芽各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加减】心悸多汗,加浮小麦30克(先煎):失眠不寐,加远志10克,茯神15克,夜交藤30克;低热,加青蒿、银柴胡各9克,炎鳖甲12克(先煎);形寒肢冷,加菟丝子、仙灵脾各15克。

【功效】有补肾养心、扶正抗瘤之功效。

主治甲状腺癌中晚期正气虚衰、心肾亏损、邪毒内蕴,症见心悸头晕、失眠、耳呜、乏力肢软等。

肾阴虚【症状表现】头晕耳鸣、腰膝酸痛、失眠多梦、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咽干颧红、舌红少津、脉细数,男子兼见遗精,女子经少或经闭等。

【病因】精神压力过大。

【调理方剂】知柏地黄丸等。

知柏地黃丸【来源】张景岳《景岳全书》。

【组成】知母、黄柏各40克,熟地黄160克,山茱萸(制)80克,牡丹皮60克,山药80克,茯苓、泽泻各60克。

【用法】以上8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

每100克粉末用炼蜜35?50克加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炼蜜80~110克制成小蜜丸或大蜜丸,即得。

【功效】肝肾阴虚,虚火上炎证。

适用于头目昏眩、耳鸣耳聋,虚火牙病、五心烦热、腰膝酸痛、血淋尿痛、遗精梦泄、骨蒸潮热、盗汗颧红、咽干口燥、舌质红、脉细数。

肺阴虚【症状表现】咳嗽无痰或痰少而黏,口咽干燥,形体消瘦,午后潮热,五心烦热,盗汗,颧红,甚则痰中带血,声音嘶哑,舌红少津,脉细数。

【病因】久咳伤阴。

【调理方剂】养阴清肺汤、清燥救肺汤加减等。

慢性腰肌劳损从肝脾论治

慢性腰肌劳损从肝脾论治
兼施。 关键词便秘;八纲辨证;气血辨证;脏腑辨证 中图分类号R256.3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3—5699(2011)1l一1061—02 临床上,将便秘分为阴证和阳证。阴证包括冷 秘、虚秘,阳证包括热秘、实秘、风秘,按照病机的不 同,又可进一步将虚秘分为气虚、血虚、阴虚和阳虚, 阳证又有气郁致秘、肠胃积热、脾胃积热、肺燥失宣等 不同,因此气血辨证和脏腑辨证是八纲辨证有益的补 充。各辨证方法各有体系和自身特点,临床治疗便秘 时,各辨证方法可以相互参详,互为补充,最后的用药 都是通过调理脏腑功能,使之趋于平衡,从而达到气 血调和、阴平阳秘、治愈疾病的目的。
2气血辨证
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原则贯穿于中医整个诊疗过 程。中医治疗疾病效果明确,前提是要有正确的辨证。 临床上在对便秘治疗的过程中,采用八纲辨证、气血辨 证和脏腑辨证相结合,最后通过用药,或扶正,或驱邪, 或攻补兼施,以调整机体平衡,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1八纲辨证
八纲辨证以阴阳作为总纲,以统表里、寒热、虚 实。疾病的外在表现纷繁复杂,怎样在诸多的症状、 体征中作出取舍,摒弃假象,或舍证取脉,或舍脉取 证,以找到主要矛盾就显得尤为重要。八纲辨证是对 病位的深浅、病邪的性质及盛衰、人体正气的强弱等 的综合分析,运用八纲辨证就能将错综复杂的临床表 现归纲为表里、寒热、虚实、阴阳4对纲领性证候,从 而找出疾病的关键,掌握其要领,确定其类型,预决其 趋势,为治疗指出方向。八纲辨证在便秘临证时的指 导作用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做好八纲辨证,才能确
2.2气郁(气逆)便秘《金匮翼・便秘》指出:“气秘
正固本的同时,又不可忽视外邪的致病因素,要做到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 守,病安从来。” 总之,慢性腰肌劳损的治疗以柔肝补脾固本为 主,以驱邪治标为辅,还要注意防避邪气,不妄劳作, 顺应自然规律,维持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统一性。 参考文献:

这个方子:有效治疗肝木过旺、脾胃亏虚所导致的胃肠病症

这个方子:有效治疗肝木过旺、脾胃亏虚所导致的胃肠病症

痛泻要方,是一首调和肝脾的经典方,能够用于治疗肝木过旺,脾胃亏虚所导致的肠胃痛泻病症,非常有效。

脾主升清,胃主降浊,如果脾胃升降的特性不得调和,就容易导致中焦气血湿邪阻滞中焦经络,导致发生痛泻等胃肠病症,而在其中肝气在也发挥着重要的功能,如果肝木调和,就有利于脾胃的升降,如果肝气郁结横逆犯脾,就容易导致脾胃气机紊乱,不得升降,发生病症。

所谓柔肝调脾,就是使肝木柔和,收敛其刚燥之性,兼以健脾祛湿理气和胃,使肝脾调和,用来治疗子疼痛、胀满、腹泻、大便不调等脾胃病症。

痛泻要方,有炒白术、陈皮、白芍、防风几个药组成,其中炒白术补脾虚祛湿,以强健脾土;加入陈皮理气和胃燥湿,有理气止痛的功效,陈皮性辛散,兼有疏
肝之功效;白芍酸甘,能收敛肝木刚燥之性,也有缓急止痛的作用;防风祛风除湿,性发散以顺应肝木。

上面几个药配合,能收能散,使肝气郁结得以舒展,又兼有健脾理气止痛的功效,算是一个调和肝脾的代表方剂,称为痛泻要方。

在临床上,肝气郁结伴有脾胃亏虚所导致的两胁胀满疼痛、腹胀腹痛、慢性胃肠炎、肠易激综合症、大便不调,便秘或腹泻病症,只要符合上述的辨证的,都合适用这个方子。

使用这个方子,我一般炒白术常用量30克,陈皮常用量10到15克,白芍常用量15到30克,防风常用6到10克,可根据临床症状加减,根据兼证可加味调理。

浅谈从肝脾两虚论治失代偿期肝硬化

浅谈从肝脾两虚论治失代偿期肝硬化

痰 浊 与血瘀 既 是病理 产 物 , 又是致 病 因素 , 二者 相
浅谈 从 肝 脾 两 虚论 治失 代 偿 期 肝 硬 化
曾 婷 婷 叶 柏
关键词: 胁痛; 肝硬化; 肝脾两虚; 中医药疗法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3 — 8 9 1 4 . 2 0 1 3 . 0 2 . 0 0 4 文章编号 : 1 0 0 3 — 8 9 1 4 ( 2 0 1 3 ) - 0 2 - 0 2 2 9 - 0 2
[ 2 ] 沈勇 , 肖文 琴 . 类 风 湿 关 节 炎 中 医诊 疗 养 护 [ J ] . 人 民军 医 出版 社 ,
2 0邪 侵犯 人体 ; 湿邪 致病 缠绵 难愈 , 易 合他 邪 为
患, 表现 为 风湿痹 阻 、 寒湿 痹 阻 、 湿热 痹 阻等证 型 ; 也有
肝硬 化 ( L i v e r c i r r h o s i s )是 由 多种 病 因 长 期 反 复
望 而却 步 。 中医在辨 证 基 础 上 运用 中药 从 多环 节 、 多
作用 形成 的弥慢性 、 进 行性 、 坏 死 性肝 损 害 , 并 形 成 再
生结 节 和假 小叶 , 导 致肝 小 叶正 常 结 构 和血 管解 剖 的
光 明中医2 0 1 3年 2月 第 2 8卷 第 2期
C J G M C M F e b r u a r y 2 0 1 3 . V o l 2 8 . 2
・ 2 2 9・
值 得一 提 的是 , 现代 医学也 有报 道 情 绪 刺 激 可 以直接 或 间接 地 通 过 内分 泌 系统 影 响 自主 神 经 功 能 失 调 使 R A加重 , 佐 证 了七情 致痹 学说 。

