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第三节 化石燃料的利用
第3节 化石燃料的利用
![第3节 化石燃料的利用](https://img.taocdn.com/s3/m/0a645b01de80d4d8d15a4f3d.png)
第3节化石燃料的利用【基础知识】一.单项选择1.下列物质不属于混合物的是()A.煤B.液氨C.石油D.天然气2.一氧化碳造成大气污染是因为它有()A.剧毒性B.可燃性C.溶于水有强腐蚀性D.能发生氧化反应3.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海水晒盐B.空气液化C.煤的干馏D.水沸腾4.下列各组物质中,主要成分不同的是()A.天然气和沼气B.大理石和石灰石C.氧气和臭氧D.冰和水5.鉴别H2、CO、CH4三种气体的最好方法是()A.闻气味B.看颜色C.分别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D.点燃后检验燃烧产物6.在下列各化合物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最低的是()A.CO B.CO2 C.C D.CH47.下列各组气体燃烧后既生成水,又生成CO2的是()A.H2 B.CO C.CH4D.H2和CO8.把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不能得到下列物质中的()A.焦炭B.水煤气C.煤焦油D.焦炉气9.最早发现和利用石油的国家是()A.中国B.美国C.日本D.英国10.下列物质的使用,能减轻污染的是()①无铅汽油②无氟制冷剂③无磷洗衣粉④脱硫煤A.①②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二.填空题11.、、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化石燃料。
其中被人们称为“工业的粮食”的是,被人们誉为“工业的血液”的是。
12.某可燃物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则该化合物中一定含有和元素,可能含有元素。
13.CO2、CO、CH4三种含碳的物质,按所含碳元素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
14.目前我国正在实施“西气东输”工程,将通过管道把我国西部的天然气输往长江三角洲地区和沿线城市。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填化学式,下同)。
与煤气相比,使用天然气具有热值高、安全性好、环境污染少等优点。
煤气中的主要成分是,它能与人体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而使人中毒。
生产煤气需燃烧大量的煤,燃烧含硫煤所产生的气体是引起酸雨的主要原因之一。
15.煤的干馏属于变化,石油分馏属于变化。
化石燃料的利用
![化石燃料的利用](https://img.taocdn.com/s3/m/0f91acf519e8b8f67c1cb930.png)
图为这张拍摄于 2002年2月17日的卫星 照片显示了一块估计 重达50亿吨的冰雪区 域从南极大陆解体, 分散成数以千计的冰 山的情景。这是全球 气候变暖的一个惊人 结果。
2、热污染------热污染对水
体的危害很大。例如,热电厂、 钢铁厂等冷却系统排出的水以 及造纸厂、化工厂、炼油厂等 排出的生产性废水中都含有大 量的废热。这些废热随废水进 入江河湖海,能使水温升高, 导致水中缺氧,从而使鱼虾等 水中生物的生命受到威胁。
管西 道气 施东 工输 现工 场程 的
4、热值
一定量燃料完全燃烧放出 的热量称为该燃料的热值。 (单位J/kg)
活动与探究
燃料的热值:
燃料的价格 100元可购 这些燃料完全燃 得燃料的质 烧放出的热量/KJ 元/KG 量/KG
原煤: 0.6 液化气:4.8 天然气:3.5 管道煤气: 3.7
四、开发和利用新能源
太阳能 风能 核能 潮汐能 氢能
可燃冰
可燃冰的学名为“天然气 水合物”,是天然气在0℃和 30个大气压的作用下结晶而成 的“冰块”。“冰块”里甲烷 占80% -99.9%,可直接点燃, 燃烧后几乎不产生任何残渣, 污染比煤、石油、天然气都要 小得多。西方学者称其为“21 世纪能源”或“未来能源”。
166.66 20.83 28.57 27.03 3.49×109 9.79×108 1.14×109
燃料
热值(J/Kg)
原煤 原油
天然气
2.1×107 4.2×107
3.9×107
煤气
液化气 柴草
1.56×107
4.7×107 约1.7×107
4.22×108
二、化石燃料燃烧与环境污染
掌握化石燃料的存储方式与运输方式——初三化学第四章第三节《化石燃料的利用》教案
![掌握化石燃料的存储方式与运输方式——初三化学第四章第三节《化石燃料的利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7262707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0a.png)
化石燃料是人类生产生活中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它的运输和存储方式关系到我们对化石能源的有效利用。
本文将从存储方式和运输方式两个方面探讨化石燃料的相关问题,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方面内容。
一、化石燃料的存储方式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三种类型,它们的存储方式各有不同。
1.煤的存储方式煤是用于火力发电的重要燃料,一般情况下,煤炭一般经过加工后压缩成球状或葫芦状,再进行运输和储存。
在储存过程中,尽量使煤炭不受潮、不受震动,并贮存在防潮、防爆、防火的平整地面上。
2.石油的存储方式石油是化石燃料中最重要的一种,它以液态的形式存在,储存在油罐中。
油罐可以分为圆罐形和扁罐形两种,圆罐形通常用于储存粗油,扁罐形则多用于储存馏出物。
石油的储存还要考虑温度,一般情况下会在储存前加热,这样可以降低石油的黏度,方便加工使用。
3.天然气的存储方式天然气是以气态状态存在的化石燃料,其主要储存方式是通过采用高压压缩和液化两种方式进行储存。
高压压缩通常使用高压气瓶进行储存,而液化则需要采用专门的液化设备将天然气压缩,其液化后的体积只有原来的1/600,方便储存和运输。
二、化石燃料的运输方式化石燃料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需要进行运输,其运输方式也对整个生产过程产生影响,下面是各种化石燃料的运输方式。
1.煤的运输方式煤的运输一般采用铁路、公路、水路等方式,其中以铁路运输最为主流。
铁路运输通常采用集装箱运输,稳定安全且效率高。
此外,在煤的运输过程中还需要注意降低途中煤的损耗率,尽量避免坍塌和潮湿等现象的发生。
2.石油的运输方式石油的运输方式主要有海运、陆运和管道运输三种方式。
其中,海运和管道运输具有大量运输和长距离运输的能力。
管道运输是石油运输的主要方式之一,其行驶过程中需要加强设备维护和检查,避免漏油等情况的发生。
3.天然气的运输方式天然气的运输主要采用管道运输和液化天然气运输两种方式。
管道运输方式下,天然气会通过管道输送到燃烧站点。
化石燃料的利用
![化石燃料的利用](https://img.taocdn.com/s3/m/5e7db09d84868762caaed51f.png)
A. ① ② ③ ④
B. ④
4、煤的气化是一个
、
变化,主要产品有
,又可以作
、
。
即可以做
5、①按照“西气东输”的计划,南京的煤气(主要成 分CO)管道用户将用上天然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②实验证明,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中含 有的分子数相同。则在同温同压下,现同体积的CO和 CH4分别充分燃烧消耗氧气较多的是 ; ③如果更换天然气后燃气灶(由灶体、进燃气管、进空 气管等部件)必须改造,改造后的燃气灶与原来比,进 空气管道的直径应(“增大”或“减小”) 。
结论: 天然气中含碳、氢元素 混合物
2、化石燃料燃烧与环境污染
污染类型 产生原因
燃料中的碳燃烧后, 转化为CO2进入大 气,使大气中CO2 浓度增大
防治措施
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 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 砍乱伐,开发新能源, 如太阳能、氢能等 对煤进行脱硫处理, 发展洁净煤技术,减 少污染物排放,使燃 料充分燃烧,将固体 煤处理变为气体燃料
1. _C2H2+_O2 2. _C2H4+_O2 3. _C3H8+_O2
_CO2+_H2O _CO2+_H2O _CO2+_H2O
4. _C5H12+_O2
_CO2+_H2O
5. _C2H6O+_O2 6. _C2H6O2+_O2 7. _C5H12O3+_O2 8. _C20H32O+_O2
天然气是混合物
煤 工业的粮食
化 石 燃 料
石油
工业的血液
天然气
地下自然形成的可燃性 气体,主要成分是甲烷 (CH4)
《化石燃料的利用》课件
![《化石燃料的利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90b7e41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d2.png)
通过对地质勘探数据的深入分析,合理规划开采区域和井位布局, 降低开采成本,提高开采效率。
强化开采安全管理
加强开采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制定严格的安全标准和操作规程,确 保开采过程的安全可靠。
发展清洁燃烧技术
高效燃烧技术
研发高效低污染的燃烧 技术,降低燃烧过程中 产生的有害物质排放, 提高燃烧效率。
03
化石燃料的开采与运输
开采方式
露天开采
通过剥离表土和岩石,将煤、石油或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暴露出来 ,然后进行采集。
地下开采
通过挖掘井巷,进入煤层或油气层,然后进行采集。
海洋开采
在近海石油和天然气田进行开采,需要特殊的钻井技术和设备。
运输方式
管道运输
01
化石燃料通过管道从开采地输送到加工厂或消费地,具有高效
风能
风能是一种利用风力驱动风力发电机 产生电能的能源,适用于风力资源丰 富的地区。
风能的优点包括可再生、环保、能源 稳定等,但缺点是建设成本较高,对 风力资源依赖较大。
水能
水能是一种利用水流驱动水轮机产生电能的能源,适用于河流、水库等水资源丰 富的地区。
水能的优点包括可再生、环保、能源稳定等,但缺点是对水资源依赖较大,建设 成本较高。
分布
全球煤炭资源丰富,主要 分布在北半球,如中国、 美国和澳大利亚等。
用途
煤是重要的能源和化工原 料,可用于发电、冶炼、 化工等领域。
石油
形成
石油是由古代海洋和湖泊中的生 物遗体在地下高温高压环境下转
化而成的。
分布
石油主要分布在中东、俄罗斯和北 美等地区。
用途
石油是现代工业的基石,可用于生 产燃料、润滑油、石化产品等。
《化石燃料的利用》 讲义
![《化石燃料的利用》 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b4270a7d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82e5956.png)
《化石燃料的利用》讲义一、引言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现代工业中,化石燃料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从驱动汽车的汽油到为家庭供暖的天然气,从发电站燃烧的煤炭到为工厂提供动力的燃油,化石燃料的应用无处不在。
然而,随着对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以及对环境问题的日益关注,我们有必要深入了解化石燃料的利用情况。
二、化石燃料的定义与种类(一)定义化石燃料是由古代生物的遗骸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演变而形成的燃料。
(二)种类1、煤炭煤炭是一种固体化石燃料,主要由碳、氢、氧、氮和少量的硫、磷等元素组成。
它是人类使用最早、最广泛的能源之一。