肝脾不和的症状肝脾不和中成药

肝脾不和的症状肝脾不和中成药

肝脾不和的症状肝脾不和中成药肝癌的肝肿大症状肝癌的肝肿大症状山东肿瘤生物诊疗中心的专家指出,原发性肝癌多是在慢性肝炎、肝硬化的基础上恶变而成的,因此,不少患者常伴有慢性肝病及肝硬化的体征,进行性肝肿大是中晚期肝癌最常见的病征,约占全部肝癌患者的90%。

部分弥漫性肝癌患者的肝脏可不肿大。

肝癌的肝肿大症状肝癌的肝肿大症状—肝呈不对呈性肿大,表面有明显的结节,质硬有压痛,可随呼吸而上下移动。

如肿块位于肝右叶近膈面时,可使膈肌上抬,活动受限,肝上界上移,但肿块不易被扪及,叩诊时肝浊音界升高,有时可使膈肌固定或运动受限,甚至出现胸水。

肝癌的肝肿大症状—癌肿位于右叶下段时,常可直接扪及肿块;肿块位于左叶时,可在剑突下扪及肿块。

少数较大的肿块发生液化坏死时肿块质地变软。

早期小肝癌病例,肝肿大不明显。

脾虚的五大症状C关于脾中医认为,脾在五行中属土,土的地位非常重要,而脾在人体中也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脾主运化,是“气血生化之源”,因此,又被称之为“后天之本”,脾病可波及其他各脏,脾气虚则五脏之气皆虚。

所以我们所患的很多病症都有可能是脾虚所引起的。

脾虚则运化功能不能正常运行,会引起气血亏虚、脾虚生湿、气滞等后果,所以脾虚的症状会有各种不同。

脾虚的症状1、消化道:便秘or大便稀溏从消化道上来讲,脾虚导致的病症一般有:食欲不振,偏食挑食;口中无味;脾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几乎所有的胃肠道疾病都可出现或伴有脾虚。

脾虚一般会大便溏稀,不过也可能会出现大便干结、便秘,因为脾虚会导致肠胃缺少动力。

2、肌肉:肥胖or消瘦脾主肌肉,所以脾虚的人会感觉全身乏力,出汗多,气短。

另外眼皮属于“肉轮”,脾虚会觉得眼皮沉重,似乎抬不起来,下肢容易水肿。

身体太瘦,是因为脾虚不能运化,难以吸收。

而肥胖是因为脾虚生湿,湿气难以运化,淤积在体内。

脾湿肥胖往往是肚子肥胖。

3、妇科:白带过多or过少女性因为妇科炎症,也往往会引起脾虚湿重。

肝郁脾虚中成药有哪些

肝郁脾虚中成药有哪些

肝郁脾虚中成药有哪些关于《肝郁脾虚中成药有哪些》,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肝郁脾虚实际上便是肝脾不和。

肝郁脾虚许多是由于饮食搭配不善造成的。

现代社会,许多交际全是免不了的,在交际上大家在所难免会喝许多酒,酒多伤肝,抽烟喝酒对身体的肝胃都十分不太好。

而太过疲劳对肝脾也十分不太好,医药学上也是有专业医治肝郁脾虚的药品。

下边就给大伙说说肝郁脾虚中药方剂有什么。

逍遥散:特异构成生产黄芩(15克)川芎(15克)赤芍(15克)白术茯苓(15克)薏苡仁(15克)姜片(15克)香薄荷(6克)生甘草(6克)特异方论生产聚瑞黄芩疏肝理气;川芎、赤芍益气养血柔肝;白术茯苓、甘草、薏苡仁健脾胃养神;香薄荷助黄芩以散肝气郁结;煨姜片温胃与立。

诸药共用,可收肝脾并治,血气兼具的实际效果。

凡属肝郁血虚,脾胃不和者,皆可化裁运用。

特异功能生产疏肝理气,健脾胃和营。

特异主冶生产肝郁血虚,而导致两胁隐隐作痛,寒热往来,头痛眼花,口燥喉干,神疲食少,月经不调,乳房作胀,脉沉而虚者。

特异方解生产逍遥散为肝郁血虚,脾失健运之证而设。

肝为藏血之脏,喜温条达而主肃降,体阴用阳。

若七情郁积,肝失条达,或阴血暗耗,或生物化学之源不够,肝体虚损,皆可使肝火横逆,肾区疼痛,热寒,头痛,眼花等证随之而起。

“神者,水谷之元精也”(《灵枢·平人绝谷篇》)。

神疲食少,是脾虚消化吸收乏力之故。

脾虚气弱则统血没有权利,肝郁血虚则肃降不好,因此月经不调,乳房疼痛。

这时疏肝理气,虽然是重中之重,而益气养血柔肝,也是不可偏废之法。

己方具有黄芩疏肝理气,又有川芎、赤芍益气养血柔肝。

特别是在川芎之芬芳能够理气,味甘能够轻重缓急,也是肝郁血虚之本药。

白术茯苓、薏苡仁健脾胃祛湿,使消化吸收有权利,血气数字功放。

生甘草养血柔肝,缓肝之急,虽为佐使之品,却有襄赞之功。

生姜烧过,温胃与立之手益专,香薄荷少量,助柴胡疏肝郁为之之热。

这般搭配既清肝火体,又助肝用,血气兼具,肝脾并治,法律全方位,服药周全,故为调合肝脾之名方。

肝脾亏虚治疗方案

肝脾亏虚治疗方案

一、概述肝脾亏虚是中医学中常见的病证之一,主要表现为肝血不足、脾气虚弱。

肝脾亏虚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如情志不畅、饮食不节、劳累过度等。

治疗肝脾亏虚应遵循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采取综合治疗方法,包括中药治疗、饮食调理、运动养生、情志调节等。

二、病因病机1. 病因(1)情志不畅:长期忧思、郁怒、悲伤等情志刺激,导致肝气郁结,气滞血瘀,进而引起肝脾亏虚。

(2)饮食不节: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偏食等不良饮食习惯,导致脾胃受损,运化失常,进而引起肝脾亏虚。