2、石油石油是一种粘稠的液体化石燃料,主要成分是各种碳氢化合物。
石油被提炼成汽油、柴油、煤油等多种燃料,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和工业领域。
3、天然气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通常与石油伴生,也有一些独立存在的气田。
它是一种相对清洁的化石燃料,常用于家庭供暖、发电和工业生产。
三、化石燃料的开采(一)煤炭开采煤炭开采主要有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两种方式。
露天开采适用于煤层埋藏较浅的情况,通过剥离表层土壤和岩石来获取煤炭;地下开采则需要挖掘矿井,采用不同的采煤方法将煤炭从地下采出。
(二)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石油和天然气的开采通常需要通过钻井来实现。
钻井到达油气层后,利用各种技术将油气提升到地面。
四、化石燃料的利用途径(一)发电在许多国家,煤炭和天然气是主要的发电燃料。
通过燃烧化石燃料产生蒸汽,驱动涡轮机转动,进而带动发电机发电。
(二)交通运输汽油和柴油是汽车、卡车、船舶等交通工具的主要动力来源。
(三)工业生产化石燃料在钢铁、化工、建材等工业领域中被广泛用于加热、烘干、熔炼等工艺过程。
(四)家庭供暖和烹饪天然气和石油液化气常用于家庭的供暖和烹饪。
五、化石燃料利用带来的问题(一)能源消耗与资源有限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资源,随着大量开采和使用,其储量逐渐减少,面临着能源枯竭的危机。
(二)环境污染1、燃烧化石燃料会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气体,导致温室效应、酸雨等环境问题。
化石燃料的利用课件
![化石燃料的利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94aaf798e9951e79b89274d.png)
天然气
Natural gas 气态
天然气为无色无味 无味的气体,它的 主要成份是甲烷, 含量达90%以上 伴随着石油的产生
形成原因
我国分布
山西、内蒙古、安徽等 华东北、新疆、近海
中西部地区
目前主要 用途
火力发电等,化工原 料
提取汽油等燃料
民用日常燃料
调查活动二 ——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燃烧产物及能量变化
2、提高燃料的利用率
改进燃料燃烧设备和技术,使燃料充 分燃烧; 对燃料进行深加工后综合利用;
节能徽记
3、开发和利用新能源
如:太阳能、核能、氢能源、风能、地热能、潮汐能
四、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
煤的干馏
石油的分馏
太阳能
核能
氢能源
地热能
潮汐能
风能
替代能源
1、乙醇
俗称酒精,化 学式为C2H5OH, 可通过高粱、玉 米等谷物发酵制 得。
A 资源的浪费 B储存、输送合理利用 C进行加工利用
2、从环境的角度
A产生烟尘 B产生有害气体 C造成温室效应
2、随着“西气东输”工作的开展,在许多城市的 公交车和出租车上印有“CNG”标志,代表它们是 以天然气代替汽油为燃料的汽车。试回答: (1)“西气东输”所输送的气体主要成分是 指 ____(填名称)。 (2)天然气主要成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推行这项改革有什么重要 意义 ___________;
天然气为无色无味无味的气体它的主要成份是甲烷含量达90以上它们都是由古代植物的遗骸经一系列复杂变化而形成的大量的浮游生物及動植物死亡之後他伴随着石油的产生山西内蒙古安徽等华东北新疆近海中西部地区火力发电等化工原提取汽油等燃料民用日常燃料调查活动二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燃烧产物及能量变化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cocoso粉尘放出热量温室效应大气污染酸雨粉尘污染热污染调查活动三
化石燃料和其利用教学设计与反思
![化石燃料和其利用教学设计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162b68ac5acfa1c7ab00cc3d.png)
《化石燃料及其利用》教学设计与反思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导思想:了解我国的能源和资源短缺的国情,知道化石燃料综合利用和开发新能源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资源意识;通过学习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在人类生活和社会进步中所发挥的重大作用——“化学,人类进步的阶梯”。
二、学生情况分析:1、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初三年级的学生,已初步了解矛盾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规律,能初步认识化学应用带来的两重性,形成了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意识。
2、在学习本课之前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化石燃料的种类:煤、石油、天然气,形成过程漫长而且是不可再生资源。
空气污染及污染来源:空气污染主要是空气中存在一定浓度的有害气体和烟尘,目前计入空气污染的项目是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而这些物质主要来自于燃料的燃烧、化工厂产生的废气等。
新能源有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水能等。
三、学习目标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1、知道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是人类社会不可再生的重要自然资源。