(3)劳累过度:过度劳累、熬夜等导致肝血不足、脾气虚弱。

2. 病机(1)肝血不足:肝藏血,主疏泄,若肝血不足,则不能滋养肝络,导致肝气郁结,进而影响脾胃功能。

(2)脾气虚弱:脾主运化,若脾气虚弱,则不能运化水谷精微,导致气血生化无源,进而引起肝脾亏虚。

三、诊断标准1. 主症(1)面色苍白或萎黄,肢体乏力,精神不振。

(2)食欲不振,腹胀,大便溏薄。

(3)胸闷、胁痛,易怒。

2. 次症(1)头晕、眼花、视力模糊。

(2)月经不调,痛经。

(3)腰膝酸软,四肢不温。

(4)舌淡苔白,脉细弱。

四、治疗方案1. 中药治疗(1)基础方剂:柴胡疏肝散合四君子汤加减。

组成:柴胡、白芍、枳壳、香附、甘草、党参、白术、茯苓。

功效:疏肝解郁,健脾益气。

加减:若肝气郁结明显,可加郁金、川芎;若脾气虚弱明显,可加黄芪、山药。

(2)辨证加减①肝气郁结:加郁金、川芎、香附;②脾气虚弱:加黄芪、山药、白扁豆;③气血两虚:加当归、熟地黄、枸杞子;④肝肾阴虚:加枸杞子、菊花、当归。

2. 饮食调理(1)饮食原则: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

(2)食物选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瘦肉、鱼类、豆制品等。

(3)禁忌:避免油腻、辛辣、生冷、刺激性食物。

3. 运动养生(1)适度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以增强体质,调节情志。

(2)避免过度劳累: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

4. 情志调节(1)保持乐观心态:学会调整心态,减轻心理压力。

肝脾亏虚的治疗方案

肝脾亏虚的治疗方案

一、肝脾亏虚的病因病机1. 病因:肝脾亏虚多因饮食不节、情志不畅、劳倦过度、久病体虚等因素引起。

2. 病机:肝脾亏虚,气血两虚,导致脏腑功能失调,出现食欲不振、腹胀、腹痛、腹泻、乏力、面色苍白、头晕等症状。

二、治疗方案1. 中药治疗(1)基础方剂:四君子汤加减。

组成: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

功效:益气健脾,调和脾胃。

(2)加减法:1)食欲不振、腹胀:加砂仁、陈皮、木香,以理气和中;2)腹痛、腹泻:加白芍、炙甘草、白术,以缓急止痛,止泻;3)乏力、面色苍白:加黄芪、当归、枸杞子,以补气养血;4)头晕:加白芍、炙甘草、当归,以养血安神。

2. 食疗(1)饮食原则:清淡易消化,富含营养,忌辛辣、油腻、生冷食物。

(2)推荐食材:山药、红枣、莲子、鸡肉、鱼肉等。

(3)食疗方:1)山药粥:山药50克,大米100克,红枣10枚。

将山药、红枣洗净,与大米一起煮成粥,每日早晚食用。

2)莲子粥:莲子30克,红枣10枚,大米100克。

将莲子、红枣洗净,与大米一起煮成粥,每日早晚食用。

3. 针灸治疗(1)穴位:足三里、脾俞、胃俞、肝俞、三阴交、气海等。

(2)操作方法:每次选取3-5个穴位,采用针刺或艾灸,每次治疗30分钟,每周3次。

4. 按摩治疗(1)穴位:足三里、脾俞、胃俞、肝俞、三阴交、气海等。

(2)操作方法:采用指压、揉、推等手法,每次治疗30分钟,每周3次。

三、注意事项1. 生活中注意调养,保持良好的作息,避免过度劳累。

2. 饮食上要清淡易消化,避免辛辣、油腻、生冷食物。

3.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

4. 定期复查,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5. 针灸、按摩治疗期间,注意个人卫生,防止感染。

总之,肝脾亏虚的治疗需要综合运用中药、食疗、针灸、按摩等多种方法,同时注意生活中的调养。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要积极配合医生,遵循医嘱,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肝脾肾虚吃什么及食谱

肝脾肾虚吃什么及食谱

肝脾肾虚吃什么及食谱想要调理脾虚肾虚,就要多吃补脾益肾的食物,肝脾肾虚吃什么?下面就让小编来为大家揭晓。

肝脾肾虚吃的食物1、莲子莲子性平,味甘涩,有养心安神、健脾、补肾、涩精等功效。

含有丰富的淀粉、糖类、蛋白质,脂肪含量也较高,并且有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钙、磷、铁等,可治脾肾虚引起的失眠,男子梦遗,女子带下。

2、豇豆又称饭豆、长豆。

性平,味甘,能补肾健脾,除脾虚者宜食外,肾虚之人也宜食用,对肾虚消渴、遗精、白浊,或小便频数,妇女白带,食之最宜。

《本草纲目》曾这样记载:“豇豆理中益气,补肾健胃,生精髓。

”《四川中药志》也说它能“滋阴补肾,健脾胃,治白带,白浊和肾虚遗精。

”3、黑豆黑豆营养丰富,有“豆中之王”、“营养之花”之美称。

黑豆有补脾肾、益阴活血、安神明目、利湿通淋、清热解毒的功效,久服黑豆还可防止皮肤产生黑斑,能使皮肤变得细嫩有光泽。

4、黑胡椒中医认为,颜色黑的食物入肾,因此,黑胡椒温补脾肾的作用明显,可以治疗由脾肾虚寒造成的“鸡鸣泻”(指经常在早晨拉肚子),方法是在头天晚上喝用黑胡椒调味的肉汤。