2、知道石油炼制出的几种主要产品及其用途,通过对煤和石油综合利用的化学工业原理的了解,认识化学在解决人类资源问题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资源意识。
3、了解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境认识。
4、了解选择燃料要综合考虑的因素。
四、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1、合作学习是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在当今社会合作精神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
新的《化学课程标准》指出:“通过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公民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把师生合作作为走向成功的起点,把生生合作作为尚未开发的重要教学资源。
生生合作是师生合作走向成功教育的起点,智慧常常在相互交流、撞击中产生,在相互启发、补充中完善。
在相互交流中促进学生不断发挥主体作用,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
”2、采用预先进行阅读调查(查阅书籍、报刊、上网、参观访问等),课上交流学习的形式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4章 燃烧 燃料教案 沪教版 教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4章 燃烧 燃料教案 沪教版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5cc5974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73.png)
第4章燃烧燃料本章学习要求:1.掌握燃烧的概念、条件和程度以及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2.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有关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3.知道化石燃料的种类、使用的利弊以及综合利用。
第一节、燃烧与灭火学习目标:1.认识燃烧的条件,知道灭火的简单原理和方法。
2.知道爆炸发生的原因,了解防X爆炸的措施。
3.认识使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
4.科学认识研究燃烧、灭火和爆炸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教学过程]<讨论交流>1.燃烧的定义及条件:(1)燃烧的定义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2)物质燃烧需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物质具有可燃性;②可燃物与氧气接触;③可燃物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2.灭火的原理和方法:(1)灭火的原理物质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所以只要破坏其中任何一个条件就可以灭火。
(2)灭火的方法①将可燃物与火源隔离;②将可燃物与空气隔离;③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阅读理解>3.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1)可燃物完全燃烧(氧气充足) C + O2点燃→ CO2↑(2)可燃物不完全燃烧(氧气不充足) C + O2点燃→CO↑(3)一氧化碳的性质通常情况下,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一氧化碳有毒(一氧化碳极容易跟人体内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失去输氧功能,引起中毒);一氧化碳可以燃烧( CO+ O2点燃→ CO2)。
4.爆炸:(1)化学上爆炸的实质是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发生急速的燃烧,短时间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若氧气的浓度较高,或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很大,燃烧X围很广,周围的空气迅速猛烈膨胀,也会引起爆炸。
凡是可燃性气体或粉尘遇明火都有可能爆炸。
(2)烧水的锅炉爆炸、氢气球爆炸等是由于容器内气体压力过大,引起容器炸裂的现象,属于物理变化。
第二节、定量认识化学变化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质量守恒定律,能用原子的观点来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九年级化学第四章教材分析
![九年级化学第四章教材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621431cb7360b4c2e3f64dd.png)
九年级化学第四章燃料燃烧教材分析【本章结构】(一)本章在全书中的地位通过对身边一些常见物质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学会用探究的方法学习化学,本章的“活动与探究”在原来的基础上再上一个台阶,让学生大胆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再设计实验去检验自己的假设,这对学生的思考能力、动手能力的要求都有了提高,也符合学生发展的规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中一个重要的定律,也是定量研究的基础。
在学习了有关物质构成的微观知识后,学生对于化学反应中质量为什么会守恒很容易理解,学习这个定律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从本章开始,学生又开始学习从定量的角度分析物质的变化,这样,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能更准确、更科学地认识物质。
用定性和定量的不同方法进行科学探究,也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化学方程式的出现,使本章在全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生只有在对物质的结构、化学式的书写、质量守恒定律有了比较扎实的学习之后,才能对化学方程式的学习较为容易接受;而化学方程式又是化学上非常重要的一种化学用语,学好化学方程式是做好化学计算的前提,也是定量研究物质变化的手段。
本章有关“化石燃料的利用”部分,相对于前面的内容,与我们的生活更密切相关,容易搜集资料和调查研究。
充分利用这一节,挖掘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关注能源、关注环境、关注社会,树立环保意识,增强社会使命感,激发学生为解决能源危机而刻苦学习的斗志。
(二)本章结构第一节:(1)说明火是燃烧时的一种现象,给出三幅彩图,均为有火的画面,其中有造福于人类的,也有给人类带来灾难的,说明科学是一把双刃剑。
(2)通过回顾第1、2章有关内容(燃烧现象),总结燃烧的概念。
(3)通过三组探究实验,归纳出燃烧的三个条件。
这三组实验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实验技能,锻炼了学生归纳、总结和整理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对于“通过科学探究获得知识”的重要性有了更切身的体会和认识。
(4)通过“观察与思考”,了解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以及爆炸的现象,培养安全意识,认识燃料完全燃烧对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作用和意义,掌握生产、运输、使用、贮存易燃、易爆物的安全常识。
九年级化学仁爱版上册4.3化石燃料的利用优秀教学案例
![九年级化学仁爱版上册4.3化石燃料的利用优秀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2a9fab25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01cf44f.png)
2.运用比较、归纳、总结等方法,使学生掌握化石燃料燃烧原理及环境问题。
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使学生认识到过度利用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危害,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3.培养学生珍惜资源、节约能源的良好习惯,倡导绿色生活。
1.教师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发现自身不足,提高自我认知。
2.学生相互评价,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性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培养。
4.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适时给予正面引导和鼓励。
四、教学实践
1.课堂讲授:教师以生动、形象的语言,简洁、明了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化石燃料的知识。
六、教学评价
1.学生对化石燃料的种类、性质、利用及其环境问题的掌握程度。
2.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学生的团队协作、沟通交流能力,以及绿色生活观念的树立。
4.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以及参与能源保护和环保行动的积极性。
五、案例亮点
1.情景创设贴近生活:本节课通过生活中常见的化石燃料为例,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使学生能够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增强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课堂探究:通过实验、讨论等方式,使学生掌握化石燃料的燃烧原理,以及燃烧过程中能量的转化。
4.3 化石燃料及其利用 教案3
![4.3 化石燃料及其利用 教案3](https://img.taocdn.com/s3/m/79247a583c1ec5da50e27039.png)
第三节化石燃料的利用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教材、课外书籍,或上网浏览资料,知道化石燃料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了解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认识合理开采和节约使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体会知识运用的过程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的必要性以及开发新能源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重点难点了解那些属于化石燃料,化石燃料与污染的关系,合理利用资源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四、教具制作好的幻灯片。