5、羊肉羊肉性温、味甘。

入脾、肾、心经,有补气养血、温中暖肾的功效。

羊肉适宜虚体寒体进食,尤其是老年身体虚弱、阳气不足、冬天手足不温、畏寒无力、腰酸阳痿之人,妇女气血两虚、形体消瘦、产后虚弱贫血或奶少、乳汁不下、自汗或虚汗不止等;也适合于脾肾阳虚的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患者食用。

6、山药山药有健脾、养胃、补肾等疗效,用于治疗脾虚食少,久泻不止,肺虚咳喘,肾虚遗精,白带过多,糖尿病等症。

吃山药的时候常常和芡实、莲子一同煮水服食,如此一来,效果更加好。

另外,山药含有可溶性纤维,能推迟胃内食物的排空,控制饭后血糖升高。

7、芡实性平,味甘涩,有益肾固涩、补脾止泄的双重功效。

《本草经百种录》称之为“脾肾之药也”。

《本草从新》亦说它能“补脾固精”。

《本草新编》中还说:“芡实不特益精,且能涩精补肾,与山药并用,各为末,日日米饭调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按:病起于忧郁,为情志所伤。忧思日久,致肝气郁结,肝气疏泄不及,则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即张老所说的脾土阴凝板滞。治疗应疏肝为主,健脾为辅,药用辛甘,辛以疏肝,甘以健脾,即《素问》云:“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

二、抑肝扶脾法:此法适用于因急躁易怒而致肝气横逆乘脾,脾胃受伤的肝脾不和之证,以痛泻要方为代表方。 病案举例:寇某,男28岁,干部。患慢性结肠炎2年,形态壮实,腹泻反复发作,发则腹痛肠鸣,痛则欲便,便则痛减,便中夹有白冻,日二三次或五六次,饮食如常,精神尚好。舌苔薄白,脉弦见于右关。曾做大便培养,未见致病细菌生长,曾服土霉素、氯霉素等药,初有效,后无效。证属肝木乘土,治以抑木扶土。痛泻要方加味:炒白芍24克,防风15克,陈皮10克,焦白术6克,六月雪20克。5剂泻止痛除,白冻见减,继服10剂,白冻全除,别无所苦,随访1年未见复发。
按:患者胃痛反复发作,历时5年余,病程较长,且痛时喜按,不思饮食,精神疲倦,身体消瘦;面色萎黄,知其脾胃虚弱久矣,脾土虚弱,则肝木易亢,疏泄太过,故见脉弦细,治疗应补脾抑肝,补脾为主,抑肝为辅,药用甘温,佐以酸甘,甘温补脾,酸以敛肝。即俭匮要略》“补用酸,助用焦苦,益以甘味之药凋之”。黄芪建中汤甘温酸合用,正好对症。张老亦喜用资生丸化裁。然饮食伤脾致脾胃虚弱,决非一日之过,所以健脾补脾亦非一时可挽回,临证时,要有方有守,方能治愈。
按:患者精神疲乏、饮食不好、头昏心悸、月经不潮等为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肝失血养则见肢体麻木、停经、睡眠不好、脉细左甚。治疗应健脾
养肝,益气生血。药用甘酸偏温,培土滋木,使脾土健运,气血充足,肝木得以滋培
四、健脾养肝法:适用于脾虚运化失职,气血生化无源,导致肝血不足,肝失血养的肝脾不和之证,以当归芍药散、归芍六君子汤、当归补血汤为代表方。
病案举例:邵某,女性,41岁,干部。患者于8年前发现血小板减少(一般在5—6万左右),经服“利血生”、“维生素”等西药均少效,只好在家休假养病。来诊时症见:头昏,精神疲乏,有时昏倒,饮食不佳,大便干结,口干思热饮,心悸多梦,肢体麻木,停经3个月,脉细,左弱,舌淡红有齿印、少苔。证属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肝失血养。治以益气养血、健脾补肝。方以归芍六君子汤加味:当归、炒白芍各10克,红参8克(另煎),黄芪、茯苓各20克,红孩儿15克,焦白术、升麻、炙甘草各6克。7剂。再诊时,精神饮食转佳,舌淡,脉细稍好,守上方,党参易红参20克,加丹参10克,服10剂,精神饮食均好,经事已行。再以上方增减服药月余,无不适,多次检查血小板数达9万多,嘱再服归脾丸月余以巩固疗效。
一、疏肝健脾法:此法适用于因忧思日久而致肝气郁结,疏泄不及,脾土阴凝板滞的木郁土中之证(注:木郁土中为中医术语。中医认为,肝属木,脾属土。即肝郁脾虚。临床表现为胸胁胀满窜痛,善太息,情志抑郁,或急躁易怒,食少,腹胀,肠鸣矢气,便溏不爽,或腹痛欲泻、泻后痛减,或大便溏结不调,舌苔白,脉弦或缓。)。以逍遥散为代表方,其他如柴胡疏肝散、四逆散、越鞠丸等也可选用。