五、教学过程:【引入新课】人类从事各种活动都离不开动力和热量,你知道生活中热量的主要来源是什么?说一说你知道的哪些物质可以做燃料?【学生活动】学生举例,老师评析【启发引导】你知道它们的来源吗?【老师活动】分别讲解,自然存在的人类可以直接利用的能源,煤(coal)、石油(petroleum)和天然气(natural gas)等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三种化石燃料。
1.煤,也叫煤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化石燃料之一,被称为“工业的粮食”。
2.石油被人们誉为“工业的血液”。
石油不仅是重要的化石燃料,还是宝贵的工业原料。
3.天然气一般是指在地下形成的可燃性气体。
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
一、化石燃料【学生活动】阅读教材,了解它们的形成。
【过渡讲解】我国是世界上用煤最早、开采石油、天然气最早的国家。
早在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国就开始用煤作燃料。
下面让我们重点了解煤、石油、天然气的资源与分布情况。
【展示】幻灯片展示:我国使用化石燃料的历史;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过程。
【学生活动】阅读P104页,了解“西气东输”工程,是将_________从________送至__________,输气管道全长4200多千米,横跨________个省、市、自治区。
“西气东输”工程是我国提出的开发大西北的一项重要战略计划,其重要意义是:开发西部资源,发展西部经济。
【讲解】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生活中常用的几种燃料的热值及价格,并从多个角度分析一下,在我们的家庭生活中,选择哪种燃烧最有利。
4.3 化石燃料及其利用 教案2
![4.3 化石燃料及其利用 教案2](https://img.taocdn.com/s3/m/f07f742d2f60ddccda38a039.png)
一. 教学内容:第四章第三节化石燃料的利用本章小结二. 教学目标1、知道化工燃料是重要的自然资源。
2、了解燃烧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
3、认识化石燃料综合利用和开发新能源的重要意义。
4、了解人类对化石燃料认识和利用的发展过程,体会人类对自然认识的发展与进步。
5、认识控制燃烧、正确选择燃料和处理燃烧过程的重要性。
重点1、了解哪些属于化石燃料。
2、化石燃料与污染的关系。
3、合理利用资源。
三. 具体内容能源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它为人类从事各种活动提供动力和热量,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1、化石燃料(1)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化石燃料。
①煤:也叫煤炭,被人们称为“工业的粮食”。
主要含碳元素,含少量的氮、氢、硫、氧等元素。
②石油:人们称为“工业的血液”,是宝贵的化工原料。
主要含碳、氢元素及少量的氮、硫、氧等元素。
③天然气:一般指自然形成的可燃性气体,主要成分是甲烷(CH4)。
我国是世界上用煤最早,开采石油、天然气最早的国家。
(2)我国化石燃料的分布资源较为丰富,但分布不平衡。
(3)“西气东输”工程我国天然气资源有60%分布在中西部地区,如新疆、四川天然气储量很大,该工程将天然气从新疆塔里木输送到上海西郊,输气管横跨9个省、市、自治区。
(4)热值把一定量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称为该燃料的热值。
2、化石燃料燃烧与环境污染(1)对环境的污染有温室效应、热污染、大气污染3、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1)煤的综合利用。
煤——干馏——焦炭、煤焦油、焦炉煤气(2)石油的综合利用。
石油——蒸馏——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石蜡、沥青(3)能源短缺的解决办法。
①节约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②积极研究开发新能源。
【典型例题】例1、能减少酸雨产生的有效措施是()A. 把工厂烟囱造高B. 燃料脱硫C. 在已酸化的土壤中加石灰D. 植树造林答案:B例2、我国已在一些城市推广车用乙醇汽油的使用。
化石燃料的利用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化石燃料的利用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91d7d31e89eb172dec63b7d3.png)
《化石燃料的利用》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实验学校景白平
《化石燃料的利用》教学设计
课题:4.3 化石燃料的利用
教学目标:
(1)知道化石燃料是重要的自然资源。
(2)知道化石燃料的种类。
(3)认识能源与环境资源的重要性。
(4)认识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
能力目标:
(1)学会选择燃料。
(2)平时生活中能养成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好习惯。
情感目标:
(1)增强节能与环保的意识,是学生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保护环境,解决能源危机作出贡献。
知识目标:
实用文档
(1)识记化石燃料的种类及所属物质类别。
(2)了解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教学设计即目标达成过程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化石燃料及其利用
![化石燃料及其利用](https://img.taocdn.com/s3/m/d19f9d4de45c3b3567ec8bf2.png)
资料: 中国海域首现“可燃冰”
从1999年开始,通过两年多的努力,科 研人员在中国沿海发现了“可燃冰”的地 球物理标志,而且大致圈出约8000平方公 里的分布面积。 在中国南海海域,初步鉴别出在400多 公里地震剖面上存在有天然气水合物矿藏 的显示标志,而且显示出了巨大的资源前 景。 另外,在中国的东海海域也有类似重大 发现。专家认为,这些发现对中国的社会 发展和经济建设有重要意义。
课堂检测
1、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与环境问题成为人们日 益关注的热点。从发展的角度看,你认为下列燃 料中最理想的是( D ) A. 煤 B. 石油 C. 天然气 D. 氢气 2、下列观点你不赞成的是( D ) A. 煤为人类提供能源的同时,也埋下了祸根 B. 氢气让人欢喜让人忧 C. 煤气化能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同时也潜伏着 无形杀手 D. 煤、石油、天然气等资源虽然取之不尽,但也 应注意节约使用
色火焰燃烧--co 2.用酚酞试纸检验U形管内 上层无色液体,酚酞试 纸变红,说明其中溶有 碱性物质—氨; 3.玻璃管中的烟煤粉最后 变成黑灰色固体物质, 这是焦炭; 4.U形管底部还有还有一种 黑褐色粘稠的油状物生 成,这是煤焦油。
煤 的 综 合 利 用
2.石油
石油分馏 —根据沸点不同 (物理变化) 裂解—大分子断裂成小分子 石油化工 (化学变化) 重整—小分子变成大分子
资料:
可燃冰埋藏在海底的岩石中,目前开采 在技术上还存在很大困难。可燃冰作为一种 新能源虽具有开发应用前景,但甲烷是一种 高效的温室气体,可燃冰的开采如果方法不 当,释放出的甲烷扩散到大气中,会增强地 球的温室效应,导致地球上永久冻土和两极 冰山融化而使地球变暖。安全合理地开发可 燃冰,必须同时考虑环境保护。
太阳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第四章第三节化石燃料的利用
本章小结
二. 教学目标
1、知道化工燃料是重要的自然资源。
2、了解燃烧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
3、认识化石燃料综合利用和开发新能源的重要意义。
4、了解人类对化石燃料认识和利用的发展过程,体会人类对自然认识的发展与进步。
5、认识控制燃烧、正确选择燃料和处理燃烧过程的重要性。
重点
1、了解哪些属于化石燃料。
2、化石燃料与污染的关系。
3、合理利用资源。
三. 具体内容
能源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它为人类从事各种活动提供动力和热量,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1、化石燃料
(1)化石燃料
煤、石油、天然气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化石燃料。
①煤:也叫煤炭,被人们称为“工业的粮食”。
主要含碳元素,含少量的氮、氢、硫、氧等元素。
②石油:人们称为“工业的血液”,是宝贵的化工原料。
主要含碳、氢元素及少量的氮、硫、氧等元素。
③天然气:一般指自然形成的可燃性气体,主要成分是甲烷(CH4)。
我国是世界上用煤最早,开采石油、天然气最早的国家。
(2)我国化石燃料的分布
资源较为丰富,但分布不平衡。
(3)“西气东输”工程
我国天然气资源有60%分布在中西部地区,如新疆、四川天然气储量很大,该工程将天然气从新疆塔里木输送到上海西郊,输气管横跨9个省、市、自治区。
(4)热值
把一定量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称为该燃料的热值。
2、化石燃料燃烧与环境污染
(1)对环境的污染有
温室效应、热污染、大气污染
3、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
(1)煤的综合利用。
煤——干馏——焦炭、煤焦油、焦炉煤气
(2)石油的综合利用。
石油——蒸馏——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石蜡、沥青
(3)能源短缺的解决办法。
①节约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②积极研究开发新能源。
【典型例题】
例1、能减少酸雨产生的有效措施是()
A. 把工厂烟囱造高
B. 燃料脱硫
C. 在已酸化的土壤中加石灰
D. 植树造林
答案:B
例2、我国已在一些城市推广车用乙醇汽油的使用。
有关乙醇汽油叙述错误的是()
A. 乙醇汽油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B. 用高粱玉米为原料制取乙醇
C. 使用乙醇汽油可以促进农业生产
D. 汽车使用乙醇汽油能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
答案:A
例3、某气体中可能含有H2、CO、CH4,为判断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点燃这种气体,在其火焰上方罩一干燥而冷的小烧杯,杯壁有水珠生成,将烧杯迅速倒过来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若该气体是由一种或几种组成的,则该气体的可能性组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H4(2)H2、CO (3)H2、CH4
(4)CO、CH4(5)H2、CO、CH4
例4、某物质9.2g,其相对分子质量为46,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17.6gCO2和10.8gH2O。
试推断该物质的化学式。
答案:C2H6O