三、补脾抑肝法:适用于饮食不节而致脾胃受伤,脾胃虚弱,肝相对偏亢的肝脾不和之证,以黄芪建中汤为代表方。
病案举例:黄某,女性,50岁,家庭妇女。胃痛反夏发作5年余,曾2次解黑便,经胃镜检查诊断为:胃溃疡、十二指肠球炎。近日来,胃脘疼痛发作,痛时喜按,口不渴,不呕,畏寒,面色萎黄,身体消瘦,精神疲倦,不思饮食,大便软,无黑便,心悸,睡眠不好,舌淡苔白,脉右缓弱,左弦细。辨证属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肝气偏旺证,治以补土抑木。黄芪建中汤加味:黄芪、党参各30克,炒白芍24克,桂枝6克,当归10克,大枣10枚,炙甘草9克,饴糖60克(烊化)。服5剂后,胃痛大减,精神饮食转佳,脉仍无力,守方再服10剂,胃痛痊愈,可从事家务劳动,原方出入调服20剂,随访半年余,胃痛未再复发。
按:患者形态壮实,饮食如常,精神尚好,知脾胃未虚。然腹痛腹泻,泻后痛减,右关脉弦,知肝木偏旺,久则乘克脾土。《金匮要略》云:“见肝之病,知肝传脾。”治疗应抑肝为主,扶脾为辅,药用酸甘,酸以敛肝,甘以补脾。即《素问》云:“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酸泻之。”痛泻要方一般被认为是扶土抑木的方剂,而张老认为是抑木扶土,抑木为主,扶土为次,治疗以肝实为主,而脾虚不甚的痛证。若以脾虚为主,导致肝气偏旺者,非本方所宜
病案举例:江某,女,39岁。因不满意自己的工作环境,终日忧闷不乐,形体略胖,近1周来,感胃脘胀痛,痛连两胁,食欲不振,胸闷太息,大便不爽,四肢欠温,睡眠不安,月经滞后。在某医院经B超检查发现:胆囊结石并胆囊炎,服“消炎利胆片”、“黄连素片”等无效,望其舌苔薄白,脉两关偏弦。辨证属肝郁脾虚之证,治以疏肝健脾,逍遥散加减:柴胡、赤芍、白芍、鸡内金、当归各10克,郁金、云茯苓、焦白术各12克,生姜3片,薄荷3克,炙甘草6克。服7剂,药后胃脘胀痛减轻,食欲稍增,再守上方7剂,胃痛基本消失,食欲好转,月经正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