本章小结
第一节燃烧和灭火
1、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2、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物质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1)物质具有可燃性。
(2)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
(3)可燃物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这个温度称为可燃物的着火点)。
3、灭火主要有三种方法:
(1)将可燃物撤离燃烧区,与火源隔离。
(2)将燃烧着的可燃物与空气隔离。
(3)用大量的冷却剂(如水、二氧化碳气体等)冷却燃烧物,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4、不完全燃烧的危害(浪费燃料,排放一氧化碳、碳黑等有害物质)。
5、燃烧引起爆炸的主要原因:在有限空间里发生急速燃烧,产生大量热和气体产物。
第二节定量认识化学变化
1、无数实验证明,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law of conservation of mass)。
2、在化学变化中,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各原子质量不变。
因此,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3、用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化学变化。
书写化学方程式遵循的原则是:(1)以客观事实为依据;(2)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4、依据化学方程式进行化学反应简单计算的方法。
第三节化石燃料的利用
1、天然气、石油、煤是重要的化石燃料。
2、化石燃料燃烧造成的环境污染主要有:热污染、全球气候变暖、释放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和粉尘造成的大气污染。
3、综合利用化石燃料(如煤的干馏、石油的分馏)可以提高利用价值,合成许多新物质,并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30分钟)
一、选择题
1.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B. 分馏石油制汽油
C. 制糖工业中用活性炭脱色
D. 将煤炼制成煤气
2.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化石燃料在地球上的蕴藏是有限的
B. 煤和石油燃烧不会造成空气污染
C. 人类必须节约能源,并大力开发新能源
D. 对煤和石油要合理开发,综合利用
3. 鉴别甲烷、氢气、一氧化碳可选用的方法是()
A. 分别加入澄清石灰水
B. 分别倒入石蕊试液
C. 分别点燃,然后检验燃烧产物
D. 分别闻它们的气味
4. 下列燃料中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A. 天然气
B. 石油
C. 酒精
D. 煤
5. 煤燃烧生成的下列气体中,能溶于水形成酸雨的是()
A. CO2
B. NO2
C. SO2
D. CO
6. 一辆客车夜晚行驶在公路上发现油箱漏油,车厢里充满了汽油的气味,这时应采取的应急措施是()
A. 洒水降温并溶解汽油蒸气
B. 开灯查找漏油部位,并及时修理
C. 打开所有的车窗,严禁一切烟火,疏散乘客离开车厢
D. 让车内人员坐好,不要随意走动
7. 当前我国环境保护亟待解决的“白色污染”通常是指( )
A. 冶炼厂的白色烟尘
B. 石灰窑的白色粉尘
C. 聚乙烯塑料垃圾
D. 白色建筑废料
8. 厄尔尼诺现象产生的原因之一,是大气中CO2剧增,为减缓此现象,最理想的燃料是()
A. 优质煤
B. 天然气
C. 汽油
D. 氢气
9. 农作物收割后留下大量秸秆,下列处理方法不妥的是()
A. 作饲料
B. 制沼气
C. 就地焚烧
D. 造纸
10. 下列燃料不是采用煤或石油为原料加工制得的是()
A. 汽油
B. 焦炉气
C. 沼气
D. 煤油
二、填空题
11. 能源可分为一级能源和二级能源。
自然界直接提供的是一级能源,需要消耗其他能源的能量间接获得的能源为二级能源。
根据以上叙述判断:天然气属于_____级能源;氢气属于_______级能源;酒精属于______级能源。
12. 作为能源的化石燃料中,常用的固体燃料是________;常用的液体燃料是________;常用的气体燃料是________。
13. 最早发现和利用石油的国家是_________,煤中主要含有______元素,石油中主要含有________元素。
14. 甲烷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其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乙醇能代替汽油作为燃料,是因为乙醇中含有________元素和________元素。
三、简答题
16. 工业上使用煤作燃烧时,为了使煤能充分燃烧,你认为可采取哪些具体作法?
17. 煤矿的矿井里常含有甲烷。
煤矿发生瓦斯爆炸造成人员伤亡的事故时有发生。
你认为煤矿应采取什么安全措施?
18. 氢气作为燃料有许多其他燃料所不及的优点。
化石燃料的蕴藏并不是无限的,氢气可用水作原料来制取。
相等质量的氢气和汽油,前者放出的热量是后者的3倍。
氢气燃烧的产物只有水。
请总结出氢气作为新能源的三大优点。
四、计算题
19. 把6.0g碳在空气中完全燃烧至少需要空气约多少升?(已知:标准状况下32g氧气所占的体积为22. 4L。
)
【试题答案】
二、填空题
11. 一二二
12. 煤石油天然气
13. 中国碳碳、氢
14. 16 3 : 1 CH4+2O2点燃
CO2 +2H2O
15. 碳氢
三、简答题
16. 把煤粉碎,增加和氧气的接触面积,鼓入稍过量的氧气使之充分燃烧。
17. (1)严禁烟火(2)通风
18. (1)来源广泛(2)放出的热量多(3)不污染环境
四、实验题
19. 56. 0L。